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2024-10-10

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精选10篇)

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篇1

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宁波东方外国语学校董驻

美术教学评价是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过程,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只重视教学过程,在教案中从不或极少提及教学评价,或把美术教学评价单纯地理解为作业分数或等第,更有甚者根本不评,认为美术成绩对学生的升学、就业没有多大意义,学校、家长、社会对于美术评价结果也毫不在乎,因而“自觉放弃”,造成美术教学过程的不完整,对学生是极不负责的。

教学评价观是教育者教育观念的直接反映。不少教师对美术课程中的评价没有清楚的认识,在实施美术教学评价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以绘画中的技能、技法评价为唯一标准。美术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美术教师就是教学生画画,所以对美术教学的评价也以画得象不象为标准,一些基本功较好的“得意门生”的作品“频频曝光”,而多数学生则望其项背,自愧不如,认为美术是少数有天赋人的专利,渐渐失去对美术的兴趣。这种对美术评价的认识是孤立和片面的,从根本上说是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不足,美术作为人文学科在提高学生文化艺术修养、陶冶性情情操和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美术也包含着极为广阔的领域: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电脑美术等等,她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一个时代最视觉化的特征。

二、以教师的评价为权威,不给学生发表意见的空间。我国的教育长期强调教师的核心地位,整个教学过程中只允许有教师的个人评价观点,没有学生的发言权,这是惟我独尊、一言堂的封建教学体制的体现,不仅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也把美术教学推入枯燥无味的窘境。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审美标准不是唯一的,它受欣赏者个人经历、兴趣爱好、认知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审美观,当然学生的个人审美观不一定都是健康的,但让其勇敢表述自己的观点,加强争辩和交流,教师适当加以正确的引导,是不是比一味以教师或书中的标准去强迫和规范学生的做法更显智慧和民主呢?

三、只看重教学结果,忽略参与过程评价。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获得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美术作业,因此,不少教师将作业作为美术评价的唯一标准,这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的结果。美术学科有其特殊性,作业能反映学生学习的很多层面,如基础技能、作业态度等,但教学活动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等在作业中却无法涉及,所以仅以学生作业作为美术教学的总体评价显然是不全面的。

四、忽视学生作品中的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表现因素。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审美已趋向多元化,在这个“弘扬个性”的年代,我们的教学评价更应“与时俱进”,许多教育家呼吁:“评价应多几把尺子,多一把尺子将会多一批好学生。”美术也正是因为求新、求异才有了蓬勃的生命力——从放荡不羁,开创水墨大写意画风的徐渭到强调中西调和的林凤眠,从严谨治学,弘扬美好人性的达·芬奇到对绘画狂热到精神分裂的凡·高,古今中外美

术史上闪烁着光芒的巨星皆是个性张扬的怪杰,我们的评价也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情感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性,更加注重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的个性化语言和创造性表达,这是他们稍纵即逝的艺术灵感火花,个性与激情的袒露,不能以刻板的审美标准去衡量,也不能简单地用优劣的等第来评价。

新课程改革已经广泛而深入的开展,美术教学评价也为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更应深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模式,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出发点,加强评价角度的多向性和发展性,评价主体的过程性和交互性,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作用和教育功能:

一、评语与等级结合评价法。这是普遍采用的方法,美术可采用学生习惯的百分制评分,低年级也可运用5分制或优良等第评法,不管哪种方法都应加入教师评语,评语既有对学生作品中技法的指导,更应包含对学生作品中的态度、情感、个性和创新等的综合评定,语言须含蓄、委婉,更多称赞其中的“闪光点”,不挫伤学生自尊心,使学生明白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是多样的,增强他们学好美术的信心。

二、展览式评价法。将学生作品展示公布于学校或班级的宣传栏,由学生以各种方式评价,可以口头评说,也可以书面评语,或直接打分,学生自己的评价应该是更公正的,毕竟他们亲身参与了整个美术学习过程,对于完成作品的难易程度有时比教师把握得更准确。笔者就曾经做过这样的尝试,将所有作业匿名罗列,由学生推选的代表团打分评判,并给出评语,结果他们评价的认真程度超过老师,而且充分考虑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作品反映出的不同特点,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将学生作品进入社会,获得大众的广泛评价,或请专业人士加以点评和指导,这对于学生的发展作用是巨大的。

三、座谈式评价法。这种评价方法是采取与学生个别或小组面对面谈话的方式进行,在谈话过程中了解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展开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这种评价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活跃教学的民主气氛,拉近师生心理距离,使学生明白,评价不是教师的专利,懂得了评价标准也就更加提高其学习的参与性、明确其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四、多重标准奖励法。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且是不断发展和成长中的人,所以在评价活动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个体差异应区别对待,不仅要对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横向评价,更要对学生的昨天与今天以及明天做出纵向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明确指明学生需要克服的弱点和发展方向,鼓励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同时实施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设立最佳创意、最佳制作、最佳参与贡献、最佳合作小组、最佳材料运用、最佳自由创作精神等等不同标准的奖项,肯定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参与热情,保持持久兴趣,使美术成为“最易掌握的学科”、“最有成就感的学科”,这样评价的目的就达到了。

五、美术学习档案法。建立学习档案是一种新的反馈教学效果的手段,现代教学让学生把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情况和资料收集归类,自我总结并不断完善。美术应该提倡建立学习档案的自我评价方式,它可以让我们一目了然学生整个学习、思考、总结、作业及评价的全过程,学习档案包含的内容很多,笔者个人认为以下几方面不可少:

1、围绕课题收集的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2、小组讨论记录摘要。

3、作业设计过程(草图、拟用材料等)。

4、主要问题及解决。

5、作业成品。

6、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7、教师评价和等级。通过学习档案的建立,使教学评价更加有据可依,真正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美术教学活动是一个发展的、开放的过程,强调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热情地参与整个学习活动,并且每人都在各自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教学评价不可能有数理化那样的标准答案,也没有语文、外语那样华丽的辞藻,更不会出现体育学科上精确的速度和尺度,因为任何量化的美术评价都是不全面的,这也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下,我们应当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出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为最终目标,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公正全面的美术教学评价方法和形式,更充分发挥美术教学评价的激励、导向和信息反馈作用,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篇2

一、脑中有标

课标从三个维度规定了语文学习的目标, 目标的立体性和多元化是课堂评价的依据和指导。我们常说“为了学生的一切”, 这里的“一切”就是指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教师应站在这样的高度, 多一把尺子来评价学生, 那么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王崧舟老师在执教《荷花》一文时, 请学生发挥想象:“白荷花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干什么?”一个女孩说:“白荷花冒出来和蜻蜓亲吻。”王老师饶有兴趣地说:“你怎么会想到‘亲吻’的?谁亲吻过你?……你的想象真富有人情味!”在这里, 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 更珍视学生作为一个孩子特有的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他所展现的是富有人情味的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我想, 这个小女孩听了老师的评价, 心里一定很高兴、很自豪, 将来一定会关心人、体贴人, 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人。

二、眼中有人

从人格角度讲,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 应该看到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空间, 但在学习过程中, 更应该看到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进行不同评价, 有针对性地促进每个学生都有提高。有位教师在教苏教版第九册《师恩难忘》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生:“‘娓娓动听’什么意思?”

师:“××同学能大胆地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 非常勇敢。谁来帮帮他?”学生解释词义。

生:“课题是《师恩难忘》, 田老师的教诲之恩为什么令作者难忘呢?”

师:“××同学能抓住课题提问, 值得提倡。”

生:“‘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了四年, 听了上千个故事, 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 滋润着我。’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成了一个故事来教, 就能把作者引进文学之门吗?”

师:“这两个同学能抓住文章关键句子和前后联系提出问题,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会问’, 我们应该把他们的问题认真研究一下。”

从上面的问题中, 我们不难看出学生的提问能力是有差异的, 但教师能够以鼓励为主, 同时又加以区别对待, 实施个性评价, 让学生首先要敢问、想问, 再学会问, 让所有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小手举起来、小嘴说起来, 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以提高发展。

三、心中有本

语文学科有语文学科的特点, 汉语言具有思想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必须在课前“深入”地钻进去, 全方位多角度地钻研教材, 理解文本内涵;课堂上“浅出”地用出来, 灵活地处理好教材, 生动形象地加以评价和引导。

(1) 多元化。根据语文学科特点, 有很多内容教师应该拒绝“唯一答案”, 而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拓展思考, 探究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钻研教材、用准教材、用足教材, 而又不拘泥于教材。如教学《三袋麦子》一文, 教师提问:小猪、小牛、小猴得了麦子后做法各不相同, 你最赞成哪种做法?学生纷纷发言讨论, 各抒己见。一般学生都赞成小猴的做法, 因为他想得远, 有备无患。教师充分肯定, 但并未满足:你认为小牛、小猪做法怎样?学生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好, 从文中土地爷爷的表现 (哈哈大笑、点点头) 可以看出来, 他没有反对, 也没有批评, 而且他们都根据自己的情况用上了这一袋麦子, 解决了自己的温饱问题。另一种认为不好, 因为他们考虑问题不够长远, 现在把麦子吃了, 以后怎么办呢?教师认为学生的意见虽然不一致, 但都有理有据, 肯定了他们都说得有道理, 并继续引导探究:比较一下, 小猴、小牛、小猪的做法谁更好一些?学生基本赞成小猴的做法好些。教师仍然引导:如果是你, 想怎么做?学生往更深层次思考, 有的打算吃一半种一半, 既解决了眼前困难, 又为将来作准备。有的想借给朋友一点, 自己留一点, 再种一点……这时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活, 求异的火花被点燃, 课堂出现了教师未曾预习的生成的精彩。

(2) 趣味化。许多特级教师的课堂上总是充满笑声, 学生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跟教师的风趣幽默、生动形象的评价语言分不开。于永正老师在《小稻秧脱险记》的教学中是这样指导学生读好“有气没力”一词的。

师:谁能把杂草的话读一读?

生: (声音洪亮地) 完了, 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你没完。要么我的化学除草剂是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 (说完, 于老师朝该生身上“嗤嗤”地喷了几下, 学生大笑)

生: (小声地、耷拉着脑袋) 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

师:好!掌声鼓励。 (学生鼓掌) 这就是“有气没力”。

于老师这种幽默诙谐的评价和巧妙灵活的引导得益于他对生活的积累, 对文本的深入钻研, 因此, 他的课堂评价往往妙趣横生而又独辟蹊径, 使学生在“笑中有得”。

正向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篇3

上完《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后,在讨论蔡桓公之死谁该负责的问题时,王同学说:“当扁鹊第一、二、三次见桓公说清病情后,并未具体分析病因,更未给出令人诚服的理由,而当时桓公并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他又怎么会轻信扁鹊的话呢?而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时,却是‘旋走’,唯恐避之不及,作为一名应当视“救死扶伤”为天职的医生,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职责,他并没有当面向桓公说明病因,只是和仆人敷衍了几句,当蔡桓公病入膏肓后,扁鹊却出逃秦国,在人命关天的紧急时刻,他不应该一走了之,袖手旁观,推卸责任,而应竭尽所能,进行救治。所以说,桓公之死,并非只是他讳疾忌医的原因,扁鹊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该同学滔滔不绝的发言,言之成理,令人刮目相看,虽然与已有的“定论”大相径庭,但学生的分析很有说服力,自成一家之说,赢得了同学的热情掌声。因此,这时候,笔者对该生能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言他人之所未言,并且有这样的勇气坦陈己见,实为难能可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表扬,这是他深入钻研课文又跳出课文,与文本和自我对话后的成果。这同时也说明,该生已经拥有了批评性思维的学习方法和精神,具备了一般学生所没有的学习策略和习惯,这正是我们应该鼓励与追求的创新精神——不人云亦云,能自主学习的表现。

如果教师面对该生上述的“胡言乱语”,认为与教参说法相左就大加挞伐、斥责,学生的思维成果就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成就”感就会荡然无存,今后也就不会独立思考问题,别的同学受此影响也会保持缄默的;相反,有了教师的正向的评价,不仅对该生有激励、鼓舞作用,对其他同学也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事实已经说明,教师这样的正向评价价值与意义是不同寻常的。

当然,评价时教师应尽量从积极的正向的方面,把鼓励和批评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了其进步的一面是非常必要的。

教师作为反馈评价过程的主导者和信息传递的中枢,应把握好时机,及时调控,准确掌控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与学习动机,树立全面衡量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评价观,建立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一旦学生的言行出现偏离教学主线的“擦边球”,甚至是远离教学主线的“任意球”,那么,这时教师就要果断、及时地做到“收放”有度,行使纠正和牵引的职责;教师还要善于在一定的时间抓住机会“打住”课堂中学生意犹未尽的活动,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收”不住就会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了。

最近看到一位教师在执敖《散步》(上海六年级第一学期)一文时的教学实录,对其中的“通过声音触摸语言文字”这个教学环节印象深刻,这位教师抛出了一个比较宽泛的问题: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或一句话读给全班同学听,并告诉大家你喜欢的原因,其他同学做出针对性点评。

一个学生说他喜欢的一句话是“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因为他感受到了这一家人的亲情,“我”孝敬母亲,妻子呵护幼子,这种温馨很美丽。

他讲完之后,这位教师给了他一个预设中的问题: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我”的儿子的身上吗?学生的回答也在意料之中:会,因为他的爸爸已经给他树立了“孝子”的良好榜样。

这位教师又给他一个设计好的问题:那么,多年之后,这美丽的一幕会发生在你的身上吗?学生不假思索,告诉大家:“不会!”“不会!(教师的语气加重)为什么?(教师的声音表现出惊讶的喜悦,其实教师也在争取思维的时间)”他的答案是:“因为在当今社会似乎根本就见不到这样的一幕,所以即使我想这样做,也会不好意思的。”(可能是他真实的想法,也说明了他平时对生活的观察)教师做了这样的评价:“很真实的话。”

面对这样的问题,教师似乎不够“尽兴”,对话应该进入更加热烈的高潮,达到随文教育学生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的目的,不可如此“无疾而终”。于是他再次抛出一个“闲问”:“可是你的母亲真的老了,真的走不动了,你难道也不背她吗?”

“那我就用轮椅推着她”。学生回答道。(看得出,教师很欣赏这个学生的真实)

“轮椅?!好!”教师非常机智地生成了一个精彩的“对话点”:“轮椅给我们什么感觉?它冰冷、生硬,没有一丝的温度,哪比得上你温厚、坚实的肩膀。你的母亲老了,趴在你的肩上,她就有了依赖,她就有了温暖,所以你一定要勇敢地背起你的老母亲,好吗?”此时,学生感情之火已经在“燃烧”,赞许地点了点头。

可是,这位学生似乎在与教师“过不去”,他不依不饶地向教师发出“挑战”,他说:“可是老师,咱们这儿没有那么美丽的自然风光呀?”(真是,背不背母亲和好一个没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与背起老母亲有什么关系呢?但是,如果教师说了这样一句简单的话,学生可能表面“服输”而不做声了,但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就会不复存在了)面对学生的强词夺理,这位教师突然想起了罗丹论“美在何处”的一句话,于是借题发挥道:“也许咱们这儿真的没有如文中所描绘的那么美丽的自然风光,可是咱们的风光也有自己独特的美呀。美在哪?美在眼中,美在心中,用你的慧眼,用你的细心去寻找,就一定会有美的发现。相信你现在已经改变原先的观点与看法,肯定愿意背起你的老母亲,到美丽的春光中走一走,看一看。”

最终,这位学生很用劲地点头并微笑着说:“好的,一定!”

我们要为这位不急不躁,善于正向教学评价,引学生“入彀”学习的教师而感到骄傲,感到庆幸,感到敬佩。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创造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这个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策略、技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的个性发展的领域”。正是这样的原因,学生在个体的性别、年龄、家庭、兴趣、能力、爱好、特长等各方面都各有不同,学习的表现也必然各有千秋,教师对他们的每一个方面都应该通过正向评价给予关注。

比如,在学习一些古诗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理解诗的表面意思,更要把握住诗的深层内涵,有绘画技艺的同学可以以画传意,以画达情;文笔好的同学则可改编为可读性强的故事或优美意境的散文。这样,通过不同的形式加深了同学们对诗歌的自主学习、

理解和记忆,化简单的背诵为深透的学习理解,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具体来说,对《山居秋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名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发挥想象,进行创读,可以变文字之静态为画面的栩栩如生之动态。有几个美术功力扎实的同学,就把这几句意境优美、信息丰厚的诗句,通过自己的创造性、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呈现了一幅幅构思新颖、贴切,富有立体、动感的画面。你瞧:熠熠的月光映照泻在松林问,好似曼妙的少女在舞蹈,潺潺的清泉在光滑的石头上流过,发出叮咚悦耳的天籁之音;早晨刚刚起床的人们,排闼所见,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枝头上挂着银白色的雪花似梨花盛开一般,煞是好看;好友在崎岖、漫长的山路上一步一回头,渐渐地消失在送行者的视界里,只能看见清晰的脚印,而送行者却不忍离去,长时间伫立着,凝视着。擅长文字表达的同学则写出了生动、可感、耐人寻味的美文佳章。

对电脑“特技”高超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有英雄用武之地。在学习《荷塘月色》《春》《北京的胡同》《百合花开》《清塘荷韵》《芦花》等极富诗情画意的文章及唐宋诗词等的教学中,就鼓励、引导学生尝试根据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去设计制作课件,以诗配文、以画衬文,收效很好,令人耳目一新。对每一位学生辛勤付出后的劳动结晶,都毫不吝啬地给出正向评价、肯定与鼓励。

通过这种既动手又动脑的自主学习活动,充分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与独立思考能力,焕发出学习的旺盛活力;同时,这样的课堂也必然会形成学生富有激情、个性和灵性的创造性参与,提高参与的程度、力度,真正实现学生热情高涨、生动活泼的发展。

另外,关注、激发、利用好学生间的互评也很重要,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交往,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多向互动的交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抛绣球”,将评价的自主权还给学生,既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运用口头评价语言,又学会欣赏别人,学会做人。即使是同学回答错误时,教师也可说:“你认为他的回答如何?你还有更好的看法吗?”让学生来对同学做出评价,避免用生硬简单的判断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扑灭学生的思维火花。通过多向互动的评价,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学习需求,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要通过正向评价,创设和谐、愉快、民主的课堂气氛,以真挚丰富的感情吸引、启发和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正向评价激发学习动力。树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观,运用“亲其师信其道”的心理效能,把爱心、微笑、激励带进课堂,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和尊重的格局,营造一种民主愉悦的氛围,才能使课堂上教与学的活动产生最佳效益。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提倡正向评价,并不是在课堂上要一味地表扬,相反,当学生出了问题的时候,要敢于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教会他们善于倾听、欣赏、反思、接纳、修正自己的不足,目的是为了树立信心,更好地搞好学习。一定要掌握好评价的分寸与原则:评价要真诚,不能让学生看出你的虚情假意;评价要实事求是,“不隐恶”“不溢美”;评价要有针对性,不可千篇一律,泛泛而谈;评价要追求实效性,不能无的放矢。

中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个性发展 篇4

在努力提高自己学校成绩的基础上,我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广泛地涉猎各领域的知识,包括世界历史、哲学、外国文学等等。音乐是我最痴迷的兴趣爱好,达到了钢琴七级水平的我,在高中开始学习弹奏吉他。同时,我开始大量接触上世纪后期的欧美流行音乐,并且对听过的音乐进行整理和分类。从中我不仅放松了身心,也找到了许多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传承。虽然我没有因此获得金钱与荣誉,但在与音乐互动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心灵的共鸣,陶冶了情操,感到自己付出的时间是完全值得的。

除此之外,我对篮球运动也有着浓厚的兴趣,无论在电视上收看,还是亲自参加体育锻炼,我都积极参与。这项运动培养了我的判断力、大局观和上进心。高二时,我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的篮球比赛。

在这三年中,我用知识充实了头脑;但更重要的是,我用美德完善了自己的人格,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体会到了团队协作与诚信待人的重要性,而高中的时光也将在我的人生路上留下最美好的回忆。

个性与发展自我评价 篇5

A君上高数穿拖鞋挽高裤脚不说,还在座位上不断摩擦屁股挡住我的视线;B君在校道上和同伴出口成脏并且旁若无人;C君在寸椅存金的图书馆鼾声大作……也许是我们的个性在高中都被压抑得太厉害了,一上大学就像出笼的鸟儿一样迫不及待。大学中自由的风气也令我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每一天早上睡醒觉能够像暑假在家一样对着衣柜发呆,在五分钟的挣扎过后选出一套衣服;能够费多点时间多点脚力选取自己喜欢的饭菜;和同学在课前饭后踩着落叶逛过校道而不用百米冲刺。这种生活悠闲到有点适合养老,只有在图书馆、在书堆、口若悬河的老师面前,我才真切地感觉到我是一个承担着祖国重任的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在校园里,我看到了很多中生活方式,大学真的容易令人迷失。那天和同学讨论,觉得我们不就应像有的师兄师姐那样优哉游哉,混过大学四年。但我相信,他们在刚踏入大学校门时肯定也和我们此刻一样的踌躇满志,只是经过时间的考验,有的人选取了退缩逃避,有的人选取了坚持。在社会上也一样,我绝对相信,每个人应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都是充满激情的,但在挫折与时间的考验中,很多人都退缩了,有的人感受到社会的冷漠和竞争,因此消极地对待;有的人被社会淘汰,因此一蹶不振;有的人在竞争和挫折中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越战越勇,最后就成为金字塔最顶端的人才。大学如是,社会如是,每一种人生都是我们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也许目的地不是你能够选取的,但每一个拐点、每一个分叉路口却是我们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中走出来的。无论结果如何,你都不能怨天尤人,而是就应想想,在每一次的困难面前你所做出的选取,就冥冥中注定了最后的结果,是好是坏都只能由自己来承担。所以我之前就一向觉得,人生不是由命运掌控,而是由我们自己,由生活掌控。我们此刻的每一个细小的决定,就为我们以后的生活埋下伏笔。如果在每一节课上我们都选取了上网发信息,那就注定我们期考后挂科的痛苦,甚至以后拿不到学位证

的窘境。

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篇6

小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与阅读教学同步发展研究”子课题 阅读教学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

研究内容:阅读教学促进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 研究方法:实验、经验总结、个案研究 成果形式:实验报告、经验总结 研究计划

一、研究思路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新《语文课程标准》替代《语文教育大纲》以后,把培养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育首位。主张语文教学要体现问题意识、个性化学习、主体性学习,开放性教学,建构性教学,为主体性发展指明了方向。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明确地提出作文个性化的教学思想。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以下现象:(1)重表达,轻育人。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2)重模式,轻能力。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点作文知识和方法公式抛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套用现成的材料与模式。(3)重课堂,轻生活。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关在教室,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甚至相互抄袭,假话连篇,假情假意,缺乏个性化体验,学生独具匠心的棱角受到压抑,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写出的东西苍白无力,毫无童真、童趣,毫无灵性可言。(4)重指导,轻讲评。很多教师片面注重作文前的指令性建议,面对作文后的讲评不重视,常常批完作文,写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语,就把本子发给学生完事。或不尊重学生的个性,大刀阔斧的进行修改。(5)重范文,轻下水。很多教师对范文奉若神灵,一个题目给学生,简单提示几句,下面的工作就是读几篇范文,教师只读不写、只讲不作、只述不导;这样,学生作文结构单一,千人一面;(6)没有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没有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有机结合起来。而在阅读教学中有些人对阅读教学目的仍不甚了解;有的即使明白,但又不知如何去做;具体表现在教学中还存在着看重分析,轻视朗读;看重知识,轻视技能;看重结论,轻视过程,致使学生语言匮乏,思维狭窄。

另外,作文能力如何,是语文教学质量如何最终的试金石、晴雨表。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就作文学作文,作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就像自己提着自己的头发要离开地球那么滑稽。提高作文能力,最终要从阅读教学找突破口,只有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才能解决阅读教学为什么、干什么的问题和作文教学的活水源头问题。但只讲究内容、情感的阅读,是为阅读而阅读,是抢了其他学科的“饭碗”,是一种学科错位。只讲究语修逻文的阅读,是技术主义,其实是做不到的。把对内容、情感的理解与对写作方法技巧的解读对立起来的阅读理论,是伪科学。以为只靠朗读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的阅读理论,是幼稚的自然主义,只能证明理论者对汉语规律理解的肤浅。因此,要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最终提高语文教育质量,除了要从阅读教学找活水,还必须使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

(二)实验目标 :

我们的目标是以综合实验为背景,不同年级采用“专项突破”的方式进行。

一年级是准备阶段。应在阅读教学中突出说话能力的培养;朗读能力的培养;优美词句的积累等。同时这一阶段也是训练学生的直观感知阶段;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所以应该主要指导学生初步观察、认识事物,进行说话训练。说是写的基础,突出个性化,做好“四练”:一是练说先练胆,训练学生敢说;二是要练说得练看,看是说话的基础,要学会看;三是要练说得练听,听是发展语言的基础;四是练说得练读,绘声绘色地读,积累语言,这是学生应用语言的基础。

三年级是过渡阶段。重点突出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会观察要做好三点:一是解放,把学生从狭窄封闭的课堂中解脱出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去观察、体验,去广泛阅读、开拓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素养;二是培养会看,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揭示事物的内部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有没有独特感受,有没有创意,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三是敢写,有时学生所写并非是学生年想、所见、所闻,而是说一些唯心的话,假话。因此,文章往往出现“假、大、空”。要激励学生敢说,敢于发表自己真实的情感,说真话,抒真情,这是写好个性作文的基础,使学生习惯于大胆地、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当然,这些都是在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因为多读个性化的文章是最好的引导和启迪。中年段也正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佳时期,多读多记成段成篇的好文章是写好作文的“粮食”。

学生升到五年级是综合体现阶段。是学生把“观察、想象、写作”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训练的阶段。此阶段要求学生学会合理地想象、客观地分析事物的变化过程,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本质。在综合体现阶段,要突出两个字,一个是“趣”,一个是“活”。要让学生觉得作文是一项轻松愉快而又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并且以浓厚的兴趣作动力。因而,教师在训练的方法上必须不断创新,推出新方法。

二、过程设计、实验班及实验教师安排:小学一年级、三年级,每年级 1 个实验班,共 2个实验班级。、实验教师 11 名(名单略)、实验班学生 52 名、实验教学策略

(一)“三优先”、学生体验优先,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学生思维优先,打开学生个性化思考空间。、学生情感优先,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和表达。

(二)开放目标。“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阅读教学能力的首要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动机走向目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把课题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基础目标;二是个性目标;三是发展目标。以此着眼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此外,提倡开放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写作载体、教学评价。

(三)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吸取营养,使阅读中得来的知识转化为作文的技能。在读中发展和掌握写的规律,在读中理解、内化、积累语言。在“写”中运用规律,运用语言。做到“读中学法,读中悟法,读中吸收,读中积储”。

(四)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叶圣陶 先生说过:“作文以表达胸中的积蓄为目的,读得多,使胸中蕴藏不断丰富、充实,积累越多,写作的基础自然雄厚。”可见,大量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和语言素养的一个重要来源。我们除了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之外,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各种有益的书刊及名作名篇。加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涉猎广泛的知识,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爱读,读有所得,读以致用。

(五)与学生生活实践结合。在提供生活实践,充实写作内容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学会带着情感去观察、体验生活和思考生活。如通过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参观游览、科技制作等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积累写作材料。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六)提倡写好读书笔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引导学生用脑和眼睛去摄取生活中的朵朵浪花,养成留心生活,善于积累的良好素养。这样,在写作的时候,学生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里任意选取有用的东西,从而解决了“没有内容写”的普遍性难题,又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善动脑子,逐渐形成自己的看法的良好习惯。

三、研究方法 :

调查、问卷、课堂实践、个案研究、经验总结、资料研究。

四、计划安排 :

(一)、准备阶段(2007.3-2007.4)、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培训师资,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确立实验班级,组织学生订阅《作文个性化平台》,对实验班级进行作文前测和问卷调查。、成立学校“小学生个性化作文”月刊编辑部,负责收集学生习作和教师的教案、论文。刊登本校学生优秀作文,每月设置一期建立作文教学资源库。

(二)实验阶段(2007.5-2009.7)、教师继续进行理论学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教育理论的学习。学习内容有: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原理、个性化作文教学思想、新理念下的阅读教学策略等。通过学习,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及时了解教育动态,运用现代理论化作文指导教学作文评论教学和口语教学,总结和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2)文学鉴赏与写作的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及写作水平,从而更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组织研讨交流、质量分析等研究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及时发现课题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整实施方案和计划,形成“语文阅读促进作文个性化写作”的学习模式。、及时搜集、汇总整理本课题研究的校本材料,并做好积累工作。、根据实验过程和积累材料,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召开中期汇报会,包括成功个案展示,进行经验交流。

(三)总结阶段(2009.8-2010.8)、在总结经验案例基础上,研究“作文个性化与作文课程个性化”的基本规律,初步构建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教学体系。、课题结题及验收安排:初步定于 2010年 9 月接受课题总结鉴定和验收。我们将认真进行调查和测试,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完成以下成果:《萝北四校作文个性化教学优秀案例与阅读教学经验汇编》、《萝北四校学生个性化作文展示》,届时请专家进行课题鉴定。

五、成果形式:

阶段成果:在实验的同时,进行每阶段的小结和调整,制作成功案例的光碟,写出阶段性报告和有关论文,召开中期汇报会、上示范课。进行经验交流,编辑实验班学生个性化文集。

最终成果:编辑“实验论文”与“教案汇编”,出版小高、小中、小低三学段“学生个性化作文选”。

六、总结:

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篇7

一、分层制订教学目标,体现学生个性差异

有效的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为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学习只有通过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建构,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与能力素养。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起点与归宿,整齐划一的目标必定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明确的、恰当的、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才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首要条件。以同一目标水平去要求客观上存在差异的学生,必然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不了”,还有一部分学生“吃不饱”。

我们在制订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统筹考虑,从学段目标、教材特点、学生情况三个方面考虑。既要把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有效地落实到具体教学内容中,又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确定核心目标;既要考虑全班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又要考虑各个层面学生的情况,这样确定教学目标才能把握到位。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提高目标。基础目标就是紧扣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的最基本要求,是需要全班学生都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如读了一篇课文,生字新词是必须掌握的,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必须把握的,课文的背诵积累是必须达成的等等。发展目标是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能够进一步提升的目标要求。如就生字新词来说,不仅能正确识记、书写生字,而且书写工整美观;对于词语来说,不仅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而且还能体会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就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说,不仅能够把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而且能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课文大意。提高目标是关注班级中优秀的学生,在确定目标时,为这部分学生设计更富有挑战性的要求。如让学生对文章语言表达进行鉴赏,对人物性格特点进行评析,对文本内容进行再度加工创作,对文本情节进行表演等等。

三层目标之间存在着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递进关系,后一层次包含着前一层次的要求,是基于前一层次而确定的。这样的差异目标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对各层次的学生起到了定位、导向、激励的作用。基础目标是完成教学的起码要求,让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吃得了”。而发展目标、提高目标弹性大,适合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空间大,让基础扎实、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吃得饱”。只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二、弹性开展学习实践,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我们组织课堂教学,面对的是个性各异、发展水平不一的学生,若开展整齐划一的语文课堂教学,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弹性开展学生学习实践的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方式。

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有选择地完成课前预习作业。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区别地设计预习任务单,有差异地进行课前准备,这将成为“差异教学”一个新的“增长点”。如在教学低年级《小松鼠找花生》这课时,我们就给学生呈现了这样一份选择性课前预习任务单:第一台阶——把课文读通顺,并给课后生字注上拼音;第二台阶——了解花生是长在哪儿的,并找到相应的图片,试着向家人介绍;第三台阶——圈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尝试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请教他人等方式理解词语与句子。第一台阶的任务主要是针对那些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他们在朗读时有一定障碍,如朗读不流畅,多字漏字现象比较严重等;在默读时,只能逐字逐字读,有个别学生甚至还用手指头指着读。针对这部分学生,预习的关键是把课文读通读顺,提升学习起点。第二台阶的任务主要是针对那些知识比较扎实、阅读能力较强、学习自觉性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第三台阶的任务主要是针对那些语文素养较高、主动学习的学生,这类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主动探究意识。基于学生差异的课前准备与铺垫,让学生在课前有所知道、有所准备、有所酝酿,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得以更好地理解和发挥,让有差异的学生都能提升能力、增强信心。

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各人知识水平不一,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需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课堂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选择你感兴趣的自然段,圈画出你喜欢的词句,写一写你的感受”……这就体现了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基础,自主选择阅读内容,产生阅读兴趣,体验阅读快乐,形成独到见解,提高阅读水平。如在教学《烟台的海》这一课时,课文描写了一年四季烟台海的景色,教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某一季节的内容来理解感悟、习得语言,把长课文压缩成短课文,学生更容易阅读与理解,学得深入到位。

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在学习《三亚落日》一课时,学生选择品读“夕阳滑落时的景象”这几个自然段,老师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领略三亚落日的美呢?”学生提出很多学习的方式:有抓住重点同句欣赏,有读文看图欣赏,有联系作者表达方式欣赏语言文字的美……然后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欣赏三亚落日的美。这样,老师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习效率也高了。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在教学方法设计上,尽可能设计几个合作交流的环节,发挥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作用,让学困生在小组交流中获得锻炼的机会,鼓励他们代表小组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在组织对话和操练时,小组长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谁先谁后、谁问谁答,充分考虑对话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水平,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动态实施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实施差异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课堂交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课堂是师生进行交流和思维碰撞的场所,教师好比节目主持人,学生就是参与节目的嘉宾和观众,主持人面对不同的嘉宾和观众,在进行课堂交流时,要善于掌控课堂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嘉宾和观众都能参与进来。有些学生虽获得了发言的机会,但语言组织得不够规范;没有发言的学生,不是心不在焉地忙着自己的事或随意地插上几句话,就是没等发言的学生讲完就急着举手。从学生的个性表达特征来看,一部分属于自我封闭型,不主动或不愿意参与表达;另一部分属于开放型,表达的意愿很强烈。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的课堂提问要进行分层设计。依据学生的实际,既要照顾差生的接受能力,注意学生起点,设计一些层次较低的问题,又要为基础较好的学生设计一些层次较高的问题。对于急于抢着回答的学生,教师要及时“降温”,培养他们学会倾听,尊重发言的同学,做到边听边想,学会抓中心、抓要点,倾听关键的内容,并将有用的信息储存起来,以便参加交流与讨论。

拓展练习,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面对无限的潜在资料,一定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拓展的形式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课型的特点和拓展的目的,或看,或说,或练,或演。针对学生语文能力差异的客观事实,拓展练习的难度也应分层。例如,我们把拓展练习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如A套餐的题型灵活多样,偏重于理解、想象、运用;B套餐的题型再低一层次;而C套餐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练习。这样的练习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另外,在练习形式上实行了多样化,使作业从“写”的单一形式中走出来,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将听、说、读、写与演、唱、画、游戏、参观、访问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结合,让拓展练习富有趣味性,具有吸引力。

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篇8

【关键词】教学个性化;小学语文;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在不断向前推进,小学语文是小学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课程。在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在自身教学的过程中,树立一个个性化的理念,对个性化教学的形式进行一个初步的设计,将个性化教学这一种模式充分地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去,利用个性化教学所具备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学校也要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能够得到充分的施展,使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带动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的实施,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身个性的发展需求,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中的个性化学习,开阔了学生在学习中的空间,增加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有效的发展。同时,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意义

(一)对教育事业的创新

教育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对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充分地体现了教育事业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是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模式上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迎合了学生在自身个性发展上的需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有自己的空间与时间,小学语文教师在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重视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进行培养,这在根本上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事业中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有效的创新。

(二)将教师的个性展现了出来

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让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将自己的个性展现出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总是重复着一些固定的模式,无法发挥出自己对于小学语文这门课程独到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也难以将自己的个性发挥出来,教师在对小学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总是一味地将语文参考书中的内容知识搬到课堂上去,无法将自己对语文课本中一些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发挥,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无法发挥出自己的个性,但是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小学语文老师能够将自己的个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对小学语文中教学个性化的设计充分地展现了小学语文教师的个性。

(三)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

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进行了有效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发展方向,局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学生的个性无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得到释放,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没有兴趣去主动地学习。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小学语文中的个性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独立自主,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模式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组成各个小组,对语文书本内的知识进行共同的探讨,能够让学生在对语文书本内的知识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过程中,促进彼此的情感,让学生们学会在学习中进行合作,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对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性的培养。

(四)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总是显得非常高,与学生的关系非常僵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是对教师抱有一种恐惧心理,不利于学生在语文这一门课程中的学习,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模式中的师生局面,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与学生进行正常的交流与对话,能够了解学生除了学习之外的一些兴趣爱好,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也能够了解教师的为人,这无疑改善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的个性化教学,能够让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处于一个平等的位置,能够让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进行交谈,这样不仅仅只是促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还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正,让学生与教师产生相互的作用,共同进步。

二、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教育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充分满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自身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学生即使知道了,也不敢当面指出来,这是传统教育模式的一大弊端,将教师与学生弄成上级下属的关系,阻碍了学生自身个性的发展,学生只能按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路来思考问题,只能跟随教师的步伐进行固定模式的学习。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學中,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学习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个性,在学习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发展,关注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能力与个性,在给予学生教学任务时针对不同学生具备的不同能力与个性,进行针对性的分布,这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教育事业中的教学事项进一步地开展,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学习的水平,加强了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知识内容的归纳、吸收能力。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能够充分地将学生的个性发挥出来,个性化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在自身个性这一方面的发展,也促进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

三、结束语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教学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影响,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自身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育事业中要将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这一模式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末,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促进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的发展。在小学语文个性化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树立一个个性化的理念,对个性化教学的形式进行一个初步的设计,将个性化教学这一模式充分地运用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利用个性化教学所具备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在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中,学校也要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个性化的实际情况提供给教师与学生对应的良好环境,这对于保障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事业中,要充分利用小学语文中的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篇9

教学中我常常会看到一些令人惊讶的学生作品。有些非常出色,往往被我留下来作为示范或欣赏的作品。有些却让我感到无所适从,甚至被学生评价为‚乱七八糟!‛或者是‚太脏了‛、‚不好看‛等等。对于后者,我以前这样评价他们的作品:‚你画的是什么,我看不懂!‚去看看某某同学的作品,他画得非常好,向他学一学!‛可是这样一来,我发现这些学生在以后创作时会有一种畏难心理,怕被同学笑话或者总觉得自己画得不好,有些学生还无奈地对我说:‚我怎么老是画不好?‛‚你能不能帮我画一下?‛面对这些学生,我常常在想,该怎样去帮助他们并客观地对待他们的作品呢?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感悟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那些与众不同的表现方法是他自己的一种艺术个性。

美国艺术教育研究者肯尼丝〃R〃贝蒂尔写道:‚艺术学习的目标之一是创造性活动能力的发展,这种发展是由一个人的个性或自我形象的变化显示出来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艺术活动是人和脑的产物,是独特的个性化的东西,从作品中人们可以发现自己,开拓自我,学会更多地了解自己。同样,教师也能通过作品去了解学生的所见、所思、所感,与他们交流,帮助他们,培养他们独特的艺术个性。

1、努力地去理解学生们的作品

英国教育家摩伊〃凯莉幽默地说:‚当他(儿童)展示出一只羊在田野里的画时,你要控制住你可能说‘来,让我告诉你,怎样来画一只更好的羊’的冲动。你应该懂得,这是‘他的羊’站在‘他的田野’里,和你心目中的那只羊不一样。‛我们都知道一百个人读哈姆雷特会有一百种看法。同样,一百个孩子的心中会有一百种羊。孩子的表现丰富,我们不能以成人的表现方法为标准去评价学生的作品。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画一副关于西瓜的想象画。一个叫朱子涵的男同学把他完成的作品拿给我看,那是一副看上去比较脏的作品。画面的上方好像是切开的西瓜,里面画着两个灰色的椭圆形,中间是一些用红色画的线条,下面有一些小动物。看了他的作品,我没有对他说‚画面太脏了!‛之类的话,而是问他:‚你想表现什么,能对我说说吗?‛于是,他把他的想法告诉我:‚我的西瓜能飞到天上去,瓜子变成了乌云,下起了西瓜雨,小动物能喝到甜甜的西瓜汁。‛听了他的描述,我恍然大悟,这是一副很有想象力的画,尽管画面有点脏,但是表达了小男孩对动物的爱心。我肯定了他的想法,对他指出了画面比较脏的原因,然后我让他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了全班同学,赢得了大家的掌声。我觉得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他们的作品是一件很有趣而又令人高兴的事。在交流中增加了彼此的了解,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同学们各自的艺术风格也日益形成。在一次作品展示时,我故意不让他们写名字,让大家一起来猜作品的主人是谁。结果,许多作品一下子被同学认出来了,学生们大声地说着:‚这是李林的,她非常喜欢用记号笔画画。‛‚这是朱梦娇的画,颜色特别鲜艳!‛‚这是沈靖凯的,他总是用淡淡的颜色画画,好象是透明的一样。‛‚这是何笑的画,画得特别精致!‛……

2、在评论中表达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恩斯特〃贡布里希曾说过:‚一个永远不能穷尽对美术的探究,他会在其中不断发现新的东西。伟大的作品,在每次观赏时,看上去似乎都不同。它们好像活生生的人一样,令人揣摩不透。美术本身是一个令人兴奋不已的世界,有着它本身独特的法则和神奇的境界。‛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作,必须经常欣赏和评论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谈论对作品的感受。评论的过程既是交流的过程,也是表达情感和观点的过程。学生们的想法或许多与作者的想法相距甚远,可这又有什么关系!何不牢牢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们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艺术语言。

3、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美术活动

儿童的创造性与艺术的创造性有着最为内在的联系。那种与对象融为一体的忘我投入、游戏的幻想、表现的个性化和主观化、意象创造的直观性和新奇性,以及创造过程的愉悦性等,都是同艺术创造的精神相通的。所以,‚健康活泼的儿童,个个都是‘艺术家’(杜威)。有些孩子不太喜欢画画,却很喜欢做手工。每次碰到绘画课就皱起眉头。苦着脸,好像很烦恼。一次,我在五(6)班上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叫王康的男同学在抽屉里专注地干些什么。仔细一看,原来是在折一把枪,我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他抬头看见我,有些慌乱,我对他说:‚喜欢折纸是好事,继续做吧!做完以后给我看一看!‛结果王康拿着做好的纸抢对我说了许多心理话。其实每个学生对学习美术都有兴趣,只是各自的爱好不同,有些喜欢画画,有些喜欢玩彩泥、剪纸、做手工,还有些喜欢编织……如果总是让他们进行同一类型的美术活动,特别是他们不太喜欢或者不擅长的活动,那么会使他们出现厌倦心理。

4、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延迟性评价

由于学生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我们应该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时间的努力,再达到目标。为此可采用‚延迟评价法‛,即推迟对学生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兴趣。如有一位教师和学生一起欣赏油画作品《小站》,要求学生回答‚画中从哪里可以看出小站确实很小‛的问题。很多学生举手想回答,其中一位学生首先获得了发言权,她说:‚这个小站只有一间小房,一排木栅栏,三五个乘客。‛这位老师一听,答案非常正确,情不自禁地说:‚啊,回答得真好,你真聪明!和老师想的居然一样。‛教师原本以为这样一表扬,肯定会有更多的同学举手发言,哪知刚才举起的一只只小手一下子全不见了!这位教师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其实,道理很简单,教师在课堂上过早地对学生的答作终结性的评价,扼杀了学生创新与发展思维的火花。试想,这个学生的答案真的是‚非常正确‛吗?

美术教学评价与学生个性发展 篇10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及国内外研究趋势分析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然而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于“应试教育”这一浪潮的冲击,使我们的老师为学生所布置的作业单调、枯燥、重复、量多而脱离生活实际,这不仅违背了当前提倡的教学理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使学生身陷苦海而难以自拔。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是“教”的强化,被视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内容日趋封闭僵化,仅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业方法、手段、技术日趋单一,注重作业形式规范统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作业评价忽视了对人发展的教育激励功能。这种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忽视人的主观作用,缺少学生、教师与作业的情感态度的真实互动。在应试教育下,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存在着注重作业程式化、规范化的倾向,为此提出了本课题。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知识基础、个性特长、兴趣爱好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发展方向、发展速度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方方面面的差异,帮助学生改变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们不仅要研究和改革课堂教学,还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来精心设计作业,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情感、意志、习惯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从而获取知识,掌握技巧,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提高素养。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如何使语文课外作业走出反复操练的泥沼,让它飞扬学生的个性,实现“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最优发展”的教育目标,有必要对现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评价进行全息透视和深刻反思,使其设计、评价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分析

1、本课题国外研究现状

小学生的课外作业问题,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问题。中西方学者普遍认可家庭作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指出过量的家庭作业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本世纪美国小学生课外作业的量就经历了谴责课外作业给儿童身心健康带来的弊害到课外作业被大量削减,又到决心大抓教育质量,要求增加作业量的过程。在日本,曾由于考试竞争的压力、学习任务的繁重,许多小学生都产生了厌学心理,小学生的健康状况日趋下降。在英国,虽然有一部分私立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在校做作业,但从总体看,英国小学生课外作业量仍低于或不超过美国。此外,欧洲的一些国家甚至于不给小学生留作业。由此可见,世界范围内小学生课外作业的现状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美国教学问题专家哈里斯,库帕通过对比研究,得出的结论令人深思:家庭作业对小学生来说,尽管作业对他们的成绩真的有效,那也是很小。综上所述,作业数量与质量方面的种种问题,激发人们对小学生课外作业问题进行认真的科学研究。

2、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

从我国来看,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致力于此研究的老师很多。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了一些具体的制度来,对学生布置的作业量和书写时间有一个严格的限制,一旦违反规定就严格处理,促使教师布置作业合情合理。同时学校加大了课堂改革的力度,构建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在课堂上通过

学生的互助探究得到解决,学生课外作业量相对有所减少。同时对作业设计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作业形式灵活多样,适合学生年龄段的生理特点,注趣味性、层次性和开放性,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

3、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

为了了解“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生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研究”这一课题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其发展趋势,我们借助网络系统,多家网站上搜索了部分资料,我们还查阅了几十种教育科研方面的报刊及专著。从目前我们检索的资料看,有关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生个性化作业设计与评价等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呈现以下特点和态势:(1)积极探索新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的模式;(2)更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兴趣;(3)普遍希望通过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本课题与之联系和区别:(1)联系:研究的对象是一致的,研究的内容都要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研究的指向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都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一致的,都将以人格发展理论及新课程标准理念为科学依据。(2)区别:研究的领域是不同的,大都限定在小学各科教学范围内,我们研究只限定在农村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与评价方面;研究的内容是不同的,我们将从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设计模式、效果评价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的理论

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好这门学科,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各门学科,获取更多的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有重要意义。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生作业时可以通过教师对其的有效评价,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师进行作业评价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

3、现代课程评价理论

突出对学生作业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传统的作业评价模式过分强调作业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

4、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只能理论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这样的启示:每个学生都有成材的潜力,教师的任务是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力。学生的智能发展是有差异的。快慢不同,深浅不同,多少的不同。教师的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多方面智能。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儿童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儿童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设计出具有趣味性、层次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小学语文作业。

2、通过小学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激发小学生对语文作业的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儿童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

(1)评价的手段灵活多元。如分数评价、等级评价、符号评价、评语评价、体态动作评价、即时评价、延时评价等。

(2)评价的角度多元全面。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综合评价,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3)评价人员多元互动。改革传统作业评价中教师为中心的作法,提倡师生共同参与作业评价的过程。可自评、互评、师评,提倡以自评为主,使师生都成为作业评价的主体。同时还可以请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二)研究内容

1、作业设计如何讲究趣味性

作业如果总是机械地重复,单调地写写,就不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在设计课外作业时,教师应讲究活动内容、形式的趣味性,使学生一看作业,就能吊起胃口,跃跃欲试。

2、作业设计如何注意层次性

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接受同样的知识自然就有快有慢,再加上他们的兴趣爱好不同,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书写,有的喜欢动手做实验,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外作业时就应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作业。可以在一个大题目后面设计几类作业,让学生根据情况选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提高。

3、作业设计如何注重实践性

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能力是从实践中提高,教师布置的作业就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又能让学生把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4、作业设计如何加强综合性

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善于利用教材中富有创造性的因素来布置作业,促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结合其它学科来完成作业,体现学科之间的整合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作业设计如何渗透开放性

传统作业在训练学生时,往往忽视思维训练,把活生生的学生当作一台机器来使用,作业流于机械单一的操作。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我们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应立足课本,放眼课外,放眼社会,充分利用课外语文资料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业的内容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活动“接轨”。形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表达的需要自由选择。

6、作业评价如何多元化

作业的评价应脱离甄别与选拔的阴影,除了教师的评价外,更应突出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教师的评价也可以由简单的分数、优良等级高低评价,变得更丰富,让评价真正的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扬长避短。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充分调查和整理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形成假设,制定研究方案,并着手实施。边实验,边总结。

2、个案分析法:对典型性班级、学生资料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对一些前后差异明显的班级、学生进行跟踪研究分析。

3、文献资料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育,找到新的生长点,防止重复生长。避免和少走弯路,为课题研究寻求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4、问卷调查法:对全校师生的基本情况采取访问、座谈、问卷等方法,以了解每一位实验对象的角色转变轨迹。比照阶段性研究后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0年4月至7月)

1、根据实际,确定研究内容,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2、调查了解有关于农村小学语文作业作业的现状。

3、搜集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并加以论证。

(二)实施阶段:(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

1、课题的成员经讨论,制定具体可行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开始实施。

2、每月召开课题研讨活动,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初步形成体系。

3、积累素材,并写出阶段性小结。

4、以点带面,在取得一定成功的基础上,确定实验学校。

(三)总结阶段:(2011年7月)

1、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2、对课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农村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2、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评价方法。

3、课题结题报告。

七、课题组成员、活动形式及要求 1.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组负责人:王宗仁 西吉县第一小学 课题组成员: 赵小云 西吉县第一小学

闫 洁 西吉县第一小学 于庆龄 西吉县第一小学

课题组负责人王宗仁承担课题的管理工作,为完成课题提供所需人、财、物和时间。负责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准备图书资料,组织理论培训,收集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数据,召开课题研究会议,汇报课题进展情况,撰写研究报告等。课题组成员按照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学习与实践,在所带班级开展课题研究,每学期进行一次经验交流、书面总结,并提供相关资料。

2.聘请课题指导专家。

八、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外部条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改革指明了方向:在语文作业设计中,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改革语文作业,更是教师转变教育理念的体现。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既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语文作业改革研究正是基于此而展开。

2、内部条件

(1)课题组员都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学人员,具有较强的教学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积极寻求从作业设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方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课题负责人扎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22年,有着较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有较强的教研意识。

(3)课堂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充分实践的机会和展示成果的机会;学校的宽带网和远程教育资源为我们的实践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持;学校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和较高研究水平的教学人员可以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

九、预设研究结果

1、作业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语文从根本上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作为课堂教学的外延,也应该是生活的外延。因此,布置作业应该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作业成为连接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纽带,让作业生活化,社会化。

2、作业内容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

在布置作业时,设计一些语文个性化练习,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让作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园地。

主要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

3、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上一篇:有关于立冬的文案下一篇:《辣椒真辣》教学设计 - 江西教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