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

2024-06-10

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共3篇)

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 篇1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第一任老师合格不合格, 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笔者经常下乡检查教学工作, 也经常与家长交谈, 在交谈中发现, 相当一部分家长过多地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 也虽对孩子的生活关心备至, 但往往不能正确关心, 甚至还是错误关心。笔者认为, 家长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一、帮孩子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民以食为天, 吃什么、怎样吃已经不是个人小事儿, 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现在尽管生活条件好了, 但由于营养知识的缺乏,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情况却很严重。“小胖墩”“豆芽菜”在每个班级都有。有的家长爱孩子, 舍得给孩子花钱, 一天给孩子几元甚至十几元钱, 但孩子怎么花的, 都吃些什么, 就不再过问了。尤其是早餐, 总让孩子到小摊儿吃。孩子总是吃些油炸、辛辣食品。家长是否想过:孩子上午四节课, 学习近四个小时, 身体需要大量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孩子所吃的早餐能满足吗?往往孩子间操后饥肠辘辘, 又到小卖部买干脆面、虾条、可乐、麻辣片……这些色素超标的膨胀食品对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危害极大。可乐是洋垃圾食品, 对孩子的危害很大。有人做过实验:把一颗牙齿在可乐里泡一个礼拜, 可乐竟把牙齿给融化了。还有烧烤, 一个烤鸡腿的毒素要赶上两包香烟。有的家长早餐经常给孩子吃方便面。方便面也是垃圾食品, 除了热量外, 营养有限, 还含有防腐剂, 长期食用对孩子健康极为不利。

建议家长多学一些营养知识, 掌握基本的营养常识, 一方面孩子早起给孩子在家做好营养早餐, 另一方面多给孩子讲些营养知识, 指导孩子健康饮食。

二、帮孩子养成正确的花钱习惯

现在孩子都少, 基本一家一个, 做父母都疼自己的孩子, 但不能一味地没限度地给“钱”。一是给孩子零用钱要适度。对于学前班和低年级的孩子, 家长给的零花钱要合理, 要一事一议一给;中高年级孩子不懂得节制、乱花钱, 在数量上要限制, 不能过分。二是要让孩子有理财的观念。家长可考虑每个星期或每两个星期给孩子一次零花钱。金额及间隔时间依具体情况调整。或采用包干制, 节约了孩子自己攒起来, 攒多了可以买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年纪较小的小孩, 可由父母代为保管其零用钱, 孩子想要买东西时, 可向父母提出申请, 收支记账, 超支不补, 结余表扬。

三、帮孩子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 放学后, 和小朋友们一起回到家, 说说笑笑, 基本消除了疲劳, 此时处在遗忘的最低阶段, 是做作业的最佳时间。所以, 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先做作业再玩的习惯, 要避免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的不良习惯, 避免孩子一边和小朋友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一边写作业的不良习惯。孩子做作业时, 电视再好, 家长也不要看, 一定要关掉, 不要大声说话, 最好看一本书, 给孩子做出榜样。

现在, 一些中青年人颈椎病、近视眼的很多, 追溯他们的身体发育过程, 大都在少年时期没有正确坐姿和正确看书习惯造成的。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重要阶段, 脊柱、视力正在逐步发育成熟。农村大炕多, 写作业不能趴在炕上写, 那样容易让孩子“探肩”;不能站在高厨子前踮着脚写, 那样容易“端肩”。家长要让孩子在合适的桌前写, 要是桌高, 垫垫凳;凳高, 垫垫桌。家长还要告诉孩子, 记住“三个一”, 即“胸离桌一拳, 眼离字一尺, 指离笔尖一寸”。

四、帮孩子养成长期的讲安全习惯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 车子、票子、房子都是“零”, 孩子才是“1”, 孩子健康、快乐, 家庭才欢乐。所以, 我们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分数, 更要关心孩子的安全。孩子上学走时, 给个温馨提示:“靠右走, 注意过车!”“道上别打闹”等;联系出租车时, 要看一看司机证件是否齐全, 车况是否良好, 千万别“将就”;学前班和低年级孩子家长要接送。学校不主张小学生骑自行车上学, 因为孩子基本都不满12周, 交通管理条例“禁止年满12周岁以下的儿童在公路上骑自行车”。冬天, 河沿岸家长要教育孩子远离河边滑冰, 因为节气变化无常, 冰面看似冻严, 还有的地方暗藏危机。孩子午饭后上学路上, 无人监管, 很容易去河边玩, 所以家长要温馨提示:“别到河边去, 直接到学校!”孩子放学后, 尤其是双休日, 常常几个小伙伴漫山遍野地玩。这个时候, 家长更要温馨提示, 教育孩子不攀山岩, 不上老树登高, 不拿火柴燎荒, 不到墙根、土坎下嬉戏、逗留。

五、帮孩子养成终生的的与人相处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影子。孩子将来是要走向社会的, 不会与他人相处就寸步难行, 即使生活再富裕, 也不会快乐。所以, 家长从小培养孩子养成与小朋友们正确相处的习惯。一是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 和睦邻里、善待邻里、敬重邻里。家长与邻里关系好, 孩子才能与周边小朋友玩在一起。二是家庭成员温馨、温存、温暖, 孩子才会善待小朋友。如果一家人, 尤其是夫妻经常拌嘴, 吵闹不止, 脏话常挂嘴边, 那孩子也会出口成“脏”。三是孩子和玩伴打了架, 家长要多说自己孩子的“不是”, 不要护短。小孩子间哭哭、打打、闹闹是常事, 是在练习与伙伴如何交际。孩子自己的“矛盾”自己解决, 大人别干预, 即使干预, 也要正面干预, 促其相互谅解、相互谦让, 相互赔礼道歉。家长千万别一味地为自家孩子争理。四是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与小朋友们相处技巧, 比如礼貌语, 谢谢、再见、对不起、别客气、没关系等。又如, 有好吃的、好玩的和小伙伴们一起吃、一起玩, 不捉弄、不嘲笑小朋友, 不炫耀等。

日常的行为习惯影响人的一生, 好习惯靠从小培养。家长千万不要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 就万事大吉了。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 家长要帮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摘要: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长的素质决定孩子的素质。在孩子的成长中, 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花钱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长期的讲安全习惯、终生的与人相处习惯。这样, 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 才能走得快速、走得长远。

关键词:家长,素质,养成,习惯

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 篇2

习惯养成,让学生获益终生论文

【摘 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具有重大影响,小学是培养学生习惯的重要阶段和时期,因而班主任要把握住时机,并找准方法与策略,促进学生习惯养成。从目前来看,大多小学生的习惯意识较弱,随意性过强。为此,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和义务,结合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学生获益终生。

【关键词】小学生;习惯养成;培养途径

陶行知先生曾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由此可见,习惯养成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深远,并且具有重大价值。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更要挑起学生习惯养成的重担。班主任需要认识到,学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长期的、细心的引导与启发。为此,班主任要做好长期的努力工作,以科学到位的方法,促进学生习惯养成,让学生获益终生。

一、从细处入手,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要做到细心、耐心。小学生虽然活泼好动,但是模仿力极强。如果在促进学生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味地以规则、守则等枯燥、理论性的东西约束学生,学生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为此,班主任要改变策略,从细处入手,并且长期关注学生、训练学生,以小见大,逐渐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要求学生从坐姿做起,端正坐姿。小学生生性好动,并且坐得东扭西歪的。为此,对于刚刚入学的小学生,班主任则要以自身示范,要求学生端正坐姿,长期提醒、反复训练,学生的坐姿习惯会养成。如果在这过程中,班主任只是利用语言,苛刻要求学生如何坐,可能会适得其反。除了坐姿,对于书包的整理、存放,交作业的细节,回答问题应该先举手,再回答等,教师都一一严格规范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班主任对于学生的班级教室卫生也从严要求,如门、窗要擦干净,地面要干净卫生,每一位学生的桌子也要保持卫生整洁,不乱涂乱画等。在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时,班主任要考虑周全,一一引导,并且耐心地引导学生。为了让学生参与进来,班主任还可以引导学生说出课堂中、生活中应该养成的行为习惯,从而充实内容,让这些行为习惯内容更全面、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以细处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时,班主任不能太过着急,前期需要的是反复训练、反复提醒,从而促进学生习惯养成。作为班主任,也要起到榜样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也要做到。除此之外,为了形成良好的氛围,班主任还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要求学生相互监督,从而促进学生遵守规则,养成习惯,使自身受益终身。

二、从尊重入心,情感引导行为习惯

班主任做任何事情,关键是要“走心”。只有“走心”,学生才会打开心扉,愿意与教师交谈;只有“走心”,班主任才能更好地以情感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发生改变。而这其中的大前提就是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即使是学生在犯错,或者长期不遵守规则时,教师也要饱含一颗爱心,倾注情感,以情感引导学生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发生变化。

例如:我班有一名调皮的男孩子,每次在做值日时都喜欢偷懒,与其一起值日的怨声连篇。此外,除了在自己值日时偷懒,这名调皮的小男生在别人值日时还经常捣乱,如扫完后故意再扔垃圾到地上,引进众人公愤。在接到学生投诉反映时,我并没有直接“批评”或者“呵责”这名男生,而是给予他十足的尊重,并耐心询问原因。经过多次交心交流,这名小男生终于道出原因,原来是他是留守儿童,跟着爷爷奶奶,经常调皮被打,因而形成逆反心理,对于班级的事情不关心、不上心,想以“捣乱”赢得老师的关注,并且有“洋洋得意”心理。了解情况后,我首先让这名学生意识到这样的引起关注方式不对,其行为对于他人也造成影响、伤害等,然后引导他试着融入集体,按照要求,做好卫生工作,并且不乱丢垃圾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这名学生行为有所改变,不再偷懒、乱丢垃圾。

作为一名班主任,需要认真关注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倾注一定的情感,争取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尤其是在对待行为习惯有偏差的学生时,班主任不能放弃对于学生的引导,而应以极大的包容心包容学生的“错”,并以尊重为前提,与学生沟通,耐心引导,从而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发生改变,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三、家校共合作,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学生习惯的养成仅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小学生年龄小,又有极强的表现心理,在班主任面前,为了讨得班主任的喜欢,很有可能给足班主任“面子”,各种行为习惯都非常好。但是,这类学生在回到家后,很有可能“原形毕露”,坏习惯又“蜂拥而出”。为此,班主任还必须与家长共同合作,经常以电话、QQ、微信、邮件等为载体,一起沟通,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情况,而家长也向班主任反映其在家的情况。通过双向沟通,班主任能够掌握到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共同促进学生习惯养成。

例如:我班有一名女生,在学校和家里简直就是“双面人”。在学校里,规规矩矩写作业,但一回到家中,以散漫的态度对待作业,经常拖拉不完成。尤其在写书面作业时,还经常有写了又撕作业本的情况。经过与家长沟通,掌握了真实情况后,我对这名学生进行了开导:“良好的写作业习惯对于你们小学生而言非常重要哦。老师看到你在学校时能够非常认真地写作业,写字也非常好,得到很多老师的表扬呢,我真为你感到骄傲。不过,回到家里,不知是不是你的父母有点忙,老师看到的作业情况又有了点‘变化’,什么原因呢?”此时,这名学生羞愧地低下了头。通过老师细心的引导,并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点出其“坏习惯”,这名学生很快改变自我,作业习惯就此养成。

家长与班主任的沟通,为班主任提供了“一线信息”,从而让班主任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也只有家校形成一种合作关系,学生的习惯养成指日可待。

总之,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可以说习惯能够主宰人的一生。为此,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从多个方面入手,倾注爱心、情感等元素,让学生养成好习惯,让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青少年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受益终生 篇3

青少年高血脂不能轻视:吃得好了,运动少了,血脂就高了。目前,青少年患高血脂症极为普遍,它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脂血症及复合性高脂血症,这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它对肾脏、末梢循环、胰脏、瘙痒症、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由于青春期高血脂的发生是暂时性的,过了青春期,心血管系统发育迅速趋于平衡,血脂就会恢复正常。因此一般不主张过早应用降血脂药物,但必须通过建立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达到使血脂恢复正常的目的。

合理饮食预防高血脂:合理的饮食与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脂有着重要的意义。防治青春期高血脂的方法是要保护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盛怒、忧伤、恐惧、狂笑、争吵等不良情绪均会导致血脂升高;生活要有规律,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不能过多熬夜;饮食要合理科学,少吃肥肉及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油、鱼子等,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牛奶、黑五类、蘑菇等食品,要限制钠盐摄入量,每日用盐应控制在5克以内;要戒烟、不酗酒,因为吸烟能引起血管收缩,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要坚持体育锻炼。每天至少参加体育锻炼半小时,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运动不宜过于激烈。

青少年高血压易被忽视:青少年高血压产生的原因很多,比如肥胖、家族史等,长期精神压力使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功能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血管阻力压差增大,可能会引发高血压。青少年高血压多起源于儿童期。青少年高血压临床表现不明显,常被家长及本人忽视,凡经常出现头痛(头皮血管跳痛)、头晕、耳鸣、乏力、腰酸等症状在排除其他因素外,测量血压,化验尿蛋白,查血儿茶酚胺含量,以便确诊。

非药物治疗更重要:在治疗方面,除非有明显的症状性高血压,一般不宜迅速降压治疗。通常应经数周到数月方可降至安全水平。除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更重要,应劝告其加强体力活动,维持理想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量和禁止吸烟等。

肥胖引发青少年糖尿病:肥胖是青少年糖尿病主要危险因素。青少年肥胖率地区分布呈现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尤其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中城市中儿童肥胖的上升速度更迅猛的特点,肥胖已经或正在成为青少年最严重的流行病。导致青少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的不合理,也就是缺乏科学的饮食观念,一味的认为孩子要有充足的营养,实际上按饮食的标准,现在很多孩子有营养过剩和搭配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是运动不足。当然有其它种种,如学习压力,电视电游干扰了睡眠规律,遗传易感背景等等。

治疗以饮食运动为基础:对于患上糖尿病的青少年,家长要全力配合,做到尽早诊治。治疗过程中要以饮食运动为基础,要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能持久达标,需要应用胰岛素的不要恐慌,家长和患儿均要学习和掌握胰岛素应用基本知识和血糖监测等,要减少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正确认识疾病,要有信心,和正常的孩童一样学习工作。

上一篇:语文课应加强朗读训练下一篇:关键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