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巧用微视频 突破重难点

2024-05-23

教学案例:巧用微视频 突破重难点(共5篇)

教学案例:巧用微视频 突破重难点 篇1

东门中学地理备课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巧用微视频

突破重难点

〔背景〕:对于六年级世界地理第二学期3.3世界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类型》这节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用一课时的时间介绍四种热带气候类型的地理分布、气候特征、植被和代表性动物等情况。由于学生对世界气候类型缺乏实际的生活体验,再加上理论性较高,常用的教学手段很容易使教学陷入枯燥和空洞。上完第一节课,给我的感觉整个教学过程沉闷,学生思维也没有得到固化,学生或许能够机械的将一些知识点记忆下来,但并没有产生一个形象的、立体的感知。尽管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融合了大量的景观图,文字材料,并且自以为已经很精心设计了各个层次梯度的提问,但遗憾的是,除了一些机械的记忆,学生并没有很好地激发思维,提高运用新知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所以在接下来其他班级的教学中,我反思如何来突破教学上的重难点。恰逢我们学校本学年大力倡导微课微视频的制作,以促进新技术条件下教育教学的改革,给了我全新的思路。以下是我针对本节课的一些具体做法:

案例一〔微视频导入破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各种热带气候类型分布地区的描述及其特征的概述”。针对预备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网上下载了三段视频《阿拉丁》、《狮子王》、《丛林之王》,这三部动画电影对学生来说特别熟悉。我用视屏软件Camtasia_Studio7.0剪辑了三段最具有代表的画面,每一段视频时间控制在一分钟以内,然后把三小段视频再合成为一个微视频,并且在视频开头提出观看的要求:“下面动画电影各反映了哪种热带气候类型?”并且让学生注意每一种热带气候类型的自然景观、代表性的动、植物。第一次尝试也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我注意观察学生观看的反应,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也看得津津有味。三分钟不到的微视频很快就结束了,我能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意犹未尽。趁热打铁,我重新抛出了视频开头的问题,出乎我的预料,学生积极响应,争先恐后回答:“阿拉丁——反映的是热带沙漠气候”,“狮子王——反映的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丛林之王——反映的是热带雨林气候”„„

师问:“那么每一种热带气候类型自然景观又是如何的?” 学生:“热带沙漠气候非常干旱,植被稀少,典型动物有骆驼”

东门中学地理备课组·教学案例

来源,野生动物的周期性大迁徒,主要是追随着热带草原的降雨季节而带来丰富的食物。七八月份是向北半球迁徙。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结合图片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虽然也会有一定的回应,但学生往往会失去继续探究下去的动力,教师讲的再起劲,学生也是响应廖廖。而通过微视频,自始至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吸引到问题情境中,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自觉不自觉地被一步步激发出来了。

〔评析〕:在这堂课微视频的应用中,我最大的体会是微视频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能够创设学生已经熟悉或者说能感知的情境,这样就更容易触动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并且能主动构建和整合知识体系。有时我们作为老师常会抱怨现在的学生不愿思考,却很少会去考虑为什么学生不愿思考?事实上现在的学生懂得更博杂,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容易痴迷。而我们所做的无非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微视频无疑从新技术层面提供了一种操作手段。不过在资源的选择上也要有一定的考量,是否是学生感兴趣的,是否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另外微视频应该是多种媒体的集合体,既包括视频媒体、还有图片、音乐背景等。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扩展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维智能。我在制作“东非角马大迁徙”的微视频中,除了下载高清的画面,剪辑了最具震撼的场景,另外还配了一段具有烘托紧张和气势磅礴气氛的音乐背景,在第一时间就给了学生极大的视觉冲击和声响冲击,牢牢掌控了课堂的节奏,学生很快就进入了被我刻意营造的情景中。最后的教学效果无疑验证了这一点。

微视频虽然时间都很短,但其实它的信息容量是很大的,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整体认识的思维方式,从而凸显运用地理视角来解释区域特征的方法和习惯,掌握学习世界地理的基本方法。微视频的运用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某一个环节或者几个环节,最终破解教学中的一个个重点、难点。

教学案例:巧用微视频 突破重难点 篇2

●利用多媒体强化识记生字

低年级的识字量大, 要求“三会”的字又多。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识字的重、难点, 我们可以发挥多媒体画面富于变幻、信息反馈及时、具有灵活性和仿真性等特点, 针对学生不易理解和需重点强化的知识点, 设计和安排课件呈现的内容。如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7》的教学中, 我创设了一个到公园识字的情境, 根据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用Authorware平台, 制作了图画和文字相结合的动态画面, 将抽象的事物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帮助学生记“亭、停、闻、鸣、耳”等字的字形, 正确区分“亭和停”、“耳和闻”、“鸟和鸣”的意思和用法, 同时让学生看图听配乐朗读,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利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词语理解

如国标本第五册第14课《东方之珠》, 是一篇描写香港美丽景色的文章, 课文中有很多描写灯光夜景的词语、句子,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 感觉非常抽象, 所以, 我在制作课件时, 专门设计了一组解疑的幻灯片, 利用实物演示、观察体验的方法, 使学生一目了然, 并且记忆深刻。

再如, 国标本第四册《鸟岛》一课中, 学生上课时提出:什么是“陆续”?我通过多媒体演示:蓝蓝的天空中, 一群鸟儿飞过来, 又一群鸟儿飞过来……学生通过观察, 一下子就明白了, 同时也理解了鸟岛聚集的鸟真是各种各样, 数不胜数。

●利用多媒体感悟文本内容

如国标本第四册《台湾的蝴蝶谷》的第三段, 教学重点是感受蝴蝶谷里的景象是多么的迷人。课文在描写黄蝶谷时, 有“在阳光的照耀下, 金光灿灿, 十分壮观”的句子。学生平时见的只是三三两两的蝴蝶, 至多也是一群蝴蝶, 这样整个山谷布满黄蝴蝶的景象, 单单从字面上去理解, 是感受不到“壮观”的。当学生看到多媒体演示的布满山谷的黄蝴蝶在翩翩起舞时, 都被这壮观的景象惊得嘴巴都合不拢了。此时, 再引导学生诵读, 学生感受更加深刻。

●利用多媒体开阔视野

我们的语文教材越来越生活化, 也越来越体现出整合的必要性, 如《回声》、《看月食》等课文, 包含很多自然现象。借助多媒体技术动态模拟的功能, 能使微观放大、宏观变小, 化暗为明、变不可见为可见, 展示物体内部结构、事物的演变过程等, 帮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信息, 形成鲜明丰富的感性认识, 从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例如, 《看月食》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由于日食这种自然现象比较少见, 不少孩子从未亲眼见过, 如果仅仅通过讲解、阅读等方法, 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为了突破这个学习难点, 我首先运用多媒体课件模仿再现日食发生的过程, 然后让学生推测, 太阳在这期间是消失了还是被别的天体挡住了, 答案显然是后者。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所观察的模拟现象进行推理, 这个天体是什么样的, 怎样运动的, 可能是什么。然后结合三球仪引导学生讨论分析, 初步得出日食的成因。最后教师再用动画演示三个天体的运动情况, 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日食的成因。

教学案例:巧用微视频 突破重难点 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课件教学;重难点;突破

多媒体课件教学之所以这么受大家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它的直观性视听特点,它能改变传统课堂呆板的环境,也能很好地在多方面吸引学生兴趣辅助历史教学,使得教师能用更多的方法手段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但是这种利用课件教学的模式也因为其快速的翻页以及零散的知识联系使得学生的历史思维构建出现不利的一面。另外在历史知识重难点的突破方面课件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因此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特点,针对课件教学不能很好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问题提出微视频辅助突破重难点的

方法。

一、根据学生学情和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确立重难点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视频信息井喷式的增长,初中历史教学相关的视频也是层出不穷的,但是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课件制作过程中不可能把这些视频都利用,也不是每个历史相关视频就一定适合放入课件辅助重难点教学。只有立足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并结合历史课程标准具体的针对历史想象或者规律,从多个角度收集与教学重难点相关的视频,才能真正对突破重难点起关键作用。比如,我校學生对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策略比较感兴趣,喜欢听一些秦始皇的故事,也喜欢看秦始皇威武军队出征。同时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策略也是《秦的统一》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述重难点和学生兴趣点,从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多个方面收集秦统一的视频,最终我校历史教师在优酷网上找到关于秦始皇的纪录片,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看到和听到的内容,结合教材总结归纳出秦统一六国和巩固统治的措施。通过这种看视频,根据知识进行自我总结的过程,学生能独立自主得做完检测题,说明他们掌握了该重难点。

二、课件制作中灵活应用微视频,掌握时间分配和使用时机

课件使用对于多数教师来说是比较容易的,讲解过程也是非常流利,而对于历史微视频的使用就比较尴尬,有很多教师反映有时候不由自主地忘记了播放相关历史视频,有的教师又抱怨自己选择的微视频太长或者太短,很多时候学生也在较长的视频观看中失去兴趣,在较短时间的视频中意犹未尽。这就使得教师在课件制作环节需要对视频进行灵活的处理,包括剪辑、编排、配字、配音等内容。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设计好播放微视频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兴趣决定使用微视频的时机,确保在学生兴趣点和求知欲临界的部分结束微视频播放,以利于工作继续开展。比如,在进行《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学习时,我校历史教师找到了很多关于鸦片战争的电视、电影等,但是内容都比较冗长,无法在历史课堂上直接使用,只能通过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在课前使用了一段谈判对话,根据谈话内容,引导学生分析该谈判发生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继续讨论该谈判的意义。整个过程学生都围绕微视频中谈判的内容在进行,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识记鸦片战争谈判赔款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归纳意义起到树立学生爱国情怀的作用。

三、微视频的修整需要教师加强自我技能的提高

课件的制作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不同的历史课需要不同的课件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也就需要更多的微视频来突破重难点,这些微视频不可能完全在电视、电影等里面找到,这就需要教师根据重难点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制作简单的图片连播、动画等形式的微视频。比如,在进行《三国鼎立》的重点内容教学时,可以制作三个动画人物,把相关历史人物的头像贴到自己创作的动画骨架上,引导学生熟悉人物特色,进而进入三国相关历史知识的学习。这样就使得学生感觉历史课堂也很好玩,便于学生进入学习历史知识的良好状态。还可以展示三顾茅庐的漫画,让学生根据漫画内容,结合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让课堂活跃起来。但大部分教师并未接受过相关视频编辑方面的技能培训,想要做出优秀的视频动画是比较困难的,这需要教师更多地从各角度提高自己的技能。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课件利用是非常广泛且有很多良好作用的,虽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但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发展的好的教学手段,若能在教师队伍中加强视频编辑技术的培训,让教师掌握视频处理技术,巧妙设计使用微视频突破重难点,将会进一步修正该教学手段的短处,各大学校的历史课堂开展将更加顺利和有效。

参考文献:

[1]朱志永.多媒体课件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鲁东大学,2014.

[2]徐莲花.浅谈农村中学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的弊端[J].成才之路,2009(10).

教学案例:巧用微视频 突破重难点 篇4

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导言, 出示宋太祖赵匡胤的照片, 简要介绍北宋建立的情况, 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

问题探究一:北宋中期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和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1“富者有弥望之田, 贫者无立锥之地。有力者无田可种, 有田者无力可耕”。

材料2据《宋史·食货志》记载, 北宋“势官富姓, 占田无限, 兼并冒伪、习以成俗, 重禁不能止”。

材料3北宋前期, 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 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 边境扰动, 兼并之财, 乐于输纳, 皆我之物。”

思考: (1) 材料1、2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 (2) 从材料3来看,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 根据所学知识, 你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通过分析材料, 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教师再进行总结。

问题探究二:如果你们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成员在图书馆查到了这些资料, 他从中获得的主要信息是什么?出现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 你能帮他分析出来吗?

材料1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 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 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 可是都失败了。

材料2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 绢二十五万匹, 称为“岁币” (“澶渊之盟”) 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 两边人户不得交侵。

材料3 1040~1042年 (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 , 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通过分析材料, 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教师再进行总结, 进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产生的影响”的学习。

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问题探究三: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1宋开国时, 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 恩荫之烂, 日增月益, 遂至不可纪极。真宗咸平四年, 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减者如此, 未减者可知也。

——《廿二史札记》

材料2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 奉行养兵政策, 每逢荒年, 政府招募饥民当兵, 灾荒不断, 募兵不已。养兵之费, 在天下十居七八。北宋初年, 军队仅有二十万人, 宋仁宗时, 军队总数达一百四十万人之多

——《张载集》

回答: (1) 材料1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影响如何? (2) 材料2反映北宋中期出现了什么现象?影响怎样? (3)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通过分析材料, 组织学生讨论, 让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教师再进行总结。

1.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 集中军权。 (2) 集中行政权。

积弱:行政效率低下, 军队战斗力弱。积贫:国家财力贫弱。

2. 空前强化皇帝专权的负面影响

(1)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形成积弱局面。 (2) 冗兵、冗官、冗费导致财政十分困难, 出现积贫局面。

通过幻灯片以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 (1043年)

1. 庆历新政的内容

思考: (教师设问, 学生自主学习后完成)

(1) 宋仁宗进行改革的动机是什么?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2) 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 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 (4) 从新政的背景到实施、失败对当今中国的改革有哪些启示?

2. 结果:夭折

合作探究:庆历新政改革失败的原因。

3. 影响:王安石变法的前奏

合作探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说“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请问:范仲淹“忧”什么?这与本章的王安石变法的联系是什么?

探究结果:范仲淹“忧”的是北宋政府面临的社会危机, 还有改革的失败, 他的忧虑正是王安石改革的社会背景、改革的必要性, 也预示了王安石改革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艰巨性。

【本课小结】

教学案例:巧用微视频 突破重难点 篇5

一、微课内涵与特征分析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如教学活动、实验、任务)而设计开发的一种视频课程资源,具有目标明确、教学时间短的特点。微课作为新型教学资源,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微课的学习将会越来越普及。

短小精悍。微课简单说就是“微小、短时课程”,主要由教学视频构成,参照不同学龄段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规律等设定微课时长,一般以5到10分钟为宜。微课虽然时间短,但是具有高度集中的知识点,主要是围绕学科教学中某个知识难点、重点、疑点精心制作短视频资料。所以,微课虽小却不失精炼,凝聚着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安排、讲解、总结与反思。

灵活便捷。微课正因为其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才使得其同样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微课借助于现代化信息系统来制作形成,老师可以利用现代发达的通信设备、信息终端等制作微课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微课程,跨越时空,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便利。

二、微课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相关性

二者相辅相成。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中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课程内容包含上机操作,而一定的上机操作能力,为微课产生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微课的出现又促进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因为很多基础教学中的知识点,可以用微课呈现,更形象生动,更易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热情,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实现双赢。

三、微课活化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的途径与方法

1. 深入分析,精心制作。

微课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发挥其活化功效的前提是精心制作微课课件。微课的质量与制作水平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优势功能的发挥,所以教师必须深入分析、精心制作微课课件。高质量的微课一般具备下列特征:紧扣知识体系重点、难点,以精彩、精装的形式呈现,体现趣味性,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

教师在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以章节为例,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分析学生的接受能力、认知规律等甄选微课内容及呈现方式,其中内容必须紧紧围绕重要、关键的知识点,方式则要尽可能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与观赏性,以确保吸引学生的目光。

其次,反复修改。高质量的微课并非一气呵成、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不断地深入修改、完善,这样就需要教师投入精力,通过自行观看、组织学生观看,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等积极优化、调整并完善微课内容与呈现方式,让所制作的微课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

2. 捕捉关键知识点,创新式呈现。

微课教学的核心在于对知识系统中重要知识点、核心知识点的呈现,对此,较关键的是呈现方式,教师要不断开拓全新的知识点呈现方式,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观看欲望、促进学生积极学习。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认知特点等,善于抓住中职学生所处年龄段感兴趣的事物,紧紧跟随其思想潮流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模式。

例如:在Power Point演示文稿制作章节中,学生要求掌握幻灯片制作的一些方法,其中一些相对复杂的功能、操作(如超级链接、幻灯片切换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重点,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课件以创新模式向学生呈现。如:教师可以抓住网络上热播的电视剧,将学生正在热切追捧的剧目、电影等作为课堂PPT教学素材资料,将整个电视剧,从剧情介绍、人物性格分析、精彩评价等方面用PPT展示给学生,形成一个10分左右的微课课件,其中包括必备的人物图片、精彩片花、剧情剖析等,供学生观看、赏析,这样学生的兴趣则会被有效激发,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微课欣赏,学生一边观看微课中精彩的剧情内容,一边潜移默化地学习PPT的制作方法,一举两得。

3. 联系生活,针对性教学。

微课要有目标、有侧重地应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对于中职学生来说,最关键的是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同时也要参照学生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学,依托微课积极开创丰富的教学形式,如生活实例引导、任务驱动、合作讨论等,通过微课多种呈现形式来鼓励、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乐趣、用处,从而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例如:学习Excel这一章节时,其中涉及函数公式、数据库的一些操作,这些操作都是相对较难的知识点,对此,教师就可以采用微课形式为学生展现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先用微课向学生呈现Excel中的一些操作方法,如求和、求平均数、自动筛选、汇总等,待学生观看完微课件后,向其布置任务:提供一个班级期末考试的成绩单电子文档,要求学生参照微课中的步骤自行动手操作,利用Excel中的函数公式命令,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求和、求平均数、汇总、排序,并归纳出优、良、中、差等项目。这种方式可以优化学生对微课教学形式的认知,加深学生对Excel知识模块相关功能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在兴趣与乐趣之间无形地收获知识,掌握技巧,对于Excel的上机操作逐渐从陌生到熟悉。

4. 反转角色,学生制作微课。

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应该适当地开辟新方法、开创新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反转角色的方式组织教学,传统微课教学模式下,教师制作微课件供学生观赏、学习,此时,教师不妨尝试转换角色,鼓励学生制作微课件,再要求其同其他学生分享。

例如: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针对flash制作中的某一操作点、知识点要求学生自行操作、制作一个微课件,并把自己动手生成的微课件带到课堂同班级学生分享,以此激发并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制作微课件一方面能更深入地掌握与理解flash动画制作中的一些理论知识与操作技巧,另一方面通过作品分享,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培养团队精神,以便将来更好地开展工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接受能力及认知水平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微课教学,让学生在兴趣与乐趣的驱动下主动投入学习。巧用微课活化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教师不断开拓思路、活跃思维,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最终实现教学模式的革新。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教育教学技术、手段与方法,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教学法在教育教学领域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为课堂教学注入了全新活力,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中职教学为例,分析了微课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课,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职教育

参考文献

[1]林秋雪.浅谈微课在中职学校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2013(10).

[2]孙青.中职学校计算机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现代阅读,2013(07).

[3]胡铁生.“微课”:区域化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上一篇:喀什市第五中学双语汇报材料下一篇:论坛活动策划方案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