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2024-08-02

培养兴趣养成习惯(精选12篇)

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篇1

课题名称:《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培养兴趣 养成习惯 提高水平

课 题 编 号: GR-848 课题负责人: 高敏丽 所 在 单 位:清徐县王答乡大寨小学

培养兴趣

养成习惯

提高水平

【案例背景】

本学期,为了使《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 》这个研究继续深入下去,我在班上组织同学们展开童话故事的课外阅读、进行阅读指导,让孩子们在童话阅读中提高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做一个充满童真、快乐而又儒雅的小学生。【案例片段描述及反思】 [片段一]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后,很多同学对童话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知道大家也在课外读了不少童话书,谁来说说,你都读了什么书,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读了《鲁宾逊漂流记》这本童话书,我知道了《一千零一夜》用他的勇敢和智慧去冒险的经历,我要像他学习。

师:真好!王婧同学能够从童话故事的主人翁中学会勇敢和睿智。还有谁来说说?

生:老师,我也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不但要学习鲁宾逊的聪明和勇敢,而且要学习他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么能度过重重难关呢?

师:你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真了不起!

生:我读的是《安徒生童话》,这本故事书里有很多经典的故事,比如:《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衣》、《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这些故事都很好看,而且充满想象,我从中学会了好人有好报,要做一个善良的人的道理。

师:张璇说得多棒呀!她不仅给我们列举了《一千零一夜》里的各种故事,还让我们知道,要做一个善于动脑筋的好学生。还有吗?

生:老师,我读了《一千零一夜》这本童话故事书,里面有阿拉丁和神、渔夫和魔鬼、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三个苹果的故事„„我在这些故事中学会了做什么事情都要开动脑筋,要做一个会思考的好孩子。师:真是会读书的好孩子。我们不但要阅读,而且要进行思考,这样,我们的阅读就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分析与反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课外阅读同样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甚至于手不释卷,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因此,作为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责任。为了使精品课程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学期我主要让学生进行童话课外阅读。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的出发点是希望学生在一段时间的童话阅读后,通过谈感受和体会,一方面,让更多的同学对他们阅读过的童话也产生一定的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童话阅读是快乐的、享受的,但学会思考和评论将会使我们的阅读得到升华。虽然学生们谈的感受还略显肤浅,但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我觉得已经了不起了。而且这样的阅读指导课,我认为应该定期开展,让学生们在每段时间的课外阅读后,都有更大的提升,让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逐步养成。[片段二]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发言中,老师知道,同学们真的读了很多童话书。其实,童话归纳起来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知识体童话等等。而世界著名的四大童话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快乐王子》、《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你们可能都读了其中的一部分童话吧!你们有没有发现它们的特点呢?

生:我觉得童话最大的特点就是生动、有趣。

生:我觉得童话最大的特点应该是拟人化,很多童话都是把事物当成人来写。恩,会说话、会走路、会思考„„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吗?

生:童话还告诉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

师:说得都有道理。童话它是充满趣味的、想象丰富的、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包含哲理的„„这些正是童话故事吸引我们的原因所在。谁能来举举例子?

生:我很喜欢看《拇指姑娘》,那是作者想象出来的,多好玩呀!我真羡慕他能编出这么可爱的人物形象和这么有趣的故事情节。„„ 师:同学们,其实啊,童话真的是很有趣的,而且当我们仔细琢磨它的特点时,我们会发现,原来童话也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我们看了童话,会思考、会谈感受,如果我们也能抓住童话的特点来编写童话,给伙伴们看,那不是更了不起吗?我提议,同学们都来写写童话,也做一个童话家!好吗?

分析和反思:我认为,童话阅读,如果只是兴趣和习惯那还不够,做为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完全有模范和创造的能力,因此,我认为应该让他们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提高阅读能力,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这也正是一个练笔的好机会,不断丰富学生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更是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新课标指出:教师、学生、文本是平等、独立、自组织的“对话源”。我认为应该抓住阅读的契机,让学生进行运用,让阅读发挥它最大的光和热。

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篇2

一、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最为重要

学生只有对读书感兴趣, 才会在阅读方面有最好的收获。在低年级这一点尤其重要。对阅读有兴趣, 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并且, 因为有兴趣, 就会减轻疲劳感, 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 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怎样才能使第一学段的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一是内容的选择, 如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二是形式多样化。三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 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 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 得到了美的享受, 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就一定会喜欢阅读。

二、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

学生预习是教师讲授的前提, 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切忌“读一下课文”之类的笼统话, 要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教学目标, 精心设计每课的预习目标。例如低年级, 在教师的指导下,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利用工具书查查不认识的字, 不懂的词, 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中高年级初读感知, 注重课题与内容的关系;再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然后画出新词、关键语句;最后读, 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搜集相关资料, 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学生只有掌握预习的方法, 在预习课文时才会有的放矢, 预习才能收到实效, 久而久之, 就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

培养自觉读书的习惯就是要求学生把阅读习惯化、生活化, 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要求, 一开始要作为学生每天必完成的作业一样对待;二是要考虑阅读材料尽可能是学生喜欢的;三是要开展“师生共读”和“亲子阅读”活动。自觉读书的习惯贵在坚持, 在这当中, 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 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 循序渐进, 慢慢进入正轨。

四、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

读书动笔的要求包括“圈、点、勾、画、写”等。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 在书中勾画、圈点, 有助于帮助抓住重点, 深入理解;通过在文中批注或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 可以帮助学生积累, 丰富学生的思想;对语文功底比较好的学生, 还应当要求及时记下心得体会, 写简短的读书笔记。

五、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 从本质上讲, 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边读边思考, 能让自己在阅读中处于主动的地位, 读得自觉, 读得深入, 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阅读的收获就会更好。学生在阅读时, 如果真正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就能发现问题, 提出疑问。教师要把这种习惯作为学生的一种语文素养来培养。指导学生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选择恰当阅读方法的习惯

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教师在平时指导阅读时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选择恰当阅读方法的习惯。阅读方法要根据不同文体和阅读需要来选择。有默读、朗读, 有序读、跳读, 有精读、略读和反复研读, 有学习性的阅读和欣赏性的阅读等。在教学中, 教师反复地用自己的范读向学生传递不同语句的不同语感, 让学生反复体会, 跟读、揣摩、领悟。渐渐地, 教师的语感变成了学生的语感, 不同的语感表达了不同的语言情境和思想内涵。

七、培养学生注重积累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 要重视积累, 要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来完成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只有注重积累, 才能成为丰富的“百科全书”, 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积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背诵, 二是抄写。语文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 其用意很明确, 那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使之逐步形成习惯。

八、培养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

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师要把对学生的阅读卫生习惯作为一种规范, 并落实在阅读课堂和课外阅读中, 这些阅读卫生习惯包括:阅读时要有正确的坐姿, 不趴在桌子上看书, 不躺在床上读书;读书时眼睛和书本的距离要适度;默读不出声, 朗读要声情并茂。由于小学生本身的身心特点, 养成这一习惯有一定困难。但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想尽办法, 不断提醒儿童, 来强化这一习惯的养成。

总之, 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 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时期是阅读的黄金时期, 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学会在阅读中思考, 为学生终身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孙双金.13岁以前的语文——重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

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篇3

在阅读中传承经典,在经典中学会阅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今在小学第三学段以阅读教学为主的课堂中,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直是教者们研究的主题。经典阅读教学为我们点亮了一盏明灯,现将在这一实践过程中的做法、感悟、反思分享如下:

一、培养阅读兴趣,带领学生走进“悦读”的殿堂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我们也都知道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不行的。而在当下不单单是学好语文,更重要的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建立班级图书角

为了培养兴趣,鼓励孩子们多读书。每在新接手一个班级后不久,我都会在班级设立一个图书角,让学生们带来自己喜欢看的书与同学们一同分享。当然这里会设定借阅制度,挑选图书管理员,还会定期更换书籍。班级图书角设立后,早上到校后无所事事的学生少了,课间在教室打闹、吵嚷的学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坐下来安静读书的身影。

(二)制作读书卡、读书报告单、手抄报

除班级建立图书角外,学校每学期还会组织有关阅读的多种形式的活动,当然这些活动都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契机。例如:制作读书卡、手抄报,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制作有关于四大名著的手抄报,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积累选择名著中最感兴趣的一个人物,内容可以选择有关这个人的小故事、成语、歇后语、古诗文等等,还要求画出人物形象,图文并茂展现出来。活动给定了一段时间,当最后上交作业时,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不仅内容丰富,而且画得栩栩如生。这样的形式学生更乐于接受。

(三)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读书时要学会思考,从读书中得到一些启示,在读书后能够写出一些心得体会,慢慢地,时间长了,学生必将终身受益。例如:好书推荐会、读书分享会、新书速递等等,在这些形式不同的读书会上,学生不仅交流的是自己的一份心得、一份感悟,更是阅读带给他们的一种快乐、一种成长。

二、加大阅读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阅读量的要求是“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而整个小学阶段,1-6年级下来是145万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话语,说得却是那样的对!没有广泛的阅读,光靠书本上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个问题,我采用过如下的方法:

(一)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和质量

阅读方法的掌握来源于平时阅读教学课堂40分钟,对于这些阅读方法的指导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感悟文章内容,同时掌握了好的方法,摸到了门道也会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如《语文课标标准》中对第三学段默读的要求是“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而在长春版《小英雄雨来》《邓稼先》等篇幅较长的课文中都对默读提出了要求。速度加快了必然就看得多了。但是,光有速度没有质量是不行的,很多时候家长都会有这样的困惑:“买了很多书,也看他总看书,怎么这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上不去呢?”这种现象就是光有速度没有质量。而如何提高质量这也要求阅读教学时进行有效的指导。如精读与略读的结合,读的过程中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掌握了这些方法,提高了能力,自然而然速度与质量也上去了!

(二)指导选择读物

课本中曾经有这样一道辩论题:开卷是否有益。记得当时我们班进行了一次辩论会,经过激烈的争辩,最后大家得出的结论是:看书要有选择,要选择那些对我们身心发展有益、健康的书去读,这样才会有助于我们的成长。对小学生而言,年龄小、辨别能力不强,他们在选择书籍时大多数会被五颜六色的封面所吸引,或选择笑话、漫画类居多,而这种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性地选择读物。例如,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名著、书籍,提前布置阅读,这样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深入地理解。还有每学期初学校都会根据年级特点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这样有效指导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就不会无从下手或乱选一气。

(三)家校共读

读书不仅在学校,家庭也是孩子读书的主阵地。如果家里有良好的读书氛围,家长能够为孩子营造适宜的读书空间,我想孩子一定会慢慢喜欢上读书的。现在科技这样发达,电子通信设备遍及世界每一个角落,除了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对孩子的读书问题与家长单独沟通之外,还可利用班级群对学生读书进行及时指导与督促,并且反馈情况。我们还建议家长在家里可以和孩子一同制定读书计划,并和孩子一同阅读,分享读书的快乐。大量的实践证明,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亲子共读。这不仅能看出家庭教育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更主要的是孩子一旦爱上阅读,随之语文能力和素养也会具备。

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将受益终身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篇4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良好习惯越早养成,孩子受益越早,家长越轻松。那么家长应该着重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呢?如何养成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生活习惯

1、坚持不懈,严格要求。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他是长期在固定时间做着相同的事。所以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随着日积月累,慢慢养成习惯,习惯就成自然了。今儿东,明儿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习惯。

2、家长树立好榜样。孩子是父母的体现,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不管父母做的好与坏,孩子都会照单全收地去模仿。所以,家长要求孩子做到什么,家长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传。

二、学习习惯

1、配合学校老师。做好预习和复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错题本,平时把错题抄写在错题本上,及时弄清做错的原因,是马虎,还是真的不懂,然后改正过来。期末时,把错题筛选归类,即便于复习又节省时间。

2、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告诉孩子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过去了,你再想找回来,那是不可能的。对于医生,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商人,时间就是金钱。对于你,时间就是知识和成长。利用好了时间,你可能长的很茂盛;如果你浪费了时间,那你可能长得很枯干。每天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重要的,安排好,一样一样做。做的时候不要拖泥带水。写作业是写作业,玩是玩,不要写也没写好,玩也没玩痛快。

3、有时需必要的强制性训练。比如,孩子在练琴上有一段时间出现了问题。练琴时,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这时需要强制性。在练琴之前,告诉他先把这些事做完,练琴半小时内不许喝水,不许上厕所。如果做得很好,要鼓励他。

三、行为习惯

1、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我告诉他人生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责任。让孩子知道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要他知道自己需要对两者负责,让他相信他做出的选择很重要,并可以带来很大的不同,告诉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他承担行为的后果。例如,吃饭。在固定时间你拒绝吃饭,好,你就要忍受几小时的饥饿。这是你的选择,我告诉你了,没有加餐。你选择拒绝吃,你就得承受饿的后果。

2、教孩子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从上学的第一天起,就让孩子收拾书包;要懂得爱护和整理书包、课本、画册、文具;学会削铅笔等等。免得孩子以为收拾书包是家长的事,而不是他的事.家长不要包办一切,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篇5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1、培养内容:

(1)早睡早起。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至少应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帮助孩子掌握看电视的时间,适当让孩子观看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少儿节目;

(2)科学进餐。不偏食是健康学习生活的保证,身体的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尤其是孩子的早餐不能马虎应付。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杜绝挑食偏食。

(3)少吃零食,不乱花钱。饮食无规律,容易发生消化系统疾病,而且,吃零食不卫生。

(4)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主要有保持口腔清洁、保护牙齿、勤洗头、勤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有条理放置自己的生活用品等。

(5)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休闲活动的习惯。让孩子给花浇水,参加游泳、跑步等活动。

(6)保护视力,注意用眼卫生。

2、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采取示范、讲解、训练、表扬等手段,应注意指导孩子随时用良好的习惯去克服不良的习惯,家长要做出榜样。习惯靠训练、重复,不易养成,也不易改变,因而在培养良好习惯与克服不良习惯的关系上,要把精力放在良好习惯的培养上,要抓得早,抓得紧,一旦发现孩子不良习惯,马上就要批评指正,耐心开导,不可轻描淡写而不加制止。孩子刚入学,在生活习惯上还有一段适应期,在这期间,我们的家长既要全面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又要抓重点,那就是帮助孩子制定一份较科学的作息时间表,把早睡早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生活有规律作为训练的重点,以保证孩子以充沛的精力参加学校的各项学习活动。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确培养

1、学习习惯内容

(1)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教育孩子要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这是最为关键的,从小养成上课开小差的坏习惯,这样的孩子到了高年级就有可能成为学习的困难户。

(2)爱提问题好思考的习惯。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是很强的,他们面对上课的内容几乎每天都要发现新大陆,总有提不完的问题,追根溯源的“为什么”是孩子爱动脑筋的表现,家长应有极大的热情,鼓励孩子的探究,认真回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为什么,千万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泯灭孩子智慧的火花。

(3)爱读书报的习惯。书籍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最重要的源泉,因此要教育孩子爱读书、会读书,养成放学回家,把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复习一遍,将明天的内容看一看想一想的习惯。

(4)按时认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使孩子养成集中时间和注意力学习的习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防止拖拉作业,最后草草了事的习惯的养成。

2、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1)以身作则,作出榜样。(2)讲清意义,讲明要求。(3)有意训练,坚持不懈。(4)经常鼓励,善用表扬。(5)家校联系,密切配合。

三、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抹杀孩子的个性。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是抹杀孩子的个性,培养循规蹈矩的孩子,不是让孩子成为习惯的奴隶。任何事情都有个度的把握问题,我们不能把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对立起来,把孩子培育成学习生活的机器人。因此,家长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个性特长因材施教。

2、要尊重孩子的发展。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尊重孩子的发展,不能要求太高,要循着孩子的目标达成习惯,与孩子一起商量探讨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一起制定落实的措施,千万不要操之过急,用外部压力强加于孩子的过分要求。应该让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为孩子自己的原动力。

3、要及时督促检查。

如何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呢 篇6

一、生活习惯

1、坚持不懈,严格要求。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他是长期在固定时间做着相同的事。所以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随着日积月累,慢慢养成习惯,习惯就成自然了。今儿东,明儿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就可能什么习惯也养不成。久而久之,这也成了习惯。

2、家长树立好榜样。孩子是父母的体现,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不管父母做的好与坏,孩子都会照单全收地去模仿。所以,家长要求孩子做到什么,家长首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传。 二、学习习惯

1、配合学校老师。做好预习和复习。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有错题本,平时把错题抄写在错题本上,及时弄清做错的原因,是马虎,还是真的不懂,然后改正过来。期末时,把错题筛选归类,即便于复习又节省时间。

2、树立紧迫的时间观念。告诉孩子时间是宝贵的,一去不复返。过去了,你再想找回来,那是不可能的。对于医生,时间就是生命。对于商人,时间就是金钱。对于你,时间就是知识和成长。利用好了时间,你可能长的很茂盛;如果你浪费了时间,那你可能长得很枯干。

每天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重要的,安排好,一样一样做。做的时候不要拖泥带水。写作业是写作业,玩是玩,不要写也没写好,玩也没玩痛快。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篇7

一、何为体育锻炼习惯

要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要从习惯的概念和体育锻炼谈起。所谓习惯: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主体需要的“行为方式”。与熟练技能紧密相连, 它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养成, 也可以在多次无意义重复中形成, 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方式。而体育锻炼: 是指人体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 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 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锻炼对参与的个体健康是有益的, 但是锻炼能够给个体的这些效益并不是凭空产生或通过一、二次的活动可以获得的, 它需要个体的亲自参与并加以坚持。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我们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 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 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 有的甚至弃之不顾。其实不然, 如果没有端正的锻炼态度, 又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 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 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相反, 学生对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 又具有良好的锻炼态度和习惯, 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 精神饱满地参与练习。因此, 体育教师应转变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要科学地培养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

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 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 才能称得上是良好的锻炼习惯。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 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 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 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 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 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体育教师在教学和活动中, 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 了解人体的结构, 各系统器官的功能, 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 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 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理论和实践课中传授。其次, 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 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 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 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

四、培养学生对锻炼的兴趣、爱好是使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前提

兴趣, 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 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 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 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 一般来说, 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反之, 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 习惯性也就越强。学生们之所以打起球来不觉得累, 就是因为他们非常喜爱球类活动。随着我们对这项活动的深入, 学生从“只知乱蹦乱跳到打球打出些门道”, 这个过程, 也就是学生的爱好不断增强的过程, 及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的过程。

五、培养学生由锻炼的他律———内化———自律的转变

1. 开始时运动量不要过大

这条建议也许是最有用的。我刚开始锻炼时, 每次都怀着雄心壮志, 觉得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多更好。但是, 开始阶段如果做得太多的话可能会对你的整个锻炼计划带来不良的影响。当你第一次试着去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时, 你的身体也许还不能适应那个程度的压力。关键在这里: 最开始时每天锻炼20分钟, 并且不要做强度太大的运动。这并不困难吧? 甚至刚开始时你只需要锻炼10 ~ 15分钟。关键在于迈出第一步, 让你的身体逐渐适应每天锻炼, 然后慢慢的养成这个习惯。

2. 逐步加大运动量

一旦身体开始适应日常锻炼, 就可以慢慢地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过至少在两周之后再试着这样做———因为身体需要这么久的调整时间。当20分钟的锻炼时间已经让你觉得很轻松时, 你就可以试着30、40分钟, 甚至逐渐的增加到1个小时。当做到这些之后你就可以逐渐地提高运动强度了———譬如跑得更快一些。不要试着同时加大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3. 让锻炼变得快乐起来

如果把一个习惯和痛苦联系在了一起, 那么潜意识里你肯定想远离它。如果这个习惯能让你联想到快乐呢? 你当然会很乐意去做。这就是为什么在我刚开始锻炼的时候, 我总是把焦点放在锻炼的乐趣上。我一边慢跑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 呼吸早晨清新的空气, 日出时美丽的天空, 一个人的安静……这些都是我喜欢的。

4. 事先把运动装备准备好

在你养成一个习惯的过程中, 你遇到的障碍和阻力越小, 你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试着想一想, 大清早你睡的迷迷糊糊的, 想到锻炼之前还要一堆运动装备要整理, 你很可能一郁闷就继续睡下了……但是如果你之前就把运动服、运动鞋、手表、MP3等这些都已经摆放好, 随时可以开始锻炼, 也许事情会更顺利一些。

5. 各种锻炼项目穿插进行

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篇8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习惯成就美好的未来,当学生一旦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后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每当我接一个新班时,我都从学生的各种习惯抓起。

一、首先抓课堂常规习惯的养成,用活用好课堂常规语言是课堂组织教学的关键

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各种习惯也已经养成,老师上课根本不用组织教学,老师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学生就知道该怎么做。面对天真活泼又好动的低年级孩子,他们就像一群自由自在、欢乐游玩在水里的小鱼儿。怎样让这群小鱼儿乖乖地听你的话,老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灵活使用课堂常规语言,时时用课堂常规语言来规范、约束孩子的行为。课堂常规的训练包括坐、看、听、写、读、说等等。当同学们做小动作,没有认真听讲时,老师会说:“看黑板、眼向前”;当同学们回答某个问题冷场时,老师会来一句“开动脑筋想问题”;当某个同学的发言非常精彩时,老师会说:“你真棒,掌声送给你”;当同学们发言积极情绪高涨,“我要说”“我知道”“我来说”的声音此起彼伏时,老师来一句“要发言,先举手”。乱哄哄的教室立刻变得鸦雀无声了;当某个同学回答问题错误,有些同学发出“唉”的叹气声时,老师又来一句“谁来帮他”“我来帮他”;当同学们写字的姿势不规范时,老师再来一句友情提示“抬起头,身坐直,一笔一划写端正”。同学们立马挺直腰板,自觉规范了写字的姿势;当同学们要做开火车游戏时,老师会说:“小小火车开起来,一开开到我这里来”。课堂常规语言还有很多,老师如果在课堂上用活了、用好了,整个课堂教学秩序就会活而不乱,井然有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风学风良好。

二、提要求、严训练,抓认真听讲的习惯

为了让一群坐立不安、好奇心很强,随时都会搞小动作的学生们吸引到你的课堂上,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除了利用课堂常规语言来有效控制孩子的注意力,使孩子保持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体验到自己在学习知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外,还要告诉学生:听讲时眼睛要注视看老师或发言人,耳朵要听清楚老师或发言人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后,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才能为他人纠错,同时还要时刻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举手投足间的每个动作,都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信息传递与交流。如把左右手搭在一起表示停,伸出食指在嘴边轻轻发出“嘘”表示安静,用食指在脑袋旁转动,表示开动脑筋想问题等等。师生之间这种无声有形的交流,久而久之,师生之间配合默契,学生领会了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种符号,就形成了上课听讲的好习惯。

三、课堂上抓牢学生的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故事,激发兴趣。低年级学生思考问题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精心设计一些故事情景,以生动形象的儿童语言来吸引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童话故事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把数学问题用童话故事的形式描绘出来,给数学问题赋予情节,甚至赋予了生命。不仅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生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而且还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语言,启迪学生心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运用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低年级学生好说、好动、好奇心强,容易被一些与他们生活相关的实物所吸引,从而产生探究的愿望,根据这一特点,我经常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他们的演示和动手操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让他们有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退位减法时,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当个位不够减时,我们需要打开一整捆,让学生明白从十位借1当10的来历,整个计算过程再用多媒体播放一遍,让所有学生加深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1当10这一原理的印象。

(三)运用激励竞争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低年级学生求知欲、表现欲强,希望自己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和赞扬,教学中我经常开展“比一比”“赛一赛”“口算擂台赛”,发笑脸、奖红花、奖小红旗,并让他们把小红花、笑脸贴在教室前面专门为他们设计的表格里,天天都比一比,看谁的红花最多,学期结束,给得奖多的小朋友再发奖品,每天小孩子们都数着自己的小红花,脸上喜滋滋的。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心得体会 篇9

各位老师们、家长们,大家好!我是145班谢一生的家长。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心得体会。教育的观念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材施教”。不同的孩子应施于不同的教育方法。假若我的观念与大家的观念有分歧,诚恳的希望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提出批评指导意见,我将万分感激!下面,我就开始把本人的一点浅显的体会和大家同探讨。

教育孩子之前,先了解孩子。我家的孩子对钢性教育有抵抗情绪,通俗的说就是吃软不吃硬,我就让孩子的妈妈来主导教育,我就打下手,偶尔唱一下白脸。观念一:慈母为主导教育,严父为辅导教育。

遵循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天生爱做作业的。如何孩子爱上做作业?方法一:言教不如身教,陪同孩子一块写作业。方法二:让孩子体会到做作业的乐趣并喜欢上它。第二个方法最好,可惜本人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有限,还没做到这一点。观念二:言教不如身教,让孩子的身边有个学习榜样!

家长要学会如何爱孩子。在这个问题上家长要注意:过度的纵容,使孩子对人无情;过度的保护,使孩子做事无胆;过度的溺爱,使孩子对人无爱;过度的挑剔,使孩子无路可走;过度的超量加压,使孩子精神崩溃;过度的替代,使孩子做事无能;过度的强制,使孩子被动无志。爱孩子的宗旨就是一“度”字。本人的感觉是,把握这个“度”很难!原因是:教育的观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我认为要严厉时,孩子的妈妈可能会持有不同看法。观念三:给孩子适宜的爱,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家长给孩子爱的“度”数也要不断调控!

培养兴趣养成习惯 篇10

英国诗人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成习惯,随后习惯养成了我们。”不同的童年造就了不同的人生,而这“不同”的基本点就是行为习惯的不同。无数事例证明,小学阶段不仅是人生长发育、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更是接受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多年以来,凌海市各所小学,坚持育人为本,树立“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为目标,深入扎实开展养成教育,探索出“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用严格的训练去规范,用良好的环境去陶冶”的教育特色,促进我市小学养成教育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确立目标,统一认识,形成合力是落实工作的根本。

几年前,我市在锦州地区确立了养成教育的目标,在凌海市各所小学达成共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目标确立后,各项依据本校的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养成教育工作,促进了我市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严格管理,明确职责,提高执行力是各项工作措施推行的保障。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形成,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制度和成立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抓好养成教育的重要保障,为此,我市各所小学在不断总结、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都制定了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如:我市第二小学的教师量化考核制度、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三好班级评比制度、值周制度、月规范班评比制度、学生奖惩制度、十佳好少年评比制度等。

三、整体筹划,细化要求,突出重点是扎实推进养成教育工作的依托。

养成教育的内容广而细,既有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又有学习生活方式的指导。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又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养成教育工作中,具备大局观,从整体出发,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特点细致筹划,制定和推行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确保工作的扎实性、有序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我市第一小学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养成教育目标进行了分解,低年级教育内容重点放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上;中年级侧重于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的行为习惯;高年级主要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作为重点。各班要结合各学年段训练要点作好训练工作,学校每月以抽测、模拟表演、竞赛、汇报等不同形式进行检查验收,并将其验收结果纳入优秀班主任、三好班级评比之中。

四、探究新途径,开创新方法,实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是提升养成教育效果的催化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要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应对随之而来的新问题,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开拓新思维、采用新方法,在教育方式上不拘泥于常规,注重教育方式的多样性、有效性。在此方面,我市各小学都有着良好的尝试和心得,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开展“常规”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途径。多年来,我市各小学从常规教育出发,坚持以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细化分解教育内容,训练和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我市白台子小学将养成教育分为六大方面,即品德规范、学习规范、劳动规范、卫生规范、礼仪规范、安全规范。制订了《白台子中心小学学生一日常规》。如礼仪教育,他们在一、二年级重点对学生进行称谓礼仪、问候礼仪、午餐礼仪教育。

三、四年级着重对学生进行穿着礼仪、尊师礼仪、同学礼仪、升降国旗礼仪教育。

五、六年级主要对学生进行接人待物礼仪、大型集会礼仪、队礼礼仪教育。每个年级的学生对十八种礼仪都全面了解,但又各有侧重。在低年级是安排课时,集中进行训练,让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去做;中年级主要是巩固练习,强化教育,让学生反复不断去做;高年级强调自我认识,自觉去做,形成习惯,养成做人的基本品德习惯。同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开设了16个单项奖:有尊师奖、仪表奖、劳动奖、助人奖、学习奖等。

2.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辩证的统一。在养成教育实践中,我市各小学将中华传统美德赋予新的生命力,将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与传统美德深入结合起来,以形象教育、学科教育为载体和依托,让学生在学习传统美德,提高认知水平过程中,吸收精华养料,内化为信心和活力,并在养成教育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和延续。

我市第五小学根据学生在儿童、青少年阶段的身心特点、认知能力和社会对人的道德素质要求,将学校德育工作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形象教育。如用《东方小故事》中活生生的形象,向学生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宣讲做人的道理,对学生形成很强的影响力。他们还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以中华传统美德道德力量,塑造人格,指导学生践行。

3.主题活动教育

学生的道德行为是在活动中形成并得以巩固的,而这种活动常常伴随着学生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升华道德认识,催生道德行为。我市大业小学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学雷锋月开展“小红帽在行动”主题活动,号召学生清理街巷杂物,为孤寡老人做好事、送温暖;“三八”节开展“三个一”活动,即“出一个节目,献一份敬意,尽一份孝心”;清明节召开“走英雄路,做革命人”主题活动;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每一个节日活动都重点突出一个积极向上的主题,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美德的引领。

4.家校结合

孩子是否诚实、文明、谦虚,等等,无不与家庭的熏陶和父母的潜移默化有关。我市倡导文明家庭,文明教养,创建和谐的家庭活动,要求家长做到爱得理智,教得及时,严之有度,导之有法。许多学校多年来坚持在每个学期初,都把全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告诉家长,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共同教育子女,并根据教育需要,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与学生一同听课、与老师共同交流,保证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形成巩固养成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

在学校中确立起合乎社会要求和时代精神,积极向上的新型教育价值观念体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育人功能,是养成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巩固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之一。根据小学教育的性质,针对小学教育的对象和小学校园的特点,凌海市各小学在建设独具特色的小学校园文化方面作了多种形式的探索。第五小学教室文化、楼梯文化,第一小学的走廊文化,随时给学生以“温馨小提示”。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不断坚持、常抓不懈的教育管理工作。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社会、家庭和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尽倾一己之力,推进养成教育。尤其是工作在教育战线的我们,更应立足于“知行合一”,将行为习惯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品德。

执笔人 孟宪东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日

(注:此材料是在“锦州市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现场会”上发言稿)

责任编辑:lnjzedu.gov.cn 调用分隔线,此处不显示

加入收藏 | 打印 | 回页首 | 关闭

最近浏览过的文章版权所有 © 2001-2010 锦州腾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本站是非营利性的教育网站,若不同意转载贵方文字或图片等资料请通知我们(电话:0416-2602087);若想转载本站文章,请注明出处。

推荐使用Internet Explorer 7.0,分辨率1024×768,以达到最佳浏览效果。电话:0416-2128088 教育网站许可证:2001 B0002 辽宁省教育厅 辽ICP备09008339

激发兴趣 端正姿势 养成习惯 篇11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特别讲究形体美和书写艺术。郭沫若先生在1962年为《人民教育》杂志题词中指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要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断专行,是容易误事的。写字可以逐步免除这些毛病。”从郭老的话题中足以见得写字育人的重要性。写字训练不仅仅是技能的训练,也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更是一个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过程。作为人师,我们有责任把学生带入汉字艺术的殿堂,让他们好好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美。

【案例描述】

一次学校紧急召集老师开会,我只好布置孩子们自己在教室里练字。会议结束,匆匆回班。刚走到楼梯口,就听到二楼一片嘈杂声。寻声而去,发现声音来自我班。于是我缩在四班的后门处“窥测”,发现孩子们有的在聊天,有的在你追我赶,有的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在玩什么……尽管站在讲台上的值日班长声嘶力竭地叫着“安静!”“老师来了。”但此时的他们却一个个都成了“聋子”。我遏制不住心中的怒火,立马现身于教室门前。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一些。这时,孩子们有的一副木然的样子看着我,有的在悄悄提示着边上说话、玩耍的同学。过了大约有35秒,终于安静了。一个个坐端正,一副等待严训的样子看着我。我一反常态,没有半字批评,而是问了一句:“孩子们,字写好了吗?”“好了。”“早就写好了。”“这么一点东西,小意思呀!”孩子们一个个自信地回答着。于是我随机抽了一本,放到实物投影仪上。孩子们看后一阵哄堂大笑。于是我问:“为什么笑呀?他不是写‘好’了吗?”此时,有个能干的女孩说到:“老师,他不是写好了,而是画完了。写字是要一笔一画写的,在他的字中我们根本没有看出笔画,所有的笔画都是连着的,像画的轮廓一样。”“就是。”有的孩子附和着。“那你们写好了吗?”此时孩子们无语了,拿起橡皮一个个埋头苦擦。唉,真是难为他们了,一课十个生字,每个写四遍也就写四十个字。半个小时写四十个字确实是轻而易举的事。可他们有谁又明白:汉字的书写,怎能是快速地抄写呢?

【分析与反思】

学生的表现不禁让我深思,这批学生是我自己从一年级带上来的。可以说,写字教学天天有落实,课课有落实。按理说,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学生对汉字的笔画运笔、结构把握都能形成一种内在的书写习惯了。可是目前学生们的写字状况还真是令人堪忧。有的孩子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书写字迹会截然不同,有的孩子在老师的监督下会一笔一画地写字,而一旦离开老师的视线,就又会出现写字不规范、不端正、错字频出的状态,更有甚者是信手拈来,乱涂乱画。可见,孩子们根本没有习惯可言。因此培养他们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是刻不容缓的。于是我尝试这样做:

一、激发兴趣,爱上写字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需求,寓教于乐,在小学写字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1.故事激趣

写字比较枯燥、乏味。小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对老师有着很强的信任感和依赖性,听老师讲故事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经常用讲故事的形式,指导学生练字。如果只是一味地向他们讲解偏旁部首,结构造型,只是机械重复点、横、提等写字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若注意以故事激趣,便可以改变这种状况。如《王羲之练字的故事》《一字千金的故事》《少年郑板桥的故事》等。学生听后,不但在写字课上兴趣盎然,并为上好写字课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2.表扬激趣

“好表扬”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是鼓励他们学习的重要手段,如何使学生成功,使其不断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喜悦,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我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效应,更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因此,我在配合写字训练的时候,发现学生的字有进步了,就颁发给他“书法进步奖”;发现有的学生的字写得有模有样时,就颁发给他“小小书法家奖”。除此之外,我还经常开展写字比赛,举办练字作业展览,把优秀作品粘贴在教室、走廊、学校橱窗内,供同学、老师、家长欣赏。同时在作业批改上,除了看其书写正确、认真的程度之外,还对每一个字进行评改。哪一个字像课本中田字格的范字,就给它画上一颗红星,加以适当的表扬。就这样,抓住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多管齐下,让孩子爱上写字,乐于写字。

二、熟记儿歌,端正姿势

叶圣陶老前辈曾这样告诫我们:“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当我们的学生开始拿起笔写字时,教师就要求孩子写字姿势正确,甚至可用一些激励诱导的手段,让他接受正确的写字姿势。那么天长日久,正确的写字姿势就能养成。字,也才有写好的可能。

良好的写字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态度。先要严格要求学生有正确的坐的姿势和执笔方法。每次写字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坐姿歌诀:头正、身直、肩要平,臂张、胸开、足踏稳。胸离桌子一寸远,眼里书本一尺远。然后复习握笔儿歌:食指拇指两相对,中指弯弯在下边,笔尖离手一寸远,笔杆靠在虎口边。然后照儿歌中唱的一样一一做好姿势,接着才真正开始动笔写字。当学生放松时,就让他再复习一遍。就是这样一遍遍地反复,孩子每次一拿笔就先矫正姿势。同桌也要相互监督。慢慢地,孩子的写字姿势总算有了改观。

三、家校合作,养成习惯

俗话说:熟能生巧。写字是一项长期的训练,只有反复指导,反复练习,才能为学生夯实基础。因此,在加强写字教学时,除重视上好写字课外,还要特别注重坚持天天练习,我每天利用中午短短的午休时间进行写字训练。每天中午我规定内容让学生练字,内容不多,但要求书写认真、工整,把字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横平竖直。每天由值日班长检查,我就随时随机抽查。写得好的同学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表扬有时是口头的,有时会给予一枚“书写端正”的小印章,印章集到一定的数量,就会颁发“小书法家”的奖状。短短时间过后,学生对写字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书写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当然,仅仅靠老师的督促与努力是不够,我们还要取得家长的信任与配合,让家长参与监督。于是我开始利用校讯通的力量,号召家长加入。刚开始时,我会经常性地发一些寫好字如何重要的内容给家长,以便家长对书法有个正确的认识。慢慢地,一段时间过后,我又对家长进行写字姿势、习惯培养进行指导。就这样,慢慢地,孩子们回家的作业也能写清楚、写端正了。

书法练习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我相信孩子们定能养成一个好习惯,练就一手好字。

【后记】

现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曾说:“书法艺术无色而具图画之绚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学习书法,学生能很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及灿烂的民族文化,从民族文化中吸取灵气、豪气和正气,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学生从小热爱手写汉字,热爱书法,让书法艺术世代传承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坚信,只要从小激发孩子的写字兴趣,端正孩子的写字态度,并能持之以恒地与家长合作监督,孩子们好习惯的养成便指日可待。

作者简介:邱素霞,女,出生于1983年9月,本科,就职于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中心小学。

如何培养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 篇12

众所周知, 一个经常下象棋的成年人, 通常不是一个对象棋有研究的十来岁的孩子的对手。所以, 下象棋水平的高低, 不是由谁下的盘数的多少来决定的, 而更多的是由谁对象棋更有研究, 谁更掌握象棋的内在规律来决定的。

数学学习也是如此, 并非题目做得越多成绩就越好, 而是谁对数学问题研究得越深, 对数学规律理解得越透, 他的成绩才往往越突出, 也越容易出成果, 也就越容易成名成家。

其实, 任何一个领域都是如此, 当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有研究的时候, 他一定对这个领域很精通。数学学习更是如此, 所以, 培养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很重要。

二、学生没有研究问题的习惯的原因

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研究问题的习惯,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与学生的学习模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生总是在听课、模仿、复习、考试这样的模式下学习, 根本没有研究问题的时间, 也没有研究问题的意识, 甚至没有研究问题的空间。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时间最好是在夜深人静的夜晚, 一个人躲在自己的小书房里, 静心地思考、演算、推理、联想、感悟。但很多学生没有这样的时间, 尤其是学生进入中学之后, 由于寄宿的原因, 他们更是过着集体化的生活, 他们的时间受着严格的控制。每天晚自习能够勉强完成作业就是好的, 完成不了的也就那么空着, 进入宿舍之后, 统一熄灯, 学生就没有时间也就不需要去完成未竟的作业了。更不要说有研究问题的自主时间了。第二天, 学生或者抓紧时间抄一些作业, 或者就直接听老师讲解。时间不能由自己控制, 今日事今日毕, 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其实一些问题, 或者一些灵感出现的时候, 哪怕是一道数学题目, 都需要学生及时地去弄懂理解。学习走向平庸, 必然缺少创新能力, 最终沦为考试的机器, 即使能考出理想的成绩, 也是高分低能。所以, 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非常重要。

三、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的做法

首先要认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习惯的重要性, 找出学生之所以缺乏研究问题习惯的原因, 才能够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达到理想的效果。重要的是教师还要抛弃功利思想, 不要受中考或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要坚信培养学生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很重要。

1. 课堂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将数学知识、数学结论问题化, 设计一系列有探索性的题目, 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发生和形成过程

学生知识的获得应是学生通过自己研究完成的。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 切忌把结论直接抛给学生, 然后由学生模仿做题。教师可以把一些模糊的认识、结论, 用选择题或判断题的形式, 引导学生判断、解释、校正、质疑, 并启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发现新的结论。

2. 提倡学生勤于反思与主动写读书笔记

研究是进行知识归类整理或解题规律的概括、总结与延伸, 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理论化、规律化, 并把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现在所学的知识衔接起来。把表面看来互不相关的、毫无联系的、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同一个系统中, 完成学习由厚到薄的过程。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发现的知识漏洞或思考问题中的教训或在看书、查资料、解题中的感悟记录下来, 课堂上也做好笔记, 给时间让学生课后整理与补充笔记。引导学生经常整理知识结构, 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认识, 并非多做题是提高学生成绩的唯一途径, 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

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不知道研究啥, 学习数学好像除了做数学题外, 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可做的, 在他看来也许会误把解出一道难题就叫做研究。其实鼓励学生写小论文, 就是给学生研究的素材。教师要把它当做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 不仅要鼓励, 还要检查、评比, 或者让学生展示。教师可以把论文的题目提前一周或两周的时间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或双休日来完成。

4. 加强小组合作研究问题模式的探讨

由于学生过着集体生活, 不妨多做一些集体研究问题的尝试。首先分好学习小组, 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座位、性别、地域等把6个人或者7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这样课堂上, 教师就可以把数学问题抛给各个学习小组, 在学习小组研究的过程中, 每位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质疑, 他们相互补充、辩论, 并在小组共同的研究和探讨中达成共识。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小组合作研究问题是学生个人研究问题的补充, 有时候显得更高效, 对学生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水利工程三方检测报告下一篇:植树节的主题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