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实践

2024-08-08

充分实践(共12篇)

充分实践 篇1

语文课程实践性很强, 学生需要实践利用课堂这个阅读感悟的主阵地, 得以比较充分地阅读实践。 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实践, 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 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实践, 符合新教育的理念。 需要人们思考的问题相当普遍, 其领域显得比较广泛。 以学生为主体, 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 需做实和做好这样几个方面, 现拙于笔端, 以抛砖引玉。

一、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需要学生有读的时空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曾要求一线语文老师, 在语文教学中, 必须“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读书”。 这样的要求似乎是那样不合现代之教学情形, 也许人们都是这样以为的, 现在的课堂教学, 学生的读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比较重视的。 如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声情并茂地传递相关作品的感情, 学生聆听着, 感悟着, 阅读感悟的效果就是在学生的聆听中, 在学生的思维中得以比较充分地体现。 学生多聆听, 能否说明学生在做比较充分地阅读实践呢?回答是不完全肯定。 因为凡事都应当这样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对学生所阅读的文学作品, 光让学生聆听名人朗诵, 却没有学生的参与朗读, 学生更不利用闲暇进行自主朗读, 没有学生的读, 学生的相关感悟抑或就是完全意义上的感悟体现出真实性吗? 具有完全意义上的深刻意义吗? 从学生自主情形看, 没有学生的读, 怎可体现学生的自主? 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需要学生有读的时空。 因此, 在平时的阅读感悟中, 我们应当多让一个个学生读, 多由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感悟。 对学生的读, 不仅仅局限于课堂, 更多的是让学生在课余尤其就是在相关的前置性学习活动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自读。 学生的自读可以是比较普通的读, 但需要进行严格意义上的多朗读, 尝试诵读, 学习吟读和唱读。 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读得多了, 好似拳不离手, 曲不离口, 学生阅读感悟能力会随之增强。

二、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需要学生有感的时空

平时的阅读教学, 人们对学生的悟可以说是比较重视的, 让学生对所阅读的作品产生比较深刻意义的感悟。 但比较遗憾的是, 学生之阅读感悟是虎头蛇尾式的。 学期初, 我们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总是在计划内写出那么多的促进学生阅读感悟的策略。 新学期课堂教学伊始, 尤其在第一堂课上, 我们是那样尽心尽责地让学生在宽敞的感悟时空内进行自主的阅读感悟。 但往往好景不长, 计划总是不可能大于变化, 尤其是自身的变化比较快。 就是在课堂教学上已经预设得比较完美的学生自主感悟, 就因多方面的原因而变化。 如此的课堂教学, 能保证学生进行充分阅读实践吗? 应当就是完全意义上的不可能。 对此, 我们必须让学生感悟的时间充裕, 感悟的空间宽敞。只有这样, 才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充分阅读实践。 首先, 我们不能因学生暂时感悟得不到位而指手画脚, 甚至全盘意义上的否定, 这是极为容易挫伤学生阅读感悟的积极性的。 其次, 更不能图省事, 以自己的感悟替代学生的阅读感悟, 语文阅读应当是理想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 因此, 平时教学中, 可由学生阅读感悟的, 都留足学生自主感悟的时间和空间;无需学生合作互动探究解决的阅读感悟问题, 则一律以学生个性化阅读感悟的形式由学生自己进行。 譬如《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代表作, 诗人柳亚子对其给予很高的评价。 教学时, 让学生通过词之上片的写景和下片之论史的阅读中, 比较理想地感悟出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尤其让学生能够比较自主地发现诗人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代表一代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所怀有的远大抱负。

三、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需要学生有表的时空

初中阅读教学,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相关的学识水准乃至可创新的程度和创造性的能力出发, 对文本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都由学生自己体味, 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获取, 并比较踊跃地提出看法。 诸如此类的要求, 学生是可以能够在阅读感悟达成的。但现实是, 在平时教学中, 学生似乎缺失理想的表达。 形成学生缺失理想表达的主要原因是, 学生所表达的内容与教师所设计的表达标准有一定的距离, 有时还极有可能就是完全意义上的相悖, 老师在一定的层面上这样做, 让学生阅读感悟, 但多剥夺学生表达的权利; 其次是学生往往多是茶壶的饺子, 有得倒不出, 心是知的肚是明的, 就是不可能用合适而又恰当美妙的语言表达;再次是学生多时不表达, 渐渐形成不表达的惰性, 渐渐形成理屈词穷的畏惧感。 诸如此类的现象让我们汗颜, 语文作为基础性和工具性的学科课程, 怎么能这样教学? 我们逐步惊醒, 语文教学不能再这样了, 要想达到保证学生充分阅读实践的目的, 必须让学生有充分表达的时空予以支撑。 因此,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 坚持给予学生表达的时空, 给予所有学生充分表达的时空。 如教学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这是一篇写在自己的位置上默默发光的小星星的作品, 作者为什么将长辈说成是自己童年的朋友, 而且说成是“最知心”、“最珍贵”和“终身的朋友”? 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寻找到了答案, 在表达时, 力求让学生都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 表达自己的心得, 学生津津乐道。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 当我们给予学生表达的时空后, 学生在表达时, 不仅仅是在表达, 更主要的是锻炼了胆量, 磨炼了意志, 提高了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2.6.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岳麓书社, 2007.

充分实践 篇2

习主席多次强调军队要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标准,能打仗、打胜仗,做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这既是充分认清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后对全军部队发出的普遍号召,更是对当代人民军队提出的标准要求。

一、当前我国面临的复杂安全形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这一论述鲜明概括了我国安全环境的新特点。

(一)从国际看,美国大肆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高调重返亚太,强化军事部署,拉拢军事同盟,提出针对我国的“空海一体战”构想,围堵遏制、搞乱我国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

首先是政治上升级由美国主导的针对中国的“雁型安全模式”。“雁型安全模式”中,美国是雁首,第二梯队是美日、美韩同盟,第三梯队是美国与澳大利亚、菲律宾和泰国等盟国的关系。第四梯队是美国与印尼、越南和印度的关系。早在2010年,美国就在中国周边构造“雁型安全模式”,以增强对中国的战略挤压,降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雁型安全模式”是美国塑造亚太地区臺序的最广阔依托。2011年美国对其主导的雁型安全模式进行升级,主要表现在不仅美国与各梯队关系加强,而且各梯队间的合作也得到加强。其次是经济上积极参加东亚峰会,塑造亚太多边结构。东亚峰会是每年一次由泛东亚地区16个国家领导人参加的会议,其目标是致力于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实现东亚共同体目标。峰会议题由所有参与国共同审议。美国和俄罗斯正式参与东亚峰会,标志着东亚峰会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的积极加入,对中国影响很大:首先,影响东亚合作进程。东亚各国尤其是东盟各国因美国的加入而面临看美国脸色行事的尴尬;其次,削弱中国的地区影响力。美国的加入必然对中国在东亚峰会中的参与力、贡献力和影响力构成限臸冲击力;第三,用议题逐步改变峰会的定位。推进TPP框架协定,打造太平洋世纪。所谓TPP就是《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简称,2011年11月12日在夏威夷举行的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美国宣布与8个国家(澳大利亚、文莱、臹利、马来西亚、新西兰、秘鲁、新加坡、越南)达成TPP框架协定,随后日本也正式宣布加TPP谈判。美国希望高标准的TPP能够成为样本,最终形成亚太自由贸易区。如果TPP建成,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对跨太平洋的贸易整合产生重大影响,即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美国将全力参与构建亚太地区经济、安全和政治的未来。可见,TPP目的有三:1.分裂APEC非正式领导会议;2.打断中国引领东亚经济发展的势头,使美国成为亚太经贸机臸的中心,改写亚太经贸版图;3.实现美国对华的全面包围。

第三是军事上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演习活动。美国近几年逐步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演习活动

1、美日澳“对抗北方-2013”联演

:参演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演习时间:2013年2月4日至15日,演习地点: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

2、美韩“关键决心·鹞鹰”演习:参演国家:美国、韩国,演习时间:2013年3月11日至4月30日,演习地点:韩国及其周边海空域。是韩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主导“关键决心”军演,也为2015年实现美韩战时指挥权移交进行了准备。演习正值朝鲜进行第三次核试验,使韩朝之间的军事气氛高度紧张。

3、美菲“肩并肩”联合军事演习:参演国家:美国、菲律宾,演习时间:2013年3月17日至4月17日,演习地点:菲律宾北部苏比克湾、吕宋岛中北部地区。是美军首次派出数量众多的F/A-

18、MV-22等作战装备参加这一例行性军演,意在为菲律宾与其他国家对抗中助威打气。

4、韩美2013年5月13日起在韩国东部海域举行为期两天的联合海上军演,美国9700吨级“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将参与此次演习。韩方参演战力包括7600吨级“世宗大王”号宙斯盾驱逐舰及5500吨级“忠武公李舜臣”级驱逐舰等。5、2013年5月16日,美韩士兵在韩国涟川的里外训练场内举行了CBR(生物、化学、辐射)战军演。此次演习由美军第38野战炮兵团1营、第23化学营和韩国士兵共同进行的。6、2013年7月8日美军在北海道海空域实施联合巡航演练。这一演练刚好与中俄在靠近北海道的日本海举行联合军事演习的时间相吻合,日本舆论认为,这是日美联合监视中俄演习的行动。日本航空自卫队驻北海道千岁基地派出8架F-15战机参与,美军驻青森县三泽基地的空军第35战斗机联队也派出8架F-16参加。日本海上自卫队和美国海军海上巡逻机中队(三泽基地)也派出了P3C巡逻机参与日本海和北海道海空领域的巡逻和侦察。7、2013年8月19日,韩美联合司令部和韩国联合参谋本部宣布,韩美2013“乙支自由卫士”联合军事演习19日在韩国境内开始举行。8、2013年10月10日,韩美日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在韩国南部海域开始。演习为期两天。参加演习的美方军舰包括“乔治·华盛顿”号核动力航空母舰、导弹巡洋舰、导弹驱逐舰等。韩国海军和日本海上自卫队也派出驱逐舰、护卫舰等参加演习。韩国国防部一位官员表示,此次军演和2013年5月在济州岛东南海域举行的韩美日军演性质一样,演习目的为人道主义的搜救。

可以说美国一系列军事演习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中国的武力威慑。尤其是在我们周围所有国家中,除了朝鲜和俄罗斯,到处都有美国的身影,而且朝鲜还是美国防范打击的重点。

(二)从周边看,我国地缘政治错综复杂,朝核问题、中印领土问题加剧地区紧张局势,我与周边国家领土领海纠纷日益凸显,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不断升温,擦枪走火甚至引发激烈武装冲突的可能性严重存在。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在历届全国党代会报告中是第一次,反映了现阶段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新特点和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一是朝鲜近期动作频繁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去年年初朝鲜举行了第三次地下核试验,引发国际舆论强烈谴责,引发东亚局势震荡。大家关注新闻也都知道,今年二、三月份朝鲜已多次发射短程导弹和火箭,网友们开玩笑讲这家伙时不时地要秀一下存在感,朝鲜问题久拖不决、朝韩双方的军事冒险行为很容易造成擦枪走火,引起半岛局势紧张,给美国武力介入东北亚事务臸造了口实,使我国面临巨大的威胁和战略挤压。

二是中印边境问题长期威胁着我国国家安全。印度与其他大国勾结对我国的战略围堵,恶化了我国地缘安全环境。印度积极回应美、日等国的拉拢,与美、日等国的军事合作日益密切,并配合美国的战略东移,将成为美国围堵我国链条的重要一环。去年4月15日,印度单方面宣称,中国士兵“越过实际控臸线入侵印度”并搭起帐篷,印度军方随即也在附近搭帐篷,双方形成特有的“帐篷对臷”局面。印度军方一直要为1962年中印战争雪耻,多年来无论是核武器还是海陆空的演练,都是以中国为假想敌。”印度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军队人数超过百万的国家之一。据2011年底统计,印军正规军总兵力约为130万人,其中陆军兵力约105万人,居世界第二;海军兵力6万人,印度自称世界排名第五;空军兵力17万人左右,排名世界第四;除正规军外,印度还有400余万非正规武装力量,战时将配合正规军担负一定的作战任务。另外,印度目前已拥有100-150枚核弹头,其中20枚可由空军的“美洲虎”、“幻影-2000”和“苏-30”投放,其余弹头都可安装在“烈火”和“大地”弹道导弹上,已具备了一定的核威慑和核打击能力。

三是来自于东海海域的安全威胁。目前东海及钓鱼岛局势就像一台大戏,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钓鱼岛”这台“戏”热闹非凡,轰轰烈烈,但是“戏”虽大,演员却只有两个,中国和日本,而美国则是这台大戏的导演。表面看起来“钓鱼岛”只是中日的岛礁之争,其实美国执导这台大戏的背后,还有着其更深层的意义,美国是用“钓鱼岛”来试探中国的战争决心。美国的目的很明确:通过钓鱼岛问题牵臸中国,企图分散中国的精力,遏臸中国的发展,东海海域问题是中国、日本、美国之间的博弈,形势复杂,且存在一触即发的态势。

四是来自于南海海域的安全威胁。单从南沙群岛而言,就有6方势力,属于我们主权的50个岛礁,我们拥有主权的仅8个礁,台湾占据太平岛,侵占我领土领海主权最多的是越南占领29个,菲律宾9个,基本上控臸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5个,印尼2个,文莱1个,除了台湾,总共43个岛礁被外国非法侵占。可以说南海的海上争端仍是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2012年4月10日,菲律宾海军“德尔皮拉尔号”将中国十二艘渔船堵在黄岩岛,试图抓捕中国渔民。中国“海监75号”和“海监84号”巧妙地挡在菲律宾军舰和渔船之间,拉开了长达两个月的中菲海上对臷大幕。虽然最终我国取得了海上对臷的胜利,但是这胜利只是短暂的。2013年1月20日,菲律宾外长德尔〃罗萨里奥承认,“黄岩岛已经处于中国的有效控臸之下。”然而,两天后,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为和平、永久地解决与中国在西菲律宾海(即中国南海)问题上的纠纷,菲律宾将诉诸《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菲律宾敢于展示强硬,这是因为获得了美国或明或暗的支持和援助,美国因素始终是个“结”,现在美国的军舰仍经常访问附近的苏比克湾,在黄岩岛对臷期间,一艘美国核动力潜艇就停泊在这里,为菲律宾助威。目前,黄岩岛依旧存在变数,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三)从国内看,台海局势虽趋于缓和,但影响和平稳定的根源并未消除,“台独”分裂势力依然是对国家安全最大最现实的威胁;“藏独”、“东突”等势力相互勾联聚合,不断策划实施干扰破坏和暴力恐怖活动。一是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基本立场从未改变。相较于李登辉、陈水扁时期,我们大陆与台湾关系趋于缓和,但是并不代表台湾承认自己已经被统一,最新的台湾民调中仅有5%左右的民众想被中国统一,而马英九当然是随(台湾)民众的意愿,所以我们也不要寄希望与马英九身上。

二是民族分裂势力死灰复燃。

主要发生在我国新疆西藏地区,境外敌对势力拉拢**这些反华分子长期在境外操控搞破坏。近期典型的就是3月1日发生在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造成29人遇难,143人受伤,现已查明系新疆分裂势力所为。还有2月14日在中国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的一起袭击公安巡逻车辆的暴力事件,恐怖分子驾驶车辆,携带爆燃装臵,手持砍刀,袭击公安巡逻车辆,致2名群众和2名民警受伤,5辆执勤车损毁。还有1.24新疆爆炸案,2014年1月24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城一美容美发店和一菜市场发生爆炸,致1人死亡,2人受伤。

细数近年来,我国新疆西藏地区大大小小的恐怖活动接连不断,而且现在有向东部人口密集区域蔓延的趋势,其背后都是由一个个有预谋进行暴力恐怖活动的团伙操控着。可见,疆独势力企图分裂我国的阴谋从未改变,我国反分裂斗争还存在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

二、聚焦使命,深刻理解强军目标的重要意义

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明确了加强军队建设的聚焦点和着力点,是统领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总纲。

(一)强军目标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重大创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与各个历史时期的目标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对我军建设目标任务的新概括新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建设一支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的总方针总任务,邓小平提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江泽民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总要求,胡锦涛集中概括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这些都深刻揭示了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当前,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环境发展变化明显,我军建设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诸如,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复杂形势对我军坚持听党指挥这一根本原则提出的严峻挑战,信息化战争这一全新的战争形态对我军能打胜仗提出的严峻挑战,长期的和平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对我军保持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作风提出的严峻挑战等等。习主席适应时代要求,继承和发展我们党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总结建军治军的成功经验,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深邃的内涵,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这是对军队建设客观规律的深刻揭示,更是对时代挑战的积极回应,是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的宝贵结晶。

(二)强军目标是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内在要求。越是宏伟远大的目标,越是需要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促使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既是军队建设一以贯之的目标,又是军队建设亟待完成的迫切任务。新形势下,军队建设同样面临着种种考验和危险。比如,要不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是我们同敌对势力斗争的一个焦点。一些官兵危机意识淡薄,甚至产生了“仗打不起来、打仗也轮不上我”的心态。一些单位还存在着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的现象。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就是要认真解决部队建设中某些与之不相适应的问题,真正促进部队建设新的提升和进步。习主席在广州战区考察时强调,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中国梦想依赖和平发展,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努力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没有一个强大的军队,便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强军梦不圆,强国梦难圆。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能够快速发展、稳定发展、持续发展,离不开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的安全保障。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更加迫切需要国防和军队的坚强保障,更加需要强大军队的力量支持。

(三)强军目标是加快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根本指南。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稳中求进、扎实开局,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同步展开、协调推进,各个领域的工作发展势头好,成效明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统领各项工作。全军大力贯彻落实习主席“三个牢记”的重要要求,围绕强军之魂、强军之要、强军之基聚心聚臹聚力。听党指挥,保证了步调一致、令行禁止;能打仗、打胜仗,抓住了主要矛盾,强化了核心任务;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改进了作风,净化了风气,鼓舞了士气。当前,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要求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有一个大的发展。继续把强军梦这篇大文章做下去,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阻碍和困难,更加需要咬定强军目标不放松,不偏离强军目标,不分散强军力量,不浪费强军资源,不迟滞强军进程。

三、立足担当,自觉投身强军目标伟大实践

我们要牢记习主席“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谆谆教导,率先担当重任,主动履职尽责,以饱满的政治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务实的工作作风,努力推动部队向强军目标奋力前进。

(一)要增强党性,坚定政治信仰。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权威,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要切实铸牢永远不变的军魂,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臸度,严守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做到平时听招呼,战时听指挥,关键时刻不含糊。要自觉辨析错误言论,主动与错误思想划清界限,着力提高自身理论武装水平,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主动参与政治学习,积极参与“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主题教育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学习活动,切实打牢高举旗臶、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要主动求知,增强本领技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才能担当起能打胜仗的强军重任。要学懂学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要学深悟透习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切实掌握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最新成果,并自觉运用于工作指导和实践。要强化战争意识、战备观念、战斗精神,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自觉在复杂艰苦环境中磨练摔打,不断提高能打硬仗恶仗的实战能力。要结合遂行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维和护航等重大军事任务,有意识地练意志练作风练心理,锻造过硬的战斗精神,不断提高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

(三)要真抓实干,树立良好形象。“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军目标不是随随便便几句话就能实现的。要牢固树立实干兴邦、实干兴军的思想,靠勤勉踏实的工作,为部队建设发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要坚持“老实、踏实、务实”的“三实作风”,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扎根厂区,埋头苦干,牢固树立献身装备事业的使命意识。当兵就要当这样的兵,有些同志在这方面着实需要纠正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吃喝玩乐这些到头来都是空的,只有踏踏实实工作,练就一身硬功夫才能赢得一片喝彩。要自觉抵臸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努力做到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要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搞攀比、不坏规矩,以实际行动把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传家宝接过来传下去。要继承和发扬我军长期实践中孕育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为实现强军梦贡献臹慧和力量。

充分实践 篇3

一.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

从事幼儿教育7年来,我一直把幼儿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与实践,抓住良机对幼儿进行“感情投资”, 我有意设计了音乐活动《认识你呀真高兴》,这首歌曲旋律欢快、节奏鲜明、歌词浅显易懂,能让孩子较好地体验与同伴一起跳舞的愉快心情。力争让每一位孩子在感情上认为我是他们的同伴,而不是老师。在一日的活动中不论是在语言、动作、表情上,我都让自己尽量“儿童化”来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而不是扮演老师的角色,刻意的制止孩子们这不行那不行。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是最基础的。幼儿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只要你细心观察,倾注爱心,每个孩子就都会得到健康的发展。就拿我们班今年新入园的徐心蕾来说吧,刚来幼儿园时,她十分胆怯,不敢和老师说话,也不敢和伙伴们交流,游戏等,吃午饭时没吃饱也不敢说添饭,动不动就躲在角落里哭。起初由于她的这些举动,我就认为她的能力差。可是在一次和家长的长谈之后,使我决定进一步深入了解并改变这个孩子。我就主动接近这个孩子,关心她和她交流,渐渐的消除她的心里恐惧。还记得有一次户外活动玩滑梯,其他孩子都一个个排着队走到了滑梯旁边,一个接着一个的滑,玩的很开心,笑的是那样的灿烂。但她却一个人远远地怯生生地望着他们,自己却不敢上去滑。我发现后走到她跟前拉着她的小手,对她说:“来,老师和你一起滑“听了我的话,她缓慢的走到滑梯上,我把她搂在怀里一起滑了下去。此刻她乐的像一朵花一样。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如既往地关注着她的一举一动,现在令我欣喜的是,她已慢慢地改变了自己,能主动和周围的同伴交流、游戏了,再也不那么胆怯了。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对待孩子多一些关爱,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引导,少一些压力;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那样孩子们的进步是可想而知的。在工作中,不断地寻找与孩子更好的沟通方法,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是拉近老师和孩子之间距离的最好方法。

二.用爱心做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要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就是他们身边最好的榜样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期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我觉得作为老师的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出好的榜样,正面诱导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在幼儿园班级里,经常会看到孩子们抢着拿杯子喝水,抢着拿自己喜欢的玩具等等一系列不规范的行为,针对幼儿的这些不规范行为,老师每次都会给予指出,但收效却不大。静下心来反思幼儿的这些没有责任心的行为,不难发现其实造成这种情况发生的根源之一也许来自于我们老师。我们都知道幼儿的模拟能力较强,所以一不留神,老师的某一没有责任心的举动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例如:老师随意拿幼儿带来的水彩笔使用,就会在幼儿心中产生这么一种错觉,那就是:别人的东西可以拿来随便用的,老师都这样,我也可以的。而这种错觉一旦在幼儿心中扎根,就会养成习惯,而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影响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所以老师以身作则,让自己有责任心的一举一动去培养幼儿良好的责任心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师自觉拾起一片废纸、说话时正确的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幼儿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孩子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好的榜样对孩子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用爱心建立 家园共育的桥梁。

孩子的进步,离不开班级老师,也离不开家长。幼儿大多数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单靠老师在幼儿园引导,取得的效果一定不会很明显,只有让家长在家中配合老师继续进行教育、引导,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我就通过校信通以短信的形式将一定的教育方法、经验介绍给家长,以便让他们在家中能正确的引导、教育幼儿。通过家长来园接送孩子的时间,简短的谈话也能让家长们及时地了解幼儿在园情况,每周按时更新周计划内容,让家长及时了解本班教学活动内容,取得家长的支持配合。

充分实践 篇4

一、整合教育资源,为基地建设提供平台

我们江都基地兴办之初,是与区内一所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受校舍和师资的制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区中小学生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2010年区内实施职业教育集团化,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将实践基地整体搬迁至曹王职校校址。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对原职校进行了升级改造,各功能教室重新规划定位。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正是因为基地拥有了校产的自主权,发展空间顿显广阔。近两年来,基地的发展更是驶入快车道。在省、市、区教育和财政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一些永久性的硬件设施迅速到位,接待能力大幅提升。服务于实践教学的场地器材也快速形成,极大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品味。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团结协作能力提供了有效载体。

二、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实践教育内涵

多年来,我们通过外引内化,已形成九大系列近百项活动课程体系,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实践基地只有不断创新项目,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实践的兴趣。为此,我们成立了课程整合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梳理实践课程建设的基本框架,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上。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将综合实践设置为必修课,而一般学校又难以开展,即使开了,也缺少连贯性和完整性。课题小组就是在探索社会实践活动与课程实施的有效衔接,逐步开发与学生校外创新实践基地相配套的拓展型课程。然后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再加工精提炼,使之成为经典。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实践的内容,让参训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容量地参与实践,体验快乐,收获成功。

三、整合社会资源,共创实践教育愿景

我们江都基地深入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活动载体,推进学生校外活动体验,拓宽创新实践的有效途径。

1. 搭建合作平台,创新实践途径

为加强社会教育资源、学校课程实施和校外活动的有机整合,我们与区内13个著名企事业单位搭建合作平台,开展科普教育、环境教育,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家乡情感教育,不断优化社会教育资源的教育功能,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在搭建过程中,我们按“研究、试验、成熟、推出”的思路,逐步与课程教材、教学设计和校本课程相结合。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引导学生探索科学奥秘、团结协作,学会生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 整合社会资源,创新实践内容

整合社会资源,精心选择实践场所,精心设计实践课程;积极开展专题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滨江新城工业园区体验科技创新的时代气息;到都莎羽绒生产基地参观羽绒制品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感受流水线生产的价值;到曹王特色苗木生产示范区参加农业生产实践,开展劳动教育;到江都水利枢纽开展“爱护水环境绿色江都”主题教育;到许晓轩故居,郭村、邵伯保卫战纪念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到驻江部队军营开展国防教育;区教育局、实践基地、都莎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等联合举办了“都莎杯.我与实践”征文活动。创新的实践内容深受学生欢迎。

3. 加强合作共建,创新运行模式

实践基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开放式、互动性、社会化教育基地活动模式,实现教育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结合来自不同地域学校,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按需择选,提供共建课程菜单,满足学校各种需求,创设真实情景,力求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创设有“热爱劳动、学习技能”为主题的志愿者的服务实践体验平台,与区党史办共建“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爱国主义、国防教育”为主题的民族精神教育平台,“应急避险、安全自护”为主题的红十字救护平台等系列课程,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内化道德情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与各合作单位签订共建协议。说实话,学生无论到哪个企事业单位活动,性质都是公益的,我们得聘请合作单位的专家、工作人员指导讲解介绍,这就要求基地在组织活动时强化活动的规范,不给对方造成过多的压力。但如何获得双赢仍是我们求解的课题。

4. 挖掘地方资源,凸显校本课程特色

江都实践基地位于花木之乡———曹王林园场。我们依托曹王特色苗木生产示范区,积极探索校本课程的建设,以此成为拓展性、探究性学习的有效载体。通过组织学生亲身参与卉木示范园花卉种植、养护等劳动实践活动,在学习栽培养护等现代科技农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积极情感。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基地充分利用曹王得天独厚的人文资源、自然资源,深入开发校本课程,现已成为我们的特色课程,从我们办实践教育来看,开展如参观体验、技能训练、军政训练、科技文化活动、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比较容易实现,而社会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建设和相关课程资源建设则更难些。这将是我们探索的永恒课题。

摘要:本文从整合教育资源,为基地建设提供平台;整合课程资源,提升实践教育内涵;整合社会资源,共创实践教育愿景三个方面论述整合资源提升实践品味的重要性。

充分实践 篇5

----致全镇广大党员的倡议书

全镇党员同志们: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向全国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一项惠在农民、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民心工程。为把把广大党员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发出的热情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我们 位村党支部书记代表,向全镇400多党员发出倡议,坚持“十带头”,永葆先进性,大力推进我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带头学习宣传落实党的富民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章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农村的“政策通”。带头执行党的政策,落实党的政策,使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带头发展增收致富的项目。适应市场需求,结合实际,选准增收致富项目,诚实劳动,率先致富,为群众趟出路子,做出样子。积极为群众传经验、送信息、教技术,当好市场行情的信息员、增收致富的示范员,带领群众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增收致富。

三、带头参加各种劳动技能培训。热爱现代农业科学技 1 术,积极参加各种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增知识、长本领,掌握1-2门实用技术,运用所学技术发展生产、取得效益,努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带头创办合作组织推进产业化经营。带头创办和领办各类合作社、互助组织,帮助群众发展生产经营,维护合法权益,提供系列服务,热心帮助群众解决产前、产中、产后遇到的困难,为实现集体增收和农民群众致富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五、带头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热心农村公益事业,带头参加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献计献策、出钱出力。带头向困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扶贫、帮弱、济困,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弘扬传统美德。

六、带头植树造林建设生态文明村庄。积极参加义务植树和绿化家园活动,自觉保护植被、保护环境,带头在房前屋后栽树植绿,为建设生态文明村庄做出积极贡献。

七、带头治理脏、乱、差保持村容整洁。维护和服从村庄建设规划,积极参与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搞好“四清”()、“四改”(改水、改厕、改路、改栏)、“四 ”(),做到不私自乱搭乱建房屋,不乱堆乱放垃圾,不乱排乱倒污水。带头做到畜禽圈养、人畜分居,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努力实现庭院、村庄整洁卫生、美化亮化。

八、带头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带头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发展村级文化设施。带头崇尚科学,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及宗族帮派活动。带头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争当好丈夫、好媳妇、好婆婆、好村民,争做家庭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友善的文明户。

九、带头参与村务政务推进民主管理。带头支持村两委的工作,依章、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力,维护村民自治。积极参与村务决策、管理和监督,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带头抵制不正之风,自觉做到廉洁自律。

十、带头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带头学法、懂法、守法,遵守村规民约,认真履行党员和村民应尽的义务。维护大局,增进团结,不搞非组织活动,不参与群体性上访。弘扬正气,维护群众利益,勇于同不法行为作斗争。积极参与“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努力建设和谐新农村。

全镇广大党员同志,让我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迅速行动起来,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建设美好家园、创造美好生活而奋斗!

充分实践 篇6

【关键词】创新 实践 发现法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0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学生少丢分,大多数教师都采用以老师讲为主或在教师限定的思路下让学生模仿,再通过大量的习题加深和巩固。长期以来的这种教学,学生只掌握了一些解题本领,遇到实际问题不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教学实际效果差,培养的学生能力低,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我们指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

新教材的编写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即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视学生认识规律、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实了更具操作性的新内容。我通过对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新老教材的使用体会到新教材更适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怎样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运用发现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直觉和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形式,是在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过程中产生新思想新观念和形成新假说提出模型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有效利用发现法教学凝聚学生的直觉、调动学生思维是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只给他们一些事实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己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规则。这一教学既给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空间,又给学生提供了动脑筋的机会。从而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培养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新教材多数章节的编写都运用了启发式,提出概念和原理之前给一些事实、问题、数据等让学生思考和探索,重视学生主动学习过程。这就给我们运用发现法教学提供了有力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便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积极探索、寻求答案。

二、鼓励质疑、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它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学生认识和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就等于确立了思维活动和科学探究的目标,它是科学发现的前提,也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新教材在安排课程内容时中间穿插了许多讨论,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教师可巧妙设置一些问题台阶,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合理的猜想。

三、在实验教学中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本人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也能开发个人的潜在智慧。在实验教学中,应改变演示实验的单一模式,丰富演示实验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把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例如,铜锌原电池实验就是如此,并增加了一些内容:①将一块锌片插入盛稀硫酸的烧杯中,观察现象。②取出锌片,将一块铜片插入稀硫酸中,有何现象。③将铜片和锌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二者不接触),观察现象。④将③中铜片和锌片用导线连起来,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而生疑,继而通过质疑掌握新的知识并且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探索某些实验的改进。例如,做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时,请同学设计,当实验现象明显时,要及时停止反应,可采取什么方法?学生提出了下列三种方法:①加水冲稀;②用冷水冷却试管;③将铜及时拿出。显然③的方法是好的,但试管中的铜片用镊子拿不出来,怎么办?后来通过讨论,在③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既用一根铜丝代替铜片,其中铜丝的一端绕成螺旋状伸入试管底部与浓硝酸接触,另一端伸到试管的外部。这样,如果要使反应停止,只要将铜丝拉出即可。通过实验的改进培养了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

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课外活动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延续、加深和拓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条主要途径。例如:在中学化学中的焰色反应中,一般都是用洁净的铂丝蘸取金属的盐溶液后,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的方法来观察火焰的颜色,实验现象不是非常明显。学习完这节课之后在课外活动中我们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参考的是上海一位老师的设计,用喷雾器将金属盐的乙醇溶液直接喷在酒精灯火焰上方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尤其是在展示钾离子的焰色反应实验时,由于增大了接触面积,喷雾时形成了一团紫色火焰。给学生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学完原电池以后,提出解剖干电池的活动课课题。首先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掌握干电池的结构,讨论干电池随意丢弃的危害、综合利用的价值以及解剖方案的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目的、仪器和药品、实验步骤、问题讨论。其次在老师指导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讨论、比较,确定一个或几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有时用几个方案进行比较,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步骤主要包括:①观察外表;②测量电压;③称重并纪录读数;④解剖得到各种物质和主要离子的检验等。再次,活动课完成以后组织学生反思每个方案的长处和短处,比较不同方案的优劣,从而形成更优化的方案。这样,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角”,他们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和饱满的激情,创新能力悄悄地在他们身上扎下了根。通过各种课外活动,加强了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能力。

总之,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新教材的讨论题目、阅读材料、小实验、小制作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的潜在智慧得以开发,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在化学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德珍:普素质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全书(上下册) 华龄出版 社,1900年。

[2]创新教育案例全书,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年。

[3]王后雄:中学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J】,中学化学教学参 考2008(10):12—15

充分实践 篇7

关键词:社会资源,种植专业,职业教育,实践环节

种植业历来是农业的主要组成, 它提供物质基础, 是关乎民生、关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的社会产业。自工业革命开始之后世界各国就在发展了各自的种植专业的职业教育, 且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对种植业职业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国家农业从业者的职业技能、专业素质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个国家农业的发展水平。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农业正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而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与科学枝术进步、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 使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受到传统教育模式以及书本教学影响, 我国的学校教育一直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种植业职业教育也开始重视加强实践教学, 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就种植专业而言, 实践教学仍然比较薄弱, 实践教学暴露出现代化程度低、教学实训力量薄弱、学生基本技能不过硬、学生就业差等问题[1,2], 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好的解决, 那么种植专业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堪忧。

一、教学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践

20世纪90年代初, 经过十几年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农业开始步入产业化发展轨道, 而农业产业化的主要特征是以市场为导向[3], 市场需求决定生产, 消费者需求决定生产;现代农业产业化更强调提高经济效益, 强调生产专业化。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要想使种植专业职业教育明确学生的培养方向、目标, 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就需要深入生产一线, 了解生产实际中碰到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工科专业的学生, 生产性实践往往要比理论教学更能激发学习兴趣, 更能深刻领会理论知识[4]。种植业职业教育的生产性实践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第一线了解农业生产、熟悉生产, 亲自参加生产, 培养严谨工作作风、创业意识、实现知识积累向能力生成的转化, 而且对形成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 实现向工作岗位过渡具有重要作用。在这一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结合植物生长规律, 合理安排生产实习时间, 最好选择在春季或冬季进行, 要建好校外校内实习基地, 以保证生产性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我国社会正步入城市化发展进程, 目前农村人口的比重已与城市人口持平, 而且未来农村人口比例还将大量减小[5], 而当前阶段, 接受种植专业职业教育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生为农村人口, 他们有着从事这一行业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让学生多了解生产常识, 避免“五谷不分”情况出现, 并鼓励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 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是我国种植专业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 教育行业的产业化将成为必然,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教育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规范教学制度, 强化实践教学。

二、充分利用学校实验设施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除了重视实习外, 还应重视实验教学, 这一环节也是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认识和理解的教学环节。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各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加大了设施建设投入, 一些学校虽然也添置了实验设备, 但实际的使用中却存在着实训设备简陋落后、设备利用率低下、管理混乱的情况。要充分发挥实验设备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 需要学校设备管理单位与该专业的教学单位紧密协作, 完善实验室筹建过程中管理和监督措施, 使实验设备的添置尽可能最大限度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另一方面, 在规范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向学生开放实验室, 使这些实验设备充分被利用起来。

三、校企合作, 增加实践锻炼机会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正常培训, 基本技能不过硬, 就不能满足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 这是导致当前种植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一方面毕业生难就业, 另一方面个体经济、农业企业缺乏懂技术的从业人员, 供求双方之间存在着矛盾, 化解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满足市场对技术人学的需求。德国的Deula公司是德国一家农业技术培训机构, 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企业为主的办学制度, 增强自己的实践办学环境[6]。该机构开设的很多课程是在农田里进行的, 学校拥有自己的能够模拟人工降雨的带屋顶的农田, 老师操作拖拉机牵引的播种机向周围的学生讲解不同干湿度条件下的播种操作过程, 然后让学生亲自操作, 直到会为之, 这种教学方式可极大提高学生劳动技能和培养实践能力。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可以为我国职业教育机构的未来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 种植业职业教育可采用一些变通的形式强化实践教学, 如:组织学生实践时尽可能贴近各实践单位部门业务工作, 走进企业, 帮助它们解决生产实际中碰到的问题,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争取企业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走产教结合、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紧紧围绕与专业相关的产业活动进行, 使专业和产业有效的结合, 从而提高教学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产教结合, 创新教学模式

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就是要让学生切实感到实践对于种植专业知识的需要并以实践的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7], 从而形成学生学习与创造的内在强大动力, 造成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局面, 以达到种植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教学除了认识实习、实验教学外, 还可通过对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 如可以借鉴高校教育中的研究性实践教学, 让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训练。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研究性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能力。具体操作可由教师提出研究课题, 学生按兴趣与爱好自由选择, 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选题、文献调研、制定方案、田间室内的调查与测定、数据整理与分析、完成结题报告。学生经过一个周期的研究性实践教学的严格训练和锻炼, 学生在科学思维、方法以及写作等方面基本入门, 可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陈亦兰.中职学校种植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科技信息, 2009, (17) :145.

[2]李高彭.简析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实践教学[J].内江科技, 2007, (8) :153.

[3]周兵.基于供给结构变化的居民消费实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 2006, (6) :54-56.

[4]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5]徐娟, 唐贵忠, 王建中.黄河下游滩区居民人口学特征及生活状况[J].中国水利, 2007, (9) :7-11.

[6]德国农业职业教育印象R].环球农业, 2009, (8) :45.

充分实践 篇8

1. 高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实施素质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体育作为全面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一点上学校体育的作用尤其明显。在实现素质教育中, 学校体育的作用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

1.1 增强学生体质。

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学校体育是以身体运动的形式进行的, 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又是经预先设计的, 因此它具有健身作用。同时, 学校体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 使学生走向社会后, 不仅具有健康的体魄, 而且具有一定的体育素养和体育锻炼的习惯, 适应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提高生活质量。

1.2 发展学生智力。

体育运动不仅能促进人的大脑发育, 调节大脑中枢神经, 改善机能, 为人们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 还可以直接促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学校体育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发展学生智力的作用。不少项目中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智力因素。例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通过运用观察法、对比法和示范法,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通过技术动作的练习、体育课件制作等, 促进学生的记忆力、想象力、创造意识的发展;通过教学比赛和各种体育游戏, 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灵活性。

1.3 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对抗竞争的形式, 在对抗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体力与智力难度, 通过这些对抗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顽强等优良品德。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目标的心理动机, 通过实现目标体现自己的价值。为此, 他们必须付出大量的创造性劳动, 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或竞赛中, 通过公平竞争和顽强拼搏获取胜利, 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在现代这个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和充满竞争的社会里, 学生在学校里就具备进取精神和竞争意识, 对于他们走向社会是有很大帮助的, 而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的精神和意识的作用非常突出。

1.4 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随着社会合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个人的力量日益显得单薄, 而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推崇。所以, 高校体育教育应利用课堂体育技能的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或竞赛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灵活机智的进取精神和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团队精神, 形成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这样就把体育教育拓展到了人生更本质的健康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层面上, 使得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的作用和效果非常显著。

1.5 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 学生必须承受生理和心理上的负荷, 并付出努力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 在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的过程中往往都要付出极大的意志努力。所以, 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另外, 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 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 使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时获得各种强烈的情感体验, 受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熏陶, 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协作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欣赏美、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身体美、技能美和人格美, 使学生从外在的身体到内在的人格都能在朝向美的境界的追求中得到落实和提高, 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2. 如何在高校体育中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1 培养学生学会做人。

首先, 教师应该系统地掌握学校体育教学大纲, 明确体育学科素质教育的内容。其次, 对每节课进行分析挖掘, 找出素质教育的要点。体育教师不仅要明确教材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而且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在思想方面, 要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快乐体育意识、健康教育思想及体育参与意识、体育消费意识与体育法规意识。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大学生其他素质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对大学生体育思想素质的培养应贯穿于高校体育的整个过程。比如在太极拳的教学中, 要让学生懂得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 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项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太极拳已经成了奥运会的表演项目, 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 为中国争得了荣誉。这样导入, 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提高学习欲望, 提高学习积极性。这样, 学生在练习中认真刻苦, 不但能够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刻苦耐劳、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在体育道德方面, 要提高学生对体育道德的认识, 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意志与体育道德行为。倡导良好的体育道德, 是当前备受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高校体育中加强学生体育道德素质的培养将成为高校体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体育行为方面,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锻炼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 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行为。

学校体育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可依赖途径和可操作手段。因为体育是要遵守秩序规则的, 是充满竞争并讲究合作的, 具备良好的体育精神, 可让人充满活力、毅力和进取心, 培养荣誉感, 懂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 能正视失败与成功……不难看出, 这正是一个道德训练的过程。这样的过程, 易于被未成年人接受, 远胜于干巴巴的道德说教。

2.2 培养学生的能力。

强身健体是人的生命力的一种竞争, 强身健体的深度与广度是通过比较与竞争表现出来的。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 教师往往更重视知识与技能技术的传授, 而忽视学生内在的真正学习动机。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学习积极性不足, 造成学习情绪低落, 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常常受阻, 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教学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除了改进教学方法外, 还应加强学生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结合学生实际, 把握教育时机, 用简练明确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竞赛, 满足学生对荣誉、尊严的心理要求, 产生自豪感、优越感、成就感, 具备了这种心理, 有助于民族与国家的生存与发展。通过获取优胜, 提高学习效率。在大学素质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 把它和学生实际有机结合。结合程度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 方法要使学生乐于接受, 时机要恰到好处, 使学生养成刻苦锻炼的习惯。要注重室内室外有机结合, 根据学生特点, 激发他们的兴趣。既要坚持正确教育, 又要辨别学生的内在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风, 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存在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表现及时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2.3 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

所谓创新就是打破常规, 所谓创新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既然创造性或创造力是指能打破常规产生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之特性或能力, 那么要培养学生这种创造的特性和能力, 首先要鼓励学生的“创”。如果我们事先已把“创”扼杀在摇篮里, 哪里还能有“新”呢?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使学生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 打破常规, 突破传统观念, 使学生具有开拓新领域的能力, 充分发挥创新潜能, 进行创新活动。体育工作者应该顺其自然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在体育工作和教学中,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提高学习兴趣, 强化学校体育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 高校体育在实现素质教育中, 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摘要: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分析了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阐述了如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校体育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2]王正伦.素质教育与体育[M].广州:新世纪出版社, 2000.

[3]黄世华.高校体育改革必须与素质教育相适应[J].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5 (3) .

充分实践 篇9

一、抓住预设的重点,全面深入地解读教材

1. 立足于教材,走出教材。

教材提供的范例或情境可能很经典,但不一定适合自己所教学生。教材展示的方法仅是解决问题的其中一个策略,这个策略可能很简洁,但不能否认在学生思维深处有着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解读教材时要穷举知识的“外延”,立足于教材,并走出教材。

2. 整体把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

解读教材时,要全面了解教材知识点之间的前后链接,追本溯源,探求核心知识,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纵向延伸和横向衍生,思考学生可能生成的问题和教材知识的前后因果关系与左右联系区别,设想联结的方法与途径。

二、突破预设的难点,全面深入了解学生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已有知识水平诸多方面客观、准确、深入地了解学生,不仅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结构,还要了解学生的群体特征。因为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在长期的共同学习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各自的特征。因此,教师要熟悉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并据此选择更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

如,教学“小数乘法”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笔者对所带的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A班学生能自主通过多种方法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法的结果,并能结合生活中的购物问题说明算理,而B班学生则必须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才能掌握简单的小数乘法。基于这样的情况,笔者对两个班级的教学目标重新进行定位:A班自主解决课本中情景图所提供的问题,并能在班内展示算理,然后再将教材第二课时内容整合,达到准确熟练地计算小数乘法的目的;B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购物情境、涂方格等途径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和算理,并能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法。

三、以学定教,让课堂实际“块移动”

板块式教学预案,在对教材和学生充分预测的基础上,将各知识点的教学设计成若干内容板块,分布在教学各环节中,视学生课堂实际反映进行“块移动”,使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成为可能,从而为生成教学提供保证。

例如,教学“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流程重点预设为两大板块:一是“选择材料、主体解读”的“原型体验”板块,借助三则情境图提供的具体材料让学生经历“独立解读、交流互评和推荐典型”等数学活动,积累较多的与正比例知识相关的信息和感性认识;二是“交流思维、点化引领”的“数学化生成”板块,学生立足小组间的观点交流和思维共享,借助教师适时介入的适度点拨,理解“正比例”的概念,并通过回馈材料的概念解释促进理解的深入。

四、预设学生的学习活动,让教与学和谐共振

新课程呼唤学生主体地位回归。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时,教师更应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和设计者的作用。教师应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学生的活动方式包括针对学生的问题导学、互动策略、展示方式等的内容。在预设中,教师应对每个探究点提供探究的路径或方案,让学生根据方案逐个解决问题。

充分预设,精彩生成 篇10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师对如何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进行了以下的探索。

一、精心预设, 为生成铺垫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预设。因此, 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 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 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 全面了解学生, 有效开发资源, 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 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

1. 准确把握教材。

教材是“大纲”或“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 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 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 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 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 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 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 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 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 不同于教学内容。但一些教师在思想深处认为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就是等值的, 因此, 处理教材的重点就是如何去教好教材。事实上, 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 不仅包括教材内容, 而且包括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 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 教师备课的重点是考虑如何“用教材教”, 而不只是如何“教教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 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 也就是要对教材内容有所选择、补充或调整, 进行加工, 并合理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 达到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此外, 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

2. 全面了解学生。

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 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如, 制定“热量计算”一课教学计划时, 教师应考虑到学生可能已经知道热量计算公式, 起码要预设两种教学方案:对计算公式未知的学生, 该如何引导自主探索;对计算公式已知的学生, 又将如何引导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同样, 由于各人的视角不同, 推导公式的过程也会有所不同。只有教师尽可能地预设各种可能, 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临阵不乱。

3. 有效开发资源。

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所以,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 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自己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 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 从而优化预设, 收获生成。如我在教学“声音具有能量”时, 让学生课前了解有关声能的利用, 并在课上与同学交流;在教学“温室效应、热岛效应”时, 让学生课前寻找相关知识, 而我则利用网络搜集这两种现象形成的原因、解决的方法,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当动态生成资源在课堂中出现后, 教师要善于捕捉它, 让这种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让课堂成为师生表现自我的生活场景之一。

二、不拘预设, 让生成精彩纷呈

学生的差异和教学的开放, 使课堂呈现出多变性和复杂性。教学活动的发展有时和教学预设相吻合, 而更多时候则与预设有差异甚至截然不同。当教学不再按照预设展开, 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抉择。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整合乃至放弃教学预设, 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 使教学富有灵性, 彰显智慧。

教学是一个开放的、变化的、动态生成的过程, 其间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不是教师可以主观决定的, 也不是都能预料到的。哪怕预设再充分, 由于学生的不同, 教学环境的变化, 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 也会发生意外的情况。而这些稍纵即逝、非预期性的因素往往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 利用好这些即时的生成性因素, 将其变成新的教学的资源, 那么原先可能成为病点的问题将转化成课堂教学的亮点。这就要求教师提高生成教学的驾驭能力。

1. 选择预设, 灵活生成。

课前的多维预设为教学活动的展开设计了多种“通道”, 这为教学方案的动态生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如教学“速度公式的应用”时, 当我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计算速度”时, 除少数学生保持沉默外, 许多学生都已经知道了“用路程除以时间”的结论。这时, 教师灵活地在“对未知的探索”与“对猜想的验证”这两种预设中, 选择“对猜想的验证”, 并通过“算一算、比一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成功地建构了知识意义, 而且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形成结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2. 整合预设, 机智生成。

教学目标如何具体化?各维度和各层次目标如何随着教学进程逐一达成?教学内容怎样呈现?教学流程如何设计?运用哪些教学方法?……教学预设时教师的思维方式是分析性的。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直面真实的教学, 根据师生交往互动的具体进程来整合课前的各种预设。这时, 教师的思维更多地表现为整合性。

3. 放弃预设, 创造生成。

例如在教《光的颜色和色散》过程中, 我让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来演示色光的混合, 突然一块红色的玻璃受热破裂了, 全班学生感到十分惊慌。我抓住这一机会, 放弃了原来精心安排好的教案, 调整了教学顺序, 先讲了光是具有能量的, 然后说明光的颜色和色散, 既完成了教学任务, 又很好地利用了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是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 张扬学生的个性, 把学生从传统的“认知体”提升到“生命体”的需要;是课堂教学体现民主、平等、宽容的需要;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需要。好的预设与生成, 犹如一次美丽的邂逅, 教师则是幕后策划者。

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 “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面对新课改, 我们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 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做到“预设”与“生成”有机融合, 做到及时反思、扬长避短, 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 也是新一轮课改所积极倡导的。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我们不能二选一, 而应该让预设与生成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和谐共舞, 使物理课堂唤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3.7.

充分实践 篇11

一、问题提出的教学实践

罗杰斯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应该是从真实的问题开始。他说:“有意义学习更容易发生在觉得有问题的处境之中。”这些问题不是由教师强加的,而往往是在真切的环境中发生的。就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来说,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总会遇到一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然便构成了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真实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便会在认知上向前迈进一步。因而,语文阅读教学往往是从疑难问题始,以解决疑难而终。问题解决构成了语文阅读教学的一条主线。问题解决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的特点,归纳的三种提出问题的方法。请看以下几则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一﹞(讲读课文——主题式提问)

内容:《祝福》

过程:

我:今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名篇《祝福》。可以自读——提问——小组研讨——确定学习方向。

(生独立研读,并尝试在感悟集上归纳文章的主题且将问题分解,其后,小组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最后确定《祝福》一文的教学主题是“祥林嫂——一个被封建礼教吞噬的妇女形象”。

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分三步进行深入的探讨:第一步,提炼出作品之中关键的四个人物:祥林嫂,鲁四老爷,“我”,柳妈。第二步,对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细致分析。大致可将人物关系分为三组:处于统治阶层的鲁四老爷与受压迫者祥林嫂;祥林嫂与同一阶层的柳妈;祥林嫂与作品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将这几组错综复杂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了,将可以对小说的主题进入深入理解。从这几组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可以见出:无论是鲁四老爷、还是柳妈、还是具有新学思想的“我”,都直接或者间接地用封建礼教思想将祥林嫂推向了死亡的深渊。所以作品不光是批判了鲁四老爷这类封建思想的卫道士,也批判了同样是穷苦人但被封建礼教思想毒化了灵魂的柳妈们以及具有新学思想但胆小懦弱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我”。

﹝教学案例二﹞(课内自读课文——重点式提问)

内容:毕淑敏《我的五样》

过程:

我:先有感情地读一读这篇作品,在感受作家精彩的心理描摹的同时,把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问一问自己,我有什么疑问吗?

生一:为什么作家最后只留下了笔?而把其他几样——空气、水、太阳、鲜花都抛弃了?

生二:作者所说的“生命的重中之重”指的什么?

生三:倒数第二段中的一句话“人们在清醒地选择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样,单纯而明朗了”,这话是什么意思?

生四:“我细心地收起自己的那张白纸,一如收起一张既定的船票。知道了航向和终点,剩下的就是帆起浆落战胜风暴的努力了。”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我:看来,大家将问题集中在了后几段当中了。也确实如此,只要我们解决了这几个问题,我们就读懂了全文。这几个问题可谓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教学案例三﹞(课外自读课文——自由式提问)

内容:《药》

过程:

我:小说已经读过了,有哪些疑难的地方?

生一:小说开始时的环境描写“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有些什么含义?是不是仅仅写当时的自然状况?

生二:“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为什么老栓会有这种感觉?

生三:鲁迅为什么喜欢用人物的特征来代指人?像什么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满脸横肉的人、红眼睛阿义等?如何理解这些人物?

生四:“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侯的馒头。”这会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吗?

生五:夏四奶奶说“他们都冤枉了你”是一种什么心态?

生六:如何理解那个“铁铸般的乌鸦”?它能真的象征革命者吗?

生七:华夏两家的悲剧有什么典型意义?

(以上问题涉及到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主要故事情节及作品的主旨,解决了这些问题,基本上可以理解本篇文章。以下的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读、小组研讨的活动解决上述问题)

﹝教学启发﹞

语文教学当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语文教学过程成为激活思维、释放潜能、整理思想、促进创造能力不断发展的过程。主题式提问的用意在于凝缩作品的内涵,按文章原有的结构体系和逻辑体系来系统地解读文本,兼顾整体,以使教学较为全面、系统;重点式提问的目的在于直击重点、难点,不强调全面性和系统性,而是对文章某些关乎全局的部分作简要的剖析,达到以局部理解带动全局理解的目的;自由式提问是一种弥散式的,它是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存在的疑惑、随想,它缺少目的性和方向性,只是疑之所至,兴之所至,感之所至,可以充分体验阅读的随意与快乐。三种提问方式兼及全面、局部、散点,可以有效地改变不分阅读类别、一概用同一模式教学的弊端。

二、问题解决的教学实践

学生思维品性的发展、学习力的提高最终要落实到学习的过程上,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该是“包、抱、泡”式的,而应该是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自发学习意识,并可以使学生达致自能学习、自能发展、自能成长的过程。这个问题解决过程主要涵盖四个方面,即提出思路(分析框架),问题报告,鼓励创新,互动互助。以下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来说明。endprint

﹝教学案例一﹞(提出思路)

内容:《最后的常春藤叶》

过程:

(引导学生自由阅读、思索,寻找最佳突破点)

我:阅读作品,往往要寻求突破点。你们觉得这篇小说应该从何入手?

生一: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我想本篇小说应该从人物入手。这里有两个人物。青年画家琼珊和老画家贝尔曼。我准备从青年画家琼珊入手。因为线索很清楚。

生二:这篇小说主要是讲老画家贝尔曼的事迹的,他是中心人物,应该从他入手分析。

我:看来有两种意见。那么我们判断这个人是否是中心人物,是不是看小说着墨的多少?这两个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三:一个是中心人物,一个是线索人物;青年画家琼珊是一个线索人物,而老画家贝尔曼是一个中心人物。

我:说得好。实际上我们既可以从琼珊入手,也可以从贝尔曼入手来梳理这篇小说。请将自己梳理的框架整理一下。(学生思索、研讨、整理问题)

生四:①贝尔曼是在什么时间、什么环境下画的藤叶?②他为什么要画这片常春藤叶?③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是他的杰作?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五:①琼珊感染肺炎后情绪怎样?②最后一片叶子为什么会对琼珊有这么大的影响?③琼珊为什么能重新点燃生的希望?④贝尔曼与琼珊给了我们哪些启发?如何来看待人的生与死?

﹝教学启发﹞

学生最初提出的问题零碎不成系统,但随着训练的增加,学生逐渐可以从文章的整体出发,提出较为符合逻辑、符合文章结构、符合教学重点的系列问题。分析框架的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感知作品、整体研读作品、整体把握作品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分析、鉴赏能力的提高。

﹝教学案例二﹞(问题报告)

内容:郁达夫《江南的冬景》鉴赏

过程:

(要求学生自读、细细品味,看看作家展示了哪些美好的画面)

生一:这篇作品共有五幅画面:屋外谈论天气;郊外景象;冬雨;雪景;散步。

我:能否归纳的更诗意一点?

生二:屋外曝背谈天;寒郊里漫步;恬淡的秋雨;雪境的美妙;旱冬闲步图。

我:很精彩。每个同学选择两幅画面进行鉴赏,将鉴赏结果写到“随堂感悟集”上。

生三:我鉴赏的是“屋外曝背谈天”。作者从自然界的景物谈起,突出江南冬天的暖和、可爱。你看,树木是落叶了,但并没有完全落尽,还有些零零碎碎的、青黄相间的树叶顽强地挂在枝头,留恋地回望着已逝的春天呢。冷风像是一位匆匆而来,又匆匆而过的旅客,还未来得及歇歇脚,就又匆匆赶路了。温暖的阳光里,小鸟在枝头快乐地叫着,好像要把这暖暖的冬天吵得更热一些。三五成群的老人眯缝着眼,在阳光里打着盹,只有那些小孩,叽叽喳喳的,仿佛要与枝头的鸟儿一争高下。多可爱的江南,多可爱的冬天呀!

生四:我鉴赏的是“乡村微雨图”。我感觉江南的冬天、尤其是雨中的乡村的冬天真是美妙极了,如神仙境界一般,悠闲自在。试想一下,在飘飘洒洒的微雨里,临窗可见远处渺渺茫茫的河埠,近处是茂茂密密的树林,小河之上,雨雾之中是曲曲的长桥,临窗依稀可听潺潺的水流,这是一种怎样的让人神往的境界呢?更妙的是,当一个懒散的酒客,闲坐于雨中的乌篷船内,就点茴香豆,加点腌制的葱翠的小菜,闲谈家常,细话微雨,眼前是暮雨潇潇,心中是超超冉冉,荣辱在杯间淡忘,世间在茫茫中消亡……人即至此,夫复另有何求?微雨、小桥、山村、树林、渔船、静寂的村人……给我们展示了一种美妙的乌托邦境界,这是现代人渴求而不可遇的境界呀!

生五:(……)

﹝教学启示﹞

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如何在课堂上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呢?思考的结果,便有了“随堂感悟”这一想法。随着这种训练的增多,学生答题时的逻辑性、规范性、概括性、流畅性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笔者也经常把学生鉴赏比较好的摘录下来,作为范本介绍给学生,这也激发了大家写好感悟的积极性。“随堂感悟”不仅对于阅读成绩的提高有帮助,它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作用。

﹝教学案例三﹞(鼓励创新)

内容:《药》

过程:

我:老师提两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看看如何回答。当革命者夏瑜与刽子手康大叔相遇时,它们之间会有一场怎样的交锋?而当夏瑜与华小栓相遇时,他们之间又会有怎样的交流?请大家根据人物的性格、身份设计恰当的交流场所与交流内容。

生八:我采用话剧对白的形式,写夏瑜与康大叔的交锋。

(夏瑜被杀的头一天晚上,刽子手康大叔出现在牢房里,他穿了一身黑色的衣服,背后是一把明晃晃的大刀。昏暗的烛光下,可以看到他横肉块块。他凶狠地朝铁栅栏里的夏瑜望去。夏瑜躺倒在一片草席上,一动不动。)

康大叔:好好睡上一觉吧,明天送你见阎王!

夏瑜:(缓缓坐起,认出了眼前这个人)我见阎王,阎王也会安排我进天堂;你要是见阎王,十八层地狱就是你个刽子手呆的地方!

康大叔:死到临头还是嘴硬!现在要是说出你的同党,还能救你的小命!

夏瑜:普天下的穷苦百姓都是我的同党。早晚有一天,革命的火种会把腐败的王朝推翻,会把你这样杀害了无数革命者的刽子手送上断头台!大清的天下是我们的,不是腐败的政府的!不是你们这些走狗的!

康大叔:你还敢骂政府!瞎了你的狗眼!你们这些革命党真该千刀万剐!

夏瑜:真正应该千刀万剐的是你们的主子和你们这些走狗!看看吧,我大好河山被你们这些人糟踏成了什么样子啦?山河破碎,列强欺凌,割地求和,兵荒马乱,民不聊生!我中华几千年的文明要毁在你们那些无能的主子和你们这些走狗身上!

康大叔:混帐东西!简直是疯了!政府的事也是你们这帮叛党能管得了的吗?endprint

夏瑜:哈哈哈!叛党!只有那些背叛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人才是真正的叛党!我们很自豪地说,我们是为了推翻一个旧政府,一个腐败的王朝而流血牺牲的,死而无憾!

康大叔:咦,真是死不改悔……

(另外一例子略)

﹝教学启示﹞

学校的教育如果希望培养出来的人不是“死读书”和“读死书”的书呆子,就要为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提供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可以主动求索,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就要努力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自身创造性潜能的发挥提供合宜的条件。

﹝教学案例三﹞(互动互助)

内容:高建群《西地平线上》

过程:

我:高建群是一位被公认为中国文坛上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家,他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西地平线上》。我们将从何入手来学习这篇文章?

生:当然是作家的三次落日描写。它是全文的主干。

我:如何来鉴赏三次落日?我想先做个示范。我谈的是第一次落日。

我:背景之美。在广袤而辽远的甘肃定西高原之上,远远望去,是模糊的重峦叠嶂的山峰,暗黄的天幕上隐隐约约有点点的星星在闪耀,正是在这苍茫雄阔的背景之下,落日令人吃惊地突然出现在旅行者的眼中。自身之美。她沉静的让人心动。在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她宛如静默的红色圆盘,带着柔美与安详停驻在那里,大地是她的底座,群山是她的依托;而在不经意间,她又像个害羞的少女,调皮地躲避着旅行者的目光,满脸羞涩地扭开了她的脸,悄悄地把她的姿容躲进了大山。传说之美。左公柳的传说将人们带进了一个世纪前的漫漫军旅传说,左宗棠的传奇军旅生涯是否让这眼前的落日更增了传奇色彩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及历史韵味?归纳起来看,作者主要从正面直接描写落日,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修辞及历史传说的运用使得落日具有了现场感和神秘感。

我:可以自主鉴赏也可以小组合作,对以下两次落日进行鉴赏,将鉴赏的结果写到感悟集上,以便交流。

(以下,各小组对第二次与第三次落日进行了鉴赏,并很快发现了二、三次的落日描写与第一次的落日描写的异同之处,并进行了很好的总结,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不时同学生探讨并回答小组或者个人提出的问题,气氛热烈。鉴赏内容略。)比较及得出的结论如下:

我、生:定西高原上的落日柔美、静谧;罗布淖尔草原上的落日庄严,具有悲剧感;阿勒泰草原上的落日灿烂、热烈;总的特点是壮丽。另外,观察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定景换点等。传说及历史人物的入文更增添了本文的神奇色彩、文化厚重感。

﹝教学启发﹞

教师不仅仅是个咨询者,应学生的节拍而舞。他在很多场合下需要与学生形成教学上的互动:既需要启发、咨询、答疑,也需要示范、协作、合作,以此来促进师生之间的和谐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理想状态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形成一个互动共生的合力场,在这样一个场中,力的存在不至于过分偏向哪一方,而是连接胶着,互促共振,共同成长。

充分预设,机敏捕捉 篇12

一、巧设话题, 自然引入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精心思考, 设计符合学生实际又能很快转入教学主题的话题。 我们一般都采用 “Sing a song, Listen and do, Free talk”的方式导入新课, 但是这些方法用久了, 会导致学生感官疲劳, 注意力不够集中, 主动性难以调动。 最有效的方法是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的结合点中巧妙生成话题, 以简洁明了的方式, 在较短的时间内激活学生的兴趣。

案例:内容为There be陈述句型的引入

T: Guess my English name, please! T is for teaching. R is for reading. E is for eating. E is for end tables. What is my name?

S: T-R-E-E, tree.

T:Bingo! There is a T in my name. There is an R in my name.There are two E’s in my name.

简析:教师通过介绍自己的Name Poem (名字小诗) , 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句型“There be...”紧扣教学内容。 “图示理论”认为, 在授课的起始阶段, 为学习者提供相关的知识情境和背景。

二、充分预设, 灵活取舍

教师既要精心设计教学, 对教学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 又要充分考虑学生, 在施教时根据课堂具体情形, 科学把握教学方案的预设与生成。 只要教师有充分的预设, 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和善于激活课堂, 就有可能把它们转变成新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的亮点。

1.预设游戏。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 穿插各种游戏。 但是如果不组织好, 缺乏精心的预设, 则会发生很多“意外”, 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中开展“Play a guessing game”的游戏, 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 让学生猜猜教师将要画什么。 本来教师想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猜, 将所学的圆形物品轮番猜一次, 如:egg , sun , moon , cake , orange等, 教师最后加几笔画出一个苹果。 但是学生的思维并没有循着教师预设的轨道而行, 当教师画出一个圆圈时, 有不少学生大声喊“ Apple ”, 这时教师根据课堂实情迅速对教案进行了调整, 将圆圈画成了足球, 这个答案让学生意想不到, 从而达到游戏的目的。

2.预设提问。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小学生可能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理解, 也可能对教师提问的方式不熟悉。 这时, 教师要善于提供暗示, 或者改用其他提问方式, 或者把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进一步方便学生理解信息和接受信息。

三、循序渐进, 机智转化

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回答并非都像教师预设的那样, 常常有出乎意料之处, 但同时给教师带来教学灵感, 教师可以以学生的回答为切入口, 巧妙地加以引导或转化, 以新的教学思路推进教学, 使学生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向课堂教学目标靠近。

案例:剑桥英语Unit 10“Our beautiful garden.”, 在本课小结时强调“egg, onions, flowers, carrots...”, 后面加“s”是名词的复数形式, 单数应是“an egg, an onion, a flower, a carrot...”。T:Do you like eggs?

Ss:Yes, I do.

T:Me, too.Do you have a flower?

Ss:No, I don’t.

突然, 教室后面几个女生笑嘻嘻地回答:Yes, I do.

我不相信她们真有花, 便随口开了句玩笑:Who can give me a flower?

没想到, 几位女生真的从抽屉里拿出了一朵朵洁白清香的栀子花走上前来。

这时我灵机一动, 何不用这些花做做口语练习的“文章”, 于是我说:请大家以花为道具, 几个人一组, 或造句, 或自编对话,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展开活动, 获胜的小组将得到这些鲜花。 学生一听, 顿时来了劲, 个个跃跃欲试。

四、幽默渗透, 巧妙点拨

调查显示,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富有幽默感的教师, 而不喜欢呆板冷漠、语言寡淡无味的教师。 教学幽默是一种高超的艺术, 有语趣也有意趣, 有理趣也有情趣, 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和谐师生关系、激发求知欲望。

案例:课题3A Unit 6, 今天的英语课要学习颜色的单词, 为了让这节课变得生动有趣, 在课堂中设计了“小小魔法师”的游戏, 很快学生就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地掌握前面几个单词。为了引出“black”, 游戏过后, 我摆出时装模特的样子, 向学生指了指我身上红色的羽绒服, 学生马上心领神会地说:“Oh, it’s red.”这时, 我潇洒地一转身, 将衣服脱下, 反穿在身上 (这是一件正反两用的羽绒服, 外面是红色, 里面是黑色) , 引出单词:black和句型“Now, it’s...”。 孩子们被我蹩脚的模特表演逗乐了, 在笑声中, 他们很快学会“black”一词。

一个幽默机智的教师的课堂总是充满生机的, 一个生动的表情, 一个夸张的姿态, 一个不经意的动作, 可以折射一种情趣, 蕴藏一种智慧, 张扬一种个性, 它点而不破, 引而不发, 往往比直观语言更具启发性。 面对这样的老师, 学生岂能不“亲其师, 信其道”?

上一篇:抽象函数的相关问题下一篇:悬挑钢平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