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专题

2024-09-23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专题(共11篇)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专题 篇1

本人个性良好,缺乏特长,所以在今要提高自己学科方面的特长、体育运动方面的特长和艺术方面的特长等;争取做到全面发展.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学习勤奋,追求科学,思想健康向上。与他人团结互助.约束自己的行为.尊重身旁每人想法.可以很快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无论过去是失败还是成功。忘记以前的成功与失败,我们只需要把经验和教训铭刻于心。要有进步的决心,千万不要骄傲,应该再接再励,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取得更大的进步。应该振奋精神,争取迎头赶上。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专题 篇2

当前, 课程改革方向就是强调知识的获取是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 而不再是由教师说明、解释的结果。在这种学习方式下, 学习内容是开放的, 学习过程是民主的, 教师是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因而在评价活动中, 教师不再是评价的唯一主体, 评价应该是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 要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与发展自我反思能力和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 在评价中, 应该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强调多元的价值取向。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明确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发挥自我、发展个性、重在能力”的评价方式很适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评价要求, 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1“发挥自我、发展个性、重在能力”的学生评价方式的理论依据

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 人的智力结构至少有7种 (即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等) , 这7种智力结构的多种组合就形成了人的不同的智力表现。人在活动中突出表现的方面就是他的优势智能。根据这个理论, 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也是出色的。另一方面,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

从多元智力理论出发, 我们可以看出, 评价强调关注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 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标准分层, 重视评价学生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我们在建立新的评价方式时, 应该围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加强评价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 重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在评价中, 需要我们更关注评价的发展功能、教育功能, 发现和发展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 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发展等。通过这种评价, 就能真正让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 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 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 从而促进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斯坦伯格创造力投资理论斯坦伯格认为创造力是六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们很难同时出现又恰到好处地相互作用, 这六种因素分别是:智力、知识、思维风格、人格、动机和环境。从这个理论出发, 我们可以看出创造力是一个多维结构, 是多个因素的有机结合, 在这种结构中, 发散思维不再是核心, 而只是许多要素中的一个。人的创造力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每个因素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创造力是人对自己包括人格、动机在内的五种内部资源的合理投入, 这种投资方式还要受到环境 (第六因素) 的影响。当然, 在人的创造力成分中, 智力的元认知能力是创造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根据这个理论, 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时, 要关注学生元认知的训练, 让学生主动控制和监督自己的认识活动, 而不是由外界监督和控制, 就会收到既不降低思想的灵活性又增加实用性的效果。这对于学生主动地重新定义问题也会起到主动限制和提高思维实效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各科知识的特点, 注意训练学生控制与调节自己智力过程的能力, 形成一定的认知策略。

同时, 这个理论也认为, 一定的知识储量也是创造的必备条件。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当然, 简单的知识积累也是不可能产生创造的, 甚至知识的积累、规则定义等过于纯熟还会导致思维僵化和墨守成规。在教学中为了使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创造, 一方面我们要教知识的用途,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还要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需要灵活地综合运用各门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 提供理解知识用途的条件, 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此外还要努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为学生提供从各个方面来看待所学知识的机会。

另外一方面, 环境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 我们的教学就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个相互作用情境, 安全自由的心理气氛, 在这个环境中, 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的动机得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喜欢表现自己, 敢于与众不同, 在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不同时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 并主动验证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困难, 战胜困难, 愿意在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成长起来, 并相信自己有战胜困难的能力和方法, 遇到不明情境和问题时一方面努力探索, 另一方面还在耐心等待问题明朗化, 不能因急于求成或为追求社会 (或他人) 赞同而改变自己的观点。在学习动机方面要努力培养和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兴趣, 使他们对任务本身感兴趣, 而不是对完成任务后获得的奖赏感兴趣, 要使儿童有机会从事他们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活动。

2“发挥自我、发展个性、重在能力”的学生评价方式的原则

(1) 既重结果, 更重过程的原则新的课程改革理论认为, 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在于取得了多大的成果, 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方法, 了解了知识生成的一般程序。从这个目标出发, 我们在对学生的评价时, 就应该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完整与否。当然, 学习应该有一个结果, 如果不给学生一个结果要求, 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性就可能打折扣, 因此, 我们同时要求学生尽量完成学习结果, 在评价时, 把学习结果也作为评价的一个部分。

(2) 评价方式多样化原则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一个评价, 但评价的方式却不是唯一的, 而且每种评价方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因此, 在评价时, 切忌评价方式的单一化。我们在建立评价方式时要努力用多种方式来综合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师生互评相结合, 综合考虑社会效应的评价方式。

(3) 评价内容综合化原则学生的学习活动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一个学生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 在评价的时候就应该从学生全面发展角度出发, 综合考察学生的能力。我们在建立评价方式时, 注意从学生的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能力等方面来建立评价体系。

(4) 激励性原则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新评价体系要我们的评价尽量淡化原有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关注学生、教师、学校等的发展。因此, 我们在对学生开展评价活动时, 要求通过评价, 让学生发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或不足, 从而体验到成功, 发扬自己的长处, 改正自己的不足。

(5) 评价主体多元化原则评价是对一个人活动的评判和观点, 因此单一的教师评价主体不可能发现学生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而伙伴、自己和其他人员对学生的了解就全面得多。我们在建立评价方式时, 需要教师评、小组评、个人自评相结合的原则, 把这三个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综合起来作出对学生

3“发挥自我、发展个性、重在能力”的学生评价方式的目标

评价活动中, 我们把评价目标分为基础性目标、伴随性目标、表现性目标三个方面。

(1) 基础性目标即在学习活动中, 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 需要具备的各种基本能力的培养, 包括“问题意识”, “信息素养”, “实践能力”, “情感体验”, “合作精神”等。

(2) 伴随性目标它是指由特定问题情景引发的目标, 涉及与学习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可由教师、伙伴进行评价, 评价信息是情景化的, 评价结果一般表示为对活动的成绩和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3) 表现性目标它是指鲜明个体差异的创造性实践表达。主要通过成果展示进行评价。可以由学生自己、伙伴与社区公众进行评价, 评价的信息随机产生, 评价的结果一般表现为对个体的特定考察和对作品的定性分析。

我们通过对以上评价目标的实现,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交流和管理功能, 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全方面发展。

4“发挥自我、发展个性、重在能力”的学生评价方式的指标

评价指标应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特点和目标, 参照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要求, 可以把评价分为指标以下方面:

(1) 品德发展水平:围绕学生行为习惯、公民素养、人格品质、理想信念等方面开展。其根本目标是以促进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学业发展水平:围绕学生通过学习活动, 掌握的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展开。其根本目标是为学生打好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

(3) 身心发展水平:围绕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健康生活方式、审美修养、人际沟通、情绪行为调控等方面展开。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

(4) 兴趣特长养成:围绕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好奇心、求知欲、爱好特长、潜能发展等方面展开。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摘要:教育部6月启动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要求建立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发挥自我、发展个性、重在能力”的学生评价方式从“多元智力”理论、斯坦伯格创造力投资理论出发, 构建了“重视学习过程、多元综合评价、以评促学 (促教) ”的评价原则, 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交流和管理功能, 促进品德、身心、兴趣爱好以及学习能力的全方面发展。

关键词:绿色评价,学习方式,多元价值,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

[2]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1.01

[3]“多元智能理论”呼唤多元的教育评价《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年第9期高雅丽

[4]创造力的投资理论及其对创造性教学的启示《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张景焕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 (教基[2001]12号)

学会自我评价 实现个性发展 篇3

一、明动机,导目标

恩格斯说过:“就个人来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可见,人的活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它具有鼓起干劲和指导方向目标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在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他们对学习的社会意义的认识,把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自觉调节好自己的学习目标,较好地转入专注的学习活动中。

如在教学“圆周率π”时,教师可先给学生讲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感悟,从思想上产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再引入圆周率的概念,使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此外,我们还可在平时上课、班队会课、早会时,有意识地让学生评论,如“你为什么要学习”“我的愿望是什么”“要实现这愿望,我必须怎么努力”……让学生从内心上加以比较、判断、评价,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克服各种不良习性,自觉调节好自己的学习目标。

二、析过程,拓思维

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一切知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时,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对解题思路进行剖析,提出疑问,并做出比较、判断。在这种复杂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还要引导学生站在思维的高度上思考问题,拓宽、拓展思维层次,提高思维品质,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灵活、全面。

如对于学生错解的应用题,教师可请学生自己说出列式的依据,让学生自己发现错在哪里,自己改正。例如:“某仓库存有粮食,第一次运出总数的15%,比第二次多4吨,这时仓库里还剩6吨,问仓库原有粮食几吨?”解答这道应用题时,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看到“比……多”往往会直接列式为(6+4)÷(1-15%×2),导致解题错误。对此,我们应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去尝试、去辨析、去集思广益,让学生自己发现列式的错误。教师还可设计这样的对比题:“某仓库存有粮食,第一次运出总数的15%,第二次比第一次多4吨,这时仓库里还剩6吨,问仓库原有粮食多少吨?”通过这样的训练,强化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就能使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力得到提高。

三、辨结果,长见识

古人写文章讲究设计一个坚强有力、发人深省的结尾,形象地称为“豹尾”。心理学实验同时证明:反馈得及时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反馈越及时,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记忆越清晰,效率越好。因此,在课尾或学习某一新知识后,或是单元学习结束之后,教师及时让学生学会分析、评价:我学会了什么知识技能?其中要点是什么?我是怎么学会的……要求学生对于模糊不清的知识要及时阅读教材,反复推敲,抓住本质属性,及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效果,深化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能引起学生的回味,感到“言已尽,而意无穷”。这同时体现了在有限中求无限的思维方式,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与导课相呼应,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让他们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之中,增强自我效能,不断增长、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

如教学“量的计量”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闭上眼睛回顾:这一单元学到了哪几种量?长度单位、重量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单位各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从大到小,从小到大怎么排列……长期地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习惯于在上完每一节课后进行复习,在学习每一个单元后进行巩固整理……使自己的知识系统日趋完善,使自己整理知识的能力亦相应的提高。

实践证明:当学生从反馈及评价中看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自我调节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时,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因此,只有让学生渴望评价、追求评价,让自我评价成为习惯,自我评价能力得到发展,并进一步自我矫正、自我调节、自我完善,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真正促使自身的可持续地发展。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 篇4

高一、高二我被连续评为校级“三好生”并连续获得区级“特优生”荣誉称号。高中以来我一直坚持参加北京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科学实践活动,取得优异成果。是北京市教委组织的旨在培养青少年拔尖创新人才的“翱翔计划”活动的首届学员。20XX、20XX连续两年获东城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20XX年获第x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20xx年获北京市第x届中学生金鹏科技论坛一等奖;20XX年获第x届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紫光科技创新专项奖。

多次参加街道社区活动,陪老奶奶聊天,帮街道办事处打扫卫生,帮社区阿姨打扫街道,捡垃圾。给小朋友们讲故事。参观科技博物馆,去领会宇宙的奥妙,探索科学的神奇。参观少管所,增强法制观念。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 篇5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一)】

本人有较强的自尊心和比较热爱劳动。无明显个性,缺乏特别突出的技能。发展比较均衡,无特别突出的爱好。在高中三年的生活中,我不但学习了许多知识,而且还交到了许多朋友。在对待学习的态度上,缺乏主动性,但不惧怕困难,在每克服一格问题后,都会感到有成功感。这更让我对学习有了很大兴趣。

此外,我能够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认真预习,积极复习。遇到问题,向同学请教,向老师咨询。我会不断改进学习方法,调整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我把学习当成获取知识,丰富自己的乐事,对它充满了兴趣。

体育运动方面,我比较喜欢游泳,尽管我并不擅长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我喜欢打羽毛球。对待生活的态度中,我并喜欢攀比。对待经济的态度是钱够用就得,不喜欢铺张浪费、坑蒙拐骗偷。正所谓君子爱财,求之有道。我算不上是一名君子,但我也不是一个小人。

我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尽管不善于团结同学,不善于与同学沟通,交流。但我非常有热心。尽我最大的力量求帮助同学。虽然我并不招人喜欢可是我有我有我自己的原则,和我开玩笑不所谓,请不要要侮辱我的家人。

我还有很多的缺点,如马虎,在对待有的问题比较鲁莽,爱说话,而且不分场合。还有在取得一点小的成绩后,容易自大和骄傲。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有的问题上优柔寡断。而且在睡不醒的情况下容易发脾气。

但尽管我有这么多的缺点,我有信心将它们一一改正,不断完善自我,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二)】

(1)我居住社区楼房的墙壁上,经常有人张贴小广告,严重影响了社区的环境。我就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和母亲一起用铲子等工具将它们清除掉,遇到贴和散发小广告的违法行为,我会主动制止。

(2)我舅舅工作的地方是一家培训机构,我把那里当成培养我适应社会能力的场所,高中期间的每一个暑假,我都到这家培训机构进行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任何工作,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具备认真负责的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团队精神。

(3)我的兴趣广泛,计算机、唱歌、足球、篮球都是我的最爱。除了利用课间、课后时间和同学一起踢足球外,节假日我还在小区里和同龄的伙伴一起锻炼。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提高了我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能力。

【学生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三)】

我喜欢唱歌,在班中我经常会陶醉的唱起来.唱歌令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从小到大,对学习,我都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充满了信心。对同学朋友我永远都用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

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父母眼中乖巧的女儿。遇到困难,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每一次我都坚持了下来。对生活,我永远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信念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 篇6

我一向认为我是一个沉稳,真诚,有职责心的人。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让我认识到了他人很多可贵的品质。同时我也学习到了很多别人的长处。我一向坚持诚信是一个人最最基本的准则,它是我做人一向坚持的原则。所以同学们大多认为我很真诚,我觉得这是对我的很大的肯定。生活中的我时而内向,但是在熟人面前还是愿意与他们交流彼此的一些心事。我喜欢与朋友老师多交流些学习上,生活上的事情,因为他们不仅仅会给我很好的推荐,还会时常纠正我一些错误的观点。

对于学习我一向认为坚持与努力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在高三生活中体会到的经验。高中的知识多又需要理解的去记忆,所以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会想到努力的重要,我常常会废寝忘食地把一个问题弄的十分清楚,为的是踏踏实实地打好学习的基础。在回顾以前的知识和错题或者是漏洞时我会想到坚持的重要,积少成多的道理大家都懂,把不会的事情每一天拿出来复习复习,用不了几次自然而然就会了。

兴趣爱好广泛,喜欢体育运动,擅长体育运动,喜欢英语诗文,对于美术和音乐也有浓厚的兴趣。

身为学习委员和团支部书记的我,工作潜力较强,以身作则,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经常为同学们讲解习题,分享学习经验,帮忙大家共同进步。同时用心配合老师的工作,出色的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而且能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听取他人的意见,为人用心上进。对待团里工作认真负责,常常组织同学用心学习团里用心的精神,同时也要求同学用心配合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高一时在北京市物理竞赛中获奖,高一,高二连续两年被评为崇文区的区三好学生,在学校曾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和优秀团支部书记。在音乐方面也曾获得了很多的荣誉证书。

曾作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在街道和社区服务,班内组织开展同学们进行演讲赛和辩论赛,还发起班里同学进行图书捐赠支援灾区教育,参加并用心配合学校的心理周活动,用心为班里的运动会,合唱节出谋划策,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反响。

莫扎特是一位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萨尔兹堡一个宫廷乐师家里。他从少年时代就展现出杰出的音乐才能,一生作品极其丰富。他创作的最重要领域是歌剧,共22部,另一重要创作部分是交响乐,共45部。他的音乐创作即继承和发展了海顿等前辈的成果,又对之后的贝多芬等人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莫扎特也许不是最伟大的作曲家,但他绝对是公认的最伟大的音乐天才。就连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都把他称作是音乐的基督。曾有人这么说:“在音乐史上有一个光明的时刻,所有的对立者都和解了,所有的紧张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时刻便是莫扎特。”

1756年,沃尔夫冈·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出生于萨尔兹堡,自幼他便展现出那无与伦比的音乐天赋:3岁开始弹琴,6岁开始作曲,8岁写下了第一部交响乐,11岁便完成了他的第一部歌剧,14岁是指挥乐队演出了该歌剧。能够这么说,莫扎特是为音乐而生的,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和音乐熔为一体了。

16岁时的莫扎特被任命为萨尔兹堡宫廷的管风琴师。虽然在这段时间,莫扎特创作了超多的优秀作品,但他无法忍受萨尔兹堡大主教的颐指气使,任意欺凌。在那里,莫扎特只是一个会弹琴的佣人,他曾向他的父亲这样描述他在宫廷晚餐上的同伴:两名男仆,管家,点心师父,两名厨师,男仆坐在上座,莫扎特位列厨师之上。最后在1781年,莫扎特脱离了对大主教的依附,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并来到了维也纳发展。在维也纳,莫扎特靠教私人学生,举行音乐会演出和出版作品为生。在这段时间,莫扎特接触到了巴赫、亨得尔的作品,并结识了海顿,从而丰富了他的音乐理念。

在维也纳,莫扎特的音乐成就是令人惊叹的,他曾这样来描述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多长的作品都在我的脑中完成。我从记忆中取出早已储存好的东西。因此,写到纸上的速度就相当快了,因为一切都已完备,它在纸上的模样跟我想象的几乎毫无二致。所以在工作中我不怕被打扰,无论发生什么,我甚至能够边写边说话。”可怜就是这样一位天才,在他正当壮年的时候却因为感染风寒而去世了,死时年仅35岁。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天(1971年12月9日),他仍在创作,可惜天嫉英才,莫扎特留下了他那未完成的《安魂曲》,而撒手人间,成为了音乐史上最大的遗憾之一。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专题 篇7

关键词:品德课程,个性化微课程,自我发展圈

“ 个性化微课程”的实施意义在于对每个学生独一无二性的认同。 我们必须像达尔文先生在《 物种起源》 中提出的生物多样性理论那样, 即使面对的是同一个年级同一个班的学生, 他们也会因为天生特质、抚养方式、家庭环境、受早期教育程度的不同, 而具有“ 个体差异”, 具体表现为:体质健康、智力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和生活习惯、思考方式、行为处事各不相同。 就课程本身而言, 最终将产生“ 学习效度和学习力”以及三维目标达成度不一的不同发展。

什么是“ 个性化微课程”? 笔者粗浅地理解为:针对品德课程的现阶段教学状况, 以班里的每个学生为出发点, 把筛选出来的能拿来用的“ 体验性任务”都拿来用的系统过程, 其提出、实施、总结、后续都有完整的序列。最重要的是, 这要建立在对每个学生的需要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 而学习过程又是高质量和有针对性的, 无关乎体验性任务的难或易, 持续时间的长或短。

什么是“ 自我发展圈”? 笔者粗浅地理解为:针对品德课程的现阶段教学内容, 以每个学生现阶段学情为点, 以学生在体验性任务中能够获得的个性化资源库、学习体验为半径, 画一个圆, 形成一个发展空间, 这是一个主动探索、发现、建构自我发展的趋势。

一、基于学情, 创设原点

当我们拿着书本和同样一篇教案走进教室前, 有没有做过学情调查?有没有针对不同层级学生进行重难点预设?是否对突发教学现场纠偏预设? 有没有想过:上完这节课后每一个“ 决不雷同”的学生学到些什么? 教师要明确的是在“ 面向全体学生”和“ 区别每一个学生”的教学不是一对矛盾! 两者相辅相成, 因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 最终的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

【 案例一】

重视一张调查表———细微切口, 认知视窗, 道德增长

课前困惑:在组织引导《 品德与生活》 第四册第五单元《 长大真好》 中的《 假如我有二十元》 这一教学内容时, 笔者曾一度担心二年级的学生对二十元钱没有感性认识, 无法深入关于合理支配二十元的讨论, 更不能达成尝试合理使用二十元钱的教学目标, 也无法通过进一步的教学指导让学生明白长辈们给自己零花钱的心意, 从而理解、珍惜长辈对自己的关爱。

解决方法:冥思苦想后, 一张小小的课前调查表成为这堂课的关键, 解决了最初的困扰。 笔者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调查表, 要求学生简单写写长辈们会用二十元钱买什么, 并问问这位长辈这样做的原因。 每位学生多向几位长辈提问, 听听不同原因。

实施成效:学生带着设计调查表的兴奋与参与调查的好奇, 了解到长辈们会如何支配二十元钱, 也在心里记下了长辈们使用二十元钱的原因。 通过调查学生发现原来二十元可以买到够一家三口吃一顿的菜; 也调查到二十元可以买到提供全家人一天丰富维生素的水果;也调查到二十元可以买到烧菜佐料、书报等其他生活必需品;还调查到长辈们愿意把二十元钱给小朋友做零用钱, 让小朋友自己计划着花。由此学生得到二十元与具体商品的联系, 开始对二十元有了感性认知。 而且学生从调查到的花钱原因中明白把钱花得有需要、值得、有意义才是合理用钱。 这就为组织引导学生尝试支配二十元钱埋下伏笔, 同时也为学生感恩长辈对自己的抚养、关爱做好铺垫。

【 分析】

面对教学目标, 与其匆匆考虑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 不如着手平实却细致的学情调查, 以判断学生现有的道德认知水平与道德实践能力, 构想学生道德认知的下一个增长点以及道德能力可能发展的方向与空间。

重视学情使在集体中开展课前调查更容易、更有针对性。 虽然此次课前调查的范围立足于全班, 但是通过分析结果许多个体特征就凸显无疑, 便于归类。有的学生对长辈把二十元用在哪里漠不关心, 也不询问花钱目的。 这类学生就表现为对此次实践体验没有兴趣, 他们就是授课时需要特别关注的对象。 有的学生却把长辈的二十元用在哪里调查得清清楚楚, 说起原因来头头是道。 此类学生就表现为乐于参与体验, 对学习内容有浓厚兴趣, 往往道德认知水平略高, 是个别化指导中可以选用的同伴榜样。以此激发别的学生向榜样看齐,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得态度。

此时此刻的学情调查与栽种植物前花功夫培松土壤颇有些相似意味。 的确, 只有在能促进学生最近发展的道德能力平台上才能让学生听得投入、看得真切、想得细致、参与得积极、悟得深刻。

二、基于体验, 形成半径

笔者相信“ 每一位学生的体验就像他们的指纹那样独一无二”, 也很愿意在教学中整合学校内各项活动的资源, 把这些资源为品德课程所用。 可以说“ 个性化微课程”的重要部分就在于学生在体验活动中能不能开展个性化学习。 ( 1)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没有主动性? 或者教师是否能够调动学生, 为他们的主动参与提供有趣、有效的铺垫步骤。 ( 2)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没有独立性?能够有独当一面的时候, 哪怕时间很短或者仅有一些非常初步尝试。 ( 3)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没有独特的感受? 能让他们有心里“ 怦然一跳”的时候。 ( 4) 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没有发现问题? 从而为解决该问题做出一点学习上的尝试。

【 案例二】

重视一张成长存折———多元激励, 真情促进, 意志激发

场景还原:在组织引导《 品德与生活》 第一册第二单元《 学习真快乐》 这一教学内容时, 针对“ 展示台”聚焦的问题“ 和昨天比一比, 今天我有哪些进步? ”笔者不单单让学生在课堂中说自己的进步, 还鼓励同伴之间相互找找进步, 更鼓励学生问问各科老师自己的进步, 最后让学生回家听听长辈说自己的进步。然后鼓励学生一笔一画地用简单拼音把听到的进步都记在小小的《 成长存折》 上, 另外还请学生把它“ 晒”在教室的“ 学习园地”里, 以此来鼓励自己未来的学习生活, 如有更多进步就再补充着写、再帖。

实施成效:一张《 成长存折》 浓缩了一年级学生九月入校后取得的大进步, 当他们喜滋滋地读着大家的评语时, 激励促进的作用便进一步升华。 的确, 学生在倾听伙伴、家长、老师对自己的夸赞中, 发现自己长大了, 懂事了, 能干了, 更树立了面对未来学习生活的良好信心。 因为各个群体往往用多维度的视角来评价学生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的每一次能力增长与道德成长都得到了更多关注, 正是多方位的正面促进强化了激励的功效。

【 分析】

使用《 成长存折》 的过程就是树立目标、努力实现、寻求肯定、展示激励的体验过程。 在此过程中, 学生自发地建立了与学校、家庭的联系, 从关注小我, 慢慢地开始关注同伴、长辈眼中的我。由于体验时间没有被仅仅限定在一节课中, 而是贯穿于整个学期。 当该“ 存折”上记满了同伴、老师、家长这些和学生最亲近的人用不同的话语与方式给出的鼓励时, 学生内心便获得了极大的快乐。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持续性体验, 因为有依据的褒奖远比有依据的批评更具信服感, 更能被学生群体接受, 更能起到强化其道德行为的正面效应, 以此促成其道德意志的形成, 经内省后成为持久的道德智慧。

三、基于推进, 汇成整圆

写到这里, 本文中提出的“ 个性化微课程”其实没有高深的理论, 也没有复杂的操作, 而是在于两个层面的落实: ( 1) 教师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现阶段发展, 并创设学生能够参与的体验任务, 并愿意始终坚持去引导。 ( 2) 学生始终对道德学习保有持续的兴趣, 并能在多元体验性任务中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 一) 基于学情, 与学生成长规律对接, 更尊重个体多样差异。善用细致化学情分析、 个别诊断等方式, 直面生态课堂的生命差异。 从而对学生群体的成长规律、道德认知水平、道德行为能力等了然于心, 更细致周密地创设教学步骤。

( 二) 基于体验, 与学生生活经验对接, 更重视针对性教学的实施。 善用针对性个别促进, 落实生态课堂的有效指导。 对由学生群体的生活经验与社会经历缺乏、 道德情感态度缺失所反映出的问题现象及时发现、紧抓不放, 从而弥补道德认知不健全所产生的道德偏差, 全面实际地开展品德教学。

( 三) 基于推进, 与学生心灵对接, 更全面地促进持续生命成长。 善用真情化个别激励, 最优地发挥生态课堂的评价优势。 从而最恰当地激励主体体验探究, 最有效地强化主体道德意志, 使其最终成为一位具有独立道德智慧且品格健全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正向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8

上完《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后,在讨论蔡桓公之死谁该负责的问题时,王同学说:“当扁鹊第一、二、三次见桓公说清病情后,并未具体分析病因,更未给出令人诚服的理由,而当时桓公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他又怎么会轻信扁鹊的话呢?而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时,却是‘旋走’,唯恐避之不及,作为一名应当视“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他并没有当面向桓公说明病因,只是和仆人敷衍了几句,当蔡桓公病入膏肓后,扁鹊却出逃秦国,在人命关天的紧急时刻,他不应该一走了之,袖手旁观,推卸责任,而应竭尽所能,进行救治。所以说,桓公之死,并非只是他讳疾忌医的原因,扁鹊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该同学滔滔不绝的发言,言之成理,令人刮目相看,虽然与已有的“定论”大相径庭,但学生的分析很有说服力,自成一家之说,赢得了同学的热情掌声。因此,这时候,笔者对该生能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言他人之所未言,并且有这样的勇气坦陈己见,实为难能可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这是他深入钻研课文又跳出课文,与文本和自我对话后的成果。这同时也说明,该生已经拥有了批评性思维的学习方法和精神,具备了一般学生所没有的学习策略和习惯,这正是我们应该鼓励与追求的创新精神——不人云亦云,能自主学习的表现。

如果教师面对该生上述的“胡言乱语”,认为与教参说法相左就大加挞伐、斥责,学生的思维成果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成就”感就会荡然无存,今后也就不会独立思考问题,别的同学受此影响也会保持缄默的;相反,有了教师的正向的评价,不仅对该生有激励、鼓舞作用,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事实已经说明,教师这样的正向评价价值与意义是不同寻常的。

当然,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正向的方面,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面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作为反馈评价过程的主导者和信息传递的中枢,应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控,准确掌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与学习动机,树立全面衡量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观,建立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一旦学生的言行出现偏离教学主线的“擦边球”,甚至是远离教学主线的“任意球”,那么,这时教师就要果断、及时地做到“收放”有度,行使纠正和牵引的职责;教师还要善于在一定的时间抓住机会“打住”课堂中学生意犹未尽的活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收”不住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了。

最近看到一位教师在执敖《散步》(上海六年级第一学期)一文时的教学实录,对其中的“通过声音触摸语言文字”这个教学环节印象深刻,这位教师抛出了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或一句话读给全班同学听,并告诉大家你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做出针对性点评。

一个学生说他喜欢的一句话是“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因为他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亲情,“我”孝敬母亲,妻子呵护幼子,这种温馨很美丽。

他讲完之后,这位教师给了他一个预设中的问题: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我”的儿子的身上吗?学生的回答也在意料之中:会,因为他的爸爸已经给他树立了“孝子”的良好榜样。

这位教师又给他一个设计好的问题:那么,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吗?学生不假思索,告诉大家:“不会!”“不会!(教师的语气加重)为什么?(教师的声音表现出惊讶的喜悦,其实教师也在争取思维的时间)”他的答案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似乎根本就见不到这样的一幕,所以即使我想这样做,也会不好意思的。”(可能是他真实的想法,也说明了他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教师做了这样的评价:“很真实的话。”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似乎不够“尽兴”,对话应该进入更加热烈的高潮,达到随文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目的,不可如此“无疾而终”。于是他再次抛出一个“闲问”:“可是你的母亲真的老了,真的走不动了,你难道也不背她吗?”

“那我就用轮椅推着她”。学生回答道。(看得出,教师很欣赏这个学生的真实)

“轮椅?!好!”教师非常机智地生成了一个精彩的“对话点”:“轮椅给我们什么感觉?它冰冷、生硬,没有一丝的温度,哪比得上你温厚、坚实的肩膀。你的母亲老了,趴在你的肩上,她就有了依赖,她就有了温暖,所以你一定要勇敢地背起你的老母亲,好吗?”此时,学生感情之火已经在“燃烧”,赞许地点了点头。

可是,这位学生似乎在与教师“过不去”,他不依不饶地向教师发出“挑战”,他说:“可是老师,咱们这儿没有那么美丽的自然风光呀?”(真是,背不背母亲和好一个没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与背起老母亲有什么关系呢?但是,如果教师说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学生可能表面“服输”而不做声了,但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就会不复存在了)面对学生的强词夺理,这位教师突然想起了罗丹论“美在何处”的一句话,于是借题发挥道:“也许咱们这儿真的没有如文中所描绘的那么美丽的自然风光,可是咱们的风光也有自己独特的美呀。美在哪?美在眼中,美在心中,用你的慧眼,用你的细心去寻找,就一定会有美的发现。相信你现在已经改变原先的观点与看法,肯定愿意背起你的老母亲,到美丽的春光中走一走,看一看。”

最终,这位学生很用劲地点头并微笑着说:“好的,一定!”

我们要为这位不急不躁,善于正向教学评价,引学生“入彀”学习的教师而感到骄傲,感到庆幸,感到敬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个性发展的领域”。正是这样的原因,学生在个体的性别、年龄、家庭、兴趣、能力、爱好、特长等各方面都各有不同,学习的表现也必然各有千秋,教师对他们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该通过正向评价给予关注。

比如,在学习一些古诗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诗的表面意思,更要把握住诗的深层内涵,有绘画技艺的同学可以以画传意,以画达情;文笔好的同学则可改编为可读性强的故事或优美意境的散文。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加深了同学们对诗歌的自主学习、

理解和记忆,化简单的背诵为深透的学习理解,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具体来说,对《山居秋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发挥想象,进行创读,可以变文字之静态为画面的栩栩如生之动态。有几个美术功力扎实的同学,就把这几句意境优美、信息丰厚的诗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呈现了一幅幅构思新颖、贴切,富有立体、动感的画面。你瞧:熠熠的月光映照泻在松林问,好似曼妙的少女在舞蹈,潺潺的清泉在光滑的石头上流过,发出叮咚悦耳的天籁之音;早晨刚刚起床的人们,排闼所见,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枝头上挂着银白色的雪花似梨花盛开一般,煞是好看;好友在崎岖、漫长的山路上一步一回头,渐渐地消失在送行者的视界里,只能看见清晰的脚印,而送行者却不忍离去,长时间伫立着,凝视着。擅长文字表达的同学则写出了生动、可感、耐人寻味的美文佳章。

对电脑“特技”高超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有英雄用武之地。在学习《荷塘月色》《春》《北京的胡同》《百合花开》《清塘荷韵》《芦花》等极富诗情画意的文章及唐宋诗词等的教学中,就鼓励、引导学生尝试根据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去设计制作课件,以诗配文、以画衬文,收效很好,令人耳目一新。对每一位学生辛勤付出后的劳动结晶,都毫不吝啬地给出正向评价、肯定与鼓励。

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自主学习活动,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与独立思考能力,焕发出学习的旺盛活力;同时,这样的课堂也必然会形成学生富有激情、个性和灵性的创造性参与,提高参与的程度、力度,真正实现学生热情高涨、生动活泼的发展。

另外,关注、激发、利用好学生间的互评也很重要,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口头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即使是同学回答错误时,教师也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还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对同学做出评价,避免用生硬简单的判断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要通过正向评价,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正向评价激发学习动力。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局,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使课堂上教与学的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倡正向评价,并不是在课堂上要一味地表扬,相反,当学生出了问题的时候,要敢于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教会他们善于倾听、欣赏、反思、接纳、修正自己的不足,目的是为了树立信心,更好地搞好学习。一定要掌握好评价的分寸与原则:评价要真诚,不能让学生看出你的虚情假意;评价要实事求是,“不隐恶”“不溢美”;评价要有针对性,不可千篇一律,泛泛而谈;评价要追求实效性,不能无的放矢。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学生 篇9

我喜欢唱歌,在班中我经常会陶醉的.唱起来.唱歌令我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从小到大,对学习,我都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充满了信心。对同学朋友我永远都用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父母眼中乖巧的女儿。遇到困难,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每一次我都坚持了下来。对生活,我永远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相信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坚持信念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突出。

本学期我不仅注重学习成绩,还在课余时间广泛的阅读课外书,尤其喜欢读一些名著和当代小说。我还参加了学校的舞蹈队,曾在丰台区的文艺晚会上表演过扇子舞等舞蹈节日。艺术节上我不仅参加朗诵比赛获得佳绩,还参加了主持人大赛,获得了好成绩,担任了艺术节歌唱比赛的主持人,有较好的表现。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专题 篇10

一、“成长档案”,记录学生点滴发展

建立 “学生成长档案” ,是为了 “让每一位学生都留下成长进步的足迹, 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自信, 使每一位家长都能见证孩子的发展” 。每年新生入学时,学校都会发给学生一个成长档案袋。这个档案袋用来记录学生在未来一学期或者一年之中的点滴发展。内容包括学生自我介绍,学期计划,学生自己总结的学习周记和放假期間由家长拟写的家庭月记。另外,个人试卷、 作业、 获奖证书、作品、 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等所有与学生相关的成长资料也都可以归档到一起。在每学期开始之初,班主任都会利用一节班会课的时间,带领全班同学集中填写,一人一档,然后将学生填好的基本材料收集归档统一保管。平时,学生们也会将自己的学习周记和家庭周记按次归档。每一次的填写和封存,都是感受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培养学习的自信心的有趣过程;同时,教师通过定期查阅学生成长档案也可全面了解学生在家校不同的状态,从而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我们学校几乎95%以上的学生都是住校,上课期间和家长联系少。所以,通过这样一个档案袋,家长也能更加直观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见证孩子的持续变化。

二、“家校绿色通道”,共建健康学习环境

在设立家校绿色通道时,我们力求为学生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求学环境。经过和学生家长方充分沟通后,考核建立了一个“线上线下”双通道家校联系平台。鉴于现在网络应用的普及和便捷性,在原有纸质家校通讯录的基础上,我们班级率先开通家校QQ群、微信家校群、和教育等最新网络应用平台,使校方老师与家长随时保持联系,沟通学生学习情况。比如,我要求學生轮值班长、各任课老师每周都要备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本周在校表现情况,最后由我汇总自身班主任意见由学生带回家长批注签字。通过这种方式同样能够达到沟通顺畅的目的,这个往来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家校双方对学生当下阶段的综合评价过程。很多人认为,这种方式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学校老师每周在繁重的课程安排和学生管理之余还要记录表现,这甚至比批改学生作业压力更大。另外,学生班长的记录不全面也仍是问题。但我坚持,这种方式一定有其合理性,它不仅发挥了学生参与管理学生的热情,锻炼了相互间积极的观察评价能力。也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家校联系,加强了家长、老师对学生行为表现的监管力度。

我们班上的胡伟雄同学,去年从外校转来时很不适应我们班级的管理模式,也比较反感这次转学,所以还是保持着原来那一套散漫无章的风格。上课总爱做小动作或者说话影响他人,课后却不怎么和同学一起玩耍。看到这个情况,我便经常找他谈话,像一个朋友一样平心静气地聊天。开始只谈一些他在原来学校的事情,借此了解他原来的学习情况。后来,慢慢的告诉他我们学校的一些活动趣事,告诉他我们班级老师同学的可爱之处,让他不再对这个新环境感到陌生和抵触,让他认识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如何更好地与新的老师同学相处。接着,我也主动联系该生父母,希望他们能多抽出时间和孩子谈谈心,毕竟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难免有些困难。后来的学习中,我也有意识地在课上多让他参与讨论和答题,积极鼓励他,安排他做副班长。渐渐地,发现他上课小动作少了,课后和同学老师的交流也多了,完全融入了这个全新的大家庭。

三、“综合实践”,提升实际锻炼效果

事实上,对于山村小学而言,必须承认学生所能接受到的各方面锻炼和培训是相对较少的,由此导致我们的学生在很多时候缺乏自信、眼界较为狭窄,这是现在农村教育的尴尬也是老师们必须努力缩短的距离。看着同学们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满心向往,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校方、老师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助力他们奔向更好的未来。为进一步增长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多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机会,尤其是帮助他们树立远大、 高尚的理想和目标。我鼓励班上的同学积极参加市、县、片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各类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文艺演出、能力拓展等,都为同学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锻炼自我的“舞台”。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班上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她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穿着打扮都比较朴素,成绩也不是最好的。所以,她的性格各方面都比较内向,不爱和老师同学交流,也不太愿意参加班集体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会有意的多让她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多安排一些集体项目让她参与,渐渐发现其实她并不是不愿意,只是不敢踏出那一步和别人沟通。慢慢地,大家对她的关心多了,她也似乎放下了戒备,比以前相对开朗活泼。所以,在这种展示自我锻炼胆识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中,我就会特意安排她参赛。第一次辩论赛虽然发挥不是很亮眼,但是也可圈可点。第二次,参加演讲比赛,我和她一起准备稿子,一起模拟演讲,那段时间明显感觉到她的进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该生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 “最具潜力演说家奖”。比赛结束之后,这位同学特意跑到我的办公室向我说了一声“谢谢”,在我印象中除了我主动找她的时间以前她都不会来我办公室。所以,当听到那句谢谢的时候,我欣慰不已。周末,她的家长也打来电话,语气高兴且自豪,说明显感受到了孩子身上的变化,现在孩子回到家不再只是一个人埋头看电视,而是经常和他们讲在学校发生的事,以及老师同学们对他的表扬。听着家长真诚感激的话语,看着孩子日渐阳光的脸庞,我们做教师的真这高兴。

总之,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过去、现在和未来整个过程的长期关注,不能再因循守旧地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或考试得分,作为老师,我们需要更多地表现对学生建设成长的关怀,以期为学生铸就一个更加美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简介:兰显峰(1968-9),男,专科学历,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中心校数学一级教师。

个性发展自我评价专题 篇11

一、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新理念

教学评价要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促使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 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 培养信息素养。从关注学生发展, 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三维学习目标, 其中, 知识和技能是基础, 过程与方法是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升华[1]。

1. 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 所以教学评价只为教师的“教”服务, 导致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受到限制,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和创造能力。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单靠教师传授的, 而是靠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景下通过协作、会话、自主学习, 在教师的帮助和促进下达到对知识意义的自我建构, 学生掌握的知识不是零碎的、机械的, 而是与已有知识联系的、深刻灵活的知识。而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

2. 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教育新理念》一书对知识有这样的精辟阐释:“智慧比知识更重要,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 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教学中能够把结果变成过程, 才能把知识变成智慧。”[2]传统评价方式是忽略了对学生思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形成过程的考查, 而采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方法,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反馈、自我矫正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3. 重视评价标准的动态性

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拥有自信, 实现个人价值。因此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还要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观察、电脑作品、上机实操能力、团队合作性、创新能力、成长记录等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多种方式评价能更真实有效反映学生的思想实际、认知水平及行为实践等多种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方法

多元智力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力, 只是这些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存在, 各具特色[3]。因此,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 也是出色的。

1. 搭建多元化学习平台, 在活动过程中全面评价学生

(1) 创设情景, 给学生一个能展现“真自我”的舞台

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内在欲望和求得赞许的需求。创设一个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他们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体验到成功感, 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良好效果。

结合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 笔者在每节课的前十分钟安排了“我身边的信息技术”演讲环节。每次抽出两名同学, 课前作好准备。每节课前10分钟由科代表主持, 两位同学分别上台展示或演说, 然后分组交流。要求他们事前要准备好演讲稿或PPT, 以保证质量和效果。

从这几年的演讲活动来看, 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知识面之广确实让人欣喜不已。例如:初二级的小俊同学在演讲中提到:星期天我和妈妈在超市买完东西结账时, 看着一件一件的货品的信息被扫描入电脑, 我突然想到可以用DO WHILE语句编写程序计算金额。大家请看小弟的杰作…… ( 他的这一想法 , 后来被笔者采用到VB循环结构的教学设计里。) 又如:张文同学说:“大家知道什么是北斗卫星导航吗?它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台上三分钟, 台下许多功。每一次精彩的演讲, 学生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 需要捕捉到自己认为有价值、有兴趣的热点, 然后进行加工整理, 用所学的知识, 做出自己的评价和认知, 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飞跃, 这无疑对自己学生观察生活、收集信息、提炼概括、加工整理的能力都是一种很好的磨练。

在讲授FRONTPAGE网页设计时, 鼓励学生制作有特色的个人网站, 上传到校园网, 供全校师生浏览, 然后发起了“最聚人气的网站”投票活动。大家都可以在BBS论坛里投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制作网站的热潮。很多同学在BBS里留言:“老师, 怎样才算一个优秀的网页作品?”……“MISS, 为什么我的网页里插入背景音乐, 只能在该页才听得到?如果要连续不断地播放, 应该怎么办?”……“能不能使图片上传的速度快点呀?”……同学们都努力钻研FRONTPAGE网页制作的技巧, 不断地对自己的网站进行改版和修饰, 很多网站从只有简单的框架到各具特色的精美网站。教与学的空间拓展了。

(2) 变测试为游戏, 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统考要求学生的英文盲打每分钟正确输入50个字符以上, 中文每分钟正确输入8个汉字以上。单纯练习打字,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 我利用他们喜欢玩电脑游戏, 让他们利用金山打字游戏里的“捉小偷”进行联机对打, 既可激发他们练习的兴趣, 也可以训练他们的打字速度。即使是调皮的学生都很乐意接受打字测试, 成绩还很不错。

(3) 把评价融入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应着眼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应在具体情境中进行, 学习效果在情境中评估。

笔者举办了一个课外活动“电脑维修”小组, 讲授有关计算机软、硬件故障的维修、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等知识。有一次, 有位语文老师的电脑系统崩溃了, 打电话来求援。刚好电脑维修小组成员小陆同学在跟我聊天, 我就把WINDOWS XP安装盘给他, 让他去帮忙, 让他有问题就打电话给我。他犹豫了一下, 说:“好, 我去试一下。”我的电话不时地响, “老师, 应该选FAT32还是NTFS格式呀?……老师, 怎样激活系统 ?……. 老师, IP地址在哪里设置呀?……”终于成功地安装完毕了。语文老师称赞他是电脑高手, 小陆同学开心得不得了。自此, 电脑小组的同学都争着帮老师维修电脑。

实践证明, 这种学习与评价相互结合的教学过程, 不但使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 点燃了学生的智慧之火, 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而且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深层次的学习, 优化了学习过程。

(4) 注重学生合作学习的评价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 增强思维技能, 而对小组的成功给予奖励可以起到行为塑造的作用。另外, 当学生看到同伴们的成功时, 也会提高他们自身的自我效能感。合作学习还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增强平等意识, 促进相互理解,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在网上搜集信息的测评中, 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个专题内容, 例如:广州一日游、温哥华游学之旅等等。要求小组的每位成员要有明确的个人任务, 测评讲演中每名学生要讲解自己所负责的内容, 也要考虑整个专题的合理性。在评定成绩时, 除了讲演能力、相关信息数量、质量以外, 合作能力也将成为测评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学生参加市、区的电脑作品比赛, 获得令人满意的成绩。当中获奖的很多都是两个学生合作的作品。因为有的同学信息技术能力比较强, 有的同学擅长于版面设计, 合作肯定有利于整体水平的提升。学生从中也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关注特殊个体的评价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智力领域, 在适合自己的智力活动中会表现更好。主张对学生的评价要在实际生活及学习情景中, 从多方面来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学生的优点和弱点。

对能力较强、思维活跃的学生, 在评价中应本着“高起点、严要求”的原则, 为他们的进一步成长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对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 应本着“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的评价宗旨, 从一点一滴做起, 促使他们不断进步。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 应从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对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 应加强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对实践能力较差的学生, 应组织一定的实践活动, 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 在玩中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 逐步提高实践能力与思维的灵活性。

尤其是对那些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较差、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在评价时更要采取特殊的方式和投入更多的爱心, 要更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赏识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 提高学习兴趣。

初二级有位学生平时各科学习成绩都很差, 纪律也不好, 经常受批评, 上电脑课也经常顾着玩游戏。但当他听到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内容时都非常专注。在EXCEL电子表格的练习中, 他很快就把排序、函数公式自动求和、求平均数、筛选等的练习内容完成了, 我马上表扬了他, 并请他去帮助没完成练习的同学。他非常乐意地帮了一个又一个有困难的同学。在那次课给了他100分。以后, 他上电脑课认真多了, 人也自信多了。

2. 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袋

成长记录袋里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轨迹——电脑作品的雏形和成品、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省、获奖情况, 记录了教师用描述性和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表现的评价以及同学的留言, 还记录了家长对学生期待的话语。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发现自己的优缺点, 不断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

课堂上, 把同学们制作的优秀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展示出来, 边展示边分析, 大家都看得津津有味。然后, 我让同学互评、留言。记得有位同学留言:小敏同学的作品很有创意, 怎么我没想到呢, 真是山外有山, 人外有人呀。另外的同学留言:我要加油!……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我进步了……小明, 你的作品里没有正确的超链接, 这项你没有得分……成长袋里都记录着同学自己的学习发展足迹。

每学期的家长会上, 给家长展示自己孩子的成长袋, 不少家长都会忍不住添上几句心里话。例如:“爸爸很开心看到你长大了。我为你感到骄傲……”

实践证明, 学生成长记录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习惯。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表达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差异发展, 让学生体验成功, 感受成长与进步, 并从中受到激励, 提高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负责的能力和态度, 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学生成长记录袋的使用改善了师生关系, 增强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1. 注意连续性。“我身边的信息技术”演讲一定要连续进行, 不可长时间间断, 否则会造成一种淡化趋势, 不利于能力的形成, 而持续训练可给学生一个重力加速度, 能引起他们的重视, 对能力的形成起强化作用。

2. 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制作个人网站中, 可能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

3. 注意BBS论坛里学生留言信息的筛选。一定要用实名和密码登陆, 教育学生不能发表人身攻击等不良信息。

总之,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作为教学中的激励导向, 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全面信息能力评价的结果, 更要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激励作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将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摘要:从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实践出发, 树立新的教学评价观念, 建立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努力探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模式, 创设激励学生发展的环境, 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标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 (试行) .2011.

[2]袁国振.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描写坚强的排比句下一篇:观看《烈火英雄》有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