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新区发展历程

2024-10-01

兰州新区发展历程(通用8篇)

兰州新区发展历程 篇1

兰州新区发展史

一、新区由来

2010年12月,甘肃省设立兰州新区。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为国家级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位于秦王川盆地,总规划1700平方公里,控制规划821平方公里。是兰州、白银两市的接合部,地处兰州、西宁、银川3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也是甘肃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门户。南北长约49公里,东西宽约23公里,距兰州市38.5公里,白银市79公里,西宁市195公里,距西安560公里,经景泰到银川有470公里,经河西走廊直通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连接点。

二、新区定位

发展成为兰州市的副城(大学城的建立),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注:

1、兰州市的副城(大学城的建立):兰州市四面环山,已经无发展之土地,只能向兰州新区发展。

2、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

3、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4、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

5、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三、新区规划及产业分布

兰州新区作为西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也是“西北的物流基地”,经过五年多的快速发展下,已形成“两区、三片、多组团”的空间结构。(着重突出新区规划合理,对比兰州市区的规划之乱)两区 是指

北部农业示范区和南部林业休闲区,重点发展新区的农业、林业,通过绿化、人工湖防风护沙。三片是指 ①北部石油化工产业片区 ②中部综合产业片区 ③南部大型城市生活服务片区

●北部石油化工产业片区,规划2020年后,西固的兰炼、兰化将全部搬迁过来,形成西部的石油炼化生产基地。

●中部综合产业片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和高教园区。生物医药园区内:有兰药、佛慈制造、和盛堂药业等国内知名的大型医药研发生产企业。工业园区内:兰石重装、四联光电、陇星科技等56家大型国营企业通过“出城入园”的政策,相继落户进入投产。

高教园区内:

1、兰州工业学院于2017年11月16开工奠基,占地1748亩,建筑面积116万方,投资47亿。2020年建成,预计招生20000学生。

2、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2017年10月动工开建,占地812亩,投资18亿,2020年,下半年建成使用,预计招生38600左右学生。

3、兰州外语职业学院,2017年9月15日开工,2020年建成,占地1545亩,投资27亿,2020年建成使用,预计招生近20000人。

4、甘肃政法学院,2017年8月开工,总占地796亩,体量30万方,投资2亿,2020年建成,学生可达8000多人。

5、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8月15开工,占地1050亩,28万方体量,明年6月份建成,预计招生13000左右。

6、甘肃广播电视学院,于2017年5月7日开工,占地972亩,投资19亿,于2019年建成使用,预计招生28000人左右。

7、甘肃商贸职业学院,占地1032亩,投资了12亿,今年九月开学,在校生达6100多人。

8、甘肃能源化工职业学院,占地1125亩,投资7.8亿,今年九月份开学,在校生9000多名。

9、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占地1055亩,投资6亿,今年九月开学,在校生11000多人。

10、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占地1024亩,投资18亿,2019年建成使用,预计招生15000学生。

11、兰州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占地2718亩,投资50亿,今年九月开学,在校生24737人。教师规模1421名。

●南部大型城市生活服务片区:坐落着最早入驻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吉利集团、三一重工、中国铁建、亚太实业、碧桂园、绿地等。

还有我们的行政文化中心,区管委会等17个行政机关单位800多名公务人员,都参加到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上,这里有二号湖的人工喷泉广场也是兰州最大的喷泉,吸引着大量的人群来此参观。

长城影视基地、秦王川5A级湿地公园、恐龙园、秦王川等旅游景点也会带动新区的客流量。周边学校有:现阶段兰州新区托管范围内有中小学49所,在校学生人数11335人,教职工人数837人;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园数2465人,教职工110人。

医疗配套有:省人民医院新区分院、民生医院、康复中心、辅仁医院等国家大型医院。

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便捷的交通,咱们新区依托中川机场的大规模改造、扩建,客流量达到1000万人次,为新区带来大量流动人口;欧亚大陆桥的开通,大大的拉近了中国与中亚、西亚、东欧的距离;

●兰青铁路、宝兰铁路、陇海铁路等几条铁路,将新区与国家铁路网快速连接起来; ●新区内机场高速、连霍高速、城际铁路、水秦快速等城际快速主干路,将新区至兰州和周边城市快速结合;

●市区内“六纵五横”的骨架性主干路网络体系完全满足城市内部交通需求。

比如新区发展以前,去兰州市只能打黑车,现在通往市区的城际公交就有四条线路,601、602、603、604可以到达兰州市的各个地方。而且城际铁路开通后,从新区乘高铁至市区,仅需要35分钟左右。

无论是从新区产业、服务配套或是交通配套来看,都是非常完善的。红色的区域是我们的项目所在地,家宜万象新天地。

成立新区目的:国家成立浦东新区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分散当时上海主城区过多的人口和工业压力。成立兰州新区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是把新区发展成兰州市的副城,大家都知道兰州市四面环山,已无发展之地。浦东新区及兰州新区成立之前都是一片荒芜之地,经过5——10的初期发展已经形成规模。从浦东新区我们不难看出在06年之前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发展,进入第二阶段发展,此时房价都处于一个缓慢增长的趋势,一旦产业布局完成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房屋价格会出现井喷式的发展,此时你在投资为时已晚。而现在的兰州新区就相当于06年之前的浦东新区,正处于第二阶段的发展,正是你投资的最佳时间。兰州新区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兰州新区航空条件便利,拥有甘肃省唯一的国际航空港——兰州中川机场。高速公路直通兰州中心城区,另有甘肃省道201线穿盆地而过。兰州新区总体规划“三纵一横“。三纵:兰州-张掖城际铁路、机场高速、快速路(201省道提级)形成西部交通廊道;兰州新区-安宁快速路,形成中部廊道;兰州新区城关快速路,兰州市区-兰州新区市域轨道形成东部廊道。一横:白银-兰州新区-兰新铁路联络线、白银-兰州新区城际铁路、白银-中川机场高速形成兰州新区至白银交通廊道。

未来几年重大交通投资:我省将投资160亿元建设兰州中川国际机场T3航站楼,新建总面积36万平方米、吞吐量3000万人次,其规模将是现运行的兰州中川机场T2航站楼的6倍,预计3年建成。同时,兰州、敦煌、嘉峪关省内3家国际机场争取每年开通10条国际航线,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节点城市互联互通。

投资170亿元、总长76公里的兰州至中川机场T3航站楼专用高速公路(中通道)将于今年底开工建设,2018年建成投入使用。届时,兰州直达中川国际机场的公路、铁路通道将全部畅通,百姓出行乃至周游世界将非常便捷。休闲设施:在纬一路以南、行政中心以东、经十二路以西,利用大片低洼地带建设总占地面积1360多亩的人工湖,形成水域面积1265亩。4处人工湖总体平面布置近似甘肃省版图,南北总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280米,总蓄水容积160.4万立方米。其中,最大的人工湖总占地面积848亩,最小的70.16亩。兰州新区人口

新区目前常住人口18万,外来人口20万。2016年至2018年兰州出城入园300多家企业入驻新区,员工18万,2017年三校(兰州商贸学院,兰州能源化工学院,兰州卫生职业学院)一区一共招生18万,再加每年外来企业的人口,预计到2020年新区常住人口将超过100万[7]

兰州新区功能分区

兰州新区被分成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空港物流园区、临空产业园区、装备制造业园区、新兴产业园区、循环产业园区、生态休闲区等十个园区,其中仅生态休闲区就占地50平方公里,将依托现有的一块湿地,建成主题文化公园,此外还有248平方公里将被储藏起来,表面是生态修复,其实质是未来发展的预留地。[7]

兰州新区产业布局

十大主导产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

综合产业片区:依托现有吉利汽车等企业,发展汽车与机械制造产业,在其南部,依托产业升级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石化产业片区:位于新区北部,结合国家石油储备库和西固石化产业扩能,重点引进与石化产业相关的项目类型。

装备制造产业片区:在兰石集团、兰州电机公司、兰通厂、长征机械等项目的带动下,引进相关产业类型,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主的产业组团;

临空加工制造与物流产业片区:通过对机场航站楼周边用地改造,形成临空特色商贸物流区。

兰州新区发展历程 篇2

关键词:兰州新区,经济发展,影响

1 兰州新区概况

兰州新区, 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位于兰州北部秦王川盆地, 地处兰州、西宁、银川三个省会城市共生带的中间位置, 是国家规划建设的综合交通枢纽, 也是甘肃与国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门户, 距兰州市区38. 5公里, 距西宁198公里, 距银川420公里。规划面积806平方公里, 辖永登、皋兰两县五镇一乡, 现有总人口10万人。年均气温6. 9摄氏度, 年降水量220毫米, 年均蒸发量达到2000多毫米。无霜期约在150天左右。核心区平均海拔约2000米。

1. 1 资源与区位优势

新区区位优势明显, 坐中四联, 承东启西, 连接南北, 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的重要节点; 土地和水利资源丰富, 地势开阔, 适宜大规模集中连片开发建设, 引大入秦水利工程横穿新区, 水资源完全能满足新区未来发展需求; 交通便利, 连霍高速、京藏高速以及中川机场构成了立体综合的交通网络体系; 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吉利汽车等一批产业项目入驻, 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的良好态势。

1. 2 发展现状

( 1) 规划编制。新区总体规划由中规院负责编制, 前期所有工作已完成, 目前已上报省政府审批。核心区控制性详规, 道路、供水、供热、供电等15个专项规划, “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及产业规划已编制完成, 循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等规划正在编制。

( 2) 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11年已开工建设道路共9条, 总里程达75公里, 其中“四纵四横”城市道路50公里, 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 ; 水秦快速通道25公里, 目前已完成路基土方工程。水、电、气、暖、污水处理等城市公用工程有序推进, 石门沟水库已开工, 给水厂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铺设自来水管网26公里, 第一污水处理厂、热电联产项目完成预可研与选址, 应急调峰热源厂2012年10月建成使用, 天然气供气站完成门站位置选址, 铺设中压、次压管网15公里, 2012年5月向新区供气, 330k V变电站、110k V空港变电站增容扩建工程正在进行前期工作, 110k V源泰变电站即将完成投入使用。

1. 3 发展方向

( 1)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坚持高标准, 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 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 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推进形成新区和老城区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城市发展新格局, 大力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积极实施新区绿化工程, 加强城市绿化廊道和绿地系统建设。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和生态建设力度, 构建防风固沙生态防护安全屏障, 探索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保障黄河流域生态安全。提高产业准入门槛, 鼓励企业清洁生产, 优先启动污水、垃圾处理等基建项目, 着力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工程建设。

( 3)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促进有技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通过产业发展和扩大就业, 适度带动老城区人口转移, 妥善安置舟曲灾区异地搬迁居民。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通过新区建设, 促进辖区现有农民逐步融入城市, 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

2 兰州经济发展概况

2. 1 经济水平

2009年, 兰州实现生产总值925. 98亿元, 比上年增长10. 8% 。其中: 第一产业 增加值30. 55亿元, 增长6. 17% , 第二产业增加值433. 62亿元, 增长10. 23% , 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61. 81亿元, 增长11. 64% , 三次产业比例为3. 3∶46. 83∶49. 87。非公经济增加值351. 96亿元, 增长22. 37% , 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的38% 。地区性财政收入254. 8亿元, 增长71. 27% , 一般性预算收入57. 04亿元, 增长20. 18% , 一般预算支出119. 83亿元, 增长20. 24% 。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6. 18亿元, 增长17. 18%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9. 77亿元, 增长18. 92% 。实现旅游收入37. 7亿元, 增长22% 。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和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分别增长21. 56% 、32. 03% 和20. 16% 。

2. 2 交通通信

兰州是我国12个主干交通枢纽之一, 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陇海、兰新、兰青、包兰4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兰州西货站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目前, 兰渝铁路、兰青二线电气化改造正在抓紧进行, 兰新铁路客运专线即将开工建设。公路有6条国道在这里交汇, 兰白、兰青、兰银等7条高速公路, 形成了以兰州为中心连接东西南北的高速大通道。兰州中川机场与国内40多个城市直航, 并开通了新加坡、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包机航线, 每周有百余次航班。黄河兰州段现已开通60多公里的市内旅游航道。

2. 3 商贸流通

兰州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和著名的“茶马互市”, 现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多层次、规范化的市场体系建设日益完善, 流通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活跃, 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初步形成, 辐射面达西部8省区, 近400万平方公里和3亿多人口。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69. 77亿元, 同比增长18. 92% 。

3 兰州新区对兰州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3. 1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兰州新区在西部开发、产业转移、区域发展中具有示范带动作用。新区把工业发展摆在首要位置, 着眼于建设高度集聚的产业发展区, 着力发展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 着力打造产业集群, 培养经济增长新优势。同时政策上允许和支持兰州新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涉外经济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技术创新和服务体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先行先试。兰州市可以借此进一步破解发展空间受限的瓶颈制约难题, 在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范围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3. 2 提高兰州综合竞争力

随着兰州新区的不断发展, 将聚集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和管理人才, 有助于兰州市加快创新用人机制, 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提高公共教育整体教学水平。同时发展面向农村人口的职业教育与培训,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随着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进入新区; 老城区人口转移,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市区内交通拥堵压力, 有效解决缓解污染问题。

3. 3 经济带动作用

首先, 兰州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会拉动相关产品需求的增长。如钢铁、水泥需求的大幅度增长。其次, 此前获批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都在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带动作用。兰州新区的成立强化了兰州作为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将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和扩大向西开放。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甘政发[2010]92号[EB/OL].http://www.lz.gansu.gov.cn/root84/srmzfbgt/201103/t20110328_40936.html.

[2]王海霞, 黄磊.兰州城市发展问题思考[J].改革与战略, 2012 (2) .

[3]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EB/OL].http://www.gov.cnzwgk2010-05/06/content_1600275.htm.

兰州新区实践心得 篇3

2012年8月,国务院批复兰州新区为国家级新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总面积1744平方公里,位于兰州市区北部的秦王川盆地,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地貌类型,土质多为黄绵土,土层深厚,自然植被稀疏。新区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境内有季节性河流,水的矿化度高,水质差。如何更好的利用地形地貌,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开发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新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2超速发展的国家新区

兰州新区设立之初,社会各界就对其寄予了极大期望,希望新区发挥西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转型示范平台的作用。但是从近5年的发展回顾来看,兰州新区与当时的期待仍存在较大落差,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规模偏低、人口吸引能力偏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和土地利用较为粗放等方面。

毫无疑问,兰州新区的发展路径需要调整,而调整的关键就是对新时期兰州新区的功能内涵进行新的认识。新常态下国家发展的新理念为新区优化功能指明了方向,要求国家级新区不再单一强调经济规模的增长,更重要的是通过发展高端战略性功能,发挥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就兰州新区而言,在新时期 “一带一路”战略目标下,找准功能定位,适时寻求产业创新和发展转型显得尤为必要。

兰州新区实践心得

★ 暑期实践心得范文

★ 银行信贷实践心得

★ 大学生实践心得简短

★ 暑假实践心得

★ 综合实践心得

★ 实践活动心得

★ 兰州牛肉面导游词

★ 兰州概况导游词简单

★ 兰州医疗保险政策

兰州新区发展历程 篇4

兰州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暂行)

核心内容:兰州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暂行,该办法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入驻,给予企业最高100万元的扶持,投资达一定规模,企业获补100%土地出让金。还有吸纳新区户籍劳动力,按照每人每年给予企业奖励200元等。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兰州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大兰州新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兰州新区的批复》、国家发改委《兰州新区建设指导意见》、《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兰州新区开发建设政策的意见》,结合兰州新区实际,制定本政策。

第二条本政策适用于在兰州新区规划范围内合法投资经营符合兰州新区产业投资导向项目的各类投资主体。

第三条入驻兰州新区的招商引资项目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产业布局、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等方面符合兰州新区有关规定标准。

第二章优惠政策

第四条入驻兰州新区的招商引资项目除享受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政策、国家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甘肃省支持兰州新区开发建设的政策外,享受本优惠政策。

第五条入驻兰州新区的工业项目,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开工建成后,兰州新区财政按照项目实际完成的投资总额及投资强度,以企业缴纳土地出让金为基数,按下表比例给予扶持。其中项目投资总额以按程序审计确认的各类票据为准。投资总额在10亿元以下的项目建设周期超过3年的,不享受本条优惠政策;投资总额在10亿元(含10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建设周期按合同约定执行,未在合同约定建设期内完成建设任务的,不享受本条优惠政策。

第六条入驻兰州新区的工业项目,一年建成投产的,自开工建设起五年内土地使用税新区留成部分由财政全额列支;两年建成投产的,自开工建设起四年内土地使用税新区留成部分由财政全额列支;三年建成投产的,自开工建设起三年内土地使用税新区留成部分由财政全额列支,建设期超过三年的项目,不享受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第七条入驻兰州新区的工业项目,以企业当年实际缴纳的税收总额换算为每亩土地平均纳税额高于10万元的,自投产起连续5年内,将税收新区本级留成部分的50%由财政列支企业;每亩土地平均纳税额在10万元基础上每增加1万元,列支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以新区本级留成部分全额列支封顶。

第八条入驻兰州新区的工业企业,自投产之日起10年内,每吸纳新区户籍劳动力1人,每年给予企业200元奖励。就业人数以兰州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企业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实际人数为准。

第九条2015年12月31日以前建成投产的工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第十条兰州新区政府投资项目、特许经营项目和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使用入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新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采购和使用入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劳务所产生的增值税和营业税新区本级留成部分,由新区财政按20%的比例列支奖励给采购、使用企业。

第十一条在兰州新区投资总额5亿元以上的物流项目,参照工业项目优惠政策执行。五星级酒店和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前两家建成的享受工业企业优惠政策。

第十二条入驻兰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经相关程序认定,参照享受第五条政策,投资总额、投资强度和扶持标准按下表执行:

第十三条入驻兰州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除享受以上优惠政策外,还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1、列入国家重点科技发展计划并获得相应资金资助的科技项目,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低于国家补助资金30%的配套资金支持。

2、引进或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研究院所、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试验)、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在享受甘肃省奖励政策的基础上,由兰州新区财政一次性再给予最高100万元扶持;引进或创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研究院所、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试验)、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在享受甘肃省奖励政策的基础上,由兰州新区财政一次性再给予最高50万元扶持。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第十四条在兰州新区注册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内资企业总部、管理型营运中心、外商在兰州新区投资的生产型企业自纳税起5年内,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新区本级留成部分由新区财政全额列支给企业。

第十五条新办的独立核算从事金融业、咨询业(包括科技、法律、会计、审计、税务等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两年内,企业所得税新区本级留成部分由财政全额列支,第三年至第五年按50%列支。

第十六条入驻兰州新区的金融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大型企业总部基地,自纳税起10年内,其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由新区财政全额列支。

第十七条注册并在新区上市的公司,新区财政一次性给予500万元资金奖励。

第十八条国家“长江学者”、“千人计划”人才在新区注册公司创业的,经新区管委会认定,给予100万元的创业资金支持,并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和不少于80平方米的人才公寓。

第三章附则

第十九条对于在本行业全国排名前十位的企业在兰州新区投资建设企业主营方向的产业项目,可一事一议,享受更加优惠的政策。

第二十条本政策中所述的工业项目,包括农产品加工项目。

第二十一条本政策内容将纳入与招商引资企业签定的合同文本中,实行合同管理。

第二十二条本政策由兰州新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1年颁布的《兰州新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同时废止。

兰州新区发展历程 篇5

目临时用地的说明

永登县国土局:

我公司建设的兰州新区中川至马家坪铁路建设项目用地涉及永登县大同镇长川村、跌马沟村、高岑村、泉水沟村;龙泉寺镇花园村、童家窑村;秦川镇保家窑村、胜利村、西小川村、新园村,共涉及3个乡镇10个行政村,申请用地总面积116.6427公顷。

该项目已建成,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临时用地,项目单位筹措资金,已进行了复垦,目前已复垦面积20.3公顷,复垦率100%。

特此说明

兰州新区铁路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兰州新区融资环境分析 篇6

一、兰州新区发展条件分析

(一) 拥有铁路和空港双重枢纽优势, 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优化

1. 兰州新区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区位较好。

随着兰州市区域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 兰州地区的战略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 这也将提升兰州新区作为国家战略节点的区位优势。兰州新区位于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四个省会城市的中间位置, 同时还具有面向东部成渝地区和关中-天水地区的重要区位。既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扩散的优势, 又有向西开放辐射的中心区位优势, 主要包括兰 (州) 西 (宁) 格 (尔木) 、呼 (和浩特) 包 (头) 银 (川) 等。

2. 兰州在新时期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国家运输职能。

兰州新区既有航空机场, 也有多条公路交通干线和高速公路与之相连, 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中川机场在《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中作为12个中型枢纽机场之一, 国际航班备降机场;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作为50个铁路枢纽之一, 18个集装箱中心站之一。

新区将拥有铁路和空港的双重枢纽优势。《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住建部纲要评审稿) 》中提出2020年以后将沙井驿编组站 (区域货运组织纽枢) 整体搬迁至新区兰州新区将拥有承东启西的国际铁路枢纽。据交通部门预计到2030年, 约18-27%中亚国际货流过兰州运输到中亚, 国际货流大约3000-4500万吨, 这其中大约有80万标箱的集装箱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住建部纲要评审稿) 中将兰州中川机场规划为我国西北地区对外交流门户机场、西北地区干线机场、国内中型枢纽机场和欧亚航路备降机场。2020年中川机场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900-1000万人次, 货运吞吐量达到l O万吨。2030年可能达到2000~2200万人次、货运吞吐量20万吨。

2011年, 甘肃省启动修建兰州至中川的城际铁路, 兰州市也正在抓紧规划市区通往中川的快速通道, 这些道路建成后, 必将进一步改善秦王川的交通基础条件。

3. 兰州新区的交通条件需进一步优化。

目前, 新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较为滞后, 与兰州地区强大的国家高速公路体系和铁路体系不配套。新区仍位于区域交通体系末端, 大大制约了其战略区位优势的发挥。

此外, 目前兰州中川机场的等级和规模等指标, 与空港城还有距离, 缺乏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4. 兰州新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大、成本高。

兰州新区是跳出老城发展新区, 新城和老城的直线距离达40公里, 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大、成本高。从中国几十年的发展经验来看, 类似兰州新区这样的开发区, 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 这方面包头、广州的高新区和西安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先例。

5. 兰州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弱。

兰州市财政收入少 (1) , 实际可用于新区建设的更少。面对新区建设巨大的投资需求, 依靠兰州市自身的财政实力, 难以建立较大规模和实力的融资平台。据兰州新区分三年基础设施投资计划, 2011-2013开工的基础设施总投资458.77亿元, 其中, 市级投资仅2.2亿元, 占0.5%;而自筹资金需求高达310.74亿元, 占67.7%。

注:总投资为458.77亿元。

(二) 产业发展趋势较好, 但仍需进一步加强集聚

1. 兰州新区在能源及储备、装备制造业发展等方面具有优势。

兰州新区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兰州的产业优势, 结合兰州城市的产业优势, 新区的产业在能源及储备、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2) 发展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1) 兰州能源产业的发展优势突出。石化产业是兰州的传统优势产业 (3) 。从发展趋势看, 石化产业在兰州还有进一步发展的趋势。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在2015年发展目标中, 提出要将兰州大型炼油化工基地作为中石油四大炼油和化工生产基地之一进行规划建设;2009年12月24日, 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 明确列入72大类、2133亿元的投资项目, 其中要在兰州、白银建设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为主的“兰白”循环经济基地;2010年5月2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 明确提出要支持兰州180万m3原油商业储备库和100万m3原油生产运行库建设, 建设300万m3国家石油储备基地, 做好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兰州至郑州至长沙成品油管道。打造西部大型石油、化工原料集散地, 建成国家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住建部纲要评审稿) 中明确兰州新区是兰州石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西固的石化产业将在2020年创造条件整体搬迁至新区。结合300万吨石油储备库的建设, 新区的石化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2) 兰州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良好。兰州市的装备制造业逐步发展壮大, 已成为仅次于石化产业的第二大产业 (4) 。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色看, 兰州市在石油钻采与炼化设备、真空装备、军工装备、半导体加工装备等专用设备制造业具有传统优势和竞争力。兰州风电与风机等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很快, 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等构成的装备制造业正在成为兰州市重要的优势产业和经济增长点;2010年吉利控股集团与兰州市人民政府签订项目合作协议, 启动兰州基地二期项目, 政企联手将吉利兰州基地打造成集轿车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和汽车工程科研于一体, 产值规模超百亿的汽车产业基地, 将依托地理优势, 成为吉利集团向中亚出口汽车的战略基地。兰州七里河区的兰石厂和电机厂已确定迁入新区进行建设。

2. 兰州新区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兰州新区环境容量大, 污染物扩散系数高, 加之空间区位、交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目前, 兰州新区融资主体初步搭建, 成立了兰州新区城市建设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已经组织报批25个批次 (面积12181亩) 用地指标;兰秦快速通道、秦川石门沟、黄羊川水库在内的10个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开工;新区内已建成、在建和已签约项目79项, 总投资879亿元。

3. 兰州新区立足于建设高度集聚的产业发展区, 产业发展趋势较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0]29号) 明确提出, 要大力支持兰白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 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发展, 由此兰州新区建设上升至国家政策支持层面。甘肃省委、省政府在“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中, 明确了兰州新区将成为参与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和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 是甘肃省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区域和增长极。甘肃省人民政府《大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住建部纲要评审稿) 中对兰州新区的定位, 都是立足于建设高度集聚的产业发展区, 新区的产业发展趋势较好。

4. 新区的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强聚集。

虽然新区的产业发展趋势较好, 但是目前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 需要进一步加强聚集。新区规划范围内的有关乡镇已经引进产业项目21个, 其中建成投产8个, 规模较大只有吉利汽车、兰州分离科学研究所、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大得利化学生物制药等。此外新区在高原夏菜、特色果蔬、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种植及加工业具有一定优势, 2002年甘肃省农牧厅已经在秦王川建成了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示范基地。

(三) 资源条件较好, 但制约因素较多

1. 兰州新区具备土地资源优势。

兰州新区所处的秦王川盆地, 位于兰州市区北部, 距市区近70公里, 是兰州市周边最大的一块高原盆地, 空间开阔、地势平坦, 非常适宜发展非农产业和大规模开发建设, 是一块难得的土地资源。除此之外, 该区域内和周边地区还有不少海拔较低的荒山丘陵, 这些都可以通过移山造地和未利用地开发, 为生态建设和未来发展提供大面积的后备土地资源。

2. 新区水资源承载力较强。

秦王川盆地是缺水地区, 水资源极为缺乏。但该地区引大入秦工程已经建成, 年引水4.43亿立方米, 主要解决农业灌溉及移民生活用水。根据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提供的数据, 引大入秦工程现可向兰州市供水约3.99亿m3, 规划向兰州市区提供水量约0.18亿m3/年, 向永登县城区、皋兰县城区及部分乡镇提供水量约0.36亿m3/年 (不包括农业及农村生态用水) , 剩余约3.45亿m3若全部向兰州新区供水, 按当前兰州市区的用水标准, 可承载人口规模为80万人左右。根据《兰州新区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新区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为136.27~218.03万人。

3. 新区污染物的扩散能力较强。

由于整个兰州地区地形复杂、静风频率等气象背景所限, 不适于污染物的扩散。《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2020) 》 (住建部纲要评审稿) 中的气象专题采用美国HYSPLIYT型模, 对整个兰州地区内各个重要空间进行了污染扩散能力分析, 秦王川盆地是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强的地区。

4. 新区资源制约因素较多。

从土地、水资源和气象扩散条件来看, 兰州新区是整个兰州地区较适合大规模开发建设的区域。但也要充分认识到资源条件的约束。“引大入秦”工程可以供给新区城市和工业用水, 但其仍然受到季节断流和单一水源等问题的限制。此外, 未来新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其发展仍可能受到水资源问题的制约;新区土地总量与其他新区相比, 还是偏少, 还受到机场、基本农田等条件限制;新区的总体生态环境脆弱, 干旱少雨气候, 地表植被覆盖率低, 亟需加强山体保护和防止水土流失等工作, 整体层面的生态保护和生态修复需要进一步加强。

(四) 农新村建设较有成效, 但统筹发展难度较大

2008年, 新区范围内户籍人口约15万人, 农村人口13万人村庄 (自然村) 平均人口788人。近年来新区范围内的新农村建设发展已有一定的成效, 如中川宗家梁、树屏镇崖头等村为试点的机场高速通道沿线新农村示范走廊建设, 其中市级中新农村示范点中川宗家梁村已建成30套小二楼, 2010年内完成100套建设任务。

但是新区范围内城乡统筹发展依然存在较大的困难。农民纯收入低, 低于兰州市平均水平;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给排水、垃圾收集处理等问题突出。

二、新区融资环境分析

未来20年是兰州新区基本形成现代化城市格局, 成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期,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集聚区的关键时期。据《兰州新区总体规划》, 兰州新区到2015年新区框架、产业体系及相关配套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到2020年兰州新区在经济总量上基本实现再造一个兰州的目标, 成为全省发展新的增长极和西北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平台。随着《总体规划》的实施, 国家将给予兰州新区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甘肃省和兰州市也将进一步加大兰州新区的投入, 全社会参与兰州新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将大幅度提升, 从而为兰州新区建设提供更良好的投融资环境。

(一) 扩大投融资的有利条件

1. 建设兰州新区的政策导向明确。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快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0]29号) 明确提出, 要大力支持兰 (州) 白 (银) 核心经济区率先发展, 积极推进兰州新区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

2. 甘肃省和兰州市的财政投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根据甘肃省“十二五”规划, 甘肃省财政收入预计以年均15%以上的增速从2010年的353.6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710亿元以上。甘肃省地方财力的增长和财政支出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将为甘肃省和兰州市增加对兰州新区的投入提供更好的保障。

3. 兰州新区利用市场化融资的能力和空间将大幅度提升。

“十二五”期间, 金融市场和机构的渠道、产品将更加丰富。国家将拓宽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进一步推进股票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债券市场、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私募基金等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 继续鼓励金融创新, 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按照甘肃省制定的《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资本市场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部署, “十二五”期间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的力度, 促进兰州银行、甘肃银行、农信社等省属银行业机构加快发展, 培育壮大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信贷机构, 做大做强地方政府投融资主体, 完善省市县三级担保体系, 积极培育各类上市资源和发债主体, 从而保障信贷资金和资本市场融资能够持续较快增长。“十二五”期间, 国家将探索建立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制度, 尝试推出市政债等融资产品, 更为甘肃省政府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提供了契机。

4. 企业投资于兰州新区发展的积极性将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期间国内外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正在扩大、速度正在加快。兰州新区具有较强的区位优势, 通过有选择的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可以有效带动兰州新区发展。

5. 地方政府融资主体稳步发展。

截止2010年底, 甘肃省各级融资主体120家, 贷款余额超过829亿元。其中, 省级融资主体6家;兰州市区县融资主体数量11家。甘肃省各类主体中, 政策性银行贷款余额498.45亿元, 占比60.07%;国有商业银行276.11亿元, 占比33.28%;邮政储蓄银行5亿元, 占比0.6%;股份制商业银行43.1亿元, 占比5.19%;地方法人机构7.11亿元, 占比0.86%。随着地方融资主体的进一步规范和发展, 主体的融资能力将大幅度提升, 地方融资主体支持兰州新区的功能也将会进一步强化。

(二) 扩大投融资的制约因素

建设兰州新区, 从“投”和“融”的角度看, 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

1. 兰州新区财政压力较大。

(1) 国家将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宏观经济政策将立足于扩大消费需求, 更加关注长期增长和内在增长, 难以由稳健转向宽松, 从而减少对投资的直接支持, 大规模的政府性投资将难以恢复 (5) ; (2) 随着房地产调控措施的深化, 地方政府进一步增加土地出让收入受到掣肘;同时,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巨大需求也将压缩地方财政资金对其他固定资产项目的支出。

2. 区域金融资源竞争压力加大。

随着我国区域集群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 区域间竞争也呈现加剧态势。国家很多区域规划明确了金融创新的内容, 如天津滨海、重庆两江新区等金融先行先试, 获得发展先机;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将进一步集聚长三角金融资源;中部地区纷纷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吸引省内外金融机构布局, 对金融资源的竞争十分激烈。与上述地区相比, 兰州新区经济综合实力相对较弱、金融效益不高, 金融发展基础薄弱、金融资源集聚水平低, 金融体系还不完善, 吸引金融资源流入的能力有限, 在金融区域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其他地区金融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下, 兰州新区投融资发展面临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3. 地方政府投融资体制有待完善。

未来兰州新区将在国家和省政府的指导下, 加强和规范地方政府融资主体管理, 加大政府融资主体的改革力度。但从实际看, 现在各地都在进行平台转一般公司, 而不少平台尤其是县级以下融资平台达不到规范要求 (6) , 很多融资平台难以转成一般公司, 即便转出来了, 融资能力也将大打折扣。因此, 在改革初期可能出现融资困难, 甚至造成所承担的在建项目资金链断裂等严重问题。因此, 能否整合政府优质资源, 利用市场化手段, 建立地方融资主体长期有效的筹资渠道, 完善政府投融资体系, 将对兰州新区筹措建设资金产生重要影响。因此, 对兰州新区投融资增长形势的判断不能过于激进。

参考文献

[1]刘波.江苏沿海地区融资环境的空间差异及优化路径研究 (J) .特区经济, 2011 (4) .

兰州新区发展历程 篇7

关键词:兰州新区,产融结合,经济效应

2012 年8 月28 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决定设立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即兰州新区。在《关于加快推进兰州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新区产业定位:依托兰州加工制造产业基础雄厚和人才智力资源密集的优势,发挥大项目龙头带动作用,集聚发展关联配套产业,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地,重点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集群。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有包括中石油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库、吉利汽车、三一重工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落户新区。众多的工商企业成为实现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点和发展高地,要实现企业的长期稳步发展,保持平稳的资金供给非常必要,兰州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直接融资市场发展缓慢,通过银行进行贷款仍然是工商企业寻求资金支持的首要选择。一直以来,银企信息不对称、企业抵押物不足等因素已成为企业贷款的最大障碍,如何建立银企间资金供需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大力推动兰州新区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2030 年新区GDP达2 700 亿元的宏伟目标,探索建立产融结合的融资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产融结合是指金融企业与产业基于同生共长的发展目的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进行相互融合,保持一种稳定并且密切的关系。中国的产融结合模式源于20世纪80 年代中期全国范围内的银行体系改革,当产业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随着资本需求的不断增加,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产生相互渗透,而当金融资本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也必然需要寻求产业资本对其提供帮助。从这个层面来看,产融结合模式是社会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有效推动力,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所以产融结合对该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1)工商企业参股金融企业;(2)金融企业参股工商企业;(3)集团财务公司;(4)金融控股公司。

一、产融结合融资模式的优势

(一)改善金融机构资金循环

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的资金循环具有“双重支付、双重归流”的特征。但是在产融结合模式下,商业银行通过间接的方式介入现实的成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双重支付和双重归流的约束机制无法产生作用,因此,产业资金循环成为了一种相对独立的运动。在第一重支付中,金融机构会根据对企业的预期投资效益来决定是否贷款,第二重归流中,贷款到期时企业必须偿还利息,否则金融机构可以对企业在银行的部分或者全部抵押物进行拍卖。

这个过程表明,金融机构的贷款资金和产业获得的投资资金之间存在着一种债权的软约束关系,并且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因此,通过产融结合,可以从客观上消除金融资金和产业资金之间的这种对立关系,以产生更多的使用价值,有效降低社会监督管理费用,最终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二)解决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的某些参与者所获得的信息是另外一些参与者所不知道或者还未获得的,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出现,商业银行针对各个类型的工商企业进行定价就会面临着困难,因此商业银行通常情况下会规定一个相同的但是利率较高的区间水平。这个较高的利率水平区间所产生的影响包括:(1)具有风险偏好的工商企业将会接受这个利率水平,但是风险厌恶型的企业将会选择放弃贷款,从而出现“逆向选择”的情况;(2)任何已获得银行贷款的工商企业均会倾向于改变所投资项目原有的性质,即从具有稳定收益的项目转而投资具有更高收益但伴随着更大风险的项目,使得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出现风险,也就是所谓的“道德风险”。因此,“逆向选择”会导致社会信贷资源的极大浪费,而“道德风险”又会催生社会资本出现损失的风险。从这个角度来看,产融结合模式是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式。该模式通过公开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商业银行控股、参股方式,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加全面得了解工商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防止企业隐瞒重要信息,也在日常监控中确保银行的利益不受到损失。

(三)减少交易费用

商业银行和工商企业作为市场的参与主体,各自具有不同的经济利益,因此,这两者在信用交易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交易费用。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与企业签订中长期合约以后,交易费用便可以理解为企业所要承担的沉没成本。当工商企业决定要进行一项中长期投资时,所签订合约的连续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银行在项目发展中期停止贷款,那么企业将面临很严重的损失。因此,企业便会寻找各种途径来降低这种交易费用。而且在贷款初始阶段,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贷出方面临着着交易的不确定性,也将承担更高的交易费用。当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签订贷款合同后,企业能否按期归还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企业可能会因为经营不善而无法按期还款,而现实情况中,企业也会采取欺诈或者资产转移的方式使得银行无法收回本息。由于交易中不确定性的存在,商业银行在合约实现前后都将承担巨大的交易费用。因此,商业银行参与工商企业的经营活动也是其从自身利益出发、寻求保障的合理之举。

二、产融结合更利于资金的高效流动

(一)经济增长效应

产融结合的经济增长效应主要通过提高资本的形成能力、增加投资来实现。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本身良好的资金流动性,产融结合将为产业的资金链加入润滑油,加速其资金融通,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扩大提供了巨额资金保证。同时,金融机构渗入产业建设不仅能够有效贯彻落实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政策,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也为形成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大公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产融结合模式下,金融机构和产业部门通过参股、控股等渗透方式建立起了彼此间的一种利益关系,对于将巨额的储蓄资源注入实体经济有积极的帮助,并且在商业银行所拥有的储蓄供给和工商企业的投资需求之间建立了良性的转化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资本的形成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资源配置效应

市场是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行增值的载体,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离不开市场的竞争效应,而且市场自发的价格调节功能也可以控制和调节产融结合的过程。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结合后,金融机构作为投资主体的理性经济人,必须本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资目的,将资金流向高效益部门;利用公司并购、接管以及证券交易等方式来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通过公开信息披露机制进一步加强对于金融资本的管理,进而推动产业部门和金融机构产生双重获利,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此外,产融结合形成的每个企业集团都是国家在进行间接宏观调控的一个控制点。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和掌握这些控制点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产融结合支持兰州新区经济发展的现实可行性

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了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相关政策,2010 年《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 年《中国银监会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2013 年国家确定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八项政策措施,其中第七条提出:推动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进一步发挥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改革发展中的作用。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11 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实现银企资本交融互动,建立产融接合融资模式提供了政策保障。

针对兰州新区融资,省政府在出台的47 条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具体的支持意见,即:开展一系列金融创新融资试点,支持兰州新区开展综合金融改革创新,在放宽社会资本准入和开展民间融资服务与管理、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金融业综合改革、多种所有制金融业、金融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并争取各商业银行总行单列兰州新区信贷规模。此外,省上还将发挥省属投融资集团融资优势,帮助和支持兰州新区以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孵化、培育、发展各类投融资主体,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和开展债券融资,拓宽投融资渠道。兰州新区作为未来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新区建立产融接合融资试点,促进银企间建立长期高效合作的良性互助机制,实现规划提出的建立金融小镇,以小镇为基点,以新区内石化、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七大产业集群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片区为基础,率先开展产融接合融资试点,为今后这一融资模式发展壮大提供经验。

四、产融结合融资模式的风险防范

产融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多元化经营的必然结果,它虽然可以改善金融机构资金循环、解决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费用以及产生多方面的正面经济效应,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产融结合在内部进行的交易活动可能会使得风险的传递速度加快,也会导致日常经营活动中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化。比如当工商企业经出现经营不善的问题,需要动用金融联合体内的资金来帮助企业脱离困境,这样做的后果很可能是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面临共同破产的风险。

兰州新区发展历程 篇8

该项目联合办事大厅屋面采用球型钢管空间网架结构, 其处于混凝土结构的中庭内, 空间网架形状为不规则椭圆状, 上弦支撑, 钢网架投影面积为1600㎡;屋面为上人混凝土屋面, 圆心处留有采光顶;球型钢管网架周边有混凝土结构悬挑牛腿作为支撑构件。

为了方便吊装施工将整体网架分成小圆区域、连接区域、大圆区域三个部分, 采用型钢混凝土混合屋面。投影面形状为不规则椭圆形状, 网架自身高度为2.50m。网架形式为焊接球节点正交正放型锥形钢网架, 支承形式为上弦多点支承。

2 工程特点

该工程网架按轴线分为小圆区域、连接区域、大圆区域。设计采用正交正放型焊接球钢网架结构, 该网架为上弦球对柱顶支撑, 共26个支座, 成型总重约为275t。由于该网架为焊接球网架, 进行空中拼接费时费工, 故网架的散件拼装在内庭院内地面进行。

3 吊装施工

3.1 现场施工条件及施工安排

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 开始进行钢结构原材料的采购、加工、组拼, 待混凝土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 立即进行钢网架吊装。具体分区如图1所示。

项目对钢网架单吊吊装重量进行分析, 合理分配单吊吊装重量, 并配备相应吊装设备, 根据本工程实际现场条件, 吊装设备选用汽车吊。

3.2 基础验收

基础验收包括钢网架预埋件的轴线、表面标高与水平度的检验。应用经纬仪、水准仪、水平尺和钢尺对其进行复核。若钢网架预埋件的偏差超过规范要求时, 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弥补, 将混凝土剔凿、加钢板重新焊接钢网架预埋件, 并再次验收钢网架预埋件的轴线、表面标高与水平度, 直至符合设计要求。

3.3 安装工艺流程

3.3.1 工艺流程

1) 根据重量把整个屋面分成若干个拼装片区, 其中地面拼装按照划分的单吊构件逐一将弦杆、腹杆杆件进行地面拼装焊接。

2) 分片吊装在地面拼装好空间网架后, 使用汽车吊进行逐一吊装, 使得单个分片钢网架与预埋件支座对号入座, 并相应调整轴线与之对应、表面标高与水平度符合图纸及规范要求。

3) 最后相邻两片钢网架之间的弦杆、腹杆杆件采用空中散拼焊接, 使用汽车吊进行高空分片区之间连接杆件的焊接安装。

3.3.2 具体安装步骤

1) 下弦杆与下弦球的组装:根据钢网架空心球的编号先固定下弦球, 找准中心线连接下弦杆与其它方向的弦杆杆件, 并进行水准测量、复核, 对角尺寸确定无误后再进行焊接。

2) 腹杆的组装:安装腹杆时必须复核并校正上弦杆和下弦杆的位置后再进行焊接。

3) 腹杆与上弦球的组合就成为向下四角锥, 腹杆与上弦球连接采用点焊先临时固定, 腹杆下面连接下弦球宜先采用点焊进行定位, 主要是为上弦杆的安装起调整作用。

4) 上弦杆的组装:四根上弦杆组合成向上多锥体系, 上弦杆安装顺序由内向外, 根据已装好的腹杆锥体排列, 宜先采用点焊进行连接固定。

5) 第一个单元体装好后, 再按以上方法依次安装, 直至安装完毕。整个安装过程中, 必须随时检查焊接质量、支承点轴线的偏差、钢网架安装时产生的挠度, 如碰到问题须及时调整解决。

6) 待每榀空间钢网架定位连接完毕后, 进行空间检测校正, 校正确定无误后对前期用于定位连接的点焊焊口统一进行全熔透满焊处理, 并及时打磨涂刷防锈漆。

3.3.3 钢网架现场组装顺序示意图 (如图2所示)

3.4 钢网架的吊装

1) 第一吊和第二吊的钢网架地面拼装区域设置在大圆区域下的地面, 待拼装验收合格后, 吊车站位1和吊车站位2 (简称“吊1”和“吊2”) 分别对小圆区域钢网架和连接区域钢网架进行整体吊装。吊车站位如图3所示。

2) 待第一吊和第二吊吊装完成后, 第三吊的钢网架 (大圆区域) 地面拼装区域在其钢网架的竖向投影区域进行拼装, 待拼装验收合格后, 吊车站位3 (简称“吊3”) 对大圆区域钢网架进行整体升降吊装。吊车站位如图3所示。

3) 第三吊吊装, 本吊次为网架工程最大重量、最大面积吊装, 起吊过程中需要躲避结构二层伸出挑板;需要将半区吊装中进行旋转90°, 在吊出 (高于) 挑板后旋转回安装方向, 下落到设计标高。完成之后, 需要在圆中心位置处设置一个临时支撑点, 支撑点位置如图1, 支撑点的连接设置如图4所示。

4) 第四吊吊装方法与第三吊类似, 此处不在赘述, 吊车站位4 (“吊4”) 如图4所示。

5) 空中散拼焊接部分, 如图4所示。

3.5 支架拆除

待钢网架全面检查验收合格后, 应拆除全部支顶网架的方木和千斤顶。考虑到支撑拆除后网架中央沉降最多, 故每榀钢网架按其中央、二等分点及边缘三个区域分阶段按比例下降支撑, 即分六次下降, 每次下降的数值, 三个区的比例是2∶1.5∶1。下降支撑时要严格控制同步下降, 避免由于个别支撑点受力过大而造成这些支撑点处的钢网架杆件变形过大甚至破坏。

3.6 网架质量控制措施

1) 提高网架制作加工的精度。钢管网架各组成构件的尺寸精度是保证钢网架整体尺寸精度的前提条件, 且焊接球网架是杆件与焊接球直接焊接刚性连接。因此, 杆件的加工必须保证杆件的加工尺寸精度和切割端面与杆件轴心线的垂直度。严禁采用手工砂轮切割机切割杆件。

2) 杆件的加工尺寸包含适当的焊接收缩量。焊接收缩量预留过多或过少, 都不利于焊接球网架整体尺寸的控制, 故在杆件加工前必须对各种规格和壁厚的杆件进行焊接试验, 得出各种规格和壁厚较为精确的焊接收缩量, 以避免实际焊接时产生较大的焊接累积误差或强行安装的现象。

3) 结合焊接球网架的结构特点, 制定完备的施工顺序和工艺。为了避免钢网架常规安装中采用的从一边支撑处向对边支承处逐步推进安装, 易使安装误差形成单向累积的缺陷, 该焊接球网架尽量采用结构中部向两边推进安装, 使安装误差向两端分布, 使原来形成的单向累积误差降低, 从而使安装后钢网架的整体尺寸更接近于设计计算模型。

4) 控制焊接变形量和焊接质量。为了保证焊接质量, 在安装过程中要加强检测, 当一个网格焊接完成后随即进行检测, 观测其尺寸误差的正负值, 要在相邻网格钢网架组装焊接时将误差值反向补偿过来。同样, 当一行网格组装焊接完成后, 也必须检测一次该行网格钢网架的总体尺寸, 观测其尺寸误差的正负值, 要在相邻行的网格钢网架组装焊接时将误差值反向补偿过来, 以防形成较大的累积误差。

4 结语

目前此工程的施工已经完成, 对于大跨度钢网架的吊装, 采用散件加工厂制作, 现场地面放样, 分段拼装, 整体吊装的施工方法, 在加工场的各种构件出厂时, 严格要求控制构件质量, 并按照加工料单做好构件编号, 保证焊接时的质量要求, 并整体提升至设计标高, 实现了焊接拼装安全风险的降低和现场操作空间的合理利用, 达到提升施工效益的目的。

摘要:通过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综合服务楼B区联合办事大厅钢结构球型空间网架的吊装施工, 对钢结构空间网架分段分片吊装过程进行总结, 对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有限空间内的空间网架提升技术。文章详细介绍了分片的布置原则、焊接技术、吊点的选择、吊装的控制等关键施工技术。

关键词:分段方式,网架焊接技术,网架吊装,变形控制

参考文献

[1]陈志华.弦支穹顶结构体系及其结构特性分析[J].建筑结构.2004, 34 (5) :38-41.

[2]罗永峰, 叶智武, 王磊.大型复杂钢结构施工过程检测系统研究现状[J].施工技术, 2015.1 (2) 68-74.

上一篇:爱很简单婚礼策划下一篇:张家口学校分布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