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模板(共11篇)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模板 篇1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一、初中数学教材分析
初中数学教材采用了四块内容交叉排版,螺旋上升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层到高层次,不断深化,综合发展。符合初中学生发展的特点,及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和需要。
(一)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了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索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二)初中数学教材体系结构特点
1、导图与导入课的设置
每一章开始都设置了与本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导图或导入课。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从而渴望学数学、做数学。
2、栏目多样化
设置了回忆、思考、观察、探索、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等许多栏目,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一种全新的体验。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数学活动,能更好地自主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阅读材料丰富
阅读材料与教材各块内容,紧密相联,涉及面广,信息量大。涉及了数学史料,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应用意识,进行了人文精神的教育。
4、练习题,习题编制。教材的习题分为A、B、C三组,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5、增设了研究性课题,增设研究性课题学习,能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
(三)初中数学教材编写的内容特点
1、降低对繁杂的数学运算、代数运算、几何证明的要求
2、淡化某些数学本质的术语和概念。
3、几何学习,从实物开始,联系生活。
4、增加概率统计内容,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收集数据、处理数据。
5、增加数学课程的技术含量
(四)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处理方式的特点
1、内容的引入采用从实际问题入手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方式来引入。
2、内容的呈现,创设自主探索学习情景和机会,增加探索,开放教材的编写理念。
(1)教学目标,从获取数学知识和能力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为首要目标。
(2)呈现方式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来展示内容。
3)学习方式由单纯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4)评价方式
由单纯地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
二、构建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是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拓展的基本模式来展开的。由此就可以构建一种问题解决型的教学模式,① 创设问题、提出问题操作实验、探索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② 问题情境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归纳总结创新提高。
③ 问题情境探索交流综合反思
比较贴近生活,动手操作性强的教材内容,选用第一种类型。
能够紧密联系生活,数学知识又比较基础的内容,选用第二种类型。
对于探索性强,开放性强,或知识性强,或系统性强的有关内容,选用第三种类型。
(一)创设情境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
1、用师生对话的形式,谈数学之美。
2、用讲故事的形式,谈数学之雅。
3、数学应用之广、贡献之大。
(二)探索交流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生自主学习,与教材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与伙伴交流。
3、师生交流,形成知识,获取技能。
三、建立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评价主体采用多元相结合的方式。
将自我评价、伙伴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社会有关人员的评价结合起来,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
2、评价途径采用多条并存的方式。
书面考试:口头考试,自编自解章节测验题等方式,进行学习质量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方式,进行课情分析评价。
分析小论文、小实验、小设计、小调查、小游戏等试,进行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及与他人合作交流情况的评价。
3、评价结果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
4、评价能力采用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部分 体会一、一心想逃脱的人,却选择了主动上场
二、生平第一次感到课程有生命力,教育与生命联系在一起
用新课程理念审视我们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就暴露了缺陷:第一课堂教学成为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行为,学生间没有交流合作;第二,学生自始至终是被动的;第二,衡量学生学会学习的标准是,能够记住,理解特定的教材内容,举一反三,灵活应对“变式练习”,能够在“题海”中奋力博击,到达成功的彼岸。而实际只教会学生考试。究其原因,过去种种改革,只是单从教学方法上有所变更,而没有动根本,课程没改,只是修修补补,课程理念没变。所以,改来改去,也只是换汤换药,换标不换本。
新课程的教会学生学习,是把学习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天然权利,任何硬性灌输和强制训练都是侵犯学生学习主权的行为。
新课程的教学本质是“对话”、是“交流”、是“沟通”,教学实际上是师生以教学资源为中介的交互影响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过程。
新课程的教育价值观,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核儿,是教育能够生存存在的灵魂,教育只有从面对生命的角
度出发,才能展现出它的无尽魅力,也正是面对了生命,教师才有了他们事业的崇高,教育的神圣和崇高,就在于它和生命联系在一起。这是诗。”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模板 篇2
一、初中数学教材知识结构改革要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问题
在初中数学教材知识结构改革中, 首先要处理好传统与变化的矛盾, 在调查中, 一线实验教师提出的最多的问题是:新版教材虽然使课堂变得更为丰富生动活泼, 但有些内容却偏离了系统知识的内容学习, 表面热热闹闹, 实际收获不大;教材改革后突出情境, 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部分内容注重形式, 忽略内容, 没能很好地安排重点难点, 造成学生学习起来主次不分, 难有理想的学习效果;教材编写理念是好的、积极的, 但有些不符合我们的实际, 大家认为编写教材者更注重的是教育理论和理念, 对具体的教学环境关注不够, 导致实际教学中理论和实际的部分脱节。我们的实际是:我国是一个教育资源相对严重不足的国家, 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 大班 (人数在四十人以上) 授课制是主要形式, 新课程体现的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 是不能完全适应我国的教学实际的, 所以现在许多学校在使用新教材的同时, 仍然用着旧教材, 甚至主要用旧教材。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 一方面确实存在教师自身固有的狭隘认识, 另一方面, 改革中确实存在着不顾实际情况, 改革盲目求快甚至推倒重来的情况。
中国的教育学是舶来品, 我国的教育学是“有着久远的过去, 却只有短暂的历史。”我们教育学的很多成果是从西方照抄照搬的, 内容包括教学科学、教学结构、教学课程, 涉及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 以前主要受前苏联的影响, 现在受西方影响更大一些, 借鉴过程中造成出现排斥反应的严重后果, 因为缺乏对现实环境的严格考察和思考, 只能看到问题露出水面的极小一部分, 殊不知沉在水面之下的绝大部分才是问题的全貌和真相。因此, 对待国外的先进经验, 我们不可盲目照搬, 要结合我们教育的实际进行合理地选择。比如国外教育发达地区大多采用小班授课制, 有很多的经验完全不适合我们, 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国情, 踏踏实实摸索我们自己的路子。
二、加强外部环境建设问题
教材知识结构改革当然不能脱离外部环境的支持, 调查发现:目前教师因为对新教材还不适应, 还不能很好地领会新教材的理念, 加上教师已经习惯了旧版教材 (他们上学时用的一直是旧教材) , 一时还不能完全接受新教材。所以让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 习惯新教材, 熟悉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这需要时间, 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快适应教材改革, 成为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和课改的宣传者。这就需要进行系统严格深入的师资培训, 要充分发挥一线教师的各项优势, 把他们研究新教材、运用新教材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让他们在这场改革大戏中扛大旗, 唱主角。
除此之外, 在物力资源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例如新教材实施配套设施不够, 有的地方数学实验室和资料室不完备, 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金和物力支持。
三、强化初中数学教材知识结构的功能选择, 避免其负面效应问题
“中国文化理念中有一个非常深层的问题, 那就是所谓教育、道德、品质等等, 凡是与精神价值行为规范有关的东西, 都是强势集团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弱势集团的索取和奴役。”不能否认的是, 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约束, 我们的以人为本的宣传和一再重申都是无效的。例如曾经出现的课程中心说、社会中心说、人文中心说等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社会各种政治经济需要的操控。政治需要操控了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数学教育沦为了应试的工具。上溯教育中课程改革的历史, 一直是纠缠于各种功利目的, 各种幻想调和个人、社会和教育学科矛盾的努力都不能完全兼顾各方的利益, 因此教改中加强学科教育功能选择迫在眉睫。
在教材知识构建过程中, 要处理好各种关系:要重点处理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科知识结构的关系, 学科的知识结构不能取代教材的知识结构。这是因为学科体系是用逻辑方法建立起来的, 它是以知识体系为基础的, 它常常会颠倒认知的顺序, 掩盖知识背景和发展过程。知识结构和个体结构的关系:重点处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 发展能力要重点突出学科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教学。物质结构与心理结构的矛盾是教材知识结构中集中体现的矛盾。从调查统计中可以看出, 教材的心理结构一方面在数学中有利于满足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研究、系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 并有着发展学生智力的训练价值, 而且对应用数学意识的培养也有一定益处, 逻辑证明和数学理性对知识的综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数学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益处。另一方面, 这些内容可能加大教材难度, 使之不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 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最终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目标。
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分析 篇3
我们所熟悉的数学教材通常由以下内容组成:一个个精确的概念、一个个深刻的定理、一连串抽象的证明、许多难题……她向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被成人社会所认同的、客观的数学知识体系;其主要职责是向学生传递一些以成定论的;她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教师从事数学教学的一个“范本”。对学生而言,教材是学习过程中供模仿的对象;对教师而言,她是一种预期的、最为理想化的学习。
然而,《标准》所持有的数学教学理念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整体发展。对不同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在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头脑中所理解的数学带有明显的“个性色彩”,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之下,数学教材需要改变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或者说,她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应当具备新的含义。
二、对教材教学功能的认识
学什么与怎样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关注教材与教学的一致性问题。教材的改变就不仅仅落实在选材方面,还要重新组织教材结构。新教材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基本蓝本。其中包含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更蕴涵着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包括活动的题材、素材,活动过程、活动方式,以及活动目标。因此,教材的形式朝着教学设计蓝本靠近了一步。
但教材不是也不可能成为教案——因为它所面对的是千万个具有不同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和数学活动经验的学生与教师。使用教材的人需要附加上自己的理解、改造以后,才能够合理、有效的在课堂中使用它。这一点也正是教学创造性得以体现的基本缘由。
三、对学习内容的认识
按照《标准》的要求,7~9年级的数学知识领域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空间、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教材对于相关知识领域的意义、重心、发展线索和学生的认知过程,都有自己的初步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处理方式。
四、教材的主要特点
1螺旋上升的处理方式
教材采用由浅入深、逐级递进、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符号感、函数思想、统计意识、推理能力、空间观念等,为此,在每一册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学习领域中,学生们都将有机会感受、应用与领悟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2“混编”的形式
初中数学教材培训心得 篇4
高春彦
通过教材培训,我的数学教学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我的学习感受很多。听了专家的精彩的讲解,我深受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了更好地设计教学,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上好各种类型的课,怎样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培训中我认真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煅炼自己,对课堂教学有了很深的体会和思考。
一、通过培训,我的教学理论得到转变。
集中培训学习中,听了好多现代教学理论的专家讲座,结合新课程,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课程观上,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创建与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新课程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经历。不仅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而且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教师应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通过培训,我对教材的知识分布有了全新的认识
把握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即专家们所提醒的在对学生讲解时应该把握的尺度;对于不同的内容应该分别讲解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面对新教材中的新内容不急不躁、从容不迫,不至于面对新问题产生陌生感和紧张感。通过培训,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新课程的内容是由哪些模块组成的,各模块又是由哪些知识点组成的,以及各知识点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专家们所提供的课例点评对我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三、通过培训,我对新课程的教学方法有了宏观的把握。
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初中数学的主要脉络,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初中数学新课程、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数学的主线,对于一个初中数学教师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进行归纳、总结、交流能促进我们产生更多更好的授课方式、方法,产生更多更新的科学思维模式。这对于我们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四、通过培训,我认识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领
远程教育网上一些老师具体的课堂案例学习、专家的经典剖析,使我们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怎样才能将一根根主线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过程之中。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通过把握课堂教学来达到以下两个目标:一方面,通过我们的日常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以便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好数学奠定基础。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与集体的创造,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生服务。
总之,通过学习和培训、实践和反思,我已逐步树立起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但我深知,自己还有好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理论,用科学理论来指导我的实践,使教育教学行为符合教育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同时,要注意积累、学习、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大面积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数学培训心得
高春彦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当我学习了培训课程之后,心中不由地涌起了这句话。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通过看视频、听讲座、听专家点评、看简报看各位老师们的作业、看评论以及参与评论,参与专家与学员之间、学员之间的互动讨论,作为一名教育者,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受益匪浅、感想颇深。他们的讲座为我今后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下面是我这段时间来学习的一些心得与体会,希望能和大家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通过学习,我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培训让我认识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我应该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2、这次学习让我意识到课改形势逼人,教师自身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的提高,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等已迫在眉睫。所以教师自我学习提高的意识要不断加强,要积极主动地参加在职进修,业务培训或加强教师基本功的自我训练。要能积极地开动脑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如自制课件,集体备课等,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
3、通过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课堂教学氛围的转变,要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从重知识的掌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另外,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在培训平台的交流勾通中还让我认识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忽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下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状态极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努力克服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和个人魅力,让学生身心愉快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习效率。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人需要关怀需要爱,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师生之间也一样。中学生情感丰富,教师在教学中要懂得以情感人,特别是“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怀、爱护。如在提问、练习中,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分层设计,让不同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把给予学习者取得成功的欢乐看作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达到要求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并不断鼓励他们,要让学生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教师本身应举止庄重、文雅。提问时,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切,多用礼貌用语。教师良好的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各方面的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下一代的成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应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初中数学教材第二册目录 篇5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的简单变形 2.解一元一次方程
阅读材料 丢番图的墓志铭与方程 §6.3 实践与探索 阅读材料 2=3吗 小结 复习题
第7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7.1二元次方程组和它的解 §7.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7.3实践与探索 阅读材料 鸡兔同笼 小结 复习题
第8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8.1认识不等式 §8.2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1.不等式的解集 2.不等式的简单变形 3.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8.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小结 复习题
第9章 多边形 §9.1三角形 1.认识三角形 2.三角形的外角和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9.2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9.3用正多边形拼地板 1.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 2.用多种正多边形拼地板 阅读材料 多姿多彩的图案 小结 复习题
课题学习图形的镶嵌
第10章 轴对称 §10.1生活中的轴对称 阅读材料 剪正五角星 §10.2轴对称的认识 1.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2.画图形的对称轴 3.设计轴对称图案 阅读材料 对称拼图游戏 §10.3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识别 阅读材料 Times and dates 小结 复习题
第11章 体验不确定现象 §11.1可能还是确定
1.不可能发生、可能发生和必然发生 2.不太可能是不可能吗 §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 1.成功与失败 2.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
阅读材料 搅匀对保证公平很重要 §11.3在反复实验中观察不确定现象 阅读材料 计算机帮我们处理数据 小结 复习题
初中数学教材中分类思想的探讨 篇6
亭湖区黄尖初级中学邮编:224049
内容提要: 中学数学的学习, 常常会运用到一些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分类思想的应用, 数学定理、公式、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分类,图形的位置的变化而进行的分类, 定理证明中的分类讨论, 我们要把掌握分类思想,作为一项教学目标纳入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要遵循循序渐进,适时渗透,逐步深化的原则,初始阶段,可从学习熟知的数学分类入手,逐步提高.关键词: 数学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 概念的分类, 数学定理、公式、性质和运算法则的分类, 图形位置变化的分类, 定理证明中的分类讨论, 运用分类思想,解决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在中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运用到一些数学思想,而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它是对数学事实与数学理论的本质认识。首先,数学思想比一般的数学概念具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后者比前者更具体、更丰富,而前者比后者更本质、更深刻;其次,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方法三者密不可分:如果人们站在某个位置、从某个角度并运用数学去观察和思考问题,那么数学思想也就成了一种观点。而对于数学方法来说,思想是其相应的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1-
论基础,方法则是实施有关思想的技术手段。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
在初中阶段对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应将统领知识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概括出来,增强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意识,从而令学生更透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锻炼学生学会学习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
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不仅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培养非智力因素和辩证唯物主义等思想,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而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增强学生数学观念,形成“数学素养”,树立创新意识的关键,她能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终生受益。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的必要条件。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如果把数学思想方法学好了,在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驾驭数学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使数学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初中数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等。在这些基本思想方法中,分类讨论的思想由于初中学生认知能力、思维习惯、知识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限制,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感觉到特别困难,但分类思想在中学数学中又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有必要对其特别加以重视,下面我们就一同来看一看这种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
数学教材应用,以更好地利用数学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运用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数学分类思想是在研究与解决数学问题时,根据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异同点,将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然后逐类进行研究与解决,从而达到研究与解决问题的目的的一种思想方法。分类思想的掌握对研究和解决问题十分有益,因此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
一。它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条理性、缜密性、灵活性,使学生学会完整地考虑问题、化整为零地解决问题。
应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问题,必须保证分类科学、统一,不重复,不遗漏,并力求最简捷。
分类思想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对什么东西分类,即确定分类的对象;二是按什么标准分类,即选择分类的标准;三是分成哪几类,即确定分类的结果。通过正确的分类,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得到清晰、完整、严密的解答。就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应用,大致可以分成下面四种类型。
一、数学概念中的分类思想的应用
1、实数的分类:实数按定义可以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而按大小又可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在实数的应用中时常需要就实数的取值进行分类讨论。
2、角的分类,小于180的角按大小可分成锐角、直角、钝角等
3、三角形的分类:在三角形中按角的大小进行分类可以分为锐
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三角形;而按边的相等数来分又可以分成:
(1)三条边都不相等,即一般三角形;(2)有两边相等,即等腰三角形;(3)有三条边相等,即等边三角形。在三角形中又以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的题型最多。
4、四边形的分类:在四边形中按边的平行关系可分为:①两组
对边都不平行,即一般四边形;②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即梯形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即平行四边形,而平行四边形中又可分为一般平行四边形和特殊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
5、方程的分类,方程按未知数的个数可分成一元方程、二元方程、多元方程;按未知项的次数可分为一次方程、二次方程、高次方程等。在方程中常常对未知数前面的字母系数的取值分类讨论。
6、函数的分类,初中数学中的函数可分成正比例函数、一次函
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等。
二、根据数学定理、公式、性质和运算法则进行分类
a当a0时
1、绝对值的化简a0当a0时
a当a0时
2、二次根式的化简a当a0时a2a0当a0时 a当a0时
2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ax+bx+c=0(a≠0),当△=b-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b-4ac=0时,2
2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b-4ac<0时,方程无实根。
4、函数的增减性,(1)在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中,如果k>0,那么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如果k<0,那么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2)在反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且k≠0)中,当k>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 增大而减小;当k<0时,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分别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 增大而增大。
5、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根据不等式这个性质在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一个数时需要考虑到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三、根据图形的位置的变化而进行的分类
1、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①点在直线上②点在直线外
2、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①相交②平行。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中分类讨论的题型并不多见,但它本身就是一种分类。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①点在圆外②点在圆上③点在圆内。
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①相离②相切③相交。
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①外离②外切③相交④内切⑤内含
四、定理证明中的分类讨论
圆周角定理证明中的分类,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圆心在角的一边上;②圆心在角的内部;③圆心在角的外部。
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运用分类思想解题时主要步骤有:①分析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明确所要讨论的对象,确定所要讨论对象的全体;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做到不重不漏,并力求最简;③对所分类型进行逐级讨论、求解;④归纳小结,得出最后的结论。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模板 篇7
(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一次函数课程内容要求:(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次函数的意义,能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4)理解正比例函数;(5)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6)能用一次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题。[1]
(二)本章教学目标分析。经历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经历一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的探索过程,在合作与交流活动中展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经历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经历函数图象信息的识别与应用过程,发展几何直观;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在实际背景中感受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意义;体会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2]
(三)本章学习目标分析。“发现”一些生活中的函数,从“数”“形”两个角度认识一次函数;并形成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意识,会用一次函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具体内容分析
(一)主题图与章前文字。本章主题图选用了学生比较熟悉的健身跑、弹簧秤等图片,力图让学生认识到章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而在直角坐标系中同时展现一次函数的表达图像两种表示方式,一方面体现了本章与上一章“位置与坐标”的密切联系,另方面也暗示了“数”和“形”是一次函数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研究其他有函数问题的两个重要方面。[2]
章前文字由学生比较熟悉的变量之间的关系切入,转而思考这些关系的刻画,自然过渡到本章的学习主题。而一连串的疑问句,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点明了本章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本章结束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回顾。
(二)例题设计。以第四章第二节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为例,例1是在明晰了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出现的一个例子。考虑了三个方面的情况:是正比例函数(当然也是一次函数),不是一次函数(当然也就不是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但不是正比例函数,这暗含了某种逻辑关系。对此,不必告诉学生,但教师要心中有数。
例2的文字量较多,三个问题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也有一定难度。教师可带领学生读题,划去对解决问题无关的文字,明确已知与所求;在此基础上,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教师评讲。
(三)学生活动。本章教材里的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以第三节一次函数的图像为例。
做一做:
1、画出正比例函数y=-3x的图像;2、在所画的图像上任意取几个点,找出它们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并验证它们是否都满足关系式y=-3x。[3]
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画图体验,同时也为后续归纳正比例函数图像的共性提供材料。因此,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
(四)阅读材料。"读一读"是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数学史实、现实中的数学应用介绍文章或趣味性小评文,本章的阅读材料是:中国古代漏刻。
漏刻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一次函数的一个创造性应用。介绍这一内容,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广泛应用。对于有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挖掘现实生活中更多的应用实例,也可以组织他们开展一些研究性活动,探寻各种计时方法。
(五)课后习题设置。本章课后习题设置主要包括:知识技能、数学理解、问题解决这三大块。
1、知识技能: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数学理解:通过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回顾与思考。本章通过一定的探索活动抽象出函数、一次函数等概念,并进而研究一次函数的的有关性质和应用。"回顾与思考"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回顾本章内容,梳理知识结构。
三、对北师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建议
(一)问题情境的选取要尽可能符合广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函数概念引入中,所引用的摩天轮对很多没有坐过摩天轮的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很陌生的生活情境。(二)北师版教材在综合性习题类型的编制方面应有所增加.如增加一次函数在几何中运用的习题,增加求函数自变量范围的问题,增加函数实际应用问题的类型,如运输问题的最优方案问题等。[4](三)北师版教材中例题的数量与题型的种类应有所增加,并且例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课堂内容、习题相匹配。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八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初中数学教材的灵活处理 篇8
关键词:灵活探究生活化创设情景问题化结构数学教学
初中数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但很多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失去了兴趣,这是为什么呢?关键的一点是教师的教学手法及对教材的处理上存在一些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教教材”、“教材即知识”,仍然沿用老套教学策略,难以达到新课改深入推进的要求,更谈不上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无法使学生适应未来学习化社会的要求。由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寻找解决“矛盾”的渠道,迫切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教材灵活处理,发展学生能力进行策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才能使新课改深入推进真正落到实处。
那么如何对初中数学教材灵活处理?发展学生能力呢?笔者进行了如下实践研究。
一、依据教材使教学内容生活化,提高学生关注生活,勇于探究的策略
数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一旦将它们与书本知识融合起来,就会使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和价值,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果。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教材的一些内容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如:观察家里米袋或者面粉袋上面的重量标志,并说明其中“+2”表示什么意思?如果爸爸、妈妈有炒股的话,就可以帮忙观察一下当天的股票升降情况,并计算盈亏。又如:在国庆放假前我布置了这么一道作业:某人有100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十年,请同学们到储蓄所调查一下,根据一年到十年存款的年利率,按照要求设计出存款方案。(1)选择三种储蓄方法,计算10000元钱存入银行十年后的利息(假设利率不变)。(2)选一个最佳的存款方案,并说说这个方案有什么优点。要求:亲自到银行把利率表抄下来,并注明是哪个银行的。这道题中渗透了数学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收集材料、分析材料、设计方案,激发了探索的欲望,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依据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策略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自始至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相信学生是愿意学习的,也是能够学好的。因此,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例如:《直角坐标系的建立》一课,可这样进行提问:进入教室你们怎么找到座位的?学生回答:看同座、前座或者后座。再问:假如你是第一个到教室的呢?学生答:找第二排第二张桌。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把班级的座位用图形表示出来。请同学到黑板上圈点出自己的座位,由此进一步得到直角坐标系。这样引课,教师首先激活了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原有生活经验上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对新知识的建构。从此案例可以看出,通过教师创设情境,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活动,学生始终保持着发现、创造的兴趣。比较完整深刻的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建构“直角坐标系”这一新知识。
三、依据教材使教学内容问题化,激发学生求解问题欲望的策略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探究的动力。将教学内容以问题的方式呈现出来,并形成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问题“链接”,既可以暗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线索,又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求解问题的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变化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更多、更深刻的问题,形成积极探究学习的能力。我在教《圆的轴对称性(2)》时,为了让能学生在学习了圆的轴对称性及垂径定理的基础上顺利得出垂径定理的逆定理,我创设了如下的问题:
问题1:先让学生在透明纸上画一个圆,然后擦去圆心,让学生思考:能否找到这个圆的圆心?
大多数学生利用了“圆是轴对称图形,每十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这一性质,将圆对折两次就可得圆的两条直径,而这两条直径的交点即为圆心。
针对学生的操作,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并有目的的选择图1和图2两种做法进行板书。
问题2:观察图1,思考:
观察图2,思考:
问题3:将图2中直径AB向上平移到任一位置变成非直径的弦AB(图3),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复习垂径定理,并说出定理的题设和结论。
问题4: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垂径定理的下述形式:
问题5:如果交换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1所得命题是否正确?
学生交换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1,并:结合图1,得出了垂径定理的逆定理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问题6:如果交换垂径定理的题设和结。论2所得命题是否正确?
通过以上问题得出了垂径定理的逆定理2:平分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弧所对的弦。至此,使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呈现和定理的,得出水到渠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能促进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识来积极思考,引起思维的冲突,形成思维上的挑战性,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够得到”。
四、依据教材构建知识结构化,多角度形成知识网络的策略
结构化是把所学知识划分为不同部分或归入某种更大的范畴,在头脑中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结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则在于结构组织。因此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和整理是发展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教材中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许多知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散在不同的章节中,按循序渐进的程序出现,但这样编排无疑会造成知识的分散,不系统,不利于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所以笔者引导学生将这些概念串联起来,编织知识网络图,使之处于有序的、组织化和网络化的状态。同样道理,每一类几何图形的特点总有规律可循,如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内角各等于180%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四边形都有平行四边形的共性等。事实表明,只有结构化、网络化、程序化的知识、技能和策略,才具有稳定的结构功能,才能对学习活动发挥稳定的高水平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能力。
五、依据教材使教学行为弹性化。促进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的策略
在教学中预设显然是必要的,因为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也应该是弹性的、留有一定空间的。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产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发展,形成独特个性与创新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究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即预设与生成的和谐化。如笔者在讲三角形三边关系时,让学生带好长度分别为3cm、4cm、7cm、10cm的小木条,预设以下问题让学生分小组后思考讨论:(1)能拼成几个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什么P(2)哪三根不能拼成三角形?这三根的长度都有什么关系?(3)三根木条符合什么要求才能拼成三角形?教师层层设问、逐步推进,充分突出学生“做数学”的同时,启发引导了学生主动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记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小于第三边”的定理。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模板 篇9
2012年6月,我参加了初中数学(人教版)新课程培训,使我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本次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教材内容的编排更加科学合理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编排体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设计理念,教学内容的编排由浅入深,顺应了学生的认识心理规律,删减了许多被认为偏繁、偏难的陈旧内容。有某些内容减少了概念的阐述反而有利于学生学习。例如在代数部分,大大降低了数与式的计算、变形的难度要求;删去了比例及其性质的教学内容;删去了无理方程、二次方程组的知识等。
二、老师要善于使用教材,挖掘教材。
参与人教版编写的专家谢慧老师讲到:教材的篇幅是有限的,教材的厚度是有限定的。因而教材中涉及到的习题量也是有限的。但是教材中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经过无数次的推敲才定稿的。而且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题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能。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 学会一题多变,用课本中的基本题目把一题拆成几题延伸、循环使用。老师盲目地要求学生做一些题目可能会不符合教学要求的,也不符合教学内容的。
三、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
课堂上学生是真正的主人,老师只一个扮演者。老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去。教学不只是简单的“讲---模仿----训练”教
学中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动手实践,让学生能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这时教师要保持沉默,什么时候教师可以说话了要有个度。就是说在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要打断学生的思路。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提出问题了,学生需要思考5-8分钟,可是能坚持到15秒钟不说话的老师为少数。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模板 篇10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新出版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初中老师的群体中得到了很多好评,但也有质疑的声音根据这些问题,调查了一些学生和数学老师,得到了一些结果。从而对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推行情况和遇到的困难进行研究讨论。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 初中数学 教学研究
引言
初级中学学习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学习,初中数学也包含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课程之中。运用什么样的教材怎样运用成为评价教师的专业能力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我国开始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绝大部分的地方也都开始运用了新课改中提倡的新人教版课本,但相对于使用旧课本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有的人就开始了对新教材的质疑,本文就是基于这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一、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现状调查
在基层进行教学的教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太热情,不太热衷于自己的专业。这是由于这些教师的学校没有教师的奖惩制度,使他们太过于安逸,不重视和不看重课程的改革和教学工作。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对备课十分消极,不认真备课,这是对学生没有责任心的表现。新的初中数学教材虽然已经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定义和公式,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会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们传输给学生。这就使得减轻学生负担这一任务仅仅停留在了口号上,这也就使得新课程改革没有了他最初的意义,更谈不上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最初目的了。虽然人们已经在新的教材上有了很多的修改,但是,这种修改大多只是浮于表面,其实质仍旧没有大的改变,内容不能吸引学生,不能让学生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因此,新课程标准中使用的数学课本并不受大多数学校的青睐,新课标的目标还不能实现。
二、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本出现的问题
1.对计算器过早使用
在新课程改革中所使用的新的数学教材中,让学生过早的接触了计算机,他规定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就能够使用计算机了,这种规定虽然可以节省学生运算的时间,但却使得学生只要有计算题就会立刻使用计算机,丝毫不考虑自己动手计算,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大大降低,并且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学生往往不会自己进行思考,总结一下计算里的规律,这样对学生大脑的开发是非常不利的。
2.整式学习应该在七年级的时候
整式能够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当中的,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早些进行整式的学习安排对后面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当A=2C,C=B,B=15,这一问题中,假设问A等于多少,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计算出结果,但他们却不会把计算过程进行简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提前学习了整式,早就能够运用和适应简化式子中的加、减、乘、除,就简化了计算的步骤,使得计算更加方便。
3.习题和例题不够相配
例题相对于学生比较简单,且没有代表性,不能跟相对应的习题进行相关的联系。而习题大多数是一样的,不能满足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例题是“就事论事”,没有过多的延伸和总结,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提高的作用。
4.一元二次方程的分配
初中的一元二次方程为初等数学知识,被分配到八年级教材里,而且还删去了一元二次方程里的韦达定理,而到高中却没有了具体的更深一层的描述,有的学生在高中学习函数等内容的时候,对十字相乘法不知道怎么换算,而一元二次方程还是高考的高?l考点,这不利于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
5.负整数的分配靠后
物理是在八年级开始学习,一开始学习就要学习负指数,因为数学和物理不分家,所以,物理老师认为可以轻松地教我们物理知识。但最后还要教我们数学里的负整数。如,负整数是小于0的整数;是除了正整数和零之外的整数。负+负=负,负×负为正。负整数存在最大值-1,不存在最小值。在物理中这些都是要用到的,所以在数学中应提前安排,从而减轻物理老师的负担。
总之,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不断突破传统,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作为积极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自由思考井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中的初中数学教科书的进行一些探究,当然,在本文中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几个小的问题,并不是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并不是这里提出的所有问题。我们之所以这样对初中数学这样认真研究,是因为初中生必须要学好数学,为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怎样使用好初中数学新教材 篇11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教材善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把书本知识体现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唤起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一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数学。新教材的每一章节都有情景导入,从典型的例子引入。每节课内容也列举生活中的例子。
例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它创设了同学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情境。质疑你们如何在电影院找到电影票上所指定的位置?此时学生纷纷地说出自己的办法,一种说先看第几排再看第几号,另一种说还要看是几楼(因为有的电影院是两层甚至是多层的)这种问题是每一位同学都很熟悉的,不管是成绩好还是不好的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充分地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此时教师顺势引出了坐标系的概念,结合实际情景讲解在电影票上的8排12号与12排8号中8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呢?从而导出新知识,如果将8排12号简记作(8,12),那么12排8号如何表示呢?(9,11)表示什么含义呢?这样的情景引入,学生学起来显得轻松容易,不容易混淆。教师只需作适当引导归纳即可,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了学生。教学中设计这样的情景,注重与生活实际联系,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学生学起来有兴趣也乐于接受,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恐惧心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的每一个章节都安排了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内容,充分体现了新教材对动脑、动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根据这个宗旨,把学生引进探索与创新的空间,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掌握更多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学习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这一节时,新教材设计了“想一想”情境,在笔直的铁轨上,夹在两根铁轨之间的枕木是否一样长?组织学生思考后讨论,少数学生认为不一样长,其理由是当铁轨的宽度不一样时,夹在它们之间的枕木就不一样长了;多数同学反驳,理由是铁轨是让火车行走的,而火车的两边的铁轮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即车轮间的距离是不变的,如果铁轨宽度不一样,火车就会出轨造成事故。经过同学们的辨论台,教师作适当点拨,题目的前提是在笔直的铁轨上,不用考虑转弯时的变化,那些少数的学生豁然开朗。教师组织学生学生合作交流,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举出多种多样的实例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化难为易”
新教材中的实例较多、实物图形也较多。数学教学中的实例和图形可以化深奥为浅白,化抽象为直观,大大的降低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难度,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而传统的教材由于理论性较强,即使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也产生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么深奥的数学的疑问,新教材解决了这些问题,举出了很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已感知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我们九年级下册有这样一节内容,《船有触礁的危险吗?》,编者的目的是利用三角函数知识去求解路线或物高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本身难度大而且枯燥无味,学生一般没有多少兴趣,但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存在并且需要用这样的知识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很感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演示实物图片,把学生的感官调动起来了,产生了探究的欲望,问题很快解决。不需要教师用语言把知识“形象化”了让学生去想象理解,这样教师讲授的时间少了,而学生获得的却多了。
四、注重对知识的延伸
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我们还发现新教材课后编排了大量读一读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往往是对本节知识的延伸。因此,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这些内容有的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有的是介绍知识的由来,不仅扩阔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等。
例如:在《矩形》和《正方形》这一节的课后,读的内容是“侦察兵密码通信游戏”,它是利用正方形性质应用的游戏,学生感到非常有趣,对弄不明白的地方又想探知个究竟,教师正好可以和学生一起探究。还有像中国古代文体等等,都是对教材内容的延伸,学生读起来很有兴趣。
【初中数学教材分析模板】推荐阅读:
初中数学教材习题09-04
初中数学教材最新目录08-28
初中数学试讲教案模板10-24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06-07
初中数学有效课堂分析09-10
初中数学教学思路分析05-16
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分析07-12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10-04
初中数学几何教学的策略分析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