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报告

2024-10-13

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报告(共8篇)

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报告 篇1

20网购用户网购替代率78%。

网购替代率较高的商品(服务)依次是:飞机票和火车票、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餐饮旅游和住宿等,其替代率分别为91.6%、87.9%和82.0%。

在网购用户的网购总额中,实物商品所占比重接近八成;服务类消费所占比重为19.4%。

22%的网购消费是网络刺激下所产生的新增消费需求。

选择网购的主要原因是网购价格比实体店便宜和网购足不出户节约时间。

城镇居民的网购替代率高于农村。

东、中、西部地区网购替代率差异不大。

网购替代率随着收入水平由低到高的变化而呈“V”字走势。其中,低收入和较高收入人群网购替代率高于中等收入用户。

网购替代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呈下降趋势。

有八成六的网购用户对网购体验表示满意。

49.3%的网购用户因为网购而增加了购买商品的数量,53.7%的网购用户因为网购而增加了消费支出,48.4%的网购用户表示今后会提高网购消费支出比重。

75.9%的网购用户认为网购商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商家存在欺诈行为。

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研究网购消费,对于研判经济形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年,国家统计局在全国开展的中国网购用户专项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查样本兼顾了城乡人口、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和收入分布等方面,共回收有效样本单位8333个。调查显示,消费者选择网络购物,主要因为:一是实惠的价格,吸引消费者眼球;二是便捷的方式,大大缩短购物时间;三是丰富的信息,方便了消费者的选择和比较;四是时尚新体验,畅享现代生活方式;五是贴心的服务,体验顾客至上的感受。

网购替代率透析

网购替代率,是网购用户线上消费对线下消费的替代比率。即在没有网络零售渠道的情况下,网购用户仍会在线下实体店购买商品(服务)金额占其网购总额的比重。根据调查推算,2014年全国网购用户网购替代率为78%。也就是说,在网购用户网购总额中,有78%是原本就需要购买的,其余22%是受网购刺激新产生的。

从商品大类看

服务消费的网购替代率高于实物商品,耐用消费品的网购替代率高于非耐用消费品。调查显示,2014年服务类消费网购替代率为86.5%,其中多数服务消费网购替代率都在80%以上,尤其是飞机票和火车票替代率高达91.6%。2014年耐用消费品的网购替代率为79.3%,其中多数商品的网购替代率都在 80%左右,只有工艺品和收藏品这类非生活必需品的网购替代率相对较低,仅为54.1%。2014年非耐用消费品的网购替代率为73.9%,其中各类非耐用消费品替代率均在73%-78%之间。

从商品品种看

18类商品(服务)按替代率高低可以分成3个方阵。

1.网购替代率较高的商品(服务)有两类,即飞机票和火车票、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其替代率分别为91.6%和87.9%,在18个类别中处于第一方阵。这两类商品,基本上属于刚性需求。较高的替代率,显示了网络购物在这些领域的广泛性。

2.网购替代率居中的商品(服务)有14类,包括餐饮旅游和住宿、家具、保险和演出票务、手机和手机配件、汽车用品、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等,替代率介于73.5%-82.0%之间,处于第二方阵。这14类商品(服务)基本上属于次刚性需求。

3.网购替代率相对较低的商品(服务)有两类,即家政家教和保姆等生活服务、工艺品和收藏品,其替代率分别为66.9%和54.1%,处于第三方阵。

从城乡分组看

城镇居民的网购替代率高于农村。城乡居民由于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差异较大,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不一样,因此其网购替代率也有一定差异。调查显示,2014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网购替代率分别为78.2%和76%,城镇高于农村2.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对各类商品(服务)的网购替代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城乡替代率差异较大的是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家政家教和保姆等生活服务、工艺品和收藏品等。相对而言,通讯充值和游戏充值、服装鞋帽和家用纺织品、汽车用品、个人护理用品等城乡替代率差异较小。

从地区分组看

东部和中部地区网购用户的网购替代率相近,均高于西部地区。调查显示,中部、东部地区网购用户的网购替代率分别为78.8%和78.4%,西部地区为76.3%。

从收入分组看

不同的收入群体,其网购替代率存在一定的差异。调查显示,网购替代率随着收入从低到高的变化呈“V”型分布。其中,月收入在10001元以上人群,替代率最高,达到82.9%。

从年龄分组看

网购替代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20-29岁间的年轻人网购冲动相对比较大,而进入而立之年的30-39岁中青年,消费一般比较理性,其网购替代率较高。

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报告 篇2

银行卡消费行为习惯在线调查自2010年起每年举办, 旨在了解持卡人的用卡消费特征及偏好, 为商业银行等银行卡产业各方加大创新、提升和改进服务提供参考。本届调查收集了超过18万份有效样本, 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调查结果显示, 银行卡已经从身份地位象征转变成为大众化的支付工具, 为越来越多老百姓所熟悉和喜爱。随着银联全球受理网络的快速延伸, 加之银联卡境外使用免货币转换费、退税简单方便、优惠活动丰富等优势, 吸引了更多人用卡。四分之三的被访者表示, 境外用卡时选择银联卡和银联相关网络。他们最关注的因素为收费标准, 其次为银行卡使用范围以及退税服务、支付货币、针对中国人的个性化服务、折扣优惠等专享权利。

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报告 篇3

调查选择了国内在地理特征和生活方式上有一定差异的18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青岛、大连、南京、厦门、杭州、西安、太原、重庆、成都、武汉、长沙、昆明、哈尔滨),进行了2141份结构化定量问卷的调研,并开展了深度的定性研究。

我刊在得到优扬儿童研究机构的许可后,将陆续选登其中部分重要的调查研究成果,期待为您全面理解中国城市儿童生活环境、观念行为和消费趋势,寻找贴近儿童及其家庭生活方式的途径,建立与其沟通互动的方法带来值得参考的数据支持。

儿童媒介接触习惯研究

如表1所示,电视是所有儿童最常接触的媒体,对于大龄儿童而言,互联网已经走入他们的生活。

调查显示,儿童对媒体有很强的影响力,是他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渠道。其中,电视是儿童最依赖的媒体。

根据CSM的检测,儿童周一至周五的日均收视时长约为1.5小时,而周六日的日均收视时长约为3小时。

调查显示,《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儿童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尤其是在0-9岁儿童中。相比较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喜欢的动画片剧情逐步复杂。

动画片能够得到儿童的喜欢,更多是因为其中的人物可爱/漂亮/聪明,尤其对女孩与3-9岁儿童而言。而对于12-14岁儿童,内容与人物则同样受到关注。

在非动画类节目中,综艺类电视节目最受儿童欢迎,尤其是女孩和6-14岁儿童中。教育/益智类节目在0-6岁儿童中更受欢迎,而电视剧则在6-14岁儿童中更受欢迎。

调查显示,在平时(非寒暑假),4-14岁的儿童每周上网3次,平均每次上网时间为1小时。

夜宵消费习惯调研报告 篇4

调研方式:赚零用APP在线调研

调查时间:2014年08月15日-2014年08月15日

通过本次调研发现:

1、约四成的受访者通常会选择开私家车外出吃夜宵,选择走路外出吃夜宵的人群比例略低于开车人群,夜宵商家可适当考虑消费者停车问题;

2、近半数人吃宵夜的动机其实是为了与朋友小聚;

3、各类宵夜中,烧烤类最受欢迎;

4、花费方面,七成的受访者平均一次宵夜的花费在100元以下;超过六成受访者月度夜宵花费在300元以上,25%的人月度花费500元以上;

5、关于宵夜的信息来源,亲友推荐排在首位,其次是网络社区、路边广告、宣传单页;除口碑因素及路边广告外,网络社区、宣传单页这两种低成本营销渠道值得餐饮商家重视;

6、好宵夜的标准:好吃、卫生、环境一样也不能少。这三点是消费者挑选宵夜地点的前三位考虑因素,同理如果做的不好也将是消费者拒绝一家店的主要原因。好吃、卫生、环境三者中,卫生的重要程度超越好吃和环境。

7、六成的受访者对于吃宵夜而引起的增重问题表示担忧,但多数人并不会因此而减少夜宵频率或次数,而是希望通过运动、吃健康食材等方式应对。

样本设计

样本定义:16-60岁,有在外吃夜宵习惯的消费者,上海地区随机抽样;

样本量:投放样本500份,实际回收有效样本367份。

调查结果

外出夜宵的受访者中,有41%通常会选择开私家车,有35%通常会选择走路,另有15%的消费者选择打出租车。

约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吃宵夜最主要的原因是朋友聚会;24%的受访者表示,吃宵夜最主要的原因是肚子饿,排第二位;其余原因的人群占比均在一成左右。

约七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在吃好宵夜1-2个小时后入睡,另有约两成的受访者表示吃好宵夜1小时内就入睡,其他情况占比不高。

提及平均一次宵夜的花费,七成的受访者花费在100元以下,其中花费10-50元的受访者和花费51-100元的受访者分别占34%。

受访者在月度宵夜花费上的分布较为分散,25%的受访者花费500元以上,22%的受访者花费301-400元,另有18%的受访者分别花费201-300元、401-500元。

烧烤是最受欢迎的夜宵种类,近九成的受访者会选择烧烤;炒菜和火锅也均以超过六成的支持率位居第二集团;海鲜和炸食以超过半数的支持率紧随其后。

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会特别留意关于宵夜的信息。

提及收集关于宵夜的信息渠道,亲友推荐(86%)、网络社区(69%)、路边广告(63%)、宣传单页(62%)排名前四位。

食物美味(82%)、食材卫生(81%)、环境好(80%)是受访者挑选宵夜地点最重要的考虑因素。

食材卫生(37%)超过了食物美味(28%)成为受访者最看重的宵夜地点挑选因素。

环境脏乱差(85%)、食品不卫生(80%)、食物不好吃(71%)成为了受访者再也不去一家宵夜店的前三大原因。

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会有目的性的特地前往某家店吃宵夜。

朋友推荐、去过一次,还想再去这两个原因分别以37%的比例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成为了受访者会特意前往某家店吃宵夜的主要原因。

六成的受访者对于吃宵夜而引起的增重问题表示担忧。

在这些表示担忧的受访者中,超过半数表示会多做运动,而表示会减少吃宵夜的频率和减少吃宵夜的量的受访者则均不足两成,因此,大部分受访者并不会因为体重问题而改变夜宵习惯。

标题:请问您还知道哪些除增重外,吃宵夜会带来的健康隐患?(填空)

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报告 篇5

受访者姓名:受访者地址:

受访者联系方式:日期:

关于大学生饮料消费习惯调查问卷

亲爱的朋友,您好!我们是xxxxx的在校大学生,为了完成大学生饮料消费习惯的课题研究,特设计此问卷。本调查不做商业用途,不会给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五分钟的时间填写此问卷,谢谢您!

A1.您是否是xxxxx的在校大学生?

1、是

2、否

A2.您在最近一个月内是否饮用饮料?

1、是

2、否

A3.您的性别是

1、男

2、女

A4.您所在的年级是

1、大一

2、大二

3、大三

4、大四

A5.您每个月的生活费用通常处于下列哪个范围?

1、1000元以下2、1001-1500元3、1501-2000元4、2001-30005、3001元以上

Q6.您每个月通常花费多少钱在购买饮料上?

1、10元以下2、11-20元3、21-30元4、31元以上

Q7.您通常喝什么价位的饮料?

1、2元以下2、2.1-3元3、3.1-4元4、4.1-5元5、6-8元6、8元以上

Q8.您每周喝饮料的频率1、1-2次2、3-5次3、6-8次4、8次以上

Q9.您每次购买饮料的数量1、1瓶2、2瓶3、3-5瓶4、6瓶以上

5、成箱购买

Q10.您喜欢的饮料品牌有哪些?(限选3项)

1、可口可乐

2、百事可乐

3、哇哈哈

4、康师傅

5、统一

6、农夫山泉

7、雀巢

8、健力宝

9、红牛

10、伊利

11、蒙牛

12、其他(请注明)

Q11.您经常购买的饮料品牌有哪些?(限选3项)

1、可口可乐

2、百事可乐

3、哇哈哈

4、康师傅

5、统一

6、农夫山泉

7、雀巢

8、健力宝

9、红牛

10、伊利

11、蒙牛

12、其他(请注明)

Q12.您通常购买哪种类型的饮料?(限选2项)

1、碳酸饮料

2、果蔬汁饮料

3、功能性饮料

4、茶饮料

5、奶类乳品饮料

6、咖啡类饮料

Q13.您倾向于下列哪种功能性饮料?(单选)

1、抗疲劳

2、助眠

3、提神

4、美容养颜

5、低卡无糖

6、补充能量

Q14.您喜欢什么口感的饮料?(限选2项)

1、清香的2、甜的3、酸的4、酸甜的5、苦味的6、原味的7、奶香的8、其他(请注明)

Q15.您通常购买下列哪种规格的饮料?(单选,在容量上打圈)

1、塑料瓶(150ml、200ml、220ml、250ml、300ml、350ml、400-500ml、600ml、1L、2L、2.5L)

2、玻璃瓶(125ml、150ml、300ml)

3、易拉罐(200ml、250ml)

4、纸盒(125ml、200ml、250ml、300ml、500ml、1L、2L)

5、百利包(125ml、200ml、250ml)

6、枕包

Q16.您购买饮料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限选2项)

1、价格

2、口味

3、包装

4、品牌

5、健康,营养价值

6、时尚潮流

7、广告媒体舆论

Q17.您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到饮料信息的?

1、电视

2、网络

3、报纸杂志

4、海报

5、别人介绍

6、活动促销

7、户外广告

Q18.您通常在什么地点购买饮料?

1、校园食堂

2、校园超市

3、自动售货机

4、恒克隆

5、便利店

6、路边小摊

7、水吧

8、浴池

9、娱乐场所

10、大型超市11、其他(请注明)

Q19.您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购买饮料?

1、运动后

2、聚会

3、逛街

4、吃饭

5、没有选择时

6、平常喝,当作主要饮品

Q20.您认为经常饮用饮料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Q21.您对现在的饮料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调查报告 篇6

新时代需要新“属性”——都市人内衣消费习惯和观念调查

内衣是人体的“第二肌肤”和贴身伴侣,目前我国内衣市场品牌林立,在各大城市的大中型商场的品牌销售集中度相对较高,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相对固定在有限的几个品牌。据了解,这些热销的品牌多数是香港或其他国家在广东、上海等地合资建厂的产品,本土品牌屈指可数。

日前,上海明略市场策划咨询有限公司就2003年中国内衣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一次行业研究,并形成了中国内衣行业进入策略研究报告,本文是该项综合研究的简单文字提炼。

1.内衣的定义:

内衣又被译为Under Cover或Under Wear,这是1983年以来服装界的用语。花样款式以女性的内衣为主,它包括紧身胸衣(Corset)、乳罩(Bra Cup)、掐腰(Waist Nipper)、连胸紧身衣(All-in-one)、背心式衬裙(Camisole)、短腰(Short)等许多种类。广义上只要是穿在人体里面的衣服,都可称为内衣。内衣的分类有很多种,如日常内衣,性感内衣,睡衣,泳装和沙滩装等,一般认为较科学的分类是按使用功能分为如下三类:贴身内衣、调整内衣(又名矫正内衣)和装饰内衣(又名补正内衣)。

2.国内内衣行业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内衣业(尤其是女式内衣)已基本成熟,形成了以广东为代表的南方,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三分天下的产业格局,由此也初步形成了具有独立风格的中国内衣时尚潮流。

业内人士认为,中国内衣市场充满着无限活力和巨大潜力。但同时,中国的内衣生产企业还亟待了解世界内衣行业的发展动向,以提高设计与生产水平,与世界潮流同步。在中国内衣行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的同时,期间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与国外品牌相比,中国内衣行业的时尚性较弱,各品牌之间的特色区分不甚明显,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行业内不规范的低层次竞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对内衣文化理解的不断加深,内衣与时装一样,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时尚。明略市场策划咨询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内衣市场目前正处在快速成长期,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中国大陆已有内衣企业3000多家,中国内地内衣市场呈现出进口、合资、国产品牌三足鼎立的态势。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内衣市场将进一步加快与世界市场的融合,这对中国内衣业来说是一轮新的突变,也是一轮全球性的激烈竞争。

3.行业发展阶段:

内衣行业已经在海外蓬勃发展了几十年。而它在中国一直是个隐秘、难登大雅之堂的话题。直到1993年3月,首届国家级的内衣展示才破天荒地在北京推出。自此,内衣作为演绎都市时尚的载体一发而不可收。

内衣业从发展起步至今,已成为目前中国服装界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如果以西方人均拥有内衣的数量作为参考依据,中国的内衣适龄人群有2亿,如果以她们每人每年购买3件内衣来计算,中国女性每年至少需要购买6亿件。明略市场策划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仅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每年中高档内衣的年销售额就达9亿元人民币。

目前,国内一些著名品牌如华歌尔、安莉芬、欧迪芬等近三年来市场增长率都在50%以上。同时,英国、法国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产品也非常看好中国内地的内衣市场。

4.消费者市场现状:

如今,通过电视荧屏上的T形舞台时装秀,我们常常会领略到时尚、个性、新奇的服饰魅力。的确,服装在人们观念中的定位已经脱离了御寒遮体的原始功能,装饰和点缀似乎成了服饰的“灵魂”,“人靠衣着打扮”早就成为了现代人的普遍共识,服装更是一个人外在形象气质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服装这个大家族中,内衣却是一个人们羞于启齿的尴尬“角色”,在服装文化中,它所占的比重似乎是最小的。但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日益开放,人们的着装观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昔日“深藏闺中”的内衣开始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中,内衣在款式上的风格也摆脱了简单低调的格局,渐渐融入到服装时尚、前卫、个性的潮流中。不仅如此,内衣在特定场合和环境下,人们还会赋予它特殊的“任务”。

为了捕捉这一悄然发生的变化,近日,上海明略市场策划咨询有限公司进一步对18-40岁间的中青年消费群体进行了抽样调查,对他们的内衣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进行了透视。

专卖店——品牌消费的主力场所。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购买品牌内衣一般在专卖店的较多,占了60.7%;其次,在百货商场和超市也有相当高的比例,分别为39.8%和32.8%。

交叉分析显示,男性在专卖店购买的比例为52.0%,而女性则为69.7%;超市中,男性购买比例为44.1%,女性购买比例为21.2%。

明略市场策划咨询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

从消费者购买服装的习惯分析,消费者对于品牌形象较好、知名度较高的品牌往往倾向于在品牌专卖店里进行购买,一方面是消费者追求购物安全的考虑,在专卖店中没有假冒品牌的后顾之忧,其次,在专卖店中能够享受到更加专业的服务,这是在百货商场和超市所欠缺的。作为比较特殊的服饰内衣来说,对于穿着的舒适度和材质的要求较高,消费者更希望得到专业性较强的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务。

百货商场中的内衣专柜和品牌专卖也是消费者经常消费的场所,作为最传统的购物场所,它仍然吸引了不少消费者,而且在百货商场中可以选择的机会也较多,消费者能够进行充分地比较,以购买自己的满意品牌。

超市在近几年已经越来越成为消费者购物的主流场所,超市的大而全的购物特点所带来的低价和便捷吸引了众多的消费者,加之超市和大卖场在网点建设上更加贴近居民生活区,使商业业态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女性更偏向于专卖店中进行内衣的品牌消费,而男性则更偏向于超市中购买。这也呈现了女性的细心和讲究,男性对内衣选择的随意消费特点。

品牌和面料为消费者购买的主要考虑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购买内衣时的主要考虑因素为品牌和面料,两者比例都是66.5%。款式、质量和价格的考虑因素也较高,依次为49.7%,45.0%和40.8%;其余因素中除花色和产地有一定比例外,其它因素都很低。

和性别交叉分析发现,款式的考虑因素中,男性为39.6%,女性为61.0%;花色的因素中,男性为16.8%,女性为27.0%。

明略市场策划咨询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厂家已将单纯的产品竞争上升为品牌竞争,品牌形象本身已经代表许多产品信息,包括质量、价格、市场定位、服务、产品、风格和特点等。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不再逐个比较各个产品要素,而将品牌作为主要的选择因素。

作为服装的一个特殊种类,内衣的面料同样是消费者购买时考虑的主要因素,这和内衣商品特点相关。由于内衣紧贴肌肤,内衣在穿着时的舒适度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面料、材质的优劣,而舒适度又是内衣消费的重要指标,而且部分消费者在选购不当会引起健康问题,因此消费者对面料的重视度也相当高。

款式、质量、价格是许多服装产品的购买考虑因素,但内衣的款式较普通服装单调,而价格区间也变动不大,内衣的消费周期也较短,对质量要求不是很高。因此这三个因素考虑稍低。

对于款式和花色的考虑因素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消费者,这一点和其它服装商品是一致,女性消费者追求美的消费心态,在内衣上也同样得到了体现。而高收入者倾向于考虑品牌这一综合产品因素,对单独的产品因素考虑较少,相对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对于单独的产品因素考虑较多,对品牌考虑较少。

新颖、时尚、个性成为内衣风格变化的三要素。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购买内衣的整体风格与3年前比较:发生变化的占57.7%,没有变化的占42.3%;

交叉分析显示,有风格变化的各年龄段中,18-25岁(54.9%),26-30岁(40.8%),31-35岁(42.9%),36-40岁(29.8%)存在一定的年龄差异。同时性别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女性为59.2%,男性为24%

进一步调查显示:风格变化主要集中在款式更新颖(52.9%)、颜色选择更多样化(42.5%)和更加注重品位(40.2%)三个方面;而更追求个性(27.6%)和配合不同的场合与外衣(11.5%)也有一定的比例。

明略市场策划咨询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

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者的消费风格发生了变化,随着人们消费品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上商品的更新变化速度逐渐加快,具有新功能、新款式、新概念的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产品在满足现有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也在不断开发消费者新的需求,培养新的消费理念。尤其对于服饰这类消费品而言,其流行性的风格更是这类产品变化的主旋律。

交叉分析发现,低龄和女性消费群体内衣穿着的风格变化性更强。这一群体追求时尚和新潮的消费风格,他们的整体消费风格的变动性较强,对新款、新品的尝试较为积极。一些时尚化较低的品牌难以持久吸引他们。

由于目前大众生活形式更加开放和现代化,使得人们的许多生活习惯和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在内衣消费观上也存在如此情况,内衣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在渐渐地转变着。从以前“默默无闻”到现在的“初露锋芒”,使得内衣比以前有更多展示的机会,其穿着风格也更接近普通服饰,其装饰和点缀的功能也在逐步强化,款式、颜色和品位这些服饰的基本元素得到了消费者的重视。

交叉分析发现,在变化风格上,低龄群体更加追求个性化。这也是青年消费群体的风格体现,他们已经不是盲目的流行跟随者,将个性融入时尚则是他们的包装自己的目标。

对异性穿着的欣赏成为时尚个性内衣流行的源动力。

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一些亮丽的花型的时尚个性内衣,表示可以接受的消费者占47.8%;认为很有个性的占22.9%;认为太开放,有保留地接受占19.4%;完全不能接受的占9.5%;

对于配偶和异性朋友穿着亮丽内衣的接受度,有62.6%的消费者表示可以接受;表示无所谓的消费者占26.8%;表示不能接受的仅占10.6%。

明略市场策划咨询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

由于本次调查的目标受访者都为青年群体,总体年龄都在40岁以下,他们是西方生活方式的主要接受群体,他们的观念和思想也较接近西方文化。因此对西方人的着装文化接受度较高。尤其在于中西方差距较大的内衣观念上。

数据显示,消费者对于异性穿着亮丽的个性内衣的接受度明显高于自我的接受度,明确表示否定的仅占一成左右。目前从普通消费者内衣穿着的习惯分析,配偶和异性朋友仍是除消费者本人以外有最多机会接触他们内衣的“观赏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配偶和异性朋友对内衣的欣赏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消费者的潜在消费需要和购买动机。

材质是消费者对内衣的重要理想指标,因此,消费者对它的接受度也就更高,交叉分析发现,高收入群体更能接受优良材质的内衣,深入研究表明,这也是来自于他们的消费观念,高收入群体对生活质量要求也高于中低收入群体,对服装的要求同样如此。

结识新异性对时尚个性内衣的需求成为消费的新亮点

注:多选题合计>100%。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以下场合会选择时尚内衣:新婚(40.0%)、本命年(28.7%)、旅游(26.7%)以及认识新异性(25.1%);其余场合比例较低。

交叉分析显示,在认识新异性的情况中存在年龄差异,在调查的四个年龄段中的比例依次为34.6%,24.0%,27.1%和13.3%;与收入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高收入者的比例高于低收入者。

明略市场策划咨询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

新婚期间,普遍消费者都会大量购置新婚用品,这其中也包括属于服装中的内衣商品,在消费档次上也会比较讲究。由于时尚个性内衣在款式和花色上都比较符合新婚气氛,也更能博得对方的欢心,利于营造温馨的气氛。因此,消费者在这种场合下对个性内衣的接受度较高。

在我国,普通消费者有在本命年穿红色内衣的民族习俗,因此时尚个性内衣亮丽的红色产品会颇受消费者青睐。

而在旅游时,消费者也往往会为旅游准备一些休闲而颇具个性的服装,装扮自己的同时也能给自己带来轻松惬意的心情。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认识新异性后,也会通过选择个性内衣在一定场合下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展示自己和取悦对方的目的,这也是时尚个性内衣的潜在新型功能。交叉分析发现,低年龄和高收入的群体更符合这种消费需要和观念。

5.行业趋势:

中国有广阔的内衣市场。中国是全世界内衣及其相关行业增长最快的国家,过去几年每年平均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未来5年内,中国的内衣市场将有5000亿的销售额,而目前内衣市场还处在起步阶段。内衣业已成服装界最具前景的行业之一,专家预测年增长率将达20%。

据统计,2001年中国内衣市场的销售仅为500亿元,到2002年中国内衣销售将高达900亿人民币,据预测,我国内衣市场年利润达上亿元,尽管市场空间巨大,但国内内衣市场的强势品牌并不多见。尤其是北方市场,内衣品牌的市场份额十分分散。

而从产品角度分析,随着女性们对身体的曲线效果要求越来越苛刻,有美体修形,塑造身材作用的塑身内衣越来越受到青睐,塑身内衣是一个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形态的不断更新改变,开放的思想观念逐渐地渗透到内衣穿着的观念上。尤其对于时尚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生活出入场所中有更多前卫大胆的机会来让他们展示自己贴身的内衣,他们对内衣的款式和花色的消费观念也更新潮。内衣在人们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昔日“默默无闻”,而今却时常“惹人注目”。作为内衣行业,它也开始赢得了更多的关注,甚至出现了许多“内衣外穿”和各种打破内外衣界限的大胆尝试。上海明略市场策划咨询有限公司(http://)的研究人员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指出:

内衣消费渐趋品牌化。

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内衣消费上,人们也开始追求品牌化,优良的品牌形象代表了优良的产品品质,消费者通过品牌消费来提高消费档次已经是一种趋势。同时从商家角度分析,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商家都以品牌建设作为应对市场竞争的策略,只有独树一帜,独局风格的产品才能赢得相应的细分市场。

内衣款式应朝新颖、时尚、个性化方向发展。

传统角度,人们通常只注重内衣的材质和舒适度,忽略它的款式和花色。但随着人们的生活观念越来越开放,人们对内衣在款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把握新需求,进一步激发消费者新的购买动机,才能占得市场先机。

重视男性消费市场。

内衣消费者主要以都市女性为主,约占60%,女性的市场规模为男性内衣的6-7倍。但就市场的实际容量来看,中国的男性消费者人口众多,对品牌有大需求。故此,男性内衣也将成为中国内衣市场的一大新的发展领地。目前,虽然男性内衣的款式变化多了,开始跟上时尚潮流,但是,男人内衣的时尚比起女人内衣来,明显低了一两个层次,而且,男人的内衣知识的普及也明显落后,这与女性内衣红红火火的势头出入甚多。因而,男人内衣呼唤“升级换代”。

功能性内衣将成为一大发展趋势。

内衣在注重装饰的同时,还要讲求功能性。随着女性们对身体的曲线效果要求越来越苛刻,有美体修形,塑造身材作用的塑身内衣越来越受到青睐,对于许多的职业女性来说,拥有亭亭玉立的身姿能使她们倍添自信,而骄人的身材更是许多女性所追求的,从减肥消费品市场的长久不衰也能反映出这一巨大市场需求,因此塑身内衣是一个发展趋势。

中国农村消费教育报告 篇7

消费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民众、国民如何消费。如果广义地理解民众、国民,应该包括生产经营者,消费者教育也就可以称为国民消费教育。国际消费者联盟12届大会关于消费者教育的决议指出:“消费者教育是使人们,特别是处于劣势地位的人们成为清醒、聪明的消费者的根本方法,它可以使他们具有选择信息的能力,提高对自己权利和所承担责任、义务的意识”。我国目前开展消费教育与履行《消法》赋予职能有着密切的关系,消费教育是消费者协会履行《消协》赋予的“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职能的具体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1994年1月1日施行以来,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消费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消费教育从无到有,“健康、科学消费”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子商务等营销方式的迅速兴起,我国农村消费教育出现以下新特点:

1.1 农村消费增速强劲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343亿元,同比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实际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2.1个百分点。农村消费在2009年成为一大亮点。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农村消费超过4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城市消费超过8.5万亿元,同比增长15.5%。自1987年以来,全年农村消费增速首次快于城市。2009年消费市场快速回升有四方面原因:一是政策拉动作用明显。国家出台的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提高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了消费能力。家电、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等刺激消费的政策,对拉动城乡居民消费、释放消费潜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流通网络进一步完善。万村千乡、双百工程、农超对接等项目,进一步健全了农村流通网络体系,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扩大了农村消费。三是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通过建设“放心肉”服务体系、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开通举报投诉热线,组织打击借“家电下乡”制售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整治行动等措施,对改善消费环境,提振消费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四是促消费力度空前加大。2009年商务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扩大消费、创新生活”促消费系列活动,带动各地举办大型促销活动3000多个。2010年,国家将继续把扩大消费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完善保障体系,继续实施家电、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政策。消费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1.2 经营者通过消费教育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的自觉性增强

在市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消费者作为弱者需要得到保护。因此,怎样防止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便成为消费者教育的目的,即培养“聪明的消费者”成为消费者教育的课题。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义务,应当听取消费者对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意见,接受消费者的监督;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但是,不少企业把消费教育片面理解为把广告单塞给行人了事,结果吃了大亏。如今,不少企业已自觉地把消费教育作为与消费者有效沟通和开展市场营销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作了大量探索。经营者要侧重研究落实农村消费维权工作,妥善解决农村消费市场发生的消费纠纷。对“家电下乡”、“电脑下乡”开辟售后服务争议解决的绿色通道,解决农村消费者的实际问题。同时还要继续推进全国百城市消协投诉信息直报网络建设,消协组织要根据投诉信息统计分析情况,向政府有关方面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向企业行业反馈消费者意见,向消费者提供消费预警。推进消费纠纷和解网络平台建设工作,选择讲诚信、有规模的行业骨干企业作为和解网络平台成员单位,健全投诉和解机制。探索建立消费纠纷调解救助体系。以加强投诉分析、整合投诉资源为突破口,推进各级消协组织全面完善投诉调解救助体系。推广和规范争议和解制度,做好消协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衔接工作;构筑消费维权救助体系,实现消费者权益的最大化。

1.3 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

伴随电子商务的普及,消费者的整个生活空间几乎被“网”占据,在20世纪尚未遇到或很少遇到的问题,在21世纪已大量出现,如因特网使用者未经收件人同意,利用电子邮件擅自发布商业信息,利用电子邮件进行虚假宣传,诋毁他人商业信誉等等;各种高科技产品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广大农村消费者希望通过消费教育,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消费教育在提高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了解商品和服务信息,掌握选择商品和服务的方法和技巧,预防侵害的发生,帮助消费者逐步走向成熟和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消费者购买有固定包装的商品,要认清包装上的标志,特别是无商标、无产地、无地址的“三无商品”,切忌购买。购买大件、高档、耐用消费品时,应当场开包检查。购买大件、高档、耐用家电商品时,应索要发票、保修单,核实发票项目是否填写正确。各级消协应加大消费教育的力度,充分发挥消联站等网络作用,开展消费教育,适时发布消费警示,提高广大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在购买产品时鉴别,在签订装修合同时的增订环保达标条款,在发现室内存在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除,切实地保障自身的健康安全。从根本上提高消费者的安全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改变消费者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

网络消费成为当前农村消费者新的投诉点。网络消费具有潜在的大市场,保障网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问题不可小视。网络消费作为新型消费行业,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网络技术不稳定,造成消费者使用网络时经常出现故障。不少消费者投诉称,一些公司提供的安装上网宽带服务,由于技术问题,宽带设备装上后却无法上网。网络消费价格不透明,网上设陷阱,引诱消费者上当。一些不正规的网站在网上设置陷阱,将诱导消费者的信息与其它高收费的网站链接,有的甚至与国外收费网站链接,消费者在无意中付出了高额的费用。网络游戏规则不明示,一些网络游戏运营商在网络游戏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玩家虚拟财产丢失,或者技术不成熟,导致玩家无法升级等问题。网络企业的大量涌现,高科技产品的不断增多,网络广告的蓬勃发展,都要求把消费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1.4 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消费教育明显落后

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不成熟、消费环境的无序、消费政策的不健全不仅仅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和健康,还连同经营者、企业、行业付出了代价。许多农村消费者投诉自己购买了劣质或假冒产品,一部分原因在于经营者没有把好质量关,不懂识别假冒劣质产品,自己吃了亏,也让消费者吃了亏。许多消费者动不动就去消协投诉,有些根本是消费者无理取闹,但是因为怕麻烦,又担心信誉会受影响,常常是自认倒霉。随着社会的进步,从国家立法到相关组织,从社会心态到具体操作,消费者都是弱者,是保护对象,消费者的地位明显得到了提高,但是也总有少部分消费者的素质另人不敢恭维,无理取闹者有之,故意找碴者有之,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屡见不鲜。经营者除了要诚信经营外,也要懂得保护自己,共同营造和谐的消费环境。

如何合理消费,农村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的改善和消费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消费教育。现在的学生在年龄较小时就要走向复杂的社会,他们在消费生活中会有很多不适应。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他们身上投资很大,他们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了。同时,他们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在消费中遇到一些问题,他们大都不知道,也不会使用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学生受到过良好的消费教育,那么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权利,还会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合法生产,合法经营,保护其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使整个社会走向法制化。社会应提倡理性的教育消费。理性教育消费需要社会宽松多元的人才标准的确立、政府相关政策和体制的配套和供需信息的畅通等多种必备条件,是多种有效合力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农村消费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已明显落后,消费教育在全社会不够广泛,消费安全、消费环境和消费侵权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特别是农村消费维权工作还比较薄弱,消费维权的体制、机制和长效管理尚未健全,消费维权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相对滞后等,还需要下功夫改进、解决和提高。各地消费教育机构少、投入低,消费教育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教学水平低,影响消费教育的效果;加之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可操作性差,造成各地消费教育的发展参差不齐,以至出现有的消费教育机构挂羊头卖狗肉甚至搞虚假宣传的现象,从一定程序上制约了我国农村消费教育事业的发展。

1.5 农村青少年虚荣消费和冲动消费行为倾向较强,理性消费行为较弱

在农村青少年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有优势,“精神消费”相对薄弱,消费心理不健康、消费知识贫乏、维权意识淡薄等现象十分突出。特别是经营不规范的网吧、文具店、小吃店、玩具店等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很大危害,由此导致的消费投诉逐年增加。许多地方未将青少年消费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之中,未将消费教育内容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还未建立起完整的青少年消费教育网络和教育体系,没有建立专门的消费教育师资队伍,没有建立适合青少年特点的稳定的消费教育基地,农村消费教育教材十分缺乏,不能满足青少年消费教育的需要,忽视了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维权理念,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理财观念匮乏是大学校园乱消费的主要原因,月初节余,月底拮据,很多同学过早地把生活费花在一些不需要的地方,虚荣消费、攀比消费、恋爱消费、高科技产品消费随处可见,理财意识相当薄弱。应通过讲座,招贴宣传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大学新生的理财观念,倡导大学生制定明确的消费计划,引导学生消费,使大学生的乱消费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

1.6 消费教育成为城市新名片

2004年,苏州市政府在国内率先创建消费放心城市,他们率先建立的消费放心城市指标体系,将成为中国创建消费放心城市评估标准和范例。该市,建立起了市场引导、企业自律、行政管理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安全过滤”机制。推出了以一条街、一个超市、一个药店、一个市场、一个行业、一个社区为主要对象的“六个一”110个创建先行点活动,目前全市累计消费放心达标场所1.8万家,餐饮、蔬菜、粮油等10个行业通过消费放心行业考核认定。经过查封取缔不合格的经营作坊,苏州市民的传统食品——豆制品的合格率由原来的63%上升到95%,切实提高苏州消费环境的安全度、经营者的诚信度和消费者的满意度。创建活动累计投入专项资金820万元,并按照“由点到线向面”的部署推进,调动了全市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公用事业单位、消费者协会、新闻媒体和广大消费者六股力量,合力营造消费放心环境。2007年,江苏省暨南京市启动“诚实守信在江苏,放心消费在江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仪式,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工商局等九部门联合开展。活动以“诚信江苏”建设为主线,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为重点,以广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和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为载体,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努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着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和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1.7 消费教育成为企业主动承担的社会责任

企业是社会肌体的活力细胞,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是人类进步的推进器。企业的经济责任行为、社会责任行为和环境责任行为都密切地关联着企业自身健康发展、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相关利益方(消费者、员工、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重视员工合法权益、消费教育、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等。构建一个安全、交易公平、重视节能与环保的和谐消费环境,是实现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共赢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每个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公民,都应承担严格遵守法律、奉行高度的商业道德、尊重传统文化、关注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社会责任。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尽到对消费者、职工、股东、社区、环境等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为了倡导企业切实保护消费者利益,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中消协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消费维权现状,制订并发布《良好企业保护消费者利益社会责任导则》。要及时发现培养典型,总结推广经验,对认真履行导则,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切实保护农村消费者利益的企业适时进行表彰,促进广大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全面提高。通过积极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塑造健康的企业形象,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进而有利于提升品牌影响力,为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8 金融消费教育活动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消费者理财意识全面觉醒,投资需求日益旺盛,然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大众金融知识的匮乏和风险意识的淡薄。金融知识与技巧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在消费者做决定的过程中是可以起到辅助作用的。面对目前日益复杂多样的金融服务市场,消费者在选择金融产品时必须具备相关金融知识。现在绝大部份的家庭都可以获得信用卡以及分期贷款。金融服务机构在给予民众信贷时,也有责任去教育他们如何适当地运用信贷。金融决策者以及金融界人士,必须经常创出新点子,应该经常重新整合服务,以便更灵活地服务消费者,以及配合市场需求。投资者教育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工作,也是加强市场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持续深入地推进投资者教育工作,对于促进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金融服务机构应当对社会公众开展“金融扫盲”、“理财扫盲”、“风险扫盲”教育,普及现代金融知识和理财知识,践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实实在在契合消费者的需要,从金融投资理财、减少排队等候时间、防范金融诈骗等消费者喜闻乐见的公益性话题入手,结合具体事例,深入浅出地描述“为什么要理财”、“工行如何帮您理财”、“如何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开展金融消费者(投资者)教育活动,普及银行自助设备使用操作知识,提高普通金融消费者风险意识,争取用简单易学的方式教老年客户使用银行设备,以减少银行柜台上的业务,舒缓银行客户排长队的压力。

1.9 不良消费行为受到广大农村消费者摒弃

近几年来,有关网上消费、汽车检测、医患纠纷、房屋质量、预付消费的投诉越来越多,企业通过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的权利,增加消费者的义务,给消费者维权设置重重阻碍,消费者受损害严重、有理难维权,经营者不负责任、推诿拖延,消协处理难度大、解决率低,消费维权的成本和难度大。2008年3月13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最应该摒弃的十种不良消费行为”评选结果。这10种不良消费行为是:明知驾车劝饮酒;景区公物不爱惜;观看表演比赛喝倒彩;野生动物菜肴上酒席;处理垃圾不分类;红白喜事过奢靡;餐后离席满桌菜;上网成瘾害健康;住宿宾馆长流水、长明灯;权益受损不行动,依法维权不积极。所谓不良消费行为是指,存在于广义的消费领域中,虽然不违反法律规定,但是有违公序良俗,有违社会公德,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降低消费者自身或他人生活质量,以及可能对未来消费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种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评选“最应该摒弃的十种不良消费行为”,旨在通过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促使这些不良消费行为得到遏制直至杜绝,引导消费者科学、合理、文明消费,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形成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发展、和谐消费的环境和文化,全面提升消费者的生活质量。

1.1 0“消费与服务”将成为更安全、更美好的消费生活的主题

消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重大、重要的作用。从服务的角度来看,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要服务广大消费者,第二服务经济发展,第三服务社会和谐。从消费者来说,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这种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消费者的消费需要。消费需要不断满足的过程也是社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最终目标。发展生产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满足消费需求,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因此,就应当采取各种措施来扩大消费,来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在这方面,目前我国的消费领域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有很多的消费品种出现,消费领域也不断的扩大。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如假冒伪劣的行为,不平等条款的存在,还有一些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可能不一定很衔接。有关的立法立规的标准不够健全。还有物价,如住房等等,可能会影响到消费者消费的支出。最终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从政策的角度、从法制的角度、从价格的角度,从经济发展结构的角度,从行业规范的角度,从监督管理、宣传引导、纠纷处理等各个方面要为消费者着想,最终能够保证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从而使国家的经济发展得到持续的怎样。消费和经济发展也是有密切的关系。市场经济越发达,消费的主导作用就越明显。近年来一直强调的扩大内需的政策,特别是要增加居民的生活消费需求,它的核心都是要保证消费者能够有消费信心。使得他能够敢于消费、乐于消费。所以我们的各项措施就应该从如何保证消费者的消费信心这个角度出发来做相应的工作。其次,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金融危机,扩大内需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在2008年开始,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有关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这都是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与服务”将成为更安全、更美好和扩大内需、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消费生活的主题。

2 消费者组织在农村消费教育中的角色定位

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作为依法成立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团体,在消费教育领域将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并对消费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监督、指导、服务、沟通”四大职能是消费者协会和其他消费者组织在农村消费教育中的基本职能和角色定位。

监督职能:消费者协会应当依法参与有关行政部门对农村消费教育的监督、检查,对打着“消费教育”旗号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应当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评。特别是与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消费者协会应当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配合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对那些通过消费教育的形式搞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行为予以查处,如装饰装修、饮料食品、商业保险、电话、旅游、电器、美容、保健、购房、买车、修车、进医院、护肤等等,虚假宣传现象比比皆是。消费者协会应当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能,以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接受消费教育的权利。

指导职能:消费者协会应当在农村消费教育中履行好指导职能,促进消费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各地消费者协会可成立“消费教育指导委员会”,就有关消费教育的问题予以指导,并贯穿于消费教育的全过程。消费教育指导工作应当以消费者放心不放心、满意不满意、有没有安全感为标准,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猛攻难点,力求成为消费教育机构的知心朋友。

服务职能:消费者协会应当通过自身优势,向农村消费教育机构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对消费教育机构遇到的难题,向有关行政部门反映、查询,提出建议。消费者协会对消费教育的服务渠道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身设立的非盈利消费教育机构;二是经营者和社会力量举办的消费教育机构。服务的方式有多种,关键是要达到良好的效果。有的消费者协会通过建立“消费档案”,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其具体做法是:以商品销售商为主要对象,凡投诉记录都在档案上作详细记载,每月定期公布,投诉记录达到一定程度要向公众作出说明,承诺改正期限。对消费档案进行微机管理,实行行业分类,详细记录商家的地址、电话、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投诉记录等,做到一目了然,查询方便。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商家及其服务人员素质,做到“一口清”。即服务人员面对消费者的咨询,能熟练地一口气背出商品的性能、价格、优点、弱势、产地、型号等,当消费者不明白时,服务员还能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

沟通职能:消费者协会由于与新闻媒体有着良好的关系,与广大农村消费者经常接触,应当担负起沟通职责,让更多的消费者理解消费教育,自觉接受消费教育;让更多的经营者主动开展消费教育,努力提高消费教育水平;让更多的人自觉投资开办消费教育机构,投身消费教育事业。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对消费教育事业中涌现的好人好事予以报道,树立消费教育的典型。

3 我国农村消费教育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农村消费教育在全国各地的发展十分迅速,广大消费者和经营者参与消费教育的热情空前高涨,其涉及面之广、影响面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我国农村消费教育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3.1 农村消费教育的方式将越来越多,精彩纷呈

农村消费教育将由“跟风式”、“粗放式”向有特色、独具创新的方向转变。消费教育将由街头为主向会议展览、学校和报刊、电视、网络教育转变,更加注重消费教育的知识性、快捷性。农村消费教育将由过去的各自为政转向网络化,并与国际接轨,消费教育的对象不分国内国外,国内消费教育机构与国外企业联合开展消费教育十分普遍。

3.2 农村消费者生命健康消费意识不断增强

广义是生命健康权,既包括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也包括消费者的心理健康。今后,农村消费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主动关心广大农村消费者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消费者的心理健康,共同保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积极处理消费者关于生命健康权的投诉,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发布有关生命健康的消费警示、提示,向消费者提供损害生命健康的产品、服务及不法经营者的信息。开展关于消费者生命安全健康知识及状况的调查。加强与生命安全健康权有关的商品和服务的比较试验。积极同危害生命健康的行为和不良倾向做坚决的斗争,用法律的武器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以人为本,进一步提高国民生活的质量。

3.2 农村消费教育将迈向产业化

今后,民办专业消费教育机构将大量出现,作为一个新的行业颇受消费者欢迎。消费教育讲师将成为抢手货,他们以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对法律法规的熟练运用能力,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尊重。消费教育将成为企业推出售后服务之后又一张营销王牌,企业界纷纷设立消费教育机构,“知识营销”将成为企业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依托“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活动,农村消费教育将由过去的配角向主角转变,人们不仅希望知道自己作为消费者享有哪些权益,更需要了解自己应当知道什么、选择什么、维护什么、更好地“明明白白消费”。经营者在消费教育方面的投入将越来越大,把消费者看成企业的终生伙伴,不断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利用、激发消费者价值,并把农村消费教育作为广告之后拓展市场和走近消费者的又一法宝。农村消费教育法制建设步伐加快,有关农村消费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消费政策将逐步完善,使人们在开展消费教育的过程中有章可循,达到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消费需求,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

3.4 树立“新型消费理念”,“消费促进运动”有序推进

2010年,20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独生子女已经成长为消费的主力军。这些独生子女的消费习惯已经大大不同于他们的父母,他们追求消费,而非积蓄。中国正步入第三个消费高峰,在这一消费高峰中,将会满足人们对质量、品牌、时尚、食品安全卫生的需求,并进一步满足人们对住房和汽车的需求。在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扩大城市消费,提高市场调控能力,维护市场稳定,促进流通企业发展,降低消费成本,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消费升级。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将进入全面升级阶段,国内市场将迎来新一轮消费浪潮,应当高度重视消费可持续发展问题,要千方百计启动消费,提高消费率,使消费成为经济第一推动力。

3.5 农民收入显著提高,汽车消费需求显现

统计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据有关部门针对农村消费者调查显示,约有四成的被访者认为,家庭年均收入在3~5万元就可以考虑买车,约有三成的被访者认为,家庭年均收入在5~7万可以考虑买车。因此,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消费将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农村每年田间作业运输量为145亿吨左右,城乡之间货物运输量为100亿t以上,而且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我国农村现有机动车保有量仅能完成农村运输需求量的30%左右,而发达国家在80%以上。而且,我国许多农村地区现有交通运输工具仍处于载货汽车、农用车、拖拉机、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并存的状态,相对比较落后,因此,未来汽车需求空间巨大。

3.6 电脑未来将成为农村市场新的消费增长点

苏宁电器发布的《2009中国农村家电消费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农村家庭各类产品普及率差异很大,电视、手机产品的普及率最高,空调、数码、电脑等产品的拥有率最低。彩电方面,目前农村家电消费者对电视机的需求正从CRT向液晶转变;冰洗产品作为耐用家电,虽然三成以上用户使用年限超过了5年,但是更新意愿不高;空调普及率较低,但近两年需求开始凸显;农村家电消费者手机普及率已超过八成,四成农村消费者手机的使用年限都不足两年;生活电器小家电方面,实用型小家电的需求比例较高,享受型小家电的需求比例偏低;农村家电消费者对台式电脑的采购意愿较高,特别是近两年以来,需求明显,电脑未来将成为农村市场新的消费增长点。调查显示,目前农村家电产品的保有量(每户拥有的数量)非常不均衡,各产品之间差别较大,传统实用型家电保有量较高,数码、电脑、空调等农村新兴产品保有量非常低。电脑产品在农村市场普及较低,主要以台式机为主,每百户家庭保有量为17.4台。笔记本仅2.6台。农村数码产品的保有量非常低,比例最高的MP3每百户也仅为7.3部。

4 打造农村消费教育新渠道,进一步推动消费教育发展的建议

4.1 要以消费者投诉服务专用电话和工商综合执法平台为依托,做好“四个结合”

“四个结合”,即把消费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消费教育与院校社会教学相结合;把消费教育与进一步开展好平安建设活动相结合;把消费教育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大力开展消费教育工作;将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与开展消费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打造我国消费教育新渠道。

第一,建议在“12315”设立消费教育专线,有关农村消费教育问题转接消费教育专线。树立“三心”,搞好“三服务”即:热心、耐心、诚心;为消费者服务、为市场监管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达到“三满意”,即:电话受理、来信来访、调解结果让消费者满意,真正实现“上下联动,快速反应,有问必答,有诉必办、有案必查、有假必打”;通过接听电话现场解答消费者咨询,及时公布申诉举报热点和典型案例,公布商品质量监测结果。针对突出的消费问题发布商品和服务消费警示,在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开辟专栏专版等方式,在社区设立12315宣传专栏,向社会宣传12315打假维权、服务百姓所取得的成果,宣传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律法规,普及消费知识,开展消费教育;实行一年365天每天受理消费者举报的工作制度,12315电话,工作时间人工受理,非工作时间录音受理。不具备录音电话受理条件的地区,在非工作时间,公布值班电话,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可逐步开通网络受理申诉举报,保持电话畅通。

第二,通过12315大力倡导发展型消费,使之逐步成为人们消费关注的热点和主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要高度重视农村老龄消费者的消费教育,创造农村老龄消费者放心消费环境,使消费教育向服从服务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方面提升。通过12315做好消费指导工作,向消费者提供准确的消费信息,帮助消费者实现科学、合理消费,打造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的文化。开展“12315走近您身边”活动,集中工商执法人员和12315执法车辆,以及商品(食品)检测车、食品快速检测仪等,有组织、在计划、有密度地深入社区、深入农村、深入学校,开展12315流动宣传咨询、消费教育和维权服务,贴近实际,贴近消费者,依法维权,热情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第三,拓展维权空间,创新维权方式以科技手段打造新型12315。加大科技、资金投入,构筑12315综合执法服务平台,设置有12315专线接诉平台、互联网商务监督管理平台、12315互联网在线服务平台、工商行政管理短信息服务平台、媒体广告监测平台等主要功能区,进一步延伸拓展维权的领域和空间。通过12315在线服务平台还提供BBS在线咨询,指定专人负责解答消费者提出的有关维权途径、法律法规和工商事务方面的问题;增设在线调解功能,针对通过网络投诉的网上交易、异地交易等买卖双方难以见面调解的情况,提前预约然后开展在线调解。为每个加入打假维权协作网络的企业设立维权信箱,并通过电子邮箱接收有关侵权投诉书以及图片等证据资料。针对夜间以及线路繁忙等无人或无法接诉的情况,通过电脑网络接收申诉举报短信,执法人员将及时回复并在必要时赶赴现场处理。通过开发执法系统、执法联动调度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业务资料储备查询系统等软件,力求通过整合执法资源,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打造以“创新机制、扩大功能、顺畅运行、完善网络”为原则,建立以“盯住民生热点,拓宽诉求渠道;整合执法资源,顺畅运行机制;集中受理处置,快速反应监控;应急指挥调度,服务和谐社会”为主要工作目标和运作方式的新型12315综合执法体系。积极拓展和延伸消费维权网络,促进“一会两站”工作机制在广大乡镇、农村的落实与推广,切实把12315建设成为“维权的平台”、“服务的窗口”、“执法的阵地”、“信息的源头”、“政群的纽带”。

第四,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集中投入12315公益宣传。可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制作招贴广告、通过平面媒体和电视等方式,组织12315强势公益宣传。采用统一的VI形象宣传策划方案,对12315维权执法网络从车体形象、室内设计到标牌应用、宣传海报进行整体形象规范,便于广大消费者识别、记忆;在商业街区、旅游景区、大型市场、社区、村镇和学校等地方设立消费维权告示牌,告知消费纠纷解决渠道和服务电话,宣传12315职能,展示12315风采。

第五,要树立预防为主,变事后保护为事前预防的消费维权新理念。加强企业自律,做好预防,是农村消费维权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引导企业自律,建立消费教育学校等多种有效载体;与经营者签订责任状、引导企业向社会做出服务承诺;规范经营行为,帮助企业树立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的经营理念,打造社会信用体系;构筑从购货源头到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上都加强预防,防止损害侵权行为发生的防范体系;增强经营者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经营者素质等多种有效途径,变事后保护为事前预防,将工商所的消保维权工作向纵深发展。

4.2 要重视开展农村消费教育

要利用12315执法维权网络,使消费教育的重点向农村转移,将消费维护的力量重点地向农村消费者倾斜。可通过建立乡镇消费者投诉站、联络站、农村消费教育学校,延伸12315投诉网点,开展“千村万户拒伪劣”活动,向农民大量赠送法律、法规和有关食品安全健康知识、农资科学选择使用等消费知识宣传资料,向农民消费者宣传法律、法规,动员他们行动起来,提高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大在农村的维权力度,努力为他们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在农村集贸市场创办农民消费教育流动课堂,邀请法律专家、打假能手等为农民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利用现场讲解、实物对比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假冒农资及食品的识别常识,与农民进行互动,现场接受咨询、受理投诉,提高农民的消费维权能力。家电企业或相关机构应当编印家电科普知识,加大家电消费教育的力度,建立“农村家电消费教育基地”,帮助农村消费者掌握家电知识,引导农村消费者科学选购使用家电产品,改变目前农村家电科普知识空白的局面。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特别是要调动新闻媒体的积极性和影响力,利用新闻媒体做好对农村广大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形成政府重视、社会支持、各方协助、全民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的农村消费教育网络。

4.3 以优化农村市场消费环境为重点,依法查处虚假违法广告和其他误导消费的宣传,及时进行消费提示和消费警示,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

要继续深入开展“放心店”、“放心市场”、“放心街区”和“消费放心城市”等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要在全社会多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消费教育活动,健全制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通过开展消费教育,让广大生产经营者以其合格的商品和规范的服务切实对消费者负责;通过对广大农村消费者开展消费教育,科学合理消费,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通过对执法人员开展消费教育,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依法保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通过对消费者协会、行业组织和新闻媒体开展消费教育,更好地发挥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职能作用,使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真正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共同责任。

4.4 进一步加强农村消费教育宣传,努力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和谐的消费环境

第一,大张旗鼓地开展农村消费教育宣传,以“消费教育”为主题,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开展农村消费教育公益广告活动。通过制作一大批主题鲜明、内涵深刻、制作精良具有观赏性的优秀公益广告作品,传播消费教育观念,规范和引导经营者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行为,引导广大农村消费者科学消费,合理消费。

第二,将每年3月15~22日确定为“全国消费教育周”,配合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开展“3.15关注农村弱势群体”系列活动,包括“3.15”走进外来人口居住点、“3.15”进百村、“3.15”走进中小学等多种形式的消费教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加强投资者消费教育工作,提高市场主体及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业务流程,主动向投资者揭示风险。通过组织编印投资者教育手册、签署风险提示函、买者自负承诺函、建立规范辖区证券经营活动的行业制度和服务标准、推行风险承受能力测评系统、成立法律咨询团、组织案例汇编、制作DVD教育宣传片、明确责任追究机制,拓展教育渠道,加强媒体宣传和支持保障,加强协调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的投资者消费教育活动,强化制度、机制建设,探索形成投资者消费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加强总结、交流,尝试开展投资者教育评估工作。

4.5 加强消费教育理论研究,加快消费教育立法进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应当结合消费经济内在规律,对国内外有关消费经济的立法进行借鉴分析。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由立法机关制定和颁布《消费教育法》、《消费促进法》、《消费教育条例》、《消费促进条例》,用立法的方式推动消费教育事业的发展,使人们在开展消费教育过程中有法可依,让广大农村消费者和经营者明确消费教育的权利义务关系,依法保护消费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

《消费促进法》应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加快制定和完善发展消费经济规划、相关政策、标准和评价体系,编制符合发展消费经济要求的项目计划。应明确在继续注重投资拉动的同时,大力发展消费经济,把消费经济的法制建设,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变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把政府促进消费经济发展的成效作为其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政府发展消费经济目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其政绩考核的标准,并建立相应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考核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从法律制度上保证消费经济有序、高效、持续地发展。

要加强消费教育理论研究,要研究消费教育内容和功能,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要研究21世纪消费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消费教育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内涵、目标和途径,研究消费资本与消费教育、消费维权的关系,加强消费教育理论的务实研究,建立可资借鉴的消费教育和消费促进的理论体系。

4.6 设立农村消费教育学校和社区消费教育中心,建立健全农村消费教育机构

应当在县区及乡镇建立消费教育学校,在社区设立消费教育中心,把消费教育列入当地党政领导的议事日程,做到“四个落实”,即教材落实、教员落实、场地落实、时间落实。建立消费教育课堂,充分利用企业专业人才、教学场地、设备等资源优势,与企业联合开办手机、家用电脑、家装、房地产、汽车消费五个消费教育课堂,免费为广大消费者宣传有关商品消费知识。积极开展消费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老年大学”活动。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应当鼓励广大经营者和个人投资消费教育事业,允许他们设立消费教育机构,办理开业登记,依法照章纳税,以解决政府资金不足的难题。

4.7 建立“中国消费教育网”,利用专业网站面向国内外消费者开展消费教育,使消费教育信息化,大力进行网络消费教育

在高等院校开设消费教育专业,为各地培养消费教育师资力量,使我国消费教育后继有人。各地消费者协会可成立“消费教育指导委员会”,就有关消费教育的问题予以指导,并贯穿于消费教育的全过程。消费教育指导工作应当以消费者放心不放心、满意不满意、有没有安全感为标准,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猛攻难点,力求成为农村消费者的知心朋友。

通过出版《农村消费教育丛书》,摄制消费教育VCD光盘和电视片、以及农村消费教育知识台历等,为各地消费教育活动提供教材和资料,推动消费教育进一步发展。通过开展“消费教育知识电视大赛”、“消费教育成果展览”、“消费教育论坛”、设立“消费教育热线”、“消费教育电话信息台”;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优势,通过对消费者协会、行业组织和新闻媒体开展消费教育,创办消费教育刊物或与当地报刊合办消费教育专版、开辟专题栏目等方式,对消费者投诉热点进行追踪报道,发布消费警示;以关注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主题,组织开展对食品、保健品等重要商品进行专项调查,揭露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更好地发挥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职能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而使消费教育真正成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共同责任,进一步提高农村消费维权工作的整体水平。

4.8 培育市场航母,加速建设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区和专业市场总部基地

通过对现有专业市场的改组、改制,努力实现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的联合,实现专业市场的战略性重组,通过股份制形式来经营管理批发市场,并培育一批全国性的大批发商、大代理商,培育专业市场航母。我省专业市场应走市场品牌建设与创新之路,推进专业市场的扩张提升,推进专业市场硬件完善、功能拓展、业态提升,形成专业市场的发展特色。要引导和鼓励多元化投资,加快重点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的建设和升级改造,围绕重点产业集群加速建设专业市场集群发展区,重点培育形成一批国际性、全国性的产品市场中心,鼓励和推进现有的批发市场向专业市场转变,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增强市场综合服务功能。构建以区域性商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各类专业市场专卖商场为支撑的市场集群,集中集约发展,提升市场功能,推动以商品市场现代化为核心的提档升级,增创专业市场发展新优势。对市场结构进行调整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加快专业市场集群化与专业市场总部基地发展的步伐。

创新经营模式,打造网上交易平台。要重视以信息化推动专业市场的现代化,打造网上交易平台,使专业市场从单纯的有形市场向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并举的方向发展。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融合必将成为专业市场创新的重要内容。

4.9 优化农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发展环境,积极支持鼓励其稳定发展

鼓励民间投资兴办企业,为其登记注册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积极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发展。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认真执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充分发挥股权出质登记在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的积极作用。抓住“外资西进、内资西移”机遇,鼓励外来资金投向优势产业、支柱产业,鼓励环保型、科技型和劳动密集型等优势产业,鼓励东部发达地区大型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加强驰名商标培育和推荐、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涉外商标保护等工作。

积极支持设立和发展新兴业态。新兴消费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兴服务模式等的出现将有力的挑战传统行业,表现出远快于传统行业的速度发展,给市场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要积极支持设立和发展契约制、虚拟制、相互制、有限合伙制等新兴业态。大力引进和发展一批专业店、便利店、折扣店、电视购物、网上购物等新型业态。对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公司,首次出资额达到注册资本10%即可进行工商登记,余额部分2年内缴足,其中高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允许零首付进行工商登记。对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申请一般经营项目的内资企业,可不核定具体经营范围。准许企业经营范围关联延伸和跨行业核定。对新兴业态经营范围的核定,属于一般经营项目的,名称中的行业表述和经营范围,可按照国际通行的表述并根据申请人的申请直接予以核定。对在全省范围内设立多个分支机构、开展连锁经营和集团化经营的企业,按照“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要件、统一程序、统一办结”模式,集中办理注册登记。坚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提高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再就业能力,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重点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问题。完善就业服务,加强就业培训,统筹城乡就业。

4.1 0 发展新型消费模式,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创意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推动特色商业街建设,扶持“老字号”的创新发展。配合安居工程建设,扩大和带动家具、家电、家纺等消费。大力促进节假日和会展消费。整合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消费促进活动。促进会展业发展,带动相关的住宿、交通、通信等消费。进一步促进银行卡使用,大力发展信用销售。积极推动国内贸易信用保险业务发展,促进和规范商业信用服务的发展,支持建立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有效防范信用风险,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

形成工薪阶层稳定的增收机制,培育中等收入阶层。稳定和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鼓励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营造绿色消费文化。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消费。鼓励带薪休假制度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休闲度假制度。加快建立引导和鼓励住房消费长效机制。大力发展住房二级市场和房屋租赁市场,改善住房供应结构,鼓励和引导“梯级消费”。完善城镇廉租住房保障体系,落实以财政预算为主的资金来源渠道。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创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住宅发展模式。积极推进房地产金融制度创新,拓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股本融资渠道,推动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发展。

实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发债的新的制度安排,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发债权。放开设立各种投资基金的限制,放开外资对地方债券购买的限制。设立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担保机构,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担保的信贷产品。

实施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立旅游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强化政府投入;在旅游产业发展中优先保障旅游基础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优先支持重大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农家乐已经成为旅游特色品牌,要鼓励农家乐旅游向乡村度假旅游转型升级,对重点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给予建设用地指标、基础设施配套等政策支持。扩大都市旅游圈,丰富都市旅游产品内涵,多元投资、多元开发,发展一批都市旅游新品。推进旅游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开放型旅游经济。

4.1 1 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积极促进创意农业发展

积极支持实施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战略,促进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充分发挥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推行“公司+商标+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培养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创意农业园和特色产业县。针对农民工返乡问题,建立重大项目、农民工返乡创业和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三大绿色通道等措施,促进四川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允许农民自愿联合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收益权出资,组建创意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有序流转,实现规模经营。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高度重视农村“数字差距”问题,把传统的扶贫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信息扶贫”上来。

4.1 2 大力开展农村青少年消费教育活动,创新教育形式,提高广大青少年识假打假能力,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

可通过与青少年宫联办、与学校合办等模式,建立“青少年消费教育学院”或“青少年消费教育中心”,在各地、市、州建立青少年消费教育分院或青少年消费教育分中心,在各大、中、小学和重点乡镇、社区建立一批“青少年科学消费教育基地”、“青少年消费维权联系点”,启动消费维权进学校工程,全面推广“消费维权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的“三进活动”,将消费教育纳入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采用开展消费权益保护知识讲座,校园消费维权知识竞赛、图片展览,宣传手册,征文比赛,案例分析,播放音像制品,消费实践体验,发放消费知识读本、图书、青少年消费维权卡,悬挂12315提示牌,公布申诉举报电话,创建“青少年消费与维权网”,启动“青少年消费教育周”、“青少年消费教育公益广告一条街”,编写、出版《青少年文明科学消费教育丛书》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强化消费维权意识和提高维权能力,并通过学生把“诚实守信、依法维权”意识带进千家万户。

建议结合创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开展“青少年消费教育先进单位”、“青少年消费教育突出贡献者”和“青少年消费教育先进个人”评选活动。通过评选,自觉履行法律和政策赋予的职能,完善维权职能,积极探索高效、便捷的青少年消费投诉运行机制,不断强化青少年权益保护工作,确立系统的、有层次的、内涵丰富的,富于时代气息的青少年消费教育内容体系,构建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消费教育。要加强理论研究。要认真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侵害农村消费者权益的新情况、新领域、新问题,同时研究解决的对策与办法。此外,可通过设立“消费教育协会”、颁发“消费教育杰出贡献奖”、评选“消费教育模范市(县)”“消费教育示范小区”、开展消费教育东部和西部合作的“东西合作示范工程”,创建“全国消费放心城市”等方式,为消费者营造放心和谐消费环境,以推动农村消费教育事业迅速发展。

摘要:详细叙述了当代我国农村消费教育的特点和消费者组织在农村消费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深入剖析了我国农村消费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要以消费者组织投诉服务和工商综合执法平台为依托、以优化农村市场消费环境为重点、加强消费教育理论研究和加快消费教育立法进程等全面推动消费教育发展的建议,以引导广大消费者科学合理消费,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2007中国责任消费调查报告 篇8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自己的购买行为是一种“力量”,每个人手中的钱币其实都是自己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对责任行为的一张“投票”。深谙其中奥妙的企业开始回应这些消费者的意愿,他们开创“先于购买之思考”的理念,因此,有机、绿色、环保产品消费,反浪费消费等责任消费行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企业的认可,并开始付诸实践。

为了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公众的责任消费意识,同时推广和普及责任消费知识,2007年3月15日,世纪竞道(CsRMau.com)、《WTO经济导刊》联合发起2007中国责任消费调查。在此次调查问卷中,我们结合对国内外责任消费理念和实践的研究,提出了责任消费概念,并设计了几方面问题以了解社会对责任消费的看法。

本次调查在搜狐财经、厦门大学的大力支持下,主要调查抽取三个不同的样本,共获得5141份有效问卷。其中,第一部分是对上海和北京地区1000名上班族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89份,有效率为98.9%,第二部分是对1000名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996份,问卷有效率为99.6%,第三部分是网友调查,获得有效问卷3156份。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对目前中国公众的责任消费状况,我们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何为责任消费

消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是司空见怪的现象了,在现代商品社会中人们更是与它形影不离,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工作学习都在时刻伴随着消费行为,有的西方学者甚至以“消费社会”的理念来解释现在的社会。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及其再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而通常讲的消费,是指个人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反过来影响生产。因为消费的数量和范围总是受限于生产的可能性,也只有在消费中,产品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并创造出新的生产需要,因此,有效的生产总是建立在符合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的基础上。

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使我们明白对消费的关注、消费方式的改变、消费理念的革新可以影响甚至改变社会的生产方式,可以促进社会、环境的健康、科学、和谐的发展。基于这种观点,一种全新的消费态度与理念正在全球得到广泛推广,这就是责任消费。

我们认为,责任消费是一种消费心理与消费态度,也是一种新型的消费理念与形式;责任消费是人类社会美好生活的实现方式;责任消费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根本动力,责任消费不是不切实际的买高价,是健康消费的理性行为,责任消费不是虚伪的道德姿态,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功;责任消费不是绿色乌托邦,而是如购买节能灯的简单小事。

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说的消费多是指主体是个人的消费,对于这种新的消费形式,它的主体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责任消费,其消费主体是个人、家庭或其他以“消费”为目的而聚集在一起的临时性群体,比如某产品的团购群体。而广义的责任消费除上述消费主体外,还包括商业企业、政府机构、NGO组织等并非以“消费”为目的而进行采购的群体,他们的“责任消费”行为通常也被称为“道德采购”。

但是,不论是狭义还是广义的责任消费,其消费主体都相信他们的消费/购买行为必定会对未来社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为促成积极作用的形成,他们在购买、使用、保存和弃用消费品的过程中,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尽可能全方位地考虑下列因素:

第一,产品的来源和开发、生产、运输和销售等过程是否符合环保原则?

第二,产品是否会对社会稳定、长远发展带来危害?

第三,生产产品的劳动者是否获得公平合理的待遇?

第四,产品制造商是否关注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第五,怎样使用、保存和弃用产品才不会对环境、他人带来危害和负担?

他们选择购买或者不购买都是对生产者的一种积极的信息传递,通过这种传递,促进企业生产和提供更符合社会健康、长久发展的产品。他们的使用、保存和弃用方式也为其他消费者传递积极的信息。责任消费主体的这种消费行为一旦形成、固定并持续下来,就成为了一种新型的消费形式。

责任消费状况的调查分析

为了解中国目前的责任消费状况,此次调查所用的问卷为常用的封闭式问卷,调查内容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例如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部门等,第二本部分为问卷的主体部分,内容涉及对责任消费的了解、认识、看法、理解以及接受可能等。

责任消费,作为一个全新的消费态度与理念,我们第一个想要得到的数据就是人们对于责任消费的了解程度,问卷的第一个题目就是“您是否知道‘责任消费?”。在我们获得的样本数据中有80%的受访者表示“完全不知道,没有听过这个短语”,仅仅只有2%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很清楚”。此外,15%的人表示“不清楚,但听过这个短语”,剩余的3%对于责任消费比较清楚。我们可以发现,只有20%的受访者听说过责任消费,而其中15%的受访者对责任消费仅仅只是听说,并不清楚。可见,绝大多数的受访者完全不知道或不了解“责任消费”这个概念。

调查伊始,我们期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和认识这个新的概念,但不理想的结果实际上也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一种新的事物总要有一个被人们了解与认识的过程,这也暗示着我们作为责任消费的提出者与倡导者的意义与作用。另一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在对于被调查者了解责任消费这个概念的途径的调查中,样本中的95%选择了通过本次问卷调查知道和了解了“责任消费”这种消费理念,其他对于“责任消费”的了解主要是依赖个人的兴趣或者工作的需要。

虽然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对于责任消费“完全不知道,没有听过这个短语”,知道和了解责任消费这个概念也只是通过“填写本次调查问卷”,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人们对于责任消费的理解和认识。在我们的调查中,100%的受访者认为“责任是或更接近毛购买产品时,自觉地承担保护环境、节约社会资源、维护人权、保护知识产权等责任”,而没有人选择“消费发生纠纷时,帮助企业追究消费者的责任”或“消费发生纠纷时,帮助消费者追究企业的责任”。在对于责任消费行为的认定上,有10%的人选择了“不乱扔果皮纸屑”,80%的人选择“购买正版碟片书籍”,70%的人选择了“使用无铅汽油”,10%的人被调查者选择了

“购买价格低廉的产品”,50%的人认同“不购买童工生产的产品”也是责任消费,93%的人认为“购买有机食品”是一种责任消费。但是对于“公交车上给老幼病残孕让座”、“向生产商投诉服务不佳等问题”、“给红十字会捐钱”等都不认同。

通过这两个问题的问答状况,似乎表明“责任消费”这个新生的概念在人们头脑中已经存在着,只是还没有被明确地提炼和表达出来。

尽管如此,本次调查研究也发现,人们在社会现实中选择自己的行为时仍受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价格等经济因素。例如,在测量人们的消费倾向时,我们采用了问题“假如您要买一台电视机,在品质:赶致相同的前提下,下列这些情况会如何影响您的购买?”,并提出了几种假设第一种,“商家不给工人上保险,但是其产品价格比其它公司同类产品低5%~10%”,这时有50%的人选择购买;当“商家投入资金解决副产品污染问题,但是产品价格比其他公司同类产品高10%~20%”时,有40%的人选择购买;而当“商家投入资金解决副产品污染问题,但是产品价格比其他公司同类产品高20%~30%”时,选择购买的比例却减少到20%。这让我们看到了价格因素对消费倾向的影响,同时也有60%的被调查者认为责任消费意味着高价消费,只有25%的人否定了这种看法。这是不是意味着价格等经济因素对责任消费理念的接受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呢?事实并非如此,在“商家不给工人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比如:每天连续站立超过八个小时、限制如厕时间、工作餐仅提供面包和水、工作场所持续高温40度以上,等等”这种假设条件下,95%的人选择了不购买此商家的商品。尽管大多数的受访者表示无法知晓、核实以上假设,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看出一些端倪:虽然价格因素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但对于一些极端的商家行为人们选择了对其商品的排斥。

此外,人们相信他们的消费行为也将会促使企业发生转变,对于消费行为与企业的关系,如图四所示,90%的人认为“关系很大,虽然个人消费不多,但我们的责任消费行为会促使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8%的比例认为“关系不大,不足以影响企业的行为”,仅仅2%的人认为“没有关系,消费是个人行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根本不会被消费者重视”。

以上的分析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消费行为与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人们也希望用自己的消费行为来改变企业的一些做法。但要像这样付诸实施,似乎也是需要一定的代价或者成本的,特别是个人在经济方面的得失,60%的被访者认为责任消费意味着高价消费,同时也有20%的人认为这是有钱人才可以做到的事情。

与此同时,责任消费作为一种新的消费理念,对于它的发展趋势,人们并不是很乐观,只有15%的认为是“一种很好的消费趋势,会有很强的生命力”,5%的人认为是“一个短期潮流,会‘火一阵子”,而80%的人认为责任消费将是“非主流趋势,不温不火,但会持续下去”。

从整个调查与分析的过程来看,虽然人们对“责任消费”的了解并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是极少。但是受访者在最后也表示了对这种知识与理念的渴望,有80%的被调查者希望了解更多的相关信息,10%的人表示无所谓,5%的人对此并不感兴趣。而在获取“责任消费”相关信息的渠道上,80%的人选择了网络,这显示出当今社会中网络的力量。另外有40%、40%、30%、10%、5%的人分别选择了报纸、电视电影、杂志、会议和其他途径。

调查的主要结论

责任消费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一种新的消费心态与理念、一种科学与合理的消费形式,世纪竞道是其提出者、践行者与倡导者,也是本次的调查者。在本次调查分析中,我们发现并得出了以下几个基本结论与启示:

第一,从本次调查分析的整体情况看,人们对于“责任消费”这种新的消费心理并不是很了解,甚至可以说是很陌生。绝大多数的人是通过本次调查获得知道与了解“责任消费”的,这也说明了调查者在问卷的末尾附上对“责任消费”的介绍的必要,以及这种宣传方式的有效性。但与此同时,人们却急切地表达了对“责任消费”相关知识的需求,人们渴望了解和获得这种新的知识和理念,而不是对其进行抵制。

第二,虽然人们对“责任消费”这个新的概念表示陌生,但他们对“责任消费”内涵的理解却是相当的恰当与准确。这一方面可能与被调查者的知识背景有关,他们大多都受过不错的教育,但另一方面似乎也反映出这种消费方式已经模糊的存在于人们的潜意识中。

第三,一部分消费者时常会以“责任消费”的形式来进行消费,但这种消费心态或行为大多是不自觉的,并且这种行为的选择有时也会被商品的价格所影响。

第四,人们基本上已经认同了消费行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即它们之间“关系很大,虽然个人消费不多,但我们的责任消费行为会促使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责任消费”的宣传、乃至被人所接受后,企业的生产经营将日益受到普通消费者的影响,企业也将更好地负担起社会责任,由此,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大一班清明节活动方案下一篇:水中油分浓度分析仪示值误差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