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2024-06-04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篇1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的利用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1

本节内容简单,但要上好课没有想象中容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其作用是诱发学生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状态。因此我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展示物理科学的无限魅力,让学生主动去寻求知识。教师应相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潜能,努力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实践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贯彻“以教材知识点为基点,以开放性问题为线索,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节课最大的特点是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激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堂语言衔接、逻辑都是亮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2

《声的利用》是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第三节课,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列举超声的应用实例。本节知识是学生通过对生活、生产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之后,探究学习声的利用。声现象在实际中丰富多彩,应用非常广泛。

在生活中声的利用的例子很多,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了两个非常简单的小实验,作为课堂上的调味剂:(1)我鼓掌时学生闭上眼睛,来判断我在教室中所处的方位;(2)敲击玻璃板,发现玻璃板上面的小纸屑在振动。学生对这些类似的声的利用的现象已经很熟悉,只不过她们不知道是利用声的哪些作用。所以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分辨出哪些生活现象是属于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哪些现象是声传递能量的例子。了解了学生的盲区,在制作课件时就能有的放矢了。本节课件的设计有温故互查、自主检测、合作探究、巩固训练和分层训练等环节,通过声音、图片、视频、实验和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等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整节课能随时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学生回答问题时,鼓励性评价语言较多,所以学生的参与度很高,达到了一定目的.。

但我犯了上课时老生常谈的一个问题:我讲的太多。唉,课堂上总怕学生掌握不住,总是不由自主的多说,其实我也知道这样效果肯定适得其反。教研组的老师们也说到了这个问题,她们提议完全可以利用图文并茂的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她们动起来,留一定的时间让她们多读读,相互背背。最后课堂小结时,也完全可以换换形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关于声传递信息和声传递能量的例子,进一步巩固加深,对于学生遗漏的例子我再进行补充,这样不是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吗?

除了以上教学中的具体环节要改进,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要多听、多学、多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3

1.教学情境的反思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建构性学习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

笔者在讲授《声的利用》这节课时,经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后采用“小步走”的教学方式。开篇利用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如:夏日,若听到隆隆雷聲意味着什么。清晨,闹铃响起意味着什么。诸如此类,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事例。笔者设计利用简单的事例引入课题,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举出其他关于生活中声音能够传递信息的事例。事与愿违,一是笔者忽略了学生对生活中这类现象观察不足;二是初中学生羞于表达;三是初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更乐意观看新事物新现象。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物理课堂情境的创设要求真实、生动、直观而又有启迪性,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反思总结在今后上课时应多考虑学生的认知与心理发展特点,结合本节课,笔者认为此环节利用多媒体放映相关图片、视频等使物理知识更加形象、直观、生动。进而达到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标。

2.实验教学的反思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演示教学可以对科学发现的过程进行还原,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配合讲授,使学生认识物理概念与规律。对于某些物理概念和规律比较抽象只用言语是介绍不清的,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通过实验则会使学生更清楚。本节课中声音具有能量。声音为什么会有能量?声音具有能量是如何体现的?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笔者做了两个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一:“演示声能灭火”。用装羽毛球的纸筒,剪下一段(两端开口),在任意一端用气球蒙住,用橡皮筋扎紧,另一端对准正在燃烧蜡烛的烛焰,轻弹橡皮膜,发现烛焰晃动;加大力度弹动,发现烛焰晃动加剧,直至熄灭。该实验仪器为自制教具,器材简单,贴近学生生活,实验现象明显,学生情绪高涨,精力集中。

演示实验二:将两个相同的音叉并排放好(没有接触),乒乓球靠着音叉B,当敲响音叉A时,观察乒乓球的变化,实验现象不够明显。此时笔者内心焦灼,不知所措,急于将实验做成功,开始慌忙的摆弄实验器材。此时已无暇顾及学生,直到实验现象明显,几分钟后,发现课堂已经乱成一锅粥。显然,这是一次不成功的演示实验。

笔者进行了深刻反思。首先,课堂中需以学生为主体;其次,演示实验目的在于展现物理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最后,物理实验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如复杂性、可变性等,试做过程中找出多种可变性。适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弥补现场演示不足。

3.习题教学的反思

习题教学无论在新课讲授还是复习课都是不可缺少的环节。练习题在新课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巩固知识点。因此,在新课教学中练习题应结合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合理设置。

笔者在准备这节课时,分析教材并结合教学目标与学生能力,设置了数十道题目,包括选择、填空等。分为两个梯度:一是基础概念理解,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二是从基础概念理解到知识技能提升,逐渐上升呈现阶梯状,从知识与技能目标向过程与方法目标过渡,最后升华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便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4.个人经验的反思

通过“声的利用”这节课的教学,笔者的教学功底不够强,经验不足。表现在引入新课平铺直叙,不够生动,未能做到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课堂中提问不够明确,出现学生对于笔者提出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应答。讲解演示实验时,急于将实验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将实验器材做了介绍,就开始演示实验,在讲解实验时,应注重对实验原理及制作过程的讲解,尤其是自制实验仪器,鼓励学生课下亲自动手制作,同时也是新课程的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语言组织还不够精炼,尤其是过渡语句,偏爱多媒体课件,还需再多加练习,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需改掉这个习惯。

通过这次教学反思后,笔者深刻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还有很多,还应该多进行学习。观摩有经验的老教师上课,希望随着教学时间增长,笔者青涩的教学水平,在不断学习与反思中走向成熟。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4

该课属于应用课,是前面声音知识的大集合,声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所以实例很多,但这些现象让学生直接回答,他们又一下子说不上来,所以我们通过及时分组实验的方式把学生引领到一个个生动的情景中,实验能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所以很少使用课件,学生 参与积极,热情很高,也说明把他们的举起调动了起来。 但在录像素材方面,下一步还应进一步提供一些学生见得少的情景,如地震时动物的表现、龙卷风的情景等;在能体现国家高科技发展方面也应积极探索,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 极性。

另外,由于对本节课时间把握不够好,学生分组探究用掉了相当一部分时间,所以对后来的只是没有进行下去,这是本节课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5

本节利用多媒进行授课,授课过程中,我认为有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1、课堂引入是通过介绍超音速飞机低空飞行时对建筑物的破坏引入的,学生对生活及物理现象有兴趣,有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更好认识了声可以传递信息和声可以传递能量。在今后教学中,要根据授课内容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更好的课堂导入方式。

2、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活动,引导学生分析声是怎样利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去寻求知识。

本节课中我认为以下做得不够好:课堂中给学生举例子时,没有留过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而是急于给出学生答案,没有发挥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6

1、新课引入。先从幽默新奇的“狮吼功”到引起学生惊叹的 《声音击碎玻璃杯》再到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既让学生感到新奇,又让学生信服,自然感受到声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运用,使学生认识到必须要对耳熟能详的声要做深入的学习。

2、大量新奇视频资料的使用,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眼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课后还津津乐道。

3、灵活运用教材,突出重点,突出能力培养。(1)把幽默新奇的“狮吼功”和能引起学生惊叹的 《声音击碎玻璃杯》前置;(2)把声和声音的区别放到学生自学“声与信息”中去思考发现,不作为知识点独立学习,这样既注意了易混点的辨析,又没冲淡重点知识的学习,还培养了学生阅读文本的能力;(3)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对声传递信息进行分类,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分析归纳能力。(4)加上一个回声定位的计算题既强化了重点知识,又范了解题行为(新修订的教材对解题规范性要求提高)。(5)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增加可信度。

注意:(1)了解视频时间,把握好课堂节奏。(2)扬声器要用大功率的,放大声音,离烛焰距离要小于5厘米。

声的利用教学反思7

本节课属于应用课,是前面声音知识的大集合,声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所以实例很多,但这些现象让学生直接回答,他们又一下子说不上来,所以我们通过及时播放视频的方式把学生引领到一个个生动的情景中,视频能给人以真实的感觉,学生参与积极,热情很高。但在视频素材方面,下一步还应进一步提供一些学生见得少的情景,如地震时动物的表现、龙卷风的情景等;在能体现高科技发展方面也应积极探索,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篇2

1、振动试验设计

1.1 振动试验条件

振动试验采用随机振动方式, 施振频率为50Hz~2kHz, 分成D1、D2、D3、D4四个量级组进行振动试验, 振动的量级可以采用衰减斜率、总均方根和加速度谱密度三种量表示, D1、D2、D3、D4四个量级组试验的振动参数如表1所示。

1.2 对晶振相位噪声的影响

在晶振工作的过程中, 产生噪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冲击、离心以及振动等因素。晶振在加速度的条件下, 晶振频率的变化与加速度的大小成正比:一般情况下认为晶体的产生将会造成晶振频率的变化, 晶体是机电耦合器件, 其在电路中能够将振动转换为电振荡, 并且加速度会使晶片变形而造成频率的变化。由于晶片的受力方向和支架的结构密切相关, 导致晶体受到不同方向加速度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

2、减振器的设计

在抗噪声减振器设计时, 利用机械阻尼降低或者消除机械振动产生的噪声, 从而提高机械运动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减振抗噪声技术中, 结构阻尼设计的合理性、粘弹阻尼材料的性能良好性以及应用的正确性是保证阻尼减振效率的三要素。阻尼垫主要安装在固定基座和需要进行减振的设备中, 以消除较多的谐振频率。

(1) 在减振抗噪声结构设计时, 我们主要根据晶振结构形式进行设计的, 其设计的减振结构简单结构如下图所示:在进行减振降噪设计的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晶振结构以及减振降噪的效果设计一级减振、二级减振, 但是在二级减振中我们需要在电路板上增加横向铝支撑板, 从而能够防止电路板自身颤动引起的电性能变化, 达到减振降噪的效果。

(2) 电路板的设计。在对电路板进行设计时, 主要以简单静小为设计理念, 从而减少质量以及面积。进行电路布线时主要采用微带线进行布置, 电路板的器件一般采用表贴器件。对于比较敏感的元器件, 在设计的过程中一般采取大面积接地的措施, 在对电路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 还应该预留一定的位置方便能够增加减振垫片, 这样就能够进行调节二级减振效果。

3、结语

通过设计合理的振动试验, 分析振动对晶振相位噪声的影响, 并根据晶振的结构采用阻尼垫减振结构进行减振降噪, 最终从对本减振结构振动试验后的效果来看, 此方案能够将振动对晶振相位的噪声降低到20dB, 达到了降低噪声的目的, 其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摘要:噪声是电路内部一种固有的扰动信号, 噪声的引起主要是由于电路器材中材料的温度以及物理性能等引起的电荷载流子在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不规则变化为产生的。噪声在电路中通常与一些重要的信号相混合, 从而对信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在抗噪声设计的过程中, 首先应该分析电路中噪声的特性及其规律, 然后根据其规律合理选择抗噪声的技术, 从而提高抗噪声能力。

关键词:振动试验,抗噪声技术,设计研究

参考文献

[1]邢小明, 袁新江, 齐锋强.振动条件下低相位噪声频综器的设计[J].现代雷达, 2001 (S1) .

[2]李春丽, 陈强洪, 蒲永飞.随机振动试验和噪声试验的有效性分析[J].航天器环境工程, 2007, 24 (3) :187--189.

“声的利用”教学案例及设计 篇3

课题

第一章:声现象 第四节:声的利用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学习重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学习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具与媒体

图片、录像等

教学程序

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依据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几个上节课出现的问题,做好知识的铺垫。

2、[师]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分类,声音的特性及乐音与噪声,其实声的应用很是广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节:声的利用。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一)声与声音的区别

同学们注意了没有,以前我们学习时都常说“声音”怎样怎样,可今天我们学习时,标题却是声的利用,为什么不叫做声音的利用呢?

1、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平时我们能听到的声音和不能听到的超声、次声等;所以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2、看来声包括声音。

(二)声与信息的传递

1、【提出问题】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

2、[师]其实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我们彼此之间的谈话,教师在课台上的讲课声,同学们课下的交谈与交流声等不都是在传递信息吗。假如让你不说话,你有什么感觉。

3、通过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呢?

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携带的信息;另一种是靠反射回来的声音所携带的信息。

(1)物体直接发出的声所携带的信息

它又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一类是我们不能听到的声音。

①播放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录像。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A. 人类的交谈声;

B. 隆隆的雷声;

C. 心脏、肺的声音。

D.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人病情的。

②播放我们听不到的一些声音。让学生回答并板书。

A. 动物的交谈声。

B. 利用鱼所喜欢的声音捕鱼。

C. 地震、海啸前出现的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

③谁还能说一些通过直接发出声音所携带的信息?

(2)经过反射的声所携带的信息

我们也可以将其分为两类,一是所反射的回声我们能听见;另一类是反射的回声我们听不见。

①播放物体反射我们能听见的声音录像。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实例。

A.下雨打雷时隆隆的雷声;

B.回声与混响,建筑设计中的科学。

如果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以上,人就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来,容易形成混响;

如果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小于0.1s,则人分辨不出是回声还是原声,两种声音在一起得到加强。

让学生解释一些现象:

在教室里说话听起来比在操场上说话响一些,这是为什么?

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是为什么?

C.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和三音石,还有圜丘。

尝试对我国古代声学建筑进行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D.介绍有趣的聚音伞。

如上图所示。在一只伞的焦点处放一块手表,在另一把伞的焦点处就能听到走表的声音。 E.利用声音的反射建造的新王宫。

如上图所示,大臣上奏时处于一个焦点处,而国王正好处于另一个焦点处,只有国王能听到大臣的小声上奏声。

②播放反射听不到声音的录像,并让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A. 蝙蝠的回声定位。

B. 利用声呐探测海深

C. B超

原理:将弱超声波透入人体内部,当超声波遇到脏器的界面时,便发生反射和透射。透射入脏器内部的超声波,再遇到界面时还会再次发生反射和透射,超声波接收器专门接收各次的反射波。医务人员根据所收到的各次反射波的时间间隔和波的强弱,就能够了解到脏器的大小、位置及其内部的病变等。

D. 超声波探伤仪

原理: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情况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

(二)声与能量的传递

播放录像,说明声波也是携带着大量能量的。

学生回答,老师并板书。

A. 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B.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再举几个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例子为我们服务的实例。

超声波回湿器。

(三)小结与作业。

[1][2]下一页

与声音其实是一回事

用过

太闷了

学生回答

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

学生多举例

练习拍手

让学生解释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

学生画图

学生回答

利用学生的失误进行讲解较好

学生说过,但其实并不知道我们时常的讲话声就是典型的应用

将声音这样的分类,只是讲课的一种,我们也可以进行其他方式的分类

鼓励学生多举例是开发其智力的好方法

为以后进行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这是两个扩展型的例子,可以充当练习

这两个例子都比较陌生,可以引导学生画图认识

还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课堂小结

这节课从声的另一种分类角度出发,分别分析了它们的利用。

直接发出的声音我们将其分成了两类,一是可直接听到的声音,一是直接听不到的声音;可直接听到的声音就是能被耳朵直接感受的声音,它对我们的生活确实太重要了;听不到的声音就是超声波和次声波,他们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

对于反射声音的利用也是如此,我们也将其分成了两类,其特征就是利用反射。

对声的利用进行了这样的分类后,我们就非常清晰明了。

教学流程

板书设计

第五节:声的利用

一、声与声音的区别

声包括人听见的声音,和听不到的声音如超声、次声等

二、直接发出声音的利用

1、可直接听到的声音。如雷声、心脏的跳动声、“闻”等。

2、直接听不到的声音。如动物的交流声、地震、海啸发出的次声等。

三、反射回来声音的利用

1、能听到的反射声。如回音壁、建筑设计中的混响等。

2、听不到的反射声音。如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声呐探测海深、B超超声波探伤仪等。

四、声与能量

1、用超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2、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课后反思

该课属于应用课,是前面声音知识的大集合,声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所以实例很多,但这些现象让学生直接回答,他们又一下子说不上来,所以我们通过及时播放录像的方式把学生引领到一个个生动的情景中,录像能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所以很少使用课件,学生参与积极,热情很高,也说明把他们的举起调动了起来。

但在录像素材方面,下一步还应进一步提供一些学生见得少的情景,如地震时动物的表现、龙卷风的情景等;在能体现国家高科技发展方面也应积极探索,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物理《声的利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声可以传递信息,声可以传递能量。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情预设】:学生举例:听天气预报,知道天气情况;听老师讲课,获得知识;碎石;楼道声控开关;声呐。

这一章我们学习了有趣的声现象,知道了声的概念非常广,包括我们能听见的声音和听不见的超声和次声,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在我们生活、生产和现代技术中有哪些应用呢?

可见声的利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声的利用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现象引入,体现生活与物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学导并举、约26分钟

为了便于研究,我们把声的利用进行以下分类:

(一)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预设】:举出生活中利用声的例子。

在生活中我们利用声音获得信息:如听老师讲课,人与人的交流,听广播,根据打雷声判断要下雨了等等,可见声音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

【设计意图】:让学生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

【学情预设】:观看图片,了解超声波加湿器原理。

(多媒体展示)超声波加湿器:北方干燥的的冬季,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灌中的水会被破碎为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强室内的湿度。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学情预设】:思考,回答,进行对比,区分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

提问:超声波加湿器是用来传递信息吗?

总结:可见声除传递信息外,还可以传递能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二)声在医疗上的应用(多媒体)

(1)【学情预设】:举出医疗上声利用的例子。听诊器: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其中闻就是声,这是利用声音诊断病的最早的例子。

【设计意图】:学生了解声音在医学上的应用。

(2)【学情预设】:观看图片了解原理。B超: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

(3)除去结石 :向体内发射超声波,解释被击成细小粉末,从而排除体外。

(4)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到达疾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将药液破碎为小雾滴,让病人吸入,增强疗效。liuxue86.com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举例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老师补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知道声在医疗中的重要作用。

上面应用,哪些是传递信息的?哪些是传递能量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区分传递信息和能量。

(三)在军事上的应用

【学情预设】:学生看书,了解回声定位。

蝙蝠夜间活动,但从不碰壁,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1)学生做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题.学生计算。

声呐:根据回声定位,发明了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汇出地形图。

【设计意图】:掌握回声测距,进一步理解声呐原理。

(2)雷达——根据回声定位原理,判断目标位置。

(四)在工业上的应用

(1)超声波探伤:在不损坏样品的前提下,检测样品的质量。(2)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把被洗的物体放在清洗液里,超声波穿过液体并引起激烈的振动,把上面的污垢敲击下来而不损坏被洗物体。

(3)【学情预设】:自学书本p9—p10,学生举例,有困难可以小组讨论。

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眼、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设计意图】:学士自学能力的培养,声在工业上的应用,学生较陌生,通过老师的补充,利用多媒体视频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了解工业上声的应用。

课后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1)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声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3)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4)声在工业上的应用。

板书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超声波加湿器

在医疗上的应用:B超、雾化、超声波碎石

在军事上的应用:声呐

在工业上的应用:钻孔、切削、清洗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启动课堂

知识回顾:

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

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

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

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做超声波探伤。

3.在工业上用超声波清洗零件上的污垢.在放有物品的清洗液中通入超声波,清洗液的剧烈振动冲击物品上的污垢,能够很快清洗干净。

(三)声在军事上的应用

现代的无线电定位器——雷达,就是仿照蝙蝠的超声波定位系统设计制造的

中国大陆超视距雷达助力反航母作战

很多动物都有完善的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器官.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觅食、活动,但它们从来不会撞到墙壁、树枝上,并且能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它们的这些“绝技”靠的是什么? 2.声纳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声呐探测海深和鱼群

(四)声在生活中的应用

超声波加湿器

理论研究表明:在振幅相同的条件下,一个物体振动的能量跟振动频率的二次方成正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很高,因而能量很大.在我国北方干燥的冬季,如果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成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探究作业

1、回顾本章所学,自己整理知识体系。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篇5

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教学难点: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教学用具

录像带(超声、次声、声音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录像机、电视.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展示几种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医生通过听诊器诊断疾病,远处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海豚利用声波识别食物、敌人和它们周围的环境……

学生欣赏并交流讨论,自然界中的声现象非常多,声音在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的应用,你能列举一些例子吗?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

声与信息

学生阅读课本并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事例说明了人们可以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对这些例子,可以分类吗?按怎样的依据来分好?

1.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

轰隆隆的雷声——预示下雨

听诊器听心跳声——诊断心脏的情况

听敲铁轨的声音——判断螺栓松动

汽车修理师听汽车发动机的声音——判断故障

小结: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2.次声波传递信息

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

次声波能不能传递信息呢?次声波一般在什么情况下产生?

次声波预测地震、台风:地震爆发前,许多动物往往有异常反应,如老鼠逃出洞,牛马不入圈,鸡犬不宁等。这主要是由地震爆发前潜伏在我们身边的强烈的次声波引起的。

【课件展示】

介绍2005年海啸死亡人数和其强大的破坏力。

印度洋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在印度夺去约10

000人性命,斯里兰卡40

000余人遇难,而印尼的死伤人数为23万人之多。这可能是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可是,大多数海洋生物可以存活,水母就是其中之一。由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要比风暴和波浪快得多,所以,水母才能提前收到风暴的“预告”,迅速采取躲避措施。

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使人们能够提前知道将到来的风暴,并做好相应的准备。现广泛运用于航海事业。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收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3.超声波传递信息

阅读课本并思考问题:

(1)蝙蝠是怎么确认目标的?它采用的方法叫做什么?

(2)受蝙蝠的启发,科学家发明了什么?主要应用在什么方面?

归纳总结:(1)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人们利用这个现象研制了声呐。

讨论:根据声呐测海底深度需测哪些量?

a.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

b.声音在海水中的往返时间t。

c.计算公式:s=

v。t。

(3)应用: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利用声呐探测鱼群、探测敌方潜艇等。

思考问题:“B超”是利用什么获得人体内部疾病信息的?

医生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然后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携带的信息经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可以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医生病人显示屏

交流讨论:超声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探究点二

声与能量

创设情景: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圈一圈的水波向四周散去,水面上的树叶也随之起伏。这说明石头的能量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

提出问题:水波是一种波动,水波能传递能量。

声波也是一种波动,那么,声波能传递能量吗?你能用实验证明吗?

实验探究:

方案1: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膜的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从而使蜡烛熄灭。

方案2:在扬声器前放一点燃的蜡烛,使扬声器音量大一些,可以看见摇曳的火焰。

方案3:对着塑料薄膜敲鼓,在塑料膜后面用手电光源照着,使光源能反射到墙面上,当鼓面振动使塑料膜振动时,研究墙上的光源位置变化,如图所示。

学生交流讨论:从实验中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归纳总结:声波具有能量,能通过介质传递能量。

学生阅读课本并讨论交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事例有哪些?

小组讨论总结:声波能传递能量实例

①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电子元件

②击碎病人结石

③利用超声波加工珠宝

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应用声波能传递能量的实例?

(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2)超声波加湿器: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采用超声波高频振荡原理将水雾化为1~5微米的超微粒子,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从而达到均匀加湿空气的目的,就可以增加室内空气的湿度。这就是超声波加湿器的原理。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打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小型超声波清洗机:物件的清洗、脱气、消毒、乳化、混匀、置换、提取。使用部门:工矿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验室;医院;电子车间流水线;钟表眼镜店、珠宝首饰店;

家庭。清洗物件:电子产品、机械五金配件、眼镜、首饰、钟表、钱币、水果等。

(5)超声波碎石机: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主要适应症: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三、板书笔记

第3节

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1.从异常声音中获取信息——声可以传递信息。

2.次声波传递信息——预知次生灾害。

3.超声波传递信息

二、声与能量

声波也是一种波动。

四、教学反思

该课属于应用课,是前面声音知识的大集合,声现象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所以实例很多,但这些现象让学生直接回答,他们又一下子说不上来,所以我们通过及时播放录像的方式把学生引领到一个个生动的情景中,录像能给人以真实的感觉,所以很少使用课件,学生参与积极,热情很高,也说明把他们的举起调动了起来。

电视采访中同期声的应用 篇6

1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功能

1.1 增强新闻真实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运用限定了画面的时空位置,表明“此时、此地、此人、此声”。同期声可以把事件现场的音响及人物的讲话直接传递给观众,减少了由记者、编辑和主持人转述的环节及报道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可信性。例如,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后,中央电视台在第一时间开设的《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新闻直播节目。由于震后通讯困难,在没有画面的情况下节目仍以开放的视野和恢宏的气度,运用大量的同期声通过卫星电话采访赶到灾区救援的官兵和记者,把灾区的情况及时播报,把灾区现场的音响及人物的采访对话直接传递给全国观众、全世界观众。此后,又将灾区一线党和国家领导人、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抗震救灾中的画面用同期声展示给全国观众,激起了全国人民抗震救灾、奉献爱心的大无畏精神。大量采访同期声的运用,凸显了节目的真实性,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可以看出,同期声的运用很好地交代了事实发生的背景,增大了信息量,增强了真实感。

1.2 增强现场气氛感

在节目中,恰当地使用现场同期声与画面配合,能增加节目的现场感,给人更直接、更强烈的感受。出于画面与同期声同时录自同一现场,它们之间相互配合可以更好地再现现场气氛,强化现场感,也会产生一种空间感。声音可以为电视画面的二维平面增添第三个维度,产生可感的空间感。同期声渲染气氛同时,也使画面的表现力得到有力拓展。

1.3 强化观众的参与感

通过同期声的成功运用,能够在节目中体会到与观众亲切交流的感觉,进而促使观众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新闻的传播中。例如,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奥会2007年10月在上海举行,在记者对特奥会的报道中,被采访的教练、运动员、运动员家属、现场观众等都面对镜头发表看法。这种形式使电视机前的观众会非常容易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提高观众的参与感。

1.4 提高声音的节奏感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通常情况下电视新闻播音员每分钟可以读220-250个字,而被采访的对象每分钟可以说150个字左右。正是利用这种字数上的差异,交替使用播音语音与同期声,可以让电视新闻的叙事节奏更加真切的展现给观众。节奏变化所带来的张力与美感会使新闻节目更加具有吸引力。因为每个人声音的基本元素都各不相同,所以有效地利用好同期声,能够丰富新闻节目的色彩。

1.5 增强画面立体感

在新闻节目的制作中采用同期声的形式,能够突破新闻节目单纯播报的枯燥与局限,增强节目的立体感。比如,同期声的电话采访能够把观众的想象空间拉到节目之外。在同期声的制作当中可以加入一些声音与画面,增加节目的容量,给观众带来更多的信息。例如,规模庞大的群众场景如果具备了鼎沸的声音与呐喊,就会给观众更多的心理场景暗示。

2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

在电视新闻中运用同期声有很多优势,最直接的是能够增强新闻节目的真实感、提高观众观看节目的热情;另外,同期声对于声音和画面的精良制作也能够提高节目的质量。然而,同期声的使用也应当适度,并不是所有的同期声都是必须的,如果采用不当,会弄巧成拙。那么,哪些情况下电视新闻可以运用同期声呢?

2.1 正在发生的现场新闻事件

重大会议、庆典,大型运动会,或一场大火等。这些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现场性非常强,不但适合做电视新闻采访同期声,而且通常还可采取记者在现场出“头”,中间插一些现场同期声的形式来报道。这样不但可增强新闻的真实感、现场感,也容易让新闻“出彩”。

2.2 针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舆论渲染

新闻媒体作为国家的喉舌,主要作用是引导大众以及舆论监督。比如,“两会”期间,央视在相关的新闻报道中都会利用同期声的方式,针对大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采访相关的代表来及时准确的表现老百姓的呼声。以这样的方式将同期声运用于新闻节目当中,能够为解决当前社会上百姓呼声比较高的问题营造社会氛围。除此之外,针对当前社会上一些丑恶的事件,电视新闻在做这类节目时,除了当事者的同期声和主持人的评述外,也可以让大众参与,让他们直接面对镜头。这种让大家参与的互动方式,更能增强新闻的社会效应。

2.3 调查性新闻里运用同期声可起到对事实作实证的作用

近年来,很多电视台都开设了新闻调查类节目。这类节日的记者承担着较大的压力,因为这类节目的作用不是唱“赞歌”,而是对观众反映的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或不公现象进行调查,予以曝光。做这类节目,记者要对所调查的事实的准确性调查核实清楚,否则很容易引起严重后果。这时,记者就可借助于同期声将采访调查过程中有关当事人所讲的话摄录下来作为引证,而不要用解说词来替代。这样原人原声,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2.4 人物新闻中运用同期声反映新闻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属于人物新闻节目,每期除了有人物的客观介绍外,还有人物访谈的大段同期声。这样让人物自身出来讲一讲,不仅有助于观众进一步了解他们的精神风貌和内心世界,也有助于新闻人物的形象丰满,使人物新闻片的结构更加丰富,报道形式更加生动活泼。

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领域是很广阔的,在新闻采访中一定要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制宜,不应套用什么固定的模式。只要能使同期声与整个片子浑然一体,成为片子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出电视新闻同期声的魅力,充分显示出电视新闻的特色,就是成功的运用。

3 同期声的运用中的问题

3.1 追求形式

作为记者都知道同期声非常重要,但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常常会流于形式,缺乏细节上的研究。更有甚者有时候同期声的运用脱离了电视节目的本身,这一现象在一些地方的电视节目当中经常发生。

3.2 内容造作

在这一类的节目中,被采访者往往言行不符,节目出于宣传的目的记者的导演痕迹非常明显。这类的同期声节目即使做的再精彩,也有悖于新闻传播的真实性的根本原则,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3.3 游离主题

同期声的制作脱离了新闻节目的主题,天马行空,沦为无用的同期声。这样的同期声不但无助于表现新闻的主旨,往往还会有损节目主题的准确展现,更有甚者还会误导观众,使观众对新闻的表达产生误会。

3.4 冗长啰嗦

好的新闻同期声不在于占用多长时间,表现多少内容,而在于其内容是否精要,能否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电视新闻节目由于时间与内容的制约,不可能无限制的使用同期声的方式来制作节目。在现实当中,有记者不能正确使用同期声而起到过犹不及的副作用,影响了节目的质量。

3.5“三多三少”

近年来在一些采访报道中,同期声采访表现为“上层多、基层少,官员多、百姓少,旁观者多,当事人少”。这一现象很多电视新闻的同期声运用中凸显了出来,背离了新闻的“三贴近”原则,不是同期声运用的应有之义,应当克服。

4 同期声运用的原则及创新

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具有解说词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直被广泛运用。要运用好同期声,应把握以下原则和要求。

4.1 要使同期声成为新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就是说同期声与解说词、电视画面相互配合、相互衬托、相互补充,绝不能“声画两张皮”,“各顾各”。使用好同期声,就要力求围绕新闻的主题,与解说词、画面相协调。使之成为整条新闻稿件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规避“为用而用”的形式主义。

4.2 要使同期声富有有效信息量和价值量

同期声运用得有无意义,有没有表现力,关键就在于记者所采录的同期声包含的信息量和价值量是大是小。其信息量、价值量越大,所用同期声就越有表现力。因此,记者在采录同期声时,要尽可能地引导被采访者谈得透彻、深刻、谈到“点子”上。

4.3 要使同期声准确、生动、形象

同期声是电视新闻内容和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新闻要求解说词语言准确、生动、形象,作为电视语言形式之一的同期声同样要求准确、生动、形象。要使采录的同期声准确、生动、形象,记者就要注意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多采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群众的原生态语言本身很生动、很形象,很真切感人,要比“官腔”有表现力得多。此外,还要注意简洁,即在后期剪辑中精心选择已采录的同期声,要走出“同期声用得多用得长,就是有分量有深度”的误区。

4.4 要使同期声具有典型性和权威性

典型性、权威性就是指选择被采访的人物具有代表性,所谈的内容有普遍性,是能够令观众信服的陈述、主张或观点,是一种非他(她)莫属、“即此而非彼”的东西,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一般地讲,在用画面不好表现,用解说没有相应画面配合的情形下,用同期声表达来弥补是一种最好的表现方法。

4.5 同期声创新的注意事项

首先,同期声作为新闻的导语。同期声较之主持语更能够给观众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感染力,能够吸引观众,展现节目的特点。其次,同期声作为新闻节目的内容提要使用。利用同期声表现新闻的主题,其效果主要是给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以充分的感染力,能够在节目开头就提高观众对节目的期待,增加节目的精彩度。最后,还有在新闻节目中通篇使用同期声,这种更为彻底的利用同期声的节目形式往往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但是对于节目制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视的发展进程中,将会有更多创新。

5 结语

同期声能否在电视新闻采访中广泛、准确运用,不仅是进一步打造电视节目不可缺少的重要问题,也是电视节目发展成熟的重要标志。电视工作者如何把握好、应用好同期声,如何发挥电视新闻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百姓生活和国计民生、传情达意、上下沟通,充分发挥“喉舌”舆论的导向作用,值得探索。

摘要:电视节目中的同期声是指拍摄画面过程中的人物语言、环境音响、现场音响等多种声音,是电视新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期声的使用使观众不仅能观其形,还能闻其声。生动的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最具魅力的声音,不仅能增强新闻真实感、观众参与感、声音节奏感、画面立体感,还能充分体现电视新闻节目视听兼备、声画互补、水乳交融的整体宣传效果。要想正确地使用同期声,就必须处理好同期声与主持声、同期声与新闻时间的关系。只有处理好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位置关系,才能恰到好处地增强新闻的现场感、亲切感和真实性。

关键词:电视采访,同期声,电视新闻

参考文献

[1]王艳.浅谈如何做好电视现场报道[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6).

[2]吴伟东.浅议如何增强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现场感”[J].黑河学刊,2008(6).

小议电视同期声的价值与运用 篇7

一、同期声的价值是什么

1、同期声的运用, 增强了电视节目报道的客观性

我们知道, 任何新闻和专题报道都带有记者的主观判断, 而这种主观意图的过多表露未必能得到观众的认可, 甚至会引起观众的反感。随着观众鉴赏水平的不断提高, 对电视报道的客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 客观公正地反映事件的原貌, 将报道者的主观分析和判断巧妙含蓄地隐匿于所报道的事件中, 有理有据, 让观众通过自己的视听结果得出结论。灵活准确地采用与画面完全一致的同期声, 能够让事件的当事人或目击者直接面向观众陈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 使报道具有无可争辩的客观性, 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2、同期声的运用, 强化了真实的时空感

真实是电视艺术的生命, 也是它赖以存在的美学基础。然而, 电视摄像常常忽略对同期声的记录, 使本来有声有色的素材变成了默无声息的东西, 主人公思维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变成了编导的引导和解释, 播音员成了传声筒。在这种“二传手”式的传递过程中, 编导的无意“失真”和有意“加工”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以重视同期声为特征的纪实性电视手法则大大避免了这一弊端, 不仅见其人, 观其物, 而且闻其声。形声一体化的结构, 还原了生活的本来面貌, 使被拍摄的事物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经验, 使人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一个再创造的现实世界。从某种程度上说, 《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栏目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很好地运用了同期声。

3、同期声的运用, 增强了节目的生动性

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绝大多数是有形有声的, 视觉和听觉是人们感知外部世界的两种重要方式, 听觉是视觉的重要补充。通常情况下, 二者缺一都是不完整的。在抒情写意的片子中, 同期声的运用使人们对事物的感受更加细腻, 如泉水的叮咚声、微风的沙沙声等。生动的同期声使观者听瀑布如临深潭, 闻松涛如凌绝顶。同期声在展示被采访者性格方面更有其独特的作用, 让当事人直接面对观众, 使观众不但见其人, 而且闻其声。这样, 人物的性格特点、学识水平、道德修养等诸多信息就会通过人物的谈话全方位地表现出来, 从而使观众对被采访者留下深刻、立体的印象。在科教片中, 同期声的运用也非常重要。如《手枪射击》的开头, “准备射击”一声令下, “嚓嚓嚓”, 枪栓、子弹上膛, 各种动作左右交替, 紧张有力, 激起了观众强烈观瞻欲望。

4、同期声的运用, 有助于电视节目与观众交流

与电脑的人机对话相比, 电视节目的播出具有单向传输的特征, 观众无形中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位置。就一般节目而言, 观众具有选择频道的权利, 而没有参与节目的自由。尽管你的解说滔滔不绝, 但未必就是观众所想要了解的东西, 同期声的采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这种一相情愿的弊病。采访者代表了观众的视角, 采访者巧妙地提问和被采访者恰到好处的回答, 往往引起观众极大的共鸣, 使观众的求知欲、参与欲得到极大满足, 从而间接实现了观众与被采访者之间的交流, 增强了电视节目的参与性与交流感。

二、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运用同期声

1、同期声应避免人为地“导演”和“摆布”

“导演”、“摆布”同期声使电视新闻失去了真实的面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对观众的愚弄和欺骗, “原始的、自然的真实是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 在这种场景下拍摄的新闻最接近事实的本质, 也最为客观, 观众看到这样的新闻也容易接受。”现场人物的讲话或采访要自然、和谐, 不能做作或照着稿子背诵, 现场环境气氛也要真实可信, 不能人为地特设采访背景。个别被采访对象平时说话时神态自然、滔滔不绝, 而当面对摄像机时却显得拘谨呆板, 神情紧张, 讲话时结结巴巴, 前言不搭后语, 这样, 势必影响新闻的可观性。同期声应当反映的是实实在在的信息, 也就是不要为“同期声”而同期声, 而是要真正地做到同期声言之有物, 同画面、解说词相互配合, 互为补充。在采访时, 为避免影响被采访者的情绪, 就要运用长焦镜头等手段来提高同期声的效果。

2、同期声要针对具体情况, 不可盲目乱用

像动态性的消息、人物专题片等, 附加了同期声则会使事件更加丰厚翔实, 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逼真。但对于总结性、成就性的电视专题片作品, 如果应用同期声之中的环境背景声, 往往容易使节目嘈杂无序、喧宾夺主。在这方面,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的新闻就处理得比较好。曾有一条反映深圳某村建设成果的新闻, 全片从村办厂舍大门、村民在图书室学习到车间内工人们作业, 再到田间农民耕作等等, 画面信息量非常丰富。此时若运用同期声就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 削弱对主题的表现。编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 仅凭构图精美的画面并配以得当的解说词便使人过目不忘。

3、同期声要简洁扼要, 力戒冗长呆板

要紧紧围绕主题的需要进行素材的取舍, 用最真实可信、最富感染力和引导作用的同期声去丰富节目的内涵, 以期收到最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抗洪堤下的“无人售货店”》这条新闻中, 同期声的运用便存在此类问题。解说词将事情原委讲明后, 记者又用了战士、店主等人的四句采访同期声, 不但采访内容与解说词重复, 而且影响到主题的表现。如记者问:“把这个门开着, 你放心吗?”店主答:“放心, 因为到这里买东西的人从来没少给一分钱, 没有拿走一样东西。”这段话给人的感觉是:因为战士们买东西实在, 让店主放心, 所以才用不着看。这与记者想反映的“军民一家亲”的主题从逻辑上讲是相悖的, 给人的感觉也是不真实的。

4、同期声还要注意其所附于的事件是否存在连续性

有的同期声如节日庆典中同为锣鼓喧天的一组镜头, 只要不是中近景、特写等刻画敲锣打鼓的场面, 同期声就应尽量保持连续性, 使观众充分感受同期声的渲染效果。但对于没有整体连续性同期声的事件, 就不能拼凑性剪辑, 防止观众看之生疑, 降低真实可信度。

5、同期声要完整, 必要时应插入相关画面

同期声的录制必须完整。比如, 录制现场演唱的歌曲、演奏的音乐以及重要的讲话发言段落等。如果前期录制不完整, 后期编辑时这些声音素材会被完整地使用, 那时即使发现不完整, 也将无法弥补。在较长的同期声讲话段落或接点处, 应插入与讲话内容相关的图象、图片或资料镜头, 以丰富讲话的内容, 拓展信息的能量, 将同期声作画外音处理。这样使同期声占主导地位,

>> (上接第122页)

摘要:电视以其声音与画面的珠联璧合吸引着亿万观众, 它不但可以让观众听到新闻发生的现场或景观, 而且可以听到新闻中活生生的人物声音, 以及现场背景发出的各种音响。电视新闻同期声是发挥电视新闻优势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对于增强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和感染力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同期声在节目中的价值是什么, 电视人应该怎样去很好地运用它呢?本文浅谈了电视同期声的价值与运用。

写鸟鸣声的作文 篇8

长期在灰色水泥森林里游弋,肢体渐渐变得麻木并且虚无,如同久不经日光淋沐的暗角苔藓,潮湿、寂落、黯然。

每日被迫在从社会分母到分子的所谓过渡与奋斗中喘息,追逐公交而不是梦想,牵挂绩效奖金而不是一场完美的郊游。我们在某种自我甘愿中沉沦,追求着所谓的幸福和成功。只是,亲爱,我们有多久没有好好的看过一次云?那些云如白驹过隙。我们有多久没有寻找过一场蛙鸣?那蛙鸣如鼓擂。我们又有多久没有追寻过一声鸟啼?尽管,也许你曾在某个清晨,不经意的邂逅过这样一只小雀子,它扑棱棱的落在你的窗台,乜斜着眼睛与你相望。就那样相望。沉默而长久。如同它是为了寻你而来。或许,你一打开窗栏,它就会跳到你的手掌心来。只是,你,又拿起公文包,匆匆的,匆匆的沦陷于另一场奔波。

你或许已经忘记了那只小雀子,亦或许,你曾在不经意时将它想起。只是,你不知道,它一直守候在某个地方,等你,来,只为唱那一声轻轻的,轻轻的啾鸣。给你。

鸟鸣声的四年级作文 篇9

“啾啾,啾啾”。一阵清脆的鸟鸣声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我睁开双眼,柔柔眼睛醒了过来。

可能有些人觉得鸟鸣很烦人,把自己从美好的睡梦中惊醒。可你不知道,在城市中可以听到清脆的鸟鸣声的地方可不多了。

我走到阳台,小鸟正欢快的`叫着,“啾,啾啾,啾啾啾。”仿佛在演唱,而且还是一个合唱团。我打开窗户,对面楼房上,长的不知有多少米的电线上,都停满了鸟儿。它们在叫“起床了,起床了。”

我抓了一些米放在阳台上,一会儿飞来了几只小鸟,灰褐的羽毛中夹杂几片黄色,还带黑点。

它们那么小,落在楼上就是个黑点,低飞、跳跃、啄食、梳理羽毛,发出永远幼稚的鸣叫,在季节的变化中坚韧欢快,有责任感的生蛋和育雏。

它里点缀在人类生活中的活标点:落在冬季枯枝上时,是逗号;落在墙头上时,是句号;好几只一起落在电线时,是省略号;求偶的一对儿追逐翻飞,累了落在上下枝时,就是分号。

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功能及应用 篇10

1 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功能

1.1 还原新闻现场

同期声的使用能很好地还原现场气氛,让观众更加直观具体的感受新闻的内容。例如,某记者在采写一个城镇遭受冰雹与暴雨侵袭的新闻,记者在赶到现场时,灾情已经是发生过后,当时的雨情雨势,很多灾情现场已无法拍摄。但制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很巧妙地把现场多名群众的采访实情加入进来,让整条新闻顿时提高了新闻可信度,显得更加生动。例如,有名群众说:“当时冰雹辟里啪啦的特别大,头都被砸得痛死了。”还有一名群众说:“你可不知道那雨有多大啊,把我家汽车都淹没了,把我家锅瓦瓢盆都冲走了。”就这样几句家长里短的话,顿时让观众能够切身体会到了灾情即在身边的感觉,如果是没有同期声,而是用后期处理的声音来代替,就不会让观众感受到这样的效果。

1.2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加强

新闻报道工作,首先就必须要是客观的把事情反应出来,这也是新闻工作者们必须要遵循的准则,新闻报道必须是真实的和客观的且公正的并有立场的。在一些专题节目以及新闻报道中,某些主持人或者采编工作者的主观因素比较明显,会导致新闻报道失去了原有的客观公正性。新闻报道的原貌,首先是需要原汁原味的表现在观众面前,而采编和主持人的一些个人主观因素则需要隐藏起来,那么如何让新闻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呢,巧妙的加入同期声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法。首先加入同期声,可以让观众更加身临其境的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到事件的整个过程,能够更好地理解采编或者主持人的感觉,同时也保证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不会让新闻工作者的主观因素对观众产生太大的影响。

1.3 新闻画面的立体感加强

画面、声音的共同点是近处清楚而远处模糊,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在新闻拍摄画面中,设置前景与远景的透视感目的是提高新闻画面的立体感,在新闻报道中加入声音的透视感能突出新闻画面的立体感。同期声的应用能够突破画面的局限性,通过声音清晰、模糊的转换来达到增强画面立体感的目的。在新闻中采用同期声电话采访不仅能如实展现采访内容,还能将采访空间向画面外延伸,突破画面容量的限制扩大新闻的信息量,使观众能够听声见景。

2 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应用

2.1 重大新闻事件报道

重大新闻事件主要包括重要仪式,如:中央军委授予军衔、重大会议,国务院部门新闻发布会、大型演出,春晚、大型运动会,以及公共突发事件等。上述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对于国计民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其现场感很强,在报道中不仅要配置有采访的同期声,记者还应在现场直接报道,在报道的过程中插入适当的现场的同期声。

2.2 人物新闻报道

对于人物的采访报道,如果能够将同期声的方法应用进去,能够更好的把人物的内在思想感情表露出来,加深观众对于人物的理解和认识。例如,《东方之子》栏目,每次对人物的采访和报道,都会很好的把同期声加入进去,这种节目制作出来的效果,能够立刻拉近人物和观众之间的距离,丰富了人物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出了人物的原貌,让观众不但通过画面也通过声音,更加全面的认识人物,保证了新闻的客观性,同时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形式。

2.3 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

对于那些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事件,进行及时的报道和客观公正的舆论引导,也是新闻报道的工作之一。比如在汶川大地震之后,5月19日人们举行的默哀活动中,央视的现场直播,以及天安门广场上群众默哀的现场直播中,发出的“四川加油,中国加油”的呐喊声。对于这些事件的报道,不仅表达了对于遇难者们的同情和叹息,也向社会各界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自强的精神。

3 总结

在新闻节目中,巧妙的安排进去同期声,能够让新闻节目更加形象生动,让观众获得真正的视听享受。如何巧妙地在新闻工作中安排同期声,只有通过不断的应用和磨练,才能不断的进步和提高。在新闻采访工作中,要敢于去尝试,并在每一次尝试后,认识到不足的地方并及时改进,这样同期声的应用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为了让同期声更加的合理客观,采访工作者要在采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采访工作中也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随机应变,同时后期处理时也要保证合理性。只有做好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够让同期声的应用得心应手,手到擒来,更好地为新闻工作服务。

摘要:同期声能够很好的还原现场的情况和氛围,加大新闻的信息量,是电视音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期声的使用,能让新闻更加的立体客观,也更具说服力,让观众信服。本文就简单分析了同期声的作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部分问题。

上一篇:美容导师工作总结下一篇:边塞诗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