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学生(共12篇)
兰州学生 篇1
中国新闻网消息,距离高考结束不久,兰州城关区东岗小学组织高年级的同学写高考作文,通过写作,了解语文素养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有写中国传统文化的,有联系实际写实的、有探讨议论的。出乎意料,很难的高考作文,但从他们的写作中可以看出,孩子思维灵活,阅读面广泛,虽然只是四年级学生,但是作文有创意,内容精彩纷呈。”兰州城关区东岗小学老师李娜说。
四年级学生郭晨曦的作文,以一个“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为开始,引出“人”的造字。“一撇一捺一定要舒展,一定要把人立在田字格的中间,做人就是这样,一撇一捺很简单,但是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容易。”
东岗小学校长魏宏舜表示,这次的高考作文,命题就涉及到了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而且在命题材料中提到了提升语文素养的三个途径,我觉得这是一种导向,也是我们中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
兰州学生 篇2
摘要:
人类在远古时代就从实践中认识到,可以根据用途需要,组合两种或多种材料,利用性能优势互补,制成原始的复合材料。所以,复合材料既是一种新型材料,也是一种古老的材料。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可以从用途、构成、功能,以及设计思想和发展研究等,大体上分为古代复合材料和现代复合材料两个阶段。
复合材料(Composite material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基体常用的有铝、镁、铜、钛及其合金。非金属基体主要有合成树脂、橡胶、陶瓷、石墨、碳等。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硼纤维、芳纶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晶须、金属丝和硬质细粒等。
关键词 复发历简介进复
1.古代复合材料发展历史简介
1.1中国古代复合材料发展状况
古代复合材料在西安东郊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早在公元前2000年以前,古代人已经用草茎增强土坯作住房墙体材料。中国沿用至今的漆器是用漆作基体,麻绒或丝绢织物作增强体的复合材料,这种漆器早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有萌芽。1957年江苏吴江梅堰遗址出土有油漆彩绘陶器,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就是两件最早的漆器实物。史料记载,距今4000多年的尧舜夏禹时期已发明漆器,用作食品和祭品。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鼎壶、盆具和茶几等,用漆作胶粘剂,丝麻作增强体。在湖北随县出土的2000多年前曾侯乙墓葬中,发现有用于车战的长达3米多的戈戟和受,用木芯外包纵向竹丝,以漆作胶粘剂,丝线环向缠绕,其设计思想与近代复合材料相仿。1000多年以前,中国已用木料和牛角制弓,可在战车上放射。至元代,蒙古弓用木材芯子,受拉面贴单向纤维,受压面粘牛角片,丝线缠绕,漆作胶粘,弓轻巧有力,是古代复合材料中制造水平高超的夹层结构。在金属基复合材料方面,中国也有高超的技艺。如越王剑,是金属包层复合材料制品,不仅光亮锋利,而且韧性和耐蚀性优异,埋藏在潮湿环境中几千年,出土后依然寒光夺目,锋利无比。
1.2外国外国外国外国古代复合材料发展状况
5000年以前,中东地区用芦苇增强沥青造船。古埃及墓葬出土,发现有用名贵紫檀木在普通木材上装饰贴面的棺撑家具。古埃及修建金字塔,用石灰、火山灰等作粘合剂,混和砂石等作砌料,这是最早最原始的颗粒增强复合材料。但是,上述辉煌的历史遗产,只是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实践中不断改进而取得的,同时都是取材于天然材料,对复合材料还是处于不自觉的感性认识阶段。
2.现代复合材料
现代复合材料20世纪40年代,玻璃纤维和合成树脂大量商品化生产以后,纤维复合材料发展成为具有工程意义的材料,同时相应地开展了与之有关的研究设计工作。这可以认为是现代复合材料的开始,也是对复合材料进入理性认识阶段。
2.1现代复合材料简介
早期发展出的现代复合材料,由于性能相对较低,生产量大,使用面广,被称之为常用复合材料。后来随着高技术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出性能高的先进复合材料。常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用胶粘剂将云母片热压制成人造云母板。20世纪初市场上有虫胶漆片与纸复合制成的层压板出售。但真正的纤维增强塑料工业,是在用合成树脂代替天然树脂、用人造纤维代替天然纤维以后才发展起来的。公元前,排尼基人在火山口附近发现玻璃纤维。1841年英国人制成玻璃纤维拉丝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拖动脚踏车轮拉拔玻璃纤维丝。20世纪30年代,美国发明用铂柑涡生产连续玻璃纤维的技术,从此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生产玻璃纤维,以其增强塑料制成复合材料。至60年代,在技术上臻于成熟,在许多领域开始取代金属材料。
2.2常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
常用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可按制成年份排列如下: 1910年酚醛树脂复合材料 1928年脉醛树脂复合材料 1938年三聚氛胺甲醛复合材料 1942年聚酷树脂复合材料 1946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增强尼龙 1951年玻璃纤维增强聚苯乙烯 1956年酚醛石棉耐磨复合材料
3、先进复合材料
先进复合材料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对结构材料要求比强度、比模量、韧性、耐热、抗环境能力和加工性能都好。针对各种不同需求,出现了高性能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标志在性能上区别于一般低性能的常用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后又陆续出现金属基和陶瓷基先进复合材料。对结构用先进复合材料,除英国外,各技术发达国家均提出研制开发目标。如日本通商产业省制定的下一代材料工业基础发展计划(1981一1988)对复合材料提出的要求: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不低于250℃,拉伸强度达到2.5GPa以上;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耐热性不低于45℃,拉伸强度达到
1.5GPa以上。
3.1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
树脂基先进复合材料:经60年代末期试用,树脂基高性能复合材料已用于制造军用和民用飞机的承力结构,近年来又逐步进入其他工业领域。其增强体纤维有破纤维、芳纶,或两者混杂使用;树脂基体主要是固化体系为120℃或175℃的环氧树脂,还有少量聚酞亚胺树脂,以适应耐热性高达250”C的要求。
3.2金属基先进复合材料
金属基先进复合材料:70年代末期发展出来用高强度、高模量的耐热纤维与金属复合,特别是与轻金属复合而成金属基复合材料,克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耐热性差和不导电、导热性低等不足。金属基复合材料由于金属基体的良导电和导热性,加上纤维增强体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模量,而且降低了密度。此外,这种材料还具有耐疲劳、耐磨耗、高阻尼、不吸潮、不放气和低膨胀系数等特点,已经广泛用于航天航空等尖端技术领域作为理想的结构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有纤维和颗粒增强两大类。纤维(包括连续纤维、短纤维和晶须)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但工艺复杂,成本高。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可以用一般的金属加工工艺和设备生产各种型材,已经规模生产。
3.3碳/碳复合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60年代用碳纤维或石墨纤维作为增强体,以可碳化或石墨化的树脂浸渍,或用化学气相沉积碳作为基体,制成碳/碳复合材料。70年代初,主要用以制造导弹尖锥、发动机喷管,以及航天飞机机翼的前缘部件等。这种材料能在高温(可达2700℃)下仍保持其强度、模量、耐烧蚀性。现在还设法拓宽民用领域。
3.4陶瓷基先进复合材料
陶瓷基先进复合材料:8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陶瓷基复合材料,采用纤维补强陶瓷基体以提高韧性。主要目标是希望用以制造燃气涡轮叶片和其他耐热部件,但仍在发展中。
4应用领域
复合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有:①航空航天领域。由于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好,比强度、比刚度高,可用于制造飞机机翼和前机身、卫星天线及其支撑结构、太阳能电池翼和外壳、大型运载火箭的verton复合材料
壳体、发动机壳体、航天飞机结构件等。②汽车工业。由于复合材料具有特殊的振动阻尼特性,可减振和降低噪声、抗疲劳性能好,损伤后易修理,便于整体成形,故可用于制造汽车车身、受力构件、传动轴、发动机架及其内部构件。③化工、纺织和机械制造领域。有良好耐蚀性的碳纤维与树脂基体复合而成的材料,可用于制造化工设备、纺织机、造纸机、复印机、高速机床、精密仪器等。④医学领域。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不吸收X射线特性,可用于制造医用X光机和矫形支架等。碳纤维复合材料还具有生物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生物环境下稳定性好,也用作生物医学材料。此外,复合材料还用于制造体育运动器件和用作建筑材料等。5复合材料的发展潜力和热点
兰州学生 篇3
[关键词]兰州市中学生;体质;体育教学
本课题通过对兰州市区2010年在校中学生体质健康成绩的分析,旨在为准确掌握兰州市中学生的体质、健康状況提供理论依据及对策。本课题组首先详细考查了近年来兰州市教育、卫生等部门有关中学生体质的数据库,并将这些数据作为客观依据,分析兰州市中学生体质现状及趋势。同时,本课题还依据学校分布、规模和性质等因素,选取兰州市省级示范中学2所、市级示范中学6所和区级中学4所共计12所中学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针对学生关于运动的认知、行为和情感态度等12大项48小项进行调查,通过客观数据和主观意志的对照考查,以期取得更为准确、全面的参考矢量。
一、兰州中学生体质状況令人担忧
1.身高、体重和胸围呈逐年增加趋势。2010年中学生和小学生的身高、体重和胸围与2008年相比都有增加的趋势。其中身高分别平均增长0.98厘米、0.77厘米,体重平均增长2.44公斤、1.6公斤,胸围平均增长3.46厘米、2.73厘米。数据表明,学生平均体重和胸围增长较大,而身高增长较小。这说明学生的营养状況明显好转,但同时反映出学生的体形有向超重和肥胖发展的趋势。
2.健康、体能素质指标呈下降趋势。学生运动量不够,致使57.69%的学生肺活量下降,平均下降达15.47%ml。在反映学生体能素质的几项指标中,与2008年相比,2010年学生平均肺活量男、女学生分别下降了164.8毫升、196毫升,50米跑男、女生分别下降了0.12秒和0.07秒。
3.在视力方面,视力低下率均高于上一年。数据表明,在调查的三年期间,中学生视力低下率较小学生更高。初中段男生视力下降率为55.53%,女生为66.32%;高中段男生为77.47%,女生为84.39%,女生均高于男生。
二、影响中学生体质健康的因素分析
青少年“全面发展”却不全面,营养好了,身体素质差了,这是兰州市学生面临的重要难题。那么,导致中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体育教育日趋孱弱。体育课堂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吸引力等原因致使约85%的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这说明现行体育教学模式僵化,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风气。另外,部分学校领导对体育的认识不够重视, 在“政绩工程”的思维下,这些学校教学制度的决策者们更看重的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例如,甘肃省201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率仅为11.2%,排名全国倒数第二。问卷显示,有一些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完全是放羊教学。另外,体育课被文化课占用的现象大量存在,尤其是面临升学压力的毕业班学生,他们的体育课几乎全被“征用”。虽然新课改后体育增加了课时,但在兰州市仅有个别学校(1.1%)落实这一政策。除了软件方面,学校在体育设施等硬件方面投入情況也不容乐观。如运动场地面积与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班级学生的严重超编造成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明显不足。学生体质状況愈来愈差,学校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不够重视。当前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型家庭结构,孩子的体育活动与父母有直接的关系,不少家长重智育、轻体育,重升学、轻素质,重营养、轻锻炼,只见智力培养方面的投资,鲜见体育付出。一句话,如今的独生子女受到畸形“呵护”。问卷显示,家里有运动器材者为56.5%,父母有锻炼习惯者为44%,这其中高学历家庭者居多。智力投资为52.2%、营养投资为31.1%、体育投资为10.2%、其它为6.5%。调查还表明,家长虽都支持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却极少和子女共同锻炼。这充分说明,家长不够重视体育锻炼对孩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社会层面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急功近利是社会各行业的通病。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看智育效果,各级政府评价学校首先看学校的升学率,很少有看学校的体育器材、活动面积及体育荣誉。学生学业压力大,就业压力更大,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难以保证。问卷显示,兰州市中学生睡眠时间仅为7.32小时。 社会场馆的开放以盈利为目的,又将好多学生拒之门外,可供学生免费利用的场地为数不多(1.4%),且质量难以保障。在一些新建的小区中,适合学生锻炼的场所相当难找(问卷表明小区有篮球场1.9%,足球场0%,羽毛球3.5%,网球0.1%),能够看到只是一些供幼儿玩耍的滑梯和适合老年人锻炼的体育器材。
4.中小学生个体对体育的忽视。这是造成体质状況差的最直接原因。被调查对象普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重视文化课知识的学习, 对健康理念、知识认识不够。二是怕吃苦,怕脏怕累。独生子女意志薄弱,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三是业余时间贪恋网络游戏。有39%的学生业余时间选择网络游戏。四是缺乏健康、卫生、营养知识、膳食结构不合理。13至18岁,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而兰州的好多学生,早上根本不吃早饭(11.8%),就是吃也一般在校门口小吃摊凑合,尤其是一些家离学校较远的学生。长此下去,既缺乏营养又不卫生。好多家长甚至认为,让孩子吃些好的贵的就是营养,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而不去考虑热量、脂肪的摄入量过多或过少等等。这样恰恰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肥胖、贫血接踵而来,甚至引起慢性病。
三、发展趋势及对策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院长毛振明说,现在学生的体质可以用硬、软和笨来概括。硬,即关节硬;软,即肌肉软;笨,即长期不活动造成的动作不协调。这些话精辟地概括了当代中学生体质状況的发展趋势。
综合分析此次调查结果,课题组发现兰州中学生体质变化如下趋势:一是肥胖将继续增加,意味着学生患疾病的风险加大;二是体能测试不及格的人数增多,两极分化特点明显;三是身高体重逐年上升,体重的增加意味着灵敏性项目的成绩降低;四是耐力项目依然有下降的可能。
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況的因素很多,家长有责任,体育教师有责任,社会有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更有责任。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分清责任的主次。
笔者认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革中高考制度是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根本出路。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根源是人口压力较大,社会就业竞争激烈,教育资源有限,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不全面。在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只注重分数的情況下,学校、家长和学生不得不把过多的精力和体力投入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学校轻视,家长忽视,学生漠视,学校体育工作得不到高质量、强制性、全面性的开展,致使学生运动不足、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所以,解决学生体质下滑趋势,改革高考制度,将教学与升学必要剥离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本。
2.加大学校体育场地的建设力度。要解决中小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匮乏问题,首先,各级政府必须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把学校建设列入城市总体规划,预留教育用地,在土地划拨上要为学校大开绿灯。其次,政府有关部门要划拨专门经费,把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列入财政预算的专项经费,并且保证专款专用。要确保教育经费,加强合作,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学校体育场馆。可从体育彩票、福利彩票基金中划出专款,专门支持中小学体育场馆的建设。
3.积极营造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社会、校园和家庭氛围。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不仅是教育和体育部门的事情。大量事实证明,身心健康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要通过多种途径、方式向全社会宣传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性,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子观、成长观和健康观,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学生体质健康的氛围,并为之付诸实践。
4.切实改革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改革要以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基础设计课程方案,围绕如何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和基础出发,设计出切实可行,便于学校、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的课内、课余一体化的课程方案,使学生能熟练掌握1—2项锻炼身体的体育技能并养成习惯。同时,还应该在学校开设卫生、营养和健康等知识讲座或相关课程,普及体育、卫生知识。最后,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实行“教测分离”,把体育成绩纳入中高考的范畴。
(责任编辑 史玉英)
兰州市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评价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将兰州市各高校按照文科类、理科类、综合类分为3类,从每类学校中各抽取1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共抽取3所高校;再在每所高校除四年级毕业生外以年级分层、以班为单位按不同专业类别随机抽取1个班作为调查班级,所抽班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82份,有效问卷664份。其中,男生420名,女生244名;本科一年级学生352名,二年级学生122名,三年级学生190名;文科类学生155名,理科类学生271名,医学类学生248人。年龄18~25岁。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问卷,调查研究对象上一年的食物摄入频率和摄入量。问卷包括动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以及调味品和其他食物摄入情况。各类食物均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摄入频率调查。采用24h回顾法对调查对象进行连续3 d的膳食调查,详细记录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和进食时间,包括一日三餐主、副食,零食及水果等。按《食物成分表》[2]计算每人每日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1.3 质量控制
调查前统一培训调查员,了解调查的目的、内容、方法和注意事项,统一标准。先进行预调查,对问卷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正式调查采用自填式调查方法,现场回收问卷后,立即进行核对、补项、整理编号及量化评分。
1.4 统计分析
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参考中国成年人体质量指数分类,即BMI<18.5 kg/m2为体重过低,18.5~23.9 kg/m2为体重正常,24.0~27.9 kg/m2为超重,≥28.0 kg/m2为肥胖[3,4]。
每日食物摄入量=摄入频率(次/d)×摄入量(g/次)×50。
每日营养素摄入量采用营养之星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采用EpiData 3.0录入数据,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调查对象的食物摄入情况。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月饮食支出(元/月)<150、>300的分别占4.2%和21.1%;体重过低的占14.2%,正常的占76.4%,超重及肥胖的占9.4%。
2.2 膳食结构及各类食物摄入情况
664名被调查大学生膳食摄入五大类食物构成比为:粮谷类占26.6%,蛋、奶、动物及豆类食品占48.2%,蔬菜类占16.6%,水果及坚果类占6.6%,调味品及其他占2.0%。其膳食结构及各种食物每人每日摄入量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推荐摄入量[5,6]相比,动物类食品和豆类食品摄入量偏高,粮谷类、蔬菜类和水果类摄入量低下。见表1。
2.3 三大产能营养素构成比
调查对象能量摄入不足,仅达推荐摄入量的50%。三大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显示,蛋白质的供能比达到标准,为17.4%;脂肪的供能比例偏高,为33.1%;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明显低于推荐值,仅为49.5%。见表2。
2.4 各种营养素摄入情况
调查对象平均每人每日各种营养素摄入情况为:能量4 999 kJ、蛋白质52 g、脂肪44 g、膳食纤维18 g、碳水化合物148 g、维生素A 244 μgRE、硫胺素1.03 mg、核黄素0.67 mg、烟酸7.33 mg、维生素C 33 mg、维生素E 18 mg、钙352 mg、铁16 mg、锌9 mg;与推荐摄入量RNIs[7]相比,除维生素E的摄入量可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量外,其他各营养素的摄入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核黄素、钙、锌等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严重低下。
3 讨论
高校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后期,是一生中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对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减轻繁重的学习压力是非常重要的[8]。调查结果显示,兰州市大学生的食物种类比较丰富,但膳食结构不合理,粮谷类食物摄入量偏低,动物类食物摄入量偏高。粮谷类是能量的主要来源,粮谷类摄入量不足,导致大学生能量的摄入量严重低于参考摄入值,难以满足能量的需要;碳水化合物供能比低于55%~60%的推荐范围,蛋白质由于总体能量摄入不足,表面上看供能比达到了推荐范围,但与该人群的推荐摄入量相比,摄入明显不足;动物类食物摄入量偏高,肉类食品在膳食中所占比例过大,脂肪的供能比也超过推荐供能比的上限。蔬菜及水果在膳食中所占比例不足,尤其是水果,摄入量非常低。此结果与国内许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9,10]。从具体食物来看,蛋类、奶类、豆类及其制品摄入量达到推荐标准,但水产类、水果类、叶菜类食物摄入量严重不足。以上膳食结构不合理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可能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有养成合理的膳食习惯,挑食、偏食现象较多,且由于学生食堂可供选择的食物种类较多,学生仅凭自己的喜好选择食物,从而导致动物类食物摄入偏高,而粮谷类食物摄入不足;其次,可能由于大学生平衡膳食、合理营养知识缺乏,片面地认为动物性食物更有营养,比蔬菜水果更重要,从而导致脂肪超标;第三,许多女大学生盲目减肥,为了控制体重、保持苗条身材,刻意减少食物的摄入,尤其是谷类的摄入量,导致能量摄入不足,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乏。
从各种易缺乏的营养素摄入量来看,除维生素E外,其他营养素摄入量均未达到DRIs的标准,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C、核黄素、钙、锌等微量营养素的摄入量严重不足。研究发现膳食中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供给不足是造成维生素A摄入缺乏的直接原因。虽然该人群禽畜肉类的摄入量可以达到要求,但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等)的摄入量却十分有限。导致维生素C缺乏的重要原因是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硫胺素和核黄素不足的原因比较复杂,与学生较少摄入粗粮、动物内脏类食品有关。饭堂烹调食物的方法对二者也有一定影响,如硫胺素本身水溶性大,食物过分浸洗或切碎浸洗易导致其流失,且在碱性条件下加热易被破坏,常因热烫预煮而损失。钙的缺乏说明还应加强大学生奶制品以及富含钙的食物的摄入。海产品和动物肝脏食品摄入不足是锌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海产品摄入较少可能是因为食堂对海产品提供种类和数量不足,动物肝脏摄入较少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综上所述,兰州市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为改善该人群的膳食营养状况,笔者建议要广泛开展高校营养知识教育,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调整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同时加强对学生食堂的管理,严把原材料质量关,同时注意食物加工过程中的预处理工作和烹调方法,提高供餐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食物成分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3-219.
[3]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联合数据汇总分析协作组.中国成人体质指数分类的推荐意见简介.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35(9):349-35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6:3.
[5]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北京:西藏人民出版社,2007:1-8.
[6]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 203-1 357.
[7]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9-409.
[8]陈莉华,陈宏彬.大理某高校医学生膳食现状调查与分析.大理学院学报,2007,28(12):41-43
[9]廖晓寰,张羽,梁少萍,等.广东省高校大学生膳食调查及营养配餐推荐.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3,10(8):24-41.
小学生日记兰州牛肉面 篇5
要说兰州牛肉面,那在全国可是大名鼎鼎。面筋道,汤鲜美,谁吃了都叫好,就连那黄头发蓝眼睛的外国人都叫绝。今天,我不是要说哪家的牛肉面馆怎么着,我要说说这牛肉面馆里不知名的拉面人。
拉面人把兰州汉子的特点全都表现出来了:他粗犷但不野蛮,精干而且热情。穿一身白衣,站在大锅前,锅里冒着蒸气,一双有力的大手在白茫茫的`蒸气里游走,在面粉与水之间调和。不一会儿,面粉变成了面团,再不停地揉搓揉搓,把面团揉成各种各样奇怪的形状。这面团在拉面人的手里异常听话,任由他摆布。拉面人抓一把白白的面粉轻轻撒在面团上。面粉如同雪花飘落下来,如同早春时节漫天飞舞的白色柳絮,又像那轻盈的白色蝴蝶,不停地落在面上。
突然,这双大手握住面团两端使劲拉,一下又一下,面团越来越细。这双手灵活地穿梭来去,有节奏地拉着、挥舞着。面团开始疯狂地舞蹈,而此时的拉面人也变得激情迸发。他的手再大也不显得笨拙,灵敏的手指将面拉成细丝。速度越来越快,如疾风,如急雨,如闪电……一瞬间,所有的动作都戛然而止,一根根细如头发丝的面条从他的手中滑落下来,从他的指缝间无声息地泻落下来。整个过程都使人惊叹,惊叹拉面人炉火纯青的技艺,像一出戏一样吸引人。
兰州人话“兰州拉面” 篇6
作为一种地方特色小吃,牛肉拉面在外地安营扎寨仅仅是为了供人们尝尝鲜,但是在兰州,它可是很多普通民众的主食呢!记得我刚迈入大学校门时,和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一起去食堂吃饭,大家便聊起各自家乡人们常吃的主食。我告诉他们,在兰州很多人为了赶时间通常在早上吃牛肉拉面,不过也有不少人把牛肉拉面当成午饭。周围同学都不做声,原来他们疑惑之处有三:第一,你们大清早就能吃得下一大碗面?第二,吃面怎么能赶时间,应该更慢吧?第三,既然早饭和中饭都能吃牛肉拉面,那晚饭也不例外吧?这样看来,像韩国人离不开泡菜一样,兰州人还真是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牛肉拉面啊!原来不是兰州人还真不知道牛肉拉面对于当地人的意义。
其实,在兰州很少有人一本正经地说“兰州牛肉拉面”如何如何,大家都简短地称之为“牛肉面”。走在兰州的街道上,牛肉面馆真是随处可见,甚至一条街上有好几家面馆并排挨着,但他们并不介意客源的相互竞争,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兰州人每天对于牛肉面的需求有多大。有人曾经统计过,一个40多平方米的小店每天大约消耗牛肉50公斤、面粉8袋;而那些大店日消耗面粉往往都在十几袋以上,再加上萝卜、香菜、蒜苗以及各种调料,兰州的牛肉面馆每年带动的原料消费都在5.2亿元以上。也正是有了这么庞大的消费群体,牛肉面才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成为兰州最具特色的经济小吃,把我国的面文化发挥到了极致。
在兰州,很多人一周至少要吃一两次牛肉面,而对于上班族、打工族和学生族来说牛肉面就更受欢迎了。早餐、午餐几乎是依赖牛肉面,更有一些人嗜食成瘾。兰州人外出,时日稍长吃不上牛肉面,就会有种搜肠刮肚的想念,犹如浅睡眠那种不畅快的欠缺感。我的一个高中同学就因在外地上大学,吃不到地道的牛肉面,开学后一个月趁着“十一”长假奔回家去好好地过了一把瘾。
别看牛肉面在兰州如此普及,如果问一个兰州人有关牛肉面的历史,他恐怕没有云南人讲过桥米线之渊源的那份自信,我亦如此。在网上搜索了一番,才知道牛肉面起源于唐代,但是关于牛肉面创始人的说法也有不同的版本,且由于历史久远无法考证,相传清朝末年有一个叫马保子的人在兰州开了第一家店,凭着自制的秘方,调出了浓郁独特的牛肉清汤,并由此将这一特色发扬光大,流传开来。据说马保子还制定了牛肉面的统一标准,那就是“一清(汤)二白(萝卜)三绿(香菜蒜苗)四红(辣子)五黄(面条黄亮)”。直至今日,兰州人吃牛肉面时也是依循着这个标准去评判一家面馆的优劣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汤一定要清澈透亮。传统的牛肉面馆制作汤的调料配方只有调汤的人自己知道,并且对外是严格保密的。在清晨四五点钟,他要早早起床,在没有旁人的时候给汤里加调料,这样才称得上“秘方”。此外,用来煮汤的牛肉也是很有讲究的。在兰州,人们大多用的是甘南(甘肃南部一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的牦牛肉,这种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之舟”,一般的牛肉怎能替代?这也是外地牛肉面很难做出地道之滋味的原因之一。
很多兰州人喜欢在早上吃牛肉面,用他们的话说叫“瓷实”,这样可以保证一上午精力充沛,不至于在中途感到饥饿。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虽然不一定能达到所谓的药膳保健的作用,但至少能在西北的严寒中感受到一股暖流。走进一家小面馆,掏出三块钱,拿着老板撕下的一张票,走到取面的地方耐心地排队。你不必担心会久等,因为队伍的行进速度非常快,而怀着一种期待的心情前行,恰好成为品尝美食的前奏。终于,到了厨房的窗口前,把票递给里面的师傅,喊一声“细的,辣子多放些!”,你会听到一句同样大声的吆喝声,另一个拉面的小伙便熟练地从一大团揉好的面中切下一块,搓几下,双手来回连抻数次,刚才的一个面团瞬间就变成了看似无数、实为一根的面条。“啪”的一声,面条落入一口大锅中,在滚滚的开水中翻腾、飞舞。不到两分钟,收票的那位师傅抄起两根粗长的筷子把面从锅里捞起,手腕一转,刚才还团成一团的面又整整齐齐地躺在了碗里。接着,那位师傅又拿起大勺,从旁边的锅里舀出一勺香气扑鼻的“白玉(萝卜)牛肉汤”浇到面上,然后左手端碗,右手飞快地在临近窗口的三个大碗里连抓三下,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已经完成。定睛一看,清澈的汤上飘着绿色的蒜苗和香菜,配以红亮的油泼辣椒。开始品尝时可以先喝一口汤(老兰州人仅凭汤的色泽和味道就可判定此家牛肉面是否地道),其作用可敌西餐的开胃酒;然后用筷子挑起一缕附着红辣椒的面条吸入口中,感受着筋道的拉面,品着香浓的牛肉汤。一碗面下肚,已是大汗淋漓,却体会到了一种无比畅快之感,这也许就是所谓的西北人的豪爽吧!
兰州学生 篇7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兰州市8所高校 (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商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西北民族大学) 1~4年级的部分学生和个别教师为调查对象, 其中学生1400名, 教师20人。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共发放学生问卷1400份, 兰州理工大学350份 (男250份、女100份) , 其他学校均各150份 (男100份、女50份) 。收回1247份, 有效问卷1128份 (男773、女355) , 有效率为90.46%;调查教师20人, 采用访谈和电话咨询笔录的方法进行。
1.2.2 文献资料法
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借鉴他人相关资料和研究成果, 并进行了归类整理。
1.2.3 数据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学生每周锻炼的频度
调查表明, 大学生每周锻炼一般为一二次, 占43.00%, 45.04%的学生保证不了每周1次的锻炼, 见表1。说明兰州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离学校体育工作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情况不容乐观。根据对 20名教师的调查得知, 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为一方面是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自觉性、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学业较重、没有场地、无人指导等[3]。
2.2 大学生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
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时间的调查结果, 每次锻炼的时间少于30 min的占54.17%, 30~60 min的占33.24%, 多于60 min的占12.58%, 如表2。
2.3 大学生体育消费和花钱健身的调查
兰州市高校70%多的学生来自贫困地区, 家庭收入较低。生活消费低于500元的占55.09%;超过调查人数的1/2, 但也有10.09%的学生高于800元。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50~150元/a (83.67%) , 不足100元占60.64%, 大学生月生活费基于500元左右, 见表3。体育消费主要有购买运动服、门票、体育器材、体育报刊等, 其中购买运动服装占总消费的85%。从表4看, 大学生消费健身的比例较低, 只占10.01%, 84.63%的学生基本上没有花钱健身的意识。但每周消费健身的女生占总人数的比例 (18.03%) 比男生 (13.24%) 要高5个百分点, 这与女生一般喜欢一些像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等室内需要付费的运动项目有关, 而男生大多都喜欢篮球、足球等室外无需付费的运动项目。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2.4 大学生体育健康投资态度的调查情况
从表5数据可见, 有85.28%的大学生同意“健身改善身心健康”;“健身让人身心愉悦”的占79.43%;认为“健身累, 影响学习”的高达57.26%;但仅有25.44%的大学生同意“花钱健身是值得”的。甚至还有相当比例学生认为“身体没病, 不必锻炼”的错误认知。
2.5 大学生对健康的关注调查
体育健康关注内容包括观看赛事 (国内外以及学校大小比赛) ;体育保健知识 (阅读体育卫生相关书籍, 也可通过网络、电视、报栏等多项渠道) 和健康讲座 (通过网络、电视、学校、院系等组织的一切健康讲座) 。调查表明16.64%的大学生能较好地通过报纸、电视和网络关注体育赛事, 并能阅读一些体育、保健、卫生相关知识。83.36%的大学生只是偶尔关心。说明大学生体育精力投入和健康关注程度不够。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注: () 内数字为构成比 (%) 。
3 讨论
兰州市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健康积极的, 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近55%的大学生能保证1~3次/周的体育锻炼。兰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50~150元/a (83.67%) , 远低于宋亨国等[4]关于广州大学生消费的调查结果 (300元/a) 。体育消费水平较低, 健康投资以实物消费 (如购买运动衣、鞋和健身器材) 为主。这可能与大学生所在地域的社会环境、意识形态, 以及兰州市高校生源70%以上来自农村, 甘肃籍学生占在校学生70%以上, 经济落后关系密切。健康投资的认知喜忧参半。认为健身累, 影响学习, 身体没病, 不需要锻炼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他们“重物轻人”舍得花几百元钱买鞋子也舍不得花几元钱去健身。其原因是大学生受“我国长期以来把体育锻炼看成是一种社会福利”的影响, 还尚未认识体育锻炼是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还尚未树立起正确的花钱健身的体育消费观。笔者建议:①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施, 大学生余暇时间更加充足, 学校要正确引导大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 设立体育卫生、健康保健等相关报栏。以便于学生课间, 余暇阅读了解。②近年来,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成倍扩大, 场地器材与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学校应加大体育硬件建设, 既要有大众化的免费健身场所, 又要有消费健身的场馆, 并以引导大学生消费健身为目的, 根据学生消费水平制定可行的收费标准。③学校要统一筹备, 组织学生观看重大体育赛事, 定期举办可行的体育比赛和健身班的培训, 进行卫生保健知识讲座, 可列入学生选修课程计划。④学校开设消费的体育选修课, 让学生自愿选择。通过学生选修的被动消费来过渡完成主动的投资。从而形成花钱买健康的健康投资的观念。比如一些高校开设的游泳、网球、羽毛球、野外生存活动等等, 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的现状, 为引导大学生体育健康投资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兰州市8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健康投资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兰州市大学生有较强的健身意识和良好的锻炼习惯, 55%的学生能保证13次/周的体育锻炼, 但在体育的健康投资方面注重实物消费, 84.63%的学生没有花钱健身的意识, 63.48%的学生不同意花钱健身。结论大学生体育健身态度积极, 但健康投资观念还需加强正确引导。
关键词:大学,学生,体育锻炼,健康投资
参考文献
[1]丁树哲.健康成本论.体育与科学, 2007, 25 (7) :13-16.
[2]武胜奇, 刘宝丰.体育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兼谈和谐社会南阳体育的发展.南阳师范学院报, 2007, 5 (9) :80-83.
[3]杨建文, 张虎祥.兰州市高校实施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的可行性研究.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21) :14-16.
兰州学生 篇8
1 兰州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采访、测试等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网络成瘾现状调查, 其中问卷调查1 000人, 座谈50人, 采访30人, 测试10人。被调查大学生中大一学生占31.2%, 大二学生占21.0%, 大三学生占24.3%, 大四学生占23.5%, 所调查学生中男、女生各占50%。兰州市大学生网络成瘾情况见表1。
在判定大学生是否为网络成瘾的标准上, 我们严格参照国家精神卫生权威机构的鉴定标准, 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 上网时间。根据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来判定上网是否影响其身体健康及社会生活, 同时参考大学生周围人的评价。 (2) 网上行为。了解大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是否与学习、工作和生活无关, 而是无节制、无目的地聊天、打游戏。 (3) 个体心理和行为。无节制上网是否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消极影响, 造成个体对外界感知灵敏度降低, 对外界刺激反应淡漠, 把上网作为逃避现实生活的手段。 (4) 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否影响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 是否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学习及工作能力、兴趣、效率是否降低, 生活质量是否下降, 是否把虚拟网络空间当作自己的精神寄托。
通过调查发现, 大学生中男生较女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高, 大四学生较低年级学生网络成瘾发生率高。大学生网络成瘾主要表现为网络聊天、网络购物、看网络电影、访问成人网站及打网络游戏几种形式, 具体情况见表2。
2 兰州市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原因分析
2.1 外部因素
在网络成瘾形成的众多因素里, 外部因素是大学生网络成瘾形成的诱因。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 网络已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平台, 但其中的不健康内容也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大学生学习生活相对紧张枯燥, 校园网络的建设及学校周边存在大量网吧的环境, 对部分不能正确使用网络资源的大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2.2 内部因素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内部因素是导致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发现, 大多数网络成瘾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差, 社交范围小, 孤独感较强烈。他们不愿参加学校及社会活动, 不能正确面对工作及生活上的挫折, 当心里有了苦恼自己又无法排解时便上网寻求解脱, 在网络上借助游戏中的成功寻求他人的认可。同时, 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 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自我意识强烈, 喜欢体现自我价值。而网络匿名化及网络上人人平等的特点, 使其感觉到自己在网络世界中得到了认可与网友的尊敬。
3 大学生网络成瘾戒除方法
英国诺丁汉大学心理学专家麦克·格里弗斯博士认为, 过分迷恋上网有损身心健康, 严重的会导致心理变态。网络成瘾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者类似, 一接触网络就兴奋异常, 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较常见的网络成瘾症状为患者终日沉浸在虚拟网络世界中, 不能有效控制上网时间, 在网络中能够持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 对网络产生严重心理依赖。而在现实社会中感觉精神恍惚, 宁可沉溺在网络虚拟世界中也不愿接触现实社会及与他人交往, 久而久之出现严重人格及心理障碍。因此, 真正戒除网瘾要像治疗其他精神类疾病一样, 多方式、多手段综合治疗。
3.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成瘾的危害
学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育大学生加强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在教育过程中避免乏味、枯燥的说教式教育, 努力将个人追求和个人价值紧密结合。在教育过程中要具有及时性、针对性、解惑性。除进行理论教育外, 还要加强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 使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尊重和理解。
3.2 严格执行日常管理制度, 是大学生戒除网瘾的保障
从调查数据来看, 绝大多数网络成瘾大学生都存在无节制上网的特点。从上网时间看, 主要占用日常学习和休息时间。因此, 加强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 防止大学生无节制上网是戒除网瘾的制度保障。在日常学习中, 教师及辅导员要坚持点名制度, 确实掌握大学生的去向, 防止其逃学去上网。另外, 要加强寝室生活制度的落实。大多数网吧为提高电脑利用率, 推出22点至次日8点的半价包夜上网营销方式, 许多网络成瘾大学生宁愿节省伙食费及学习费用也要包夜上网, 导致学习积极性极差, 精神恍惚。因此, 只有坚持严格执行日常管理制度才是学生戒除网瘾的保障。
3.3 建立科学的心理援助机制
网络成瘾现象出现的本质是教育出了问题。因此, 应积极开展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 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及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同时, 要关心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切实掌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家庭关系上的矛盾及困难, 给大学生一个和睦、理解、宽容的成长环境, 确保其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3.4 加强对网络成瘾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关心, 使其感受到温暖
网络成瘾大学生存在沉溺于网络世界、逃避现实生活的特点。对已形成网瘾的大学生, 在进行一定心理辅导的同时, 要帮助其回到现实生活中, 减轻其对网络的依赖。可组织网络成瘾大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交活动及学生社团, 在活动中让其感受到其他同学的关心和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以逐渐减少上网的次数和时间, 逐渐增强自控能力。同时, 和大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让家长多给网络成瘾大学生以家庭的温暖, 学校与家庭共同制订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帮助大学生戒除网瘾。
3.5 学校要依靠科技做学生上网的“过滤镜”
学校网络主要为教学、科研服务, 学校网络中心要利用一切技术手段, 对容易引起大学生成瘾的网络游戏及成人网站进行屏蔽, 学校要起到大学生上网的“导向器”和“过滤镜”的作用, 并协助文化监察部门对学校周边网吧进行检查, 确保网吧安装国家要求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通过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行政的约束力严格控制大学生校内、外上网时间及网络浏览内容, 为预防、治疗网络成瘾提供有效帮助。
网络成瘾已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网络成瘾者对网友如胶似漆, 而对亲人及教师、同学则显得较为冷漠, 有的甚至因接触不健康的暴力、色情等不良网络文化而增加了社会不安定因素。只有加强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关心教育和心理辅导, 才能保证大学生科学、健康地使用网络, 杜绝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发生。
摘要:现通过问卷调查、座谈、采访、测试等形式对1000多名兰州市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成瘾情况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 不同年级、性别的大学生中网络成瘾者所占比例及类型表现不同。只有应用多种方法、手段, 才能有效预防、治疗大学生网络成瘾。
关键词:兰州市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报告
参考文献
[1]胡凯.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4.
[2]谭三勤, 李增庆, 曾腊初.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 2004, 21 (3) :97~10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 2004-10-15 (1) .
兰州学生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兰州市3所高校 (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在校本科生800人, 覆盖文理工医等学科, 回收有效问卷781份, 有效率97.6%, 其中男生349人, 女生432人。384人有过兼职经历, 占总人数的49.2%。
1.2 调查方法
根据课题调查目的, 在参考相关文献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要求独立匿名填写。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 进行χ2检验和校正卡方检验。
2 结果 (见表1~3)
表1显示, 兰州市大学生是否有过兼职经历在性别和生源地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 在所学专业上无统计学意义。
表2显示, 大学生兼职的收获主要包括提升自我能力、赚钱、增加社会经验、出于兴趣爱好和广交朋友。在调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69.0%、60.7%、53.7%、6.8%、4.7%。
表3显示, 在回答利用什么时间兼职时, 47.1%的大学生利用周末兼职, 其次为寒暑假和节假日。只有不到7%的大学生在周一到周五和课余进行兼职。
表4显示, 兰州市大学生兼职所得收入的用途中生活、学习开支占 50.4%, 改善伙食、买衣服占31.5%。
3 讨论
由表1可知, 有过兼职经历的384 (49.2%) 人中, 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是否从事过兼职方面有统计学差异, 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女生比男生在生理和心理上较早成熟, 她们更容易适应兼职工作, 也可能是由于大多数单位提供给女生的兼职机会较男生要多一些[2]。不同生源地学生也有统计学差异, 是由于大部分城市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相对较好, 他们不愿意从事兼职工作, 而农村生源的学生则想通过兼职工作赚取一定的生活费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专业与是否有过兼职经历无统计学差异, 这是因为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 学校对各专业的学生要求都比较严, 此外, 大学的课程都安排在工作日, 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所拥有的大部分空闲时间都集中在周末。
由表2可知, 学生兼职的收获总体倾向于提升自我能力、赚钱和增加社会经验, 是由于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 大学生的生存压力不断增加, 因此提早接触社会、磨练自己、积累经验, 成为多数大学生的迫切需求。同时, 用人单位比较多的关注“工作经验”, 这就要求大学生不能仅局限于象牙塔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应该学以致用[3]。此外, 兰州市大学生的生源多是来自西北的学生, 多数学生的家境并不富裕, 因此通过兼职来赚取一定的生活费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由表3可知, 大学生兼职的时间多集中在周末, 其次是寒暑假和节假日。寒暑假和节假日也是比较连续的时间段, 但是由于春节和外出游玩等原因, 相对于周末来说兼职过程比较容易中断。
由表4可知, 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其兼职收入用于生活、学习开支,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我国高校学费一直居高不下[4], 高额的学费负担迫使大学生不得不利用空闲时间去从事兼职来赚取一定的学费和生活费,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31.5%的大学生其兼职收入用于改善伙食、买衣服等, 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强有力的消费群体, 其正处于接受新事物、享受新科技的黄金时期, 因此,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了兼职。
综上所述, 兰州市大学生从事兼职工作的人数较多, 本次调查显示49.2%的大学生曾有过兼职经历。由于大学的课程一般都安排在正常的工作日, 为此学校可以给大学生多提供一些周末的兼职工作, 同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兼职工作的指导或培训;其次, 尽量开拓校内勤工助学岗位[5], 在满足学生从事兼职工作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他们的基本利益和权力。对于部分从事校外兼职工作的学生, 相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使学生的合法权益能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兼职工作对于大学生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方面有利于他们的自身发展, 另一方面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 但无计划、不合理的兼职同时也会使大学生蒙受其害, 面对浩荡的兼职大军, 大学生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兼职与学习的关系, 如果因为兼职而耽误了学业, 那兼职的意义便无从谈起。
摘要:为进一步引导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 整群抽样兰州市3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800人,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兼职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回收到的781份有效问卷中, 384人 (49.2%) 有过兼职经历, 兼职情况在性别 (χ2=5.708, p<0.05) 和生源地 (χ2=6.030, p<0.05) 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与所学专业无统计学意义 (χ2=1.816, p>0.05) ;大学生兼职的主要收获为提升自我能力、赚钱、增加社会经验;兼职的时间多集中在周末, 其次是寒暑假和节假日;兼职收入主要用于生活、学习开支。兰州市大学生从事兼职工作的人数较多, 学校及相关部门应予以高度重视。
关键词:兰州市,大学生,兼职,调查
参考文献
[1]褚宝良, 杨磊, 马倩影.当代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及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0, 6 (5) :76.
[2]陈力, 张学义, 叶金明, 等.大学生兼职现状调查[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5, 15 (6) :40-42.
[3]杨红秀, 贺祖斌.大学生兼职动因的社会学分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22 (2) :129-132.
[4]顾雷.中国大学维权调查[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4.
兰州学生 篇10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兰州市8所高等院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发放问卷1 900份,回收1 807份,回收率为95.11%。其中男生926名,女生881名;一年级学生468名,二年级学生518名,三年级学生458名,毕业生363名;理科生438名,文科生370名,工科生372名,农科生371名,医学生256名。通过问卷评估,调查表的信度达95%,效度达96%。
1.2 方法
由调查员发放上网行为调查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对象在调查员指导下独立完成。上网行为调查表由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研究所设计,经过预调查修改并完善。问卷包括年龄、性别、生源地、年级、专业类别等基本信息,以及上网行为情况等内容。
抑郁自评量表(SDS)[7],含有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在过去1周内“很少有”计1分,“小部分时间”计2分,“相当多”计3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计4分。抑郁程度为累计总分/80,0.50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微至轻度抑郁;0.60~0.69为中至重度;0.70以上为重度抑郁。
1.3 网络成瘾判断标准
参考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7]。(1)过去7 d,平均每天上网超过4 h;(2)不上网时,仍在想网上的内容;(3)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4)期望上网时间比目前更长;(5)上网时间经常超过预期;(6)想不上网,但无法自控;(7)因上网不能完成作业或干脆逃学;(8)向家长、同学、老师隐瞒上网事实;(9)因上网与老师或家长发生冲突;(10)借上网以摆脱困境、抑郁、无助或焦虑情绪。根据Young使用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结合本次调查实际情况,将(2)~(10)指标中出现4项及4项以上者定为网络成瘾行为倾向,将必须出现(1)和至少(2)~(10)指标中的4项者称为网络成瘾。其余则为无网络成瘾或倾向者。
1.4 质量控制
调查员经统一培训,调查表由专人审核;采取随机抽查的方法,由专人抽取10%的原始数据进行核实,以控制和降低信息录入误差。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
被调查的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1.07%(200/1 807),网络成瘾倾向率为10.46%(189/1 807);男生的网络成瘾率为13.50%(125/926),网络成瘾倾向率为12.53%(116/926);女生网络成瘾率为8.51%(75/881),网络成瘾倾向率为8.29%(73/881)(χ2=22.801,P=0.000)。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毕业生的网络成瘾率分别为5.34%,14.86%,11.35%和12.67%;网络成瘾倾向率分别为13.46%,8.88%,10.48%和8.82%(χ2=28.468,P=0.017)。理科、文科、工科、农科、医科网络成瘾率分别为9.36%,10.81%,5.38%,16.98%和14.06%(χ2=77.079,P=0.000)。
2.2 大学生上网目的对抑郁情况的影响
见表1。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上网目的不同的学生中,抑郁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4,P=0.000)。因上网而产生抑郁的前3位上网原因依次为:数码游戏53.48%,教学资源46.49%,娱乐汽车45.03%。上网关心信息为数码游戏和数学资源的大学生中、重度抑郁发生的构成比分别为54.79%(80/146),教学资源为47.11%(98/208) 。
2.3 网络成瘾与抑郁的相关性
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倾向和网络未成瘾的大学生抑郁检出率分别为70.50%,74.07%和33.00%;网络成瘾和网络成瘾倾向者中至重度的抑郁检出率为34.00%(68/200)和38.10%(72/189),网络未成瘾者中至重度检出率为11.99%(170/1 418)。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兰州市大学生网络成瘾率为11.07%,高于2002年国内报道的6.40%[8],与美国大学生网络成瘾率(8%~13%)相接近[9]。男生的网络成瘾率高于女生,提示男生更容易成为网络成瘾的人群。低年级学生的网络成瘾率低于高年级,而网络成瘾倾向率高于其他3个年级,提示在低年级开展网络成瘾的防控和健康教育将有效降低高年级网络成瘾的发生。
上网关心信息以游戏、教学资源为主的大学生中,中重度抑郁发生的较多,而关心邮件相册、时事财经、朋友情况者多无抑郁,或抑郁程度较轻。Young[10]对互联网成瘾现象的研究显示,互联网成瘾者具备特定的人格特质。过度的网络沉迷会降低大学生的社交能力,进而导致学生封闭在狭小的圈子。关心邮件、时事财经、朋友情况及多与外界交流会减轻大学生抑郁情况。有学者研究提示,有效地引导患网络成瘾的抑郁学生多与外界沟通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轻抑郁状况的发生[11]。
兰州空战大捷 篇11
敌机屡袭 我方迎击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决战,中国空军积极加强备战,接受了苏联一批战斗机,各部队飞行员及地勤维修人员分批赴兰州空军的驱逐总队接受训练,熟悉苏联战斗机的性能,研习空战技术。日军悉知这一重要情报后,一则为摧毁中国空军力量,二则为确保日后越过内蒙古草原进军时避免受到中国陆军、空军的联合阻击,乃于1938年秋趁中国空军训练未竟之际,先大举空袭扰乱甘肃境内各空军基地,其后便将轰炸目标对准兰州。自1938年底到1939年全年,日机群共袭击兰州9次,但每次都遭到中国空军及苏联志愿队的迎头痛击。
在诸次空战中,以1939年2月20日及23日的空战最为激烈,我方共击落敌机18架。
兰州上空两度血战
1939年2月20日是农历正月初二,但兰州空军没有放假,照常坚守岗位。中午时分,军区司令部接到防空司令部电话,有30架敌机分批进袭兰州,已越过平凉、静宁、固原和靖远。接讯后,我方空军十七队、十五队及苏联志愿队战机升空警戒。十七队队长岑泽鎏率机9架升空至4000公尺高度,只见第一批9架敌机已由西北方飞向兰州机场。此时苏联志愿队已在兰州城上空迎头开火攻击,十七队的9架战机正在敌机右上方,敌机的高度为3000公尺。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岑队长一声令下,中方战机顿时如猛虎下山,俯冲攻击敌机,很快一架敌机中弹起火,坠于皋兰山上。不久,又一架敌机被击中,摇摇晃晃地下落,终于撞到地面,随着一声巨响,红火黑烟冲向天空。几分钟后,第三架敌机又被击中坠地。我方机群越战越勇,敌机慌了神,顷刻溃散,分头鼠窜。我机仍不放过,分别追击。
这次惨败后,日本侵略者仍不死心。三天后的2月23日,日寇机群再度偷袭兰州。中午11时,防空司令部通报兰州空军基地,18架敌机分两批由固原、静宁向兰州进发,11时41分,我十七队10架战机起飞在空中警戒。12时20分,又获悉另有20架日机由西峰镇向兰州扑来,我十七队、十五队及苏联志愿队共31架战机分批起飞。不一会儿,敌机由东北方进入兰州市区上空,我机随即勇猛攻击。此次空战较前次更为激烈,双方出动机数众多,不过敌机为轰炸机,我方为驱逐机,对敌攻击较为灵活,又是背光迎战,形势对我方十分有利,然而,敌机群组成的火网,绵密发射,火力旺盛,犹如流星雨般。战斗十分激烈,很快有3架敌机中弹爆炸,耀眼火光一闪之后,变成了巨大火球,自空中冉冉坠落地面,着地之后,烈焰四散。跟着又有一架敌机拖着黑烟渐渐下落,继而也下坠爆炸。接着,十五队队长余平想击落敌机两架,十七队副队长马国廉及队员陈桂民各击落一架。五分钟后,又有两架敌机遭我方击落,四架受伤逃逸。临洮、榆中、阿干镇、乾草店等地均有敌机撞山焚毁,这些敌机不能返航,无疑是被我方空军击伤沿途坠毁。战后统计,此役两日共击毁敌机18架,成为抗日战争中击落敌机最多的一次战役,我方则无一死伤。这次战役后,空战中有功人员都分别获颁一星及两星的奖章,中方人员有岑泽鎏、马国廉、胡佐龙、刘散光、郭耀南、陈桂民、李德标、余平想、陈崇文、任肇基、叶思强、徐华江,苏联志愿队获奖的有7人。航空委员会的黄秉衡将军于2月底专程去兰州授勋颁奖。
当时任兰州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的李逸侪事后写了一本《中国航空掌故》,说:“兰州这两天空战,为我国空军八年抗战的历次空战,创立了歼敌最多的辉煌战果。”
3月初,空军兰州军区司令部举办了一次盛大的纪念祝捷晚会,在兰州大戏院招待各界代表。会上,这些功臣收到了总队转来的兰州各界赠送的慰劳品。
空军作战前赴后继
空军作战是九死一生,战斗人员的生命像流星一样,虽然光芒四射,但往往是短促的。抗战时期,因为我国航空工业还很落后,飞机及装备皆依赖外购,还买不到性能优良的飞机,甚至把飞机的价值置于飞行员生命之上。驱逐部队作战所驾驶的飞机多为单座战斗机,机上没有通讯设备,与地面无法联络,飞机之间也无法通讯联络,作战时往往又盲又聋,敌情不明,飞机的油料又有限,打起仗来艰辛万分,飞行员随时都在死亡的边缘。但中国空军抱着必死的决心,与日机誓死拼斗,前赴后继,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奋斗求生存,给日军以最沉重的打击。
战后重逢旧敌释嫌
兰州学生 篇12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兰州市5个县、市、区的大、中、小学生共1 800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地调查法。问卷表的问句分为客观情况问句与主观态度问句两大类。问卷的效度和信度分别为89.30%与86.60%, 符合相关要求。采用分层抽样法, 分别抽取大、中、小学生各600人, 共发出调查问卷1 800份, 收回有效问卷1 597份, 有效回收率达88.72%。
全部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统计与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兰州市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
2.1.1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频率及时间
在被调查的兰州市学生中,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为610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38.20%。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中, 每周锻炼1~2次者占39.07%, 每周锻炼3~4次者占18.47%, 每周锻炼5次以上者占42.45%;每次锻炼不足30 min者占22.86%, 每次锻炼30~60 min者占44.15%, 每次锻炼60 min以上者占32.99% (见表1) 。调查中还发现, 大部分学生仅能掌握1~2种锻炼方法, 体育能力差, 这与几十年一贯的以运动技术为重点的教学形成反差, 同时说明, 体育教育应该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体育教学需要不断改革和完善。
2.1.2 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
对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9.20%的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 27.70%的学生知道一点, 这说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在学校中的宣传力度还不够。学生对“体育锻炼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赞同率达到了98.50%。84.00%的中学生对体育有较正确的认识, 他们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这说明, 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正确的, 其动机主流是好的,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2显示, 兰州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 选择这一目的的人数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总人数的86.50%, 这说明兰州市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匮乏, 对体育的功能与作用认识不够深入, 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上。其中, 女生参加体育锻炼是为了保持体型苗条, 这说明女中学生更有追求美的心理倾向。调查还显示, 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 其中由于学习任务重而导致无法参加体育锻炼排在首位。
2.1.3 体育锻炼的地点与项目
调查显示, 兰州市学生选择锻炼的地点主要是学校体育场 (馆) , 选择这一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3.30%。在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选择上, 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跑步、健美操舞蹈、球类和武术, 长走和登山排在第5、6位, 最后依次是其他项目、游泳和气功 (见表3) 。
2.2 兰州市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特点分析
2.2.1 学生体育锻炼项目的新潮化
学生是社会最活跃的群体之一, 也是最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受众, 在体育锻炼热潮之中, 他们的这一特点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虽然兰州市经济相对于东南沿海城市而言较落后, 但学生在各种体育锻炼中对新兴项目的喜欢程度并不低, 一些海外或东南沿海地区青少年开展的体育健身活动形式很快传入兰州并流行起来, 如街舞、轮 (板) 滑、攀岩、跆拳道、3人篮球、5人足球等, 这些项目基本上在所有的大、中、小学校学生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青睐。
2.2.2 学生的体育需求呈现多元化
调查显示, 学生对体育的需求已经不再是单一形式, 而是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体育锻炼项目的需求多元化, 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体育项目, 而是追求新潮化;体育锻炼组织形式的多元化, 不再局限于体育课, 而是有多种自发形式, 如三五好友自己找地方练习、参加俱乐部等;体育锻炼场所的多元化, 不再局限于学校, 而是从学校走向健身俱乐部、家庭和社区。新时期的这些新趋势和新特点, 对学校体育的规划和发展提出了挑战, 也为全民健身的推广找到了新的出路和方式。
2.2.3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不平衡性
参加体育锻炼活动的不平衡性在兰州市的学生中异常显著, 主要体现在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存在着性别上的不平衡, 男生参加锻炼的人数远远多于女生;大学和小学生参加锻炼的次数远远多于中学生;文化课学习与体育锻炼发展严重不平衡, 成绩好的学生几乎不运动, 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参与体育锻炼行为非常好。
2.3 制约兰州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2.3.1 兰州市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较强, 但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较差
根据《纲要》要求, 学校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技能, 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无论从体能还是心理上讲, 都将体育锻炼达到“不是别人要我练, 而是为了健康我要练”的境界, 从中使其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把体育锻炼放在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事实上, 兰州市的中小学体育课并没有给学生教会一项适合终身锻炼的运动技能, 大多数学生到了大学才能学到一门专项运动技能, 这造成了学生有体育意识而无体育参与能力的怪现象。中小学学校应充分利用有限的体育课堂时间, 并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 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 使每位学生掌握一项体育锻炼技能。
2.3.2 学习压力大, 没有时间, 严重地影响着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
学校体育工作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展开, 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锻炼时间。目前中、小学生锻炼时间的不足, 严重地制约着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行为。大多数中小学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 违背国家教委开课规定, 私自增加课时, 使得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不得不放弃自己的锻炼机会。大学生在这方面则相对好于中小学学生, 虽然大学生的就业和学业压力较大, 但每天进行锻炼的时间还是很充足的。作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随时随地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发现与《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不相符合的学校, 教育行政部门要勒令他们限期改进,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校领导和他人要给予行政处分, 对导致学生身心健康受到损害的要降职或追究刑事责任。
2.3.3 学校环境差削弱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兰州市学生虽然体育意识较强, 但运动参与能力较低, 这客观上与学校的体育环境有很大关系。调查显示, 兰州市学生拥有的体育场地偏少, 各校体育教师的配备、体育场地的拥有量及体育经费的投入均不平衡, 在外部环境上导致了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所减弱。为了让学生拥有锻炼的场所与器材, 学校各级领导要重视体育场 (馆) 的建设, 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体育场 (馆) 建设列为学校是否符合办学条件的大事来抓。学校要在现有的条件下, 以改造旧设施为重点, 在长效果、少投入的原则上进行扩建和改造, 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 结论和建议
(1) 兰州市现行学校体育课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广泛需求, 学生的体育需求呈现出多元化、新潮化和自主化的新特点。只有及时把握这一新趋势和新特点, 支持和引导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互联和互补, 才能促使学校的体育锻炼活动在更大的范围内健康、有序地发展并取得更大的成效。
(2) 提高教师素质, 充分发挥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 体育教师急需更新观念, 以迎接时代的考验。从一定程度上讲, 学习与研究健身教育方面的系统知识, 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应该在体育教学改革中, 树立科学的健身意识, 传授健身原理、健身方法以及健身效果评价的基本知识, 推广人们认同的健身行为。
(3) 体育锻炼是学生增强体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指导和培训工作, 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能力。
(4) 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 他们的体质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因此, 建议社会各界关注学生的体质, 加大对学校体育教育建设的投资, 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
摘要:在对兰州市5个县、市、区的大、中、小学生共1 800人进行调查的基础上, 全面分析了兰州市大、中、小学生体育锻炼活动的现状、特点, 在肯定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已取得的成绩的同时, 提出了促进学生体育锻炼活动进一步开展的对策。
关键词:兰州市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S].1995.
[2]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S].1995.
[3]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S].1999.
【兰州学生】推荐阅读:
兰州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进行毕业论文期间请假意见20107-05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财政金融系团总支学生分会工作计划学习部09-23
大兰州05-13
兰州新区08-28
兰州银行09-11
兰州石化10-06
兰州铝业06-05
兰州模式论文08-27
兰州大学11-17
兰州西固区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