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消费报告

2024-07-22

职务消费报告(精选7篇)

职务消费报告 篇1

职务消费自查报告

为切实贯彻落实《关于印发〈违规职务消费和公款大吃大喝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五个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认真开展违规职务消费自查和整治。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学习

州纪委12月27日工作会议后,我局迅速召开全体职工大会进行传达。组织学习了“五个专项整治方案”和州纪委副书记熊祥讲话精神。明确违规职务消费和公款大吃大喝问题专项整治的主要任务。局领导强调:要着力纠正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随意性大、铺张浪费、公私不分等问题,规范职务消费行为;整治职务消费中假公济私、化公为私,报销应由个人或者亲属承担的费用、虚开发票套取现金等问题;整治在高档酒店、宾馆、农家乐、私人会所等场所公款吃喝的问题。对于出入私人会所的问题,要按中纪委、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作出承诺:不出入私人会所、不接受和持有私人会所会员卡,自觉接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要严格执行凭公函接待和接待清单制度,坚决纠正公务接待活动中超规格、超标准接待,擅自扩大接待范围、增加接待项目、用公款接待甚至借各种名义变相安排公务接待问题。要在公务消费活动中实行“定点消费”,并按财政要求实行“公务卡”和国库集中支付,按《目录》要求刷卡消费,费用直接支付商家,从源头上治理公务活动腐败行为,让公务消费关进制度笼子,在阳光下运行。此前,我局还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了中央八条、省委九条、州委七条关于加强作风纪律的规定;州纪委等五委、部、局联合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八个严禁”;学习了《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中秋、国庆期间不准公款购买月饼等通知以及《关于元旦春节期间公款购买赠送土特产烟酒等年货节礼的通知》。局领导要求大家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州纪委的部署和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违规职务消费和公款大吃大喝问题治理工作有效开展,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认真开展自查

为更好的开展违规职务消费和公款大吃大喝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我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逐项对照检查,认真开展自查。尤其是认真自查了本单位的各项经费开支情况,全局领导干部和职工没有发现违纪违规现象和行为。来人实行领导审批、局办接待、定点餐馆、限制陪人、控制标准等用餐制度。不上烟,不喝高档酒。临时公务用餐发票除分管领导签批外,还须由局长审核后方可报销。没有出现过度职务消费、奢侈浪费现象;没有出现职务消费过程中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现象;没有在高档酒店、宾馆、农家乐、私人会所等场所公款吃喝。2013年公务接待费为47.92万元,较2012年的74.52万元下降26.6%.压缩接待比例35.70%.对外招商接待方面,2013年我局没有开展境外招商活动,无文件规定的情形。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局的职务消费和厉行节约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纪委的要求,与各级领导的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经过认真自查和回顾总结,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宣传教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由于宣传教育未能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未能真正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风气,以至于艰苦奋斗的意识不高,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意识还没有在全体干部职工中真正树立起来。二是不能很好地从细节管理上将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禁止用公款相互吃请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中,贯彻“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执行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四、下一步打算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区纪委的要求,持之以恒,抓好落实。一是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坚持勤政廉政、艰苦奋斗的作风。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不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业绩观。二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观念,营造发扬艰苦奋斗、反对奢侈浪费的良好氛围。三是从工作实践中抓好贯彻落实。在工作中,严格按照中央八条、省委九条、市委七条和区委九条规定,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落实好各项规定。教育全局干部职工在工作、生活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糜之风。

职务消费报告 篇2

一、行政职务消费亚腐败的制度成因

1. 中国行政职务消费制度的特点:

(1) 行政职务消费的经费以基数加增长方式进行预算。“基数加增长预算方式”顾名思义, 就是政府部门以上年度预算数额为基数, 并根据上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由政府部门在上年度数额基础上提出需要新增的开支项目, 然后在人大审议通过的一种财政预算方式。这种预算制度操作较为简单, 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但预算数字往往比较粗略, 随意性较大。 (2) 行政职务消费的结算形式实行实报实销制。实报实销制源自于企业管理, 亦成为财务报销制度, 它是指企业的雇员, 将在职务活动中发生的经济支出, 凭借合法的依据到企业的财务部门加以核销的一种内部控制制度。财务报销制度是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产物, 也是准确处理企业主与雇员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从某种意义上讲, 政府的产生本身就与人民之间有着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人民通过纳税的形式向政府支付报酬形成一种公用资金供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开支, 这里面也就产生了一种财产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3) 领导审批制。领导审批制当前在中国又被称为“一支笔”审批制, 即行政职务消费在进行财务报销过程中必须由本单位主要领导审核通过, 签署意见, 单位财务部门才会予以报销。行政职务消费的领导审批制是中国行政领导负责制在政府部门财务管理上的一种具体体现, 也是各部门领导除人事外对本部门进行控制的另一“杀手锏”。

2. 中国行政职务消费制度缺失导致亚腐败。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中国行政职务消费亚腐败根本上在于政府官员花钱没有规矩, 是支配财力的公共权力“私有化”的结果。从制度上究其原因:首先, 基数加增长的预算方式为行政职务消费扩大化提供了机会甚至可以从某种程度上促使政府工作人员在花钱上不讲效率。以基数加增长方式编制预算较为粗泛, 且预算数目往往以政府部门申报为准, 立法机关难以把握其准确性, 因此政府自身作为“经济人”则会追求预算最大化;基数加增长预算方式以往年预算数额为基数, 这就促使政府部门在毫不考虑行政职务消费资金使用效率的前提下, 以用完所有行政职务消费预算为原则, 因为不用完则意味着来年预算的基数将减少。另外, 当前中国行政职务消费在预算方面随意性较大。在一次座谈中中国经济学家焦建国谈到的一个案例就足以证明, 中国某城市与美国的一个城市结为“兄弟城市”, 我们的市长邀请美方市长访问, 美方市长回答说今年的预算没有做出这个安排, 需要下一财政年度提出预算申请并获得议会通过后才能成行。我们的市长马上说, 不用那么麻烦, 你的所有费用我来负责。其次, 行政职务消费的实报实销制和领导审批制是中国行政职务消费隐性化、随意化的主要原因。实报实销制实质上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下的一种产权分离的财务报销制度, 政府工作人员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往往在行政职务消费上不计成本甚至以权谋私;另外, 尽管针对行政职务消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很多部门也在行政职务消费范围和标准等方面自行作出了更细的规定, 但是领导审批还是在整个实报实销过程中起到了决定作用, 而且部门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一些行政职务消费能顺利过领导审批这一关往往难以对领导的行政职务消费进行监督。这就为各政府部门领导们在行政职务消费中随意提高标准、扩大范围消费;公款私用、私客公请、公车私用甚至利用各种手段把部门行政职务消费资金直接转化为其个人财产提供了便利。

二、中国行政职务消费制度创新

邓小平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 甚至走向反面。”因此, 杜绝行政职务消费亚腐败现象必须创新中国职务消费制度。

1. 行政职务消费货币化。

即在科学设定行政工作人员个人职务消费标准的前提下, 将行政职务消费资金直接分配到个人, 按照节余自留, 超支不补的原则, 由行政工作人员自主支配。这种行政职务消费方式从理论上来说, 破解了中国长期以来实施行政职务消费实报实销制, 由于其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 行政职务消费资金所有者与使用者分离, 行政工作人员在行政职务消费资金使用上不讲效率, 不讲节约甚至公款私用, 以权谋私等问题, 使行政职务消费主体与行政职务消费资金的所有者得以统一, 能够达到激励行政职务消费主体节约行政职务消费资金, 提高行政职务消费资金使用效率的效果。它是中国行政职务消费改革的主要方向。同时, 由于行政职务消费资金的产权明晰, 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往往会自觉监督部门领导的行政职务消费活动, 以防止他们随意侵占自己的财产, 行政职务消费隐性化、随意化的痼疾则自然得到治愈。行政职务消费货币化不仅可以提高行政职务消费资金的使用效率, 而且有效地消除了由于行政职务消费亚腐败所带来的不良伤害影响。

2. 强化政府财政约束。

行政职务消费货币化主要是根据经济学理论为行政职务消费引入激励机制, 从而达到减少行政职务消费中存在的浪费, 降低行政成本的效果, 但是行政职务消费货币化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行政职务消费扩大化的趋势, 政府部门出于自身利益仍然会不断向财政伸手, 所以要从根本遏制行政职务消费扩大化就必须强化财政预算约束, 斩断行政职务消费亚腐败的经济来源。强化财政预算约束就必须改革当前中国财政预算制度, 使财政预算从粗略模糊走向详细清晰, 并且提高财政预算的刚性。首先, 必须改革基数加增长预算方式, 实行零基预算。基数加增长预算方式是以前一年的实际数或前几年平均数为基本依据来确定预算年度的支出方案, 其特点是较注重过去和历史因素, 政府部门为了确保基数, 往往完全不考虑资金使用效率, 因而原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不必要的支出得以保留, 而由于财力有限, 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的支出往往不能充分考虑进去, 导致支出结构和规模不合理, 支出对象之间的利益不平衡, 资金使用效率低。零基预算, 简单的说就是一切从零开始确定年度预算, 它要求对每一预算年度的预算方案都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成本—收益分析确定各项目支出额度, 然后综合确定支出总体方案。零基预算的编制是由个体到总体、微观到综合的过程, 它有利于压缩预算中的不合理开支, 使预算编制细化, 增加预算支出的透明度, 政府各部门不再为“保基数, 争增长”与财政部门争吵不休, 有利于预算编制逐步走向规范。其次, 必须提高财政预算的刚性。在中国, 人们对预算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政府的年度收支计划”这一表层, 政府部门往往随意要求财政部门追加财政支出, 但从本质上来说, 政府预算就是法律。政府预算是一种年度立法, 必须通过立法机关或代议机构批准才能成立。而政府预算一旦被批准, 就成为立法机关对政府的授权或政府对立法机关的责任状, 并具有法律效力, 政府无权随意变更, 政府及其部门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政府部门的行政职务消费同样必须依据预算, 没有预算, 一分钱都不能花。

3. 强化制度执行效能。

行政职务消费货币化和强化政府财政预算约束固然是消除行政职务消费亚腐败的两剂良药, 但能否达到其应有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其能否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现代制度变迁理论认为, 由于制度变迁本身具有利益与权力调整和分配性质, 它实质是一个“非帕雷托改变”的过程, “即一部分人利益的增加可能要以另一部分人的利益损失为代价, 或者即使全体社会成员的绝对利益都有所增加而他们的相对利益却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就会导致在制度变迁出现“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根据诺思的定义是:“人们过去做出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简单地说, 就是今天的选择受历史因素影响, 也就是说制度变革所走过的道路会对现在和将来的制度变革产生影响。“路径依赖”的产生在于过去的制度方式产生了该种制度方式下的既得利益集团, 他们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会尽力使现时和将来的制度变迁按符合自己利益发展的方式进行下去, 而极力阻扰那些对自己的既得利益发生非增益性的变动的制度变革的产生。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直接表现就是执行乏力, 例如在行政职务消费货币化中政府领导们的经济控制权就会直接受到威胁, 政府工作人员也会出现为了节约自己的行政职务消费开支而行政不作为现象, 因此必须强化行政职务消费改革中的执行力。首先, 必须把行政职务消费改革作为政府部门领导绩效考核的一项指标, 使改革进行情况与其自身利益直接挂钩, 从而激励政府部门领导积极实施改革;并加强对各部门行政职务消费货币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其次, 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绩效考核, 防止并严厉制裁行政不作为现象, 因为从经济学角度看, 任何人在做出某种行为前都会进行成本—收益衡量, 如果他们感到得不偿失是不会轻易去尝试的。

参考文献

[1]王东京.与官员谈中国改革[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4:38-42.

[2]焦建国.职务消费:从财政制度角度的分析[J].人大复印资料, 2003, (6) .

[3]王朝才, 王颜荣.当前中国职务消费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参考, 2004, (88) .

[4]王军.中国职务消费问题的成因及改革途径[J].现代经济探讨, 2004, (5) .

[5]新华社湖北频道.进退两难:聚焦老河口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Z].

[6]倪星.试论中国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的创新[J].政治学研究, 2004, (3) .

[7]马海涛.政府预算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138.

[8]韩志国, 樊纲, 等.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制度效应[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0.

职务消费改革问题探析 篇3

关键词:职务;消费;货币化

一、概述

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是党的廉政建设中一个难点问题,也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所谓职务消费是指领导干部及各级公务人员在履行公务时发生的费用,是国家各级领导及各级公务人员为履行某一特定的职务活动而产生的一种财力和物力消费,严格的说是公务人员在履行公务时的一种适度的消费、奢侈的职务消费则属于腐败之列。据统计,全国的公务用车支出已经超过了国防费用;全国职务消费已占到全部财政支出的4成,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已经不堪重负。因此研究职务消费货币化的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建设、地方建设、廉政建设的重大问题。推行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是改进政府行政管理方式、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的一种有效举措,是一个值得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的新领域。

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1.职务消费货币化的现状

(1)职务消费的随意性大,财政资金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一些部门职务消费名目越来越多,职务消费的数额越来越大。无实际内容、无明确任务的会议、出国考察,以各种名义发放津补贴,违规购车,公款吃喝、招待吃喝、借名吃喝等等,所以说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廉价的公务员,但从职务消费的角度来说,中国养着世界上最昂贵的 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

(2)职务消费货币化认识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健全,推进困难。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补贴标准不科学、制度监督机制不健全、配套措施没跟上,一方面部分地方的领导干部对职务消费货币化这项改革心存疑虑,对改革持观望态度,消极等待;另一方面,有些单位的主要领导怕影响到了一把手的权威,引发单位的“无政府”状态,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3)职务消费成为权力消费、个人消费的铺路石。个别地方、少数人把职务消费变成了各种腐败问题的藏污纳垢之所。有的人在差旅费、招待费中做手脚,弄虚作假屡见不鲜,超规格配置办公设施、装潢办公室司空见惯。在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身上很难找到当年的延安精神、老八路作风。目前职务消费的监督属于会计监督范畴,大部分是凭发票实报实销,查证起来需要追本溯源,难以操作。

(4)监督主体不合理,有效监督少。公务员既是职务消费政策的制定者,又是职务消费政策的执行者,更是最后的受益者。财务部门对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的审核,仅仅是看消费单据的合法性、审批程序的合规性,对消费行为是否应该发生,财务部门是无权管也管不了的。审计部门对领导干部职务消费的审计,常态性的是下级审计上级,往往造成审计的盲点,其独立性、客观性得不到保证,况且事后审计也难以追回损失。

2.“职务消费”失控的对策

“职务消费”失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领导自身的问题,也有工作人员的失职;有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也有大环境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关键要通过体制、制度的完善来进行规范。

(1)实行货币化管理、私有化消费。一是对某些职务消费直接货币分配,打入工资发放,由个人自主支配,如给予不同职位人员数量不等的通讯费,取消公配移动通讯工具,以及家庭公务电话等。二是对某些职务消费实行“定额管理,货币结算,节约分成”,节约部分单位得小头,个人得大头。从而变职务消费者中的“消费竞争”为“节约竞争”,等条件成熟时再改为完全计入工资,由个人自主消费。三是一些与公务消费紧密相连的职务消费,如会议、差旅等,采取“预算定额,一定不变,节约归单位,与职工福利挂钩”的办法,调动部门节约意识,激励群众监督热情,从而遏制了一些不正常现象。

(2)建立以激励为主的职务消费新制度。一般来说,制度具有两类作用或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如果存在监督困难或监督成本很高的情况,在制度安排上就应干脆放弃监督,而选择以激励为主的制度。由于职务消费具有不可监督性,因此,职务消费的制度安排就应主要建立以激励为主的机制,依靠新机制来最大可能地解决原有体制下职务消费中的种种问题。概括地说,新机制就是:根据当前公职人员职务消费的项目、水平进行计算,得到不同职位的职务消费数额,然后通过工资系统直接将职务消费经费划拨给在某个职位上的个人来全权支配。新机制建立之时,应立即取消原有的职务消费报销制度。显然,应有较为独立的机构来确定不同时期的不同公共职位的职务消费数额。新机制内在的激励效应和外部的监督效应,将会极大地克服职务消费中的腐败现象,由此而降低其政治成本,维护人民公仆的形象。

(3)加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控制职务消费,不能仅靠干部的道德良心,但得加强相应的党性作风建设。实践证明,党性强、作风正的干部能够自觉摆正自己与人民的关系,牢记使命,珍惜人民的每一分钱财。因此,要控制职务消费,必须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强化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和自律意识,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格执行中央关于精简经费开支的要求,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4)建立公开、公示机制。通过公开、公示和审批授权两张监控网保证职务消费净值含量。一是建立职务消费公示制度。二是建立职务消费报批制度。

三、结语

实行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是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运行效率的有效措施;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从体制、机制、制度上规范领导干部消费行为的有效方法。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纵深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各级领导及公务人员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将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而这个过程是我们国家从传统向现代过度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浅析职务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我县是一个国定贫困县,每年依赖大量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平衡财政收支,维

系庞大的行政开支,多年来依然不改的是“吃饭”财政。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迅猛增长的职务消费,其增长速度与我县的经济增长和财力增长不相适应,大大超出了我县目前财力所能承受的幅度,现行的这种超标消费,甚至违规职务消费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既是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一个难点问题。

一、职务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超标消费,甚至违规的职务消费。购车、招待、礼品,是职务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单位不论大小,主要领导要配专车,其他领导要有机动车,购买装饰豪华的小轿车;二是公款招待演变成公款大吃大喝,公款旅游,吃要山珍海味,玩要尽兴有特色;三是来客要送礼,外出办事要带礼,个人走关系也得公家送礼。

(二)公务消费不透明、不规范,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职务消费的腐败根源是政府官员支配公共权力“私有化”的结果。只要能与权力沾上边的,个人消费也可以由公家“买单”。有的单位车辆维修费用居高不下;有的单位假借汽车配件、轮胎经常更换为由,开张发票就报销,使一些灰色职务消费合法化;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大量存在着超标准或变相报销手机话费等。

(三)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演变成官员谋取福利的“灰箱”。不同地区和部门公务员实际收入差异过大,而各部门获取的各种利益补偿相差悬殊,领导干部的相当一部分支出转化为职务消费,而很多部门利用行政收费项目取得资金,一些单位的下属实体也在给这些部门上缴收益则是职务消费的重要资金来源。

二、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一些不正之风也随之蔓延开来,而且愈演愈烈。从一些部门和单位发生的案件中不难看出,犯错误或犯罪的起源正是从超标消费、违规的职务消费发端,究其原因发人深省。如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任人唯贤少了点,任人唯亲、任人唯钱多了点;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使用。在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下,有的领导以钱铺路找关系,力求升迁,钱从何来,自己的工资除养家糊口之外所剩无几,只有从公款中开支。又如吃喝风,现在有的单位是有客来吃,没客来也吃;工作加班吃,休息日也吃。作为领导干部,总不能不食人间烟火,不能“世人皆浊、而我独醒”,不少人是随大流,加入了各种不正之风的行列,对不正当职务消费乐此不疲。

(二)个人原因。一些人走向领导岗位后,以工作忙为由不加强学习,致使思想滑坡,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不能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他们置群众的利益于不顾,在很多群众还没有解决温饱的情况下,毅然利用手中的权力,千方百计想办法买超标轿车,搞豪华装饰,吃生猛海鲜,用高档烟酒等,贪图享受。

(三)体制制度还不够健全。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对领导干部的约束还存在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管理不严,监督不到位的问题。虽然有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但在制度上还不配套、不完善;在监督的实践上,上级机关监督不到位,同级机关监督不了,内部监督走形式,社会监督难于落实。这样,一些领导干部就有可乘之机,乐享其成。

(四)财政改革不到位,给职务消费留下了可乘空间。近几年来,财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到会计集中核算再到实行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这一系列改革有效地控制了单位的公用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不合理职务消费,但是由于改革不到位或者改革还没有完成等原因,职务消费中存在的问题还相当严重,如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目前大部分地方实行的是预算调控办法,即对不同单位预算外资金实行征缴调节基金的调控,而绝大部分资金都返还给单位以弥补单位公用经费,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就由单位领导掌握,实际也就成为职务消费的重要来源。由于部门预算还处于试点阶段,国库集中收付还没有全面推行,都给职务消费的不合理性留下了可乘空间。同时,各单位还存在脱离财政监督的隐性职务消费。一些单位利用灰色收入设立“小金库”,以应对日益增加的职务消费开支;一些单位和部门则存在将预算外资金违规挪用或改变用途开支公务接待费用的现象;一些单位和部门则存在把一部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用于出租、改变用途等,获取收益而直接用于公务接待费用开支。

三、解决职务消费存

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自律意识。首先要进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两个务必”,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其次,要努力创造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手段进行先进典型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艰苦奋斗革命传统教育。

(二)从实际出发,制定职务消费的标准。职务消费需要一个标准,通过制定职务消费标准,以严密的、可操作性强的制度规范来堵住职务消费的“黑洞”,并在科学地界定公务职务消费的基础上,明确各项具体的消费数额、条件、范围、程序等,是治理职务消费腐败必须跨过的门槛。

(三)加大职务消费的监督力度,在防范上下功夫。一是加强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要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监督的手段,对领导干部行使事权、财权进行监督审计,并且把审计关口前移,变离任审计为主为任期内审计为主。在条件成熟时推行财务下管一级制度,实行财务费用集体会签,完善会计委派、集中政府采购等源头治理措施。

(四)建立职务消费的报告和通报制度,并实施严肃的追究制。应将职务消费情况向有关会议和有关部门报告,政务公开办事机构应将职务消费情况在公开栏公开,使职务消费处于比较透明的状态,树立“阳光消费”观念,接受考核和监督。上级有关部门要将下级职务消费的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职务消费的问题一经查实,决不姑息迁就,该退赔的退赔,该处分的处分,涉及经济犯罪的,则绳之以刑。

职务消费报告 篇5

2015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取消职务消费

【背景链接】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审议通过了《关于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的意见》,其中一大亮点,是对企业负责人的职务消费、职务待遇、业务消费进行了改革,把原来合理的、必要的履职保障和合理支出确定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此外,国企负责人再没有其他任何“职务消费”。

【深度解析】 [内涵]

职务消费,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履行公共职务而引起的各种公务消费开支的总称。主要表现在公务用车、接待、出差、会务、办公等费用支出。

[影响]

近些年来,由于少部分党政领导尤其是部分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个人消费也在职务消费里出账,职务消费成了铺张浪费,腐败的“后花园”,已经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意义]

旧有的“职务消费”类的隐性福利,实际是一种体制内的畸形存在。它一方面造成了公共财政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也模糊了国企主管的身份认同。

而新出台的意见对形形色色的职务消费予以坚决规范,并设定政策红线和相应的专业控制标准,将有助于厘清职务与非职务、业务与非业务的边界,杜绝不合理的职务消费行为,营造一个公私有别、责任明晰的履职环境,从而使得国企不致于沦为个别负责人随意取用的口袋。

“职务消费”被称作“不落腰包的腐败”。“不落腰包的腐败”从性质上说比腐败更恶劣。取消“职务消费”,是社会公平和反腐倡廉的必然。

[措施]

第一,要具体界定国企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一方面,设定明确项目是一个办法,如此溢出这些项目的消费,将会无所遁形,不能再含含糊糊报销了事;另一方面,确定标准额度。比如,根据级别与业务量,划定相应的额度,不得随意逾越。而较之项目,标准额度可能更具有刚性意义,也便于操作执行。

第二,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为确保取消职务消费落到实处,避免出现“换汤不换药”的情形,还应该明确监督程序与监督主体。以往的依靠内部审核、监督的做法,可以继续使用。但与此同时,要强化外部监督,而外部监督的关键则在于公开信息,企业负责人的履职待遇与业务支出并不涉及个人隐私,完全可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本文转自运城中公网。————————————————————————————-百度文库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第三,要细化监督程序,要做到严格事前审核、过程审核、结果审核;此外要接受外部第三方机构的严格审计。国企负责人离任时,还要搞离任审核。可以说细化监督程序是保障国有财产、公共利益不被随意侵害的必由之路。

第四,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关键就要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意见》的宣传教育,让国企干部职工了解和掌握《意见》的精神实质,积极主动参与到落实《意见》的行动中,做执行《意见》的主人;二是要加强对企业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费用的检查和审计,严肃查处以权谋私和违规报账之人,涉嫌违法的坚决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三是要严格执行企业法人负责制、责任追究制和责任倒查制,做到“有权就有责,权责相统一”,对取消“职务消费”不力和设置障碍者,对违规违纪者,除要严肃查处当事人以外,还要追究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惟如此,取消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才能见实效,也才能有效遏制职务消费腐败。

运城中公教育

职务消费报告 篇6

相对于以往规范国企领导人廉洁从业的一些原则性规定, 此次四部门用非常明确的“禁止性条款”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行为进行严格规范。四部门表示, 暂行办法的发布, 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第四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 坚决制止与企业经营管理无关的职务消费行为和奢侈消费风气。

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是指国有企业负责人履行工作职责时, 发生的由企业承担的消费性支出。

此次四部门列出的12种国企负责人职务消费禁止行为包括:

一、超标准购买公务车辆、豪华装饰办公场所, 或者在企业发生亏损期间, 购买、更换公务车辆、装修办公室、添置高档办公用品。

二、超标准报销差旅费、车辆交通费、通信费、出国考察费和业务招待费。

三、用公款支付应当由个人承担的购置住宅、住宅装修、物业管理等生活费用, 或者挪用企业的材料物资, 修建和装修个人住宅。

四、违反规定用公款进行高消费娱乐活动, 或者用公款支付非因公的消费娱乐活动费及礼品费。

五、违反规定用公款支付应当由个人负担的各种名义的培训费、书刊费等。

六、违反规定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或者支付相关费用。

七、违反规定用公款为个人变相支付各种理疗保健、运动健身和会所、俱乐部等费用。

八、违反规定用公款为亲属、子女支付各项费用, 或者用公款支付应当由个人承担的其他费用。

九、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在企业内部或到下属企业以及往来单位转移职务消费支出。

十、通过虚开会议费发票及虚购物资材料、固定资产、办公用品等名义套取现金, 用于职务消费支出。

十一、以各种名义对已配备公务用车的国有企业负责人发放用车相关的补贴。

十二、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职务消费。

四部门明确, 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对负责人年金、住房补助等支出的管理。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制度, 应当以适当方式向职工公开。

刍议公务员职务消费失范及其治理 篇7

一、职务消费的失范表现——消费过度

从职务消费的角度来说,中国的公务员也许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其职务消费一般是工资的几倍、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以上。2004年两会期间,湖南省监察厅副厅长李利君提出,我国职务消费已经占到了全部财政支出的38%以上,严重挤占了财政资金,成为各级财政经费支出的一大负担。在国外,职务消费一般只占国家财政收入的3%至6%。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财政总收入从1978年的1132亿元到2005年的3万亿元,增长了约28倍。而1978年我国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费用,还不到50亿元,这与今天的7000亿元相比,20多年时间,公务员的职务消费增长了140多倍,所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从4%上升到38%以上。过度的职务消费,必将增加人民的财政负担,并带来财政扩张的“挤出效应”。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投入不足已经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成为威胁我国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全的隐患。

二、公务员职务消费过度之危害

(一)政治权威下降,政府公信力失缺

职务消费过度是一种非正常的行政行为,它的流行和泛滥必然导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同时会对整个社会的公共管理造成危害。人民群众戏称,职务消费过度使“干群关系由鱼水关系变成了鱼油关系”。职务消费过度破坏了政府形象,危害了党群关系。霍尔巴赫曾经指出:“如果最高权力真的只能以人民的同意为基础——这本来就无可怀疑,那么,人民决不会允许一个人或几个人获得确定不移的权力去给其他广大人民制造不幸。如果最高权力依仗的是征服别人即依靠非正义力量取得的,那么任何一个勇敢的公民都可以有正当理由夺回它,任何一个见义勇为的人一旦找到合适的手段就有权消灭它。”

(二)财政资金浪费,行政效率低下

我们仅以公务用车和公款招待为例。被老百姓称为“马路上的腐败”或“车轮上的腐败”的公车消耗,成为各级政府的财政压力。部分公车的养路费、保险费、年检费、燃料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大小修理费等,平均一年要花2.5万元至3万元,加上司机工资、福利资金、差旅费,每辆公用车每年耗费达6.5万元左右。“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耗用约3000亿元人民币,己经成为财政不堪其重的大包袱。3000亿相当于当年我国军费开支的3倍;相当于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比当年全国教育经费、医疗卫生经费和科学经费的总和还要多出600个亿!

再看公款消费,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全国大中型饭店和宾馆60.7%的营业收入来自公款宴请。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公款接待费用高达800多亿元,到90年代中期就突破1000亿元大观。近年来,公务接待更是水涨船高,每年耗费公款数字更是惊人,据不完全统计,每一个县域范围的招待费用约在2000万元以上,估算全国一年的公款吃喝费用约在2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吃掉一个三峡工程。 “一桌酒菜一头牛,一部小车一栋楼”这种“平心静气”地浪费公共资源的现象,是政府公务员对人民群众辛勤劳动果实公然糟蹋的集体麻木!

(三)部门利益垄断,权力寻租盛行

职务消费是与一定权力相连接的,职务消费过度就会助长权力寻租。自1993年起,国家公务员制度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机关干部”制度,公务员收入水平及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目前,由于不同地区和部门公务员实际收入的差异过大,使得一些部门在利用手中的权力取得财政预算外资金。这些主管部门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享受着优先、甚至垄断,破坏了所在行业的公平竞争,所得暴利以上交管理费、承包金及年终机关福利的形式汇入部门利益,成为公务员隐性收入的主要来源。一些行政机关的部门和单位为了解决本单位福利待遇问题,滥用手中的公共权力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已是司空见惯。

三、公务员职务消费失范的原因探究

(一)公权力异化和公共管理功能弱化

公权力的异化主要表现为权力的扩大与膨胀。我国的权力架构历来是纵向的等级制,而不是横向的相互制衡,这种缺乏有效制约的权力,会极度地膨胀。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下,个体的私欲是普遍存在的,失去监督的私欲必然会滋生损公肥私、搭车消费、挥霍浪费等腐败现象。职务消费过度是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私人化、私人权力市场化的一种“亚腐败”现象。公共管理功能的弱化其实就是制度的弱化。职务消费过度说明国家的公共行政管理功能被软化、弱化而失去“刚性”和约束作用,权力的行使只依赖于行政主体的良心道德和自觉程度。一方面,权力的异化造成制度的弱化,同时制度的弱化又加剧了权力的异化。权力异化和制度弱化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职务消费过度甚至腐败。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微观操作层面上的严重受阻,在于行政体制改革内生的“政府悖论”——政府既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执行者和推动者,又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直接对象。对政府及其行政人员来讲,行政体制改革是一种“外源式”的自我手术和自我改革,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触及、震动或破坏政府及其行政人员的既得“权力—利益”格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阻力也就可想而知。

(三)约束监督机制不力

由于职务消费本身带有一定的私密性,职务消费和非职务消费之间的界定有一定的模糊性,往往相互纠缠在一起,相互转化。不道德的职务消费模式往往会排斥道德的职务消费模式,最终导致职务消费失控。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对领导干部的约束存在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虽然有党内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但在制度上还不配套、不完善;在监督的实践上,上级机关监督不到位,同级机关监督不了,内部监督走形式,社会监督难于落实。

(四)改革主体的利益刚性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革主体只有在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较低并能保障主体能从中获益的条件下,才会主动推动制度的变革和创新。公共选择学派认为,政府以及组成政府的政治家和公务员都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都有自己的私欲,都追求个人利益。S.P.亨廷顿在《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制度利益和制度中的个人利益是有区别的。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在民主国家,国家工作人员都是穷人,他们希望发迹高升,因而有很多贪污现象。在职务消费制度改革中,政府及其公务员是改革的主体。所以,政府及公务员当然也有自己的利益偏好和利益剛性,职务消费失范也就顺理成章。

(五)薪酬制度的缺陷

没有能够反映出公务员的责任和工作量,扭曲了分配杠杆的激励机制。由于大量补贴,包括各种奖金、津贴和补助等游离于工资之外,公务员的福利待遇缺乏统一标准和管理,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刺激了追求职务消费最大化的心理和行为。以2003年为例,全国公务员的年平均工资为15487元,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024元。在全国10多个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中,排名处于中下位次。

(六)行政道德失范

“以政为德”是我国传统的行政美德,而职务消费失范则是现代社会最大的社会不公平和非正义之举,既是对法律的背离,也是对理性精神的否定。张康之教授认为,行政人员的道德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有自身的特殊性。行政人员道德修养有两条途径:自律和他律。而中国行政过程中的职务消费泛滥既非自律的结果,也非他律的要求,违背了公共行政的基本精神,导致公共行政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受到质疑。

四、公务员职务消费的对策分析

(一)加快改革步伐,提高行政素質

现阶段我国的行政体制的发展还远远没有构建起类似于西方那样的现代行政体制或者说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也只是初显雏形,不存在西方发达国家官僚制老化的危机。从这一意义上讲,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对策应当是参照官僚制范式,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化行政管理干部队伍。

(二)职务消费货币化

职务消费货币化是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机制的杠杆作用,通过堵、疏并举,建立激励和约束双管齐下的机制,引导和调整职务消费的行为和取向。在我国,实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是一场革命,既是对传统职务消费观念和职务消费方式的变革,也是对职务消费者个人利益的调整。既保证了官员的既得利益,又符合国际潮流。改革方向是职务消费方式货币化、额度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毕竟,遏制日益膨胀的职务消费规模、迎接“后职务消费时代”的到来才是职务消费改革的宗旨。

(三)完善监督制度,促进法制建设

完善公务员职务消费监督制度,首先要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严肃认真遵守和执行制度,克服违章不纠的现象;其次要加强党内监督,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监督的新方法与新途径;三是要强化群众监督,抓好政务公开,拓宽监督渠道,让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渗入到公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程序和环节,把对职务消费背后的公权力监督制约作为职务消费改革的价值坐标。对公务员的监督仅仅依赖社会舆论、自身信念和道德约束是显然不够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人一旦有了权力就滥用权力、使用权力,直到尽头,……为了防止滥用权力,从事物的性质来说,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将公务道德上升为行政法规,以便更有效地约束官员。美国政府制定有《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和《政府道德法》,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有《公务人员行为准则》;日本在1999年8月制定了《国家公务员伦理法》,2000年3月又颁布《国家公务员伦理规程》。

(四)改革预算模式,硬化预算约束

从财政制度角度看,政府官员职务消费失范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财政预算制度。财政是国家的生命线,而我国的财政预算制度是一种“软约束”。只有完善的财政预算制度才能保证政府财政资金的运用符合公众的利益,避免产生浪费和腐败现象。“预算是摆脱一切意识形态粉饰的国家组织框架。”在西方,预算大都是年度立法,预算必须经过立法机构或代议机构批准,政府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政府及其公务员开支时必须严格依据预算。同时,作为预算执行结果的决算必须接受审计,并向全社会报告审计结果。我们在进行职务消费改革的同时,应当借鉴别人在这方面的有益经验,建立严格、有效的现代财政预算制度,使预算真正成为年度预算。

(五)改革工资制度,启动社会保障

职务消费问题的核心问题可能在于公务员薪酬制度不够健全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成熟。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在清理规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建立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制度。” 2006年7月1日起已经正式实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实行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完善机关工人工资制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建立适应经济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要求的工资管理体制,实现工资分配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同时,要把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列为我们预防职务消费失范的配套措施。在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住房保险、医疗保险、养老金等社会保障措施已经成为公务员重要的预期收入。高昂的养老金对公务员有着很强的牵制作用,可以更有效地解决“59岁现象”,已经成为反腐败的一项有力武器。

(六)提升道德水准,强化职业操守

古人云:“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行草偃。”职务消费过度是一种违背公共行政精神的虚假的需要,它既与公共管理的实践不符合,也与现代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不符合。“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体现了我国公务员工作的内在性质,蕴涵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本质上讲,公务员精神属于职业精神的范畴,是一种一心为公、积极向上的公共精神。我们要注重培育和弘扬公务员精神,提升行政素质,强化职业操守。

上一篇:LED闪烁试验5个例程专题下一篇:华兴实验学校2013年教师继续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