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英语阅读习惯

2024-10-21

养成英语阅读习惯(精选12篇)

养成英语阅读习惯 篇1

初中生英语阅读习惯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初中生来说, 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能够增强学生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拓展学生们的知识面, 在提高了阅读能力的同时, 口语、写作、听力等英语综合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本文结合了实际的教学经验, 详细分析了如何养成初中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1. 营造和谐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们交流学习的主阵地, 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英语阅读氛围是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的。在课堂上, 教师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法进行新课的导入, 讲述一些跌宕起伏的、风趣幽默的小故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在自然导入新课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 从学生们的兴趣出发, 提升学习效率。

比如, 在初中二年级UNIT 15中的FAVOURITEFOOD这篇课文的导入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提出“Everycountry has its favourite food.”然后可以利用KFC的发展历程和企业故事来引导学生们了解美国的饮食文化, 让学生们先产生兴趣, 进入到情境之中, 然后再进行文章的阅读, 就不会是生硬的朗读了, 教师可以再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和影像为学生们创设阅读情境, 降低学生们对于阅读的抵触情绪, 然后在学生们的兴趣当中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2. 培养良好习惯, 提升阅读效率

在阅读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传授学生们一些阅读技巧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结出默读、目视、精读、泛读的几种阅读方式, 在不同的场合鼓励学生们用最恰当的方式练习阅读。以精读和泛读为例, 精读的部分教师应该选择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重点辅导学生们详细地精心阅读, 结合提问和材料内容的阅读教学, 帮助学生们把握好文章的结构, 让学生们将中心思想吃透。泛读指的是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选阅读的材料, 快速地浏览阅读, 锻炼的是学生们的英文思维能力。

比如, 在讲授Mid-Autumn Festival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们快速地阅读两遍, 领悟文章的要点, 重点注意文章的开头两段和每一段的首尾两句。然后再指导学生们进行略读, 设置一些问题, 重点关注地名、人名、数目和年月日以及一些粗体字, 让学生们有目的地浏览。最后, 在教师的引导下细读。在阅读过程中,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采取以句子或者是以意群为单位的阅读方式。比如“Lucy said that she would telephone us if she could come.”这个句子一共有11个单词, 如果以句子的形式则只有一句而已, 这样会大大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如果以意群为单位,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们将这句话划分为三个阅读理解的单位:“Lucy said // that she could telephone us // if she could come.”意群为单位的阅读方法, 能够有效克服逐词阅读出现的低效现象。

3. 精选课外材料, 拓展背景知识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靠课内的教材内容是无法实现的, 教师应该精选一些合适的课外阅读素材来帮助学生们拓展背景知识, 一方面培养学生们独立阅读和自学能力, 另一方面, 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词汇, 大量的阅读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形成语感, 并提升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拣选一些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或者是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明星人物、体育、文学、新闻报道材料等等。在阅读之后, 教师应该设置一个“Read and discuss”环节, 让学生们对于阅读的内容进行交流, 总结出从自己角度看到的中心思想, 全面提升学生们的阅读思考能力。

4. 采取小组学习, 明确阅读目标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们阅读, 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 帮助学生制定合适的英语阅读学习计划。小组内的同学既是相互帮助的关系, 又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通过以好带多的方式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阅读能力。比如,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话题“Which book do you like best?”然后让学生们相互交流书籍, 提高学生们的阅读量;也可以安排一些角色扮演, 比如, 在“What would you like, tea or juice?”这篇情境对话式的文章阅读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 先以文章中的角色进行对话, 然后再以自己的想法进行英文对话, 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由教师选出最优的组别, 给予适当的奖励。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 还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口语表达, 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英文思维, 全面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英语水平。

培养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耐心, 在不断提升自身英语素养的同时, 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 积极地引导学生们进行英语阅读的练习, 帮助学生们调整心态, 促进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养成英语阅读习惯 篇2

在最后70天的考研冲刺复习中,难题和大题会占用我们很长的时间,但往往狠下功夫的复习也一定能达到多良好的效果。考研英语的试题结构中,阅读理解不仅占分值高,而且难度也相应的很大,是很多考生的“心头肉”,越到最后的时候越不知道如何应对,反而被阅读拖拉了成绩。考试时很多考生反映因为紧张或其他原因会导致阅读时间长而且不准确,如何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的阅读不让很多陋习影响考试时的阅读质量呢?在此提醒广大考生,从现在开始改掉之前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及质量。

我们从小开始在阅读英语时就会造成一个不好的习惯,这个习惯和我们的学习顺序有关,我们都是先学习单词再学习课文,这样一来对于由单词组成的长句子就是不由自主的逐字逐句去看,就会养成用手指或笔点读的习惯。这种阅读方式不仅不利于增快阅读速度,而且还不利于理解句义和联系上下文。高效率的阅读不会每个单词逐字理解,阅读针对的应该是文章的思想和大意,快速理解作者想要阐明的思想要送语句下手,联系上下文进行阅读,不能纠结于单个单词。宏观的阅读文章,不要拘泥于单词,更不要点读,尽量克服。

我们在阅读时大多会有心读的情况,这个情况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平时学习英语时讲究的是大声朗读,导致我们在做阅读的时候也会在心里进行默念,但是这种习惯对于阅读的速度和理解都是不利的。心读时,人体的任何部位,不论嘴、头或声带都没有动,只存在一种说话的内在形式:学生在内心里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出并听着每个字音。这种毛病亦是一种很坏的阅读习惯,它直接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并且矫正起来又比较困难。想要深入的理解文章,了解中心思想而不是将它背下来就要克服这种习惯。

同样出声阅读也是一样的道理,不仅阅读速度会被朗读速度所左右,而且阅读时的错误也会提高,我们会因为朗读时的一些错误而被误带入歧途之中。通常我们阅读的速度应该比朗读的速度快上两倍以上,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主要注重的是表现,而我们认真的想要表现一些东西的时候往往不会过多的注意他的意思,这个情况我们可以用读一篇文章的方式来试验一下,你在读的初期还可以大致理解作者的意思,但是后期其实你知识在机械性质的进行表达而无法去深入的理解文章的真正意义。

在一篇英语阅读理解中包含的内容和答题信息往往很多,但试题通常考察的都是考生对文章思想和比较细节部分的理解。所以当我们每读完一篇文章之后都要积累一些在阅读理解中的出题技巧,哪些点事会被当成考察点的,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就可以做到在阅读的时候马上找出题点,而不用在费心的读第二遍第三遍了。在阅读理解中大大概有百分之六十都是细节的问题,我们可以关注文章结构以便可以更快的在文章中找到那些题点。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篇3

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1. 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阅读教学的本体是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社会处处皆语文”,教育家陶行知强调“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进生活,或把远离学生生活的情景迁移到课堂,把无声的文字与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化平淡为神奇,变黑白于多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潜移默化地把阅读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春风化雨中把作品与现实生活融会贯通,这样学生就会产生阅读兴趣,进而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

2.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学生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了解学生,熟悉教材,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勤于督促检查,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比如,可让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并让他们复述精彩片段。听到喝彩声,复述者会乐此不疲,会更加努力地阅读名著。而对于懒于阅读的学生,教师在课前把任务布置好,帮助他们做好准备。比如,让学生写出文章的内容、基础知识、精彩句段、名人名言等等,只要学生能在课堂上说出一条,教师就要加以肯定,使学生感到: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成绩。有了成就感,学生就会逐渐消除畏难情绪,这样就会督促学生变消极为主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3. 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应精心设计,把每一节都导演成喜闻乐见的形式,给学生创造阅读环境。比如,可以把课文编成短剧,由学生分组表演;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推荐名家名篇;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演讲时间朗读自己的读书心得。只有教学方法多样化,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阅读能力的培养

1. 通过阅读课文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首先,要求学生理清段落层次,编写阅读提纲。理清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在清晰把握作品整体脉络的前提下进行的。正确理解写作者的创造意图,言简意赅地概括文章的主旨,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又能以点带面,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开展。

其次,抓好预习。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一环。因为阅读课文,课时有限,教师不可能讲得过深、过细,主要是从段落的中心句、层次入手,择其要点点拨、引导。因此,学生如果没有事先预习,没有掌握文章脉络,领会课文大意,教师讲课时,就会感到茫然,所以阅读课文,认真抓好预习尤为重要。

第三,要指导学生精读,过读边评注。评注的优点集中在易于实现学生学会精读,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首先需要变被动为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采取课本剧、演讲、辩论等形式,把学习语文的活动过程变为学生主动参与,在充满人文气息的综合实践训练中,让学生想说、会说、爱说,进而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阅读能力。学生形成阅读技巧,具备阅读能力,就必须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进行练习。

其次,以知识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阅读能力训练。语文教学要想科学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用相关知识作指导,教师作为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有针对性的知识灌输,如范文的创作背景、思想深度的挖掘、阅读的基本方法与技能等等,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整理、编排,得出自己的阅读感悟,从而逐步获得阅读能力。

养成英语阅读习惯 篇4

一、任务驱动,为阅读习惯的养成搭建进入平台

初中阶段不长,应该及早培养孩子的英语阅读意识。教师做好充足的准备,长期有计划地布置阅读任务,并及时检查和监督阅读进展。以半强制性的方式,让阅读尽快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部分。当然这个“任务”不是布置大量的题海任务。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任务框架。

1.亲近书籍。入学一周内,教师就要以“润物细无声”地方式,专辟课堂一角,巧妙地向学生推荐丰富的英文书籍,吸引学生关注英文书籍;利用学生的中文阅读经验,引导孩子身侧自备至少一本英文书籍;在班级设置英语书柜,营造英语阅读的环境。英语书柜中可以设置几个“专架”,让热爱阅读的同学认领,抢先推荐好书、流转热门阅读材料。

2.规律的阅读作业。坚持布置日常的阅读作业。以每天半小时阅读为适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节。但最好不少于20分钟。随着年级增长,课业任务增加,阅读时间可以相应缩短,但绝不可以任何理由中断阅读。让学生明白阅读必须是长期的,坚持不懈的。

3.阅读记录。以卡片或小本的形式把阅读情况进行记录。记录内容一般包括:阅读时间,阅读时长、阅读方式、内容概括和阅读感悟。教师设置一些小小的良性竞赛,引导学生时常交流阅读记录,相互促进阅读进程。阅读记录既可以辅助教师保证学生有质有量地完成阅读任务,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记录可以实时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

二、激发兴趣,为阅读习惯的养成添加自主动力

已经在教师指导下开始读书的孩子是否能坚持将读书进行到底,是读书习惯养成的关键。这个就需要让孩子由被动读书转换到自己喜爱读书,产生读书的欲望。使孩子从依赖型的学习向主体型的学习转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以推进:

1.合适书籍的选择。一个人阅读的层次是和他本人的心智水平相吻合的。所以阅读合适的书籍才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初中的学生看《看图识字》或《京华烟云》(英文版)显然都是不合适的。一个太浅一个太难。我们可以建议选择一些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故事,或是学生半熟悉的名著缩略版本,入手阅读。从英汉互译版本再慢慢过渡到纯英文版。

2.去除读书目的功利性。大人们常常把孩子的阅读跟考试进行挂钩。所以往往要求孩子阅读过程中进行大量的词汇记忆和精细的句型分析。把好好的阅读欣赏变成了课本研读。这也相当于给孩子的阅读兴趣加了块冷冷的冰。其实我们读书的目的应该是引导孩子广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对作品产生深刻的体验和理解。随之书中规范的语言潜移默化间会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起到正确的示范作用;书中那些向上的精神会对人格起到升华的作用,可以促使一个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3.师生共读。在中文阅读中我们有亲子阅读。推广英文的亲子阅读有一定的难度。但师生共读是可能的。一个自己不读书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学生。教师要能弯下身子,全程参与,读学生的书,听学生的心。教师还应该考虑如何让阅读形式更生动、有趣;如何通过一些寓教于乐、有趣的语言游戏让学生更爱阅读。

4.加入声形阅读方式。在科技发达的当今,“听”和“看 “书也是阅读。现在的很多文学作品都有广播和视频版本。通过让学生先接触声形文本,再到纸质文本,可以让阅读更形象,同时也可以减低阅读难度,增添阅读的趣味性。切记的是:最终一定要让孩子到达纸质文本的阅读。

三、注意技巧,为阅读习惯的养成保证良性方向

阅读的习惯确切的说应该是“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更好地发展个人在言语能力,如说话清晰有力、言语流畅、交流顺利、阅读理解力强、写作流畅、词汇量大以及博学多才等诸多优势。不良的阅读最终不会养成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技巧可以保证阅读的长效和高效。

1.捡拾单词。英文文本阅读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陌生的词汇。千万不要因为害怕的心理把单词变成阻碍你阅读的绊脚石。阅读中有时单词可以一扫而过。大部分单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义。必要时查阅词典,但不要依赖词典,逐个查义。快速了解后的词汇怎样能让自己长期拥有呢?一个好的办法是用小本进行记录积累、归类整理。时常翻一翻,久而久之这些词汇轻松地就成了你记忆库里永久的成员。

2.选择读法。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如读报纸可以选择“速读”或“跳读”;对励志故事可以选择“写读”;名著就需要”再读“等等。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无效的阅读时间,降低阅读的不良情绪,提高阅读效率,从而提升阅读能力。

3.勤于交流。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教师可以多为学生创设交流平台。如设置课前三分钟优秀片段朗诵、每周阅读感悟演讲等。形成一套规律、 系统、形式多样,全员参与的阅读交流模式。通过谈论或争论,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启迪和思路。通过深入地了解别人, 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4.巧做导图。当遇到情节复杂的阅读材料。可以制作导图,来帮助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制作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因为只有在阅读阶段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回忆,才能够记下关键性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方式还可以帮助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自己书写的作文,也会做到文体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在教师的引领下,尝试以上方式,初中学生们应该能够体验到英语阅读的乐趣,积极广泛地去阅读。最终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摘要:本文列举说明了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给学生带来的好处。通过列举循序渐进的策略,对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提出建议和指导。

鼓励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篇5

培养最优秀的孩子:

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读书是自己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兴趣,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找好书来看,父母责是提供参考信息即可。

下面是某成功父母的经验之谈,我们一起来探讨下他们是入股鼓励和引导孩子广泛涉猎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的。

第一,做好阅读前的指导。为其选好书刊,让其明确读书的目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书刊中,有些并不适合孩子们阅读,孩子的辨别能力差,父母就要善于引导,晓之以理,导致一行,帮他们选好书。这位家长经常推荐孩子读一些名著和方法书籍,如《红楼梦》、《十万个为什么》,还有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试等等。当然,对那些不健康的书籍,这位家长一方面尽量不让孩子看,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一些发粘的实惠来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不健康书籍的危害。平时这位家长孩子注意让孩子安排好看书时间。因为孩子白天要上学,当然要以工科为主,但学后,从小就培养孩子一回家就完成作业和预复习功课,把晚上时间腾出来看课外书。

第二,父母要做好阅读时的指导。鲁迅先生小时候有一套读书方法叫“三到”,即:心道、眼到、口到。孩子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太好,孩子看得书除一小部分是由这位家长自己的买的外,大部分害死靠孩子自己去借。可能是由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原因吧,孩子看书很认真,速度也快。孩子一个人看书时,这位家长尽量不去打扰孩子,更不在门外窥视,让孩子一个人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平常这位家长还鼓励孩子在看书过程中做一些笔记、摘要,写一些读书心得等。家长还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饭后,总要到楼下,沿着小河散散步,边散步边和孩子交流,也常有意识地让孩子讲一讲自己看过的书,互相切磋、交流,让孩子对看过的书印象更深,理解得更透彻。

在这位家长的精心培育之下,多年以后,这个孩子成为了最优秀的人物!显然,这是一个成功的例。通过合理到位的引导,孩子既增长了知识,又不影响学习,而且还对整个家庭的和谐氛围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什么这位家长会取得这么好的效果呢?在了解以下这些心理学的知识之后,也许你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1.对孩子读书这件事要显示出尊重

当家长对孩子所做的事情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时,孩子会觉得更有动力和乐趣。当孩子发觉自己在某一活动中可以进行自主的决策和获得充分的自由时,反而更容易激发孩子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当孩子觉得自己在某一活动中所获得的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的时候,孩子对这一活动的兴趣才会持久。当孩子津津有味地看书的时候,如果父母能表现出极力为他创造良好的环境,那么,孩子会觉得父母把自己所做的当回事,而他自己也会自然地把毒水当回事。这位成功的家长正是一心一意地关心着孩子的读书环境,让孩子充分地认识到自己所做的是有意义的事情,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2.让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最好让孩子们自己主动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一般来说,父母知识起到建议和帮忙的作用而已。只要是有益的书,孩子自己又喜欢看,父母就不应阻止或者强迫孩子去读父母认为重要的书,因为这样会大大削弱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令孩子产生是为父母读书而不是为自己读书的想法。这位家长刚开始推荐了一些经典的好书之后,就充分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通过自己劳动之后得来的东西给自己的感觉最好,也最容易珍惜。应当注意到,要让孩子认识到读书是自己的事情,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兴趣,因此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找好书来看,父母则是提供参考信息即可。

3.多与孩子交流,让孩子谈一谈读书的感受

通过与父母进行探讨和交流,孩子会经常地感受到自己增长了知识,有进步了。特别是当让他们学会了大人们不知道的东西的时候,便会获得一种极度的成功过感。这种成功感往

大班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 篇6

一、创设舒适阅读环境,帮助幼儿“想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学生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试想一下,一个安静、温馨的环境,光线充足,地板上铺着柔软的坐垫,房间周围的墙壁上叠靠着软软的包垫,还有许多舒适、美观的靠垫。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可以选择一本自己喜欢阅读的图书,以自己喜欢的姿势惬意地享受阅读活动带来的乐趣,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吗?因此,我们要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位老师,营造温馨、和谐的阅读氛围,吸引幼儿。如何针对大班幼儿营造良好的区域阅读环境?我们觉得需要“软”、“硬”兼施。

软环境: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是阅读活动的重要构成因素。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给幼儿充足的阅读、观察图书的时间,认真地倾听和鼓励,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

硬环境:活动是幼儿成长的平台,我们要以丰富的阅读活动为载体,不断积累幼儿的阅读经验,提升幼儿的阅读水平。如每周开展一次阅读日活动、故事表演活动等,让幼儿的阅读经验不断得到拓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二、投放多元阅读材料,帮助幼儿“乐读”

幼儿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是一切阅读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投放幼儿喜欢的绘本图书,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需要选择相匹配的图书至关重要。图书里可爱的形象、柔和的色彩、幽默夸张的表情,还有那贯穿始终的情感……这些幼儿喜闻乐见的绘本图书难道不会引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吗?

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是幼儿“乐读”的重要条件。图书多样化,一是指题材多样化,从幼儿的生活到天文地理,从身边的亲情到环保教育等等,适合幼儿的阅读内容都可以让幼儿阅读。二是指文体多样化,包括绘本、故事、散文、谜语或科幻童话等。三是来源多样化,图书既可以幼儿园购买、班级订阅,也可以幼儿自带,还可以师幼共同制作。在阅读过程中,让幼儿充分体验阅读材料的多元化。

幼儿阅读材料的投放要具有目的性。比如培养大班幼儿爱的情感,虽然爱是孩子自然的情感,但通过绘本可以更好地激发。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只知道被关心,被爱护,被谦让,那如何学习尊重和认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关心、爱护他人呢?为此我们为大班幼儿提供了关于情感类的绘本图书,例如绘本《搬过来,搬过去》。

幼儿阅读材料的投放应具有操作性。幼儿阅读能力的形成,除了热爱阅读、懂得书面语言的意义,还必须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认读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必要的阅读技能。例如排图活动:教师为幼儿提供一套打乱顺序的图片,鼓励幼儿在看懂每幅图意的基础上,根据故事内在的逻辑规律,和自己的理解分析,将图片排序并大胆讲述。再如图书制作活动:让幼儿尝试做小画家、小作家,鼓励幼儿将自己想说的故事进行口述,从废旧图书上剪下自己需要的图片或绘画,再请家长老师帮忙配上文字,加上封面、封底,然后装订成一本图书,这样,幼儿就可以在同伴间相互介绍、交流自己的作品了。

三、构建适当阅读规则,帮助幼儿“会读”

如果说兴趣是引起幼儿行为的内部动机,规则则是约束幼儿行为的外在要求。正确规范的阅读引导对大班幼儿养成正确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如果仅仅采用说教式的阅读规则,当孩子们进入阅读区时,便出现了拥挤;选择图书的时候争抢;看书的过程中吵吵嚷嚷;活动结束后更是一片狼藉。对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要怎么办,而是生成对应的常规活动,分解式地解决阅读区的规则问题。从“这里的人太多” “受伤的书” “吵闹的图书区” “送书回家”,教师给予一定的线索,让孩子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自主构建阅读规则。孩子们通过观察、商讨、参与、设计、制作,最后构建出了阅读规则。如:

1.限制阅读区看书的人数。每次不得超6人,以保证安静阅读。

2.看书时要看完一本再拿一本,不与别人争抢图书。

3.看书时不能大声讲话,避免影响他人。

4.要求幼儿注意用眼卫生,坐姿要端正。

由于阅读活动规则是幼儿亲自参与制定的,因而,幼儿都能较好接受并能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遵守。

四、放慢阅读指导,帮助幼儿“阅读”

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都不一样,有的孩子喜欢阅读,想象力极为丰富,但表达不够;有的孩子阅读习惯太差,影响了他的阅读水平。因此,老师应关注孩子的个别差异,针对幼儿的不同水平给予不同指导。

尊重幼儿的阅读方式。大班有的幼儿已有识字基础,甚至能做到是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读;有的边看边自言自语;有的是浏览过后再次阅读;有的是从前往后仔仔细细读;有的则被图书画面所吸引,阅读书中人物的形态、动作;有的则急于和同伴分享……在这样的自主阅读中,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自由地对图书内容进行观察、理解和讲述。其实,我认为只要幼儿的声音不是很大,不影响到其他孩子的阅读活动就完全没有问题,这样尊重式的指导多好啊!

调整活动目标,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幼儿阅读的目的是发展幼儿能力,有序、细致地观察图书画面,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故事中的主要角色;通过观察到的画面信息猜测故事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减少活动环节,保证阅读理解的时间。有了足够的时间,幼儿能够充分观察,甚至反复阅读。他们能关注到图书中更多的内容,发现画面中更多的趣味。此外,由于时间宽松,教师能够以更加放松的心态去倾听幼儿在阅读后的理解,并能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

针对指导,放慢指导。在幼儿选择阅读材料后,三三两两、自由分散到阅读区进行阅读时,教师便可以开始观察个别幼儿的活动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不要盲目指导,扰乱孩子的思索。教师应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阅读氛围,幼儿围坐在一起边翻边看,边看边说,当有惊喜的发现时会忍不住拿给旁边的同伴看,并告诉同伴自己的发现。同时,幼儿阅读过程中,老师更多的是用双眼余光悄悄地关注幼儿,审视幼儿的阅读状态,若孩子都很投入地在阅读,那么老师此时没必要参与介入指导。此时,老师应和孩子一样,一起轻轻地翻书、静静地阅读,给幼儿一种隐性的示范,营造出温馨的阅读氛围。当幼儿出现常规问题或困难时,教师用微笑、眼神、轻柔的语言、动作及时进行个别引导,不影响其他的幼儿。

融合分享阅读过程,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留给幼儿充足时间阅读后,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观察讨论书中的图意、细节和内容,即便幼儿判断错误,也不立即阻止,而是帮助幼儿不断分析推理,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图意、细节和内容。在图画的阅读和讲述过程中,图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人物之间的对话,是幼儿不容易掌握的,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角色的扮演体会角色想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图画。

五、幼儿阅读的立体化延伸

要让大班幼儿乐于阅读,就应该让阅读的氛围如影随形,采用集体阅读和区域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并可利用好一日活动中的过渡环节,如餐点后、离园前等时间,让幼儿可以随时接触图书,和同伴一起坐下来阅读,获得认同、接纳、借鉴等丰富的阅读经验。这样不仅加强了对幼儿的启发、引导,培养幼儿多动脑筋,善于思考的良好品质,也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满足了幼儿对阅读的渴望。

家长是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幼儿园应积极营造亲子阅读平台,让家长多维度了解阅读对幼儿的重要性,进而家园协作共同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例如:我园在家园联系栏和班级网站上分享,幼儿园把孩子每天的阅读活动和要求进行文字记录,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同时鼓励孩子和家长踊跃报名,把自己最喜欢的绘本故事讲给大家听。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亲子图书制作”活动,鼓励、吸引家长也一起参与进来,让家长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聪明才干,以不同方式与孩子一起讨论、设计、制作。

综上所述,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幼儿终生受益。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有策略地进行帮助和指导,与孩子们进行交互式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绘本阅读和理解活动中喜欢阅读、学会阅读、陶醉于阅读,在阅读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获得成长。

养成英语阅读习惯 篇7

在矫正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 使学生深信“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 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 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使每个学生心中都能明白阅读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如阅读使你快乐, 使你聪明、伴你成长、为你导航, 甚至改变你的人生轨迹, 懂得阅读在信息时代的重大意义。从而使学生确立良好的阅读动机, 激发强烈的内心需求。

二、确立标准

要矫正不良阅读心理, 必须对此种心理下产生的行为当与不当之标准与奖惩的理由事先说清楚, 使学生在自我规范中做到有“法”可依。因此。我们在学生了解阅读中的种种不良心理与行为习惯后, 还要求学生明白在阅读中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古人在这一方面有很多论述, 如朱熹说:“凡读书, 须整顿几案, 令洁静端正, 将书册齐整顿放, 正身体, 对书册。详缓看字, 仔细分明读之。”因此。我们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大讨论, 确定良好的心理及此种心理下面产生的良好行为的基本标准。例如“八读”:读而思, 读而疑, 读而问, 读而摘, 读而批, 读而写, 读而议, 读而辩;“四不读”:身不端正不读, 心不舒畅不读, 手无笔墨不读, 注意涣散不读;“三查”:查记忆库, 查工具书, 查相关资料等。

三、实践落实

尽管有了标准, 但更重要的是应该把标准落实, 我们认为教学实践中的阅读活动, 应是一条落实标准的主渠道。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 落实在摘抄中

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引导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 要回想哪些词、句、段写得好, 就把它暂时摘记在笔记本中, 备以后巩固记忆, 这样逐渐积少成多, 成为自己积累丰富的语言储备。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其他的积累方式, 以引起其积累的兴趣。

(二) 落实在圈点、标画中

我们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仅要一边读书一边画出好词佳句, 还要随时用简明的语言写出自己读书时的喜、怒、哀、乐, 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这样的指导应首先贯穿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并严格落实在阅读实践活动中, 使学生渐渐懂得怎样圈点、怎样标画。另外, 需要重视圈点标画之后的及时评价, 使学生在圈画中体验到成功, 这样能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使之克服“慵懒”的心理, 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 落实在背诵过程中

背诵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是培养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输入主要是打基础。加工和输出主要是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背诵是信息的输入, 为培养能力, 发展智力打基础, 在中小学的信息仓库中, 典范的语言材料储备得越多, 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越强, 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就越高。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许多名篇名句之后, 头脑中就具有了衡量其他语言信息的规范尺度, 同时也形成了衡量其他语言信息的基本能力。这就是一种语感能力。学生的记忆力很强, 多背诵名篇, 用起来时俯拾皆是。教学中, 教师应把背诵任务作为作业布置, 课内背诵和课外背诵相结合。以堂上或者课余抽背、抽默的形式做督促检查, 不过关的学生一定要抓到过关为止。另外, 教育学生在平时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时多留意, 多发现一些“有用的东西”, 或诗或文或典故等等, 这些东西多是珍品, 要强迫自己将它记住, 如此积累起来又是一笔财富。在大阅读课上, 老师们都要拿出约十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背诵摘抄的词、句、段, 让摘抄的东西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 让学生逐渐养成边读书边记忆的好习惯。

(四) 落实在活学活用中

活学活用是对学生读书提出的更高要求, 这样才能达到我们传授知识的目的, 为此,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无论在日记、习作中, 还是日常口语交际时, 都要有意识地运用阅读课上积累的妙词佳句。用古人之语来言吾之心声, 借鉴他人之长来补我之缺憾等, 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运用阅读知识的能力。

(五) 落实在质疑问难中

其实学生们也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 明白“怀疑与学问”的关系, 了解“发问的精神”的可贵之处, 熟悉大学问家成功的根本所在, 只是自己在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所以我们在阅读课上, 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 组织学生展开质疑问难竞赛。看谁提的问题多, 而且有价值, 时间长了, 学生们也能评判书中的观点, 和书中的学说辩论,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养成读中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

(六) 落实在书写体会中

到了高年级, 除了在阅读中要动笔外, 读后还要思考, 我们尽可能地充分运用大阅读课的有效时间, 让学生自由地读, 积极地思维, 快乐地交流,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读书中成长, 要求学生读书不是屈服于某种压力, 不是为了应付差事, 而是自觉地读、愉快地读, 甚至是如饥似渴地读。无需别人提醒或催促, 自己就会有滋有味地读起书来。多阅读既弥补了学生“生活”的不足, 又开阔了视野。起初, 在学生没有形成习惯前, 可以以作业的形式布置下去, 等学生形成习惯以后, 以课外文段阅读题的形式检查就可以了。

养成英语阅读习惯 篇8

一、兴趣引领,建立阅读习惯

想要让幼儿喜欢阅读,爱上阅读,就要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使之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我首先创设一个让幼儿喜欢的阅读氛围,为幼儿提供一个充满童趣的阅读环境。如,每天来到校园时,我会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互相交流,谈论在家中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说一说路途中看到的风景,欣赏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籍等;每天利用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自由欣赏图书、讲述故事,让幼儿分小组参与游戏活动,让每一个幼儿讲解游戏规则等;下午离园前,我会组织幼儿回顾一天的学习生活,让幼儿互相讲述一天最为快乐的事情等。其次,我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以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如小班的幼儿我会选择一些画面突出,色彩鲜艳的画本,选择能够朗朗上口的儿歌等;中班选用一些故事内容具有一定情节变化的话本,富有神奇的想象的故事等:大班则着重于神奇的故事、侧重于故事中人物心理和情感变化、侧重于丰富的想象力的故事,哲理浅显而又深刻的寓言等。再次,为幼儿提供题材多样的图书素材。从儿歌、童谣、古诗词、童话寓言,从知识性图书到活动性角色表演,从亲子关系到情感抒发等,形式多样化的题材让幼儿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多元和情感多元体验。最后,要求家长有意识带孩子去图书馆、书店阅读,鼓励家长购买一些适合于幼儿阅读的读物,指导家长进行亲子阅读等。在多方协助中,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建立阅读习惯,形成一定的阅读意识。

二、敏锐观察,清晰阅读文本

众所周知,幼儿年龄小,对文字的理解浅显,因此在指导幼儿阅读时,我较多的借助于绘本图书。绘本图书,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在绘本图书中,文字与图画共同承担着讲故事的重要责任,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图画、文字之间是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因此,在阅读活动中,我要求孩子首先对图片要进行充分观察,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整体到部分层层深入。幼儿只有在充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才能充分理解画面内容,同时,教师还适当提出一些能引起幼儿观察的问题,促进幼儿画面内容的理解。接着,在幼儿逐页观察画面并理解内容后,让幼儿有序地说一说,理清思路,把握好故事结构。最后,可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发幼儿独立思考,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得幼儿的早期阅读成为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

例如,在指导幼儿阅读绘本《我妈妈》时,引导幼儿观察图画,看到身着一件花园睡袍、脚蹬粉红色的拖鞋的无所不能的妈妈,看到画面中妈妈像大厨一样为家人打造美味;看到画面中妈妈像超人一样带给宝贝快乐……这样的图画与文字的结合,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孩子们的观察力被充分地展示出来。在阅读时,幼儿被这样夸张的细节所吸引,从而清晰地了解绘本的脉络,幼儿从中认识到妈妈要工作,妈妈也有心情烦躁时,妈妈也有温柔,也有狮吼……但不管是什么样,她都爱我。

三、大胆想象,深入阅读思考

幼儿的早期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上,而应将幼儿对画面的依赖在教师的层层指导中,逐渐向文字过渡,逐步脱离画面的形象的束缚。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让幼儿不断地接触一些短小而优美的文学作品,诸如童话、散文、诗歌等,充分挖掘文学作品对幼儿语言发展的潜力,通过言语,幼儿得到间接知识,丰富想象,同时通过言语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象,促进个人经验与文章内容的融合,让早期阅读更深入,更持久。

四、多元阅读,提升阅读品质

早期阅读的核心是逐步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建立阅读习惯,形成追求积极学习的状况。然而,单一的阅读往往使得幼儿的阅读兴趣逐渐下降,失去阅读的激情。因此,教师要积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进行多元化阅读。如自由选择式阅读,让幼儿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自主选择材料、内容,来进行创编;如活动式阅读,让幼儿通过制作、游戏、小组合作等,让幼儿交流活动感受;如表演式阅读,借助于幼儿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让幼儿在观看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模仿表演等。

再如,在指导幼儿阅读《春雨的色彩》故事时,我先让幼儿观察春天的变化、春雨后的变化,搜集一些关于描写春雨的诗歌、故事等,从爸爸、妈妈的口中了解“为什么春雨贵如油”,然后再让幼儿去阅读。幼儿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拓宽了知识面,使得幼儿对图书内容理解更加丰富,幼儿不自觉地成为自主阅读者,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摘要:幼儿早期阅读是幼儿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重要阶段。然而幼儿早期阅读中往往出现重视程度不够,指导流于形式等问题。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大阅读”观,用多种方式激活幼儿阅读兴趣,指导幼儿阅读,促进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形成,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阅读习惯。

习惯养成, 让阅读成为“悦读” 篇9

一、发现问题, 有了改进的希望

根据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 我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的习惯:

1. 指读。

即为了“集中注意力”, 用手指或笔尖指着文章逐词阅读, 一旦遇到生字词, 便停顿下来, 无法在通篇理解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阅读。

2. 唇读。

即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喜欢读出声来, 或即使不出声, 嘴唇在动, 或脑子里也在想着某些字词的正确读音, 无形当中影响了大脑的思维速度。

3. 回读。

即在阅读中遇到生词或不熟悉的短语时, 返回句首甚至段首重读。还有相当多的学生对阅读已经产生心理定势, 即认为自己第一遍肯定读不懂, 因此反复多遍, 浪费很多时间。

4. 随读。

即在阅读过程中, 学生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习惯于在不加限定的时间内, 不断地逐词逐句或对一小块文章精雕细琢, 导致养成了逐词阅读接受信息的习惯。

二、初期设想, 有了追求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每一次阅读教学前, 我总是在预设中制定具体明确的阅读目标, 侧重培养学生以下这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1. 培养学生爱书的习惯。

爱书是读书的前提, 读书是爱书的真正体现。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首先就得培养学生爱书与读书的习惯。

2. 培养学生读书用眼的习惯。

减少眼动次数, 逐步扩大阅读视野, 缩短注视字词时间, 减少回视, 这样既能提高阅读的准确性, 又能提高读速, 形成默读习惯。

3. 培养学生阅读时用脑的习惯。

要求学生阅读不能走马观花, 一定要边读、边思、边记, 对一些精彩片段可以边读边做笔记, 达到理解记忆。

4. 培养学生定时与限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 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

5. 培养学生动笔阅读的习惯。

在阅读时, 教师应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 圈出不懂的地方, 点出关键词句, 画出好词佳句, 找出优美的片段进行熟读、背诵, 从而养成摘记的好习惯。

6. 培养学生用书的习惯。

在训练学生阅读过程中, 教师还必须培养学生读书与习作相结合的习惯。

三、总结经验, 收获成果供交流

在不断尝试与改变中, 我发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加强预习, 课前布置有目的、有计划的

预习,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完成自能读书的目标。预习内容分字词和课文两部分:学生先浏览一遍课文, 并用笔标出不懂或不理解的字词, 读完后, 能根据上下文自己理解的就直接批注自己的理解, 还不能理解的再查工具书。第二遍默读课文, 针对课文内容用脑思考, 批注发现的疑点, 得到的新知, 受到的启发, 画画、圈圈、写写。然后, 在自己的积累本上抄写好词佳句 (侧重于抄写好句好段) , 并根据自己的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段。

2. 在阅读教学中, 我一般按以下方法步骤引导学生阅读和理解课文:

(1) 读课题, 想想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 (2) 轻声读课文 (二年级开始默读) 或听教师范读 (或听录音) , 读或听之后, 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写了什么, 后写了什么, 粗知课文大意, 了解课文脉络。 (3) 交流预习中对不懂字词的理解以及自己解决这一困难的方式方法, 并针对课文提出疑问。 (4) 带着问题深入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5) 练习读课文, 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有些段落读熟会背。每一步都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 并告诉学生先做什么, 再做什么, 怎样做。学完一篇课文后, 我都要求学生随堂写出这篇文章给自己带来的收获和启发, 或是由此想到的。

3. 我在上课时总刻意提前到教室, 手里除

了教学用书用具外, 一定会多带两本书, 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三个火枪手》《堂吉诃德》等 (当然这些书是经过我精心挑选的) , 在教室里津津有味地读着, 过段时间换一本, 书里夹上自己的积累本。不久, 我就发现很多学生开始向我借书, 还有些学生也开始在教室里阅读, 甚至有人和我讨论一些课外书籍的情节、人物以及自己的见解等。我再适时介绍一下爱护书本的措施和办法, 比如, 如何包书皮、合理正确使用书签、书本不折角、书皮破损的粘补、不躺着看书、未看完的书要合上等等。

4. 我经常以各种活动形式检查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例如, 我借助班主任身份, 开展“好书推介会”“书本展览会”“朗诵会”“故事会”“评书会”“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 进行“优秀推销员”“故事大王”“超级书本保安”等的评比。此外, 我还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小报》交流读书心得, 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小话剧等,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样, 不但利用读书的反馈信息来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而且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 提高了阅读能力。

浅谈阅读习惯的养成教育 篇10

(一)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1.阅读不仅是作文元素的积累,还是健康心理养成的保证。阅读不仅让学生接触、感受到各种语言文字的精妙组合,还让学生了解体会到文中所叙的事,所透的情,所明的理。比如在读到关于海伦·凯勒的故事时,从她儿时就患腥红热,导致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到成为一代文学巨匠,了解她不屈不挠和病魔作斗争的精神,贝多芬即使被耳聋和病痛所折磨,也仍然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谱写了许多世界名曲,流传至今。这些通过阅读所获得的知识,不仅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的素材,也在同时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用这些积极向上的,不屈不挠地奋斗精神,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点亮了一盏航标灯。

2.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新课标的实施。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素质教育已广泛展开。被动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成为历史,阅读习惯的养成,也就成为促进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它把传统的“模式”作文教学法淘汰出局,避免学生生搬硬套式地写作,从而不再固化学生的写作思维空间,让学生主观能动地接受各种语言表达方式,写作构思技巧,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在文学的浩瀚中放飞自己的思想,为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3.阅读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写作链的形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特别是作文入门阶段的阅读习惯,并能持之以恒,对学生写作链的构成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让低年级学生阅读一些简单的童话故事,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随着知识的增长,阅读范围的扩大,就会让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元素,并受到其中某种阅读题材的影响,潜移默化的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由阅读而产生的阅读链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学生的写作链,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一个良性的发展平台。

(二)具体措施

1.阅读兴趣的培养是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阅读,对于只能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一种辅助性学习,学生的主动性可想而知。那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地阅读呢?兴趣的培养是关键,有了阅读兴趣,这样就能主观能动地去读,就会真正起到“读”的效果。

(1)竞赛法。在班上提倡阅读,用比赛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多读,多看,多写,在班上利用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比赛活动,让同学们把自己所读到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进行分组讨论,谈读后感,这样既让每个学生去主动地读,也让每个学生被动地“读”,以这种比赛的方式进行,也无意间增强了读的质量,读的效果。

(2)学习园地法。在教室的学习园地开辟一个专栏,把学生摘抄下来的优秀作品,张贴于园内,这样既可以让该学生看到自己的阅读“成果”,又产生一种成就感,也可以让其他的同学读到优秀的作品,提高同学们的阅读积极性。有许多同学在写作的过程中,所引用的一些名言名句,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个学习园地,因为园地就在他们身边。

2.阅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去阅读,多阅读,但学生并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阅读习惯,离不开老师的引导。

(1)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阅读习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无法分辨,这就要求老师引导他们,把好的作品,优秀的刊物介绍给他们,不让学生误入“歧途”。比如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老师的指导,到了初中就迷上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这不仅无助于学习,还大大影响了学习,也违背了培养阅读习惯的初衷。

(2)量体裁衣,分阶段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阅读。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就要分阶段性的引导学生去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这样才能产生读的效果,让学生既能读懂,也有兴趣去读,比如在小学低年级段,就让学生去读一些简单的寓言、童话故事;高年级段,随着知识的增长,就要介绍一些优秀文学刊物、名人传记给他们,让他们从中获益,还可以在阅读中陶冶情操。

3.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自觉地去阅读,比老师布置任务式阅读更有效,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强调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表达对所读文学作品的见解,接受并尊重他们的感受。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环境”就应该是一个平等的环境,应该是一个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汇的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必须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和差异性,教师只是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探究,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感受。

中职学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探析 篇11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 ; 学生 ; 阅读 ; 习惯 ; 养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214-02

1.绪论

中职学校教育的特点是职业化教育,课程设置多以专业知识学习、实践技能培训为主,容易忽视对学生德育、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拓展新形势下中职学生德育教育、综合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教育的有效途径,提高中职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是非常紧迫和必要的。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充分发挥阅读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激励作用,从而达到对学生的品格、知识、能力、身心多元化的教育和培养,不仅可以改变传统中职教育的枯燥乏味,而且可以改变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社会缺乏了解、对人生没有目标的不良局面,使中职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的一代新人。

2.中职学生阅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大多都是厌学情绪较重,未能顺利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他们文化基础知识普遍较差、不爱学习、思想品行及行为习惯不良,他们缺乏学习兴趣,目光短浅,没有人生规划。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和周围事物冷漠,对社会无知。

2.1中职学生阅读现状

中职生大多数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消极阅读甚至无阅读,或者阅读只停留在低层次的消遣性阅读,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而在职校求学的学生比较重视的是专业课程的学习,认为学习专业技能对于以后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就导致了长时间的不去阅读有益的文章和报刊。如果看书也只会选择娱乐性很强的书刊以及杂志等,阅读的内容很肤浅,不能理解到内容的真谛。职校学生通过自主选择书目,一般可以很快的进入阅读状态,但是阅读完全凭借自己的兴趣,不考虑自己所阅读的书籍是否有实用性和指导性,这样的阅读对于提升自身的素质并没有多大帮助。

2.2中职学生阅读存在的问题

经过在多所中职学校调查,中职学生阅读普遍存在阅读条件有限、阅读渠道单一、阅读氛围不浓、阅读兴趣不高、阅读内容不明、阅读效率低下、阅读时间不足等诸多问题。

中职生阅读渠道比较单一,主要借助网络阅读。通过在互联网站浏览多媒体信息,通过手机下载电子小说,手机徽信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这些信息往往来源不明,鱼龙混杂,价值取向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色彩,不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中职生阅读时注意力不集中。在阅读注意力的调查中,只有不到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认为自己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注意力是非常集中的,大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严重影响其阅读的速度和质量。在阅读遇到问题的时候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选择不放弃解决问题,这说明大部分中职学生的阅读意识十分薄弱。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应该看文思义,边看边想。在调查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只有大约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心读或者指读,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很少回视,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够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地调整阅读速度,采用精读或者浏览等阅读方法。

3.中职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它对发展其想象力、陶冶审美情趣、提高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丰富其精神世界,促进其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长、终生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读书可以引导中职学生树立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理想信念,塑造健全的人格;读书能够祛除内心的浮躁,让一颗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还能祛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

一个人想要学有所成,一个重要的法宝就是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天天读书的好习惯一定会让孩子们终身受益。每天在繁忙的學习之余,拿起一本好书,去阅读、去感悟、去吸取精神营养,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会得到充实,人生得到升华。

4.中职生阅读习惯养成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具体模式

4.1整合各方资源,提供阅读条件

养成阅读的习惯从了解图书馆,认识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开始。图书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须对图书馆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软硬件建设。针对学生实际订阅刊物、更新专业技术资料、不断补充馆藏资源。新生入学季争取在第一时间为每位学生主动和免费办理借阅证或读书卡。招纳部分学生参与图书馆的管理,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了解、认识和利用图书馆。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获取信息已不再局限报纸、杂志等文献,网络正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首选平台。在这种形势下,中职学校图书馆也要与时俱进,建立电子阅览室,向学生们打开更大的一扇窗,使学生们能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图书资源。

4.2营造浓厚氛围,激发阅读兴趣

为阅读活动造势,具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的宣传来营造出一个勤奋读书、努力学习的校园环境。当读书自然而然的成为一种风气时,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环境的熏陶从而接受阅读的引导,使学生逐步体会自主阅读带来的乐趣,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实践活动开展的具体模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成立校内学生读书会所,建立班级读书角,开展“爱党爱校爱读书”班级板报比赛,组织开展了“快乐读书·中国梦”演讲比赛,开展班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开展“中职校园生活中我最难忘的……”为题的征文活动,举办图书馆知识、专业知识及5S管理知识竞赛等。实践证明,这些活动不仅营造出了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了强烈的阅读兴趣,而且使得学生们在读书活动中也得到了个人才华的展示,甚至实现了自我超越。

4.3推荐优秀读物,指导阅读方法

中职学生的阅读基本处于一种“无序”状态,且受学校内群体文化圈的影响,表现出从众倾向,大多数人习惯通过互联网利用手机阅读接受各种碎片化的信息甚至不健康的信息。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向学生推荐优秀文献,帮助学生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面要广,如同人体需要吸收各种营养,五谷杂粮各取所需。通过阅读,心可以静下来,远离了浮躁,拥有了豁达的心境与独立思考能力,让其内心笃定却又不过于固执,它能让处在校园象牙塔的学子能看见外面的世界,也让其清楚地认识自己,不断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中职学生阅读知识贫乏,阅读技巧严重缺失。语文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讲授阅读知识和阅读技巧,推荐经典图书;学校学生会或相关社团可以请社会知名学者及专家开展读书专题讲座辅导,举办《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阅读知識》等讲座。

为了促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专业科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专业期刊和专业网站;为了促进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德育课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优秀的传记体小说,通过阅读别人来看到自己,通过分享主人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得到人生体验,通过感悟命运来培养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品格。

4.4保证阅读时间,注重阅读实效

读书贵在坚持,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松一天紧一天读一天歇一天。如果每天都给孩子一段读书的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日积月累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学校可以每天安排晨读,要求每晚临睡前看一篇文章,每周开展一次读书分享活动,每人选择一个最喜欢的杂志期刊定期阅读等。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读的书越来越多,在分享活动中再将读书的感悟表达出来,将好的书介绍给别的同学,这样就保证了阅读的时间,巩固了阅读的效果。

5.结论

阅读是增加知识、拓展思维、增长智慧的有效途径,它有助于开拓视野,养成健全的人格和个性。

阅读是每个人相伴一生的活动,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要特别关注学生阅读,努力营造读书氛围,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促进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终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让书香常伴,让阅读成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黄军规.提升阅读理论,构建阅读社会[J].图书馆论坛,2010(6),14

[2]乔好勤.玩转阅读——中等职业学校阅读现状以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2008(8),57

[3]张玉兰.中等职业学校不良阅读心理及其矫正[J].学科教育,2012(2),31

[4]林峰.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培养艺术[J].教育艺术,2010(3),35

养成英语阅读习惯 篇12

一、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最为重要

学生只有对读书感兴趣, 才会在阅读方面有最好的收获。在低年级这一点尤其重要。对阅读有兴趣, 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 因为有兴趣, 就会减轻疲劳感, 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 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怎样才能使第一学段的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一是内容的选择, 如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二是形式多样化。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 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 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 得到了美的享受, 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二、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

学生预习是教师讲授的前提, 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切忌“读一下课文”之类的笼统话, 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每课的预习目标。例如低年级, 在教师的指导下,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利用工具书查查不认识的字, 不懂的词, 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中高年级初读感知, 注重课题与内容的关系;再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然后画出新词、关键语句;最后读, 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搜集相关资料, 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学生只有掌握预习的方法, 在预习课文时才会有的放矢, 预习才能收到实效, 久而久之, 就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

培养自觉读书的习惯就是要求学生把阅读习惯化、生活化, 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要求, 一开始要作为学生每天必完成的作业一样对待;二是要考虑阅读材料尽可能是学生喜欢的;三是要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活动。自觉读书的习惯贵在坚持, 在这当中, 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 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 循序渐进, 慢慢进入正轨。

四、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读书动笔的要求包括“圈、点、勾、画、写”等。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 在书中勾画、圈点, 有助于帮助抓住重点, 深入理解;通过在文中批注或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 可以帮助学生积累, 丰富学生的思想;对语文功底比较好的学生, 还应当要求及时记下心得体会, 写简短的读书笔记。

五、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 从本质上讲, 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边读边思考, 能让自己在阅读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读得自觉, 读得深入, 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阅读的收获就会更好。学生在阅读时, 如果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就能发现问题, 提出疑问。教师要把这种习惯作为学生的一种语文素养来培养。指导学生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选择恰当阅读方法的习惯

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师在平时指导阅读时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选择恰当阅读方法的习惯。阅读方法要根据不同文体和阅读需要来选择。有默读、朗读, 有序读、跳读, 有精读、略读和反复研读, 有学习性的阅读和欣赏性的阅读等。在教学中, 教师反复地用自己的范读向学生传递不同语句的不同语感, 让学生反复体会, 跟读、揣摩、领悟。渐渐地, 教师的语感变成了学生的语感, 不同的语感表达了不同的语言情境和思想内涵。

七、培养学生注重积累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 要重视积累, 要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来完成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只有注重积累, 才能成为丰富的“百科全书”, 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积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背诵, 二是抄写。语文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 其用意很明确, 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八、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把对学生的阅读卫生习惯作为一种规范, 并落实在阅读课堂和课外阅读中, 这些阅读卫生习惯包括: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 不趴在桌子上看书, 不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默读不出声, 朗读要声情并茂。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身心特点, 养成这一习惯有一定困难。但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想尽办法, 不断提醒儿童, 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总之, 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 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时期是阅读的黄金时期, 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学会在阅读中思考, 为学生终身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孙双金.13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上一篇:规范化学用语论文下一篇:基质金属蛋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