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分析

2024-10-16

习惯分析(共12篇)

习惯分析 篇1

高二是高中学生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学生在懵懂的高中一年级结束后就进行了分科。就农村中学的实际而言, 进入文科班的学生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类:一类是的确对文科非常感兴趣并且有信心和能力把文科学好的同学, 这部分学生不到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一类是在文科和理科之间的选择上举棋不定, 最终觉得学理科辛苦, 怕坚持不下来的学生, 占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最后一类学生则是学习基础很差, 不得已而选择文科, 他们占了绝大多数。以上情况, 使得化学教师在文科班的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面临很多问题。

一、高二文科生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在化学课堂上的主要表现

1. 缺乏自信。

由于学习文科的同学大多数是高一理科成绩不佳的同学, 长期以来偏低的理科成绩使他们对理科的学习失去了自信, 总认为无论自己怎么学都难有长进。

2. 学习上懒惰。

主要表现是上课听讲不认真, 常走神, 只喜欢听自己感兴趣的;不爱动手, 连一些比较有趣的化学实验都不愿意参与操作, 喜欢袖手旁观别人的“表演”;对作业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 就连老师提示过的课后习题的答案都不愿意动笔记在书上;课后不注意复习巩固, 对知识不求甚解, 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3. 缺乏学习化学课的动力。

许多文科学生都认为化学不是高考科目, 学不学照样参加高考, 所以

4. 纪律较为涣散。

虽无严重的违纪, 但一些小的违纪事件却时有发生。比如上课迟到, 课堂上看课外书, 做其他学科的作业, 说闲话, 乱接嘴, 哗众取宠等等。

二、矫正学生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对策

1. 给学生信心, 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记得开学伊始, 我在文科班上第一节课时说了这么一句话:“大家要有信心来学化学, 把你们高一学习劲头的三分之一拿出来, 就可以学好, 而且肯定有同学能比理科班的某些同学学得更好。”当时很多学生原本垂着的头一下子就抬了起来, 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久违的热情。这说明, 大多数学生心中对知识的渴望并没有消失, 只是因为尘封得太久而有些麻木罢了。

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尽可能联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常识, 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 教师还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使其学会听课和整理笔记, 并能及时巩固复习, 让学生学得轻松, 也有效果。比如在学习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这一知识点时, 由于涉及到化学的基础理论部分, 很枯燥、很抽象, 也比较难, 甚至连理科学生都为之头疼。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学习, 教学时我特意把“工业上合成氨”这一本是理科学生学的内容也放在课堂上讲给他们听, 让他们通过学习明白这一知识点在生产实践中的巨大作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特别讲到了勒夏特列原理与合成氨工艺遗憾地擦肩而过的故事, 并且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一战”、“二战”等历史问题介绍了哈伯的生平。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会觉得化学是那么的有趣, 而且对社会的进步还具有推动作用。在下一次我进课堂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学生喜欢上了化学课, 对深入学习有了新的期待。

3. 密切与学生的关系。

即通过经常性的个别谈话,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不断超越自我。针对学生缺乏自信的实际, 我帮助他们仔细分析其中根源, 让其看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 认识自己的潜力,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的解决办法。

4. 利用实验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比如在课堂上, 教师可奖励复习提问中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一次操作简单实验的机会, 由教师在旁边指导完成。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也使他们感受到了成功后的快乐, 还调动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积极性, 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技能, 真是一举几得。

5. 敢于严格要求。

适度的严格要求, 建立起应有的规矩方圆是确保教学顺利有效的前提。如课堂上一定要有良好的秩序, 绝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太随便, 让学生用心参与以保证学习效果, 该完成的作业必须得完成, 考试的时候要认真对待等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届文科班的化学会考成绩仅次于理科班, 而且原来有厌学情绪的同学也逐步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习惯。

习惯分析 篇2

前进完小

杨凤英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个性发展,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客观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共同需求,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他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保证,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他们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但是,身在农村从事小学教育多年的笔者发现,农村的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很不好,学生的家长素质都不高,不怎么会培养学生的习惯,导致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一)主观上是学生在听,说,读、写、算和思维、观察,评价,实践等学习活动中的不良习惯。

1.没有认真倾听的习惯,听不入耳,听而不闻。他们既不认真听老师讲课,也不认真听同学的发言。听时不思考、不记忆,更不用说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他们或搞小动作,或思想开小差,因此学习效率很差。

2.语言表达能力差。晋通话不够标准;发言不够大胆大声;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见;语言组织能力差,导致不能有序地表达;不能正确客观评价事物;发言时不注意语言修养和文明态度。

3.阅读难以达到要求。不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喜欢唱读;阅读时不思考问题、不动笔,情感体验能力差,理解能力差;不注意用眼卫生而影响视力。

4.书写和写作方面。书写常规性问题有:书写姿势不当,握笔方法不当,书写不工整,不按笔顺,笔画不到位,文面不整洁。写作方面,由于平时积累运用以及训练不到位,导致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差、文字语言组织混乱无序、文字语言缺乏美感等。

5.计算方面由于思维习惯的影响,加上学生粗心大意,往往造成计算不准确,计算顺序出错,计算方法运用不当,懒得验算订正。甚至使用计算器也按错键造成错误。解题时不看清题目的要求,未弄清题意就急于动笔。

6.思维活动问题主要表现在思维不活跃、不敏捷、不积极,习惯被动地接受学习。思路简单,粗心易错,不善于发散思维,缺乏想象能力。

7.观察活动时学生呈现出的问题是,不按一定顺序,不集中精力,目的性不强,辨别能力差,平时不留心观察事物,并不能很好地将观察的结果表达出来。

8.实践活动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动手能力差,书本与生活脱轨,导致不注意挖掘书本与生活的联系;运用能力、反应能力、表达能力欠佳,平时不重视收集和积累各种信息资料,导致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差。

9.评价活动中由于辨别是非能力差,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客观评价别人,甚至于不知从何下手,也不能对自己进行评价,特别是评价自己的优点和问题;再者,评价别人又怕得罪人。

10、在学习方面态度不端正。这部分学生有的不喜欢做作业,实在要做,要么心不在焉,心里总想着玩这玩那,作业马虎、潦草;要么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吃苦的精神。有些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发呆,说话,做小动作?因而,这部分学生大多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学习能力很低。

(二)客观上是学生在参与式活动课堂的学习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不良习惯。

1.自主学习方面:学生求知欲不强,依赖性强,习惯接受型学习;不善于总结知识的内在联系;不善于积累知识;不喜欢较复杂的思考活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没有计划等。

2.合作学习方面:不喜欢与同学交流,不能互相谦让,不善于共同探讨、共事成果;讨论时不尊重同学的意见,或打断别人发言,或讥讽别人的意见,甚至搞个人英雄主义,过分表现自我。

3.探究学习方面:学习中不善质疑,缺乏好奇心,缺乏创新童识,不善于想象;更谈不上主动去解决问题和探索新知了。

由于以上讲到的参与式活动课堂往往是多元同时进行的,因此他们总是要互相产生影响、互相牵制、互相体验。比如说思维活动的质量就直接影响语言表达的效果;不良的阅读习惯也造成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差;懒惰的思维习惯也影响学生倾听的质量;不良的观察习惯导致写作质量前低劣;不善于“说”的同学自然不善于合作学习;不善于质疑的同学的学习主动性肯定不想借鉴于此,我们决不能断然地将这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分割开来,单独地进行某一种学习习惯的纠正和培养,而应该利用课堂内外每一个教育的机会,将各项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训练,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举习习惯的理想境界。

(三)生活环境导致学生产生了不良的学习习惯。

1、特定的生活环境导致学生的学习习惯差。家庭条件好,家长重视的学生基本上都选城内学校就读。农村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农民的孩子,这些农民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的长年在城市打工。而他们的孩子大多数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由于隔代亲情往往产生溺爱,疏于管理,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甚至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学生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相对较差。

2、家庭教育、环境教育氛围差。农村学校学生家长多数是忙于农活,只关心孩子的吃穿,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多数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低无能力辅导孩子,更是缺少教育孩子的能力;经济条件较为优越和社会文化的转型的原因,引起单亲家庭逐渐增多;多数家长缺乏与学校教师教育的合作意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形成合力,直接导致学生接受双重教育,甚至产生教育冲突。

3、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生的抱负水平普遍不高。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较弱,学生校外生活单一,多数学生见识少,缺乏进取心、责任心,自由散漫。

4、见识少导致学习方法不科学。这是影响农村学生学习成绩差的一个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前不预习,课上不听讲,课后不复习。前进完小三年级的许涛同学,是个长得帅气的小男孩,很讨人喜欢。可是,这个孩子在课堂上总是不能认真地听讲,不是做小动作,就是发呆。做作业总是磨蹭拖拉,同学都叫他“蜗牛大爷”,起初他很不开心,可是拖拉的毛病一直没改掉,时间长了,他也默认了,弄得老师哭笑不得。挺聪明的一个孩子,本应学习以及能力都优秀的,就只因为学习习惯不好,不但使他成绩一直不理想,而且在老师同学心目中,造成很不好的负面影响。

基于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分析 篇3

【关键词】幼儿 行为习惯 ; 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52-01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其对幼儿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将伴随幼儿的一生,使幼儿终生受益。一旦幼儿在早期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日积月累,极有可能会对幼儿的终生造成伤害。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好习惯养成,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 特别是对幼儿来说,他们处于3到5岁的年龄阶段,在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尚未成熟,未能正确区分错与对分界线。这一时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幼儿“人生第一逆反心理期”。因此,通过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分析,使幼儿能够在幼儿时期培养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为身体健康和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基于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做出分析。

一、幼儿行为习惯教育培养的必要性分析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有重要意义,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符合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我们可见许多名人的造诣与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孔子的博学得益于他的“每事问”的习惯;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于他“生唯谨慎”的习惯;还有鲁迅先生的“随便翻翻”习惯、孙中山先生的“天天读书”习惯、毛泽东同志的“多思”习惯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幼儿离开家庭踏进社会、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每个幼儿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所处的家庭环境都有着不同的差异。本着“先入为主”的原则,如果能在幼儿初步接触幼儿园环境、初步与教师、同伴相处时,能得到教师及时的引导和良好的教育培养,无疑是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故此,幼儿时期作为人的一生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将来的生活、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会使其终生受益。

二、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可行性策略

正所谓:“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换言之,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教育培养来实现的,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培养习惯的最优时期,应以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为主。抓住幼儿教育这一关键时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作用。

(一)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的日常活动包括上学、放学、进餐、穿衣、梳洗、劳动、自由活动等等。由于幼儿处于3到5岁年龄阶段,他们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在日常活动中容易忘记幼儿园的行为规则,随性而为,久而久之就会在无形中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应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细心分析和研究每个幼儿的行为特点,對幼儿的正确行为表示肯定和鼓励;对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良习惯行为给与矫正,并适时创造有利的教育时机,加强幼儿的行为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幼儿的学习主要是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丰富的生活和游戏是孩子最好的课堂。无论个性还是才智,都要通过孩子本身的行动得以实现,因此遵从孩子意愿,强调游戏和富于刺激性的环境,及时充分发掘孩子潜能,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正确教育方法。”由此可见,通过游戏让幼儿接受教育,加强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培养和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贯穿于幼儿的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生活中体现、理解和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进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玩滑梯游戏时,经常会发生你推我挤的现象,如果教师只是在一边做简单的提醒、说教,那只能起到暂时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在发现类似问题时,应该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这种做法的坏处,会产生什么后果,怎样做才是正确的,什么叫排队?进而以生活中的下楼梯、洗手、做操、乘坐公共汽车等为例,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幼儿以后要做到相互提醒、相互谦让、相互帮助。通过融入游戏的方式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幼儿的自控能力也逐步得到增强,从而养成了良好行为习惯。

(三)在人际交往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有助于幼儿好习惯的养成,从小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可以根据各年级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和年龄特点,不断扩大幼儿交际范围,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社会群体活动。如组织春游,让幼儿可以与陌生人进行交往交流;组织幼儿参观超市等,锻炼幼儿生活交际能力。除外,还可以带幼儿走访社区的敬老院,和爷爷奶奶进行沟通并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样一来,不断能扩大幼儿社会交往的范围增强幼儿社会交往能力,还能进一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在家庭教育的渗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幼儿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中,家庭教育的渗透是最强有力的教育,家庭是最好的教学课堂。在幼儿时期,父母所能做就是帮助幼儿打好做人的基础,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使幼儿终生受益的东西。因此,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要贪大求全,在行为习惯教育培养上特别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以小见大。除外,从自身做起,好习惯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在家庭中父母以身作则本身就是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还要为孩子创造养成好习惯的条件。

三、结语

幼儿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是为未来人格发展奠定最初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对幼儿以后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必须要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教育,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环境,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徐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吉林教育;2010年33期

大学生习惯种类分析 篇4

关键词:大学生,习惯,分类

一、引言

“播下一个行动, 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 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 (威廉·詹姆士) 。可以说, 大学生的成长或发展就是不断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好的习惯往往是一个大学生今后走向成功的助推器。为了全面培养大学生习惯, 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运用系统方法和比较方法对大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分类。

二、习惯定义及分类研究回顾

习惯是久积养成的行为方式, 泛指一地方的风俗、社会习俗、道德传统等。学者陈卫东 (2006) 等认为, 习惯是个人和社会群体中常见的活动模式, 它包括自然的反应倾向、自动化的动作和稳定的行为方式[1]。本文中的大学生习惯主要是指大学生稳定的行为方式。国内的学者对大学生习惯的研究不多, 对其分类大体上分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两大类, 而对消费习惯、心理健康习惯, 国内学者更多是以其为单一研究对象进行的。谭怡钧、陈秀英 (2004) 在作调查问卷过程中将调查对象按性别 (男女) 和专业 (文科、理科和音体美科) 进行了分类, 并对其学习、生活和交往习惯进行了调查, 通过统计分析, 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 学习、生活和交往习惯均呈显著正相关。 (2) 性别对习惯的差异影响不显著。 (3) 各专业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习惯之间差异不显著[2]。李珣 (2010) 从养成教育的视角, 以培养大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和时代要求为标准, 将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分成: (1) 爱国行为习惯, 如尊重国旗、示威游行、志愿者活动等。 (2) 学习习惯, 分为课堂学习行为习惯和自主学习行为习惯。 (3) 遵纪守法习惯, 包括校规的贯彻力度 (如逃课、降级、惩奖等情况) 、考试遵守规定的习惯和互联网文明习惯。 (4) 日常生活习惯分为遵守公德、遵守校规和影响他人三大类[3]。胡金枚 (2011) 对大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习惯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具体的表现[4]。国外学者更加关心优等生的习惯, 并以此为指导对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行了分类。Eric T.Mac Knight将优等生的行为习惯分成了四类: (1) 人格习惯, 包括实践道德勇气、诚实可信、对人尊敬礼貌、对错误负责任、每天阅读、准时、好奇心、多喝水、经常锻炼、进食适当、睡眠充足、不滥用药物; (2) 工作习惯, 每天记学习日记、有效利用时间、完成所有安排、归档资料便于查阅、尽快完成家庭作业、及时投入学习、对功课和工作提前准备、对重要功课要加倍注意、对缺席安排的工作负责; (3) 学习习惯, 安排时间地点进行研究、每日回顾功课、安排时间让自己保持清醒和机敏、使用功课安排台历、学会在正式考试期间好好表现、采取好的检查策略、回家后复习测试卷和杂文; (4) 学习技巧, 高效阅读、高效做笔记、学会准备考试。J.J.Miles&Sharon Cairns (2002) 认为成功的大学生有七个习惯:激情、寻求社会支持、和教授交流、不放弃、有长远规划、注意全面发展、自我约束[5]。Miles, Julianne, Anthony, Brandon.认为好学生有十个好习惯:每次学习内容适量, 不过多;安排好固定的学习时间, 为每一段学习时间设定一个阶段性目标;认真执行计划;首先解决有难度的问题;做作业时先复习笔记;学习时避免打扰;及时解决不会的问题;周末要复习该周所学的知识[6]。John M.Grohol (2006) 认为, 成功学生的十个好习惯是:第一, 不能一口吃个胖子———学习要坚持和有规律;第二, 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按计划执行;第三, 制定严格的学习时间;第四, 每次学习都有明确的目标;第五, 不能因为其他原因而推迟完成计划上的任务;第六, 优先解决难度大的问题;第七, 记笔记, 确定要完成的工作之前要看笔记, 以确保正确完成;第八, 学习地点的选择要保证你在学习时无人打扰;第九, 组成有效的学习小组, 相互帮助;第十, 利用周末时间复习本周所学知识[7]。以上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 分析了大学生的各种习惯。丰富了大学生习惯的理论和观点。但这些对大学生习惯分类的研究, 由于没有很好的运用系统方法和比较方法, 依然不够系统、不够完善。

三、基于系统观的大学生习惯分类

本文运用系统方法和比较方法, 综合学者们对大学生习惯的分类, 根据对大学生现实行为的观察, 将个人行为习惯分成学习习惯、娱乐习惯、交往习惯、健康习惯、道德习惯、理财习惯 (见图1) , 构建了大学生习惯的体系, 便于学生系统地认识、培养其习惯。

1. 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可以从学习过程、学习方法 (技巧) 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大学生学习习惯从学习过程上分为了解、认知、深思、练习、检验、运用、创新习惯。a.了解习惯。学习过程是从学生接触到事物一开始产生的模糊印象开始的, 然而这个时候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完整的、不明确的和不科学的。b.认知习惯。认知是指从初步了解到形成基本认识的阶段。在此阶段中, 大学生形成对知识点的认知, 并能够进行基本的联系和归纳。c.深思习惯。深思是指大学生对知识进一步的剖析、联系和总结的阶段。深刻的思考能帮助大学生对知识形成自己的观点, 并联系实际, 使其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其可以由听课、自学、实践等方式引发。d.练习习惯。练习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并形成最终的知识体系的必要手段。e.检验习惯。检验是知识体系建立的完成阶段, 是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f.运用习惯。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运用知识, 结合实践是验证知识是否有效的重要方式。g.创新习惯。创新是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是知识发展的结合点, 只有将旧知识创新了才会有新知识, 并不断循环下去。 (2) 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从学习方法上分为思考、计划、记忆、表达、阅读、写作六大习惯。a.思考习惯。学会思考和自省是提升大学生精神修养的重要途径, 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方式。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 然而对自身的思考、对社会的思考就是成长的先导。思考习惯分为自省、社会思考、文化思考和艺术思考习惯。b.计划习惯。计划是对宝贵时间进行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 良好的计划也是行动成功的前提。大学生的时间相对比较充裕, 但是时间同时也是大学生最宝贵的资源。计划习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计划习惯。c.记忆习惯。记忆是一个过程, 是十亿个大脑中的神经元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 记忆也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知识只有在良好记忆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得到良好的运用。当代的大部分大学生仅仅重视考前知识的记忆, 而不重视平时, 特别是课后的只是记忆。实际上记忆是一个习惯, 习惯不是通过一两次的行为就养成的, 同样, 知识也不是经过一两次记忆就能够记住并运用的。记忆习惯分为瞬时记忆、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习惯。d.表达习惯。表达习惯不仅仅关系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 它同时也反映出学习的效果。大学生的表达习惯影响着课堂上的积极度, 与导师的交流和自我思想的传递。表达习惯分为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图形表达和肢体表达习惯。e.阅读习惯。阅读是吸收别人思想的途径, 特别是哲人的思想。大学生不仅需要通过阅读来掌握专业知识, 更多的还要借此来掌握多元知识, 来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人。阅读习惯分为课内阅读、课外阅读习惯。f.写作习惯。写作就是写生活, 它将我们生活中的点滴感受具体化, 让别人感受我们的感受, 从而达到心灵上的交流。同样, 写作也是学习习惯的一种, 它关系到一个合格大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想法和观点, 是大学生在当今公民社会上发言的有力工具。写作习惯包括列收集素材、提纲、引用、修辞、修改等习惯。

2. 娱乐习惯。

随着城市化和网络化的发展, 大学生的娱乐方式也随之改变。他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越来越少, 而更多面对的是城市和网络, “宅文化”盛行, 大学生往往是在宿舍里面对着一台电脑就可以过一天, 并慢慢养成“宅习惯”, 甚至出现聚会时还默默的玩着手机的奇特现象。大学生的娱乐习惯总体可以分为网络、聚会、体育、旅游、看书、音乐、影视和逛街八大习惯。 (1) 网络娱乐习惯。当今网络娱乐盛行, 大学生也在整个网络娱乐中扮演着日趋重要的角色。网络娱乐习惯包括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网络交友、网络读书习惯等。 (2) 聚会娱乐习惯。大学生聚会不但是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 更是一种联系感情, 增进了解的方式。聚会娱乐习惯包括聚餐、K歌、喝茶、棋牌等习惯。 (3) 体育娱乐习惯。体育娱乐也是大学生娱乐习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同时也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体育娱乐习惯包括跑步、球类、游乐场等习惯。 (4) 旅游娱乐习惯。大学的假期时间较多, 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时间去旅游, 放松心情, 开阔眼界。旅游习惯包括长途旅游、地区旅游、徒步旅游、单车旅游和自驾旅游等习惯。 (5) 看书娱乐习惯。有时候在温暖的午后, 沏一杯茶, 读一本书, 未尝不是一种享受。读书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娱乐方式。读书娱乐习惯分为小说阅读、诗歌阅读、漫画阅读等习惯 (6) 音乐娱乐习惯。音乐能够净化灵魂、舒展神经和缓解压力, 很多心理治疗师就是通过音乐的方式来让病人重新找回自我的。音乐习惯包括歌唱、跳舞、听歌等习惯。 (7) 影视娱乐习惯。很多影视作品和节目都能够给予观众心灵上的震撼, 让观众从现实中暂时的脱离, 然后给予心灵的力量, 让其重新以放松的心情迎接生活。影视娱乐习惯分为观看电影、谈话节目、生活短片、动漫等习惯 (8) 逛街娱乐习惯。逛街是指不断地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然后在自己的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变成自己的。这一种寻找的过程就是一种愉快的过程。逛街娱乐习惯分为淘物品、淘衣服、淘美食等习惯。

3. 交往习惯。

大学生的交往不仅满足了当代大学生渴望交流的时代心理, 还为大学生以后建立人际关系网奠定了基础。交往习惯可以从交往范围和交往方式、交往规范三面进行分析。大学生交往范围一般包括父母、同学、朋友、老师、亲戚等。交往方式包括社交网络、谈话、书信等。交往规范主要指在交往过程中, 大学生要学会表达尊重、礼仪、信用、爱心。

4. 健康习惯。

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 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都是基础, 健康往往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大学生的健康习惯分为饮食、卫生、睡眠、运动、心理五大习惯。 (1) 饮食习惯。饮食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体质虚弱和肥胖等问题俨然成为大学生健康的阻碍因素。对大学生的饮食习惯进行深入研究, 有利于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 增强体质。饮食习惯分为一日三餐准时进食习惯、饮食结构合理习惯、合理饮水习惯、零食习惯、挑食习惯、吸烟酗酒等习惯。 (2) 卫生习惯。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是以直接和间接地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大学生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生病治疗、洗澡、个人清洁等习惯。环境卫生习惯分为在宿舍、教室、家庭、学校等的习惯。 (3) 睡眠习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有熬夜的习惯不在少数, 再加上对睡眠不重视和缺乏自控能力, 大学里的睡眠习惯就开始变得更加糟糕。睡眠是生物体休息和缓冲的根本途径, 不遵循睡眠规律, 没有好的睡眠习惯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 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 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睡眠习惯分成睡眠时间、睡眠姿势、睡眠质量等习惯。 (4) 运动习惯。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不仅能帮助大学生保持良好的体型以满足爱美之心, 更重要的是有益于健康, 让大学生的生活充满活力。运动习惯分为室外晨练、睡前运动、室内运动、健身房运动等习惯。 (5) 心理健康习惯。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或青年晚期阶段, 其心理健康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大学生压力和情感问题日趋加重的当下,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习惯分为自我意识发展、人格培养、挫折应对、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恋爱与性心理、情绪心理、网络心理、择业与职业规划心理等习惯。其中自我意识的发展习惯是大学生在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控制自我过程中形成的完善自我的行为习惯, 比如处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控制自己实现目标、根据自己规划人生等习惯。人格培养习惯是大学生在形成自己独特和稳定的心理状态过程中的行为习惯, 在此过程中大学生要学会如何处理孤独、偏执、自卑、多疑等负面情感。

5. 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是个人道德行为表现出的习惯方式。道德意识是大学生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意识, 同样,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道德挑战也越加险峻。当代大学生道德习惯包括爱国习惯、责任习惯、诚信习惯、爱心习惯、文明习惯等。

6. 理财习惯。

随着大学生走向成年, 走出父母的庇护, 他们在经济上越来越渴望成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然而由于从小理财意识和自控能力的缺乏, 大学生的自己的“钱袋子”并不是像想象中的那么饱满, 理财意识仍有很大的加强空间。大学生的理财习惯包括消费习惯、投资习惯、借债习惯等。

四、总结

教育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源泉, 也是每个公民获得幸福的途径。当今中国处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快速上升期, 然而教育的问题还是迟迟得不到有效地改善, 公民违反道德的行为日趋严重, 出现了种种人性欠缺的现象。国家在物质和地位上变得强大起来, 在“情感”上却是深深的受伤了, 急需用教育这一剂良药来抚慰受伤的心灵,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公民的新生力量, 其良好习惯的养成必然就成为了这剂药的核心配方。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什么是教育?简单的一句话, 就是养成习惯。”良好习惯的培养促成了大学生优良品性的形成, 进而强化了大学生在当今公民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让国家在新生力量的推进中繁荣。

参考文献

[1]陈卫东, 张梅玲.当代少年儿童行为习惯研究报告:第十四章%讨论与总结[Z].2003.

[2]谭怡钧、陈秀英.大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N].邢台:邢台学院报, 2005, (1) :112-115.

[3]李珣.以大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为范例的养成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0:27-29.

[4]胡金枚.大学生的文明习惯养成[J].价值工程, 2011, (13) :242.

[5]J.J.Miles, Sharon Cairns&Michael Huston, Counselling Centre, University of Calgary[J].Journal of Interne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02.

[6]Miles, Julianne, Anthony, Brandon, Ten Habits of Successful Students[BD/OL].http://www.educationcorner.com/habits-of-successful-students.html.

杨雪飞好习惯个案分析 篇5

邯郸市丛台区曙光小学杨雪飞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但习惯是其重要的基础。英国教育学家洛克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历年来重视养成教育,在德育工作的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基础工作来抓。我们倡导:以文明习惯教育为突破口,进而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自律习惯方面培养学生好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多年来的实践,我们虽然在学生一些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上有了一定的做法,但是也感到“一头沉”的问题,即学校重视,家庭忽视;学校本身又偏重于校内的教育,而缺乏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协作。这些问题,使我们认识到:良好的习惯受多方面影响,“一致化”是重要的教育原则,只有把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整体培养,齐抓共管,才能固化学生的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良好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可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教师的重要职责,是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幸福教育的根源。

好习惯将影响人的一生,它是促进人走向成功的阶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所以在教师做出努力的同时,必须有家长配合,不能给不良习惯产生留有漏洞。在培养养成好习惯的同时,我们提倡“家校合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鉴于我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校确立了“我主动”教育方向,旨在通过鼓励孩子主动学习,主动做事,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我国当今这代少年儿童,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人、社会等方面的无微不至的关爱。现代家庭,面临着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四二一”状况比比皆是,不少家庭缺乏正确的育人理念,无论大小事情,一应包办代替,长期严重的“关爱过渡”,导致孩子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都被剥夺。孩子在成长的初始阶段,就事事处于被动地位,这对他们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是极其不利的。

根据我们实验初期了解,进行了问卷调查,设计的问卷是从如下方面对学生的习惯进行调查的,即:勤奋学习,遵守纪律,对人有礼貌,诚实不说谎,讲究卫生,勤劳节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尊敬老人、孝敬长辈占总数77%;尊敬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占总数87%;自觉遵守学校行为规范和课堂纪律占总数80%;课余时间能阅读课外书籍占总数45.7%;不用家长督促自觉完成作业占总数69.2%;按时起床,不睡懒觉占总数30.2%;晚上按时睡觉占总数57.8%;学习用具自己整理占总数68.1%;主动承认错

误占总数60.7%;心中有他人,互相谦让占总数69.7%;养成饭前便后自觉洗手的卫生习惯占总数48%;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占总数37.4%。

从学生的实际看,学生中存在的几大不良习惯(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自律、自理能力差,不能主动约束自己;依附性强等)。家长在反馈中写到:希望老师能严格要求孩子,加强养成教育;老师与家长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更好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将培养学生好习惯坚持不懈的落到实处,使之成为孩子自然而然的行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教育;希望学校加强对学生劳动能力的锻炼等等。通过对学生习惯现状的调查,我们感觉到不容乐观的儿童习惯现状,与时代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将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以生活习惯——自理、学习习惯——自学、纪律礼仪习惯——自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重要时期,儿童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教育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出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时,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我们知道,教育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出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时,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创设一

个环境,提供一个平台,架起家校互通的桥梁,凝聚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密切家校联系,探索好习惯培养新的家校合作方式方法。刚入学的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现状:即存在较为突出的“5+2≤0”的现象,即5天的学校正面教育加上2天的家庭教育及社会负面影响教育等于零甚至出现负数,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对影响学生的校内环境进行控制,而小学生现仍有一半多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这段时间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不会得到有效延伸。所以,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以先进思想为导航,我校一年级教师针对自行编订了“好习惯成长手册”,内容例如: 每天晚上9:30之前睡觉,早晨6:30之前起床。保证每天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夏季每天午休一小时,或是自己记作业,回家后先完成作业。写作业时不说话、不吃东西、不喝水、不上厕所、不走动(五不)。如果孩子做到了,家长在此项前的笑脸涂色,若是没完成把哭脸涂色,然后每天背诵一首好习惯儿歌,第二天将手册交回,班内比较,这样一来,孩子的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执行好习惯成长手册的情况渐进佳况。

另外,我们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习惯培养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我们倡导父母要学会利用模仿的心理机制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模仿分为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特别是无意模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比如:父母见人很随和,主动打招呼问好,孩子自然也学会了待人有礼貌,这就是无意模仿的结果。相反,有的父母爱发牢骚,孩子有一点错就又打又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有攻击性,遇到挫折容易发火,好争辩,以打架来解决冲

突;父母喜欢说脏话、粗话,孩子潜移默化地也会受到影响。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学生的习惯,决定着教育的成败。许多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老师言传身教、不断树立身边的榜样。为了让同学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平时老师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随手关掉不需要再开的灯,随手关上忘关的门窗——目的只是想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从而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让学生也养成注意细微之处的卫生习惯。同时,注意观察学生身边的榜样,谁随手捡纸了,谁随手关门了,谁去擦掉同学忘擦的黑板了„„老师都会及时表扬,请其他学生向他学习。慢慢的,“随时教育”取得了成效。教室地面总是那么干净,没有任何废物、污物,桌椅总是那么整齐,学生抽屉里物品摆放总是那么有序。说起学生讲卫生,还有一个小笑话:有一次刚一下课,我们班学生第一时间冲向讲台去擦黑板,当时把任课老师吓了一大跳,虽然当时场面比较尴尬,但是我还是对那几个积极的学生报以鼓励的微笑。现在想起来,学生这种卫生习惯还令人感动。

通过活动的进行,我们认为,在习惯培养中,应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相结合。在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中,我们引导老师和家长如果选择消极强化时,特别要慎重,更要讲究方法,要注意时间、地点、场合、时机,要有针对性,并注意适度,尤其不能采用“破坏性批评”。我们认为,强化教育的有效性来自教育者使用强化教育的科学性。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发展的关键期,小学1、2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一旦错过这些关键期,人的某些心理品质就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从而成为终身的缺失和“遗憾”所以孩子在这一时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特别是家长的正确引导孩子幼进小的的过渡。

除此之外,我们还通过网络博客和家校联系册等方式和家长联系,共同促进孩子的习惯养成。结合养成习惯,我们为孩子建立成长档案,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创造、表现、欣赏成功的机会,同时为家校提供一个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系列平台,便于老师和家长两方面都能及时做学生工作,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优点能及时表扬,问题和不足能及时纠正,教育效果明显。

习惯分析 篇6

【关键词】儿歌 幼儿 良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1-01

一、前言

近几年来,我国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着重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进行积极关注。而在培养过程中,要想使幼儿容易地接受习惯培养的教育,需要采取科学的措施。而儿歌形式具有一定的价值与意义。所以,笔者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方法论的研究,从而能够使幼儿具有良好的习惯,以此获得健康地成长。

二、当前儿歌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运用存在的问题

1.对儿歌的重视程度不够

从目前来看,作为有效的儿童文学资源,儿歌在幼儿教学中受到了一定的忽视。很多幼儿老师在课堂中或游戏过程中,尽管也能够积极运用儿歌,但是目的主要是吸引幼儿兴趣,以及营造教学气氛。而大部分老师对儿歌的潜在价值都不能合理发掘,更别说借助儿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很多幼儿教育中都不能科学借助儿歌的价值与作用,因此就不能自觉运用儿歌资源,起不到合理促进幼儿成长的作用[1]。

2.运用儿歌教学的方式存在问题

一些幼儿教师在运用儿歌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很多老师都是借助一边教育幼儿知识,一边唱儿歌的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枯燥,不能有效促进幼儿兴趣的激发,缺乏新颖性,而且不能积极体现儿歌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中的作用与价值。

3.儿歌资源相对缺乏

在调查幼儿教育过程中,发现很多幼儿教师对培养幼儿习惯方面的儿歌了解甚少,能够记忆下来的仅仅有两三首。另外,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很多老师也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缺乏对儿歌方面的掌握与了解,因此不能积极满足幼儿教育的需求,使得很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都不高,起不到促进幼儿成长的作用。

三、借助儿歌促进幼儿良好习惯发展的合理措施

1.加强对儿歌资源的挖掘,筛选适合幼儿习惯培养的儿歌内容

作为幼儿园来说,应该积极提高对幼儿儿歌的重视。对于幼儿来说,儿歌能够伴随幼儿的健康成长。因此,儿歌的价值在幼儿的发展中是极其重要的。而针对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的目标,应该积极挖掘这一方面的儿歌内容。因此,幼儿园应该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一方面,可以积极选购一定儿歌类的书籍与连环画,在阅读角中增加儿歌类书目;其二,可以积极发挥教职工与家长的作用,积极拓宽儿歌搜集的渠道,使更多的儿歌素材能够进入到幼儿教学中;其三,作为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与各个老师之间交流自己小时候的童谣,搜集关于良好习惯培养方面的儿歌内容,并且还要能够进行合理地加工与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以及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等;最后,还可以鼓励幼儿,积极关注生活中以及书籍中关于儿歌的内容[2]。

2.注重儿歌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

对于幼儿教学来说,应该积极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幼儿儿歌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对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分析与考虑。并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适用于幼儿教学的。因此,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在教学儿歌,促进幼儿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主要放在培养孩子的节奏感与韵律感,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可以借助诵读、吟唱的方式,熟悉儿歌的内容。要想培养幼儿的爱锻炼的习惯,可以借助《做早操》这首儿歌的方式,教师可以一边在做运动的过程中,一边向幼儿传授这首歌,从而能够激发幼儿的锻炼积极性,有助于幼儿锻炼习惯的养成。另外,对于中班、大班的幼儿来说,在一般的吟唱、诵读基础上,可以鼓励幼儿进行改编与创作儿歌,以此能够促进幼儿创造力的提高。例如,老师为了培养幼儿饭前洗手的好习惯,可以借助幼儿熟悉的歌曲的旋律,再鼓励幼儿进行填写歌词,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完成创作,以此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3.加强教师对儿歌内容的研究与学习,促进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借助儿歌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过程中,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文化知识素养。可以对儿童文学课程进行积极学习,加强对儿童文学的科学研究与实践[3]。例如,可以深入幼儿群体中,积极了解与分析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针对幼儿身上的不良习惯进行调查,以此能够研究针对性地解决措施,并且借助儿歌的形式,更好地促进这一问题而对解决。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阶段,应该积极从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入手,针对幼儿的成长特点与习惯,采取合理的教学举措。而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借助儿歌这一艺术形式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作为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来说,应该加强关于幼儿儿歌的教研工作,合理挖掘幼儿儿歌资源与内容,积极取得家长与社会的支持与帮,从而能够在儿歌的学习过程中,使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使幼儿获得积极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陈西玲.儿歌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运用状况及策略[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89-90.

[2]潘玉青.幼儿园儿歌教学研究[D].温州大学,2014.

学生体质健康与行为习惯分析 篇7

大学生身体状况反映着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目前在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很不乐观, 主要反映在上课没精神、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中经常生病等。

近几年来, 许多专家学者十分关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效果, 并对测试的结果进行了大量的分析, 做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 对于高中阶段的体质健康相关行为的研究比较少。本文通过对大一新生在高中阶段的生活、学习和体育锻炼习惯以及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知态度等方面的调查, 分析学生的体育健康与自身行为习惯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一) 文献整理法

本文通过电子阅览室搜集了大量有关体质健康方面的有关资料, 并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学习, 整理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二) 问卷调查法

对调查对象发放《部属高校大一新生体质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 进行数据统计, 问题分析。

(三) 专家访谈法

访谈学校体育领域里的专家, 咨询他们对于体质健康与行为习惯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二、体质健康与其相关行为的关系分析

(一) 体育活动与体质健康关系分析

表1显示, 经常参加“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学生的体质健康与有时参加或不参加的学生的体质健康对比有明显差异 (p<0.05) , 经常参加“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学生其体质总分明显高于偶尔参加“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的学生, 即经常参加“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质优于偶尔参加“每天1小事体育活动”的学生。

(二) 体育认识与体质健康关系分析

表2显示, 学生主观认为高中阶段“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对高考成绩有促进作用的学生的体质健康与认为有抑制作用或没有作用的学生的体质健康没有明显差异 (P>0.05) , 学生主观认为高中阶段“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对高考成绩有促进作用的和认为有抑制作用或没有作用的学生的体质测试总评没有差异, 即主观认为“每天1小事体育活动”对高考成绩有促进作用的学生的体质与认为有抑制作用或没有作用的学生的体质没有差异。

(三) 长跑与体质健康关系分析

经常参加长跑锻炼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与偶尔参加或从不参加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对比没有明显差异 (P>0.05) , 经常参加长跑锻炼的和偶尔参加或从不参加长跑的学生的体质总评分之间没有差异, 即经常参加长跑的学生的体质与偶尔参加或从不参加长跑的学生的体质没有差异。

(四) 父母鼓励与体质健康关系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 父母经常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与偶尔或从不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对比没有明显差异 (P>0.05) , 父母经常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和偶尔或从不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的体质总评分没有差异, 即父母经常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的体质与父母不经常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的体质没有差别。

(五) 参加监督评价情况与体质健康关系分析

调查研究发现, 每年都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与偶尔或者从不参加测试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对比没有明显差异 (P>0.05) , 每年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和偶尔或从不参加测试的学生的体质总评结果没有差异, 即每年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学生的体质与偶尔参加或从不参加的学生的体质没有差异。

(六) 营养与体质健康关系分析

每天吃早餐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与偶尔吃早餐的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对比没有明显差异 (P>0.05) , 每天吃早餐的学生和不经常吃早餐的学生的体质总评结果没有差异, 即每天吃早餐的学生的体质与不经常吃早餐的学生的体质没有差异。

三、结论

高中阶段, 学校、父母、包括学生自己都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学校每周的体育课只有两小节, 而且很多学校在高三阶段取消了体育课;父母只保持在鼓励学生多参加体育锻炼阶段, 并没有监督或者和学生一起参加体育锻炼, 没有对学生起到督促作用;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与自我感觉有较大差异, 学生自身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也不够。另外, 学生由于高考的压力, 能够自己掌握的课外时间太少, 他们更愿意利用这点宝贵的时间睡觉休息, 而不愿意再投入到体育锻炼当中。

参考文献

亚健康护士饮食习惯调查分析 篇8

护士工作负荷重、风险大, 同时, 护士工作合作性较强, 工作中突发事件较常见, 工作节奏不易把握, 且需轮班作业, 是处于高应激状态的职业群体之一[1], 也是最容易出现亚健康的人群。护士身体健康是其胜任工作的必备条件。为了解亚健康与饮食习惯的关系,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的定量研究方法对亚健康护士的饮食习惯进行调查分析, 以便为提高护士健康程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于2009年3月在全院抽取97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 年龄22~55岁, 工作年限3~35年。

1.2 方法

调查问卷根据营养保健师培训教材中“人体每日需求营养素的量”制定, 具有实用性。

2009年3月, 对黑龙江省医院全院护士发放亚健康问卷200份, 填写后立即收回, 从中选出100份有明显亚健康症状的问卷, 由营养师将问卷一对一发放给被调查对象。然后由调查者讲解调查目的、填写方法, 获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后, 要求调查对象以匿名方式独立完成问卷, 并现场收回有效问卷97份。该问卷包括10个因子, 每个因子包括3个条目, 共计30个条目。10个因子分别为吃早餐情况、每日喝水量、水的种类、每次吃饭的量、食物的种类、每日吃食盐的量、每日吃蔬菜的量、每日吃水果的量、每日喝牛奶的量、每日吃蛋白质的量。护士饮食习惯各因子得分情况见表1。问卷采用3级评分制, 每个因子得分为0~10分, 8~10分为优秀, 6~7分为良好, 6分以下需要调整;各因子总得分80~100分为优秀, 60~79分为良好, 得分在60分以下的护士需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 调整营养搭配, 护士10个因子总得分情况见表2。

2 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 10个因子中优秀率最高的是吃早餐情况和食物的种类;需要改进率得分最高的是每日喝水量, 其次是每日吃水果和吃蔬菜的量。从表2可以看出护士的饮食习惯, 优秀率仅占14.43%, 良好率占52.58%, 需改进率占32.99%。

3 讨论

由于职业关系, 护士被认为较普通人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与饮食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因而在饮食方面应该趋于健康[2]。本调查结果不支持这一观点。护士总体饮食习惯不佳, 这是造成其出现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 护士需要尽快改变饮食习惯, 改善亚健康状态, 以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

3.1 每日饮水量

10个因子得分中每日喝水量的优秀率排在倒数第四位。水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是体内一切生理过程必不可少的介质。离开水, 一切生化反应都无法进行, 生命也就停止了。人体每日所需的水量随年龄、气候和劳动强度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为维持体内水的恒定, 人体摄入的水量必须能够补偿经呼吸道、皮肤蒸发和尿粪途径排出的水量。一般条件下健康成年人每日约需水2 500ml, 同时要养成定时喝水的习惯, 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最解渴的饮料是煮沸后自然冷却的凉开水。喝水切忌大口狂饮。从调查中得知, 有的护士一天喝水量不到500ml, 或者是渴极了才喝水。有些护士喜欢喝各种饮料和果汁, 饮料和果汁中的水是蒸馏水, 而过量饮用蒸馏水则对人体十分有害。因为蒸馏水中不仅没有有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和益生菌, 它还会溶解人体内的矿盐, 导致人体内矿盐缺失, 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和骨骼疾病。

水能调节体温, 帮助人体器官吸收摄入的营养, 排解毒素和多余的盐分, 冲掉人体积蓄的负面能量。水还能降低血压, 减少心脏病的发生。人体一旦缺水, 皮肤就会变得干燥, 人也更容易疲倦, 无法集中注意力, 甚至出现头痛、便秘、高血压、过敏反应、肾功能异常、泌尿系统感染、干咳、后背和关节痛等症状。

3.2 每日水果和蔬菜的摄入量

蔬菜和水果是人们日常的重要食物, 在膳食中占有较大比例。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较丰富的抗坏血酸、核黄酸、胡萝卜素和钙、钾、钠、镁等, 同时还富含膳食纤维、色素、有机酸和芳香物质等。每日吃蔬菜500g、水果250g才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需求。调查发现, 有些护士进餐以肉食为主, 有的护士一天都不吃水果和蔬菜。这种凭自己喜好进食而不从营养角度出发的饮食习惯违背了进食原则, 是造成亚健康的直接原因。

3.3 每日食盐的摄入量

从表1可以看出, 每日吃食盐的量达优秀等级的只占36.08% (每日食盐摄入量<6g) , 需要改进的占23.71%。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 从细胞分裂开始钠就参与了细胞的生理过程。氯化钠是人体最基本的电解质, 对肾功能有影响, 缺乏或过多则会引起许多疾病。

正常人每天摄入35~40g食盐可引起急性中毒, 出现水肿。意外盐中毒发生高钠血症的病死率为43%。水量为盐量的函数, 每天潴留20mmol/L钠, 每周可增加1L细胞外液。膳食盐过多可使血压升高, 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 脂肪清除率降低, 小血管脂质沉着, 胃酸分泌受抑制, 腹膜通透性改变, 胃黏膜上皮细胞破裂。长期过量进食食盐, 还可引起其他病理损害, 如视网膜病变等。

3.4 每日牛奶的摄入量

从表1可以看出, 有14.43%的护士不喝牛奶。营养学认为, 成人每天摄入1 000~1 500mg的钙最为适宜。补钙最好且经济安全的途径是通过食物摄入, 尤其是增加牛奶及其制品的摄入。牛奶含钙量很高, 每100ml牛奶平均含钙100mg左右, 且吸收率高。另外, 牛奶还可提供优质蛋白质、维生素 (A、B) 和微量元素 (磷、钾、铁、锰) , 有利于改善人体的整体营养状况。钙缺乏易导致骨质疏松与骨质增生。

3.5 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

从表1可以看出, 蛋白质摄入的良好率较高, 但仍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 其中4.12%的护士吃素, 以蔬菜为主, 禁食肉、蛋、海鲜类食物, 这也是造成其亚健康的原因之一。

蛋白质不仅能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 而且是构成生理活性的物质。它既能调节渗透压, 又能供给机体能量。成人每天的蛋白质摄入量约为50~70g。人体内蛋白质缺乏可造成: (1) 营养消瘦症。表现为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 肌肉萎缩, 皮肤干燥, 毛发稀少、无光泽, 常有腹泻、脱水、全身抵抗力低下, 易发生感染, 但无浮肿。 (2) 水肿型营养不良。表现为精神萎靡、反应冷淡、食欲减退、下肢凹陷性浮肿、皮肤干燥、色素沉着、肝脾肿大。

3.6 每日主食的摄入量和吃早餐情况

营养学的饮食原则是:早餐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25%~30%, 且最好吃蛋白质高、有咸味的食物, 以补充肾气;午餐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40%, 粗细粮搭配, 以素食为主;晚餐以碳水化合物和蔬菜为主, 以利于休息和睡眠。每餐应吃7~8成饱, 有利于胃的健康和减少心脏负荷。调查显示, 有26.80%的护士不吃早餐。从营养学角度来看, 年轻体力劳动者每天至少需要1 800kcal能量, 而能量是维持生命和从事劳动的根本。人体在消化和吸收方面有一定规律, 如果违背规律, 就会造成亚健康, 甚至引发疾病。

调查中得知, 24.74%的护士每顿饭吃得过饱, 这是造成急性胃扩张的主要原因, 也是心脏负荷过重的直接原因。

4 结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 护士的饮食习惯不科学且无规律是造成其亚健康的主要原因。现代护理学发展要求护士不仅具备人文护理理念、熟练过硬的技术、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等内在素质, 还需要有饱满的精神、高雅的举止、得体的言谈和优雅的礼仪等外在形象。这种良好外在形象的基础是精神而挺拔的身姿, 含胸驼背、无精打采的护士不易获得患者信任与尊重[3]。所以护士必须掌握营养学知识, 尽快调整自己的亚健康状态, 并能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合理饮食。

参考文献

[1]Wheeler HH.Areview of nurse occupational stress research[J].Br JNurs, 1997, 6 (11) :642~645.

[2]周晓荣, 朱云霞, 李金娜.护士健康生活方式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3 (4) :340.

大学生体育习惯调查与分析 篇9

1、调查方式

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全校一千名学生进行调查, 其中有效调查问卷950分, 有效率占据95%。这一千名学生中, 男生500名, 女生500名。其中, 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生各占250名, 保证调查的准确性。

2、调查结果分析

2.1、男女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目的差别大

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 男生和女生的目的基本上相差很大, 女生主要进行减肥塑身, 男生注重强身健体。表一是女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表二是男生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通过图表, 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出, 女生进行锻炼主要是为了减肥塑身, 男生进行锻炼主要是强身健体和休闲娱乐。而且男人锻炼的频率明显要高于女生。

2.2、学生体育习惯薄弱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对于学生终身受益。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 很少有学生养成了体育习惯。体育习惯是指每次进行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 每周最少锻炼三次, 符合要求称之为有体育锻炼习惯, 反之则是没有体育锻炼习惯。

在调查过程中, 我们发现, 只有28%的学生有体育锻炼习惯, 并且大部分都是男生。薄弱的体育锻炼意识使得同学们很少进行课外体育锻炼, 大学毕业进入社会以后, 缺乏体育锻炼的意识, 身体素质令人担忧。

2.3、缺乏科学锻炼的知识

体育锻炼并不是越多就越好, 科学的锻炼方法至关重要。只有进行科学的锻炼, 才能保证身体得到最大的修养, 避免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 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基础知识, 大部分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进行锻炼。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的指导, 在锻炼过程中有一定的盲目性, 不懂得保护自身的安全, 产生不利的影响。

2.4、体育锻炼方式有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 男生一般通过打篮球、乒乓球、踢足球等作为锻炼的主要方式。女生锻炼方式更加匮乏, 一般都是室外跑步, 很少有其他的锻炼方式。这种情况严重的制约着体育习惯的养成。学校给学生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少, 学生们对于体育锻炼也不重视, 导致想要锻炼的学生没有充足的机会进行体育锻炼, 限制了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

2.5、体育设施匮乏

在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学生并不满足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主要是因为高校由于场地、资金等问题, 不能建立足够的场所给学生锻炼;体育馆因为缺乏保养费用, 需要对外开放收费, 导致减少了能够利用的资源;体育设备种类少, 能够进行锻炼的场所少, 很多学生就不去进行体育锻炼。

2.6、很多因素的诱惑减少体育锻炼

科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同学们能够消遣时间的机会很多, 大部门学生选择呆在宿舍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电视剧、网购等, 不愿意出门锻炼。这是制约体育习惯养成的最主要原因。通过调查发现, 大部门同学不进行室外锻炼的主要原因都是在宿舍上网, 女生喜欢追电视剧, 男生喜欢通宵打游戏, 耗费了巨大的精力, 对于体育锻炼的欲望就没有了。

2.7、没有体育锻炼的氛围

大学生群居生活也就导致了体育锻炼的缺乏。一个人提议去锻炼, 不能得到其他同学的响应, 就会大大打击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 也就不会去进行体育锻炼了。环境对于体育锻炼至关重要, 男生一个寝室的都喜欢打篮球, 这个寝室的所有学生打篮球的频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同学。大部分学生, 尤其是女生是不愿意进行体育锻炼的, 这也导致了女生体育习惯远远落后于男生。

3、建议和对策

3.1、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

学校应该大力倡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在锻炼设备上进行改进, 专门的体育项目安排指导老师进行体育指导, 树立科学安全的锻炼意识。

定期开展体育锻炼知识讲座,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帮助学生提高体育锻炼意识, 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对于女生, 要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害怕锻炼。对于男生, 要加强他们终生锻炼的意识, 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终身受益。

3.2、树立体育锻炼人文观

体育锻炼倡导健康强壮、平等自由、善良竞争, 提倡从体育锻炼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勇往直前。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遇到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完成体育锻炼要领, 需要体育老师也要以宽容的态度包容学生的缺点, 耐心帮助他们提高。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帮助同学树立良好的品德, 以实现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 不要过分注重期末成绩, 要注重学生心灵强健的养成。

3.3、开展更多的体育锻炼活动

我校现有的体育活动项目少, 品种单一, 不能满足学生们多层次的发展。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资, 扩建体育锻炼场地, 增加体育锻炼的种类, 提升学生们的兴趣。同学在进行选课的时候, 能够充分的准备好, 让学生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现有的选课系统集中开放, 学生选课晚了, 就失去了选择权, 对于体育发展很不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多开展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 例如:足球、篮球、太极拳、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瑜伽、轮滑、散打、跆拳道等, 提升学生对于体育的领悟, 增加体育运动的魅力, 帮助同学们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3.4、营造体育锻炼氛围

同学们喜欢一起进行体育锻炼, 尤其是女生, 往往结伴锻炼。在积极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同时, 要加强对学生群体意识的关注, 鼓励学生结伴进行体育锻炼。发扬体育锻炼的魅力, 营造体育锻炼的氛围, 强调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只有同学们都积极踊跃的参加体育锻炼, 原来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才能主动进行体育锻炼。氛围能够带动学生, 学校要加强氛围的培养, 帮助更多的学生打破固有的思维,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

3.5、教学方式多样性

学生个性不同, 偏好不同的体育方式, 学生的体质不同, 擅长不同的体育运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要依据学生的愿望和实际情况, 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往的课程设计, 只是生硬的教学, 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表现差的学生没有收到鼓励, 体育锻炼的想法越来越弱, 甚至出现了厌恶情绪。有的同学体质弱, 不适合高强度的锻炼, 但是还是得赶鸭子上架, 硬着头皮上。这种生硬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加强对学生特色教育, 帮助同学建立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逐步提高, 享受体育锻炼的过程, 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3.6、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很多同学不愿意锻炼的原因是学习任务重, 没有办法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要尽量减少学习压力, 为学生腾出锻炼时间, 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学生也要树立健康锻炼的意识, 体育活动不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而是能够帮助同学们缓解精神压力, 如每天进行半个小时的锻炼, 能够释放巨大的压力, 轻松的进入到紧张的学习氛围中, 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结语

经过此次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学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差, 养成体育习惯的学生少, 学校的任务很重。在日常中, 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 鼓励学生走出狭小的宿舍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加大资金投入, 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体育习惯, 能够在未来社会的巨大压力中脱颖而出, 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内容。在高校课程体系中, 体育是必修课程。对于大学生而言, 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不仅能够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 还能够强身健体, 增强体质。通过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 探究学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与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因素, 从而给出建议, 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锻炼。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习惯,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洪辉.试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J].民营科技, 2011 (10) .

[2]吕继强.浅析高校体育与终生体育[J].科技信息, 2013, (4) .

习惯性流产66例病因分析 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院门诊共收治习惯性流产患者66例, 年龄20~35岁, 中位年龄27岁, 流产次数3~6次, 中位数3.6次。流产时间为妊娠10~12 周。有活产史、继发性习惯性流产16例, 无活产史、原发性习惯性流产50例, 患者均为安排生育对象, 夫妇双方身体正常。

1.2 方法

病史询问:患者夫妇的年龄、职业、居住环境及健康状况等;患者的月经史, 特别是既往每次流产的状况 (有无诱因、发生时间、组织物排除情况等) 。患者夫妇双方家族史及孕早期感染史、用药史及毒物接触史。体格检查:除夫妇双方进行必要的全身检查外, 重点进行盆腔检查, 以明确盆腔及生殖器官有无异常。辅助检查:染色体检查;免疫学检查 (抗磷脂抗体的测定、抗精子抗体测定、血型及抗血型抗体测定) ;内分泌检查 (基础体温测定;雌激素、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及血清泌乳素的测定;子宫内膜活检) ;男方精液检查;女方优生四项 (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弓形体) 检验;超声检查了解卵巢及子宫的发育及子宫内膜的厚度。

2结果

发病原因:染色体异常23例 (34.85%) ;免疫因素15例 (22.73%) ;内分泌异常11例 (16.67%) ;女性生殖道感染率8例 (12.12% ) ;子宫因素5例 (7.57% ) ;不明原因4例 (6.06%) 。发病原因中最主要的是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 免疫因素次之, 内分泌异常是引发习惯性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3讨论

3.1 遗传学因素

发生早期自然流产的胚胎, 染色体异常者占50~60%。自然流产胎儿的染色体来源于2个方面:一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或受精卵分裂过程中受内外因素的影响, 染色体发生畸变, 致使胚胎不能正常发育, 导致胎儿的死亡、流产或畸形;二是由父母所遗传, 夫妇中任何一方, 都有可能遗传给胎儿引起胚胎死亡或流产。染色体异常多为染色体数目异常, 其次为染色体结构异常。染色体数目异常有三体、三倍体、X 单体等;结构异常有染色体断裂、倒置、缺失和易位, 其中易位及倒置在流产物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最为常见[1]。

3.2 免疫因素

近年来, 免疫功能异常与反复自然流产的关系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妊娠类似同种异体移植, 母—胎之间的免疫调节异常, 孕期父方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及母体中封闭性抗体不足、母体抗父方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抗体不足、自身或同种抗体导致的免疫损伤、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等, 均与流产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其中, 如血型抗体的产生是由于母胎血型不合, 母体在胎儿红细胞刺激下产生抗胎儿红细胞的抗体, 可引起胎儿、新生儿溶血, 甚至死胎。多见于母体血型为O型, 胎儿为A型或B型者。本组15 例患者因免疫因素引发流产, 占习惯性流产患者总数的22.73%。

3.3 内分泌因素

习惯性流产中最常见的内分泌因素是黄体功能不全。本组发现黄体功能不全发病率为45.45% (5/11) 。在妊娠早期, 足量的HCG是维持黄体的功能延长, 使其分泌高水平的孕激素, 进而维持妊娠的必要条件。高浓度的孕酮可促进子宫肌蛋白的合成, 使子宫肌细胞肥大并可对受雌激素和前列腺素影响而应激性增高的子宫肌层起明显的镇静作用。因此, 孕酮对于维持早孕是非常重要的。当确定为由孕酮不足引起的习惯性流产时, 补充孕酮对于维持早孕是非常重要的[2]。

3.4 生殖道感染

在66例患者中, 因各种感染引起8例, 占12.12%。导致习惯性流产的病原微生物往往在生殖道存留的时间较长, 但很少产生相应感染的临床表现, 但却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胚胎死亡。垂直感染一般发生在妊娠的前12周, 可导致流产的病原体包括细菌、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及人免疫缺陷病毒以及沙眼衣原体、人型以及解脲支原体、弓形虫等。猫、狗等宠物的饲养增加了弓形体感染的机会。

3.5 子宫因素

子宫因素导致的习惯性流产在本次研究中发现5例, 占5.57%。 (1) 子宫畸形:如单角子宫、双角子宫、残角子宫、双子宫、子宫纵隔等, 因子宫腔狭小可影响子宫血液供应和宫腔内环境, 引起流产的发生。 (2) Asherman综合征:人工流产后宫颈或宫腔粘连称为Asherman综合征, 是由于刮宫时损伤宫颈管黏膜或子宫内膜基底层、肌层, 局部创面形成而致粘连。多次人工流产, 术后感染及术后卵巢功能低下易引起。此时可影响胚胎种植, 出现习惯性流产。 (3) 宫颈功能不全:是导致晚期习惯性流产的主要原因, 宫颈管过短、宫颈重度裂伤、宫颈内口松弛等导致胎膜早破而发生流产。 (4) 其他:子宫肿瘤可影响子宫内环境和胚胎发育, 导致习惯性流产。

3.6 不明原因

不明原因导致的习惯性流产可能是由外界不良因素影响造成的。外界不良因素及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可影响生殖细胞的功能, 受孕后则易发生反复自然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等。常见的化学因素有镉、有机汞、铅等重金属及麻醉气体、烟草等, 而常见的物理因素多为长期接触电离辐射、X线等放射性物质、电脑手机辐射、噪声、高温、重体力劳动等均可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而发生流产。

总之, 习惯性流产与遗传、免疫、内分泌、感染、生殖器本身异常及全身状态等许多因素有关, 对于反复流产的患者首先要查明病因, 才能有效防治, 降低习惯性流产的发病率。

关键词:流产, 习惯性,病因, 分析

参考文献

[1]荣丽君, 赵艳.习惯性流产的病因学研究[J].医学信息, 2011, 24 (10) :6965.

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分析 篇11

【关键词】中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求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不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习惯。对于中学数学的学习,与语文学习是一样的,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習习惯。为了使中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分层次进行引导。针对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不同环节,教师应在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方面进行数学习惯的培养,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学会反思总结,从而一步步促进他们树立数学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数学的习惯

中学数学与小学数学存在很大的差别,不再是简单的算术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挖掘数学。对于中学生来说,只有通过好好预习新课,才能够在课堂上发现自己的问题。课前预习数学教材相关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讲课过程中,学生可以了解数学的内容,不至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通过预习,学生可以把教材中的重点进行查看,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可以上课重点听,节省了学生学习的时间。比如在几何图形的学习中,直角三角形的公式学生可以先了解一下,在书上画出公式用重点符号标记,=+、c=、S=ab,其中要认清楚a、b是直角边、c是斜边、s是面积。

把课前预习放到数学课堂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了解课前学习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的任务,可以优化数学课堂,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轻松一些。数学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预习数学中的问题,学会自己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中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学生没有提前预习数学课本的习惯,在课堂学习中就会遇到阻碍,不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对教师的讲课方式会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预习数学不单是画出概念即可,还应该理解数学知识,不应该死记硬背。数学的学习不像文科一样,可以采取背概念即可,数学的学习是一种理解记忆的学习通过自己的理解推导出公式。为了保证中学生预习数学的质量,可以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先做一下课后习题,检验一下自己理解的是否透彻。课前预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成绩有所提高,还能够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的工作,把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落实到每一堂课中,慢慢的把数学学习习惯融入到中学生的学习中。

二、引导学生课中听课

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真听课很重要。但是有些学生不会听课,学习的成效不好。为了让学生能够擅于去听课,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首先在听数学课的时候要专心,其次是要学会抓住数学的重点,把重点做好笔记。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就是每节课的重难点,中学生在听课的时候,要把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标注,课后可以找教师再次进行讲解,把笔记用不同颜色的笔区分开。把课前预习的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要是还是不明白就要立马向教师询问,学会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在数学课上要学会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好好的钻研问题。课上可以把教材后面的习题认真完成,把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转化。在做题的过程中遇到不会的习题,通过不同的解答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率。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中学生听不懂数学知识,教师没有认识到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只是一味的讲,导致中学生的听课效率低。在中学数学课中,教师一般都是都会对学生进行提问,或者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合作式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总结,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帮助学生解答遇到的问题,引导中学生学习数学。

三、指导学生课后反思

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自我反思。在课前预习与课中听课都要学会反思,在课前可以把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并记录在本子上,把重点的概念分类。比如在初中数学中主要分为代数和几何两大类,可以把记事本分为两部分来写,在几何题中可以把教师教给的解题技巧记录下来。在证明两个角相等的时候,要牢记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同一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中线(或高)平分顶角。

中学生的课后反思也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后反思有利于学生及时的巩固数学知识。课后反思就相当于教师教案的反思,中学生可以把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记在书本上,找到相应的解答方法,同一道数学题有不同的解法,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解题方案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数学解题中节省时间,提高中学生的数学水平。在反思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独立完成课后作业,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中学生可以在学过一章的知识以后,把整章的知识点进行汇总,挖掘它们的内在联系,可以使自己清楚的认识到数学知识都是环环相扣的,如图,点E在三角形外部,D在边BC上,DE交AC于F。若∠1=∠2=∠3,AC=AE。求证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ADE。在解题中要认识到角和边的关系,从而证明出两个三角形全等。若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ADE,则三角形ADE可视为三角形ABC绕A逆时针旋转∠1所得,则有∠B=∠ADE.因为,且∠1=∠2。所以,又因为,所以,再因为AC=AE,所以三角形ABC全等于三角形ADE。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真正的在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

四、学会制定数学学习计划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制定计划,让中学生对于数学课程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可以学会主动学习,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难题,可以找老师或学生一起探讨,把难题记录在本子上为以后的复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制定数学学习的计划可以分为长期的和短期的,这样可以保证学生不好高骛远。在执行数学计划的时候,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习惯。一个人只有有计划有目标,才能够促进自己的学习,没有目标的学习就好像热锅上的蚂蚁。中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可以更好的掌握自己每天学习数学的情况,在学会的基础上巩固数学知识。有计划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扎实的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有了学习计划,学生可以知道自己薄弱的地方,及时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整理数学的知识点,到最后复习的时候能够有计划可以参照,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入手,让学生能够有意识的学习数学知识。在遇到重点的数学题时,可以把其记录起来,便于课后复习巩固。把数学学习习惯慢慢的融入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养成他们擅于学习的习惯,学会探索数学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中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晓燕.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4,05:180.

习惯分析 篇12

关键词:大班幼儿,劳动习惯,家长,老师

一、问题提出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都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 对幼儿“超负荷”的包揽, 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幼儿在家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 以至于到了幼儿园给老师和自己带来了不便。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 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也能让幼儿了解今天的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 让幼儿从心底尊敬劳动者, 珍惜劳动成果。那么大班幼儿的劳动能力如何呢?

二、调查过程

1. 调查对象。

(1) 对苏州市河山幼儿园和艺海幼儿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总数共15份。

(2) 对两所幼儿园大班幼儿园家长发放调查问卷, 共100份, 收回83份, 有效80份。

2. 调查方法。

(1) 文献法:查阅相关的理论知识, 了解当今社会对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关注及现状。

(2) 谈话法:与大班幼儿交谈初步了解幼儿在家及在园的劳动能力状况等;与老师交谈了解该班幼儿在园的普遍劳动能力水平。

(3) 问卷法:设计书面问卷了解家长对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态度及对孩子在家及在园的劳动习惯的了解情况。

3. 调查内容。

(1) 调查家长对幼儿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的态度。

(2) 调查了解城乡幼儿在家劳动的内容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3) 调查教师对幼儿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的途径。

三、调查结果

1. 家长方面。

(1) 经调查, 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态度上, 城市家长不让孩子插手占6%, 鼓励占77%, 支使孩子做事情占17%;外地家长不让孩子插手占11%, 鼓励占76%, 支使孩子做事情占13%。由此可见, 目前家长对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已有初步的意识, 他们对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态度多以鼓励为主。过分注重孩子“智”的发展, 而忽视了他们各种能力的提高。

(2) 城市幼儿缺乏在家劳动的时间。城市幼儿在家劳动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之间, 家长认为孩子在园要学习双语、珠心算、钢琴等, 应该尽量减少幼儿参加劳动的时间, 把时间充实到学习里。很多孩子看到家长整理房间, 洗衣服等, 有一种神奇感,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愿意模仿家长做这些家务活。但多数家长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 他们认为孩子还小, 不必干这些事。

2. 教师方面 (对幼儿的劳动教育途径) 。

调查得出很多教师通过给幼儿讲童话故事, 如《懒惰的熊》、《大萝卜和小萝卜》、《小水筒》等, 让幼儿知道懒惰是不好的, 懂得只有勤劳的人才会有所收获, 从而达到热爱劳动的目的。其中教师经常带领幼儿参观成人劳动的比例只占33%, 教师会请警察叔叔给幼儿讲一些交通规则之类的, 但很少带领幼儿观看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认识警察的劳动;老师会经常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 但很少带领幼儿到厨房看炊事员劳动, 让幼儿真正了解香喷喷的饭菜是炊事员们辛苦劳动换来的, 让幼儿认识到要尊重他们的劳动。

四、建议

1. 劳动习惯从小开始培养。

爱劳动是一种美德, 也是培养幼儿将来工作时对于工作的一种态度。俗话说“好习惯要从小培养”、“自然成习惯”, 特别是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坚持不懈, 从小培养自我独立的意识和自己动手解决困难的能力, 让孩子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2. 训练幼儿的劳动技能, 家长首先做好示范。

要让孩子做家务劳动, 意识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要起到带头的作用, 处处以身作则, 多鼓励、少批评讽刺, 如让孩子扫地、洗手帕、洗袜子、穿衣、穿鞋等, 先让孩子看大人怎么做, 边示范边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然后手把手地教, 再渐渐放手让他独立完成。这样既能训练孩子, 还能避免危险和造成较大的损失。

3. 给予幼儿劳动的时间,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上一篇:司法移送下一篇:人力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