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习惯

2024-09-28

养成习惯(共12篇)

养成习惯 篇1

预习一般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将要学习的课文做基本的准备和学习。它是我们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整个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情况都有莫大的关系和作用。那么,我们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呢?

一、明确要求注重引导,注重能力夯实提高

不同阶段的学生,我们可以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但是我们都要积极加强引导,给出学生明确的预习要求和能力达成要求。如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我们知道他们已经有着一定的预习习惯,如课前读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背背和写写优美的句子。但是,课文不同,学习内容相异,我们就要给出有差别的要求。对于三年级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侧重于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也就是针对新课内容提出预习的具体要求,让学生看课文后做些字音、组词作业,并对课文的内容做些理解甚至主题、思想的感悟。但是关于一些基础的预习做法,还要给学生明确,如指导他们利用工具书在预习时扫除课文的文字障碍,对重点词语进行必要的理解和意思的掌握,在疏通课文基础性知识的前提下,要求学生明确文本中哪些地方自己不明白或是有疑问的地方,培养他们能够提出一些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同时,也能产生提高能力的机会,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也能有针对性和侧重的讲授和点拨,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当然,低年级学生预习应重在字词的积累和语感能力的提高,而高年级学生,我们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可以安排复述、背诵课文或文段的预习。

另外,我们要加强家校联系,注意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学生有良好的预习氛围,从而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和质量。如此,日积月累,我们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生能力都会得到不断提高。

二、养成习惯发展能力自主预习提升素质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该也必须有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要指导学生如何让自己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其次重点教会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与技巧,从而让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问题意识,养成质疑习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关键靠我们教师主导的作用和我们的教学经验、体会以及教学特色甚至个人魅力来引导学生在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让学生形成自我的学习意识,提升学习能力。我们在安排学生预习时,也要注意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和通过设置需要合作完成的预习任务,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合作交流提高能力,增强团队意识,达到合作能力的提高。学习小组在预习活动中,可以优势互补,解决个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减轻学习压力,也有利于纠正个人预习中可能有的不良习惯,如果能够形成比学习、比进步的氛围,那么,他们的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更大的提高。例如,我们老师安排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做成长报,让关系比较好的、住的地方比较近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彼此讨论怎么设计成长报更美观、更合理。这样就会提高了他们的合作与团结,另外,他们也能利用在一起的时间完成学校布置的预习新学期内容的任务,孩子们在一起预习的效果要比一个人预习效果好得多。而且这样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人和善相处、团结互助。可见,自主学习和预习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控能力,这一能力的获得需要我们老师、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但是,让他们养成了自主学习、自主预习的习惯之后,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就提高了,行为习惯也相应的变好,因此,他们的素质、素养也会提高。

三、问题提升思维品质预习能力效果斐然

学生具有问题意识是他们形成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我们在设计预习内容时,要针对预习课文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思考,发现并产生新的想法。学生能够在预习中解决老师布置的预习问题,说明他们预习的到位;如果他们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说明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时候,他们某种程度上就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要肯定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要多对学生的预习成果予以肯定,因为小学生都有着渴望展现自我、获得表扬的心理。只要我们对学生的问题不断肯定,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地思考,从而提升思维品质和设问的能力。学生提出了问题,就说明他们思考了,如果我们解答得让他们非常满意,就能够让他们有新的问题的产生的空间。当然,学生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我们不能要求他们在预习中提出的问题有怎样的深度和难度;我们正确的做法是以鼓励为主,有道理的要给予高度肯定,对提出的问题思维不够严密的,我们要给予精神上的奖励。如此,他们才能对预习更有积极性,更愿意开动脑筋。

总之,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要靠我们老师正确的、积极的引导,也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鼓励和点拨,学生在预习中找到乐趣,形成思维,那么他们的学习能力、与同学融洽相处的能力都会提高,如此,我们的课堂教学甚至实施的素质教育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丹萍.对小学语文课前有效预习的思考[J].新课程, 2011 (7) .

[2]郦彩仙.指导小学生语文预习的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21) .

养成习惯 篇2

习惯之一,我每天打开电脑时,第一步就是点开360安全浏览器。说句实话,我也不知道我干嘛要打开它,有什么用。好像是很久以前,我偷玩电脑时,听见了老妈的脚步声,我匆忙之下,立刻打开浏览器,登录学习的官网。老妈一看,哟,在学习,就没有拿我怎么样。有时候我打开电脑时,也习惯性地打开浏览器。其实,那会儿老妈在单位加班或出门在外,我一人在家……

习惯之二,我每天准备去外面时,总要找一顶帽子戴在头上,如果不戴帽子,我就会浑身不自在。你问我为什么戴帽子?我也不知道,或许是因为戴上更加帅气吧。我这个习惯连我舅舅都知道,所以每次我过生日,他都送我一顶帽子。我来作文课也要戴帽子,沈老师也早已司空见惯,仿佛我一旦没帽子,就一瞬间变成了“异类”。在我房间中,一共七顶帽子,都是不同的牌子。朋友们送我一个绰号:“帽子王”。

习惯养成,有效倾听 篇3

一、引言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只占9%。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而对小学生来说,“听”则显得更为重要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会听”都是必要前提。

二、习惯养成,有效倾听

(一)态度明确,重视倾听

1.倾听要求,明确细化

在平时教学中笔者明确强调“学会倾听要四心”,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端正态度,自觉倾听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倾听能博采众长,弥补自身不足;也能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倾听”在学习、生活和交往的重要性,提高“倾听”的自觉性。

(二)方法指导,学会倾听

1.真实情境,乐于倾听

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会乐于倾听他人,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所以我在教学中常用free talk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拉近与学生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集中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如果再针对师生之间的问答给出问题,也会考察其他学生的倾听能力。

2.小组合作,培养倾听

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适当的小组活动可以慢慢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如:教授译林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2 Cartoon time时,让小组合作完成对故事的表演,这不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无形之中让学生学会了倾听,因为只有好好的倾听才能使得表演中语言的表达衔接。

3.复述方法,训练倾听

复述应该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倾听习惯的好方法。长期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学生就会自觉地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例如,在教授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中,我会把故事中的几幅图给出,然后用一个简短的there be句型把图片概括一下,然后让学生来复述我的内容。紧接着,我加大难度,除了简短的there be句型又加了一些其他的句子,这样在一步一步加大难度的同时,关注到了学生是否在听,从而达到倾听能力的训练。

4.恰当游戏,喜于倾听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常常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学习倾听的方法。如警察抓小偷的游戏——就是让学生从教师所读的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这些词语可以是表示人物名称的、时间的、事物的等等,此游戏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还能深化他们对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理解。因为游戏教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特别来劲,听得很认真,效果也很好。

(三)适时评价,鼓励倾听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尊重能使人感觉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如何在课堂中正确恰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因为我们的表扬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1.精神评价

在课堂中当学生认真倾听时,我有时会用无声方法激励,如竖起大拇指,脸上表现出赞许的神态;当有些学生不认真倾听时,为了不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我一边讲课,一边很自然地走到这个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或面带微笑,并用眼睛关切地看着他,提醒他注意认真听。

2.物质评价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通常会让他们积小印章的方法来培养倾听的好习惯。这些小印章都会盖在为他们做的书签里,书签平时都放在书里用,过一段时间可以根据印章的多少来兑换他们喜欢的小礼物。这样不仅达到了评价的目的,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时刻提醒他们好好读书,认真倾听!

英国的哲人查尔斯?里德说过这么一句名言:“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认真倾听”这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会是学生日后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学生慢慢感受到倾听的魅力,感受到倾听带给自己的快乐时,我们的课堂上就不仅有活跃、热烈的讨论、争论的场面,也会有静静的倾听和思考的情形。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怎样养成好习惯 篇4

你在来信中说要在几周时间内养成某种习惯。你的用心是好的,但却急了点。须知培养一个好习惯急于求成是不行的。培养好习惯就像犁地,是个慢工夫。好习惯必须由内部形成。好习惯一旦形成,还会产生其他好习惯。激情让人开始行动,动机让人的行为不偏离轨道,而好习惯则让人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产生。

人的许多能力,如在灾难面前表现出勇气,在诱惑面前具有一定的自制力,在受伤害的时候保持乐观,在绝望的时候显示个性,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看到机会等等,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在心理和生理方面经过持续不断的训练得到的结果。在灾难面前不管人们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是好的还是不好的,都只能是训练得到的结果。如果在小事上人们经常表现出懦弱、不诚实这样的特性,就不能指望人们以积极的态度处理重大的事情,因为人们没有经过这个方面的训练。

如果一个人让自己说了一次谎,那么说第二次、第三次会非常容易,最后便会成为一种习惯。

人的大多数行为都属于习惯行为,无须考虑就会自动产生。性格是人的一切习惯的总和。如果一个人有各种各样的好习惯,那么人们就会认为他有良好的性格;如果他有很多坏习惯,人们就会说他性格不好。习惯往往比逻辑推理有力得多。不过,习惯在最初时是很不起眼的,往往感觉不到,但久而久之就会变得很顽固,想改都改不掉。错误会成为习惯,决定也能形成习惯。

记得小的时候,你的祖父母对我说:“你应该养成好习惯,因为好习惯会构成人的性格。”

那么你应该怎样养成好习惯呢?

任何事情反反复复地做就会变成习惯,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做中养成的。例如通过勇敢地做事,就能学会勇敢;通过诚实、正直地做人,就能学会诚实和正直。通过实践,人们培养起许多好品质。同样,如果一个人经常表现出不诚实、不公正等不良行为,或有了这样的行为又没有受到惩罚,这个人就会渐渐习惯于这些行为。态度是人的行为模式,也属于习惯的范畴。态度会成为一种心理状态,从而控制人的行为。

一切习惯在刚刚形成的时候都是很不起眼的,但最终往往会变得难以打破。态度属于习惯,是可以改变的,问题是要用新的良好习惯去破除并取代旧的不良习惯。

防止坏习惯的形成比克服那些已形成的坏习惯容易。要形成好习惯就要战胜诱惑。快乐和不快乐都是一种习惯。

优秀品质的形成是有意识地付出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的结果,它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直到变成一种习惯。

由于每个人都有一些不良的习惯,所以人们常常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那么,就自己去一个不被打扰的地方,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列一张自己的不良习惯的一览表。

我们都知道,下决心很容易,忘掉也很容易。而形成一种好习惯则不然。如果不是经过一番努力,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所以,不要祈求在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能养成一种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行为过程,只有不断地继续下去,才能养成。

就谈到这里吧。

祝你健康!

永远爱你的父亲

这是丘吉尔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它阐述了怎样养成好习惯的方法。半个世纪过去了,迄今读来,这封信仍是那么亲切感人。

作者认为儿子想在几周内养成好习惯的想法是急于求成,因为“培养好习惯就像犁地,是个慢工夫”,得慢慢来。性格是“习惯的总和”。勇气、自制力、诚实、正直、“快乐和不快乐”都是一种习惯。好习惯的养成不易,“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做中养成的”,但不良习气却很容易形成。

作者在信的末尾给了儿子一个确定的答案:“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不断重复的行为过程,只有不断地继续下去,才能成功。”

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好习惯还有很多,如不为小利所惑,注重小事与细节,正视缺点,拥有积极的心态,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正视苦难,坚守信念,等等。好习惯愈多,生活得就愈容易,人内心中抵抗世俗诱惑的力量也就越强。

注重习惯养成 篇5

沂水镇第一初中

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因此在中学阶段,更要重视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这几个“学会”是和学生养成教育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的。只有真正抓好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学阶段打基础的任务才能完成。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育人理念。

1、教师观念要更新。

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发展,教师的观念需要更新。21世纪的教育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体。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领导带头转变观念。认真学习各种文件,阅读各种有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的书籍、报刊、资料,在全体教师中展开学习、讨论,让他们认识到现代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个性,使学生的潜能得以释放,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教师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对教育学生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否敬业,是否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都将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因此,学校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转变教师育人观念。一方面,学校努力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思想上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能力。锤炼一支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强、工作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2、重视并充分发挥班主任作用。

在学校里,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在学生面前班主任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因此,学校对班主任有着规范的要求。班主任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学生搞好团结,首先做到和科任老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在学习上,要求学生书写认真工整。让学生在无形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提升学校班主任队伍素质,学校多次组织了班主任论坛,请优秀班主任传经送宝,把班级管理中的经验、做法与大家共享,促进了良好的校风、班风的形成,对中学生的行为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中,尤其是在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过程中,班主任和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通过“教师帮扶学生”等形式,全面跟踪帮扶,以点带面,弥补班级中的“短板”。在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对学生的信心,切忌急于求成。在尊重、平等、真诚的交流互动中,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积极向上、追求美好事物的心!

二、加强学生“是非”认知,激情明理。

1、知“是非”。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其对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意义的正确认识。所以每学期开学伊始,我们就通过主题班会,团队会,宣传栏,学校广播、网络等渠道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了解良好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我们每年把九月份定为常规教育月,组织入校新生系统地学习“三规”等各项规章制度,其他年级重温常规的内容,结合内容自查问题,制定措施,巩固成果。这一做法的目的是让同学们心中有规范,然后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召开主题班会,中学生一日常规知识竞赛等。举办活动有针对性,讲究实际效果。

各班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仔细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每一位学生都要熟读熟背,针对自己,分析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哪些不好习惯。组织学生讲一些身边的故事,演一些好的“课本剧”,看一些优秀的影片等,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哪些是好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

2、明事理。

通过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使学生明确培养行为习惯的目的,认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实现远大理想联系起来。进行内在激励。

本学期,政教处协同团委举办“雷锋在我心中”征文、“告别脏话,向不文明行为告别”、“清除校园白色污染”等系列活动,目的就是激发广大同学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凝聚着我们全体师生的血汗,凝聚着无数人的劳动,当然要珍惜、爱护。

学校开展了评选“学习标兵”、“卫生标兵”、“文体标兵”、“卫生红旗班级”、“文明宿舍”等活动,创设情境宣传规范,让学生理解规范,接受规范

避免抵触情绪。

三、优化环境,培养意志。

1、努力创建良好班集体。

中学生道德意志的控制能力一般受到集体影响和个体差异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提高自觉纪律性、发展道德意识与自我意识的重要条件。在正确的教育下,集体成员能获得良好的集体性陶冶、相互制约。因此,加强班集体建设,对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

学校高度重视班集体建设,每学期都要根据学校《班级考核规定》,评选“优秀班级”和“优秀班主任”。优秀班级在班风、日常管理、行为习惯养成等方面都走在班级队伍的前面,成为很好的榜样。

2、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赋墙壁生命,让墙壁“说话”,并使其成为陶冶学生的“主体的画,无声的诗”。教学楼四个楼层,学校根据年级特点和实际情况,分成四个教育专题。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专题”、“平安和谐校园创建专题”、“勤学励志教育专题”、“传统文化教育专题”此外,教室文化、寝室文化都成为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的阵地。

3、培养意志,在实践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人的意志可以在习惯养成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强化对意志的培养和锻炼。

(1)严格要求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们围绕养成教育的系列内容,结合我校的实际,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一日常规》和《中学生守则》,制定了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要求,《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升降国旗的暂行规定》、《违纪学生处罚决定》、《校园卫生管理制度》、等,基本包括了中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同学们无论走到哪,无论什么时候,都有规范约束大家的行为,学生行为都有所依。由于规范具体明确,所以既便于执行,又便于检查。

(2)经常督促检查,奖优促差。

认真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卫生方面,设立了教室、宿舍卫生流动红旗,经常督促检查,进行科学的评估,该表扬的要表扬,该批评的要批评,及时适度,兑现奖惩。形成了“政教处→班主任--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政教处每天巡查学生的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值勤学生干部早、中、晚上岗执勤,课间在校园巡视,检查学生的违纪现象及课间操的质量,政教处、团委负责检查楼道,教室、卫生区的卫生情况,以及课间纪律,课间操等,检查时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决不迁就,并及时公布检查结果。做到处处有人查,定时有人查,时时有抽查,检查有密度,有力度,让同学们不能有侥幸与松懈心理,将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与对学生的评价,班集体评价,班主任评价挂钩,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养成教育得到广大师生的大力支持。久而久之,才能变成同学们的自觉行动。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

体验教育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及成长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是一个知情意行并存的过程,学生获得“知”的过程,不仅来自于成年人的教育,还来自于自己的亲身体验,并且体验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体验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参加县、校、级组、班级组织的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利用读书角开展读书活动,开展班级手抄报、黑板报展评,举办体操比赛和各种演讲比赛。学校制定了《文明班级评比细则》、《文明宿舍评比细则》等。竞争这些荣誉的过程,就是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教育的过程。努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养成教育的归宿点,是养成教育的升华。在育人过程中,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常规管理中来,让学生自助管理、自我管理,班主任就能从繁锁的常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了,自我教育的机会增多,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有了保障,校园环境就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同时,学生、教师相互监督,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生活在这个集体中,每个同学要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因此,在常规管理中,学校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会的作用,让他们参与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中来,自主成立文明、卫生检查小组,轮流值日、到岗督查。通过近几年的自我管理,校容校貌有了很大变化,学生们的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

5、持之以恒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是不可能一劳永逸的。习惯的养成是外部刺激通过内心作用的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需要正确的引导,还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所以,“抓反复、反复抓”是我们工作中遵守的基本原则。这就是所

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四、及时和家长沟通,双管齐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实好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终生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的。老师、家长是孩子共同的老师。缺少了那一方面,都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所以教育孩子不仅是老师和学校的事,而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共同的事,因此,学校和老师的工作需要家长们的大力配合。

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和手段,与家长配合。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家长座谈会的作用,相互交流探讨学生教育的方式方法,利用学生不在学校的时间,对孩子的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对孩子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矫正。学校定时召开家长会,进行经验交流,与家长共同探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好措施,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和母亲,如何使父母的良好愿望与孩子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目标有效对接起来。

学校通过家长培训会教育家长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引导家长做“有思想内涵、有文化品位、有道德水准、有人格尊严”的好家长。有了好的家长和家庭教育,才能把孩子培养成具备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文明规范的行为举止,热心助人、善待弱者的良好修养,不怕挫折、坚忍不拔的坚强意志,做事专心、诚实守信等良好习惯的中学生。引导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孩子创造适合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场所,父母可以教导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帮助孩子未来的最有效的方式。养成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家长不断地督促引导。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良好习行为惯,都需要做长期的、细致的工作。

孩子的心灵就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刷牙习惯早养成 篇6

小宝的后悔

5岁的小贝因牙疼而无法正常去幼儿园,妈妈带着他去牙医那里做了全面的检查,发现小贝的蛀牙根厉害,影响了牙齿的生长,需要作进一步的矫正治疗……小贝看着牙医手上的那些“铁器”吓得逃出了房间,再也不肯接受治疗。可没几天小贝的牙又没命地疼了起来,小贝只得乖乖地去牙诊所接受治疗。

在治疗期间小贝明白牙齿生病、疼痛的原因,是和自己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以及在晚上吃糖有很大关系,小贝真后悔:为什么不听妈妈的话坚持天天早晚刷牙呢?

像小贝这样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而得蛀牙的宝宝还有很多,如何让宝宝从小养成刷牙的好习惯也成了时下父母们关注的话题。

家长互动

军军爸爸(医生)

因工作原因对于个人清洁习惯我比较注重,所以军军在两岁多第一次拿牙刷的时候,我就教军军正确拿牙刷和正确刷牙的方法。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反复训练,同时还结合孩子喜欢听故事的特点,我给他讲了不少爱刷牙的故事。每天早晚我都会鼓励军军一起去盥洗、刷牙。起初他只是把牙刷放在嘴巴里觉得好玩,我也不给他挤牙膏,让他用清水尝试。直到3岁以后我们才给他用牙膏刷牙。因为有了之前的教育和引导,每天早晚军军都不会忘记,而且这也是我们很快乐的时间,他还会帮我把牙膏挤好呢。我觉得好习惯就是要从小教导孩子并保持下去。

彤彤妈妈(科员)

我家彤彤4岁半了,说起刷牙的习惯,我很惭愧,因为直到现在我们都在为每天的早晚刷牙而大声地吆喝训斥。彤彤经常忘记刷牙,也不乐于刷牙。我和她爸爸也分析了原因。主要是刚开始教她刷牙时我们的态度不够坚定,那时候总觉得小孩子那么小,不刷就不刷了,只要漱漱口就可以了。时间一长,习惯成自然,再想纠正就不容易了。

亮亮妈妈(全职妈妈)

还记得第一次教儿子刷牙,是在他两岁半的时候。在此之前我已经多次让他认识过牙刷等用品。在教刷牙的时候,我侧重的不是刷牙的方法,而是希望通过学习能够让儿子记住:刷牙是每天的功课,必须要做,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作为借口。我精心选了一个动画片给儿子看,并和他一起讨论不刷牙会造成的后果,在宝宝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我才教他刷牙的方法。头几天宝宝还觉得蛮新鲜,可是3天以后他就不想刷而且到时间就开始找借口逃避,我对此视而不见,相反用看动画片以及他喜欢的玩具作为条件,不断地鼓励、督促他。3个星期的时间,我坚持着决不妥协,渐渐的宝宝习惯了,从此不再需要我操心了,现在只要时间一到,他还会提醒我们呢!

点点爸爸(教师)

我家点点现在的牙齿不够好,有很多的蛀牙,最近我们也经常去看牙医。还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点点看着牙医的那么多工具吓得直哭,说什么也不肯进去,后来好说歹说他才同意。现在在牙医的帮助下,点点不仅知道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还特别爱清洁,每天早晚的刷牙时间都是他来叫我们,同时也改正了很多坏习惯,例如:晚上吃糖啊。想想若是早些关注刷牙和保护牙齿,点点就不会吃那么多苦头了!

coco解说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关注较多的是智力和能力的培养,而对于一些最基本的生活习惯,常常会忽略不计。我常听家长说:这种事情不用操心,长大了哪有不会刷牙的?的确,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等孩子长大成人以后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但是一个好习惯却绝非一蹴而就。当我们与同事相处,与朋友相交时,会不会为了他吃饭时发出的声音而费解?会不会为了他随口而出的脏痰而心生讨厌?

为人父母,有时往往会过于乐观,与其在不良习惯养成以后再做改正,何不在早期就开始培养好习惯呢?刷牙,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但每个家长的态度和观念决定了宝宝今后的刷牙习惯。亲爱的父母,从宝宝两岁起就该培养他的刷牙好习惯,让宝宝远离蛀牙、远离种种因不良清洁习惯繁衍而生的口腔恶果。一切从你开始!让我们一起加油!

coco支招

1明确态度。把你对刷牙的态度明确地传递给宝宝,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重视。

2耐心督促、鼓励坚持。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此期间你要耐心提醒和鼓励宝宝,这样才能逐步坚持下去。

3正确示范。每天早晚正确示范刷牙方法,不因个人原因而放弃牙齿的清洁工作。

4养成习惯。当宝宝出第一颗乳牙时,就可以用纱布来擦洗,等再大些就可以引导学习刷牙的方法。

5挑选牙具。和宝宝一起挑选可爱的牙具以及宝宝喜欢的牙膏,让宝宝做主,高兴地学习刷牙。

好习惯常养成 篇7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是保证他们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且, 这对于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是一项奠基工程, 可谓百年大计。人们常说, 忘不掉的是素质, 而习惯就是忘不掉的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 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 促进其终身发展。

因此, 只有加强养成教育、抓好养成教育, 才能使学生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认识到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 什么是错

朱熹说过:“论先后, 知为先;论轻重, 行为重。”可见, 知与行是不可分的。记得刚开学的时候, 学生不知道上课的规矩, 经常出现上课时自由进出教室, 自由发表意见等现象。这些都是他们的天性, 他们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于是我把开学的前两周重点放在学习学生行为规范上。同时提出学期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 让学生明白哪些行为是对的, 哪些是错的。和学生熟悉一段时间后, 我了解了学生的特点, 就和同学们一起制定出了班规。让学生明确怎样做, 为何这样做, 以及如何去做, 使他们更清楚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从点滴抓起, 从细节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 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里学雷锋做好事, 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见, 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

因此, 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 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 从学习用品的摆放, 坐立姿势, 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 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 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 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 上学衣帽整齐, 佩戴好红领巾, 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 其实“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百尺高台起于垒土”, 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良好的道德习惯之上的。

三、教师要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

教师的每一个行为都给学生无言的教育, 因为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 教师的举止也经常影响孩子的言行。现在许多学生读书写字的习惯差, 不是趴在桌子上就是眼睛贴在书上, 说过很多次, 他们也知道, 可是落实到行为上总是不理想。于是我上课时也搬来了凳子以正确的姿势坐在讲台上, 学生一看到我就会自觉纠正自己的姿势, 抬头挺胸、双脚并齐地坐在那里。发现这种方法很好以后, 我也同样用在了卫生习惯的教育上, 开始我班学生卫生习惯差, 教室里随处可见的垃圾, 他们却视而不见, 教师严厉地批评、惩罚也只能改变一天两天, 时间一长又会重犯。于是我每次进教室一发现地面上有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桶里, 下课后主动拿水桶洒水。学生就问:“为什么不扫地也洒水呢?”我说:“教室人多, 勤洒水可让教室的空气更干净一些, 我们就能呼吸新鲜的空气了!”学生看到听到以后, 课间休息时争抢着去洒水, 久而久之学生就做到了不用教师提醒自觉保持教室的卫生, 所以说教师的每一个好行为都会给学生无穷的教育。

四、教师要严爱相济, 关心体贴

严而有爱, 训练要强调一个“严”字, 突出一个“爱”字, 不见实效不收兵。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 二次仍不佳, 便灰心没辙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艰难的。坚持才能胜利, 持久才有收获。原女排教练袁伟民平时给予队员慈母般的爱, 但在训练时却突出了严, 在“继续训练”、“还得练”、队员哭鼻子也绝不手软的训练中, 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三连冠”。如此, 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上也要严爱结合, 通过“严”达到“爱”。

五、学校、家庭、社会要共同配合

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 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因此, 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 儿童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反之, 接受教育就比较困难, 进步得也比较慢。要真正让全体家长都重视养成教育, 整个社会还必须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另外, 学生生活的真实世界需要净化。学生每天接触的各种各样的人、接受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需要净化。这仅仅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 要帮助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力, 需要全社会关心, 所有的媒体都应重视宣传, 社会应为学校教育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

六、教师要有耐心, 常抓不懈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 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 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 需要长期抓, 切不可“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即使学生出现反复, 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师应对学生充满信心, “抓反复”, “反复抓”, 扎扎实实, 坚持不懈。因为“习惯如自然”是需要时间的, 要持之以恒, 要有耐性。

七、教师要以长补短, 以优带差

学生在行为实践中的榜样影响, 除了教师以外还有同学, 学生也希望自己能成为别人学习的榜样。我根据他们爱听表扬、具有积极向上这一心理特点, 在进行养成教育规范训练时, 坚持正面教育, 注意树立典型, 让榜样去感染、去影响带动学生, 为其他同学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平时我也跟踪, 随时发现行为习惯突出的同学, 并进行及时的肯定。黑板报的光荣榜上又增加了很多规范标兵, 我班学生的精神面貌好, 文明风气盛, 受到了其他教师的好评。

学生时代养成好习惯 篇8

许多良好的习惯都来自少年时代。

和十多年前比, 现在的学生不爱劳动, 学校也没有提供让他们学会劳动的机会, 好多学校早就没有“卫生包干区”这回事了, 取而代之的全是“价廉物美”的民工。中学是这样, 大学也是这样;城市是这样, 农村也是这样。而且学生不劳动, 教师也不用劳动了。———以前办公室教师排班, 轮流搞卫生, 现在没有了。有一回我顺便擦洗手的水池, 路过的学生很怪异地看着我。我现在也感到那样做会惹麻烦, 同事会不会认为我在玩“劳动秀”?

必要的日常劳动习惯为什么没有成为教育的内容?

有年春节, 一群学生来拜年, 学生高兴, 在我家吃完午饭又吃晚饭。就在大家尽兴地玩耍聊天时, 有个女生一直在厨房洗碗、打扫。同学们夸她会做事, 开玩笑地说她以后一定是贤妻良母。她不爱说话, 只是笑着回了一句:“总不能让师母回来替我们洗碗吧。”二十多年过去了, 她事业有成, 家庭幸福。当年她学习成绩并不出众, 但是大家记住的是她的善良, 她对所有的人都是真心的好, 每一件事她都认真地去做。现在很少看到那么懂事的学生了。

前些年有个班主任告诉我, 他班上有个女生能用30元钱采购一次班级活动的全部用品, 而其他班100元都嫌不够。每次她都征求大家的意见, 了解同学们喜欢什么, 也了解大市场小商品的价格, 会比较质量;她会计算, 采购的所有物品都能不多不少, 一点都不浪费;她去采购连公交车也不乘, 来去骑自行车;活动结束, 她把彩带、包装纸整理好, 说“下次还可以用”。整个活动既大方又节约。我听了以后很惊讶, 也很佩服, 觉得尤伯罗斯当学生时可能也是这样。如果学校能发展这个同学的管理才能, 如果学校能注意培养更多学生具有这种能力, 如果社会能形成这种务实的作风, 进而让这样的青年去执掌社会权力, 他们将会创造出什么样的奇迹啊。

哈佛要学的, 无非也就是这些。

刍议阅读习惯的养成 篇9

众多的习惯中有一种习惯是今天的我们必须奉行终身的,那就是阅读习惯。一个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丰富知识、提高修养,而且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自己的性格。心理学家认为,喜欢阅读科幻小说的人,富有幻想力与创造性,对科技很迷恋,喜欢为将来做好计划;喜欢读历史书刊的人,很有创造力,不喜欢胡扯闲谈,宁愿花时间做些有建设性的工作,而不愿去参加社交活动;喜欢读报纸及新闻类杂志的人,善于接受新思想,能与时俱进,最终成为意志坚强的现实主义者;喜欢读侦探小说的人,说明他乐意接受思想上的挑战,解决问题很出色,别人不敢碰的难题,他都愿意去对付。这样的分析告诉我们:阅读习惯的养成对于人生太重要了。

究竟哪些阅读习惯必须在学校里养成呢?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样总结:“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出它的疏漏之处。到此地步,阅读书籍的习惯,也就差不多了。一个人有了这样的习惯,一辈子读书,一辈子受用。”他把阅读看成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要有阅读的能力,必须真个把书打开,认认真真地去读。”“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他在《习惯成自然》中这样写道:“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件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教育学生,目的是使学生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他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因为他看透了这个道理。”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必须是一辈子躬身实践,自然而成。反省自己,很多人还没有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的把阅读当成聊天的谈资和说教的材料,有的良莠不辨,有的浅尝辄止,有的囫囵吞枣,甚至不爱抽时间阅读。信息不灵,思想封闭,这都与阅读习惯有关。

读书习惯的养成要据个人的喜好而定,鲁迅先生的阅读习惯很值得大家效法。他有背书的习惯,为了告诫自己,他制作了一张小巧精美的书签,上面写有“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10个工整小楷字。他把书签夹到书里面,每读一遍就掩盖住书签上的一个字。读了几遍后,就默诵一会儿,加强记忆。等到把书签上的10个小楷字盖完,也就把全书背下来了。鲁迅还有抄书和剪报的习惯,他为了掌握生僻字,从《康熙字典》中我适当指导点拨:虚荣最终是不会得到幸福的。这样,教育目标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逐步达到了。

三、关注正面力量对学生的影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不少作家的良好品质和伟大人格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他们自觉不自觉效仿的楷模。在教学中,教师倘能让这些光辉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学生面前,学生自会肃然起敬,从而以积极的状态投身到学习当中,在此过程中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同样,课文中许多文学形象的优秀品质,也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如《完璧归赵》中蔺相如的智勇双全、不畏强暴;《念奴娇·将其摘出订成本子,经常查阅。他还大量地抄写古籍。据鲁迅日记记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抄写的古籍竟达10多万字。鲁迅先生非常重视资料的积累,剪报已成为他的习惯,他曾用这些剪报写过不少犀利的杂文。另外,我们还可以借鉴毛泽东同志阅读时画读的习惯,即他每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直线、曲线加直线、二直线、三直线、双圈、三角等各种符号。这种画读的方法,能使阅读进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中。初读标记,重点在于把握主旨思想,理解文章脉络,读时要画出要点、难点、疑点。经过这番精读,难点、疑点解决了,某些要点也不太重要了,于是对标记加以整理,该去者去,该添者添。这种习惯,能使我们对所读之书有较深刻的理解。

阅读过程中还有一个习惯必须养成,那就是悟性。所谓悟性,就是指人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的能力,在阅读中,即对读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我们弄懂的不仅是书中的文字,而且会感觉到出现在字里行间的人和事;不仅是人的血肉之躯,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会悟出人的思想、感情和事物的内在本质。我们可以概括为:阅读—感受—领悟—积累—运用。这一过程循环往复,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加人生的时空,把一辈子活成几辈子,以有限的生命成本获得无限的生命历程。英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英国思想家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德国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要脱离兽性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名人、伟人的成功,大都与阅读的书密不可分,我们要追求成功的人生,一定要择善而读书。

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我们慢慢培养,我们在阅读中是否有以下几种必须纠正的不良习惯?一是指读,即用手或笔一个个地指字阅读,这样会减缓阅读速度。二是摇头晃脑阅读,这样只会增加阅读的紧张感,影响注意力集中。三是出声阅读,有的人以为念出声能帮助理解和记忆,其实,出声阅读会使阅读速度受说话速度的限制。四是下意识阅读,有的人阅读时虽不发出声音,但嘴唇、舌头在动,有的人是在心里下意识地一个字一个字默念,这和出声阅读一样,会减缓阅读速度。另外,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习惯也是不可能快速养成的。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精华,使之成为我们个人的智慧,让我们的心灵受到美好情操的浸润,愿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赤壁怀古》中周瑜的年轻有为、爱情美满、事业成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凯勒的坚强乐观、积极进取。只要教师充分挖掘和展示教材中的各种道德因素,倾心倾力、感同身受的教,学生就会受到震撼、感染和熏陶,以良好的状态参与到学习中,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可以变为自身道德进步的强大动力。

速效作文与习惯养成 篇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也要求“45分钟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原来《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语文大纲》要求作文要有“一定的速度”。然而,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现状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 对学生作文指导与能力培养缺乏完整体系,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更处于疲软状态, 学生常常“谈作色变”, 觉得无话可写, 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笔者作为第一线的语文教师, 在写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认为快速作文不能找捷径, 必须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良好习惯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想速效作文, 以下几个习惯有待养成。

一、勤积累的习惯

古今中外, 无数生动的事例告诉我们, 人们往往是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 并对这些生动经验有了深刻的认识, 才能走上写作道路。教师应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对周围的人、事、物都要处处留心, 运用日记、卡片、摘录等多种方式, 多方面多渠道地搜集材料, 抓住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现象, 使它们定格在自己的记忆中, 以备不时之需。生活的积累丰富了, 写作时自然就可以调兵遣将, 左右逢源, 游刃有余。

二、善观察的习惯

许多有经验的作文教师, 都很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真正懂方法的学生也都善于观察, 鲁迅先生说的“静观默察, 烂熟于心, 然后凝神静思, 一挥而就”是很有道理的。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把百草园的各种景物描写得惟妙惟肖。如果不是大师们那种悉心的观察, 是不可能的。

三、多阅读的习惯

阅读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供给学生多方面的信息,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知文章语言的优美, 领略文章的韵味,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也积累了一些写作的素材。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就是他们经验的总结。

四、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是一个天天练笔的过程, 一篇日记就是一篇文章。写日记能让人思考生活, 思考人生, 学会用理性的思想、感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能让人抒发心理的感受, 有利于心理健康。对于写作, 它还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组织, 材料的积累。日记写得多了, 写文章时自然会得心应手。

五、爱思考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只有通过思考, 才能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只有通过思考, 才能在生活中去沙存金, 为我所用;只有通过思考, 学生才能写出有思想深度的文章。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 教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养成倾听的习惯 篇11

一、激之以趣,强化学生倾听意识

陶行知说:“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自制力不强,意志力较差但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运用多样的鼓励、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强化他们倾听意识,为培养他们的倾听习惯奠定了基础。

1.多样的鼓励

“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二月寒。”趋乐避苦是人的天性之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是每个人内心最直接最强烈的需要。”鼓励对学生而言作用很大。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多样的鼓励,来激发学生倾听兴趣,强化学生意识,养成学生的倾听习惯。在课堂上,每每在听录音朗诵或教师范读或学生认读之后,我总要请同学们来说说听后的感受,并针对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多样的口头表扬,这样学生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听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了,逐渐形成“倾听是礼貌的最高形式”。这一意识,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2.生动的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不断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手段来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达到充分沟通的目的。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课题运用直观手段,或引入故事或再现过程或引导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编排课本剧,使课堂气氛紧张而不死板,活跃而不紊乱。这样使语言形象化,让新的发现和感受到的新的成功所带来的强烈的喜悦引起学生新的倾听兴趣,进而强化倾听意识,为养成倾听习惯打下基础。

二、导之以法,发展学生倾听水平

1.细化“听”的要求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提的要求和问题应该具体、细化,具有可操作性,不至于让学生感到迷茫、不知所措。而且我给学生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例如在听教师的问题或者同学的发言时要认真、专心,不能走神,要听清楚每一句话,要有耐心,不能随意地打断插嘴,更不要嘲笑,要听完后经过考虑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要细心,当听到其他同学的发言中有错误时,要学会指出、评价。最后要有虚心,当别人提出不同于自己的意见时,要虚心接受,但是不能盲目接受,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2.强调“听”的姿势

针对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少,对抽象的语言不敏感,对操作性强的动作感兴趣的特点,在学生上第一堂语文课开始,就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如做一做“谁有顺风耳”的小游戏。我先让他们把手放在耳朵旁边做一个顺风耳的动作,仔细听教师讲简短的话,然后重复。经过几次练习,当学生一看到教师做顺风耳的动作,就会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注意力,指向听。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练习的有效性。

三、成之以练,加强学生倾听体验

1.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倾听

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生理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活动。如“古诗文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在这样精彩的活动中,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认真进行。

2.让学生在游戏中倾听

儿童的生活是离不开游戏的,单纯的教学使枯燥的,但是在教学中融入儿童喜欢的游戏,学生的兴趣就能够被激发起来。

例如,“猫捉老鼠”,就是让学生从教师所读的一些词语中找出一个不同类的。因为有了这个好听的名字,学生听起来就特别来劲。再如,“我是小小邮递员”,即每隔几米站一个同学,教师对第一个同学说一句话,然后由他依次传给下一个同学,最后一个同学再将这句话说给老师听,如果没有说错,可以获得“小小邮递员”的奖章。这样,学生的倾听能力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得到了训练。

3.让学生在生活中倾听

生活就是一个“活的课堂”,它为学生学会倾听创设了情境。如我在晨间安排了谈话“说新闻”每天晨间谈话时,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每天,他们都会认真看节目,为了第二天的说新闻做准备。在这短短的3分钟里,我时时提醒他们要做一个文明的小观众,要尊重主持人,安静倾听新闻,并每天设置一个“最佳新闻奖”,让文明的小观众来当小评委。这样,学生“说”的兴趣日益高涨,“倾听”和“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

对于学生学习来说,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学会了倾听,学生的学习才能够得到长足的进步,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发展与进步。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懈的努力,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指导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

幼儿倾听习惯的养成 篇12

一、创设宽松环境, 营造良好倾听氛围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保障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前提。无论孩子还是大人, 只有在平和、安静的环境中, 才会静下心来思考, 才乐于倾听。因此, 让幼儿遵守纪律、紧记规则, 才能让幼儿学会安静地倾听, 进而提高倾听的有效性。对于身体心理尚未成熟的儿童, 提供安静舒适的倾听环境, 并在该领域中安放录音机, 播放儿歌、故事、歌曲, 摆放幼儿喜欢的图画书, 随时在活动中进行倾听习惯的养成。

该倾听区域所设置的内容必须符合幼儿各年龄段身心特点, 例如, 为刚入学的小班幼儿提供内容短小、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 如《两只老虎》、《鹅》、《拔萝卜》等。中班、大班的儿童, 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 词汇量的不断丰富, 可为他们提供较长的故事和儿歌。其次, 可充分利用孩子睡前、饭前、外出的时间, 如午睡前为孩子们播放温柔缓慢的音乐或配乐故事和儿歌, 起床晨练时播放一些活泼欢快的音乐。与孩子一同出游时, 提醒幼儿关注大自然的声音, 在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的同时, 感受自然带来的无尽奥妙。

二、调动多种思维方式, 激发幼儿倾听兴趣

俗话说的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是否愿意倾听, 关键在于幼儿的兴趣是否被激发。通过多种方式, 让幼儿内心产生积极状态保持情绪高昂, 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没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就急于去培养倾听习惯, 那对幼儿来说, 将是一件多么无聊的事, 进而成为一种负担。因此, 我们应根据幼儿各年龄段的不同特点,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合理选择倾听的内容及方式方法, 进而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

1. 游戏法。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 有着不可估计的魔力, 是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的最有效方法。如“词语接龙”, 每个幼儿要求经过思考, 用前一个幼儿说出词语的最后一个字组成新词, 这时幼儿需要认真倾听, 提取前一个幼儿所说词语的最后一个字, 并组成新词, 这一游戏, 既可以调动幼儿倾听的兴趣, 又可以充分提高倾听的专注性。

2. 谈话法。

教师要充分研究幼儿心理, 善于捕捉幼儿关心的感兴趣话题。和成人一样, 幼儿关心的问题往往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例如, 幼儿喜欢的动画片、电视节目、儿歌故事等, 都是他们乐于交流的话题。明确这些后, 我们可以投其所好, 组织幼儿说说喜欢看的动画片的内容, 背背拿手的儿歌, 并让其他孩子听一听, 这些故事是否和自己看的、听的一样?不一样的在给与补充, 类似活动的开展, 既能调动孩子的倾听兴趣, 促使他们学会认真倾听, 而且对动画片和儿歌也会更有兴趣地去倾听观看, 在调动幼儿倾听积极性的同时, 也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发展其语言。

三、循循善诱, 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不能急于求成, 要因势利导, 让幼儿从不想听、不会听、到我想听、乐于听的方向发展。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每个教育契机, 从细节入手, 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 学会基本的倾听方法,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不断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1. 暗示法:

暗示可分为直接暗示和间接暗示。在集体活动中, 总会有个别孩子倾听习惯较差, 这时, 我们要直接提醒他要认真听, 幼儿在被提醒后, 就会有意识的进行倾听, 更加专注。例如:请你仔细听!再比如有些幼儿在倾听别人发言时喜欢插话、抢话, 我们也可以善意可亲地提醒他:“先听别人说好吗?”还有一些幼儿, 在学习过程中, 认为这些知识自己已经掌握, 就没了兴趣, 开始东张西望, 做小动作。这时我们可以选择间接暗示, 突然的停下来, 看着他, 或摸摸他的脑袋, 这样会使他意识到自己走神了, 马上进入倾听状态, 再次调动幼儿倾听的热情。

2. 评价法:

对幼儿的回答和行为作出相应的评价, 可激励孩子有效的倾听。如幼儿对这一问题回答的非常准确时, 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充分跳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 对待那些倾听习惯较差的幼儿, 更要及时发现他的闪光点, 一丁点儿的进步, 给予表扬和鼓励, 有时可夸大表扬, 树立这些幼儿的自信心, 时间一长幼儿就会有意识地去倾听了。

上一篇:学前融合教育概述下一篇:传统文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