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3指导(精选7篇)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3指导 篇1
习作3指导
温馨提示:家长请务必督促孩子仔细阅读回顾此材料,再下笔写作文。谢谢!请你给远方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选择两个方面,介绍自己的家乡。
一、审题
1、本篇习作体裁为书信体,请注意书信格式。(1)称呼:首行顶格写,称呼后加冒号。
(2)问候语:另起一行两格写,问候语后加感叹号。(3)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分段写。
(4)祝福语:末尾空两格写,祝福语后加感叹号。(5)署名:顶最后一格。
(6)日期:顶最后一格写清年月日。
2、本篇习作需抓住两个点写——家乡的迷人风光和家乡的古老风俗,缺一不可。其中,风光略写,习俗详写。
二、习作要求
1、写风光时不能写家乡某个特定的景点,而应该写家乡全景,也可罗列多个景色。
例如:(1)我的家乡在昆明。昆明又叫“春城”、“花城”,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这里四季如春,风景如画,有“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怡人气候。(正确)
(2)我的家乡大理全年气候温和,一年四季都被暖融融的阳光包围,一抬头就能看到蓝晶晶的天空。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都让你感觉仿佛置身仙境。(正确)
(3)我的家乡昆明最美的地方要数翠湖。翠湖一年四季都是绿,草木繁茂,翠湖的绿树几乎覆盖了全部楼 台亭阁。从高处望去,只是一片绿树碧水,此时,就只剩一个字——“翠”。(错误)
(4)我的家乡大理最迷人的要数洱海。洱海的水晶莹剔透,映出船与人,之间还时不时的夹杂着悠闲自得的鱼儿。(错误)
2、写风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
(2)必须是家乡特有,而其他地方没有的。(如:三月三爬西山、赶龙头街、白族三月街)
(3)如写节日,那此节日必须是只有家乡过,而全国其他地方不过的。(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
3、描写风俗时,可查资料,但不能写成某一风俗的资料介绍,而是要再现场景,把重点放在描写这一风俗的盛大场面。(查资料后觉得哪种风俗好写就写哪种!)例如:(1)彝族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彝族各村寨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天地、祭火、祭祖先、驱除邪恶,祈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体现了彝族人民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错误)
(2)一支支火把又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汇成一条条火龙。接着,人们把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个巨大的火堆。大家便围着火堆唱歌、跳舞、弹琴„„粗犷的欢呼声,悦耳的歌声,美妙的琴声,汇成了一首交响曲,在山谷中回荡,打破了夜的寂静。(正确)
(3)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节日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错误)
(4)“水花放,傣家狂”,到了高潮,人们用铜钵、脸盆,甚至水桶盛水,在大街小巷嬉戏追逐,只觉得迎面的水,背后的水,尽情地泼来,一个个从头到脚全身湿透,但人们兴高采烈,到处充满欢声笑语。(正确)
三、习作框架(正文部分)字数要求不少于400字。
第一段:对收信人发出邀请。(略写:2至3行)第二段:描写家乡迷人的风光。(略写:4至5行)注意:描写家乡全景全貌!
第三段:介绍家乡古老的风俗。(详写:不少于12行)第四段:再次邀请。(略写:2至3行)
例文:例文只供学习参考,不能照抄!
李雷同学:
你好!
去年去你们学校访问学习时,我们相识,并成为了好朋友。今年暑假,我想邀请你来我的家乡做客。
我的家乡石林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阳光明媚,沐浴在暖阳中的石林有一种恬静、闲适的美。在石林,抬头便能看到纯净晶莹的天空,那蓝汪汪的颜色让人心旷神怡;宽广的树林青翠茂密,偶尔传来生生鸟叫;嶙峋的怪石叫人拍手称奇,感叹大自然这位造物主的伟大。
我的家乡有一个古老的风俗,每年农历二十四日会举行盛大的火把节。到了这一天,整个山寨都会响起“朵格啦,格啦朵格啦(来啊,来庆祝火把节)”的欢呼声。人们吃完花陀肉,喝完杆杆酒后,便用熊熊的火把庆祝火把节。夜晚,一支支火把从各家各户飘出来,在庄稼地里游动。从远处看去,山上山下,尽是火把,无数的火把犹如天空中的星星,使人分不清哪是火把,哪是星星。一支支火把又从四面八方聚拢来,汇成一条条火龙。火光冲天,火星肆溢,天空和大地都在燃烧,仿佛整个城市都成为了一片火海,耀眼的光芒把夜晚照得如同白昼。紧接着,人们把火把聚在一起,燃成一个巨大的火堆。大家聚集成圈,手拉着手,踩着大三弦的节拍载歌载舞......粗犷的欢呼声震耳欲聋,悦耳的歌声远飘千里,美妙的琴声肆意流淌,汇成了一首豪放的交响曲,打破了也得寂静。人们尽情狂欢,彻夜不眠。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被我的家乡迷住了吧?来吧,欢迎到我的家乡来,我和家乡人民一定会用满满的热情迎接你!
祝你幸福快乐!
你的好朋友 韩梅梅 2015年10月23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3指导 篇2
出示幻灯片1:本校概况。
师:请一位同学读题, 我请第一组同学拨第一个数, 第二组同学拨第二个数, 第三组同学拨第三个数。
老师检查并巡视一周。
师:同学们拨的都很正确, 说明同学们对万以内的数学得比较扎实, 我这里还有另外一组数, 也想请同学们用计数器拨出来。
出示幻灯片2: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师:用你手中计数器能拨出来吗?不能了吧, 因为这三个数都太大, 后面都带有万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认识整万数。
师:那我们怎样才能用计数器把这些数字表达出来呢?
学生讨论, 老师引导。
师:有同学想到了, 把两个计数器合并起来。
出示幻灯片3:两个合并在一起的计数器。
师:很显然, 合并起来的计数器, 计数单位肯定要发生变化了, 怎样变了?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板书:1.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
师:为什么要这样改变?因为我们国家计数单位采用“满十进一”的方法, 从右向左, 个、十、百、千, 第五个应该是万, 因为10个一千是一万, 那10个一万就应该是十万, 10个十万是一百万, 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
动画分步显示计数变化过程。
师:在原来的计数单位上又新增了计数单位, 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对照计数器并一起朗读。
师:新增了计数单位到底有多大?我们用人民币来感受一下。
出示幻灯片4:人民币的数量逐步增大, 从100到1000万。
师:计数单位增加了, 新增的计数单位也占有一定的数位, 那么以前的数位顺序表是不是也应该作相应的调整呢?
出示幻灯片5:数位顺序表。 (幻灯片略)
教师板书:2.认识数位顺序表。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这个表有哪些特征?
学生回答, 老师补充。
师:按照我国的计数规则, 从右边起每4位为一级, 个、十、百、千为个级, 万、十万、百万、千万为万级, 这就是数级。
板书:3.学习读写整万数。
师:有了更大的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表, 我们就可以去认识更大的数了, 现在可以用你手中的计数器把刚才例题中大数拨出来吗?
用计数器拨出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
师:请同学们对着计数器把拨出来的数写出来, 并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老师引导, 并进行评价。
师:如果不用计数器, 你会很快的读出整万数吗?
学生小组交流, 得出读写数的方法:分级, 每4位为一级, 画虚线, 左边万级右边个级, 先读万级, 万级是多少, 就读多少万。写数:先写万级上的数后面加4个0。
师:现在我们做一些练习来巩固一下。
出示幻灯片6:巩固练习。 (幻灯片略)
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学得很好。其实整万数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请同学们来阅读并悬赏几组图片。
出示幻灯片7~9:盐城本地的地方资料:面积、人口、资源、工农业生产。 (幻灯片略)
师:很好, 透过这些数据, 同学们不仅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而且了解到了我们盐城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同学们有没有作为盐城人的自豪感?
学生回答。
师:美丽的盐城期待着同学们去建设、去奋斗, 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多读书, 为把盐城建设的更加美好做出我们的努力。本节课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浅谈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 篇3
关键词:习作意识;生活化;体察思考;大胆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6-069-2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内容是“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植物研究”、“话题讨论”、“一次体验活动”。从习作训练的内容来看,所要写的以“感受”为主。要让学生写出感受,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需要做足课前准备的。没有感受有什么好写的,如何做到有感而发呢?无感受可写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把作文教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之中,使得学生对生活的体察能力、思考能力不够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习作教学当成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来引导学生体察感悟,并把这份感悟能真切地透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只有当学生置身于生活中,在有了体察力、思考力后才能写出有感受的文字来。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就要利用好习作内容的训练点来让学生体察生活,思考生活。笔者发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内容在安排上欠妥当,从难易程度上来讲:“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这两个内容是学生最熟悉的,因为一二三年级学生就有着春游和争章的经历。“一次体验活动”显然也容易让学生从生活尝试中获得思考与感悟。只要教师把体验任务布置下去,孩子认真地去尝试体验就能很轻松地完成了。所以“春游的建议”、“雏鹰争章”、“一次体验活动”可以安排在前期进行教学。最难的要数“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了,如果没有长期的对生活的关注度,敏感度是不会对生活中的事有所想法的,故可以把这两内容安排在后期进行教学。至于“生活中的新发现”、“植物研究”难度上要弱于“对关注的事谈看法”和“话题讨论”,但要有“新发现”和“研究”是需要学生花时间去体察和思考的。可将这两内容放在中期来进行教学。从上述难易描述中,笔者感受到了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习作教学内容是对教师习作教学的一次真正的考量。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就要根植于生活,热爱生活,从生活的体察和思考中循序渐进、拾级而上地展开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
一、明确习作生活化的意识
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在习作教学中总会关注的是写作的大主题、大方向是什么?是写人、写事、还是写物写景等来着手引导学生该如何写作,而忽略了人、事、物等和作者的联系,故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么就是太程式化了,要么是假话连篇,要么是干瘪苍白毫无感情的。学生对于所书写的文字到底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其实是无知和被动的。可以说习作中就是缺了那么点生活化的气息和情感。
作文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写他们的生活,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教师需要对习作内容进行重组,要依据学生的生活感来指导,故一开始我就把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的内容罗列出来并组织学生探讨,目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本学期的习作训练是贴近自己的生活,是需要通过亲身尝试和体验的,只有经过切身的体察才能在体察中有所思考,有所感受,才会有话想说。在交流探讨中我先让学生选择想写的习作内容,班中38位学生三分之二的选择是写“春游的建议”,问起原因大伙都说我们就爱玩,对于春游想要说的话太多了。看来“爱玩”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爱玩”的意识十分强烈,自然就愿意去把自己在玩乐中的那份感受写出来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有选择“一次体验活动”、“植物研究”、“雏鹰争章”、“生活中的新发现”。问其选择的原因,有的说我做过体验活动,有的说我有过对植物的观察,还有的说雏鹰争章我们就在争。显然学生的回答依然是建立在生活的体验上。至于为何没有人选择要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学生说我们不知道写什么,不会写。由此可见学生没有关注过生活中的事,可能平时也知道些生活中的事,如最近的重大新闻什么的,但我们的学生不会进一步地去了解相关的事件,也不会想去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当然不是人人都会有关注周围事件的敏感度、观察力、思考力的。对于我们的中年段的小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但既然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习作教学中需要写这一内容,就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有对周围事件敏感度、体察力、思考力的生活化意识。
我们老师可以利用晨会的时间,班队的时间组织并探讨些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事,使学生有关注周围事件的生活化意识。
二、在生活中体察思考,丰厚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指出: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有时学生往往有感受却不会表达,表达能力弱,表达能力弱了也就缺乏语言的创造能力了。从中年级的学生习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体察力、思考力是有的,可体察、思考的角度比较单一,所以牵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力和创造力。
1.大视角体察思考
我们都知道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会带来思考。但视角的狭隘会阻碍体察和思考。为了有效地教学好“生活中的新发现”和“植物研究”两堂习作课,我故意以自己为学生观察的对象。上课前我把一个红笔套夹在了头发上就这么走进了教室,当然好多学生都发现了,但能质疑我为什么要夹“红笔套”在头发上的人就寥寥无几了。他们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原因。以此为例我告诉学生有了发现还要思考,要从大视角体察思考才能有所新发现。我先让学生去研究植物,因为从大视角来说,“植物研究”的体察和思考更有针对性,而“生活中的新发现”范围太广了。但哪怕有针对性的植物研究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如从植物本身的形、色、味等去体察思考;从植物生长的时间节气上去体察思考;从植物与人、动物环境的关系上去体察思考等等。要让学生明白观察要从大视角去体察思考才能有新发现。我除了提前布置任务给予学生充分观察和发现的时间外,还结合相关的课文学习来体察思考。我们都知道有时新发现是直接性的,直接性的好处是目标明确会主动地留心观察。但大多数的新发现都存在着间接性是偶然的,正如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那样,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如何把自己的新发现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时,就鼓励学生可以学学课文《苹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径》里所要传达的意思,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可以写真的事物被你发现了,某个人的性情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写,还可以写写事物中有着科学的道理被你发现了,也可以写写透过发生的事件被你发现的道理等等,只要是你的发现,就可以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感受。透过我这么一讲,学生体察的视角、思考的方向就开阔了。学生在写“生活中的新发现”就会显得没那么难了。当然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就不会千篇一律了。
2.规律性体察思考
规律无处不在,如何引导学生规律性体察思考呢?其实在引导学生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话题讨论”中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如在写“对关注的事谈看法”中,班中大部分人都想谈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奔跑吧兄弟》,这是为什么呢?其中一定有原因,这个原因也必定有它的规律存在,因此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热播的原因,告诉学生带着规律性体察思考更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到热播的原因。基于学生已经有从大视角体察思考的意识方法后学生借助网络,向家长咨询等途径去展开研究和探寻。经过学生自己的体察和思考,他们找到了热播的许多原因。如:人气明星参与效应、节目拍摄场地的生活化、游戏节目的悬念和刺激性、笑料多解压了观赏者的生活压力等。看来这些热播的规律性原因被学生体察和思考出来了,那么学生在书写的时候就有底了。另外在引导写“话题讨论”之关于“打不打野猪?武松是不是英雄?”中让学生体察思考出“话题讨论”要么发表赞同的看法,要么发表反对的看法。这也是规律。在从这一“规律”中去找出其他的连带关系,发现其他的规律。这有这样学生才会去体察思考的更深入,深入的体察思考才会发现规律,这样所写的文章就不会内容简单,不够具体了。
三、大胆表达,热爱生活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记得2012年一篇名为《我和爸爸的便当盒》的日本小学生作文在微博上被累计转发了3万余次,连姚晨、任志强等都忍不住转发挥泪推荐。那是因为日本小学生在作文中流露的真情打动了无数人。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表达真实情感。小学生爱幻想,有时想法往往会有一些不切实际,但学生愿把这些话说出来时,无论学生的想法多么可笑、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喜好、阅历、习惯等去批评指责。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学生的作文,并批评指责他们的作文。因为,学生作文中的表达都是出自真情的流露、发自内心的感受。是其认知、理解、情感、思想、语言运用等综合水平的集中反映,是其生活体验的独特感受。这些真实的感受是写作的第一手珍贵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还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出来,能展现出对生活的那份独特的爱。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3指导 篇4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
2.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时能做到语句通顺,表达清楚。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主要部分写具体,语句写通顺。【教学难点】
通过
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出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2.评价策略多元化: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写清楚。写自己的特长,还要写出过程。语句要通顺。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自己修改。组内互相修改。
3.对习作通过自评、互评、师生共同赏析、共同提升。【教学准备】
每人准备一张自己的照片或一面镜子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一、作前指导——观察体验,激活愿望
(一)激情导入,谈话激趣。
1.同学们,你们了解自己吗?谁来说说,自己看相片或照镜子观察自己的相貌,把自己的相貌最有特点的地方说出来。
2.刚才我们观察了自己外在的特点,那么内在的方面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是别人所不能相比的,请你向大家说一说你的长处和本领。想一想自己的性格,平时喜欢静或喜欢动等等,还有爱好是什么?(如看书、画画、体育等等),还有自己最特长的是什么?(如体育、舞蹈等)
3.教师小结:每个同学都很熟悉自己,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介绍了自己的外貌特点和长处,如果能把你说的写出来,大家一听作文内容就知道是你,那么你就成功了。(揭示题目,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4.朗读习作提示,同学之间简单讨论,明确习作训练的要求是:(1)简单写出自己的姓名、年龄、在哪所学校上几年级。(2)重点写自己的性格、爱好、特长等。(3)能根据习作内容,给文章定个题目。(4)作文写完后,认真修改。
(二)自读例文,感悟写法。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出你认为好并且画出的地方。
(2)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三)交流归纳,明确要求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1.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此时再回头看自己课前确定的长处,是不是范围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还有更特别的长处呢?
2.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3.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四)师生互动、进行评鉴 1.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要有具体的内容。如一位同学说自己力气大,他就写自己“把大西瓜搬回了家”这件事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作者写抱西瓜的动作非常精彩。由“夹”到“扛”到“抱”,经历了几个不成功的尝试,才最后抱着西瓜回家的。由此引导到“动作”这个词,同时回顾《虎门销烟》中民工销毁鸦片的动作,使学生体会到动作的准确和生动,会将读者能感到身临其境。(就例文一的动作,可将不少学生认为踢球的特长,做为指导例子,请学生小组中说说片断,要求表现当时的情况,描述清楚动作,让听者觉得你球技高超。)
2.写自己的特长,还要写出过程。如一位同学说自己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就写了自己由胆小到喜悦,由失败到成功的学舞过程,让人不仅赞美她的舞姿,更钦佩她的毅力。
《我是个会跳舞的小姑娘》表面上是告诉我们她很会跳舞,实际上是告诉我们她克服了困难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重点是描述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由胆小害怕,到成功喜悦。所以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了解到,在心理活动的叙述中,就能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告诉大家。
3.师生归纳。
你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孩子呢?用你的笔老告诉大家吧。4.尝试运用,口头习作。
(1)小组互相交流。主要部分要说具体,语句要通顺。组内成员要边听边想,帮忙修改,听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动提问,让对方说得更好。
(2)各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第二课时
环节
二、下笔成文——文笔互动,习作实践
(五)写法指导、动笔习作
1.教师巡视,针对现场习作进行个别指导。2.点出几个较好的作文题目,以激励大家: 《请为我竖起大拇指》 《埋在心底的自豪》 《请将赞许的目光投给我》 《我最拿手》 《谁与争锋》
(六)作后评改 1.自读自改。
写好后自己先放声朗读,听听是否顺口,想想词语用的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自己的外貌特点,优异于别人的特长是否交代清楚具体了,不合适的自己试着改过来。
2.小组互改。
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作文,再评一评。也可以交换着改一改,互相提一提建议进行评改。3.全班交流。
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习作在班上读,师生评议。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全班同学听?(请一名同学读习作。)你认为他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又有哪些建议呢?(引导学生评价)师点评:(用投影展示)大家看这句话我画上了红线,我认为他写的是真情实感,确确实实是自己长处,你们觉得呢?
(七)学生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誊写。
(八)板书设计:
写自己的长处
题目独特、新颖 要有具体的内容 还要写出过程 语句写通顺
附《习作二》预习单
班级 姓名
1、总结一下自己有哪些长处、本领,在这些本领、长处中,你最得意的是什么?
2、在家里说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找出你身上的长处或本领。
3、在课间和同学一起聊一聊对方的优点。
4、在课间和同学交流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
5、读两篇例文,看看能学到什么?会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整节课堂都充满了激励性的语言,学生热烈的掌声。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把自己各方面有顺序地说出来。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能充分肯定学生的习作,采用多种方式给予赏识,增强了学生习作的自信心。以成功习作为例,在赏析的同时再次开启学生思维。能教给学生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多数学生习作成功,能按要求完成。
不足之处:个别学生却把自己的外貌特点当做重点刻画描写了,而性格特点和特长却写的很少,没有完全领会透本次习作的训练要点,需重新强化。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3 篇5
一、教材分析:
这次习作训练主题为“我喜欢的一种美味”,是包括说、听、写等训练等练习在内的综合训练。美丽的色泽,诱人的香气,独特的外形,难忘的味道,丰富的营养,使美味成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食品,喜欢的东西学生自然有话要说。
这次习作训练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练习写一篇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习作。本课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提供了一篇写美味的范作,《鸭血粉丝汤》一文为学生提供了示范与借鉴。第二部分,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一是口头表达的要求,即向大家介绍一下你喜欢的美味;二是写作要求,一是注意突出它的色、香、味、形。教材中没有提供图片资料,但是给我们提供了思路上的帮助。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文字的描述,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美味不一定是远在天边的,也呆以是近在眼前的;可以是正餐大菜,也可以是街头村边的风味小吃。可以是各地的名吃特产,如北京烤鸭,西安的羊肉泡漠,内蒙古的小肥羊等,也可以是自己家乡的甚至是爸爸妈妈烧的菜、包的饺子。
二、学情分析:
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让他们对自己喜欢的美味畅所欲言。在教学中,可以用猜谜语、讨论、直观展示等形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再让人人参与,调动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介绍美味的方法,有步骤有重点地介绍,并通过创造性的互动,逐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活学生的情感,促进运用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要求: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美味,可以用他的名字为习作命题。
写的时候,要从色、香、味、形几个方面有重点的介绍这一美味,突出其特色。适当地介绍这一美味的做法,增加习作的感染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出示:你看见了什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二、创设情景,介绍美味
1、模拟在饭店吃饭前的场景,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介绍:指名介绍自己喜欢的美味的色香味形。
2、讨论:听了他的介绍,我看见有人咽口水呢?谁来评一平,他介绍得怎么样?
3、模拟在饭店吃饭的场景。
4、这道菜不错!我也想做一做可以吗? 口头练习说
5、小组讨论(1)代表发言(2)集体评议
你品尝之后有什么感受?
三、现场采访,表达感受
1、你是怎么品尝这道美味的?有没有听过关于他的传说?只有写出他的一些细节,习作才会生动充满情趣。
2、你一定非常喜欢自己介绍的这道美味吧!把你与这道菜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吗?
3、学生交流
四、学生习作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交代清楚自己喜欢这一美味的原因,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二、佳作欣赏。
1.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6.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安全提示: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3指导 篇6
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2〜33页例
1、“练一练”和第36页练习六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比较,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感受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能根据观察位置判别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到的简单物体相应面的形状。
2.使学生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体会一些物体的相关基本几何特征,培养观察、比较、辨认物体的能力;体会观察物体的位置关系,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了解实际物体不同面的几何形状,培养观察、辨别物体的兴趣,形成探究学习的良好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前面、右面和上面。【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的物体形状。【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票箱、书包、长方体纸盒,正方体和3个正方形(与正方体面完全相同);学生准备文具盒、两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想一想、说一说。
(1)出示四位小朋友从前、后、左、右观察茶杯的情境图(图中茶杯手把在右边),及分别看到的相应形状。
提问:想一想,这里四幅图里的形状各是谁看到的?你对观察物体有什么体会吗? 说明: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就是这个位置上物体面的形状;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完全相同。比如,从前面看到茶杯的手把在右边,那从后面看到茶杯的手把就在左面。
(2)出示茶杯上面形状的图。
提问:那这个图形是从茶杯的哪一面看到的形状呢? 2.观察、引入。
(1)出示冰箱上面的形状(见练习六第1题)。
引导: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物体的上面的形状。你能展开自己的想象,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体上面的形状吗?(由学生猜测)
⑵引导:同学们用自己的想象,找出头脑里能想到的物体,猜出了各种不同的物体。那要确定它到底是什么,你还想老师给你哪些面的图片呢?
引入:要知道它是什么物体,大家都想知道它的前面、后面或者侧面的形状,也就是要继续观察它第二个、第三个„„面的形状。那观察物体主要应该观察哪些面呢,这些面在物体上哪个位置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板书课题)
二、观察辨别,认识新知 1.初步认识。(1)观察投票箱。
引导:请大家观察这个投票箱(出示实物投票箱),互相说说这个投票箱上有哪些不同的面。
提问:哪位来说一说,你们讨论了投票箱有哪些面?
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哪个面,你能指给大家看一看吗?(指名一人指一指、说一说)
引导:请大家先想一想,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这个投票箱,(板书:前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各是怎样的,互相比划比划、交流交流。
(出示三个面的形状图片)这三幅图各是从投票箱哪一面看到的?(2)指导观察方法。
提问:你觉得各要在哪个位置上、怎样观察,才能分别看到每个面这样的形状? 哪位能到前面做给大家看一看?(指名学生示范观察,明确各在哪个位置观察的正好是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启发思考位置高些、偏些看到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能说说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吗?
指出: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并且知道了这三个面不同的形状。在观察物体时,要对准要观察的一面,视线要在水平位置上,才能准确地观察这个面的形状。(板书:观察:对准面
水平观察)
2.加深认识。(1)观察书包。
出示书包,要求学生说说书包的前面、右面和上面(或教师指三个不同的面,学生说出是哪个面)。
出示书包三个面的形状图片,让学生说说各是哪个面的形状。(2)观察长方体纸盒。
先让学生思考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哪一面,接着教师指不同的三个面,学生集体说出各是什么面。
把长方体纸盒按90°变换位置,让学生想想现在各个面在哪里。教师指不同的三个面,学生集体说出各是什么面。
提问:为什么现在说的这三个面,不是刚才说的长方体上的同一个面呢? 你知道每次都是怎样确定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吗?说说你的认识。指出:观察物体时,一般把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前面,朝我们右边的面叫右面,朝上的面叫上面。(补充前面板书成:前面——正对的右面——朝右的上面——朝上的)
【设计说明:先让学生观察生活常识中的具有明显的前、后区分的投票箱、书包,便于学生区分和认识所观察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初步形成观察物体时前面、右面和上面的概念;再观察没有前、后特征区别的长方体纸盒,并呈现不同方位的摆法,引导学生把初步认识推及一般物体,明确相对观察者而言物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的位置,正确形成三个面的观念:一般把正对着我们的面称为前面,朝我们右边和朝上的面分别称为右面和上面。】
三、观察判断,加深认识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把文具盒放在课桌上,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前面、右面和上面。要求依次观察前面、右面和上面,看看各是怎样的形状。2.做“练一练”第2题。
同桌先说一说正方体三个面各是什么颜色,再说一说长方体三个面各是什么颜色。
交流:正方体的前面、右面、上面各是什么颜色?长方体呢? 追问:观察正方体和长方体,一般哪一面是前面?右面和上面呢? 3.做练习六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先注明各是哪一面。
交流:洗衣机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哪个图形?冰箱呢?
启发:开始我们已经看过这个冰箱的上面,不知道是什么物体。现在从观察这三个面,能知道这个物体是什么吗?
说明:如果有三个不同方向的面的形状,就很容易知道是什么物体了。4.做练习六第2题。
(1)让学生拿出正方体摆在课桌上,从前面观察是什么形状。交流:观察正方体的前面,是什么图形? 看一看右面和上面,是什么形状?;
追问:你发现这三个面的正方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它还有哪三个面,这三个面各是什么图形? 你发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大小怎样?
说明: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正方体每个面都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2)让学生摆出长方体,观察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什么图形。交流:你看到长方体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比较一下,长方体每个面上的长方形完全一样吗? 指出:长方体的面是长方形的,每个面大小不完全相同。5.做练习六第3题。
教师用2个小正方体横向摆出长方体,学生依照样子摆出长方体。引导:请大家观察这个长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记住每次看到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观察,注意学生观察方法是否正确,必要时提醒学生)
交流:观察这个长方体的三个面,可以看到两种不同的图形。(黑板上|摆出用2个正方形拼接成的长方形及1个正方形)这两个图形各是从哪个面看到的?
说明: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面,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完全相同,这里从前面和上面看到的都是由两个正方形横排成的长方形,从右面看到的是正方形。
四、总结认识,交流体会 1.总结交流。
提问:回顾一下学习过程,你认识了哪些知识?对于观察物体,你有哪些体会?(如观察方法,从不同位置观察结果不同等)
2.家庭作业。
按练习六第4题的要求,指给家长看一看,和家长说一说。
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例
2、“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6〜37页练习六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图形,能辨认和判断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图形;能根据其中一个或两个面的形状,摆出相应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2.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能感受和分辨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面的相应形状,体会观察物体时的位置关系,根据一个或两个面的形状分析和摆出简单的物体,培养初步的空间感知能力,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和操作活动,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
观察、确定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面的形状。【教学难点】 根据不同的形状摆出相应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长方体;师生都准备小正方体和相应的小正方形各若干个。【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方位、观察方法。
(1)出示长方体,让学生指出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各是哪一面。转换长方体的方位,让学生指出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提问:同一个长方体,为什么两次摆放的前面、右面和上面不同呢?怎样确定前面、右面和上面呢?
指出:观察物体,要根据观察的位置确定是哪一面,一般情况下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前面,朝我们右边的面叫右面,朝上的面叫上面。
(2)提问:弄清了不同的面,那具体观察时又要注意什么呢?
说明:观察物体的面时要注意,(观察示范)要正对观察的这个面,从水平方向观察,才能看准是什么形状。
2.引入新课。
谈话:认识了物体不同的面,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我们就要开始观察物体了。观察物体,主要是从不同的面看清是什么形状,了解不同面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板书课题)
二、观察物体 1.观察长方体。
出示例2,让学生照样子摆一摆。
教师示范摆出长方体,学生对照摆正确,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物体。(1)观察前面。
引导:请每个同学观察你摆的长方体的前面,先想你看到的是什么图形,再用小正方形把你看到的图形摆出来。
提问:前面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形怎样摆的?这个图形中每个小正方形分别是哪个小正方体的面?和同桌一起指一指。
说明:由小正方体摆成的这个长方体,从前面看到的图形就都是由4个小正方形拼成的,每排有2个,有2排,拼成了较大一点的正方形。
(2)观察右面和上面。
让学生先观察右面,再观察上面,每次把观察到的图形用小正方形摆一摆。(指名一人板演摆一摆)
提问:右面和上面看到的是由几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什么图形?为什么都只有2个小正方形?看到的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3)连线。
让学生在课本上把看到的图形连一连,然后交流。
提问:请再观察一下,摆成的长方体三个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 指出:观察由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看到的三个不同面的图形都是由小正方形拼成的,这些图形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板书:长方体的三个面可能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2.完成“试一试”。让学生了解题意,弄清要求。
学生按条件摆出长方体,再指名学生示范摆一摆,同桌互相检查、校正。要求学生从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观察,在方格里画出前面、右面看到的图形。
交流:(呈现学生画出的图形)从前面、右面看到的都是怎样的图形? 指出:这两个面看到的都是两个小正方形横排成的长方形,所以有时观察同一个物体不同的面,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板书:不同的面的形状可能相同)
3.小结。
提问:上面观察的是小正方体摆成的什么形状的物体?三个不同面看到的可能是怎样的图形?
指出:由小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每个面都是由相应的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体的面或者是正方形,或者是长方形。
三、巩固内化
1.做“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摆一摆,再观察连线。交流:你是怎样连的?3个正方体拼成的长方体,为什么前面看到的只是1个正方形?上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不同在哪里?
2.做“练一练”第2题。
要求学生先摆一摆,再从三个面看一看,在方格里画出看到的图形。交流学生画出的图形,有错的订正。3.做练习六第5题。
学生操作摆物体,观察以后画出不同面看到的图形。交流画出的图形,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提问:哪几个面看到的图形相同,哪个面图形不同? 4.做练习六第6题。
让学生了解条件,试着摆一摆。
提问:应该怎样摆?(教师摆出长方体)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相同吗?是怎样的图形?
5.做练习六第7题。
(1)让学生按第(1)题要求摆出长方体。
交流:怎样摆的?(学生说明后指名一人摆出长方体)你能说说其余两面各是怎样的形状吗?
(2)让学生按第(2)题要求摆一摆。(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交流:你是怎样摆的?(教师摆出正方体,并说明可以先想前面摆的图形,再想怎样符合右面看到的图形,摆出物体)这8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出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观察正方体的三个面,是什么形状?观察正方体你有什么体会想说的? 指出:8个同样大的正方体可以摆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正方体的三个面看到的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
四、课堂小结
引导: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今天观察的是小正方体摆成的什么形状的物体?你认识、了解了哪些知识?通过今天观察物体,你有哪些体会?
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物体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35页例
3、“练一练”和第37页练习六第8〜1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图形,能辨认和判断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形;能根据其中一个或两个面的形状,摆出相应的简单物体。
2.使学生能感受和分辨观察简单物体时不同面的相应图形,体会观察物体时的位置关系,根据一个或两个面的图形分析和摆出简单的物体,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思考和操作活动,逐步形成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
观察、确定物体不同面的图形。【教学难点】
根据已知面的图形摆出相应物体。【教学准备】
师生都准备若干小正方体和相应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激活经验。
出示: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左边物体的哪一面看到的?连一连。
学生口答交流,板书连线。提问:观察物体要注意什么? 2.导入新课。谈话:我们已经学会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摆成的正方体和长方体,能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今天继续学习观察物体,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板书课题)
二、观察物体 出示例3。1.摆出物体。
让学生用4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照例题里的样子摆成相应的物体。教师示范摆出相应物体,让学生检查自己摆出的物体,有错的摆正确。2.观察物体。(1)从前面观察。
要求:请同学们从前面仔细观察摆出的物体的形状,同桌合作,用小正方形把看到的图形摆出来。
交流:你从前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是哪几个小正方体的面组成的?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指给大家看一看。
指名板演摆出相应的图形(或教师演示呈现)。
说明:从前面看,可以看到这个物体是由左边的三个小正方体和右下方一个小正方体摆成的,所以看到的图形是由左边竖排的3个小正方形和右下方1个小正方形拼成的。
【设计说明:让学生用小正方形摆出从前面看到的形状,可以强化观察活动的体验,进一步体会所观察到的图形和物体间的联系,感受空间与平面间的转换。接着交流观察到的图形由“哪几个小正方体的面组成的”,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理解观察的结果。】
(2)从右面和上面观察。
引导:除了前面的形状,观察物体还要从哪两个面观察?
那请大家观察右面和上面的形状,再同桌合作,用小正方形把这两面看到的图形摆出来。
交流:谁能到黑板上摆一摆、说一说从右面和上面各看到的什么形状?(指名学生摆一摆,全体校正并演示呈现)
有四个小正方体,为什么从右面看到的是三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从上面看为什么只有两个小正方形呢?
(3)对应连线。
引导:我们已经研究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刚才的交流,在课本上把观察的结果用线连一连。
交流:你是怎样连线的?(呈现结果)
回顾刚才观察物体的过程,你有哪些体会可以和大家分享?
说明:观察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要注意从每个方向看到了哪些小正方体的面,这些小正方形怎样排列的,准确地确定这个面的图形。(板书:观察物体:分析图形排列位置,看清拼成的图形)在观察同一个物体时,注意不同面看到的图形会有不同。(板书:同一物体,不同面上看到的图形会有不同)
3.观察比较。(1)学生操作、观察。
教师摆出变换位置的物体(见第35页右上物体)。引导:这个物体和刚才有什么不同?
那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先摆一摆,再从不同方向看一看各是怎样的图形,在课本的方格纸上画出来。(学生操作、观察、画图)
(2)交流比较。
交流:你看到的各是什么形状的图形?(展示学生观察的结果,交流纠错)为什么每个面看到的图形中小正方形个数不一样?
比较:我们观察的这两个物体,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为什么相同? 从哪个面看到的形状不同,为什么会不同?
说明:有些物体虽然形状不同,但可能从有的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比如这两个物体摆法不同,但从它们右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也完全一样;但因为物体不同,不可能三个面看到的形状都相同,至少有一个面看到的图形是不一样的。(板书:不同物体,有的面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但至少有一个面不同)
【设计说明:比较各个面形状是不是相同,可以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观察、确定物体一个面图形的方法。教学时,不仅应该让学生说出相同和不同的面,而且应该要求明确“为什么”相同和不同,体会面的形状是怎样观察的,以加深观察物体方法的感悟。】
三、应用巩固
1.做“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摆出左边的物体并观察三个面,再连一连。
交流:你是怎样连的?右面和上面为什么只看到两个小正方形拼成的图形? 追问:如果摆成不同物体,从右面看到的图形还与原来一样,可以怎样摆?(教师演示操作)为什么这样摆右面看到的图形不变?这样摆成的物体,还有哪个面看到的图形和原来相同?
2.做“练一练”第2题。同桌合作,照样子摆出三个物体。
让学生分别观察每个物体的三个面,同桌讨论哪些面看到的图形相同,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交流:这三个物体哪些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那请大家先用小正方形摆出从前面看到的图形,再摆出从右面看到的图形。(学生操作)
这两个面看到的图形各是怎样摆的?(结合交流教师演示摆出相应图形)从哪一面看到的图形不同?请摆出每个物体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互相说说不同在哪里。(指名一人板演操作,摆出上面的不同图形)
交流: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同在哪里?
通过三个物体的观察,你有什么体会想和大家交流吗?
指出:观察几个形状不同的物体,也可能有的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比如,观察用三个小正方体摆成的这三个不同物体,有两个面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有时候,同一个物体从不同面看到的图形也可能相同,比如,这里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就是相同的。(板书:同一物体,不同面上看到的图形可能相同)
3.做练习六第9题。
(1)让学生按第(1)题摆出不同的物体,并交流不同摆法。提问:为什么这两种摆法从前面看到的图形相同?
(2)让学生按第(2)题摆出不同的物体,并交流不同摆法。4.做练习六第10题。同桌合作摆出三个不同的物体。
要求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物体的形状,互相说说哪些面看到的图形相同,哪个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提问:前面都是看到的什么图形?右面呢?
上面看到的图形不同在哪里?(结合交流,教师用小正方形演示摆出相应的图形)
指出:前面这个小正方体的位置不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中小正方形的位置就不同,所以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不一样的。
5.做练习六第11题。
(1)让学生按第(1)题的要求摆出相应物体。交流:你怎样摆的?还有不同摆法吗? 能按一定序摆出这三个不同物体吗?
(2)让学生按第(2)题的要求摆出相应物体,并且和同桌说说有哪些不同摆法。
交流:从上面看到这样的图形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摆一摆)
四、课堂总结 1.小结收获。
引导:今天的观察物体你学到了些什么?回顾一下对不同物体的观察和操作,你对观察简单物体有哪些体会?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六第8题。
观察物体练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8〜39页练习六第12〜17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能观察、判别从简单物体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看到的相应图形,能根据从某个面看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物体。
2.使学生在观察、辨认不同面图形及按要求操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空间与平面间的转换,体会空间位置关系,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3.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进一步感受观察对于了解事物的作用,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长方体纸盒,正方体和正方形;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若干正方体、正方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口算。
让学生口算练习六第12题,写出得数。交流得数,选择2〜3题说说怎样算的。2.引入练习。
提问: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你认识了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 引人:今天我们就练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练习中要看看同学们对观察物体的知识、方法是不是掌握好了,能不能看出不同面是什么图形,能不能按照面的形状摆出这个物体。同时还要大家动手做,提高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观察物体 1.回顾不同的面。(1)演示观察。
出示长方体纸盒,让学生说出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
再把长方体纸盒变换90°摆放,提问:现在这个长方体前面、右面和上面各在哪里?
提问:观察物体时,哪里的面分别是前面、右面和上面?(2)观察交流。
让同桌学生用长方体摆一摆,互相说说前面、右面和上面,再像老师这样把长方体换个方向,互相说说前面、右面和上面。
让学生观察自己长方体的三个不同的面,交流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3)观察思考。
提问:长方体除了前面、右面和上面,能想到它还有哪几个面吗? 想一想,我们观察长方体,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请你观察一下,告诉大家。
结合交流引导观察,示范在不同的位置可以分别看到一个面、两个面和三个面,最少看到一个,最多看到三个,并结合呈现长方体立体图形,指出图中可以看到的三个面。
说明: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的;观察长方体时,最多只能看到3个面。(板书:一个物体,在同一个位置最多可以看到它的三个面)
2.观察正方体。(1)操作实践。
引导:用小正方体摆出一个稍大些的正方体,最少要用几个小正方体? 请你自己摆一摆,看看我们的想法对不对。
提问:摆一个稍大的正方体,最少用几个小正方体就能摆成?怎样摆的?(结合交流,演示用8个小正方体摆出稍大的正方体)
(2)引导观察。
引导:观察这个正方体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还有哪几个面,看到的是什么图形?
指出:从操作、观察中可以知道,至少用8个小正方体才能摆成一个稍大的正方体;正方体也是六个面,而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3.做练习六第13题。
(1)让学生观察第13题的物体,思考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各是什么图形,在右边连线。
交流:你是怎样连线的?为什么右面看是只有两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上面看到的图形是物体上的哪三个正方形?
(2)现在把上面一个正方体摆到后面,摆成这样的物体,(教师出示左图的物体)你能用小正方形拼出从它的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吗?同桌摆一摆。(学生观察、操作)
交流:现在这个物体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各是什么图形?(结合交流演示摆出不同的图形)和原来物体比,从前面看到的图形为什么不同?从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变化各在哪里?
说明:观察这样的物体上面的形状,要看这个面上有几个正方形,是怎样排列的,来确定是怎样的图形。(板书:观察面的图形:几个正方形怎样排列的)
4.做练习六第14题。
让学生照题里物体样子摆一摆,再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在方格纸上画出看到的图形。
交流:你看到的什么图形?(展示学生的图形)
前面看到的图形是物体上哪三个正方形?右面的图形是怎样看到的? 5.做练习六第15题。
呈现由正方体摆成的6个物体,观察都是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学生按第(1)(2)题要求观察、辨认,在相应的物体下面用符号区分。交流:哪几个从前面看到的是第(1)题里的图形?为什么它们是相同的? 哪几个从右面看到的是第(2)题里的图形?怎样看出来的? 从上面观察这些物体,有相同的图形吗?
通过观察和比较,你对不同物体的观察结果有什么体会吗?
指出:在同样的位置观察同样个数的正方体摆成的不同物体,有的面可能相同,但也一定有不相同的面。
三、操作拓展
1.做练习六第16题。
(1)让学生按要求照第(1)题摆出物体。
交流:你是怎样摆的?(交流不同的摆法,如前一横行摆1个的不同摆法,后一横行摆1个的不同摆法,前一横行摆2个、3个的不同摆法等)
怎样就能做到前面看到的是这样的图形?
说明:在摆正方体时,只要前后两行中遮住1个正方体,摆出的物体从前面看到的就是第(1)题里的图形。
(2)学生按第(2)题要求操作摆出物体。
交流不同摆法(如分3个和2个摆成两竖排的不同摆法,摆成直角形式等)。提问:要从右面看到第(2)题的图形,要在左右方向上遮住几个正方体?(3)学生按第(3)题要求操作摆物体。交流摆法,提问有没有不同摆法。2.做练习六第17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在符合条件的模型下面打“√”。交流:哪几个房子模型从一个面可以看到这样的图形?
能说说各是从哪个面看到的,并具体指一指各是看到的模型中的哪几个正方形的面吗?
说明:如果知道物体的一个面是什么图形,就可以根据物体的面的特点,确定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3.完成“动手做”。(1)摆一摆,说一说。
让同桌学生按三个面看到的不同图形,摆出相应的物体。
让学生从不同面观察各个面的图形,看自己摆出的物体是不是符合题意。交流摆出的物体,教师演示呈现。
提问:你是怎样想出要摆成这样的物体的?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指出:只要前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是确定的,这个物体就是唯一的,不可能有和它形状不同的第二个物体。(板书:三个面确定,物体是唯一的)
(2)数一数,摆一摆。呈现三个物体图形。
让学生先数一数,把正方体的个数分别记录在图形下面。同桌先交流,再合作摆出每个物体。交流:各有几个正方体?你是怎样数的?
引导:每个物体至少添几个这样的正方体,就能成为长方体?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互相说一说。
交流:第一个图形至少要添几个,才能成为长方体?(引导看摆成长方体,至少要每排摆3个,摆3排是9个,至少还要添3个)
后面两个图形至少各要添几个呢?(可以结合交流,引导从摆成长方体至少要每排几个、摆成几排、要摆几层的角度,思考各还要添几个。如第二个图形:摆成长方体,至少要每排摆3个,摆成3排,这一层就要9个;要摆2层,一共要摆18个;已经有8个,至少还要添10个。)
操作:按需要的个数分别数出正方体,动手摆一摆,验证自己的分析和结论。交流:通过动手操作验证,刚才的想法对不对?
引咢:每个长方体里有多少个小正方体,现在你有办法算出来吗?把你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一下。(可以结合交流依次算一算各有多少个)
指出:要知道摆成的长方体里有几个小正方体,可以用每排几个乘排数,算出一层有几个;再看有几层,用每层个数乘几层算出一共多少个。(板书:正方体的总个数=每排个数×排数×层数)
四、总结收获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3指导 篇7
从习作教材走向写作课程和教学,有专家称之为“路迢迢,水长长”。在这漫长而曲折的征程中,是否存在着一条鲜明而典型的轨迹呢?或者说,是否有章可循?这是广大一线教师最为关注的。因为,这也是课程标准中赋予语文教师“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使命。通过具体的实践,我们以为这样的路径是可能存在的,也是必须铺设的,这是高质量地“用教材”教习作的必由之路。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四上习作5《××的自述》为例,具体谈谈从教材走向教学的四次跨越。
一、审视教材:让课程价值鲜明凸显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副主编李亮博士说:“习作教材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它便可能疏离了我们当下的生活。教材编出来之后,就和我们今天火热的生活渐渐拉开了距离。”编写再完美的教材,放置于课程与教学层面,缺陷都是无法避免的。作为教者,我们要知道教材缺陷在哪里。这就是教材之于课程的最大价值。笔者以为,审视一篇教材文本,需要有三种眼光:
一是以编者的眼光“理解”教材。习作教材从文本编写到出版,历经反复考量和检验。出现在教者面前的文本,可能是编者的最佳呈现。作为教者,首先要竭力理解编者的编写意图。《××的自述》,教材一共提供了两篇不同品质的例文:一篇是《小闹钟》,一篇是《小溪流的自述》。在众多公开教学中,不少执教者常常将《小闹钟》作为习作例文来教,而对《小溪流的自述》置之不理。显而易见,执教者没有很好地理解和领会编者的意图:《小闹钟》主要侧重于事物的“样子”和“作用”的描述,而《小溪流的自述》则是侧重于事物在客观世界中种种“经历”的叙述。借助这两篇例文,编者试图告诉教者和儿童:写自述,可以从事物的“样子”和“作用”以及现实“经历”三个方面展开。这样就可以将这篇教材的两篇例文彼此打通,形成内在逻辑关联。在研读教材中,理解编者意图,其实就是善于将文本教材中所提供的所有教学资源贯通起来,发现彼此之间的文体脉络,发现例文和习作要求之间的契合和对应。
二是以教学的眼光“挑剔”教材。教材只是提供了一些教学素材,到底如何将这些素材放置在合适的教学环节和位置,这需要教者细细揣摩。关键就是敏锐地发现教材在教学设计中可能出现的“突兀”和“矛盾”。××的自述》,在教学设计开始之前,我们总觉得习作教材走向教学预设有着诸多的“不顺当”:一方面,两篇异质的习作例文,如果用于习作知识开发,会带给儿童误解———有的事物适合从样子”和“作用”进行自述,有的事物适合从现实“经历”方面进行自述,这对于将自述“写具体”是非常不利的;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在《小闹钟》这篇例文中,里面存在着不少“夹生饭”———“自述”夹杂着“他述”,最为明显的是:“在我的头顶上,有一座精致的小房子,上面有精美的花纹,看上去像是古代帝王的宫殿。”写自述,实质就是用拟人化的方法为事物写童话,既然是童话,就得遵循“主客一体化”的规则,既然小闹钟现在是“人”,那么头顶上怎么会有“一座精致的房子”?这使得自述的“生动”和“有趣”大打折扣。教材置于教学视野中,越是不顺当,教学的设计空间就越大,教学的创造性就越充分,教材的“原始价值”就越发丰厚。
三是以儿童的眼光“丈量”教材。儿童是习作教学中最核心的元素,所有的设计都指向儿童,为了儿童。因此,儿童习作训练中需要跨越的最大障碍是什么,作为执教者,必须心知肚明。这样,教学设计才会有针对,教学训练才会靶向明确。《××的自述》中向儿童提出这样的要求:用“××的自述”形式,介绍一种熟悉的事物,要写得具体生动。我们研究发现,“写得具体生动”是小学习作的普遍要求,这篇“自述体”习作,对于儿童来说,最难的莫过于“物性”向“人性”的转换过程,特别是作为“物”的组成部分和人的肢体、感官的哪些部位相匹配,作为“物”的一些属性与“人”的哪些行为和习惯相等同,这些“转换”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那么儿童的“自述”就只能留在“第一人称”的层面。因此,用“儿童的眼光”看待教材,看待教材提出的习作要求,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理应具备的“目力”。
审视教材的过程,就是理解教材导向、发现教材缺陷的过程;就是了解儿童,发现教材与儿童言语水平落差的过程。这是教材研读的基本思路,这也是教材应有的课程价值。
二、建设课程:让习作教材适宜教学
习作教材不仅是儿童学习写作的学材,更是教师进行习作教学的素材。习作教材是一份优质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不可轻言放弃,而应当用好、用巧、用足,最大化地攫取其教育价值。一句话,就是让教材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设计,更加适合儿童的言语学习。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调整教材,置换教材,甚至拓展教材,其实质就是进行习作课程建设,让教材更加适宜教学。基于“用教材教”的课程理念,我们一般从三个层面来建设教材。
1. 完善枝节
结合课程和教学目标,我们将教材中不适合、有偏差的部分教材,在保持基本“骨架”的前提下,对有些枝节进行修改和完善。在《××的自述》中,我们将教材例文《小闹钟》进行了数处调整(如下表),这样的调整是为了凸显自述文体的特点,让一切“物性”走向“人性”。在习作教材中,像这样的枝节调整,应当每次发生。调整体现着教师对课程的再创造,调整体现着教师作为课程建设者的角色责任,调整体现着教师对习作文体的把握和理解能力。
2. 同质置换
习作教学时,有时为了必要的教学逻辑,需要对一些例文,进行同质化的置换。这里的“质”,主要指言语表达要求、言语表达结构、真实而具体的言语知识。而“同质置换”指的是,将习作教材中部分在言语内容或者言语形式方面不适合本课教学逻辑的资源,慎重地进行同品质置换,以确保教学设计的整体贯通性。在《××的自述》教学中,我们为了最大化地发挥例文的引导功能,将《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合二为一,在言语内容上,我们统一为《小闹钟的自述》,但是《小溪流的自述》中的言语结构,我们没有放弃。于是,《小溪流的自述》被置换为“小闹钟的快乐和烦恼”(如图1),这样前后两篇例文就可以贯通起来,将“自述”这种文体的言语结构进行了有机拓展。
3. 功能调整
任何习作教学的发生都必须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契机。而习作教材往往与当下的生活有些脱节,譬如苏教版五下习作3《学写新闻报道》。教材提供的习作例文是一则篮球比赛的新闻报道。经过调查发现,班级只有部分男学生喜欢和熟悉篮球比赛,而大多数女学生几乎不了解篮球,如果以此作为习作例文,势必会影响大家学习新闻写作的兴趣。于是我们将教学切入点放在一篇熟知的课文《天火之谜》上。根据科学家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事件,出示一则新闻报道,然后对比学过的课文,发现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的特征。从大家熟悉的“记叙体”入手,与其“变式”———“新闻体”进行对比,学生兴趣盎然。教材里提供的习作例文我们也没有随意丢弃,而是作为学习巩固的一个极佳资源。
完善教材,让习作课程更加适宜儿童学习;置换教材,让习作课程更加适宜教学;调整教材,让习作课程产生更好的教学效率。
三、开发知识:让教学内容对准靶心
习作教学基于教材,最大的目的就是从中发掘教学内容;习作教材走向习作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开发和生产“习作知识”。一堂习作课,“有真实而具体的文体知识”(叶黎明语)存在和贯穿,教学才会真正发生。那么,从教材中应当开发出怎样的习作知识,才能改变儿童言语结构,提升儿童的言语品质,让习作课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呢?我们仍从《××的自述》说起。
1. 对应语体
任何一次写作,对学生的言语形式都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希望他们将习作写成一个什么样子,这就是“语体”。《××的自述》要求的语体是“自述”,作为一个“物”自述体,在言语结构上应当是怎样的呢?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借助例文《小闹钟》,逐层剖析,提炼出“自述体”的基本言语结构:我的外貌→我的本领→我的情感。在我们众多的习作课堂上,教师基本都能走到提炼“语体”这一步,即一篇习作的基本言语表达结构,然后就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所谓的“作前指导”常常终结于此,至于框架内如何铺陈,教学很少提及,教师很少关注。
2. 针对盲点
如果一个“语体”结构就能解决儿童的言语困境,习作教学之难便早被破解了。习作教学真正难以解决的是框架之内的言语铺展,即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写具体”“写生动”的问题。因此,需要教师所“教”更有针对性,更加精准。对于《××的自述》,学生言语的最大困境莫过于“他述”向“自述”的转化过程,这是一篇“自述体”习作的内在品质所在。我们的指导过程,始终瞄准这个“靶心”,下大力气重点突破(如图2):怎样将“物”的样子向“人的外貌”转换———从身材、穿着、身体部位等方面介绍;怎样将“物”的作用向“人的本领”转换———从动作、话语等方面来描述;怎样将“物”的经历向“人的情感”转换———从快乐和烦恼的遭遇来抒发。而这一切的核心就是“拟人化”,这是一个儿童学写“童话”的基本步骤。有了这些具体的“拟人化”知识支撑,学生内在的言语转换机制就会得到有效的建立,转换的通道就会敞亮而自然地打开。
3. 瞄准重心
习作教学本质上就是教学素材,它可以给执教者无限的可能性。可是,作为一次习作训练,我们基于教材的习作教学内容开发,不可口子开得太大,没有边界;也不可口子开得太多,零散无聚。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本着以“一课一教”让学生“一课一得”的心态出发,沿着一点开掘深入,开掘透彻,这样习作指导才会具体到位。
四、环扣目标:让教学评价针对精准
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不是某个教学环节主宰的,而是一个整体性的教学规划。一次习作教学,必须围绕着课程目标一以贯之。我们在教习作教材时,一直有着这样鲜明的理念:教什么就写什么,教什么就评什么。
“所写”围绕“所教”。一般习作课上,很多教师常常喜欢让学生写全篇,结果学生的写作挤占了大部分课堂时间。我们认为:习作课固然要“写”,但是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写”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段落。在《××的自述》教学中,执教者在写作环节,提出两个要求:(1)选择样子、作用、经历其中的一个方面介绍事物;(2)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让它具有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情感。只写其中一个方面,让它具有人的特征,是紧紧围绕着“所教”———拟人化进行的实践演练。只写一点,就是为了节约课堂时间,确保课堂有当堂讲评的空间。其实,无论是习作观摩课,还是常态课,我们一直倡导写片段,在片段中将本课的习作知识转化成具体而生动的言语,这是对教学成效的一个必要检视。
“所评”回扣“所教”。习作讲评是课堂反馈环节,只要是评价,就得有一个具体而明确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教师的“所教”。在《××的自述》评价环节,我们牢牢抓住“拟人化”这个“牛鼻子”,及时发现精彩语段,带领大家去欣赏;敏锐捕捉“夹生”的句子,引导大家商讨。有评价标准的习作讲评,问题才会集中,才不会东拉西扯,冲淡教学聚焦;围绕标准进行的习作讲评,对儿童言语评价才会中肯,讲评才能回归到本义。
“所改”巩固着“所教”。所有的教学都不可能一步到位。知识是需要不断巩固的,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讲评环节回扣教学内容,关注习作知识给儿童言语带来的改变,就是最好的巩固。一次习作训练所教的知识,应该有三个巩固环节:第一次是知识运用的课堂习作环节;第二次是围绕知识落实情况的习作讲评环节;第三次是对照知识指标的修改环节。特别是第三环节,其实就是儿童的二度写作。我们常会有这样的发现:当学生在读自己习作的时候,所读出的内容和文稿上的内容并不一致,那是他们在不由自主地修改,这是儿童自我言语修复机制在发挥作用;当学生在聆听别人的习作交流时,就会情不自禁地主动修改自己的习作,这是儿童现有的言语平衡已经打破,新的言语结构正在形成。当学生在修改伙伴习作时,会按捺不住地对照自己的习作,然后作出优劣判断,这意味着新的言语结构已经创立,知识已经转化为言语技能。因此,儿童的习作修改,就是对他们言语渐进生长的推动和强化,在习作教学中不可等闲视之。
从习作教材走向习作课程,我们需要拥有开阔的课程建设视角;从习作课程走向习作教学,我们必须培养坚实的语体知识开发能力;从习作教学走向儿童的言语发展,我们必须锻炼适合童性的教学设计能力。一句话,要让习作教学的“教”真正发生,我们语文教师的教育素养必须先提升。
【课例呈现】
目标预设:
1. 通过学习例文《小闹钟的自述》,初步感知什么是“自述形式”,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 选取一种生活中熟悉的常见事物,采用“××的自述”的形式,展开想象,运用拟人手法把事物写生动、写有趣。
教学现场:
一、课前暖场,相机导入
师:第一次见面,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梅,“梅花”的“梅”哦。你们可以称呼我———
生:梅老师!
师:嗯!看着大家闪亮的眼睛,老师就知道你们一定都很聪明,对不对?(生点头)猜两个谜语考验一下。(出示)
我的身体细又长,头长细毛身上光,生来就爱讲卫生,天天嘴里走两趟———打一生活用品。
生:我猜是牙刷。
师:真棒,怎么猜中的?
生:上面写着“头长细毛身上光”“天天嘴里走两趟”,牙刷就是这样的。
(师出示)
我穿花皮绿衣裳,圆圆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多又黑,吃进嘴里甜又爽———打一水果。
生:是西瓜,西瓜就是“肚里水汪汪”“生的子儿黑又多”的。
师:(竖起大拇指)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就发现了:这两则谜语都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它们在表达上还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发现了吗?
生:都以一个“我”字开头。
师:你的眼睛真亮,牙刷、西瓜都是用了第一人称“我”开口说话,作自我介绍的。你知道吗?这样的表达就叫“自述”。(板书:自述)今天,我们这节习作课就来学习如何代身边的事物自述。
二、师生互动,指导写作
1. 施魔法,开口说话
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带来一样东西,我们将它放到桌上。
(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物品)
师:嗯,有点小遗憾,它们都不会说话。如果它们也能开口说话那就更有意思了!有了,梅老师有一招魔法,可以让我们这个小小的梦想成真哦,想学吗?
生:想!
师:我来教你们,学会的可以得到神奇的魔法奖励哦!来,我们一起:看着你们带来的东西,心里想着,我要让他开口说话啦!我们一起喊———超级变变变!(课件播放声效)
生:超级变变变!
师:我变了,变成了这样一只小闹钟。(手拿闹钟图片)你变了吗?
生:(七嘴八舌)变了!没变!
师:第一次尝试,好像有的魔法还没奏效。来,手里拿着,再来一次,喊———
生:(齐)超级变变变!
师:我是小闹钟,你是———
生:我是一个零钱包。
师:真漂亮。
生:我是一只玩具狗狗。
师:很可爱哦!
生:我是一只小手表。
师:嗯,跟我小闹钟还有点亲戚关系呢!
生:我是一枚小印章。
师:很高兴认识你。
生:我是小黄人存钱罐。
师:哦,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
2. 交朋友,介绍样子
师:看来大家都变了!我小闹钟今天来到这里,很想和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师:你们还不了解我吧?先听我介绍自己的样子吧!(板书:样子)
师:(自述)我是一只小闹钟,身体只有人的巴掌那么大。你们呢?
生:我是一块小橡皮,身体只有人的小手指那么高。
师:很高兴认识你这位小弟弟。
生:我是一辆玩具坦克,身体有人的两只手掌那么大。
师:很高兴认识你这位身材高大的朋友。
师:(自述)我的全身是天蓝色的。你呢?
生:我的全身都是雪白雪白的。
师:你看上去就像一位白雪公主。
生:我的身上有红有蓝又有黄,好多颜色都有。
师:哦,你是位外表时尚的朋友。
师:(自述)你看我:透明的玻璃外衣里,时针、分针、秒针,“滴答滴答”地走个不停。你的外衣呢?
生:我穿着一件红色的绒布上衣,下面还穿着一件蓝色的小短裤。
师:你的外衣好柔软,好想摸一摸。
生:我的外衣是用铁做成的。
师:嗯,很有安全感。
师:(自述)瞧:我的背后有调节时间的旋钮和改变报时音乐的操纵杆。我的头上戴着一顶特别的小帽,上面有精美的花纹,看上去像是古代帝王的宫殿。是不是很神气呀?(生点头)你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呢?
生:我的头上也有一顶帽子,是银色的,就像一顶头盔。(钢笔)
师:好酷哦,真想和你换帽子戴戴。
生:我的肚子很大,里面躺着钢笔弟弟、橡皮妹妹和尺子哥哥。(笔袋)
师:你的肚子就像个百宝箱呀!
师:瞧,我小闹钟像人一样介绍了自己的身材、皮肤、穿着、身体部位,有了人的外貌了,你们喜欢我吗?(出示课件。板书:人 外貌)
师:朋友都要互相了解,我小闹钟也很想了解你们,(指投影)你也像我这样介绍一下自己的外貌吧!
生:我是一只小小零钱包,身体只有人的手掌那么大。我的全身都是红色的,穿着草莓点点的外衣。拉开我衣服中间的拉链,你会看到我的肚子。我的肚子鼓鼓的,里面装着许多的钢镚儿。
师:(握手)很高兴认识你,主人一定特别喜欢你的大肚子。(生嘻嘻笑)还有谁想和我做朋友?
生:我是一枚小印章,只有人的手指那么高。我的全身是棕红色的,穿着坚硬的石头外衣。主人最喜欢我的小脚,你看,他把自己的名字印在我的脚下,我走到哪里,哪里就留下主人的大名。
师:真的呢!认识你这位朋友可真让我骄傲!还有谁想做我的朋友?
……
3. 好朋友,了解本领
师:一下认识了这么多的朋友,可真开心呀!朋友们,你知道我小闹钟最大的作用是什么吗?(板书:作用)
生:你可以给主人报时。
生:你可以叫主人早起。
师:没错。现在,我小闹钟就要像人一样展示自己的本领了!(板书:本领)听好哦。(播放录音。内容见下图。)
师:我是怎么报时的呢?
生:小闹钟每天早晨六点和晚上八点,会伸出一只小手,拿着一根小棍,敲一下小房子旁边的铃铛。
师:看,你发现我报时的时候用上了人的动作。我还有哪些人的动作?(板书:动作)
生:还有“告诉”“唱”。
师:唱什么?
生:唱“早睡早起身体好,布谷!”。
师:嗯,我还会说话呢,用上了人的语言。(板书:语言)
师:我小闹钟像人一样会伸手、会敲铃、会唱歌,本领怎么样?
生:可真大!
师:你们一定也有自己的本领吧?谁想和我比一比?记住,要跟我比,就得像我一样用上人的语言、动作哦!
生:我的本领也很大!我每天都待在主人的沙发上给主人看门。晚上小主人睡觉时,我会乖乖地守在她的床边陪伴着她,我轻轻地对她说:“放心睡吧!祝你做个好梦!”有了我,主人很快就甜甜地进入了梦乡。(玩具狗)
师:你的本领真大!有了你,主人会更加勇敢!
生:我的本领也很大!别看我身子小,我可是主人写作业时必不可少的伙伴。每当主人有了错别字,我就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伸出我的左脚蹭两下,错字就一扫而光了。(小橡皮)
师:你的本领也很大!有了你,主人的作业本总是那么干净整洁!
师:真没想到我们这里是高手云集、群英荟萃呀!
4. 知心朋友,倾诉心声
师:我们相互认识了样貌、了解了本领,已经算得上是好朋友了吧?(生点头)可我小闹钟觉得这样还不够,我想跟大家成为最好的知心朋友。你知道怎样才算是知心好友吗?
生:要了解对方,了解他的很多事情,包括一些小秘密。
生:知心朋友要知道对方心里在想什么。
师:是啊,这些秘密、心里话都是我们不常与人说的经历。(板书:经历)朋友之间要坦诚,我先说说我快乐的经历———哪个朋友来代我读一读?(师出示。一生读第1段。)
师:你有这样快乐的经历与我们分享吗?
生:每天主人都会喂我一枚硬币,我的肚子吃得饱饱的,从来都不会觉得饿。(存钱罐)
师:我快乐着你的快乐。
生:每天主人都会把我放在床上,晚上睡觉还会给我盖上暖和的被子,我在梦里还会和主人一起玩耍,一起奔跑。如果我的身上脏了,主人还会用她的沐浴乳给我洗澡,洗得香喷喷的,我的心里别提多开心了。(玩具熊)
师:快乐因分享而加倍,瞧,我们都收获了更多的快乐。
师:可是,我也有自己伤心的经历,谁来读?
(一生读第2段)
师:你有自己的烦心事儿吗?
生:我原来也很快乐,因为我可以吹出许多的泡泡,主人很喜欢我。可是,很快我的泡泡水没了,再也吹不出泡泡,主人就把我丢在一旁,再也不理我了。(泡泡棒)
师:说给小主人听,小主人一定会想办法给你换上泡泡水,这下你又可以和小主人一起玩泡泡游戏了。
生:每次我都用尖尖的小嘴给铅笔弟弟理发,铅笔在我肚子里快乐地打转,很快一个漂亮的发型就完成了。原本主人会及时帮我清理铅笔弟弟的头发屑。可是时间长了,他就对我们不再爱惜,每次都用力地将铅笔弟弟塞进我的嘴里,用力地扭转,铅笔弟弟痛得直叫,我也累得直哼哼,好几次发型都被剪坏了。(铅笔刀)
师:哎呀,小主人一定不是故意伤害你们的,他听到了一定会小心爱护你们的。
师:朋友们,我们刚刚心贴心地聊了各自的经历,原来我们都有着自己的快乐和烦恼,和人一样有情感啊!(板书:经历 情感)
三、写作片段,巡视指导
师:(拍手)孩子们,魔法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让我们回到现实吧!刚刚我们用上了魔法,使用第一人称“我”让喜欢的事物变成了人,给了它人的外貌、人的语言、人的动作和人的情感,这就是拟人化。(完成板书:拟人化)这样的介绍你们喜欢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是啊,的确生动有趣多了,让主人更加喜爱和珍惜。(板书:生动)我们成了他们的代言人。这种自述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生:(异口同声)学会了。
师:来,试试看,为你们熟悉的事物写个自述吧。我们的展示有三方面的内容,课上时间有限,只需要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介绍,老师想问问,哪些小朋友想代喜欢的事物介绍样子?想介绍本领的有吗?剩下的全部写经历。记住:(师指屏幕)用上魔法,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让它具有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情感。比比看,谁掌握了今天的魔法,谁就能得到今天的魔法奖励!(出示“自述要求”)
选择样子、作用或经历其中的一个方面介绍自己喜欢的事物。
把事物当成人来写,让它具有人的外貌、动作、语言、情感。
四、学生当堂写作
(师巡视指导,选择讲评内容。)
五、习作展示,师生评改
师: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的魔法“展示会”。(展示学生习作)
师:看,这是禹楚涵写的《手表的自述》,看看她使用了几次魔法。
生:我是一只小手表,全身都是黑色的。我的脸又圆又亮,旁边有四只小耳朵。我最喜欢左上角的那只,只要轻轻一按,我的脸蛋就会变得闪闪发亮,这下参加舞会都不用化妆了。我的衣袖上有红色的条纹,每天我都紧紧地依偎着主人。
师:瞧,她介绍的是手表的样子。它的“全身”“脸”“耳朵”“衣袖”都是人的外貌,使用了魔法;“化妆”“依偎”也是人的动作,也使用了魔法。一共用了6次魔法,得到魔法奖励!掌声送给她!再看谭书研同学写的《钢笔的自述》。
生:我最拿手的就是写字。每次主人把作业本铺在我面前,我就脱掉帽子,头朝地、底朝天地开始工作。我的小嘴里流出蓝色的饮料,在作业本上留下清晰的痕迹,不一会儿工夫,主人的作业就完成了,又把我放进文具盒大哥肚子里休息。
师:钢笔的本领大不大?
生:大!
师:你们发现哪里用上了“魔法”?
生:“脱掉帽子”“头”“小嘴”都写得像人。
生:只有人才要“工作”,才喝“饮料”,这里也像人一样。
师:老师觉得还可以再用用魔法,看这里“头朝地,底朝天”可以怎么变?
生:可以变成“脚朝天”。
师:真棒,又用了一次魔法!这里还有一个“人”的动作“休息”也算一次魔法。可是“放进去休息”不太好,可以改成———
生:“抱”进去,因为主人喜欢这只钢笔。
师:对了!看,这样一变,钢笔真像活了一样,有了生命!魔法奖励送给谭书研,也送给你!再看李想写的《零钱包的自述》。
生:我很快乐!有了我之后,小主人不再乱用零花钱了。她总会让我张开大嘴,把我喂得饱饱的。她还会把我小心翼翼地放到抽屉里,以防找不到我。可是一天,她的小表弟来了,一眼就看到了吃得饱饱的我。他一下子拉开了我的大嘴,把我肚子里的钢镚儿掏了个空,我伤心极了!幸好主人答应我,以后还会把我喂饱的。
师:李想,你的零钱包的经历,哪些地方用上了魔法?
生:“大嘴”“喂得饱饱的”“肚子”“快乐”“伤心”这些都把我的零钱包当成了人。
师:魔法掌握得不错!得到魔法奖励!同学们,看这里,“把我小心翼翼地放到抽屉里,以防找不到我”还可以再使用一下魔法,谁会用?
生:可以把“放”改成“抱”。
师:很有爱心的小主人!我看“以防找不到”换成“担心我迷路”就更有意思啦!
师:同学们,你们用上魔法,写得像人了吗?找出自己最得意的一处读给小组同学听。
师:看来,大家已经学会我们今天的魔法了,已经成功地让事物开口说话啦!
六、完善自述,活学活用
师:孩子们,课上我们就交流到这里,课后大家可以补充完善其他方面,(板书:……)使它成为一篇具体完整的自述。(板书:具体)
师:其实,身边所有的事物,包括自然界的一切,我们也都可以用上今天学到的魔法———拟人化的方式代它们自述!魔法用得好,你们就是当之无愧的写作小神童了!
板书:
【教学评析】
习作教材建设,需要优化的活动设计
如何“教”,如何教得有效?《××的自述》一课,吴勇老师和他的团队围绕课程目标,研究教材,对应进行适度的教材内容再开发和再建设,遴选准确的教学内容,设计并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教材开发:内容的选择确定
很多作文指导的无效或者低效,往往是因为教师不知道教什么,也就是对于教学内容的不清晰导致了“教”的低质量。虽然很多教师也关注了教学内容的设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教学内容的笼统化,比如教一些“表达具体生动”“叙述完整”等大而不当的内容,不能对具体的习作任务产生指导功效。或者就是教学内容太多,太琐碎,教学内容缺少清晰的指向性、针对性,造成习作指导不着力,不聚焦。甚至还有的习作指导教学生一些似是而非、不确切的写作知识。
“自述”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不仅在于其能使表达生动,更能表达写作者的主观感情和体验。如果仅指导学生机械地转变一下叙述主体,学生对于“自述”的领悟则止步于形式和概念。为更有益于教学,教师对教材进行了适度调整和改造,比如补写《小闹钟》“我有快乐,我也有烦恼”片段,使之更好地表达感情,也和例文小溪流的“经历”保持吻合,两篇例文合二为一。对教材作这样的整合处理,一方面便于提取“用自述的方式介绍事物的样子、作用、经历等”的具体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原有写作经验提升的合理设定。
“自述”就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表达,可以叙事,可以说明介绍。如何让学生掌握“自述”技能,还需要将“自述”这个特定的知识具体化。本节课,教师将“自述”具体为“拟人化”,就是用第一人称,给说明的事物以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和情感。再具体到《小闹钟的自述》中,就是小闹钟以“我”的口吻,介绍自己的外貌、功能、经历和情感。而这些具体的知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清晰地抽取、提炼后让学生领悟和接受的。
二、活动设计:情境中的真实交流
习作的本质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指导,需要在真实的语境活动中展开,让学生进行真实的表达。“自述”作为一种文体表达知识,如何让四年级学生掌握,并尝试运用,教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
1. 猜谜活动。
学生兴致盎然,并在教师引导下发现,谜面都是自述的形式———“我的身体……”“我穿……”教师不动声色地教了“自述”这个知识。
2. 情境交流活动。
这是本课教学的关键点,也是教学的亮点。“梅老师有一招魔法,可以让我们这个小小的梦想成真哦”,随着教师的“超级变变变”,学生们“变身”成各自的“物”,并以朋友的身份进行自我介绍。这个活动设计,带着魔幻神奇色彩,轻松地把学生带入设定好的情境中,巧妙地让他们完成了从“物”到“我”的角色转换。接下来的活动,就是学生的角色体验,真实交流:我是小橡皮,我是玩具坦克……教师以“小闹钟”的身份出现,引导学生:“你看我:透明的玻璃外衣里,时针、分针、秒针,‘滴答滴答’地走个不停。你们的外衣呢?”在师生真切的交流中,学生完成了“外形”“本领(功能)”的介绍。最后,作为“知心朋友”,分享各自的秘密,诸如烦恼、快乐、伤心事等。此时,学生俨然与介绍的“物”融为一体,“物”也完全有了人的感情。这时候,教师才揭示:“使用第一人称‘我’让喜欢的事物变成了人,给了它人的外貌、人的语言、人的动作和人的情感,这就是拟人化。这样的介绍你喜欢吗?”这个过程,教师指向明,落得实———自述就是拟人化表达,就是让喜欢的事物有人的形态、人的行动、人的情感。
整个学习活动,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间成了“物”,在交朋友的情境中,完成了相互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抽象的写作知识变得具体可感,一切的“教”,都隐没在新鲜有趣的情境之中。
三、过程指导:坚持一课一得
习作的过程指导,应该贯穿学生习作的学习过程。一节课,从表达知识的学习、语言模型的领悟,到具体的文字表达,要指导的似乎太多。但是,写作的本质是一种文体思维(叶黎明语)。根据知识学习的经验,应该一课一得,一节课着力解决一个具体问题,学生掌握一个具体的习作知识,至于语言表达的能力,特别是语言的精致化能力,应该是随着学生语言的不断积累,随着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逐渐提高的长期过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3指导】推荐阅读: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3》教案09-2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教案11-15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四范文09-25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2》教案10-25
苏教版四年级上习作七08-0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05-28
《九色鹿》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11-29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习作四范文08-30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07-21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5古诗两首《元日》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