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习惯(共8篇)
四习惯 篇1
午睡是幼儿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良好的午睡习惯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 增强体质,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 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午睡习惯?笔者认为, 不妨对照下列四口诀加以实施。
一、故事儿歌来催眠
一个安静的环境直接影响幼儿的午睡质量, 是幼儿良好午睡习惯养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外部条件。我们班的幼儿很喜欢听故事, 所以在等小朋友都躺好后, 教师都会给幼儿讲几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安静下来。在幼儿午睡时, 教师帮助盖被子, 可以去抚摸一下幼儿的手和小脸, 使幼儿在情感上得到满足, 为幼儿入睡打好基础。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儿歌、歌曲来帮助孩子们接受午睡时的要求。比如儿歌《小猫小猫你别吵》培养孩子轻轻走进卧室的习惯。当有的孩子忘记时, 我们会及时提醒:“轻轻走, 像小猫一样没声音。”使孩子明白进卧室需要保持安静。通过儿歌“小朋友, 来睡觉, 小小手, 放放好, 小眼睛, 闭闭好, 安安静静睡得好”, 使幼儿明白安静睡眠的道理, 在音乐声中就会较快地入睡了。
二、活动榜样立常规
“娃娃家”是最受小班幼儿欢迎的游戏之一。在这一游戏过程中, 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环境的各种情境, 让幼儿扮演成妈妈来照顾乖娃娃睡觉以加深幼儿对午睡常规的认知。与此同时, 也可利用“我最棒”评比来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如在教室墙面布置中可设计“我最棒”栏目, 在上面让每个幼儿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长颈鹿图标, 通过在长颈鹿上贴五角星的形式表扬午睡中做得好的小朋友, 要求小朋友向他们学习, 这样也有利于孩子了解睡眠常规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三、亲和管理求实效
在幼儿午睡的过程中, 教师千万不能松懈管理, 当然这种管理必须是亲和的, 才能见成效。首先, 教师应当有亲切的态度, 在幼儿入睡时, 经常与幼儿保持身体接触, 如在帮幼儿盖被子时可以拍拍幼儿的小脑袋, 拉拉幼儿的小手, 抱抱、亲亲幼儿等。我们知道, 肌肤接触能给幼儿带来身体上的舒适感、情绪的放松及心灵的安慰。其次, 教师还应学会轻声地提醒。在午睡过程中, 难免会有个别幼儿入睡得比较慢。教师不要当着全班幼儿的面大声地斥责幼儿, 应该走到孩子的身边轻声地在他耳边提醒。在幼儿午睡中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 观察幼儿是否存在不良睡姿、踢被、咳嗽等现象, 若有发现应及时与家长联系。
四、家园沟通显合力
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光靠幼儿园是不够的, 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我们通过“家园栏”“班级博客”等平台让家长了解幼儿睡眠的目的是使幼儿的身心能够得到最大的放松, 获得充分的休息。以便家长在家督促幼儿按时睡觉、起床、来园。使幼儿午睡与晚间的睡眠得以协调。
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 需要教师、幼儿、家长的协同合作。良好的午睡习惯不是一两天就能够养成的, 需要日复一日, 持之以恒, 用心去营造一片适合孩子的环境, 从而让孩子的午睡质量得到提高。
(浙江省诸暨市荣怀艺术幼儿园311800)
四习惯 篇2
感冒一直时断时续,连带筋骨酸疼。肩周活动不畅,哗啦作响。胃时而纠结胀疼,象南方梅雨般渐次添了烟笼寒水的暗沉。
忽一日,嘻笑说与先生听。他暖的关切里有隐隐的急迫。白我一眼算是下了最后通牒,记着啊。一定得锻炼身体了。一应的不许。然后拖着我融至浅浅夜色里散步。
灯火橙明。明耀在他安暖的眉宇深处,有不动声色的散淡与从容。恍然,这便是与我此生安稳妥贴的男子。不热烈。不沉寂。却有着淡若止水纯明的好。只是,很多时候,日子往复平淡,情感的触角总觉麻木,生生不曾细微地感知。
晨起。第N次决定步行上班。
阳光不愠不火。有了渐次烟花三月的暖意。风细琐地拂在脸上,有微微的润泽与潮湿。
忽就想起,友曾投之以暖心言语。说步行的时候,意念于脚步的踏实安稳。脚跟起,脚趾尽量抓地。呼吸自然、均匀,深长。亦是会提高行走的质量。三言两语。却是款款深情,深谙于婉转心事里。
习惯于这些细碎的纯明与美好。觉尘世洪荒浩荡,并非你我可以逆转与支撑。就安于手边可及可暖的始末细节吧。那么,你不必拱手予我一座华丽城池。只暖过疏言淡语的清简,就好。
一直耽于细节始末,却终是无法执笔小说。先生鼓励,尝试微小说也好。我笑。却自知斤两与底细。终是无法于淡白纸页上书写感念千千的文字。
习惯随笔式的琐记。写细小繁杂的感悟。零乱。琐细。不求章法。却一直象焐在胸口的玉饰,有微细的小心谨慎和敝帚自珍的沉溺与疼惜。因为它是某一刻截然不同的清醒与彻悟,视觉与感念纠结相生相错的温暖印记。清晰明了。通透了然。
而小说。需要与众不同的素材切入,故事的此起彼伏为轮廓,相生相克的情节与引人入胜的视角。还要有血肉的填补与丰盈,方才鲜活而厚重。而人物刻画与描摹,需要思忖与拿捏,源自生活本真却完美于生活之上,虽不是凭了空的虚设,却也没有完全妥贴与暗合的那一个人。你需集结许多人的性情与形象方琢雕成这安暖笑泪。光滑。轻缓。亦不能有雕饰的痕迹。
而辗转成文。于看的人自可眼底眉间揉了千般感叹与通透。而于执笔之人,面对转瞬璀璨光华,或许更多的是空落与茫然。你更多记得烟花般华丽深处的暗淡与沉淀,和那无数个因思考而辗转不能沉静且深度无眠的夜晚和黎明。
而。那些虚构的日夜晨昏,经了你拿捏终有拨云见日的好。而经我打理,或许就只看到修饰的斑痕,暗藏了生硬与晦涩。就象只喜欢素色简单无修饰的衣。若饰以惊艳,你便会觉那不是我。各人喜好与习惯不同罢了。若生生地改变,便多了局促与棱角。鲜明而并无饱满。
岳母长寿源于四个好习惯 篇3
一是勤劳俭朴的习惯。岳母出身贫苦,小时候没上过学,在艰苦的岁月里,日夜操劳,磨炼出一副强健的身板。她前半生经受了颇多磨难:上世纪50年代洪水灾害致房屋被冲毁,丈夫被淹死,她拖儿带女逃荒讨饭;随后三年自然灾害接踵而至,一个小脚寡妇。带着4个相依为命的儿女艰难度日。今非昔比,现在条件好了,儿孙也孝顺,可以安享清福,但她仍是闲不住,种菜、做家务。穿的衣服,她从不要儿孙购买,自挑布料裁剪缝制,还为儿孙纳鞋垫、织毛衣,一针一线,精致耐用。老人说:“劳动惯了,歇着反倒不舒服。”
二是性格开朗、心态乐观的习惯。岳母脾气好,人缘好,待人真诚,处事乐观,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求心安理得,与人和谐相处。她常说:“吃得亏,受得气,就是人上人。”家里不论遇到什么急事、难事,她总是平心静气,坦然面对,乐观处之。5年前,家里承包的鱼塘被人盗捕,损失近万元。儿孙们气得寝食难安,到处寻找线索。老人劝道:“损财消灾,生气伤身,不值。”老人的同胞小弟未满花甲病逝,家人谨慎告知时,她平静地说:“走了就走了,免得再受罪。”老人历尽人生的酸甜苦辣,一切想得通、看得开。
三是积德行善、助人为乐的习惯。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见人有难就帮。新中国成立前,尽管自家缺吃少穿,但她每年都将好不容易节省下来的粮食救济比自己更穷的人;三年自然灾害时,何永年的妻子坐月子没有红砂糖,她便把自家仅有的半罐红砂糖送去解难:孤儿何舍保房屋破漏不御寒,她便把他接到自家吃住;近30年来。每逢农忙季节,邻里小孩无人照看,她便叫村民们把小孩送到自家,义务做起了托管员。她说,帮助他人,他人快乐,自己更快乐,天天在快乐中度过,何乐而不为呢?
小学生好习惯养成“四步法”微探 篇4
我们学校的学生大多数为农民和务工人员子弟, 整体素质偏低。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老师、家长对好习惯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我们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提炼出对学生现在以及将来会产生积极影响的10大好习惯:1.热爱祖国, 升国旗时要肃立。2.文明礼貌, 待人接物带微笑。3.学会尊重, 他人说话耐心听。4.保护隐私, 别人东西不乱动。5.利人利己, 东西用过要放回。6.诚实守信, 说了就要努力做。7.遵守公德, 观看比赛讲文明。8.珍惜生命, 走路一定靠右行。9.勤奋自强, 天天锻炼身体好。10.环保卫生, 随手乱扔要摒弃。
如何让这10大好习惯落到实处, 做出效果呢?我们制定了“四步法”策略。第一步, 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本教材的开发, 活动的开展创设好习惯培养的场。第二步, 通过一些特殊的活动及考验让学生得到相应的训练。第三步, 打通家校合作, 校内外结合通道, 巩固学生的行为。第四步, 借助人性化的评价, 提升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内驱力。现以“他人说话认真听”这一习惯的养成为例, 说明“四步法”操作策略及其价值 (下面的文字叙述中, 为了方便, 简称以“他人”为例) 。
二、“四步法”操作要点
1. 网络辐射——奠基场
从环境布置到校本教材的开发, 从班级管理到教学行为, 任何一项活动都要围绕它开展。
(1) 校园文化打底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校园的物质环境有时就像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 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我们努力使校园环境充满着好习惯教育色彩。写有“十大好习惯”内容的“哲理台阶”, 在你步步登高时, 告诉你人生的真谛;整洁的“文化墙”上, 温馨的提示语让你明白做人的道理;美观的“书画廊”中暗含着教育;……
(2) 配套教材抹色
为了让“十大好习惯”教育有章可循, 学校专门编写了《十大好习惯幸福好人生》读本。读本用名人或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 凸显每一个主题。所选故事通俗易懂, 又震撼人心。配以简单的提示语, 使好习惯教育的开展有所依托。教材内还编写了关于十大好习惯的快板, 生动有趣。这套教材全校师生人手一本。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育, 教师开展实时教育的有效途径。以“他人说话认真听”为例, 这套教材中专门为这一习惯量身定制了一段导语, 三个独立的内容《大熊的小麻烦》《我们可以安静一点吗?》《学会尊重一个人》。既有通俗故事, 又有社会调查, 还有生活故事。
2. 细节渗透———强化练
(1) 班级训练天天有
教材要发挥最大的效用, 还要推进一系列的活动。学校的基本活动单位是班级。在班集体中可以灵活机动, 因地制宜地开展一系列后续活动, 让教材的教育思想体现得更为丰满。
每一项好习惯我们都会腾出1~2周的专项训练时间。在班级中, 有很多的活动阵地。例如:晨间活动, 课前五分钟, 午间阅读时间, 班队活动, “2+1”活动……在这些活动版块中, 可以很自然地进行渗透教育。
以“他人”为例:在刚开始的时候, 每个班级都会把“学会尊重———他人说话认真听”这个主题写在黑板上, 告诉学生我们近段时间的重点就是这方面的训练。通常会让学生先读一读, 记在心里。接着在恰当的时间, 展开讨论, 明确为什么要这么做, 及时地把校本教材引进来。并且在这个基础上把这一条好习惯进行细化:他人说话认真听表现在:1.目光注视说话者。2.听到他的话能大致复述下来。3.听懂别人的意思。然后把大家的讨论表格化, 张贴在班里布告栏内。学生则在自己的好习惯记录本内, 写下这些内容。最后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 任课教师对照表格始终关注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 加以评价。在每周的班队课, 还要开展这个主题的班队活动, 开展同学间的自评与互评。
(2) 校园活动造时机
在我们学校, “好习惯”教育是一个体系, 班级是这个体系中的基本单位。随之而上的还有一系列的年级、校级活动。在后来的更大单位的活动中, 学生的行为得到进一步强化。
一周后的升旗仪式上, 值周教师会针对“他人”习惯的表现情况予以总结, 这些表现情况的情报来自于学生聆听国旗下讲话的表现。 (国旗下讲话在值周总结前) 检查人员是每个班的值周生。他们很及时地把情况反映给值周教师。
学校每个月都有一次年级组活动, 在年级组活动中, 学生在聆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时, 又会经历一次“他人”习惯的训练。行为进一步强化。
每个月, 学校会定期进行班主任培训。在培训中, 班主任们会将各自在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进行群体交流。
(3) 特殊考验显威力
在“好习惯”教育过程中, 我们还在不同层次的活动中设立了一些小小的关卡, 在一种相对客观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测试。
比如“十佳优秀少先队员评选”是我们学校的传统活动, 本学期的“优秀少先队员”评选在笔试环节, 增加了有关“十大好习惯的”的内容。而且在笔试环节之前还巧妙地设计了检测环节:初试入围的选手们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 从教学楼走向科技楼的多媒体教室去参加笔试。一路上有垃圾躺在地上, 队员们就习惯性地把它们捡起。到了多媒体教室, 带队老师让队员们稍作等待, 在这一段等待的过程中, 队员们的素质表现得一览无余。老师们通过他们的表现, 进行相应的打分, 计入总成绩。
在最后的才艺展示环节, 又安排了现场点评与问答, 通过选手的回答, 了解在他们身边发生的关于“好习惯”的故事, 引发了现场师生的热议。
此外, 学校每年都会有艺术节, 运动会, 开学典礼, 结业仪式。在这些大型典礼和活动中, 我们又进行了“好习惯”教育渗透。
(4) 榜样树立增信心
我们设置了班级之星、年级之星、达标班级、文明班级等荣誉称号, 鼓励先进的个人和集体。
更重要的是, 这些先进个人与集体的产生, 都有一系列完整的评价体系, 不是主观产生的。每个班都针对某一条习惯用表格的形式细致记录了学生的种种表现, 并给予量化的呈现。
有了一些量化评比的手段, 一周一总结, 一月一评比, 使得这些榜样更加有说服力, 更能起到激励的作用。
3. 多元互动———巩固学
(1) 走在校园
这是一个平等的平台, 在这里, 学生的某些行为可以成为“人师”, 教师的某些行为会受到监督。在这样的互动里, 成长的不仅仅是学生, 还有老师自己。
在“好习惯”面前, 人人都可以是优秀的孩子。它和学习成绩无关。很多孩子在好习惯里找到了自信, 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比如在“他人”方面, 很多学习一般的学生做得很好, 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好习惯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了他们的学习态度, 学习效果。这对在集体中处于中等或者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可贵的财富。所以, 在“好习惯”面前, 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更加平等了,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骄傲。
(2) 走进家庭
每个月, 我们都要组织家长为自己的孩子打分。为此, 我们设计了专门的表格, 内容包括自评、同学评、家长评、教师评, 以及评分的标准。不仅要打分, 而且要有相应的评语。这不仅为学生的行为进行了评定, 而且也搭建了一个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而且参与其中的家长, 在评判孩子行为的同时, 也通过“十大好习惯”这一准绳, 再次审视了自己的行为。懂得了怎样对人对事。
(3) 走向社会
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 他们能在社会环境中保持好习惯吗?学校又如何监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呢?于是, 我们想到了和社区合作, 通过和社区组织一些活动, 让社区里的人们来考验和评价学生的表现。
4. 人文评价———升华情
评价在教育活动中, 具有导向性, 诊断作用, 鉴别和激励作用, 教育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评价来帮忙。对于学生的行为评价, 单靠每月一张评价表或是优秀代表的表彰是远远不够的。要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行为, 必须采用更人文的方式。
(1) 及时
成功的教育要像及时雨, 一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去引导, 一有进步就要及时鼓励。一个月一次的评价太漫长, 一周一次的总结也只能发现典型。所以, 大部分学生的行为表现有赖于老师的及时点评。
(2) 即兴
在即兴的状况下, 人往往会有比较真实的反映, 会把最本真的部分袒露。所以, 在那些容易激起学生情感的情境里, 要充分挖掘学生内心潜在的因素。
(3) 集体
克服四种现象养成四种习惯 篇5
我们党有6000多万党员。由于组织管理、教育、监督不力,党员队伍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和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以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急需解决的问题。其具体表现是:一是政治理想动摇现象;二是纪律行为的失禁现象;三是行政行为中的失廉现象;四是党员地位的错位现象。“入党前拚命干,入党后松一半,转了正什么也不干”。
从我们身边党员的情况看,有四种表现要引以重视,并下功夫克服。
一是暮气太重,朝气不足。自我老化,自我淘汰,缺乏积极进取的蓬勃朝气,年纪青青就什么老什么老的,有的还进行排行。二是惰气有余,缺乏勤奋好学的精神。惰气说到底就是懒惰,疲沓,没有生气,怕苦怕累,说拿多少钱干多少活是觉悟低,现在有的人是拿了钱也不好好干活,甚至不干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三是傲气过甚,缺乏谦虚谨慎的态度。成天老子天下第一,说话做事不稳重,与人交往锋芒毕露。古人讲“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有的人听不进别人的批评,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是一说一跳,满罐子不荡,半罐子荡。四是邪气十足,正气不够。这是长期形成的一种恶习,象SARS病毒一样令人可恨,起着很坏的作用。喜欢打听小道消息,传播谣言;背后议论人,捣咕人,没有不敢说的话,没有不敢议论的人。犯自由主义,会上不讲会下乱讲。传话的人有目的,听的人又不去鉴别,还信以为真。“谣言止于智者,止谤莫如修身”。相互沟通,谣言自然就不起作用了。这“四气”有不同程度地存在,关键是有的事业心差,思想修养差,说到底是人品官德差,党性修养差。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关键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养成四种良好习惯。有人讲过:“播下一种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一是勤奋读书的习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不勤奋学习的思想障碍主要有: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基础太差没有办法学;理论太虚没有兴趣学;自我满足不想再学。“学习的时间靠挤,学习的动力靠压,学习的兴趣靠学,学习的好处靠用”。勤奋读书关键在于勤奋。勤奋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没有天份,只有勤奋,勤能补拙。君既爱之须纵情。“成年人慢慢被时间淘汰的最大原因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学习热忱的减退。看一个人是否可靠,不是看他眼前职位的高低,收入多少,而是看他是否在坚持读书学习。一离开学校就懒于读书的人,不会有光明的未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当然,读书也要读有益的书。读书可以医愚。少逛商店,多去书店;少去舞场,多去球常
二是勤于思考的习惯。读书离不开思考。“吾日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巴尔扎克说过:“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读书不能读死书,死读书。用力工作仅能及格,用脑工作才能优秀”。遇事问个为什么,这是机关干部养成思考习惯的首要环节。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考问题的深度决定抓落实的力度。一个人如果从肯定开始必以疑问告终;如果从疑问开始,则会以肯定告终。机关干部思考问题要有自己的独特视角,独到见解。施工工地三个工人的不同回答:“一个说我为拿工资而工作;一个说我在砌砖;另一个则说我在建一座楼房”。不同视角得出不同答案,也反映了不同的思想水平。“竹林一枝斜更好”。不能等待首长出题目,出了题目定路子,定了路子给例子,给了例子给段子,给了段子改句子。既能独立思考,又能集思广益,是对机关干部的必然要求。假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以后还是一个苹果;而思想就不一样,相互交换一下就有两种思想以上。文人相轻是要不得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发挥集体智囊的作用,碰撞出火花,讨论出灵感。思考问题要从多角度、多层面上去思考。
三是认真办事的习惯。办文、办事、办会。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工作不认真不细致,办事马马虎虎,粗枝大叶,起草文件丢三拉四,上报数字一错再错,装订文件缺页少行;或工作忙乱,被动应付,拖拉迟缓,办公迟到早退,无所事事等都有表现。这里既有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问题,但更多的是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皆成于实”。认真办事首先从细心培养起。机关工作无小事,小事办好了是小事,谁也不会去注意;小事办不好就是大事,就要误事;小事连着大事,积起来就是大事,影响是大事。一个会议开得很顺,因座次没摆好,一个首长的文件没送到,就会惹来很大的麻烦。一个材料写得好,就因为出了几个错别字受批评。特别要重视可能影响全局的小细节、小环节、小事情、小部位、小人物。要格外重视,格外严谨,格外细致。既要注意到重大问题,又能注意到细小问题;既能注意到全盘问题,也能注意到部分细微问题。机关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五个字:“快、准、细、实、严”。尤其要做到准确无误。周总理说过;“不要让领导给机关人员当秘书”。认真办事必须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四习惯 篇6
可见,低年段的语文老师重点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怎样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作为语文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行为特征,研究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因材施教,善于引导和启发,加强训练能帮助学生早日养成习惯。
1.加强正面引导。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应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多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持之以恒练好习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反复训练,一个一个去落实并持之以恒。
3.树立良好榜样,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好习惯。低年级学生最肯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一言一行为模仿榜样,因而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凡是学生行为习惯好的,有进步的,改正缺点快的都给戴上小红花,促进其互相模仿学习,更重要的是老师必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4.因材施教,让学生人人都有好习惯。对一些后进生,教师要多关怀、鼓励,教育他们,不能疏远、打击。
二、低年级的语文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哪些学习习惯
我简单概括为四个“学会”。
1.培养学会听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听讲,一是说课堂上,精力要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要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和指导;其次是说要认真地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对他人的观点、回答能做出评价和必要的补充。教师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三步进行。教给听的方法。上课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讲时,要独立想一想自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并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听时要求学生目光注视对方,用点头、微笑或者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自己在听;用“我同意你的看法”“我明白了”“老师,请您把刚才这句话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的听的结果。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实现 “会听”的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孩子的倾听能力,学生往往能认真听老师讲课,而当同学发言时,会开小差。只要有学生发言,教师一定要调动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直到大家都聚精会神,竖起耳朵听的时候,才让学生发言。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从他人的观点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学会了判断,这样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奠定了基础。
2.培养学会说话的习惯
“说话”包括回答老师提问、补充修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活动讨论三种情况。无论那种情况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声音甜美,连贯流畅。能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即回答老师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修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要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或者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千万不要讲伤害对方的话,被修正意见的同学,应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不管对方说的对不对,都要虚心接受,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如果意见正确,要点头表示感谢,可以说:“谢谢你,我听明白了。”如果意见不正确,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发表不同意见,可以说:“谢谢你,不过我还是坚持我的意见,因为……”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和用词,还要教会学生长句短说,用示范的方法调控语速,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3.培养学会读书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途径。读书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成绩,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读书分为课前读书,课中读书,课后读书。多读书,既可积累大量的知识,又能提高自身的修养;既可以丰富人的想象力,又可以陶冶人的情操。课前读书实际就是预习,每学一个新知识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把书读一读,找出自己会读的地方和不会读的地方,读的懂的地方和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课堂上的多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人物的思想,感悟作者的意图,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课后阅读,可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4.培养学会写字的习惯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要求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反映学生认真的态度,应要求学生页面整洁,不潦草,不涂抹。要培养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应注意教学时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整齐,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经过一月,经过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孩子写字的姿势和坐姿。这是写一手好字的保证。写字课上,我总是时不时地提醒他们注意三个“一”诀,指的是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五指握笔,各有分工”,可通过歌谣“老大老二对对齐,中间还要留缝隙。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往里藏”帮助学生掌握。边说边观察,边纠正错误的坐姿。
培养四种习惯提高解题效率 篇7
解题训练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数学家波利亚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在于加强解题训练(《数学的发现》序言)。那么,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高解题效率呢?笔者认为,要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惯于回想、善于联想、敢于猜想、勤于总结的习惯。
引导学生惯于回想
从本质上说,解题的过程就是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回想学过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和基本方法等,并从知识体系中把相关的知识提取出来。把提取出来的基础知识与具体问题之间的关系搞清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解题过程中的回想训练实质上是一种由一般原理到特殊问题的思维训练,即演绎推理的训练。回想训练可使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这种知识体系的贮藏越丰富,能够提取出来的内容就越多,解题的思路就越宽,具体的处理方式就越灵活。知识体系内部越井然有序,提取过程就越方便、越顺利,效果就越好。学生对提取出来的知识理解得越深,掌握得越好,应用起来就越感到灵活自如、得心应手。反过来讲,回想过程又不是一个单纯寻求解答思路的消极过程。实际上,从寻求思路到解答习题,自始至终都会在无形中反作用于知识体系,反作用于思维能力,反作用的大小、强弱、效果大多决定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对学生的引导方法。因此,教师在讲题时不能“就题论题”,而要“以题论法”。从寻求解题思路开始,将题中的知识价值、教育价值一一剖析就会表现为一个积极的反作用过程,就会促使学生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系统化,甚至将本来互相孤立的部分也联系起来。
如,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在历年的中考试题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们贯穿于初中代数的始终,而且体现在它们对衔接初高中数学以及对学生进一步学好高中数学都有着特殊的作用。在解相关习题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了它们的基本关系后,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学生的思路就会开阔,思维就会敏捷,有一定难度的题也会变得易析、易解。
例1:设关于x的函数y=ax2+x+a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试求实数a满足的条件。
分析:若将本例单纯看作是一个函数及其图象的问题,则不仅要对a=0和a≠0两种情况作出讨论,还要在当a≠0时对和两种情况再进行讨论,显觉繁冗。而根据y=ax2+x+a(a≠0)的图象与x轴无公共点则可推出方程ax2+x+a=0(a≠0)无实数解,即Δ<0,这就把二次函数问题和二次方程问题联系起来了,从而简化了解题难度。
略解:Ⅰ、当a=0时,y=x的图象与x轴交于原点,此种情况不合题意;
Ⅱ、当a≠0时,要使二次函数y=ax2+x+a的图象与x轴无交点,只需二次方程ax2+x+a=0无实数解,由△=I-4a2<0解得或。
综合上述,得出或。
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总之,引导学生将知识贯通起来不仅能提高解题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最充分、最有效的锻炼,从而逐步达到“做一题,会一片;懂一法,长一智”的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善于联想
对原有知识的提取其实就是一种联想,但是联想却不仅仅局限于单纯地提取旧知识。教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解题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引导学生联想的过程。对问题的条件与结论,包括所涉及的图形进行认真观察就是联想的起点。而由观察到考察,由考察到觉察,再由觉察到洞察,实质上就是一个由特殊到特殊,也就是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来说,类比是一种他们最易于、乐于接受的思维方法。因而,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把新旧知识进行对照,让他们带着数学思想去观察生活,就成为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首要措施。
由观察、考察到有所觉察,通常只局限于问题与旧知识的部分相同或相似,这仅仅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要真正解决问题教师还应把握时代的特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把已经收集到的信息作为进一步收集信息的基础,联想时结合自己的解题经验,指向解过的习题,利用已知来解决未知,使未知转化为已知,在不断巩固旧经验的基础上又积累新经验,从而促进知识的内化、经验的升华。
例2:以c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上的高为hc,求证:c+hc>a+b。
分析:借助辅助线来证明此题难度相当大,一旦添加辅助线的思路受阻,就难免束手无策。如果引导学生观察三边长度和已知条件而联想勾股定理,问题便得以解决。∵chc=ab,c2=a2+b2,又∵,∴,.∴,即(c+hc)2>(a+b)2,∴c+hc>a+b。
这种以分析来寻求解题思路的分析综合法一旦被学生掌握,就会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一大步。同时,对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作用。
引导学生敢于猜想
在遇到难题时,如果按常规法解一时很难突破,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不再拘泥于逻辑思维的固定程序,不妨跳跃式地首先作出大胆的猜想,然后再设法加以验证。从觉察到猜想是一次跳跃,是从并不充分的根据作出了可能性的判断。所得到的结论只是一种可能性,而不是真实性,可能对,也可能错。教师对学生只能引导、鼓励和训练,要使学生明白,即使猜错了,效果也不等于零。在许多情况、下,猜测被认为是错误的,但它在诱寻出一个更好的猜测方面依然是有用的。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明”知识去探索、推导,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可给学生足够的探究与创新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如,现在的教材中没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节内容,但在很多习题中又有相关问题。教师就不必直接给学生讲解韦达定理的内容,而应在学生掌握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后,再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解的关系来推出一般形式解的关系,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最后引申出这个定理是代数的奠基人——法国伟大的数学家韦达发现的,亦称韦达定理。这时,学生的求知欲上升到高峰,并油然产生自豪感和喜悦心情,认为自己也有发现这个定理的水平和能力,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总之,基础知识也好,数学习题也罢,教师决不能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讨论,以体现教与学的互动过程,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去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引导学生勤于总结
培养小学生计算习惯“四步法” 篇8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习惯,培养
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习惯的培养。”计算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计算是否准确。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正确理解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但在计算中仍常出现错误,而且还会一犯再犯,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没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尤其重要。笔者依据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认为培养小学生计算习惯不妨从“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入手。
一看:让学生“看清楚、写工整”
学生常见计算错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粗心大意。在计算中,学生粗心大意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有的因为看题过快,导致把数看错,将数字顺序前后颠倒;有的则会把运算符号看漏、看错等,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给学生传达的是这样一个信号,即对题目中数字、符号、文字等,一定要看清楚;其次是要求看题目、数字的速度不宜过快,要学会整体记忆题目,而不是看一位写一位;最后是在写好之后要不厌其烦再迅速与原数比照一下等等,从而减少因误看带来的计算错误。
导致计算错误另一个原因是书写不规范。在计算时,有的学生因为字迹潦草,导致最终自己都难以分辨而出错,如:6和0、8和3、7和1等;有的则因为写写擦擦、擦擦写写好多次,导致模糊不清;有的则在写竖式数学算式时由于数位不对齐,导致最终计算出错。因此,在教学中,规范学生的书写质量则显得相当重要,一定要督促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要求学生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
学生计算马虎也是计算中常见错误之一,比如该进位的忘了进位,把13+19算成了22,该退位忘了减,把32-14算成了28等等。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稳、准”的好习惯,要强调在计算中首先要算得准,而非算得快,计算中千万不能一味追求算得快,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二想:让学生“勤思考,审好题”
计算题教学也要像应用题教学一样,要让学生养成看到题目首先边审题边思考的好习惯,要求做到“两看,两想,再计算”,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有哪些运算,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简约算。为让学生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在开始训练时,可以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先口述思考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保证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学生的各种意外的想法与做法,教师不宜过早地作出评价,而应能够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以保持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如要求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的表达30-8所表达的意义,学生常表达为30减去8得多少,此时,教师要启发学生从减法的运算名称、意义等多角度进行思考,学生在经过思考后,出现踊跃发言的情况。如 (1) 被减数是30,减数是8,差是多少? (2) 8比30少多少? (3) 30比8多多少? (4) 8再添上几就是30? (5) 30减去多少与8同样多?通过思考训练,指导学生审题方法,让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增强学生审题意识,这样学生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自然会更准确。如在讲《分数的乘整数》的时候,让学生把计算的过程写出来,这就让学生在形成清晰的思路,从而保证了计算的准确性。
三算:让学生“善于算、喜欢算”
要让学生“善于算、喜欢算”,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第一是进行有效计算练习,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形成计算能力。突出法则重点练,容易混淆的对比练,经常出错的要反复练。如讲解课后课堂练习时,如:9+3=9+1+2=13;120-40=100-40+20=80;又如:8+6=14、见8想8和2组成10, 6去掉2给了8得14;又如:140-50=140-40-10=90,进行这样的一看、二想、三说的互补法训练,使学生眼、脑、口并用,大大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容易混淆的对比练中,通过对比,不仅巩固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如: (1) 103×988 (2) 105×987。平时老师要培养学生做个有心人,对平时学生容易出错的,师生都要注意把错误随时登记,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反复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愉快学习的氛围。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相对枯燥无味的教学计算,教师须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到“喜欢算”。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开展计算竞赛活动,热情鼓励学生,加强学生愉快学习的体验。如在一次教学速算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天,猪八戒和孙悟空在花果山吃饱了桃子,八戒说:“猴哥,咱俩比赛计算511—89、7813-87,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孙悟空说:“八戒,你连这道题都不会算,亏你吃了那么多桃子。”孙悟空迅速说出得数是422和7726。八戒说:“猴哥,你怎么算得那么快?”孙悟空向八戒解释说:“你看,这两道题都是多位数减三位数,而且被减数和减数可以补成一个整百的倍数,所以可用速算法:用十位前的数减1,百位后的数乘以2,然后将得数连起来便是原式的结果。即5-1=4, 11×2=22, 311-89=422, 78-1=77, 13×2=26, 7813-87=7726。”通过创设这一情境,同学们兴趣特浓,很快掌握了这种算法。根据学生们争强好胜的性格,上课时,我也运用一些竞赛的方法让学生解答有关题目,这样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圈一圈,算一算比赛。先让学生结合算式在图中圈一圈,再让学生把圈图时是怎么想的与同学们说一说。又如摆一摆,算一算比赛。18-9=□、16-9=□,让学生看着算式自己摆一摆,然后填上得数,最后再让学生相互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这两组竞赛练习,学生都愿意向同学展示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都争着抢着说。
四查:让学生“查认真、验仔细”
检查和验算,是有效保障计算正确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技能的重要措施。通过检查和验算,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加减乘除等算式运算之间的逆运算关系。但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弱,在计算做好之后,常常是敷衍了事地大概看看,并未真正进行检查和验算,更不要说能通过自觉检查和验算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了。所以,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就必须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检查和验算的方法,如复算检验法(对题目进行二次计算)、纵横检验法(对运算顺序是否正确进行横向检查,对数目、符号及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再进行竖着检验)、互逆验算法或换位验算法等,同时,为使学生养成题后检查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对通过检查验算查出错误的学生给予高度肯定和赞扬,让这些学生现身说法,使其他的学生充分感受到由于认真检查和验算所带来的成功,从而自觉养成主动检查的习惯。
【四习惯】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四种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方案10-19
习惯是一种力量四年级作文750字11-13
习惯-我的习惯作文400字09-21
关于习惯促进成功的作文:优秀是一种习惯05-19
习惯领域10-15
健康习惯10-16
习惯分析10-16
解题习惯10-20
书写习惯06-28
预习习惯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