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

2024-09-27

充分利用(共12篇)

充分利用 篇1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这句话告诉我们, 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等于可以忽视教材存在的价值。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的同时, 应积极开发语文书这个课程资源, 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教材, 用好教材。要对教材的编排、知识体系有整体的把握, 以便更好地进行有效教学;同时也要让学生对语文书有全面的了解, 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一、利用绘画形式, 理解教材组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画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材。让学生画出“我眼中的语文书”, 可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的构成, 对语文学习有很大帮助。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教材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低年级语文园地) 、选读课文、生字表等几部分组成。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这几部分详细解读, 让学生明确各类内容的学习要求。

在学生熟悉教材之后, 教师要创造性地整合教材。教师可选择一个形象代替课本, 然后让这个形象的各部分体现语文教材的构成。教师可在黑板上用形象的图画演示创作, 边创作边用生动的语言讲解各部分所代表的含义。如用一棵苹果树代表“语文书”, 树干代表“精读课文”, 树枝是“略读课文”, 树叶是“生字表”, 树上的苹果表示“回顾拓展”和“口语交际·习作”, 树上的鸟巢就是“选读课文”……一本语文书被演绎成了一棵枝叶繁茂、果实累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果树, 生动地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教师的示范引领结束后, 可让学生进行创作。学生的创意独特而新颖。下面就是学生眼中的语文书:

二、利用数学算式, 全面解读教材

爱尔兰教育家叶慈曾说:“教育不只是将空桶装满, 它是将火焰点燃。”让数学走进语文课堂, 对学生来说是新奇的。教师在黑板上列出一道加法算式:14+14+7+7+1+9+2=?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教师把1写在等式的右边。原来, 这个1就代表正要学的那册语文书。等式左边的数字分别代表了14篇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7个口语交际·习作、7个回顾·拓展、1个单元综合性学习、9篇选学课文、2个生字表。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讲解本学期所要掌握的语文知识, 以让学生对教材有整体的认识, 明确本学期的学习目标,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习编排常识, 拓宽读书范围

探索未知领域永远是学生渴求的, 教师应引领学生去发现不曾了解的事物。新书发到手后, 学生都兴奋地翻看着。除了课文, 书上还有许多学生忽略知识,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一下。比如引导学生读“教材说明”, 了解编辑的意图, 了解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比如通过看封二, 可以懂得开本、印数、定价等, 可以算出有多少学生在使用这本书, 可以算出这么多书共需要多少钱, 更可以认识到一本语文教材对提高一代人语文素养的价值和意义。孩子们体验到了发现的快乐, 有了收获后的喜悦。课后, 我布置了作文, 孩子们把自己的收获与喜悦真实地表达出来, 他们发现, 原来语文书除了课文还有这么多东西可学, 感觉收获很大。

四、抓住课题资源, 培养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写作方面, 学生常常苦于无话可说, 其实, 语文书中的课文题目就是一种很好的资源。让学生熟悉语文书的目录, 然后创造性地进行课文题目大串联, 写成一篇与众不同的小作文, 未尝不是很好的习作训练。下面是一个范例:

《我们的民族小学》是一所边疆小学。课下, 我和《槐乡的孩子》一起观察《蜜蜂》采蜜;用鲜花摆放出别具一格的《花钟》;在《金色的草地》上放《风筝》;和《小摄影师》一起在《奇怪的大石头》旁捉迷藏, 《玩出了名堂》。体育课上, 体育老师带我们举行《爬天都峰》比赛, 第一名的奖品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课上, 《孔子拜师》探讨《矛和盾的集合》, 《好汉查理》解读《科里亚的木匣》藏在哪里, 《盘古开天地》一斧子劈出《陶罐和铁罐》, 同学们因为《一次成功的实验》, 获得了老师的《掌声》……一场《秋天的雨》降落在大地, 我们坐在教室里《听听, 秋天的声音》, 《望天门山》欣赏《饮湖上初晴后雨》……

每一册书, 我们都把课题拿来进行习作练习。对学生来说, 这不仅是一次写作机会, 更是有效了解和利用语文教材资源的机会。

课程资源无处不在, 教师应紧紧抓住语文教材这个资源, 充分挖掘其内涵,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让教材的功能充分实现。

充分利用 篇2

黑龙江虎林市庆丰农场中学 李素红

【摘要】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培养语文素养中渗透情意素质,更好的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文本是最好的切入点,作为语文老师切不可抛开文本架空文本,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个作者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他的内心情感和思想。我们可以利用文本的情感元素来点燃学生情感和思想的火花。

【关键词】语文素养;情意素质;文本兴趣点;动情点;思维点;美育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其中的“语文素养”也包含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具有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因素――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而无论语文教改如何改,课本怎么改,我们都不可能抛开文本架空文本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教学的和手段,都存在固有情意因素。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个作者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他的内心情感和思想。那么教师利用文本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意素质呢?也就是利用文本的情感元素来点燃学生情感和思想的火花。

一、利用文本配图,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很多老师往往忽略语文课本中的配图,其实往往学生们一打开文本,反倒对文本的配图感兴趣,尤其小孩子对图画类远比对文字感兴趣,课文中在文字旁描绘的幅幅图画,会若隐若现地出现在学生脑海中,由画面学生再把它想象成文字,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配图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因此教师应利用文本配图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兴趣点,以利进一步激发内在情意。例如在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初读文本至书中配图那一页我发现班级骚动起来,有些思维活跃分子。于是我马上高速教学计划:请大家依据文中语句依次界定人物身份,依据越充分越好。学生们情意收拢,心思自然集中于他们的兴趣点,这们接下来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情感活动。

二、利用文本情感,激发学生的动情点

文中的兴趣点对说学生们来说,是一些很神秘特别想探知的东西,所以吸引力很大,可是对文中作者所渗透的情感,他们会联系自己的情感实际和他们生活的经验去融入文本,通过反复诵读学习区认真体验感悟作者的情感, 使得自己再读文本时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文本和作者合一。如《岳阳楼记》文质兼美,作者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能很好地激励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可是现在的学生却奉行享受在前,吃苦在后的思想价值观,这时候教师适时的抓住文本的名句,饱含激情并联系时代赋予青少年的重任,让学生们认识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一定能让学生受到震撼,激发他们的志向,明白学习是为国家分担忧愁。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充分运用教材中卓有建树人物的思想言行,激励学生从小树立远大人生志向,会对树立理想信念、追求崇高的价值观产生良好和深远的影响,对他们一生学习都受益不尽。

三、利用文本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点

往往很多学生想当然的认为,语文无非是背背写写,跟文字打交道,记忆的东西比较多,用不着理性思维,到了初中语文老师务必要纠正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误区,纠正他们错误的思想观念。例如在教《伟大的悲剧》一文,引导学生探究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悲壮的一幕?为什么阿蒙森的探险能成功,布斯科特却长眠于雪域?这些问题的出现已经让学生的情意活动越过了感知和体验境地,从而进入理性的思考阶段。教师则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寻找依据,学生目光便落到尾段的主旨句上,进入引导学生将“心灵无比高尚”具体化,学生便豁然开朗,并进而得出高度概括的结论:文章写什么是作者写作目的的决定,进而明白,这个“伟大悲剧”后的深层次悲剧因素。通过这个问题探究,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理性,使学生们能关注文本背后深层次的东西,使得他们的情感更进一步发展。

四、利用文本审美,捕捉学生的美育点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受理念的、实施的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缺失,导致语文的美育功能不足以发挥。

课文到底有哪些美育点?或者哪些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呢?教材中蕴含的美,可以通过具体事物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语言描绘和音乐演奏等方式表现出来,再通过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加之情感体验体现出来。如教《荒岛余生》我设计主体问:你从鲁滨逊身上学到了什么?认识能力较低的学生能说出我们要学生他勤力、有很强的处理能力;中等层次学生则会说出我们要学习他遇到困境时能通过读书打发时光,高等层次的学生则会说出我们要学习他身陷绝境时善于高速心态并通过行动逐渐改变现实的做法。诸如此类的审美点,能极大增强学生情意素质,老师必须凭借教材的情意元素感染学生,选准感情的激发来激起学生情感波澜。

我们不能将充满人性之美、最有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变成一种应试训练”。语文教学影响着―个民族的表达方式及思维,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语文文本教学中情意素质的重要性,在语文文本教学中加强情意教育,以便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健全人格和深厚人文底蕴的人才。

【作者简介】

李素红,1995年6月哈师大毕业, 回母校工作至今20年,一直兢兢业业,曾荣获管理局优秀教师,庆丰农场首届十佳职工,县域人才,全国优秀实验教师等光荣称号,并聘为牡丹江管理局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

★ 个人职业素质提升计划书

★ 提升素质计划书

★ 语感素质培养浅说

★ 大学生素质提升计划书

★ 小学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书

★ 高中生兴趣培养计划书

★ 人文素质在英语教学的培养

★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质论文

★ 文学艺术素质培养的重要性的论文

充分利用自然光 篇3

风光摄影的最佳拍摄时间被称为黄金时间。指的是日出之后及日落之前的一个小时时间。这段时间里太阳高度角很低。显著的侧光效果能充分表现景物的纹理与形状。当太阳位置较低的时候,光线色温也同样偏低,使画面氛围显得更加温暖。

逆光拍摄

将镜头对准光源拍摄能得到最具冲击力的光效之一——逆光。又名轮廓光。画面效果完全不同于在顺光或侧光情况下的拍摄结果。

当光源位于被摄对象后方的时候。我们能通过调整曝光设置得到两种风格迥异的拍摄结果。按背景亮度曝光能得到漆黑一片的主体剪影。而按照主体曝光则能够得到背景死白的高光效果。

不管是什么情况。我们都应该避免双目直视太阳。所以在逆光拍摄的时候最好使用实时取景方式构图。而不要通过光学取景器。

想必大家都曾经看见过“完美的”日落。但大多数时候不是呆在家中就是正在开着车。又能有多少次恰好带着相机?如果答案是很多次。可能是因为你运气非常好。更可能是因为你对天气预报很上心。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了解一天不同时段太阳的位置是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光线的关键。

预测光线

过去根据地图和指南针判断太阳位置的方式在今天依旧适用。当然更方便的还是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台式机上的应用程序。The Photographer’s Ephemeris(www.photoephemeris.com)或SunSeeker(www.ozpda.com),它们都是不错的选择。

这类程序能帮助我们精确判断任意日期、任意时刻的太阳方位,不过我们还是需要关心天气到底是晴空万里还是乌云密布。

试试看逆光摄影

拍摄逆光,曝光值的选择决定了作品的最终效果。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

1.避免眩光

当光源位于取景范围以外的时候,遮光罩能有效避免眩光对画面的影响。万一我们还是能从取景器中看到眩光,可以试着用手或者卡纸挡在光源对应的方向上,但一定不要让它们出现在画面中。你可以多次微调相机的角度。

2.剪影式曝光

希望将主体拍摄为剪影的时候,需要根据背景曝光,并通过曝光补偿调整进一步降低曝光值。一般来说将其设置为-1就能得到足够的剪影效果。当然,还是要根据光线的强弱来微调参数。

3.按主体曝光

充分利用实验 提高教学效率 篇4

一、高中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实验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化学学科的整体教学状况。大多数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一些明显且特殊的实验现象。化学实验, 使得学生能够亲身观察化学反应现象,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反应现象的记忆和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 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对实验操作都有好奇心, 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实验环节, 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并为枯燥的学习增添些乐趣。实验教程的安排, 有助于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 提高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提高化学教学效率。

二、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现状

我国的传统教学向来重灌输不重操作, 化学实验教学也不免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 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实验机会。此外, 在学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学生对待实验不够严谨;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实验实际操作能力低下等。再者, 当前化学教育现状中, 除了教师和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之外, 在其他方面也存在问题, 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其一, 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危险性, 这影响了化学实验开展;其二,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 在教育资源的安排上不够完善, 部分地区不具备开展学生实验的能力和资源。

三、利用实验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1.重视实验, 增加化学实验课程

要想通过实验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效率, 教师要改变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要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帮助,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开展实验教学。如进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章节学习时, 反应温度、压强、催化剂、各反应物物质的量以及反应物的状态都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这部分知识看似简单, 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使学生应对复杂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的相关题目的能力较弱。对此, 教师可在课程中增设实验,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内容的专注度, 实现化学教学的高效性。因此,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 教师要正确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科学地结合化学实验进行化学教学, 这样才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2.实验激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对化学的学习和研究离不开化学实验, 同时进行化学实验操作也是一个有趣的过程, 因为在化学实验中常常会伴随有趣的实验现象, 而这些实验现象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这样课堂效率就可以大大提高。比如, 向如雪般洁白的白糖中滴加几滴加热过的浓硫酸, 就会使“白雪”变黑;用蘸有氨水和盐酸的玻璃棒相互靠近会产生白烟;等等。这些有趣的化学实验会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进而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有足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进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化学实验的进行必须要保证正确的操作, 因此在开展化学实验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讲解有关内容, 展示正确的实验操作流程, 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 在必修2中氯气的制取实验, 在反应装置的选取时要考虑到反应物的物理状态, 除此之外, 学生要具备正确安装和拆卸实验装置的能力, 了解进行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氯气的收集,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化学知识。总之,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通过有趣的安全的化学实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学习化学。

3.动手操作, 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学生只有亲自进行化学实验, 才能通过实验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对此, 学校和地方政府应不断增加教育的投入, 完善化学实验对设备条件的需求, 使学生能够有动手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 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的掌握。即便不能保证每组学生都能够进行化学实验操作, 也要保证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进行实验的演示, 给学生亲身观察实验现象的机会。此外, 还要在实验操作前和实验过程中, 对学生进行安全实验教育和注意事项的讲解, 以保证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安全性。

充分利用生物学科特点论文 篇5

摘要: 探究性实验是自主学习的具体体现,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科学素质以及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再只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和研究探索的体验。在体验中不仅学会文化知识、学会做人、学会合作,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 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究性实验

《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教育应该是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应从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放开手脚让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思考、学会创造等一系列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探究学习的过程。

根据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利用实验(主要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由死记硬背变为活学活用,由被动接受转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实验是一种自主学习的具体体现。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过程教学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以及在实践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过程。

人教版初一生物讲到种子萌发条件,这是学生既感兴趣又不明原因的问题,于是我采取了让学生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但用什么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做实验效果最好?究竟种子萌发是由内部条件决定,还是外界条件决定?针对这些问题,我组织学生讨论设计一系列的探究性实验,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1 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实践

1.1 制定实验方案 首先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筛选实验材料,自由结合实验小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去进行实验探究。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纠正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错误,筛选出较理想的.实验方案,实验材料和组织形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文化知识、学会做人,还能学会自我管理。

1.2 确定实验材料 根据探究性实验要求简便易行、周期短、可操作性强、学生易完成的特点,从学生们选取的实验材料中经过筛选确定了本实验的材料最好用大豆种子。因为大豆种子发芽快、实验现象明显、易于学生观察。

1.3 确定实验方案 经过反复探究和交流讨论,最后确定每班分六个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案。

第一组:一粒煮熟的大豆种子在适宜的温度(20℃--25℃)、空气、充足的水分条件下能否萌发。

第二组:一粒胚不完整的大豆种子在适宜的温度(20℃--25℃)、空气、充足的水分条件下能否萌发。

第三组:一粒晒干的大豆种子在适宜的温度(20℃--25℃)、空气、无水的条件下能否萌发。

第四组:一粒晒干的大豆种子在适宜的温度(20℃--25℃)、真空、充足的水分条件下能否萌发。

第五组:一粒晒干的大豆种子在适宜的温度(20℃--25℃)、空气、充足的水分条件下能否萌发。

第六组:一粒晒干的大豆种子在0℃--10℃、空气、充足水分条件下能否萌发。

1.4 探究性实验的操作及结论 取六个相同的实验杯,杯中装有等量的营养充足的液体,实验杯上贴一层吸水纸。

第一组:吸水纸渗入营养液中,将煮熟的大豆种子放在吸水纸与实验杯中间,并将准备好的实验杯放在20℃--25℃的环境中,几天后,大豆种子没有发芽。

第二组:吸水纸渗入营养液中,将一粒胚不完整的大豆种子放在吸水纸与实验杯中间,并将准备好的实验杯放在20℃--25℃的环境中,几天后,大豆种子没有发芽。

第三组:吸水纸的边缘位于营养液最高面之上1厘米,将一粒完好的晒干的大豆种子放在吸水纸与实验杯之间,并将准备好的实验杯放在20℃--25℃的空气中,几天后发现大豆种子没有变化。

第四组:吸水纸渗入营养液中,将一粒完好的晒干的大豆种子放在吸水纸与实验杯之间,用塑料薄膜密封实验杯口(使内部成为真空),并将准备好的实验杯放在20℃--25℃的环境中,几天后,只能看到大豆种子膨胀了而看不到大豆种子发芽。

第五组:吸水纸渗入营养液中,将一粒完好的晒干的大豆种子放在吸水纸与实验杯之间,并将准备好的实验杯放在20℃-- 25℃的环境中,几天后,不仅看到大豆种子膨胀,而且可以看到大豆种子发芽。

第六组:吸水纸渗入营养液中,将一粒完好的晒干的大豆种子放在吸水纸与实验杯之间,并将准备好的实验杯放在0℃-- 10℃的环境中,几天后,只看到大豆种子膨胀了,但大豆种子没有发芽。

以上实验列表如下:

条 件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完 整 的 胚 √ √ √ √ √

活 的 胚 √ √ √ √ √

适宜的 温度 √ √ √ √ √

空 气 √ √ √ √ √

充足的水分 √ √ √ √ √

结 果 不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不萌发 萌 发 不萌发

通过上述的实验和比较,学生能得到如下结论:一粒保存完整的活的大豆种子,在适宜的温度(20℃--25℃)、空气和充足的水分条件下才可以萌发。如果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大豆种子就无法萌发。即: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种子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自身条件是具有完整的活胚的种子。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空气、充足的水分。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位学生大胆实验,引导学生自己组织实验,让每位学生在自己的实验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探究性实验后记

从上述例子分析可以看出,探究性实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特殊方式,不再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2.1 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学习品格的形成 探究性实验中学生知识的构建方式与传统教学中学生知识构建方式不同。从内容上看,传统教学中学生所学内容都由教师以一定方式传给学生,而探究性实验内容可以是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的,可以是未知的知识领域。由于探究性实验可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和研究探索的体验而产生积极的情感,逐步形成乐于研究和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所以探究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

2.2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探究性实验中知识的构建方式从技能和情感培养上是学生围绕课题获取知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享受某种先知先觉的愉快感受,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 探究性实验可使学生初步学会多渠道获取知识、处理信息、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可培养他们科学的探索精神、正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丰富的感性认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为他们拓宽了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有些学生的设想非常有创意,而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激烈的讨论促使学生查阅大量的资料并进行了初步的论证,显示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通过实验、调查、观察、思考、再现和表达等一系列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理解和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促进了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和融合。

总之,生物学中的实验学习应采用探究性的自主学习。没有自主学习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学习,在《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使教师变监护为引导,使生物科学的教育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死板为灵活,使学生在做人做事的求知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这不仅符合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的培养目标,也符合中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实践性。

参考文献:

中学生物教材(河北版)

《中学生物学教学》 《生物学教学》编辑部主办

《中学生物学教学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充分利用教材 训练写作能力 篇6

关键词:仿创表达;补白动情;主旨提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19-02

随着新课标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理性回归和高度重视,阅读教学将由内容理解型向语言表达型转变,语文课要围绕语文的本体性目标,走“认知—实践---迁移”的“读写结合,读写相促”之路。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优势,进行写作训练,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写在仿创表达处

教材中的课文文字兼美,包含着诸多精巧传神的表达句式,这是引导学生 进行品读、积累、仿写的宝贵资源。仿写是学习写作技巧的一条基本途径,也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仿写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吴增棋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教师也应加以肯定,树立学生写作信心。如教学《翠鸟》一课中,翠鸟那美丽的外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是教师训练学生写作的着力点。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呢?让我们回到这一课的教学中:

师:请把描写翠鸟羽毛的语句找出来。

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师:哪些词语让你眼前一亮?

生:橄榄色的头巾、翠绿色的花纹、浅绿色的外衣赤褐色的衬衫

师:这组词语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都含有表示颜色的词语。

师:重点比较下“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这三个词语有什么特点?

生:都有“绿”的意思

师:很好。那“翠鸟”?说到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生:翠鸟的名字和羽毛的色彩有关系。

师:真是聪明!再看这幅图(出示丹顶鹤图片)认识它吗?

生:丹顶鹤。

师: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丹顶鹤的名字和它头顶上的红色有关系。

师:请看这段描写:(出示)丹顶鹤有一身洁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边儿却是黑的。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他丹顶鹤。

师:再与文中翠鸟的羽毛和外形的描写对比下,又有什么收获?

生:这两个片段都抓住了羽毛的色彩特点,而且还点明了名字的由来。

师:那还有跟翠鸟、丹顶鹤相似的鸟吗?

生:乌鸦、黄鹂、白头翁……

师: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种,进行仿写。

这个教学片断,以描写羽毛颜色的“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等词语为抓手,适时印证与“翠鸟”之名的联系。然后,出示“丹顶鹤”的图片和描写,在比较阅读中掌握写法,指导学生将习得的方法迁移到仿写练习中。

二、写在补白动情处

因篇幅所限,入选教材的课文中不乏虽言简意赅,却包含丰富想象、蕴涵复杂情感的语句,这往往成为学生理解课文的难点。“补白”是充分利用文本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的课堂练笔。学生进行想象补白的过程,既是学生由感悟和品味语言文字向真情流露情感转化的过程,又是学生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在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中,学生能充分享受到自主创造的快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时,引导学生对文本补白,以感受妈妈无私的爱;

师:(配乐,低沉而缓慢地述说)

这十年的幸福生活,十个365天,3650个日日夜夜中彼得仿佛看到了什么?想想,柳芽吐绿、草长莺飞的春天,妈妈会带他去郊外__________夏天来临,他踢球一身臭汗回到家,把脏衣服随手往地板上一扔,妈妈看到大汗淋淋的儿子时__________当他生病时,妈妈__________。当他获得成功时,妈妈__________……

师:是啊,大家从这份账单里读到了微笑,读到了眼泪,读到了关注,读到了期待。再来读这份账单,想想:“0芬尼”是什么都没有吗?

生:不是。

师:那是什么?

生:妈妈的爱。

师:这“0芬尼”是一种怎样的爱?

生:无私的爱。

生:无价的爱。

生:崇高的爱。……

师:仅仅是彼得的妈妈让人感动吗?

生:还有自己的妈妈。

师: 回想一下近10年来,你的妈妈为你付出了多少爱?把你眼前浮现的情景写下来。

三、写在主旨提炼处

课堂即将结束,许多老师总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学了这篇课文,你体会到什么?类似启示、收获等之类的“常规问题”往往只能得到思维指向性过于集中,语言表达大同小异的所谓感悟这样的课堂,谈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个性化表达?

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改写结尾(下接第128页)

的设计:

师:美丽而幸福的幻想,更衬托了现实的悲惨无情。那你现在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

生:小女孩活着就只有痛苦,只有死了,才能真正解脱。

生:小女孩只有离开了这个世界,才能不痛苦。

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这个社会太黑暗了,贫富差距太大了。

生: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

师: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快乐。身处幸福中的我们是不是也盼望着卖火柴的小女孩能像我们一样幸福呢?快拿起手中的笔,给这篇童话改个结尾吧。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对一篇文章只要多读,熟读就能大有益处,不用解说,自晓其义。现在的小学生由于自身原因,调皮好玩,无法静下心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抓住课堂的每一个契机,传授阅读方法,读写相结合,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书与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郭宏君.名师课堂的随文练笔举隅[J]. 小学语文教学.2012-2.

[3] 孟强.从会读会学走向活学活用[J]. 小学语文教学.2014-3.

充分利用 篇7

一、教学活动中注重读书,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阅读教学的重心应放在“读”字上, 并将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融为一体进行训练。教师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促进, 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 增加学生的读书机会, 创设各种读书环境, 让学生自由地读、充分地读、有感情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11课《秋天的雨》, 秋天的景色学生在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感知到:五颜六色的菊花、丰收的果子、秋雨的绵绵。教师不需要过多的讲解, 只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学生自己就能有感情地读出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悉心指导, 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悟, 读出语言、语调、语速或感情等方面, 还需要教师具体的指导。如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一课, 第二自然段:“啊, 峰顶这么高, 在云彩上面哩”等句子, 表现了我第一次来爬天都峰, 看到天都峰这么高, 心里感到很惊奇, 要读出惊讶、高兴、自豪的语气。语速稍慢, “这么、云彩”重音轻读。第三自然段中“小朋友, 你也来爬天都峰”, 要读出对对方勇气的称赞, 要有轻重缓急,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给予细心的指导, 学生不断地学习就会掌握朗读方法。

三、阅读要求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笔者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合理地提出阅读要求,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学生有了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 就有了阅读的兴趣。一年级开始学习词句, 朗读时, 让学生知道词和词之间要有停顿, 渐渐地, 他们读一句话时, 就学会了把词语断开;二年级时, 学生已经学会了断句, 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自在地朗读, 学生想读好就会多读书, 这样就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三年级朗读课文时, 要理解句和句之间的联系, 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 甚至一篇文章。按照学生能力所及对他们提出要求, 学生就很容易达到目标, 就会自觉地想读好一篇文章。

四、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提高阅读能力

每一篇文章内容和写法不同, 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相同。学习一篇新课文, 学生经过反复的朗读, 才能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 我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出文中哪些是重点段、重点句, 重点词能真实、准确地表达出文章的真情实感。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反复读, 读得不好的地方, 教师指导读, 细细品味。比如, 学习《小摄影师》一文第3—11自然段时, 从“鞠躬, 打量, 摆弄, 赶紧站起来”可以看出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高尔基对小男孩无比慈爱、关怀备至的感情;从“裂开嘴笑, 哭了起来, 哭着, 哭着”这些表现小男孩思想感情变化的词语, 可以发现他由开始见到高尔基时非常兴奋, 发现自己忘带胶卷时又变得非常沮丧、失望, 以至于痛哭。学生抓住了关键词句, 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阅读时才能和作者达到心与心的交融。

五、采取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很重要, 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 用课前导语吸引学生

学生对不了解、不熟悉的事情比较好奇, 有求知欲望。一篇好的文章, 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段好的导语, 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因此, 在教学一些课文时, 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课前导语。如在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 “岛屿”对生活在平原上的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但是一部分学生跟着家长到海边旅游, 见过岛屿, 大部分同学说在电视中见过, 但岛屿上的详细情况大家却不一定能说出来, 我问大家:“你们今天愿意和我一起到我国的海防前哨看看富饶的西沙群岛吗?”同学们很感兴趣地回答:“想。”借此时机, 我提出了两个在阅读中要解决的问题:“好, 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 思考文中给我们介绍了西沙群岛哪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话音刚落, 学生就兴致勃勃地朗读起课文来。

2. 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阅读能力

要想让学生坚持不懈地提高阅读能力, 就要给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同。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讲故事比赛。学生在课内或课外阅读到的故事, 都可以将比赛的形式展示给大家, 教师再给予表扬。 (2) 评比小朗诵家。在课前播放朗诵大师朗读的文章, 学生在家有时间也可以听, 这样边听边学, 掌握好的读书方法和技巧, 以用在所学课文中, 逐渐提高朗读水平。为了争当小朗诵家,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3) “课本剧表演”比赛, 一些课文故事性很强, 学生喜欢故事中的人物, 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主人公, 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语言表演出来, 让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在竞赛以后, 要采取多种形式, 力争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奖励的机会, 让学生看到、听到、感觉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收获。

3. 尊重学生自我感悟, 多元解读文本

教师在教学中, 要想真正听到学生的声音, 首先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 归还学生阅读的自主权。学生带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美美地读, 多读几遍, 自然就会不断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会阅读得越来越好。久而久之, 教师放心让学生阅读, 学生的自信心就会越来越高。

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有限, 通过课外阅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我们可在班级建立图书角, 号召大家把有益身心的课外读物拿来放在图书角, 全班同学共享读书的乐趣。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体会阅读的快乐, 提高他们阅读的能力。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幼儿发展 篇8

一、来自不同家庭的资源, 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得以发展

家庭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也是幼儿园所无法替代的。作为一线的教师, 我们应该充分、合理地取舍这些资源, 让家长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教学活动,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在日常活动中, 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如请当理发师的妈妈来幼儿园, 给幼儿演示理发的工具及其使用的方法;请家长讲讲幼儿小时候的一些事, 让幼儿感受来自父母亲的关爱, 以增加其感情;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到种植园去种植;……这些让家长充当“临时老师”的形式, 让幼儿感到很亲切、很新鲜。如在主题《特别的我》活动中, 我们请来了周殷妈妈, 让她给小朋友讲了周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通过家长的介绍, 使幼儿了解当自己出生时, 只有半张课桌那么长时, 孩子们很惊奇, 他们提了许多小时候的问题:小时候的我, 不会吃饭怎么办的?你怎么知道孩子饿了?孩子没牙齿怎么办?孩子肚子痛怎么办?……通过家长的一一解答, 幼儿初步了解了一些小时候的事情, 也使幼儿感受到父母把自己抚养大, 是很辛苦的。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 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 他们的兴趣、经验各不相同。每个孩子在与家庭的互动中, 会将各自的生活经验迁移到幼儿园来, 与其他幼儿共享。如我班李国兰小朋友在家跟家长学了许多动物的折纸方法, 在幼儿园她就经常教其他小朋友折纸;胡龙小朋友家长喜爱小制作, 平时, 他常常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小玩具, 并让孩子把这些带到了幼儿园, 其他小朋友看见了, 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尝试制作玩具;华运昊小朋友的母亲是教师, 平时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故华运昊的知识面很广, 在小朋友之间被称作“小博士”, 小朋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常常喜欢去问他……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得以发展

幼儿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与社区有密切的联系。把作为“社会人”的幼儿带入社会, 能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走进社区。在教育活动中, 我们经常结合主题活动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 来到大自然, 走进生活, 走进社会, 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 发展能力。有一次, 孩子们去荷花种植地。孩子们看到那么多睡莲时, 异口同声地说:“啊!多美的花儿!”这时, 他们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在进行主题活动《各行各业》中, 我们带幼儿参观农民种植的蔬菜大棚、菜市场、干洗店、眼镜店等场所, 请相关的工作人员给幼儿介绍有关工作的特点, 让幼儿体会到每个行业都很辛苦, 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在参观结束后, 幼儿想出了许多减轻他们工作量的方法, 有的幼儿说要设计出自己扫马路的机器人, 这样清洁工就可以坐在家里操纵机器人, 而不需要自己去扫地了;有的幼儿设计了自动摘蔬菜、洗菜的机器, 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2) 特色本土资源的利用。社会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 她的教益无穷无尽。社会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 这对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识兴趣, 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 提供了天然的材料。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 我们周围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本土文化资源, 有世界著名绿园、闻名遐迩的丝绸厂、水绘园、定慧寺……这些都能成为我们的活教材,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 又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让幼儿在生活中去感受家乡的美, 从而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园地处雪岸土窑, 是烧制各种建筑砖瓦的重要场地。利用这一资源, 我们带领孩子去参观, 孩子们看到花边滴水、筒瓦、网瓦等都很惊奇, 他们有的拿着花边滴水研究, 有的拿着筒瓦放在手臂上, 说可以当成“奥特曼”的手臂……随后窑砖瓦厂的负责人还向我们介绍了来历。活动中, 幼儿通过去看、去问、去感受, 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 从而挖掘传统玩具在幼儿园的价值。

三、注意多种资源的整合

有时, 一次活动不仅仅要利用一种资源, 还要把多种资源进行有机结合,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主题《叶子》活动中, 我们就利用茶叶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并生成了一个“茶叶”的为期一周的小主题活动。我们首先利用社区资源, 让孩子们到茶叶店去参观, 请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们介绍茶叶的相关知识和常识;再利用家长资源找来“摘茶-炒茶-泡茶”全过程的录像带, 让幼儿更形象地去感受“茶文化”;最后, 幼儿自发地开展了“茶馆”的游戏, 在游戏中他们穿戴起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像模像样地泡茶、招待顾客……这样, 使本土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得以整合利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新缴费方式 篇9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地处祖国东北边疆, 成立于1962年, 自成立以来, 经历了三次划转。1969年8月1日, 随着呼伦贝尔盟行政区划归黑龙江省, 国网呼伦贝尔电业局随之划归黑龙江省电管局管理;1979年7月1日, 随着呼伦贝尔盟行政区由黑龙江省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国网呼伦贝尔电业局划归内蒙古电业管理局 (内蒙古电力公司) 管理;2009年6月29日, 划归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

呼伦贝尔地区面积25.3万平方公司, 呼伦贝尔供电公司下辖14家供电单位, 管辖客户100余万户, 负责81个乡镇、19个苏木、609个村、177嘎查的供电任务, 村 (嘎查) 到乡镇 (苏木) 距离从几公里到上百公里不等, 呼伦贝尔地区冬季漫长, 大雪封山长达5个月之久, 夏季短暂多雨, 草原深处牧民出行极为不便, 划转国网公司前所属各供电公司没有统一完整的营销业务系统, 收费方式更是单一, 只有坐收一种方式, 坐收也是手工记账, 这不但给客户带来极大的不变, 同时也存在经营资金安全和管理漏洞。这些客观恶劣的条件给广大农牧民缴纳电费带来极大的困难, 也给国网呼伦贝尔供电收费带来极大的挑战。

2009年6月, 划归国网公司后, 在蒙东公司大力支持下, 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积极探索, 研究出了不同的缴费方式, 收到了成效。于2011年12月9日随着最后一家供电公司国网莫力达瓦旗供电公司营销业务系统上线, 国网呼伦贝尔公司营销业务系统建成覆盖呼伦贝尔全市, 延伸到各乡镇的一个完整统一的业务系统, 实现了划时代的跨越, 彻底结束了原始的管理模式, 随着业务系统的普及应用, 为下一步深化系统应用, 创新服务手段提供了支撑。

2 探索、创新出新型缴费途径的方式方法

为了方便广大客户缴费, 提高电费回笼速度, 杜绝电费风险及经营风险, 国网呼伦贝尔供电公司有层次, 分重点的对拓宽缴费方式。从2010年起, 经过集思广益、努力研究, 先后在各营业厅按装自助缴费终端130余台, 初步实现了客户自助缴费。2012年重点解决边远地区缴费难题, 在与邮政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移动手机等方式代缴电费的基础上, 又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牵手”, 实现了网上银行代扣代缴等缴费业务, 中国电信呼伦贝尔分公司合作推出“翼支付”客户端手机交纳电费业务, 使客户足不出户轻松、快捷、安全地缴纳电费, 极大的方便了农村地区客户缴纳电费, 解决了偏远地区客户“缴费难”的问题。

3 多渠道缴费方式可方便客户

一是采取了银行批量代扣电费的方式。二是采取了网上银行、“支付宝”交纳电费的方式。三是采取电话银行交费的方式。四是采取银行营业网点柜台缴费的方式。五是采取了银行柜台刷卡缴费的方式。六是采取便民缴费“一站通”方式。七是采取供电营业厅柜台现金 (支票) 缴费的方式。八是采取了供电营业厅柜台POS机刷卡缴费方式。九是采取了电力营业厅自助终端交费方式。十是采取EPOS缴费机的方式。

4 多种缴费方式促进了缴费率的提高

通过多种缴费方式低压居民, 第三方缴费占比逐月递增, 方便了广大电力客户缴纳电费, 使离柜缴费率也有所提高。

5 加强联系, 完善绿色快速联络机制

为更好的服务与电力客户缴费, 开展代扣、代收电费业务, 呼伦贝尔供电公司积极与各大银行、邮政、移动等第三方合作。根据公司服务工作需要, 使电力客户直接通过银行网点柜台就近办理预存电费和负控远程预购电业务, 目前各主要商业银行系统已实现此项功能。认真研究新兴业务, 客观分析客户需求, 结合今年开展的电费回收专项宣传推广活动, 快速发展企业客户的预存电费和预购电业务。积极协助银行, 有序推进网上银行功能应用, 拓宽交费渠道。加强与银行的沟通联系, 完善绿色快速联络机制, 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内妥善解决。开展银行网点拒收电费的明查暗访工作, 及时向客户做好相关解释工作, 并将情况反馈给银行, 督促银行完成整改。配合银行认真做好银电联网系统的运行管理, 共同制定系统接口升级方案, 协调进行联网调试, 优化业务数据传输方式, 确保电费结算、收费、扣款及资金划转等业务环节的及时和安全。

6 加大宣传, 促进了各种缴费业务的开展

为使广大电力客户方便缴纳电费, 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做了各种代收方式的宣传工作, 各供电公司和各代收单位齐心协力, 印制了大量的宣传资料, 举办了多达30余次的大型宣传活动, 发放传单10万余份, 并利用电视、宣传单、户外广告、宣传海报、营业厅滚动字幕, 手机短信和抄收人员到户等宣传方式, 大力进行宣传, 切实提高广大电力客户对电费收取方式的知晓率和认知率, 充分让客户认识到电费社会化代收的意义和带来的方便实惠。

参考文献

[1]杜建实.规避电费回收风险推行“购电制”[J].华北电业, 2007 (5) .

充分利用 篇10

1 合理划分套料批次和共同套料批次

我们知道, 参与套料的分段越多, 套料的利用率就越高。套料前, 我们需对全船分段进行合理的套料划分批次 (是指一个或多个分段组成的套料最小单元) 。根据船体分段划分和生产计划节点, 将其按区域及分段制造顺序等进行套料批次划分。 (注:批次的划分, 要能满足生产计划节点的要求) 。

为了进一步提高套料的利用率, 我们又引入了共同套料的概念。就是将套料批次单元再进行划分、组合, 形成更大的套料单元, 即共同套料单元。这样能保证某区域内零散的零件套在一起, 使板材的利用率最大话。 (如图1) 是某型船双层底区域的批次划分格式:

双层底301C~308C分段, 301C与302C为N01批次;303C与304C为N02批次;305C与306C为N03批次;307C与308C为N08批次;而301C~308C又划分为G01共同套料批次。

2 板材规格的输入及使用

要求系统管理员将板材订货清单按材规格大小输入到系统中, 并由部门材料管理人员提供各批次的板规情况给相应套料人员。材料管理人员可以制作一张“全船套料板材使用表情况”的工作簿, 运用EXCEL的“审阅”中“共享工作簿”的强大功能, 将这一工作簿设置为“允许多用户同时编辑”, 并将这张表共享给各套料人员 (可在共享权限中对人员数量进行设置) , 其结构形式 (如图2) 。套料人员根据此表可清楚的掌握板材的使用情况, 也有利于套料人员之间的协作。

3 Plate Nesting套料

3.1 确定套料板代码结构

套料板代码结构形式可根据各公司的生产习惯来确定。我们是按下面形式来确定的。

3.1.1 批次套料

3.1.2 共同套料

3.1.3 说明

批次号或共同套料号:共同套料将批次号中N改为G;板厚:8mm表示为080;12mm表示为120;12.5mm表示为125;材质:A∶A;AH32∶A32;B∶B;D∶D;D32∶DH32……;序列号:同批次中同板规的套料板按1至99的序列排序。

3.2 板架分离

套料首要任务是板架分离, 即将本批次中所有分段的零件分离进板材库中 (注:如需扁钢参与套料, 则必须将其也分离进板材库中) 。板架分离后进行一次重量重心抽取, 并以分段名命名保存到指定目录, 以备套料时使用。

3.3 套料的基本步骤

用Plate Nesting软件进行套料, 操作方法大家应该比较熟悉:选择相应工程, 启动Plate Nesting软件, 新建 (Nestjob) 套料板, 弹出 (如图3) 所示对话框, 按要求进行套料板名的填写, 然后再输入板规大小即完成新建套料板操作。

3.4 零件筛选及套料

套料板建立后, 进入套料零件的筛选:启动Plate Nesting, 由Nesting→Nestingparts→Partsmenu进入筛选:

如图4示, 第一行 (Platepartname) :分段名;第二行 (Plate part) :材质;第三行 (Platepart) :板厚。输入后点击OK进行筛选, 结束后套料。注意:筛选时要注意本批次同板厚零件筛选的完整性, 不能有遗漏;套料过程应遵循这样的原则:按照整理后的分段重量重心表, 先套特定板规的构件, 再套一般板规的构件;先大件, 后小件。

3.5 套料检查

这步一般需相应的二次开发程序来完成, 但也可以通过再次筛选来完成:如能筛选出零件, 说明还没有套完, 如不能筛选出零件, 说明此规格零件已套完。

3.6 套料优化与板材平衡

材料管理人员根据订货清单和套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优化的调整, 并将结果反馈给套料人员进行调整。其目的在于使套料更趋完善、合理, 达到协调、平衡、优化的目的。

3.7 划线 (Mark) 与引割点 (Burn) 的定义

优化、平衡后, 套料板就可以确定下来了。这时, 我们进行划线和引割点的定义, 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如果一张板子的套料结束就进行这项操作, 若有调整或插入个别零件, 就要再次进行定义, 这样会打乱整张板子上零件的切割顺序。一般的, 先定义划线, 再定义引割点。定义划线时, 可选择自动;定义引割点最好是按切割顺序手动点选 (Single) 。定义引割点时遵循这样的规则:先孔内的零件, 再孔, 再零件;引火起始点通常选择套料板左下角;零件的切割顺序为从下到上, 从左到右的“S”形顺序。

3.8 余料定义与出图

定义完划线与引割点后, 可同时进行余料定义与出图的工作。

启动Plate Nesting, 打开保存的套料板, 通过Insert→Drawing Form来插入套料图图框, 然后在此页面下定义余料。定义时可用其绘图命令和拷贝命令来画出余料大小以及代码的输入。余料定义后, 也就完成了套料图的出图工作, 之后将其集中排版、打印即可。

下面是我们对余料管理的一些做法, 以供借鉴。

3.8.1 余料分类

根据余料的大小, 确定好余料的分类及定义原则。我们公司将余料的管理分为A类余料和B类余料。所谓A类余料, 就是可供二次套料选用的, 大于等于1m2的余料, 套料板外形的定义为规则长方形;B类余料, 就是小于1m2的仅做为废料回收的余料, 原则上B类余料不作定义。

3.8.2 余料代码

根据余料分类的不同, 确定余料代码的构成, 以便相关部门进行余料的电脑化管理。我们将余料代码定义为11位, 分为A类余料代码和B类余料代码。下面以A类余料代码的构成式加以说明:

A类余料代码构成:

说明:船号 (1位) :A:47500;船级社 (1位) :C:CCS;批次 (2位) :指分段套料批次;共同套料批次为G1、G2、G3等 (如共同套料批次超出二位, 则表示为GA∶G10;GB∶G11;GC∶G12……以此类推) ;材质 (2位) :A0∶A;B0∶B;A2∶AH32;A6∶AH36;D2∶DH32;D6∶DH36……板厚 (3位) :8mm表示为080;15mm表示为150;17.5mm表示为175;序列号 (2位) :同批次同板规的余料按1至99的序列排序。

4 结语

充分利用教材 加强课堂指导 篇11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5~6年级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祁智曾经说过,识字写字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要让会写的学生不抄,不会写的学生抄有效的遍数,而且要抄对。第二层次,让抄写的学生减一半作业量。第三层次,让所有的学生都不用抄。鉴于此,今年我在任教六年级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有两千多个字会写,也为了真正减轻学生负担,就直接向第三层次发起进攻,尝试着实施了“不抄写照样会写”的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加强课堂指导

每次上新课时,我总是认真钻研教材,研读文本,结合以往经验,充分分析了解课文中有哪些字是学生较难记住的字。学生难以记住的字不外乎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笔画较多的字,第二类是不常见的字,第三类是容易混淆的字。

今天我们所用的汉字,80%以上都是形声字。与金木水火、鸟兽虫鱼有关的字以及叹词、拟声词,几乎都是形声字,所以很多的汉字可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进行教学。如“嗽”和“漱”,“惧”和“俱”。这两组字只要弄清楚部首和意思有关就可以了。还有些简单的字,因形状极其相似,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形近字,学生也经常出错。如“具”和“悬”这两个字,学生常写错,关键在于搞不清楚各自横的笔画数。其实,只要提醒学生“具三横”“悬二横”,学生很快就能够记住。当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也可以利用造字规律进行有系统、有意义的识记。如部件中有“酉”字的,大多跟喝酒有关,“醉”“醺”“酗” “酝酿”等。学生在掌握了以上这些方法后,就能独立地识字,从而正确地记住字形了。

二、充分利用《习字册》

《习字册》是语文教材的配套用书,是教师指导学生写字的教材,是学生习字、练字的无声的指导老师。《习字册》立足于学生把汉字写正确、规范、美观。科学合理地使用好《习字册》,也能大大提高学生书写的正确率。

《习字册》的写字练字的容量很大,如果每一课都把每一篇写字的内容完成,真不是一件简单易做的事情。第一,我不急于让学生练字,而是先指导写字。教材里面有一些写法的要求,诸如避让、宽窄、变化等等,我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发现汉字在书写时的特点。这样做,不但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对于汉字的构造有非常清晰的认识。第二,练字量少,不能贪多。贪多则会让孩子应付性地完成老师的任务,写字的质量会大大地降低,当然也就降低了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力。每节课练三两个字,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就能自我观察、比较、书写,较好地完成任务。第三,充分利用学生的向师性,重视老师的示范。如果老师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巨大的。老师的字什么样子,学生的字就会是什么样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老师就是榜样。第四,保证足够的练字时间,每一节课都留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练字,而且做到不忘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及辅导。尤其是对书写习惯不良的、错字较多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第五,为保证书写质量,《习字册》的书写必须是老师在教室的时候进行练习,不能带回家写,做到“慢工出细活”。第六,重视《习字册》的批阅。《习字册》的批阅,不是简单地打一个等号,而是认真圈画出学生书写有进步的字,写得漂亮的字。对于那些实在找不到可圈可点的字的学生,会再次加以辅导,直至满意为止。第七,用各种方式表扬书写有进步的学生,有当场口头表扬,也有把漂亮好看有进步的字拍照,第一时间上传到班级的QQ群里,让更多的人欣赏。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认真写字的积极性。由于学生在书写时特别用心,所以记住字形当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三、订正时重说轻抄

虽然抄写词语的作业没有了,但每天中午利用十分钟默写20个词语可是雷打不动的。为了及时正确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我无论多忙,总是亲自批阅。学生在订正的时候,我也没有采用以前的老套做法,错一个抄几遍,而是只要写对一遍即可。但是在交给我批改的时候,却要能正确说出所写字该如何记忆。可别小看了学生说的过程,在说的时候,他们得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眼、耳、口、心一起上。只有这样,汉字的结构、部件才能深深地记在心里。有时就算要抄,也决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把字反复写几遍,而是让他们把易错字组词。这样做,既改变了一成不变的抄写制度,提高了新鲜感。同时,又通过组词,学生对字的意思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经过一学年的训练,学生书写的美观程度和正确率大大提高。在毕业考试时,我们班学生看拼音写汉字的得分率达到了98%。

我相信,在“轻负担,高质量”的大环境下,学生不仅能享受到不抄写的优厚待遇,更会享受到正确书写汉字的无穷魅力!

充分利用电视资源充实作文语言 篇12

一、看电影、电视剧, 汲取语言精华

电视连续剧、电影当中的人物对话、内心独白、旁白的语言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在《与青春有关的日子》中, 佟大为扮演的方言回忆的时候有这样一段旁白:“我们浪费掉了太多的青春, 那是一段如此自以为是, 又如此狼狈不堪的青春岁月, 有欢笑, 也有泪水;有朝气, 也有颓废;有甜蜜, 也有荒唐;有自信, 也有迷茫。我们敏感, 我们偏执, 我们顽固到底地故作坚强;我们轻易的伤害别人, 也轻易的被别人所伤, 我们追逐于颓废的快乐, 陶醉于寂寞的美丽;我们坚信自己与众不同, 坚信世界会因我而改变”。这一段语言写得非常有哲理, 而且运用了大量的排比修辞, 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 如果能把这段语言记录下来, 并在写作文的时候适当引用, 相信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 我们还可以学习台词的真情实感, 文字所流露出的情感, 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写作文并不一定要写得声势浩大才以为可以打动人心, 再短的语言也可令别人为你所感动。所以, 我们要学习台词中表达情感的方式, 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与会情感的表达处理, 让文字作品如生动的场景再现在人们眼前, 让每一篇文章都“活”起来, 用有生命的文字去打动人心。电视剧《东邪西毒》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不能再拥有的时候, 唯一可做的, 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记”, 当我们写关于“珍惜”话题作文的时候, 就可以把这句话用上。

二、看文艺栏目, 吸收精彩台词

许多电视节目的台词, 尤其是一些文艺晚会节目主持人的台词, 都是经过反复斟酌、反复修改而成的精品, 有许多值得我们学生在写作中借鉴的地方, 所以我们在观看一些著名栏目时, 要有意识的吸收精采的台词, 要有意识的记下主持人的即兴评价, 这些往往都是优秀主持人的言语智慧, 容易一闪即逝。

在一次庆祝教师节活动晚会中学生有这样一段献给恩师的话“加减乘除, 算不尽您的奉献;诗词歌赋, 颂不完对您的崇敬。您用知识的甘露, 滋润我们理想的花朵, 您用心灵的清泉, 润育我们情操的美果。对您的热爱和感激我们道不尽、说不完, 只有用美好的文字将它们记录, 再用最真挚的感情献给您。”如果我们学生观看了这一栏目, 听完这一段倾诉, 相信一定会为之感动, 我们为什么会心动就在于这段语言的魅力, 如果我们在写关于称赞老师的作文时把这些话语借鉴过来, 一定能使你的作文与众不同, 从而得以提高一个档次。

各种文艺晚会更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个最佳契机, 例如春节晚会上主持人的台词包含了大量优美的词汇、句子、修辞, 还有近年来春节晚会新兴起来的对联, 都可以借鉴到我们的文章中。

三、采撷缤纷的歌词、广告词, 使语言呈现新意

“文章合为时而著。”时下流行歌曲、广告词备受学生的青睐, 在作文生活化的今天, 善于发现、捕捉流行歌曲、广告词中的闪光点并能在作文中正确运用这些语言材料, 对于我们的写作已经显得越来越重要。

引歌入文, 用歌行文能给人一种生动新鲜之感。因为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 学会运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有一些成功的同学的例文, 如一篇写鼓励同学的作文是这样写的:“朋友, ‘要生存, 先把泪擦干, 走过去, 前面是个天’从挫折失败中走出来吧!”, 另一篇写自己的沮丧和失落的文章:“‘我是一只小小鸟, 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 ‘冬天的风啊夹着雪花, 把我的泪吹下’……”另外, 我们也可以用歌词作标题, 开头、结尾, 标题可以说是一篇文章的眼睛, 如果我们能将一些流行歌曲歌词恰当地引用到作文中, 点作传神的“善睐明眸”往往能起到化平淡为神奇的功效。如表现母子亲情, 可用“常回家看看”, 谈论上网的利弊, 可用“上网, 让我欢喜让我忧”这类标题。也可在开头或结尾引用流行歌曲歌词, 有位同学在作文中用歌词结尾“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的奉献》) 不仅笔法简约, 同时也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广告是我们看电视时所接触到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仿写广告词也可为自己的作文增加亮点,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终于考完了, 我暗自估计了一下分数, 还不错, 可以向父母交待了。顿时, 我觉得要也不酸了, 腿也不疼了, 走路也有劲了” (新钙中钙高该片) ‘他用广告语来形容考试成功的心情, 会于心, 溢于形, 新颖贴切。

还有一位同学用广告语写我爱我的校园“来到这里, 除了相片, 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 什么都不要留下。” (环保工益广告) 。这些广告语容易走进人们的心灵, 模仿这样的广告词怎能不打动读者?

四、看相声、小品, 学习语言的幽默

相声、小品是人们最喜欢看的电视栏目, 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的语言幽默风趣, 让人感到温暖、亲切, 感到有说服力。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说:“没有幽默的语言是一篇公文, 没有幽默感的人是一尊雕像, 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一间旅店。”我国相声大师侯宝林说:“没有笑声的生活是一种酷刑, 没有笑声的生活不成。著名作家老舍也有经验之谈:“文章要生动有趣, 必须利用幽默。”可见,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智慧的表达, 能使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引用郭得刚的相声讽刺当今社会的不良风气:“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现在和以前大不一样了。现在穷人吃肉, 富人吃虾, 领导干部吃王八。男想高, 女想瘦, 狗穿着衣裳人露着肉, 乡下早上鸡叫人, 城里晚上人叫鸡”。这句话诙谐幽默, 惟妙惟肖的概括了当今社会的种种不正常现象, 正好与作文的思想立场相符, 又极富讽刺意味。当然, 我们并不一定非得引用相声、小品的原文, 主要是学习语言的幽默手法, 那就是言语尖锐却不刻薄;言语俏皮但不风凉;语调调侃但很委婉。

我们要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 使他们不要盲目看电视, 看电视不仅不会影响学习, 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语言, 我们可以把电视中的语言移植到自己的文章中, 灵活应用, 不断创新, 使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写作能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袁智忠.影视鉴赏.

[2]陆文兵.利用影视剧进行语文教学.

[3]潘洪刚.让影视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4]田梦萍.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利用.[5]龚徐冬.

上一篇:共同点与不同点下一篇:学生设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