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展(精选12篇)
充分发展 篇1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与小学衔接, 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 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发展, 我们深刻地意识到, 幼儿的学习不是独立建构的, 而是在家长、幼儿园、社区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 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建构知识、情感和人格。因此, 教育活动中, 要充分重视幼儿与多方面的互动, 真正做到“从儿童出发, 以儿童发展为本”。
一、来自不同家庭的资源, 让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得以发展
家庭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也是幼儿园所无法替代的。作为一线的教师, 我们应该充分、合理地取舍这些资源, 让家长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教学活动, 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在日常活动中, 我们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家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如请当理发师的妈妈来幼儿园, 给幼儿演示理发的工具及其使用的方法;请家长讲讲幼儿小时候的一些事, 让幼儿感受来自父母亲的关爱, 以增加其感情;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到种植园去种植;……这些让家长充当“临时老师”的形式, 让幼儿感到很亲切、很新鲜。如在主题《特别的我》活动中, 我们请来了周殷妈妈, 让她给小朋友讲了周殷小时候的一些事情。通过家长的介绍, 使幼儿了解当自己出生时, 只有半张课桌那么长时, 孩子们很惊奇, 他们提了许多小时候的问题:小时候的我, 不会吃饭怎么办的?你怎么知道孩子饿了?孩子没牙齿怎么办?孩子肚子痛怎么办?……通过家长的一一解答, 幼儿初步了解了一些小时候的事情, 也使幼儿感受到父母把自己抚养大, 是很辛苦的。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 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 他们的兴趣、经验各不相同。每个孩子在与家庭的互动中, 会将各自的生活经验迁移到幼儿园来, 与其他幼儿共享。如我班李国兰小朋友在家跟家长学了许多动物的折纸方法, 在幼儿园她就经常教其他小朋友折纸;胡龙小朋友家长喜爱小制作, 平时, 他常常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小玩具, 并让孩子把这些带到了幼儿园, 其他小朋友看见了, 也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尝试制作玩具;华运昊小朋友的母亲是教师, 平时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 故华运昊的知识面很广, 在小朋友之间被称作“小博士”, 小朋友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常常喜欢去问他……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 让幼儿在寓教于乐中得以发展
幼儿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与社区有密切的联系。把作为“社会人”的幼儿带入社会, 能让幼儿主动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 走进社区。在教育活动中, 我们经常结合主题活动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 来到大自然, 走进生活, 走进社会, 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知识, 发展能力。有一次, 孩子们去荷花种植地。孩子们看到那么多睡莲时, 异口同声地说:“啊!多美的花儿!”这时, 他们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在进行主题活动《各行各业》中, 我们带幼儿参观农民种植的蔬菜大棚、菜市场、干洗店、眼镜店等场所, 请相关的工作人员给幼儿介绍有关工作的特点, 让幼儿体会到每个行业都很辛苦, 他们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在参观结束后, 幼儿想出了许多减轻他们工作量的方法, 有的幼儿说要设计出自己扫马路的机器人, 这样清洁工就可以坐在家里操纵机器人, 而不需要自己去扫地了;有的幼儿设计了自动摘蔬菜、洗菜的机器, 以减轻农民的负担……
(2) 特色本土资源的利用。社会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 她的教益无穷无尽。社会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 这对培养幼儿的探索和认识兴趣, 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性认识, 提供了天然的材料。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 我们周围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本土文化资源, 有世界著名绿园、闻名遐迩的丝绸厂、水绘园、定慧寺……这些都能成为我们的活教材,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 又有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让幼儿在生活中去感受家乡的美, 从而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我园地处雪岸土窑, 是烧制各种建筑砖瓦的重要场地。利用这一资源, 我们带领孩子去参观, 孩子们看到花边滴水、筒瓦、网瓦等都很惊奇, 他们有的拿着花边滴水研究, 有的拿着筒瓦放在手臂上, 说可以当成“奥特曼”的手臂……随后窑砖瓦厂的负责人还向我们介绍了来历。活动中, 幼儿通过去看、去问、去感受, 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 从而挖掘传统玩具在幼儿园的价值。
三、注意多种资源的整合
有时, 一次活动不仅仅要利用一种资源, 还要把多种资源进行有机结合,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主题《叶子》活动中, 我们就利用茶叶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 并生成了一个“茶叶”的为期一周的小主题活动。我们首先利用社区资源, 让孩子们到茶叶店去参观, 请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们介绍茶叶的相关知识和常识;再利用家长资源找来“摘茶-炒茶-泡茶”全过程的录像带, 让幼儿更形象地去感受“茶文化”;最后, 幼儿自发地开展了“茶馆”的游戏, 在游戏中他们穿戴起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 像模像样地泡茶、招待顾客……这样, 使本土资源、社区资源、家长资源得以整合利用。
总之, 我们要以《纲要》精神为指南,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环境资源, 结合本土文化, 带幼儿走进社会, 走进大自然, 走进生活, 有目的地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教师能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 善于捕捉教育契机, 就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充分发展 篇2
--××街道××社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介绍
××街道××社区成立于××××年××月,地处××市城区商业中心,辖区面积18万多平方米,居民1638户,常住人口5733人,设有××、××、××3个居民小组,劳动力资源人数2947人,辖区内主要用工单位有:××移动营销中心、××大酒店、××宾馆、××连锁酒店、××超市、××购物广场、××商厦朝阳店、迪欧咖啡、卡西纳咖啡秀、皇朝家私城等。社区有经营性店面1279间,个私从业人员约10000余人。
在××市、××区劳动就业管理局的关心指导下,在××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领导下,在辖区单位、辖区居民的参与支持下,自2006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目标,以开发就业岗位为重点,以发挥劳动保障四级网络平台作用为切入点,以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为着力点,以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为突破点,建立健全困难群体援助机制,加强社区下岗失业人员基础台帐建设和管理,有效推动了就业再就业目标的落实。截止2010年三月,社区失业人员登记61人,登记失业率为2%,法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就业率达到98%;登记高校毕业生共计163人全部实现就业,就业率为100%;登记“4050”人员852人,9人未实现就业,就业率为98.94%;社区已实现无“零就业家庭”的目标。具体做法:
一、健全领导机构,落实创建责任。
成立了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社区居委会主任任副组长,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专职干部、各居民小组长为成员的创建充分就业社区领导小组,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再就业工作的落实。社区党总支部坚持把就业工作与社区党建、精神文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把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列入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工作来抓,实施动态管理,进行及时的跟踪服务,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完善了各项就业服务制度。
二、全面摸底登记,建立信息平台。
一是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契机,做实、做细社区就业基础工作。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劳动力就业失业状况,社区每季度组织一次劳动力调查,对劳动力就业情况进行详细统计、登记,并以人为单位建立帐卡,特别是对失业人员、“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低保护家庭、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复转军人等人员设立专门台帐,包括年龄、文化、技术专长、身体状况、培训意向、求职意向、就业去向、联系方式,同时实行月报表制度,每月向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报告安置就业情况。目前,社区已建立失业登记、就业状况、技能培训、小额贷款等就业服务台帐,并全部录入微机,实行计算机管理,失业人员全部纳入管理服务范围。
二是以劳动保障工作站为依托,搭建开放的社区就业服务平台。为充分发挥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的服务平台作用,加大了平台“六到位”建设力度,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等设施,制定了社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流程;为确保工作站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还制定了工作站岗位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服务承诺制、跟踪走访制等一系列制度,并上墙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为进一步提高平台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对2名劳动保障专职干部在相关就业政策方面进行了业务培训,为确保失业人员顺利就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开展职业培训,提高就业技能。
为提高创业者和就业者的自身素质,坚定其创业信心和就业能力,社区通过市场调研和与相关行业的协调,着重实施了加强培训、提高技能,促进就业的工作措施,针对不同的对象群体,分别开设了KTV服务员培训班和创业培训班共10期,培训对象包括返乡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个私业主等300余人,再就业率达98%,有力地转变了他们的就业观念,激发了创业热情,为他们今后的创业就业之路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培训后期的服务工作中,社区把积极协助他们办理小额贷款做为“阳光工程”来抓,力求实现政策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的最大化,营造出浓厚的创业就业良好氛围。
通过各类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了就业人员的综合素质。2006年1月,组织辖区单位选手参加××市首届“职能技术大赛”,获烹饪专业第一名、第三名好成绩,与××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同获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2006年8月,组织辖区单位选手参加江西省首届“赣菜创新大赛”,获总体成绩第二名、第四名,单项比赛三金一银的好成绩。如今,在鼓楼路形成了以“辣椒炒肉”为代表的餐饮一条街,以××路“黄泥塘餐馆”为代表的餐饮排挡一条街。
四、加强多方联动,挖掘就业岗位。
社区积极协助市、区劳动保障部门先后成功举办了 “返乡农民工招聘会”、“迎国庆就业援助进家入户项目推介暨女性创业就业招聘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等各类大型招聘活动6次,社区积极与辖区单位联系并争取他们的支持,在招聘时优先录用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经社区组织,××宾馆、××集团、××购物中心、××购物广场等25家单位提供了80余个工种近千个岗位,通过各类招聘活动,越来越多的就业再就业群体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有力的扩大了就业再就业规模,社会和企业共赢的良好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五、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创业保障。
2005年2月开始,为响应××市委、市政府激发全民创业热潮的号召,推动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社区从破解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贷款担保难问题入手,开展了再就业小额信用贷款试点工作,在××市、××区劳动就业管理局和××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的支持和领导下,在全市率先偿试信用社区建设,创建就业再就业小额贷款“信用一条街”,历年来,累计落实小额信用贷款70万元,小额担保贷款150元,让105名下岗失业人员凭着小额贷款资金实现了创业,带动就业2000余人,推动了社区诚信创业,涌现了一批创业典型,受到省、市劳动保障部门和区政府的肯定和表彰。××××年××月××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为题,对社区的再就业小额贷款工作进行了正面报道。
六、搭建创业平台,创业带动就业。
以失业人员就业为目标,提升社区就业服务水平。社区以朝阳路、鼓楼路商业街为依托,为社区失业人员、大学生、返乡人员等搭建平台,提供创业机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从实际出发,积极完善社区商业服务新功能,营造和谐的社区消费环境,使社区商业得到稳健发展。2007年3月被江西省国内贸易行业管理办公室列为省级“商业示范社区”,2008年2月荣获国家商务部“全国社区商业示范社区”称号。荣誉的获得,有力的推动了就业再就业的进程和规模。
以××路电动车为基础,协助街道成功组建了服务型的社会团体--××街道就业促进会,为辖区广大劳动者、创业者、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和成功创业提供一个免费的服务窗口和联系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目前已成功发展××集团、××宾馆、××超市、××服饰有限公司等38家企业为单位会员,组建了1个综合性的××街创业孵化基地,创办了××市电动车专业市场孵化基地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点,并率先在全市启动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安排25名“4050”人员重新上岗,为22居家老人提供周到、便捷、体贴的专业化服务,充分体现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对居家老人的关怀,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切为了师生的充分发展 篇3
【关键词】生本课堂;问题导向学习;德育课程;自主发展;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高正国,江苏省江阴市璜土中学(江苏江阴,214445)校长。
“十二五”是学校内涵品位发展的五年,璜土中学作为一所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初中,中考质量在江阴地区持续领先,在全市有了较大影响力。2013年,江阴市教育局委托我校领衔“江阴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共同研究和实施“助学案”为载体的生本课堂。在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领导下,我校加入无锡市“助学案”研究共同体,并被吸收为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省重点课题子课题实验学校。我校的生本课堂、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是师生充分发展、学校品位发展的三驾马车。
一、少教多学,生本课堂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受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所限,学校的师资队伍水平、生源等较城区学校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能主动参与教学,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教师只是知识的灌输者,缺少新课程的意识和能力。究其原因在于:重结果轻过程。教师在预设教学过程时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将知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关注结论的记取,却忽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过程,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重教法轻学法。教师过多强调的是如何教,学与教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重灌输轻探究。教师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结论,学生没有太多思考的余地,缺乏独特的体验,学得浅薄,无法很好地提升获取知识的能力。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因此,我们必须尽快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我校在建构主义学习论的指导下,借鉴“问题导向学习”的运作方式及相关因素,结合七至九年级各门学科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课程学习特点等,以“助学案”为载体的生本课堂,改进学与教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师有效教学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能。
问题导向学习也称问题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是一种有效的课堂模式,也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它以一个开放的、真实性的问题作为学习的原动力,把知识建构设置到教学对话引领的复杂而有意义的情境中,通过学习者主动的合作和主体互动,形成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提高发展主动学习的技能和效能。初中问题导向学习是以初中生为学习主体,借助小组学习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初中生围绕问题解决的主动学习,而不是由教师提供问题的解决方法。这里的“问题”,包括教师预设问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课堂反馈中生成的问题。
我校以“助学案”为载体的生本课堂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模式,我们有这样的理解:一个核心,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两个宗旨,助学服务和同伴学习;三个理念,学生本位、主动学习和少教多学;四个策略,目标引导、学习引领、对话合作和差异发展。科学有效的课堂,发展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尊重兴趣,校本课程发展学生特长
在“一切为了师生的充分发展”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方面注重学生行为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遵守规范的意识,能成为遵规守法的公民,另一方面又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尊重人的差异发展,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我校以校本课程的多元化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建设校本化的可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抓好两大重点项目,一是构建内生性激励型的德育课程,二是构建综合素质校本课程。具体表现为:
1.制定学段目标。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期,分年段制定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初一年段:重点加强基于兴趣的课程建设,着力建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的课程内容体系;推行以活动为主的教学方式,着力培育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想象力,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初二年段:重点加强综合性课程建设,着力重构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程,加强阅读、科学、艺术、体育教育;形成探究性和合作学习机制;着重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健康体魄。初三年段:重点加强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建设,研究分层教学的规律,建设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体系。
2.开设多元课程。
学校在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改革,开设了舞蹈、器乐、声乐、剪纸、绘画、书法、历史讲坛、戏曲(锡剧、课本剧等)、 插花艺术、足球、篮球、乒乓球、棋类(象棋、围棋)、演讲(朗诵指导)、电脑制作、小作家班、物理探究、化学探究、神奇数学、英语口语等20多门校本课程,发展形成了“感知生长——校园数字葡萄园”实践基地、“捷力航模”兴趣社团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走班制的形式,选择相应课程,积极投入。校本课程的开设,有效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拓展了学生实践内容,发展了学生特长,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三、重在实践,校本教研发展师生行动能力
对于课题研究,我们有自己的定位:一要与学校工作重心紧密结合,如德育与教学;二要教师广泛参与,学校一线教师必须全员参与研究;三要理论指导实践,科研转化为生产力;四要指向未来发展,切合形势,与学校发展方向一致;五要以人为本,为了师生的充分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主要工作都在科研引领下开展。
一是以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助学案的问题导向学与教的研究”为契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该课题是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省重点课题的子课题,被无锡市教科院列为无锡市首批精品课题培养对象。研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设计形成了中考学科“助学案”,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改进,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提升了教学质量;撰写了一批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一批教师在研究中实现了专业成长,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获奖或获得各级名师称号。
二是围绕“基于行动德育的初中生基础文明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课题开展德育活动,促进师生发展。该课题是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学校法制教育行动研究”的子课题 。我校研究的德育理念是“行动德育”,我校以该课题为载体,全面落实行动德育:从个体学生行为习惯的细节养成教育到全面布局的德育基地建立,从点到面,深入细致地开展德育活动,使行为规范逐步内化为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不断总结提升,形成校本德育教材《璜土中学行动德育手册》《以礼养品》《孝爱立德》等,使德育活动课程化。
三是以江苏省中小学研究课题“苏科版初中生物的课件库建设”为平台搭建资源库,丰富教学资源。该课题致力于整套苏科版初中生物的课件库及其教学设计库的建设,为整个江阴地区的教师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生物教学资源。
四是鼓励教师个人专项课题,实现教师成长。我校广大教师既广泛参与学校课题研究,又积极申报个人专项课题。青年教师与江阴市教科研名师师徒结对,参与热情高,研究行动实。仅2014年,我校就有17个江阴市级以上教师专项课题立项,有效地提升了专业素养。40岁以下的老师和学校行政人人都有个人专项课题。
中山充分挖掘设施农业发展潜力 篇4
一直以来, 中山市委、市政府对农业机械化工作十分重视, 在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方面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 农民使用低压喷灌设施, 每亩补贴250元;使用喷、滴灌设施, 每亩补贴400元;使用管道深层增氧设施, 每亩补贴400元。效果非常明显。中山市目前农业生产中应用较多的种养设施主要有温室大棚 (包括花卉、蔬菜的温室大棚和简易阴棚以及水产养殖用的冬季保温大棚) 和自动喷灌设施。
中山市现有温室大棚约6万多亩, 花卉大棚面积约4596亩, 占花卉栽培面积7.62%;花卉苗木自动喷灌面积4.67万亩, 占花卉栽培面积的53.68%;水产冬季保温棚养殖面积约5.49万亩, 占水产养殖面积的16%;蔬菜大棚约2397亩。露地喷淋设施栽培面积约1.33万亩, 蔬菜设施栽培占常年蔬菜种植面积的14.26%。香蕉、木瓜、柑桔等经济作物喷淋、滴灌设施栽培面积约超过1万亩。全市农业设施装备面积 (不含水产增氧机、打药机、饲料投喂机、水泵等机械) 占种养总面积约18.56%左右。数据显示中山市传统型的种养模式仍占主导地位。但据调查民众反映, 农户对采用先进适用的设施农业装备种养的需求强烈, 设施农业的发展潜力大。
设施农业效益高
受2010年初持续的低温天气影响, 中山市未有保温棚或保温条件差的水产养殖户损失惨重。而建设了标准保温大棚的大涌镇现代化农机示范基地和港口镇光大水产养殖机械化示范基地总计400多亩的南美白对虾, 基本安然无恙。农机人员借此加大水产养殖建保温大棚的宣传:保温大棚养殖起到保温、恒温作用, 避免霜冻天气造成损失;二是提高产出率。建保温大棚养殖比露天养殖南美白对虾年亩产提高50%;三是投入大效益高。建每亩保温大棚约投入3100元 (薄膜使用1年, 木支架使用2年) , 冬春季一般两造亩产量1600斤, 每斤养殖总成本是9元, 由于冬春季售价高, 每斤价格在14元以上, 纯利润是8000元/亩;四是社会效益大。冬季利用保温大棚养殖温水性鱼虾, 保障了冬春季期间的市场供应, 满足了市民的需求。
根据许多种植户经济现状, 中山市蔬菜多采用简易大棚 (冬季盖薄膜保温, 夏季盖防虫纱网) 栽培。中山市花卉的生产同样受年初持续的低温天气不同程度的影响, 但有大棚保温设施的受害较轻, 而在露地种植的不耐寒品种则受到很大的冻害, 不少花卉种植户在这次冻灾中损失惨重。经历损失后, 种植户对温室大棚的需求量更大, 而一些经济效益好的阴生观叶植物、红掌、兰花、蝴蝶兰等高值花卉更离不开大棚设施的保护。
中山市的水果种植多使用自动喷淋设施, 节本增效明显。如坦洲镇新合村种植的80亩果蔗, 安装使用自动喷灌设施, 亩增产1吨果蔗, 增收450元;蔗价提高15元/担, 亩增收1350元;节约肥料300元/亩;节省人工180元/亩, 合计亩增加收益2280元, 减除每亩110元设施建设成本分摊和油耗, 每亩增加收入2170元。
花卉使用自动喷淋, 既可节省人工投入, 又可降温, 防止高温灼伤植物叶片。横栏镇三沙村花卉苗木基地, 在1000亩的花棚里安装自动喷灌设施, 花卉栽培使用自动喷淋后, 质量和商品率都有较大提高, 售价高出当地同品种没使用喷淋的10%。
中山市海枣椰风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的花木喷灌设施示范基地, 自采用喷灌设施后, 效益显著提升, 该示范基地先后在《中山花木》、广东花木网站等媒体上, 大力宣传推广使用机械化喷灌系统的作用, 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先后示范带动了周边地区发展喷灌面积达1万多亩, 广东、福建、浙江、湖南、四川、重庆、广西等省客户多次亲临该示范基地参观交流机械化喷灌情况。示范基地的喷灌项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带动了花木机械化的发展, 大大的促进花木行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是农业生产技术的一次创新。
谋求更深层次发展
相对于传统农业机械化耕作, 中山市的农业设施栽培、设施养殖比例还较低, 还存在设施应用面积少、装备简陋、环境控制能力差等问题。农民的传统生产观念以及设施农业的高投入, 都制约了中山市设施农业进一步的发展。
根据中山市农业生产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 应对设施农业装备的发展进行合理规划, 分类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 做好“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设施建设规划。对于经济条件好、具有一定基础的农业企业和种养专业户, 应在现有的基础上, 上档次、上水平, 发展档次较高的设施模式, 并配以档次较高、较齐全的机械设施装备。对于经济水平一般的农民和小规模种养专业户, 还没有使用农业设施的, 鼓励并扶持使用与其生产条件和经济能力相适应的农业设施与装备;已有简易农业设施的, 在巩固中求发展, 通过扶持, 逐步对现有的设施条件进行改造更新, 设施装备的配置也要相应提高水平。
政府要加强财政资金扶持力度, 把大棚温室等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纳入农机补贴范围, 把加快推进中山市农业设施装备的应用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实施。农机部门要下功夫引导、指导, 把中山市已建的和待建的示范基地和种养专业户的示范点建设好, 有效地组织好设施农业装备的选型、试验, 熟化技术体系的工作, 使其在先进设施、先进机具、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方面发挥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相关的农业各职能部门加强配合与协作, 追求职能效益最大化, 合力推进中山市设施农业的发展。
同时, 通过《中山日报》、中山电视台等媒体的新闻报道、专题采访等, 加大向农民宣传设施农业的优点, 并通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 现场指导, 向种养专业户直接推介, 提高农民特别是种养专业户对设施农业的认识, 使农民逐步接受并广泛使用各种现代农业装备、农业设施, 把政府牵头推广的意志转化为农业生产者的自觉行动, 为推广设施农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充分发展 篇5
【内容摘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沟通渠道和基层管理,利用各种因素 充分挖掘和发挥员工的潜能,才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关 键 词】 潜能;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基层管理;快速发展
一、充分挖掘员工潜能,对于企业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胡锦涛主席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关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讲话中,其中要遵循的六条原则的第一条就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著名管理学大师托马斯·彼得斯曾经有一句话:“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如果善于挖掘和发挥员工的潜能,就能减少冗员,提高效率,造就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企业的活力。在企业注重人本管理的今天,如何使员工在工作中尽责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其聪明才智,发挥出潜在能力,就成为企业管理者所致力追求的一个目标。
当前,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企业正处于试开车阶段,员工组成年轻并且工作经验缺乏,各车间人员少,工作任务量大,人才队伍不稳定等诸多实际客观困难。如何保证试开车工作顺利进行,人的因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企业生产正常了,年产60万吨甲醇的生产任务能否完成,一天几百万元的产值能否实现,决定生产设备安全、长周期、满负荷运行还是人的因素。所以,调动员工发挥其才能,释放其潜能,最大限度地、自觉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工作中做出更大的成绩,对于我们攻坚克难保持企业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充分挖掘员工潜能的途径和方法
(一)强化企业文化建设,是员工建立企业认同感的前提基础。
不同的员工具有不同的教育与家庭背景,具有不同的心理和个性差异,故他们对于企业文化的看法也各不相同,他们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上也不一样,有时会产生比较大的分歧。如何运用企业文化统一员工思想,从而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能呢?一是要加强企业发展目标教育。我公司2010年开展的企业文化推广认同年活动,就是在进一步扩大公司企业文化宣贯覆盖面和提高全员对公司企业文化知晓度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全员对XX集团公司核心文化体系的认知度和对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的执行力。到2010年底,总体要实现“四有”、“三提高”、“两体现”和“一增强”的目标。目标有了,推广要跟上,要经常利用各种宣传媒体、知识问答、员工大会等多种形式,向员工讲清企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讲清企业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振奋精神,让每名员工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企业发展的思路上来;二是要加强个人目标教育。通过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教育、拓展训练等形式多样的目标教育,促进员工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目标。同时要
注意分解企业各项任务指标,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压力、有方向,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为员工搭建表现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激发员工的创造智慧,有效提高员工的自身素质,提升人生价值;三是要引导员工把个人目标同企业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实现企业目标,就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人心,通过“明星员工” “五型班组”“星级女员工”等评选活动将中煦企业文化特色深入人心,使员工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用团结协作、团结奉献的信念去为企业的发展奉献自己,实现人生价值,从而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四是丰富员工文化生活。通过集体活动,如竞赛、联欢、郊游等活动,让员工意识到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能启迪人的智慧、团结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只有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工作生活环境,才能更有效地激发人的活力,企业文化建设才更具活力。塑造企业文化的根本目的,就是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打造优秀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作为员工的自主行为,从而能够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
(二)以人为本,建立完善的沟通渠道,解决员工实际问题。
企业之间竞争日益激烈,这就必然形成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优胜劣汰的局势。员工面对企业内部竞争和工作压力,会产生烦躁情绪和紧张心理,使得员工经常处于疲惫的亚健康状态,这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所以,企业领导者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员工的合理需求。首先,管理者要注重自身建设,以身作则,自觉规范行为,深入一线起好示范和表率作用,让员工切身感受到领导和
他们是同甘苦共患难的战友。管理者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人、管理人,管理理念才能较好的贯彻和实施;其次,开拓沟通渠道,保证沟通顺畅,解决实际困难。公司坚持每年为员工办实事、员工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是搭建在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平台,对员工提出的合理需求,切实给予解决和满足,解决员工后顾之忧。同时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其他一些活动,如管理者接待日、管理者信箱等,不仅能够充分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尊重与重视,同时也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平等、互相尊重、有人情味的关系氛围是企业保持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第三,加强沟通与理解,紧密干群关系。管理干部不能只坐办公室搞管理,这样时间久了,员工对干部不满意,干部也觉得员工不好管,心里都有疙瘩,势必会影响到干群关系,影响心理和谐。矛盾是在沟通和理解中化解的,所以管理干部要经常深入一线了解员工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才能采取更好的形式开展管理工作,员工这样更能容易接受和执行。既紧密了干群关系,又强化了工作的执行力度。
人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切实把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关系职工利益的点滴小事做起,为广大职工办实实在在的事情,真正做到知民所想、察民所虑、亲民所爱、帮民所需,解决员工实际问题,才能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企业和个人同步又好又快发展。
(三)完善基层管理,构建和谐工作环境。
企业的基层管理,主要任务就是承上启下。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企业形象的建立,员工对于企业目标和管理决策的理解都要通过基层管理工作来实现。通过基
层管理既要充分理解领会上级的管理策略和意图,又要很好地把方针、政策、措施落实到基层实践中去。因此,首先要加强基层管理,提升基层管理水平。基层管理,建立沟通协调机制,避免只有分工没有配合,各自为政的局面。逐步形成工作上有计划,提交问题有回馈,工作中主动配合、相互补台;其次,要完善基层制度,着力营造和谐环境。要完善的基层制度有以下几点:一是困难员工资助制度,切实帮助员工减轻后顾之忧。公司车间或部室基层工会,要建立家庭困难员工登记表,在这些家庭特别需要帮助时,由基层工会核实后,向公司工会申请给予帮助。工会通过资助制度,让员工切实感受到公司的温暖。二是员工教育培训制度。通过知识讲座、咨询等形式,及时发现并解决职工因生活、学习、情感等发生的问题,促使职工心理品质健康、均衡。长效的岗位技能培训是提高员工业务技能,保证生产长周期稳定运行的重要途径。公司人力资源部门要完善培训制度,给车间或部室下发培训任务并经行考核,考核成绩优秀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及时奖励。三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适应化工行业的合理的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分配制度要有层次,要按劳取酬,但要注意分配差距的过分悬殊;四是完善奖惩制度。完善请假、考勤等制度,充分发挥奖金的激励作用。规范考核程序,细化、量化考核指标设置,加大奖罚兑现力度,使绩效工资分配向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倾斜,向责任大、贡献大的岗位倾斜,向脏、苦、累、险岗位倾斜,充分发挥绩效考核在调动职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方面的作用。健全的激励制度是挖掘其潜能的必要因素,也是企业留住人才的手段之一,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和绩效考核测评管理
系统。
完善的基层管理,能够有效地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妥善处理基层管理与被管理的矛盾,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对挖掘员工潜能,保证企业生产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充分挖掘员工潜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挖掘员工潜能,引入竞争机制要适当。
竞争是社会前进的动力,领导者应善于将竞争机制引入内部管理,从而激发职工的内在动力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但是必须做好两件事:一是竞争必须公平、公开、合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二是必须掌握好竞争的度,竞争的同时强调协作。否则,就会变成互相拆台。
(二)注重个人综合素质和工作实践能力,不以文凭论英雄。
文凭是对一个人的某方面知识、能力和水平的及格认可,它属于过去时的测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根本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学力的要求,更不可能全面衡量或代表一个人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公司项目建设和试开车过程中,一些普通员工的技术创新应用实践,带来的效益虽然无法统计,但对项目建设起到了推进作用。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对那些善于钻研和学习,业务技能提升较快的员工要重点培养,委以重任。公司上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人人比、赶、超,人人有绝技。这样,有利于公司的创新发展。
(三)激励员工要谨慎使用“恩威并施”法,而要全方位调动员工积极性。
“恩威并施”是调动积极性的特例,虽然有用,但弊端较多,是历史的产物,已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失去存在的基础。计
划经济时期的行政命令和思想动员,实质是“恩威并施”和精神激励的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物质激励被广泛运用,这种激励措施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如物质激励被夸大,其结果是,认为激励措施“除此之外,别无良方”。企业管理者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进行探索,建立起一整套人本化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寻找出更好的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方法,挖掘每个员工的潜在能力,鼓励每一人成为人才,成就一项事业,满足每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高层次需求。
结论
总而言之,在企业管理领域,一个公司的成败主要取决于能不能充分发挥蕴藏在员工当中的极大干劲和能力,产生以一当
十、以百当千的乘数效应。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企业要多些人性化的管理,尊重员工,员工自然就处处为企业着想,热爱自己本职工作了,员工越能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员工会产生“我要工作,而不是企业的领导让我工作”的想法。当员工工作有了激情,就会给企业充入了勃勃生机。因此,利用各种因素充分调动和发挥员工的潜能,才能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充分发展 篇6
1)七巧板是我国民间一种古典智力玩具,用它可以拼出各种有趣的图形。教师演示七巧板拼图。
2)让学生在七巧板中找一找有哪些学过的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几种图形之间的联系。由此引入课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复习。
(在课的一开始,通过白板的文件链接功能,给学生演示七巧板拼图游戏,并让学生上白板来拼一拼,玩一玩。通过摆、拼七巧板,让学生熟练白板的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梳理认知,形成结构
1)回顾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通过白板的隐藏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分别出示面积公式。
2)学生同桌交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三个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在学生充分交流以后,请学生到白板上来操作演示推导过程。
①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转化成长方形,根据剪拼前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剪拼后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关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
②三角形面积公式通过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拼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梯形用同样的方法推导。
③追问三角形和梯形面积为什么都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求的是什么?
(通过刚才的操作和现在直观的显示,让学生深刻得认识到不除以2,求的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里充分利用图形的复制、拖移以及任意角度旋转等功能,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为动态,把知识形成过程清晰、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④出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三个图形,让学生回忆先学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用连线的形式表示出它们的关系。请学生在白板演示。
⑤如果再添加一个长方形,应该放在什么位置?观察形成的网络图,从左往右看,想到了什么?从右往左看呢?这里让学生体会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其他几种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基础,渗透转化思想。
⑥把前面形成的网络图旋转90°竖起来,让学生观察,学生会联想到这幅图像一棵树,这就叫树形图。利用拉幕工具,将它盖住,让学生在头脑中回忆树形图。
3)小结:回顾了推导,又有了新的发现,这就是温故而知新。
(这个环节中,利用白板的强大的交互性功能,播放过程的可操作性,巨大的图形功能,让学生自由地表现,并不断创造生成性资源,有效地突破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关系这一教学重点,形成了知识网络,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体现了课堂教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个性思维。)
3 观察变化,渗透思想
1)研究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变化规律。
①屏幕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师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②出示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师问:三角形的面积会计算吗?你是怎样想的?
③观察三角形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这三个三角形有怎样的联系?谁能不计算就说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④通过观察三角形的这些变化过程,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都相等。)
⑤判断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一定等底等高,对吗?
⑥这些三角形和这个平行四边形,它们的底和高有怎样的关系?面积呢? 谁能用一句话总结出它们的联系?
(通过白板的操作演示,学生先是清楚观察到三角形顶点动了,形状也变了,但底和高都没有变,所以它们的面积都是相等的。教师再进一步,又把三角形变成这样,现在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知道是多少吗?三角形的三次变化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都相等以及三角形面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等这些结论也水到渠成地得出了。)
2)研究梯形的变化规律。
①会计算这个梯形的面积吗?在自己本子上算一算。
②观察梯形底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梯形和原来的梯形面积有怎样的关系?
③为什么形状变了,面积却没有变?
④接着往下变会变成什么图形呢?你是怎样想的?
⑤要想变成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同桌商量一下。
观察了这一系列图形的变化,你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
先计算这样一个梯形的面积:上底4厘米、下底8厘米,高是4厘米。让学生注意观察变化:梯形变成了上底3厘米,下底9厘米,高不变,这个梯形和原来的梯形面积有怎样的关系?上底变了,下底也变了,但上底和下底的和没变,高没变,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接着又进一步变化,上底和下底分别变成了2和10,1和11,这些梯形面积都有怎样的关系?学生观察得出这样的规律:梯形的两底之和不变,高不变,面积也不变。
接着往下变会变成什么图形呢?上底变成0,下底变成12,变成了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和这些梯形的面积又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实三角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和这些梯形的面积都相等。再变一变,这个图形的面积呢?要想变成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在此,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比较、思考等一系列的过程,清楚地体会到这些图形两底之和相等,高相等,面积也相等。与这些图形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两底之和的一半。
3)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想呢?
师: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就能发现很多事物的变化中蕴藏着不变的规律。
(这里充分借助白板的直观性、可操作性,采用拖动副本、拉动端点、图形的透明等功能,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层层递进的变化在白板的辅助下,清楚、明了地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深刻地感悟到图形的变与不变,在变化中蕴藏着不变的规律,突显数学的本质,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4 解决问题,体验价值
1)考考你的眼力。请学生判断这里有几组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2)我是小小设计师。在一块长宽分别是20米、10米的长方形草坪中,请你设计一条宽1米的直的石子路,并计算这条路的面积。
把学生设计的作品拍下来,选择一些进行展示交流。让学生给这些作品分分类。根据等底等高原理,学生可能这样分:第一类两端画在长边上,面积都是10平方米;第二类两端画在短边上,面积都是20平方米;第三类画在角上的,小路的面积又是多少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利用白板的油漆桶工具将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表示出来,增强了视觉效果,加深了印象。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了照相等功能,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长期以来,复习课一般都以练习为主,往往练得多,理得少。数学知识本身是有结构的,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零散的,复习教学就是要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本节课中,教师安排了多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等积变化”等教学设计,结合白板的优势,有效达成了系统整理面积公式的教学目标,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分析比较、总结概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创新、求异思维的发展,将白板先进技术与教学内容相融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创新等活动中,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充分发展 篇7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一、在寻找规律中发展推理能力
寻找规律的计算, 打破了传统计算的模式, 使学生无法简单及直接地运用计算法则、定律、公式进行运算, 而必须借助推理, 才能进行运算。
在教学实践中, 我也常把找规律的练习融入新知识的教学中。如, 教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 我设计了找规律练习:1/4, 1/3, 3/8, 2/5, 5/12, ( ) , 7/16, ( ) , …, 乍一看, 学生无从入手, 悟不出这些数学的排列规律, 经过点拨, 结合通分的新知识, 学生把1/3通分成2/6, 2/5通分成4/10, 就很容易地找出这组数的规律了:1/4, 2/6, 3/8, 4/10, 5/12, (6/14) , 7/16, (8/18) , …, 这样, 学生学得有趣, 既巩81012141618固了新知识,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二、在操作观察中发展推理能力
数学家波利亚说:“严格的数学推理以演绎推理为基础, 而数学结论的得出及其证明过程是靠合情推理才得以发现的。“”图形与几何”有关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悟”, 达到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目的。
在几何公式的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 充分让学生操作、体验、发现、推理, 得出结论, 即使这个结论存在瑕疵。
如, 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梯形的认识”时, 为了让学生深入地认识梯形的特征, 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情境:①先出示学生已认识的五种平面图形 (图1) 。②取出其中一个, 用纸片挡住 (图2) , 让学生猜一猜纸片挡住的可能是什么图形, 不可能是什么图形, 为什么?学生猜测可能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但不可能是正方形和长方形, 因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③我把挡住的图形拉出一些 (图3) , 让学生继续猜, 纸片挡住的是什么图形?有的学生猜测是平行四边形, 有的学生猜测是梯形, 出现了争论。④提问:为什么大家不能确定是平行四边形还是梯形呢?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⑤我又拉出了一些 (图4) , 这时, 学生都猜挡住的是梯形。⑥提问: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能确定挡住的是梯形呢?它们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在猜测“这可能是什么图形”的过程中, 不断地调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 既整合了自己的知识基础, 又发展了合情推理能力。
三、在分析数据中发展推理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过, 信息社会需要每个公民学会收集信息, 分析处理信息, 作出判断进行决策, 发展统计观念和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在“统计与概率”有关内容的教学中, 教师不能把问题形式化, 只让学生记住答题模式。教师要善于挖掘学习素材, 适当设计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在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 获得对数据、素材的详细感知, 分析出数据背后的联系, 学会作出合理判断, 从而发展推理能力。
如:教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统计”时, 我利用教材第124 页练习题第2 小题加以改编, 利用电脑课件, 创设了一个“运动员选拔评委会”的情境:奥运会就要开始了, 某射击队高手如云, 却只有一个名额。经过激烈的竞争, 最后只剩下甲、乙两名队员, 派谁去好呢?教练遇到了难题。下面是选拔赛上两名运动员的成绩 (每人各打了10 发子弹) , 请你帮帮教练, 选择一位运动员去参加比赛。要说出你选择的理由哦!
甲成绩:9.5 10 9.3 9.5 9.6 9.5 9.4 9.5 9.2 9.5
乙成绩:10 9 10 8.3 9.8 9.5 10 9.8 8.7 9.9
提示:可以参考两人成绩的平均数和众数。
学生通过所学知识, 分别计算出甲、乙两人成绩的平均数、众数。甲成绩的平均数是9.5, 众数是9.5;乙成绩的平均数是9.5, 众数是10。从平均数看, 甲、乙两人相同, 从众数看, 乙的众数是10, 甲的众数是9.5, 乙的成绩比甲好, 派乙运动员去参加比赛, 更有可能获得冠军。
四、在实践应用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 如果只以教材的内容为素材对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行培养, 虽然也能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 但远远不够。除了以教材内容为素材外, 还有很多活动也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如, 学习了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百分数 (二) ”的“折扣”知识后, 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
一家书店出售新版《新华字典》, 每本20 元, 一次购买数量达到50 本, 可以享受九折优惠。某校一年级有两个班级, 人数之比是4∶5。如果每人都买一本, 两个班合起来买比分开买节省了88 元。这两个班级共有多少人?
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需要对“88 元是一个班节省的钱还是两个班节省的钱”进行推理判断。先计算多享受到优惠的人数:20× (1-90%) =2 (元) , 88÷2=44 (人) ;再通过合情推理, 发现44 人不可能是两班合在一起的人数 (因为没有达到50 人) , 而是一个班的人数;又因为两个班的人数之比是4∶5, 44 是4 的倍数, 不是5 的倍数, 因此, 可以推算出另一班的人数是44÷4×5=55 (人) , 两个班共有44+55=99 (人) 。
这样的问题, 学生学得有趣, 避开套用例题的枯燥, 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
总之,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习素材, 注意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效率, 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又能使学生学到知识, 学会解决问题, 而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篇8
第一, 发展文化产业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物质需求、衣食住行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 消费倾向必然向精神、文化方面转移。改革开放20多年来, 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从国外的经验看, 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时, 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精神文化消费支出的增长将会大大高于物质消费支出的增长。正是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 有力地拉动了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 中国文化市场的潜在消费能力为3000亿元, 占2000年GDP的3%左右, 而在实际生活中文化产品的消费是800多亿元, 只占消费能力的1/3还不到。表明当前文化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的需求还很不适应, 发展相对缓慢。因此, 发展文化产业, 是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进一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第二, 发展文化产业是产业结构战略调整的需要, 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现在一个普遍公认的现实是, 在21世纪知识产业将领导产业经济的新浪潮, 并成为主导产业。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看, 服务业在知识经济中扮演主要角色。目前, 以OECD国家为首的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GDP的贡献率已经达70%以上。而我国的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十五”期间仅为33-40%, 这个数字甚至低于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三大产业中, 第二产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第三产业内部, 传统行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太小。而文化产业是智能化、知识化的产业, 它以几十倍、几百倍的增幅升值其产品价值, 如一个磁盘成本3元, 设计的软件可卖800元。因此, 发展文化产业能迅速提高文化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使三大产业比例趋于合理。
第三, 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走向深入的内在要求。企业是市场主体, 发展文化产业靠文化企业。但目前我国文化系统内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有文化骨干企业还比较少, 必须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入手, 以创新体制和机制为重点, 培育市场主体, 增强微观活力。要结合结构调整, 积极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 培育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仅仅依靠国有资本不行, 还必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文化产业。近年来, 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 涌现出许多在全国影响较大的民营龙头企业。
第四, 发展文化产业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应对挑战, 增强我国文化竞争力的需要 。文化产业作为高科技、高品位文化相结合的知识经济中的新型产业形态, 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代表着先进生产力, 承担着民族文化的创新功能, 是应对现实展示文化活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发达国家都积极主动地把高科技应用于文化产业, 以其通过科技在文化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 再加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引起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激荡, 使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 既面临经济发展上的严峻挑战, 也面临文化发展上的严峻挑战。我国文化产业不仅总量偏小, 市场化、集约化程度偏低, 且大多停留于传统技术或传统文化工业, 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都较低。当前,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成熟, 文化市场规则滞后于市场化运作, 市场化运作又滞后于思想观念。在文化市场化并不充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的前提下, 政府就要通过政策、经济、法律等杠杆积极引导, 来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1]
第五, 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 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我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举世瞩目, 不容置疑。但是我们应该看到, 我们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增长方式。文化经济时代的发展观将人的不断完善当作发展的战略旨归, 强调发展在生态上、经济上和社会上的综合性与持续性, 它要求人类从以破坏自然为代价向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发展转变, 要求人类从以发展的客体为中心到以发展的主体为中心转变, 要求人类追求真善美统一境界的发展, 保证人的素质和潜力不断得到提高和发挥。20世纪60年代的罗马俱乐部主席佩恰依在谈论“增长的极限”时预见性地指出, “未来的发展只能是文化的创造”, 同一组织的博特金也说:“人类依然拥有没有束缚的想像力、创造力和道德能力等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被动员起来帮助人类摆脱它的困境。”[2]
第六, 发展文化产业是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需要。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 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知识力量和文化力量的竞争。蓬勃发展、潜力巨大的文化产业是当代及未来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实力的高低。文化产业不仅是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也为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更是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这种文化竞争力包括两大层次:一是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即一个国家文化产品在国际和国内文化市场中占有的份额。二是精神控制力, 即一国文化对他国文化的影响力。正如一位法国记者所说的:“在因特网时代, 只要谁买下文化, 谁就可以控制时代。”[3]
第七, 发展文化产业是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 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历经五千年而不衰, 具有独特的优势。今天, 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 良好的外部环境和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科学技术, 为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开放的条件和充分的技术手段带给民族文化发展新的契机.也使民族文化产生进一步更新发展的需求。要立足于我国丰厚的文化资源, 充分开发我国广阔的文化市场, 并将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 让我国从文化资源大国走向文化产业大国, 从文化市场大国走向文化生产大国。
第八, 发展文化产业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主权的需要。发展文化产业对捍卫国家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 维护国家文化主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和我国加入WTO, 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强大的文化传播优势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 借助现代市场机制和高新科技手段, 将大量的精神文化产品输入中国, 在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的同时, 对我进行文化的扩张和渗透, 抢占、争夺我国的文化市场、文化资源和文化阵地, 严重威胁了我国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尤其在当前文化需求、文化消费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形成“战略性短缺”的现实境遇中, 更是为国外文化消费品进入提供了市场。据有关专家预测, “假定继续按照3年来第三产业发展的平均速度增长, 到了2020年, 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达到大约为42%左右, 低于标准值13个百分点, 大约会出现41000亿元的缺口。”[4]在文化贸易中, “所谓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实际上反映和揭示了当代世界文化力量的一种对比关系的存在性状况, 反映的是当代世界文化力量的一种对比关系。衡量的标准, 不仅是文化本身, 而且还包括一种文化背后的政治、经济;包括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文化传播力的水平和文化影响力的水平等等。而所有这些能力指标都与一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相一致。”[5]今天美国的文化牌已然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 美国人自己对此也直言不讳。约瑟夫·奈认为, 在当代国际社会里, “如果美国想保持强大, 美国人也需要关心我们的软实力。”“这种力量能让其他人做你想让它们做的事”。美国一位著名电影制片人曾在一篇题为《好莱坞对抗共产主义》的文章中宣称, 好莱坞影片是“铁盒里的大使”, “是对抗共产主义最有效的摧毁力量”。[6]
当前,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国家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期后, 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在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来抓, 是国家文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我们相信,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 我国文化产业一定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使我国的文化建设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范玉刚.发展文化产业战略意义探析[J].人文杂志, 2005, (4) .
[2]温朝霞.关于广东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1) .
[3]张丽萍.积极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4, (1) .
[4]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5]胡惠林.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走出去”战略[J].思想战线, 2004, (3) .
让幼儿在快乐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篇9
一、各领域的教育想到渗透, 整体施教
幼儿的学习活动蕴含在生活、游戏活动中, 教师应善于抓住生活和游戏中的多种教育机会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 把幼儿的一是生活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的《纲要》中虽然把幼儿的教育划分成健康、社会、语言、科学、艺术五大领域, 而且每个领域也有相对独立的教育内容, 但事实上幼儿在参与任何一个活动时, 都不可能孤立地获得某一方面的发展, 幼儿活动本身就有许多中教育的价值, 不必特别强调某一点而有意忽略其他。因此, 我主张以幼儿的具体活动为载体, 使幼儿在多领域综合性的发展。
每个班的两位教师应形成教育整体。目前我所在的幼儿园实行的是上下午倒班制。客观上导致两位教师教育的不一致, 下午入班的这位教师不了解前天下午和今天上午幼儿园的情况, 而只管按自己备课的内容组织幼儿。同样, 另一位教师在这位教师代班的时候也不进班, 也不知道幼儿的情况, 只管按自己的计划去执行, 这样教师在无意中互不衔接, 造成教育效益低下。
一段时间的学习内容是一个整体, 在幼儿园的表现是上午班教师就某一个教育内容刚给孩子开了一个头, 下午班教师往往就“不要了”、“不谈了”, 另开一个头, 而另一个教师又不能衔接这个教师所讲的内容。因此, 要克服以上弊端, 我认为教育内容应按某一主题或项目系列化地进行, 即在一段时间内就某一内容进行探索和发现, 以丰富和深化幼儿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体验。幼儿园和家庭相互沟通、配合, 形成教育合力, 一方面教师要和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措施等方面达成共识;另一方面, 教师还应向家长“开放”幼儿教育, 充分利用好“家长开放日”和“幼儿亲子活动”。
二、教师的教育过程自然化
幼儿园的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头脑中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并将完成教育目标的活动灵活而自然地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 引导幼儿学习和生活同步, 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获得发展。或者说, 教师的教育过程应达到“看似无教育, 其实有教育”的境界, 让幼儿感受不到学习的压力。
要达到教育过程的自然化, 特别要注意教育内容的自然化。因为如果教育内容是和孩子生活无关的内容, 要做到教育过程的自然化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规程》中要求我们“培养幼儿正确……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但是教师们无论如何认真备课、准备教具、施教, 由于这种话题与幼儿的生活无关, 他们不感兴趣, 结果就造成了“让他们说的时候他们汉话, 不让他们说的时候他们话特别多”。其实, 发展幼儿的语言不仅有很多个话题, 也有很多种活动, 比如:本班有一名幼儿这几天“特别爱上厕所”, 于是我悄悄跟踪, 结果她不是去小便, 而是在对别的小朋友说自己的爸爸, 于是我由此引申出了“谁的爸爸去过别的地方?”“你喜欢爸爸吗?他喜欢你吗?”
所以, 教师应多用生活中常见物体进行教学, 没必要支专门制作课件。
三、教师要把为本班幼儿确立的教育目标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中
1.落实在环境中。环境是幼儿赖以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给幼儿创设的环境应体现本班的教育目标。让幼儿通过一环境的相互作用, 自然、主动的发展。
2.落实在教师的指导中。有时候, 幼儿的某些活动有潜在教育价值的。如果教师的目标意识不强, 不能进行及时的引导, 它可能就“溜过去”了, 幼儿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相反, 如果教师的目标意识强, 能够发现其中的教育价值, 并进行语言、行为等方面的引导, 孩子就会得到发展。
3.落实在不同的活动中。教育目标的落实不可能靠单一活动来实现。比如:“培养幼儿的探索欲望”可以通过科学游戏、手工制作、建筑区, 偶然发现的一只奇怪的虫子……途径、机会中培养。比如:幼儿在探索制作的7种方法:钉书机、线、皮筋、胶水、曲别针、胶条、双面贴制作。
四、教师与幼儿“双向参与”课程方案
首先, 应允许幼儿参与一些过去认为只有教师能参与的教育决策环节。如班里将进行什么教育内容, 以什么方式进行, 班里开设什么活动区, 某一活动区设在什么地方。需要什么材料, 这一活动区什么时候该撤……我们都直接或间接听取孩子们的意见。
其次, 教师也不是游离于幼儿活动之外的旁观者或“警察”, 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活动、一起获得惊喜、共同成长的伙伴。比如:实验园中班的教师和孩子们在一起开展“飞机”主题活动的过程中, 从孩子们那里学到了许多有关心机的知识, 并为幼儿在设计未来心机时表现的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
浅论非权力性影响及其充分发展 篇10
一、非权力影响力的内涵
影响力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 影响或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影响力, 人皆有之, 或大或小, 或好或坏。现代领导学和心理学表明, 领导者对被领导者的影响力有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两种。前者是由领导者的职务、地位和权力所形成的, 对他人的影响具有强迫和不可抗拒性, 造成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的服从。而非权力性影响力也叫自然影响力, 是指在领导职权以外由领导者的品质、作风、知识、能力、情感以及榜样等非权力因素所形成的影响力引起被领导者的敬佩、敬爱、信任, 是靠领导者自身的个性特征与作为而形成的领导魅力和感召力。
1、人格的力量。
领导者的人格, 是指依据领导者的职业要求和角色规范, 通过领导者的实践活动所展示出的其自身价值和尊严的行为倾向的总和。人格力量是非权力影响力的核心。一般来说, 领导者的人格力量总是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当人们将其作为审美对象时, 大家就会产生一种由衷的亲切感、信任感和信服感, 进而从内心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愿意服从、愿意跟随、愿意团结在其周围努力工作, 献计献策, 出色发挥应有的才能的力量。
2、知识的力量。
知识是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基础。知识的力量不仅仅表现在知识的拥有者在改造部属的世界观中展现出来的能力, 而且也体现在改造和完善关系协调等相关活动中。对领导干部而言, 渊博的学识本身就是一种吸引群众、影响群众的强大力量。一个具有较宽知识面且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领导者, 会使被领导者产生信服感、崇敬感, 使部下增见识、释疑难、排忧愁、长志气。
3、才能的力量。
才能是领导者才干和能力的总称, 它是完成非权力影响力所必需的内部条件。从工作角度讲, 领导者才能的强与弱, 决定着领导活动的成与败, 影响着被领导者的工作信心, 关联着领导者的威望。因此每一个领导干部, 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导管理能力, 这样才能有效驾驭复杂局面, 提高总揽全局的工作水平。
4、情感的力量。
领导活动以人为主要对象, 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总会产生情感联系, 表现为好与恶、亲与疏等。情感力量是非权力影响力的直接表现方式。一个集体成员之间感情关系良好, 往往比较容易协作共事。因此, 作为领导者必须加强与领导对象的密切联系, 做到深入对象, 了解对象, 关心对象, 只有这样, 才能得到领导对象的全力支持, 一呼百应。
二、非权力性影响的良性发展分析
领导者怎样提高非权力性影响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
1、培养魅力的人格。
领导者要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 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是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笔者认为, 领导的人格魅力主要应包括:高尚品德、博大胸怀、以身作则。务实品德是非权力影响力的真谛。“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领导者良好的自身人格力量比千百次说教所起的教育作用要大得多。品德因素是一个人本质的表现, 是构成领导者、管理者全部活动的道德基础。领导者的胸怀是领导者人格的品位和质量, 是领导者对待世间万物定位的风度和气量。心胸坦荡, 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厚待人;襟怀坦白, 虚怀若谷, 是领导者必备的素养和美德之一, 是领导者学识、修养、风度的内在体现。领导者的以身作则, 凭扎实过硬的作风吸引人, 作为领导, 凡事要身先士卒, 吃苦在前, 享受在后, 先之以身, 后之以人, 严格要求, 一丝不苟。领导者在工作中要从严要求, 从自身做起。
2、掌握渊博的知识。
领导者要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 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渊博学识是非权力影响力的核心要素。渊博学识能使人产生钦佩感, 是激励下属解决“久愚难医”突出问题, 是成就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打造渊博学识非权力影响力, 关键是勤于思考。思者, 学识进取之机也。小思则小进, 大思则大进, 不思则不进。这就要求管理者坚持笃学创新, 德由学成, 才由学进, 志由学明, 使自己的知识随组织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 而且要带动下属进行学习, 创造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环境。
3、锻造过人的才能。
领导者要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能力卓越的领导者会使人们产生敬佩感, 从而增加领导者的影响力。领导者要运用学到的知识驾驭全局、指导实践、正确地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领导能力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科学正确的决策能力。领导者要提升科学决策能力, 不仅需要掌握科学决策的原则, 了解科学化的决策程序, 更重要的是培养远见卓识的本领, 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性, 提升科学预测能力。二是恰当得体的表达能力。言谈要深入浅出, 注意语言的通俗性, 使大家听得懂, 易于为人接受。三是勇于开拓的创新能力。领导者不仅自己要有开阔的眼界, 创新的思维, 更要善于创造每一个组织成员发挥个人才能的机会, 激励组织成员积极进取、勇于开拓。
4、培育适宜的情感。
情感是非权力影响力的永恒主题。“撼人心者, 莫先乎情”。真诚情感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沟通心灵的基本要素。领导者要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 要善于使用感情因素, 潜移默化的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作为领导者要尊重员工的自尊心、自信心, 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 这是锤炼领导者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路径。一是乐于听。不同意见能使领导者头脑清醒, 及时修正过失, 正是“千人之诺诺, 不如一士之谔谔”。二是敢于听。只有容万物于胸襟, 萌和善于心田, 才能敢听不同意见。三是善于听。善听是一种境界和感召, 要构建有利于直言的“听境”。
5、具备战略的眼光。
领导者要增强非权力性影响力, 要具备战略的眼光作为领导, 知人善任是最高境界。如何能够知人, 如何能够善任?这就需要领导有会发现的眼光。尽可能地发现每名员工的个性、爱好、能力等, 并逐一加以激励与刺激, 以求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如何使领导的眼光更敏锐?首先, 需要领导有丰富的知识及能力储备与社会经验, 具备此基础, 才能做到发现与使人才尽其所能。其次, 领导要有忧患意识, 要做到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相比解决问题的能力, 防止问题的发生或者扩大化, 往往是更明智的选择。最后, 领导要善于使用“手段”。领导有发现的眼光, 更需要有足够的能力使其发现变为可操作的问题。这就需要领导有其独特的处理问题方法, 如激励、情感、使其实现价值等。
非权力性影响作为领导者影响的一个方面, 在领导工作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公民民主意识的增强, 特别是在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 提高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 从根本上优化各级领导者的全面素质, 强化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 仍然是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宿春礼蓍《:非权力影响力的7堂课》[M]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2]、胡文瑞;非权力影响[J]中国石油石化, 2008.04
[3]、王爱冬;论“非权力影响力”[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7.01
[4]、朱立文;提高企业管理中的非权力影响力[J]中国有色金属2006.04
[5]、吴伟生;提高领导者素质强化非权力影响[J]衡阳通讯2007.09
[6]、张永恒;充分发挥领导者的非权力影响力[J]理论视野2005.06
[7]、沈小平;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十大要素[J]党政论坛2008.01
[8]、李林林;关于非权力影响力的思考[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0.01
[9]、杨建;李娜;白城伊;决策者应着力提高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J]商场现代化2008.20
充分发展 篇11
关键词:阅读;图书资源;信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08-0040-02
我看过一本《素质教育在美国》,系留美作家黄岩矿所作。他九岁的儿子在当地小学学习,发现老师所留的作业居然多是论文,非常惊奇,认为超出了孩子的认知水平。但是随后的一年时间,孩子放学后常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完成作业——《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样看人类文化》等论文,并且章节清楚,有自己的见解,还列出参考书目。而这样的作业在我国目前只有大学生才能做。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学生还不会利用工具书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当然,这不是学生的过,而是教育的偏差。
我们应帮助学生树立解决学习困难、实际问题需要图书资源、可利用图书资源的意识。现在许多学校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但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这种意识。我认为,开展读书活动不能只立足的功课,当下的功利,而要着眼于学生的素质发展。所以,当务之急是从根本上转变观念,重视培养学生利用图书资源的意识。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单靠课堂灌输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利用图书资源拓宽视野已成为一种学习趋势。培养学生的图书资源意识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学生引向更为宽阔的知识天地。图书资源中的知识包罗万象,足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也满足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而这是单纯课堂教育难以涵盖的。培养学生的图书资源意识,养成自觉利用图书资源的习惯,可以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和精力引向健康、有益的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更有助于对学生课堂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学习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特长的发展。
利用图书资源,首先要很好地利用学校或社会的图书馆(室)。把图书馆当作课堂,现代化图书馆中有大量的书、报、杂志,种类比较齐全。方法可以采用在图书馆上阅览课,这有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也许刚开始时,学生只挑自己感兴趣的童话、科幻小说等看,但渐渐地许多学生会受到书架上或电脑、光盘中各类作品的吸引,扩大自己的阅读范围。随着在图书馆上课次数的增加,学生们的阅读面会越来越广,几乎涉及寓言、民间故事、人物传记、科普小品、诗歌、散文、传奇等方面,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把现代化图书馆作为课堂,能促进学生展开多种内容与形式的阅读。同时,通过图书馆中收藏的各种资料,学生收集、积累信息的渠道就比较畅顺了。以前花费许多时间还找不齐的资料,现在在短时间内系统地查阅同一主题或同一形式的文章、资料成为可能,学生阅读量大增,使学生探索、求知的触角延伸到更大的领域,延伸到人类文化智慧的宝库,从而打破封闭教学,形成更开放的教学格局,使学生学得更广博、更精深。
把图书馆当作课堂,根据课程内容开展广泛阅读,可采用以下几种阅读形式。
1.专题式阅读。
明确主题→查询资料→阅读整理→题汇报。
在学习诗歌单元时,让学生在阅览课以此为专题展开阅读。学生明确主题后,马上开始查询相关资料,有的在书架上找到了《唐诗三百首》、《宋词赏析》《诗经美文助读》、《现代诗歌欣赏》等,有的在报架旁找寻有关新闻报道,有的利用各类电教设备观看诗歌朗诵的实录……在充分收集了有关资料后,学生们动手加以组织整理,有的埋头自读,有的三五成群小声讨论。随后,组织全班举办小专题汇报会。学生们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阅读成果,有读后感、观后感、读书笔记、剪报、自编小报;还专门组织一个“读千古美文,做翩翩少年”的诗歌朗诵会,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配上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将古诗文这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演绎到极致。学生们在这一活动中不仅受到了教育,而且培养了各种能力。
2.小组组合阅读。
组合命名→组长分工→分头查询→汇总融合→成果展示。
学生按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各种自由阅读小组,如:民间故事组、寓言小组、童话小组……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每次活动前,由组长带领组员确定活动主题,向每个组员分配具体任务;组员分头通过多种渠道查询所需要的资料,然后,把资料加以汇总,组内讨论决定取舍,确定展示形式,使之融合成一个汇报作品;随后,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是故事会,也可以是课本剧展演等。学生们在这一活动中获得了知识,锻炼了能力,还培养了合作精神。
3.信息积累阅读。
兴趣选择一自由阅读一笔记摘录一交流展示。
在这类课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爱看的书展开阅读。学生们采用精读、泛读、跳读等方式来阅读,同时作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内容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摘录好词、好句、优美段落,有的记下读书心得,有的列出提纲,有的是进行补写……每隔一段时间,组织笔记交流展示会,让学生们互相交流所积累的信息,互相激励,互相促进。
实践证明,利用图书资源,开拓阅览课堂,这样既增大学生阅读量,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向图书资源,充分运用信息资源。同时,满足了不同学生阅读面的需求,可读当代的,古代的,中国的,外国的图书。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是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很值得探究的一条途径。
充分发展 篇12
第一, 加快流通业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重要举措
中央已经提出, “十二五”时期要全面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扩大内需的关键, 是扩大消费需求。流通业具有满足即期消费需求、开发潜在消费需求、创造未来消费需求的重要功能。通过加快流通业发展, 为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 才能促进国内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 提升我国经济自主增长能力, 更好地防范外部风险和冲击。通过这几年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政策的实施, 2011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6%, 比201 0年上升14.3个百分点, 有效降低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 加快流通业发展是引导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流通是联结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发展流通业, 有利于生产商的资源优化配置, 形成有效供给, 缓解产能过剩;有利于促进生产企业根据市场导向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通过发展流通业, 畅通物流销售环节, 推动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 还将有助于我国4000万中小制造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流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流通也利于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第三, 加快流通业发展是增强国家实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2011年, 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 8.4万亿元, 国内市场规模已经超过日本, 位居全球第二。流通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创造税收、吸纳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核算, 2010年,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1.6%, 成为我国除工业外, 所占比重第二大的行业 (门类) 。“十一五”期间, 国内贸易税收年均增长24%, 高于同期全国税收年均增速。2010年, 国内贸易税收近1.6万亿元, 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1.8%。流通业吸纳就业能力目益增强, 近几年每年吸纳城镇新增就业达550万人。2010年末, 流通业就业人数达到1.39亿人, 占全国就业人数比重18.2%。除了这些可以量化的指标之外, 流通业发展还将更加便捷高效地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增进社会福利。
第四, 加快流通业发展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手段
流通业通过发展连接城乡的商业网点、物流设施, 成为城乡经济互动的基础。凡是流通越发达的地区, 经济就越繁荣, 越具有竞争力和辐射力, 从而更好地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从2006年开始, 通过实施发展农村连锁经营, 开展消费品、生产资料集中配送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实施扩大农产品消费规模、提高农产品加工销售水平的“双百市场工程”, 截至2011年底, 全国连锁化农家店建设数量已突破60万家, 覆盖全国75%的行政村, 逐步形成以城区配送中心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据有关专家测算, 我国流通业对发达省份城乡一体化的贡献达到30%以上。
第五, 加快流通业发展是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当今流通业竞争不仅仅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 更是采购、设计、策划、物流等全过程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目前, 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国际知名流通企业, 通过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 在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本、技术、管理和人力, 具有强大的组织力、辐射力和话语权, 也占据了价值链的高端位置。促进流通业发展, 尤其是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 努力掌控国际国内销售渠道, 将有利于我国工业活动由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环节和流通销售环节延伸, 是形成国家持续增长的竞争力、争取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重要保证。
中国社会科学院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 在我国流通理论研究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以孙冶方、刘国光、高涤陈等为代表的社科院经济学家, 为流通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今天在这里召开流通领域战略问题高层论坛, 我愿就流通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再谈谈看法。
改革开放以来, 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 都是在理论创新的推动下发展。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相互推进, 是我们事业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建国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由于受“重生产、轻流通”思想影响, 加上我国流通管理部门变化比较频繁, 流通理论研究受到了相当程度地影响。目前, 我国流通领域整体上研究力量相对薄弱, 对流通领域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缺乏深入的理论探讨。面对我国流通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机遇和挑战, 加强流通理论和政策研究力量, 推进流通理论和政策研究工作, 显得格外重要和迫在眉睫。
当前流通领域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实际问题, 比较突出的如, 流通速度慢、物流成本高、流通效率低的问题, “卖难、买贵”问题, 流通领域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网点体系不合理以及购物便利化问题等等, 社会各界都很关注, 国务院即将召开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将予以重点解决。
【充分发展】推荐阅读:
让每位学生充分发展11-05
充分发挥银行业作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10-24
充分发挥计生协会优势促进计生工作健康发展12-10
要在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05-18
准备充分05-17
充分实践08-08
充分肯定08-25
充分预设09-22
充分利用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