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

2024-10-04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共12篇)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 篇1

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的主要渠道, 构建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既是保障教学效果稳步提升的有效方式, 也可以降低数学学习难度。笔者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一、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

数学学科非常抽象, 是很多学生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在初中阶段, 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思维形式, 养成良好的习惯, 更好地适应难度更高的初中数学学习。为了做到这一点, 做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教师就必须要做好教学氛围的营造工作, 与学生做游戏, 站在朋友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让学生可以轻松地学, 愉悦地做题。多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穿插游戏, 讲述趣味丰富的数学历史, 营造欢欣愉悦的氛围, 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情境支持。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式, 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兴趣, 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二、培养兴趣, 让学生爱上数学

初中数学的概念与定理是非常多的, 如果一味地进行枯燥的讲解, 是无法奏效的, 反而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惧怕心理, 认为初中数学中都是定理和概念, 自己学不会、记不住。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让学生从心底爱上数学,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启发, 让学生可以主动探索概念和定理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 有何种用途等, 待学生对这些枯燥的知识产生兴趣后, 教学活动也更加容易开展。

三、反思和归纳是打造高效课堂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地记忆和背诵, 而是要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出知识网络, 只有反复训练, 在习题世界中反思, 学生才能将教材中枯燥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已有经验, 而这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因此, 反思和归纳过程是不可缺少的, 只有不断地进行反思和归纳, 学生才能查补缺漏, 得到更大的提高。

在反思和归纳中, 教师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指导, 通过引导学生思路, 针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 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进行反思和归纳, 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教师是重要的主导地位

为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教师不能完全放手将课堂交给学生, 而应该紧紧抓住自己的主导地位, 虽然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 但是不能完全放任学生, 不能留给学生太多的自学时间。虽然初中生已经不是幼稚的小学生了, 但是他们还是缺乏自主管控能力, 因此,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主导作用, 帮助学生, 为学生解答困惑, 指导他们向着特定的方向前进。在课堂教学时, 教师要合理掌控学生独立学习和教师主导两者的关系, 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空间, 再结合教师的引导, 让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理想。同时, 在教学时避免过度追求教学辅助手段对课堂的影响, 不能喧宾夺主, 而应正确处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综上所述, 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构建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贯穿到课前、课中和课后多个环节, 在每一个教学阶段, 教师都要做好总结, 科学探索, 采取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学习、自我反思, 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梁春梅.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和实践浅析[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30) .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 篇2

一、改变数学教学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不敢质疑,更不敢挑战;教师照本宣科,填鸭式灌输到底,扼杀了学生的思维灵感和创新性,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的催眠曲,有些学生成为数学的`学困生.这样的失去激情、活力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甚至是无效的课堂.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融入学生中,和学生交朋友,上课时要面带微笑,要有亲和力,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敢于、喜欢与教师共同探讨数学难题;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协同模式,把课堂的主阵地让给学生,实行师生角色转换,以数学导学案、检测案为导向,把学生眼看、耳听、脑思、手动有机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数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才能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师对学生施教的过程,而且是学生认识和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

1.在表扬、包容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把抽象的概念、枯燥的计算转变成学习兴趣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意、创新,多一些表扬、激励,即使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也要多一些包容,不要求全责备,鼓励他们“再想想”、“从另一个方面考虑看看”.对于学困生,教师要提问,辅导,让他们克服因数学成绩差而产生的自卑感,使他们感受到教师温情的阳光普照,使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样,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因材施教过程中亲其师,信其道.

2.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都较强的学科,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学习时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产生厌烦心理.学生喜欢听故事,尤其是扣人心弦的故事,可谓百听不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结合数学内容编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有机地融入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三、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改变“参与不足,枯燥有余”的状态,通过自己的灵感、智慧去再发现,再创造,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技巧,得出问题的答案,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使学生尝到学习数学的甜头,更加热爱数学,喜欢数学,把数学课堂当成学习的乐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一堂出彩的数学课与巧妙设置的设疑导入有着重要的联系.“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鲜、新颖的新课导入,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课上来,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三角形的相似性”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古埃及的象征是什么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金字塔.如何知道金字塔每边的长呢?学生回答:测量.假如有的金字塔太高无法人工测量,你能知道它们的每边长吗?此时学生面面相觑,但是非常好奇:不测量怎么能知道每边的长呢?这种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答案,这时教师加以引导:这个问题不要急于找到答案,可以从今天的新课―――三角形的相似性中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习新知.

四、以情感人,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使学生领略数学教材无声语言的作用.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这些例题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且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有的学生解数学题有特别好的方法,教师要富有感情地加以评价:你的解题技巧独到,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解题成果吧.这些不经意的点评,能给学生无穷的学习数学的力量.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分析 篇3

【关键词】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 分析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效果所进行的一种策划。要达到这些目标和实现这些理念,就必须认真审视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什么结果,也就是说必须认真研究数学新课程的这样一个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发展历程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教学设计理论被引入国内以来,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引介、消化国外研究成果的状态,符合我国教学实际情况,真正能被教师所接受,能够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比较缺乏,存在解释力不够,只提供教学设计的流程,就难以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等多种缺陷。然而,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钻研教材过程中,学生只是被作为一个处于一定年级段的抽象群体来认识,研究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掌握学习内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何处等,依然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学过程的设计强调课堂常规程序,重点是按教材的逻辑起点分解例题,设计一系列问题(打乒乓球式的提问)以及选取相关习题,教学设计成了布置“美丽的陷阱”让学生跳。现代学习论与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设计是什么?它引导学生走向哪里(教学目标)?学生从哪里出发(教学过程)?它应该选什么样的学习条件(或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学習(教学方法、技术和媒体的选用)?最后还告诉教师,他怎么知道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结果测量诊断与评价)?如果没有达到目标,怎样对学生进行补救教学?

简言之,把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把理论扎根于实践是目前最大的困惑,怎样给教师在操作层面提供方法是要解决的问题。

二、新颖的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数学教学设计是对数学教学的活动和过程进行设计。要着眼学生基本素养的全面提高,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下面是教学工作中的几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从不同方向看》(一)北师大数学七年级(上)

创设情境一:请一个同学作为被观察的对象,四个同学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进行观察,并将结果告诉大学,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所得的结果是不同的,引出课设计说明:每个同学都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并认真观察,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

创设情境二:桌子上依次摆放一瓶饮料、一个水桶和一个乒乓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并将结果与大家交流。

设计说明:学生对这个活动产生了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地参与观察活动,在自主的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方向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有所不同的,进一步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创设情境三:圆柱体的主视图是,左视图是,俯视图是。

创设情境四:桌上放着一个圆柱和一个长方体,

请说出下面的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设计说明: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背景以及初步的学活动经验,从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开始,通过观察、想象、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逐步形成自己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在平面图形以及几何体的转换过程中发空间观念。

三、数学教学设计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新课程教学设计必须凸现这一点。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要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

1.情境要尽量简洁,不能繁琐

数学情境是联系数学与现实的纽带,是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因此,设置教学情境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备受数学教师的青睐。多数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特别重视情境的设计,其目的无非是企图通过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主动地联想、想象、积极地思维,以获得某种与新学内容有关的形象或思维成果;或者是使学生产生某种感的体验。但在某些公开课上发现有的教师为了创设教学情境,绞尽脑汁,花样百出,把情境搞得既复杂还又艰深,完全失去了情景的应有功能,忘记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创设数学情境的方法不一而足,诸如通过设计概念的发生,扩展过程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疑”,放置“错”创设问题情境;采用试验-猜想-证明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数学故事、数学趣题、生活中的实例或成语来创设情境等等。

笔者认为一个精当的数学教学情境,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其情节简洁明快,教学情境不宜过繁,便于使学生集中精力,对问题作深入有效的探究和思考。创设情境的劳动成本应越低越好,而情境所来的教学效率越高越好。2.环节要尽量少些,不能多

环节不要太多,要优化教学环节,这既有利于教师操作调控课堂,又有利于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3.流程要缓,能过于急促

流程设计不应当过急,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当学生对学习方法能意会却不能言传时,教师要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将实践领悟到的方法加以归纳,形成规律性的知识,并在新的实践过程中加以巩固。

每一个教学步骤的安排都要考虑学生“学”的需要,要充分考虑怎样帮助和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并获得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不断学会合作、体验、领悟和欣赏,培养学生探究与自主学习的习惯。

4.练习时要精湛,不能够滥

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课堂练习设计需要有一个针对性,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做到重点知识重点练,难点知识反复练、对于学生易混的知识要对比练,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所知识。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3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2

[2]张奠宙,王振辉.关于数学的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J].数学教育学报,2002,5(2):1

初中数学开放题教学的方法分析 篇4

一、开放题的编制、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好的开放题, 对学生而言应有较大的教育价值, 不仅能促进学生运用最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且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为了让绝大部分的学生喜欢上开放题, 开放题的编制和选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数学开放题在设问形式上要让学生觉得“亲切”, 内容上感到“有趣”, 解题策略上有“挑战性”, 学生不会觉得紧张, 而认为和“玩游戏”一样.所以开放题的设计应符合有优美的情景、确定一个较低的起点、展示题目的生成过程这些特点, 为开放题的解决打好基础.把握隐藏于解题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学习开放题是十分关键的.还有开放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这样的题目允许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 允许选择多种来自不同学科的方法去解决, 可使学生通过解题不断开阔视野, 达到既明理又懂方法.

二、改变教师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封闭式的, 不利于开放题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适时改变的教学方式, 特别针对改变一些常规题的设问方式, 创设具体情景, 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 在探索过程中强化对各个感官的刺激.例如, 在找二元一次方程2x+y=18的正整数解的这一题目中, 笔者拿了18枚硬币, 分别请两名男生第一次各拿1枚, 以后每次每人多拿一枚;另一名女生拿余下的硬币, 根据每次的硬币数得到方程的正整数解.事实证明,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 能改善记忆, 吸引他们主动思考.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活动、游戏, 通过游戏、活动做数学, 每一名学生都建构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学, 并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拥有了自信并且时常告诫他们不要受已经发展的习惯所束缚, 必须将注意力放在整个开放题的背景上, 并以“开放的思想”逼近问题的解决办法;然后他们应确定问题结构和问题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认真考虑问题的根源, 逐渐培养多方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以提高解开放题的能力, 提升他们的学习开放题水平.

三、改变开放题教学的评价方式

让学生喜欢上开放题是开放题教学的关键.学生对学习效果的归因解释一般有4种, 即努力程度、作业难度、机遇及运气.而学生一般不喜欢开放题是因为题目难度大, 影响数学成绩.在进行开放题教学时, 应让题目的评分细化, 多给他们体验成功的机会, 激起他们学好开放题的动机, 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追求高分逐渐向培养创造性思维转化.因此, 开放题教学评价应改变只看成绩的传统评价, 要更多的从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能力发展包括: (1) 在开放题教学中进行独立思考; (2) 提出有独特性的解题策略; (3) 对各种解题策略进行比较、鉴别、反思; (4) 对数学开放题改编、引申、推广; (5) 课堂上对教师的提问有方向性反应; (6) 是否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学生情感方面的评价包括: (1) 对数学开放题探究的兴趣; (2) 解决开放题的自信心; (3) 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欲; (4) 进入开放题学习的兴奋性; (5) 正确解答开放题后的满足感; (6) 对教师进行开放题教学的期待.

如果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支持, 就会不断尝试和完善这种行为, 并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 从而完成学习理念的更新, 因此对开放题的认识转向积极的方向.

四、让学生参与开放题的编制

虽然在心理学领域对提高学生的高层次思维能力的研究无突破性成果, 但是有一些研究还是富有成效的.笔者进行了这样一项实验:选取一位中等程度的女同学, 在不告知实验目的的情况下, 利用课外时间教她编制开放题, 要求她改变作业的设问形式, 把封闭题改编成开放题, 并在学习过程中解自己编的题, 这个活动每周进行两次, 每次一小时, 共进行四周.两个月后, 笔者在班级的一次测验中安排了一道开放题, 全班只有10% (包括被试) 的学生答对.实验证明这名学生解开放题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虽然是一个个案研究, 但由于以全班同学为比较的参照物, 说服力也是很强的.编题是问题提出的一部分, 创新始于问题的提出, 如果在平时的数学开放题教学中, 教师也要求学生编制一些开放题, 不失为培养学生解开放题能力的一种捷径.

五、结论

初中数学教材教学疑难问题分析 篇5

教学工作一直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校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近几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谈谈我在教学活动中的几点体会: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

一、非常清晰地明确了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框架与脉络。课程对初中的数学分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四大块,并结合了两个附录内容,详细的对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了解析,并列出了清楚的内容框架,对所有知识点进行了网络化的呈现。在每一块中,都细致地对每一章的核心目标与教材的呈现方式进行了剖析,让我对新课程有了更为明朗的把握。

二、教学某一内容时,教材的逻辑起点与学生的认知起点,教师的主观臆断起点和学生的真实起点往往不一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忽视大多数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被少数学生与教学相呼应的假象所迷惑,认为学生已经将知识掌握,其实这部分学生新授课就会了,使原有的学生差异极端化。因此,针对一堂具体的数学课,学生的起点到底在哪里?面对不同学生认知起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教学检测,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做好必要的准备,成为课堂教学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我校就近开始学习的洋思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自学中很好的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学习中的难点,对有效突破重难点很有效。

三、数学中概念的建立、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本次学习,主题中加入了“疑难问题”这一关键词,学习中,分析了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和实践,很好的解释了一些疑难问题——也是对于学生已有知识起点如何掌握,也是对于后续知识如何调整好的教学重难点,处理和解决问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时间管理

近些年,教育界普遍掀起了一片浪潮,这是由于新课改实施的缘故,因此数学教学方法和策略也随之有了一些改变,教师在领悟新课改的思想下,正确执行教学策略,有利于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新课改的驱动下,数学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引领者有时一味地传授知识,过于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将教学目的置之度外,不予理睬。这种不良现象的造成当然不单单是教师一方面的责任,学生的因素同样包含在内。为了使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在新课改下得以顺利且高效地开展,本文做出了如下分析,以便教师在教学中吸取采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数学教师方面的问题

相对于小学数学课程而言,初中数学的难度有所增加,学习的任务量也不断加重,初中数学的学习,考验着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授课教师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我们要特别注意,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平铺直叙地进行一字一句的宣读,而不对书本中的定义、定理进行详细的解说,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能提高数学成绩。

教师在上课时应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节“图形认识初步”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的活动,来初步认识几何结构,知道多面体的边、角、面,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特殊关系。这种有趣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理解数学包含的理论知识,正因如此,学生会认为书本上的结论不是那么的死板。同时,这样教学课堂的举办丰富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初中生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师也会发现,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在此有了雏形。

二、学生的主观因素

即便学生已经走进了初中的课堂进行学习,但是有些教师感触到,这些学生仍然存在小学生固有的思维方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再加上学习基础差,很难掌握和消化初中数学知识。对此,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尽量少将学生之间的测试成绩进行比较,在课堂上选择较简单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另外,教师应该多与这类学生的家长进行交流互动,学生课余的生活有家长的陪伴,鼓励父母陪同学生完成作业,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些途径的开展,学生渐渐的自主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变得积极活跃了,能够消化吸收教师传授的要点,也能在课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和数学教师携手共同搭建起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三、教师应该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

所谓的“教学”便是“教与学”的过程,有教也有学。因此教师在进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时间的分配,不可一味地传授数学知识,将45分钟完全占据,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理解和思考,提出疑问和困惑,教师对他们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解答,这样才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吃透,避免囫囵吞枣。教师应该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因为作业具有温习和巩固的效果,反映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有重点的,科学地布置适量的数学作业,不占用学生太多的业余时间,留出空闲时间让学生去总结归纳数学课堂的知识点,在第二天的数学课堂上交流心得和体会,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也实现了数学课堂高效进行的目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四、增加科学合理的板书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板书的设计理应得到师生的重视,教师在板书上应该明确设立教学目标,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学习,而不盲目。有了板书的参与,教师能够控制好教学进度,在有限的时间里向学生传授讲解知识,增强了学生对知识记忆的效果,并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与实现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新课改的带领下,高效课堂的实现有必要认真学习和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与理念,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得以更新。当然我们知道一切成果都是在辛勤的耕耘中取得的,實现高效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它需要师生的积极配合和互动,需要学生的主观努力和教师的客观鼓励和肯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以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为直接动力;实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营造课堂新风尚。

参考文献:

[1]张海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2]李少荣.浅谈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J].中学数学,2012(6).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策略分析 篇7

一、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实施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1.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实施的作用

在我国初中数学教学当中, 对有效性策略的实施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老师只有在各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方法手段综合性的运用下, 才能够将数学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 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有效性的评价能够够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上得到提高, 从而使得教学的目标得以转变, 使之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是教师方面, 主要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意识以及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数学课堂教学反馈。在学生方面主要就是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 例如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就是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学习兴趣和学习意志。还有就是在教学内容上的影响因素, 主要体现在数学教学内容的预设以及生成, 内容的呈现。

二、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有效性策略实施

1. 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来看, 还存有诸多的问题, 主要就是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识比较淡薄, 在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试导向过强。还有就是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比较的薄弱, 在思维能力上有着局限, 想象力比较的贫乏。另外, 在数学课堂上讲授的内容预设比较多, 实在生成的比较少, 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联系没有得到紧密的结合, 然后就是师生的关系不和谐以及课堂教学的气氛比较的紧张。这些问题也是当前最为普遍的问题。

2. 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实施

在对初中的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的实施过程中, 要能够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在教学的情境方面要能够和生活相结合, 这就需要老师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能够将关注度以及趣味性的内容引入到数学教学当中, 从而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的主动积极。例如:在初中数学课程当中的确定事件以及必然事件等区分的问题, 可以结合生活内容进行讲述, 在对水加热到一百摄氏度水发生沸腾, 以及零摄氏度的水结冰和某一天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等, 这些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通过对学生讲述这些案例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以及兴趣。

另外, 还要能够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 在这一过程中就需将学生作为主体, 教师要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在三维目标上的整合发展, 从而最大化的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还要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体现出层次性, 在新课程的理念基础上, 要能够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个性化的发展, 所以初中的数学课堂的教学也要能够适应这一个性化的发展。例如: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合理性的分层, 可以分为a、b、c这几个层次, 在a层次主要是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然后是中等以及优秀, 从而将这几个层次组合成不同的学习小组, 在任务的安排上要能够有所差别。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当中对于a层次的学生只需要对其要求了解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即可, 也就是在定义以及探究和总结出性质。对于中等的学生要能够使其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掌握, 还要能够通过这些性质来对一些实际的简单问题进行解决。而对于优秀的学生就要求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法, 的多样性, 这样就能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知识上得到收获, 整体上有着不同的发展。

还要能够重视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 在课堂的练习上要能够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 并要分析错误的原因, 从而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还要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反馈, 减少初中生数学学习的错误率。在学生自身还要能够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以及思维能力。老师要能够进行引导学生观察以及对数学问题的分析, 在思维的开阔性方面可以通过恰当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探索证明同一命题的不同思路以及方法, 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而言之, 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的实施, 说到底还要能够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 初中数学教学是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兴趣进行培养的关键时期, 所以要能在这一环节得到有效的把控, 促使学生能够对初中的数学在兴趣上以及积极性上充分的发挥。

摘要:我国的教育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 初中数学教学也面临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从目前初中数学教学的情况来看, 课堂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对初中数学教学实施有效教学, 在当前已经显得非常迫切。本文主要就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广华.试析初中数学教材的有效使用[J].新课程 (下) , 2014, (06) .

[2]杨文郁.试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 (下) , 2014, (05) .

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方法分析 篇8

一、合作学习的概述

1. 合作学习的基本解释

合作学习指以现代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的观点认知出发, 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化改革, 不再依赖于以教师为主的教学主体, 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受众。将学生与学生之间, 教师与学生之间,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共同协作作为基点, 小组学习作为主要方式教学方式, 小组协作得出的成绩作为评价。以此来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达到提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性思维, 善于表达的目的一种全新性课堂教学方法和理论体系。

2. 合作学习的两点基本特征

(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喜爱

数学教学过程中, 学生不仅是学习数学, 应是喜欢数学。所以学习数学不应是教师的强行灌输, 让学生觉得数学晦涩难懂。而应是让学生喜欢数学, 教师的工作则是创造好一个良好的学习情景, 让学生深入这个情景中去,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热情的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讨论中去, 提出问题, 掌握所学的知识, 培养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热爱。

(2) 推动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的发展

合作学习过程中, 教师做了有意思的课前情景引导, 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 根据自己知道的数学知识, 以小组讨论、研究、探索的过程为主, 经过思考, 小组之间的相互讨论, 班级讨论的过程, 体验对数学认知的不断形成的过程, 不仅学习到了相应的知识, 还学会如何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 提高对数学的认知水平。

二、数学合作学习具体实现

1. 组织数学学习小组

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 学习个体变成了一个个数学学习小组。需要注意的是, 学习小组的分组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要求教师对学生有一定了解。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性格等, 达到互补的作用。另外, 学习小组的分组人数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 过多可能导致一些组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一般一组为4~6个同学。分组的目的在于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疑问可以讨论解决。分组学习数学的好处在于, 将一个很大的集体分割成一个小集体, 让平时不怎么说话, 不怎么积极的同学也能说出自己的观点。例如, 问题 (2a+b) (m+n) 的分解, 若一个大班教给学生, 可能大家并不理解, 但是让每个学生都在一个小组内, 围坐在一起探索、交流, 利用已知的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计算出这个问题, 再得出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法则, 学生的映像将更加深刻。

2. 教师引入主题

由于学生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 因此, 教师更要善于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中创设教学情景, 提出问题, 让学生在情景中找得到自己的身影, 兴趣自然就会更加浓厚, 学习效率就更高。例如, 九年级学习球体与圆锥体的课程, 可以提出问题:买西瓜, 同样的价钱重量是买两个小的肉多还是买一个大的肉多。这样的引入是为了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对球体的体积怎么计算产生兴趣, 更好的参与到讨论中去。所以, 主题的引入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 若是能充分的勾起学生的兴趣, 那么学习的效率必将事半功倍。

3. 课堂讨论

合作学习模式的重点即在合作讨论解决问题, 课堂讨论的过程不应是单一的, 应是多向性的。在教师的引入主题后, 根据提出的问题, 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讨论后进行班级讨论。

(1) 小组讨论

小组内的讨论应该是围绕着对主题中存在疑惑的地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内的讨论, 各个组员可以有自己的观点, 可以对其他组员进行反驳质疑。这时, 教师不妨引导组内进行一个小型的辩论会, 持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可以进行辩论。但教师应注意自己对于小组讨论的掌控能力。需要指出的是, 小组讨论不应局限于口头讨论, 应该存在多种形式, 实际动手操作。

(2) 班级内讨论

在进行了一定的小组讨论后, 小组内必然有很多观点, 结论需要汇总, 教师就应组织班级内讨论。班级内讨论是怎么让学生正确的阐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还要和其他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学习到正确知识的关键。例如, 蚂蚁在正方体上爬行最短的问题, 可以采用先转化为线面距离再转换为点面距离, 也可以采用转化为平行平面距离再转换为点面距离, 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不妨让持有不同方法的小组互相交换小组成员, 将不同的方法教给其他小组。同时, 也可以教给学生怎么验证这样的问题, 引导学习小组制作一个纸摸的正方体, 展开后用笔画最短的路径, 最后再将正方体折叠起来, 看看路径是什么的, 不仅验证了最短路径的问题, 同时还深化了学生对于正方体的点、线、面的印象。

4. 课后总结

在完成本次合作学习后, 教师应该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由于初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达到一个十分高的水平, 所以, 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进行总结, 但这样的总结并不是单纯的灌输, 也应该是启发性的, 有问题的总结, 并不是简单的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 学生照抄。例如, 如学习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时提出一串问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等式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二者有何异同?让学习小组课后一起总结, 明白不等式的一些实质的问题, 总结出来, 深化记忆。

三、结语

总之, 初中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有效的自主探索、学习怎样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过程。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也培养了一个良好的数学思维, 解决问题的思维。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 真正让学习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让学生从中尝到数学的味道、看到数学的形状、享受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曹丽丽.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思考[J].成才之路, 2010, (33) .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效果研究分析 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改,分层教学

我校教师联合定西市东方红中学、陇西第三中学、临洮县文峰中学等学校教师对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跟踪, 我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一、分层教学的组织实施

我们在课题确定之后, 就讨论和安排了数学分层教学的具体办法, 我们实施的分组模式如下:根据比例把班级学生分层为五个等级, 这五个等级学生随着自己的进步不断流动, 就是等级人数固定, 人员不定, 在每一次测试之后进行分等, 在教学中和作业分布中按照学生等级进行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问题数量的差异进行作业安排, 同时, 每一个参研教师要有一个比照班级进行比照, 然后根据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分数变化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 设置了6个实验班级, 6个对照班级, 为了体现数据科学性, 我们安排了4个不同学校的12个班进行了研究和比照。

二、班级分组和数据描述

我们把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进行了编号, 6个实验班分别编号为A、B、C、D、E、F, 6个对照班级分别编号为a、b、c、d、e、f。其中A班和a班是同一个教师所带, 可以说除了分层教学的实施和不同之外, 其余条件近似。其他班级分别是B—b, C-c, D-d, E-e, F-f。下边是2013年6月至2014年随机抽取的3次月考成绩对照:

平均分比照:

三、数据分析及数据原因分析

我们分析数据发现, 每组实验班和对照班级比较来看, 只有B—b组, 对照班级表现出巨大进步, 实验班进步较差, A-a组没看到对照班级和实验班级之间的差异, 其余各组都可以看到试验班级的巨大进步, 在一年的实验之后, 我们对所有班级实验情况和教师的体会进行了网上实时交流, 我们发现A-a组实验班级在实验中途更换了教师, 导致实验进程有所中断, B-b组教师在组织过程中明显发现了对照班级比实验班级有更好的班风, 据此, 该实验组教师认为, 良好的态度比良好的方法更为重要, 当然这也是我们各位参研教师一致的认识, 其余各组都显示出了在实验过程中, 实验班级同学在分层教学中逐渐找到自己的目标, 奋力追赶的情形, 因此我们看到了实验班级明显的进步趋势, 据此我们实验组认为, 我们的实验设定是正确的, 实验结果是有效的, 我们的分层教学的假定和实施是有效的正确的。

四、分层教学经验总结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 在教学试验中, 很多因素会影响实验进程和实验结果, 我们的经验也不可能在任何班级都实用, 我们认识到, 真正的分层教学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认识到分层教学的重要意义,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坚持正确的分层方法, 我们课题研究组所有参研人员定期进行交流, 互相帮忙, 互相促进, 尽可能采用了科学的分层教学方法, 我们随时互相提醒错误的分层所可能导致的负面问题。我们作为一个团队的合作, 是本次实验成功和本次实验数据得以实现的有力保证,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将我们本次实验进行了如下总结。

(一) 分层教学需要严密组织

分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教师需要在备课、授课和批阅作业时对班级每一个学生情况了如指掌, 对于多年从事教育的教师来说, 很容易出现这样的现象, 教师记不住学生姓名, 一学期都很难认全所有学生, 一直以来教师对这一现象讳莫如深, 在学生面前以年龄导致记忆力减退搪塞。其实, 事实是多年以来传统教学以知识和分数为核心的教育导向造成多年从教的教师只重视成绩和知识目标, 对学生长期漠视形成的思维习惯导致的。分层教学让教师们一时半会难以从这种现象中脱离出来,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 对于每一个学生对于教师的赞誉和批评的反应要有所判断, 也就是说教师要在教学的同时, 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提到最重要位置, 尊重学生作为人的存在, 而不能仅仅把学生看作是工作对象。

教师要对分层教学实施中学生的感受要有充分的了解, 这种分层要以学生发展为目标, 不能简单地搞成学生做题的难易程度的划分, 要是简单地搞成难易程度的划分学生很容易从题目的简单与复杂中自我认识成为聪明的或者笨的学生, 教师的分层教学应该是按照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知识、习惯等情况, 找出最适合他们发展情况的认知形式, 比如在小组讨论中, 有可能倒是平时学习比较差的学生更为活跃, 教师要在学生讨论活跃度上也设定一定的层次, 让每一个学生进行目标的努力和实现, 也就是说课堂评价要多元化, 这样就能够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在学习中保持信心, 能够在分层教学中保存尊严。

(二) 分层教学要有始有终

教师对于分层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坚持, 对于新教学模式得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很多情况下教师对于学生的分层教学往往是坚持一时, 由于本轮教学改革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差异之大, 来回反复将会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只重视成绩, 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模式最重视学生发展, 这种差异导致教学思想的完全不同, 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坚持是新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本保证, 要是教师不能坚持到底, 在新旧教学思想之间徘徊, 很容易给学生造成成绩和个人发展双向落后, 这种落后很容易就会转嫁到新课程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发展这样的错误认知中去, 其实, 新课程改革对人的发展和人的修养要求更高, 也许短期内对学生成绩有所影响, 但是, 长期坚持, 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包括学习成绩在内的很多方面, 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这个问题上一定要认识到位, 坚持到底。

(三) 分层教学是新的教学理念下成功的教学模式

新时代对人才的新的期待要求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实施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方式进行, 分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形式, 我们在学生教育中需要进一步完成分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目前我们对学生学习目标进行了分层, 我们对学生作业进行了分层, 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度进行了分层, 这些分层在我们的教学中起到了积极作业, 然而这些还不足够, 为了培养更优秀的人才,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必须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逐渐找出更为完美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坚持, 逐渐习惯新的教学模式, 从而全面实现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初中数学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篇10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 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 往往注重备知识点, 在备教法和分析学生现状方面所下的工夫不够。课堂组织、重点、难点的突破方法、学生的学法、在教案上不能充分的体现。 (2) 数学课堂组织教学力度不够。在数学课教学中, 教师讲了定义就讲定理、公式, 然后讲例题, 最后评讲。学生思考、练习的时间很少。 (3) 教师很少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 不明确学生职责, 不明确探究的方式方法、目的和方向。 (4)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不够。哪些学生学习有困难, 教师不能及时发现, 发现了问题不能及时、正确地予以点拨。有的教师不相信学生, 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有时把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直接交给学生。 (5) 教师教学没有特色意识, 未能形成教学个性。一些教师不能够针对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 形成可操作的教学思路, 对教材没有进行设计、加工、优化, 未克服组织上的模式化;不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突破和创新, 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兴趣、个性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

2. 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部分学生不能用简洁的数学语言再现学习过的概念、公式、定理, 对一些关键词语的了解不透彻。不知道有关概念、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 不会把相关概念联系在一起进行系统掌握。 (2) 学生数学学习个性差异大。学生认知方式、认知水平、思维策略、学习能力差别较大。数学学习成了部分优生的专利。数学学习两极分化严重, 超低分的学生不断增多。 (3) 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课本习题毫不在意, 整节课无所事事。一些学生对问题缺乏积极思考, 不动脑筋, 教师在讲解时, 他们漫不经心, 只为求到一个答案, 不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运用。 (4) 学生作业负担较重。大部分学校用题海战术组织学生对付中考, 把学生推入重复做题中去, 消磨了他们的精力、锐气和创造能力, 使一些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学生压力大, 厌学情绪是免不了的, 这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 (5) 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不强。学生的理解和把握题意的能力不强, 推理和叙述能力差, 即使学生找到了解题的途径, 但也很难有序、严密地解答, 叙述混乱。 (6) 学生自学能力差。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找不到问题的重点, 不懂得根据教材中的叙述正确回答有关问题, 不会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 自觉学习能力较低。

二、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方法措施

1. 开展数学实践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 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的例课, 必须到生活环境中去体验和应用, 真正感受知识的价值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让学生走出课堂, 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 到社会中去观察实践, 这样才能达到让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效果。要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 这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养成自学习惯,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让学生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 并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 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持之以恒, 直到学生完全养成好的自学习惯。要培养学生计划学习的习惯, 可以制订具体的课程学习计划, 某一课要怎么学, 怎么预习, 需要预习多长时间, 重点学习什么等。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习的控制性, 而且可以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制订学习计划, 既要做到切实可行, 又要努力按时完成计划。每天、每周的计划都能及时完成。这样把每一次的自学过程都做好, 慢慢地养成一个好的自学习惯, 也就会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学能力。初中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需要数学教师不断地努力, 始终贯彻新课改的理念,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积极主动地学习,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一些学生讨厌学习数学, 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死背公式、定理, 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 热爱学生, 关心学生, 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经常给予学生激励和帮助。在学习上, 要及时总结表彰,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通过自己的教学, 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 感受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值得为学习而勤奋, 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既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 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 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兴趣上存在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 因材施教, 因势利导。从学生实际出发, 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 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 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 教师也可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 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数学成绩。

5.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 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 (2) 思维质量的训练, 除利用课堂教学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 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 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 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 或多题一解。 (3)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 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 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 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 从而开拓思路, 找出解题途径, 逆向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初中数学总复习的方法分析 篇11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总复习

一、制定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复习计划对指导师生进行复习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计划的有效性如何与复习效果关系甚为密切。因此,制定初中数学复习计划时:

1.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确定复习的重点。确定重点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大纲》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四个层次的基本要求: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这是确定复习重点的依据和标准。对大纲要求“了解”的,让学生知其然即可,不要继续过分引申;要求“理解”的,要领会其实质,知其所以然,并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印象;要求“掌握”的,要巩固加深,对其所涉及到的各类型的习题,能准确的解答;要求“熟练掌握”的,要能灵活掌握解题的技能技巧。

(2)知识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3)近年毕业升学考试的分数分配情况。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初中数学内容分析可知,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为:数与式、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三角形的全等与相似、四边形、圆、解直角三角形、概率等等。

2.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状况。一是对平时教学中掌握的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二是进行摸底测试。

3.制定复习计划。根据知识的重点、学生的知识状况及总复习时间制定比较具体详细可行的复习计划。一般地复习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系统复习安排和综合复习安排。系统复习中的每一章节内容,要计划好复习时间、复习要求、复习重点、基本复习方法;计划好如何挖掘教材,使知识系统化;训练哪些方法、培养哪些能力、掌握哪些数学思想等。综合复习应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教材完成由厚到薄的转变;如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如何引导学生对各种数学方法进行训练,使知识系统化、熟练化,形成技能技巧,促进数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初中数学知识体系。另外,也应考虑对优生培养、中等生的提高、差生转化的具体方法和措施,做好分类教学、分类指导。

二、切实抓好“双基”的复习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包括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结论及思想方法等)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如何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呢?我认为一是要紧扣教材,依据《大纲》的要求,不能拔高,注重基础;二是要突出复习的特点,上出新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从复习安排上说,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主要依赖于系统复习,在系统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弄清某一单元的知识结构入手,由结构找性质(概念、结论、性质、判定等),由性质找方法(运算方法、推理论证的方法、画图方法、思维方法等),则熟练掌握方法到形成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独立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等)。在一个单元的复习中,为了有效的引导学生弄清该单元的知识结构,宜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实际,对该单元知识进行以查漏补缺为目的的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结论、掌握基本方法上。复习中,教师应巡回辅导了解信息,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先基础、后小综合)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熟练和能力的提高,此阶段切忌求快、求深、求难。否则中差生、特别是差生是达不到合格水平的。复习时,还应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将各部分知识串在一起,弄清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区别,弄清它们的联系,可使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因此,复习时除按课本章节顺序进行外,还可将知识按另外的方式进行归类总结。如将内容归为数、式、方程、函数等部分。复习时要加强代数与几何之间的联系,“数”“形”沟通。

三、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数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基本手段。因此,在复习中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对有关例题习题进行分析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对具有可变性(一般化、特殊化、深化、减弱)的例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从多方面感知数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题海战术”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学生整天忙于解题,不总结解题规律及方法,这样既给学生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又不能使其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知识。事实上,有许多题目,是从同一道习题演变而来的,其思维方式和所运用的知识完全相同。如果不掌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题论题,那么在遇上形式稍有变化的题,便束手无策,教师在讲解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灵活变换,使之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技巧。挖掘教材中例、习题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寻找其他方法;

(2)改变题目的形式。如变解答题为填空题或选择题等。

(3)题目的条件和结论的交换或部分交换。

(4)改变题目的条件。

(5)把结论进行推广与延伸。如:由特殊推广到一般,或在同等条件下,找出新的结论并证明或解答等。

(6)串联不同的问题。

(7)类比编题等。

做好例、习题的教学。对引导学生深钻教材,培养学生转换问题的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能力的前提。

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既包括无理数运算转化为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转化为算术数运算。解二次方程降次转化为一次方程,解二元、三元方程消元转化为解一元方程等等。应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以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致于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类比、推广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应让学生有所了解。

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正法、作图法。这些方法有的是要求了解的,有的要求理解的,有的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因此,复习中针对要求,分层训练。

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训练,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解答题、证明题等交替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型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增强学生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结构,如变更问题、改换条件等。

2.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牢。

总之,在初中数学的复习过程中,按照复习计划的安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走,是一定能取得较好效果的。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吴文侃.比较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分析 篇12

关键词:初中数学,错误,意义,化解方法

初中数学相比较于小学数学而言, 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增加, 学生们出现错误也是非常正常的, 错误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学生对某些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 理解得不够深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发现错误, 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有所进步, 有所提高.

一、抓住错误在学习中的意义

1. 错误是重要的反思点

我们在面对错误的时候不要总是去逃避, 要学会正视错误.对于教师而言, 一定要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 从多方面看待学生出现的错误, 不要一味地进行否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在面对学生错误的时候一味地进行否定, 会严重的打击学生的自信心, 也会打消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对于教师来说错误也是特别好的教学资源, 通过对错误的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提起兴趣.

2. 科学纠错, 有效消除固定思维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先是形成感性认识, 通过学习变为理性知识.但是教师的教学也是具有特殊性的, 学生在对题目进行反复练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种固定思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虽然固定思维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有时候也帮助他们节约了很多解题的时间, 但是却严重制约了他们思维的发展, 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学生出现错误之后, 教师一定要及时地进行纠正, 否则很容易在他们的头脑中留下印象, 对于那些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师也要有一定的预见性, 采用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改正.

3. 正视错误, 提升学习实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害怕会出现错误, 对错误采取逃避的心态, 教师对这一点并不了解, 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 教师往往表现得不够耐心, 非常着急想知道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对学生一味地进行批评, 这样反倒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对待错误的这种态度会对他们的教学产生一种消极的影响.由此看来, 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的时候要有足够的耐心, 多用宽容理解的心态对待学生.

二、化解错误的有效措施

1. 转变思维, 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

教师要正视问题的产生, 并且要有没有问题产生才是最大的问题这样的意识, 通过错误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不足, 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 要及时地寻求解决的办法.错误的出现能够体现学生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要想解决就必须先弄清楚出现错误的原因.新课程的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不单单要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要让他们知道怎样去学知识, 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错误, 如果教师没有做好准备接受学生的错误的话, 就不容易发现学生的错误或者是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能及时进行纠正, 从而导致学生的错误越来越多.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通过列分式方程对应用题进行求解的话, 我们首先要知道如何列方程, 如何解方程, 要想列方程就必须对列代数式的知识熟练地掌握, 要想解分式方程首先要会解整式方程, 解出根之后我们还要对其进行验证, 因为我们在对分式方程进行化简的时候, 两边乘以了最简公分母, 但是没有保证最简公分母不等于0.对于此类问题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小环节我们掌握得不够牢固的话, 很容易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要想圆满地解决问题, 必须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因为数学知识之间都是相关联的, 如果一个环节没有掌握好的话很有可能使整个问题的解决出现错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转变观念, 正视学生的错误.

2. 开阔思维, “一题多解”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地发现同一个问题往往有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 帮助他们巧妙地解决问题, 虽然有些题目有解题的捷径但是这种捷径也是有局限性的, 也许换成另外的条件就不适用了, 由此看来捷径并不利于基本解题方法的渗透.教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才适用于所有的问题, 如果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一定要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如果总是追求巧妙的解题方法的话, 不利于学生形成基本的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 在此基础之上, 再向学生介绍一些巧妙的解题办法.

3. 陌生问题熟悉化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的题目, 但是学生并不能够把每一道题目都做一遍,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练习掌握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以前学过的知识, 把新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进行求解.对于教师而言也要有能力把教材中比较抽象的内容进行加工, 使得学生能够接受.数学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思维,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 让学生主动地去进行思考, 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 提高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 教师可以通过回顾解题过程的方法, 帮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

总之,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 因为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对某些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去减少错误.对于教师而言, 一定要利用好错误, 帮助学生进行分析, 找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不足, 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上一篇:贝叶斯决策分析下一篇:脂肪母细胞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