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处理

2024-05-25

交易处理(精选11篇)

交易处理 篇1

交易费用是指可直接归属于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新增的外部费用。所谓新增的外部费用, 是指企业不购买、发行或处置金融工具就不会发生的费用。交易费用包括支付给代理机构、咨询公司、券商等的手续费和佣金及其他必要支出。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直接从处置收入中扣除, 不单独进行会计处理。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会计处理举例如下: (单位:万元)

[例1]2012年6月10日, 甲公司以银行存款600万元购入乙公司股票2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另支付手续费3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600

投资收益3

贷:银行存款603

上述会计处理表明, 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 在取得时就一次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投资成本不产生影响。

[例2]2012年6月23日, 甲公司以630万元将上述股票全部出售, 支付的交易费用3.15万元, 余款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626.8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600

投资收益26.85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直接从收入款项中扣除, 虽不单独做会计处理, 但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投资收益。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应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不记入投资收益。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直接从处置收入中扣除, 不单独进行会计处理。有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会计处理举例如下:

[例3]2012年7月10日, 甲公司以银行存款6000万元购入丙公司股票200万股, 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另支付手续费30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6030

贷:银行存款6030

上述会计处理表明, 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 在取得时就一次全部计入成本, 对当期损益不产生影响。

[例4]2012年7月23日, 甲公司以6000万元将上述丙公司股票全部出售, 支付交易费用30万元, 余款已存入银行。

借:银行存款5970

投资收益6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6030

处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直接从收入款项中扣除, 虽不单独做会计处理, 但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投资收益。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取得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按该投资的面值, 确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支付的交易费用确认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交易费用既不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也不计入当期损益。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 一般不会支付相关交易费用。有关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会计处理举例如下:

[例5]2009年1月1日, 甲公司支付价款100万元 (含交易费用1万元) , 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A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500份, 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125万元, 票面年利率4.72%, 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 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偿还。甲公司在购买该债券时, 预计A公司不会提前赎回。甲公司有意图有能力将该债券持有至到期, 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假定不考虑所得税、减值损失等因素。采用插值法, 计算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为10%。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 2009年1月1日, 购入A公司债券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

贷:银行存款1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5

(2) 2009年12月31日, 确认A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利息

借:应收利息5.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

贷:投资收益10

(3) 2010~2013确认A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利息同 (2)

(4) 收到本金

借:银行存款125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25

上述会计处理表明, 交易费用计入利息调整项目, 在债券持有期间, 通过分摊, 分期计入当期损益, 影响了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而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时, 不涉及交易费用。

四、长期股权投资交易费用的会计处理

企业对外长期股权投资, 不论是采用成本法核算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 发生的交易费用均直接计入初始投资成本, 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发生的交易费用不记入投资收益。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直接从处置收入中扣除, 不单独进行会计处理。有关长期股权投资交易费用会计处理举例如下:

[例6]甲公司和B公司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两个企业, 甲公司于2009年4月1日在二级市场上, 以银行存款购入B公司股票50000股, 买入价每股10元, 另支付相关税费0.1万元, 占B公司有表决权资本10%, 并打算长期持有。甲公司对B公司的财务政策和经营政策无重大影响, 对该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50.1

贷:银行存款50.1

上述购入股票的交易费用计入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 不计入当期损益。

五、发行债券交易费用 (发行费用) 的会计处理

企业发行债券所发生的交易费用 (发行费用) , 需根据该债券资金的用途确定其会计处理。若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用于企业一般资金周转, 则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若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固定资产购建, 则交易费用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成本。有关发行债券交易费用 (发行费用) 会计处理举例如下:

[例7]2011年1月1日, 甲公司经批准发行5年期一次还本、分期付息公司债券6000万元, 债券利息在每年12月31日支付, 票面利率为年利率6%, 发行时的市场利率为5%, 该批债券的实际发行价格为6259.62万元, 另支付发行费用3.13万元。该债券所筹资金用于公司生产经营。甲公司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 收到发行债券款

借:银行存款6259.62

贷:应付债券——面值6000

——利息调整259.62

(2) 支付交易费用

借:财务费用3.13

贷:银行存款3.13

上述业务所发生的交易费用 (发行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

[例8]以例6为例, 假定该债券所筹资金专门用于公司厂房建造。则甲公司支付交易费用 (发行费用) 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3.13

贷:银行存款3.13

因为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固定资产购建, 所以交易费用 (发行费用) 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成本, 而不计入财务费用, 发行时的发行费用不会影响当期损益。

综上所述, 企业发生的交易费用, 根据实际情况, 有可能计入资产成本, 不影响当期经营成果;也有可能计入当期损益, 而影响当期的经营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瑞兰:《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费用会计处理》, 《财会通讯》 (综合·上) 2011年第2期。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 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版。

交易处理 篇2

【关键词】逆流;顺流;会计处理

例题3(接上例1):2007年,甲企业将商品账面价值1000万的商品以600万元出售给乙公司。其它条件都不变。

分析:该交易是内部顺流交易,但由于交易是出于亏损状态,则会计处理如下:

(1)个别报表层面不作会计处理;(2)甲公司不编制合并报表,则会计处理不作;(3)甲公司确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则在合并当中的内部交易损益也不进行进行抵销会计处理。

例题4(接上例1):2007年,甲企业将账面价值1000万的商品以6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公司。至2007年资产负债表日,该批商品已经全部出售给外部的第三方。

分析:该交易是内部顺流交易,但由于交易是出于亏损状态,则会计处理如下:

(1)个别报表层面不作会计处理;(2)若甲公司不编制合并报表,则会计处理不作;(3)若甲公司确需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则在合并当中的内部交易损益也不进行抵消会计处理。

例题5(接上例1):至2008年末该批商品仍然未对外出售。对2007年的账务处理同例题1处理,而对第2年的会计处理:(1)对于个别会计报表层面,以前年度已经抵消,因此以后年度未对外出售时不作账务处理。(2)若甲公司不编制合并报表,则会计处理也不作。(3)若甲公司确需编制合并报表,也不作会计处理。原因是借:未分配利润——期初(营业收入) 200贷:未分配利润——期初(营业成本) 120

未分配利润——期初(投资差) 80例题6(接上例1):至2008年末该批商品已经全部对外出售。分析:由于2007年末未对外处理,存在未实现的内部损益,但由于2008年末已经全部对外出售,因此2008年末的会计处理如下:

(1)对于个别会计报表层面: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80

贷:投资收益 80

(2)甲公司不存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则会计处理不作。

(3)若甲公司存在编制合并报表,也不作会计处理。原因是:借:未分配利润——期初(营业收入) 200贷:未分配利润——期初(营业成本) 120

未分配利润——期初(投资差) 80

例题7(接上例3):至2008年末对外仍未出售。

2008年的会计处理:

(1)对于个别会计报表层面不作会计处理。(2)若甲公司不存在编制合并报表,则不作会计处理。(3)若甲公司存在编制合并报表,也不作会计处理。

例题8(接上例3):至2008年全部对外出售。

(1)对于个别会计报表层面不作会计处理。(2)若甲公司不存在编制合并报表,则不作会计处理。(3)若甲公司存在编制合并报表,也不作会计处理。

顺流交易总结:

1.若是盈利情况,而未对外出售,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除投资方没有子公司)在交易的当年度,要进行会计处理,以后年度若未出售,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都不作会计处理;若以后年度出售,个别报表作相反的会计处理,合并报表不作会计处理。

2.若盈利情况,而且对外出售,个别报表则不作会计处理,合并报表(投资方没有子公司除外),在交易当年要作会计处理。

3.若亏损情况,不论当年还是以后年度,个别报表一律不作会计处理,而合并报表(投资方不存在子公司除外),不论是交易当年度还是以后年度都不作会计处理。

由此可见顺流交易中,个别报表关注的是盈利是否实现,即实现了不作,未实现要抵消。亏损情况下,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一律都不作会计处理。而合并报表中,仅仅是盈利的情况下(交易当年外售、未外售都不影响),当年度进行会计处理,以后年度都不进行会计处理。

第四,逆流交易抵消会计处理

例题9,甲公司购买了乙企业20%的股权,能够达到重大影响,2007年6月,甲公司销售给乙企业存货,账面价值600万,市场价值1000万元,到2007年12月31日时,该批存货仍然未对外销售,假定投资时,乙企业资产、负债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是一致的,乙企业2007年全年实现的净利润是400万,假设没有所得税的影响。

分析:由于该交易是内部逆流交易,但是对于个别报表层面来讲,更多关注的是资产是否虚增。即未向外部第三方出售要抵消,向外部第三方出售则不抵消。而对合并报表来讲更多关注的是资产是否虚增,若全部对外出售不抵消,若未对外出售则要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1)个别会计报表层面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640(3200x20%)

贷:投资收益 640

借:投资收益 80[(1000-600)x2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80

(2)若甲公司没有子公司,不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此时不需要进行会计处理。

(3)若甲公司存在子公司,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则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80

贷:存货 80

参考文献:

趣谈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篇3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母牛,小牛,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规定, 把金融资产划分为四类。其中, 第一类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规定, 常见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确认的条件主要有:一是取得该金融资产的目的, 主要是为了近期内出售或回购。例如, 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 随时准备出售而从二级市场上购买的股票、债券、基金等;二是属于进行集中管理的可辨认金融工具的一部分, 且有客观证据表明企业近期采用短期获利方式对该组合进行管理等。这就好比某投资者准备“炒牛”, 近期从市场上买一头母牛, 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 随时准备出售该头母牛。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账户设置

交易性金融资产一般应设置以下一些主要账户进行会计核算: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

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 是用来核算企业以交易为目的所持有的股票、债券、基金等, 该账户可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类别和品种, 分别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这里“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以理解为“母牛”, 购入时的市场价格理解为“成本”, 在持有母牛期间, 母牛的价格或涨或跌, 理解为“虚赚”、“虚亏”。

(二)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 主要用来核算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所导致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在资产负债表日, 当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 此时属于利得, 反之, 就是损失。这里可以理解为, 某投资者持有母牛一段时间, 此时在市场上母牛价格上涨, 虽然没有出售出去, 但是仍感觉是赚了;反之, 价格下跌, 则感觉亏了。

(三) 应收利息。

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 用来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应收取的利息, 属于债券投资。该账户可按借款人或被投资单位进行明细核算。企业取得交易性资产时, 按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 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借记“应收利息”账户, 该账户期末借方余额, 反映尚未收回的利息。例如, 某投资者购入母牛时, 由于母牛腹中已怀有小牛, 那就要额外的增加购牛的成本, 但是等小牛出生, 该成本就会回收回来, 所以母牛腹中的小牛就可以理解为该投资者支付价款中所包含的、已经知道会有的、但是尚未收到的利息, 在这里也就是天然孳息, 在会计计入“应收利息”。

(四) 应收股利。

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 是用来核算企业应收取的现金股利, 属于股票投资。指的是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该账户的账务处理类似于上述的应收利息。

(五) 投资收益。

该账户属于损益类账户, 是用来核算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或投资损失。这里可以理解为最后把母牛卖出, 去除成本后, 可能是投资收益, 也可能是投资损失。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按其公允价值, 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按发生的交易费用, 借记“投资收益”, 按已到付息期但是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记“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等。会计分录如下:

(二) 持有期间发生的现金股利或利息。

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投资方收到利息或被投资单位发放现金股利时, 借记“银行存款”, 贷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会计分录如下:

如若在持有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 又产生利息或被投资方宣告但尚未发放现金股利时, 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同时贷记“投资收益”。会计分录如下:

(三) 在资产负债表日, 公允价值发生变化。

资产负债表日, 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购入时的公允价值时, 表明企业的该项金融资产增加, 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会计处理如下:

反之, 在资产负债表日, 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购入时的公允价值时, 表明该企业的该项金融资产减少, 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四)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置。

由于企业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目的是赚取差价, 根据市场行情, 随时准备出售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 所以, 应当将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同时, 将之前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会计处理如下: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趣味案例

2013年5月20日, 甲公司从深圳证券交易所购入乙公司股票100万股, 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5%, 支付价款210万元, 其中支付给证券公司的交易费用共2万元, 已宣告发放现金股利8万元。甲公司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1) 2013年6月20日, 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2012年的现金股利8万元; (2) 2013年6月30日, 乙公司股票收盘价为每股2.20元; (3) 2013年12月31日, 甲公司仍持有乙公司股票, 当日, 乙公司股票收盘价为1.9元; (4) 2014年4月20日, 乙公司宣告发放2013年现金股利160万元; (5) 2014年6月20日, 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2013年的现金股利8万元; (6) 2014年7月24日, 甲公司以每股2.3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转让, 同时支付手续费等交易费用2万元。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购入时

在这里, 笔者通过类比, 形象化该账务处理。某牛贩子购入母牛N头, 共支付价款210万元, 其中, 交易费用2万元, 母牛腹中已有小牛, 并且小牛已有人愿意出8万元预定, 此时, 分录简单写为:

2、2013年6月20日, 收到的现金股利时

此时, 小牛出世, 并且以8万元卖掉, 相当于购入母牛时为了母牛腹中的小牛多出的8万元收回。

3、2013年6月30日, 资产负债表日, 股票价格发生变化。购入时共100万股, 成本200万元, 所以计算出每股价格2.00元, 此时每股价格2.20元, 股票价格上升, 公允价值每股变动了0.2元。

此时, 该牛贩子发现牛市行情不错, 涨了, 心中窃喜, 感觉牛更值钱了, 但是由于牛没有出售出去, 所以不能计入投资收益, 这里只是一种“虚”增。

4、2013年12月31日, 资产负债表日, 股票价格下跌。此时与上一个资产负债表日每股价格2.2元相比较, 每股跌了0.3元。

年底了, 该牛贩子到市场看看行情, 发现母牛价格大跌, 欲哭无泪, 但是只要不卖出母牛, 就还有机会赚钱, 所以此时牛贩子的亏损只是一种“虚”亏。

5、2014年4月20日, 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由于甲公司占乙公司有表决权的5%, 所以甲公司应分到现金股利8万元。

第二年, 母牛又怀上小牛, 此时对于牛贩子来说, 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这是真赚了, 所以计入到投资收益。

6、2014年6月20日, 甲公司收到现金股利8万元

牛贩子把小牛卖出, 赚进一笔钱。

7、2014年7月24日, 甲公司处置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

乙公司股票出售价格=2.3×100=230 (万元)

出售乙公司股票取得的价款=230-2=228 (万元)

乙公司股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20-30=-10 (万元)

出售乙公司股票时账面余额=200+ (-10) =190 (万元)

同时, 把原来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

最后, 出售该母牛, 得到的价款为230万元去除掉交易费用2万元, 共228万元;在两个资产负债表日, 母牛价格下跌的幅度大于上涨的幅度, 所以总的来说是下跌10万元, 那么母牛目前的账面价值为200万元减去10万元等于190万元, 差额部分计入投资收益, 所以会计分录为:

把原来虚赚、虚亏转实, 也就是由虚变实。

虚赚20万元, 虚亏30万元, 总的来说是虚亏10万元。所以:

所以从以上可以看出, 投资收益的借方金额为2+10=12 (万元) , 贷方金额为8+38=34 (万元) 。所以, 企业净赚34 (万元) ;站在牛贩子的立场来看, 亏损和赚钱两个力量的大小, 所以综合来说, 赚钱34 (万元) 。

通过以上趣味案例的分析讲解, 使得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变得富有趣味性, 通俗易懂, 使人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财务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 2010.

[2]刘专.浅探完善金融资产确认与计量[J].2011.25.

资金交易业务应急处理预案 篇4

一、应急处理原则

处理突发事件的原则:发现及时、及时上报、反应迅速、果断处置、协调配合、规范完整、高效稳妥。

二、预警机制

进一步强化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完善资金交易相关规章制度,岗位责任落到实处,落实检查和风险排查制度,组织监测和预警,成立应急领导小组,保持信息渠道畅通,加强应急业务的演练和业务培训,做好应付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突发事件的情况预测

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可能有:交易系统出现故障(包括计算机遭受病毒造成系统瘫痪和由于不定因素交易场所出现停电、电路短信等情况),在20分钟内无法恢复正常影响交易业务的连续性并造成我行与交易对手的违约;由于交易员工作疏忽造成交易失败无法按正常程序完成当日交易任务;交易员在交易后台(北京中债)中进入应急业务处理通道后,由于操作、信息沟通等等原因造成进入应急通道的业务仍然无法准确、及时的操作完成。

四、处置预案

预案一:交易系统出现故障当日资金交易业务不能在规定的交易时间里完成时的处置要点。

1、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向中心应急领导小组汇报,由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协调相关技术部门进行系统抢修。

2、在20分钟内无法修复,由领导小组组织有关业务人员对情况进行分析后,启动业务应急处理预案,及时组织实施。

系统出现故障以后.(1)交易前台业务处理未完成的,由交易员负责与交易对手方联系,说明情况并告知终止当日交易;

(2)如果交易前台已经完成操作,系统生成交易成交单后,那么和交易对手方的交易合同就视同成立,我们必须在当日履行合同约定,立即进入后台的应急业务处理通道,启用电子密押器,根据前台交易成交单填写应急业务处理申请表,提取准确的交易要素输入电子密押器,由电子密押器生成16位密码并填写在应急申请表上,保证应急申请表中要求填写的所有交易要素的准确无误后加盖中心业务章及时传真到北京中债后台客户中心,并马上电话告知中债后台处理人员,由他们代为处理所有后台未完成的业务。在进行应急业务处理期间必须保持与中债后台工作人员的沟通,追踪业务处理情况,避免再次出现突发情况;C:由于后台应急业务处理是一笔交易就要生成一次密押,如果当日交易笔数较多,在应急通道中有可能出现业务处理不完的情况,我们无法完成的交易流程进入预案二的应急流程。

预案二:进入后台应急业务处理通道的业务处理不完的处置要点。

1、如果交易结算方式是通过传统方式(见券付款和见款付券)划款或者收款,后台交易员负责与交易对手方取得联系,向对方说明情况马上进行协商解决。

(1)我们作为资金的收款方时,即见款付券的结算方式,一般这种情况我行的资金不会受到损失,但会造成对手方质押的债券不能及时解券,也就是后台的收款确认和复核指令不能正常完成,如果对手方当日没有下手交易,双方可以协商由我行保证在次日解券,如果对手方当日还有下手交易,要继续将债券质押给下家,我行就要负担一定的连带责任,由于连带责任造成对手方的损失赔偿由交易双方视当时情况而定,赔偿金额的协商必须报应急领导小组,再由领导小组分级上报总行审定。

(2)我们作为资金的付款方时,即见券付款结算方式。也就是后台的第三方指令确认、付款确认和复核指令不能正常完成,一般这种方式如果不违约,我行就必须在当日对手方质押的债券未冻结的情况下将资金划出,就出现了信用风险,如果采取违约的方式,我行将支付对方违约金,应急业务发生后究竟采取任何一种方式都必须报应急领导小组,再由领导小组分级上报总行,我中心再根据总行处理意见进行相应的操作流程。

2、如果交易结算是通过券款对付的方式划款或者收款(1)如果是我行到期收回资金,后台不需要做指令确认,资金和债券同时到达账户,应急处理时我们只需要负责催促交易对手在交易有效时间内划款即可。(2)如果我行是划出资金,后台的第三方指令确认不能正常完成,资金就不能到达对方账户,此时只能采取临时改变交易结算方式才能确保不会违约与交易对手方,但同时我行就必须在当日对手方质押的债券未冻结的情况下将资金划出,就出现了信用风险,如果采取违约的方式,我行将支付对方违约金,应急业务发生后究竟采取任何一种方式都必须报应急领导小组,再由领导小组分级上报总行,我中心再根据总行处理意见进行相应的操作流程。

预案三:由于交易员工作疏忽造成头寸匡算错误的处置要点。

1、随时监测头寸,尽早发现问题,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发现当日头寸不足时.(1)在前台交易还未点成交之前,由交易员马上与交易对手方取得联系,说明情况并告知终止当日交易;

(2)如果交易前台已经完成操作,系统生成交易成交单后,那么和交易对手方的交易合同就视同成立,我们必须在当日履行合同约定,采取以下补救措施:

A:立即将情况上报中心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迅速组织力量进一步调查核实相关情况,视情况定夺启用方案,主要补救措施有:交易员在资金市场上进行正回购交易融入资金弥补头寸不足;通过同业间拆借市场拆借资金弥补头寸不足;

B:如果交易当日出现市场资金紧张的情况不能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借到资金,难以独立组织完成应急处理工作,需要与其他部门进行协调配合时,由中心领导向行领导汇报,寻求援助,主要由两个融资渠道:与我行长期合作的企业客户联系通过临时组织对公存款以弥补头寸的不足;平时就做好准备向本地的法人银行机构发出邀请在我行开立同业存放账户,以便我行出现头寸紧张时筹措资金。

C:如果上述两种补救方式未能实施,我们只能采用违约的方式确保不去占用人行准备金,也就是交易后台绝不能点成交指令。最终出现我行与交易对手违约的事实,按照银行间债券市场主协议的规定,我行应支付对方交易金额万分之二的罚息和推迟划款产生的利息,最好是通过友好协商达成对方的谅解并尽量减少和挽回我行的经济损失。

(五)事后处置

1、妥善保管应急处理业务的相关资料,存档备查。

2、针对应急业务处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一步总结修改完善应急预案。

3、奖励和处罚。

对参与应急业务处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交易处理 篇5

一、处理原则

(一)个别财务报表相关会计处理分为以下两步

1.在个别财务报表中,应当以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购买日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该项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将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下同)转入当期投资收益。

(二)合并财务报表相关会计处理

1.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应当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投资收益。

2.确定合并成本

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合并成本=购买日之前所持被购买方的股权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购买日新购入股权所支付对价的公允价值

3.确定合并商誉

购买日的合并商誉=按上述计算的合并成本-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母公司持股比例

4.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涉及其他综合收益的,与其相关的其他综合收益应当转为购买日所属当期投资收益。

二、例题解析

例题1:甲公司2009年1月1日购买了乙公司10%的股份,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初始取得成本为200万元,成本法核算,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又取得了乙公司50%的股份,初始成本为1 300万元,完成对乙公司的合并。合并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 200万元,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个别报表角度

甲公司合并当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200+1 300=1 500(万元);

2.合并报表角度

(1)合并当日,当初10%的股份的公允价值为260万元(=1 300万元/5),相比其账面余额200万元高出60万元,作如下合并报表的准备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60

贷:投资收益60

(2)合并成本=当初10%公允价值260万元+追加投资50%的初始成本1 300万元=1 560万元;

(3)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合并成本1 560万元-合并当日母公司所占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 320万元(=2 200×60%)=240万元。

(4)合并当日抵销分录

借:股本

资本公积2 200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 240

贷:长期股权投资1 560

少数股东权益880

例题2:甲公司2009年1月1日购买了乙公司10%的股份,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初始取得成本为200万元,2009年末因公允价值增值而追加35万元。2010年1月1日甲公司又取得了乙公司50%的股份,初始成本为1300万元,完成对乙公司的合并。合并当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2200万元,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1.个别报表角度

(1)甲公司合并当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235+1 300=1 535(万元);

(2)当初10%股权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为长期股权投资,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235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35

2.合并报表角度

(1)合并当日,当初10%的股份的公允价值为260万元(=1 300万元/5),相比其账面余额235万元高出25万元,作如下合并报表的准备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 25

贷:投资收益 25

(2)合并成本=当初10%公允价值260万元+追加投资50%的初始成本1 300万元=1 560万元;

(3)属于母公司的商誉=合并成本1 560万元-合并当日母公司所占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 320万元(=2 200×60%)=240万元。

(4)对10%股权的35万元增值,应作如下合并报表前的准备分录:

借:资本公积 35

贷:投资收益 35

(5)合并当日抵销分录

借:股本

资本公积2 200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商誉240

贷:长期股权投资1 560

少数股東权益880

参考文献:

[1]李莉.关于《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4号》的部分解读.时代金融.2010(11).

[1]颜国峰.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财会研究.2011(11).

[3]王丽铭,易巧.试论高校会计目标的选择.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3).

交易处理 篇6

关键词:总量配额交易机制,碳排放权,确认计量

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已经威胁到部分人类的生存,这是人类目前面临的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此问题的根源在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即为这一目的而签署,随后的《京都议定书》进一步明确了各国的义务,具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成功降低了部分国家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我国一向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满以后,我国逐渐开始总量配额交易市场,履行自己的减排义务。但是,我国和世界上其他的地区都没有相关的会计准则,这样使得企业在处理这些业务时没有统一的标准,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一、碳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分析

碳排放权交易的概念起源于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是排污权相关理论在碳排放领域的具体运用。目前,从世界范围内各国国内以及国家之间开展碳交易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于配额的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另一种是基于项目的基准和信用机制。基于配额的总量控制与交易机制与排污权交易的理念类似,其特点是在一定的期间和区域内,政府部门根据测算的合理环境容量为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设定一个上限,即总量控制;然后,将设定的排放总量拆分成若干小的排放分量,也就是“排放额度”,然后按照企业(或组织)的性质和规模将“排放额度”发放给每一个参与到排放权交易中的企业(或组织),即“配额”。在规定的排放期间内(一般以一年为一个周期),如果企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额超过为其分配的排放配额,那么就需要在交易市场上购买额外的碳排放权来弥补自己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否则会受到严厉处罚,此外,企业在市场购买的额外碳排放权不得超过一定比例;如果企业(或组织)在这一期间的碳排放量少于为其分配的排放配额,那么就可以在交易市场上将多余的排放配额出售,从而获取经济补偿。在该机制下,可供买家购买的是由管理者无偿分配或拍卖的配额。此种机制是各个国家实现碳减排目标的主要形式。

二、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确认和计量

(一)碳排放权交易所属会计要素分析

从排污权的产生和发展而言,这种配额交易制度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Dales提出的。这种制度的经济理论依据是斯科定理。斯科认为外部性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产权不够明确,即环境资源时使用权不够明确。当使用权明确以后,企业便会将环境资源视为一种有限的资源来合理的使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要想要通过市场的手段来解决碳排放问题,明确的产权制度是重要的前提。而配额制度便是在这种理念下建立起来的,政府通过法律的手段向企业出售合理数量的配额,并建立起流转制度,能够让企业进行买卖,让占用资源较少的企业可以出售剩余的配额,获取利益,而占用资源较多的企业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为占用资源付出代价,这种机制充分发挥了市场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尚没有明确的定义来描述碳排放权,并定义碳排放权的本质,但将碳排放权作为资产核算得到了大多数学者认可。

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资产被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碳排放权完全满足这一定义。首先,政府机构先通过一定的计算方式计算企业的碳排放量,并将此作为依据,向企业发放或者出售碳排放权配额,满足了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这一概念。其次,获得碳排放权配额是企业能够进行生产活动并产生碳排放的先决条件,未获得碳排放权配额的控排企业不能从事任何与碳排放有关的生产活动,只有拥有碳排放权企业才能够进行正常的生产活动,获取经济利益。同时,碳排放权经过政府机构确认以后便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将排放权出售可以直接获取经济利益。满足了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一概念。

资产的确认还有两个条件:第一,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第二,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从排放权的性质分析,一旦企业从政府处获得了配额,便完全拥有了配额的所有权,可以自行出售或者使用,不论是满足生产需求还是直接出售获取经济利益,与排放权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另外,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的建立也为企业交易碳排放权提供了平台,同时也让排放权的价格市场化,更加透明。任何时候都能从市场上获取碳排放权的价格。另一方面,企业从政府获取配额时,也有固定的数量和价格。如广东省进行碳排放配额拍卖时,每吨价格为至少60元。而众多的交易平台也时时刻刻反映着排放配额的价格,从而让排放权的价格能够可靠的计量。综上所述,从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可将碳排放权确认为一项资产。

(二)碳排放权交易资产属性辨析

确认为资产后必须确定排放权的资产属性。关于排放权所属的资产类别,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学者的主要看法有以下几种。

(1)确认为存货。1993年,美国联邦能源委员会基于《空气清洁法修正案》制定的《统一会计系统》,对排污权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根据这一规则,企业应该按照持有意图对排污权配额进行报告。以生产为目的而持有的排放权配额,亦即为了满足自己排污需求而持有的排污权配额应当在财务报表中的“排污权配额存货”科目中列报,相关科目按照购买配额时付出的价格以及交易成本之和入账。此种处理方法较好的区分了生产需求和投资为目的的交易,但是此方法对免费获得的配额没有做出规范,因而不适合作为碳排放权配额的会计处理方法。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存货指的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从定义中,可以看到碳排放权在某种程度上符合存货的特征:企业持有存货是为了满足生产的需求或者为了出售。碳排放权是企业拥有的环境资源,持有这种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将用不完的资源直接出售。但是两者也存在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企业的存货不论是原材料、在产品亦或是待售的产成品都有一定的实物形态,一般是有形资产。但是碳排放权配额并没有实物形态。企业的存货可以任意的存储或者销售,但是碳排放权有一定的存储期限,到了一定年限的排放权便不能流转到下一年使用,必须强制注销,而企业并不能决定碳排放权的使用期限。另外,企业持有存货一般是出于生产的目的,最终目的是出售。但是对于碳排放权而言,交易平台的建立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投资方式,企业可以方便的买入和卖出,通过此种方式获利。而且依据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经验,在碳市场活跃的时候会有众多的投资银行等参与到交易中,通过交易获利。此种投资方式下,企业所持有的碳排放权完全与存货无关。综上所述,碳排放权交易有存货的某些特征,但是将排放权配额作为存货核算并不完全合适。

(2)确认为无形资产。2004年12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公告第3号—排放权》,此公告规范了碳排放权相关交易的相关处理方法,按照该报告,排放权被确认为无形资产,购买的排放权按成本入账,收到政府机构免费发放的排放权时,按排放权的公允价值入账。公允价值与企业付出价格的差额按照政府补助处理,计入递延收益科目。然后在会计期间内按照规则分笔确认收入。企业在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时候,确认预计负债和排放费用。负债应该按照企业资产负债表日碳排放权的公允价值计算,用本期实际排放的温室气体数量乘以公允价值,然后最终确认预计负债的数量。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无形资产》的规定,企业可以在历史成本或者重估价值中选择一种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后续处理。如果企业选择重估价值作为后续计量的方法,那么在重估时,无形资产应以其重估日的公允价值减累计减值损失后的余额作为其账面金额。如果重估以后,资产价值增加,那么增加部分应当计入资本公积科目。并不涉及递延收益科目的增减,这样确认的收入就不会发生变化,但是确认的排放费用最终会随着排放权公允价值的变动而变动。造成了收入和费用无法匹配。另一方面,一般无形资产均为长期资产,碳排放权虽然具有长期性,但是每年的配额都会发生变化,而且排放权配额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可以随时出售和购买。对于投资银行来说,甚至有可能是短期的金融工具。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显然不能处理这些问题,因而排放权并不适合作为无形资产核算。

(3)确认为金融资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中定义的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一般而言,金融资产应当包括以下资产:现金;持有的其他单位的权益工具;从其他单位收取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的合同权利;在潜在有利条件下,与其他单位交换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合同权利;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企业根据该合同将收到非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将来须用或可用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进行结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权利,但企业以固定金额的现金或其他金融资产换取固定数量的自身权益工具的衍生工具合同权利除外。其中,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不包括本身就是在将来收取或支付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合同。

在核算上,企业的金融资产一般被分为四类:一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和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资;三是贷款和应收款项;四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般而言,企业持有金融资产的目的是为了投资而获得收益,企业一旦持有某种金融资产,便有了主张收益的权利,而且大多数金融资产一般有较为活跃的交易市场,也使得同时金融资产也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易变现的特征。通过交易赚取差价或者通过权益工具、债务工具获取股息利息是金融资产收益的主要来源。碳交易平台的建立为企业出售和购买碳排放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也活跃了碳交易市场,目前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基本建立,尽管交易机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市场价格已经非常容易获取。碳排放权的价格会随着市场的供需关系或者政策的变化而变化。而且部分交易所规定,未被纳入强制减排的企业也可以在交易所开户进行交易,这为一些企业提供了新的投资方法。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进行买入和卖出,通过价格的差异赚取利益。这时,碳排放权已经不是为了满足生产而需求,而是成为企业投资的工具。在欧洲,不仅有碳排放权的现货市场,还已经建立起了碳排放权的期货市场,企业和其他投资机构也通过这些市场来进行投资。从这个角度而言,碳排放权在某种程度上有了金融资产的一些特征。综上所述,现有的会计科并不能满足核算碳排放权的需求。应设立新的科目进行核算。

(三)碳排放权交易持有目的分析

对于被纳入强制减排的企业而言,企业持有排放权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生产的需求。排放权可视为一种生产用的资源,如果没有这种资源,企业将不能生产。而企业从政府购买排放权配额,所付出的价格,可以视为企业弥补其耗费的环境资源付出的成本,这一部分成本可以计入生产成本。在企业获得配额时按照实际付出的价格加上交易的手续费入账,如果实际未付出任何金额,那么说明企业在获取这些资源时未付出代价,因而不作处理。在发放配额时,企业需要根据本年的计划预计碳排放权使用量,如果发放的配额不足以满足需求,那么企业可以根据预计的实际需求量和预计的购买配额付出的价格确认该期间内,排放权的初始价值。而对于投资为目的的企业,可以将配额视为一种投资性资产,企业购入的目的就是为了售出,购入价和卖出价的差额可算作投资收益。按照购买价款加上手续费计算初始价值,售出时,按照初始价值和售价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四)碳排放权交易中超额排放时负债确认

在企业获取排放权配额的时候,企业便获得了排放的权利,但是排放权配额不一定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当排放权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时,就需要从别的渠道获取配额。如果企业因为扩大规模或建立新的项目而产生配额需求,可以向政府申请,从政府(即一级市场)购买或者免费获得新的配额。否则就要从二级市场上从其他配额持有者手中获取配额。这时便有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此时,企业就要承担一项现时义务,否则企业不能及时足额交还配额会收到严厉的处罚。按照前述处理方法,企业应当预测本年的实际使用量,按照实际使用量来计算本年度实际计入生产成本的总金额。如果预计到发放的配额不够使用,那么在未来也就是购买配额时,就有可能有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这时就需要确认一项负债,经济利益流出的发生一般在期末,即需要交还配额时,从市场上购买不足的配额,然后交还履行义务。如果在发生时确认费用和负债,那么将无法合理的核算使用配额产生的实际成本。因而,企业应当在期初时,按照预测的配额需求量确认负债。但是,此预测通常并不能准确的反映企业应当承担的义务,因为配额的价格在不断的变动,而购买配额的时机会影响到经济利益流出的数量。并且,企业所使用的配额数量也有可能随着技术的革新或者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预测配额的使用量时,如果预计发放的配额不足以满足本期使用,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的规定,根据预测的经济利益流出量确认一项预计负债。

(五)碳排放权交易计量属性选择

对于被纳入强制减排的企业而言,持有排放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的需求,企业获得配额的成本就是应该计入生产成本的数量,按照历史成本计价能够合理的将成本计入生产成本。对于为投资而持有排放权配额的企业而言,持有的目的是为了投资,通过差价获得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有投资的性质。公允价值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排放权配额的市场价格,而市场的价格则是管理者做出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依据,因而,为投资持有的配额应该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同时,由于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还不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深圳市要求每年6月底交还配额,而3月份则是核查机构进行碳核查的时间,核查结果出来以后配额不足的企业便会到市场上进行购买,而集中购买很可能推高市场价格,价格增幅过大会造成交易暂停,这样有些企业可能不能够顺利的买到需要的配额。为此深圳市出台了存储制度,按照总配额发放量的2%,将一部分排放权配额存储起来,这样的配额只能由企业购买用来履约,不能在二级市场交易。北京市为解决这一问题,规定超过1万吨的交易,可由双方企业商定价格,由交易所批准以后线下交易。但是这些制度的可靠性有待检验。基于此,排放权配额的公允价值变动应当比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处理,计入“资本公积”科目。

终上所述,碳排放权交易应该根据不同的持有目的而分别核算。具体核算方法见表1。

三、案例分析

(一)以生产为目的持有配额的处理方法

华盛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是一家大型移动终端设备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市于2014年1月,开始启动强制减排交易。按照上海市规定,碳排放总量5000吨/年的企事业单位要纳入控排企业名单。华盛公司2014年,二氧化碳排放当量为165000吨,被纳入强制减排范围。考虑到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上海市不以绝对减排量作为减排目标,而是将碳强度作为减排指标。碳强度的含义为每万元工业增加值2的碳排放量。2014年1月,上海市政府将未来三年的排放权配额免费预发放给企业,华盛公司获得的可在2014年度使用的配额为170000吨。根据华盛公司的预测,公司2014年度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约为175000吨。企业预计未来买入配额的价格在80元/吨左右。此时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此后,排放权-温室气体应该按照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计入产品成本。

为了在市场上购买配额,Z企业在2014年1月份,在深圳碳排放交易所开立交易账户。2014年6月底,上海市政府将预留的配额公开拍卖,Z企业以每吨60元的价格拍得3000吨配额。(假设无手续费)。

2014年末,公司预计配额价格在年后会上涨,因而在交易平台购入2000吨配额,含手续费总共花费200000元。

至年末,排放权———配额,科目余额应该为0。已经全部计入生产成本。

2015年初,公司聘请碳排放核查第三方机构对2014年度碳排放量进行核查,经核查,企业实际碳排放量为174500吨,比预计使用量少500吨。此时预计负债科目尚有余额20000元,此为上一年度多预计成本,已经计入上年成本,但实际并未发生,所以调增以前年度损益即可。剩余500吨配额,华盛公司认为,可以抵补下年度配额缺口,不做交易使用,因而不做账务处理。留待下年使用。

(二)以投资为目的持有配额的处理方法

胜环公司2014年1月份注册为上海市碳排放交易所机构会员,打算利用配额交易进行投资。注册时缴纳注册费10000元,并缴纳当年全年会员费30000元。因碳配额交易系统刚刚上线,市场并不活跃。该公司认为,目前不活跃的市场条件下,配额的价格较低,以后价格上升空间较大,于是购入10000吨配额,共计付出310000元(已包含手续费)。

随着交易日常日渐活跃,配额价格不断上升,2014年6月31日,每吨价格为65元。

2014年8月31日,每吨配额价格上涨至140元,胜环公司认为,配额价格已经没有上升空间,于是决定卖出配额,扣除手续费后,企业共计获得银行存款1391600元。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从外部性问题和资源稀缺理论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配额交易的本质,笔者从资源的角度分析排放权配额,确定了其资产属性。然后又通过评价前人所做的研究和提出的看法,最终认为应按照持有目的不同,将配额分开核算。这样的区分可以更好的将排放权配额计入成本,同时,将以投资为目的的配额单独核算也能够更加客观的反应收入或者费用的类别。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碳排放权的交易处理,本文提出以下建议:第一,进一步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为会计核算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健全排放权的价格调节机制,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持配额市场的稳定性和活跃性,为交易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的交易环境。第二,筹备建立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解决目前各自为政的局面。尽管目前已经有数家交易所展开交易,但是我国的减排单独依靠这几个地区还远远不够。目前为止,各个地区的价格并不统一,因而地区间的交易目前还不能实现,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可以形成完善的价格形成机制,为会计核算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敏:《我国碳交易中碳排放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财会研究》2010年第8期。

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及税务处理 篇7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与计税基础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

在会计处理上,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应按照该金融资产取得时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初始确认金额, 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 相关交易费用应当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取得金融资产所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 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进行处理。

[例1]A公司2007年4月1日购入B公司发行的股票100万股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每股买价10元, 其中含已宣告但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1元, 另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 A公司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二)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

在税务处理上, 根据新税法规定, 企业的各项资产都要以历史成本为计税基础。投资资产按照以下方法确定成本: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 以购买价款为成本;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 以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支付的相关税费为成本。在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时: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 其成本除了购买价款外, 还应包括相关交易费用, 但不应包括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债券利息或现金股利。

[例2]承例1, A公司购入B公司100万股股票的账面价值为900万元, 所得税税率为33% (假设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按照税法规定, 企业购买股票的成本为910万元, 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税基础为910万元, 在资产负债表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为900万元, 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33%=3.3 (万元) , 递延所得税为-3.3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从会计处理来看, 交易费用10万元抵减了当期利润, 但税法不允许这笔费用在税前列支;故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0万元。从纳税申报看, 因税法规定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有关的交易费用只有待该股票转让时才可与其成本一并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所以“投资收益”科目借方的交易费用10万元在纳税申报时不需填入。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

(一) 取得的利息和现金股利的会计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 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时, 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收到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例3]承例2, 假设2007年5月1日收到B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10万元并存入银行;2007年9月10日B公司宣告发放下半年现金股利15万元, A公司于10月2日收到并存入银行 (若没有其他纳税调整事项) 。会计处理:

2007年5月1日收到B公司发放的股利:

2007年9月10日B公司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时:

2007年10月2日收到B公司发放的股利:

(二) 取得的利息和现金股利的税务处理

税法规定, 企业的股权投资所得, 是指企业通过股权投资从被投资企业所得税后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中分配取得股息性质的投资收益。也就是说, 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 不仅限于被投资企业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 还包括被投资企业在接受投资前实现的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累计盈余公积。因此, A企业取得的两笔现金股利都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投资收益形成的是永久性差异, 与未来的应纳所得税无关, 应调整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和所得税费用。由于会计处理和税法的规定是一致的, 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当期都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与税务处理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计量的会计核算

在会计处理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 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对于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 其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利得或损失, 除与套期保值有关外, 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根据22号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的会计处理为: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4]承例l, 若2007年9月31日, A该公司购入的B公司100万股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则企业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二)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的税务处理

在税务处理上, 企业持有各项资产期间资产增值或者减值,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确认损益外, 不得调整该资产的计税基础。因此,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在持有期间不改变其计税基础, 按照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应进行纳税调整, 且不扣除将来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可能发生的交易费用, 处置该金融资产时发生的交易费用在处置时税前扣除。由于股票公允价值上升, 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0万元, 形成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按33%的所得税率计算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发生变动必定会影响当期损益, 但不会影响当期的所得税申报, 它只是会产生暂时性差异。所以,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四、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与税务处理

(一) 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

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等科目, 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 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 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 将原计入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转出, 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例5]承例4, 2007年10月10日, 企业将持有的B公司股票100万股全部售出, 售价为1050万元。则企业会计分录为:

同时, 转出2007年9月31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00万元。

(二) 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的税务处理

在税法上, 对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只有在实际处置时, 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计入处置时的应纳税所得额。处置后,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都为零, 暂时性差异消失, 以前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应予以转回。所以:

纳税申报处理:在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时将1050万元直接填入第三行投资转让净收益, 将1000万元直接填入第10行投资转让成本。总之, 无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增加还是减少, 计入会计利润的投资收益都是140万元, 又因为A企业2007年分回的股利25万元已在当期缴纳了所得税, 所以出售当期只需申报115万元投资收益的所得税, 再将以前的暂时性差异转回即可。

参考文献

[1]赵宝芳:《财务会计》,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版。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及其抵消处理 篇8

一、固定资产内部交易发生的抵消处理

1. 第一种类型的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处理。

企业集团内部某企业将自用的固定资产变卖给企业集团内的其他企业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对于销售企业来说, 其资产负债表中己表现为固定资产原价和累计折旧的减少, 处理固定资产的净收益或净损失, 作为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列示在利润表中;对于购买企业来说, 在其个别会计报表中则按销售企业的转让价值记入固定资产增加。因而, 在购买企业的固定资产原价小, 既包括了该固定资产在原销售企业的净值, 也包括了销售企业因变卖该固定资产所实现的收益。但从整个企业集团来看, 达一交易属于企业集团内部固定资产调拨性质, 只是使用地点发生了变化, 既不能实现收益, 也不会使固定资产的净值发生变化。因此在编制会计报表时, 必须将内部同定资产交易末实现的销售利润与固定资产净值的增加金额相抵消。

2. 第二种类型的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

企业集团内部某企业将自产的产品销售给企业集团内的其他企业作为固定资产使用, 对于销售企业来说, 已将销售产品的收入和销售成本计入了当期的损益, 列示在利润表中。购买固定资产的企业则按销售企业的销售价格作为固定资产原价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但从整个企业集团角度出发, 应相当于自建固定资产然后交付使用, 不可能产生利润。作为固定资产生产企业 (销售企业) , 既不能实现销售收入, 也不会发生销售成本。因此, 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必须将该项交易所形成的内部销售收入和内部销售成本及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予以抵消, 使合并报表上反映的固定资产原价是内部转让企业的原价。

二、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以后各期的抵消处理

在固定资产交易以后的各会计期间, 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购买企业仍然以其含有内部销售利润的原价在个别会计报表中列示。相应地, 销售企业以前年度由于该内部交易的固定资产所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 形成销售当期的净利润结转到以后各期的年初未分配利润, 列示于个别利润分配表中。因此在以后各期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首先必须将其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与销售企业的年初末分配利润予以抵消;其次, 对于购买企业, 该固定资产在以前会计期间多计提的折旧而增加的费用使各期的利润减少, 也已逐年结转影响到年初未分配利润, 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 还必须按照以前会计期间累计多计提的折旧额抵消期初累计折旧和年初未分配利润;最后, 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本期多计提折旧导致本期有关费用项目增加和累计折旧的增加, 也应予以抵消。通过以上抵消, 使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原价恢复为原销售企业的成本价, 各期计提的累计折旧恢复为以不包含末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原价为基础计提的累计折旧额。其具体程序如下: (1) 将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消, 并调整年初未分配利润, 即按照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数额, 借记“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 贷记“固定资产原价”项目; (2) 将以前会计期间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多计提的累计折旧抵消, 并调整年初末分配利润。借记“累计折旧”项目, 贷记“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 (3) 将本期由于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使用而多计提的折旧费用予以抵消, 并调整本期计提的累计折旧额。借记“累计折旧”项目, 贷记“管理费用”等费用项目。

三、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清理期间的抵消处理

购买企业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已不复存在, 在本期编制合并报表时, 就不能再用购买企业该项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与销售企业期初未分配利润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进行抵消, 也不能再用购买企业以前会计期间由于该项固定资产增加原价而多计提的累计折旧额与购买企业的期初未分配利润进行抵消。可是上期合并会计报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的数额是抵消了上述两项内容之后的数额。所以, 为了使本期会计合并会计报表中期初未分配利润与上期合并会计报表中期末未分配利润在内容和数额上一致, 在本期编制合并报表时, 还应对个别会计报表中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数额进行调整, 抵消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原价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损益和以前会计期间多计提的折旧额。同时, 若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在清理出售当期仍在计提折旧的, 还必须将本期多计提的折旧额予以抵销。具体来说,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的清理分为三种情况:期满清理, 超期清理, 提前清理。

无论是那种情况, 清理当期的抵销处理都相同。清理期末, 账面已经不存在内部固定资产, 而其包含的未实现利润已经转入营业外收支, 因此, 抵销分录比照使用期间, 用营业外收支替代固定资产项目既可。处置净收益用营业外收入, 处置净损失用营业外支出, 无需考虑方向, 处置损益的金额也没有任何影响。

参考文献

[1]玄志军.浅析企业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处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0) .[1]玄志军.浅析企业集团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处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1 (10) .

[2]黄燕妮.对外固定资产交易抵消处理的探讨[J].中国外资, 2009 (07) .[2]黄燕妮.对外固定资产交易抵消处理的探讨[J].中国外资, 2009 (07) .

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问题分析 篇9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征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将持有的资金以赚取差价为目的而购买股票基金等。而从其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出, 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首先, 具有交易性。交易性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固有属性, 而从它的这种属性可以看出来, 交易性金融资产比不是一种长期持有的资产, 在市场上只要出现比较好的交易行情, 就会把这一部分资产进行专卖从而获得差价上的收益。其次, 具有一定的公允价值。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展示的外部特征可以看出, 其根据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来进行衡量, 并通过公允价值的变动收益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变动情况进行有效准确的计算。最后, 交易的增减值不计提。交易性金融资产通过公允价值的融入, 对于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进行买卖都是需要通过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来进行反应的, 在一定的环境下没有相对应的增减值的计提准备情况。

从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以及对其划分的标准可以看出, 作为企业金融资产的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它资产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在使用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企业会计人员在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过程中, 要根据其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和特点要求等多方面对其进行认定和收益的估算。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分析与处理

1.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认定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会计认定的过程中, 不仅要通过公允价值的形式来对其具体情况进行计算外还要对其做好相对应的账户的设置, 确保交易的正常进行。企业在会计认定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把握:

首先,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通过购买股票等形式并进行买卖交易获取差价赚取利益为目的的资产形式, 因此其资产可以认定为交易性的金融资产形式。其次, 在会计的实际工作中, 企业运用公司闲置资金购买债券、股票等只要是进行交易的资金行为, 都可以被认为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范畴。最后, 企业资产中直接用公允的形式来进行计算的, 在其中所发生的变动情况也会被计算在企业本期的损益当中去, 而这些资产也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组成部分。

交易性金融资产并不是简单的内在属性上的划分, 企业会计人员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概念和特性进行综合分析后, 然后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账户的设置, 然后在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来对不同的交易资金进行会计科目的计入, 并在实际运用中通过会计学的角度并进过严格的信息分析来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

2. 交易资产的核算

在完成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认定以后, 然后会计人员还要根据一定的技术分析, 按照会计制度的准则要求来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最后的核算分析, 根据会计制度规范合理的将所掌握的信息公允价值的模式来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量, 保证其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有效性。

首先,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刚开始获得的时候, 会计人员应首先先对其购买成本进行计算确定, 然后在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初步的计算, 然后就是将计算的结果、费用的使用情况记入到企业日常运营的损益报表中去。其次, 当企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已经为企业获得一定利益的时候, 当企业受到的股票利息或者债券利息已经在出量计算的时候记入到了应该收取的账目当中时, 会计人员应该做好应收股息的处理工作, 如果没有受到股息或者债券利息, 会计人员就要做好投资收益的计算处理。再次, 从我国会计制度交易性资产的规定来分析, 在企业负债的报表中, 在一定期间内出现的公允价值的变动, 会计人员需要把这些内容直接计入在企业的损益报表中去, 而公允价值的变动额度应该采取:新公允价值-账面上的价值=公允价值变动额, 通过这种计算方法来准确计算出公允价值的变化额度。最后, 企业会计人员还要讲实际的账款收益与最初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的顺差情况计算出来, 如果实际收益高于账面的收益则说明取得了收益的成效。

三、结语

交易性金融资产作为企业内部一个比较重要的资产环节, 是企业能够在交易的后取得一定收益的资金投资形式, 而其对企业的短期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 企业根据资金的使用情况, 多元化的进行投资理财, 而同时还要做好资产的日常会计处理, 从而保证企业日常运营情况以及受益估算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为企业今后的各种运营管理以及经营决策都会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因此会计处理交易性金融资产为企业的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制度的不断完善,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公司中所占的比重不断的在增加, 特别是那些上市的公司所占的比重更高, 因此只有不断的完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在公司收益的正确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推动公司在信息质量披露方面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对现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自己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分析

参考文献

[1]方东明.关于改进交易性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建议[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12 (2) :50-52.

交易处理 篇10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调整期,企业为应对改革谋取更大的利益,普遍将空闲的资金用于金融资产的投资。对于在活跃市场上能获取可靠报价的金融资产,主要可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两者在分类后会计处理会大不相同,所以最终对财务报告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交易性经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方面的区别,主要从持有的意图,初始的确认,重分类处理、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准备处理等四方面做出对比和浅析。

一、 持有目的不同

根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定义,其持有的目的不是十分明确,且持有的时间相对较长。而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近期内出售,以赚取差价的短期性的金融资产。另外,在2014年修订过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将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及重大影响原归入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性投资现归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虽然两者都是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金融资产,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没有交易性金融资产那么明确的持有目的及持有期限。

二、 初始确认不同

由于对相关交易费用的处理存在差异,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入账时的成本组成有较大区别。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成本确认时,准则要求应当按公允价值入账,相关的交易费用冲减投资收益。而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应以其公允价值和交易费用的之和入账。另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存在权益工具和债权工具两种划分,两种类型的投资入账成本确认也不尽相同。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其成本就是公允价值与相关交易费用的总和。而可供出售债券工具因市场普遍存在折溢价发行,其入账成本即为债券的面值。两种金融资产初始确认会计处理具体差异见以下分录:

三、 重分类处理不同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只要金融资产的分类被确认后,除开满足规定的条件,不然不能够随意的变更。其中之一就是,若企业在某项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时将其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就不能重分类为其他金融资产,并且其他金融资产同样不能重新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因此,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他金融资产之间不存在相互重分类的可能。而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之间重分类是有条件的,只有在本会计年度内出售的金额占出售前总额较大时,将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企业上,企业才可以把剩余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重分类的持有至到期。便对重分类的时候更加具体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其他综合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四、 公允价值变动及减值准备处理不同

根据规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形成的最终收益和损失,除了外币金融资产交易的这种形式外,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科目中的其他综合收益,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时转出,并计入当期损益。因交易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当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以交易性金融资产总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避免了减值问题的产生。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如果有证据表明有可能存在减值,应计提减值损失准备。

对于已经确认减值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之后的会计期间里,若减值迹象已经消失,则应以原计提的减值准备为限在该年度内转回。若为可供出售权益工具,则转回至“其他综合收益”,即: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其他综合收益

若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可供出售债券工具,则转回时应当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即: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

五、 不同会计处理的影响分析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会计核算上存在不小的差异,因此,企业对这两种金融资产的划分会对企业最终的财务报告及所得税会计处理产生不小的影响。首先,在财务报告中,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的目的是随时变现,因此其流动性较强,所以在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中列示。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因持有时间较长,流动性较弱,因此最终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的非流动资产区域中。从财务分析角度考虑,以上在报表中列示的区别会影响流动比率,这样一定程度的对企业的偿债能力产生影响。即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资产总额会上升,流动比率也相对提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得到提升,对债权人的信心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而若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效果相反。其次,虽然两者在终止确认时都会将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入当期损益,但持有期间内的公允价值变动因分别计入损益和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当期利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后,在所得税会计处理环节,当期的公允价值变动在税法上都不予以确认。所以因账面大于计税基础,两者在所得税会计处理时都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但交易性金融资产当期转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要转入其他综合收益。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 阎磊,马广奇.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的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11(8中):63-64

[2] 杜薇,卜华.浅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J].财会通讯.2011(8上):64-66

[3] 中国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15年版[M].立信出版社,2015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之完善 篇11

关键词: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中,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规定, 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方法, 但在进行账务处理时, 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现提出浅见以供参考。

一、交易性交融资产账务处理的规定

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中, 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

(一)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 按其公允价值, 借记本科目 (成本) , 按发生的交易费用, 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记“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科目, 按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等科目。

(二)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 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分期付息、一次还本债券投资的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三) 资产负债表日,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借记本科目 (公允价值变动) , 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 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 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等科目, 按该金额资产的账面余额, 贷记本科目, 按其差额, 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 将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 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下面以《企业会计准则讲解》 (2008) 第二十三章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的例子说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整个账务处理。

[例23-8]20×1年5月6日, 甲公司支付价款1016万元 (含交易费用1万元和已宣告发放现金股利15万元) , 购入乙公司发行的股票200万股, 占乙公司有表决权股份的0.5%。假定甲公司将购入的乙公司股票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20×1年5月10日, 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15万元。

20×1年6月30日, 该股票市价为每股5.2元。

20×1年12月31日, 甲公司仍持有该股票, 该股票市价为每股4.8元。

20×2年5月9日, 乙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4000万元。

20×2年5月13日, 甲公司收到乙公司发放的现金股利。

20×2年5月20日, 甲公司以每股4.9元的价格将股票全部转让。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金额单位:万元)

(1) 20×1年5月6日, 购入股票

借:应收股利 15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

投资收益 1

贷:银行存款 1016

(2) 20×1年5月10日, 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15

贷:应收股利 15

(3) 20×1年6月30日, 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

(4) 20×1年12月31日, 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0

注:公允价值变动=200× (4.8-5.2) =-80 (万元)

(5) 20×2年5月9日, 确认应收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 20

贷:投资收益 20

(6) 20×2年5月13日, 收到现金股利

借:银行存款 20

贷:应收股利 20

(7) 20×2年5月20日, 出售股票

借:银行存款 980

投资收益 2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账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 没有考虑到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可能是跨年度的

如果购入与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在同一个会计年度的, 按准则中规定去进行账务处理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上述案例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购入与出售不是在一个会计年度的, 造成在资产负债表日以及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的账务处理时就有欠妥的地方。根据准则的规定,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 期末应将本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但是在案例中可以看出, 在资产负债表日的账务处理中, 没有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导致期末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有余额, 从而出现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出售时除了转销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以外, 还将原记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出, 这样的处理结果不合理。

(二) 在资产负债表日会虚增或虚减企业利润。

在资产负债表日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作为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而该项公允价值的变动形成的收益 (或损失) 并没有真正实现, 高估企业的收益 (或损失) , 会存在人为调整企业年终利润的可能。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账务处理的完善

针对交易性金融资产存在的问题, 可考虑两种不同的处理方法:

(一) 根据损益类账户的特点来处理业务。

由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时可能是跨年度的, 就必须要考虑“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的处理, 使之符合准则的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建议在资产负债表日 (年终) 时, 应将业务处理增加一个步骤, 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 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贷记或借记“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无余额;在下年初时, 要将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重新转回, 借记或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其他的业务处理步骤与准则的规定保持一致。这种处理方法符合损益类账户结构设置的要求, 又可以完善《应用指南》中关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务处理。

根据上述[例23-8]案例为基础, 提出改进后的业务处理如下:

案例中的 (1) —— (7) 的业务处理不变, 但在20×1年12月31日, 要结转损益类账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4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

20×2年1月1日, 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转回, 会计分录如下: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

贷:本年利润 40

(二) 可参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方法。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是计入当期损益,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是计入所有者权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通过比较可以知道, 如果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对当期损益不构成影响, 就不会影响到交易性金融资产跨年度的核算, 操作更加简便易行, 又可以避免企业将账面收益或者损失直接计入利润, 高估了企业的收益或损失, 虚增或虚减企业利润。

根据上述[例23-8]案例分析, (1) 、 (2) 、 (5) 、 (6) 业务处理不变, (3) 、 (4) 、 (7) 业务处理可作以下的调整:

(3) 20×1年6月30日, 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

(4) 20×1年12月31日, 确认股票价格变动,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80

(7) 20×2年5月20日, 出售股票,

借:银行存款 980

投资收益 2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40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2006) [M]、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上一篇:教学教具设计下一篇:创新型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