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方法(共12篇)
树立方法 篇1
为什么啼泣?
要发展你独创的天才?
要锻炼你发奋的潜力?
要期求你意志的自由?
要享受你成功的喜悦?
叶先生的诗就像四月春风唤醒了人们对教育的思考。新世纪、新时期, 面对个性迥异的“90后”, 仅仅拥有着责任和爱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才能使学生身上的阳光充分地洋溢出来, 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正如叶先生的“瓶子理论”, 以往的应试教育就像是在装瓶子, 不管什么样的瓶子, 只是不断地往瓶子里装东西, 直到把瓶子装满, 教师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但瓶子和所装的东西, 始终无法融为一体, 为此学生也无法真正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课堂上也就不能完全的投入。
学生不是瓶子, 为此, 做教师的也不能想装什么就装什么。学生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 而且各不相同, 千差万别。为此教师要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和特点, 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能真正的在学习中获得知识, 在获得知识时发现自己的才能与潜力。在自己的才能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然而作为教师, 总有着这样的美好愿望:把小草变成灌木, 把灌木变成乔木, 再把乔木变成钢铁, 再把钢铁变成金子。每天为了改变学生而忙碌, 但收获甚微。其实小草完全应该是一棵小草, 没必要, 也不可能成为一棵乔木。当然乔木更不可能变成金子。让丑小鸭变成天鹅只是一个童话, 如果把这个童话当成教育的模板, 将会扼杀许多小鸭子的个性。
教师有时“太负责了”, 而负的责是“想尽一切办法改变学生一切”。于是乎还出现了“差生转化”这类的中国教育特色, 如果教师不是为盲目地改变学生, 眼里哪里会有什么差生呢?——想把小草变成乔木, 则小草就成了差生, 想把乔木变成钢铁, 乔木就成了差生, 校园内也就差生遍地了, 这是教育不尊重学生个性的结果。
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可以让学生个性化成长的相对自由的教育空间, 给予宽容和自由, 让小草是快乐的小草, 让乔木是郁郁葱葱的乔木, 让金子是金子, 要看到眼里的学生只有差异, 没有差生, 教师应做的工作就是张扬差异, 而不是生硬的改造, 要让学生有多彩多姿的成长收获, 绝不能一刀切。
正如郑晓江的《穿透人生》这本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的身上都藏着原子能, 但只是很少的人能够点燃它;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金矿, 只是很少有人开采它;每个人的身后都沉睡着一个神通广大的巨人, 可是很少有人唤醒它。身为教师, 身处教育的第一线, 只有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我们才能成为肩负点燃原子能, 开采金矿, 唤醒沉睡巨人的人。”
正如我校倡导的小组教学法, 在小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学习热情, 真正地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合作, 真正地实现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我坚信, 在国家政策的正确的方针指引下, 在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积极改变教学方法, 我们一定能够办好普通高中教育, 一定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方法 篇2
然而,获取自信有时候会很难。“冒名顶替综合症”(Impostor Syndrome)的确存在:乔治亚州立大学(Georgi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者发现,在接受他们采访的那些成功成年人中,有33%的人感觉自己的成功不是理所应得的。“冒名顶替综合症”意味着,患者会选择放弃重要的职业机遇,从而对他们的财务和个人造成伤害。
女性尤其会受到自信问题的困扰。她们在受到挫折后往往更不善于忘掉过去继续前行,她们会将自己暂时的失败解读为永远无法改变的缺陷,而且女性的职场社交完全网络通常也会比男性的范围狭窄。
幸好,自信就像职业技能一样可以后天习得。以下10个方法可以帮助你获得自信、晋升高层:
1.犹豫不决时,放手去做。这是流动的活水与一潭死水的区别。当你无所作为时,怀疑和不安全感会如蚊子一般滋生。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曾写过这样一段话:“无为滋生疑虑和恐惧。行动孕育自信和勇气。”对失败的担心会让我们无法行动,因为我们几乎总是会将后果估计得过为严重。让我们通过采取行动来建立自信吧,经常为之,自信弥坚。2.每天做一些超越自己舒适区的事情。如果我们不主动拓展我们的舒适区,那么它会变得越来越狭窄。经常挑战并改善自己,你在接触新鲜事物时就会变得更自如,而且这样你将为自己打造出一个勇于承担风险的形象(这个形象存在于你自己的心目中,也存在于他人眼中)。每一件你尝试过的新鲜事物都会为你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库增添内容,成为你能力的基础源泉。这是任何一个成功职业生涯所必备的基石。
3.多关心他人。选择关注他人,而非只关心自己。多向他人提问。将对话变成一场游戏,你可以从中试图找到与对方的联系。毫不吝啬地赞美他人,并在力所能及时主动提供帮助。总是去寻找别人的长处,这会帮助你找到自己的优点。
4.结交良师益友。来自这些人的建议以及与他们的交往是无价之宝,此外,借助他们对于优缺点的客观评价,你能够在机遇面前做出更好的决策。而且,一旦知道自己在摔倒时会有支持者愿意伸出援手来拉你一把,你便会更愿意承担风险。
5.同自我对话时,保持积极态度。如果有人总在打击你,你很难会感到自信。而如果这个打击者是你自己,那么实现自信根本是不可能的。小心对待你与自己的对话。你与朋友对话时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吗?如果不是,那么就改变一下与自己对话的方式吧。
6.将消极者从你的社交网络中清除。在职业道路以及个人的成长道路中,你绝对需要去主动寻找并虚心接受那些建设性的批评。但是你要认识到,有些人永远不会对你或是对生活感到满意,而要说服这些人相信你的价值所在,根本就是在浪费时间。而且这些人对于生活的消极看法是具传染性的。要学会尽快辨识出这些人,然后继续走你的路。
7.保重身体。腾出时间来多做运动、充分休息。身体健康,才能接受挑战。
8.做好准备功课。随时了解你所在行业的最新资讯,了解你所在的公司,以及内部和外部的各个部门。如果你眼前面临一项具挑战性的工作,做好准备,并在脑子里做好演习。没有什么比知识和准备能更好地树立自信了。
9.注意你的肢体语言。你的姿态和整体外观会影响到你的精神状态,也会影响到他人对你的印象(以及对你的回应方式)。如果你想成为领导,那么你必须一言一行都像一位领导。站姿坐姿都保持笔直,要有眼神交流,还有记得微笑。穿你所在行业的职业装。别做那些会显示你内心紧张的小动作:过多的扭动、封闭式的姿势(如双臂抱胸、翘二郎腿、蜷背等)、以及过浅的呼吸。
10.每天练习感恩。在最近一项有关成功人士每天第一个小时用来做些什么的研究中,排在第一位的回答是,将时间用来想那些他们最感激的事情。每天从对那些生命中最美好事物感恩开始,这样你更有可能会以恰当的视角来看待这一天即将到来的挑战。
浅谈树立班主任威信的有效方法 篇3
一、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学生第一次遇见班主任时会产生一种初始的情感,他们尊重班主任,也渴望得到班主任的关爱,这种情感的建立基础是班主任的身份,并不是因为其自身所具有的魅力。班主任这一身份赋予我们管理班级的权利与权威,但是这种感情并不牢固,在班主任与学生进行交流、交往的过程中,学生的这种情感会逐渐变化,要么逐渐加深,师生感情更融洽,要么逐渐消减,师生之间更淡漠,主要取决于班主任的个人魅力与管理能力。
每个班主任都有这种体会:当我们去新接任的班级实施教学管理时,学生都会非常认真,班主任交代的任务也能够很好地完成,但是大概一周后,学生的态度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要么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劲头,要么懒懒散散,以敷衍的态度对待班主任。从表面上看,好似学生产生了什么变化,其实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班主任的教学水平与管理艺术。因此,在开始的一周内,班主任要认真对待,在教好课的同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尽量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让学生觉得:“班主任重视班级里的每一个人,他非常幽默,讲课很有趣,很有水平。”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学生才会对班主任产生尊重和爱戴之感,他们的初始感情才会逐渐增强,成为班主任树立威信的基础。
二、班主任要涉猎广泛,与学生打成一片
初中生虽然不像小学生好奇心那么严重,但是他们对于外面的世界有很深的向往,喜欢听老师说一些新奇古怪的事,当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觉得新鲜的见闻时,学生会不自觉地说给老师听,与老师共同探讨,因为在他们看来,老师无所不知,什么问题都能从老师那里得到答案。这个时候,如果对学生的问题一知半解,或是一问三不知,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下降,学生甚至会觉得老师的水平有限,逐渐产生不尊重老师的思想或行为。因此,班主任要不断增长自己的见闻,平时多读多看,从多方面进行知识的涉猎,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留意那些生活中的知识,尤其是初中生比较感兴趣的科学技术、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便与学生打成一片,共同学习和沟通,增进师生感情。
此外,班主任也要涉猎“玩”的方面,如打篮球、下棋、唱歌等,不用全都特别精通,只要会一点就行,这样在课余时间,师生之间就可以通过“玩”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这种时候能更好地听从教师的指导和建议,班主任的权威感会由此而建立。
三、了解学生的特长和优势,满足他们的自我需求
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的精神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对于人格尊严的要求非常高,同时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班主任要心怀仁慈,关爱每一个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特长和优势,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满足他们的自我需求。以本班的小林同学为例,他的偏科现象比较严重,除了数学之外,其他的科目都在二三十分徘徊。日常考勤不达标,迟到是常有的事,一到他不感兴趣的课,他就趴在桌子上睡觉,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其他任课教师多次跟笔者报告小林的“劣迹”,笔者也为此颇为苦恼。
笔者经常有意识地观察小林同学,发现他对数学有着独特的爱好,在老师没有要求的情况下,自己买了许多数学参考书,还经常研究到深夜,第二天上学就难免会迟到,课堂上也没有精神。此外,小林还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他喜欢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当他在同学之中展现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时,整个人就会变得神采奕奕。于是,笔者想:何不满足他的这种需求,为他提供自我变现的机会,让他学会自律呢?于是笔者向数学老师推荐小林做科代表,并让数学老师多为他提供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小林将自己的数学学习经验介绍给其他同学,每周抽出一节课来让他当小老师,其他学生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小林请教。有了教师的支持和同学的仰慕,小林特别积极地表现自己,除了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上的困难之外,还会从参考书上找一些题目考其他同学。鉴于他的良好表现,笔者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了他,并建议他以数学学习的劲头攻克其他科目,对学习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使第二天的课堂学习能收到最好的效果。小林很快乐地接受了笔者的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教学水平
班主任的威信很大方面来自于他的教学水平与自身修养,如果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或是自身修养不足,是很难在学生的心中占据一定的位置的。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我们要深入研究课标,了解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与新的教学思想,不断为学生注入新的教学活力。如果有些难题、偏题教师一时解不出来,只要坦诚地告诉学生,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学生是会谅解老师的。
班主任的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在课下,教师都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穿戴、举止,保持外表的干净、整洁,并不断地对自己各方面的习惯进行培养,以完美的形象将自己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些教师对自己的穿着打扮并不在意,自认为教好学就可以,穿着背心、拖鞋上课,有人甚至在课堂上抽烟,或是搬起脚丫子坐在学生面前,教师形象荡然无存,这样的教师学生怎么会亲近,又如何在学生的心中树立威信呢?
除了外表之外,教师还要具有优秀的心理品质,在解决问题时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时要公平、公主,在学生有困难时及时给予帮助。这些做法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教师的情感,而教师威信的建立与情感的沟通是分不开的。
树立方法 篇4
一、建立自信,消除迷茫
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上有的人对中职生存在偏见,甚至歧视。因为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有的中职生就是学习成绩差,考上不重点高中甚至普通中学,贪玩调皮的学困生。更可悲的是某些中职教师自惭形秽,感觉自己低人一等。面对这种现状,作为中职教师应多关心中职教育动态,关心职业教育发展,调整心态、转变观念,不要让不知情的歧视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瓶颈。因为职业教育的发达与否,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我们国家也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化职业教育。因此,我们需要从认知误区中走出来,要把中职教育当作一种类型教育,而不是某种层次教育,从低地位的阴影中走出来勇于承担起作为一名中职教师的责任,乐观热情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有的中职学生难教,这不能否认。因为有些中职生爱打闹,也不会是见面时只谈学习问题、谈人生规划。但我们的目标也不是要求职中学生返老还童,成为优秀的幼儿园小朋友,也不能像要求普高生那样每天埋头苦读,早晚朗朗读书声。学不会之乎者也,弄不懂数理化,听不懂英语都不是特别重要。俗语说,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只要舞比别人跳得好,歌唱得比别人悦耳,机器操作得比别人熟练准确……相信肯定成为“抢手货”,“皇帝女”是不愁嫁的。所以,要帮学生消除迷茫,走出困惑,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未来的就业充满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中去,才能创造更好的未来。
二、真诚付出,耐心感化
有的中职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同龄的普通中学的学生有所差异。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比普高生早接触社会,部分学生压抑、无助、好动,在学习上、行为习惯等方面不如普高生,所以对待他们更应该多一份了解、真诚。尤其对犯错的学生要多一份耐心引导,不能“烂苹果”一刀切。曾向一位班主任请教怎么对待“差学生”,他悄悄告诉我“我班没有差学生,因为我会让他们自动消失,因此,我班文明班评比、先进评比都是名列前茅的。”后来我了解到,原来那位班主任通常都会采取“清场”,就是对让人头痛,使人身心疲惫的“烂苹果”采取“威严的打压”,或者采取“冷战”,对“无可奈何”的学生直接让科任、班干记上违反纪律、缺课的次数,然后让家长领人。对经常犯错的学生一推了之,让他们转专业、转班,不把人逼走不作罢。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不是等着学生去违反纪律,然后去处理,更不是判官,拿着学生的种种“罪条”去结束一个学生能够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对犯错学生“威严的打压”“冷战”“放任自由”如此简单、直截了当的方法,绝不是教育之道。《后汉书》中记载的官吏王烈以德教化,能让盗牛者改过自新。汉子尚可教也,更何况孺子呢。可见,对过错背后的了解,耐心感化、转化远胜于惩罚的力量。我们面对的是朝气蓬勃的学生,更应充分了解学生犯错背后的原因,掌握中职生心理活动规律、个性、年龄特点,不能一味采用威严的监管,因为久而久之,就可能抹杀学生的天性,造成师生间的不信任,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行为。“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对“难搞”学生多一份发自内心的真诚,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引导他们学会更好地管理自己,养成真正自觉的习惯。
三、培养兴趣,阳光教育
想走进90后学生的内心世界,单靠短短的45分钟课堂,是很难办到的。他们有各种各样奇异的想法、见解,各种信息来自不同的渠道,兴趣和关注面也广阔。各种电子产品、网络信息、网络通讯等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有时候在旁边竟会搭不上嘴,没办法和学生一起讨论,感觉自己无知、落后了,有一种隔膜存在师生间。别人说三年一代沟,那80后的我与90后的学生就三代沟了。面对个性张扬、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兴趣广泛的中职学生,除了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文化和情感,关注学生所关注的,和学生建立共同的语言和探讨点,跨越年龄的代沟,拉近距离。
兴趣可以使师生相融,微笑则是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灵。因为微笑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体态,也是一种美育因素,具有极大的暗示和感召作用。微笑可以鼓励学生走进自己,亲近自己,使自己更具有亲和力,发挥主动权,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有学生曾向我反映说,如果老师是带着笑容进来的,那我上课心情都是愉悦的、快乐的,但老师板着脸进来,那我的心也是绷得紧紧的。老师的脸色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心情,而教师本身也正在为学生创造一个舒心、怡悦的学习环境。正襟危坐,高高在上,只会使师生间的隔膜越来越深,影响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教师需要用微笑滋润学生的心灵,把温馨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当学生获奖受表扬时,当后进生进步时,当处理个别学生的过错时,教师若都能以微笑示人、真诚待人,相信学生一定会从老师那微笑的阳光里获得勇气和力量,扬起自信的风帆。微笑能够亲近学生,感染学生。所以,面对学生,我们事先把心情洗干净,把自己置于“教育者先受教育”的位置上,抛弃不良情绪,带上一个微笑,以最明朗的心情对待学生,与学生心理相容,发挥最大的人格魅力。
树立方法 篇5
高一的学习为高考奠定基础,所以每一场考试都是积累知识的关键。养成好的考试习惯也是相当重要。考试后,由于考试老师要改的卷子非常的多,老师阅卷的时候比较艰苦,所以对于作文不会详细去看,大部分的老师都只是看开头和结尾,所以给老师一个好印象却肯定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作文,一个漂亮的开头可能就奠定了高分的基础。
二、吸引老师眼球 往平均分上挤
那么如何突破平均分,让改卷老师眼前一亮,往高分上打?卓越教育高一语文家教老师建议学生出现这种情况的大多是文科的答题,特别是作文,因此,思路就要尽量地与众不同,有创意,这样才能吸引改卷老师的眼球,才能得高分。在高一期间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于高考是相当有利的。因为高考中,试卷都是由两个或以上的老师阅卷评分,并采取这些评分老师的平均分作为最后的得分,所以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技能从高一培养的非常重要的。
三、抓评分点成为阅卷关键:
精品理念亟待树立 篇6
市场为何遭遇寒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拍卖场次与拍品数量过大,市场趋于饱和。近两年各公司为挤占市场份额,专场与拍晶数急剧膨胀,不少公司一次大拍推出千件以上的拍品,一家饭店预展摆不开就再设分会场,买家疲于奔命,难于招架。如今拍卖公司越来越多,竞争激烈,但经常光顾拍卖会的买家到底有多少?如此惊人数量的拍品他们根本无力完全消费;其二,赝品比重大,精品真品太少,难博买家所爱。拍卖公司过于注重数量比拼,势必造成拍品质量下降,鱼龙混杂,真真假假,叫人眼前一亮的精品如凤毛麟角,不堪入目的中低档仿品大量充斥,懂行的收藏家丧失了购买欲望;其三,买家逐渐理性成熟,投资成为主流。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买家日趋成熟,理性投资的理念在得到认同,人们不再像昔日那样毫无理性地追涨,成交率的合理下降回归也就成为必然。过去100%成交屡见不鲜,是显买家的幼稚,特别是良莠不齐的常规拍卖,100%成交难以理喻,只能说明买家眼力有问题。现在藏家们对过于离谱的炒作只会付之一笑,在看不准市场方向时,他们宁肯选择观望;其四,资金向新热点分流,由高风险品种涌向低风险品种。2005年底内地油画行情表明,不少投资者将资金转而投向了价位低、风险小的当代油画,书画赝品泛滥及鉴定的高度专业性使买家望而却步。艺术品市场也是资本市场,缺的不是资金,而是信心。将市场疲软简单地归因于资金量不足,有欠准确和全面。
“调整”、“巩固”仍将是今年主调
春拍的行情到底会怎样?是持续低迷,还是“由冷转热”重拾升势再起波澜?这是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
我认为,结合去年秋拍和今年迎春拍卖的成交情况看,舂拍走出火爆行情的可能性与基础已不存在,春拍,乃至全年的基调应是“调整”和“巩固”。首先,市场人气有待恢复,投资信心难以在短期内迅速扭转。去年底,各地书画拍卖流拍较为严重,寒流滚滚,甚至一度在圈里风行“崩盘”之说,造成藏家极度恐慌。尽管此说需日后验证,但毕竟在许多投资人心里留下阴影,而阴影绝不是短期内可以消失的,买家的投资购买欲望普遍降低,观望等待成为多数人的想法,在看不准、没把握的形势下,藏家们更多地选择“少动多看”;其次,从不少公司纷纷将春拍延期之举看,许多公司一方面是为躲避余寒,也从侧面反映出某种信心不足。以前,各公司为抢先机,有的不惜将春拍提前至3月,但今年大家唯恐避寒不及,多推迟舂拍时间,可谓用心良苦;其三,拍晶档次质量尚无法在短期内上一台阶。对中国书画而言,无论公司大小,经营的档次、质量都已成型,同时由于真晶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拍品质量想根本改观是不现实的。所以,今年舂拍行情应以恢复性为主,只能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寒流过后刮热风”的想法,恐怕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愿望而已。
精品理念亟待树立
3月3日,香港苏富比2006年舂拍预展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闪亮登场,极具水准的“张宗宪珍藏近代中国书画”专场,赢得如潮好评,瓷器与工艺品也吸引了观者的眼球。看完展览,感触颇深,海外拍卖公司“少而精”的顶级拍晶理念与内地鱼龙混杂、人海战术形成巨大反差。以“张宗宪珍藏近代中国书画”专场为例,58件拍晶估价7000万港币,件件堪称既真又精的佳作。尤其是30余件齐白石书画,山水、人物、草虫、书法品类齐全,如《猫鼠图》、《晚晴山水》、《持菊作寿》、《池塘鸬鹚》等,时间跨度从早期到晚期,品质之高,多年未有。徐悲鸿《钟馗》、《鱼鹰》,张大干《松下问道》,傅抱石《杜牧诗意》俱是难得的精品。瓷器与工艺品专场中的瓷器、玉器、杂项也非寻常之物,件件都是顶级珍玩。富丽堂皇的清乾隆御制“天字十七号”宝腾腰刀,精雕细镂的清乾隆御制白玉赶珠云龙纹御题诗如意,硕大无比的清乾隆黑地绿彩缠枝花卉八吉祥纹开光式双喜图大盘,端庄大气的清粉青釉浮雕八吉祥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壶,小巧玲珑的清乾隆御制紫檀木雕夔龙纹嵌古玉璧御题诗插屏,图案精美的清乾隆青花釉里红海水九龙纹梅瓶,哪件不是估价500万港币以上的顶级珍玩?即便一个青花笔筒估价都高达百万之上,处处尽显为买家提供顶级藏品的理念。高精尖的拍晶必然吸引来有实力的超级买家的参与。苏富比去年每个专场不过一两百件拍品,成交额却多为1亿多港币。“少而精”已成为海外拍卖公司推崇的一大经营理念。
内地依旧流行“人海战术”,艺术品拍卖俨然成了“大卖场”。不少公司一次大拍竟推出近千件书画,图录一本接一本,犹如百科全书。统计一下去年内地拍卖场次与单场拍品数量,足以令海外大型公司自叹弗如。许多公司不仅毫无精品、极品,连真品都无从保证,更有一些公司内部人员置买家利益于不顾,自买自卖,如收藏家张宗宪所斥责的“捞横档”。如何效仿、学习海外拍卖公司为客户提供顶级藏品的理念,压缩拍品数量,提高拍品档次与质量,是当前内地艺术品拍卖业无法回避的现实。
哪些品种值得关注投资
春拍哪些品种值得藏家的重点关注?
古代书画真品难现,宜慎重。近年来,内地古代书画难有大起色,突破5000万元大关的拍品迄今尚未出现。客观地说,古代书画的名家珍品大部分珍藏在各大博物馆中,民间所藏极为有限,偶现珍品也往往定向拍卖。又因古书画历代作伪泛滥,在鉴定真伪上多年来一直是个大问题,有时一件东西连专家都争议很大,普通投资者还是少碰为妙。
当代书画百万元以上不考虑。内地艺术品市场近两年人为造市和造势猖獗。不少画家不再安心创作,把心思精力全放在市场上,满脑子“画涨了多少,别的画家又是多少”,互相攀比的心理严重。一些画家为了将自己的画价抬上去,不惜找托儿到拍场举高价,搞“对敲”,以致在当代画坛并无学术地位和建树的人,画价动辄上百万元,个中奥秘与真相只有天知地知和自己知道。投资这些所谓“大师”的作品,日后必赔得一塌糊涂,待醒悟时为时已晚。
近代书画“火眼金睛”可“淘金”。正如张宗宪收藏秘笈所言:“不买古人的,也不买当代的,只买近代的。”想想看,张先生若收藏古代和当代画作,哪有今日成绩?近代书画名家大师可选择的不少,炼就“火眼金睛”定能淘金有成。
当代艺术品需精挑细选。3月底的纽约苏富比“亚洲现代艺术”专场上,张晓刚《家庭血缘:同志N O.1203以97.92万美元的成交,令人瞠目。岳敏君《狮子》也以56.4万美元成交,中国当代油画在国际市场的迅速崛起令人刮目相看。反观国内油画市场,不过才刚刚启动,离国际市场行情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要细心选择投资对象,相信未来可以获得可观的回报。
树立方法 篇7
1. 一讲到底,满堂灌。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以讲解为务者尚不乏其人,以为学生鲜能自览,必为之讲解始能明晓。”此种情况至今仍然如此,语文教学是这样,其他学科教学也是这样。讲风太盛,是各科教学的通病,教师唯恐讲之不周,讲之不详。有教师认为,不讲似乎便对不起学生,没有尽到做教师的责任,就是没有水平。还有难以言明的心理障碍是:怕考试考了而教学中没有讲到,会引起学生的埋怨,领导责难;我没有讲到是我的问题,我讲到了你(学生)答不出,便是你的问题了。因此,课堂一讲到底满堂“灌”的情况屡见不鲜。讲得过多,讲得过细,则面面俱到,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没有自己学习、自己消化的时间。难怪有学生向教师呼吁:“还我自读权,授我自读法,留我自读时。”有的课堂上虽有点缀性的提问,其目的也只是服务于讲,其本质仍然是“灌”。
2. 一练到底,满堂练。
有的教师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由一讲到底变为一练到底,美其名曰强化训练。教师的教学工作成了备课找题单,上课发题单,讲课对答案。学生对这样的教学编了一个顺口溜:“不是灌,便是串(串讲),要不就是满堂练。”而所练内容,往往未经过精心设计,精心选择,多为信手拈来,缺乏明确的目的,不是安排在合理的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练习,而多为可有可无的机械重复的练习。一练到底、满堂练的结果,自然是白费时间,徒耗精力。
3. 一问到底,满堂问。
强调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为“满堂问”。往往把一句意思完整的话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名为“启发式”,实为“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直到学生钻进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套子里,使之“就范”,才肯罢休。这一个问题问完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堂堂都是如此,学生哪里还有学习的兴趣,教学效率岂能不低?
4. 一看到底,满堂看。
因为强调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所以有的教师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没有要求,没有检查,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没有圈点勾画,没有动笔批注。学生则有的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有的既不动口,又不动手,开卷茫然,闭卷亦茫然。这样的教学方法名为“自学式”,实为“自由式”。
5. 一乱到底,满堂乱。
有的教师缺乏组织课堂教学、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有的教师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民主为借口,课堂纪律松弛,管理混乱,如“放羊”,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
二、提高课堂教学质效的基本策略
1. 形成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其中师生关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营造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意见和建议的民主氛围,让他们互相讨论,大胆发问,标新立异,鼓励他们假设、猜想、推理,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协作的和谐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复杂,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怀和热爱,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教师热爱学生,主要是受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的支配,更富有理智特征。而学生的尊师,是对教师爱生的回应,往往是根据个人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更富有情绪色彩。情商的作用在学生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因为尊敬和信赖,学生更多地表现出主动参与的激情。因此,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有神的目光,真诚的信任和鼓励,是十分有效的感情投入,更是学生乐学的动力。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便是“移情效应”的具体体现。苏霍姆林斯基说:“上课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
其实,师生关系也具有复杂的多重角色意义。他们之间不仅仅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关系,更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成熟者与未成熟者、有知者与无知者、成人与儿童、长辈与晚辈,乃至兄姐与弟妹等多重角色的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就必然要求教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权威性。徐特立说:要论师生的相互关系,首先就要谈教师的人格问题。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每个教科学知识的人,他就是一个模范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徐特立所要求的“模范人物”,显然是对教师修养的一种期盼,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的重要基石。教师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有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有对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怀和爱护、无私和没有偏见的品格,有庄重的仪表和举止等。只有当你真正成为充满人格魅力的人师,才会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使你担当的教育角色发出耀眼的光彩。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不仅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需要,而且能使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与反馈实行最佳控制成为可能,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先决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其要义却显而易见。
2. 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眼光投向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学习。这种积极的课堂气氛,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心理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小学课堂上的眼、言、神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而构成不同的课堂气氛:
集中型:瞳孔放大,目不转睛,屏息聆听。
活跃型:目光有神,跃跃欲试,发言踊跃。
疑惑型:眉头紧锁,窃窃私语,焦虑不安。
顿悟型:眉飞色舞,喜笑颜开,冲口而出。
厌倦型:神色倦怠,昏昏欲睡,张口结舌。
松散型:目光游移,交头接耳,松松垮垮。
六种类型中,前四种为积极的课堂气氛,后两种为消极的课堂气氛。一堂课自始至终处于同一种状态是很少见的,如集中型可能向厌倦型转化。教师应随时有效地调控课堂气氛,使各种积极的课堂气氛类型合乎规律地交替出现,避免消极的课堂气氛。
3. 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让学生主动发展,只有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学习的主人,才可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才能让学生获得生动的、主动的发展。而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教学中必须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把重心放在“如何学”上,由“学”体现“教”;变学生“学会”为“会学”。教师应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中,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法则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
树立方法 篇8
1 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要谙熟中医经典课程
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以及温病学为代表的中医经典著作,确立了中医药学的概念、范畴体系,奠定了中医药学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模式。中医基础理论,皆包容在其中,中医经典医著是中医之“本”。中医经典是经过数千年临床实践检验的经验结晶。“经者,径也”,学习经典是掌握中医仁术的必由之路。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但没有理论指导的临床是盲目的临床,是不可能取得很好疗效的。中医经典所提出和阐述的问题对中医学理论和临床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通过中医药经典的学习,了解古代医家认识人体生理、病理、辨证立法及处方用药的思路,从而掌握中医药学独具特色的思维方式,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中医经典理论虽然比较枯燥,但不空洞,也不是泛泛的说教,是前人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是对中医系统理论的高度概括和提炼[3],如果能够读熟读透经典,了解中医的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根源、认识论、方法论、理论特色等,对于学好中西医结合专业是至关重要的。
2 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要有扎实的西医基础知识
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生理学、细胞学、细菌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科学基础之上的,而中医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经络”、“气相”、“血相”等学说之上的[4],因而在思维方式上大相径庭。中医的基础理论,如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学说太笼统模糊,不能进行定量分析,不利于认识的深入发展(如器官以下的细胞、分子、粒子水平的认识理论)。“气”可谓中医的理论核心,包括宗气、营气、元气、卫气及脏腑经络之气等,“气为血帅,血随气行”说明气在人体生命中的作用,在微循环理论中人体组织、细胞、氧饱和度及低氧状态决定着人体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揭开中医“气”之谜将奠定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中医的内脏不是一个解剖学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生理病理概念学概念,它涉及机体的许多系统,如脾虚时可见消化酶活性及吸收功能的低下等,还可伴有消化系统不同程度的形态学改变,这种研究对发掘脾胃学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及深入探讨方向。近年来,内分泌学研究证实心脏不仅是一个泵血的动力器官,而且还分泌心钠素、是调节血压及电解质的内分泌器官,这就深化了中医的主血脉、主神明,其华在面的认识。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要学好中西医结合专业,就应系统、完整、扎实地熟悉与掌握西医基础知识,为中西医融会贯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要学好中西医结合桥梁课程,融会贯通中西医知识
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西医诊断加中药或中西药治疗,它是一种医学在诊治时援用另一种医学方法,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形成能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其功能超出单纯中西医(药)相加,是整体综合性的放大效益。中西医结合可使中医诊断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进一步促进中医诊断辩证思维的现代化[5]。尽管中、西医学是两个不同思维方式的两个理论体系,但是两者在某些时候又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现代医学强调进行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重视疾病的危险因素,体现的就是中医疾病可以“传变”的,以及“治未病”的思想。中医治疗强调的是个人的整体观和人的个体差异,“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等,而西医则强调辨“病”,如患者出现感染就一定要寻找感染灶和辨别病原菌……[1]因此,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除了要学好中医、西医知识以外,还需要学好如《中西医比较医学》、《中药药理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思路与方法》等中西医结合桥梁课程,通过中西医结合桥梁课程从中西医的起源、历史文化背景、哲学根源、地域差异、生理学、病理学、病因学、发病学、治疗学等不同角度和方面对中西医进行客观深入的比较,分析中西医的异同,特别是同中之异,异中之同,找出二者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从而科学地认识中西医学各自的特色、优势、弱点,开发自身改革、创新、突破的学习与临床研究能力。
中西医学互相融通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程,中西医结合专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专业,中西医结合的学生应该牢固专业思想,认真深入学习、钻研和总结,寻找和形成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学好中西医结合专业,为中西医结合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勇华.让中西医结合成为我国的主流医学[J].中医研究,2008,21(2):2.
[2]吴致安.中医院校教学将如何面对中西医结合[J].新疆中医药,2005,23(4):58-59.
[3]霍介格,叶放.疗效源于经典,创新立足临床——周仲瑛谈中医读典与创新[J].江苏中医药,2008,40(9):10-12.
[4]傅荆源.中医与西医比较及中医的科学性[J].中国卫生产业,2007,(9):94.
树立方法 篇9
一、加速角色转换,做到与时俱进
一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把学生当做学习的工具,要求听话、服从;强调的是班主任的绝对权威和绝对控制,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情感世界的开发和心智启迪。这种落后的班级管理方式显然与新课程的精神严重背离。因此,班主任必须认真领悟新课改精神,对班主任的角色意识的认识,做到与时俱进。
1.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
传统观念下,班主任的角色只是学科教师的一种自然延伸。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角色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他不仅应是“学科专家”,还应是“组织者和管理者”“模范公民”“父母的代理人”“学生的朋友与知己”等。所有这些内涵,都是新时期班主任提高自身素养的努力方向。
2.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
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便是以教师为中心。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班主任必须绝对服从。权威型班主任培养出来的学生固然守纪、顺从,但他们亦步亦趋,独立性差,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管理是一种对话,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时代呼唤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代之以“对话者”“引导者”的角色,提高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主性,树立起新时代班主任的新形象。
3.由限制型向发展型转换
在班级管理中,传统教育意义上的班主任经常要求学生“不能……”“不要……”或用僵硬的规章制度束缚学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思想上因循守旧、缺乏创新意识,行为上盲目顺从、缺乏主动,限制了学生智力潜能的发展。因此,在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的同时,班主任应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改进与发展,使学生的个体发展、自主发展真正得到落实。
二、明确角色行为,遵循德育规律
面对新的形势,班主任既要认真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又要深入领会新课程的教育理念,遵循德育规律,研究学生接受教育的心理规律,通过以下四个“重视”来明确并强化班主任的角色行为。
1.重视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在知、情、意、行中,“知”为基础。知识是引导人类走向光明的灯塔。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发挥“灯塔”的作用,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学生获得的认知转化为情感,让学生在知识的氛围中感受、思考、选择,展开理想的翅膀,在心灵的原野上翱翔。例如,笔者通过成立学生“学科之星”为各门学科学习困难的学生答疑解惑,成立“新闻团”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的新闻,成立“社交团”为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交友时出现的问题。我把学生带进知识的海洋,提高了学生认知的广度和深度。
2.重视情感的培养和熏陶
在知、情、意、行中,“情”为途径。为此,班主任应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和熏陶,把学生在道德生活中的情感体验作为个体道德发展的重要内容。笔者通过“关心和爱护”“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同情”“兴趣和体验”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言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境育情、以行育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
3.重视意志的培育和磨炼
在知、情、意、行中,“意”为核心。重视对学生意志的培育和磨炼,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的人格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人格。目前,中小学生的人格缺陷主要表现在缺乏责任、不爱劳动和贪图享受这三个方面。为此,我利用班会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人格教育的环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劳动、不怕苦的良好品质。
4.重视行为的养成和纠正
在知、情、意、行中,“行”为目标。为此,班主任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觉纠正自己的不良言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自我,提高自我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践行能力。
三、强化角色体验,凸显主体地位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班主任必须消除以师为本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努力走向以生为本,树立起生本观念,形成以生为本的工作策略,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视学生为一个个鲜活的、需要开发的生命个体,在班级管理中促使学生生命的保存、延伸、发展和增值。
1.鼓励角色尝试
鼓励角色尝试意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证明,学生的主体意识愈强,他们参与自身发展的自觉性就愈强,对自身的要求也就愈高。在班级管理中,笔者除了组织选举产生班委会,还让每一个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班长”“班主任助理”等工作。这样,让每一个同学都尝试并体验各种角色,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有责任和义务承担管理或服务的角色。
2.引导角色互动
树立方法 篇10
一、对比分析法
学生上课时总会质疑,中学学历史,大学为何还要学历史。而且不分专业、学科都要学习。殊不知“纲要”课讲述的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的这段历史不仅包含中国的屈辱史、探索史、创业史、革命史、改革史、奋斗史、发展史,还明确了主题主线就是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复兴。只有掌握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才能在历史中深刻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三个自信、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而更加坚守信仰、坚定信念、坚强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定要告诉学生:中学历史课是讲述“是什么”;而“纲要”课是中国历史进程中一段历史知识的升华,讲述“为什么”。二者之间具备了由低到高、由知识积累到认识升华的层级递进关系。因此,教师首先应使学生明白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明确主题主线,改变学生对人物分析评价简单化的“好坏”模式,培养其整体地把握历史事件脉络与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才能培养其积极思考的能力和兴趣,进而树立唯物史观。
二、专业结合法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特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思想政治理论真正“入心”、“入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全国所有大学开设的课程,教材由教育部统一编写。但是,这并不是说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师就无所作为,更不能成为教师照本宣科的理由。笔者认为,要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了解社会发展的状况,充分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特点,使用学习迁移法,把学生已有的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习结合起来,也就是心理学意义的正迁移。
以笔者所在的艺术院校为例:在书法学院上课时,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学过的中国艺术史,让学生讲述近现代书画家的生平和代表作,并对作品进行评论,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艺术家在历史地位的认识;在造型学院上课,教师可以在课件中联系徐悲鸿等进步画家的抗战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人民热爱自由、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解放中的历史地位,帮助学生认识艺术反映现实生活才有生命力。在城市学院上课,可以讲一讲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对于中国现代建筑所做的大量工作及成就,明白中国现代建筑史的发展。由于专业结合法注意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使学生感到中国近现代史课不是离他们遥不可及,也不是单纯地讲他们厌烦的“大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把大道理与他们日常生活、学习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服气”、“服理”,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和学习潜能的开发,不仅强化教学效果,提高质量,而且使学生终身受益。讲授近现代史时,叙事的同时说明道理,学生在享受历史趣味的同时,形成唯物史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辩证还原法
历史并非一般的“过去的史实”,它是史家对过去史实的解读,是时人或后人根据自己的选择和理解而做的记录和演绎。过去史实的全貌已无从获得,需要整理和解读。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不同的立场,为了不同的目的可能搜集不同的史料。即使对于同样的史料,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视角,也会有不同的解读。历史是思想文化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就成为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
学习“纲要”课要掌握历史规律和辩证法,本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才能看到历史原貌。“方法是内容的灵魂”。以丰富史料佐证历史事件的教学方法,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益尝试。讲授补充史料时,不是指在授课过程中偏离教学中心要求,讲一些奇闻逸事,讲一些花边新闻,追求廉价的教学效果。如追究洪秀全有多少老婆、康有为有几根胡子等事例。而是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传授一些生动、形象的史事,或体现人物形象的事例、生活片断,以及简捷明了的名言警句等。比如在讲授清政府统治者闭关自守、骄矜自大,对世界文明不愿闻、不屑闻时,可以乾隆的诗句“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俱增哉”做例子,又或者举乾隆接见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要求众人必须行中国三叩九拜之礼,说明清朝最高统治者的虚骄自大;也可以道光皇帝问英俘的问题:英国距中国路程几何?通中国有无旱路?“英夷”来华仅为牟利还是别有叵测居心?该国女王年甫22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是否婚配?等做例子,说明鸦片战争中,作为战争一方的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道光皇帝居然如此荒谬无知。每每举此例学生都唏嘘不已,印象中知道清政府十分腐朽,没想到如此可叹可悲。这些历史细节很容易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不仅使学生在这些生动的历史事件里比较容易理解史实,而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进其进一步了解历史的愿望,提高兴趣,从而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因此,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师应当具备较高的史学理论素养,运用多种学方法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在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真正做到运用、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在将客观、准确的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让他们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社会本质、认识历史规律;在尊重历史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抓住机遇,做出有利于国家、民族的自主选择,学会辩证、历史地认识、研究社会历史。
参考文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编写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篇11
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政治和社会建设,必须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发展必须是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清新空气、清洁水源、美丽山川、肥沃土地、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必需的生态环境,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保护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
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保护自然就是增值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过程,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就应得到合理回报和经济补偿。
树立空间均衡的理念。把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平衡点推动发展,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增长速度不能超出当地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
树立方法 篇12
毛主席在《关心群众生活, 注意工作方法》光辉著作中, 一是论证了关心群众生活与夺取革命战争胜利的辩证关系。指出:“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 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 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 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为了完成这一任务, 必须“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 并且解决好柴米油盐茶等问题, “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 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 应该决定, 应该实行, 应该检查”。真正让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利益的, 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让他们切实“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 革命战争的任务, 拥护革命, 把革命推到全国去, 接受我们的号召, 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二是论述了必须依靠人民、信任人民战胜敌人的观点。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 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 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 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们, 我们却要打破反革命。在革命政府的周围, 团结起千百万群众来, 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 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 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三是指出要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指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 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 改良群众生活, 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为了完成任务, 就必须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毛主席把任务比作过河, 把完成任务的方法比作桥或船, 指出如果“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 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 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不注意扩大红军的领导, 不讲究扩大红军的方法, 尽管把扩大红军念一千遍, 结果还是不能成功”。为此, 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否则, “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文中所阐述的基本思想, 就是必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它不仅在当时对改进工作作风、动员群众参加革命战争起了重大作用, 对我们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历史和实践都告诉我们,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能动摇,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能放弃, 不断运用群众方法不能偏离, 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作风不能丢掉。永远牢记“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 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政治优势。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高度重视群众工作, 并把群众路线作为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形成了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回顾历史,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克服艰险、久盛不衰、从胜利走向胜利, 就是因为她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紧紧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 发挥了群众工作这一巨大优势。对领导干部来说, 重视不重视、善于不善于、能不能够做好新世纪新阶段、新形势新要求下的群众工作, 是群众观念强与不强、政治上合格不合格、工作上称职不称职的重要标志之一。切记:共产党的路线, 就是人民的路线;我们应当相信群众、相信党, 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 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 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发明, 把它的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群众观点”,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 也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它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五点:即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一切为了群众的观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 , 相信群众自己解放思想的观点 (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 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 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我们党的群众路线, 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实践所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和领导方法。谨记:实践启示我们, 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切记: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 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 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永远不会过时, 革命战争年代需要它, 和平建设时期需要它, 改革开放条件下同样需要它, 无论在什么时候, 无论在什么形势下, 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 都万万不可忽视、不能改变、更不能丢掉。
二、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 始终坚持群众路线
坚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必须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是党的力量的源泉;人民群众也是认识主体, 人民群众的经验和知识是最丰富的、最宝贵的, 是党的智慧的源泉。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这是做到“一切为了群众, 一切依靠群众”的认识路线和工作路线, 是正确制定和实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保证。毛主席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指出:“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 凡属正确的领导, 必须是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 将群众的意见 (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 集中起来 (经过研究) , 化为组织系统的意见, 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 化为群众的意见, 使群众坚持下去, 见之于行动, 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 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 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因此, 我们在谋事、管事、办事、干事中, 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和原则。想问题、办事情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老老实实向人民学习, 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 时刻 (经常) 提醒自己不要犯脱离群众的错误。要把眼睛盯住基层, 重心放在基层, 心思用在基层, 功夫下在基层;要做到向书本学习, 向专家学者学习, 更要注意深入群众, 拜群众为师, 不耻下问, 虚心请教, 向人民群众学习;深入基层, 深入实际, 深入生活, 调查研究, 向实践学习。一定要懂得,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我们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 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实践的主体, 又是认识的主体, 拥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智慧;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 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 都是人民群众智慧和实践的结晶;我们必须放下架子, 经常到人民群众中去, 虚心求教于群众,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总结群众经验, 以丰富自己的知识, 弥补自己的不足, 运用理论指导实践, 努力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 化解工作中的矛盾, 克服发展中的困难, 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进一步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谨记:实践一再证明, 谁能满足群众的新需求, 谁就赢得群众, 获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戴, 从而带领群众创一番事业, 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最主要的诀窍。切记:党的历史反复证明, 什么时候坚持群众路线, 党的工作就胜利, 党的事业就发展;什么时候背离了群众路线, 党的工作就遇挫折, 党的事业就受损失。
三、要坚持学习和完善群众工作方法, 不断改进和提高领导方法及领导艺术, 进一步提升领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