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消费调查报告

2024-07-12

校园消费调查报告(共10篇)

校园消费调查报告 篇1

湘南学院是郴州最大最新的园林式本科院校,学生消费人口多、消费集中,有一个较广阔的消费市场。我就所见所闻对大学生的消费观、消费市场、消费不当等问题做了一个《关于校园消费的调查报告》。

一、消费观念的变化

李某,大三学生,月消费1000元以上。他吃饭不进食堂,买衣要去步行街,每星期还要去舞厅逛逛,光是抽烟每天不下10元,来了个什么“节日”还得到餐馆请客吃饭。

当代部分大学生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把“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的传统美德认为是一种落伍,更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吃要讲场面,穿要讲名牌,玩要讲潮流,用要讲高档”。在此,我觉得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有一部分家庭已经完全进入小康水平,但我们国家人口多、农民多的现实不能忽视。小部分大学生的高消费刺激了一些学生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他们开始超前消费,开始攀比成风,开始讲究排场~~~~

二、消费市场的景象

1、饮食消费:大学生对饮食越来越讲究,营养快餐也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校园饮食消费也与日俱增。自助餐、特色菜、珍珠奶茶、超市熟食都成为大学生钟情的食品。

2、娱乐消费:校园里外网吧、歌厅生意兴隆,尤其是放假期间真是门庭若市。出部分大学生有自己的电脑外,多数学生会去网吧,有的是查资料,有的是打文章,有的是看新闻,但更多的是看电影玩网络游戏。歌厅生意也是红红火火,同学聚会、联营等活动都选择歌厅,很多人说到:“反正钱是大家出,又有情调,钱发得值,我们玩的也开心~~~~~”

3、市场估测:校园市场是发展前景乐观的消费市场。校园消费有人口集中、消费商品结构较简单、大学生讲信誉、不斤斤计较、容易接受商品价格等优势,只要商家控制价格的波动,控制品牌,一定会取得丰厚利润。

三、消费不当

通过观察与调查,大学生赤字消费比较严重。一是由于校园消费方便适当,消费者容易接受,久而久之出现赤字;二是由于校园消费攀比现象严重,学生都讲究档次,容易超前消费。我觉得校园消费使大学生支不缚出,是大学生对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盲目性、轻视读书学习、注重娱乐消遣的不当观念造成的。

四、倡议

在大学生群体中买书买报的少、买衣服化妆品的多,这种现象令人担忧。消费不当,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健康成长。因此,结合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了解消费市场、正当消费,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应当受到社会与学校领导的关注。

校园消费调查报告 篇2

1 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校园手机文化

当代社会物质丰富、媒体发达, 再加上广告的高频单向宣传, 消费逐步控制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 当代社会的文化状况已经逐渐由生产中心转向消费中心。“消费作为社会主体的需求与可能满足这种需求的物质间的关系, 就不应当简单的看作主体占有、使用、消耗客体的过程, 而应看作社会主体的一种再生产形式。”[1]

(1) 人们所消费的产品是人化物, 消费者按照时尚化和被给予的消费结构来生产新的文化信息, 因此形成了消费文化。文化消费是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精神享受而进行的消费。它不同于产品消费, 在消费社会中“文化消费展现为消费文化形体和社会景观, 当代消费文化形态又必须通过文化消费呈现出来。”[2]

(2) 手机文化建立在手机消费的基础上, 一方面呈现在实用价值消费上, 即打电话, 发短信的通信功能, 以及智能手机和网络的连接等。另一方面随着手机生产的扩大, 大众传媒的发展, 利用网络的一体化, 全方位多层次的强大力量使得手机具备了精神产品消费的性能, “与巨大数量的手机使用者和频繁被使用的手机各项功能密切相关的是一种新兴的亚文化:手机文化。”[3]

(3) 在校园里, 手机文化的内涵既包括大学生在通信、音乐、视频、文学、游戏、交友等方面的应用, 而且更强调大学生社会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由此可以看到, 依靠当今技术条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建设, 腾讯QQ、微信、微博等便捷手机操作软件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要沟通方式, 跨越了时空的障碍, 身份地位的限制, 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QQ阅读、手机阅读、百阅、掌阅i Reader等软件的应用也大力推进了学生手机文学阅读的发展。

这样, 以手机为媒介的文化消费就易于达到:既可以上网查找资料, 也可以阅读各种类型网络小说使自己放松;既可以补充课题知识, 但同样也接受快餐文化。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由于通信软件功能的增多, 手机交友在近几年流行起来。不同于传统的QQ, 如微信就具有搜索“附近的人”和“摇一摇”等功能, 米聊、陌陌等同类聊天软件也蓬勃发展。可以说, 每个智能手机的使用者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手机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而在大学校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 大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蕴含着更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物品的占有和使用, 还是一种优越感、幸福感的象征, 一种追随时尚的精神享受。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手机文化在学习手段上打破了学生对传统印刷媒介的依赖, 在思维模式上挑战了主流声音和价值观的认同, 在个性塑造上更加突显出创造性和创新意识。因而在高科技化、大众化的文化氛围中, 大学校园的手机文化消费是一个放大镜, 一副全息摄影图, 它能清晰而鲜明地将当今的文化特点呈现出来。

2 新疆大学校园手机文化现状调查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2.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新疆大学在校的汉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首先, 按照平均分配的原则, 确定汉族、维吾尔族、其它少数民族学生问卷调查数量各占33.30%。其次, 按照均衡性别比例的原则, 做到男女生的调查人数各占50%。再者, 在本科四个年级间的调查比例关系为:大一为13.30%、大二为20%、大三为33.30%、大四为33.30%。最后, 将在校内随机抽取人员作为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发放问卷。本次调查共抽取了300人, 其中发放问卷300份, 回收有效问卷300份, 无效卷数为零 (无效卷数主要是指被调查问卷填写不完整, 缺10项以上的) , 有效率达100%。

2.2 调查内容

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研究报告的基础上, 编制了《新疆大学校园手机文化调查问卷》。问卷包括新疆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 学生手机消费偏好特点, 大学校园手机消费群体特征三大内容。问卷设置了20个问题, 从手机的使用者的性别和族别来展开调查。具体内容如下:

(1) 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此次调查内容为大学生手机使用现状, 目的是针对新疆大学学生的手机拥有状况, 与之相应的新疆大学学生每月手机消费状况, 以及手机使用时长。以此研究学生在新疆大学上学期间形成的手机使用特点。

(2) 大学生手机消费偏好特点:调查内容为大学生手机消费偏好, 目的是针对新疆大学学生关于购买的手机的价位、款式和品牌的选择, 以及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不同的文化功能的偏好, 研究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手机消特征。

(3) 大学校园手机消费群体特征:调查内容为大学校园手机消费群体特征, 目的是针对新疆大学学生购买手机时对不同语言类型的系统和应用软件的选择偏好, 研究新疆大学这个多民族构成的群体环境中在考虑到语言类和非语言类专业的因素下所形成的手机消费群体特征。

2.3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选择在周末进行问卷调查, 主要在图书馆的自习厅进行, 在发放问卷调查前, 说明问卷作答要求, 被调查者当场作答, 完成问卷后, 及时收回问卷, 并及时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 为了增强调查结果的可靠性, 项目组还增加了个案访问 (访谈) 。即:由访问者向被访问者提出问题, 通过被访问者的口头回答的形式来记录收集信息。以此来突显此次调查的完整性, 通过这两种研究方法达到问题的互补。一方面,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了解新疆大学学生手机消费的状况, 得出一般结论;另一方面, 通过个案访谈可以弥补问卷调查中未涉及的问题, 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沟通, 清楚真实地了解被调查者实际情况, 从而使问卷调查结果完整与真实。

2.4 问卷的可信度分析

在《大学生校园手机文化调查问卷》的设计中, 调查小组参考了大量的资料, 例如《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学生校园消费水平调查问卷》、《2013大学校园4G手机消费问卷调查活动》。本次调查主要采用“小样本调查”, 对问卷的实用性进行考察, 基于考察结果的合理性, 项目小组对问卷调查的设计方案、呈现方式和填写方式不断改进完善。为了弥补由于问卷设计者的能力和水平的限制, 所出现的部分题目不能穷尽所有可能性的问题, 因此在有些题目上会增加笔者自己满意的选项。问卷设计调查对象尽量做到问卷全面反映所要研究的内容, 做到题目表达言简意赅, 答案准确单一, 敏感问题委婉, 立场问题鲜明。

3 新疆大学校园手机文化现状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1 手机消费状况调查

在对新疆大学学生的手机消费水平调查中, 所涉及内容有:每月手机消费费用、手机购买费用、手机更新周期、手机选择偏好。调查的结果显示:63%的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处于500~1000元之间, 而53.3%的学生每月手机费用介于40~70元之间。由此可以看出, 学生每月的手机费用占生活费的10%左右。并且, 手机价格和自身生活费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新疆大学学生生活费用大于等于1500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3%;购买手机价位在1500元以上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0%;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在1000~1500元之间的学生占总人数的23.3%;大学生购买手机费用在1000~1500元之间学生占总人数的56.7%。

由此本文认为, 高价位手机是大学生普遍的选择。这其中包括两种情况:一类是生活费用高, 手机的消费水平也高;另一类是生活费用低的学生也选择了高价位手机。相对而言, 后者更引人关注。经过个案访问得知, 他们选择高价位的手机大都是因为受到广告宣传以及周围同学使用手机价位的影响。在他们看来, 这事关个人的面子和品味, 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感以及使用时的愉悦感。也就是说高价位手机消费的快感使得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

基于此, 本文认为随着手机的更新换代, 大学生的消费观也发生了变化, 大学生不仅在意手机的使用价值, 而且更注重品牌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的享受, 手机作为一种标识“幸福”的符号, 让每个大学生有机会平等地消费。

而对于大学生手机更新周期这一问题, 本文的调查问卷设定了三种情况: (1) 从未换过; (2) 一年以内; (3) 一年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其中3.3%的学生从未换过;30%的学生更换手机周期为一年以内;66.7%的学生更换手机的周期为一年以上。由此, 结合上文的调查数据, 可以看出, 购买手机和每月手机的通讯消费费用并不占大学生的生活费用的主要部分。而对于“手机偏好”这个问题, 设置了三道选择题, 而这三道题的回答显示:通常大学生更换手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机坏了”, 其次是“看上了其他手机”, 选择“手机过时了”与“显示身份”选项的人数占比例最小。对于手机款式的选择, “触屏”手机成为首要选择。在手机的“品牌、价位、功能、外观、评价”的排序中, 最注重的是手机的品牌, 功能、价位紧随其后。

由此说明, 新疆大学学生对于手机选择是出于手机实用价值的考虑, 一般接受性价比高的手机, 手机消费观理性而不盲目。但结合访谈的结果发现, 在对手机更换原因和使用问题的关切上, 智能手机的品牌问题凸显出来了:大学生普遍认为品牌手机的后台技术支持使得操作更方便, 而技术落后则是“手机坏了”的真正内涵。可见, 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中, 已经潜在地关切到了在商品的消费背后延伸出的符号意义和文化内涵。而手机文化在这种背景下, 一方面蕴含着由需要所承载的实用性, 同时它也包含着对广大消费者的消费意识灌输和培养, 即追求高品质的物质享受, 以此来表达自身的特殊性。

3.2 手机使用状况研究

本文调查结果显示:手机是每个学生的必备品, 在校大学生基本上都选择手机作为主要的通讯工具。少数民族和汉族学生每人一部手机, 其次是拥有电脑的学生占总人数的75%, 而电子词典占和MP3/4/5的学生占总人数49%。少数民族学生同时拥有电脑和手机的人数占70%, 只有手机的人数占20%, 而汉族学生拥有三件以上电子产品的人数占60%。

本文又调查了新疆大学学生使用手机时长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新疆大学学生使用手机时长在两个小时以上的人数为236人, 约占总人数的79%。两小时以下的人数只有64人约占总人数的21%。这说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很高。其所使用的手机功能首先包括通信、浏览网页、手机游戏、学习, 其次是手机下载、手机购物、阅读电子书、看视频。在调查问卷设计的“选择手机媒体的原因”这一问题中, 大多数被调查者选择:方便联系、获取资讯和学习、生活娱乐。少数选择缓解压力、消磨时间。由此可见,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电子词典等电子设备已经渐渐地淡出了学生的生活, 功能多样的手机渐渐取代其他电子产品和纸质材料的地位。

在本次调查的第19题和20题中, 提出了“是否含有或使用非汉语的软件通信和浏览网页”的问题。调查发现, 选择使用非汉语软件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33.3%的学生是因为“少数民族不能顺畅地使用汉语软件”;26.7%是因为“自学其他语种的需要”;40%的学生是由于“专业的需要”。而在使用非汉语软件的学生中90人是少数民族, 而其中50个少数民族学生是因为不能顺畅地使用汉语交流而选择民族语输入软件。除此之外, 手机使用非汉语软件的学生中有40个少数民族学生和60个汉族学生, 他们主要是为了加强专业素养以及自学其他语种的需要来使用非汉语软件通信和浏览网页。

可见, 目前开发的非汉语软件是有一定的市场, 而一定程度上手机软件的使用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 学生能够主动使用非汉语软件进行自学和专业学习。从少数民族使用的软件语言来看, 新疆大学学生虽然要求少数民族学生进行HSK的普通话等级考试, 但还是有很多人依然不能顺畅地使用汉语, 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 少数民族在使用自己母语时还有必要继续提升汉语水平, 也有一些学习外语的少数民族同学, 他们也选择了非汉语软件。此外, 有些汉族学生使用非汉语软件则是因为专业的需要, 下载了相应的语言和使用相应语言的软件。还有一些学生对自己要求较高, 自学其他语种提升自身语言水平。在大学校园里, 尤其是新疆大学处于民族和文化交融的环境中, 学生所使用的手机也反映出不同的选择偏好, 这些都来源于学生的民族特性, 专业区别以及个人爱好。整体来看, 手机已然成为现代学生学习交流、沟通娱乐的实用性极强的设备。

综上所述, 新疆大学的学生手机占有率达到了100%, 从手机的使用时长来看, 他们对于手机依赖程度比较高;一般使用手机获取信息和学习, 其次是娱乐,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对于手机的消费更加看重其使用价值, 是一种求实消费观念。相比之下汉族学生较多的受到了社会时尚潮流的影响更注重手机消费带给自己的精神享受。此外, 基于新疆大学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少数民族学生倾向于使用民语软件, 这一方面源于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学生不能顺畅地使用汉语, 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他们更注重传承自己本民族文化的心态。此外, 还有少部分汉族学生也在使用外语软件帮助自己深化专业学习, 如维吾尔语和哈萨克语等语言专业都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专业, 它的招生对象是面对汉族学生的, 因而对于汉族学生来说, 使用民语软件是提高自己少数民族语言水平的很好选择。学习其他语言的少数民族学生亦可通过非汉语软件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可见手机对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也具有实际意义的帮助。通过访问得知, 周围多数大学生手中的手机已经不是第一部, 换了又换的手机现象, 显现出了大学生对社会化身份的渴求和一定程度的心理贫困, 而这种情绪源于提升自身文化地位的要求, 以及突出个性化特征的迫切愿望。

总之, 在当今的文化氛围下, 智能手机在校园广泛使用首先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便于大学生及时沟通、下载、游戏、学习, 而伴随着手机应用技术的推陈出新, 手机的实际价值又大大超出了实用范畴, 而成为满足使用者社会化精神需求的文化要件。一言以蔽之, 当代大学生借力手机, 通过这种物化了的人际沟通形式走向社会认同、形成自我人格, 在符号化的交际时代探索、尝试、开拓、成长。

参考文献

[1]罗钢, 王中忱.消费文化读本[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2] (英)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刘精明, 译.译林出版社, 2000.

中职校园网络消费需求调查与分析 篇3

一、中职生网络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一)中职生网上购物市场已经形成且潜力巨大

中职学校通常采取半封闭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确保教学和日常管理秩序。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对网络十分依赖,在网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如服装类、鞋包配饰类、日化类商品,占整个消费类型的48.8%,网购已成为消费趋势。73.2%的被调查者有过网上购物经历,100%的被调查者表示若网购安全愿意尝试网购。

(二)中职生的网络消费需引导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73.2%中职生有过网购行为,网购在中职生群体中已经是一种普遍现象。由于中职生仍处在心理发展期,对社会现象的判别度不高,对于网购仅是一种求新或追随心态,存在盲目的现象。对此,应通过班会、讲座、教学内容渗透等形式进行消费引导。同时加强网络法律法规教育,教授中职生网购自我保护的措施,树立维权意识。

二、对构建中职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议

(一)利用学校资源,加强宣传力度

在学校进行宣传有着空间小、成本低、效益高的优势。对校园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利用学校资源,通过张贴海报、校园广播站、赞助学生社团活动、公益讲座等途径直接面对学生顾客,在短时间内可以获得很高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二)关注学生消费倾向,适当进行市场细分

中职生社会活动参与度较高,对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倾向产生影响。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中职生在网络消费中关注的因素各不相同,可以利用这些因素的比例,对学生的消费需求进行细分。

(三)注重质量监督,提高购物效率

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支高效的服务团队,在为客户提供优质商品和服务的同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监督、反馈机制,充分了解消费者对商品的使用体验和对店铺服务的意见。

根据调研结果,中职生选择网购的原因主要在于节约时间和价格低廉。在中职学校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在消费人群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基础上要加强提高订单处理效率、确保货物无损等售后服务工作的开展。在规范经营的同时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提升客户满意度,通过口碑营销增强客户忠诚度。

(四)多形式互动,注重个性化

中职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春期,叛逆心重、表现欲强,受社会流行文化的影响,崇尚个性。所以在校园电子商务平台的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商品种类细分、店铺装潢、商品陈列等因素,还要将各种文化元素融入营销过程。通过与学生消费者互动,如学生代言人选拔、商品包装设计、广告策划、网店或实体店装修创意评比等活动,让学生在购物的同时寻找到展现自我、表达自我、交流自我的空间。

(五)建立企业文化,增强文化归属感

一个易于接受的企业文化,是促使消费者认同和反复购买的最有力的武器。中职生好奇心重、探索欲强,在人际交往中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校园电子商务平台源于校园,在满足学生消费需求的同时应服务学生,为学生提供个性展示、专业实践及创业的平台。因此,提出激发学生奋进的文化可以得到学生消费者的认可。

(六)提供法制服务,辅助学校教育

有些中职生缺乏维权意识,对网络法律法规缺乏了解,通过平台的日常消费经营活动、校园宣传活动等途径宣传网络消费维权知识,教给他们一些自我保护的措施,进行合法网站识别及网络欺诈防范。

消费维权进校园总结 篇4

为了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贯彻第29个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消费与民生”的主题,了解消费者的消费情况和消费纠纷,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配富裕牧场工商所在我校开展消费维权“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配合,拟开展丰富多彩的消费维权宣传教育活动,现将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确保消费维权“进校园、进课堂” 工作落到实处。

开学初,富裕牧场工商所与我校校长沟通消费维权“进校园”“进课堂”事宜之后,校长高度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消费维权“进校园”“进课堂”工作领导小组,安排一位副校长专门负责“两进”工作。并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全面安排这项工作。同时,在富裕牧场工商所的指导下,学校建立了固定的消费维权站,确定柴华同志为兼职消费维权联络站联络员,负责处理校内有关消费问题的投诉。消费维权站自成立以来,共接受学生消费投诉18件,主要包括学校周边小摊贩的治理、购买学习用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消费维权站为校园周边综合环境治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

学校开展消费维权知识“进校园、进课堂”教育活动。我校将以政教处为龙头,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积极在宣传栏、黑板报上刊登有关消费维权方面的内容;并征集学生中有关消费维权的典型案例,定期在“校园之声”广播站广播宣传。结合每年“3·15”消费者权益日、“4·16”知识产权日、“12·4“法制宣传日等节日,制作打假治劣、消费维权方面的展板和宣传资料。还主动邀请工商部门进校园向师生进行有关消费维权知识的宣传讲解。

为了保证宣传教育效果,学校德育副校长分别组织全体老师和班主任,进行了消费维权知识和“进课堂”“进校园”工作要求的培训,还组织学生观看了消费维权专题教育片。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要求年级组长对本年级学生进行一次消费维权知识培训,班主任还利用班会,认真向学生讲授消费维权方面的知识,以案说法、以实物讲解辨别假劣商品的方法和基本常识。

三、安排课程,保证实效

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学校将消费维权“进课堂”任务落实到了思想品德课和每周一次的班会课上,并在课程表中明确标识。为班主任配发《消费教育与维权进校园进课堂宣传册》《消费与发展》两册教材,要求班主任老师认真备课讲解。做到了“课程、教师、教材、教案”四落实,有效保证了教育的效果。学校还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每学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商场、市场进行实地消费体察。教育学生如何选择物美价廉、安全健康的商品。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障合法的消费权益。

四、创新载体,活动促进

自消费维权“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开展以来,学校结合实际,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组织学生上街对消费维权知识进行宣传,走进超市,对学生进行实地消费体验教育,请工商所的同志给学生讲解消费知识,深入开展“六个一”宣传教育活动,即召开一次消费维权演讲比赛、一场维权知识竞赛、一堂家长会议、一次商场体察、一份有奖答卷、一次有奖征文的形式,深入宣传消费维权知识。还组织了“小手拉大手”、学生“手抄报”比赛、班级黑板报比赛和学生演讲比赛。征集优秀手抄报190多份,征文210多篇。

校园消费调查报告 篇5

Some people see widespread extravagant spending on campus as a common practice.

However, others argue that students should keep frugality in mind.

Many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is issue.

First, with the general living standard keeping rising, students get more pocket money fromtheir parents to buy whatever they like.

Besides, with the one-child policy, most students are the only child of their families, so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are willing to provide money for their children.

Moreover, young students are sensitive to fashions and new trends, and they would like to get whatever they want regardless of financial conditions.

In my opinion, a students spending beyond the boundaries of daily necessities is a kind ofwaste, and widespread extravagant spending on campus could have a bad influence on peoplesvalues.

校园消费调查报告 篇6

云台镇2013年3.15“消费维权进校园”宣传活动

主持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3月15日是什么日子吗?——“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国际消费者联盟组织设这个消费者权益日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在于扩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也许有同学会说:“我是一个学生,消费者权益与我有什么关系呢?”我告诉你:同学,你说错了。我们是学生不错,但我们也是消费者,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也叫消费。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事情屡有发生,有时令我们防不胜防。

为了增强同学们科学、合理、健康的消费意识,全面提高我校广大师生的消费维权意识,抵制假冒伪劣商品的侵蚀,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今天,我们学校和“九三学社长寿区工委”、“长寿区工商分局”、“长寿区云台工商所”联合举办“云台镇2013年3.15‘消费维权进校园’宣传活动”,希望通过今天的宣传活动,广大师生能树立消费的打假维权意识,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参会的领导:长寿区政协副主席、1

九三学社长寿区工委主席涂奇微同志,九三学社长寿区工委副主席陈正江同志,长寿区工商分局局长黄金平同志,长寿区工商分局副局长祖能武同志,云台工商所所长杨啸峰同志,云台中学副校长朱会成同志,云台中学副校长韦治超同志。掌声欢迎!

参加今天宣传活动的还有云台工商所全体干部,并特邀长寿电视台、长寿日报记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专题报道。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今天的宣传活动,长寿区工商分局、云台工商所的领导将为我们宣讲消费维权法律知识以及分析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并向我们发放“3.15消费维权宣传资料”。

下面,有请云台工商所杨啸峰所长宣讲消费维权法律知识,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杨所长!

接下来,有请长寿区工商局祖能武副局长做“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分析”,掌声欢迎祖副局长!

今天宣传活动的最后一项活动是参会领导向同学们发放宣传资料,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老师们,同学们,刚才,杨所长和祖副局长为我们做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消费维权报告,他结合生活实际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使我们获益匪浅:让我们懂得了消费者拥有的一些权益,懂得了消费维权的法律知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希望我们广大师生拿起法律这个武器维护好自己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今天的“云台镇2013年3.15‘消费维权进校园’宣传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感谢长寿区九三学社,感谢长寿工商分局,感谢云台工商所,感谢长寿电视台,感谢长寿日报社,感谢今天参会的领导们!

今天的“云台镇2013年3.15‘消费维权进校园’宣传活动”到此结束,散会。

校园消费调查报告 篇7

一、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的重大意义

高校通过实施消费道德教育能使大学生认识和纠正自身消费意识与行为的不足, 并树立科学、理性、和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更对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重大的意义。

1. 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是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内容。

首先和谐校园要求人与人的和谐。为了达到人与人的和谐, 我们需要对学生进行智育和德育教育, 而消费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全面的消费道德教育, 进而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保证他们的消费有一个合理的限度, 帮助他们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只有这样, 大学生才能自觉形成自己的眼光和判断, 自觉抵抗物欲的侵袭, 修炼自己的完美品质。因此, 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是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内容。

2. 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可以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

一个社会是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和谐的。那么对于校园来说, 如果大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素质也会影响到和谐校园的构建。而消费道德教育正是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道德意识和对和谐消费的理想信念。

3. 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是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途径。

大学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带来了学生群体构成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也就导致不同消费层面的学生群体出现, 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建和谐校园必须适时适当地创建一个合理的消费环境, 减少校园矛盾的发生率。如果在大学生群体当中没有一个合乎道德理性的消费观的导向作用, 则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 树立大学生的消费道德观, 创造一个和谐、理性的校园消费环境, 是消除校园矛盾, 建设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消费道德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 他们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 容易受到新型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的影响。而在我国目前还缺少比较完善的消费道德体系, 更缺少在这种体系指导下的主导消费道德观, 所以大学生在多种消费观念冲突交织的复杂背景下, 往往很难保持证确的消费道德观念, 也就出现了道德缺失的现象。

1. 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的身份还是一名学生, 所以在消费的时候就应该切合自己学生的身份。应该把基本的消费放在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要、学业完成的需要、自身发展的需要上面。而不应该过多地注重其他方面的需要。可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 不是过多地注重学习消费, 而是用于其他方面。如人情消费、通讯消费、装扮消费等等, 这些方面的投资远远大于学习上的投资, 使得学生们一方面精力被分散, 不再过多地关注学习, 造成学习成绩的下滑;另一方面也使得部分学生过早的社会化, 和校园整体环境不相容, 也不利于其他同学的成长, 从而影响和谐校园建设。

2. 节约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在消费观念上还表现出节约意识淡漠, 很少为消费反复斟酌、仔细思量, 不少学生花钱大手大脚, 很少经过深思熟虑。

3. 攀比性消费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大学生一般都是集体生活的, 再加上年轻好强的个性, 所以很容易出现从众现象, 加之其消费心理脆弱、虚荣心较强, 致使从众心理演变为消费中的盲目攀比, 从而出现赶潮消费、盲目消费、面子消费、超前消费等等, 甚至一些贫困家庭的学生也加入其中, 使得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蔓延之势。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被打破。

三、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途径

1.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而道德建设也是德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师可以在讲课的过程中突显消费道德的内容, 告诉同学们培养消费道德的重要意义, 并且可以把中外的消费道德做一个比较, 或者根据不同大学生的特点, 因材施教,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所以要帮助其认识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意义, 并致力于把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 给学生们提供真实的教育素材, 例如一些优秀大学生的事例或者身边大学生的事例, 通过这些鲜活的形象来起到教育的意义。

2. 开展与消费道德相关的校园活动。

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有助于大学生提高对正确消费模式的认识, 例如可以开展讨论会、征文会、辩论会, 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消费活动的调查, 通过切身的感受写成研究报告,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活动使更多地大学生参与进来, 反思自己消费行为或模式, 从心理层面达到对角色消费理性消费的认同, 修正已有的对社会上高消费、超前消费、奢侈浪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心理趋同, 形成一个提倡节约校园消费的氛围。

3. 教师的榜样作用。

司马迁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止;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充分说明率先垂范的作用。作为高校中的教师, 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也可以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所以作为学校的教师要首先拥有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和消费行为, 如果号召学生健康消费, 而自己则追求高消费, 其效果则要大打折扣, 也会影响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加强大学生的消费道德教育, 对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所以除了学校以外, 家长、社会等其他方面也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都应该为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道德而努力。

摘要:本文从和谐校园的视野出发, 阐述了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重大意义, 并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在消费道德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出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和谐校园,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树立正确消费观 远离不良校园贷 篇8

今年3月,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生郑某为赌球借用、冒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家庭住址等信息,分别在14家网贷平台欠下58.95万元贷款。最终,郑某选择从一家宾馆的8楼跳下,结束了自己年仅21岁的生命。

在校园贷款逼死人命之后,我们竟然又看到了以裸照作为“抵押”来放高利贷的情况走进了校园,这实在令人心惊不已。

近日,一张帖子引爆各方热议。帖中,云南红河学院一“裸贷”女生因未能如期还款,其手持身份证的照片被公开,姓名、照片、出生日期等信息一览无遗。而据统计,该账号近一个月来,已公布了近40名“裸贷”学生的个人信息。

那些不自爱、不懂事的“熊孩子”固然可气,但是年轻的生命就此被逼进“死胡同”,却更是令人心痛。

“校园贷”缘何风行

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星水认为,造成网贷风靡校园的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主观方面,提前消费理念、超出自己正常支付能力和还款能力的高消费理念和需求在一些“90后”“00后”大学生中盛行。这是一部分大学生的主观意愿,但不可否认与整个社会的浮躁、社会风气对于物质需求的误导也有一定关系,社会对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应负责。成年人社会中的举债行为、网络贷款的相对“容易”都会对一些心智不成熟、爱慕虚荣的大学生产生误导。

西南财经大学教授孙楚仁则认为,大学生在高中时期受了很多管制,进入大学之后相对比较自由,而学校的管理多集中在学业和人身安全方面,很少涉及到个人的借贷和经济行为。由于这种家庭和学校管理的放松,很少有人能够对这些借贷大学生提出有益的建议或者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约束。其次,如今以“95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的个体独立意识和反叛意识比较强。这些大学生很多时候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但实际上其心智成熟程度不足以支撑他们承担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往往高估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

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分期消费模式在大学生之间广泛流行,助推了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奢侈消费。面对巨大的消费市场,各种消费金融公司、分期平台、电商等争相布局,据报道,国内大大小小的大学生贷款平台超过100家。然而,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带来不良影响。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显示,在弥补资金短缺时,有8.77%的大学生会使用贷款获取资金,其中网络贷款约占一半,这使得大学生P2P金融服务业迅速壮大起来。另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高校学生样本中,有将近50%的学生认为逾期不还对未来个人工作和生活造成的影响不严重或不了解。

不合规校园贷危害大

校园借贷的乱象仍然无处不在。对于有意借贷的在校大学生们来说,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借贷陷阱和虚假宣传。很多借贷平台在宣传时号称“零利息”或者“免息”,但真实情况却并非如此。

(一)高额的费率

一些小的校园信贷平台,利息按日计取,一般在0.1%~0.2%之间,等额本息法下年化利率高达70%以上,涉嫌高利贷。但在宣传上,大部分贷款平台都不会公布年息,只是公布月息,或者只公布每期还款额。有的网贷平台会通过设置繁琐的提前还款条件、逾期时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让学生支付额外费用。

(二)涉嫌违规催收

有媒体记者曾曝光了某校园信贷平台的催收十步曲,分别为:①给所有贷款学生群发QQ通知逾期;②单独发短信;③单独打电话;④联系贷款学生室友;⑤联系学生父母;⑥再次联系警告学生本人;⑦发送律师函;⑧去学校找学生;⑨在学校公共场合贴学生欠款的大字报;⑩群发短信给学生所有亲朋好友。据报道,一般到第四步,逾期的学生就会乖乖就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手段涉嫌违规。比如,第三步打电话环节,针对合作态度不好的借款人,催收人会利用循环拨号系统重复拨号,直至借款人手机关机。针对上述催收手段无效的借款人,校园信贷平台会选择外包至专门的催收机构,催收手段更显极端。

(三)过度借贷难以防控

因为很多校园贷款平台公司是没有纳入人民银行的征信数据库的,导致大学生即使有债务在身也可以同时在多个平台申请贷款。

扬州大学负责学生工作的张陟遥表示,校园贷能够以低门槛招揽大学生,就是因为学生提供的入学资料等都是准确的个人信息,且有家庭作保证,追债容易。但多数大学生尚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因此校园贷可能触发的风险隐患很大。

各地加强监管不良校园贷

近日,银监会以及各地金融办加紧了对校园贷的监管,重庆、广州等地相继出台了校园贷的整改措施,凸显监管整治的决心。

8月中旬,重庆市金融办、市教委、重庆银监局联合发文,为金融机构、高校列出8项负面清单,规范校园网贷行为。其中明确规定,不得仅凭学生身份证、学生证等低门槛方式发放贷款,不得以手续费、滞纳金等各种名义变相发放高利贷,未经家长书面同意贷款平台不得放款。

8月30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关于规范深圳市网络借贷借贷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校园贷进行规范。《通知》要求,必须审查学生借款用途。“除助学贷款、创业贷款等有助于学习工作的贷款业务外,各企业不得向借款学生提供其它用途的贷款。”并要求开展校园贷的企业必须遵循“九项”规定,包括必须保证学生信息安全、严禁非法催收等方面的问题。

9月7日,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向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下发了《关于规范校园网络借贷业务的通知》,提出“不得放松对借款学生的资格条件、信息的真实性、借款用途、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审核;不得以任何形式隐瞒手续费、服务费、利息、逾期罚息等所有费用情况”等关于校园贷业务的“八项不得”。

随着监管的逐步加强,校园贷行业野蛮生长的状态必将结束。但同时,大学生也必须摆正消费观,面对校园贷,应该衡量借贷必要性,评估借贷风险,贷款之后是否有偿还能力,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

对于身陷校园借贷泥潭的大学生,应向家长和学校求助,并尽可能及时还款。同时要注意收集和保存转账凭证、消费凭证、还款记录等电子记录作为自己的维权证据。

消费调查报告 篇9

金融危机余波尚存,中国居民的“钱袋子”会是鼓鼓的吗?昨天,国际投行瑞信发布的 “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称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自2004年以来至少增长了50%——此报告一出,立刻引发部分市民的强烈质疑,大呼 “家庭收入 ‘被增长’”。

瑞信报告:低收入群体也增50%

据瑞信介绍,本次调查在2009年10月和11月间进行的,共访问了国内8个主要城市的2700个家庭样本。最终成文的调查报告显示,自2004年以来,中国家庭收入取得快速增长,而储蓄却呈下降趋势。调查发现,受访者中处于最下层20%家庭的收入自2004年以来增长了50%,而处于最上层10%的家庭收入则增长了255%,至平均每月人民币34000元。同一时期内,受访者家庭平均储蓄率则从26%下降到12%。

“富人更富”和“穷人及中产阶级仍实现明显改善”是瑞信调查得出的两项主要结论,调查称,高收入家庭(前10%的富裕家庭)的收入增速大大高于平均水平。高收入家庭的收入额占受访家庭收入总额的35.7%,而2004年该比例为24.3%。此外,穷人及中产阶级家庭的收入仍取得较快增长,特别是在2007年以后。2004年至2009年间,40%—60%的家庭平均收入增长98%,底层的20%家庭平均收入增速也有50%。

市民质疑:没那么多,调查太乐观

“我怎么没有感受到家庭收入增长这么多啊?”一位在银行工作的基层员工表示,自己2005年进入银行工作,4年来基本工资始终未变,而加班工资、奖金的增幅肯定远低于50%。“调查的结果太乐观了,不知道这是怎么统计出来的。”一位在民企打工的郑先生质疑,这轮金融危机让自

己险些丢了工作,让老板给员工涨工资根本就是奢求。昨日,随机采访到的多位市民几乎一致对瑞信的调查结果表示了怀疑。

从大多数市民的实际感受以及相关机构的调查来看,近年来,个人实际收入增速相对“退步”,占GDP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每当有关收入增长的调查或结论出炉,总会引发一阵不小的争议。国家统计局去年10月发布城乡居民收入调查结果,报出了“2009年第三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10.5%”的数据,曾引发网络上“收入被增长”的口水战。一些人气论坛上,有网民以“晒工资”的方式,表达自己收入“被增长”的不满。

专家分析:调查指标影响结果合理性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曾发布一份中国企业竞争力报告,直言“中国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在相当程度上是以职工低收入为代价的。”该报告披露,1992年至2007年的15年间,职工工资报酬所占GDP比重降低了12%。而万事达国际组织在2009年的调查报告也指出,企业员工薪酬的GDP占比正持续缩水,职工收入增速远低于GDP。有关专家认为,个人收入增速相对缓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隐忧。瑞信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也承认,“由于劳动力供给过剩,工资水平很难提高,这将是困扰中国消费市场长期发展的瓶颈。”

上海金融学院副校长、金融学教授贺瑛认为,市民的实际感受与调查结果有出入,与调查机构引用的指标体系有关。抽样调查的统计依据、范围、样本等指标体系是不是合理,将直接导致结果的合理性。贺瑛也认为,调查称中国家庭收入大幅增长的理由是难以服人的。“从瑞信作为投行的角度分析,或许他们是希望国内居民更多地进入投资市场吧。”

软件市场消费者调查

近几年来,我国软件市场发展迅猛,年平均发展速度超过20%,产品种类也越来越多,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软件产业将成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而随着软件市场的发展,软件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软件产品在消费者中间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同样的,消费者对软件产品的消费倾向也将对未来软件产业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本次调查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广大消费者对我国软件行业的看法、消费者的软件消费水平以及消费者对各种软件产品的应用情况。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揭示消费者的软件消费水平和行为倾向,了解不同使用目的和不同消费层次的电脑使用者对软件产品的真正需求,为消费者增加对软件行业及产品的整体情况的了解,对软件企业了解目前软件产品消费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寻找新的机会,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采用了二次调查的方式,二月份和九月份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随着文化程度和个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软件产品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大专文化以上、收入水平中等的广大消费者是关注个人消费软件产品最多的群体,也是我国个人应用软件的消费主力,他们的消费倾向,将会对我国消费软件市场的变化产生强大的影响力。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个人应用软件产品的整体消费水平还较低,市场上软件产品的定价还偏高,这也是造成我国盗版软件猖獗的主要原因,降低软件产品成本和价格、加强软件售后服务等因素是解决软件行业盗版问题,促进软件产业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再进一步分析各领域软件的应用情况发现,随着计算机产品的普及,消费者对计算机软件应用也在增加,其中系统工具、办公软件、媒体工具、网络工具和游戏软件等是消费者应用最多的几种软件。可见,对个人来说,维持系统的稳定、处理工作文件、上网、娱乐等几个方面最主要的需求,未来消费者对这几个方面的软件仍将保持旺盛需求,软件市场将会延续这一应用格局。

大学生品牌消费观念的最新调查与分析

品牌是一个企业或商品的个性化的沉淀和凝结,也是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引起消费者注意或购买的重要识别与形象特征。品牌消费心理从本质上主要满足消费者两方面的欲求,一是品牌的功能性满足;另一是由品牌唤起的联想、情绪、情感等心理体验满足。当相同品牌竞争时,最能唤起记忆、联想、情感的品牌就最先被消费者选中。本文通过有关调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对品牌的认知,态度以及动机等特点,据此为我国企业家制定品牌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并对大学生未来品牌消费的趋势做出大胆预测,希冀引起人们更多关注。

今天高校的大学生,主要以17~22岁的本科生为主。他们出生在80年代以后,不少已经是90年代后出生的。他们生活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和较好的生活条件和消费环境中。他们追求新异,敏锐的把握时尚。相比起以往的大学生,当代大学生的电子消费十分普遍。他们绝大多数都拥有手机,MP3播放器,电子词典。拥有数码相机,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网络消费成为他们最流行的休闲方式。一些传统的消费项目,依旧得到他们的热爱。他们尝试新式发型,购买品牌服饰,生活用品,对新出现的各类消费方式勇于尝试,比如整形美容,旅游健身等。大学生还积极参加各类辅导班,热衷考各类证书,例如驾照等,在提高自身含金量消费方面,积极参与。由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其消费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最新的调查表明(2007):80%受访大学生选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购买名牌产品。追求名牌,成为大多数大学生的共同观点,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重品牌,有品味的生活的需求与消费观念。存在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如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

有调查表明(2007):当代大学生普遍能够接受快捷的消费交易方式,大部分大学生拥有银行卡,交通IC卡,校园IC卡,各类打折卡等,刷卡消费得到当代大学生的追崇。同时许多商家还提供分期付款的服务,一些大学生开始尝试提前消费方式。交易的便捷,新型消费方式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学生消费。

调查还表明(2007):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已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这一现象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有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不惜作出一些损人利己甚至丧失人格、法理不容的犯罪行为。国内相关研究表明,中国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崇洋媚外形象,而且个人月收入越高,对国外品牌的喜欢程度越高。在日常消费品选择方面,国内品牌较占优势,在个性化需求比较强,产品相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上,通讯,化妆品等,国外品牌占有优势。

消费者行为学认为,选择品牌的心理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它受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影响。即大学生成长时代、所处的社会,对他们形成各种各样的品牌偏好,特别是品牌消费观念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我们较为深入地认识了在当代大学生中对品牌认知,品牌选择过程中的主要心理活动,对品牌的态度等情况。如不少大学生为了生活更加个性化。在追求个性化,享受性的消费时,大学生的消费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过分追求品牌,消费结构不合理等。调查中发现75%的大学生在第一次使用著名品牌产品后,感觉良好后,会增加品牌信任,继续购买该产品。并且在性别和学历层次上几乎没有差别。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品牌认知后容易产生情感迁移,当他们发现某品牌产品不错时,更加愿意尝试这个品牌的新产品。在访谈中发现,对于宝洁公司的新产品,绝大多数人愿意尝试,但是,也发现一旦消费者发现某系列产品不适合自己,在以后的购买行为中将很少关注该系列的产品。

从消费者行为学角度讲,接受一个品牌也是消费者不断学习的过程。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采取不同的品牌学习方法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对比法,58%的大学生喜欢比较不同的品牌,最终接

受这个品牌。其次习惯采用发现法了解品牌的占33%,他们常常主动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商品的有关资料,然后才会决定是否选择该品牌。对于“名人效应”和“参加体验”这样两种品牌学习方式,分别只有4%和5%的大学生表示认同。由此可见,大学生在品牌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主动性,在接触品牌后,有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当大学生对某品牌形成良好的印象后,会在购买中表现出对该品牌的追求,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如果消费者觉得该产品的价格比同类产品要高的时候,67%的人会放弃对品牌的追求,选择购买其他品牌,价格适中的产品。只有33%的消费者意志表现出对品牌占有的强烈欲望,他们会采取借钱,等待降价等措施。

在购买不熟悉的产品时,大学生更加看中品牌的作用。在调查中,有47%的大学生认为,在遇到不了解的商品需要购买时,他们会选择熟悉的品牌,大的品牌,虽然他们对产品本身不了解,但是更加信任品牌的作用。29%的大学生会自己去观察产品的好坏,而且坚决相信自己的判断。23%的大学生愿意和销售人员交流,不反感他们推荐产品给自己。只有1%的人会去关注促销和不熟悉的产品广告,表现出对广告的不信任。

不同的产品的品牌,在大学生中有不同的价值。在他们选择购买各种生活消费品的时候,商品品牌在他们决策中影响力的大小是不同的。通过调查发现79%的大学生看中数码产品的品牌。48%的人认为购买汽车时,选好品牌很重要。44%的人看中服饰的品牌,37%的人看中化妆品的品牌,有26%的人认为自己注重食品的品牌,还有10%的人看中著名网站等传媒的品牌。由此可以看见,实物科技含量越高,大学生认为品牌的价值就越重要。而生活基本必需品食物相比而言则不太被看中品牌。

消费市场调查报告 篇10

班级:090406

2姓名:江姗

调查时间:2011年7月

日至2011年7月1

58日

一、调查方式:

此次我利用下班和假期的空余时间去湖南长沙蒙牛分公司的新一佳超市进行了实地观察,并做了相关记录和分析,利用相关数据进而更进一步的对消费者及营业人员的性格和消费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二、调查目的:

1、通过观察,了解不同顾客购买商品时的不同特点,推测他们的气质、性格、能力方面的差别。

2、通过此次调查活动对自己学习的知识给予总结并加以巩固,进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3、通过对不同特征和消费行为的顾客,采取不同的询问方式,然后记录相关信息,选取最佳方案去预测市场发展的趋势。

三、调查过程:

在去实地观察之前,我们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归纳,这样更利于我们接下来的观察。

具体过程如下:

情景体验一:首先我来到的是超市一楼观察,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一家珠宝店,我们就在珠宝店的柜台前反复的走动,看着里面的项链和戒指,不一会销售员就来了,销售员就过来问我们说:“你好,欢迎光临,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我们就说:“不需要,谢谢”。然后销售员就走了。这时候一个女生走了过来,她说:“你好,您能帮我把这个项链拿出来看下吗?随后销售员就拿出来给这位女生看了,这个女生拿手上看了看,说:这个不好看,你给我拿另外一个。然后

销售员给她拿了另外一个,他看了又看,然后说这个也不好看,然后就反复的挑选,反复的不要,我们观察了半个小时,她最后才决定买了一个项链,但她又和老板还价,说了好一会,她说: “我在周大生珠宝行看过一样的项链比这个便宜,并且我今天准备去哪儿买的,随便经过这,就进来看下,然后才发现你们这也有,所以,你就便宜点呗,销售员没办法说: “好吧,给你便宜50元,.”然后这位顾客就心满意足的付钱高兴的走了.情景体验二:我随后来到的是超市二楼,我主要目地是为了观察超市物品的摆放,和整个超市货架的摆放,以及超市整体的环境结构布置,同时我也在观察各种商品的分类情况,以及怎么摆放才能最大程度上的吸引顾客。我发现在超市有如下几种情况:,1.我发现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不同口味的酸奶捆绑在一起促销,甚至附带小勺、小盆等礼品,并且价格低廉,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为其买单;还有一些消费者明明只想买一瓶洗发水,但看到下面货架上的润手霜也很好,结果一并购买了。

2.我发现超市为了将相对陈旧的商品优先销售出去,超市摆货时会把新鲜商品摆在货架里面,3.再有诸如果蔬产品,为了让商品看起来更加新鲜,一些超市会使用“灯光迷阵”,尤其在傍晚时间,超市会对果蔬产品进行大甩卖的。

4.超市货架从上到下一般分为上段、“黄金段”、中段、下段四大段位,“黄金段”与中段不仅是商家最看好的位置,也是最能吸引顾客消费的段位,一般超市会把利润较大的商品、自有品牌或是独家代理商品,以及消费者选购较多的商品摆放在“黄金段”和中段;而价格相对低廉,或是进入衰退期的商

品则多放在货架最下面;促销品和新品多集中在不固定的促销展位,并会伴随一些红牌或是蓝牌标示,在提高消费者关注度的同时,更易达到好的成交量。

5.此外,超市摆货时像女性用品及婴儿用品、日常生活用品等系列商品往往呈纵向陈列。

四、调查总结:

通过对这家超市的观察,我们发现: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大多比较理性,都是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购买。同时超市在推崇消费者“自选”的同时,也会利用物品的“特殊”超市摆货方式来“引导”消费者购物,所以,很多时候,消费者的眼睛也是会“欺骗”自己的。以下是超市为吸引顾客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生产日期决定超市摆货顺序

2.超市摆货时果蔬促销使用“灯光迷阵

3.”“黄金段”超市摆货有说道

4.超市摆货原则上意在“新鲜+平价”

超市经营的原则一直以新鲜、平价取胜,货源、品质一直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所以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注意上述方法和技巧,这样才会买的放心,用的实在,对自己买的商品称心如意。

调查感想:

上一篇:七年级第二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XX下一篇:用马斯洛的眼睛看大学生的需要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