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2024-11-05

兰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精选10篇)

兰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篇1

兰州新区介绍 兰州新区的设立正是在兰州自身谋求发展和国家战略要求的协同作用下应运而生的。兰州新区选址北距兰州市老城区70 公里外的秦王川,西距兰白经济区中的白银市正好70 公里,东距青海省省会西宁市172 公里。可以看出,兰州新区区位优势较兰州老城区更加明显,完全契合国家战略规划中对于兰州发展的要求。因为在构建兰白都市核心经济圈中,兰州新区与兰州市老城区以及白银市共同构成了一个等边金三角,将兰州与白银无缝的链接在一起;而在构建“兰西经济带”中,兰州新区较老城区距离西宁更近,进而可以辐射到格尔木,使得“兰西经济带”的发展更加具有潜力。最后,兰州新区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357公里,在兰白实现经济一体化形成现代化都市圈后,也可以辐射宁夏部分地区。没有理由否认,兰州将会成为西北地区西部大开发新的经济增长极,而兰州新区又是兰州的特区,是全省集中发展的战略高地,因此,兰州新区的成立与发展是兰州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

如前所述,兰州新区选址秦王川,北距兰州市老城区70 公里。与国内其他同级城市的新区相比,兰州新区或许是距离老城区最远的新区。比如:郑州的郑东新区(郑州市区东部)、南昌红谷滩新区(红谷滩,地处南昌赣江之北,与南昌南部的主要城区隔江相望)、贵阳金阳新区(离主城区仅5 公里)。这些新区有一个共同点的特点,那就是新区离老城区相对较近,是老城区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必然要

求。因此,这些城市新区可以通过“老城带动新城”的模式加以发展,由于新区与老城空间距离较近,因此,新区的物流、人流等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对于新区人气、商气的聚集有着很大的作用。然而,兰州新区的选址却在北距兰州老城区70 公里的秦王川。事实上,选取秦王川作为兰州新区,本身就反映了兰州这座城市选择的独特发展路径。首先,兰州市现有城区受到地形限制,发展空间接近饱和,导致大型工业投资项目无法集中落地;其次,与其他城市利用老城带动新区发展不同,正是由于兰州市的特殊地理条件,使得兰州市做出“跳出老城,建设新区”的战略决策,引用兰州市委书记陆武成的话说就是:“跳出兰州思考兰州,跳出兰州谋划兰州,跳出兰州发展兰州”,这一系列“跳”字反映出兰州新区的特殊性,即:它是要依托“再造兰州”战略的实施,通过兰州新区的快速发展来达到整个兰州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在省内实现“中心带动”作用,在西北实现辐射青海、宁夏两省(自治区)的功能。

如前所述,兰州新区要发挥其“中心带动,辐射周边”的作用,其自身必须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从无到有的经济发展,其基础则是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作为一个距老城区相对较远的经济发展区域,兰州新区在初始建设阶段面临着交通体系构建的挑战,只有将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通道迅速打通,克服新区与老城之间空间距离较远产生的困难,新区的发展才有前提,新区的建设速度才会呈现几何级数式的增长。依据兰州新区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2011-2030)(以下简称为《规划》),兰州新区对外交通规划为

“三纵一横”的区域交通廊道。其中,“三纵”包括:兰州—张掖城际铁路、机场高速、快速路(201 省道提级)形成西部交通廊道;兰州新区—安宁快速路,形成中部廊道;兰州新区—城关快速路以及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市域轨道形成东部廊道。“一横”是指白银至中川的高速公路;白银—兰州新区—兰新铁路联络线;白银—兰州新区城际铁路以及白银—中川机场高速形成兰州新区至白银交通廊道。值得注意的是,该《规划》中数次提及兰州中川机场,实质上,兰州新区的选址就是在兰州中川机场所在的中川镇,新区的发展规划将中川机场区域作为一个特殊的功能片区加以定位,是新区最不可或缺的一个先决优势。依据《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兰州中川机场定位为西北区域性门户枢纽机场,并已于2010 年12 月实施了中川机场改扩建工程,提升飞行区标准至4E,扩建航站楼和站坪。结合《规划》中建设兰州中川机场免税临空加工制造与物流基地,其目的是为了将中川机场提升为立足西北、面向中西亚、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国际机场。因此,兰州新区的选址虽然离老城区较远,但是其优势在于,一旦与外界的陆路交通体系建立,那么将会实现新区与老城的共同快速发展,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依据《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新区与老城之间的陆路交通构架将会在短时间内初步形成并进一步得到完善。首先是于2010 年12 月与中川机场改扩建项目同时开工的“兰州—中川机场城际铁路”,届时,从拟建的兰州西客站引出,只需15 分钟即可到达中川机场,也即新区所在地;其次是兰州老城区到新区的三条快速通道的建设,这三条公路将会是

目前沟通兰州老城与新区的主干要道;最后,将于今年开工建设的兰州轨道交通一号线以及兰州西客站在未来3 年将会与在建的兰州—中川机场城际铁路一同将兰州市主城区与新区以及中川机场进行无缝对接,实现新区对外交通的主架构。

兰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篇2

兰州新区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兰州新区中心”) 位于新区“一轴两带”核心位置,业主和规划部门都希望能以一种纪念性的姿态体现出项目的重要性。由此讨论形成的任务书也延续了这一基本思路:中央主塔楼高18层,1、2层为入口大堂,3~14层为行政办公层, 15、16层南向设置公寓式办公,17、18层提供接待功能。 两侧裙房高4层,提供新区建设所需的行政服务设施。 西侧裙房分为南北两区,裙房北区为展览中心,提供两层通高室内展厅,具备举办大型会展功能;裙房南区首层为行政中心,2~4层为办公空间。东侧裙房同样分为南北两区,裙房北区为900人大型报告厅,提供大型会议功能;裙房南区1~3层为宴会中心,四层为办公空间。

如果建筑可以通过“远观”(城市关系)、“中观” (形体与空间形态)、“近观”(构造细节)三个层次来思考与评价的话,那么兰州新区中心在这三个层面上针对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特征及具体的功能要求作出了相应的回答。

1地域思考

基地周边场地开阔,在项目建设之初,这里只是一片空旷、漫天黄沙的土地。基地几乎每天会经历一场沙尘暴。这种看上去完全没有约束的环境特别容易让建筑师无所适从而使设计流于形式。作为新区先发片区上的核心项目,我们希望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设计。

兰州新区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秋冬漫长寒冷多沙尘暴,春夏短促炎热。本地建筑多以封闭、 内向的建筑形式来抵御风沙和酷暑严寒。项目的设计考虑了地域建造传统,采用相对内向的布局应对当地的自然气候。同时,兰州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区,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当地建筑大气与包容的的传统气质,历史上当地多发地震 ,这些因素形成了当地建筑风格上偏厚重坚固,沉稳朴素和不事雕饰的特点。

2形体选择

通过对基地与地域文化关系的分析,建筑总体最终选择中轴对称的“H”形布局,选择这样的布局以及方正的体量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兰州新区综合服务中心所在的区域航空限高80m,结构抗震设防烈度高达8度, 所以建筑主塔体量不追求竖向高度而顺势向水平方向展开,简洁坚固的体型能更好的适应当地比较严酷的自然环境并体现建筑的地域特性,同时也高效地适应了综合服务中心各个功能区域的功能需求。建筑以十分自然的设计语言体现出 “现代、庄重、大气”的形象与氛围。

总体规划秉承因地制宜师法自然的思路,各功能建筑单元以半围合布局方式,在场地内形成了若干尺度不同的半开敞广场和围合庭院组成的空间序列与建筑主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控制广场的不同尺度及庭院形态的差异,避免了传统的政府建筑单调空洞和缺乏实用的广场形式。整个建筑群与广场序列的配合弱化了场地的“空旷感”,使建筑单体在这一片大尺度的基地上建立了场所感并形成有层次的城市界面。

不同于传统政府大楼设计常见的“大屋盖”以及严肃封闭的形象,我们在立面构成上植入了传统的美学比例,将主塔楼在水平与垂直方向分别划分为三个段落, 立面中段使用了一片清透的玻璃幕墙平衡建筑整体体量封闭、厚实的情绪,使建筑立面更为平衡和有层次感。

我们使用和当地环境质感和色系相呼应的石材搭配金属边条形成精致的竖向线条细节,竖向线条向上延伸并沿水平方向展现序列感,直至塔楼的顶部以收缩作为结束。东西侧的裙房立面延续塔楼重复有节奏的竖向线条的语言并适当的增加了厚实的成分,使整体造型更具有稳定感和力量感。这样的设计并不需要太多繁冗多余的装饰,整个建筑因此非常耐看和经得起推敲。

3功能结构

建筑布局都基于理性的思考。政府服务部门的办公建筑功能复杂,使用频率高,我们需要平衡建筑因为容纳大量复合功能需要的效率和大楼使用者希望更为简洁纯粹的使用体验之间的矛盾, “H”型布局能很好的灵活适应不同的使用者及使用模式切换的需要,我们尝试在高层建筑中通过赋予建筑空间弹性为办公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

办公功能分布于中央主塔楼与东西两侧裙楼。在功能上,综合服务中心由办公主塔楼、政务中心、会议中心、 报告厅、规划展示厅及配套服务构成,我们为这五个部分配置了相对独立的空间,使得各个功能组织都更加纯粹和简单。主塔楼的标准层平面放大到了3000m2。大尺度“双核”大平面具有更高弹性,空间可自由变化并减少了竖向交通等特点。传统的高层办公通过简单的平面竖向叠加,过于依赖竖向交通导致效率降低,而且难以满足随时间变化的需求。兰州新区处于成长期,新区所有行政办公部门都聚集在这里,“双核”大平面可以提供更好的使用弹性,更加自由的空间组合满足了不同部门的多样性需求并鼓励了跨部门的合作。

4空间体验

建筑需要关注使用者的体验。项目兼具行政办公和窗口服务两大功能,空间设计需要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 同时对使用者来说,内部空间应该是宜人和可亲近的。 建筑空间的设计不仅应容纳既定的使用需求,还应该为场所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站在使用者的角度, 我们对整个建筑的内部空间组织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兰州地区严酷的气候以及经常性的沙尘暴不允许建筑形式过于开敞,然而这里相对枯燥单一、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使得办公楼的使用者希望有更多机会接触外部环境。在相对封闭的室内环境中, 我们创造了一些有趣的空间来缓和沉闷的办公气氛,同时鼓励不同部门的人产生更多的交流以提高办事效率。室内空间采取了一种内向性的设计,室内中庭、绿色空间相互穿插交融,大楼内部空间日照充足,通风良好,给人提供一种自由生动的人性化体验,营造富有节奏的工作环境。不同于一般办公楼紧凑集中的方正大平面模式,中心塔楼平面南北两侧设有两个凹口。这些平面凹口设置过渡区提供了人们工作之余休息、交流的场所,促成大楼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偶遇和交流。

我们还在塔楼与裙房连接处设置了室内连廊,无论是沙尘、酷夏还是严冬,人们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从塔楼到达东西两侧的裙楼,在这个过程中,同样置入了一些有趣的小空间,不同高度的门厅,拐角的半室外休息平台等等,都给人营造一种丰富有层次的室内环境;两侧裙楼的办公层设有采光天井内庭,为办公区导入了自然光,不仅提高环境的照度品质而且起到空间导向的作用, 使人们在大尺度的室内空间也能有清晰的方位感。紧靠着裙楼的休憩空间,我们把疏散楼梯设置在靠外侧明亮的玻璃幕墙内,鼓励人们步行上下楼层,在上下之间还能享受室外的风景,并减少电梯使用频率。整个建筑内部倡导了一种健康轻松的办公方式,传达出政府与人沟通的文化内涵。

5结语

路易斯·康曾提出“建筑是有思想的空间创造,…… 一幢建筑必始于不可量度的预感,经过可量度的阶段才能完成”。

站在曾经一望无际的青沙田,看着如今秦王川碧波荡漾的湖水倒映着秀丽的大楼,我们觉得这座建筑完成了最初的期望。朴实庄重的建筑形式,真心实意的服务意识,兰州新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设计探索的正是在一种特定环境和承载主题下,去寻求更多的和谐共生与人文关怀。我们希望,在兰州新区的演进过程中,我们的设计是一段有益的思考。

图片来源

兰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篇3

昨日是元旦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全市上下凝成一股绳的实干之力,已成为各行各业工作一线推进的共同动作。深入推进“五大兴市战略”,以昂扬的姿态,鼓足干劲,迎新接力,本报记者深入产业前沿、建设一线等领域最前沿,感受扑面而来的新年新气象、新年新行动。

新年伊始,政务服务“高新速度”将再度刷新。昨日是元旦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在成都高新区,不同部门、窗口,迎接新年的节奏可用一个“快”字涵盖。快规划、快推进、快提速……记者昨日获悉,酝酿数月、即将在近日出炉的高新区2013年“一号文件”《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政务服务环境的实施意见》,也是“快”字当头,直奔提速政务服务而来。

从首创“三段式”政务服务体系,到开先河启动政务服务并联审批……昨日,在成都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碰头会上,记者了解到,直指高新区2013年“一号文件”的主题,高新区今年将在政务服务信息化、岗位管理标准化、服务体系网格化、行政审批规范化等方面推出创新举措,实现成都高新区行政运行机制规范有序,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极大提升,政务服务环境全面优化,打造与国际惯例接轨、国内领先的政务服务环境。

今年在全市首次启动 企业服务数据库建设

“产业发展是高新区的生命线,政务服务是高新区的保障线,高新区今年将继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推出新举措,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政务服务环境。”在昨日的党工委管委会碰头会上,针对出台在即的“一号文件”,会议要求加速推进《意见》实施的力度,确保服务企业、惠及民生,打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记者了解到,今年,成都高新区将在全市首次启动涵盖企业基本信息、税务、生产经营等详细资料的企业服务数据库建设,探索开展成都高新区企业身份数字证书认证,实现企业项目申报、网上审批等数据的交付共享。此外,直指打造规范、专业的政务服务环境,高新区今年将首次启动岗位能力标准化管理,确保政务服务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有“标准”可循。

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

按时办结率百分之百

“您好,企业设立手续已办结,这是我们的政务服务联系卡,有需求可直接与我们联系。”昨日上午11时,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企业设立”窗口,一家新落户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完成“安家”第一步,“效率很快,我们的机构在沿海城市也有布点,但这里的服务,不仅更高效,而且服务非常细心。”该互联网企业负责人有感而发。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去年,高新區政务服务中心(南区、西区)受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当场办结率达99.36%,按时办结率达100%。此外,直指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政务服务环境,高新区已分别在企业设立并联审批通道、项目报建并联审批通道、投资服务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等部门服务窗口设置了“双语服务窗口”,提供汉语和英语双语服务,同时还设置了3名“双语”服务导办人员,提供英语服务咨询。

记者昨日了解到,成都高新区今年还将全面优化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打造便民、利民的政务服务环境,树立成都高新区特色政务服务品牌标杆,用现代化国际化政务服务环境,力促“五大兴市战略”的深入推进。

(责任编辑:刘莉)

兰州新区德育教师培训总结 篇4

教师培训工作总结

为了全面提高兰州新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德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根据兰州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全市中小学德育教师培训的通知》(兰教师〔2013〕81号)和《兰州新区2013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计划》(新教科文发〔2013〕40号)的要求,兰州新区教育科技文化局于2013年4月17日—4月26日组织开展了兰州新区德育教师培训,现就有关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一、参训人员

兰州新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分管德育的副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共计221人参加了培训。

二、培训方式及内容

兰州新区教育科技文化局在各中心校(学区)、永登五中选拔了德育工作优秀奖获得者、优秀班主任共计8人组成了培训团队,通过专题讲座、与教师交流研讨的方式进行了培训。

其中有5位德育工作优秀奖获得者、优秀班主任为兰州新区内中小学(幼儿园)班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分别作了《教师的人文素养》、《网络与青少年》、《如何培养学生感恩》、《如何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分析》的专题报告;

兰州新区教育科技文化局

兰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篇5

刘健

2013-2-16 9:56:17来源:《甘肃日报》2013年02月01日

1月30日,兰州新区召开工作会议,对2013年的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省委常委、兰州市委书记虞海燕在会上强调,要创新方式,切实提高兰州新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虞海燕指出,兰州新区全体干部职工要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积极主动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各部门要把任务分解到人,落实到人,紧盯工作进度,加快项目建设节奏。要主动走出去,把企业请进来,以热情的服务提高招商引资效果,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新区招商引资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研究并积极解决。

兰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篇6

今年以来,新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新区党工委的安排部署,认真按照建设“产业强城、生态绿城、多湖水城、现代新城”的目标,紧紧盯住“生产总值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任务60%以上”的年度建设任务,明确工作职责,强化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机制,狠抓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2011年主要工作进展

2011年,新区生产总值完成60亿元,占计划的6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亿元,占计划的80%;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年度任务602%以上。

(一)规划体系初步建立。坚持规划先导,高标准、高层次编制各项规划。目前,总体规划已报省政府审批。控制性详规、核心区城市设计、大学城规划,以及给水、排水、供热等12个专项规划已完成,待总体规划批复后逐步实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报省政府审批。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产业规划完成初稿。

(二)基础配套扎实推进。坚持基础支撑,按照“以产建城、以产带城、产城融合”三步走的思路,加快推进城市路网、水电等配套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项目落地、集聚人气提供基础。成立了重点项目与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由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任总指挥,通过指挥部模式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明确节点,倒排工期,全力保障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实施。一是加快推进路网建设。以“四纵四横”城市道路及水秦快速通道为重点,开工建设道路10条97公里,完成投资46.2亿元,其中:纬一路、纬三路基本完成油面铺设;经三路、经六路、经七路、经十路、经十三路等完成路基、路面底基层,基本完成雨水、污水、给水、中水管道敷设;纬七路、纬十六路完成主车道路基工程;兰秦快速通道水秦段基本完成路基施工,明年建成通车。二是基础设施全面启动。加快水、电、气、暖、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石门沟水厂完成三通及场平。新区自来水管网建成25公里。热电联产项目完成可研与选址。1号应急调峰热源厂已开工建设,明年8月建成使用。天然气供气站完成中压、次压管网15公里,完成门站位臵选址、主干线线位选择、管线铺设设计以及场地整平。330kV变电站正在选址,110kV源泰变电站明年完工。第一污水处理厂完成可研、选址和场地整平。生活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填埋场完成可研、选址等工作。三是重点工程进展迅速。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完成主楼八层,人才住宅小区、投资服务中心项目基本封顶。舟曲灾后重建转移安臵区所有楼房工程完成主体工程,明年8月交付使用。配套建设的路、水、电正在同步推进。四是切实处理好进度与质量的关系。召开了新区建设工程质量工作现场会议,制定下发了《兰州新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新区领导联系重大项目和工程质量“红黑榜”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新区建设项目质量提供了保障。

(三)招商引资初见成效。加强与央企、省属企业以及国

事业项目正在进行规划设计,省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已开工。

(四)生态建设全面启动。在总体规划设计中优先考虑生态环境建设,确定北部生态农业示范区与南部生态林业休闲区,打造兰州新区的生态屏障。目前,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63万亩,栽植各类树木100多万株。北部生态屏障项目和环城山地生态景观项目水利田间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完成生态湖区2号湖滨区土方开挖工程。

(五)国土保障推进较快。制定了《新区土地征收补偿、房屋重臵价格及附属物补偿、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安臵的若干规定》和《兰州新区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与安臵方案(施行)》,鼓励引导拆迁群众上楼集中安臵,其中:按人均套内建筑面积40㎡安臵,另人均奖励10㎡商业经营场地所有权,以解决拆迁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成立了土地储备中心、土地交易中心、征地拆迁办公室等机构,完成新区土地定级及基准地价建立、供地区片价的调整与更新等工作,组织报批59个批次1330.7公顷土地用地指标。全力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征租土地6.6万亩,拆迁房屋560户,拆迁面积6.32万平方米。加大监管力度,对违章建筑物进行摸底登记,对新建的违法建筑下发停工通知,通过加大宣传和依法强拆,有效遏制了乱搭乱建行为。

(六)城乡统筹有序推进。做好失地农民安臵工作,组织村民代表赴西安、郑州等地学习失地农民安臵点规划建设的先进经验,109万平方米的安臵性住房已开工,总投资27亿元,预计2012年底竣工投入使用,可安臵拆迁群众4280户17400

周班子碰头会议、专题会议等议事制度,新增设了政务大厅并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业务精熟的人员入驻办公,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招聘、挂职、借调等方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市委抽调来新区挂职的干部以及新任命干部已全部到位并开展工作,面向全国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24名被聘用人员已到位,表现优异的基层工作人员也在逐步调入。制定出台《新区绩效考核办法》,每月对全区干部职工进行绩效考核,有效调动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实行兰州日报、兰州电视台记者驻区制度,在新区重点地段和主要路口树立大型广告牌,有力地强化了新区的对外宣传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随着新区开发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新区人口集聚能力的不断增强、托管乡镇社会事务的完全移交以及舟曲转移安臵群众批量入驻,新区现有部门设臵已不能满足激增的社会管理需要,急需建立健全公、检、法以及税务、工商、药监、非税收入等机构,同时理顺社会管理体系。

二是受当前国家宏观调控和金融政策影响,加之新区信用等级低、无可质押性资产、土地指标有限,新区目前融资能力较弱,各项建设资金缺口较大。

三是新区产业发展缺乏大项目、强项目、龙头项目的有力支撑,中央、省属企业出城入园工作推进较慢,已签约58个产业项目中仅有28个项目开工,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有

及管网等配套工程;完成第一污水处理厂净化池和配套工程;完成给水管网44.5公里;完成1号应急调峰热源厂建设项目一期工程3台100MW燃气锅炉及配套设施,供热面积达到208万平方米;完成天然气工程中压、次压管网55公里,完成配套设施;完成330KV变电站一座以及配套电网工程;完成生活垃圾填埋场、建筑垃圾填埋场排洪沟及配套工程。完成综合服务中心、安臵性住房等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完成舟曲灾后重建转移安臵区及配套设施建设,确保8月交付使用。

(二)全面加快项目建设,为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加快新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区建设,按照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抓好已签约58个产业项目落地建设,中铁建装备制造、中科药源、大得利、三一重工等20个项目建成投产并发挥效益,星光达城市综合体、联创智业园、汇丰科技等项目完成主体建设。推进26个中央及省属企业出城入园,兰石、兰通、兰电等企业完成规划设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实施学校、医院、文体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启动建设示范性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1所,抓好甘肃省人民医院兰州新区医院、甘肃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甘肃省残疾人综合服务基地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启动建设省消防总队战勤保障支队项目。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新区人气和产业集聚。创新招商方式,建立招商引资项目库,努力大招商、招大商、招强商,努力吸引中央、省属及市属企业落户新区,引导其按照新区总规和产业布局建设新企业、新项目,做好在谈项目的对

用地示范区”。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万亩。抓紧支付已丈量土地的征地补偿费,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及产业项目所需土地征用工作。

(七)加强社会化管理,确保群众基本生产生活不受影响。以乡镇为管理主体,按照“政府主导、服务外包、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围绕8月8日舟曲灾后转移安臵区投入使用、12月底安臵性小区投入使用“两个节点”,在尽量不增设机构、增加编制的前提下,建立完善与之配套的医疗、教育、文化、通讯、交通、社会保障、购物、市政管理等一揽子社会管理体系,保障入住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加快数字化城市建设,力争采用目前国内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软件、硬件、数据库建设,形成健全完善的的数字管理系统,努力推动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深入有序开展。

(八)加快乡镇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乡镇角色的“三个转变”。推动乡镇角色由原来管理农村向服务城市转变、由发展农业向发展产业转变、由管理服务农民向管理服务城市居民转变,配合新区有关部门做好规划、基础设施、生态、重大项目等重点工作。加快乡镇经济结构调整,以“服务新区、服务城市”为目标,改变发展传统农业的老路子,谋划符合乡镇实际、服务新区发展的重点产业,引导村镇集体经济重点向服务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饭桌子等都市农业发展,向二产配套延伸及服务业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继续抓好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治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省市考核“一票否决”的硬指标工作不放松,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兰州新区人才招聘模式研究 篇7

随着兰州新区建设进程的加快, 新区对人才的需求正在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的眼球, 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着兰州新区的发展和变化, 但是如何招聘到兰州新区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从而推动兰州新区建设, 依然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兰州新区人才市场需求发生变化

据调查, 德国等发达国家企业的寿命平均在40年左右, 而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则不足5年。分析其原因,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不能及时关注自身人才需求的变化, 从而有效获取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兰州新区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1.1 需求结构发生变化

兰州新区地处兰州市永登县, 该县原来以农业为主, 发展少量经济作物, 当地也基本以农业人口为主, 属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 面临的更为严峻的困难就是人才匮乏。因此。大多数部门均明显存在人才总量不足, 人才结构严重失调, 以及人才匮乏和人才流失并存等现象, 这些实际情况严重制约着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1.2 需求层次提升和需求数量增加

兰州市永登县原来很少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才, 专业型、管理型、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 特别是懂经济、贸易、建设、财政、土地、金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自从兰州新区被划为第五个国家新区, 兰州市政府就将它定义为拉动甘肃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 进而带动西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兰州新区管委会获悉, 在新区建设过程中, 政府将吸引大量世界500强企业进入新区, 因此这些优秀企业的进入势必会导致新区建设急需各类人才, 缺乏人才成了制约新区队伍建设瓶颈, 兰州新区需要大量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管理人才的进入;同时也必然需要大量的高尖技术人才及熟练的技术工人。而新区岗位层次的逐级提升, 也会增加综合性管理人才的职位需求。

2 兰州新区人才招聘现状

根据兰州新区的战略构想和兰州实际, 秦王川成为“跳出老城建设新区、跨越发展再造兰州”的确定之地, 成为兰州开发建设的基础设施完备、现代企业集聚的新区。兰州新区将努力扩大新区人才资源总量, 决定引进国家“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10名以上, 引进高技能人才1000名以上, 2014年至2015年建立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的新区人才队伍。

兰州新区制定出台了《兰州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全力打造人才发展政策创新工程、人才集聚平台搭建工程、人才服务环境优化工程, 助推兰州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已有序开展。但这些还不够, 兰州新区的快速高效发展仍需大量人才的进入。

3 适应兰州新区快速发展的招聘模式构建

为了兰州新区建设能够有序进行, 为了对新区的规划能够成为现实, 为了把新区打造成“人才特区”, 目前新区需要不拘一格“引人才”, 以智库建设为引领, 多措并举培养人才、吸引人才, 引育结合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为推进转型跨越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 为新区建设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全力打造人才综合管理改革试验。

3.1 要树立诚实守信的新区形象, 大服务体系创造凝聚人才环境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是新区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新区必须督促企业通过契约的形式与员工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契约的履行实现诚信管理。这样, 才能树立起良好的组织形象, 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 才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另外, 新区要吸引和留住人才, 必须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舒心的工作场所。同时, 把员工个人的价值与组织的价值融为一体, 为员工良好的智慧、才能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和充分的施展, 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与工作环境, 塑造良好的诚信形象, 形成积极进取、崇尚竞争的组织文化, 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团结、出人才、团结生财富”, 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除了政策支持外, 兰州新区也可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的成功经验, 努力构建全方位公共人才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人才服务中心职能, 设立人才服务窗口, 建立高效快捷的办事机制, 为各类人才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引入公共人事外包模式, 将相关公共人事代理服务统一打包面向社会进行公开外包, 引入具有相关资质和丰富管理经验的企业为各类人才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便捷服务。着眼促进人才流动, 进一步建设完善集市型人才市场与网上人才市场相互补充, 综合性人才招聘与专业性人才招聘相互结合, 本地人才挖掘与外部人才引进相互联动的人才市场配置体系。

3.2 进一步推行公务员聘任制

为提高效率培育人才, 合格的政府公务员也是推动新区建设不可或缺的保障。兰州新区应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身份限制, 对各行各业有不同技能的、工作能力突出的人才, 可根据新区企业岗位需求, 借鉴国外先进的甄选方法, 择优聘用;每年从不同性质单位确定一定数量的行政管理人才, 进行跨地区、跨专业挂职交流;对一些高级管理人才, 可采用借用人才战略;在公共管理和服务部门设置“专家特聘岗位”, 引进海内外人才。从而在兰州新区真正做到“能者上, 庸者下, 平着进”, 使新区人才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3.3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经验, 进一步加大校企结合

要想满足兰州新区企业的用人需要, 新区政府和企业要将大型企业项目的建立和扩容对新岗位的需求同甘肃高校合作, 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管理、经济、金融、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门类齐全的优势和教学资源, 将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结合, 将职业教育的理念和培养目标真正的纳入办学理念, 脚踏实地, 加快在兰州新区建设全省职业教育园区和职业教育聚集服务区的脚步。在这方面, 可借鉴德国成功的经验, 鼓励大学与企业合作经验, 使高校成为兰州新区的人才库, 为新区不断输送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才。另外, 兰州新区还可以通过实习生制度每年从大学吸收大量优秀学生到各个新区企业去实习, 将学生的实践性学时比重逐步提高到50%以上, 探索“学校+工厂”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办学, 从而促进双方的沟通与了解, 为将来的合作奠定基础。

3.4 针对员工特点, 采用新型招聘渠道

一般来说, 人才招聘渠道有很多种, 兰州新区企业可采用的传统招聘渠道有:网络招聘、现场招聘、橱窗招聘、报纸招聘等。而我们现在开始面临的就业群体已经是85后与90后, 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从小开始接触电脑, 很早就开始用网络交友, 更擅长于现在新型的沟通交流方式。而以前运用的现场招聘、橱窗和报纸, 现在的这一代孩子很少有人会去买报纸看的。微博、微信、论坛、专业群、朋友网、漂流瓶, 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但是我们应把这些运用到招聘中去, 形成新的招聘模式。比如:微博、微信招聘、论坛招聘、专业群招聘、朋友网招聘、漂流瓶招聘等。现在微电影也很盛行, 我们也可以利用微电影来进行招聘, 例如:拍个连续几集的, 每集最后放上联系方式和公司名称等信息。无论是否能够有实际的招聘效果, 但是能够引起注意, 有点击量就是一个成功营销公司的案例。兰州新区企业想要推动新区快速发展, 招到人才, 得先让人才认识企业, 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新区。

3.5 运用标杆管理, 借鉴成熟的经验及模式

为实现人才招聘与人才需求的优化配置, 兰州新区应在结合当前已有成熟经验基础上, 实施大胆创新, 亦可运用标杆管理, 完善人才培养与招聘渠道。具体模式如下:

3.5.1 美军模式:先发制人

兰州新区公司也应在招聘方面从美国军队学习美国军队采取的积极主动的、持续进行的招聘策略。具体做法是:首先, 兰州新区应设立专门的机构, 同时在各种媒体上宣传兰州新区, 并打出招聘广告, 设专门的招募人员在上班期间随时恭候, 想到新区工作的人可以随时登门。其次新区应设立象中国电信10000号这样的服务热线, 如有潜在应征者打来电话, 应有专门的招募人员耐心登记详细信息并详细登记有关信息。最后, 招募人员将这些信息会同新区用人部门及企业共同筛选候选人的信息, 主动与适合候选人进行沟通并长期保持联系, 在三个月的联系之后, 新区招募人员应给面试者寄一份有针对性的后续记录或是适合的手册或最新信息。只有当候选人明确给出否定的答复, 这种通信才会终止。

3.5.2 销售模式:千方百计寻找客户

兰州新区要想招聘到大量的适合新区发展的人才, 也可以象销售人员发现潜在客户那样寻找候选人, 并游说那些人才进入新区工作。具体做法是:首先, 对招募人员进行培训, 让他们掌握必要的与人沟通的技巧。其次, 寻找潜在候选人。新区的招募人员也可以象销售业务员一样, 对那些怀才不遇的人物、有抱负而无平台实现自身价值的人花费数月甚至数年之久进行跟踪, 保持足够的耐心进行沟通, 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以及职业需求, 为其免费做职业测评, 帮助他们做职业生涯规划, 确定职业方向, 从而吸引他们进入新区工作。最后, 兰州新区也可以参加专业性组织以及社会、企业和社区活动。甚至可以资助这些活动, 从而在特定人才市场上提高他们的曝光率, 并由此可以收集参加活动的各种人士的商业名片。建立起新区自己的人才库, 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时更新候选人资料, 使他们不会跑出你的控制范围。

3.5.3 星探模式:

善待“明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 高薪酬已经不是吸引员工的唯一手段。而兰州新区也要向影视公司一样, 把人才当“明星”般对待, 在招募阶段, 要确保招聘小组成员对应聘者, 其态度诚恳、舒适和友好。在人才的使用和调配阶段, 为自己所需要的人才量身定制符合每个员工特点的宽带薪酬制度、弹性福利制度以及根据人才的特长及兴趣安排适合的岗位, 就要让应聘者感觉自己像是国王或王后。

4 结束语

兰州新区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 在未来的发展中机遇和挑战并存, 更需要全新的城市发展思维来引领。甘肃应根据兰州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发展战略, 构建完善的人才招聘模式, 针对招聘工作出现的问题, 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善自身的招聘工作, 从而提高新区的战略地位, 降低流动率、节约新区的投资成本, 最终为实现新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更多的人才到兰州新区发展, 为新区增添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黄燕.适应天津滨海新区人才变化要求, 加大人才吸引力度[J].经济研究导刊, 2009 (53) .

[2]梁婷.兰州国家级新区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商情, 2012 (48) .

[3]周子楠, 张鹏.兰州高新区人才引进政策的问题域对策浅析[J].甘肃科技, 2010 (21) .

[4]中人网, 招聘选拔, 2013年1月.

兰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篇8

当日,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甘肃建设投资集团工业园项目已完成综合办公楼基础工程。该项目一期占地156亩,一期总投资3.5亿元。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达到50(一期10亿元)亿元,年上缴税收将达到2.75亿元,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现已累计完成投资约8000万元,今年计划完成综合办公楼主体工程,3个车间在10月份开始设备安装与调试。计划全年完成投资2亿元。

兰州高新区城中村改造是兰州市城中村改造的一部分,其中的骆驼滩城中村改造项目于2009年8月27日动工,将分两期建设,总建筑面积19.5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4.8亿元。据项目负责人介绍,骆驼滩安置小区1号、2号楼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据了解,高新区共有骆驼滩、均家滩、南面滩三个城中村改造项目,除骆驼滩安置小区外,均家滩安置小区1号楼主体20层的建设任务,也将于今年年底完成。南面滩安置小区计划本月底开工,将于2012年竣工。这三个城中村居民安置住宅小区的总建设面积约为63万平方米,可解决社区2000多户居民的居住问题。

据了解,截至2010年9月底,经高新区管委会批准,在彭家坪新区落地建设的产业项目共25个,近期正在洽谈推进的还有三个项目,28个项目总占地2805亩,总投资75亿元,预计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总产出约158亿元,总税收贡献为11亿元。截至2011年5月底,已经开工建设的项目有21项,等待新批次土地征用工作的项目有7项。

兰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篇9

一、兰州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的意义

(一)进一步加快兰州对外开放的步伐

改革开以来,东南沿海城市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力发展自身经济,不断地招商引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着力发展工业。在长时期的创新和尝试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对于身处内陆的兰州来说,虽然说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地进行自身的改革和对外的开放,但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基础设施、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并不是很完善,再加上其它地理因素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致使兰州的对外开放的步伐一直比较缓慢。但在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和铁路等交通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兰州的对外开放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随着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建立,预计会有大量的外资企业和大型的国营或私营企业入驻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使兰州的经济增长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二)带动了兰州新区及周边各城镇的发展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通过审议并批复了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兰州新区目前正在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中,并且在不断的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无疑是对兰州新区和周边各城镇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设立不但为企业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支持,还为企业提供对外开放的平台,使企业和自己的产品能够更加便捷的走向国际市场,从而带动新区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周边居民的收入。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将会吸引一大批加工制造、仓储物流、跨境电商和服务类企业入驻,同时带动兰州新区餐饮、住宿、金融、运输等服务业发展。并且,通过综合保税区的国际贸易和保税物流功能,将国内外的市场和资源联系起来,届时,将会涌入大量国内外商品,周边居民可以在兰州新区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物美价廉的商品,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有利于优化本省的出口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将会吸引大量的企业入驻,企业在在入驻保税区后,不仅要巩固原先的优势还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作为甘肃省最为开放的发展平台,激烈的国际竞争与贸易压力,将促进甘肃省内企业在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应该强化品牌意识,通过自创品牌和多方式并购或租用国际知名品牌,建立境外自主营销渠道。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优化出口结构。

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简介和发展现状

2014年7月1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2015年8月21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并且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封关运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总规划面积为3.39平方公里,由面积2.86平方公里的围网区域和面积0.53平方公里配套区域组成,航空、铁路及公路运输条件便利,主要开展保税加工制造,保税物流仓储、商品展示、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等业务。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是目前我省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便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一)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现状

截止2016年4月份,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累计完成投资14.38亿元,建成厂房、仓库和办公区等建筑40万平方米,已经在保税区内完成注册的企业和公司累计达90余家,截至今年三月,累计引进项目40个,计划投资43.3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加工项目共计17个,如百圣牛钟表加工、卓尔电子产品加工、克莱德玉米油加工等。国际贸易、物流展销和保税物流类项目9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个,服务类项目4个,驻入金融机构9家。综合服务服务、国际贸易、货运代理、文化产业等各类企业近90家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内完成注册。并且,目前已经有五家企业开始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始运营和进行进出口贸易。到2016年三月份为止,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9300万美元,并计划在今年使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实现5亿美元。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除了享受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关于税收、监管等基本政策外,还可以享受《关于支持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包括在土地政策方面,区内自建类项目享受“净地出让政策”。奖励政策方面,根据企业进出口总额的高低,单个企业年最高奖励可达500万元人民币,在政策有效期内进入保税区注册并且开始运营的企业可在仓库、厂房和展示区域的租金上面享受前两年免租,后三年租金减半的优惠政策。

三、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型企业以及知名企业缺乏吸引力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从设立以来到现在注册企业90多个,但其中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和兰州本地的一些企业,这些企业与富士康这样的大型企业相比,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对保税区经济增长贡献薄弱,创造的就业岗位也相对较少,而大型企业的入驻,既需要考虑建设成本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因素,还需要考虑未来在兰州的发展方向等问题。由于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相比其它如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和西安综合保税区才刚发展建设起来,运营时间短,知名度、影响力较弱,因此,对这些大型的企业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保税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滞后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基础设施等尚不完善,再加上交通网没有建立起来,交通网存在断节,这严重降低了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兰州的物流产业发展也比较落后,由于缺少现代化物流龙头企业带头发展物流产业,在发展现代化物流方面缺少相关经验和人才,只能在不断借鉴中发展本地的物流产业。因此目前物流产业只停留在传统的仓储和运输,并且配套设施总体比较落后,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并不是很高。而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和先进的配套设施不仅能减少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还能加强保税区与腹地联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缺少高水平的人才,缺乏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内的办公人员缺乏从事保税区相关工作的经验,对保税区所开展的业务并不是非常的熟悉,再加上有一部分人缺乏专业的经济知识,可能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不能更好的为企业进行服务。另一方面,虽然兰州几所知名高校都有金融、经济、国际贸易等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但他们大多数毕业后都是选择银行和比较知名的金融和证券公司就业,很少有人会选择保税区内的单位和相关企业进行从业,而且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也缺乏与高校相互交流,没有建立合作关系和重点培养专业人才。

(四)政府对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重视力度不够

政府的支持是经济良好发展的主要力量。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保税区之一,尤其在“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以及兰州良好的区位优势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政府目前对这方面重视力度还不够。另一方面甘肃的土特产以及清真制品在中西亚欧洲有广阔的市场,但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这方面入驻企业较少,并且海外开拓的市场较小。

(五)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信息服务以及管理和运营平台待优化

信息时代,部门协作变得尤为重要,而且一个企业的部门协调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企业的投资。部门协作好,办事效率高,企业就更容易接受,尤其享誉国际以办事效率著称的500强企业,而部门协作不好,不仅会降低办事效率,也会影响企业的内部环境,延伸出各种问题。由于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刚刚建立,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没有系统完整的运营平台。

四、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宣传和投资,主动吸引大型企业入驻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由于起步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对外宣传方面和吸引投资方面做的还不是很足,很多企业和投资者对优惠政策和具体实施措施也不是非常清楚。因此,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应该通过媒体平台如广播电视、微博和微信的信息推送和其他网络和社交平台等,实时更新园区建设、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和岗位招聘等相关信息,加大在宣传方面的投资,招聘擅长运营媒体平台的宣传人才,实时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最新的投资动态和政策措施,主动吸引大型企业以及知名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入驻和投资,此外,还应该积极与大型的企业进行谈判,主动出击,争取建立合作关系。

(二)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基础设施是综合保税区发展的基石,只有把基石打造牢固,才可以发展得更长久,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和投资,注重交通网的系统化建设,实现多式联运,降低我企业的交通运输成本。

先进和完善的物流配套设施不仅能使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更高,也能降低其他企业的成本,因此,在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时应当采购比较先进的物流配套设施,加强物流基础设社的建设。使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造便利的物流运输体系。同时,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物流龙头企业和大批优秀人才。借鉴和学习其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使本地的物流企业从单一的物流仓储转变成现代化水平更高,服务水准和效率更高的物流企业,更好的为相关企业进行服务与合作。

(三)与高校加强合作联系,培养专业型人才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在公务员招聘过程中,应当在成绩合格的基础上,着重选择哪些在物流、海关、金融和国际贸易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以提高综合保税区工作人员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企业。其次,加强与高校与职业技术学校的沟通,尝试与他们建立合作,让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专业型的人才,并通过宣讲和老师和学生们实地考察,吸引优秀的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来保税区内实习或工作。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蓬勃发展。

(四)政府立足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围绕扩大内需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核心,逐步完善促进新区综合保税区建立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体系的基础上,兰州市政府应请求国家优先考虑出口加工企业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布点,请求国家有关部门对保税区给予必要政策指导。

兰州综合保税区位于西北,面向的广阔的中亚以及东欧地区,还有北上的蒙古地区,所以保税区应立足自身战略地位,制定特色服务,如细化出口加工区,针对中亚地区的信仰,专门为清真食品以及其他服务产品划分一个加工区,大力引进这方面的企业,形成出口加工区里面的加工区。

(五)创新管理思维,建设系统化运营平台

相比于国内企业,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在管理模式与理念方面还很陈旧,及时更新管理思维是当下刻不容缓的任务。定期到国内其他综合保税区学习,尤其是发展的比较好,处于保税区领军前沿的保税区,同时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可以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邀请具有相关丰富经验的保税区专家进行工作指导,完善保税园区的运营平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优化保税区内作业环境。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各部门之间应该分工协作,团结一致,为园区内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摘要: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是2015年在兰州新区建设的最为开放的保税区,由于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起步不久,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难题,本文对兰州新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希望能给兰州新区综合保税的发展提供参考,以便报税快速发展。

关键词:保税区,意义,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圆圆.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11).

[2]姜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策略[J].社科纵横,2013,(06).

[3]王玮.南京设立综合保税区的战略意义及对策建议[J].市场周刊,2012,(12).

[4]殷郑东.我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4-09-01.

兰州新区政务服务中心 篇10

2010年5月,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 国办发 〔2010〕29号) 明确提出, 要大力支持兰州白银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 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发展。2012年2月, 国务院批复的 《西部大开发 “十二五”规划》将兰州新区列为国家 “十二五” 期间重点建设的西部五大新区之一。2012年8月, 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兰州新区, 并提出要把兰州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 积极探索欠发达地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 拓展我国向西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努力实现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兰州新区的发展优势

2. 1地理优势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 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 座中四联, 承东启西, 连接南北, 距兰州市区38. 5千米, 距西宁198千米, 距银川420千米, 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兰州新区规划面积806平方千米, 中心发展区占246平方千米。

秦王川盆地是兰州市周边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地, 空间开阔、地势平坦, 非常适宜发展非农产业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时, 该区域内和周边地区低海拔荒山丘陵的较多, 可以通过移山造地和未利用地开发, 为生态建设和未来发展提供大面积的后备土地资源, 有500平方千米的面积可供开发。

2. 2交通优势

新区既有兰州中川机场, 也有国道312线、109线、 省道201线以及连霍高速、京藏高速等多条公路交通干线和高速公路与之相连, 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即将开工建设的兰新铁路三四线、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 以及兰州老城区通往中川的快速通道, 将进一步加强该区域与老城区及周边区域的交通联系。同时, 随着中川机场改扩建工程和航空口岸建设, 中川机场将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国际机场, 吞吐能力和门户地位将大幅度提升, 并与公路、铁路等形成四通八达、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 出行将更加方便, 对外经济联系将更加便捷。

2. 3产业优势

甘肃是资源大省, 工业原材料比较富集, 既有化工材料, 也有黑色和有色金属材料, 既有传统的工业建材, 也有一些新型工业建材, 在兰州新区发展工业产业得天独厚, 所需的工业原料在省内基本都可以得到提供和保障。 另外电力资源比较充足, 电价比较便宜, 不仅有相当可观的水电、火电, 而且也有比较充足的风能、太阳能资源, 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秦王川盆地自引大入秦工程发挥效益以来,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 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现代农业和制造业为主的生产基地, 使兰州新区在空间上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示范区、中心发展区 ( 其中包括产业聚集区、综合服务区、空港保税加工物流区) 、生态休闲商住区和荒山丘陵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4个区域。依托现有产业基础, 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也相继落户兰州新区。

2. 4人力优势

兰州新区距离兰州老城区较近, 在兰州的各类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比较密集, 各类科技人才相对较多, 技术工人和劳务人员比较富集, 兰州新区建设和产业发展在人力资源方面也基本能得到保障。

3兰州新区建立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3. 1国家政策支持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早在2009年2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 审议并原则通过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 将物流业确定为十大振兴产业。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 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 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其行业地位和作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可预见的将来都不会改变。

2012年2月20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制的 《西部大开发 “十二五”规划》 ( 以下简称 《规划》) 。《规划》中将兰州新区确定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区域之一, 体现了国家政策对兰州新区的重视和倾斜, 为兰州新区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

政府的引导扶持与企业的市场运作相结合是建设现代物流中心的根本保证。特别在启动由传统物流业态向现代物流转型早期阶段, 政府的扶持和调控作用更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兰州新区在发展现代物流业过程中, 必须遵循政府引导扶持与企业运作相结合的方针, 通过政府统一规划、产业导向和政策扶持, 加上企业积极参与, 有利于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中心步伐。

3. 2兰州新区各种优势资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必备条件

( 1) 秦王川盆地待开发的肥沃土地资源、丰富的工业原材料和充足的电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货源, 有利于降低物流企业的生产成本。

( 2) 兰州新区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 兰州中川航空机场、312国道、国道109线、省道201线以及连霍高速、京藏高速等多条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兰新铁路三四线、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可行性, 有利于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输成本。

( 3) 兰州新区目前还属于欠发达地区, 人均工资水平比东部发达地区低, 有利于降低现代物流业的人力成本。另外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推进, 必然吸引大批经验丰富的物流技术人才, 有利于现代物流业人才建设, 提高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3. 3兰州新区整合区域资源加快现代物流业区域化发展

兰州新区开发建设启动以来, 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坚持规划先行、基础先行和生态先行, 全方位拉开了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帷幕, 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规划到2015年, 兰州新区城市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具备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 产业集聚发展, 初步探索形成以城带乡和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模式。到2020年, 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

兰州新区的规划有利于整合区域内的客户资源、交通运输资源、仓储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 发挥协作与专业化作用, 打破区域限制, 从整体上完成最优化的生产体系设计和运营, 实现对货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统一, 区域物流系统维持经济区域内以及不同经济区域间的相互联系, 把传统运输方式下相互独立的海、陆、空的各个运输手段按照科学、合理的流程组织起来, 形成一种有效利用区域内资源的服务体系, 发挥区域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能力及其协同效应, 根据区域内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有关的资源进行重新配置, 来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摘要:本文以兰州新区为例, 从兰州新区建立的背景开始, 围绕兰州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和人力优势等四方面来分析新区建设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关键词:兰州新区,发展优势,现代物流业,机遇

参考文献

[1]王雪峰.我国商业物流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 2008 (19) .

上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优秀段落下一篇:那个静静的夜晚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