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习惯篇

2024-09-15

消费习惯篇(精选4篇)

消费习惯篇 篇1

近年来,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校大多数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 父母及家人将孩子视为“掌上明珠”, 有的甚至过分溺爱, 致使一些学生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 而且大多数学生身上的浪费现象日益严重。因此, 如何唤起我校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和科学的消费观念已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 对寄宿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消费理念的教育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学生出现浪费现象的原因, 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现简要论述如下, 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一、学校中奢侈浪费、学生攀比现象存在的主客观原因

1. 各种媒体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大部分家庭都富裕起来, 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会接触到“摆阔气、讲排场”等浪费奢侈之风, 因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学生往往也会觉得这样的行为“很酷”, 于是纷纷学起, 向家里要钱, 或把自己可以支配的零用钱用来请同学吃东西、买礼物等, “乐此不疲”。

2. 家长的错误理念。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 家长过分宠爱, 孩子“要星星不敢摘月亮”。即使是家庭条件不好的家庭, 父母也会本着“苦了自己也不能苦孩子”的想法满足孩子的要求。久而久之, 一些学生可能会形成错误的消费观, 没有的要有, 有了的要更好, 这不仅使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 而且大部分孩子都不会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 不会带着感恩的心看待父母的劳动和付出。

3. 学校教育的缺失。

许多学校, 特别是中学, 迫于升学压力, 重智育、轻德育, 一心在提高学生成绩上下工夫, 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好就“万事大吉”, 而没有积极主动地对学生和家长进行合理消费的有效指导。

4. 低龄寄宿造成学生心灵情感贫乏。

低龄寄宿过早地隔断孩子与父母的情感交流, 孩子在情感方面的空间成为空白, 易使孩子性格孤僻, 没有责任感, 没有价值观, 没有同情心, 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情感过早形成。

5. 缺乏家长的监督, 易使孩子行为出现偏差。

由于远离家长的监督, 寄宿生自我约束和控制力差, 攀比和模仿的心理较强, 易养成乱花钱、说脏话、卫生习惯较差、偷窃等不良行为。没有家长的约束与管理, 孩子的行为容易出现偏差。

6. 对寄宿制学校的不适应造成的负面影响。

由于寄宿制学校严格的管理, 学生远离父母的关爱。同时紧张的学习生活、激烈的学习竞争、频繁的考试压力等导致学生出现烦躁不安、喜怒无常、沉默寡言、孤僻、不合群、自信心缺失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

二、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 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1. 正面引导, 增强学生的“勤俭”意识。

许多学生勤俭意识淡薄, 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对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知之不多。因此, 培养学生勤俭的良好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提高学生对勤俭的道德认知。教师要多让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搜集有关中华民族美德的故事和名人名言, 通过讲故事、演讲比赛、开主题班会等形式, 使学生初步了解勤俭节约的名人故事, 从而受到启发和正面引导。其次, 教师应结合思想品德课, 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勤俭的美德认识, 加深对自己民族的感情。

2.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引导学生养成勤俭习惯。

学生勤俭习惯的养成, 单靠教师正面引导, 单靠校内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实践证明, 我们应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 形成合力,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在班级内, 我们努力营造浓郁的健康向上的氛围, 把勤俭教育列为日常行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从有形的小事抓起, 如把节水、节电、节约粮食、爱护公物等作为常规要求, 常抓不懈。同时, 切实发挥教师言传身教的人格魅力, 要求学生做到的,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要先做到, 切实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感召作用。同时, 学校要帮助家长确立勤俭的教育观、生活观。学生与家庭的影响密不可分, 正确生活观的树立是勤俭素质养成的基础。

3. 建设一支高素质、有爱心的教师队伍。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爱是关系教育成败的最重要的因素, 只有爱才能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 才能最大地发挥教育的育人作用。寄宿制学校的学生由于远离自己的父母, 缺乏情感的交流, 心理上比较孤独, 更需要教师的关爱。教师平常一个关切的眼神, 一句温暖的话语, 一个鼓励的动作, 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无限的温暖, 从而爱上自己的教师, 爱上自己的学校, 进而减少孤独感, 产生自信心, 一些心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 了解、尊重每一位学生, 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前提。

由于农村学生比较害羞, 很难向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 要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学生, 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困惑或想法, 并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解决办法, 从而避免学生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现象。

5. 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隐形课程, 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熏陶作用。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与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主要方法有: (1) 通过学习心理指导,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2) 通过人际关系指导, 使学生学会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合作与竞争, 学会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等交往原则。 (3) 通过耐挫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困难, 解除烦恼。 (4) 通过自我心理修养指导, 帮助学生科学认识自我, 在自身发展变化中能较好地悦纳自己, 增强自信心。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题知识讲座, 加强心理引导。学校可以派人或到校外聘请专家为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专题讲座, 开展心理咨询, 教给他们缓解和消除不良心理的具体方法, 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勤俭节约, 量力而行”的消费理念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农村寄宿生心理健康和消费观念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 教育的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人的和谐成就社会的和谐。寄宿制学生作为特殊的学生群体, 其心理健康教育和消费观念应当受到学校和家庭的关注。这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对寄宿制中小学学生的行为和心理进行及时的把握和引导, 才能使他们在健康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摘要: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农村寄宿学生消费观念现状, 努力摸索出一套可操作的教育引导方法, 使我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思想,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和美德, 使学生为创建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农村,寄宿学生,消费习惯,心理健康

消费习惯篇 篇2

第 一课时

(视情况可分两课时)课时目标:

教师通过谈话、抽查、展示等方式了解孩子暑期语文学习情况,评出“暑期好儿童”。回顾总结孩子精彩纷呈的语文学习生活,激发孩子回归校园生活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课堂始,常规在。教学重难点:

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孩子暑期语文学习情况,评出“暑期好儿童”。教学过程:

结合南师大附属石湖实验小学教导处下发的四年级学生暑期生活安排组织教学: 1.谈话导入,回顾暑期,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2.谈话一,主题:我与书

具体谈话内容:购书经历、阅读时间、阅读数目、书目、阅读感受等。3.谈话二,主题:我与经典

具体内容:抽背《弟子规》(节选)、《孙子兵法》(节选)。4.谈话三,主题:我的记录

具体内容:5篇周记展示多彩的暑期生活。展示体验护照,和同学分享暑假在实践基地的体验。

5.评选“暑期好儿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⒈启发学生互相交流有关书籍的名人名言。

⒉总结:知识如同大海,人一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何况书有好坏之分,这就决定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题。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⒈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⒉观察的一页最上面的图。讨论:

⑴图中的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

⑵确定好自己所需要的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呢?

⑶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那一类的,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拿一本书讲解:封面、书脊、根据书脊确定自己是否需要。

⑷指导观察书上第一页上面的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又应该怎样放回去?为什么?

⑸观察下面的图,讨论这名学生在做什么?

三、训练

⒈观察第三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

指名说。

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⒉观察特写图

⑴说说这位同学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

⑵学生摆好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

四、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⒈讲述:作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加记忆效果,以便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⒉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作记号呢?观察文字图。

说说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⒊小结学法:刚才观察了第2页,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作怎样的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下面4人一小组,按刚才的学法自学剩下的图文。

⒋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⒌小结:做记号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字典”》这篇课文吗?聪聪的爸爸对聪聪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留心观察事物。(板书课题)

二、学习观察静物的方法

⒈观察第5页下面的图,讨论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小结:①画面上是老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一角的景物,老师正在指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听得很认真,看得很仔细,校园一角有绿树、红花、假山和瀑布,还有一座雕塑。

②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是一种很好地学习方法,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仅对学习语文十分有益,而且对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十分重要。

⒉总结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

校园一角是静态的,该如何观察呢?

观察事物要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要按一定顺序;第二、要有重点;第三、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第四、要观察以后再动笔。

⒊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画中的校园一角。

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③评议。

⒋⑴过渡:刚才我们观察这幅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们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⑵看的4页下面和的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②评议。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⒈一起刊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指名说。

⒉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的事物呢?

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③小结。

⒊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①同桌讨论。②指名说。③评议。

⒋①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②指名说。③评议。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门学的非常认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读书要有选择

消费习惯篇 篇3

一、教材示范,树立学习习惯榜样

翻开我们的语文课本,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幅鲜活、精美的照片,这就是教材编者特意为学生编写的“习惯篇”。从低年段学生日常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到高年段学生读写习惯的养成,教材都是通过一幅幅语文生活实践中的形象画面,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范例。如二年级上册的“习惯篇”,安排了5页的彩色插图,其中1至3页插图的主题是“勤于朗读背诵”;第4、5页插图的主题是“乐于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观察第1页上的两幅小图,学生可发现插图分别展示了个人朗读和集体朗读的情景,这些学生的朗读姿势都十分规范:双手拿书,身正、肩平,双臂自然平放,而且个个神情专注,朗读十分投入,让人感受到读书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这两幅图,通过具体的形象,为学生如何进行朗读作出了良好的示范。教师再深入引导,鼓励学生通过积极模仿,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样,后面页码的插图也可通过进行积极的引导,对学生产生影响。这些图片,点面结合,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示出学生语文学习生活中朗读、背诵和课外阅读的榜样示范,既明示了朗读背诵的规范姿势,也暗示了朗读背诵的方法及课外阅读的好处。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学生或专注或愉悦或沉思的神情中,我们仿佛聆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也仿佛感受到阅读背诵对丰富学生的知识、情感和语言积淀,愉悦学生的身心的巨大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图片的示范,能激发学生保持正确的朗读背诵的姿势,养成勤于课外阅读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二、创设情境,还原学习习惯教学

面对“习惯篇”上的一幅幅图画,很多教师都会遇上这样的尴尬:就图讲图,纸上谈兵,费事费力,甚至事与愿违。如何将这些静止的图片变成可视、可感、生动有趣的活素材,让学生欣然接受,从中获得收益进而形成习惯呢?这需要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地开发,恰到好处地运用教材资源。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一种与生活相似的情境,营建生活的现场感、真实感,让凝固的、平面的图“活“起来,“立”起来,以此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能顺利地进入“图”,读懂“图”。我们学校一位教师在教学“读书要有选择”时,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知道书的种类有很多,如文学的、科普的、童话的、人物传记的,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喜不喜欢书、喜欢哪些书之后,又用课件展示了书的“多”。一幅幅画面,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书浩如烟海”。紧接着,教师顺情导人:“书,是人类精神的烂漫花朵,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们知道吗?当孩子稍微懂事时,犹太人家庭就会举行这样的仪式:母亲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书上,然后让孩子去吻书上的蜂蜜。这种仪式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知识是甜的,读书的生活是甜的。”在学生受到震撼后,教师指着浩如烟海的书问:“我们怎么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图书呢?”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入“书”,讨论“为什么要选择图书”“怎样选择图书”等问题。通过这样创设情境,可以唤醒学生记忆储备、生活储备,使学生不同的思想、做法在一起碰撞、激荡、补充,从而把一幅幅图还原成具体可感的生活。只有这样让“图”与学生的生活相互打通,“图”才能“活”起来,教学才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只有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建构新的知识、意义,逐步形成习惯,教学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强调实践,形成学习习惯意识

叶圣陶先生非常强调习惯在养成中的身体力行,他认为习惯的养成贵在“躬行实践”。

学生看懂了图,并不代表习惯就形成了。要让学生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实实在在地去练、去做,才能逐渐化成他们的相应能力和素质。如教学“使用工具书”,我们可以选择生字较多的篇目,让学生利用工具书,采用音序、部首、数笔画等多种查字方法,去扫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感受学会使用工具书带来的愉悦。又如在教学“勤于收集资料”时,不妨把学生带到图书馆,在老师、图书管理员的指导下,借助图书、报刊及电子阅览室等途径收集所需要的资料。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从知识到智能,从技巧到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引导,精心指导,把学生生活的世界变成感受和体验的场所,使课本上的知识灵动起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诱导他们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也让我们的教学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学生丰富多彩、韵味无穷的生活,学生的学习才能脱离枯燥、单一,走进一个生动活泼、五彩缤纷的新天地。

浅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篇4

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现阶段大学生消费行为具体表现在成熟与冲动同在, 热情与冷静兼有, 人情消费渐增, 攀比心理显著, 同时受到朴素消费观、超前消费观和享受消费观的影响, 分别形成了以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为主的消费结构[1]。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 不断涌入的多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状况, 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逐渐趋于多元化。 总体说来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消费差异逐渐扩大

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 消费水平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个体间消费差异日益显著。 整体消费水平的两极分化现象, 直接体现了家庭收入的贫富差距。 而不同个体间, 又存在由于所在年级、地区、性别等的不同, 形成个体间消费差异[2]。

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5年的调查结果的比较中显示, 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正在朝着两极分化的方向发展。 来自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消费水平普遍较高, 相比较而言, 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则普遍偏低。 这和学生所处的环境、家庭的影响、成长的背景有很大关系。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 这种反映在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差异不会消失, 可能会进一步扩大[3]。

在探究大学生群体差异的同时, 个体间的差异同样引人注意。 在大学校园中, 男生的生活消费和总消费显著高于女生, 这主要是由男生的伙食和通讯交通费用多于女生造成的。 但在装饰品方面, 则有95%的消费来自女性群体[4]。

不同年级的大学生有不一样的消费, 这主要取决于群体所面临的环境存在较大差异[5]。 大四学生主要面临考研和就业的压力, 在学习和交际方面的消费明显高于大一学生。大一学生刚步入大学校园, 面对轻松的学习环境, 在娱乐、恋爱和旅游等方面的消费更多。

2.消费结构逐渐转型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网络信息的快速普及,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正在不经意间慢慢转变。 在饮食消费、学习消费和娱乐消费的基础上, 逐渐兴起的数码消费、通讯消费、旅游消费、人情消费等慢慢占据了一席之地。 以前的大学生消费领域主要是饮食和服装, 属于生活消费, 在学习方面主要是教材和考级消费, 但现在休闲娱乐型消费所占开支越来越大, 已经超过了学习型消费。 这部分消费主要用于旅游、KTV、听演唱会等。 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支配时间较高中时期显著增多, 旅游消费逐渐成为流行趋势。 娱乐型消费的比重逐渐增大折射出当代大学生注重生活享受的特点。

人际交往消费支出偏高是消费结构中日益突出的问题。 这不仅是当代大学生在经济支出方面的一笔不小的支出, 更是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价值观和消费观的巨大冲击。 部分学生为加强人际交往, 扩大人际圈, 在总消费水平不变的前提之下, 减少自己的生活消费和娱乐消费。 以请客吃饭发展关系, 交友模式越来越依赖于人情关系[6]。 这样的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及, 人情消费变成一种不可缺少的消费。 样本显示, 近八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高于自我发展消费[2]。 一些本不该在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消费, 或不该占据如此大比重的消费, 在当代大学生的消费领域越来越明显。

3.消费规划不完善

消费规划的欠缺具体表现在自我发展消费不足和金钱支配缺乏独立性。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更侧重于当前需求, 往往与自己的人生规划无关, 在对自身的发展及职业规划方面的消费意识极为欠缺。 即使大学生是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群体, 但仍缺乏对于消费的控制和计划。 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大学生在月初过着很舒适的日子, 但到了月末则极为拮据, 更有学生形成了“没钱—借钱—还钱”的恶性循环。 即使学生有闲置资金, 也不知道如何处置, 更倾向于存在卡上, 以备不时之需。 这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自己未来消费的不确定。 当代大学生消费规划的欠缺, 是造成“月光族”消费群体存在的重要原因[7]。

二、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

虽然消费差异一直存在, 但当代大学生仍普遍具有以下三种消费习惯。

1.注重生活享受

现在大学生的消费早已不仅仅是满足生活的需要, 更多的是追求感官上的享受。 在吃穿不愁的当今社会, 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成为当代大学生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外出旅游是大学生选择较多的放松方式之一, 即使是短短的三天假期也会吸引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同学之间的娱乐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增多, 同学聚餐, 再相约KTV, 就算不出去逛街, 也会一起逛淘宝, 便捷的生活方式, 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更趋向于享受型消费。

2.品牌倾向

“品牌”在当代大学生的心里就是保障的和炫耀的代名词, 从生活必需品到休闲娱乐用品, 大部分人更倾向于品牌产品。 大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的渐趋成熟, 对新事物的向往和媒体信息的普及使得他们开始关注流行, 追逐时尚, 崇尚个性, 注重社交活动。 更倾向于品牌的消费习惯是当代大学生鲜明的消费特点, 大到衣服鞋子, 小到袜子, 无不要刻上品牌的标签。 这些品牌无论从感官设计, 还是销售方案, 以及所选择的代言人, 都彰显着青春与朝气, 这也是广受大学生群体喜爱的原因之一[3]。

3.攀比心理严重

攀比心理是消费观不正导致的不良心理, 不仅不利于个人消费, 反而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从小便拥有父母所能给予的最好的, 一旦进入大学, 发现别人有的更好, 将会造成冲动消费和盲目消费。 更有的大学生为追求品牌效应, 完全不考虑自身经济状况, 最终导致自己消费支出的不平衡。 当代大学生将花费与贫穷挂钩, 进行攀比消费以证明自己并非穷人。 攀比心理的存在使得当代大学生存在高消费的奇怪现象。

三、结语

通过以上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概括、 养成的消费习惯和消费习惯的变化规律, 能够看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大学生的主体和客观环境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主观方面有来自自身家庭、 生源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家庭经济条件对主题的意识形态影响等方面;在客观方面有来自家庭的教育理念、社会环境、教育背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朝气蓬勃的新一代青年群体, 乐于接受潮流, 追求个性独立与张扬。 这一类特殊群体的消费习惯、形成规律分析、成因剖析对于做好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参考文献

[1]罗超良.当代大学生经济状况调查分析及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 2012 (3) :304-306.

[2]李林娟.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J].商场现代化, 2015 (14) :29.

[3]杨春红, 吴楚明.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以淮阴师范学院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 2015 (15) :84-87.

[4]荣梅生, 明丽娟, 马文静, 纪小平, 熊韵波.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与分析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14 (5) :44-49.

[5]郝占辉, 周洲.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12 (7) :54.

[6]陈璐笿.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研究———基于南京N高校的调查数据[J].当代经济, 2015 (21) :116-117.

上一篇:“五课”教研活动下一篇:中职教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