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

2024-10-13

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精选12篇)

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 篇1

10年前, 笔者还是苏北农村的一名中学教师。一次外出听课, 听到了一堂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数学课, 第一次感觉到多媒体真是个好东西!教师轻点鼠标, 一道优美的曲线, 一幅漂亮的图像, 一个完整的答案就出现了。感觉到这样上数学课真是太轻松啦—不要一字一画的在黑板上写了;太干净啦—教师和学生不用吃粉笔屑了, 简直是太爽了!可以说, 笔者对她是“一见钟情”。

回到学校, 便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脑, 花几天时间精心搞出了一个PPT, 就拿到自己任教的班上去表演了一番。然而, 一堂课上完, 心就凉了。自己什么感觉都没有, 再问学生, 他们说好玩, 就像看电影, 但不知道教师讲的是什么。从此, 在自己的高三数学课堂上, 多媒体就被抛弃了。

笔者认为:高三数学课要尽量将学生的想法、点子呈现出来, 一定要将规范的解题过程一步一步地讲清楚, 要根据课堂的进程随时加以调控。而PPT只能是预设的, 调控起来有诸多不便, 关键是重点的内容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高三数学课还是要少用多媒体。

及至最近, 笔者用多媒体上了一堂市公开课, 感觉到多媒体还是有许多优点的, 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可以提高高三数学复习的课堂效率。下面笔者就结合这一堂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实践, 对多媒体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节省了备课时间, 提高了备课效率

这是一节错题重组卷试卷讲评课, 首先是将学生的错题收集上来, 有选择地汇编成卷, 然后让学生练习, 然后按错误类型进行讲评。以往准备这样一节课要花费学生和教师很多时间和精力。而这一次只要求学生将以往试卷练习上的试卷号、题号收集报上来, 笔者只要在电脑上剪剪贴贴一份试卷就完成了, 特别省事。

二、精确定位, 提高讲评课的针对性

试卷讲评课的关键就是针对性。用电脑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可以做到精确定位, 哪些题、哪些人做错了, 错误率是多少, 一目了然。这就改变了以往凭感觉去讲评的弊端。比如试卷中有这样两道题:

凭教师的经验, 第一道题是集合、二次函数问题, 应该是一道基础题, 错的学生不会超过5人。第二题要用到变元思想、数形结合等方法, 正确率不会高。然而, 检测结果恰恰相反, 第一题有12人错, 第二题只有3人错。这说明第一遍讲评基础题重视不够, 变元思想、数形结合因其方法独特学生掌握的情况还不错。这样, 对这一节课要重点讲什么, 怎么讲就心中有数了。

三、创设逼真情境, 增强课堂魅力

试卷讲评课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矫正学生的错误, 掌握正确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拿到教师评阅后的试卷, 常有的问题是:我这样做错在哪?为什么被扣分?怎样写才是规范的?课上, 笔者将学生试卷上的优美解法及典型错误扫描后, 分门别类在屏幕上一一呈现出来, 然后让学生共同分析、讨论, 让学生们感觉这就是针对他的个别辅导。笔者认为, 这样的信息传递方式特别适合学生的口味, 学生很容易接受,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 尤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由厌学、苦学变为喜学、乐学, 更为重要。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于所接受的信息, 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创设问题情境, 使学生获取知识, 培养和发展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运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为师生的交流提供共同经验, 使学生展开认识、分析、综合、想象、表述等学习活动, 变“填鸭式”教学为诱导思维式教学,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这样, 使学生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 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教学中发现, 学生在电教媒体作用下, 学习兴趣浓厚, 注意力高度集中, 思维活跃, 这是非电教手段中任何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

四、突破难点,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中的难点是由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经历以及知识的抽象性等因素造成的, 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数学教学中, 一些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给学生新知建构带来困难。

电教媒体的最大优点是它可以跨时空、跨地域地展示事物的形成、演变、发展过程。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一步一步地演示出来, 不仅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还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使学生乐于接受,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最终目的。

又如以下3题:

例3.若函数在区间上为单调增函数, 则实数α的取值范围是_.

例4.若函数f (x) 是定义域R上的奇函数, 且y=f (x) 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 则 (供题:陈炳宪等)

例5.已知函数在R上是单调增函数, 则α的范围是_。

这3题是研究含参数的函数单调性和图像对称问题, 这是一个难点问题, 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给学生分析, 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死记硬背的误区, 更不要说让学生主动去探索了, 且讲授知识点十分费时。为此, 笔者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的特点, 设计了二次函数的二维动画片, 同时, 结合分析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像的变化情况, 且分析函数、探索变化实质, 总结变化规律。这样, 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形象具体, 复杂的思维过程被更好地展现出来, 变得容易理解了, 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五、优化教学结构, 提高教学效果

试卷讲评课一定要有反馈矫正。在反馈练习中, 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够即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有利于及时动态调控, 提高课堂效率。另外, 课题总结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讲授结束前,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投影, 将本节内容瞬间重返“屏幕”之上,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而集声、像于一体的动画演示, 又可以缓解学生长时间练习造成的疲劳感,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 通过这一次的公开课, 笔者对多媒体和课件辅助教学, 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多媒体和课件辅助教学, 使得传统的数学课堂发生了根本变化, 不再是单一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 也不再是单一的学生听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可以更深层次地发挥主导作用。然而怎样更合理地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巧妙地结合起来, 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呢?笔者的改进对策是:

1.授课内容要适合或者有必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讲授。

2.不能在课堂上从头到尾都是使用多媒体课件, 教师只是播音员、解说员、放映师。这样就失去了教师这份职业本来的面目, 抛弃了许多传统教学中精华的东西, 如:规范的板书设计等。

3.幻灯片一般不要超过15张, 留下足够的动态调控时间和空间, 而不是被课件牵着鼻子走。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 节奏快, 难免重点不突出, 信息过多过滥还会使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 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 缺乏思维的过程。有时教师展示一大篇材料, 看完, 时间太长, 一闪而过学生又来不及思考。所以要想防止课件上材料、图片等过多过滥的现象, 就可以精挑细选, 展示典型的材料即可, 否则教学时间有限, 出现讲不完的情况。

4.过多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 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用大量时间在播放课件上甚至手忙脚乱, 指导性下降, 学生大量时间在看, 就像看电影一样, 动手、动口的实践少, 学科能力得不到提升。课堂教学的精妙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情趣,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使其产生顿悟, 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而不是把预先设计的教案表演得如何淋漓尽致。纵观教育名家的实践操作, 无不体现一个“活”字, 表现出非常高妙的教学机智和导控艺术, 即教师的导控、学生的学思, 不断优化重组, 形成重心始终在学生的动态调控。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和面部表情接收信息, 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而学生也可以从教师的面部表情和手势得到鼓励, 受到启发。而滥用多媒体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课堂师生之间的这种交流。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完全可以增强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性, 提高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 篇2

一、            教学片段  ……  师:以上是硫酸的物理性质,我们请位同学归纳一遍。  生:纯净的浓硫酸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粘稠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强烈的脱水性,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怎么样?  生齐声:好!师:对,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完整,下面我们来学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教师在屏幕上打出“二、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动画,(教师播放稀硫酸与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作用的flash动画)师:石蕊试液本来是紫色的,酚酞试液本来是无色的,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能通过作用后的颜色变化来反映溶液的酸碱性,说明它们是什么物质?生:指示剂师:同学们,这说明稀硫酸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呀?生1:紫色石蕊试液能使稀硫酸变红色,酚酞试液不能使稀硫酸变色。生2: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师:紫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是指示剂,与不同的物质作用后显示不同的.颜色,大家想想看,到底是谁使谁变色呢?生:是稀硫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师:对!所以说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之一是(教师打一下键盘,屏幕上出现“1. 稀硫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在这节课中,这位教师没有亲手做实验给学生观察,也很少有板书,稀硫酸的化学性质都是用flash动画来模拟的,虽然flash动画做得非常逼真,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果却不是很好,我觉得这堂课值得反思的是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存在误区,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简称CAI)在自然科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因此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但由于国内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于实验阶段,存在于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有的不能正确处理好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有的不能正确处理好课堂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有的在多媒体课件的选题和设计存在科学性和必要性问题;有的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这些是阻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不能排斥或替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有的教师认为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每节课必言多媒体,特别是公开课或示范课,好象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这种认识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的“奢华”,讲究声音、录像、动画和投影,追求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最终不是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课堂效率。每一个教师特定的教学语言、教态、板书和应变

[1] [2]

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 篇3

【关键词】电化教学;多媒体;现状;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电化教学的前提条件

传统教学以语言和逻辑智力至上,而语文教学手段更是呆板无聊,“老师讲课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得老师和学生得不偿失。教学效率不高,学生的智力得不到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电化教学的出现和发展顺应了这一需求。

电化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等高科技技术辅助教学。如在教学中采用播放幻灯片、放映电影、浏览网页等。以增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巩固等。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电化教学有如下优势:一、能将教学和实验过程的实况,用摄像机录下来。这不仅利于学生自己补课、复习、研究,而且可以大大减轻师资负担,节约器材和经费。还可以放到网上分享,实现资源共享。二、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学生可与老师通过网络对话,实现远程教学与学习。三、提供逼真的情境、话语,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四、电化教学大容量、快节奏,形象生动,易于复习。五、资料表明,在教学课堂中仅采用简单的多媒体技术,就能使学生学习效率大约提高30%。电化教学的运用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的作用显而易见。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电化教学的基本现状

同其他基础学科一样,高中语文教学中电化教学的运用也日益广泛。但高中语文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育、教学观念等,使高中语文教学中对电化教学的应用存在诸多偏失。

1.语文教师以“崇尚技术”的观点来认识电化教学的目的

认为应用电化教学就是用机器代替老师讲课、板书,只重视硬件设备,盲目追求教学媒体的现代化。

2.违背了电化教学是教学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和结合的观点

电化教学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为高中语文教学的总目的服务,这是评价电化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之一。简单地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就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过程,忽略了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所体现的教学模式。

3.单线思维地认为高中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与电化教学技术是对立的

即现代教育对于语言艺术、语言习惯的理解和感悟、对联想和想象的运用无能为力,高中语文是思维性的,抽象的艺术。不能将其具象化。如“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若将其运用电化教学拍成电影会破坏其在读者心中的形象。传统的高中教学还是得靠日积月累,所谓的网络等高科技都是“闹眼子”。

4.高中语文教师由于自身原因

对电化技术知识与技能的了解不足而导致教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学生的掌握程度和学习进度不清楚,在教学的课程安排、教学方法的设计与开发等方面步履维艰,难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5.学生过分依赖电化教学中的高科技产品,懒于自己思考和动手

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百度和Google,不愿意多问“为什么”。此外,对于高科技产品的依赖还体现在课堂上,学生不愿意认真听讲或参与老师的互动,认为课上的内容在网上都能学到,况且还有DV进行记录。由此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和对电子产品依赖性增强。

综上六种情况,问题的症结可归结在观念和技术两方面,需要从这两方面着手解决。

三、正确利用电化教学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对策

1.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具有的素质

语文教师应当正确认识电化教学等多媒体技术知识,努力现实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用现代大语文教育观、学生自主学习观和现代化教学模式理念来定位、组织教学。具体可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发展学生言语智力。高中语文教材不少取材都是情境交融的作品。教师可以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将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如朱自清教授的《荷塘月色》一文,教师可借助投影仪展示大量有关荷塘的图片等。

(2)视听震撼,激发视觉音乐灵感。如3D电影一样,只有切身的感觉才能有好的视觉体验和音乐灵感。

(3)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以往的语文课堂都是静止的,学生如接收器。而运用电化教学,如沈从文先生的《边城》一文可以结合电影的放映来学习,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并且可以让学生分析片中人物的心理等。

2.电化媒体利用要以人为本

要充分发挥电化教学中各种多媒体技术自身独特的特点和应用优势,使之整合到语文教学中去,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首先,电化教学越发展,就越要以人为核心。因为任何媒体都是为人服务的。忽略以人为本的精神,媒体技术也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这样的电化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其次,电化教学中所包含的各种媒体要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取长补短,促其形成传递信息的总体优势。

3.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高中课堂中运用电化教学等多媒体技术,必须保证教学质量,力求每个电教媒体图像清晰,声音自然,注重实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吸收。

4.学生的职责也是义务

学生也应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不要过分依赖高科技产品。在课堂上应参与互动,开动脑筋,培养交际能力以及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

四、总结

总的来说,电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任重而道远。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正确利用电化教学,需要教师、学生的合作,更需要电化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不断在改良中掌握主动权。

参考文献:

[1]张红松.中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0(5)

[2]什么是电化教学?[J];宁夏教育;1980年01期

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 篇4

一、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一)信息容量大

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将大量的信息传递给学生,可以随时通过互联网更新丰富的前沿资料,从而迅速地将课程资源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大量节省了教师讲课和板书的时间,可以使教师更加从容地旁征博引,挖掘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例如:讲白居易的《长恨歌》时,我将百家讲坛中关于马嵬坡事件的部分讲解制作到课件中,使同学们更加完整地了解这篇文章的相关知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篇文章。还从网上挑选出较好的配乐朗读,和同学们一起倾听并体味其中包含的感情。这样,将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综合到课堂上,创设出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得整节课处于一种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中,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二)提高教学质量

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是看是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而要做到这些,仅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时很难达到。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使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使困难变容易,使抽象变形象。因为,集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可以从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注意力,降低思维的难度,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并加深记忆。因此有效利用多媒体能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

(三)活跃课堂气氛

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课堂与传统的“黑板、粉笔、一张嘴”的课堂相比,无疑更具有吸引力。多媒体教学能向学生提供形象的动感画面,悦耳的音乐背景能将学生们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喜悦,并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寓学于乐。

(四)方便教学

多媒体的运用方便了教学,尤其是对于物资相对匮乏的山区教学。只要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课件,就能免受地球仪、挂图、模型的限制,也不必担心几位老师同时上课而教学工具不够用的问题。因此,多媒体的运用使老师能够轻装上阵,方便教学。

由于多媒体教学有极大的优越性,因此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多媒体教学也有它的不足,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二、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一)失去互动

教师运用多媒体使得课堂信息容量大,节奏快,从而使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只能被动接受,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忽略板书

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写出来的提纲或画出来的图表。虽然这些可以用多媒体代替,但板书是学生模仿的蓝本,一些汉字的笔画、笔顺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则不宜用多媒体。课堂中过分依赖投影,就会忽略板书的运用。近年,在市级优质课的选拔中发现,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板书水平普遍不高,有的甚至放弃了板书。

(三)分散教师的精力

好的课件的制作相对繁琐,这不仅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操作电脑的能力,还需要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如果教师一味地埋头致力于课件的制作,那么势必会忽略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因此,我们应该放弃不必要的课件,采取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四)造成教师的懒惰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课件可谓一哄而上,其中不乏鱼目混珠的。有些老师一味图省事,随便下载一课件便为己所用,不管其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这样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不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

三、应对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它成为教学的有效工具,而不是失去它就不能独立行走的拐杖。在教学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不用华而不实的课件,不用重形式、轻内容的课件。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语文教学真正达到优质化。

高等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正确使用 篇5

高等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正确使用

摘要:讨论了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的应用问题,分析了目前高等数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一些误区,同时给出了多媒体教学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力法*对推动日前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有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等数学;教学;多媒体;课件

数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理性而又成熟的学科。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科学在与其他科学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中日益壮大。现代数学无论是在观点上、思想上还是在内容、方法上,都具有更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它深刻地揭示了数学科学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以及数学科学与客观世界的形式与变化规律之间的联系。冈此,它越来越多地渗透到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成为至关重要的成分,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和现代数学的相互影响和促进,大大地扩展了数学科学的应用范围:总之,现代数学已经成为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所不可缺少的基础和工具,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一、当前高校的高等数学教学

高等数学教学,就其内容而言也是比较完备与定型的。高等数学是以讨论实函数微积分为主要内容的一门课程,是工科院校各专业所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教育部把高等数学课程列为高等工科院校的6门重点课程之一。它学时多、覆盖面广、影响面宽,其教学质量对工科院校各专业的教学质量影响很大,历来备受重视。尽管有为数众多、风格迥异的教材,其内容也不过是大同小异.这些内容不仅是工科各专业课的理论基础及数学表达语言和工具,也是学生从基础教育思想向高等教育思想过渡.从有限的、形象的思维形式向无限的、抽象的思维形式过渡的一门承上启下的基础理论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数学素养,以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数学理论基础。目前,高等数学教学处于一个两难的境地:既要面临压缩学时的压力,又要增加新的、现代的教学内容(如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解决这一矛盾只有进行教学改革,别无他途。

二、多媒体教学的尝试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兴的、先进的教学手段。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校近年建成了多个多媒体教室,配备/投影大屏幕、多功能投影仪、多媒体电脑、视频展示台、影碟机、行线(无线)话筒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新的条件下.制作适合教学的多媒体课件,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要让学生深刻地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在高等数学的多媒体教学中还是要以讲授为主。讲授既要重点、难点突出,又要循序渐进,这样一来电子教案就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高等数学教学中,对极限的思想、微元法的思想、研究空间曲面的截痕法等内容,老师只能告诉学生“就是这样”,究竟是不是这样,在黑板上根本无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现在在多媒体教室,利用数学软件包强大的符号演算功能、图形、动画功能,使得以前在黑板上较难表现的函数极限过程、空间曲线和曲面的图形都能得到较好的演示,直观,生动,形象。通过作图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一些在高等数学中涉及的函数变化的过程,用动态图形向学生展示泰勒多项式逼近函数(局部逼近)和傅立叶级数部分和逼近函数(整体逼近)的直观效果,使数学教学不再是枯燥的黑板加粉笔式的从理论到公式的推导和演算,可以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紧密地联系起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来,把分析和几何有机地融合起来。

绘制章节知识结构框图,使学生清楚地了解本章节的知识要点;编制解题方法流程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高等数学中题海如云,类型繁多,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只在题海中漫游,则其数学思维能力很难有所提高。因此,根据内容的相关程度、知识要点,集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于一体,编制相应的解题方法流程图是十分必要的。多媒体教学既形象又直观,同时由于多媒体的引入,省去了教师书写黑板的时间,相应的也部分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工作强度,为教师讲课提供了更加充裕的时间;这同时又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在增加课堂信息量上下工夫,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和优势,丰富和扩大教学内容,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提高课时利用率,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利用计算机教学辅助设备和相关软件,充分运用动态和形象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和调动学牛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高等数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缺点

高等数学作为工科大学生学习的第一门数学课,既是学习其他数学课程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①内容高度抽象;②理论性、逻辑性强;③实际应用范围广。由于高等数学课的以上特点,把多媒体应用于高等数学的教学上就有了如下优势:①可以大大节省教师书写概念、定理、例题的时间并且避免了书写时的劳累,这样就为学生独立思考、课堂练习和拓宽视野等提供了充足的时间;②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各种功能,可以对高度抽象的概念和定理给出动态的几何解释和生动的立观表现,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和全面,从而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且印象深刻;③多媒体可以对—些实际问题进行模拟,让学生对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

同时,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有其明显的缺点,至少下面几点值得引起重视:①分析归纳推理能力欠缺;②由于信息量大,学生记笔记变得闭难;③教师的身体语言变少,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与感染力没有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那么强;④教室光线较暗.学生容易犯困。

四、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1.“备课到位”是上好多媒体课的关键

如果把教学课件仅仅当成是一块“电子黑板“,那么多媒体教学就火去了意义。因此,每一位广多媒体课的教师都必须非常熟悉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对现有的教学课件(无论它有多好)进行精心地修改——即认真备课,使之融人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事实证明.多媒体课备课到小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

2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突出重点、难点,对那些重要的公式和定理要用突出醒目的颜色或背景颜色标明,对易犯错误的地方还可以让其不停地闪烁以刺激学生的感观;要充分运用计算机的图形、动画、声音、文字处理等的功能,对高度抽象的内容加以直观的动态的描述。比如泰勒级数展开定理,虽然在理论上给出了级数收敛的证明,但对学生来说都很难从直观上想象其收敛过程。我们可以用计算机针对具体的例子给出幂级数和傅里叶级数(随着级数顶数增加)逼近函数的动态过程,从而使学生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还可以用计算机动态演示参数方程随着参数的变化点的位置的变化,从而使学生对参数的意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创先职称论文发表网

3.要特别注意克服多媒体教学的缺点

要注意在适当的地方提出问题,设置挫折,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机会。每一节课都要准备好小结、练习题、测验题、备用题。对一些定理的证明千万不要照搬课本写得那么详细(这样学生往往会只顾看复杂的证明而抓不住证明的思路和本质),而应当是通过几个重要的式子把思路讲清楚,详细过程可以学生自己去看书

同样,对于给学生拓展视野的题目,把思路写清楚就行了,讲解也不必过于详细。最后,一些细节的地方千万不能忽视,课堂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此。对一些需要学生记笔记的一两个重点例子,必须把做题的评估步骤写清楚;简单的定义、定理、结论以及例题的题目部分最好一次性全部在屏幕上出现;而别一些重要的例子或定理的证明,就必须一个式子、一个字、一个符号的在屏幕上出现。

4.课堂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

多媒体教学的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要多运用自已的身体语言。站在计算机前用鼠标的“绘图笔”讲、用手指着投影屏幕讲、走下讲台到同学们中间去讲等要结合在一起。对于一些理论性、逻辑性很强的分析推导,教师还要结合板书到黑板的前面讲,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在高等数学的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更要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提醒学生哪些地方要记笔记,怎样去记。与黑板教学相比,教师的话速变相对慢一些,要控制好课堂节奏,使一堂课下来问学们能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同时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也一定要让同学们真正发挥好“主体作用”,要多给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做练习的机会,这时教师要把自已置于学生的位置,同他们一道,引导他们共同去联想、去分析、去探索、去“碰壁”,去感受解决问题的喜悦。

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 篇6

关键词:多媒体 正确运用 优化课堂教学

近些年,随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对教育投资力度的加大,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各类多媒体电教器材逐步走进乡村课堂,也深为广大农村师生所喜爱。但如何正确运用这些多媒体,使它们和传统教学方法有机融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多媒体电教器材具有传统教学媒体(黑板、粉笔、一般性教学挂图、模型、教学仪器等)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形象直观、图文声像并茂、信息容量大等。它的出现改变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使学生由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寻求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加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对教师而言,它在创建良好学习氛围、多渠道传递教学信息以及即时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所在属豫西边远山区,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大部分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一些青年教师自己动手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甚至在县级以上各类优质课比赛中获奖。但在多媒体教学空前繁荣、课堂内容呈现和信息传递多样化、学生参与积极性普遍得到提高等大好形势掩盖下,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那么,怎样正确运用多媒体,发挥其优势,并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以达到优化课堂的效果呢?下面我就自己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的体会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坚持学习,勤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技术水平

为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意识,精通信息技术业务、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敢于创新、整体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国家不断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通过学习,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对多媒体教学逐渐由了解到熟知,可熟知与真正熟练运用还是有不小差距的。事实证明,只有那些敢于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教师,才能够快速地掌握多媒体技术并熟练运用于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首先要潜心学习多媒体技术,亲自动手制作课件,多与他人交流,多向“高手”请教,坚持“边学习、边实践、再学习、再提高”的原则,使自己多媒体课件制作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是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二、克服懒惰思想,摒弃“拿来主义”,坚持实用主义

如前所述,一些教师为了图“省事”,将网络中的课件下载后不加任何修改直接运用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果使得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不如不用。因此,各位教师必须克服懒惰思想,首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深入研读各种课程资源(包括教材),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再结合校情、学情,围绕教学目标制作多媒体课件。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即使朴实粗糙,没有直接下载的华丽精致,但因以“实用主义“为核心,在制作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各类因素,因此比较“接地气”。又因为是使用者本人制作,课件中各个环节与授课者的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避免出现课件信息与所教内容不相符等问题的产生,使用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只有这样的多媒体课件才能起到辅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三、多媒体使用和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准确把握使用多媒体的时机

要科学地运用电教媒体。一是要符合教学规律,就是课的结构合理,运用教学媒体和教学方法得当,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可以替代学生的学,更不能代替教师的教,应把多媒体教学定位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辅助和补充手段。二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要把握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中小学生对画面、声音、音频、视频等直观感知的教学资源比较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等信息同步的优点,在视觉听觉上对学生形成冲击力,学生的感观最大限度的被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兴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过程中去。三是正确掌握应用多媒体的时机,根据教学进度的需要,以及学生接受知识的心理准备因素,恰当地掌握电教媒体的演示时机是搞好课堂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适当“留白”,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现在很多课堂教学对多媒体的使用有两种现象,一种现象是几乎“不用”,另一种现象是“滥用”,这反映了对多媒体的使用存在“度”的问题。“不用”算是“固步自封”,不能够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教学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这当然不对。但“滥用”则是过分迷信多媒体的作用,让整个课堂被光影声像充斥,看似丰富多彩,实则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且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听觉疲劳,过犹不及。而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对多媒体的使用要统筹考虑,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时候不用要心中有数,把握好“度”。笔者认为,在学生思维进入“深水区”时候,多媒体就该“歇一歇”了。这时候学生总结现象、发现规律,大脑的深层思考进入活跃期,外界的信息反而成了干扰因素,此时,教师应该做的就是排除一切影响学生思考的因素,可以将多媒体定格甚至关掉。这样留给学生安静的空间和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和思维的升华,此处“无声”胜“有声”。

总之,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在丰富教学信息传递渠道,加大教学信息容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构建良好教学氛围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新课标的落实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各位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应潜心研究、大胆探索、勤于实践、正确运用,使其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添光加彩”,真正发挥其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李艺,黄宇星.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郭红阳,马宏春.新课程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4(5).

[4]白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2).

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 篇7

1 微博的应用

微博因其自身优势,在新闻信息传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很多编辑记者也开始认识到微博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微博,在微博上积极与公众互动。编辑记者如何对待和利用微博,对其职业有着重要影响。编辑记者要借助微博平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职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更好地发挥作为新闻媒体人应尽的职责,正确对待和利用微博。编辑记者可以利用微博来挖掘线索、获取信息。编辑记者要将自己的微博做出特色,增加关注度,发挥编辑记者在新闻传播中的积极作用。要对微博上的信息进行挑选和提炼,再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成符合新闻标准的信息进行传播与发布,避免出现假新闻,维护媒体的公信力。

2 发展新媒体,提高音视频作品、图片质量的制作传播手段

提高编导的思维能力。在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报社的摄影记者由于报社的体制等都注重拍摄,注重结果而忽视采访和对新闻事件的整体理解;而文字记者则相反没有视觉以及技术方面的训练。前期策划非常重要,更需要记者的“内涵”,对整个新闻事件的还原,而不仅仅是技术。培养“全能记者”不仅要重视其视觉及新技术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内涵”,也就是新闻的职业素养,对事件还原的编导思维能力。

提高作品艺术性。在一般全媒体发展时,主要采编人员为摄影记者的转型,在提出“全能记者”“全媒体”概念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电视新闻以及与电影艺术的结合。纸媒目前的纪实作品主要还是以电视台一贯的方法去拍摄新闻,缺乏艺术性,缺乏一种好的审美(此所指的艺术是指好的镜头语言,好的故事叙事能力等)。在做全媒体作品时应该将新闻采编与艺术结合起来,冲破电视新闻的框架,做成更好的纪实作品。

3 在论坛、贴吧等途径中寻找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对新闻工作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正相互融合,微博已成为最大的新闻线索来源之一。因此一批具有很大影响力的论坛、贴吧、门户网站、视频网站、SNS社交网站等,也集中了不少的新闻线索,传统媒体的编辑记者,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常识,去判断新闻线索的真假。记者足不出户,借助手机、电脑、网络等工具,就可以完成新闻的生产过程,并且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成本低、易操作的优势,完全可以借助视频、音频等技术,去还原现场。

4 利用新媒体进行网上采访

网络、微博等新媒体,给新闻采访和写作带来较为快捷的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革新和变化,利用网络采访,既丰富了采访的方法,又提高了采访效率,产生了全新的采编理念。由于网络具有即时性,所以进行网上采访时,可以和新闻事实同步,速度更快。网络的交互性决定了采访反馈的互动性更强,网民可以直接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记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声音。网络具有海量的资源,容量大,范围广泛,内容广泛、全面,可以进行超文本链接,所以采访的内容可以图文并茂,视听兼备,形式新颖、灵活。

5 新媒体对记者工作的影响

其一,新闻的及时性有了更高要求;其二,有了更多的新闻线索来源;其三,对记者甄别信息的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其四,收视受众大幅增加。

6 结语

总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记者可以借助的工具越来越多,传统的理念必将与新的理念产生冲突,作为编辑记者,要借助新媒体,实现创新,汇聚多种信息元素,与新媒体技术搭建平台,整合信息资源,深度挖掘新闻,创新编排手段,丰富编辑方式,要善于转换角色,丰富编辑的内涵,向受众提供最易理解,最现场化的传媒产品。

参考文献

[1]宋海龙.新媒体时代记者如何用好微博[J].新西部(理论版),2013(23).

[2]文建.关联社“推特事件”说明了什么——看国外新闻机构如何规范员工使用社会化媒体[J].中国记者,2012(1).

[3]雷博涵.传统媒体应用微博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新浪微博中的纸质媒体微博为例[J].新闻世界,2011(3).

[4]甘丽华.传统媒体如何以“微博力”提升影响力[J].中国记者,2012(8).

化学教学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 篇8

通过多次对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观看及对实际多媒体教学的观摩分析, 发现某些教师对化学多媒体教学在认识和操作上还存在着某些偏见和误区。因此在多媒体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一些必要的细节和问题。

第一, 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结合。

现在大多数学校多媒体教学硬件系统已经相当完备, 有些教师经过多媒体教学培训后, 感触到其诸多的优势, 就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学, 化学课就一定好教了, 并且认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落后了, 应该抛弃了。于是有的教师只为了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和现代化, 教室里抛开了黑板, 传授丢弃了启发式, 一堂课下来连一个粉笔字都不写, 一个疑问都不提。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也是走马观花, 有时没有来得及思考一个问题就转到了另一个问题。

要知道, 教学的主要因素是教师和学生, 化学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的手段, 不是决定的因素。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由来已久, 有它的优势和价值, 尤其是黑板和粉笔的功能和效用。它在处理课堂的各个环节, 例如对重点知识的板书、绘制, 对化学原理的推理、论证, 都有很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不能比拟的, 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在现代教学中也是不可丢弃的。

其实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 这都是一种形式问题, 形式必须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服务, 并相一致, 要讲实效, 以达到优化教育过程为目的。我们认为,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应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譬如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使某些教学材料, 如物质的结构模型、电子的运动、离子分子的变化等显得直观形象。运用黑板板书可使某些教学内容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化学计算等就能显得得心应手。

第二, 化学资料与教学内容的一致。

运用多媒体教学, 能在教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大量的教学资料, 增大了课堂的知识容量, 但教学资料如果运用不当, 也会产生副作用, 例如过多会冲淡教学的基本内容, 离题太远, 会扰乱课本知识的结构。有时运用的时机不当, 也会干扰学生的思路,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我们认为教学改革和各种教学手段运用都是为追求课堂的教学效益。因此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的材料, 要根据材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确定适当的相关内容和容量, 要合理选择, 适当拓展, 同时对教学材料顺序还应注意做到有宜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要易于学生的接受, 注意一定的梯度, 使知识内容由浅入深, 由此及彼,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去阅读、观察和思考。

第三, 化学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化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声色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相容, 富有感染力。但是太多的图文并茂和影视资料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影响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太多的直观材料又会影响学生的想象、探究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

因此运用化学多媒体教学时, 对某些现成的教学资料要进行剪辑和加工, 力求形式要为内容服务, 内容要围绕重心, 即运用和加工材料, 应努力突出和强化教学的重点。例如, 利用色彩反差, 将教学重点十分醒目的展示给学生, 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将重点知识重现在后续屏幕上, 以帮助学生回忆、巩固和加深理解。

也就是说运用化学多媒体教学不能离开教学目标和重点而一味去追求屏幕的“漂亮、精彩、丰富”。特别是对某些现成的影视材料, 盲目的引用很容易偏离教学重心, 因此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可用可不用的多媒体材料一定不用。同时对多媒体材料的安排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过渡性和重点性。

第四, 在课堂上使用仿真实验和演示实验。

很多教师对于某些化学实验、采用播放录像或模拟仿真的手法制作成课件, 依此代替了真实的演示实验认为这样省时、省力, 容易操作, 易于成功, 现象明显, 无事故和失败的风险。我们认为这也是不妥的, 化学实验录像毕竟是屏幕上看实验, 特别是仿真实验, 它只是欲设的形象化的模拟, 在很多方面已失去真实实验的意义, 譬如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 现象的观察, 那种真实的感受和体验都是实验录像和仿真实验无法达到的。

因此涉及化学实验的教学, 尽量地创造实验条件多做真实性的实验, 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及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当然对于某些实验课堂上做了, 也还需要配合多媒体仿真演示, 例如一些气体的制取, 电解质溶液的电解, 胶体的性质等, 这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和理解。

第五, 合理控制课堂节奏。

化学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 变化快, 省去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教学节奏明显加快。但是快的节奏会使部分学生不太适应, 有时对所学知识来不及思考和回味, 就已经切换成新的内容, 这样给学生只能留下肤浅的印象。因此这就特别需要学生的反馈, 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根据教学的难易程度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并与其他的教学手段相配合, 尽量做到学生看得清, 观察得细, 记得住, 消化得了, 这样才能使多媒体教学真正地产生高效益。

正确运用多媒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篇9

在基础教育中, 语文学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首先是它的工具性和实用性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尤其在培养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更是功不可没。它既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 又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其次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思想性。语文课有着既教书又育人的双重功能。最后是语文学科的广博性、开放性。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 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的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发扬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

基于上述语文学科的特点及性质, 教师在选择应用多媒体技术, 制作或应用多媒体语文教学课件时, 应遵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习规律, 注意区分不同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注意课件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适时采取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或教学策略。例如, 在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中, 可以找纪念碑各个侧面的图片或视频, 做成Powerpoint课件或CAI课件, 学生很感兴趣。不仅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纪念碑, 而且在讨论文章的说明顺序时, 积极参与的热情很高, 同时革命烈士百折不挠、顽强不屈、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让每一个同学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协调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1.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不仅使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和启发、问题和思维、信息交流与反馈等动态过程实现了适时互动, 而且为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增进情感体验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 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 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传统教学中, 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现象, 学生无法看到, 许多问题难以得到满意解决。因此,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 协调运用讲解、谈话、演示等方法, 以学生学习为主线, 合理安排师生的教学活动, 能使教学结构更加合理, 教学过程更加优化, 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

2.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具有丰富知识、培养认识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培养美感的功能。阅读同时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之一, 叶圣陶先生说:“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 要有根, 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阅读能力提高了, 还能促进听、说能力的提高。实际教学中, 读写能力的学习和训练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为此, 阅读教学课件的设计要严格遵从语文学科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境, 通过教师的配乐诵读, 通过相似的音乐或图画背景, 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阅读和感悟中,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教学中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是训练学生良好思维的基本手段。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常规武器。”但是, 课堂提问不应只是教师的专利, 让学生自己发问, 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教师传授知识的依赖心理, 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利用投影仪或计算机将学生提出的疑问随机输入, 并显示在屏幕上, 同时把它们排列成序, 教师可以选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最后,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将问题解决。这样, 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主体式教学, 改变了课堂固有模式,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将多媒体正确运用到英语教学中 篇10

笔者曾经作为河北省英语骨干教师参加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技能培训, 亲身经历了由对多媒体一窍不通到制作课件得心应手的转变。笔者还多次参加教师课件评审活动, 见识过许多教师制作的课件, 也听过不少英语教学公开课, 从中发现了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 过分追求花哨而分散学生注意力。课件如果能设计得赏心悦目, 吸引学生关注学习内容, 无疑是好事。图片的使用是课件最基本的应用形式, 如果使用得当, 可以使英语课堂更具有吸引力, 从而就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但是, 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课件在设计时罗列了大量鲜艳夺目的图片, 其中不少与教学内容毫无关系, 纯粹作为点缀;有的背景色与文字颜色反差太大。背景应该以素雅为主, 而不要过于花哨, 因为繁杂艳丽的背景往往会影响整个页面的视觉效果。同样, 文字颜色的选择要和背景相适应, 一般不应选择和背景接近的文字颜色, 以突出显示文字内容。有时候我们需要用不同的字体和颜色来突出部分内容, 比如答案等, 但在同一页面不应采用过多不同的颜色和字体。

另外, 动画和音效也是多媒体课件设计的常用手段。动画可以在创设形象直观的情境上大有作为, 但动画运用要适当, 否则这些动画往往会极大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参加的一节英语公开课上, 就发现那位老师制作的课件过于喧宾夺主。他在幻灯片的周围点缀了一圈儿正扇动翅膀的小鸟, 笔者发现坐在笔者周围的一些学生就被这些小鸟吸引住了, 结果是课件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第二, 为“显摆”而制作课件。有些课件制作者在展示其课件时大谈他的课件多么漂亮、华丽, 一味地追求最新的“高科技”, 把教学课件搞成电脑多媒体功能的成果展览。犯这种错误的往往是一些新参加工作的教师。不可否认, 这些年轻教师多数是高学历, 计算机技术过硬, 但问题出在他们往往把握不准轻重缓急, 一股脑地罗列一些甚至与课堂内容毫不相干的东西, Powerpoint, Authorware, Flash全部来“开会”。

那么, 怎样正确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呢?笔者认为, 首先, 运用要恰当。计算机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中的一种, 尽管是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 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 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语言不单单是交际的工具, 更是感情的纽带, 师生间、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情感交流, 也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个简单的动作在提高教学效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是多媒体技术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其次, 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关键在于课件,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往往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为学生所适应的教学风格。所以在设计课件的过程中, 教师应亲自创作, 把自身的风格融入课件中, 体现自己的教育思想, 又让学生易于接受。如果因为使用了多媒体, 把原本简明的内容搞得花里胡哨复杂化, 让学生被动地看老师演示课件, 也就背离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辅助的本意。

再次, 学生是语言实践的主体。学生需要经历持续不断的体验、思考、模仿、巩固、运用等学习过程。教师应在关注主体的同时, 更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引导学生思考、模仿、消化, 从而灵活运用。而不是简单地通过声音、图片与动画进行教学。教师一定注意尽量避免多媒体技术的负面影响, 避免喧宾夺主。

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 篇11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初中生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应用

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初中生远离自然环境,对自然界的各种生物越来越陌生,在农村生活的广大初中生由于知识的缺乏也同样对生活在自己身边的各种生物熟视无睹,原本具体形象的生物也如同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样,全部成了书本上的文字理论,如何将书本上的生物学知识与生动活泼的生物联系起来?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给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农村中学逐渐配备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平台等教学资源后,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而且还能实现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并具有信息量大,传递方便等特点的多媒体课在生物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设计应用多媒体,才能达到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易学易懂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农村初中生物课中如何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作了粗浅的尝试,下面谈谈多媒体技术如何在生物教学中的正确应用.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多媒体

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进化方面等知识的学科.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直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才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学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其选用的原则自然也必须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因此,在课堂上多媒体的应用决不能随心所欲,必须做到多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如在介绍生物的种类、生物的多样性、植物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时,采用图片展示、视频素材播放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在一些演示实验中,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实验中,笔者采用实物投影仪工具,通过实物标本的如实放大,会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更有真实感,而且有兴趣;若是在种子的萌发、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方面的知识的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动画课件来突破重难点,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在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节中,利用动画形象地模拟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课件,对人体血液的循环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达到了易教易学易懂的良好效果.

二、根据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适时、适当、适度选择多媒体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因而具有声、光、电综合听觉视觉刺激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心理学也表明,初中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也容易使身心疲倦,过多地使用电脑,也容易使学生的听觉和视力下降.例如,在讲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时,笔者并没有使用很多可以用的图片和视频材料,而仅用了少数的几张图片和一段“草原生态系统”影视素材,就把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了.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当、适度”.此外,多媒体在生物课堂上的使用,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媒体界面要柔和自然,切忌过于花俏、鲜艳、杂乱;二是放映时间一定要适时适度,让学生有休息的时间,切忌整堂课都频繁滥用,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一样会给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根据生物实验课的性质正确选择多媒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具体分为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学生课外家庭实验.通过实验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凡是可以用实物实验展示的实验现象或实验过程,一般都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即使要使用,也应该结合实验本身的特点少用,只有在一些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如光合作用的过程,病毒的感染过程等)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实验,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过程来实现,帮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根据课堂类型正确选择多媒体

授课类型可分为讲授新课、复习课、实验课、习题课等等.讲授新课主要是学习新知识,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目的是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媒体的使用要注意做到“精而少”.如新课的导入往往是教师备课时主要考虑的一方面,因为学生只有拥有了兴趣,进入了境界,才能对“下文”感兴趣,才能更好地去研究、去探索新知识.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如针对授课内容提出疑问,或是从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新闻趣事中开始等等,而应用多媒体教学能通过计算机将生物的声音和图像综合起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教师导入新课很有帮助,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是复习课,则可选择用教师课前已经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来扩大容量,浓缩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强化重点和难点.实验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的目的.因此,实验课中多媒体的使用则应侧重于通过播放实验过程的内容,详细展示实验的操作要领,或对无法在实验室里做的实验的补充.如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模拟实验,有利于对生物学的结构原理知识的分析和归纳,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正确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当、适度”,真正做到恰到好处,锦上添花.本人认为,在一方面是生物知识的多样化复杂化,另一方面是学生感性认识的荒漠化的情况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增添了大量素材,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组合,把多姿多彩的生物现象和理论知识重新组织在一起,并因地制宜地制作出生物多媒体课件来上课,是生物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改进.多媒体的正确应用,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生物教师只有通过对多媒体课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作用,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资料:

[1]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张海珠,毕润成.生物学教学设计论[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3.

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 篇12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多媒体

生物学是研究各种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进化方面等知识的学科.多媒体可将书本知识化静为动, 化虚为实, 化抽象为直观,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 才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教学媒体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与效益, 其选用的原则自然也必须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因此, 在课堂上多媒体的应用决不能随心所欲, 必须做到多媒体展示的知识内容与教材相适应, 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如在介绍生物的种类、生物的多样性、植物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时, 采用图片展示、视频素材播放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在一些演示实验中, 如在观察种子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实验中, 笔者采用实物投影仪工具, 通过实物标本的如实放大, 会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 更有真实感, 而且有兴趣;若是在种子的萌发、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方面的知识的教学中使用计算机动画课件来突破重难点, 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在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的《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节中, 利用动画形象地模拟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的全过程, 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课件, 对人体血液的循环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达到了易教易学易懂的良好效果.

二、根据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适时、适当、适度选择多媒体

初中生正处于一个求知欲强, 接受新鲜事物快的年龄时期, 因而具有声、光、电综合听觉视觉刺激的多媒体教学, 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 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心理学也表明, 初中生的大脑皮层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 也容易使身心疲倦, 过多地使用电脑, 也容易使学生的听觉和视力下降.例如, 在讲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节时, 笔者并没有使用很多可以用的图片和视频材料, 而仅用了少数的几张图片和一段“草原生态系统”影视素材, 就把本节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解决了.因此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当、适度”.此外, 多媒体在生物课堂上的使用, 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媒体界面要柔和自然, 切忌过于花俏、鲜艳、杂乱;二是放映时间一定要适时适度, 让学生有休息的时间, 切忌整堂课都频繁滥用, 否则其结果必然事与愿违, 一样会给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带来负面的影响.

三、根据生物实验课的性质正确选择多媒体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具体分为学生课堂分组实验、教师课堂演示实验、学生课外家庭实验.通过实验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 凡是可以用实物实验展示的实验现象或实验过程, 一般都不适宜选用多媒体来替代.即使要使用, 也应该结合实验本身的特点少用, 只有在一些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演示实验或现象 (如光合作用的过程, 病毒的感染过程等) 以及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完成的一些实验, 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过程来实现, 帮助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根据课堂类型正确选择多媒体

授课类型可分为讲授新课、复习课、实验课、习题课等等.讲授新课主要是学习新知识, 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的是要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以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媒体的使用要注意做到“精而少”.如新课的导入往往是教师备课时主要考虑的一方面, 因为学生只有拥有了兴趣, 进入了境界, 才能对“下文”感兴趣, 才能更好地去研究、去探索新知识.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 如针对授课内容提出疑问, 或是从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新闻趣事中开始等等, 而应用多媒体教学能通过计算机将生物的声音和图像综合起来,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教师导入新课很有帮助,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是复习课, 则可选择用教师课前已经准备好的多媒体课件来扩大容量, 浓缩教学内容, 建立系统的科学认知体系, 强化重点和难点.实验课是为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提高观察分析能力的目的.因此, 实验课中多媒体的使用则应侧重于通过播放实验过程的内容, 详细展示实验的操作要领, 或对无法在实验室里做的实验的补充.如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画模拟实验, 有利于对生物学的结构原理知识的分析和归纳, 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综上所述, 正确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不仅是一种教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教学过程.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必须做到“适时、适当、适度”, 真正做到恰到好处, 锦上添花.本人认为, 在一方面是生物知识的多样化复杂化, 另一方面是学生感性认识的荒漠化的情况下,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增添了大量素材,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组合, 把多姿多彩的生物现象和理论知识重新组织在一起, 并因地制宜地制作出生物多媒体课件来上课, 是生物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改进.多媒体的正确应用, 为生物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 生物教师只有通过对多媒体课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 才能充分发挥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作用, 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质量.

摘要:本文结合生物知识多样化、复杂化和农村中学学生由于知识的缺乏, 感性认识荒漠化的实际情况, 初步探讨了根据生物教学内容、农村中学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和生物实验课的性质及生物课堂类型, 如何正确应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 使农村初中生物教学形象生动, 深入浅出, 易学易懂.

关键词:生物教学,初中生,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上一篇:“知识本位”教学模式下一篇:经济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