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材试题

2024-09-16

数学教材试题(通用8篇)

数学教材试题 篇1

测试题

(一)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C】

A.方法B.概念C.素材D.原理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A】

A.已有认知水平B.热情C.兴趣D.干劲

3.设计统计与概率的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C】

A.品质B.意志C.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D.上进心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设计等学习活动,经历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A】

A.解决问题B.修改问题C.研究对策D.征求方案

5.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种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主要通过为学生创设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来实现。【B】

A.多做题目B.经历探索过程C.科学研究D.勤于训练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与概率”与人们的()密切相关。【A B】

A.日常工作 B.社会生活 C.生活习惯D.生活态度

2.义务教育阶段应当使学生熟悉统计与概率的基本

思想方法,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B C D】

A.空间观念B.形成统计观念

C.尊重事实的态度D.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常用的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等。【A B C】

A.计数B.测量C.实验D.计算

4.《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把

()等内容以交织、融合在一起的形式呈现。【A B C】

A.数与代数 B.空间与图形C.统计与概率 D.算术

5.()将成为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学习方式。【B C D】

A.模仿和记忆 B.动手实践 C.自主探索 D.合作交流

三、判断题

1新的小学数学课程中统计学习的重点是根据已知数据解决提出的问题。(×)

2.“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所提供的材料,学生越是不熟悉,学生就越会感兴趣。(×)

3.组织学生进行统计活动时,要尽量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要让学生成为统计活动的真正主人。(√)

4.为了体现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性的原则,在情境设上

不一定要做到连贯。(×)

5.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多做题目。(×)

6.“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领域的设置,有利于学生体

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

四、填空题

1.“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 时代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在“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实践活动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注意活动的 组织形式,使活动能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实践活动的作用。

3.“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设置反映了 数学课程与教学 改革的要求,对于促进 数学课程改革 和 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有积极的意义,对于改进 教师的教学方式 有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进行 实践性、探究性和研究性 学习的课程渠道。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 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 正确的数学观。

5.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事例 出发,从学生身边的 现实背景 中提炼,符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实性特点。

五、问答题

1.“统计与概率”教学实施中如何注意内容选择的现实性?

答:“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一定要注重内容的时代性,所选素材要 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有能力感受的现实,不能离学生太远。

2.如何把握“统计与概率”教学中的“度”?

答: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仔细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认知的现实状况,把握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不同要求,不能过多地加深学习的难度,使学生产生厌恶感。课堂上如果学生提出了超出目标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大部分孩子难以理解的,就应该鼓励学生把它放在“问题银行”里,在学习了更多的知识以后再来解决,而不能被学生的问题牵着走,影响了大多数孩子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统计”, 既要让学生感觉要解决的问题是有挑战性的,还要让学生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眼前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与综合应用”综合性特点反映在什么地方?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一个学习领域,并不是在其他数学知识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首先,要促使学生通过这一领域的学习,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其他数学知识领域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从整体上认识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其次,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要解决的现实数学问题往往交织着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因此,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综合性还常常表现为多学科的综合。

4.“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哪几个方面有所侧重?(P120)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是为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服务,同时,根据这一领域的特点,其教学目标又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侧重:

①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强调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知识领域的综合应用和整体把握;

② 在数学思考方面,强调经历探索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③ 在解决问题方面,强调经历提出、理解、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 在情感与态度方面,强调体会数学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和广泛应用,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5.“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主题和素材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P125)

答: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应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有较强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题和素材。一般来说,贴近学生生活现实的题材能让学生感到熟悉和亲近,对完成任务比较有信心;游戏性题材有较强的愉悦功能,对学生有比较大的吸引力;设计和制作类的活动任务性比较突出,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这些内容都能比较有效地引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动机。但同时也应注意,要将学生兴趣引向更深层次的探索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目标,要有数学味道。

测试题

(二)一、填空(每空0.5分,共20分)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①估算过程多样②估算方法多样③估算结果多样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 上下、前后、左右② 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④ 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10分)

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简评:

(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

四、解答题:(每题4分,共40分)

1、6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15次)手。

2、地面以上1层记作+1层,地面以下1层记作-1层,从+2层下降了9层,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8)层。

3、有一个整数除300,262,205所得的余数相同,则这个整数最大是(19)。

4、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鸡有(23)只,兔有(12)只。

5、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两排前后各相距0.5米,队伍每分钟走65米,现在要过一座长629米的桥,从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11)分钟。

6、用绳子三折量水深,水面以上部分绳长13米;如果绳子五折量,则水面以上部分长3米,那么水深是(12)米。

7、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4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9分钟有一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7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63/8)分钟。

8、一个合唱队共有50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1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案,最少花(6分钟)时间就能通知到

每个人。

9、口袋里装有42个红球,15个黄球,20个绿球,14个白球,9个黑球。那么至少要摸出(66)个球才能保证其中有15个球的颜色是相同的。

10、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以称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下面给出一批数据,请挑选适当的代表。

(1)在一个20人的班级中,他们在某学期出勤的天数是:7人未缺课,6人缺课1天,4人缺课2天,2人缺课3天,1人缺课90天。试确定该班学生该学期的缺课天数。(选取:平均数)

(2)确定你所在班级中同学身高的代表,如果是为了:①体格检查,②服装推销。(①选取:中位数②选取:众数)

(3)一个生产小组有15个工人,每人每天生产某零件数目分别是6,6,7,7,7,8,8,8,8,8,9,11,12,12,18。欲使多数人超额生产,每日生产定额(标准日产量)就为多少?(选取:众数)

数学教材试题 篇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 (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指出:“ (教师) 应认真钻研教材, 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三年的语文学习中, 教师和学生对6本语文教材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但受“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观点的影响, 中考试题的命制者们却往往刻意回避教材, 且视之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于是, 一张中考卷, 除了文言文阅读、古诗文填空等板块有教材的影子外, 少有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即便是出现涉及教材内容的试题, 也多仅关注机械背诵, 成了名副其实的“考教材”。这就使得在不少初三的课堂里, 教材退化成了薄薄的几张背诵资料, 而大量的习题、真题却唱了主角。

笔者认为, 基于教材的试题命制策略能够改变这一现状, 实现“考”与“教”的一致。

一、基于教材命制试题的现实基础

(一) 教材呈现的课程目标可以成为试题命制的依据

《课程标准》指出: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 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活动。因此, 但凡精心编写的教材都当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力求体现语文课程目标。这正与“语文课程评价应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状况, 全面落实语文课程目标”的论述相契合。因此, 教材中所呈现的课程目标可以成为试题命制的依据。

(二) 教材的文本素材可以成为试题命制的载体

诚然,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但相对于其他例子而言, 教材无疑是“好”的例子。《课程标准》指出, “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 具有典范性, 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与试题命制者苦心孤诣选择甚至改编的材料相比, 教材更具有典范性的特点, 完全可以作为试题命制的载体或至少成为试题材料的参照。

(三) 教材的价值取向可以成为试题命制的方向

《课程标准》指出, “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关注现实, 关注人类, 关注自然, 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要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显然,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材在价值取向上经得起时代的考验, 能够充分实现《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中“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 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的要求。

二、基于教材的试题命制策略

(一) 整合策略

“整合策略”主要是指利用教材中的典范性作品作为命题素材, 将课内与课外材料有机组合进行评价。运用“整合策略”命制试题, 一方面可以利用学生对课内典范性作品的熟知, 唤醒固有的解读图式,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文本的互文性意义, 达成深度的解读 (如下题) 。

【甲文】

王鼎钧《那树》节选[参见人教版《语文》 (九下) 第10课第10段]。

【乙文】

树在太阳偏西时被砍倒, 整棵树像这个白天, 缓缓朝西斜倒下去。

树砍倒了。树倒地的声音像天塌了一样, “嘎巴巴”响。树在骨折筋断声中缓缓倾斜, 天空随着树倾斜, 西斜的太阳也被拉回来。树倒去的方向人纷纷跑开, 狗跑开, 鸡和牛跑开, 蚂蚁不跑, 树倒压不死蚂蚁。

树倒了。“腾!“一声巨响。树从天空带下一场大风, 地上的树叶尘土升腾起来, 升到树梢高的地方, 惊愕地看着地上发生的事。孩子在树的倒地声里一阵惊呼。一群麻雀在旁边的树上尖叫。大人面无表情。树倒在地上, 那么高的一棵树, 倒在地上却不显得长。地上比它长的东西太多。孩子呼叫着围上去, 抢折树梢上的枝条, 那些他们经常仰天望见, 从没有爬上去摸见的树梢, 现在倒在尘土里。

树倒了。人们仰头望着树刚才站立的地方, 空荡荡的, 这棵树把这片天空占了上百年, 现在腾出来了。

树倒了。狗跑过来嗅嗅树枝上的大鸟巢, 空空的, 有鸟的味道。树没倒的时候, 狗经常仰头看一对大鸟在树梢的巢里起落。有时夜晚的月亮停在树梢鸟巢边, 像一张脸, 静静望着巢里的鸟蛋, 望着刚出壳的小鸟。狗对着月亮的吠叫突然停住。

树倒了。砍树时树上的鸟就散了。鸟在天空听见树叫。树的叫声有一百个树那么高, 那是一棵声音的大树, 刺破天空, 穿透大地。树倒下的地方几天后死了一只鸟, 眼睛出血。一只比麻雀稍大的灰鸟。有人说, 灰鸟经常晚上在大杨树上落脚, 它的巢在那里。可能灰鸟晚上过来, 以为树梢还在, 脚一伸, 落空了, 一头栽下来摔死了。也可能鸟也老了, 想落在老杨树上, 看见树没了, 鸟不想再往别的树上飞, 鸟闭住眼睛, 伸直腿, 收起翅膀, 往下落, 最后落在大杨树的断根上。

(节选自刘亮程《杨树》, 略有改动)

1.【甲】【乙】两文都是写树的被砍伐, 有许多细节上的相似, 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

2. 阅读相关链接, 结合【甲】【乙】两文, 就两文为何选用“树”作为写作对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链接一]人, 从昨天活过来, 昨天十分重要。 (王鼎钧)

[链接二]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刘亮程)

我的看法:

此题在材料上选择了教材《那树》和刘亮程《杨树》的节选, 两文在文体、内容、写法、情旨上都有不少相似之处, 考生完全可以利用自己在学习《那树》时所掌握的图式来完成对《杨树》的解读 (第1题) , 并通过互文式的阅读达成对两文主旨的深刻理解 (第2题) 。整合策略的运用, 避免了“考教材”的局限, 熟悉的文本又有利于唤醒学生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记忆, 进而达成“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的目的。

(二) 迁移策略

“迁移策略”主要是指利用教材丰富的语用材料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中的丰富语用材料的例子并不罕见, 例如2012年嘉兴中考试题的第6题“综合性学习”:

汉字作为民族文化的承载工具, 横竖撇捺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让我们一起走近汉字, 完成以下任务。

【汉字起源】

字源演变

“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以下义项: (1) 摘; (2) 开采; (3) 搜集; (4) 选取; (5) 精神, 神色。

结合字形和义项, 你认为“采”的本意是, 理由是。

【汉字风采】

请任选一句, 说说下列诗句中的“采”包含着怎样的情味。

(1) 参差荇菜, 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琴瑟友之。———《诗经·关雎》

(2)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其五) 》

我选句, “采”包含的情味是。

【汉字传承】 (略)

此题命制者选用了教材中的两句诗作为材料让考生分析其中“采”字的情味, 固然体现了对教材的关注, 但却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迁移。《课程标准》在论及教材编写时指出“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关注现实, 关注人类, 关注自然……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换言之, 教材中许多语用材料不仅本身价值独具, 也可以作为学生面对生活、分析问题的基点。因此, 迁移策略当更注重学生利用教材语用材料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下题:

阅读以下材料, 按要求完成题目。

[材料一] (略)

(1) 请将“材料一”内容概括成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15字)

[材料二]作为一名抗日老英雄, 96岁高龄的耿谆曾先后7次赴日, 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期间对中国战俘劳工的迫害, 并向日本政府索赔。但在听闻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之后, 老英雄耿谆不顾重病, 一气呵成书写下十幅书法作品, 并将这十幅书法作品在北京进行拍卖, 筹集的款项将通过中国慈善总会捐赠给日本灾民。

(2) 请你写一句话, 作为耿谆老人书法作品的内容, 赠予地震后失去家园的日本民众, 表达中国人民的问候。 (不超过20字)

[材料三]这 (南京大屠杀) 是历史事实。但是, 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人, 是健忘的。不记仇, 很对。但是, 不能忘记。 (聂华苓《亲爱的爸爸妈妈》)

(3) 材料二中耿谆老人的行为与材料三中聂华苓的话矛盾么?请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 (3) 的命制要求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语用材料来分析实际问题, 一方面让学生意识到所学教材的价值, 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对固有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看法, 有助于培养学生利用教材资源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达成了《课程标准》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的评价要求。

(三) 化用策略

“化用策略”是指将教材中的素材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重组、运用, 进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策略。此类策略在多种题型中都被命题者有意识地采用, 尤以写作命题居多。例如, 2010年湖南益阳中考作文命题即直接采用了《我的信念》一文中的段落, 2010年重庆中考作文题则化用了《金色花》《丑小鸭》《春》等文的内容。但这类化用往往只将教材作为例子或引子, 缺少对教材本身价值的关注。

《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的评价”一节中指出:“不仅要考查学生占有材料的丰富性、真实性, 也要考查他们获取材料的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等途径, 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因此, “化用策略”在写作评价上的运用可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本身, 考查学生在教材中搜集材料的能力。如以下两题:

1. 课堂里, 读朱自清的《背影》, 字里行间, 懂得“父亲”的伟大;

生活中, 看母亲的忙碌, 举手投足, 懂得母亲的慈祥。这个世界, 有太多事需要我们去发现, 有太多人需要我们去懂得。打开记忆之门, 回忆品读过的文学作品, 回忆感动过的真实经历, 以“你的, 我懂”为题写作。

2. 三年的语文学习, 我们记住了车站边的背影, 记住了院子里的夹竹桃, 记住了黄泥岗的那担酒, 记住了大观园里的那首诗;

三年阅读经历, 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苦难, 感受到了家书里的慈祥, 感受到了荒岛上的艰辛, 感受到了革命斗争中的成长。这些语文阅读的记忆与感受, 都成了我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激励着我们, 警醒着我们, 感动着我们。

请以选择你在语文阅读中记忆与感受, 以“你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为题写作。

利用教材实验 开发综合模拟试题 篇3

教学不同阶段,考试的功能不同,对试题的要求也不相同。进入高三,教师必须考虑以一定数量的综合试题,模拟高考的考试形式和状态,使学生适应高考的考查方法和节奏。模拟试题的选择,对高考成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经过多年摸索,笔者发现,模拟考试试题如果过于追求题材的新颖,如剑走偏锋,是非常冒险的。从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上不能说没有益处,但是更有益于尖子生,对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如果不加引导,会误入歧途。笔者认为,与高考试题不同,模拟试题承载两种功能:一是巩固旧知,二是培养能力。因此,笔者尝试以中学化学主干知识为立足点,从教材出发,设计新颖的综合模拟试题来考查、训练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下面选取三个实验改进型试题的案例,与同行共同探讨开发综合模拟试题的方法。

案例一  教材中比较镁、铝金属性的实验

用这两种金属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产生气体的快慢,说明镁的金属性比铝强。但是由于金属表面氧化膜的存在,金属的抗酸抗腐蚀能力与金属性并不一致,上述实验用稀硫酸不成功的原因就源于此。笔者通过查询资料和动手实验,从氧化膜问题入手,设计了如下试题:

试题1  金属表面如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抗腐蚀能力会大大增加,例如镁、铝等金属。不锈钢就是因为钢中一定含量的Cr、Al、Si在高温时分别形成完整的Cr2O3、Al2O3和SiO2膜,从而提高了抗氧化能力。但是某些离子可能代替O2-的位置,形成可溶性物质而破坏氧化膜,导致不锈钢生锈。根据上述信息,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1  在100mL锥形瓶中注入30mL蒸馏水,将2cm长的表面灰白色的镁条投入锥形瓶中,无明显气泡产生。再加入3匙NaCl或KCl固体,轻轻振摇使固体全部溶解,观察,反应非常剧烈,产生大量气体。

实验2[2]  在100mL锥形瓶中注入30mL蒸馏水,将2cm长的表面灰白色的镁条投入锥形瓶中,无明显气泡产生。再加入3匙的Na2SO4或CuSO4固体,轻轻振摇使固体全部溶解,观察,无反应现象。

实验3  在100mL锥形瓶中注入30mL蒸馏水,将2cm长用砂纸打磨除去了氧化膜的镁条投入锥形瓶中,无明显气泡产生。再加入3匙NaCl或KCl固体,轻轻振摇使固体全部溶解,观察,反应非常剧烈,产生大量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3中除去了氧化膜的镁条不能立即与水顺利反应的原因可能是               ,对比三个实验,实验1中加入NaCl或KCl固体后,反应剧烈进行的完整原因是                                     ;

(3)钢中C元素的含量必须低于1.2%,否则抗腐蚀能力会大大下降,列出两个可能的原因①               ,②              。

(4)不锈钢锅错误的使用方法是              ;

①用铁铲炒菜    ②贮存食物

③蒸煮食物       ④炸薯条

(5)其实用砂纸打磨也很难完全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在比较Mg、Al金属性强弱的实验中,把室温下同样大小的镁条与铝条(均未除去氧化膜)分别加入足量的1.5mol/LH2SO4溶液中,20分钟后仍无明显现象。[3]请设计改进方案                     。

案例二  浓硝酸受热分解实验

笔者发现,中学教师大多数选择不进行该演示实验,因为分解产生的二氧化氮会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绿色化改进,效果良好。下面是根据改进实验设计的实验试题:

试题2  浓硝酸受热分解实验绿色化改进装置如下图(略去加持及加热部分):

实验步骤如下:

Ⅰ.检查a装置的气密性;

Ⅱ.用注射器2、3分别抽取约0.1mL浓硝酸、2mLNaOH溶液待用;

Ⅲ.取10药匙的玻璃粉覆盖圆底烧瓶底部,利用酒精灯加热约3分钟,然后迅速塞紧圆底烧瓶,并打开止水夹抽出一针筒的空气,立即关闭止水夹,拔出注射器;

Ⅳ.停止加热,将注射器2插入a的橡皮管,打开止水夹,把浓硝酸注入圆底烧瓶,关闭止水夹,拔出注射器;

Ⅴ.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从橡皮管向圆底烧瓶中注入注射器3的少量NaOH溶液,振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装置a的操作方法为           ;

(2)步骤Ⅲ用注射器1抽出一针筒空气的目的是           ;

(3)步骤Ⅳ的烧瓶中反应现象为           ;endprint

(4)步骤Ⅴ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改进实验具有           优点。

案例三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实验

钢铁腐蚀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内容,但是比较抽象。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采用了如下图2装置进行难点突破。气球是教材中常见用具,经常用于演示有气体产生的实验、比较化学反应的快慢或显示气压的变化。

笔者利用图3装置设计了考查学生的电化学理论水平和分析、表达能力的试题,如下:

试题3  某同学将铁粉与少量炭粉混合均匀后,加入锥形瓶中。倒入1mL饱和NaCl溶液,晃动锥形瓶,使固体粉末均匀润湿。选择口径合适的气球,吹进一点气,套在锥形瓶瓶口,使气球不会耷拉下来。

请思考下列问题:

(1)假设装置温度不变,放置半天时间以后,出现的明显现象为                  ,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                  ;

(2)该过程炭粉的作用是                  ,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

(3)经仔细观察,有同学还发现在固体粉末中产生了少量白色固体。有人认为白色固体可能是食盐水中的NaCl析出,也可能是                  ,如何通过实验证明该固体成分?                    ;

(4)用该装置设计实验证明铁粉在酸性条件下的析氢腐蚀。

下面是三个模拟试题的参考答案:

1.(1)Mg+2H2O=Mg(OH)2+H2↑

(2)镁与水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Mg(OH)2,覆盖在镁条表面,阻止反应顺利进行。Cl-破坏了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和生成的Mg(OH)2

(3)①C会阻碍Cr等形成致密的氧化膜②C会与Fe在电解质水膜中形成原电池,而加快钢铁腐蚀

(4)①②

(5)将稀硫酸改为稀盐酸,重做该实验。或者继续在前面实验的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NaCl等含Cl-的盐

2.(1)打开止水夹和橡皮塞,将注射器1活塞推到底部,用橡皮塞塞紧圆底烧瓶,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松手,若活塞能返回原来位置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防止加热、加浓硝酸和反应造成烧瓶内气压过大,浓硝酸无法注入烧瓶

(3)浓硝酸遇到热的玻璃粉立即产生大量红棕色气体

(4)4NO2+O2+4NaOH=4NaNO3+2H2O,现象明显、无污染等

3.(1)气球变小或耷拉下来,由于发生吸氧腐蚀消耗了瓶内氧气,气压减小了

(2)作为铁粉腐蚀微电池的正极。O2+2H2O+4e-=4OH-

(3)Fe(OH)2,取带有白色固体的混合物少量,加水,观察白色固体是否溶解。或将少量带有白色固体的混合物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观察颜色是否变化(加酸检验Fe2+方案是错误的,因为大量铁粉会与酸反应生成Fe2+)

(4)取两份等量的较纯净的铁粉,第一份再加入少量炭粉,混合均匀。加入等量同浓度的醋酸,同时开始两个反应,比较气球膨胀的先后(后者可以看作醋酸与铁粉直接反应的化学腐蚀,前者由于形成原电池,发生析氢腐蚀而加快了产生气体的速度,气球先膨胀。如果不设置第二个瓶子作为对照,无法说明是由于发生析氢腐蚀而产生气体)

参考文献:

[1] 严宣申.化学实验的启示与科学思维的训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2.

[2] 陆听福.氯离子在水溶液中对金属的腐蚀[J].腐蚀与防护,1994(6).

英语教材教法试题2 篇4

1、语言技能(C)

A、包含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能力B、是指一个人说话时遣词造句的能力

C、包含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D、是指一个人的语言表述能力

2、英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主要是(B)

A、强调形成性评价C、考试方式的改革D、让学生自主学习

3、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忽视的是(D)

A、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B、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C、活动要能够促进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活动应局限于课堂教学,不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学习策略的范畴?(A)

A、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丰富学习内容。B、设计探究式学习活动,促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C、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目标。D、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5、以下哪种描述是正确的?(ABC)

A、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B、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C、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D、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对学生出现的任何错误当场给予纠正,以使学生不走弯路。

6、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必须有语言技能、(ABCD)作基础。

A、语言知识B、情感态度C、学习策略D、文化意识

7、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因为情感态度包含了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以下因素:(ACD)

B、尊师爱友

8、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与形式应尽可能(ABD)。

A、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B、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C、贴近英语国家的文化D、贴近有目的地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

9、在英语教学中,既要有学生的个别活动,又要有学生的集体活动。协调这两种活动的原则是(ABC)

A、既要力求使全班学生都投入活动又要防止有的学生在活动中成为“南郭先生”

B、既要合作学习,又要以个人学习作为合作学习的基础

C、既要活跃,又要沉静,以适应外倾和内倾学生的需要

D、重在保证课堂活动不单一化,也增强直观性

10、在教学中,教师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要营造这种氛围,教师应做到:(BCD)

A、保护后进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B、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C、特别关注性格内向的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

D、建立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11、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阶段二级的语音知识具体目标。英语语音知识涵盖语音的认读、音节的识别、词汇的辨认、(D)、句子的理解,也涵盖语调、节奏、音重和语流运作的规律。

A、语篇结构的感知B、语法的认知C、目标的获取D、语义的判断

12、一般而言,中小学英语单元教材可以分为三大系统,它们主次分明,(B)是源,作业系统和图表系统是流,三者相辅相成。

A、非文本系统B、主题系统C、知识结构系统D、文本符号系统

13.英语与汉语不尽相同,英语是(C)。就英语阅读过程而言,阅读首先是个体把文字符号转换为语音码的过程;其次,英语语音与字母或字母组合有着相对的对应关系,其语音操作由语义潜势;其三,语音是短时工作记忆的载体。

A、语言符号系统B、音节文字系统C、拼音文字系统D、表意文字系统

14.Austin和Searle的学说是“任务型”教学研究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来源。Searle认为,语言交际单位不是单词或句子等语言单位,而是(B)。A.语言行为B.言语行为C.文字符号D.心理表征

15.小学英语(A)对新知识没有任何明确的计划和要求,它是一个将听、说、读、写、玩、表、唱等形式融为一体的英语课。

A.活动课B.综合课C.口语课D.巩固复习课

16、以下哪一项不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任务?

A、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B、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C、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

D、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17、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标准》_____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______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______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A、第二级;第五级;第八级B、第三级;第六级;第八级C、第一级;第四级;第七级D、第二级;第六级;第八级

18、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由_______构成。

A、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创新精神

B、语言知识、交际能力、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合作精神

C、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

19、_______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A、打下良好的听、说、读、写基础B、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C、每天背诵一篇经典课文D、课前准备、课后复习

20、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英语应以______为主,学习者最主要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获得_____。

A、实践;综合语言运用能力B、掌握知识;尽可能多的语言知识C、交际;尽可能多的英语信息

21、以下不属于英语基本学习策略的选项是:

A、对所学内容能主动练习和实践B、在生活中接触英语时,乐于探究其含义并尝试模仿

C、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D、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取得帮助

22、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做到:

A、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B、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立即纠正

C、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英语知识

23、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教师必须注意的教学原则,为此,教师应该______。

A、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B、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

24、关于评价,正确的选项有:

A、在英语教学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B、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

C、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D、评价应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

25、各地选用的英语教材应具备以下特性:

A、发展性和拓展性B、科学性和思想性C、趣味性和人文性D、灵活性和开放性

26.《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要求是(C)

A.学习800—900个单词和7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B.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约700—800个单词和6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C.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27.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应是(C)

A.组织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B.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C.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兴趣

28.小学英语课堂中常常采用唱英语歌曲的教学形式,其目的是(A)

B.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C.通过唱会歌词,产生背诵英语材料的作用

29.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最重要的作用是(A)

A 活化情境与语境,便于学生在运用中学习B.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C.消除学生的感官疲劳

30.创设情境要考虑贴近学生生活,形式新颖,简而易行。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应能(B)

A.反映所学材料的社会环境B.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材料的内容C.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获

31.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出现口语表达错误时,教师应(B)

A.即刻纠正,并帮助学生明白错误所在B.耐心等学生讲完后再予以纠正C.在能沟通达意的情况下,不必凡错必纠

32.你认为在一个英语学习分化比较大的班级中,最好的处理方法是(C)

A.适当放低要求以鼓励差生B.按全班多数学生的接受水平选教部分材料,其它部分则在以后适当进行补充

C.关注优生和差生的需求,采用多种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

33.小学英语教学应听力先行,这要求教师必须(B)

A.具备标准的英式英语语音语调B.提高自身的辨音能力和听力教学修养C.进行大量的听力自我练习

34、(A)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B、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C、每天背诵一篇经典课文D、课前准备、课后复习

35、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英语应以为主,学习者最主要的终极目标之一是获得____。(D)

A、实践;综合语言运用能力B、掌握知识;尽可能多的语言知识C、交际;尽可能多的英语信息D、听说;听与说的能力

36、“读书学习—实践探索—反思提高”,是教师______。

①专门的工作方式②特有的职业生活方式 ③唯一的生活形式④可选择的生活方式

37、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______。

①文明行为提高史②主要能力成长过程③精神成长史④主要知识积累过程

38、我觉得一个人的最佳读书状态大多产生在中年以后,但能不能取得这种状态则取决于青年时期的准备。读书能摆脱平庸,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最佳读书状态。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以上这段文字出自____之口。①王蒙②余秋雨③刘方武④顾炎武

39、人的生命质量要靠持久的锻铸,最重要的是______。

①刻苦工作②磨练意志③阅读④写作

40、青年人的课外阅读是走向精神成熟的起点,因此尽量要把底垫得结实一点。垫什么样的底,就会建什么样的楼。最省俭的垫底方式是_______。

①看短篇小说②选读名著③肯读古文④诵读长篇巨著

41、成年人要使阅读兴趣不衰,应该________。

①立足静读②逢场高谈阔论 ③寻找机会适当表述、交流④专场演讲

42、刘良华认为:精彩的课堂教学都是产生在_______。

①教师的课程智慧上②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能③教师扎实的基本功④反复的试课

43、刘良华将______称之为教师的第一专业智慧。

①教学技能使用智慧 ②人际关系调剂智慧 ③课程智慧④组织教学智慧

44、用刘良华的观点来看下列行为与现象,不属于对教材补充的是______.①大搞题海战术②优美的身姿语③不断有效的开发课程资源④写好粉笔字

45、“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地做事情更重要”的观点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体现的意思是____。

①突出了教学工作很重要,要无愧于教师称号。

②对待教学方法的态度,选择比使用更重要。

③首先要保证教的知识是正确的,有意义的,然后,用好的、正确的方法去教授才有意义。

④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比改变教学行为更重要。

46、教师的教学管理智慧包括_______。

①民主精神②管理技巧 ③管理威信 ④把课上好

47、万玮老师教学管理的关键词是“计谋”,下列对这一词的解释和万老师本人观点不一致的是______。

①对学生搞阴谋诡计②与学生斗智斗勇③兵家理论加爱心④不要太相信学生

48、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今课堂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下列观点正确的是______。

①是一种形式,放任学生,不需节制②建立竞争机制,增强合作意识。

③适时引导,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④合作必须建立在个体需要的基础上。

49、从一般教师走向优秀教师的最显著特征应该是______。

①取得许多证件②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③从低效教学到有效教学④一步步走向师德高尚、业务超群

50、对暗示的解释,下列正确的选项有_______。

①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和表示的态度传达出来②表情暗示就是通过表情传达肯定、同意、可以、不能等信息 ③言语暗示就是用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的“点”出来而不是用言语直接表态

④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

51、(③)是教师成长的主要场所。

①学校图书室②办公室③课堂④家庭

52、_______是教师永远的目标,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最主要途径。(①)

①追求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②深厚的业务功底③鲜明独特的教学个性④精当的课堂教学评价

53、名师成长的方式实质上是________.(③)

①个性的形成与发展②共性基础上的独特性 ③ 心智的丰富与开放 ④追求崇高感

54、教师的任务就是要不断的发展儿童从学习中得到满足的良好情感,以便从这种情感中产生和形成一种情绪状态,即。(④)①对幸福的追求②坚定的信念③强烈的自尊心④强烈的学习愿望

55、教师形成专业成长意识,获得专业成长的最佳途径是(③)

①专业培训②参加优质课评比③校本教研④深化课改

56、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动因是(①③④)

①教师的热情②教师渊博的知识③教师对学生的期望④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57、学校办学过程中,每一个管理者、每位教师都要始终坚持“三个还给”的理念,即(②③④)

①把自信还给学生②把能力还给学生③把健康还给学生④把时间还给学生

58、关于小学生的家庭作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②③)

①作业布置要紧扣教学要求,精选内容。

②一、二年级各学科绝不允许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③中高年级只有语文和数学两科可以布置书面家庭作业。

④中高年级各学科都可以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总量不准超过一小时。

59、新课程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指的是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C)。

A.文本与课堂B.教师与学生C.过程与方法D.课程与评价

60、课堂活动中话题类表演活动的目的是(C)。

A.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B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D培养学生在特定环境中领悟和使用语言的能力,获得乐趣和成就感

61、有位教师在教“bus”与“car”这两个单词时,想到他的学生曾经问他“中巴”用英语怎么说,于是他不仅准备了 “bus,car”的录像,而且准备了学生们天天看到的“mini-bus,truck”等的录像,他的这一做法体现了以下哪种基本理念(A)。

A.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B.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C.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D.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62、有位教师教“We can buy some ice-creams”时,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让每位学生准备了几种文具、水果、衣服、玩具等。首先由教师和学生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进行购物示范,然后全班学生分成八组,分小组运用学过的语言进行“购物”游戏。他的这一做法主要体现了(D)。

A.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B.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C.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D.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

63、以下哪项不属于二级基本学习策略(D)

A.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和其他英语课外读物B. 对所学内容能主动联系和实践C.能观察生活中的简单英语 D.在学习中善于运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

64、评价一节课是否符合新课标精神,应该(A),看学生思考的层次和看老师否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

A、看学生主动性是否被调动起来B、看老师是否讲解到位

C、看学生是否注意力集中D、看老师是否运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

65、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新课程实施的研究者、开发者和具体。(A)

A、教师,实施者B、学生,参与者C、行政领导,参与者D、校长,实施者

66、课程目标的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5、6年级完成。(C)

A、第五册,第八全册B、第九册,第十二全册D、二级目标,三级目标

67、各地区可以根据国家课程(D)的有关政策规定,根据当地的条件和需

要,适当调整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

A.县级管理B。一级管理C。二级管理D。三级管理

68、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读写要求:能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能正确(D)。

A、朗读课文B、背默课文C、表演小节目D、书写字母和单词

69、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说唱要求的第一个要求是(A)。

B、讲述简单的小故事C、能说最常用的日常套语D、能唱一首英语歌

70、语言技能一级目标中玩演的要求:能用英语做游戏并在游戏中用(A);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能表演英文歌曲及简单的童话剧等。

A、英语进行简单的交际B、用简单的英语讲简单的故事C、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D、能看懂英文动画片

71、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B)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A、合理地教C、按照要求使用D、按部就班地用

72、课程目标二级要求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A)、并讲述简单的故事。

B、写出C、背诵D、描写

73、课程目标二级要求能根据图片或提示(B)的句子。

A、说出简单的句子B、写出简单的句子C、写出简单的故事D、进行个人信息交流

74、课程目标二级要求应该培养学生(C)。

A、持续的说唱能力B、间断的表演能力C、持续的兴趣和爱好D、书写字母的能力

75、新课标中一级语言技能对于读写的要求是(A)。

A、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B、能写简单的问候语C、写简短的标题D、写简单的故事

76、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者小短文是新课标中(C)的目标要求。

A、一级语言技能B、一级知识目标C、二级语言技能D、二级知识目标

77、判定一节课的是否有实效最重要标准是看(D)。

A、生动的课堂气氛B、热烈的小组活动C、有效的课堂设计D、是否完成了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

(T)78、教学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F)79、备课就是写教案。

(F)80、现代化教学手段(媒体)对小学英语教学极为有效,传统教学手段则缺乏生气,如果学校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只好用一张嘴、一本书、一枝粉笔进行教学。

(T)81、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F)82、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小学生必须通过统一毕业考试才能升学,否则没有机会读初中。

(T)83、玩、演的目的是听、说英语和记忆英语材料,最好在玩、演之后再读,以判断玩、演之中使用英语的正误,增加用、记英语的效果。

(F)84、英语课程倡导讲授型的教学模式。

(T)85、老师说:Draw a circle.学生画一个circle,这就属于课程标准里面谈到的用语言来做事情。

(F)86、教学设计的好,教学就一定能成功。

(T)87、“读书、实践、思考、总结、写作”表达了名师成长的基本方式。

(F)88、学生的学业成绩等于教育质量,因为学生成绩所反映的是学生发展的一部分。

(T)89、要严格控制考试与考查的门类,对考查学科不能随意进行书面闭卷考试。

(T)90、阅读经典,能给教师提供一条直抵自由的精神通道与破译幸福的心灵密码。

(F)91、教师成长都一样要进行反思,但不一样的是,名师给反思以特有的深刻性,并形成习惯,努力成为“批判性继承者”。(T)92、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的发展。

(F)93、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

(T)94、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F)95、归纳总结语言知识或语言规则,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没有多大的帮助。

(F)96、情感态度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F)97、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

(F)98、在英语起始学习阶段应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问过文化的范围,拓展视野,提高文化敏感性和鉴别力,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F)101、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T)103、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共分两段,一级的目标类别是语言技能方面的听做、说唱、读写、视听;二级语言技能的目标是听、说、读、写、玩、演、视听。此外,二级还有语言知识目标———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情感态度目标、基本学习策略目标、文化意识目标。

(T)104、小学英语语言技能二级读的目标中,要求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T)105、小学英语教学中要使用听、做、画、说、唱、背、玩、演、读、写诸种技巧和活动。但这些技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可能去选择搭配,不是用得越多越好。

(T)107、如果以听为训练的中心,用做和画帮助听,则做和画要比听稍后一点,要让学生先听音。

108、《英语课程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

109、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10、《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小学英语的终点目标是

(二)级,二级目标在词汇方面要求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111、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12、《标准》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该设计遵循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特点,也考虑到我国民族众多,地域辽阔,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旨在体现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113、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114、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英语语言知识主要含:(语音)、词汇、(语法)(以及动能和话题)。文化意识: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115、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

116、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117.为什么说英语语音的训练和教学是首要的、基础的,它要贯穿在英语教与学活动的始终?

答:首先英语是拼音文字系统,它与形义之间关系密切,三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义的获取是以语音为中介的;

其次,就个体语言发展而言,口语(语音)先于书面语而存在,而发展。离开了语音,英语语言教与学便是一句空话。所以说英语语音训练和教学是首要的,是基础的。

118.为什么说英语语法教学是基于语法学习而存在的?

答:从学习者知识表征来看,英语语法是显性语言规则的内部心理表征;从教学的视角来看,英语语法通过教学表征才能实现学生语法学习的心理表征。就英语语法学习过程而言,语法具有语义的潜势,英语语法学习必须与语义相关联。英语语法教学必然是意义彰显,内涵丰富的个体心理过程。因此,英语语法教学是不能脱离个体学习的意义,所以说英语语法教学是基于语法学习的存在。

119.论英语阅读教学中生词量和语法难易度控制,并举例说明。

答:对中小学生而言,英语阅读既是意义事件,又是语言事件。生词量和语法难易度是衡量语篇可读性的重要指标,于是,生词量和语法难易度成了英语教材编制和阅读教学的重要参数。英语生词量的多寡,语法难易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读者对篇章的理解和语义建构,也影响着个体语言能力的发展。过多的生词和过难的语法项目使语篇理解变得更加困难,甚至使语篇语义无法建构。不同类型的阅读有不同的生词量要求和标准。一般来说,作为精读课阅读语篇的生词量一般低于有效阅读词汇总量的3%;作为泛读阅读语篇的生词量一般低于有效阅读词汇总量的1%。如果教材的生词总量过大,首先,教师应在教学中适当增加阅读量,以便降低阅读的生词量,减少有生词量过大而造成的阅读障碍;其次,根据生词的难易度和频度,把英语词汇的记忆与理解融进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活动之中。从而减轻学生记忆上的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语法难易度也是英语阅读与阅读教学不可忽视的问题。语法既是英语语言功能的存在,又是元语言功能的存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基础和经验分析语法项目的可学性,由浅入深,由易至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控制英语语法教学中的难度。让学生在例示中理解和感知语法规则,在句子和语篇中操练语法规则,在不同的语言活动中提炼语法意识。

语言是意义和结构的结合体,语言学习和发展总是与结构和意义相伴而行。通过阅读学习英语语法,以阅读控制语法难度,体悟语法意义和功能,提炼学生的语法意识,又以语法学习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发展,使英语语法学习与阅读技能的发展相得益彰不失为英语语法学习的有效途径。(考生必须举例说明)

120、在设计板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设计板书时要注意让板书能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课堂教学,并通过合理布局,颜色对比,体现视觉美。121.一份教案通常有哪几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教案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课题和课时、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准备、教学环节、课内外作业、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

入党培训教材测试题答案 篇5

一、填空题

1、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华民族

2、实现共产主义

3、坚持党领导

4、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5、阶级性、人民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6、科学精神核心内容政治品格

7、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8、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9、坚持党的先进性.10、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

11、脱离群众

12、密切联系群众

13、群众工作

14、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15、密切联系群众

16、民主集中制

17、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18、党的纪律

19、党的义务党的权利

20、(暂无答案,惹你知答案,请你在回复在留下!在此称谢过啦)

21、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

22、自愿的原则

23、“三个代表”

24、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二、选择题

1A 2A 3B 4C 5C 6B 7A8B 9A 10B 11A 12C 13B 14B 15B 16A 17 C 18A

三、名词解释

1、共产党的先进性:所谓共产党的先进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工人阶级作基础、以优秀分子为成员、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所形成的具体体现在党的理想、宗旨、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之中,体现在党员和党的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之中的一种特质。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先进性是党的执政合法性的根本来源,是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领导核心的根本前提。

2、“三个代表”: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党的指导思想:党的指导思想指的是影响和保证党的全部活动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也是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理论形态。

4、党的组织制度:民主集中制根据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正确反映了党内政治生活和党的组织建设的规律,确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是党的建设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制度保证,也是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制度的根本依据。

5、党的基本路线:答: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王瑛同志曾经说过:“生活不相信眼泪,人就是活一天也要活得快乐,精彩,就是倒下了,也要倒在岗位上."请结合对王瑛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一名党员应如何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满意答案

一名党员如何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答:首先,应该谈一谈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诚信危机,是非难分!传统道德底线被无情的突破,贪污腐化案件频频发生!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好,群众评价高;基层组织涣散,公信度低,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当然,党员队伍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主流还是好的,应当肯定,这就是现状。

其次,作为一名党员,首先是人,既为人父、为人子、为社会的一分子,更是党组织中的普通一员,要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要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提倡“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真正共产党员的政绩观。

第三,人不能没有精神。只有树立健康身上、积极有为、拼搏创业的奋斗精神,才会活得有价值、有滋味。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但“家有金山银山,也是一日三餐”,要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要过分追求享受、虚荣。

第四,金钱有价,真情无价。不管是尊老爱幼还是诚心待人,“雪中送碳”始终好过“锦上添花”。

数学教材试题 篇6

一、填空

1-1取政权、巩固政权或影响政府)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

2、政党的(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1-3政党可以划分为(执政党、参政党和在野党)。

1-4

2-1现在社会生活当中的各个政党(权力和地位的划分)的制度性规定和运行模式。

2-2

2-3 2-

4、资本主义的多党制起源于(法国),以(法国和意大利)最为典型。

2-5

3-1政党内部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是一个政党的(政治态度和组织形态)的集中体现,是完备的政党组织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共召开了(十七

3-3度、活动方法)等基本问题的规定。是党的建设的全面性的指导文件,也是(党内生活)的最高法规。

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4-3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5-1解放而奋斗。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5-3

4、“三个代表”,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1 6-2。6-

3、1848

4、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比较完整的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6-5 6-

6、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7-1

7-2

3、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7-4方面展开的。

8-1

2、党从成立时起,就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4、1945年7新路,来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

9-1

2、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

9-3

9-4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10-1

10-2

10-3律)等等。

4、(党章)是党的最高的行为规范。

10-5

11-1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11-3

11-4 11-5

12-1

2、党员有权参加党的(有关会议),党员有阅读党的(有关文件)的权利;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党员有参加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的权利;党员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的权利。

12-3也是(履行义务)的过程。

13-1

2、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13-3模范作用所决定的。

4、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从根本上界定了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14-1

14-2

3、新的社会阶层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14-4

5、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15-1

15-2等。

15-3

4、(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共产党员应有的政治本色和高贵品质。

15-5励)。

二、选择

1、政党的前身或者说萌芽,首先在(C

2、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B共产主义者同盟)。

3、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纪律是无产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是建立在(A自觉性来实现的。

1、起源于英国的(B两党制)和起源于法国的(B多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两种主要形式。

2、在中国共产党的多党合作制度体系中,共产党是(C,民主政党是(C,共同管理国家。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同协商、管理国家事物的合作方式主要包括(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召集的协商座谈会共同参加国家政权)等几种形式。

1、党的(B

2、(A政党章程)是立党之本。

3、(A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B。

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系)。

4、党的(C

1、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以(C

2、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二者是(A。6-

1、马克思主义哲学即(A。

2、(B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A。

4、邓小平理论是在(B

5、(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和谐社会C继续深化改革开放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1956年的党的(B

2、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B。

3、我们党是(A执政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现要靠党的领导,也要靠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身体力行。

4、我们是阶段性纲领与最高纲领的(C。

1、除了(A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8-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C。

3、党除了(A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权。

4、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B。

5、我们党是受(A

1、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B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

2、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是指: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C,全党服从中央。9-

3、(A

4、在一般情况下,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B五)年举行一次,有中央委员会召集。

1、党按照(A

2、党之所以有力量,不仅在于它是先进的理论武装起来、他有政治纲领基础上的统一意志,还在于它在(B组织)上是一个整体。

3、(A

4、党(A不承认)任何只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的特殊党员。

5、《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于(A

1、共产党要始终做到个人利益服从(C党和人民利益)。

2、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A,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A。

1、党员作为批判主体,其批评客体或者说被批评的对象是(B。

2、在党的会议上,所有参加会议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可以投(C既可投赞成票,也可投反对票,还可投弃权票)。12-

3、党纪处分,是指党组织对犯错误的同志,按照(A组织对党员个人所作出的(A书面评价)

1、把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以外的其他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有利于增强党的(A阶级基础),扩大党的(A群众基础)。

2、党员的先进性,党员与一般群众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党员具有高度的(B。

3、共产党员既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又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二者之间是(B统一的)。13-

4、要达到党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B

1、发展党员工作,要(B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有领导、有计划的进行。

2、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C。

3、发展党员必须坚持入党自愿的原则和(C

4、如果一次支部大会讨论两个以上的人入党时,应该(C逐个讨论,逐个表决)。

5、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期间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A。15-

1、把入党看作是谋求私利的一种手段或途径,是(B不正确的入党动机)。

2、申请入党的积极分子必须(A

3、入党积极分子要(A

4、确认入党积极分子已经(A完全)具备党员条件,才能按照入党的程序,加入中国共产党。15-

数学教材试题 篇7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也让数学贴近生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兴趣活动,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第八册《认识平行四边形》这一课时,主题图(图1)是一些生活的场景(楼梯的扶手、电动门、篱笆),让学生依据此前对平行四边形已有的初步认识,找一找其中的平行四边形。

教材中的主题图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摒弃主题图华丽的外衣,挖掘出主题图中的隐含数学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数学学习发端于数学问题,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展开。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二、合理处理教材,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课堂教学内容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识结构的过程。要实现这一过程取决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教学把握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教材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并不是一定要教师按教材的安排,按部就班地教学。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推敲,挖掘教材知识内在的联系,对教材的组织,呈现方式进行灵活的调整,并构建弹性化的教学设计,即在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实际,灵活地驾驭教材。

如,在学习第八册《认识三角形》这一课时,学生已经在一年级时认识了三角形,有一定的基础和生活经验,课本上呈现的是一座大桥,让学生找出图中的三角形,由于大桥图是远景图,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很多孩子并没有见过课本中的大桥,所以学生的兴趣不浓,无法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去,因此可改为出示“你知道吗?”中的三角形(如图2),让学生观察,体会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一直在自觉、快乐的状态中学习,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把自己看成是“活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用活、用实主题图,让学生学的有兴趣、学的高兴、学的灵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用质疑的眼光看待主题图,本着“缘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主题图进行合理设计。

三、小组合作学习,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数学课程改革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景,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操作学具,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苏教版教材为学生小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讨论、交流,如课本中的茄子、白菜、豌豆等说的话为学生留了思考的空间,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认识物体》的教学中,笔者没有一一去讲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而准备了生活中的类似物品等,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分一分、摸一摸、看一看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能大胆的动手实践,经历了对物体的分类观察和比较等过程,从而逐步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感性认识,并会识别他们,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数学教材试题 篇8

关键词:依据教材特点;灵活处理教材;挖掘教材的创新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51-01

新的一轮课改,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学生的自主探索应是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索,自主不是放羊,教师要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通过实践,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学习部分新知初步扫清了学习障碍,拉近了对新知的认识距离,那么,教师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主、开放的课堂中学习,更好的体现新课改的理念呢?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在通透教材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目标,依据教材特点选择材料,灵活处理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创新功能。

案例:重视学生生活经验 灵活处理教材

我在备《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一天,我上二年级的外甥来家作客,小家伙很贪玩,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成绩属中等偏下水平。我突出奇想,何不把刚设计的方案试一试?于是我把教科书交给外甥说:“旦旦,今天小姨要考考你,这些数学知识你要到明年这时才学呢,小姨不教你小男子汉,你有信心学会吗?”外甥接过书欣然而同意了。

我又交给他一些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学具,介绍了一分米的相关知识(这是三年级第二期的内容)后,旦旦认真地看书来,并不时摆弄着桌上的学具。十分钟后外甥拿着书和一堆学具来到我面前:“小姨,我已经知道了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您看 “孩子从学中拿出一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学具和一个面积为1平方分米的学具,”这个小的就是1平厘米,大一点儿的就是1平方分米,还有最大的就是1平方米了。”“旦旦真聪明,那什么是“面积”呢?孩子迟疑了一下,打开书念了起来,“你会念了,但你理解吗?”孩子搔了搔头说:“我觉得书上的话太多了,您瞧--“孩子合上书用整个手把书的正面从上摸到下,“这不就是书的面积吗?”我心中窃喜,忙问道:“面积有大小之分吗?”“有呀!”孩子诧导得看着我,拿起桌上的备课本说“本子的面就比书的面大呀”

反思

孩子之所以诧异,是因为他感到“面积有大小之分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他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早就有了面积是大小之分的概念了,而书中却一次次通过数方格,重叠比较法来验证,连学生都觉得“话太多”,失去了数学的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这“影响学习的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本案例中的孩子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在没有教师教的情况下,能自己通过探究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学到一年后才学的内容,实现知识的再发现,将学生的“探”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为教师的“引”,做好了铺垫,教师应重视这一点,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灵活处理教材,使其更贴近学生生活,体现数学价值。

上一篇:爸爸婚礼印记散文下一篇:港口码头收费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