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交易

2024-09-22

信用交易(共12篇)

信用交易 篇1

根据艾瑞咨询最新推出的《2007-2008中国网络购物发展报告》数据显示, 200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为561亿元, 预计08年中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将达到1263亿元。由于网络空间的广泛性和虚拟性, 交易双方无法确认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及其信用, 更无法确保交易的安全, 因而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1 网络交易信用风险及其表现

与传统交易模式相比, 网络交易改变了商品交易过程中的物流和金流的渠道, 也改变了合同模式, 物流与金流不同步进行, 这势必会增加交易的风险。网络市场中的商品质量良莠不齐, 鱼龙混杂是不争的事实。网络交易中商品以网页形式展现给客户识别, 商品本身的一些基本信息有可能会丢失, 以致客户不能从网站的图片和文字描述中得到产品全面、准确的资料。这些图片有些是商品实物的照片, 有些则是经过精心加工处理的图片。买方购物大多根据广告文字和图像进行判断做出决定, 假冒产品往往不能辨别。图片的诱惑, 加上店主信誓旦旦的保证, 低价的吸引, 人们的分辨能力往往下降, 出现纠纷也是常见的事情。当买家与卖家达成交易意向并支付货款以后, 卖家能否按时按要求发出交易货物?买家在支付货款之后能否得到合乎卖家质量描述的商品?如果出现的质量纠纷问题如何进行认定和解决等一直困扰买方。恶意竞争对手通过不正当的手段, 获取客户资料, 影响卖家营销方案的实施和拉走客户;被他人假冒而损害卖家的信誉;恶意买家提交订单后不付款, 或恶意退货等也困扰卖家。

2 网络交易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2.1 我国有关网络交易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电子支付指引 (第一号) 》, 这些法律和法规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正规化和法律化, 但还没有形成针对网上交易主体管理的全国性的统一法律。为加强网上交易主体的管理, 一些电子商务发展较快的省市纷纷制定规范性文件加强对电子商务企业, 尤其是网上店铺的管理。然而, 这些行政规范性文件仅从宏观层面对网上的经营者进行宏观的约束与限制, 没有法律强制力。另外, 对于交易纠纷的认定和处理、网络诈骗犯罪等, 还没有明确具体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

2.2 网络社会监督乏力

现实社会中的各种监督机制, 如法律制裁、行政处罚、经济惩罚、舆论监督、道德谴责等, 都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约束和调节, 有利于良好伦理秩序的形成。但现有的用以消除商业失范现象、维护商业伦理秩序的管理、监督、约束和制裁机制, 在网络交易中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致使网络伦理秩序混乱。

一方面, 网络社会的特殊环境使得网络成员缺乏道德自律。在网络虚拟环境中, 人们的行为很少有人干预、过问、管理和控制, 这就要求网民具有较高的自律性, 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维护网络伦理秩序。但是由于网络中的大部分行为具有匿名性, 网民自我角色意识淡化, 良心机制的自我监督作用薄弱, 网络行为变得漂浮不定, 不道德行为更容易发生。

另一方面, 网络社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外部监督机制乏力。传统社会组织中, 人们总是处于某一组织之中, 即总处于某一种权力的控制之下, 总有一定的标准去规范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但是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 它既没有中心, 也没有明确的国界或地区界限。作为一个自发的信息网络, 它没有所有者, 不从属于任何人、任何机构, 甚至任何国家。况且网络连接面广泛, 传输速度快, 搜集、处理信息效率高, 人们的活动受时间空间的约束大大缩小, 因而现实社会中那种分地域或靠组织设卡的控制管理方式不起作用。这也是网络世界中人的行为失控的原因之一。

2.3 诚信体系建设不完善

我国尚未建立健全规范的诚信管理体系, 与诚信有关的立法、执法力度不够, 同时缺少对整个行业行使统一管理的行政管理部门, 缺少对于失信违规行为的监督及惩罚的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在中国社会中关于某个企业、某个人的信用信息是封闭的, 没有办法查询别人的信用信息, 各个部门都把这些当作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加以保护, 使得网络交易者在不了解对方信用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大大增加了网络交易的风险。

3 解决网络交易信用风险措施

3.1 加快网络市场内外的法律法规建设

3.1.1 推动网络交易法律法规建设

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问题, 根据网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要求, 加快制订在网上交易的管理办法;推动网络仲裁、网络公证等法律服务与保障体系建设;打击网络交易领域的非法经营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损害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 保障网络市场的正常秩序。

3.1.2 网络交易平台应尽快建立健全其规章制度

包括:交易规则、交易安全保障与备份制度、信息披露与审核制度、隐私权与商业秘密保护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不良信息举报处理机制等。

3.1.3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协会, 加强行业自律

凭借协会组织经营者、沟通政府、联络专家的有利地位, 根据电子签名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证法、电信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 制定网络交易行业规范。

3.1.4 建立网络市场准入制度

具有合法经营资质的实体组织必须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进行电子备案, 并由工商部门为其办理互联网上经营主体备案证书, 并发放电子版营业执照。利用网络技术公示其登记基本情况, 并用认证的方式允许交易人点击它的认证标记或者电子版的执照, 使现实中的交易主体与网上交易主体相挂勾, 以尽可能确保交易主体的真实性, 并将网上交易主体从事的交易行为的后果归属于现实中的交易主体, 以尽可能维护网上交易的信用。严格执行电子商务经营者的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 限制非法经营者随意进出市场并约束其市场内的经营行为。

3.1.5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加大对电子商务执法力度

必须加强对执法队伍的培训, 加强软件、硬件的建设, 使经营者、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能作到进行网上监督、网上投诉、网上裁决、网上索赔和网上处罚。要加大执法力度, 抓住电子商务中的突出问题进行严厉查处, 如对虚假广告、假冒伪劣、恶意欺诈行为一有发现严加处理。另外, 电子商务的全球性, 还需要全国工商系统打破地域管辖权限, 统一协调、互相配合, 共同执法。

3.2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管理体制

我国信用基础较薄弱, 无论是企业或个人均缺乏资信管理的意识。为了提高网络交易主体的积极性, 加速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解决, 加强和拓展信用披露制度和方式, 增强全社会的守信观念, 为网络交易的当事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平台。

3..2.1 建立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

建立起以政府为背景跨部门的, 包括银行、工商管理、公安、税务等部门协同的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价与监管体系, 实现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对从事网络销售的经营者以往通过评选诚信网站的方式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经营者起到了肯定和鼓励的作用, 成为强化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的有机成分, 但还不够的, 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建立和完善对电子商务的评级制度。建立经营者信用信息数据库。从经营、监管和奖惩等方面采集信用信息。应将经营者的违章违法行为, 以及历次的警告、警示、处罚和消费者投诉、举报等动态内容, 及时准确地录入到数据库中。建立并完善信用评价体系。整合经营者信用信息, 建立并完善考核评价机构, 制定出公平的考核标准, 对经营者的信用状况做出权威性评价, 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信用好的经营行为或经营者的不良行为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体进行公示, 唤起社会广泛的监督。

3.2.2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培养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诚信消费习惯是解决电子商务信用问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不健全的环境下, 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很淡薄, 因为人们的失信成本很低, 或者说有时还不存在失信成本。这使得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不守信。电子商务相对于传统商务模式更需要人们诚实守信, 没有全社会各方面的诚信支持, 电子商务就是在沙滩上建大厦, 信用机制也会是水中浮萍。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 为社会提供征信服务。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大网络信用数据的采集力度, 建立全国个人信用数据库中心, 实现各相关部门信用数据共享, 逐步完善电子商务个人信用征信制度。

3.3 建立信用奖惩机制

建立完善的诚信机制, 需要有信用奖惩机制做支撑。奖惩机制应包含以下方面:赋予相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实施奖惩的权力, 对信誉良好的经营者给予优惠政策, 采取免于检查、信用升级等方式予以奖励;对失信经营者和个人, 使其受到应有的行政、司法或经济处罚, 并对其进行重点监管, 同时将失信经营者或个人的不良行为记录并进行广泛传播, 让失信者难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生存。

3.4 提高网络交易者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在互联网上有很多消费者广为参与的虚拟社区, 消费者群体可以利用虚拟社区来传递经营者和产品的信息, 共享经验, 降低信用风险。还可以利用网上认证中心查询交易者的资质、信用记录等, 以规避信用风险。加强信息搜索的能力。与传统市场中的搜寻相比, 网络市场搜寻的成本要低得多。网络用户可以利用智能代理、搜索引擎、信息中介等工具对产品信息进行搜索, 提高信息搜寻的效率, 改变自己的信息劣势地位。

摘要:网络交易不受时空限制、交易成本低、传送快捷, 因此, 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人们购物方式。但由于网络空间的广泛性和虚拟性, 交易双方无法确认对方身份的真实性及其信用, 使交易双方产生信任危机, 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分析网络交易信用风险表现及原因, 提出解决网络交易信用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网络交易,信用风险,原因,措施

参考文献

[1]徐琳.网络购物欺诈行为的博弈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2) .

[2]肖开锋, 王明明.B2C电子商务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J].商业时代, 2007, (22) .

[3]柴艳萍, 蔺丰奇.电子商务困境的伦理分析[J].道德与文明, 2007, (5) .

信用交易 篇2

信用卡是独立的金融产业,交易过程以及交易流程中电子信息的传递方式,都很有特色

在美国,当你在商店里选中了几件商品到收款处付账时,收款人一般会问:付现金,支票,还是塑料卡?如果你使用信用卡,收款员或者你自己把你的信用卡在与收款机连接的刷卡机上一刷,然后选择“信用卡”键。几秒钟后,收款机得到确认:付账已被授权批准。紧接着,收款机打印出一式两份收据给你。整个付账过程就完成了,一般不超过半分钟。

在这一貌似简单的手续背后,诸如有哪些参与者卷入?资金信息是如何流动的?交易过程是怎样进行的?等等,这一系列问题就连在信用卡使用最普遍的国家,了解的人恐怕也并不多。

信用卡是独立的金融产业,相比较其它的金融产业,信用卡的交易过程以及交易流程中电子信息的传递方式,都很有特色。

五方参与者

信用卡的交易过程涉及到5个方面的参与者: 持卡人,发卡行,商家,收单行,银行卡联盟。

● 持卡人 持卡人是像你我这样的,由银行或发卡机构经过筛选,批准给予一定信贷额度的持卡消费者。持卡人可使用信用卡从商家那儿购买物品或服务,或支取现金。持卡人每月需交付由发卡行发来的账单。持卡人享有用卡的便利性以及即时信贷的优越性。

● 发卡行 持卡人的金融机构(或称为发行人或发卡方,因为不一定是银行)。发卡行的责任是(1)审核和批准持卡人并发卡;(2)接收与支付来自维萨或万事达的交易;(3)对持卡人发放账单及收款。发卡行也可以将信息处理与付款服务承包给第三方来操作。

● 商家 也称受卡商,即接受信用卡的商店。它们可以是任何经销商品或服务的公司(如零售商,饭店,航空公司,宾馆,邮销商,医院,超级市场,快餐店,电影院等),只要它们满足维萨或万事达以及收单行的资格标准(要求商家具有良好的信誉并在财务上负责)。商家与收单行签有关于接收信用卡作为付款方式的文字合同,商家要服从合同的条款。

● 收单行 也称为收单行。它们招揽、审核、接收商家进入银行卡计划。收单行与商家在以下方面签有文字合同;(1)接收商家的销售票据;(2)提供商家信用卡的授权终端以及合同包括的支持服务;(3)处理信用卡的交易。通常,收单行在处理信用卡的交易时,要向商家收取一笔“商家折扣”。目前,许多金融机构既是发卡行,也是收单行。作为发卡行,它们维护持卡人的关系;作为收单行,它们维护商家的关系。

● 银行卡联盟 一种国际性的付款服务组织。维萨和万事达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银行卡联盟。它们由机构会员共同组成并管理。(由于篇幅的关系,此文不讨论既是发卡行又同时扮演清算与结算功能的金融机构——美国运通和发现卡)。

维萨和万事达的责任是:

(1)对自己的品牌做广告宣传,提升品牌的形象;

(2)开发新产品;

(3)处理全球数以千万计的持卡人与商户交易的清算与结算;

(4)指导银行会员对信用卡的操作处理;

(5)建立和强化管理信用卡的条规与章法,比如:操作规程、交易过程、信用卡的外形设计等。

发卡行和收单行都是维萨或万事达的执照机构会员。维萨或万事达对机构会员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包括授权、结算、交易、解决会员纠纷。机构会员必须遵守联盟的操作规程。另外,还有第三方服务提供者。一些会员接收第三方组织提供的对维萨和万事达的服务支持。

交易流程

正如前面所说,在你刷卡之后,到收到付账授权的回复之前,这短短的几秒钟内,你的信用卡购物信息已经在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里面走了一个来回。那么,信用卡的交易过程到底是怎样进行的呢?以上五方参与者在交易过程中又是如何体现他们各自的角色?

整个信用卡的交易过程分成两个步骤: 第一步为付账授权过程,即商家要求得到发卡行认可或否定支付相应款额的回答;第二步为清算结算过程,它涉及到付款金融信息的交换与实际资金的交换。下面我们分别叙述这两个过程。

● 付账授权过程

这一过程由商家售点的刷卡机启动。当你购买物品时,刷卡机读出信用卡背后磁条上所记录的信息,包括信用卡号码以及有关销售款额等信息,将它们一并发送到商家所属的收单行,要求付账授权。收单行将信息连接到银行卡联盟(维萨或万事达),卡联盟的系统收到信息后,马上转送到信用卡的的发卡行。

发卡行的电脑系统根据信用卡号码,调出其所属的账户信息,然后决定是否给予授权。发卡行的授权决定,主要基于持卡人账户的以下几方面信息:

(1)付账状态(有无拖欠,拖欠多久等等);

(2)信用状态(良好,或曾有破产记录等等);

(3)可用款额(信用额度——已用款累计总额);

(4)信用卡的有效期。

如果发卡行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而且你这次购物的总额不超过现有的可用款额,发卡行就会发出付账授权批准。这个信号沿原路返回到售点的刷卡机。在刷卡机得到授权信号之后,收款机的电脑会立刻打印出收据,商家就完成了这一笔销售。

如果付款授权被否决,有可能是你的购买额度超出了账户的可用款额,此笔交易就不能被批准;或是有可能因为此卡已登记报失。这样的话,发卡行也许会要求商家“没收”你的这张信用卡。

维萨与万事达卡联盟用于付账授权的系统分别称为:BASE I和INAS。通常,使用这个付账授权系统的过程只需要2~3秒钟。

● 清算结算过程

这是交易系统内部交换信息和账款的过程。维萨与万事达卡联盟用于清算结算的系统,也各有自己特定的名称,分别叫做:BASE II 和INET。清算和结算过程是在交易系统内部交换信息和账款的过程。

清算:

清算过程只涉及到交易信息的交换。商家在每天营业截止后,它的售点系统会自动把当天收款的总额结算出来,通报商家银行,并在商家的账户上入账。

然而,入账的实际款额会小于销售款额,这个差额称为“商家折扣”。接着,商家银行将当天的结算总额报给银行卡联盟,卡联盟再把这些信息发给发卡行。当持卡人账户的支付积累一个月之后,发卡行便向持卡人发账单。图1的单线表示内循环圈(1, 2, 4, 5, 8),表明了清算过程。它对应于传统银行业务中的票据清算流程,只涉及信息交换。

结算: 结算则涉及到实际交易付款金额的交换,是钱款易手的过程。图1中双线表示外循环圈(3, 6, 7, 9),表明了结算的付款流程。除了涉及持卡人和发卡行的结算是按月份循环周期进行的外(见图1“9”)),清算与结算一般是同时进行的(见图1双线外循环圈 3,6,7)。

在结算付款的过程中,商家、收单行以及发卡行,都要被收取一定的固定费用。当收单行在商家的账户上入账时,收单行要向商家收取固定的费用(即商家折扣)。比如,商店卖你$100的物品,但该商店在商家银行的账户上所对应的实际收入却只有$97。这其中$3的差额即为商家折扣(在此假设为3%)。这笔款项是商家付给商家银行的,如图1中的“3”所示。

在这$3中,一部分是用来偿付收单行所提供的信用卡服务,另一部分则由收单行通过卡联盟转付给了发卡行。进而,维萨或万事达卡联盟会把商家银行报给它们的当天的销售总额再转报给发卡行,但从发卡行那里收到的支付款额也是小于结算款额。

比如,对应于$100的结算额,收单行只从发卡行收到$98.5。这其中的$1.5差额称为“交换费”。这笔总购买额度1.5%的交换费是付给发卡行的。为什么收单行得付给发卡行这笔费用呢?这是因为,发卡行是整个信用卡系统中金融风险的主要承受者。

● 发卡银行所承受的金融风险:

(1)信用风险 发卡银行每月才向持卡人发送一次账单,账单发出后一般还有20多天的宽限期,所以,发卡银行实际上是向持卡人提供了平均一个半月的短期贷款。如果持卡人无法如期付账,发卡银行得要承受信用风险。

(2)市场风险 为了提供上述短期贷款,发卡银行需要到金融市场上去借款,这笔借贷的利息会由于市场利率的波动而给发卡行带来市场风险。

(3)信用卡伪冒风险。

因而,在交易过程中:

交换费是发卡行作为风险补偿以及交易费用支出的收益。交换费的比例是由卡联盟统一设定的。商家折扣则是收单行得到的补偿,是由收单行和商家分别协定的。

银行卡联盟的收益则来自于银行卡会员(发卡行和收单行)的手续费以及核定的固定费用。银行卡联盟在信用卡的支付方式与交易流程中,提供了一个类似交换中心的角色,去除了每一家商家银行与千万家发卡银行的直接联系。利用经济规模,规范化与标准化了授权清算结算系统,极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证券信用交易风险监管机制 篇3

证券市场在我国运营开后,证券信用交易不可遏制的成了一个重要角色。那么证券信用交易风险监管机制的完善同样变得重要至极,而对于已经拥有该交易方式上百年的美国证券市场则是我国所应该借鉴和学习的,普及证券信用交易概念后,对两国的状况进行分析。

1证券信用交易的交易制度

证券信用交易其实就是保证金交易,即在投资者在进行证券投资时资金或应付证券不足时,通过向证券商交纳一些金钱或证券充当保证金,让证券商代为垫付的一种交易。伴随着信用交易的发生,这种交易的一些特征也凸显出来。第一,因为投资者可以通过小额的保证金进行远大于保证金的投资,所以当市场走向与投资者估算大致一样时,则投资者可以获得远超自己本身资金的收益,同样预测失败后的结果也是投资者所承受不起的,这便是财务杠杆性。第二,一般来说,证券商的本身的资金和证券并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从而使证券商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寻求资金或证券,这样就会存在投资者与证券商,证券商和金融机构两个信用关系,也可以说是双重信用性。第三,上述两者信用关系都会促进资金在证券市场的流动,则会有资金流动性。第四,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保证金比例的调节对证券市场的积极性进行控制,从而有宏观调控性。

2国外成熟证券信用交易市场

19世纪是美国证券信用的的开始,美国证券市场因此开始拥有了较强的流动性。20世纪便是美国证券信用的发展,从1933年起分别颁布《证券法》,《证券交易法》,《全美证券市场促进法》。通过用保证金来获取更多的资金投入的投资方法在20世纪70年代被运用的很是广泛,下一个十年,第三方监管被美国证券市场引入,同时债券回购的规模越来越大,这样美国证券市场就拥有了大量的资金来源。90年代后因为证券信用的融券进行了结构上的改变和对冲基金的广泛使用使美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得以大力发展。

作为拥有世界上最为健全的证券市场的美国是在监管机构,法律监管机制,自律,三者下进行证券交易的。监管机构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被授权对规定和政策进行适时的改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要是对证券交易具体的主体进行信用交易的核准和错误操作的处罚与证券商,证券交易,跨州证券交易进行监管。证券交易所:每一个证券交易所都由其自定的规定,主要用于监管投资人的资格和投资的程序。

综合美国从起始就颁布的关于证券交易的法律,美国证券交易拥有了很多的监管规定。第一,准入资格的认证(1)投资者的资格:投资者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主要是在与投资者是否拥有足够的资金,而资金的额度是由各个的交易所自己规定,投资者也需要登记自己姓名等信息。(2)证券商的资格:《证券交易法》规定了证券商所应拥有资本条件,而是否有客户有价证券则决定证券商能否独立地进行交易业务,接受客户款项和证券。(3)证券的资格:能够进行证券信用交易的证券要么是已上市的有价证券,要么是可以进行店头市场交易的可融资的股票和债券。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第二,保证金比例的规定:美国保证金的调整是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规定的,从始至今已经进行了很多次的调整,当证券的市场价格过低时或者过高时则会调整使整个供求得到稳定。第三,融资的资金来源:证券商从银行或金融机构借贷的资金,证券商所拥有的资金和其形成合同关系的投资方金额。第四,融券证券来源的规定:投资者用于担保的保证金里的有价证券,证券商的有价证券,证券商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或个体在有担保情况下借贷的有价证券,投资者拥有的有价证券和在证券商事先与投资者建立公平合同并支付投资者应该的对价的条件下保证金担保的超过保证金部分的有价证券。第五,对卖空行为的监管:《证券交易法》中规定了除在某些情况下不得进行低于最后一次证券交易价格的证券卖空交易,这是对卖空证券价格的限定,对股票的暴跌有一定抑制。第六,分离帐户管理规定:为保证证券商易于结算和使证券交易监管机构能实时的知晓证券交易的情况,设置证券信用交易账户,并用来对保证金比例调节的基本依据。投资者的自有资金和证券,证券公司是无权干预,但对于投资者未能准时缴纳保证金时证券公司有权强行管理。

3我国证券交易监管机制的历史演变与不足

1984年证券市场开始中国运行开来,几年后伴随市场而生的证券交易所也在上海深圳等发达城市铺展开来,从1990年到1993年各个地区连续发布了如《深圳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业务规则》规则中明确表示禁止证券信用交易。自1993年后开始陆续出现证券公司与投资者的交易,或透支服务或产生借贷关系。但这时由于没有严格的规定,双方都没法保证提供应付的义务。并且发生挪用投资者资产和投资者无法按时交纳保证金,随后1996年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坚决制止透支等行为的严格通知,明令禁止了这种透支业务。1998年颁布的《证券法》更是明确指出只能以现货进行交易,此后直到2005年10月27日,修订了《证券法》透支业务才有了发展的可能。从最开始的只能有现货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交易到允许符合国务院证券监管机构所批准的证券公司进行为投资者融资的业务,最后形成如今的大量融资证券机构合法安全的运行。

我国对证券信用交易风险有着诸多规定。第一对证券公司从事证券信用交易的规定:证券公司应具有经营该方面业务3年以上,最近6个月净资产在12亿以上,健全的公司结构和具备要求的管理人员与董事长。第二对投资者的规定:要求获知投资者的非隐私信息并对投资者根据其所拥有的资产能力来决定投资者获于的授信额度。第三对进行信用交易的政权规定:应符合《上海证券交易所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内对证券的要求。第四账户分类管理的规定:应符合《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业务管理办法》内对证券信用交易开设账户的要求。第五保证金的规定应符合《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方法》和《融券融资交易试点实施细则》内分别对初始保证金与维持担保比例的规定。第六强制平仓的规定:若投资者未按照约定日期交纳保证金则证券公司有权对其资产进行处理。第七风险准备金的规定:应符合《证券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内对风险准备金的规定。

我国证券信用交易风险监管机制的不足。第一我国所颁布的法律与监管机构颁布的规定自身与两者之间都有着明显的冲突,如《证券公司融资融券试点业务管理办法》是由中国证监会颁布的,其法律地位为部门规章,与《证券法》要求的国务院规定并不符合。第二担保账户内资金为信托财产的规定与我国目前诸多法律规定存在偏差,在现实情况中证券公司有着信托人,债权人共同的身份,而這样会使证券公司很难正常的运营。第三队投资者资格的要求过于低,导致股市由于初进者的不明智行为变得动荡。第四未对投资者保证金中的现金保证金进行规定。

4我国证券信用交易风险监督的完善

第一,我国现阶段证券信用交易属于初期,应寻找符合自己的模式来发展,美国的分散授信还是日本的集中信用模式都是其自身根据问题来形成的,我国应在外国模式的借鉴下走出自己的模式。第二,完善我国法律上在证券信用交易上的不足。

证券信用交易是证券市场发展的产物,相对的,证券信用交易具有高风险的特征。对于在初阶段证券市场的中国拥有完善的风险监管机制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美国相对健全的监管制度的分析与我国的现状得出我国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体系改善研究 篇4

1 当前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 网络交易评价体系覆盖的范围不全面。

以京东为代表的B2C类电子商务网站经营者以整个商城的信用来担保, 保证其所出售的商品无假冒伪劣, 基本上能保证商品的品质问题, 但是其商品的评价体系仍不完善, 新用户仅能够根据以往用户对商品的描述性评价来决定是否购买此商品, 对其商品的售后服务、配送等细节性描述没有进行定量评价。而对于以淘宝为代表的C2C类电子商务网站, 虽然其评价体系几经变革, 但仍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信用评价问题, 人们仅能根据卖家的信用等级和商品的评分大致判断商品的品质如何, 销售服务的水平如何, 对于售后服务、配送服务等仍缺乏实质性的评价。

(2) 网络交易信用评价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调查发现, 不少用户在收到商品后并不一定会对交易过程中的服务、配送等进行详细评价, 用户的交易体验也就不会出现在评价中, 无法给新用户提供真实的信用评价信息。此外, 由于缺乏第三方的介入, 负面的信用评价的真实性和保存性也难以保证, 用户对购买的商品不满意时往往会给卖家差评, 但对于卖家来说差评就意味着失去未来的生意, 因此, 卖家会想方设法的要求或胁迫用户修改评价, 用户往往不堪其扰被迫修改评价。长此以往, 用户将完全不信任网络交易信用评价的真实性, 会认为电子商务大多数的交易评价均为假, 这将严重阻碍电子商务的发展。

(3) 网络交易信用评价的单一评分指标导致虚假信用泛滥, 对于C2C类电子商务网站, 目前的网络交易评价体系, 由于双方的互评过程中无第三方介入, 客户仅能根据交易上方的评价做出判断, 而用户往往会信赖信誉高的卖家, 认为信用高的商品质量、服务等会更有保障。鉴于此, 为了提高信用, 许多卖家开始进行信用炒作, 虽然淘宝对此种不道德行为进行打击, 但仍无法从根本上杜绝信用炒作之风。虚假信用泛滥的最后结果将是用户对整个电子商务网站完全不信任, 完全不利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壮大。再有, 单一的评分指标不利于新进入的创业者, 阻碍了市场的自由竞争, 无形中阻碍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3]。

2 引入第三方信用评价体系改善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体系

鉴于上述三点, 研究提出网络交易评价体系的改善建议, 即引入第三方信用评价体系。

(1) 第三方平台能够对交易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

第三方平台能够对交易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 交易完成后用户将对交易细节进行评价, 并将评价结果提交给第三方。评价的主要内容应当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 商品。评价应将商品是否存在虚假描述、商品是否为假冒伪劣、商品介绍是否想尽、商品的使用注意事项是否有详细介绍等纳入监管。 (2) 服务。咨询服务是否能够得到快速回复, 回复的内容是否详尽真实, 销售人员的服务态度如何, 商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否会得到远程协助, 是否愿意协助买家进行退换货。 (3) 交易。是否提供多种交易方式供用户选择, 是否提供无条件退换货服务, 交易过程时候有第三方担保, 付款或退款的便捷性如何。 (4) 配送。是否可以自由选择配送公司, 配送的覆盖范围如何, 商家对产品的包装如何, 配送过程是否安全快捷, 配送人员的态度等。将以上四个方面接入第三方信用评价平台将极大地提高信用评价的覆盖面, 帮助用户选择商家进行交易, 同时能倒逼商家提高服务品质。

(2) 第三方信用平台对买家与卖家同时进行实名认证以保证信用评价的真实性。第三方的介入能够有效的保证信用评价的真实有效, 保证信用评价的真实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买卖双方进行实名制验证。实名制的存在能够促使买卖双方珍视自己的评价, 对交易的细节进行真实的评价, 同时, 实名制的实施也能够从根本上杜绝商家要挟用户给好评等行为, 第三方平台对买卖双方均进行实名制验证, 在出现纠纷后也能有比较公正公平的旁观者帮助解决纠纷, 一旦卖家采用不道德的手段对用户进行骚扰, 用户可以选择报警等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电子商务网站均实行实名制后, 会从根本上杜绝用户对商家的恶意评价, 有利于提高电子商务网站的整体信用。此外, 实施实名制可以预防虚假交易, 杜绝针对卖家的网上交易欺诈行为和信用评价失真的重要隐患, 有效的保障卖家利益。

(3) 第三方平台能够解决单一评分指标带来的问题。第三方平台覆盖的评价范围比现行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广, 用户可以更好的参考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商品评分、服务评分、交易评分以及配送评分。用户对交易过程进行评分后, 能够改变单靠数量计分的现象, 能够设计出更加合理的信用增长模式[4], 使商家能够充分的竞争, 保证用户有充足的选择空间。由于第三方平台能够对交易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 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单一指标导致的信用炒作问题, 杜绝虚假信用后能够还原网上交易的真实情况, 人们才会增加对电子商务的信任程度, 有利于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此外, 改变单一的评分指标体系后, 能够引导新进入的卖家进行差异化竞争, 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4) 第三方平台的介入能有利于丰富央行个人诚信档案。网络交易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 第三方平台介入后能够收集大量的网络交易信用评价数据, 将极大地丰富央行的个人诚信档案[5]。随着用户参与网络交易的增加, 伴随着电子交易的广泛使用, 网络交易便捷性保证了央行征信系统收集到的信用记录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同时, 第三方收集到的海量的交易数据也能够帮助商家发现新的市场增长点, 电子商务从业者主动接入央行个人诚信档案后更能提高商家的信誉, 增强其市场影响力。同时, 由于将第三方采集到的信用评价纳入到央行的个人诚信档案, 更能从根本上保证人们更加珍视自己的网络交易信誉, 有利于创造电子交易的诚信环境。

3 结语

改善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体系的方法有很多, 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体系的改变对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大, 从根本上改善网络交易信用评价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章提出的引入第三方支付平台能够解决现行信用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能够为彻底解决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思路和想法, 但引入第三方信用平台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仍需要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 网络交易信用变得愈发重要, 信用是交易的基石, 是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证。研究分析了当前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体系中出现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 提出引入第三方信用评价来改善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议, 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中存在问题的思路和想法, 能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从业者及实体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

关键词:网络交易,信用评价,第三方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

[2]林李金.浅论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保护[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 (7) :85-87.

[3]曹洪等.完善C2C网络交易信用评价体系的探讨[J].电子商务, 2011 (5) :62-63.

[4]郭亦涵, 郑植.C2C电子商务网站信用评价模型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8) .

我国目前的股票信用交易调查 篇5

随着中国证券市场改革的逐步稳进,中国的股票信用交易初步开放。而自从1995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和股票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开放,加快股票信用交易机制对于我国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尤其重要。

一、信用交易机制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特点

何为信用交易,信用交易又称保证金交易或垫头交易,是指证券交易人通过交纳一定保证金取得对证券经纪人的信用,而进行证券买卖的一种方式。广义的证券信用交易包括了证券的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狭义的证券信用交易仅指向客户出借资金供其买入上市证券或者出借上市证券供其卖出并收取担保物的经营活动,称为证券融资融券交易。我国推行股票信用交易是证券市场国际化下的基本趋势。

证券信用交易机制的基本特征有:(1)财务杠杆性;(2)对冲避险性;(3)市场缓冲性

二、我国股市交易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价格形成机制

中国股票市场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因为个人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渠道较为有限,所以更希望在一个信息较为公开的市场上交易。因此,连续竞价模式是适合中国股票市场现阶段市场状况的市场模式。

(二)订单形式

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订单形式为限价订单和市价订单两种。虽然近年来交易手段有所丰富,但投资者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投资者的投资策略趋于多样化,因此这两种订单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甚至局限了投资者的某些投资策略,降低了市场的效率。

(三)交易信息披露

近年来,我国对交易信息的披露和提高股市透明性相关的机制都做了相应的调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股市质量。但是,就现阶段我国股市情况而言,其透明性还有待提高,不过过去的政策调整中可以看出我国股票市场正处在增加交易信息披露,提高透明性,从而股市质量得以提高的发展趋势中,希望这种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将继续下去。

(四)交易支付机制

我国股市缺乏信用交易,虽然前两年推出了融资融券,但一直禁止卖空交易。事实上相当多的研究表明,缺乏信用交易机制的股票市场很可能无法避免周期性涨落和政府干预的运行模式。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建议

信用交易与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创新 篇6

关键词:制度创新;信用交易;模式

一、制度创新——中国证券市场成长的动力

当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极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日强,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蔚然成风,中国加入WTO使得经济金融全球化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影响更加真切。

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无疑会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更多的是挑战。因为,中国证券市场有明显的缺陷:股价运行的极端不平稳性,投资者行为缺乏理性,极具计划经济色彩的中国式“分业模式”阻隔货币市场资金与证券市场之外,严重威胁到证券市场资金配置功能的正常发挥。

这就要求我们分析阻碍市场发展的因素,寻求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途径。证券市场作为社会经济复杂大系统的一部分,与外部环境之间总存在信息和动能等的互换,由此获得推动市场发展的外部动力;证券市场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这是其内部动力,而且是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李启亚,2001)。中国证券市场要在国际化与市场化的趋势下获得发展,应加快对外部市场开放的步伐,以便从外部获取发展的力量;但最根本的应该是证券市场的创新,促使中国证券市场适应世界经济和国际资本市场发展趋势的过程。证券市场创新的内容很多,但是我们认为,对于中国证券市场来说,最迫切最根本的是制度的创新。因为,大量的研究表明,体制、结构、机制和法律等制度性缺陷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性障碍,解决市场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也应该从制度创新入手。证券市场制度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准入制度的创新;交易制度创新,即发展多层次的市场,并引入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监管制度创新等。就中国证券市场当前的形势来看,进行证券信用交易试点,并逐步引入证券信用交易,发挥买空卖空机制对于活跃市场,增强市场稳定性等方面的作用应该首先提上制度创新的日程。

二、证券信用交易及其效应分析

证券信用交易是有关机构对交易者在二级市场上的融资——保证金交易,包括融资和融券两种形式。证券信用交易在成熟证券市场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直接作用是投资人可以以较少的资金做较大规模的投资组合,进而刺激证券市场交易的活跃,提高证券市场流动性;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保证金比例,达到调节信用供求和稳定股价的目的。但是我国现行的法规却将信用交易划为禁区,这不仅使证券市场丧失了一种极为重要的稳定工具,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且,也使得无法获得满足的对信用交易的客观需求,各种形式的违规“透支”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实际上,信用交易作为连接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通道,对克服“分业经营”情况下,银行资金不得直接进入证券市场,甚至被隔绝于证券市场之外,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效应不高的情况有直接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引入信用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1. 对证券市场发展的影响。证券信用交易机制的引入,将对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产生规范化的影响,有利于其不断成熟;而且证券信用交易将导致社会资金、银行资金流入证券市场,直接扩大证券市场上的资金供给,对提高证券市场的活跃性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1)可以完善股价形成机制,发挥市场缓冲器的作用。在实行审批制,各种证券的供给数量确定,本身缺少替代品的情况下,如果仅存在现货交易,证券市场将呈单方向运行,在供求失衡时,股价必然会胀跌不定,或者暴涨暴跌。信用交易与现货交易相互配合,可以增加股票供求的弹性。当股价过度上涨时,“卖空者”预期股价将下跌,便提前融券卖出,增加了股票的供应,现货持有者也不致继续抬价,或乘高出手,从而使行情不致过热;当股价真的下跌之后,“卖空者”需要补进,增加了购买需求,从而又将股价拉了回来。买空机制也同样可以发挥类似的缓冲器作用(屠光绍,2000)。

(2)可以提高市场连续性,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如果投资者出于某种原因长期持有股票,而不轻易卖出,那么二级市场上的证券交易必然陷于停滞,从而影响到证券市场的价格信号功能(这正是我国证券市场目前的情况)。此时如果有投机者参与买进,并以信用交易方式增加买进或卖出的力量,将会促进市场交易。更重要的是,股票卖空交易本身存在一种使股价连续的内在机制。如果硬性的规定卖空价格必须高于前面最近一次股票的成交价,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缓解股价下跌的速度,维持股票市场的连续性。

2. 对投资者的影响。利用信用交易,投资者可以小搏大,发挥乘数作用,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创造获利机会,在股价上升时获得数倍于全额交易的收益,当然一旦预测失误,在股价下跌时其损失也将数倍于全额交易。这种对收益和损失的放大机制,使得投资者在追求更高收益的同时面临很高的风险,由此可以培育更加理性的投资者,增强市场发展的潜力。

3. 对管理部门的影响。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可以起到平稳市场的作用,为证券市场监管机构提供了一种灵活、透明和制度化的市场调控手段,即保证金比率。西方成熟证券市场的经验已经证明,保证金比率的高低是调节证券信用交易的有效工具,提高保证金比率可以紧缩信用,而降低保证金则可以放宽信用。监管部门可以根据金融形势、股票市场交易状况等条件,通过信用比例的放宽和收缩来调节股市的供给和需求。这样可以使我国证券监管部门获得更加市场化的监控手段,摆脱过多依赖政策和行政手段的困境,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模式选择

进行信用交易试点,首要的是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主要应该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信用来源问题;二是信用交易的监管问题。

1. 信用来源。

证券信用交易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信用的来源,即提供信用的资金和证券的来源。根据是否有外部信用的介入,可以分为内部信用模式和外部信用模式。前者即远期交易,其特点是交易中的信用由买卖双方互相授予,无须从外部第三方引入。而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是外部信用模式,在货币资本储蓄丰富和股票所有权分散的国家,证券信用交易一般采用外部信用模式。

我们所建议引入的也就是这种模式。在外部信用模式下,买卖双方可以从外部第三者处借入所需的资金和证券,根据是否存在专门的信用融通机构,外部信用模式又可以分为分散授信和集中授信两种。

在集中授信制度下,存在一个制度化、集中统一的证券融资公司专门提供信用交易所需的资金和证券;有关部门通过证券融资公司调控证券融资业务,以此控制流入流出证券市场的资金量。与集中授信不同,分散授信模式下,证券融资机构就是原有的证券商,不再另设专门化的证券融资公司。美国是分散授信的代表,而日本、韩国等则是实行集中授信。导致上述不同选择的根本性原因在于其信用经济成熟度的差异:美国是信用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完善的信用制度本身足以胜任调控信用规模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风险的要求。而日本、韩国等的信用经济并不发达,非市场因素、黑幕交易经常造成过度的投机,甚至由此引发金融危机,损害实质经济的运行。考虑到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以及信用经济不发达的现实,建议我国信用交易中采用单轨制的集中授信制度,即设立一家或几家证券融资公司,由其通过众多的券商向投资者提供信用融通。

2. 监管模式。

证券信用交易的监管主要包括对保证金比率、信用限额、外界信用进入市场的监管以及自律管理等内容。

(1)规定并适时调整信用保证金比率是证券监管部门调控证券市场的有效手段,保证金比率的调高可以抑制市场过热,反之则可以活跃市场交易。信用交易最发达的美国,由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和调整保证金比率,目前其初始保证金比率为50%,维持保证金比率为25%。韩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定的初始保证金交易要求为40%或者以上,该比例可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考虑到我国的信用状况,宜实行较高的比率,以降低信用风险。因此笔者建议初始保证金应高于50%,维持保证金应在30%以上。

(2)信用限额。过度的信用交易往往引发证券市场的过度投机,而我国证券市场上因为投资收益率较低,一直存在通过过度投机获利的普遍倾向。因此建议对信用贷款或融资规定较低的限额,根据市场的发展和完善程度适当提高。证券融资公司提供的垫头信用总额宜以不超过其资本金为限。

(3)监管外界信用进入市场。如果对外界信用不加控制,我国巨额的银行储蓄资金可能大量涌入证券市场,经由信用交易的放大效应而对市场形成破坏性影响。故此,必须严格禁止外界信用进入市场;在法律上应该明确只有统一设立的证券融资公司有资格办理信用提供业务,其提供给顾客的融资额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其他形式的资金只能通过参股证券融资公司或者购买其发行的融资债券等形式间接参与。

此外还应加强信用交易的自律管理。专营信用交易融资的证券融资公司一开始就应该采取商业化运作的公司制,通过规范化的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建立良好的信誉,维护市场的稳定发展。现有证券商也应继续加强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更好地发挥其在市场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屠光绍.交易体制:原理与变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谢识予.我国禁止证券信用交易政策效果的理论分析.复旦学报,2002,(1).

3.李启亚.中国证券市场创新体系研究.改革,2000,(1).

4.沈沛.中国证券市场: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华夏银行南京分行。

浅谈证券信用交易的利与弊 篇7

证券信用交易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境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大多建立了信用交易制度。境外融资融券交易的基本做法有三大类型:分散化的券商授信模式、证券金融公司集中授信模式和证券借贷集中市场模式等。在我国境内, 证券信用交易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在证券市场建立初期, 出于控制市场风险的考虑, 不允许进行融资融券交易。因此1998年通过的《证券法》第三十条规定, “证券公司不得从事向客户融资融券的证券交易活动”, 以法律条文明确禁止证券信用交易。但随着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 市场对于信用交易这一形式存在着强烈的需求, 地下融资融券活动开始涌动。为了向客户提供信用交易, 证券公司不得不挪用客户保证金及证券, 给证券市场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而且, 我国监管体系不断完善, 证券市场制度建设不断健全, 积极推行证券市场信用交易具备了充分有利的条件。这种情况下, 2005年10月27日通过的修订后的《证券法》不仅删去了修订前《证券法》第三十六条的内容, 而且修订后《证券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证券公司为客户买卖证券提供融资融券服务, 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这一规定表明我国允许融资融券交易, 从法律上为证券信用交易的开展打开了空间。制度上虽然允许融资融券交易, 但由于融资融券交易引发风险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所以对信用交易的开展我国仍持谨慎态度。要求融资融券交易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以对融资融券的证券交易活动进行严格的监管。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 信用交易也是一把双刃剑, 证券信用交易在放大资金的同时, 也在放大风险。我国的证券市场曾经因为不规范的信用交易引起过证券公司的大洗牌和巨大的市场冲击。在启动信用交易的时候, 应尽量发挥其有利的一面, 回避其不利影响。下面从证券信用交易的利与弊两个方面探讨这种交易形式。

一、适时开展证券信用交易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证券信用交易与传统的交易方式相比较, 融资交易提供了一种财务杠杆, 可以利用较少的资本获取较大的利润。同时, 融券交易也提供了卖空的机制, 有助于通过排除过高估价来提高市场效率。

首先, 证券信用交易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

我国证券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着只能“做多”的状况, 单边“做多”的交易规则使得股票市场价格上涨时大家才能赚钱, 而股价一旦下跌, 交易量就会迅速萎缩, 造成股价的进一步下跌, 从而引发巨大的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 造成严重的后果。证券信用交易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融资融券交易这样的“买空”、“卖空”, 为我国的证券市场形成了“做空”机制, 将结束国内单一的“做多”格局。而且, 系统化、规范化的信用交易, 能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证券信用交易可以维持证券市场交易的活跃, 通过市场内存量资金的放大效应不仅可以增加证券市场的供需量, 而且可以活跃市场中沉淀的资金, 保持证券市场的活跃, 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适度的信用交易有利于证券市场进一步稳定健康发展。

其次, 证券信用交易有利于证券市场参与者实现更多的赢利机会。

一方面, 对于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来讲, 证券信用交易无疑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机会和风险回避手段。由于信用交易增加了“做空”机制, 在行情上涨时, 投资者可选择“做多”;行情下跌时可通过“做空”回避风险, 甚至获得收益。另一方面, 对于证券公司来讲, 信用交易的开展, 改变了以往业务比较单一, 收入来源主要是佣金收入的状况。在现金交易情况下, 证券公司主要收取的是佣金, 如果市场行情下跌, 由于交易量减少, 势必影响其佣金收入。而开辟了为客户提供信用交易的业务后, 可以保持稳定的交易量, 而且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信用还可以赚取利息, 所以信用交易的开展不仅可以保证证券公司的佣金收入, 还可以使证券公司获得额外的信用利息收益。证券信用交易为投资者、证券公司等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获利机会。

最后, 证券信用交易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

证券信用交易给投资者提供了一个以少量资金扩大证券资产实现杠杆效应的渠道。同样, 证券信用交易也为证券监管机构提供了利用融资融券比例对过度投机行为进行监管这一有效工具。监管部门一方面可以利用这种比例关系调控证券市场的供需平衡, 促进证券交易的顺利进行和价格稳定;另一方面可以利用信用交易的相关记录及时有效地了解相关信息, 有利于控制风险, 加强对市场监督和管理。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证券信用交易是一把“双刃剑”, 不仅要看到其有利的一面, 更不能忽视其不利的一面。不规范的信用交易会造成证券市场的风险, 甚至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二、证券信用交易的弊端及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保证金账户采取抵押贷款形式。

作为保证金账户抵押品的往往是投资者自身账户的证券资产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形式。通常当证券市场的证券价格下降时, 投资者抵押资产的价值同样也会下降, 因此, 保证金账户不可能获得充分的抵押保障, 投资者的补偿能力可能受到制约而出现债务危机, 所以, 采取抵押贷款形式开立保证金账户, 会增加信用交易的风险程度。

其次, 风险来自信用交易的杠杆效应。

杠杆效应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 当证券市场行情下跌时, 它会带来负面效应, 自动放大证券市场波动带来的资产价值的变化和投资者资金的大起大落。信用交易的杠杆效应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比如, 当股价从20元降至10元, 如果是现金账户, 损失的只是10元, 损失率为50%, 但如果是保证金账户, 虽然表面上看也损失10元, 但亏损率则为100%, 另外再加上本金和利息, 损失就会超过100%, 亏损率50%与超过100%相比, 在股市下跌时, 信用交易的风险要远远大于传统的现金交易。

最后, 投资者面临在“保证金账户”存放更多的现金或证券资产的风险。

在信用交易中, 要求投资者保证金账户的保证金数额必须达到最低标准, 这样的保证金被叫做最低保证金。如果投资者不能满足补充维持最低保证金的要求, 证券公司有权强行平仓, 卖掉投资者的证券直到维持保证金达到证券公司的最低标准为止。如果卖掉所有的证券资产还不能满足最低要求, 投资者的账户就要被关闭。也就是说, 在市场不景气时, 信用交易的投资者不仅损失资本, 甚至失去对自己资产的控制权。所以, 证券信用交易这种方式可比喻为:要么是锦上添花, 要么是雪上加霜。

正是由于证券信用交易存在着巨大风险, 我国虽然在法律上允许这种交易方式的存在, 但真正推行信用交易制度, 还需要相关制度的完善, 特别是风险防范制度的完善。

(一) 在启动信用交易时, 特别要重视培养市场的信用环境

首先, 信用交易要以“信誉”为重。无论是需要资金的投资者, 还是提供资金的证券公司, 都要有良好的信誉。

其次, 强化“信用”交易的信息披露, 特别是信用交易的风险披露, 监管机构要严格监管交易主体的交易行为。

再次, 不得将最低保证金设计得太低。要有一定的符合标准和要求的保证金作为信用交易抵押, 防止出现信用风险。

最后, 对违反信用交易规则的行为进行严厉的经济惩罚, 违反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所以, 信用交易的实施也是有基本市场环境条件的。如果市场并不稳定, 大起大落, 信用交易的风险就会很大。因此, 创造基本稳定的市场环境是保证信用交易制度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 在信用交易的实施上应更注重风险防范和控制, 切忌单一的强调资金入市的思路

首先, 参与信用交易的投资者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

证券信用交易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行为, 在向市场推广时, 有必要加强对投资者风险意识的培养, 让投资者在充分认识潜在风险的同时, 树立风险意识, 掌握必要的防范和减少风险的知识。同时, 积极完善投资者保障措施。

其次, 加强对证券信用交易的监管。

证券监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之间应在当前分业监管的模式下, 分工合作, 加强沟通与协调, 对证券信用交易实施有效的监督管理, 防范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最后, 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尽快推出实施细则。

《证券法》修订后, 2006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信用交易配套法规, 但这些法律法规的推出对于有效防范和控制信用交易风险还远远不够。证券监管部门应加紧制定证券信用交易的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 以便更好第规范和约束证券信用交易活动。

信用交易 篇8

例如:2009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大型设备。合同规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价款。该设备价款900万元,增值税153万元,增值税已用银行存款支付。在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的3年内每年支付货款300万元,每年付款日期为12月31日。乙公司该设备的账面成本600万元。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假定甲、乙公司折现率为10%。注:(P/A,10%,3)=2.4869

乙公司的会计处理:

(1)2007年1月1日:

销售价款的现值:300×(P/A,10%,3)=300×2.4869=746.07万元

(2)确定信用期财务费用和已收本金:

(3)2009年12月31日:

(4)2010年12月31日:

(5)2011年12月31日:

摘要:近几年来,企业采用分期收款购销商品的交易发展迅速,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越来越大地发挥作用。本文主要根据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第538号令公布修订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和现行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结合超过信用期限商品销售交易的典型综合案例,全面系统地论述超过信用期限商品销售交易的会计处理。以便提高广大企业会计工作者对超过信用期限商品销售交易会计处理正确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信用期限,商品销售,账务处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北京,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信用交易 篇9

关键词:信用交易,证券金融公司,证券公司许可证制度,风险控制机制,转融通机制

1 我国证券信用交易的模式选择

我国股市信用交易制度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模式?根据我国股票市场的实际情况, 按以下原则进行选择:一是金融市场运行的现行状况;二是金融体系的运行成本和效率;三是信用环境的完善程度;四是市场监管的可操作度。

1.1 海外具有代表性的证券信用交易的模式分析

(1) 借鉴美国模式。

直接采用市场化的分散授信方式。这种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中国香港市场也采用类似的模式。在这种交易模式中, 监管当局在活跃市场同时, 从有效地防范风险的目标出发, 制订了一系列完善的交易规则和条例。在制度所限定的范围内, 证券信用交易完全由市场的参与者自发完成。

(2) 集中信用模式。

这种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 在证券公司对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的同时, 设立半官方性质的、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证券金融公司, 为证券公司提供资金和证券的转融通, 以此来调控流入和流出证券市场的信用资金和证券量, 对证券市场信用交易活动进行灵活机动的管理。

(3) 先集中信用再市场分散信用模式。

先期借鉴日本模式, 建立过渡性的专业化证券金融公司, 待时机成熟后再过渡到市场化模式。这一思路提出的分阶段推进的主张是可取的, 但同样存在第二种思路的弊端。

(4) 双轨制信用模式。

这种模式以我国的台湾地区为代表。在“双轨制”模式下, 券商将被分为两类:只有一小部分质优券商经批准可以直接办理融资融券业务, 其余的证券公司则没有营业许可。

1.2 我国证券信用交易的模式选择参考

从证券市场未来发展趋向着眼, 我国股市融资融券制度的最终模式应该是市场化模式。比较国外的模式效果看, 日本和韩国的“单轨制”模式最有借鉴意义, 其基本架构是政府主导、证券金融公司独占为政策工具, 券商对委托者提供融资融券, 证券金融公司为券商提供转融通业务。目前我国只能采取证券金融公司或证券公司许可证制度为主导的集中授信模式, 待市场条件具备时, 再向市场化模式转化。

(1) 筹建证券金融公司。

证券金融公司主要通过向资金和证券的拥有者融借证券和资金, 来维持自己的转融通业务, 一般享有政府支持下的垄断专营权, 因此具有较小的自有资本规模, 日本证券金融公司的自有资本比例只有2.5%。证券金融公司股东包括券商、证券交易所、证券结算登记公司、商业银行、投资公司等, 资金主要来源有:中央银行的平准资金、通过银行间融资市场获得的资金、以及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用于转融券的证券来源主要是基金、社保资金、银行、保险公司的股票或者债券。由于证券公司不能够直接向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融取证券, 其它金融机构如果需要借出证券, 一般是要将其转借给证券金融公司, 再由证券金融公司附加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后融借给证券公司。

(2) 实施证券公司许可证制度。

以实行“证券公司许可证制度”作为过渡模式, 即经过主管当局核准, 以取得许可证的证券公司履行证券金融机构职能。原因在于:

①这种过渡模式的优点在于可降低金融市场运行成本, 提高市场效率。在我国目前建立几家专业化的证券金融机构及其遍布全国的分支机构, 成本过大;而且, 设立专门的证券金融机构, 使得从货币市场到资本市场的融资链条过长, 在客观上会降低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并且, 从监管角度看, 是否有利于监管, 关键不在于是不是设立专业化的机构, 而在于监管的制度设计和监管效率。

②我国证券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虽然与国外证券商相比还较弱, 但其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如果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植进一步充实实力, 是可以承担证券金融机构职能的。在制度设计上, 开始时可挑选一家实力较为雄厚的全国性的证券公司作为试点, 在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扩大, 这种做法符合我国先试点后推广的渐进式改革路径。

2 我国证券信用交易的制度规范

(1) 完善信用交易风险控制机制。

这种机制的核心就是控制证券公司在交易业务中的规模与比例, 主要包括:①证券的资格认定制度。它是防止恶性炒作、形成良性投资理念的必要手段。主要应考虑:股价波动幅度、主营业务及流通股本情况、公司治理结构、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诚信度等因素。②建立完善的市场信用额度管理制度。一是对融资保证金比例和融券保证金比例的动态管理;二是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的限额管理。③单只证券的信用额度管理制度。就是要限制单个证券的信用交易比例, 目的在于防止股票被过度融资融券而导致风险增加。④投资者的审定制度。在信用交易建立的初期, 尽量以具有多年股票投资经验的高端客户为标准, 同时借助银行系统的个人征信体系考察投资者的信用情况, 及其在股票市场上的历史交易情况。

(2) 加快建立转融通机制。

在《管理办法》中规定了目前券商只能用自有资金和自营证券进行融资融券, 使得风险只能自担。而国外的信用交易往往可以通过转融通机制, 将券商的抵押资产变成更具流动性的资金, 从而优化了券商的资产结构。信用交易制度建立以后, 我国应逐步建立其转融通机制, 扩宽券商融资融券业务的资金和证券来源渠道, 分散券商的风险, 同时做好证券的托管工作, 制定合理的抵押比率, 提高对抵押资产的定价能力。在现行条件下, 可以把转融通范围限定在券商和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基金之间, 以后逐步扩展到券商和商业银行之间。

(3) 建立多层次的信用交易监管体系。

第一级是法律监管。证券信用交易推出的法律环境已相对成熟。首先有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委员会制定的《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其次《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两部法规也在实施, 而由证券交易所制订的《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以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制订的《融资融券试点登记结算业务指引》也已基本成型。

第二级是行政监管。在我国现行的行政监管是证监会和人民银行的联合监管。证监会集中监管证券公司和投资者, 从证券流通方面制定相应的交易规则和管理办法, 并负责稽查违法和违规行为。而人民银行则集中监管银行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 负责根据市场货币供需状况调整最低维持保证金比率。

第三级是交易所的市场监管。交易所根据市场或单只证券的信用交易情况, 确定证券的信用交易资格, 并对交易的异动发出警示, 或代证监会行使部分行政处罚权。

第四级是证券业协会的行业监管。负责有关信用交易合同和协议文本的标准化, 并从行业规范和行业道德方面, 对协会成员进行行为监管。

参考文献

[1]陈红.我国证券信用交易的模式选择与制度规范[J].管理世界, 2007, (4) .

[2]薛智胜, 苏哲.建立我国信用交易制度初探[J].现代经济, 2003, (10) .

信用交易 篇10

网络购物是电子商务的重要形式之一。电子商务 (E-Commerce) 从广义上讲是指以电子设备为媒介进行的商务活动;在狭义上则是指以互联网 (Internet) 为技术依托所进行的各种商务活动。它包括B2B (Business to Business, 企业对企业) 、B2C (Business to Customer, 企业对消费者) 、C2C (Customer to Customer, 消费者对消费者) 。本文主要探讨C2C网络购物, 它是指借助互联网实现商品在个人消费者之间买卖的过程。在B2C模式中, 卖家通常是一家或多家纯粹的商家, 而买家一般是普通消费者, 交易中的地位和角色是固定的。在C2C模式中, 买家和卖家即可是从事零售业务的商家 (通常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者) 、也可是普通消费者, 没有明确的角色区分, 交易地位可以随时转换。

近年来, 互联网在中国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网络购物的迅猛发展。根据CNNIC第22次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6月, 中国网络购物使用率达到25.0%, 使用规模为6329万人, 跻身十大网络应用之列。①互联网作为一项信息技术一方面消除了交易的空间阻隔, 扩展了市场范围, 另一方面它又加剧了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增强了交易的不确定性, 更易于诱发逆向选择和柠檬市场。这一特点对于C2C模式下的网络购物尤为明显。因此, 本文将运用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来探讨C2C网络购物为什么没有演化为柠檬市场。

二、两种交易成本的此消彼长

交易总是伴随着交易成本的发生。经济学家杨小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交易成本分为外生交易成本 (Exogenous Transaction Costs) 和内生交易成本 (Endogenous Transaction Costs) 。前者是在交易过程中直接或间接产生的费用、与决策者利益冲突所产生的扭曲无关, 如交通、通讯成本等。后者又分为一般与特殊两种。一般内生交易成本是指在交易中仅在所有参与者都做出决策之后才能确定的成本。也就是说, 内生交易成本是每个个体自利决策交互的结果。由于一般内生交易成本与外生交易成本有所重叠, 所以, 杨小凯又定义了特殊内生交易成本, 指那些与均衡和帕累托最优之间偏离有关的成本。内生交易成本是由参与者之间为分享更多分工收益所采取的机会主义行为 (Opportunistic Behavior) 所产生的。外生交易成本主要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内生交易成本主要是制度层面的问题, 当然技术变迁对它也有显著的影响。那么, 相对于传统购物而言, 网络购物的兴起使这两种交易成本产生了哪些变化呢?

传统购物多是买卖双方面对面 (Face to Face) 、货款两清的直接交易;对于此类交易, 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来应对质量的不确定性。比如, 购买之前直接观察或感受商品的某些物理属性, 从而对商品品质做出判断 (对食物可以先尝后买, 对衣物可以在试衣间试穿等) ;或者通过对卖主或店铺设施的主观印象来对商品质量可信度做出辅助评价 (如果卖主面目和善、店铺装潢讲究, 就会增强对质量可靠性的预期) 。因此, 信息不对称 (Asymmetric Information)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此外, 在传统交易中由于受交通成本的约束, 交易双方的距离越近, 交易频率就越大, 重复博弈的几率也就越高。交易对象的市场半径都是相对有限且稳定的, 因而传统购物近似地发生在“熟人社会”里。在这种情况下, 机会主义行为将以牺牲长期利益为代价, 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 传统交易中的旅游购物是例外) 。综上所述, 交通、通讯成本的存在限定了交易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 外生交易成本就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非线性递增。同时, 市场范围的有限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抑制内生交易成本的增长。

依托互联网技术的网络购物一方面消除了地理空间的限制, 使商品搜索更加便利, 交易者的市场半径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大, 电子商务市场趋向于完全竞争市场, 另一方面, 互联网又衍生出一些有别于传统购物的信息屏障 (Information Barrier) , 使交易信息的充分度远远偏离完全竞争状态。信息屏障包括: (一) 无法实现对商品的直接观察或体验; (二) 无法做到对卖主或店铺的现场观察。除了信息屏障之外, 网络卖家的进入和退出的成本较低 (不需要像传统卖家那样租赁和装修店铺等) , 加之网络社会本身就具有匿名性或虚拟性 (更接近于“生人社会”) , 因此, 网络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相对传统交易有可能更为频繁地发生。根据艾瑞咨询在2007年对3119名互联网用户未进行网络购物原因所做的调查显示, 有50.7%的网友选择“未见到商品实物, 不放心”, 有49.5%的网友选择“担心售后服务不好”, 19.3%的网友选择“周围亲友有过失败购物的经历”。②这表明空间距离的消失却造成了心理距离的增长, 外生交易成本的降低有可能带来内生交易成本的增加。

三、柠檬市场与品质考核

互联网在提高商品信息搜寻效率的同时, 也产生了网络交易的信息屏障, 加剧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增加了内生交易成本产生的可能性。而内生交易成本的来源之一便是逆向选择和柠檬市场的出现。

“柠檬”一词在美国俚语中意为“次品”。1970年经济学家阿克洛夫以柠檬市场为隐喻、以次品车 (在美国, 也称之为“柠檬”) 为例, 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市场运行效率做了分析, 提出了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 理论。假定市场中只有四种汽车:新车和旧车、好车和次品车。新车有可能是好车, 也有可能是次品车;旧车也是如此。人们购买一辆新车时并不知道所购汽车是好车还是次品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 车主就可以了解该车的质量, 即车主会更准确地估计该车是次品车的概率。这就形成了一种可得信息的不对称:现在卖主比买主更了解汽车的质量。因为买主不能区别好车和次品车, 次品车将以与好车相同的价格出售, 尽管旧车与新车的价值不会一样。于是, 格雷欣法则以另一种方式出现了:绝大多数出售的汽车可能是次品车, 好车的买卖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因为次品车倾向于将好车挤出市场 (这与劣币驱逐良币相似) 。最终, 旧车市场被次品车所充斥, 演变为“柠檬”市场 (Lemon Market) 。不仅好车有可能被次品车挤出市场, 在有不同档次商品的连续市场中, 甚至更糟的异常现象也会出现:次品将不太差的产品挤出市场, 不太差的产品又将中档产品挤出市场, 中档产品则将不太好的产品挤出市场、不太好的产品将高档产品挤出市场, 依次类推, 最终不会有任何市场存在。

然而, 我们看到同样信息不对称的电子商务市场却没有因为可能产生逆向选择而演化为“柠檬”市场。那么, 是什么机制对内生交易成本的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呢?经济学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价格信号。价格是显性的;我们在比较价格时, 隐含的假定是一定品质下的价格。而品质是隐性的;价格相同而品质不同, 则意味着实际价格是不同的。所以, 在现实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品质考核。考核商品品质的方式, 一是直接针对商品本身, 一是针对商家的考察。

(一) 针对商品本身的考核。

在“柠檬”市场模型中阿克洛夫把商品完全视为是体验性的。毫无疑问, 体验是人们获得商品质量信息的可靠途径, 但并非唯一。对于多数商品而言, 体验过程即消费过程;一旦体验, 就可能出现赖账这类道德风险。除了直接体验之外, 人们还有两类甄别商品质量的方法:一类是可以体验但无需体验、只要根据以往传统购物体验所积累的经验对代表品质的关键信息加以考核就足以做出判断。另一类方法是由于鉴别品质的专业技术性强、即使直接体验也无法了解, 只能借助专家或专业机构的测量与评价。在长期购物实践中, 人们通过学习掌握了许多非体验性的品质考核方法。这些生活经验能够使人们遵循有限理性 (Bounded Rationality) 的原则、以最简约的信息对产品品质做出满意的评估。“是否购买”这种超边际决策, 并不需要所有有用的信息, 而只需要获得足以做出满意判断的关键信息, 即巴泽尔意义上的“代表性考核” (Proxy Measurement) 。

(二) 针对商家的考察。

考察商家主要是考察其信誉, 实际上是间接地考核商品品质。一旦买家对商家的类型 (诚实或欺骗、合作或不合作) 形成判断, 就会由初始信任转向持久信任, 从而大大地降低品质考核费用及不确定性。根据无名氏定理 (Folk Theorem) , 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 如果参与者有足够的耐心, 对双方均有利的合作均衡可以作为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出现。就是说, 只要交易具有长期性 (或交易结束的概率足够小) , 且交易双方对未来收益的贴现足够高, 参与者之间则容易建立信任, 因为未来合作的预期收入流足以支持处于信息优势的交易主体放弃欺骗策略。大量的文献证明:在长期博弈中采取触发策略 (Trigger Strategy) 是占优的均衡策略。如果一种机制可以满足无名氏定理的条件, 那么它就能够激励商家为长期利益而在重复博弈中对声誉进行持续投资, 并且将声誉作为一种信号传递给买家。买家通过信号甄别来判断商家的类型, 这样就会降低品质考核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和内生交易成本。

四、C2C电子商务网站的实践

我们主要以淘宝网为例考察C2C模式电子商务网站是如何用互联网技术消除信息屏障、促进品质考核、降低内生交易成本的。

网络购物具有很多信息屏障 (如无法做到“先尝后买”、无法保证“所见即所购”等) 。然而, 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同样可以提供便利的条件, 使处于信息优势的商家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技术手段向处于信息劣势的买家传递关键信息。除了保证这些基本功能得以实现之外, 淘宝网还根据商品交易的特点, 专门开发了淘宝旺旺这种网络即时通讯工具, 为低成本的信息交流和讨价还价提供了更直接和便利的条件。当然, 厂商是否有激励提供尽可能多的品质信息呢?这种激励来自于竞争的压力。电子商务的卖家不仅面临传统购物的竞争, 而且由于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商务的地理区域垄断, 使可供选择的同种商品范围极大地扩大了。在近似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 提供详细的品质信息以降低网络购物的不确定性, 是厂商生存的最优策略。当然, 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商品并不受信息屏障的局限, 甚至代表其品质的关键信息恰好与互联网的技术特性耦合。最好的例子是图书音像这类信息产品。然而对于此类商品, 人们不需付出很多品质考核成本, 却会更关注商品的多样性和价格及运费折扣。所以, B2C模式的当当网在这方面比C2C模式的淘宝网更有优势。

为了便于买家对卖家考察, 淘宝网建立了商家信用等级机制。每笔交易发生后, 满意或没意见的买家会给予好评, 不满的买家可以用中评和差评来表达意见。某一买家即使是初次与某个商家交易, 该商家的历史评价记录也可触发他延续以往买家的交易策略:对于好评多的商家选择合作, 对于中评和差评多的商家选择审慎或放弃。这样, 商家与个人的单阶段博弈就可转化为商家对整个买家群体的无限次重复博弈。信用等级显示了商家的声誉。声誉是商家在与买家交往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因而也是最好的显示商家类型的信号。多数商家都很注重声誉投资。比如:在淘宝网上商家有向买家附赠小礼品的惯例;这样即使买家对商品不十分满意, 但有小礼品作为补偿, 多数买家都不会选择差评来报复商家。这些声誉投资是有回报的: (一) 商家交易次数越多、声誉越好, 他未来的交易机会相对于没有声誉积累的新厂商就越多, 因为作为风险厌恶者的买家倾向于在交易试错中搭便车。 (二) 声誉良好的商家可按照自己意愿的价格出售商品, 声誉不佳的商家则必须以较低价格才能与之竞争。这两点可保证声誉投资将获得可观的未来收益贴现, 从而激励商家着眼于重复博弈。

总之, C2C模式电子商务的兴起是有其内在合理性的。本文的目标便是探讨这种合理性。只要沿着本文的思路、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不断消除内生交易成本, 网络购物将对传统购物形成有力的竞争和完美的补充。

参考文献

[1]阿克洛夫.“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A].阿克洛夫.一位经济理论家讲述的故事[C].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 2006.

[2]巴泽尔.考核费用与市场组织[A].陈郁.企业制度与市场组织[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

[3][美]拉斯缪森著, 姚洋等译校.博弈与信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Xiaokai Yang.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Division of Labor[M], Oxford:Blackwell, 2003.

交易对手风险:或然信用敞口之忧 篇11

然而“是药三分毒”,衍生品带来的一大副作用便是交易对手风险,

这一风险在金融市场深度波动时会成为震荡的放大器,在衍生品盛行的西方市场其破坏力尤其巨大,这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充分显现。交易对手风险的治理、监控、缓释,

是后危机时代金融业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每一个从事衍生品业务的金融机构需要正视的挑战。??

2011年10月底,高盛前董事长、新泽西州前州长科尔津(Jon Corzine)经营的知名衍生品经纪商MF Global倒闭,再一次使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备受关注。

在衍生品高度繁荣的西方市场,传统债务关系已远非风险扩散的唯一渠道,衍生品交易对手风险就像盘根错节的或然债务之网将金融体系连接起来。从雷曼倒闭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到美国政府救助AIG和各大银行,全球金融危机的跌宕起伏,都与交易对手风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欧债危机中,欧元区主权机构作为衍生品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陡增,欧元主权债作为衍生品交易押品的风险缓释作用失效,这些因素与大量持有本国国债的欧元区银行的信用质量恶化发生共振,是交易对手“错向风险”(Wrong Way Risk)的又一典型案例。

那么,交易对手风险有哪些复杂性?其宏观重要性何在?后危机改革在这一领域有哪些举措?这些改革如何影响了金融市场的行为和价格?中国金融机构正在日益活跃地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国内衍生品市场也在不断发展,交易对手风险管理将是从事衍生品业务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无法回避的必修课,在这一领域西方的经验很有借鉴意义。

“无风险”套利的风险

套利是金融衍生品领域的重要交易策略,无风险套利的分析框架也为衍生品的定价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参照。以大家熟知的抛补利息套利为例,利率平价关系将汇率远期价格与汇率现价联系起来,价格关系的偏离将带来套利机会。设想美元对日元的1年期汇率远期价格偏高,就可以结合借入贷出以及远期合约实施套利(图1)。这一套利策略看似天衣无缝—只要布局实施精准到位,无论市场价格如何变化,其锁定的利润也不受影响,所以被认为是一种无风险套利。但它真的没有风险吗?其实,这一套利策略虽无市场风险,却仍有信用风险:其一是贷出的资金面临债务人的违约风险,其二是远期合约面临交易对手的违约风险。当然,如果债务人和交易对手是实力雄厚的金融巨头,其违约的几率应该较小,但在全球金融危机后,人们已不敢对此掉以轻心。

合成风险转让的阿喀琉斯之踵

金融衍生品强大的生命力源于人们对于风险转让的需求,借助于金融衍生品实现的“合成风险转让”,可以绕开现货买卖的各种不便,轻松复制现货买卖的功效,为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

设想银行A对客户C发放了一笔1千万美元贷款后,希望将对客户C的风险脱手,最直接的办法是出售债权,比如将这笔贷款卖给券商B,并一次性从券商B收到全款,这一交易可以实现风险的彻底转让。然而有些贷款在合同中约定是不可转让的,另外出售贷款可能会对客户关系、会计、税收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这些因素可能使现货出售不再可行或过于复杂,一个替代的解决方案是借助衍生品“合成”资产转让的效果,实施方法是通过CDS(信用违约互换)向券商B购买面值为1千万美元的关于客户C的违约保护。这样,CDS解决了风险管理目标与多种其他管理目标相互纠结的问题。

那么购买信用保护是否与出售贷款完全等效呢?其实不然,假如券商B不履行CDS合约的义务,则银行A仍将面临客户C违约的风险。可见,借助衍生品实现的“合成风险转让”并不彻底,它带来了一种全新的风险—交易对手风险。与现货转让的干净利落不同,“合成风险转让”后银行与债务人仍藕断丝连,其中的“丝”就是交易对手风险,它是合成风险转让的阿喀琉斯之踵。

“合成风险转让”的方便性促成了金融衍生品的大发展,同时交易对手风险也在金融体系迅速积累起来,而这种新的风险带来了新的难题。对于做市商和衍生品用户而言,这一难题主要限于场外(OTC)衍生品或证券融通交易,场内衍生品的违约几率微乎其微,因为场内衍生品由交易所担保,而交易所一般会掌握充足的保证金和抵押品。

变幻不定的信用风险敞口

简单债权的信用风险敞口是静态的,例如银行A对客户C发放了1千万美元贷款,那么与债务人C相关的风险敞口就是1千万美元,而交易对手风险的敞口则是动态的。在前述抛补利息套利的案例中,设想银行A与交易对手B签订远期合约,约定1年后以A按锁定的执行价以美元与B交换日元。如果在合同到期日B违约,则A可以从现货市场以美元购买日元,如果现货市场的美元价低于远期合约执行价,则B的违约将使A蒙受损失,反之将使A获利,可见交易对手风险虽然给套利带来了不确定性,但并不一定带来损失。

推而广之,如果B在合约到期前违约,那么A需要结清与B的合约,并与另一交易对手签订新合约以替代结清的合约,这样B违约引起的损失应是新合约的价格,亦称为“替代成本”,这一成本等于合约的市值,它随市场而变化,可正可负。当合约的市值为正时,A担心B违约,而B不担心A违约;当合约的市值为负时,B担心A违约,而A不担心B违约。这一衍生品合约带来了A和B间随机变化的“或然信用敞口”(Contingent Credit Exposure),因而交易对手风险远比传统信用风险复杂。

交易对手风险的双向不对称性也使多笔衍生品交易风险敞口的汇总更为复杂。如果交易双方签署了轧差协议,则可以在汇总多笔衍生品交易风险敞口时将各笔衍生品合约市值正负相抵,使风险敞口对交易双方都得到压缩。例如,A和B 共有三笔交易,包括两笔利率互换(Interest Rate Swap,简称IRS)和一笔信用违约互换,从A的角度看它们的市值分别是50万元、-30万元和-10万元。在无轧差、单产品轧差、跨产品轧差的情况下,A面临来自B的交易对手风险敞口分别是50万元、20万元、10万元,B面临来自A的交易对手风险敞口分别是40万元、40万元、0元,可见跨产品轧差可以在单产品轧差的基础上进一步压缩交易双方的风险敞口(图2)。

错向风险

交易对手风险不仅依赖于风险敞口,也依赖于交易对手的信用质量,如果两者存在关联并同时恶化,就带来了令人担忧的“错向风险”。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把大规模提供信用保护作为盈利模式的债券担保巨头,它们自身的信用质量与所担保资产紧密相关,全球金融危机中资产质量的深度恶化将债券担保巨头的信用质量拖入泥潭。

对赌协议也常具有错向风险。根据碧桂园财务报告,碧桂园于2008年2月22日发行5亿美元(当时约合35.95亿元人民币)可转债,可转债规模因为超额认购于3月3日增至6亿美元(当时约合43.14亿元人民币)。同时,碧桂园于2008年2月22日与主承销商美林国际签署了2.5亿美元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掉期协议,约定若碧桂园股票最终价格高于锁定价格,则碧桂园将向美林收取款项;若最终价格低于锁定价,则美林国际会收取款项。

这一对赌协议的动机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合约使碧桂园得以在股价上涨、可转债转股的情况下从掉期协议获利以对冲转股的稀释效应;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实际上是碧桂园举债并“合成”回购本公司股票的投机性交易;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一合约使美林国际得以为可转债投资者提供对冲股性的中介服务;也有观点认为,这一对赌协议是美林国际的陷阱,碧桂园则是因为资金紧缺而“饮鸩止渴”。撇开动机不谈,从效果看,碧桂园的状况越恶化,美林国际从对赌协议的获利就越丰厚,所以这一对赌协议是错向风险的又一典型案例。

单向信用支持的困扰

无论对于传统债权还是衍生品交易,保证金和抵押品都是一种常用的信用支持手段。在前述碧桂园对赌协议的案例中,美林国际面临严重的错向风险,为缓释这一风险,它要求碧桂园将可转债融得的金额中2.5亿美元缴付为股份掉期协议的押金,从而全额覆盖了掉期协议的风险敞口。这一安排可以说一劳永逸地解决了美林国际在掉期协议上的交易对手风险,却有些“霸王条款”的味道,对碧桂园极为不利。

美林国际与碧桂园之间的合约细节没有公开,但很有可能信用支持仅由碧桂园提供,这种安排被称为“单向信用支持”。如果的确如此,碧桂园将面临美林国际的潜在违约风险:首先,假如美林国际倒闭,碧桂园如何收回其押金?碧桂园是否作为美林国际的无担保债权人排在大批债权人之后?其次,假如未来碧桂园在掉期协议上出现浮盈,碧桂园在美林国际上的风险敞口将进一步增大。2011年1月5日,碧桂园与美林对掉期协议的提前终止条款进行了修订,但这对上述结论并不产生实质影响。

有句话说得好,解决问题无非是把现有问题转化为新问题。从这一角度看,金融衍生品把风险转让问题转化为交易对手风险问题,而保证金和抵押品等信用支持手段则把初始的交易对手风险问题转化为新的违约风险问题。在“单向信用支持”安排下,缴付押品的一方被两大烦恼所困扰,其一是押品的安全,其二是浮盈的信用保障。根据国际掉期交易协会(简称ISDA)2010年保证金调查初步结果,全球场外衍生品交易中78%签署了抵押协议,抵押协议中16%约定单向信用支持,84%约定双向信用支持。

MF Global倒闭

知名衍生品经纪商MF Global最近由于豪赌欧债而倒闭,这是美国1980年以来规模第七大的破产案,也是继雷曼兄弟2008年倒闭后最大的金融公司破产案。与MF Global有场外衍生品交易的客户会面临交易对手风险,其浮盈很可能因这一倒闭案件蒙受损失,因为按常规,衍生品客户向经纪商提供“单向信用支持”。

另外,MF Global客户面临押品安全问题,客户的隔离账户出现了6亿美元以上的缺口,据称,MF Global违规挪用了客户资产,这可能最终造成客户损失,这一风险通常被称为“客户资金风险”。对于资金缺口的调查给客户资产的归还过程增加了复杂性,MF Global破产10天后仍有40亿美元客户资产被冻结。

欧元区主权风险恶化

在交易商与主权部门的衍生品交易中,信用支持附件常常约定交易商提供“单向信用支持”。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凸显了主权部门的信用风险,但“单向信用支持”的条款约定主权部门不缴付押品,这就增加了交易商应用主权CDS对冲这一交易对手风险的重要性。

另外,交易对手风险所对应的信用估值调整(简称CVA)会随市场而波动,后危机银行资本监管新规《巴塞尔协议3》要求银行为信用估值调整计提资本,这也增加了交易商对主权CDS的需求(详见本刊2011年9月号《主权CDS:国家债务风险的解码器》)。当交易商有浮盈时,由于主权部门不缴纳保证金和抵押品,交易商不仅面临更高的交易对手风险以及相应的信用估值调整损失,也面临更高的资金成本。所以从理论上讲,单向信用支持会推高相应主权CDS的价格以及主权债务的融资成本。

宏观重要性

合成风险转让提供了风险分散和风险摊薄的捷径,从而可以熨平市场波动对金融机构个体的冲击,使金融机构获得“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悠然之态。然而风险可以转让,却不会消失,而交易对手风险更在这一过程中将交易双方绑定。合成风险转让的便捷使金融业陶醉于衍生品的盛宴,交易对手风险延伸为密布于金融体系的或然债务之网。系统风险悄然积聚,风险摊薄逐渐异化,金融体系终于在突发的市场逆转中分崩离析,这是我们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目睹的一幕,而事态的发展路径与《三国演义》中的“连环计”何其相似(图3)。

从上面的讨论看出,从金融体系稳定性的角度看,合成风险转让带来了两种不利的影响,其一是交易对手风险使金融体系的关联度增加,其二是风险转移的便利使金融机构风险意识淡薄。后危机金融改革在消除这两种不利影响方面有诸多举措,如金融审慎监管以及《巴塞尔协议3》在资本计提和资本质量方面的新规都对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作为后危机信用衍生品全面改革新规的“大爆炸”、“小爆炸”协议书,则通过产品结构标准化和市场机制完善降低交易对手风险和强化风险控制(详见本刊2010年10月号《CDS:中国式创新》)。

在市场机制上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引入中央清算机制。根据国际监管机构的计划,在2012年底前所有标准场外衍生品都将实现中央清算。这一改革旨在借助中央清算和多边轧差,提高市场透明度,防止过度杠杆化,降低金融机构的关联,增进金融体系宏观稳定性。当然,关于中央清算机制是否确能增进金融体系宏观稳定性,理论界也多有存疑。比如斯坦福大学的Duffie和Zhu用理论模型研究了轧差效率,并指出从轧差效率看,单一产品的多边轧差并不一定优于跨产品的双边轧差,当同一产品的中央清算机构不止一家时,轧差效率会进一步显著降低。

另外,中央清算机构面临复杂而集中的风险,其安全性并非坚不可摧,但由于其独特地位,其潜在的运转失灵将威胁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可见,中央清算机制在解决现有难题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难题,其利弊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中国金融业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不断加快,从走出去的角度看,中国金融机构将日益活跃地参与全球衍生品市场;从国内市场发展的角度看,衍生品创新仍在不断推进,比如近期在资产证券化和外汇期权等领域都有新的进展;从提升管理水平的角度看,对于参与衍生品业务的中国银行业机构,在实施巴塞尔协议的过程中无法回避交易对手风险问题。可见,中国金融机构需要不断增加对交易对手风险的关注度和管理水平。

本文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批准号10QD32)

信用交易 篇12

1 文献综述

1.1 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评价指标研究

网络商品交易平台是为交易主体提供交易安全保障的信息平台,主要作用是保障交易双方在网上进行安全、诚信的交易。作为电子商务交易活动顺利完成不可或缺的载体,网络商品交易平台能否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信用状况,而网络商品交易平台的信用会受到各种要素的影响。本文通过简要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得出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2 国内外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研究

信用评价技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信用评价技术多使用统计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处理。1958年Bill Fair和Earl Isaac为美国投资业建立了第一个信用评价系统。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Saaty最早提出层次分析法。1985年,Messier和Hansen将专家系统应用到信用风险分析领域中[1]。1996年,Desai等将模式神经网络引入信用风险分析[2]。2002年,Reshmi和Malhotra利用神经模糊系统对消费贷款的500个训练样本进行信用评价[3]。2004年,Mastafa Yurdakul和Yusuf Tansel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不同层次的评估制造业企业信用的模型[4]。

国内学者对信用评价研究目前尚处在起步阶段。闻红利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提出C2C电子商务网站信用评价模型[5]。钟小慧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开发了电子商务网站运营商信用评价系统程序[6]。为解决评价结果失真问题,张洪祥、毛志忠提出基于多维时间序列的灰色模糊信用评价方法[7]。针对传统信用评价方法多是静态评价的不足,张发明提出了一种融合SOM与K-means算法的动态信用评价方法[8]。迄今为止,国内外提出的信用评价方法已有很多,总体上可归为几大类:统计学方法、专家系统法、神经网络方法、支持向量机方法与杂合系统等[9]。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的发展,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技术、遗传算法、分类树等都被引入到信用评价中,并建立起许多人工智能的模型。当然这些方法和模型有优点,也有不足[10]。

通过梳理研究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评价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多数研究只针对参与网络商品交易平台活动的网络卖家和用户,而针对平台企业信用评价的研究很少;而且普遍存在评价指标不够全面、设计过于简单、无法实现动态评价等一系列需要改进的问题。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分析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影响因素,选取信用评价指标,最终设计出具有三级结构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改进了电子商务信用评价模型。同时构建了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传统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融合模糊数学理论,更有利于保证判断、决策的合理性。

2 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 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评价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目标是在参考已有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评价指标基础上设计出新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为网络商品交易平台管理机制的设计提供决策依据。

研究首先分析平台信用影响因素,找出直接或间接影响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的各个要素,然后在信用评价要素的基础上细分出若干个子要素,并根据子要素设计出具体的信用评价指标。基于以上步骤,构建出具有三级指标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最终基于新建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设定指标评分权重,从而为计算具体某一网络商品交易平台的信用分值提供依据。

2.2 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影响因素分析

对网络商品交易平台进行信用评价,最重要的就是筛选出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影响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即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主体的可信度。由于网络商品交易平台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为买卖双方提供商品交易平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交易的风险,平台失信的可能性也被放大,因此网络商品交易平台的信用应等于诚信度与失信度的差值,而平台的诚信或失信程度又可从多个方面去考察。通过对平台交易模式及其生态系统的研究,将平台的信用影响因素归纳分为两大类,即信用基础影响因素和信用行为影响因素。

信用基础影响因素包括网络商品交易平台的基础信息和经营状况,信用行为影响因素包括网络商品交易平台诚信管理、网站的信息披露、买家测评、卖家测评及监管记录。基础信息和经营状况反映了平台的信用基础,而诚信管理、信息披露、买家测评、卖家测评及监管记录反映了平台的信用行为。

2.3 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评价指标选取

根据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影响因素分析,将基础信息、经营状况、诚信经营、信息披露、买家测评、卖家测评和监管记录设定为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评价要素。接下来在这七大要素的基础上细分出若干个子要素,并将子要素分解成具体的信用评价指标。

通过对平台信用评价要素的反复思考和修正,针对各个要素细分出若干个二级指标,并进一步将二级指标细分为具体的三级评价指标,通过层层细分最终设计出的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

基础信息评价要素可细分为合法经营、企业规模、声誉信息及行业影响4个二级指标。合法经营包括工商行政许可、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和许可、特种行业经营许可三级指标;企业规模通过核实企业注册资本、固定资产、年营业额及员工人数加以评价;平台声誉通过核查平台相关表彰荣誉信息及历史信用评价信息加以评价;行业影响通过行业知名度和行业竞争力两方面体现。

平台经营状况可以从平台成长性和盈利性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平台成长性主要考察平台经营时间、每日访问量、每月交易额、会员活跃率以及入驻商户数;平台盈利性通过权益净利率、销售利润率及资产利润率财务指标反映。

诚信管理主要考察网络商品交易平台是否为提升自身信用,规避失信行为制定相关制度或采取必要管理措施。对于平台而言,诚信管理包括平台自身的诚信经营自律制度、规范或措施和对平台上卖家采取的诚信规范管理措施。

信息披露主要考察平台网站是否披露相关信息。网络商品交易平台披露的信息包括服务描述信息、服务承诺信息和服务过程信息三方面。服务描述信息包括注册审核信息、平台服务信息、常见问题说明等;服务承诺信息包括隐私保护、系统安全、交易安全、投诉处理等承诺;服务过程信息包括入驻状态、投诉处理两方面。

平台真实信用状况如何,还需要综合考虑客户对平台的信用评价结果,客户测评分为买家测评和卖家测评两部分。买家测评可细分成购物体验和交易安全两个指标。其中购物体验涵盖了正品可信度、平台使用便利性、交易服务满意度、纠纷处理满意度等指标;交易安全包括系统安全、隐私安全和服务安全指标。

卖家测评也包括服务体验和交易安全两方面。服务体验考察平台使用便利性、交易服务满意度及纠纷处理满意度;交易安全包括系统安全、隐私安全和服务安全指标。

最后还需考察工商局、税务局、法院、统计局及劳动局保存的平台监管记录。

3 实证研究

3.1 确定指标权重

在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接下来需要对各个层级指标的权重进行赋值,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首先采用专家打分法建立判断矩阵,通过向3位淘宝店铺卖家、3位网购达人及4位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发放调查表,让他们对信用评价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进行评分,然后计算出在群组决策环境下各级指标的权重。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列举1位专家的打分情况,见表2~表9。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40 2。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38 1。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00 0。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00 0。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27 9。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00 0。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00 0。

注: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为0.056 7。

对10位专家的打分情况进行加权几何平均,计算可得:一级指标的权重向量为W=[0.054 7,0.126 7,0.173 1,0.204 1,0.124 6,0.110 9,0.205 9]T,基本信息各隶属指标权重为W1=[0.461 3,0.140 2,0.071 1,0.327 4]T,经营状况各隶属指标权重W2=[0.631 4,0.368 6]T,诚信管理各隶属指标权重W3=[0.365 1,0.634 9]T,信息披露各隶属指标权重为W4=[0.410 3,0.205 4,0.384 3]T,买家测评各隶属指标权重为W5=[0.367 5,0.632 5]T,卖家测评各隶属指标权重为W6=[0.401 6,0.598 4]T,监管记录各隶属指标权重为W7=[0.315 4,0.201 7,0.130 6,0.297 4,0.054 9]T。

3.2 确定评语集

令信用评价的评语集V={v1,v2,v3,v4,v5}={高,较高,一般,较低,低},与评语集相对应评语分值向量为F=[f1,f2,f3,f4,f5]T,如果采用五分制,则评语分值向量为F=[5,4,3,2,1]T。

3.3 单因素模糊评价

单因素模糊评价指的是针对准则X1、X2、X3、X4、X5、X6、X7,分别确定评价对象在该准则下对评语集V中各子集的隶属度rij,然后组合得到该准则下的模糊关系矩阵Ri。隶属度rij的评定说明如下:三级指标在核实后获得90~100分(含100),信用评价为高,rij值为5;80~90分(含90),信用评价为较高,rij值为4;70~80分(含80),信用评价为一般,rij值为3;60~70分(含70),信用评价为较低,rij值为2;60分以下(含60),信用评价为低,rij值为1。

本文以某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为例进行模糊评价,如表10所示。

则该平台在准则X1下的模糊关系矩阵R1为:

结合W1=[0.461 3,0.140 2,0.071 1,0.327 4]T,该平台在准则基础信息X1下的评价结果为:

该平台在准则X2下的模糊关系矩阵R2为:

结合W2=[0.631 4,0.368 6]T,该平台在准则经营状况X2下的评价结果为:

同理可求得,

3.4 多因素模糊综合评价

将Bi(i=1,2,3,4,5,6,7)组合成总目标下的模糊评价矩阵R,求出被评价对象的最终评价结果B=WTR。该网络商品交易平台在总目标下模糊关系矩阵R为:

则该交易平台的最终信用评价结果为:

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0.257 6为最大隶属度,其对应的等级即为该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评价最终结果,对照前面的信用评语集,我们可以知道该平台的信用等级为“一般”。

如果采用五分制,则该交易平台的信用分值为:

4 结语

建立系统有效的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对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状况进行科学评价,对于促进网上交易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实现电子商务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具有三级评价指标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考察网络商品交易平台的信用状况。运用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综合考虑网络商品交易平台基础信息、信用状况、诚信管理、信息披露、买家测评、卖家测评及监管记录多个信用因素对信用评价的影响,提出网络商品交易平台信用分值计算模型,从而计算得出网络商品交易平台的信用分值。

参考文献

[1]MESSIER W F,HANSEN J V.Inducing rules for expert system development an example using default and bankruptcy data[J].Management Science,1985,9:253-266.

[2]DESAI V S.A comparison of neural networks and linear scoring models in the credit union environment[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6,95:24-37.

[3]RASHMI M,MALHOTRA D K.Differentiating between good credits and bad credits using neuro-fuzzy system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2,136:190-211.

[4]MASTAFA Y,YUSUF T.AHP Approach in the Credit Evalu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Firms in Turke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4(88):269-289.

[5]闻红利.C2C电子商务网站信用评价研究——以淘宝网为例[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

[6]钟小慧.电子商务网站运营商信用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

[7]张洪祥,毛志忠.基于多维时间序列的灰色模糊信用评价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11,14(1):29-35.

[8]张发明.一种融合SOM与K-means算法的动态信用评价方法及应用[J].运筹与管理,2014,23(6):187-192.

[9]陈显友.电子商务信用评价与治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上一篇: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下一篇:冰蓄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