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精选6篇)
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篇1
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全县药品市场秩序,依法整治非药品冒充药品现象,严厉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违法行为,保障全县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使我镇非药品冒充药品的现象得到全面整治,违法经营行为得到及时查处,药品市场有效净化,公众用药安全感明显增强,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二、整治范围
此次专项整治行动主要针对食品、消毒产品、保健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盒无文号产品等6类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行为。重点检查以下方面。
1、非药品类产品名称与上市药品名称相同的;
2、非药品类产品名称使用功能性语言或含有暗示对疾
病治疗作用的;
3、非药品类产品包装、标签、说明书上使用含有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等有关用语的;
4、产品文号混乱或无批准文号、随意冒用文号的。
三、实施步骤及时间安排
专项整治行动分为三个阶段,安排如下:
(一)宣传发动阶段(本方案下发之日—3月13日)
一是制定出台行动方案,明确检查内容和各项任务;二是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政策;三是要宣传本次专项整治的目的、意义及政策,提高企业对非药品冒充药品危害性的认识;四是要求各药品经营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凡经营违法产品的,一律自行撤柜并停止销售。
(二)全面清查、处理阶段(3月14日—7月31日)
集中力量,全面清查,对先关产品做好登记工作,对发现的问题按以下原则处理:
1、凡无供货商资质证明材料、无批准证明文件、无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产品名称和生产厂名及厂址无中文标识的非药品类产品,不得销售;
2、凡与药品包装、名称相同,宣传功能主治的非药品类产品,必须立即下柜、停止销售;
3、对违反《药品管理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许可证管理规范》等有关规定的,必须依法予以严肃处理,对发现的“无文号”等产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行为,在查清违法事实的基础上,按照假药严厉查处;
4、属于其他部门管理权限的,按程序移交处理。
(三)总结报告阶段(9月1日前)
对本次整治行动中的成果和问题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市局。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冒充药品的非药品在市场上流通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药品生产和经营秩序,而且还严重地侵害的消费者的利益,对公众用药安全留下了极严重的隐患。为此应充分认识本次整治行动的重要性,集中精力开展好本次行动。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利用新闻媒体等多
种形式宣传非药品冒充药品的危害性,报道药监部门对打击非药品冒充药品违法行为采取的有力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强大的舆论声势,为本次行动的开展创造条件。
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篇2
沈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公布了337种非药品冒充药品名单,要求名单所列违法产品及具有同类违法情形产品的经营企业立即停止销售名单所列涉嫌违法产品及具有相同违法情形的产品,否则,将遵照相关规定对这些伪药按照假药处以2~10倍不等的罚款。
337种冒充药主要有几种表现形式,有的是用非药品冒充药品,例如用保健品冒充药品,明示或暗示其对治病有治疗功能,而实际上却没有任何治疗效果;有的是药品冒充非药品,明明含有药品成分,却没有申请国药准字号,而以“食”字号面目出现;一些妇科用的洗液,其中含有药物成分,应该是药品却以“消”字号存在。
沈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广大市民,购买药品时,要仔细观看药品外包装盒上是否有“国药准字”加上一个英文字母再加上8个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批准文号,没有这种批号的就不能作为药品购买和使用。具体337种违法产品名单可登录沈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网址为:www.shyfda.gov.cn)查看。另外,市民如发现假伪药品可拨打电话024--96111举报。
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篇3
梁毅恒副局长就《湖南省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作了说明。本次专项行动从2013年5月至9月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要求全省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扎实推进专项整治,以规范市场秩序为基础,以整治保健食品“四非”为重点,以拒绝假劣、净化市场、保障安全为目标,以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案件为突破口,在全省范围内形成打击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违规行为高压态势,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安全。省局成立保健食品打“四非”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张光荣局长任组长,李赤群、梁毅恒副局长任副组长,下设综合协调组、新闻宣传组、检查指导组和技术保障组四个工作组负责打“四非”专项行动工作具体落实。
“食品安全宣传周” 湖南四地州市行动快
6月17日,衡阳、郴州、常德、湘西在各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组织和各地职能部门的配合下,在各市州举行了“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
各市州定于17日至27日在各市州开展2013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主题为“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各市州在宣传现场分别设立了宣传咨询台,积极主动接受广大市民群众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咨询,并向市民免费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材料。
下一步,各市州还将广泛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深入学校、农村、社区、机关,讲解食品安全科普知识,传播科学理性消费观念。
宁乡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假冒保健食品无处藏
近日,宁乡县食品药品监管局执法人员在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在某药店内发现名为三鑫牌的“小儿速补颗粒(小儿排铅颗粒)”(标示生产企业:上海修正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食健字G20060469:生产批号:20111116:保质期至:20131115)的保健食品质量可疑。
执法人员随即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数据库查询得知,国食健字G20060469为山西千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姆益牌维钙锌颗粒”的批准文号,初步判断该产品为盗用其他品牌的批准文号,执法人员当即对该批保健食品进行了查封扣押,并立即发函至上海市食药监局请求协助调查。
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篇4
一、领导重视,认真筹划。国家局、省局网站先后公布该工作方案
后,局领导就责成一线执法人员拿出本局的工作方案。为此,稽查股同志主动请缨,自觉运用知识贮备,认真学习,富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召开专题研讨会,使人员及时充电。收集分析非药品冒充药品的相关资料,剖析浙赣等地兄弟单位先期有效开展查处非药品的成功个案和经验,集中对查处非药品冒充药品案件法律上的依据、构成要件、法律条款的适用等法律知识进行梳理,做到素质先行;二是主张综合行动,提高工作效能。扎实实施,不搞花架子,将此项行动与日常开展的药品经营企业gsp跟踪督查工作相结合,与违法药品广告监测活动相结合,并作为稽查发现案源的一个新切入点而同步开展工作,提前制订了查处无文号产品查处的预案;三是做到精细管理,责任定位到人。在行动前,对具体操作进行演练,并在工作中不断加以完善,科学设计实地登记调查的纸质表格,确定系统数据录入人员等等,明确各人的具体职责分工,准确定位到人。四是注重宣传引导,赢得理解支持。每到一处,都向当事人详细介绍本次行动的意义,不遗余力地宣传非药品冒充药品的危害后果,争取到调查对象的理解与配合。因提出的工作方案切实可行,而获局长的充分肯定。局成立了分管局长挂帅,稽查股为主的专项行动小组,自3月2日全面启动,集中时间和精干力量,对全县的药品经营企业(含批发、零售)进行了地毯式登记调查。
二、目的明确,精心实施。本次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非药品冒充药品情况开展摸底调查,汇总非药品冒充药品的情况。通过调查汇总,将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产品按照产品类别进行统计,为下一步各部门依据职责分工开展非药品产品分类整治奠定基础。同时,严厉打击调查中发现的“无文号”等产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行为。
工作内容主要有:非药品仿冒药品名称和包装,非药品产品直接使用药品通用名,非药品产品的名称、包装、说明书明示或暗示有治疗疾病作用。调查汇总产品包括以“食品、消毒产品、保健食品、保健用品、化妆品”等名目出现的宣称治疗疾病的产品。在调查过程中对经核实确认为假药的非药品产品予以严厉打击。
在2009年3月2日-2009年4月17日行动调查期间,我局共出动执法车辆32次,执法人员76人次,调查单位110余家,尤其是对县内经营规模较大的药品经营企业进行了重点调查。
通过认真甄别,此次专项调查行动中发现冒充药品的非药品品种121个(重复产品未计),其中标示为“国产食品”的非药品产品37个,标示为“消毒产品”的非药品产品24个,标示为“保健食品”的非药品产品5个,标示为“保健用品”的非药品产品51个,标示为“化妆品”的非药品产品2个,“无文号产品” 2个;本次调查行动中未发现标示为“进口食品”的非药品品种。
对于调查中发现的涉嫌非药品冒充药品的产品,执法人员都认真地进行了登记,经当事人签字认可,并及时录入,按要求上报市局。对每个登记产品的实物,均进行了摄片等固定证据措施,个别有必要的还进行了采样取证。并劝经营者主动下架停售,听候处置。但对“无文号产品”——华佗生精丸等,虽均有宣传药品功能主治之假药涉嫌,却因证据不充分,且查证的数量仅3盒这个显属情节轻微的情形则未予立案查处。我们采取的措施是积极向经营者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责令改正,督促其主动销毁,以免扰乱正常的药品市场秩序,增加了百姓的潜在用药风险,威胁到群众的身体健康。
三、认真分析,务求实效。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县药品经营企业都纷纷反映“仅靠药品收入不现实,必须兼营保健品等产品”是个不容回避的客观现实,但除经营的合法产品外,非药品冒充药品违法的形势较为严峻。
我们根据获得的第一手调查资料,进行了认真汇总,初步分析出我县目前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违法行为现状及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畸性产品特点。一是“山寨药”泛滥。以食品、消毒用品、化妆品、保健品等冒充药品,而且产品的名称、外包装几乎与药品完全相同,甚至直接用药品名称来命名。60%的产品名称与药品相近或相似,其包装与同类药品的包装相似率达90%以上,如“666皮炎平”就完全模仿三九企业集团生产的“999皮炎平”的外包装,两个产品的外包装几乎就是一样的;阜阳新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食字号健胃消食片与药字号健胃消食片一字不差,外包装和成分标示及适用范围基本与该药品相同。二是“药品门类”齐全。口服液、片剂、颗粒剂、胶囊、糖浆、贴膏等剂型样样不缺;生产厂家主要由药厂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厂家遍及全国各省,近1/4的产品由保健品公司生产,少数由地方食品加工企业生产。三是“忽悠产地”盛行。这些产品中大部分产地标示为河南、广东、江西、福建、陕西、山东、安徽、香港等地某医药公司,没有详细的生产地址。特别是标示香港的产品,生产企业往往都是在内地。四是“乱标批准文号”。分别有“国食健字”、“ⅹ卫食证字”、“ⅹ卫食许字”、“ⅹ
卫健用字”、“ⅹ卫证食字”、“ⅹ卫食字”、“卫食健字”、“ⅹ卫消证字”、“卫特食准字”、“ⅹ卫特食准字”、“ⅹ卫食监字” “ⅹ卫食准字”。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批准文号,只在外包装上标示生产许可证号、卫生许可证号等或所谓的商检号。五是擅加药品成分。全部产品均有药物成分,成分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为主,部分洗剂和外用产品添加有化学成分。如软膏中的醋酸地塞米松,洗液中的醋酸氯乙定、苦参、蛇床子,含片中的枇杷叶等。六是购进渠道“门户洞开”。产品以保健品批发部批发为主,产家销售人员直接上门送货次之,另有市、县医药批发企业占极少数。大多为厂家推销员或私人上门推销,不提供产家资质证明和产品相关资料,没有合法票据,存在安全隐患。
第二,违法宣传相伴而行。在检查中发现,非药品冒充药品,在宣传上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直接在包装、说明书上标示功能主治、适应症,声称对各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二是店堂广告,贴膏赠“药”;三是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和小传单、墙体广告铺天盖地,宣传疗效,进行虚假的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
第三,分析存在的原因主要有这些方面:非药品冒充药品类产品无适用法规,多头管理、监管缺位,造成一种“真药有人管,伪药无人问”的怪现象,难以追查、索赔;生产和经营企业规避监管程序而牟利;检验标准缺失,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产品性质界定不清等等,无法界定分类;法律法规、科普知识宣传不够,群众识别能力不高,搞不懂复杂的批准文号,误认为“凡是宣传能治病的都是药品,又价廉物美”,从而上当受骗,造成虚假的繁荣市场。
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篇5
为进一步加强我街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有效防范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春节期间饮食用药安全,根据省、市、区有关工作部署,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重点
(一)开展春节期间食品药品安全市场大检查
1.针对春节期间消费特点,以米面粮油、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酒类、保健食品、饮料、茶叶、调味品、糕点等为重点品种,以食品生产集聚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等为重点区域,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治理和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严防不合格食品流向餐桌。
2.加强节日热销食品、民俗特色食品和节日餐饮服务监督检查。重点开展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食品展销会、农家乐等场所的节日热销食品和民俗特色食品的监督检查,加强中央厨房、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学校食堂(含幼托机构食堂)、养老院食堂、连锁餐饮企业、工地食堂、农家乐、年夜饭供餐单位等重点单位的节日餐饮服务监督检查。要加强年夜饭承办餐饮单位登记管理。
3.突出重点区域和产品,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在药品日常监管基础上,强化对药品购进渠道、冷链管理等药品质量安全风险点进行重点检查,着力加强对药品流通、使用环节主渠道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等违法违规行为,防止假冒伪劣药品流入市场和特殊药品从药用渠道流失。进一步强化重点区域医疗器械零售企业的监督检查。按照现行互联网销售监管要求,做好春节期间网络药品、医疗器械销售的监管工作。
(二)开展春节期间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大排查
1.加强对节令食品的风险监测。加强对腌制食品、米、面、油、酒等节令食品的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信息。
2.加强药品不良反应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加强对高风险性、关注度高、量大面广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坚持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坚决防范和有效杜绝群体性危害事件的发生。
3.加强食品、保健食品虚假夸大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监督检查。要以日常监管和抽检监测中发现的问题较多、风险度高的品种为重点,进一步对食品、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广告虚假夸大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不合格产品。
(三)开展春节期间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大整治
1.加大打击力度,对食品药品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惩重处。加大对食品药品制假售假、“两超一非”、食品欺诈和标签标识虚假夸大、不符合法律法规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对问题企业和商品立即采取责令改正等行政措施,对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加强宣传,畅通“12331”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依法投诉举报,维护合法权益。各社区、各成员单位要加强创建省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的宣传以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适时发布节日食品药品安全消费警示,及时上报不合格食药产品信息,引导科学合理消费,努力形成人人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的社会共治格局。
二、工作安排
春节期间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自1月24日开始,至3月9日结束,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1月24日至1月31日):各社区、各成员单位广泛开展宣传发动。
并督促涉食药经营户进行自查自纠,及时整改。(二)联合整治阶段(2月1日至3月6日):街道食药安办、社区食药安全工作站、街道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分工,组织开展春节期间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违法行为。
(三)总结提高阶段(3月7日至3月9日):各社区食药安全工作站、街道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总结,并将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开展情况,于3月8日前报送街道食药安办。
街道食药安办将适时开展督查通报。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街道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各社区食药安全工作站要高度重视春节期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要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针对日常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突出问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好分析、排查、预防和监督等工作,同时要组织好对辖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视察督导活动。(二)加强宣传引导。
利用年货市场、农村大集、民俗活动等渠道,利用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教,提高公众食品药品安全意识。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篇6
北庄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
近日,该镇组织药监、卫生、工商、安监等部门人员对辖区内食品及药品进行专项整治行动。重点对全镇辖区内的21个行政村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农贸市场、超市及药店进行集中检查。查组对经营户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等证件和进货台帐进行了检查,详细查看了各类常用食品、药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并规范经营户的登记台账。截至目前,检查食品经营户200余户,药店10余家,责令整改经营户7户。(
【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非药品冒充药品整治工作总结12-15
非药品冒充药品的监管文件07-17
厦门市药品安全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厦府办〔2007〕242号)10-15
北庄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09-24
荷花镇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11-17
奥运期间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12-01
食品药品专项整治总结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