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通用13篇)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1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进入了教育界,凭借其特有的形象性与感染力,通过图文、动画、色彩及音响等绝对优势,在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多媒体导入,创设情境
1、音乐导入激情
《卢沟桥烽火》一课记叙的是七七事变,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本文再现了那段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在课开始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当时的历史图片画面,并播放了《卢沟桥之歌》,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听音乐中,心灵受到震撼,激起了学生的憎恨之情和对我国军民的崇敬之情,再读课文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对课文也加深了理解和感悟。
2、情景导入激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是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教《长江之歌》一课时,先播放《话说长江》的短片而且配上音乐长江之歌,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不仅欣赏了音乐之美,更感受了长江的渊源流长、气势磅礴、多姿多彩,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学生在欣赏中也学会了这首优美的歌曲,这样,再读课文时,不但读得美,而且很快就背诵下来了。
二、多媒体讲授,突破难点
1、选点运用,有效突破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按传统模式,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不但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而且还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色、声、动感的优势,使学生通过电脑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学生对作者在洞中看到的美丽的石钟乳只能凭空想象,似懂非懂,教师经过选辑录像,下载图片,再制成片子。教学时,在学习内洞一段时,先是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说洞里还有些什么景物,然后出示石钟乳、石笋图片,让他们根据形状来起名字,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这些多媒体演示既生动又直观,让学生欣赏双龙的美景,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风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之后,再让学生观看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演示,感受“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通过录象演示、图片展示、读文体会等方法来感悟孔隙的小、矮、险等特点,从而感受双龙洞奇妙的灵魂所在,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减少了老师的枯燥讲解,使得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轻松。
2、朗读感染,引领学生悟文本
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由于学生没看见多那样气势磅礴的腰鼓,所以朗读不到位,在教学时,我从多媒体上调出了安塞腰鼓的视频朗读,上面不仅有腰鼓的火烈,震撼,而且有强劲有力的朗读,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跟着朗读起来,而且读得也是那样的雄伟有力,震撼人心。这时的多媒体就像一位老师,引领着学生走进了文本,感悟了文本。
三、多媒体总结,启发创造
课堂总结也是衡量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灵活运用,而不拘于形式,死板单调,总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朗读欣赏、读写结合。
在学《桂林山水》一文,总结时播放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再加上音乐伴奏,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感到如痴如醉,并发出由衷地称赞,教师趁势总结:“让我们把这美景深深的印在心里吧!”然后屏显作业“仿照2、3节的写法,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一短文《我的校园真美》”。
2、媒体拓宽、启发创造。
学习《姥姥的剪纸》一课,讲读后,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剪纸艺术,我从电脑上下载了很多美丽的不同内容的剪纸,然后让学生欣赏,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
喜欢的一副剪纸加上自己的想象,写成一篇文章,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就完成了一篇内容丰富的想象作文。
总之,多媒体引入到基础教育势在必行,它必将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注入新的内涵,只有合理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感受语言美,享受语文美。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2
●●凭借多媒体, 遵循流程, 合理设计教学过程, 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教学中所涉及的媒体有以下两类:视觉媒体——例如文字、图形、静止图像 (图片、照片) 、动画和活动影像;听觉媒体——例如语音、音乐和各种音响效果。在科学教学中一般都采用视觉媒体。有效选择教学媒体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根据英国著名教育技术专家罗密斯佐斯基提出的“视觉媒体”选择流程图, 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 可以得出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的视觉媒体选择流程 (见下图) 。
根据该流程可知科学教学难点的产生与学生自身的基础有关, 是由于学生原有科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一般来说, 实现同化比较容易, 实现改造则比较困难。因为改造认知结构比较困难, 而且认知结构本身也有一种定势, 定势的消极作用阻碍认知的飞跃, 从而造成学习新知识的困难, 即形成教学难点。根据该理论分析可以这样认为:学习中凡是需要通过改造而掌握的科学知识点, 就是教学难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的问题或实验, 也可以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 使学生在形象化、趣味化的接受知识过程中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借助多媒体, 展示微观科学现象, 理解微观模型, 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对宏观的自然现象、物质运动比较容易理解, 因为可以通过传统的实验或生活经验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然而对于分子水平及更小微粒的微观世界, 就不是那么容易认识了。传统的办法是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运用各种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然而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是很强, 不少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巧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轻易展示肉眼看不见的微观现象。如分子运动论的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的间隔等。在《核能的利用》一节教学中, 裂变和聚变、链式反应、原子弹爆炸等都无法用实验演示, 又不能在自然界获得信息, 而用原子核变化的视频就能突破难点, 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电解质导电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 可以用课件作如下演示:氯化钠中本身就存在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 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球体表示出来, 但这些离子间位置相对固定, 不能自由移动;加入水后, 由于水分子的作用, 离子变得能自由移动了;通电后, 阴离子 (CI-) 向电源阳极移动, 阳离子 (Na+) 向电源阴极移动, 接在电路中的灯泡就会发光。学生通过观察, 即可领会电解质中本身存在离子, 电离是由于加水或加热时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 而不是通电后生成了离子, 从而明确了导电与电离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 就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像这些实验如果采用多媒体模拟, 不仅可以达到与演示实验同样的效果, 而且还可以防止因演示失败而浪费教学时间, 提高了课堂四十五分钟效益。
●●依托多媒体, 设计多样化题型, 巩固知识, 突破教学难点
为了检查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听讲是否真正掌握了书本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已准备好的练习题让学生作答, 看其对错, 既可以巩固课堂效果, 强化记忆, 又可以及时反馈, 矫正课堂所学。当然, 练习题不应是导读题的机械重复, 学生在上课时由于自身心理的特点往往容易走神, 教师可使课件的题型多样化。如上完《生态系统》这一课, 我将本课的知识点设计成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和问答题这五种题型对学生进行检测。对于学生只需了解的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等基础知识通过选择题、判断题来展示;对于本课涉及的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填空题来展示;而对于较高层面的生态平衡则通过材料题和问答题展示。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中, 我先将这五种题型展现在一张课件中, 学生必须先选择相应题型才能阅读相关题目。这样, 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较简单的选择、判断、填空题, 而基础较好又比较自信的学生就可以尝试挑战材料题和问答题。在一位学生回答的过程中, 其他学生共同思考并对其答案做出补充和点评。而对于少数学生难以解决的难题, 全班则共同探讨。这样, 既提高了学生答题的积极性, 又使全班同学共同投入到课堂检测中去, 也充分利用了课堂检测的生成资源, 大大提高了课堂检测的多样性。
●●巧用多媒体, 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突破教学难点
每一教学过程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和发展的, 良好的情境可以起到激发、维持、促进学生探索知识的作用, 不良的情境将抑制学生智力活动, 降低学习效果。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因此, 要提高教学质量, 必须设法创设良好情境, 使学生一上课便以一种高涨的情绪进入学习。使学生的智力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充分发展。利用多媒体可以轻松创设良好情境。如在讲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 利用多媒体放出各种各样的声音, 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住了, 他们纷纷认真聆听, 然后自主思索:声音是怎样发出的?为什么每个人、每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不一样等等, 自然而然地想知道究竟, 这样不用教师费力讲, 学生就想去探究答案, 教学难点突破也就容易多了。又如, 在学习电路的串、并联规律时, 我结合实验利用多媒体投影事先制作好的Flash课件, 把电流形象地做成像在管内流动的彩色液体, 当接通电路时,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在闭合的“管道”中流淌, 而且流经每个用电器的电流大小都相等。并联电路中电流从干路的“管道”中分别流经各支路, 干路中的电流逐次减小, 从而总结出串、并联电路的规律。这样做仿佛学生亲临电路内部观察一样, 有亲身体验之感, 会在脑海中牢固地建起一个串、并联电路电流的分配模型。在科学教学中, 像力、场等抽象的概念, 都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学习情境, 使学生置身于这种情境中去探索, 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活用多媒体, 动态演示, 激活学生思维, 突破教学难点
科学中有的实验由于条件限制, 课堂演示时往往不容易成功或是不容易真正操作演示, 但是利用多媒体, 可以动态演示, 让学生感受过程, 从而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如讲《节肢动物》一课, 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 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出哪些是昆虫, 这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以蝗虫为例制作一组分部组合片, 通过演示, 将蝗虫的头、胸、腹部位分开, 学生很容易看出蝗虫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学生通过表象获得了感知, 把概念和“实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了。再投放几组动物投影片, 学生能很快识别出哪些不是昆虫。在情境中引发了兴趣, 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既学到了知识, 又突破了《节肢动物》一课的难点。利用多媒体还可使抽象或不易观察的事物直观化, 化难为易。再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空气是如何进入肺部的, 肋间肌和膈肌是如何运动的, 它们的运动对胸腔以及肺引起怎样的变化等等, 这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 学生总觉得比较深奥, 难以掌握, 需要教师安排好几课时进行讲解。但是通过多媒体教学, 制作空气流动模式动画, 学生一看便知: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胸腔体积增大, 肺扩张, 气体是这样顺着呼吸道走, 简洁明了。同样在《血液循环》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制成血液循环的动画, 通过电脑播放给学生, 了解血液的走向, 哪是体循环哪是肺循环, 血液在何处变成动脉血, 何处变成静脉血, 血液循环教学难点也就巧妙地突破了。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3
一、利用多媒体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宣布课程的练习内容,不考虑学生的练习兴趣,导致学生在机械、枯燥的练习中消耗体力。长此以往,学生容易消极地对待体育课的训练内容,甚至出现有的学生逃避参与体育训练的情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合作教学模式。在合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导演的角色,规范和指导学生所扮演的演员角色,巧妙地运用师生、生生、组际间的互动,把导与演分离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学习体育动作只能通过教师的个人示范,无法达到教学目标。因为有的体育动作速度较快,在瞬间就可以完成,学生看不清动作细节,无法很好地把握动作要领。渐渐地,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心理。
运用多媒体开展体育教学,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一个完整的技术动作,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拆解展示,以更为直观的形式把体育动作要领展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清楚地看到每个动作的技术环节时,就能准确地把握动作要领。如在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动画把预摆、起跳、腾空、落地这四个环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一边播放慢动作,一边给学生讲解,使学生很容易把动作技能印在脑海中。
三、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反复示范动作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了解每个动作细节。但是,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体能会越来越差,做一些有难度的动作就显得力不从心,无法“逐帧”示范每个动作,造成学生概念理解模糊,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如《前滚翻》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团身抱紧。利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先播放前滚翻的慢动作,再配上愉快的音乐,然后让学生模仿、尝试,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能直观地看到自己的动作,无法了解自己的掌握程度。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就能拍下学生的动作,然后让学生观看,对比自己的动作与正确的动作,了解自己动作的好与不足之处。如《广播操》的动作难点不是动作本身,而是动作的准确性。笔者把学生的动作拍下来,播放给学生看,学生很容易就看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而纠正自己的不足。
四、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体育教学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的,当学生学习一些动作时,会感到单调、乏味,教师可以播放节奏感强的音乐,创造轻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耳目一新。如在教学《健美操》时,只有叫口令的学习以及有节奏的动作,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播放动感的音乐,有效调动学生的身体,促使学生跟着音乐节奏进行摆动。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发潜力巨大。如何把多媒体技术引进体育教学领域,需要体育教师不断地探索、认真地实践。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4
提高品德教学效率
东营市春晖小学
张淑珍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强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力图通过建立课程标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教材及评价方式等一系列举措,提倡、引导并促进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教材的教学任务由重知识传授 转变为重育人育德,重道德思维发展;由重道德认知学习转变为重道德情感学习和道德行为学习。多媒体具有生动、形 象、直观的外部特征,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作用于人的眼、耳、脑等多个器官,使知识的容量增大,内容更充实,形象、直 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 氛中接受知识,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这就为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契机和再创造的空间,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一、运用电教媒体,增强品德教学的情境感,促进学生探究欲
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山人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一课,上课伊始,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组劳动者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动听的歌曲《为了谁》,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很快的理解,创设了上好课的前提。然后通过谈话,一一引出不同的劳动者对社会的不同贡献,再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理解掌握新知
对品德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仅凭教师的讲解是远远不能让学生理解掌握,产生道德情感共鸣的,需要激发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的激情,而在教师教学中出现“启而不发”、学生“思维受阻”时,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合理运用漫画、音乐、动画、视频资料,可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选用多幅战争年代人民受苦受难的照片,让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体会到当时时代带给人民的灾难,从而更好的体会当今生活的幸福,从而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借助多媒体课件既可以节省老师讲解的时间,又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三、运用电教媒体,直观导学,指导行为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品德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比较难以理解的德育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直观形象,使学生通过视觉材料,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感用以指导其道德行为。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演示的直观导学,学生看得清楚,学得来,记得牢,容易形成正确的概念。在不同的课型中,都有很强的优越性,如在习惯养成教育中,将正确标准的行为,用本校学生做主角制作成为小视频,学生通过观看自己身边的人的正确行为的小视频,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认识,用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
采用电脑多媒体教学,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教育效果则大为改观。只要教师拥有一台多媒体电脑,把存有直观资料数据的光盘装进光驱,当孩子欣赏影视材料时,鼠标一点,相应的视频材料就展现在孩子的面前。学生身在课堂,却能打破时间、空间、地域的界限,驰骋中外,跨越古今,品德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之中。
四、依据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点,有的放矢的运用在品德课教学中
1.漫画。漫画具有一般直观性教学手段无法具备的幽默和夸张的特点,有较强 的艺术表现力和美感。把知识融入漫画之中,用漫画的形式来再现知 识比单纯讲解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讲“科技推动社会发展”时,我引入“狼来 了”和“人来了”两幅漫画,在鲜明的对比中,学生马上就认识到了当前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正确认识科技对人的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动画。动画是当前深受广大中学生喜爱的一种媒体表现形式,在品德课中适当运用动画可以迅速把学生引入动画情境,拉近理论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讲“思想道德建设”时,我选择 了“道德建设,从我做起”的 FLASH 动画,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 家庭美德的具体要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通过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思想道德教育回到学生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在生活情境 中自己去感悟道德,提高道德认知和道德素质。
3.视频资料。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一些视频资料,可增强教学效果。如在讲“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时,我直接在课件中播放沙尘暴天气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的录象资料,以及我国当前土地沙漠化状况的录象资料,无须多言,学生就已经认识到了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危害以及环保工作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4.音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能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音乐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能使学生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受到感染,逐渐地理解知识,认知世界。如在讲“爱自己的家”时,让学生欣赏歌曲《母亲》,使学生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感悟到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苦和对自己的爱,从而激发其爱妈妈的情感。在讲 “我的祖国”时,让学生欣赏《大中国》,使学生在歌曲中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以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5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提高思品教学效果
长沙市芙蓉区浏正街小学 欧阳俊平
现代教学媒体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的优势,思品教学如果能将多媒体和教育过程中各个要素实现优化组合,把它立体化、全方位融入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创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疏通教育过程中的疑难,就有利于激发学生自觉地吸收道德知识,主动地进行道德行为实践,从而能动地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素质。
发挥多媒体优势,促进小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首先是立足于思想品德课,我在思品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艺术地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让学生在体验情感过程中产生共鸣;生动、具体地指导行为训练,使学生感到可学、可做、乐于实践。
一、激发兴趣,创设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罗杰斯也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因此,上思品课的新课伊始,恰当地运用形、音、色俱佳的现代教学媒体,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还能为课堂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比如,上《爱国将领吉鸿昌》一课,让学生观看电影片断: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华大地上蹂躏中国人民,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那悲壮的乐曲,感人的画面以及教师激昂的解说,学生为之动容,为本堂课定下了悲壮的感情基调。再进一步在大屏幕上打出吉鸿昌的图像,介绍生平,展示吉鸿昌与敌人英勇作战的画面,播放吉鸿昌爱国故事的录音,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融人悲壮激昂的气氛之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晓之以理
所谓道德认识,主要是指是非、好坏、美丑、善恶等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建立正确的道德认识,如果只是背条文,讲空洞的大道理显然是不行的。小学思想品德教材的内容大都是一些古今中外名人、领袖、英雄、模范的故事和具体社会现象,日常生活事例。要让学生从这些人和事中抽象出“理”来,就必须对这些人和事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怎样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这些并不熟悉的人和事并从中悟出“理”来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这一难题并不难。例如:在教学《我们热爱解放军》这一课时,由于学生认知的局限性,他们对解放军的认识只是停留在“穿军装、戴军帽、扛钢枪的一群人”上,并不完全认识解放军。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认识解放军,教师利用录像,再现解放军在保家卫国、英勇抗敌的战争年代里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舍生忘死的战斗场面;再现解放军在抗洪抢险战斗中,为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顾个人安危,与肆虐的洪魔顽强搏斗的场面。看了这些学生对解放军叔叔有了充分的认识。这时学生自然会对解放军从内心里充满了崇敬与热爱。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激之以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架在认识和行为之间的桥梁,它是一种内在动力,在内部可促使认识升华成信念――对道德观点坚信不疑;在外部要转化为行动的.中间环节――渴望行动的动力。教学中我按照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感受――体验――共鸣),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借助多媒体声、光、色、形等方面的功能,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鸣,如《我爱我的祖国》一课,如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教学的关键。教学时,我通过剪辑的录像资料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情感上共鸣。新课开始。播放《开国大典》电视录像,让鲜花挥舞、彩旗飘扬,人民欢腾的热烈场面把学生引入情境,受到感染后,以情育理: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学生面对这个问题有些困惑,这时要学生带问题继续看录像(内容是旧社会劳动大众受苦受难及在共产党带领下闹革命、求解放的情景)思考问题,录像尚未放完;学生便茅塞顿开,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新中国来之不易,怎能不举国欢腾,这是人们的真情流露。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接着用多媒体课件显示一幅简易的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北京、找江苏、找家乡的位置,让学生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进一步以形激发情后,播放王军霞在奥运赛场上获得五千米冠军的情景,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深层次的撞击,从而激发出“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道德情感。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导之以行
学生健康向上的情感和感受源于深刻地认识,而认识和情感的进一步迁移就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引导行为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终目的和立足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能激起学生道德动机,规范道德行为,因而能提高导行效果。例如:在教低年级《爱清洁,讲卫生)一课时,借助显微镜和摄像机,在多媒体中心电教室里,让学生亲眼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手指污垢,当他们第一次看到手甲污秽中藏着形态各异的细菌时,感到非常惊讶。在此基础上,适时地播放一些关于饭前洗手,饭后刷牙的正确方法和不要偏食、不要吃零食等内容的教学录像或灯片,并加以点拔。这样学生就不难知道为什么要爱清洁,讲卫生和怎样爱清洁、讲卫生了,并马上行动起来,力争做一个爱清洁,讲卫生的好学生。
英语课堂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6
一、比喻说明法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就是运用人们熟知的、形象的具体的事物来比喻生疏的、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比喻深奥的道理,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巧妙的比喻,可以很快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和方法。所以说比喻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机智,难怪有人说比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 二、练习法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我们认为应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一点启发,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促进,一个鼓舞,对培养兴趣,打好基础有很好的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全面反映某一知识点,我们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从而对知识点有个全面深入的理解。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儿童的英语学习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教学中通常可以利用和借助实物、图片、体势语、板书、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具体形象的教学,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儿童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 多媒体课件因其集图、文、声、像等突出的综合表现功能,体现了直观教学法的优点。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英语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时空限制,而且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的心理状态。同时,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的培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四、游戏活动法 教育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才能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课堂上,应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小学生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表现欲和创造力强等特点,围绕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设计生动活泼、有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寓教于乐。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7
多媒体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在教学媒介、教学内容等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可以充分调动可用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形象性, 从而化解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多媒体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优势浅谈如下。
一、模拟微观粒子运动, 帮助学生理解
化学是研究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学科, 微观粒子的构造与运动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 这对于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 具有化微观为宏观、化无形为有形, 化静态为动态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与综合功能, 便可以突破传统教学的限制, 化解微观粒子这一重难点。在教学中我制作精彩的课件, 向学生形象地展示微观粒子放大为宏观事物的示意图, 用动画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现微观粒子的构造与运动。这样将学生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感知的微观粒子放大为动态、直观的原子世界。如原子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等。这样使得原本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 既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 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 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 加强学生对这些抽象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这是传统的语言教学与运用挂图等静止教学模式所不能取得的效果。
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技能
1. 将实验投于大屏幕, 便于全体学生观察。尤其是一些教师演示实验, 由于是教师在讲台上操作, 只有前排学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实验全程, 而后面的学生根本无法观察到。有了多媒体, 我们可以提前将教师实验的全过程录制下来, 投入于大屏幕, 这样就可以增强实验的可见度, 让全体学生都能清晰直观地观察到实验操作的全过程, 获取感性认知, 并上升为理性认知, 这样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 模拟不能完成的实验, 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受本地办学条件与实验要求的限制, 有些实验不能在实验中完成, 或是一些有危险的实验不适宜于学生完成, 这一直是教学的一大“瓶颈”问题。有了多媒体, 这一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功能来模拟各种实验, 以此来突破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定理, 全面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如浓硫酸的稀释, 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模拟将水加入到浓硫酸中时, 水顿时沸腾起来, 热气腾腾、液滴飞溅。错误的操作会造成严重的实验后果, 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这样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 就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从而对造成错误的原因弄清楚, 这样更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 提高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8
关键词:录摄技术;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一直以来,人们通过各种拍摄器材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题材摄录下来编辑好,供大家浏览、观看,使大家的许多方面变得生动和有趣。信息技术课程出现是为学生长大后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信息技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利用摄像头的录摄技术将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和操作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直观而有效,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录摄技术在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技能上的运用
键盘的指法好不好?鼠标的使用规范不规范?都是我们教学中必须重视的。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好这一环节的教学活动,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研究。
学生在学习用鼠标调整窗口大小的操作技能时,平常我们一般会用广播加演示的策略,学生能看到教师屏幕上光标的变化,而最关键的鼠标上手指的按动与手的移动学生却大多看不到,虽然我们还会一边演示一边讲当光标发生变化,变成双箭头时,要按住鼠标左键不松开再拖动。但学生看不到,于是就会有一部分学生不得要领。怎么办?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摄像头的录摄技术,在教师的屏幕上多开一个监视窗口,让学生看清楚老师的手是如何一步一步地动作的,然后再让学生跟着你一起练习和单独练习。这种录摄技术的运用既简单又方便而且还高效,无疑它为学生掌握好鼠标的基本操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仿平台與环境。
二、录摄技术在理论课教学中的有效使用
信息技术课有一部分是理论知识学习,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譬如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认识计算机》一课,对硬件的认识就是一个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比较重要,经过学前调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此感觉陌生,尤其是“主机箱里有什么”更是了解不多。打开主机箱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很有必要。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样做,对于有50多位学生的大班来说又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那么有没有更有效的技术手段,既能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感,同时又可实现每一位学生对主机箱内的重要部件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呢?
于是我想到了利用摄像头的录摄技术,并大胆地尝试通过其录摄技术开展教学活动,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1)课前准备:将摄像头架设好并调整好,使老师机屏幕上监视窗口出现清晰的主机箱内部画面;(2)课中展示、学生参与:当课上讲到认识主机箱内部有哪些硬件部件时,把主机箱监视画面广播到每台学生机,让学生找一找计算机的核心在哪里?内存条、硬盘在何处?最后让部分学生上来说一说,用手指一指、摸一摸。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学生的兴趣变得深厚,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在几乎是“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要掌握的硬件基础知识,真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的教学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而又好操控,一举多得。
三、录摄技术在信息技术微视频教学中的高效利用
时下“最受欢迎的教学形式”——微视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运用。它的出现“承担起了知识传授的责任,其质量对知识传授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信息技术课本中能够制作成微视频的内容应该是非常多的,我选择了《机灵的小老鼠》进行了微视频的设计与制作。
本小节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Arduino板的使用方法;(2)掌握光敏传感器的初步应用。这两个目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会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化解这一难度,让学生更容易达成教学目标呢?我不断地思索。后来我开始试着用微视频突破这一难关。
首先我们可以将要用的Arduino板子、数据线、光敏传感器、高保真耳麦、摄像头准备好;然后将各设备连接好调试好,接下来在制作微视频的计算机上打开监视窗口,接着启动屏幕录制软件Camtasia Studio,边讲解边演示连接硬件的要领和脚本设计的关键及要注意的地方。制作完成后对录制的微视频进行后期的加工与处理,达到更佳的效果。
课堂中将微视频介绍给学生并讲授如何利用微视频学习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尝试打开、观看、学习。学生非常感兴趣,许多学生通过微视频的学习,能够较全面地了解Arduino板的使用方法;并开始初步应用光敏传感器来控制舞台上角色的动作,学生学习的困难便迎刃而解了。
四、录摄技术应用的感悟
利用录摄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顺应了新课程的需要,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师的课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展示舞台;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效果明显地提高了,减轻了学习信息技术的难度,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机遇。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重难点突破方法 篇9
(1)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每一课的“精华鉴赏”提示来确定;(2)根据文本特征来确定;(3)根据教材后面的“思考?探究?练习”题来确定;(4)根据教师备课时觉得不易理解的“难处”来确定等。
从钻研教材来确定重难点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教师备课的首要任务,以教材为本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曾经我在教授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时,根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把人物形象分析设计为一课时,把鉴赏小说中最富有感染力的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作为本节课的重难点。上课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让他感动的精彩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并试着阐明原因。一个学生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如果这是一条健康的狼,那末,他觉得倒也没有多大的关系;可是,一想到自己要喂这么一只令人作呕、剩下一口气的狼,他就觉得非常厌恶。他就是这样吹毛求疵。”这是有关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学生分析:人区别于动物就在于人是有生命的尊严,被这样恶心的病狼咬死,是对生命的亵渎,所以主人公拼了最后一丝力气咬死了狼。我为他对生命尊严的维护而震撼,从这段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勇气和意志。另一个学生又从文本中找到了这个句子:“起初,他只是轻轻地哭,过了一会,他就对着把他团团围住的无情的荒原号陶大哭;后来,他又大声抽噎了好久。”从“轻轻地哭”到“号啕大哭”到“大声抽噎”体现了一个细节动作的变化过程。学生分析:我读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个人真不是个男人,动不动就哭,但是读完全文再回过来看这一细节的时候,我能体会到他的心情了,并且深深地被感动了,因为哭过后他并没有放弃对生的渴望,而是更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可以看出主人公是一个坚强、有毅力的男子汉。由于教学重难点明确,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能够从心理描写与细节描写中去发现小说人物的人性的闪光点,有感而发。
反之,可以想象不熟悉教材的课堂教学是很难开展的。曾经看过这么一个课例:一位老师在讲曹操的《短歌行》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最喜欢哪一句诗?为什么?”在众多同学讲“喜欢”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却站起来说:“老师,我能提出一个最不喜欢的诗句吗?我最不喜欢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谈阔宴’。曹操既然‘求贤若渴’,那他为什么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呢?”对一个饶有风趣的问题,这位教师也没有因势利导。为什么没有因势利导而就此拓展开去呢?评委们认为这恐怕是对教材没有吃透的缘故吧。这样的“偶发事件”我想在我们的教学中应该会遇见的,这也提醒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以扎实的知识储备来从容应对。
二、关注学生,化“质疑”为重难点
教学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又是教学过程中认知的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在学生身上。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宋代教育家程颐又指出:“学者必先会疑。”可见,只有学生感兴趣的,提出疑问的那(些)点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些也是我们课堂教学要落实的重难点,进而完成老师的“答疑解惑”的职责。因此,在确定教学重难点时,我们就要考虑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 篇10
例如在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七律长征》一文中,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是诗词中的一个重点。诗词中写到“乌蒙磅礴走泥丸”,我抓住“走”和“泥丸”两个词语向学生提问:把“走”字换成“踩”字可以吗?为什么?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看法,其中有学生说:如果换成“踩”字,不能突出它的疾驰状貌,不能很好表现泥丸滚动的情形,所以还是用“走”字好。有的学生说“泥丸”有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的精神。我采用动态效果,展现红军在绵延不断的五岭翻越,冲破敌人封锁线,藐视困难的,山如“细浪”、“泥丸”的一段动画,学生觉得很生动形象,难点解决了,教学也水到渠成了。生动多变的画面,震撼的音乐创设了教学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学习《凡尔赛宫》这篇课文时,我针对本课中插入历史轶事增强文章的趣味性这一难点和抓住事物特征突出重点进行说明这一重点。我在课件导人部分向学生展示凡尔赛宫图片,展现凡尔赛宫的雍容华贵和富丽堂皇,从直觉形象上给学生以感染,诱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课堂上。在难点突破上,我选取了一些电影片段,展现当初凡尔赛宫的修建背景,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败和嫉妒心。学生进人了一种情景,无论是从直觉上还是理性认识上启迪深化学生对凡尔赛宫的认识和感悟,为学生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作了铺垫。
声情并茂的情景效果不仅能突破重难点 还能丰富课堂重难点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能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如教七年级上的课文《春》一文时,重点是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去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先展示几幅多姿多彩的春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荚不胜收的佳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再最短的时间里最深的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生机勃发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热爱自然、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难点中“运用生动的描写进行景物的刻画”,我首先展示了几段优美的景物描写片段,之后向学生展示了几幅极有特点又有意境的图片,配上音乐,看着图片,学生表达美的愿望调动了起来,他们特别愿意用自己的文字去再现眼前所看到的美景。从学生课堂上所写的片段来看,比他们凭空去想象着美景而行文效果要好。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美景,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拓展了教学的重难点。
营造语文课堂良好氛围
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氛围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创设悬念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利用多媒体建立直观课堂
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篇11
[关键词]多媒体政治教学美感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068
当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政治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我们展现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而且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与普通传统教学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使教师的角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在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提高政治教学效率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利用教学手段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育教学的根本,所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都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在网上搜集有价值的资料、图片、视频、音乐时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不能为增加政治课堂的趣味性而盲目使用。例如学习生产与消费这个知识点时,笔者搜集了相关图片,从家庭中最常见的商品——汽车谈起。笔者搜集了外国品牌的汽车图片并作了简单介绍,又列举国产轿车图片——红旗、奇瑞、吉利等,从而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接着设问:“古代的帝王能不能乘坐轿车呢?”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结论。笔者继续引导:汽车为家庭出行提供了便捷,刺激了家庭对高品质的品牌汽车的追求,引发自驾游的热潮,促使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刺激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使得我国轿车生产与国际接轨(展示我国吉利汽车收购国外沃尔沃品牌轿车视频)。在知识点讲解后要求学生讨论并举出生活实例,从而使学生深化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
二、正确处理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师、学情、区情和教学方法等,各个部分各司其职但又紧密联系,不可分割。有效地将教学目标、内容、手段、学情、区情等相联系,能够使政治课既实现了知识能力目标,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例如高一必修二《新型的民族关系》一课中,可以以学生身边实例、新疆区情为背景,搜集典型的援疆的重大事件,如援疆工作会议视频、习近平主席来兵团考察等视频,通过杰出的援疆成果来讲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恰当选择教学手段、多媒体内容,使得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教师搜集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学生的力量。学生获得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也很多,而且他们会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分析现实生活。例如笔者在讲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时,提前让两个学生课前搜集了有关亚太金融危机的资料,泰铢一夜之间的贬值对整个亚太地区造成重创。两个学生课前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一个学生还将搜集到的一些图片做成幻灯片来进行讲解,不但生动而且深入浅出,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政治的热情与兴趣。通过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如学习企业的经营时,笔者搜集了杭州娃哈哈集团的发展历史的有关视频进行分析,引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成功的要素有哪些。书本上罗列出来的只有三条,出乎笔者意料,学生总结出来有十三条,如与国际接轨、员工素质、企业文化、产品售后等。学生的研究性课题就来自于此,他们立足当地实际,亲自走访了纺织企业——华孚,并进行了深入调研,实现了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
四、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多媒体教学虽然会提到知识结构或重点例题,但稍纵即逝,不易把握,对此我们就必须借助传统教学工具——黑板。这样有利于构建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的识记和理解。对于典型例题的分析可以在多媒体中,但是答案的书写可在黑板上,这样更能够帮助学生掌握。
一堂好课关键不在于形式上的完美,而在于学生掌握、理解效果上的完美,只有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突破教学目标,条理清晰,重点明确,才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效果。广大政治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把握、钻研,努力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构建高效课堂。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12
多用电表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8节中作出了较详细的介绍, 要求学生掌握多用电表构造及测电压、电流、电阻的原理, 且能正确使用多用电表。由于实际的多用电表体积较小, 操作起来演示给学生看有些不方便, 分析多用电表内部结构就更不方便了。笔者运用Flash制作了一个仿真多用电表的课件, 弥补了这些不足, 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机械调零、测量电压 (电流) ;
◇红黑表笔接法、线圈电流流向与指针偏向关系;
◇测量电阻之前电阻调零、测电阻;
◇每个档位随机练习读数;
◇多用电表内部结构初步分析。
该课件常用于学生实验前对多用电表理论和操作的讲解或在高三多用电表复习课中使用, 在实践中经过本人不断的完善, 已基本上能模拟真实电表的所有功能。要完成把表头 (小量程的电流表) 改装成大量程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复习、电阻测量原理、正确的使用多用电表、练习多用电表的读数等方面的教学任务, 用此课件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对多用电表的外观、电压 (电流、电阻) 的测量、多用电表的测量原理及内部结构初步分析, 都可形象、直观地演示和讲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谈谈“多用电表”课件的制作过程和如何利用课件突破多用电表教学上的难点。
多用电表仿真的操作
为了轻松引领学生进入形象、直观操作多用电表的场景, 就需要课件模仿测电压、电流和电阻时, 仿真程度要高, 如图1是本课件外观。下面是课件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关键位置。
1.表笔与表笔插孔的导线随表笔位置变化而变化
当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红、黑表笔时, 要实现表笔与表笔插孔间的导线自由伸缩。以红表笔为例, 可新建一个影片剪辑, 画一根斜线, 宽为100, 高为100, x、y坐标都为零, 拖到场景中, 实例名称为hongx, 设置该剪辑在场景的坐标为相应的插孔的坐标, 如果红插孔的实例名称为hongk, 红表笔的实例名称为hongb, 通过实例坐标变换利用下面代码可实现导线随表笔自由伸缩:setProperty ("hongx", _xscale, hongb._x-hongk._x) ;setProperty ("hongx", _yscale, hongb._y-hongk._y) 。
2.机械调零
为了每次启动课件时多用电表的指针偏转都有一个随机的偏角, 为机械调零操作作准备, 可用代码4-random (8) 使指针随机出现偏离表盘零刻度-4°~4°中任一度数, 另在机械调零旋钮图标左右放一无编辑内容但有触发区域的按钮, 当点击按钮时, 使机械调零图标有旋转效果, 如果机械调零旋钮图标的实例名称为jxxn, 多用电表的指针的实例名称为zz, 在机械调零旋钮图标左按钮动作窗口加如下代码:jxtl+=0.2;zz._rotation+=0.2;jxxn._rotation+=3;右按钮动作窗口加如下代码:jxtl-=0.2;zz._rotation-=0.2;jxxn._rotation-=3。
3.各档位实现练习随机读数
在画多用电表的刻度盘时, 可把指针满偏时偏角定为90°, 在随机读数按钮加入如下代码:zz._rotationt=random (900) /10, 可实现指针随机偏转。
4.移动红、黑表笔测电压、电流与电阻时, 实现指针正确偏转
当红、黑表笔接触电极时, 指针作相应的偏转, 主要用到Test () 触发语句, 下面以直流电压250V档和欧姆×100档为例谈谈制作过程。在主场景中建两个用于与表笔接触的接线柱影片剪辑, 实例名称分别为hongj、heij;把多用电表中两个模拟电流 (正向电流和反向电流) 的箭头影片剪辑, 实例名称分别为:dl1、dl2, 直流电压输入框的变量名为dl, 如下为直流电压250V档动作代码:
其他档位的代码类似, 只是量程不同。
电流档实现多量程
学生在本章《恒定电流》第4节中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电压关系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学习, 且知道如何利用串、并联知识把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和电流表, 但向学生提出多量程电流表的电路是如何设计的, 很多学生会设计如图2所示的电路图, 这种电路图在理论上是可以的, 但实际应用上会由于在换档过程中电流全部从表头流过而烧坏表头。合理的电路图是怎样的呢?点击本课件电表外壳拖动鼠标, 多用电表内部大致结构一览无余, 通过分析采用图3电路图就避免了这种问题的发生。
电流流向与指针偏转理论分析
红表笔为什么接多用电表内部电源的负极?在多用电表教学过程中这个问题通常是个难点, 从表头的工作原理上看, 指针偏转是由于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作用, 当电流反向时受到的安培力也反向了, 指针也跟着反偏, 其实多用电表在测电流、电压、电阻时, 指针都是从左向右偏, 流过线圈电流越大偏角越大。当用多用电表测电压时, 红表笔接电势高的, 电流从红表笔流入, 测电流时, 电流从红表笔流入, 那么测电阻时, 电流也必须从红表笔流入, 否则指针会反偏, 所以电流应从黑表笔流出, 从红表笔流入, 当然红表笔接欧姆表内部电源的负极。同时利用本课件辅助说明, 点击多用电表外壳按住鼠标左键移走外壳, 露出表头内部的线圈和永久磁体, 当测电压、电流、电阻时, 就会看到线圈中有电流流过, 当表笔接反时, 线圈中电流也反向, 指针反偏。
欧姆档换不同的倍率要重新电阻调零
教材中有关欧姆表原理电路图如图4所示, 很多学生不免产生疑惑, 如果根据该电路图欧姆档不同倍率的中值电阻 (欧姆表的内电阻) 应该是相同的, 因为不同倍率进行电阻调零时, 表头的满偏电流是相同的;另一方面, 倍率不同, 指针半偏时所代表的电阻显然不同, 如本课件, 中值为20, 当是×1档表示20Ω, ×10档表示200Ω, ×100档表示2000Ω, ×1K档表示20000Ω, 这两者之间显然是矛盾的!学生在这方面疑问很多, 似懂非懂, 多用电表欧姆档不同倍率进行电阻调零时, 当指针满偏流过表头的电流的确是相同的。
在这里, 笔者把多用电表欧姆档电路图简化如图5所示, 电路主要由调零电路和换档电路组成, 教材中重点为了说明欧姆表工作原理而介绍的是最简单电路图, 没有体现换档电路的变化, 导致学生错误认为不同的档位总电流相同, 实际上不同倍率的总电流不同、总电阻不同, 即不同的倍率的中值电阻是不同的, 所以每次换不同的倍率都要重新电阻调零, 可借助本课件多用电表内部电路图向学生作初步的介绍, 为学生今后在这方面的学习激发热情。
点评
优秀的课件应该服务于教学, 本课件应属于其中一个范例。一, 通过课件教者可方便形象、直观地介绍、演示电表的外观、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 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 在作品中添加一个随时移开多用电表面板即可看到内部结构示意图的效果, 突破了实物仪器的限制, 将多用表的使用与其对应的测量原理有机结合起来, 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有效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 这也是本课件的一大亮点。三, 课件基本实现了对多用电表真实使用环境的模拟, 不仅方便教师进行课堂教学, 同时也适用于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
需要指出的是, 课件在设计及制作的一些细节上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比如, 表笔与接线柱接触判断的精确性, 文本框数值与指针位置的同步性及指针不经过一个转动过程直接跳到对应位置等。尽管这些是细节, 但对学生来说却可能因此而产生错误认识。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13
四川省乐山犍为职业高级中学
陈忠
摘要: 在AutoCAD绘图教学中,对重点怎样突出,难点怎样攻破,笔者认为:
1、确定重点、拓展知识面;
2、应精选例题和练习;
3、浓缩理论要点,增加实践应用时间;
4、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性。
5、辅导学生由单点发散变成多点发散。做到游刃有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字:Auto CAD,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正文:
一《AutoCAD》概念的认识
CAD是ComputerAidedDesign的缩定,意思为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具有自动的、活动的中文含义。AutoCAD可以简单的译为“自动的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开发研制的、当今世界上广为流行的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AutoCAD2006是其最新版本,与以前的版本相比,可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它使设计流程更加一体化,设计功能更加强大,运行速度明显加快。它已成为一种相当智能化的CAD平台软件,不仅继成了以前版本体系结构开放、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的优点,而且在很多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笔者就教学中的几个重难点的突破,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教学中的几个重难点的突破
(1)、确定重点、拓展知识面
《AutoCAD》教材的结构通常从单一向群体聚合,由分支向系统汇集,往往最后才是一张图纸的完整出现。倘若学生学习计算机绘图前未先学习单位、图幅、图形界限、标题栏等初始设置,就将养成不规范的绘图习惯。尽管这些内容在教材的中间或最后也有阐述,但教师也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成才”为目的,一开始就要死死死抓住规范绘图步骤不放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启发学生认识到AutoCAD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解绘图命令时应结合必要的编辑命令,二者不可截然分割。讲解直线、圆、圆弧、多段线、平面图形等绘图实例时,应用到一些编辑命令在所难免,教师不该因其授课顺序靠后而采用复杂的计算方式完成制图,讲解编辑命令注意两点:第一要突出每个命令的主要功能。因AutoCAD功能强大,大多数命令框都有许多选项,教师一定要突出主要,不能面面俱到,仿止学生一头雾水,不得要领。如圆弧的画法有十种,讲授时选择常用的三点法:起点——圆心——端点法重点讲解;起点——圆心——角度法、起点——端点——角度法一般讲解。第二侧重相近命令的功能比较,如拉长、拉伸、延伸命令,打断与修剪命令,圆角与倒角命令的区分应用。
教师讲解图层命令时,除了用形象的手法,还应强调其重要性,并在以后的练习中经常应用,使学生切实体会图层的作用。初学者不适应CAD中不同线型要放在不同的图层设置、转换等操作,而习惯将图画在同一层上。教师应注意用复杂图形进行演示,讲清制图元素绘在不同图层的优势(标注、细线、粗线等),让学生深刻体会图层的冻结、锁定等功能,解除学生惰性心理,提高提高学生认识的能力。
标注命令无疑使手工操作相形见绌,尺寸的三要素在手工制图时要分散完成,步骤繁琐,而CAD中却一蹴面而就。但要遵从先根据需要设置标注样式,再标注尺寸的原则。学生经常直接选择标注类型,马上标注,然后发现比例等不合适又费尽周折调整。教师应强调标注样式设置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标注习惯,认真纠正学生不规范标注的行为。(2)、精选例题和练习
对工程、机械、工民建不同专业的学生讲授《AutoCAD》课程,因不同专业的图有不同的标准和构成,例题和习题应有很强的针对性,教师应根据所教专业选择适当的例题讲解,布置适当的习题作为练习。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在工民建专业中侧重在房屋构件、平面图、剖面图、总平面图、施工图等;工程专业则主要学习结构施工图、给排水工程、线路、桥涵图等;机械专业尤以学习三视图、零件图、装配图等的绘制。教师教学前应从有影响的企业中收集实用价值高、有典型代表的图样,供学生学习与借鉴。这样做虽然增大了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但就提高教学质量而言是百利无一害。(3)、教学方法应丰富多样
1、浓缩理论要点,增加实践应用时间。
根据职教学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暂,过长过细的理论阐述未必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能追求讲全,讲细,而贵在讲精、讲通,使学生能用、会用、够用便是。如第1章中,略去功能及系统需求、安装(安排为阅读),浅讲界面、文件操作,重点突破命令行中点的坐标(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只要求学生当堂记住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的表示,并用简单的例子对比讲解,安排类似练习由浅入深,渐进训练,从引导练习到由学生独立完成一气呵成。改变原有“理论+实践”的惯性模式,形成“实践中学理论”的新思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不求理论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强调理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这种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更能起到吹糠见米的的教学效果。
2、利用多媒体教学,增强直观性
《AutoCAD》课程教学在机房授课,通常采用先用投影讲解、演示,随后上机练习的教学方式,学生直观地看到教师的操作过程,紧跟课堂练习,让学生立竿见影,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熟悉了技能。教学中边讲边练、先练习再总结归纳、分段讲解和练习、课件演示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
3、辅导学生由单点发散变成多点发散 上机辅导通常由教师独立完成。通过观察,每班存在相同情况:全班几十人进度有先后,领悟快的学生能迅速完成,操作慢的学生需要再单独讲解、再演示,耗时长。单由教师辅导显得不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后,选三、四个学习优秀的同学以兵教兵的方式,作为临时辅导员,完成作业后辅导相邻的同学。既提升了优秀学生的荣誉感,又使学生整体水平得到提高,CAD的学习由单点发散,变成多点发散,明显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掌握该门知识的用途和技巧
1、AutoCAD的用途
AutoCAD 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跟绘图有关的行业,比如电子、天文、物理、化工、建筑、机械等。其中机械行业充分利用了AutoCAD的强大功能,对于建筑图样,我们所用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对于追求精确尺寸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说,没有其他软件可以比得上AutoCAD,比如:设计机械零件、绘制建筑施工图。你不可能又快又准地使用如3DSMax、photoshop等软件来绘制出一幅精确的平面图形。手工绘图是限制在一定大小的图纸上进行,但是实际建筑尺寸相对于一张图纸尺寸简直不成比例。你必须大大缩小建筑图样尺寸才能够在一张图纸上完整地绘制出硕大的建筑图,“绘图比例”由此而生。对于CAD来说,绘图的空间是一个无限的三维空间,无论多大或者多小的图形,都可以表示出来。
2、AutoCAD使用技巧
另外,AutoCAD使用中也有很多技巧,如:
1、特殊线型的处理;在AutoCAD中,用户虽然可以自己定义LINETYPE,但所定义的线型只能由短画线、点、空格等组成,但在实际应用中,常遇到一些特殊线型,如帷幕线、开挖线等,这样的线型用LINETYOE是无能为力的。这里向大家介绍用MEASURE命令制作帷幕线。先用PLINE命令画粗实线,用DONUT命令画实心点,组成帷幕线的“线元”,以块的方式保存(BL1),注意选好基点,再用MEASURE命令选择要改为帷幕线的多义线,当提示
2、控制柄(GRIPS)的使用,控制柄(GRIPS)是对象上的小方框,在不同的对象上控制柄出现的位置也不同。例如,在线(LINE)上,控制柄出现在端点和中点;在圆(CIRCLE)上,控制柄出现在圆心和四分之一圆周处;在多义线上,控制柄出现在各顶点上。即控制柄出现在实体特征点上。利用控制柄可以快速方便地对实体进行修改、移动、复制、旋转。例如,编辑多义线顶点时,先选定多义线,这时控制柄将出现在多义线的各顶点上,选择要移动的顶点,拖动鼠标就可以将顶点移到任意位置。
总之,如能 从以上几方面加强教学,在《AutoCAD》教学中把握住以上几个重点、难点,就会在教学过程中驾驭好课堂,做到游刃有余,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文AutoCAD2004综合综合培训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周四新著。
2、AutoCAD2004宝典——电子工业出版社
罗军
黄帅丹等著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推荐阅读:
充分利用09-27
充分开发利用饲料资源07-10
充分利用物理疗法10-29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论文09-05
充分利用网程课程资源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设计11-25
充分利用网络,上好地理课06-01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备课07-28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走进学习型社会05-13
从维护到优化:充分利用你的客户数据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