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习惯

2024-09-21

聆听习惯(精选4篇)

聆听习惯 篇1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是音乐感觉中的基础条件, 听觉主观体验表现在对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的分辨上。人只要有健全的听觉, 就能够听音乐, 音乐传入人的耳朵, 刺激大脑中枢神经, 从而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的作用。儿童的音乐生活一般也是从听开始, 接着才是唱、弹奏, 直至创作。听是音乐活动中最初期的表现, 要发展儿童的音乐生活, 聆听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 也是他们将来音乐发展的基础, 聆听习惯培养的成功, 也是音乐教育成功的主要标志。

一、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形象性的艺术, 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艺术形象, 故要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 以激起学生聆听音乐的期待心理。由于导入的方法很多, 只要生动、形象, 使学生感到有趣愉快, 各种方法都能用。但是要“导”得精彩, 必须对音乐曲目深入地分析研究, 对学生实际水平正确地了解估量, 这样才会通过筛选, 设计出最有效的方法、最简练的形象。可以用儿歌、童谣、故事、画图等语言或画面, 形象地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 自然地进入聆听意境。

二、在乐曲鉴赏中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转瞬即逝。其中的内容和形式、情绪和意境往往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捕捉到。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 他们的注意力不易持久, 兴趣容易转移, 所以每次聆听都要有所侧重。聆听音乐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听音乐的环节上尤其如此。有目的的听, 等于有的放矢。每次听音乐学生都必须带着问题去听, 有了多层次的问题学生就有了学习任务, 有了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就会集中精神听, 去思考、找出答案。例如, 初听音乐时, 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 如乐曲是什么情绪?乐曲有哪些情节?音乐表现了什么形象?教师可采用选择问答方法进行初步聆听时的指导。复听音乐, 可以分段听或有重点地听, 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细听, 如乐曲采用了什么演奏形式?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你能模仿这种乐器的音色吗?每一首乐曲都有一个音乐主题, 乐曲主题往往是乐曲的精华, 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重点聆听时带动学生哼唱或通过反复听来熟悉旋律, 还可以结合节奏、旋律帮助聆听。我们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 能听出乐曲哪里是重复的, 哪里是有变化的;哪里是强的, 哪里是弱的;哪里是快的, 哪里是慢的等, 边听边采用图形、色彩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最后再完整地感受乐曲。

教师要画龙点睛, 有效地讲解, 切忌把主观的想象强加给学生, 很多情况下, 学生的感受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来代替的, 教师要做的是用音乐的语言 (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曲式等) 帮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指导聆听时, 教师要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 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三、在器乐演奏中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音乐不是直观可见的实体形象。音乐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人的联想, 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 可以超越学生本身的技能范围, 学生在聆听中逐步积累音乐的感性认识, 扩大了音乐视野, 提高了各种能力。

如听雄壮的进行曲, 让学生联想到雄赳赳的解放军队伍、少先队的队伍。通过这些具有一定特点又有具体形象的音乐片段, 启发学生想象或联想, 去感受、理解音乐内容。这也是一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启发学生想象的方法。

学生除了学会用自己的心智去聆听音乐外, 还要学会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通过想象、联想相互交流, 分享各自的感受。使思维更活跃、更丰富, 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在音乐表现中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在聆听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等联系在一起, 发挥“联觉”作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验音乐, 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去表现音乐, 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感受。不同的乐曲, 可以用不同方式的“动”来表现。

音乐为听觉存在, 人们只有通过聆听音乐才能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著名现代音乐家爱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 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能够聆听音乐, 对于让学生真正地鉴赏音乐、理解音乐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让聆听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聆听习惯 篇2

眼睛要“听”,要全神贯注地看着对方;嘴巴要“听”,听的时候要把它关闭起来,不打断别人;四肢要“听”,边听边把他管好,不要让它动来动去;身体要“听”,必须在听的时候站直或立正;大脑要“听”,认真去体会说话人的意思,与他(她)产生共鸣。

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用心去“听”,当你用心的时候,耳朵、手脚、眼睛、嘴巴……一切都会跟着认真“听”。

小学音乐课中学生聆听习惯的培养 篇3

一、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形象性的艺术,不同的乐曲有不同的艺术形象,故要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以激起学生聆听音乐的期待心理。由于导入的方法很多,只要生动、形象,使学生感到有趣愉快,各种方法都能用。但是要“导”得精彩,必须对音乐曲目深入地分析研究,对学生实际水平正确地了解估量,这样才会通过筛选,设计出最有效的方法、最简练的形象。可以用儿歌、童谣、故事、画图等语言或画面,形象地激发学生的聆听兴趣,自然地进入聆听意境。

二、在乐曲鉴赏中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转瞬即逝。其中的内容和形式、情绪和意境往往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部捕捉到。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的注意力不易持久,兴趣容易转移,所以每次聆听都要有所侧重。聆听音乐时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听音乐的环节上尤其如此。有目的的听,等于有的放矢。每次听音乐学生都必须带着问题去听,有了多层次的问题学生就有了学习任务,有了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就会集中精神听,去思考、找出答案。例如,初听音乐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如乐曲是什么情绪?乐曲有哪些情节?音乐表现了什么形象?教师可采用选择问答方法进行初步聆听时的指导。复听音乐,可以分段听或有重点地听,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细听,如乐曲采用了什么演奏形式?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你能模仿这种乐器的音色吗?每一首乐曲都有一个音乐主题,乐曲主题往往是乐曲的精华,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重点聆听时带动学生哼唱或通过反复听来熟悉旋律,还可以结合节奏、旋律帮助聆听。我们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能听出乐曲哪里是重复的,哪里是有变化的;哪里是强的,哪里是弱的;哪里是快的,哪里是慢的等,边听边采用图形、色彩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最后再完整地感受乐曲。

教师要画龙点睛,有效地讲解,切忌把主观的想象强加给学生,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感受是教师无法用语言来代替的,教师要做的是用音乐的语言(节奏、旋律、节拍、速度、力度、调式、曲式等)帮助学生感受理解音乐。指导聆听时,教师要顺应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灵活地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三、在器乐演奏中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音乐不是直观可见的实体形象。音乐由声音运动作用于人的听觉引起人的联想,从而获得一个仿佛可以感觉到的形象,可以超越学生本身的技能范围,学生在聆听中逐步积累音乐的感性认识,扩大了音乐视野,提高了各种能力。

如听雄壮的进行曲,让学生联想到雄赳赳的解放军队伍、少先队的队伍。通过这些具有一定特点又有具体形象的音乐片段,启发学生想象或联想,去感受、理解音乐内容。这也是一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启发学生想象的方法。

学生除了学会用自己的心智去聆听音乐外,还要学会描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并通过想象、联想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感受。使思维更活跃、更丰富,以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四、在音乐表现中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

在聆听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将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等联系在一起,发挥“联觉”作用。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去体验音乐,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及言词去表现音乐,以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感受。不同的乐曲,可以用不同方式的“动”来表现。

音乐为听觉存在,人们只有通过聆听音乐才能鉴赏音乐、理解音乐。著名现代音乐家爱伦·科普兰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聆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小学生能够聆听音乐,对于让学生真正地鉴赏音乐、理解音乐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让聆听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聆听习惯 篇4

一、创设氛围, 领学生静心聆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在安静的氛围中,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聆听音乐, 全面地体验音乐, 自然而然就会养成专心倾听音乐的习惯。在欣赏《梦幻曲》时, 我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做过的梦, 然后让孩子们闭上眼睛边聆听边思考:“听这首乐曲你联想到什么?心里有什么样的想法?”在孩子们发表了自己对音乐所表现情景的见解后, 我向他们介绍作品, 并鼓励他们继续欣赏。在安静的氛围中, 孩子们感受到乐曲轻松愉悦的情绪, 仿佛自己也做了一个美丽而神奇的梦, 对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低年级的学生在培养他们听觉习惯时, 需要抓住他们心理特征来加以引导, 激发孩子们聆听音乐的兴趣。比如欣赏课《老虎磨牙》, 我抓住低年级孩子的直观性强, 爱听故事的特点加以引导。首先, 我先引导学生们观看画面中出现的一只老虎, “同学们, 这只老虎怎么抱着一块大石头?它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你想知道吗?”“想知道”“那让我们竖起小耳朵一起来听这支曲子, 把你听到的故事告诉大家, 看谁听得最仔细”有了这个故事开端做引子, 孩子们就会认真地听, 仔细地想。

二、形式多样, 让学生乐于聆听

围绕“听”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 可以说是打开聆听音乐之门的一把金钥匙。低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 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 因而在上这一阶段年龄的欣赏课时, 要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 通过视听、律动、游戏、节奏乐敲击等相结合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 进行多元化的聆听教学, 孩子们才会真正理解音乐。

(一) 体态律动

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是聆听音乐的又一有效方式。可以帮助孩子们本能的“走进音乐”, 让自己成为音乐的一部分。孩子们通过创造地表现所听到音乐的相应动作, 最大潜能地发展了创造力和想像力。如二年级欣赏课《铁匠波尔卡》, 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理解音乐形象, 让学生扮演小铁匠, 在音乐的聆听中, 用各自的肢体动作去表现快乐活泼的小铁匠。孩子们在幽默、活泼的音乐中用动作表现了打铁、烧火、拉风箱、合作等劳动场面, 热闹极了。

(二) 敲击节奏

在小学低年级聆听欣赏教学中, 运用节奏乐, 一方面可以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节奏, 提高孩子拍击节奏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敲击打击乐模仿乐曲中的声音, 培养聆听的好习惯, 增添学习的兴趣。例如:欣赏《快乐的钟表店》, 先让孩子们听乐曲中出现了什么声音, 然后让孩子们选择与乐曲中声音相似的打击乐器, 如三角铁、小铃、沙球、响板等, 然后分别模仿乐曲中的节奏来敲击, 表现大钟、小钟、秒表在钟表店里开音乐会的欢乐场面。

(三) 视听结合

在低年级聆听欣赏中, 利用多媒体的综合技术,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 这些充满美感的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 能自然地调动起孩子们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在教学环节中, 当音乐形象很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 孩子们听着音乐, 看着画面, 更进一步地感受着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

三、循序渐进, 使学生学会聆听

上一篇:技术工艺要求下一篇:物联网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