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

2024-08-28

兰州新区(精选10篇)

兰州新区 篇1

随着兰州市政府“再造兰州”战略的实施, 兰州新区将面临投融资扩张的重大机遇。

一、兰州新区发展条件分析

(一) 拥有铁路和空港双重枢纽优势, 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优化

1. 兰州新区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区位较好。

随着兰州市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兰州地区的战略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 这也将提升兰州新区作为国家战略节点的区位优势。兰州新区位于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四个省会城市的中间位置, 同时还具有面向东部成渝地区和关中-天水地区的重要区位。既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扩散的优势, 又有向西开放辐射的中心区位优势, 主要包括兰 (州) 西 (宁) 格 (尔木) 、呼 (和浩特) 包 (头) 银 (川) 等。

2. 兰州在新时期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国家运输职能。

兰州新区既有航空机场, 也有多条公路交通干线和高速公路与之相连,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中川机场在《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中作为12个中型枢纽机场之一, 国际航班备降机场;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作为50个铁路枢纽之一, 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

新区将拥有铁路和空港的双重枢纽优势。《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住建部纲要评审稿) 》中提出2020年以后将沙井驿编组站 (区域货运组织纽枢) 整体搬迁至新区兰州新区将拥有承东启西的国际铁路枢纽。据交通部门预计到2030年, 约18-27%中亚国际货流过兰州运输到中亚, 国际货流大约3000-4500万吨, 这其中大约有80万标箱的集装箱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住建部纲要评审稿) 中将兰州中川机场规划为我国西北地区对外交流门户机场、西北地区干线机场、国内中型枢纽机场和欧亚航路备降机场。2020年中川机场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900-1000万人次, 货运吞吐量达到l O万吨。2030年可能达到2000~22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20万吨。

2011年, 甘肃省启动修建兰州至中川的城际铁路, 兰州市也正在抓紧规划市区通往中川的快速通道, 这些道路建成后, 必将进一步改善秦王川的交通基础条件。

3. 兰州新区的交通条件需进一步优化。

目前, 新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较为滞后, 与兰州地区强大的国家高速公路体系和铁路体系不配套。新区仍位于区域交通体系末端, 大大制约了其战略区位优势的发挥。

此外, 目前兰州中川机场的等级和规模等指标, 与空港城还有距离, 缺乏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4. 兰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大、成本高。

兰州新区是跳出老城发展新区, 新城和老城的直线距离达40公里,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大、成本高。从中国几十年的发展经验来看, 类似兰州新区这样的开发区,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这方面包头、广州的高新区和西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先例。

5. 兰州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弱。

兰州市财政收入少 (1) , 实际可用于新区建设的更少。面对新区建设巨大的投资需求, 依靠兰州市自身的财政实力, 难以建立较大规模和实力的融资平台。据兰州新区分三年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2011-2013开工的基础设施总投资458.77亿元, 其中, 市级投资仅2.2亿元, 占0.5%;而自筹资金需求高达310.74亿元, 占67.7%。

注:总投资为458.77亿元。

(二) 产业发展趋势较好, 但仍需进一步加强集聚

1. 兰州新区在能源及储备、装备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优势。

兰州新区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兰州的产业优势, 结合兰州城市的产业优势, 新区的产业在能源及储备、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2) 发展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1) 兰州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势突出。石化产业是兰州的传统优势产业 (3) 。从发展趋势看, 石化产业在兰州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在2015年发展目标中, 提出要将兰州大型炼油化工基地作为中石油四大炼油和化工生产基地之一进行规划建设;2009年12月24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明确列入72大类、2133亿元的投资项目, 其中要在兰州、白银建设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为主的“兰白”循环经济基地;2010年5月2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明确提出要支持兰州180万m3原油商业储备库和100万m3原油生产运行库建设, 建设300万m3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做好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兰州至郑州至长沙成品油管道。打造西部大型石油、化工原料集散地, 建成国家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住建部纲要评审稿) 中明确兰州新区是兰州石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西固的石化产业将在2020年创造条件整体搬迁至新区。结合300万吨石油储备库的建设, 新区的石化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2) 兰州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良好。兰州市的装备制造业逐步发展壮大, 已成为仅次于石化产业的第二大产业 (4) 。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色看, 兰州市在石油钻采与炼化设备、真空装备、军工装备、半导体加工装备等专用设备制造业具有传统优势和竞争力。兰州风电与风机等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很快, 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构成的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兰州市重要的优势产业和经济增长点;2010年吉利控股集团与兰州市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启动兰州基地二期项目, 政企联手将吉利兰州基地打造成集轿车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和汽车工程科研于一体, 产值规模超百亿的汽车产业基地, 将依托地理优势, 成为吉利集团向中亚出口汽车的战略基地。兰州七里河区的兰石厂和电机厂已确定迁入新区进行建设。

2. 兰州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兰州新区环境容量大, 污染物扩散系数高, 加之空间区位、交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目前, 兰州新区融资主体初步搭建, 成立了兰州新区城市建设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经组织报批25个批次 (面积12181亩) 用地指标;兰秦快速通道、秦川石门沟、黄羊川水库在内的10个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开工;新区内已建成、在建和已签约项目79项, 总投资879亿元。

3. 兰州新区立足于建设高度集聚的产业发展区, 产业发展趋势较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0]29号) 明确提出, 要大力支持兰白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 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发展, 由此兰州新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政策支持层面。甘肃省委、省政府在“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中, 明确了兰州新区将成为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和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 是甘肃省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区域和增长极。甘肃省人民政府《大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住建部纲要评审稿) 中对兰州新区的定位, 都是立足于建设高度集聚的产业发展区, 新区的产业发展趋势较好。

4. 新区的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聚集。

虽然新区的产业发展趋势较好, 但是目前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需要进一步加强聚集。新区规划范围内的有关乡镇已经引进产业项目21个, 其中建成投产8个, 规模较大只有吉利汽车、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大得利化学生物制药等。此外新区在高原夏菜、特色果蔬、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加工业具有一定优势, 2002年甘肃省农牧厅已经在秦王川建成了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示范基地。

(三) 资源条件较好, 但制约因素较多

1. 兰州新区具备土地资源优势。

兰州新区所处的秦王川盆地, 位于兰州市区北部, 距市区近70公里, 是兰州市周边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地, 空间开阔、地势平坦, 非常适宜发展非农产业和大规模开发建设, 是一块难得的土地资源。除此之外, 该区域内和周边地区还有不少海拔较低的荒山丘陵, 这些都可以通过移山造地和未利用地开发, 为生态建设和未来发展提供大面积的后备土地资源。

2. 新区水资源承载力较强。

秦王川盆地是缺水地区, 水资源极为缺乏。但该地区引大入秦工程已经建成, 年引水4.43亿立方米, 主要解决农业灌溉及移民生活用水。根据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提供的数据, 引大入秦工程现可向兰州市供水约3.99亿m3, 规划向兰州市区提供水量约0.18亿m3/年, 向永登县城区、皋兰县城区及部分乡镇提供水量约0.36亿m3/年 (不包括农业及农村生态用水) , 剩余约3.45亿m3若全部向兰州新区供水, 按当前兰州市区的用水标准, 可承载人口规模为80万人左右。根据《兰州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新区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为136.27~218.03万人。

3. 新区污染物的扩散能力较强。

由于整个兰州地区地形复杂、静风频率等气象背景所限, 不适于污染物的扩散。《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 (住建部纲要评审稿) 中的气象专题采用美国HYSPLIYT型模, 对整个兰州地区内各个重要空间进行了污染扩散能力分析, 秦王川盆地是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强的地区。

4. 新区资源制约因素较多。

从土地、水资源和气象扩散条件来看, 兰州新区是整个兰州地区较适合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区域。但也要充分认识到资源条件的约束。“引大入秦”工程可以供给新区城市和工业用水, 但其仍然受到季节断流和单一水源等问题的限制。此外, 未来新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发展仍可能受到水资源问题的制约;新区土地总量与其他新区相比, 还是偏少, 还受到机场、基本农田等条件限制;新区的总体生态环境脆弱, 干旱少雨气候, 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亟需加强山体保护和防止水土流失等工作, 整体层面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 农新村建设较有成效, 但统筹发展难度较大

2008年, 新区范围内户籍人口约15万人, 农村人口13万人村庄 (自然村) 平均人口788人。近年来新区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发展已有一定的成效, 如中川宗家梁、树屏镇崖头等村为试点的机场高速通道沿线新农村示范走廊建设, 其中市级中新农村示范点中川宗家梁村已建成30套小二楼, 2010年内完成100套建设任务。

但是新区范围内城乡统筹发展依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农民纯收入低, 低于兰州市平均水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给排水、垃圾收集处理等问题突出。

二、新区融资环境分析

未来20年是兰州新区基本形成现代化城市格局, 成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期,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集聚区的关键时期。据《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到2015年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0年兰州新区在经济总量上基本实现再造一个兰州的目标, 成为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和西北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平台。随着《总体规划》的实施, 国家将给予兰州新区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甘肃省和兰州市也将进一步加大兰州新区的投入, 全社会参与兰州新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将大幅度提升, 从而为兰州新区建设提供更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一) 扩大投融资的有利条件

1. 建设兰州新区的政策导向明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0]29号) 明确提出, 要大力支持兰 (州) 白 (银) 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 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

2. 甘肃省和兰州市的财政投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根据甘肃省“十二五”规划, 甘肃省财政收入预计以年均15%以上的增速从2010年的353.6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10亿元以上。甘肃省地方财力的增长和财政支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将为甘肃省和兰州市增加对兰州新区的投入提供更好的保障。

3. 兰州新区利用市场化融资的能力和空间将大幅度提升。

“十二五”期间, 金融市场和机构的渠道、产品将更加丰富。国家将拓宽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进一步推进股票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债券市场、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私募基金等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继续鼓励金融创新, 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按照甘肃省制定的《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资本市场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部署,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促进兰州银行、甘肃银行、农信社等省属银行业机构加快发展, 培育壮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信贷机构, 做大做强地方政府投融资主体, 完善省市县三级担保体系, 积极培育各类上市资源和发债主体, 从而保障信贷资金和资本市场融资能够持续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 国家将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制度, 尝试推出市政债等融资产品, 更为甘肃省政府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提供了契机。

4. 企业投资于兰州新区发展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国内外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正在扩大、速度正在加快。兰州新区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通过有选择的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可以有效带动兰州新区发展。

5. 地方政府融资主体稳步发展。

截止2010年底, 甘肃省各级融资主体120家, 贷款余额超过829亿元。其中, 省级融资主体6家;兰州市区县融资主体数量11家。甘肃省各类主体中, 政策性银行贷款余额498.45亿元, 占比60.07%;国有商业银行276.11亿元, 占比33.28%;邮政储蓄银行5亿元, 占比0.6%;股份制商业银行43.1亿元, 占比5.19%;地方法人机构7.11亿元, 占比0.86%。随着地方融资主体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主体的融资能力将大幅度提升, 地方融资主体支持兰州新区的功能也将会进一步强化。

(二) 扩大投融资的制约因素

建设兰州新区, 从“投”和“融”的角度看,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1. 兰州新区财政压力较大。

(1) 国家将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宏观经济政策将立足于扩大消费需求, 更加关注长期增长和内在增长, 难以由稳健转向宽松, 从而减少对投资的直接支持, 大规模的政府性投资将难以恢复 (5) ; (2) 随着房地产调控措施的深化, 地方政府进一步增加土地出让收入受到掣肘;同时,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巨大需求也将压缩地方财政资金对其他固定资产项目的支出。

2. 区域金融资源竞争压力加大。

随着我国区域集群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 区域间竞争也呈现加剧态势。国家很多区域规划明确了金融创新的内容, 如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新区等金融先行先试, 获得发展先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将进一步集聚长三角金融资源;中部地区纷纷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吸引省内外金融机构布局, 对金融资源的竞争十分激烈。与上述地区相比, 兰州新区经济综合实力相对较弱、金融效益不高, 金融发展基础薄弱、金融资源集聚水平低, 金融体系还不完善, 吸引金融资源流入的能力有限, 在金融区域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其他地区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下, 兰州新区投融资发展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3. 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有待完善。

未来兰州新区将在国家和省政府的指导下, 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主体管理, 加大政府融资主体的改革力度。但从实际看, 现在各地都在进行平台转一般公司, 而不少平台尤其是县级以下融资平台达不到规范要求 (6) , 很多融资平台难以转成一般公司, 即便转出来了, 融资能力也将大打折扣。因此, 在改革初期可能出现融资困难, 甚至造成所承担的在建项目资金链断裂等严重问题。因此, 能否整合政府优质资源, 利用市场化手段, 建立地方融资主体长期有效的筹资渠道, 完善政府投融资体系, 将对兰州新区筹措建设资金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对兰州新区投融资增长形势的判断不能过于激进。

参考文献

[1]刘波.江苏沿海地区融资环境的空间差异及优化路径研究 (J) .特区经济, 2011 (4) .

[2]王伟, 章胜晖.印度班加罗尔软件科技园投融资环境及模式研究 (J) .亚太经济, 2011 (1) .

兰州新区 篇2

兰州市委常委、兰州新区党工委书记杨建忠,甘肃省委第一巡回指导组副组长陈贵辉出席会议并讲话,兰州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东新主持大会。兰州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及省委第一巡回指导组成员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新区党工委和各级党组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安排部署,把主题教育与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紧密结合,全力推动主题教育纵深开展,广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明显提升、担当意识不断强化,解决了许多思想和方法问题,纠正了一批习惯性、不科学、不合理的认识和观念。

会议强调,要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动摇,坚决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要筑牢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坚定政治定力、提升政治能力。要以勇于斗争、敢于担当的精神推动新区高质量快速发展,当好全省改革发展“排头兵”。要坚定不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快速发展不断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要着眼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进一步抓好巩固深化,形成长效机制。要坚持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引向深入,以作风大转变促进发展大提升。

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抓好整改落实,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巩固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砥砺奋进,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严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推动兰州新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兰州新区 篇3

近几年,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中欧班列异军突起,冠以“渝新欧”“郑新欧”“蓉欧”的中欧班列们,通过陇海线和兰新线,向西穿过新疆的阿拉山口,经过中亚一路向西,最终抵达欧洲各大城市。

在这条极为重要的战略通道上,决策层要选定一个城市,作为中欧班列的货物集散和编组中心。2015年11月,国务院曾专门为此召开了会议,透露了这样的政策指向,首先规范名称,以后不能叫X新欧,统一叫中欧班列。

这正是兰州市和兰州新区的注意力所在,决策层对中欧班列的新策,可能带给兰州全新的机遇。兰州市一位官员分析说,兰州处于多条干线汇集的咽喉地位,加之具备大型列车编组的能力,是整合“X新欧”的最佳城市。兰州铁路北编组站担当枢纽衔接各方向货物列车的到发、解编作业,可以编组结算各地“X新欧”列车,具备打造“陆上马六甲”的硬件优势。

兰州和兰州新区,无疑将迎来一个新的经济着力点。

支点“一带一路”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纵深推进,西北地区的经济空间将迅速打开,成为走向对外开放的前沿,形成与中亚、西亚、欧洲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经贸、文化和旅游核心枢纽,兰州更具有重要的核心和枢纽的支撑点地位。

兰州“X新欧”编组结算,无疑会为兰州新区打开一片新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蘭州北编组站已经是全国四大铁路货运枢纽,已经成为亚洲一流的现代化的铁路货运枢纽,兰州新区可以依托这一枢纽地位成为货物集散地。

兰州东向铁路有陇海线、包兰线、兰成线和兰渝线,西向有兰新线、兰新二线、青藏线,未来的始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喀什的中巴铁路,其终点实际上是兰州,这些铁路的咽喉和枢纽也是兰州,区位优势明显,刚刚建成的兰州西客站,年发送旅客超过7000万人次。

陈耀在论坛上说,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定位下,中国各省市都有一些不同的定位,甘肃无疑是丝绸之路的黄金段,从客观条件上来看,兰州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战略支点,而所谓支点,其作用是给予一种力量,撬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实际上,虽然各个区域都在竞相做定位,但作为“黄金段”关键点的兰州新区,已然实实在在享受到了这样的红利。

或许有些诧异,之前似乎与甘肃并没有关联的韩国企业,竟然最先嗅到了这样的战略性商机。中韩产业园成为兰州新区最先成熟的外资产业园已先期落地,在2016年的兰洽会上,7家韩国企业通过第三方签约入驻中韩产业园。未来,他们将在这里打造精细化工和特色商品企业——特别是化妆品的生产和交易平台。

不久前,“一带一路”中韩产业合作论坛也在兰州新区举办,韩国的一些企业家这样看待兰州这个支点:韩国与中亚国家也有着紧密的经贸往来,有很多企业的货物要出口到中亚国家,现在,货物从中国青岛港上岸以后,通过中欧班列的运输,到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时间大约需要23-27天,这个周期无疑是漫长的。

而如果货物从兰州起运,到阿拉木图的时间只有6-8天。这样,对于韩国企业来说,在兰州新区建设生产基地,就具有十分便利的地缘优势。这给兰州新区的招商引资带来了积极的正效应,特别是对一些原料和产品两头都在中亚的韩国企业,就具有了十足的吸引力。

最近,中韩产业园已经规划了5平方公里,启动一期7个项目,今年的目标是签约20个,以此为核心,中韩产业园还将带动一批中小企业落户,展开国际合作,这将成为兰州新区的特色。

而这样的机遇,正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带来的。

向西,不止向西

兰州新区从酝酿到诞生,一直以向西开放为定位,向西发展需要内引外联,中欧班列这样的国际货运通道,解决了兰州“不沿海、不靠边”的问题,是向西开放的基础设施。而根据国务院批复,兰州新区战略定位是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除了上述经过兰州的各大中欧班列,由兰州始发的中欧班列也于2015年8月开通,这趟班列途经中亚五国,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德国汉堡。不同于其他中欧班列,这是继国家“渝新欧”、“郑新欧”、“蓉欧”等一系列中欧班列后,惟一一个往返班列,体现了兰州新区作为战略支点,必须是这条大通道的枢纽和支点,能整合双向物流。

在这样的基础上,兰州新区的中德产业园应运而生。德国企业的制造业技术更新和创新能力非常强,通过中国已经走出去的企业家的牵引,兰州新区即将打造的中德产业园,拟把德国的新材料企业引入进来,这些新材料可以替代进口产品,更新换代现有的工业产品。

同时启动的还有平湖国际正在建设的交易中心,这个交易中心将把兰州到德国汉堡这趟中欧班列充分利用起来。因为现有的中欧班列回程火车几乎全部空载,兰州新区希望利用这个运输资源,把欧洲的优质产品进口回来。这一模式实质是把平湖在沿海地区的商业模式转到兰州新区来,以综保区为平台作为一级和批发代理,辐射到西北地区,满足中国市场对欧洲进口产品的需求。

而正在建设的平湖国际商品城,将采用零售的方式面向所有顾客。以此为基础,如果把所有的中欧班列运输资源运用起来,兰州新区将成为一个欧洲进口商品的集散地,由此向外扩散和批发,最终成为一个欧洲商品物流中心。

同时快速充实起来的,还有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这是一个境内关外的平台,同样是外向型经济的载体。在这个园区,兰州新区将打造中国和马来西亚清真食品认证和生产的产业园,把甘肃省具有优势的清真食品产业做大做强,并得到世界清真食品认证。

实际上,向西开放具有丰富的内涵,并非是地理方位上的向西。在“一带一路”的内涵中,作为支点的兰州,显然还应该有更大的作为,撬动更大的区域。除了中亚、欧洲,兰州向西,还可以向南亚延伸过去。

nlc202309081141

兰州到尼泊尔加德满都的公铁联运通道,一条新的亚洲大陆桥,正在筹谋之中。

兰州市的相关负责人透露说,兰州向西通过青藏铁路,到西藏的日喀则后换成公路,最终抵达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这个通道的建成,体现兰州在“一带一路”上的独特区位优势。为了探索这个,兰州市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酝酿,用了半年时间。

这个大通道,实际上是把全球两个人口最密集的市场连接起来。兰州这一端,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加德满都那一端,则是15亿人口的南亚市场。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总人口一共15亿,两个大市场将通过一条公铁联运的道路彼此联通。

2015年5月11日,这条班列开始试运行,虽然是试运行,也引起了印度和美国媒体的极大关注,他们惊呼,中国越过了喜马拉雅山,开辟了一条直达南亚的贸易通道,这是前所未有的尝试。

这一通道,首先将改变中尼两国贸易的物流格局。中国和尼泊尔的双边贸易额,2015年是25亿美元,其中出口是24.5亿美元,尼泊尔出口到中国的货物只有不到5000万美元。过去,中国的商品从长三角和珠三角集结,经过上海的洋山港或宁波的北仑港出港,经过漫长的远洋航行,先通过中国的南海,途经马六甲海峡到印度,再从印度抵达尼泊尔,这一过程需要55天。

而这条路开通后,只需要7—11天的时间,就可以到达。大大缩短的物流周期,将对国际贸易产生巨大影响,可以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和资金占有成本。这条通道开通后,兰州新区在义乌做了推介,得到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热切关注。今年10月份以后,这条线路将进入常态化运营,一周发一班。

而这条通道,未来还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中国和印度的双边贸易,无疑将获得最大收益。现在,中国和印度的双边贸易额大约每年130亿美元,仍然通过马六甲海峡。如果通往尼泊尔的大通道达到预期效果,那中印贸易将摆脱马六甲海峡的制约,进而实现和印度洋沿岸国家新的贸易通道。

新区新角色

新的通道,再次确立了兰州和兰州新区在“一带一路”上的经济地位和贸易区位,兰州新区有望被打造成“一带一路”上的贸易枢纽。以这些通道为基础,一片具有特色的园区和贸易中心,将在兰州新区崛起。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兰州新区在科技体制机制上大胆创新,联合省科技厅、省教育厅、在甘高校和科研院所,发起成立兰白试验区联合创新研究院,截止目前,已有40家单位作为首批理事单位加入。兰白试验区联合创新研究院的建立将打破不同院校、不同单位间的体制壁垒,实现技术需求的有效解决和成果的有效转化,为促进专利和成果产业化、促进企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搭建平台。

作为欠发达地区,兰州新区的经济总量仍然很小。在国家级新区这个班集体里,兰州新区面临着不小的竞争压力。以什么来树立自己的独特作用,兰州新区必须要有清晰的思路。

兰州新区“一带一路”产城融合发展论坛,多位与会的专家,都从不同角度提供了思路和建议。兰州一位官员在论坛上说,PK经济总量,兰州新区显然是比不过的,作为西部的新区,兰州新区有自己的特色,也必须扮演独特的角色。而通过“一带一路”这样的国家战略,把黄金段的区位优势发挥出来,加强兰州新区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国际产能的合作,努力打造贸易节点,就可以形成兰州新区的特色。

在这样的思路下,兰州新区围绕平台搭建、产业合作、文化交流、道路联通等举措,还可以做好几篇文章。

首先是做好“搭建平台”的文章。以提升兰州新区综保区运营服务水平为核心,争取设立汽车整车、粮食、药品等特殊功能口岸和金融结算中心、跨境电商平台,争取自由贸易区试点早日获批。推动综保区与新区铁路口岸、空港的联动,实施与国内其他口岸的大通关合作。

其次是做好“产业合作”的文章。注重实施“引进来”战略,着力打造以引进韩国优势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主的高端产业基地,不断加快产业合作步伐。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兰石集团、陇星能源等企业带着技术和产品“走出去”,进一步推动区内企业与国际接轨、向国际拓展。

第三是做好“文化交流”的文章。参与和办好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兰洽会等节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力开展“丝路新区、魅力新区”推介活动,提升新区的对外知名度。依托职教园区,布点建设中亚西亚文化交流和技术人才培训基地,促进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人文交流。

最后,便是做好“道路联通”的文章。之前提到的兰州北编组站,会实实在在成为丝绸之路的支点,发挥显著的作用。同时,兰州新区同时要做好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和口岸签证业务,加快综保区与机场区港联动建设。推动临空物流、综保区物流等七大物流中心建设,积极对接引进普洛斯、敦豪国际等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物流公司,提升中亚、中欧班列运营水平,打造辐射西北地区的重要国际陆港和航空港。

兰州乃至甘肃省的官员,正在全力争取国家铁路总公司、发改委、商务部以及海关总署的支持。如果如愿落地,通过兰州新區综合保税区这样一个平台,通过两条国际货运通道,可以打造两个货物集散点,一条是通过陇海线过来的货物,向西出口都在这里聚集;另一条是海外过来的中亚班列和中欧班列,通过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新区的B类物流园区进行报关。

那意味着,兰州新区亚欧大陆桥枢纽的地位将定型,兰州新区在“一带一路”上的通道作用会充分发挥,一个以大通道为依托,向西开放的特色产业新城,将在西北腹地渐变成型。

兰州新区 篇4

关键词: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影响

1 兰州新区概况

兰州新区, 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 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 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 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 距兰州市区38. 5公里, 距西宁198公里, 距银川420公里。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 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 现有总人口10万人。年均气温6. 9摄氏度, 年降水量220毫米, 年均蒸发量达到2000多毫米。无霜期约在150天左右。核心区平均海拔约2000米。

1. 1 资源与区位优势

新区区位优势明显, 坐中四联, 承东启西, 连接南北, 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土地和水利资源丰富, 地势开阔, 适宜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建设, 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横穿新区, 水资源完全能满足新区未来发展需求; 交通便利, 连霍高速、京藏高速以及中川机场构成了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 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吉利汽车等一批产业项目入驻, 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良好态势。

1. 2 发展现状

( 1) 规划编制。新区总体规划由中规院负责编制, 前期所有工作已完成, 目前已上报省政府审批。核心区控制性详规, 道路、供水、供热、供电等15个专项规划,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产业规划已编制完成, 循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等规划正在编制。

( 2) 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1年已开工建设道路共9条, 总里程达75公里, 其中“四纵四横”城市道路50公里, 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 ; 水秦快速通道25公里, 目前已完成路基土方工程。水、电、气、暖、污水处理等城市公用工程有序推进, 石门沟水库已开工, 给水厂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铺设自来水管网26公里, 第一污水处理厂、热电联产项目完成预可研与选址, 应急调峰热源厂2012年10月建成使用, 天然气供气站完成门站位置选址, 铺设中压、次压管网15公里, 2012年5月向新区供气, 330k V变电站、110k V空港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110k V源泰变电站即将完成投入使用。

1. 3 发展方向

( 1)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坚持高标准, 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 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推进形成新区和老城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大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积极实施新区绿化工程, 加强城市绿化廊道和绿地系统建设。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和生态建设力度, 构建防风固沙生态防护安全屏障, 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提高产业准入门槛, 鼓励企业清洁生产, 优先启动污水、垃圾处理等基建项目, 着力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

( 3)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促进有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通过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 适度带动老城区人口转移, 妥善安置舟曲灾区异地搬迁居民。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通过新区建设, 促进辖区现有农民逐步融入城市, 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2 兰州经济发展概况

2. 1 经济水平

2009年, 兰州实现生产总值925. 98亿元, 比上年增长10. 8% 。其中: 第一产业 增加值30. 55亿元, 增长6. 17% , 第二产业增加值433. 62亿元, 增长10. 23% ,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1. 81亿元, 增长11. 64% , 三次产业比例为3. 3∶46. 83∶49. 87。非公经济增加值351. 96亿元, 增长22. 37% , 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的38% 。地区性财政收入254. 8亿元, 增长71. 27% , 一般性预算收入57. 04亿元, 增长20. 18% , 一般预算支出119. 83亿元, 增长20. 24%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6. 18亿元, 增长17. 18%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 77亿元, 增长18. 92% 。实现旅游收入37. 7亿元, 增长22%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增长21. 56% 、32. 03% 和20. 16% 。

2. 2 交通通信

兰州是我国12个主干交通枢纽之一, 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包兰4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兰州西货站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目前, 兰渝铁路、兰青二线电气化改造正在抓紧进行, 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即将开工建设。公路有6条国道在这里交汇, 兰白、兰青、兰银等7条高速公路, 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连接东西南北的高速大通道。兰州中川机场与国内40多个城市直航, 并开通了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包机航线, 每周有百余次航班。黄河兰州段现已开通60多公里的市内旅游航道。

2. 3 商贸流通

兰州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和著名的“茶马互市”, 现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多层次、规范化的市场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流通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活跃, 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辐射面达西部8省区, 近400万平方公里和3亿多人口。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69. 77亿元, 同比增长18. 92% 。

3 兰州新区对兰州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3. 1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兰州新区在西部开发、产业转移、区域发展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新区把工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 着眼于建设高度集聚的产业发展区, 着力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 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培养经济增长新优势。同时政策上允许和支持兰州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兰州市可以借此进一步破解发展空间受限的瓶颈制约难题, 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3. 2 提高兰州综合竞争力

随着兰州新区的不断发展, 将聚集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人才, 有助于兰州市加快创新用人机制, 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提高公共教育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发展面向农村人口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随着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进入新区; 老城区人口转移,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市区内交通拥堵压力, 有效解决缓解污染问题。

3. 3 经济带动作用

首先, 兰州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关产品需求的增长。如钢铁、水泥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其次, 此前获批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都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带动作用。兰州新区的成立强化了兰州作为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将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和扩大向西开放。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甘政发[2010]92号[EB/OL].http://www.lz.gansu.gov.cn/root84/srmzfbgt/201103/t20110328_40936.html.

[2]王海霞, 黄磊.兰州城市发展问题思考[J].改革与战略, 2012 (2) .

[3]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EB/OL].http://www.gov.cnzwgk2010-05/06/content_1600275.htm.

兰州新区土地储备计划公布 篇5

8月16日,兰州新区管委会筹委会召开会议。会议公布了新区土地储备的具体计划,并对征地涉及的县区和乡镇应承担的任务进行了详细的分解。

806平方公里“圈定”新区

兰州新区征地范围涉及我市永登县的秦川、中川、上川、树屏四镇和皋兰县的西岔镇、水阜乡,共计70个行政村。兰州新区“圈定”发展土地为806平方公里,可开发的有478平方公里,约占59%。其中,中心发展区为246平方公里,主要涉及永登县的中川、秦川和树屏3个乡镇。土地征用范围主要以中心发展区为主。具体储备计划分为三个层次:以中心发展区目前的项目区及周边地区、所有快速路、新区主要路网两侧1公里范围内作为限制建设区;主干路两侧500米范围内为禁止建设区;红线储备即政策储备100平方公里,实物储备即项目用地两侧500米范围土地内应全部储备。

明年年底将储备土地5.5万亩

新的储备工作计划分三期:从8月份到今年年底,要完成15000亩土地的储备,其中8000亩地用于快速道路建设及中心发展区的道路建设,剩余土地作为急需项目用地;到2011年6月底之前,需再完成15000亩的土地储备任务;到2011年年底,再完成15000亩土地的储备。到明年年底,兰州新区要完成共约5.5万亩的土地储备任务。兰州新区征地所涉及的永登、皋兰两县作为土地储备的工作、责任、执行三主体合一,两县涉及的6个乡镇政府为所辖土地的具体负责人,两县国土管理所为征地的管理部门;即将成立的兰州新区土地储备中心、兰州市土地储备中心、秦王川管委会下辖的城投公司、永登皋兰两县的城投公司都可以作为土地储备部门。

违法用地和建设整顿即将开始

在具体的补偿标准上,一律按照2009年省政府下发的88号文进行补偿。同时为了防止顶风乱搭乱建行为,兰州市国土资源局即将下发《关于在兰州新区范围内清理整顿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通知》,全面清查兰州新区内的违法用地情况。

总体规划控制区域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由机场控制区、秦王川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工业开发区、商贸核心区和预留控制区五部分组成。实际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10.04平方公里,规划了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功能区。

招商引资

已签约项目9家,计划总投资20.94亿元。总投资10亿元的吉利汽车项目已实现批量生产。投资2.72亿元的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多肽系列综合原料药及镍催化剂生产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投资3.3亿元的大得利生物制药项目、投资3亿元的兰州大型石化关键高温高压合金阀门项目、投资1.2亿元的兰州交通大学大成绿色镀膜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基地项目、投资6.7亿元的纳米金刚石生产等一大批项目落户基地。

投资导向 依托甘肃省丰富的矿产、电力资源和雄厚的石油化工、冶金工业基础,重点发展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和有色金属材料加工项目;利用西部动植物资源、甘肃陇南地区药材基地及周边的农业资源,发展生物技术、医药和农产品深加工项目;鼓励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材料、新产品开发产业及出口创汇产业;支持兴办科教文卫事业和金融、商贸流通、中介服务产业。

发展目标

力争“十一·五”末,产业基地建设面积达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0家以上,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60亿元。

发展优势

———区位优势。产业基地位于兰州一小时都市经济圈,地处兰州、白银、西宁区域经济和高速通道大三角中心位置,距兰州市60公里。兰中、兰新、兰海、白兰高速公路和兰新铁路毗邻基地。中川国际航空港与海内外30多个主要城市通航,具有十分便捷的陆空交通条件。

———土地资源富足。基地地处引大灌区腹地,500多平方公里土地极具开发价值。

———道路四通八达。基地内已建成总长9.42公里的“三纵两横”五条主次干道。

———电力充沛。基地规划建设一座330kv和两座110kv变电所。总容量10万KVA的空港110kv变电所已投入使用。

———供水充足。设计流量32立方米/每秒的引大入秦工程和0.83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库容90万立方米的尖山庙调蓄水库已建成蓄水,投资3000万元、日供水量1.5万吨的自来水厂,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为基地提供了充裕的水源。

———绿色环保。投资2362万元、日处理污水能力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正在设计。———天然气供应充裕。投资6000多万元,每年提供1000万方的天然气项目加紧建设。

项目名称: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开发项目 项目业主:永登县招商局

项目负责人:龙元国 电话:(0931)6411168 传真:(0931)6411618 地址:永登县教育大厦五楼

李万祥 电话:(0931)6830318 项目基本情况

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基地所在地永登县中川镇,位于兰州一小时都市经济圈内,地处兰州、白银、西宁区域经济和高速通道大三角中心位置,在西北五省区中具有“座中四联”的区位优势,距兰州市60公里,白银市80公里,西宁市195公里,距西安560公里,经景泰到银川有470公里,经河西走廊直通新疆,距乌鲁木齐1805公里,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基地于2000年由甘肃省地理信息中心完成20平方公里1:1000地形图测绘,坐标系为中川独立坐标系。2005年委托兰州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了中川镇总体规划。基地总体规划控制面积为100平方公里,由机场控制区(20平方公里)、秦王川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4.1平方公里)、工业开发区(13平方公里)、商贸核心区(17平方公里)和预留控制区(45.9平方公里)五部分组成。实际控制性详细规划面积为10.04平方公里,依据甘肃产业发展的优势,规划了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精细化工等功能区。“总规”和“控详规划”均已通过法律程序。工业区先期启动区面积为2.2平方公里,目前完成征地4300多亩。为了尽快启动工业区的开发建设,2005年又委托武汉大学设计研究院设计完成了以工业开发区为主的一期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面积为10.04平方公里,分现代物流、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和轿车生产、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五个功能区。

拟入驻项目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报省政府审批,办理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土地手续后,按国家建设用地供应的相关规定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节约集约用地要求、符合产业基地投资强度、符合产业基地规划布局的前提下,可由县国土资源局依法定程序向建设项目供应土地。项目内容

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和BOT融资模式进行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进一批以汽车零部件为主的机械加工以及电子产品、生物医药、精细化工为龙头的企业入驻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的条件 1.交通运输

基地具有十分方便快捷的陆、空交通条件,形成了东西相连、南北相接的交通网络,基地坐落在兰州至中川高速公路、省道201线、龙泉至中川的县级公路交汇处,距312国道和兰州至中川高速公路交汇点20公里,距兰海高速公路和兰州至中川高速公路交汇点25公里,紧邻甘肃省唯一的国际航空港——中川机场;基地正在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以解决园区大宗物资的运输问题,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2.基地配套设施

供水方面:基地用水主要依靠引大入秦自流灌溉工程供给,引大入秦工程属国家大型二级自流灌溉水利工程,设计引水流量32立方米/秒,加大流量36立方米/秒,年引水量4.42亿立方米(引大入秦工程大通河水质分析报告表附后),其中:东一干渠设计流量14立方米/秒,东二干渠设计流量18立方米/秒。目前,实际引水量1.5亿立方米,其中:引大入秦灌溉、生态、工业及人畜饮水等年用水量1.2亿立方米,其它行业用水0.3亿立方米。投资2000多万元建设的90万立方米尖山庙水库已开始蓄水,距基地直线距离仅7公里,输水管线直通基地。基地远期供水可由引大灌区内已规划的石门沟水库(750万立方)予以保障。

产业基地规划建设一座日供水量为1.5万吨的自来水厂,已由上海和合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目前已建成。依据《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产业基地采用分压给水系统,工业区采用重力流,居住区采用加压供水。工业区内主要道路下均敷设供水管线。供电方面:基地规划建设一座330KV和两座110KV变电所;其中一座投资3400万元,总容量为10万KVA的110KV变电所由省电力公司建成并已投入使用。另外,在基地周边方圆20公里范围内分布着不同电压等级和容量的多座变电所,其中位于树屏镇的330KV兰西变电所主变容量为48万KVA,110KV树屏变电所主变容量为8万KVA,位于中川镇的35KV秦川变电所主变容量为6300KVA,可为项目提供充足的电力供应保障。

道路方面:产业基地道路按城市标准配套建设,主干道路规划设计宽度为45米,次干道宽36米,支路宽18米,人行道与绿化隔离带宽40米,为将来基地道路发展留下了充分的拓展空间。目前,由市城投公司投资1.38亿元、总长10公里的“三纵两横”5条主次干道已经基本建设完成,给排水管网全部敷设完毕,部分路段已完成人行道砖铺设和路灯安装。申请修建的经二、三、六路已完成立项工作,并上报市建委审批,预计年内建成。

排污方面:产业基地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在拟定的排水干管基础上,将排水管主要布设于地块内18米道路上,结合道路及场地竖向规划考虑排水线路安排。工业废水由生产方自行处理达标后进行重复利用,工业污水由生产方自行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管网,生活污水经污水管道送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进入中水供水系统。由上海和合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污水处理厂,总投资2362万元,占地43亩,日处理污水能力2.5万吨已完成可研和设计,正在加紧建设,预计年底建成。

天然气方面:经过积极争取,兰银天然气管道工程途经我县,并在距基地约40公里的长涝池村预留了站口。经过省经委、市、县政府的多方努力,从中石油天然气公司申请获得1000万方/年的供气量,中石油天然气管道燃气公司已决定投资建设产业基地天然气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兰州空港产业基地天然气输配工程设计及供气门站的选址,即将开工建设。

通讯方面:中川地区已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实现通讯信号的无缝隙覆盖,基地内部和对外通讯采用先进的数据传输网络,正在由兰州电信局负责建设。

服务方面:基地按照“统一、精简、高效、便利”的原则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入驻企业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机构代码登记、土地征用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协助入驻企业办理消防、环保、人防等手续。优惠政策

项目入驻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后,将享受兰州空港循环经济产业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合作方式

兰州新区对于区域物流的影响研究 篇6

1.兰州新区简介。兰州新区是甘肃省下辖的国家级新区, 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 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是国务院确定建设的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兰州新区位于秦王川盆地, 是兰州、白银两市的接合部, 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 也是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南北长约49公里, 东西宽约23公里, 距兰州市38.5公里, 白银市79公里, 西宁市195公里, 距西安560公里, 经景泰到银川有470公里, 经河西走廊直通新疆, 距乌鲁木齐1805公里, 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

2.区域物流概述。区域物流是指全面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而建立的适应区域环境特征、提供区域物流功能、满足区域发展需要, 具有合理空间结构和服务规模, 实现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物流活动体系。区域物流主要由区域物流网络体系、区域物流信息支撑体系和区域物流组织运作体系组成。

二、兰州新区对于区域物流的影响研究

1.兰州新区改变了区域产业布局, 致使区域物流中心发生转移。兰州新区在产业发展布局上, 重点是高新技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现代物流等产业。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园占地共48平方公里, 按照四大板块进行布局;石化产业园规划占地37平方公里, 布局在兰州新区东部产业集聚发展带, 在石化产业园规划石油炼制及化工、精细化工及化工新材料、原油及成品油储备区、原辅材料中转物流区等四大区块;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占地20平方公里, 主要布局石化重型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风力发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及数控机床5大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 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医药循环经济示范区;电子信息产业园规划占地6平方公里, 重点发展新兴信息技术产业、信息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上产业布局的形成, 致使区域物流中心发生转移。

2.提升了航空运输所占的比重, 物流投射能力得以大幅提升。兰州由于被称为“中国的陆都”, 所以长久以来以兰州为中心的区域物流在运输层面主要强调的是陆路运输。也正是因为如此, 才导致运输方式的单一和不均衡, 物流效果被大打折扣。但现在情况则大不相同, 由于兰州新区毗邻中川机场, 随着中川机场航运尤其是货运能力的不断提升, 新区内的物流活动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考虑使用航空运输,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多式联运”, 进一步体现物流活动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这也就意味着以兰州新区为核心的区域物流的投射能力得以大幅提升。

3.进一步优化了现有以兰州为核心的西北内陆物流网络。以兰州为核心的西北内陆物流网络在兰州新区建设之前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及相对滞后的物流思想的影响, 曾面临诸多的问题。如缺少政府层面的指导性规划而导致的分布不科学, 结构不合理, 显著的表现就是集中提供低端的物流服务, 没做到合理布局, 优势互补, 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国家层面大力主导的兰州新区建设使得以兰州为核心的西北内陆物流网络在宏观层面有了指导性纲领和变革的推动力, 加上产业布局的大幅调整、优化, 以兰州为核心的西北内陆物流网络面临一次大规模的调整、优化, 这次调整优化相信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之前的那些问题。

三、区域物流发展规划及优化原则

兰州新区的建设无疑会对区域物流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与此同时, 以兰州为核心的西北内陆物流体系的规划及优化更需要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思考。

1.匹配区域经济发展原则。区域物流发展与区域经济建设相互促进, 相互制约。区域物流的发展规划应与区域的其他各项经济建设, 同时应与区域的社会、文化、政治、教育等建设和发展相互协调。合理估计区域物流市场的需求, 使需求与供给相匹配。既要避免资源浪费, 也要防止区域经济的正常发展受到制约。

2.系统思想原则。区域物流是一个具备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必须运用系统的思想进行规划, 尽量做到统筹兼顾, 并且充分调动参与区域物流的各个部门、各种力量, 以及其他一切关注区域物流发展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充分利用现有物流资源的原则。现代物流强调的重点是利用现代先进物流技术, 整合现有有限物流资源, 而不是放在不停的开发新的项目上。物流产业隶属服务业, 是一个本身利润低, 但带动效应大的产业。

4.规范化原则。区域经济的主体应依据现代物流的要求, 在规划时, 对区域物流具体运作和物流流程进行规范, 并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 依此进行区域物流组织和管理, 在区域物流的发展过程中, 有效降低区域物流成本, 提高区域物流发展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凯, 甘筱青, 高阔.中部地区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发展作用的协整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0, (24) .

[2]王芳.山东省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联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08.

兰州新区铁路客货运径路分析 篇7

1 兰州新区战略定位

兰州新区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发挥沟通内地、联通西部和中亚地区的战略通道作用, 带动甘肃及周边地区发展, 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 促进我国向西开放。

2 远景目标

到2015年, 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交通及城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具备较强的集聚效应和要素资源的吸纳能力, 兰州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人口达到30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60km2, GDP达到500亿元左右。

到2020年, 基本建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 服务配套、人居环境良好的现代化新区, 城市人口规模60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10km2, GDP达到1000亿元左右。

到2030年, 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基础设施完善, 生态环境良好, 城乡协调发挥发展, 兰州新区现代化城市格局基本形成, 城市人口规模100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170km2, GDP达到2700亿元左右。

3 铁路客货运量预测

兰州老城区发展空间不足, 兰州石化、兰州石油机械、兰州通用机械等行业龙头将通过“出城入园”迁建新区;吉利汽车、中国铁建、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也将入驻兰州新区, 大宗货物运输需求急剧增加。另一方面, 随着兰州新区的快速发展, 新区与兰州主城区、白银、张掖、武威、金昌等地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旅客运输快速增长。

3.1 铁路货运量

根据沿线地方经济和厂矿企业发展规划, 所需物资及产品流量流向, 预测地方运量详见表1。

3.2 铁路客运量

3.2.1 兰州方向

兰州新区承接了兰州市大型国有企业出城入园的任务, 兰州新区的发展必须依托兰州市, 两地仅相距38km, 人员往来非常密切。兰州方向必然是新区客流的主要方向。兰州至新区应建设高标准的城际铁路, 开行动车组, 尽可能地缩短两地间的走行时间。

3.2.2 白银方向

为了加快甘肃的发展, 积极促进白银老工业城市的转型, 以及突破兰州和白银两市行政区划界限, 充分发挥各自区域的特色优势, 实现区域内优势互补,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甘肃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了《关于全省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 适时作出实施“中心带动”区域发展战略、“建设兰白都市经济圈”的决策。兰州新区位于兰州老城区与白银市之间, 未来, 随着兰白经济圈的快速发展, 兰州新区与两城市间的经济、人才、物资、金融、信息交流日益密切, 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 兰州老城区-兰州新区-白银市将融为一体, 互补互利, 成为我国西北地区以交通、通讯、科技教育、物流和资金流为主导的综合物流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西北地区科教中心、较强竞争力的国际门户、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西北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中心、我国西北地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和火车头。因此, 该区域内人员交流日益密切, 预测近期开行8对、远期开行9对动车;同时考虑白银-环县铁路, 形成陇东地区至兰州、河西地区的便捷通道, 该方向还应考虑承担环县、庆阳、平凉方向长途快速客车的开行。

万t

3.2.3 张掖、嘉峪关、新疆方向

兰新第二双线横穿新疆、青海、甘肃, 并通过陇海客专与京广客专、京沪等客运主干线沟通, 是西北地区对外旅客运输的主通道。2035年后在陆桥兰州-张掖段铁路呈六线格局。既有兰新线主要承担货物运输, 客运通道将由兰新第二双线和兰州-张掖城际铁路担当。从运输能力分析并考虑行政区划的影响, 兰州-张掖间直通客流应由兰州-张掖城际承担。兰州-嘉峪关直通客流经兰新第二双线和兰州-张掖城际广义出行成本相近, 兰州-张掖城际可分流部分客流。而兰州-嘉峪关以远直通客流, 考虑到兰新第二双线的速度优势故应由兰新第二双线承担。基于西部旅客票价承受能力考虑近期通道开行部分普速客车, 远期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逐步减少普速客车。

3.2.4 张掖与白银方向

白银地区为兰白都市圈重要城市, 也是甘肃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战略发展的中心引擎, 未来年度随着经济发展, 白银地区与甘肃河西地区交流将不断加强, 考虑远期开行白银经由新区至河西走廊客车5对/日。见表2。

4 兰州新区周边铁路概况

4.1 既有铁路

目前有陇海、兰新、包兰和兰青四条铁路干线在兰州交汇, 市域范围内铁路东起陇海线李家坪站, 西到兰新线富强堡站, 北自包兰线后长传站, 南至兰青线海石湾站, 营运里程约356km, 占地面积约3000km2。特别是新亚欧大陆桥开通后, 兰州将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中转站和“内陆港口”。兰州铁路枢纽, 由40个大小不等的站点组成, 呈“一字”型布置, 东起桑园子, 西至河口南。以兰州站为主客站, 兰州西为枢纽编组站, 下有河口南, 坡底下, 石岗, 西固城, 颍川堡, 兰州东等货站为兰州的大型企业提供专业铁路运输服务。

4.2 在建铁路

开工在建宝兰客运专线、兰新第二双线和兰渝铁路引入兰州枢纽;兰州至武威城际铁路自兰州西客站引出, 先期建设兰州至中川段;中川至马家坪铁路与兰新铁路接轨。

4.3 规划铁路

规划兰州至临洮至天水城际铁路从兰州西站接轨;兰州至合作线于八盘峡接轨, 新建兰新线大路至兰州北方向联络线;包兰客线引入兰州站;兰州枢纽逐步形成衔接10条铁路干线, 南客北货、客货并列的伸长形铁路枢纽。环县至海原至中川铁路引入中马铁路新区北站。

5 兰州新区客货运径路

由上可知, 目前, 连接兰州新区的唯一铁路为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 该铁路只承担兰州方向的客运业务;而新区东西两翼的包兰铁路、兰新铁路与新区没有联系。新区与白银、银川方向没有直通客货交流径路, 新区与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新疆地区也是如此, 人员及大量的原材料、产成品无法快捷的与周边地区进行交流, 严重制约了新区发展。为此, 迫切需要根据新区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 从长远考虑, 确定客货运输径路, 一次规划铁路运输网, 并结合新区建设和入驻企业对客货运量的需求情况分期、分段实施, 为新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运输保障。兰州新区相关客货运输径路如图1所示。

5.1 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

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是兰州至张掖城际铁路的一部分, 主要承担新区至兰州方向的客运任务, 该铁路向南经兰州西客站连接陇海线、兰青线、兰渝线、兰新第二双线、宝兰客专、兰合线。根据规划, 近期先实施兰州至中川段, 远期根据客运量发展变化, 择机实施中川至张掖段。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东起甘肃省省会兰州市, 从兰州西客站城际场引出, 下穿兰新第二双线并入既有兰新通道, 经陈官营至西固城, 后折向东至石岗穿越兰州市二级水源地折北跨越黄河, 穿越虎头崖后沿李麻沙沟行径至中川机场, 在机场西侧设中川机场站。根据当前兰州至中川铁路的建设方案, 该铁路设计时速200km/h, 到发线有效长650m, 预留了开行货运条件 (如近期开行货车还需增加货运设施) 。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的实施, 将大大缩短新区与老城之间的联系时间 (从兰州到中川机场只需要20min) , 有效解决两城之间的人际交流瓶颈。

5.2 马家坪-兰州新区-朱家窑-白银铁路

马家坪-兰州新区-朱家窑-白银铁路应按客货共线设计。

5.2.1 货运

新建马家坪-兰州新区-朱家窑-白银铁路, 连通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环 (县) 白 (银) 铁路。该铁路向西连接兰新铁路, 将解决新疆至新区方向货物运输问题, 为兰州新区能源石化、装备制造产业园发展提供来自新疆方向的煤炭、原油、钢铁等大宗货物;该铁路向东连接包兰铁路、环白铁路, 为新区与华北、华南的货物交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货运通道;向南经包兰线引入兰州北枢纽, 与兰青线贯通, 衔接兰 (州) 西 (宁) 经济区;向北经包兰线连接白银市, 实现兰 (州) 白 (银) 经济一体化, 与规划建设中的环县-海原-白银-兰州新区铁路相匹配, 衔接了银西铁路、宝中铁路, 为新区远期发展提供来自环县方向的优质煤炭资源。因此, 该铁路的建设, 对新区发展意义重大。

5.2.2 客运

向南与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联通。

1) 武威、张掖方向。在建兰州至中川机场铁路终点为中川机场站, 与本线没有连通。考虑到新区至武威、张掖近期的客流量较大, 近期开行7对客运列车, 故应新建武威方向联络线, 近期利用兰州新区至马家坪铁路及既有兰新铁路马家坪至张掖段作为兰州至张掖城际铁路的过渡工程, 解决新区至张掖间的人际交流。兰州新区至马家坪铁路主要技术标准应与既有兰新铁路相匹配;

2) 白银、银川方向。随着“兰白经济圈”的迅速发展, 两地间的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并逐步融为一体, 对时间效益目标要求大幅提高, 缩短两地时差成为“兰白经济圈”健康发展的首要任务, 新建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与本线白银方向联络线, 将有效解决新区与白银方向人际交流问题。

从功能定位的角度分析, 兰州新区-朱家窑-白银铁路不仅解决新区以东的货物交流, 更重要的是为“兰白经济圈”的人际交流提供快捷的客运通道, 故该段铁路应按客货共线设计, 设计时速与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相匹配。

5.3 新包兰铁路

到2030年, 兰州新区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 将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兰州新区必将成为新包兰铁路上的又一重要经济据点, 新包兰铁路的建设不应撇开兰州新区。建议新包兰铁路自白银向南客货分开, 客线利用白银-朱家窑-兰州新区铁路及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 引入兰州西客站;货线向南与既有包兰线并行, 引入兰州北枢纽站。

6 研究结论

兰州新区铁路客货运输径路规划应以新区的远景规划为核心, 依托既有兰新铁路、既有包兰铁路、在建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 充分利用该干线铁路在路网中的战略优势, 做好互联互通, 能力匹配。

新建马家坪-兰州新区-朱家窑-白银铁路, 联通兰新、包兰两国铁干线;同时, 将兰州至中川城际铁路与该铁路联通;新宝兰铁路客线引入兰州新区。

随着上述铁路的逐步建成, 新区的铁路运输径路畅通、铁路网进一步完善。届时, 完善的铁路网将对提高新区辐射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具有重大意义。

摘要:兰州新区是第五个国家级新区, 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根据兰州新区的战略定位和远景发展目标, 结合周边铁路路网建设规划, 准确预测近远期铁路客货运量, 确定客货运输径路, 将为兰州新区铁路网发展规划、决策建设提供重要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兰州新区,铁路,客货,径路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图 (2008年调整) .发改基础[2008]2901号.

[2]甘肃省兰州新区管委会.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2011-2030) [G].2011.

[3]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中川至马家坪线可行性研究[G].2013.

兰州市新区桥吊杆索力试验研究 篇8

维七路K5+159大桥为兰州新区二号湖范围内的跨湖桥, 桥梁全长为120.82。上部结构采用1-25m装配式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1-60m系杆拱+1-25m简支箱梁, 桥面连续。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板式桥墩、肋板式桥台, 钻孔灌注桩基础。桥梁每幅设两个吊杆索面, 每个索面采用11根吊杆, 桥梁吊杆采用LZM7-163型吊杆, 吊杆用钢丝采用PES (FD) 低应力防腐索体。采用直径为120cm钢管混凝土结构作为拱肋, 上、下弦管肋间连接钢管采用16mm厚的Q345q E钢板卷制而成, 焊接采用破口焊。肋间连杆与拱肋钢管在工厂一起加工安装。

2 吊杆索力测试目的

吊杆索力的大小不仅直接关系到吊杆的受力, 同时还会影响主梁、拱肋的受力, 故在施工阶段及全桥合拢后准确测定吊杆的索力并将其调整到设计允许误差以内, 对保证施工安全及桥梁的设计线型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吊杆索力的测量, 可为今后的测试积累科学资料。

3 吊杆索力测试的方法及原理

本桥采用振动频率法对吊杆索力进行测试。这种方法利用临时紧固在吊杆上的高灵敏传感器拾取吊杆在环境激振下的脉动信号, 进行频谱分析, 由功率谱图上的峰值来判断吊杆各阶频率, 然后再根据频率与索力之间的关系求得索力。测试分析流程见图3-1。

根据弦振动理论, 在一定条件下吊杆拉力与吊杆的振动频率存在对应关系, 采用振动频率法测量索力时, 若索的两端为铰结, 其公式为:

式中:l———吊杆的计算长度;

fn———第n阶固有频率;

n———振动阶次;

T———吊杆索力;

m———吊杆单位长度质量;

EI———吊杆弯曲刚度。

吊杆抗弯刚度EI很小, 与吊杆索长的平方相比可以忽略不计, 则:

反映在频谱图上, 各阶频率是等间距的, 其间距值大小即等于基频f1。在实际测量过程中, 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性, 来判断是否为缆索自振的频谱, 凡与缆索振动的频谱特征一致的频谱图, 才确认为缆索振动的频谱图, 否则要分析原因, 检查仪器, 重新测量, 这样才能确保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可知, 在明确了吊杆的材料, 长度和振动基频后就可以确定吊杆的理论索力。

4 索力测试结果

4.1 调索前测试结果

调索前主桥恒载索力测试结果如表4-1所示

4.2 调索后测试结果

调索后主桥恒载索力测试结果如表4-2所示, 索力对比如图4-1所示。

5 主要结论

由恒载索力测试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调索前, 左幅桥索力最大偏差达36.1%, 已远远超出《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 J21—2011) +10%的要求。

(2) 调索后, 实测索力值接近设计索力值, 左幅桥索力偏差基本满足规范要求。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兰州市新区桥吊杆索力试验的主要内容、方法和结论分析。将吊杆索力试验中桥梁结构的索力进行了对比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该调索后吊杆索力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满足设计要求, 结构安全可靠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该桥的试验方法可为同类型桥梁的检测及状态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兰州市新区桥,索力试验,吊杆

参考文献

[1]兰州交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兰州新区纬七路K5+159大桥吊杆索力测试报告.

[2]章关永.桥梁结构试验 (第2版)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0 (1) .

兰州新区 篇9

一、兰州新区设立综合保税区的意义

(一)进一步加快兰州对外开放的步伐

改革开以来,东南沿海城市凭借自身的地理优势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大力发展自身经济,不断地招商引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着力发展工业。在长时期的创新和尝试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对于身处内陆的兰州来说,虽然说在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努力地进行自身的改革和对外的开放,但是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基础设施、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并不是很完善,再加上其它地理因素和人文环境的影响,致使兰州的对外开放的步伐一直比较缓慢。但在近二十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支持和铁路等交通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兰州的对外开放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随着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建立,预计会有大量的外资企业和大型的国营或私营企业入驻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使兰州的经济增长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二)带动了兰州新区及周边各城镇的发展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通过审议并批复了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兰州新区目前正在不断的建设和完善中,并且在不断的招商引资和吸引人才,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设立,无疑是对兰州新区和周边各城镇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设立不但为企业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支持,还为企业提供对外开放的平台,使企业和自己的产品能够更加便捷的走向国际市场,从而带动新区的发展。

除此之外,还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周边居民的收入。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将会吸引一大批加工制造、仓储物流、跨境电商和服务类企业入驻,同时带动兰州新区餐饮、住宿、金融、运输等服务业发展。并且,通过综合保税区的国际贸易和保税物流功能,将国内外的市场和资源联系起来,届时,将会涌入大量国内外商品,周边居民可以在兰州新区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物美价廉的商品,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三)有利于优化本省的出口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设立,将会吸引大量的企业入驻,企业在在入驻保税区后,不仅要巩固原先的优势还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作为甘肃省最为开放的发展平台,激烈的国际竞争与贸易压力,将促进甘肃省内企业在巩固和发展传统优势的同时,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新优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应该强化品牌意识,通过自创品牌和多方式并购或租用国际知名品牌,建立境外自主营销渠道。完成企业的转型升级,优化出口结构。

二、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简介和发展现状

2014年7月15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2015年8月21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正式挂牌并且于2015年12月24日正式封关运营。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总规划面积为3.39平方公里,由面积2.86平方公里的围网区域和面积0.53平方公里配套区域组成,航空、铁路及公路运输条件便利,主要开展保税加工制造,保税物流仓储、商品展示、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等业务。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是目前我省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便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一)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现状

截止2016年4月份,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累计完成投资14.38亿元,建成厂房、仓库和办公区等建筑40万平方米,已经在保税区内完成注册的企业和公司累计达90余家,截至今年三月,累计引进项目40个,计划投资43.3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加工项目共计17个,如百圣牛钟表加工、卓尔电子产品加工、克莱德玉米油加工等。国际贸易、物流展销和保税物流类项目9个。基础设施类项目1个,服务类项目4个,驻入金融机构9家。综合服务服务、国际贸易、货运代理、文化产业等各类企业近90家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内完成注册。并且,目前已经有五家企业开始在综合保税区内开始运营和进行进出口贸易。到2016年三月份为止,综合保税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9300万美元,并计划在今年使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实现5亿美元。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除了享受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关于税收、监管等基本政策外,还可以享受《关于支持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发展的若干政策》。包括在土地政策方面,区内自建类项目享受“净地出让政策”。奖励政策方面,根据企业进出口总额的高低,单个企业年最高奖励可达500万元人民币,在政策有效期内进入保税区注册并且开始运营的企业可在仓库、厂房和展示区域的租金上面享受前两年免租,后三年租金减半的优惠政策。

三、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型企业以及知名企业缺乏吸引力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从设立以来到现在注册企业90多个,但其中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和兰州本地的一些企业,这些企业与富士康这样的大型企业相比,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对保税区经济增长贡献薄弱,创造的就业岗位也相对较少,而大型企业的入驻,既需要考虑建设成本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因素,还需要考虑未来在兰州的发展方向等问题。由于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相比其它如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和西安综合保税区才刚发展建设起来,运营时间短,知名度、影响力较弱,因此,对这些大型的企业缺乏一定的吸引力。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保税区的物流产业发展滞后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为缓慢,基础设施等尚不完善,再加上交通网没有建立起来,交通网存在断节,这严重降低了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对企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兰州的物流产业发展也比较落后,由于缺少现代化物流龙头企业带头发展物流产业,在发展现代化物流方面缺少相关经验和人才,只能在不断借鉴中发展本地的物流产业。因此目前物流产业只停留在传统的仓储和运输,并且配套设施总体比较落后,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并不是很高。而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和先进的配套设施不仅能减少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还能加强保税区与腹地联系,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缺少高水平的人才,缺乏对人才的吸引与培养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内的办公人员缺乏从事保税区相关工作的经验,对保税区所开展的业务并不是非常的熟悉,再加上有一部分人缺乏专业的经济知识,可能会导致行政效率低,不能更好的为企业进行服务。另一方面,虽然兰州几所知名高校都有金融、经济、国际贸易等专业的设置和人才的培养,但他们大多数毕业后都是选择银行和比较知名的金融和证券公司就业,很少有人会选择保税区内的单位和相关企业进行从业,而且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也缺乏与高校相互交流,没有建立合作关系和重点培养专业人才。

(四)政府对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重视力度不够

政府的支持是经济良好发展的主要力量。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保税区之一,尤其在“一带一路”的重大机遇以及兰州良好的区位优势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政府目前对这方面重视力度还不够。另一方面甘肃的土特产以及清真制品在中西亚欧洲有广阔的市场,但是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这方面入驻企业较少,并且海外开拓的市场较小。

(五)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信息服务以及管理和运营平台待优化

信息时代,部门协作变得尤为重要,而且一个企业的部门协调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企业的投资。部门协作好,办事效率高,企业就更容易接受,尤其享誉国际以办事效率著称的500强企业,而部门协作不好,不仅会降低办事效率,也会影响企业的内部环境,延伸出各种问题。由于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刚刚建立,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没有系统完整的运营平台。

四、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宣传和投资,主动吸引大型企业入驻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由于起步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在对外宣传方面和吸引投资方面做的还不是很足,很多企业和投资者对优惠政策和具体实施措施也不是非常清楚。因此,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应该通过媒体平台如广播电视、微博和微信的信息推送和其他网络和社交平台等,实时更新园区建设、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和岗位招聘等相关信息,加大在宣传方面的投资,招聘擅长运营媒体平台的宣传人才,实时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最新的投资动态和政策措施,主动吸引大型企业以及知名企业和投资者前来入驻和投资,此外,还应该积极与大型的企业进行谈判,主动出击,争取建立合作关系。

(二)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基础设施是综合保税区发展的基石,只有把基石打造牢固,才可以发展得更长久,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和投资,注重交通网的系统化建设,实现多式联运,降低我企业的交通运输成本。

先进和完善的物流配套设施不仅能使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效率更高,也能降低其他企业的成本,因此,在建设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时应当采购比较先进的物流配套设施,加强物流基础设社的建设。使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打造便利的物流运输体系。同时,积极引进现代化的物流龙头企业和大批优秀人才。借鉴和学习其先进管理理念和技术,使本地的物流企业从单一的物流仓储转变成现代化水平更高,服务水准和效率更高的物流企业,更好的为相关企业进行服务与合作。

(三)与高校加强合作联系,培养专业型人才

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在公务员招聘过程中,应当在成绩合格的基础上,着重选择哪些在物流、海关、金融和国际贸易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以提高综合保税区工作人员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企业。其次,加强与高校与职业技术学校的沟通,尝试与他们建立合作,让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培养专业型的人才,并通过宣讲和老师和学生们实地考察,吸引优秀的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来保税区内实习或工作。为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使其蓬勃发展。

(四)政府立足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围绕扩大内需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核心,逐步完善促进新区综合保税区建立和发展的政策措施体系的基础上,兰州市政府应请求国家优先考虑出口加工企业在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的布点,请求国家有关部门对保税区给予必要政策指导。

兰州综合保税区位于西北,面向的广阔的中亚以及东欧地区,还有北上的蒙古地区,所以保税区应立足自身战略地位,制定特色服务,如细化出口加工区,针对中亚地区的信仰,专门为清真食品以及其他服务产品划分一个加工区,大力引进这方面的企业,形成出口加工区里面的加工区。

(五)创新管理思维,建设系统化运营平台

相比于国内企业,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在管理模式与理念方面还很陈旧,及时更新管理思维是当下刻不容缓的任务。定期到国内其他综合保税区学习,尤其是发展的比较好,处于保税区领军前沿的保税区,同时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可以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邀请具有相关丰富经验的保税区专家进行工作指导,完善保税园区的运营平台,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优化保税区内作业环境。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各部门之间应该分工协作,团结一致,为园区内企业做好服务工作。

摘要: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是2015年在兰州新区建设的最为开放的保税区,由于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起步不久,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难题,本文对兰州新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希望能给兰州新区综合保税的发展提供参考,以便报税快速发展。

关键词:保税区,意义,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圆圆.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5(11).

[2]姜洋.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建设发展策略[J].社科纵横,2013,(06).

[3]王玮.南京设立综合保税区的战略意义及对策建议[J].市场周刊,2012,(12).

[4]殷郑东.我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江苏:苏州大学,2014-09-01.

兰州新区 篇10

兰州新区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兰州新区中心”) 位于新区“一轴两带”核心位置,业主和规划部门都希望能以一种纪念性的姿态体现出项目的重要性。由此讨论形成的任务书也延续了这一基本思路:中央主塔楼高18层,1、2层为入口大堂,3~14层为行政办公层, 15、16层南向设置公寓式办公,17、18层提供接待功能。 两侧裙房高4层,提供新区建设所需的行政服务设施。 西侧裙房分为南北两区,裙房北区为展览中心,提供两层通高室内展厅,具备举办大型会展功能;裙房南区首层为行政中心,2~4层为办公空间。东侧裙房同样分为南北两区,裙房北区为900人大型报告厅,提供大型会议功能;裙房南区1~3层为宴会中心,四层为办公空间。

如果建筑可以通过“远观”(城市关系)、“中观” (形体与空间形态)、“近观”(构造细节)三个层次来思考与评价的话,那么兰州新区中心在这三个层面上针对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文化特征及具体的功能要求作出了相应的回答。

1地域思考

基地周边场地开阔,在项目建设之初,这里只是一片空旷、漫天黄沙的土地。基地几乎每天会经历一场沙尘暴。这种看上去完全没有约束的环境特别容易让建筑师无所适从而使设计流于形式。作为新区先发片区上的核心项目,我们希望拿出更有说服力的设计。

兰州新区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秋冬漫长寒冷多沙尘暴,春夏短促炎热。本地建筑多以封闭、 内向的建筑形式来抵御风沙和酷暑严寒。项目的设计考虑了地域建造传统,采用相对内向的布局应对当地的自然气候。同时,兰州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区,多元文化的交融形成了当地建筑大气与包容的的传统气质,历史上当地多发地震 ,这些因素形成了当地建筑风格上偏厚重坚固,沉稳朴素和不事雕饰的特点。

2形体选择

通过对基地与地域文化关系的分析,建筑总体最终选择中轴对称的“H”形布局,选择这样的布局以及方正的体量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兰州新区综合服务中心所在的区域航空限高80m,结构抗震设防烈度高达8度, 所以建筑主塔体量不追求竖向高度而顺势向水平方向展开,简洁坚固的体型能更好的适应当地比较严酷的自然环境并体现建筑的地域特性,同时也高效地适应了综合服务中心各个功能区域的功能需求。建筑以十分自然的设计语言体现出 “现代、庄重、大气”的形象与氛围。

总体规划秉承因地制宜师法自然的思路,各功能建筑单元以半围合布局方式,在场地内形成了若干尺度不同的半开敞广场和围合庭院组成的空间序列与建筑主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控制广场的不同尺度及庭院形态的差异,避免了传统的政府建筑单调空洞和缺乏实用的广场形式。整个建筑群与广场序列的配合弱化了场地的“空旷感”,使建筑单体在这一片大尺度的基地上建立了场所感并形成有层次的城市界面。

不同于传统政府大楼设计常见的“大屋盖”以及严肃封闭的形象,我们在立面构成上植入了传统的美学比例,将主塔楼在水平与垂直方向分别划分为三个段落, 立面中段使用了一片清透的玻璃幕墙平衡建筑整体体量封闭、厚实的情绪,使建筑立面更为平衡和有层次感。

我们使用和当地环境质感和色系相呼应的石材搭配金属边条形成精致的竖向线条细节,竖向线条向上延伸并沿水平方向展现序列感,直至塔楼的顶部以收缩作为结束。东西侧的裙房立面延续塔楼重复有节奏的竖向线条的语言并适当的增加了厚实的成分,使整体造型更具有稳定感和力量感。这样的设计并不需要太多繁冗多余的装饰,整个建筑因此非常耐看和经得起推敲。

3功能结构

建筑布局都基于理性的思考。政府服务部门的办公建筑功能复杂,使用频率高,我们需要平衡建筑因为容纳大量复合功能需要的效率和大楼使用者希望更为简洁纯粹的使用体验之间的矛盾, “H”型布局能很好的灵活适应不同的使用者及使用模式切换的需要,我们尝试在高层建筑中通过赋予建筑空间弹性为办公活动提供更多的选择。

办公功能分布于中央主塔楼与东西两侧裙楼。在功能上,综合服务中心由办公主塔楼、政务中心、会议中心、 报告厅、规划展示厅及配套服务构成,我们为这五个部分配置了相对独立的空间,使得各个功能组织都更加纯粹和简单。主塔楼的标准层平面放大到了3000m2。大尺度“双核”大平面具有更高弹性,空间可自由变化并减少了竖向交通等特点。传统的高层办公通过简单的平面竖向叠加,过于依赖竖向交通导致效率降低,而且难以满足随时间变化的需求。兰州新区处于成长期,新区所有行政办公部门都聚集在这里,“双核”大平面可以提供更好的使用弹性,更加自由的空间组合满足了不同部门的多样性需求并鼓励了跨部门的合作。

4空间体验

建筑需要关注使用者的体验。项目兼具行政办公和窗口服务两大功能,空间设计需要了解和尊重当地文化, 同时对使用者来说,内部空间应该是宜人和可亲近的。 建筑空间的设计不仅应容纳既定的使用需求,还应该为场所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站在使用者的角度, 我们对整个建筑的内部空间组织做了一些新的尝试。

兰州地区严酷的气候以及经常性的沙尘暴不允许建筑形式过于开敞,然而这里相对枯燥单一、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使得办公楼的使用者希望有更多机会接触外部环境。在相对封闭的室内环境中, 我们创造了一些有趣的空间来缓和沉闷的办公气氛,同时鼓励不同部门的人产生更多的交流以提高办事效率。室内空间采取了一种内向性的设计,室内中庭、绿色空间相互穿插交融,大楼内部空间日照充足,通风良好,给人提供一种自由生动的人性化体验,营造富有节奏的工作环境。不同于一般办公楼紧凑集中的方正大平面模式,中心塔楼平面南北两侧设有两个凹口。这些平面凹口设置过渡区提供了人们工作之余休息、交流的场所,促成大楼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偶遇和交流。

我们还在塔楼与裙房连接处设置了室内连廊,无论是沙尘、酷夏还是严冬,人们都可以方便快捷地从塔楼到达东西两侧的裙楼,在这个过程中,同样置入了一些有趣的小空间,不同高度的门厅,拐角的半室外休息平台等等,都给人营造一种丰富有层次的室内环境;两侧裙楼的办公层设有采光天井内庭,为办公区导入了自然光,不仅提高环境的照度品质而且起到空间导向的作用, 使人们在大尺度的室内空间也能有清晰的方位感。紧靠着裙楼的休憩空间,我们把疏散楼梯设置在靠外侧明亮的玻璃幕墙内,鼓励人们步行上下楼层,在上下之间还能享受室外的风景,并减少电梯使用频率。整个建筑内部倡导了一种健康轻松的办公方式,传达出政府与人沟通的文化内涵。

5结语

路易斯·康曾提出“建筑是有思想的空间创造,…… 一幢建筑必始于不可量度的预感,经过可量度的阶段才能完成”。

站在曾经一望无际的青沙田,看着如今秦王川碧波荡漾的湖水倒映着秀丽的大楼,我们觉得这座建筑完成了最初的期望。朴实庄重的建筑形式,真心实意的服务意识,兰州新区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设计探索的正是在一种特定环境和承载主题下,去寻求更多的和谐共生与人文关怀。我们希望,在兰州新区的演进过程中,我们的设计是一段有益的思考。

图片来源

上一篇:液质联用法下一篇:创业者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