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习惯(精选4篇)
交易习惯 篇1
一、交易习惯在合同法中的适用情况
在司法实践中, 在当事人发生合同纠纷的案件中, 有一些案件的争议焦点就在于是否存在交易习惯, 如果存在交易习惯, 提出的一方能够证明, 而双方当事人都能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那么问题可能就可以迎刃而解。以下这个案例就是典型的运用交易习惯来解决矛盾纠纷的。
北京某旅行社和中国某某旅行社, 自2010 年建立业务关系, 由中国某旅行社为北京某旅行社在我国境外提供旅游团队的地接服务, 两旅行社双方之间没有签订书面合同, 双方之间的往来均以传真方式进行, 在2010 年5 月5 日至15 日, 中国某某旅行社为北京某旅行社提供了行程为西班牙至巴黎的一个旅游团队的地接服务, 团款为4 万元人民币, 2010 年6 月5 日, 中国某某旅行社向北京某旅行社发送了1 份传真, 内容是双方2010 年5 月团款的对账单, 该传真上加盖了北京某旅行社出境旅游专用章, 但北京某旅行社一直未向中国某某旅行社支付团款人民币4 万元, 后中国某某旅行社将北京某旅行社起诉至法院。”[1]
从交易习惯的角度来分析, 首先, 虽然两旅行社没有书面合同, 但是传真件是书面形式的一种, 可以记载合同的内容, 而且北京某旅行社对以传真件所发的对账单加盖了其专用章, 可以视为合同法上所讲的承诺, 完全符合合同成立并生效的规定, 由此可以确定双方之间已经形成用传真件来支付旅游款项的交易习惯, 虽然双方都未明确表示, 但是从客观形式上已经形成交易习惯; 其次在司法实践中, 由于传真件的特殊形式, 受到现代高科技的发展, 容易在内容上遭到改变, 所以法院一般都还会找到其他的证据来补充案子的证明力, 但在本案中北京某旅行社承认这份传真件上的号码就是自己经常使用的号码, 即使不承认也是有据可查的, 某种程度上, 可以认为是民事诉讼法上的自认, 另一方就可以免于证明, 又没有其他的证据, 法院有理由相信传真对账单是真实的、客观的、合法的, 完全符合证据的三性要求, 因此可以认定双方用传真件交易是惯例, 并据此作出有利于提出交易习惯一方的判决。
二、交易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情况
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 民事诉讼中一般的分配法则是“谁主张, 谁举证”, 这是公平公正的, 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提出交易习惯的一方负有证明某一交易习惯存在的责任, 在司法实践中, 也确实是由当事人证明, 但是由于举证责任的分配与案件的性质密切的联系, 恰巧交易习惯也兼有事实属性和规范属性, 那么是不是可以从不同性质的交易习惯来入手, 对其进行区别和不同对待。另外, 关于交易习惯的举证, 当事人还可以依据证据的相关规定来确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 一) 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 二) 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 三)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例如双方纠纷涉及行业协会、商会、交易所等的章程、行业规范、业务规则时, 人民法院应当依据当事人申请向相关协会、商会组织、中介结构或者国土、工商、税务、海关等行政机关调查取证。
在交易习惯的证明途径方面, 如果成文法已经有规定, 那么直接引用成文法的内容, 如果没有规定, 当事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查明, 如当事人自行举证、法院依职权调查、相关专家意见、行会规则、法院判例、仲裁判例等。法院自行调查主要是针对已经编撰成文的交易习惯, 法院可以直接引用, 并充分考虑交易习惯适用的环境及其他因素; 而专家意见是因为很多时候交易主体只是大概的知道一些行业的规则, 可能对一些具体细节的有强烈的行业术语和技术性的内容有歧义和模糊, 这时候专家证言能帮助包括法官在内的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们详细的了解相关情况, 在西方国家, 专家出庭作证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了, 我国刑诉法和民诉法修订之后也很重视专家意见, 因此这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现代市场经济的繁荣催生了很多的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往往有自己的规章制度, 正因为有规章, 有制度, 行业协会的自律性才得以不断的提高, 行业的一些规则, 尤其是与市场主体交往的规则就是很好的交易习惯的体现, 因此, 行业协会提供的行业规章制度也是很好的证明交易习惯存在与否及其是否合法有效及使用频率的有效手段。
关于合同法司法解释 ( 二) 颁布后, 交易习惯运用于案件中的比例显然是有提升的, 一定程度上, 更有利于法官的操作, 市场交易主体也更有底气以此作为自己的法律武器。
摘要:我国合同法虽然有30多个法律条文对交易习惯作出了规定, 但是都过于简单, 也使得司法实践中难以操作, 在国外, 对交易习惯研究较多, 在中国, 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研究都很少。但是交易习惯对丰富合同法内容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合同法,交易,规定
参考文献
[1]麻增伟.交易习惯用传真, 依据传真索欠款获支持[EB/OL].http://www.9ask.cn/Blog/user/lawyermzw/archives/2011/289710.html, 2011-12-30.
交易习惯 篇2
一、适用范围
本条对《合同法》中交易习惯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规定了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中认定交易习惯的规则,确定了交易习惯的举证责任。本条解释适用于《合同法》中直接或者间接包含交易习惯这一概念的法条。
《合同法》中直接包含交易习惯这一概念的法条共有9条,分别是总则部分的第22条、第26条、第60条、第61条、第92条和第125条,分则部分的第136条、第293条和第368条。从内容上来看,第22条和第26条规定的是承诺的方式和承诺的生效;第60条和第92条规定的是合同履行中的附随义务和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后的后合同义务;第61条和第125条规定的是补充协议的确定和合同解释;第136条、第293条和第368条则分别规定了买卖合同、客运合同和保管合同中的一些附随义务。
包含交易习惯概念的第61条又多次被其他法条引用,所以《合同法》中还有许多间接包含交易习惯这一概念的法条。仅买卖合同一章,就有第139条、第141条、第154条、第156条、第159条、第160条、第161和第170条等8条引用第61条,这些法条都涉及根据第61条中的交易习惯填补合同漏洞的问题,从而间接包含了交易习惯这一概念。
可见,广泛运用交易习惯来确定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是《合同法》的一个重要特色,而通过司法解释对交易习惯概念进行准确界定对于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确定交易习惯的前提条件
本条解释规定,认定《合同法》所称交易习惯的前提条件是该交易习惯“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即交易习惯必须适法。强制性规定的目的就是控制和限制当事人的行为,因此,当事人不能通过协议或者交易习惯等理由来规避强制性规定的适用。例如,《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该条是关于物权法定原则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因此,即使典权在实践中存在,法院也不能基于习惯做法而认定其物权效力。
另一方面,《合同法》中存在着大量的任意性规范,如包含“另有约定”或其他类似措辞的许多条文。这些规范的主要目的,是在当事人没有考虑到或者有意省略的情形下对当事人的意思进行补充。所以,如果交易习惯可以表明当事人“另有约定”,则应认为该交易习惯排除了《合同法》任意性规范的适用。《合同法》中引用第61条规定时多采取“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应当……”的规定模式,这也佐证了交易习惯在合同解释中优于《合同法》任意性规范的地位。所以,如果按照本条解释确定的交易习惯同《合同法》任意性规定相冲突,则应以交易习惯为准。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某种习惯只是在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的做法,而当事人并不知晓,则任意性规范应优先于这种习惯做法。
三、确定交易习惯的规则
本条解释规定了两条确定交易习惯的规则〔以下简称规则(一)和规则(二)〕:“(一)在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并为交易对方订立合同时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做法;(二)当事人双方经常使用的习惯做法。”这两条规则充分体现了合同法“缔约自由”的原则,即当事人只应受其所同意的习惯做法的约束。
(一)规则(一)的理解与适用
1.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在规则(一)中,确定某种做法是交易习惯的要求有两个:一个是客观要件,即“在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这体现了交易习惯地域性和行业性的特点。确定交易习惯的另一个要求是主观要件,即“为交易对方订立合同时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由此可见,这里所说的交易习惯和我们通常所说的交易习惯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某种习惯做法仅仅在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被通常采用,则该种习惯做法并不足以被认定是交易习惯。交易习惯的认定强调该种习惯做法主观上为交易对方一汀立合同时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即习惯做法不能约束不知道该做法的对力一当事人。
2.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理解
因为规则(一)所要求的只是“在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而没有要求无例外地遵守,所以某种习惯做法只要经常性地被采用,就满足了客观要件。因此,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完个有可能存在几种通常采用的做法,都满足规则(一)的客观要件。在这种情况下,因为这些做法都无法排他地确定,所以当事人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对于将某种做法认定为交易习惯就非常重要,是将一种普通意义上的习惯认定为交易习惯的基本依据。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本解释对主观要件采取了非常严格的界定,要求必须是“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而不能是“同意、认可”。也就是说,“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要求不能强化为“同意、认可”;交易对方不承担了解和掌握特殊交易习惯的注意义务。这种对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界定是相当严格的,意味着即使某种习惯做法已经在某地区或某领域、某行业无例外地得到遵守,交易对方仍然只有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情况下才受到这种习惯做法的约束。可见,本规则中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要求加强了对不了解当地习惯或者缺乏业内经验的相对人的保护,也体现了对当事人意思的尊重和私法自治的要求。
通过规则(一)确定的交易习惯不同于学说上通常所说的习惯法,因为这里的交易习惯的效力基础在于当事人的意思。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可以推知,如果在合同中有明确的条款同某种习惯做法相冲突,则这种习惯做法就不能被认定为交易习惯。
需要注意区分的是,_上述严格要求并不妨碍“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可以采取明示意思表示以外的其他方式来确定。例如,如果交易一方在签订合同时书面告知对方合同解释及附随义务的确定应当采取某种习惯做法,而交易对方并未对此表示反对,则应当认为此种习惯做法可以认定为《合同法》所称的交易习惯。
3.对“订立合同时”的理解
从交易习惯的时间性特点来看,规则(一)要求交易习惯是“交易对方订立合同时所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做法”。依据本规则,交易方不得以合同成立后交易对方才得知的交易习惯为依据对其主张附随义务或者对合同条款的某种解释,除非交易对方的“得知”直接体现为当事人通过协商一致对合同内容进行变更。
4.对“交易对方”的理解
需要特别一子以强调的是,由于解释中规定的是“交易对方”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故认定交易习惯并不要求当事人双方在合同订立时都已经“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某种习惯做法,只不过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一方不得向交易对方主张该交易习惯,但这并不妨碍订立合同时并不知道该习惯做法的一方主张该交易习惯。例如,甲和乙订立合同时只有甲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某交易习惯,随着合同的履行,如果甲发现该习惯做法用于解释合同对其有利,则其不能依据规则(一)主张该交易习惯;但如果乙发现该习惯做法用于解释合同对其有利,则其可以依据规则(一)主张该交易习惯。可以发现,这样规定有利于在加强对缺乏经验一方保护的同时,避免有经验的一方逃避依交易习惯而应履行的义务。
(二)规则(二)的理解与适用
在规则(二)中,确定某种做法是交易习惯要求该做法是“当事人双方经常使用的习惯做法”。当事人双方的实际履行行为直接表明了他们对合同含义的真实理解,所以如果当事人双方经常使用某种习惯做法,就可以公平地认为该种习惯做法构成了理解和解释当事人双方表达及行为的共同基础,应当认定为交易习惯。另一方面,交易习惯一经确立,当事人就会出于对该交易习惯的信赖进行承诺,履行附随义务和理解合同内容,而《合同法》则应当根据诚实信用原则保护这种信赖。
当事人双方经常使用某种习惯做法可以和交易行为当地或者某一领域、某一行业通常采用的做法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在一致的情况下,当事人也可以通过证明交易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来主张该交易习惯;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则只能适用规则(二)来主张该交易习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仅仅在当事人先前的交易中出现过一次,一般不宜认定为交易习惯。
另外,此处的习惯做法一般情况下指的是某种“以前”反复发生的做法,例如,甲厂是乙商家的供货商,尽管双方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但甲厂在历次供货过程中,都向乙商家提供“环境友好”证明;如果甲厂在某次涉诉供货中突然中断提供上述证明,导致乙商家立刻提出异议,则此次供货之前的习惯做法可以被用来作为证明交易习惯的证据。反过来,如果甲厂在以前的历次供货过程中都没有提供“环境友好”证明,乙商家收到货物也没有提出异议。后甲厂改进服务,开始提供上述证明,则法院不宜根据后来形成的交易习惯认定之前甲厂没有提供证明的行为违约。
(三)规则(一)和规则(二)的关系
相较而言,规则(一)比规则(二)的适用范围更广,因为规则(一)除了可以适用于多次反复交易外,还可以适用于当事人双方的第一次交易。另一方面,规则(一)和规则(二)也不是彼此孤立的。在可能的情况下,法院对于交易习惯的认定应当综合考虑规则(一)和规则(二),认定的交易习惯应尽量和规则(一)及规则(二)都能协调一致。如果确实不可能满足上述要求,则应认为规则(一)优先于规则(二),即认为当事人以意思表示排除了惯常做法的约束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规则(一)优先于规则(二)的理由在于规则(一)中的“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直接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因而最接近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如果是普通的地区习惯或者行业习惯,即仅仅满足了规则(一)中客观要件的习惯做法,则应当认为规则(二)中的习惯做法优先于一般的地区习惯或者行业习惯,这也是因为当事人在系列交易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做法更能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思。
四、交易习惯的举证责任
本条解释规定:“对于交易习惯,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该举证责任的内容应按照本条规定中两个规则的具体要求来确定。如果当事人主张依据规则(一)确定的交易习惯,则其不仅需要证明地方习惯或行业习惯的存在,还需要证明对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习惯。如果当事人主张依据规则(二)确定的交易习惯,则其应证明在争议案件前双方已经通过经常使用建立了所主张的习惯做法。
另外,因为本条解释已经明确规定了对交易习惯的举证责任承担,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条和第7条的规定,法院在案件审理中应严格依照本条分配举证责任。
【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二十二条 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第二十六条 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承诺到达的时间适用本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
第六十条 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第六十一条 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第九十二条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后,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
第一百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目的予以解释。
第一百三十六条 出卖人应当按照约定或者交易习惯向买受人交付提取标的物单证以外的有关单证和资料。
第二百九十三条 客运合同自承运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时成立,但当事人另有约定或者另有交易习惯的除外。
试论我国合同法中的交易习惯 篇3
1. 我国合同法中交易习惯的法制意义及其司法适用
1.1 我国合同法中交易习惯的法制意义
将交易习惯引入到我国合同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法制意义,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合同法中引入交易习惯可以进一步开放我国合同法, 提高合同法的适应力以及灵活性。我国合同法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因此应该不断提高合同制度以及规则的完备性、系统性以及确定性。当前, 我国市场越来越开放化、全球化, 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出现了各种各样新的交易形式, 不确定因素也越来越多。为此, 非常有必要不断完善我国合同法的法制、法规, 提高合同法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市场适应能力。习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自然形成的, 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会不断变化, 因此灵活性比较强, 但是对人们的行为也有一定的约束性, 将交易习惯引入我国合同法中, 有利于弥补法律的不周延性, 也有利于拓宽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将一些柔性元素融入到刚性的合同法中, 可以使合同法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 (2) 将交易习惯引入到合同法中, 可以将个别正义要求体现出来, 增强我国合同法的适用效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 合同法需要考虑不同类型案件的特殊性, 将个别正义性充分体现出来, 但是有时法律并不适用于某些特殊案件, 这样就会产生不正义。因此应该不断提高合同法的灵活性, 交易习惯具有一定的弹性, 引入合同法中不仅可以具有规则性, 同时也具有灵活性, 这样可以扩大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提高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1.2 我国合同法中交易习惯的司法适用
将交易习惯引入我国合同法中是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的, 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就是合同诚信论以及合同自由论, 直接的理论依据是诚信化理论以及合同解释客观化。将交易习惯引入到我国合同法的时候, 并未明确其内涵, 也没有明确规定其适用条件等, 为此要将交易习惯具体的应用于司法的过程中, 应该站在更加开放、灵活的角度分析交易习惯, 从不同的场合以及情况分析交易习惯的司法适用情况。 (1) 交易习惯适用于完善法律漏洞。制定以及实施我国合同法的过程中, 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 势必会有缺陷之处, 也就是法律漏洞, 这样很难充分发挥法律体系的法律功能, 甚至可能会有违反立法意图的一些法律行为, 这就需要其他的行为规范来补充。交易习惯可以有效补充法律的一些漏洞, 法官在执法的过程中会根据交易习惯衡量利益, 判断其价值。 (2) 交易习惯适用于解释合同。合同解释中的交易习惯主要是指事实上的习惯, 合同解释主要包括事实判断、价值判断, 交易习惯可以反映当事人的推定意愿, 因此可以作为合同的阐明、补充。 (3) 合同属于法律事实, 也是当事人相互约定、协商的规范, 只要没有违反公众规范以及国家法律的话, 交易习惯也可结合自身的社会公信力作为合同的补充性条款。
2. 当前我国合同法的交易习惯、法律问题及相应的完善对策
2.1 合同法中交易习惯的法律问题
在我国合同法中, 给予了交易习惯一定的法律效力, 也为交易习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然而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仍然存在诸多缺陷, 我国合同法中的交易习惯也没有非常明确的法律地位, 适用规则以及适用范围等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具体而言, 我国合同法中并未明确交易习惯的法律地位, 但是国际交易习惯的法律地位基本上都比较高, 发挥的法律效力以及影响力都比较大, 然而我国正式颁布合同法之前, 并未明确规定交易习惯的法律地位, 颁布合同法后也仅仅是确认了交易习惯术语, 给予了一定的法律效力, 但是并未明确指出交易习惯的法律地位, 这样会大大削弱交易习惯在实际交易中的法律效力, 不利于顺利实施交易活动。其次, 交易习惯在合同法中的适用范围较为狭窄, 并没有完全覆盖整个合同过程, 这样很难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力。
2.2 合同法中交易习惯法律问题的完善措施
2.2.1 在合同法中明确交易习惯的法律地位
首先应该改变现阶段合同法中关于交易习惯的相关规定, 进一步确认交易习惯的法律地位, 使交易习惯可以真正成为人人认可的法律渊源, 如果是发挥补充作用的交易习惯应该明确其补充法源的地位。如果是特殊的交易习惯应该也要明确其发源地位, 将交易习惯的法律解释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2.2.2 尽快完善交易习惯在合同法中的适用规则
当前我国合同法中仅仅简单的阐述了交易习惯的适用情况, 并未明确交易习惯的性质及其地位等, 这样对于其在司法实践中的执行会有很大影响。因此,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们应该根据复杂的交易行为确定其法律效力, 使其可以适用于合同的各个环节。同时, 在实际的司法实践过程中, 会不断出现各种法律空白以及漏洞, 在这种情况下, 交易习惯应该弥补法律的滞后缺陷, 充分发挥自身的适用性以及灵活性, 而且应该将交易习惯的弥补作用、解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切实维护法律适用范围的有效性、真实性以及可靠性。虽然当前我国现行的合同法已经解释了交易习惯的适用规定, 但是我们应该还要具体明确交易习惯的适用前提条件, 具体指出交易习惯的最低要求, 这样就可以很好地约束当事人的行为。其次, 有必要具体明确交易习惯的适用规则, 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行业性、地域性等差异, 同时也应该顾及当事人的主观适用要件。
综上所述, 习惯也是一种行为准则, 将交易习惯引入我国合同法中, 有利于提高我国合同法的灵活性、适用性, 弥补合同法的漏洞, 我们应该尽快明确交易习惯在我国合同法中的法律地位, 不断扩大其适用范围, 提高交易习惯在我国合同法中的法律效力。
参考文献
[1]潘艺.交易习惯的司法适用[J].法治论坛, 2008 (04)
培养良好交易习惯的几个要素 篇4
引子:在基本面分析、消息追随和技术分析之间,散户唯一的选择应该是:学习技术分析。尽管技术分析有其天然和致命缺陷,但这是小散唯一的、无奈的选择(阐述技术分析基本原则)。
一、培养良好交易习惯的几个要素 首先做一个假定,现行股市投资是一场零和游戏,我们的主要利润来自于买卖价差收益,这个假设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较长时段是成立的。在此假设前提下,完善自身交易系统(或称为构建持续稳定的套利模式)是投资盈利的最重要条件。新股民入市之初通常有急功近利心态,过多关注具体个股的涨跌而忽视自身交易系统的构建,赚钱和亏损不知其所以然。这在空头市道是很危险的。在此我谈几点切身感受。希望对新股民有所帮助。供批判哈。
1、应主动培养趋势交易习惯。对此的另一种表述是“顺势而为”。新股民通常坚信或希望买入的股票在多头市道领袖群伦并在空头市道逆市而行。这实际是不可能的。不论涨跌,80%以上的股票变动趋势和大盘始终一致,可行的做法是选择多头市道的稳定操作期进场操作。注意两点:一是最好不要提前预测大盘或个股走向,待其趋势明确或稳定后,入场胜算较高。我们追求的主要利润应该来自于趋势形成后的安全操作期,是稳定盈利的主要来源。(比如近期是空头市或弱平衡市,轻仓操作是较好选择)二是不要过于热中于逃顶和炒底。待趋势明确后买卖在次低和次高点已是极高境界。
2、个股的筛选要注意板块效应。具有板块效应的个股往往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很高。可行的办法是:从大盘各板块选出近期强势板块,再从中选出强势个股加以研判,由此得出的个股很可能是大盘领涨概念。注意两点:一是板块确定要立足中线以保障其稳定性,二是要敢于追高。强势板块的最强势个股往往涨幅最大且安全性最高,强者恒强是股市不变的定律。
3、技术分析要力求化繁为简。大多数技术分析指标对分析是无效甚至有害的,缺乏相互印证关系。最基础的技术分析往往是最有效的。建议新股民重点研究K线、均线和成交量三个指标(俗称技术分析三要素),他们分别代表图形、趋势和主力进出情况。
4、永远牢记止损(止赢)原则。我们的判断和交易肯定会出错,坚持止损(止赢)铁律是防止亏损扩大或盈利侵蚀的最重要原则。我常用的止损(止赢)规则是: 10日均线止损、亏损10%止损或大阳线下2%止损(止赢)。各种设定方法无优劣之分,看自己的习惯但切忌随机。如果单只个股亏损超过10%我会停止操作3—5天,总资产亏损5%以上停止操作5天。(跟基金经理学的)
5、尽量降低交易频率。对大多数新股民来说,交易越多出错概率越大,收支品迭往往无所得,同时频繁交易容易破坏自己的节奏感或心态。理性选择是,尽量过滤市场趋势中的杂波,学会放弃大多数交易机会,可操作可不操作的时候坚决不操作。我以为,培养良好的市场感觉应该从降低操作频率做起。
6、学会股票和资金的管理。一是集中投资优于分散投资,最好一支票,最多不要超过两只,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其基本面和技术面有详尽分析和跟踪,新股民分散投资的潜在心理是对自己选股的不自信。二是要学会空仓。在空头市道空仓即是赚钱。如果在一年中相当时间空仓或轻仓,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在股市中生存下来了。
7、技术指标的复盘和默想
二、大盘和强势股的研判
(一)大盘的研判
1、主要指数之间的相互印证。确定阶段性的先行指数。
2、分类指数和主要指数之间的印证。
3、不同周期的指数之间的印证和判断。
(二)强势股的研判
1、强势股可持续的基本条件是大盘方向向上或至少强势整理;
2、强势股产生的第一要素是题材;
3、强势股的判断最好能结合分类指数,强势股一定要具备板块效应;
4、强势股的确定一定是具备中线或日线级别指标提示的信号,均线、成交量良性分布;
5、结合资金流向分析系统辅助研判;
6、强势股盘感培育的方法:每日涨幅榜中必须要保证有10到15只来自于自选股(按30到100只自选股计算),每天的复盘和资金流向跟踪。
三、趋势投机和试错交易
1、趋势投机是相对于超买超卖情况下的反向操作方式;
2、试错交易的核心是板块和个股的汰弱留强过程。
四、对近期大盘和板块、个股的猜想
1、中长期:盘跌或暴跌。下跌空间依然广阔,大盘在可预计的3到5个月内难以重返强势,连回到2750以上的可能性都不大(反映的是中国不可避免的经济二次探底格局)。
2、中期:盘跌或暴跌。向下打出空间或等待政策护盘信号出现是现实选择。
3、短期:抵抗性盘整、脉冲式反弹和暴跌。策略:空仓观望。不抢反弹不补仓。
4、关于板块和个股 板块:新疆、科技和券商 个股:002307、000636、600111.备选:600545、000776
【交易习惯】推荐阅读:
股票交易——实体交易12-06
防范内幕交易及利益冲突交易的制度06-07
交易过程与交易成本会计毕业论文12-18
文华程序化交易模型 外汇交易的条件05-12
上海黄金交易所现货交易资金清算管理办法12-29
交易制度07-20
交易损益10-14
交易结算10-15
可疑交易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