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习惯

2024-10-23

树立习惯(精选5篇)

树立习惯 篇1

人们常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合作意识是儿童成长为社会人必须面临的众多规则适应中最初的适应。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 一切都要学习, 可塑性强, 自控能力较差, 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 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便会错失良机, 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我从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感悟到帮助幼儿树立起三种意识, 是打下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

一、任务意识

首先要让幼儿明白以后到小学就有一定的学习任务了, 不再像幼儿时期以玩为主, 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要开始“上笼头”了。任务意识包括强制性、独立性、时间性等特点。幼儿园里基本没有强制性的任务, 小学的任务则具有很强的强制性, 完成任务的情况要受到老师的检查和奖励。所以, 要引导幼儿做事的专注性, 养成在一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一项任务的习惯, 进入小学后能清楚地向家长转达学校的有关信息。教师要经常向幼儿布置一些回家后的任务, 如到户外去观察、做记录、讲故事、背儿歌给家长听并把家长的评议信息反馈给老师。通过留“家庭作业”等形式来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在提出每一个任务的时候, 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 做到要求合理, 根据幼儿能力, 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 循序渐进。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 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任务, 又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任务不合理, 他们接受不了, 那么这样的任务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 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 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 不再信任教师。当我们向幼儿提出任务的时候, 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 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 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好, 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 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 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 我就说, 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 不随地吐痰, 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的要求具体明确, 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二、规则意识

规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良好的行为习惯建立在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社会领域就明确指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 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 学习遵守规则;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帮助他们形成规则意识也是培养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要环节。”我的具体做法是:

1. 结合幼儿一日生活, 建立园内常规

树立幼儿规则意识, 将教育融入幼儿的生活, 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执行规则, 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基本策略。幼儿从早晨入园到晚上离园, 一天的生活中, 上下楼、如厕、盥洗、进餐、午睡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规则, 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活动环节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逐步在一日生活中树立起幼儿的规则意识。

2. 利用形式多样的游戏, 帮助幼儿了解各种规则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 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与培养中, 充分利用各类游戏, 将幼儿的规则学习与培养有机地融入游戏中, 可以起到帮助幼儿了解规则、巩固规则的效果。如我们利用表演游戏“公共汽车”, 让幼儿扮成身份不同的乘客, 在反复游戏中了解乘车规则与礼仪, 进而可以迁移到生活实际当中去。区角游戏中, 利用环境暗示法, 通过环境的设置让幼儿明白参与这个游戏应遵守的规则, 如用插卡标志, 限定游戏人数;用安静图标, 告诉大家要安静, 等等。

3. 师幼共同讨论, 制定班级常规, 设计布置评比栏

我们的班规通过老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来制定,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激发幼儿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觉参与意识, 进而引导幼儿经常对照常规来要求自己。教师定期组织幼儿对照遵守常规进行自评和互评, 并结合实例让幼儿体验遵守常规的好处, 使幼儿增强规则意识, 为进入小学后遵守更多的学校规章制度奠定基础。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 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 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 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 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 大家在午睡的时候, 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 脚步走得很重, 就给他一个暗示, 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 就微笑着点头表示肯定。

三、合作意识

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提高幼儿的合作技能。现在的很多独生子女既不会协商, 又不会分工和交流, 在游戏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用攻击性的行为来解决, 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道从同伴那里寻找帮助, 对同伴遇到的困难也没有协助解决的意识。因此, 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儿合作意识培养方面, 我是这样做的。

1. 在游戏活动中,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师对互相谦让、具有合作行为的幼儿可以提出表扬, 在幼儿中树立他们学习的榜样。那些经常争抢玩具、独自霸占玩具的幼儿就会向他们学习, 容易养成合作的意识与习惯。

2. 在区域活动中,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

如可以一起商量, 怎样分工, 怎样合作;遇到矛盾时, 互相协商怎样解决;当玩具或游戏材料不够用时, 教会他们相互谦让, 轮流使用;当同伴遇到困难时, 教会他们主动去帮助别人;当自己遇到困难时, 启发他们主动寻找帮助等。同时要求家长多让自己的孩子与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 多带孩子走出家门, 广泛结交伙伴, 使孩子们得到愉悦的同时, 也培养了合作意识。

总之, 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不是一朝形成的, 它需要从陌生到熟练, 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 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 逐步强化。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 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树立习惯 篇2

养成勤俭好习惯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战友,大家好!我是来自沧州市公安消防支队青县大队政治教导员马志强,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在这里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

莫让“消费” 牵绊前进的步伐 之树立正确消费观

养成勤俭好习惯。

所谓消费,是指人们使用和消耗社会产品的过程。从范围上说,它又可以分为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我们这里所要讲的,是指个人生活消费。它在整个社会消费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与家庭、社会消费紧密相联,另一方面,它又与社会生产息息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这是十分可喜的事情。但是,社会上一些人却由此滋生了贪图享乐的思想,讲排场、摆阔气,盲目追求高消费。受这股不良风气的影响,追求享受、盲目超前消费等现象开始在部队出现。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就是:如何澄清在消费问题上的模糊认识,如何正确对待消费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广大官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消费是一个重大问题

有的同志说,过去家里穷,想花没有钱,现在富裕了,吃好、穿好、玩好、住好是应该的。也有的人认为,钱是自己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是生活小节,多花点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也用不着别人操心。事实上,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消费,决不是个人的生活小事,而是关系到国家和军队建设以及个人健康成长的大事,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一)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不符合国情。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把国家的经济建设搞上去,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就我国而言,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科学文化还相对落后,人口多,底子薄,建国50年来经济建设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总体上讲,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就是现阶段我们的最大国情。如果离开我国的具体国情和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去奢谈高消费,甚至只讲消费不讲积累,就会影响国民经济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延缓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即使到了下个世纪中叶,我国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仍然要提倡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因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到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二)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不符合军情。军旅生活与艰苦相伴是一种普遍现象,军营从来就不是高消费和舒适享乐的场所。这首先是因为军队多数是驻守在比较偏僻艰苦的地方,根本谈不上舒适和享受。而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哪里有祖国的安全利益,就应该到哪里去设防和战斗,去履行军人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舒适、享受、奢侈、豪华,都与真正的军人无缘,选择了军人这一职业,就必须有吃苦的思想准备。其次,吃苦耐劳精神是构成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贪图安逸不是军人应有的思想和作风。古罗马军团的衰败,满清“八旗军”的颓废,国民党军队的骄奢淫逸等等,都无一例外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凡是不愿吃苦耐劳而养尊处优的军队,都是没有战斗力的,是不可能打胜仗的,必将被战争舞台所无情淘汰;只有勇于吃苦,经过艰苦生活磨练的部队,才能产生强大的战斗力,才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成为战争的宠儿。再次,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这就决定了我军官兵不能脱离群众去追求高消费。作为人民的子弟兵,要以国家经济建设大局为重,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建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所以邓小平提出“军队要忍耐”。如果我们不自觉“忍耐”,而去讲究吃喝玩乐,追求享受安逸,那就违背了我军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不仅会影响国家经济建设,而且会影响军队建设,延缓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三)盲目消费、超前消费不符合家情。一个人的生活消费,不仅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而且受到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这些年来,官兵的家庭生活是比过去富裕了,但真正率先致富、达到小康水平的家庭还不多,绝大多数还是刚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水平迈进,“大款”毕竟是极少数。城镇籍的官兵家庭大多数是“工薪阶层”,靠父母的工资供养全家。农村籍的官兵不少家乡经济还不发达,收入水平还不高。就战士本人而言,每月仅有五百多元津贴,除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剩下的并不多,如果大手大脚就只有向父母伸手要。应该懂得,父母的钱是来之不易的,即便有一点积蓄,也是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应该体谅父母的难处,不要给父母增加负担和压力。仔细想想,大家都是二十来岁的堂堂男子汉,为了自己的享受而挥霍父母的血汗钱,难道就能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吗?

二、自觉抵制错误消费观的影响

一个人如何进行生活消费,是受其思想支配的。近些年来,盲目超前消费之风之所以在部队滋长蔓延,除了受社会环境影响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同志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在消费问题上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从当前部队的思想反映看,应该着重认清以下三个问题:

(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喝。时下社会上盛行的一种处世态度就是“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主张及时行乐,因而挥金如土、穷奢极欲。显然,这是一种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和消费观。因为仅仅把“吃喝”二字作为人生的目的,是对人的本质的歪曲,纯粹为吃喝而活着的人与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人不仅有吃喝等物质生活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有这样一句名言:“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这就说明,人生价值的实质在于创造,在于对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作出物质的、精神的贡献。如果人生在世,只是为了吃喝,那就显得太渺小了。

(二)自己的钱也应该合理使用。“钱是我自己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别人管不着”,这种说法对不对?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具体分析。应当肯定,通过正当途径获取的金钱,个人当然拥有自由支配的权利,但是花自己的钱也应当节制,不能想花就花,任意挥霍。而且,究竟怎么花钱,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改革开放以来,确实有一部分人富了,腰包鼓了,出现了一些被称之为“大款”“富婆”的人。他们中的确有一些人自恃钱多而摆阔斗富、挥金如土。上餐馆,仅仅一个菜就花费成百上千甚至上万;下舞厅,为了“听歌”而竞相叫价,为的是博得众人的羡慕和小姐的“另眼相看”;还有的把钱花在赌博、吸毒、嫖娼上,更有甚者比撕人民币,丧事烧真钱,等等。这种“高消费”所反映出来的是思想空虚、道德沦丧、精神愚昧,不仅不值得我们羡慕,相反应该受到世人的鄙视。而也有这样一些富有者,将钱用来为社会作贡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在农村,他们扶贫帮困,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希望工程”、抢险救灾,他们慷慨解囊,以实际行动受到了政府褒奖和人民群众的赞赏。被中央军委授予“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的李向群,来自海南特区,家有资产数百万,人伍前又是一个收人颇丰的小老板。入伍后,他也曾有过有钱就拼命花的想法,后来,经过军营生活的熏陶,他逐渐放弃了错误的想法,不仅将带来的钱存了起来,即使是每月的津贴费也计划着花,剩余部分全都存起来,用于资助有困难的战友和受灾的群众。在他牺牲后,战友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个记录本,上面记录了他的每月生活开支:牙膏:1.5元,香皂:2元,洗衣粉:1.5元,卫生纸1.5元,其他:3.5元。这就是一位富家子弟为自己制定的每月开支10元的计划。灯不拨不亮,账不算不明。指导员胡纯林在广泛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为李向群算了一笔账:当兵20个月,总共领津贴费830元,人伍时带来900元,共计1730元。其中,日常用品每月开支10元,函授学费360元,累计捐款1030元,总共1590元,除此以外的其他开支只有140元。这笔账很快为全连干部战土所知,并迅速传开来,在部队引起了强烈反响,不少人都深有感慨地说:“李向群真是个‘贫穷的富家子弟”。李向群的行动为我们如何正确使用金钱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因此,每一个革命军人,都应以李向群为榜样,管好自己的钱,量人为出,合理开支,把有限的钱用在学习上,自觉养成节俭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讲排场、摆阔气不是潇洒气派。有的人羡慕社会上那些一掷千金的所谓“大款”,认为他们花钱大方,既潇洒又气派。其实,他们那种挥金如土的消费行为,表面上看是非常气派,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内心世界十分空虚,因此历来为大多数人所鄙视。一位“大款”在参观了苏宁事迹展览后感慨地说,苏宁才是真正的富有者,才叫真正的潇洒,我们这些人除了金钱富有外,其他什么也没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真正的潇洒、气派和风度,绝不是体现在盲目花钱、挥霍浪费上。有理想有知识,勇于拼搏,事业有成,才是跨世纪青年人的精神风貌。我们革命军人的气派,是以崇高的理想、革命的精神来体现的。它集中表现在训练中英勇顽强的作风上,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表现在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上,表现在对知识、对事业的向往和奋斗上。《解放军报》曾经发表的一篇《当代女大学生心目中的军人形象》引起了军地双方青年人的强烈关注。该文指出,女大学生心目中的军人形象是:军容严整、举止端庄、谈吐文雅、艰苦朴素、乐于助人等等,认为这才是军营男子汉的气派和风度。而在她们眼里看来,那些吃吃喝喝、花钱大手大脚的军人则“很不顺眼”、“令人厌恶”。可见,一个人潇洒气派在于他的精神风貌和气质,它是以知识和修养为基础,通过言行举止和对社会的贡献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花钱是否阔绰为判断标准的。

三、树立勤俭节约、合理开支的消费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建国和建军的基本方针。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一定要把这一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为此,就要树立勤俭节约、合理开支的消费观,提倡计划用钱,反对盲目花钱;提倡高尚的精神消费,反对低级的挥霍享受。一是计划开支,量入为出。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到要受穷。每月的工资怎么花,心中要有个小计划。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实际需要作出安排,尽量做到精打细算。对必须花的钱,当然不要吝惜;对可花可不花的钱,要少花或不花,力求保证每月收支平衡,并有节余,尽量不要出现“赤字”,减少向战友借钱,更不要向他人赊账。二是注意储蓄,保障重点。积少成多的道理大家都很清楚,把节余的工资存入银行,既安全、可靠、有利息,又有利于支援国家建设,更便于我们应急时集中“财力”保障重点开支,这对我们每个革命军人都大有益处。有了一定的积蓄,关键时就可以迅速派上用场。如参加函授学习、购买学习用品、捐助受困战友和群众等等。三是努力克服生活陋习。像抽烟,在官兵中比较普遍,这不仅对身体有害,而且增加了经济负担。即便是廉价烟,一包也要六七元,两天抽一包,每月至少要花费上百元。更不用说盲目攀比讲阔气的比抽名烟、外烟了。另外还有喝酒、赌博等等,这些都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无论从身心健康还是从节约开支上来看,都应下决心戒除这些不良习惯。四是营造健康合理的“攀比”环境。简单地说,就是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到“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反对讲排场、摆阔气、盲目攀比的风气,把主要精力放在比贡献、比本领、比成长进步上,抵制错误消费观念的影响。

树立习惯 篇3

一、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俗话说:“嫩枝容易弯也容易直。”这就说明了加强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生活﹑学习习惯的初步养成。这些习惯只能是相对于以前的表现而言。首先,在卫生习惯方面,我就以“我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身份加入到班级队伍中去。在每次进教室后,首先观察地上有无纸屑,如若发现,我就会先走过去把纸拾起来,然后走到卫生角投进纸篓,再回到讲台开始上课。经过多次观察,我总发现在这一来一往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教师身上,长期以往,学生中的一部分就会自觉地和老师一样去主动拾纸了。

在学习习惯方面,我主要是纠正了学生们在听、说方面的不恰当的做法。养成习惯主要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的礼仪习惯、良好的书写习惯、热爱劳动的习惯等,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发展个性特长和掌握科学思维方法的同时,也让他们真正学习如何做人.培养学生良好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二、注重榜样的激励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利用班队会,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刻苦钻研,献身科学;让班上学习成绩优秀、品德良好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让每一个学生在我们班或我们的周围,找一个学习或奋斗的目标,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榜样”也可以是身边的“英雄”,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中的先进人物更具现实性、可信性,也因此更具可比性,更易为学生接受,更能起到立竽见影的作用。为激起学生模仿和追赶的愿望。正可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以活动为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怎样才能发挥学生自觉关心班集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呢?首先学会关心班集体的成员,改变以往学生喜欢打“小报告”的方式,因为打“小报告”只会使小伙伴之间产生矛盾。学生渐渐学会了关心小伙伴,这不仅提高了上课效率,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增进了他们的友谊。

其次学会关心班集体,利用班会展开讨论:你准备为班集体做什么,学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要把班集体打扮得非常漂亮;有的准备把教室打扫干净。

对班干的选举,也改变往常民主评选方法,而是人人申请:你想当选什么;以你的条件符合当什么;当选后又准备怎么当好呢。给他们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展露,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性,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从而形成一个有特色的班集体。

四、关心学生的生活世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人生是大树,自信是根”。教师浇灌的一片爱心,是促使学生上进的源泉。教师对学生除了要有爱心,还要注意工作方法。在班级管理中,必须重视情感教育。首先,教师要以真挚的感情去激发学生的真情。关心学生的头痛脑热,有不舒服的马上送到卫生院,为吃药的学生准备热水,督促按时吃药,如果老师能以父母般的温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去看,去说,去学,同时在这种父母般的情感中渗透说理教育,做到情理交融,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使学生在获得道德认识的同时,充分享受参与学习、活动后的愉快和满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五、争取家长配合,运用家校联系的新途径

家庭是孕育小学生个性品质雏形的地方。家长的言谈举止,文化情趣,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作为教师,必须根据学校教育的目的、要求,及时地向家长作宣传,把家长看成班级管理的生力军,充分调动家长教育子女的积极性,不断总结、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好做法、好经验。主要方式有家庭访问,召开家长会,开展一日对外开放活动,电话联络,聘请班级校外辅导员等等。在这方面,教师的积极主动,更能赢得家长的陪护、支持,达到事半功倍。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是为了培养人、教育人。家校教育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补充,方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产生1+1>2的教育效果。

总之,班级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协作完成的一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继续不断学习,沟通与外界的联系,跟上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树立信心,鼓足勇气,以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为教育教学做好有力的后盾。

树立习惯 篇4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是连接家庭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中间环节, 对实施终身体育起着很重要的启蒙和桥梁作用。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摇篮和基础, 也是学生个人终身体育的基础, 要打好这个基础, 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本文力图探寻找出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以共大家共同探讨。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研究法。2、学情、学况分析法。3、课堂实践法。4、总结、交流法。

对象:我校初中学生

在认真学习和领会课程改革有关文件和精神的基础上, 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 在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 通过教学实践归纳总结出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 结合我校实际, 提出关于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初步设想。

三、研究与分析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的倾向是人们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种重要因素。学生的兴趣能否在课堂中延续, 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该项技能的重要因素, 是学生从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的直接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 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破口,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主线, 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环节的设计, 激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主动、合作的学习氛围中, 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是我们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此,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和教学方法的采用上, 都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尽量创设情景,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 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内容,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 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在单元教学中, 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发散性、相关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和引导。使他们对该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有了兴趣的前提下, 他们的学习效率则是最高的。同时, 让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动手、动脑的机会, 把劳动课、思品课等综合学科与体育课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并引入竞争机制, 使同学们在“乐”中“学”, 在“学”中“乐”, 尝试到体育锻炼的愉快, 竞争的刺激, 合作的快乐, 体验到勇敢与失败, 挫折与勇气, 拼搏与成功带来的兴奋和快乐。

2、通过科学的系统的体育锻炼,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在人的一生中, 接受系统的身体教育最长, 最有时间保证的阶段是学校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教学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提供了有利的实践环境。故体育教师应很好利用这段时间, 教育学生科学地、系统地进行体育锻炼, 使他们在锻炼过程中不断战胜自我, 体会到运动的乐趣, 日积月累, 学生们将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建立起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 二是培养学生把体育锻炼作为日常生活的一种需要, 成为一种习惯。其中, 培养学生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基础, 只有科学地锻炼身体的习惯, 才能称得上良好的锻炼习惯。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 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 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 有的放矢地逐个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 要由易到难, 由单项到系列, 由部分到整体, 坚持不懈, 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 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积极开展各项校内、校外竞赛, 利用直观教学,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1) 体育教师是各项竞赛的组织者, 不仅要组织校内各项比赛, 如, 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拔河、乒乓球、跳绳等等各项比赛;还要组织学生走出去, 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扩大学生的视野, 让学生们增长见识, 通过校内、校外的各项比赛, 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 行动上主动, 逐步培养学生们锻炼的主动性、独立性、持久性, 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2) 把多媒体教学引进到体育教学的课堂, 。如:我在“投掷”这一单元计划中, 就设计了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教师在一节课中交替使用讲解示范, 把预先录制好的示范动作切到多媒体平台进行讲评;用录像的方法把学生练习的动作和比赛的过程录下来进行讲评。把运动员的比赛资料播放给同学们观看, 同学们在直观的教学方法下, 视觉加强了, 练习积极性也增强了;模仿的能力增强了, 运动的兴趣也逐步的增加了, 慢慢的就养成了自我评定、自我纠正的能力。在室内课、理论课上, 教师可将更多最近发生的体育事件直观搬上讲台。如奥运知识、各种竞技比赛等体育信息、知识及时传播给学生, 充分体现现代技术教学的应用, 发挥其整体功能。因此, 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所采取的手段, 使学生从被动锻炼变为主动锻炼, 从而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全过程, 使他们从小喜欢体育, 乐于体育, 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意识。

四、结论与建议

1、充分认识体育教师的重要作用, 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因素。

体育教师在教学改革中, 要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 不断更新观念, 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热爱和尊重学生,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素质教育中, 教师和学生是平等、民主和互动的关系, 教育过程是—个互相交流、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互相交流、互相作用的过程, 是不可分割的。只有转变教学观念, 才能更好的优化课堂教学。唤醒学生的潜在力, 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自动的力量。使其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2、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

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将锻炼习惯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技术教学外, 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 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 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 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 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 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主动积极的锻炼, 从而使学生养成以自我锻炼为中心的自主活动, 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 对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中学体育是人一生培养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 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时期。

树立习惯 篇5

刘红英 2012.10.29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可以说是当代教育的一个主题。随着人类文明素质的提高,由追求物质文明向追求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更高的目标追求,人们的健康理念、意识增强,随着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的推进,我们的认识也逐步提升,思维方式不断转变,每年的创建工作都会突出一个主题。学校从2006年开始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并于当年通过了市区级专家的考核,成为首批健康促进学校。到现在学校已经经过6年的创建、复审的发展历程,6年的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活动的开展,对学校的发展、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前提,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自开展“健康促进学校”工作以来,我们一直坚持把学校健康教育水平、师生身心素质、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等工作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建构全员参与的架构,制订“创建”方案,每年更新健促校承诺,以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投入到“健康促进学校”工作之中,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考核标准》,全面落实健康教育的工作要求、实施创建活动;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养成有益的健康行为、逐步形成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2012——2013学健康促进学校的主题是“培养良好习惯 树立健康理念 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一、健康促进学校的含义

健康促进学校是WHO倡导的一项全球行动。其目的是要在全球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和健康的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和保障全人类有一个和平和健康幸福的生活。在弄清健康促进学校前,现明白什么是健康?健康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健康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健康教育正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开展的教育。健康促进学校是指学校和学校所在的街道、区或村、乡(社区)的所有成员共同工作,努力为学生提供能促进并保护他们健康地全面的积极经验的较好的条件。包括学校制定的多种与学生健康有关的政

策、规章制度;学生通过健康教育或课外活动得到与年龄相适应的健

康知识和健康技能;创设安全健康的学校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为学

生提供适当的健康服务等方面内容。健康促进学校强调的是动员学生的家庭和社区更广泛的成员参与、支持,一起去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

健康。

二、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人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

为了更好地落实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每学年学校开展各种常

规的健康教育活动,并配合上级医疗部门进行健康教育宣传,通过这

些健康活动的开展,相信同学们的健康知识水平一定大有提高。初三

年级部分班级和老师参与的学生家庭控油盐项目,使很多家庭养成了

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了广大师生的健康理念。每周三晨检广播都为

同学们广播一些健康知识,使健康知识和技能教育与培养系列化、规

范化,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新学期至今我们组织了初三的白破疫

苗接种、全校学生定期体检、全校接种流感疫苗等都是在为同学们提

供的必要的健康服务。冬春两季传染病预防工作,使很多同学有了健

康行为意识,自觉保持健康习惯,远离疾病。充分利用国际卫生节日

如爱牙日、爱眼日、艾滋病日、禁烟日等加强健康教育,强化积极健

康习惯。总之,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开辟多种途径、与社区、街道密

切配合,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2012——2013

学被评为健康促进优秀学校,成绩的取得包含了全校师生共同努

力,过去一年好的经验和做法还要继续坚持。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

一些不容乐观的事实,2011——2012学体检分析报告显示有514

名学生肥胖、163名学生超重。全校1615人体检,有1086人近视患

病,患病率达到67.24%。这些问题呈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患病率上升的趋势。在去年的全区体质测试中,我校只有正常体重检出率排在第六,其他项目均靠后位置。造成在同学们身上的这些健康有下列几种:

1、学生饮食无节制,摄入营养过多是造成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

2、有些学生不注意用眼卫生,上课读写、坐姿不正确、长时间看书、上网、玩手机是造成近视患病的主要原因。

3、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运动量不够造成的。我上述列举的种种健康问题如果得到有效的改善的话,有的关系到你的前途发展、有的可能会直接影响生命健康,因此,为了实现健康、快乐生活一辈子的美好愿望,三、培养习惯良好习惯,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同学们,针对我校学生健康状况,对同学们提出几点要求和建议:

1、各班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积极培养良好行为习惯。落实周二卫生扫除制度,营建干净卫生的学习环境,要求各班卫生班长定期检查学生个人卫生,勤洗澡、指甲头发定期整理,保持校服干净。每个同学自觉维护校园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

2、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做眼保健操。

3、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上好每节体育课、做好课间操和课外活动,确实达到锻炼效果。

4、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抵制不良诱惑,培养健康行为。很多学生上课时自觉保持坐姿端正,读写姿势正确,克服弯腰驼背、趴桌子的坏习惯,肥胖的学生抵制美食的诱惑,管住嘴迈开腿加强锻炼。贪恋网络游戏的同学给自己制定好学习计划,克服上网无节制的坏毛病。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是靠自己、靠自觉。老师的提醒和家长的监督都是必要的但是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最根本的还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自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行。

上一篇:while下一篇:培养优秀的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