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重难点教学的突破方略(精选11篇)
英语重难点教学的突破方略 篇1
重难点是教师一节课讲授的主要目的与内容。如何突出重难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若处理不好,一节课收效甚微。在传统教学中,一些抽象、难以用言语来描述的问题,通常让许多老师感到棘手。而多媒体课件由于其形象直观特点,能使抽象东西形象化,既突出重点,又能使难点化难为易,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牢,兴趣盎然,增加美感。
在语法教学上,多媒体课件也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传统教学模式,通常采用“满堂灌”、“一言谈”,但由于语法的抽象性、枯燥性等特点,教师上得口干舌燥,学生也记得精疲力尽,效果也不见佳。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具体生动画面来呈现语法知识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再结合语言结构进行交际,使学生在大量操练中不知不觉地熟悉,进而掌握所学的语法知识而轻轻松松突破重难点,达到教学效果。
如在教授现在进行被动态时,则可设计一系列动态画面①教室里一片狼藉,黑板未擦,地板未扫……教师加以配上画外音“Oh,Whatamass?Whoisondutytoday?”②一群学生拿着工具走了进来,画外音“Whataretheydoing?”③学生们分头干活了。这时请学生们分别说出他们在干什么,并出现提示性语言“Tomiscleaningtheblackboard”、“MaryandJenyaresweepingthefloor”等等,使同学们在一定的情境中逐渐熟悉了这个语法点,教师简单讲解之后,让学生们做填空,句型转换等练习,这样在情景和大量操练中呈现学习语法,学生既能保持较大的热情,效果也很明显。
英语重难点教学的突破方略 篇2
曾听一位英语专家说过, 学好音标是打开英语大门的“金钥匙”, 是进入英语王国的“拐杖”。农村中学的那些英语基础“一穷二白”的学生却因为没有可以依靠的“拐杖”, 靠着注释一些有相似读音的中文字, 艰难度日。此时我们就应授之以“渔”——渗透音标教学, 能让学生掌握拼读规则和发音规律, 使其获得自学英语词汇的能力。我在学生正式接触英语单词前先穿插了英语国际音标的教学部分, 让大部分学生掌握英语音标, 掌握英语的发音规则。英语音标中的20个元音因为发音响亮,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容易听见, 容易模仿。而英语的28个辅音中部分发声较小, 课堂上学生不容易听到。如果让学生面对电脑学习, 这样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能认读国际音标后, 再给音标教学加点“味精”, 即在教学中穿插些趣味游戏, 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加快认读, 促进记忆, 熟练拼读,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采用巩固音标认读的游戏, 如快速认读音标卡片记时赛、钓鱼比赛等。
钓鱼比赛, 就是每条鱼都写一个单词, 如leg、red、pig、sit 等, 鱼篓上贴上一个音标, 学生将含有相同元音的鱼放入相应的篓子里, 将写有leg、red的鱼放在贴有[e]的篓子里, 比谁钓的鱼最多, 又准确无误。我利用学生的兴趣, 使其在玩玩赛赛中巩固所教知识, 取得良好效果。
2.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一开始, 我把音标词的拼读与汉语拼音相比较, 得出“辅音轻, 元音重, 两音相拼猛一碰”的认识。引导学生进行最简单的拼读。如[ t]-[ i:]→[ ti:]等等。学完48个音标以后, 提出“快认辅音, 读出元音, 迅速拼出整个音标词”法, 引导学生认、读、拼结合, 提高速度。如:[ u]→[ kud]等等。最后要求学生一气呵成, 达到“速认, 快拼”, 一次性读出音标词, 如[ baik], [ feis]等。这样学生的拼读能力不断增强, 直至能拼出少量双音节和多音节词, 基本掌握重音、次重音。学生较强的拼读能力的形成就意味着他们拥有了帮助学习英语的“拐杖”, 这是突破词汇教学难点的第一步。
二、合作竞争来激发
学生虽有了一定的拼读单词的能力, 但他们有了“拐杖”却不愿走路。怎样促使学生更好地使用他们手中的“拐杖”呢?为了激发学生自学并记忆单词的兴趣, 我把学生每六人分成一组, 由一名英语学习好的学生当组长, 先不教单词, 让学生预习, 然后上课提问, 每读对一个单词就给小组加一分, 每单元都评出优秀小组。为了避免出现只有一个学生回答问题的现象, 规定每个成员都必须轮流回答问题, 学生自学单词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为了及时巩固已学的词汇, 我课后要求学生分组完成记忆单词的任务。规定当天的单词必须当天完成记忆任务并逐级考核。我考课代表, 课代表考组长, 组长考组员。每小组必须六人都合格, 才算合格。最后上交合格小组名单, 我再抽查, 并给合格小组加分。这种“今日事, 今日毕”的方式有效地减轻了本课时和下一课时新旧词汇之间的相互干扰。我认为通过合作竞争来记忆词汇的方式是解决学生记单词难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旧新结合来瓦解
学生有了“拐杖”, 也愿意走路了, 但在行进途中仍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障碍。七年级新目标每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就是第一个障碍。这一课时词汇多半集中呈现了本单元的重点词汇和句型。也是一个单元的总起和铺垫。在45分钟内要高效地掌握这些词汇有难度。要成功突破词汇集中这个难点, 以旧带新是好办法。这种做法就是将部分新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知识链接起来, 待学生掌握后, 再解决剩下的部分。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七年级下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Section A 1a-2c 这块内容集中了27个新单词 (其中包括地点名词和介词) 及一个新句式。于是我想到了“先用Where is the...”这个学生已经掌握的句式去解决新单词。因为地点和方位较为抽象, 采用多媒体是最为合适不过了。用一张简易地图标出地点及方位, 由易到难地教授单词, 由于句子是学生已有的知识, 学生很快就学会了那些地点名词和介词。为了巩固这些词汇, 多给学生几张地图, 让学生通过pair work进一步明确这些单词的含义及用法。然后由一张地图引出Is there a pay phone in your neighborhood?Yes, there is /No, there isn't.还可以进一步追问Where is the...?这样一来, 学生因为没有新单词的干扰, 很容易就接受了这个新句式。在学生掌握新单词和句式后再回到教材, 1a、1b、2a、2b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最后用一个pair work 即Is there a pay phone in your neighborhood ?Yes , there is /No, there isn't. Where is the...? 对课时的内容进行总结, 不但是对新知识的检验, 也是对2c 的一个深化和拓展。这节课体现了用以旧带新的方式解决大容量词汇教学难的好处。
四、多种游戏来突破
学生学习词汇的难不仅体现在数量上, 还体现在词汇随语境不断变化的形态上。这也是他们要翻越的障碍之一。如“一般现在时态”分布在七年级的多个单元, 其中, “一般现在时”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如何正确使用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游戏”是孩子们喜欢的学习形式之一, 所以我就采用了“传话”这一游戏来穿插这一难点。
如:在教授七年级 (上) Unit 11 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 我根据单元话题,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 第一组用一般现在时的第一人称造句, 第二组用第三人称单数的形式进行转述, 答对的得分, 然后, 两组学生交换要求, 到最后累计各组累计的分数, 多者为胜。如下:
Group 1
S1:I usually play football after school.
…
Group 2
S1: *** usually plays football after school.
…
游戏活动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让学生不再恐惧动词形式的各种变化, 学生很乐意参加这样的游戏, 不经意间, 在游戏中穿插了词汇教学的难点, 难点也在游戏中得到了突破。我们所选取的游戏形式要服务于教学内容, 要有益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五、中西文化来浸润
英语毕竟是一门外语学科,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学生一定会接触到一些他们没有体验过的事物, 给词汇的理解带来了困难, 这又成为他们要翻越的障碍之一。在七 (下) Unit 1 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 这个单元里, 出现了大量代表国家名称、国籍和语言名称的词汇, 如Australia -Australian-English, France-Frenchman-French等, 学生将“国家”、“国籍”或“语言”混淆不清。于是我尝试着将这些词汇的学习与其相关的文化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在呈现Australia- Australian-English这组词汇时, 创设相关语境, 运用澳大利亚代表性建筑“悉尼歌剧院”来突出国家的英语名称“Australia”, 运用澳大利亚人的生活景象来突出表示国籍的词汇“Australian”, 运用澳大利亚人在交流的场景来突出表示语言的英语单词“English”, 通过呈现澳大利亚的历史帮助学生学习“英语为澳大利亚的官方语言”这一难点。这不仅给枯燥的词汇教学增添了情趣, 词汇学习过程也因相应文化的介入而更显丰满, 借助文化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含义的内在区别, 也是语言学习中难点突破的有效途径之一。
六、媒体技术来呈现
学习语言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经验。由于受生活区域的限制, 农村学生缺乏丰富的感性经验的积累, 因而限制了他们对词汇内涵正确全面的理解, 这仍是他们要翻越的障碍之一。多媒体教学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可以起很好的辅助作用。因为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呈现是多通道, 多元化的, 集合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为一体, 这样抽象或枯燥的内容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 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 调动学生积极性, 发挥学生潜力, 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比如, 在七 (上 ) Unit 10 Can you play the guitar?大多数学生对于乐器并不熟悉, 故而先使用多媒体提供学生这些乐器的图片和乐器的声音, 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了乐器的名称和声音的区别。基本上掌握单词后, 采用先遮挡各种乐器的一部分, 然后学生猜乐器的方式巩固词汇, 最后完全去除乐器的图片, 学生只根据乐器的声音来辨别各类乐器。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 又将难点化难为易。媒体技术的优势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受感性经验限制难以正确全面地理解词汇内涵的问题。
七、情境创设来交际
正确使用词汇是学生学习词汇的最终目的, 但多数学生对于没有完全掌握的新词汇总有避让情绪, 这种情绪反过来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词汇的效果, 这成为他们在词汇学习中要翻越的最终障碍。面对这个难点, 我们要做的就是创设交际情境, 促使他们产生交际的需要, 从而学会正确运用词汇, 即实现词汇教学交际化。这种做法就是将单词教学与听说等语言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如Unit 2 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Section A 3a-3b关于问路和指路的相关词汇, 学生读起来容易, 但由于地图的方向有一定的抽象性, 学生要用理解和运用新词汇来正确表达路线有难度, 多数学生面对地图上的方向箭头却开不了口。针对这种情况, 我采用将班级划分为九大组以代表九大地点如park、restaurant、hotel 等, 在地上标出各街道的名称, 让九大组的其中一个学生代表这一地点的正大门。然后指出现在所在的地点和将要去的地点, 学生边走边说路线, 特别是turn right 和turn left的区别,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就区别开来, 渐渐地也有很多的学生愿意尝试。通过在用中学, 在学中用, 学生不只是记住了单词, 更掌握了如何正确运用所学词汇。
摘要:词汇是让英语语言充满生命力的源眼所在, 但英语教材中大量的词汇始终困扰着那些英语学习起点低、基础薄的农村学生, 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怎样突破这个难点成为提高农村英语教学效率的当务之急。本文就这个问题分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英语重难点教学的突破方略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写作 ;训练
一、教师对待英语写作的态度
当前,一部分老师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写作能力的培养仅仅看成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一道难度较大的题而进行的必要训练。所以,在教学中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必要的同步练习,教师的思想意识没有引起重视。对于起始年级,部分英语老师认为初一学生学习的内容太少,没有能力从事英语的写作,所以,他们没有从学生一接触到英语就开始注意其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畏难情绪:或无从下笔,或害怕写不好,或懒于写;因练得少,就更害怕写不好。就这样因果相循,恶性循环。其实“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写作也就是通过书面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无论语言学习容量的多少都应该可以表达学习者的部分想法。
二、英语写作训练的培养应从初一抓起
很多中学生在学习了六年的英语以后仍然无法按照要求写出流畅的文章来。这样的情况提醒我们,在英语书面表达这一问题上应该从早抓起。英语写作训练的培养既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同时,它又必须遵循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英语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应当从小抓起。现在部分小学已开始英语课的教学,到初一年级,不少学生已有一些英语学习的积累。同时,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有了与他人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愿望,这一切都使学生具备了进行英语写作的动机。在这时候,老师不失时机的进行一些适当的指导,给学生相应的训练,将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
三、采取教学措施,着实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一)运用课堂,扎实训练
1.对于每天的值日生报告,要求值日生提前一天写好书面发言,发言中训练学生用较为流畅的语言描述事物。如自我介绍,描绘自己的学校、班级、家庭,讲小故事等。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从开始能讲两三句到讲半分钟、一分钟。汇报同时,其他的同学认真听值日生汇报并对其汇报作评论。
2.注重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在课堂教学的练习中,我注意抓住课文的重点词汇,让学生运用这些词汇描述身边的事物。在学习了Lesson37的六个方位介词后,我设计了一个练习帮助学生迅速熟悉使用这些介词。我随机指出其中一个介词如介词on,学生快速把英语书或别的东西放在桌上,并说My English book is on the desk, etc。教学中,教师尽力做到训练学生学一句、会一句、用一句、写一句,这样日积月累,学生逐渐可以习惯用英语来考虑问题,并用较为丰富和流畅的语句描述部分话题。
3.结合任务型教学,进行摹写训练,培养学生大胆表达自己思想、意愿和情感。如在学习Lesson32描述人物的简单信息时,我让学生将自己的国籍、年龄、性别、所在班集、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爱好、好朋友等基本情况写在一张纸上,交给另一位同学用第三人称转述出来,其他的同学根据转述猜测所描述的对象,看那位同学最先猜出来。实践证明初一才学了半学期英语的学生就能用简单的英文写出近百词的短文,其整洁的书写、流畅的表达让教高年级的老师看了都赞叹不已。
(二)走出课堂,迁移训练
1.注重课外阅读,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培养其阅读的兴趣。阅读材料可以是一些短文,根据学生情况还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中英文对照读本,比如外国文学名著简易读本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换自己已有的材料,让同学之间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亦可以购买一些相应的书籍,让学生交换阅读。学生在阅读材料以后应做一些摘录,如文章的题目,文中的精彩文句等,并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2.用英语记日志。每天由班上同学轮流记录当的情况,如日期、天气、出勤情况、班级大事等等。每一位同学的记录由下一位同学订正。每周由老师进行点评,并选出这一周的优秀记录员。
3.结合课堂内容,展开一些小作文比赛。此类小作文应体现一段时间内所学知识的应用。比如在学习了家庭关系及人物基本情况表述以后,我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画出自己的家谱,将所学过的知识综合运用,写一则小短文描述自己的家庭成员组成以及家庭成员的情况。再如学习了描述物体方位后,我让学生画出自己的房间并按照所画的图示用简单的英语来描述自己的房间或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房间。又如在学习了颜色表达及服装名称后,我让学生用自己所喜爱的颜色设计一套适合中学生穿着的服装,并作描述。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开辟英语角,将作文比赛中表现突出的文章在英语角中展出,让同学们学一学、练一练、比一比。
初中英语教学重点难点突破之我见 篇4
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是教师课堂的主要内容。如何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接下来,我一七年级上Unit3 Is this your pencil?(Section1a-1c)为例,谈谈我的看法。
一.精心备课,把握重点和难点
Is this your pencil?(Section1a-1c)的重点是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疑问句确认物主关系并坐简略回答。教学难点是能够正确使用名词性物主代词:mine, yours, his,hers.二、关注学生差异,调整教学难点。要上好英语课,教师就必须了解每个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水平,适时调整教学难点。富家桥镇中学初一学生基础薄弱,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本单元名词性物主代词的教学要循序渐进,反复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名词性物主代词。
三、实物教学和游戏教学相结合。
本单元Section1a-1c部分词汇像pen, pencil,eraser,dictionary等都是学生平常学习中使用过,运用实物引出教授新词直观形象,结合“大小声”游戏反复操练词汇,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让学生巧妙的掌握了词汇。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分析和讲解Is this/that...?句型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多媒体课件由于其形象直观特点,能使抽象东西形象化,既突出重点,又能使难点化难为易,从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牢,兴趣盎然,增加美感。
五、情境教学法。
运用学生的book,pencil,pen等用具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操练Is this/that...?句型并引出名词性物主代词,对名词性物主代词结合课件进行讲解。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合作操练重点和难点句型,通过反复操练加强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和把握。
六、游戏活动法。
猜猜小游戏,利益学生的书、铅笔、钢笔、橡皮等文具让学生猜猜是谁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生动活泼,寓教于乐。
七、巩固练习法。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主要方法。设计一系列有关Is this/that...?和名词性物主代词运用的练习,检验学生对于本单元的难点和重点的掌握,对于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精心讲解,突破难点和重点内容。
历史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篇5
陈湘涛
历史教学如何突破重难点
参加工作刚一年,接的是初三的历史。边摸索边实践,发现很多学生对历史问题只知皮毛,而没有深入理解问题。我认为是在教学中没有突破重难点。只是把历史当做了记忆的一门课。从网上看到了很多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觉得很好,现总结如下:
一、历史假设法:
就历史科学本身来说,是不容许假设的,但从历史教学来说,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进行假设性的提问。例如《美国南北战争》中南北双方的经济制度矛盾、内战的爆发是课文的重难点,笔者在教学中曾这样假设:假如有一个北方的资本家在美国的南方开了一家织布厂,这家工厂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性呢?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后进行交流,有的说“他买不到原料,因为棉花控制在南方的奴隶主手中,他们要把棉花卖到欧洲去”,有的说“他织出来的布没人买,因为南方大量的奴隶买不起棉布”,还有的说“他找不到干活的自由劳动力工人,因为南方实行的是奴隶制”,这样,通过一个假设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讨论中对美国内战的原因和性质就理解得更加具体了。
二、分设台阶法:
如何帮助学生认识近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政权性质,是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因为世界史中的国体与政体、议会和政府、国家政权的性质等问题本身就超过了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水平,教师可以将这一大问题分解成几个台阶:(1)3月18日革命是哪两个阶级面对面的生死搏斗?(2)巴黎公社组织机构的组成成分怎样?(3)公社采取了哪些措施?措施为哪个阶级服务?(4)为什么说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权?这样学生沿着台阶步步深入,从而学得顺利,记得深刻。
三、列表对比法:
比较是人们通常运用的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比较才能有鉴别,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世界近代史上亚洲有两次性质相同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然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了,中国的戊戌变法却失败了,这一内容对学生来说显得难以接受,如果教师将两次改革的内部条件、社会背景、力量对比、政策实施、国际环境等方面内容列成表格加以对比的话,那么上述结果的出现也就极自然了。这种对同一特征或性质相近的历史事件进行的对比,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从而能帮助学生找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必然联系,教师如果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比较的方法,那么无疑可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发展。
四、直观图示法:
此法适用于理论性较强和较抽象的教学内容。如:“奴隶制的确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内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依次展现如下的一组内容:(1)原始社会时人们制造的粗糙石器(2)我国商代的精美青铜器、陶器、玉器(3)殷墟平面图和古巴比伦城(4)大规模奴隶劳动的场面和生产中精密分工的场景。教师同时根据直观的画面进行讲解,在历史画面的不断再现中,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和较抽象的道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这种直观教学法也较符合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
五、揭示矛盾法:
世界近代史上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漫长斗争过程中,圣雄甘地曾倡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其中的“手纺车运动”这一内容可帮助学生来认识印度人民反抗斗争的正义性,教学中可以利用教材的插图提出问题“游行群众队伍中推的是什么模型?20世纪30年代的印度人民还在提倡手纺车运动是不是社会的倒退?从而在设置矛盾的情境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理解运动是保卫印度民族工业抵制英货的爱国运动这一性质。
六、数字计算法:
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却是个短命的王朝,在学习这一段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数字计算的办法来说明问题:“打匈奴、筑长城,约征发了30万人;攻打越族、开发南方,约征用了50万人;筑阿房宫、骊山陵,约征用了70万人,这样就是约150万人了,而当时秦国总人口大约2000万,如果男子占人口半数的话,那就是1000万人,再减去老的、少的、病的、残的,青壮年劳动力最多也就四、五百万人光景,男子劳力不够用的时候,甚至妇女也被征……”这些数字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启示性,通过数字的计算比较,进一步深化了教材,使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秦末农民起义决非偶然,而是秦的暴政引起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必然结果,因此秦王朝的短命也就极自然了。
七、形象类比法:
拼音教学的难点突破方法 篇6
1儿歌记忆。像个6bbb, 反写 ddd ,像个9qqq,,反写ppp。
2儿歌记忆。bd肚子对肚子
pq脑袋对脑袋.3动手记忆。给孩子一根剪好的电线,和家长一起来摆这四个形状
4动手动嘴记忆。大拇指向上,左手b来右手d,大拇指向下,左手P来右手q
标调的儿歌
“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拼音课间操
拼音课间操可以让孩子放声笑,身体尽情地摆动,而且把学过的拼音字母通过身体去体现出来,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如“点点头,伸伸腰,我们来做拼音休息操。”
”“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p、m、f、d、t、n ……” “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i、ei、ui……” “头要正,身要直,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chi、shi……”“专心听,勤动脑,学好拼音字母基础牢。”
在我们班做的还有另一个版本的课间操。比如做声母操,一边说拼音的口令,一边摆出该拼音的形状,身体随着音乐摆动。例如左手高举,右手叉腰围成一个圈,一边扭动身体,一边说“听广播,bbb”,相反右手高举,左手叉腰围圈就是“一只队鼓ddd”。两手胸前交叉就是“切西瓜,xxx”,两手合并向上直伸就是“一根直棍lll”。一开始是我在课堂上带着他们做几个简单的拼音造型,慢慢地,孩子找到了感觉,也能自己创造出拼音造型。我教他们弯下身体,手碰地,那就是“一个门洞nnn”,孩子马上想到两个人并列做相同的动作,那就变成了“两个门洞mmm”。他们根据我引导的b和d的造型,创造了p和q的拼音操姿势。类似的创造性发现在课间操的游戏中常有发现,孩子们的发现让我惊喜。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只要我们老师为孩子们创设的轻松的教与学的环境,孩子就能学得兴趣盎然,教师也教得兴致勃勃。
学完a、o、e、i、u、ü 6个单韵母,开始学习声母了,可以给学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汉语拼音王国里面住着许多字母娃娃,单韵母是这个国家的小姑娘,而声母是这个国家的男子,十分的聪明勇敢。凡是小姑娘要出门,声母男子总是走在前头,拉着小姑娘组成音节。不过说起话来,小姑娘们声音又响又亮,而男子汉们声音又轻又短。你们想认识这些脾
气古怪的男子汉吗?学生听了故事,兴趣马上来了,急切要知道这写古怪的男子汉是谁,下面复韵母学习就容易进行了。
在教学j、q、x,y 与ü相拼时,理解ü上两点省略规则是这一课的难点。一个有趣的故事就让孩子把省略规则记得清清楚楚了。一天,j、q、xy这四个小伙伴一起在森林里玩,u跑过来说:“喂,你这三个家伙,我也要玩。”j、q、x看了u一眼,说:“我们从不和不讲礼貌的孩子玩。”过了一会儿,小ü路过这里,见他们三个人玩得很高兴,于是他摘下帽子,很有礼貌地说:“你们好,我是小ü,我也想和你们一起玩,好吗?”jqxY笑着说:“好呀!”他们手拉着手一起玩游戏。故事讲到这儿,就让孩子从故事里知道了什么呢?教师适度放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点进行汇报,有些学生会说到:“j、q、xy与ü相拼,ü上两点应省略;”有些学生会说到:“jqxy从不与不讲礼貌的u相拼;”还有的学生说到:“ü与j、q、xy相拼,去掉两点还念ü。“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故事中有发现,有收获,不再是被动的接受了
1、我猜我猜我猜猜猜(1)“猜口型”
这个游戏让学生根据不同的发音嘴形来判断拼音。嘴形合适了,就能发出正确的音。例如在在学习“a、o、e”“i、u、ü”时,我通过和孩子玩“猜口型”的游戏,巩固了孩子对6个单韵母的认识。一开始是教师摆好口型,孩子猜,他们猜对了,表扬他们非常聪明。接着角色互换,由孩子摆口型,我猜对了,也表扬是因为他们口型摆得正确,老师才能猜对。这样的游戏加上适当的表扬,孩子兴趣非常高,很快就掌握了六个单韵母的发音方法。
对不易区分的声母、韵母来说,猜口型游戏有很重要的作用。比如f和h的区别,平舌与翘舌的区分,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别。猜的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教师摆好口型让幼儿猜,幼儿叫老师猜,也可以幼儿互相之间猜一猜。幼儿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注意力集中,学习积极性高,学得轻松,读得标准。(2)你演我猜
这个游戏跟“猜口型”形式差不多,可以老师演,学生猜,或者学生演,老师猜。两个游戏有所不同的是“你演我猜”不仅可以通过动作,也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但是语言描述中不能出现谜底。例如在学习《ao、ou、iu》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这三个复韵母的理解,我和孩子就玩了这个游戏。在屏幕上出示词语,学生演、说,我来猜。这些词语包括了这三个
复韵母,有“游泳”、“书包”、“扭动”、“脑袋”……每次老师猜对了,孩子都非常高兴,因为老师的成功里有他们的努力。学生在游戏中,不仅掌握了三个复韵母,而且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2、找朋友
找朋友游戏可以利用到复韵母学习、拼读音节等内容上。比如学习复韵母。先制作六条带有单韵母的项链,六个孩子每人带一条。带有a的小朋友站出来问:我是a,我的朋友在哪里?带有可以和a相拼的项链i的小朋友就站出来说:我是i,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同学一起说:a和i是好朋友,ai、ai、ai”。带有a的小朋友站出来再问:我是a,我的朋友在哪里?带有o的小朋友站起来说:我是o,你的朋友在这里。全班同学一起说:a和o是好朋友,ao、ao、ao”。以同样的方法练习其他复韵母。孩子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以生动、活泼的方式掌握了复韵母组成的方法。在拼读音节时,学生和老师表演“玩牌找朋友的”游戏。将拼音字母制成牌,发放到每一个参与者手中,有的牌上面写着是声母,有的写的是韵母。老师先出一张“牌”口里念:“我是……”(如我出“b”)然后学生出牌,出的这张牌要与老师出的牌相拼,如出“ao”,边出边念:“我是ao,b—ao—bao,书包的包。”拼对了对方的牌就算赢。接下来是每两人或四人为一组表演这个游戏,老师参与其中,让孩子们在开心的玩、入境地演中不知不觉地复习了字母,训练了拼读,这既是亲历学习的过程,又是获得愉悦体验的过程,也是增长自信心的过程,更是形成师生合作其乐融融、使课堂活力四射的过程。
3、点名字
在教每个字母时,都给它们编出名字。如:g(小鸽子),f(小拐杖),l(小棍子)等。在练习声母顺序,可以采取点名法。请一个孩子到前面点名,一个孩子发相应的卡片。每点到一个名字,就有一个孩子站在前面去举起卡片说出这个字母的音和形。23个声母全部点完后,请一位孩子当组长,其它的孩子按顺序排好队,大家一起唱声母歌。在这个点名、排队、唱歌的过程中,孩子就将声母的顺序牢牢地记在了脑海里。
4、摘果子
在黑板上贴出一棵树,树上挂满了写有音节词的沉甸甸的“桃子、李子、葡萄、草莓”等等,接着引导学生走进秋天的果园,摘下成熟的苹果,带领同学拼读音节词,并与同学一起为它找朋友(组词造句)。之后在按两拼音节、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把果子分类放进不同的篮子里。这种游戏的引入,锻炼了学生的拼读能力,检查了音节的分类,不仅能解决教学重难点,使枯燥乏味的拼音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而且还能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到汉语拼音以外的其他领域。
5、竞赛法
(1)登山法: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山顶上画了一面红旗,然后把学生分为两组参加游戏,各组取好名字,每组学生轮流认读一个音节或音节词,每认对一个音节或音节词就向山顶前进一步,读错了就向后倒退一步,看哪一组同学先登到山顶,那是胜出的队伍。
(2)、贴商标。在游戏之前在讲台上摆放各种实物,黑板粘贴好打乱的音节词卡片。引导学生超市里摆放了这么多的物品,可是这些物品的商标名称还来不及粘贴,每一组请一个同学担当超市管理员,把黑板上的这些商标贴到对应的物品上去吧。贴了标签的那个物品就可以放组里的篮子里,最后看哪一组贴对的商品最多。比赛结束后,来检查贴得对不对,一个个叫同学读,这样又可以检查了学生拼读的能力。因为是比赛,所以的情绪激动,思维特别快,在这样喜悦的环境中学习,掌握的效果比干巴巴的词语分类和拼读要好得多。
6、拼拼玩玩
学语文不仅仅是听说读写,如果加上动手,让孩子在动中学,学中动,效果会更理想。如:教学声母时,可以让学生剪了几个半圆,几根竖条,用它们拼声母,比比谁拼得多,认得多。学生拼出了b、p、q、d、m、n,也顺利地区分了 b 与d,p与q。学生还会用毛线拼s、x、z、c,另外还会用手势来表现d、b、q……拼一拼,猜一猜,学生顺利又快乐地
熟悉了声母,与它们交了朋友。
在教学复韵母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了a、o、e、i、u、ü 6张单韵母卡片,让他们自己摆一摆,摆出不同的复韵母,叫出它们的名字,区分形近的“兄弟”。
拼拼玩玩,活动学习既有效地调控了课堂,还寓教于乐,一举两得。孩子动起来,手、脑、口并用,拼音也“动”起来了,学习变得更有意思。
五、创设情景法
在教学中,如果让孩子感受到不是在上课,而是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和收获,那么孩子一定会对课堂充满期待,在课堂中也积极参与,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设置情境,可以让拼音教学走进一个动感的空间,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我经常给孩子创设不同的情景。例如在拼音复习中,我戴上卡纸做的皇冠,拿着一根装饰过的棍子作魔法棒,化身为拼音王国里王后,带领孩子去拼音王国来一次历险记。历险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在课堂里,我们共同闯关,一起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果说情境可以让孩子们忘记课堂,走进神奇、有趣的新天地,那么设计在情境中的一个个小游戏则可以调动孩子们的兴奋点,把拼音教学转化成为他们乐意参与的游戏活动。历险记要闯的第一关,进入拼音王国的大门,就要
念开门的咒语,第一道咒语是声母,第二道咒语是韵母,第三道是整体认读音节,背出这三道咒语就可以顺利进入大门,顺利闯了第一关。在大门口,有一个小精灵要欢迎我们,它现在隐身了,按顺序把声母连起来,他就显身了。学生急切地拿起笔就连,很快就找出了原来这个小精灵就是海豚,第二关通过了。在拼音王国里,有四个地方闪闪发光,原来是藏着四顶声调帽子。选六个学生代表a、o、e、i、u、ü,组成复韵母之后,能标调的同学头上就带上拼音帽子,学生拼读,在游戏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巩固了标调的方法。拼音王国里,还有三个怪兽,有一个喜欢吃两拼音节,有一个喜欢吃三拼音节,另外一个爱吃整体认读音节,赶快从苹果树上取下合适的音节,喂给这三个怪兽,怪兽吃饱后就自动消失了,学生参与的兴趣高。怪兽消失了,第三关也顺利通过。在拼音王国里玩累了,天黑了要回家,在纸做的通行证上用拼音写上自己的名字,交给王后,下一次王后会根据这个通行证再邀请你来拼音王国玩。整节课孩子都处于在拼音王国里历险,兴致浓厚,在历险中,不自觉地巩固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拼读、标调、区分音节、拼写等知识,效果显著。
孩子都喜欢动物,课堂上可以营造环境要带着孩子去动物园游玩。用课件呈现了了一些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动物形象。如老虎、大象、猩猩、狮子、斑马、孔雀、兔子、小猴等。
这些动物各有自己的特点:老虎威风凛凛,斑马身上布满黑白相间的条纹,悠闲地吃着草,孔雀骄傲地抖动羽毛,散开美丽的尾屏;兔子机灵可爱……学生被一个个生动直观的动物形象深深吸引住了。老师顺势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你能把你熟悉的动物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由拼音名称到动物形象,再由动物形象到拼音名称,学得不亦乐乎。这时教师趁机及时引导,分清并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的音节,最后趁热打铁鼓励学生给动物写写名称,记住它,和它做朋友。
现在最流行的动画片是《喜羊羊与灰太狼》,如果讲拼音学习和喜羊羊联系在一起,也能成功地挑起孩子的兴趣,争着要表现。
这种情境教学,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情境教学对课堂的语文教学是重要的补充,它丰富了着课堂教学,陶冶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突破物理教学的重难点 篇7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再现某种物理现象, 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综合、归纳得出概念, 然后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建立和总结出来的。所以在物理教学中, 实验极其重要。加强实验, 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 学生通过实验掌握了基础知识, 同时加深对物理概念、公式、定律的理解。所以说, 做好实验, 对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非常关键。
1.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克服学前概念的干扰。尽管物理中的许多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 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 心理发展和认识上存在局限性, 常常会根据粗浅的生活经验得到一些错误的认识, 对建立正确的概念造成障碍, 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例如, 有的学生认为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有的学生认为重的物体就下沉, 轻的物体就上浮。其实, 这是学生认识上的误区。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些实验, 引导学生进行受力分析, 进而真正认识到物理现象的本质, 从而了解真相。
2.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变抽象为直观。在物理中有许多定律和公式非常抽象, 难以理解, 这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笔者认为, 教师可以用实验的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变为直观的现象, 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例如,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对于“不受外力时静止的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 但“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比较难以理解。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教师可以做这样的小实验:让一辆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个高度滑下, 分别在毛巾、棉布、玻璃板上滑行, 通过比较、分析小车在光滑程度不同的表面上滑行距离的大小, 推理得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 此问题便迎刃而解。
3.利用实验帮助学生克服对重、难点知识的畏惧心理。有些章节教师在讲课之初就告诉学生是重点或是难点, 部分学生就会产生畏惧心理, 特别是一些物理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畏惧心理的影响, 他们的听课效率会降低, 从而无法理解相关的概念、规律。但如果用实验的方法来讲解类似问题, 课堂气氛就会活跃, 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轻松, 听课效率自然就会提高。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化解教学中的重难点
许多物理概念、规律因为太抽象, 而又无法用实验完全演示, 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如果只凭教师的描述与讲解, 往往花费很大的精力, 但效果并不明显。而利用多媒体教学, 可以提供一些与教学有关的场景, 设置一些教学悬念, 能有效抓住重点, 突破难点, 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 在“晶体熔化”的实验教学时, 实验现象不明显且实验结果经常不准确, 使学生对熔化的条件与特点这个难点理解比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点, 笔者可以利用flash动画或者播放录好的微课, 使学生形成完整正确的知识体系。
三、用好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 因此, 在教学时,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 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例如, 类比法是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可帮助学生理解一些难懂的概念、规律。不少学生对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确 (如密度、电阻等) , 其原因是学生只注意了数学形式, 而忽视了物理意义, 对此类问题应对症下药。
例如, “机械功”中的“功率”, 它是用比值定义的, 笔者用速度进行类比, 以帮助其加深其理解。
又如, 电磁学中不少学生左、右手定则分不清, 记不牢, 笔者便想出个“谐音法”, 比如用“幼发拉底河”这河流名中的“幼”通右, “发”通“发电”, 即为右手发电, 这样左、右手定则很有趣地分清了, 学生记得也会更加牢固。
四、用针对性的习题深化重难点
练习是增强对知识点理解、掌握的一种重要途径。做练习最关键的是讲究选题的针对性, 否则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还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选题很重要, 笔者认为, 应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找习题、编习题。只要从每一个练习中得到一点收获, 一点启发, 对初学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鼓舞, 对其培养兴趣、打好基础都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时几个练习能从不同侧面反映某一知识点, 教师要善于寻找、分析、归纳, 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有深层次的理解。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理解不正确, 就专门找这样的习题练;如果认识不全面, 就要从多方面找习题练。选题不要运算太复杂, 综合性太强, 否则会影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针对性的练习是一个专用武器, 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攻克每个重、难点。
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数学;教学过程;创新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所谓的数学教学主要侧重于教师把教学的内容作为载体,用最恰当最易理解的方法,让学生对数学产出兴趣,呈现出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发现以及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更深的印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在数学探究的学习中也呈现出很多问题,诸如,教师对教学的理解不够透彻,把握不到位,不能把最佳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同学。因此,我结合自己在初中的探究学生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中应该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
1.教师不断挖掘学生的探究潜力
正像伯乐发现千里马那样,学生的潜力需要教师去挖掘和引导,每个人都隐藏着自身的创造力,只是缺少培养,缺乏挖掘。在课堂上发现每个学生都会迸发出一种创造力,这就可以说明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改变并且发掘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主动性,并且会不断地去探究问题,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探究潜力。
2.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环境
在探究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需要师生之间有更深的交流、沟通、互动。教师也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要善于尊重每一位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自由交流。学生能够拥有积极探究问题的态度与热情,才是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使用积极鼓励学生的语言。比如: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学生答不上来。这个时候老师不应该说:“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答不上来,你还能学习”。而应该用激励的语言说:“不要着急,坐下来慢慢想想。”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而且还可以鼓励学生去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
二、落实学生的有效练习
1.有效练习的基本策略
1)自主性策略
在学习中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练习的根本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学习数学的能力能够得到真正的培养和发展,树立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拥有自由的思考空间、不断培养自我监控能力。
2)趣味性策略
在教学中增强练习的趣味性,使教学内容变得新颖、有乐趣,通过一个人或某一活动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在练习中能够集中精力,热情饱满的去探究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差异性策略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要求都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室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去设计练习。尽可能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让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并且可以去延伸题目。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获得成功的喜悦,进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性。
4)应用性策略
要把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练习设计时选择实际的,与生活接近的,具有挑战性的生活素材。这样可以使一些枯燥的数学题变得具有生活的气息,充满生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自主运用数学知识去探究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巩固理论知识,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有效练习的具体实施
1)明确有效练习的目的
在练习设计中必须要与教学内容相关,明确教学目的。否则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负担,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效果。明确练习的目的可以扩展并且深化教学内容。
2)选材富有生活性
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很多,因此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在练习题的设计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经验中出发,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生活中会有学生游玩活动或者乘车等问题,这样联系实际生活设计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
3)有效练习的适中性
在设计练习时一定的具有挑战性,又得确保大多数学生可以成功完成。太难的练习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挫折感,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太简单的题又会使同学们感到很索然无味,而且不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对学习的欲望,感受不到成功带来的满足感。因此难度适中的练习同学们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与研究,最终成功的完成,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完成后的喜悦和满足感,而且还会增加对学习的积极性。
4)学生练习的层次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学习上都会有一些差异,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去顺应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从感知认识到熟练掌握,再到自己可以创新的应用,一步一步加深,这是学生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主要是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知识,有利于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增强对学习的信心。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思维和解题的多样性,从而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所进步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总结: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不断探究数学可以从中学习到数学的有效价值。以上是我对初中数学教学重难点突破方面的一些认识,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李亚平.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提问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2(22):19.
[2]袁彩辉.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3(21):47.
[3]罗世明.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提问策略之我见[J].治学之法.2013(10):54.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篇9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进入了教育界,凭借其特有的形象性与感染力,通过图文、动画、色彩及音响等绝对优势,在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多媒体导入,创设情境
1、音乐导入激情
《卢沟桥烽火》一课记叙的是七七事变,也是抗日战争的开始,本文再现了那段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在课开始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当时的历史图片画面,并播放了《卢沟桥之歌》,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听音乐中,心灵受到震撼,激起了学生的憎恨之情和对我国军民的崇敬之情,再读课文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对课文也加深了理解和感悟。
2、情景导入激趣
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的“敲门砖”。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所提供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这在创设与教学内容是相一致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育情境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在教《长江之歌》一课时,先播放《话说长江》的短片而且配上音乐长江之歌,学生在优美的歌声中不仅欣赏了音乐之美,更感受了长江的渊源流长、气势磅礴、多姿多彩,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学生在欣赏中也学会了这首优美的歌曲,这样,再读课文时,不但读得美,而且很快就背诵下来了。
二、多媒体讲授,突破难点
1、选点运用,有效突破重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按传统模式,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不但花很多的时间、精力,而且还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就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色、声、动感的优势,使学生通过电脑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
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学生对作者在洞中看到的美丽的石钟乳只能凭空想象,似懂非懂,教师经过选辑录像,下载图片,再制成片子。教学时,在学习内洞一段时,先是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说洞里还有些什么景物,然后出示石钟乳、石笋图片,让他们根据形状来起名字,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这些多媒体演示既生动又直观,让学生欣赏双龙的美景,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风光,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之后,再让学生观看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演示,感受“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入回溪”通过录象演示、图片展示、读文体会等方法来感悟孔隙的小、矮、险等特点,从而感受双龙洞奇妙的灵魂所在,突破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减少了老师的枯燥讲解,使得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轻松。
2、朗读感染,引领学生悟文本
在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时,由于学生没看见多那样气势磅礴的腰鼓,所以朗读不到位,在教学时,我从多媒体上调出了安塞腰鼓的视频朗读,上面不仅有腰鼓的火烈,震撼,而且有强劲有力的朗读,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跟着朗读起来,而且读得也是那样的雄伟有力,震撼人心。这时的多媒体就像一位老师,引领着学生走进了文本,感悟了文本。
三、多媒体总结,启发创造
课堂总结也是衡量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灵活运用,而不拘于形式,死板单调,总结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朗读欣赏、读写结合。
在学《桂林山水》一文,总结时播放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再加上音乐伴奏,使学生对桂林山水的美感到如痴如醉,并发出由衷地称赞,教师趁势总结:“让我们把这美景深深的印在心里吧!”然后屏显作业“仿照2、3节的写法,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一短文《我的校园真美》”。
2、媒体拓宽、启发创造。
学习《姥姥的剪纸》一课,讲读后,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欣赏到更多的剪纸艺术,我从电脑上下载了很多美丽的不同内容的剪纸,然后让学生欣赏,最后,让学生选择自己
喜欢的一副剪纸加上自己的想象,写成一篇文章,学生的兴致很高,很快就完成了一篇内容丰富的想象作文。
英语重难点教学的突破方略 篇10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打造“高效课堂”是老师们的努力方向。多年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理念成为打造高效课堂的严重阻碍。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采用“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对教师演讲的东西全盘接受,分不清侧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语文课的“高效课堂”重在如何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日常教学中突破教学重难点逐渐成为现代教师的热点话题。
【关键词】 语文 突破 重难点
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语文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如何选准突破口、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是语文老师困惑的问题,也是很多语文老师在一起探讨的话题。突破教学重难点不仅是简单地向学生指出哪些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并加以讲解,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过程中它还包括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等,而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是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应尽量优化教学方法,做好突破教学重点难的工作,提高教学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突破教学重难点呢?
一、在预习新课时找到学习重难点
预习新课是指在进行新课教学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提前了解课文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整体感知。这里所说的预习新课不是走马观花地泛读,也不是逐字逐句的细读,而是结合单元提示和课后练习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找到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帮助学生选好着眼点,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找到学习的重难点,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夯实基础。如在教学《曹刿论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力求熟读成诵,把握全文整体内容,可以引导学生查找好本文出现的所有古今异义的字词,为理解文章扫除障碍等。有学生发现文中多次出现“夫”这个字,并且感觉在不同的句子中会有多层含义,感觉这个词的理解对掌握文章内容有重要影响。因此,学生就会发现掌握“夫”字的古今意义,把理解这个词的语境义作为课文学习的重点,进而找到依据关键的句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把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作为学习的难点。通过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难点,为接下来地学习指明方向,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工具可以有效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促使学生感观世界受到与文字描述不一样的刺激,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教学效果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借助多媒体工具,促使教学重难点趋于直观化、简单化,加深学生理解,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教学《大自然的语言》时,我们会发现,这篇文章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文中多次出现的生字词以及文中提出的诸多科学方法,难点是让学生掌握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等。为了让同学们很快的解决生字词,多让学生接触物候学的机会不多,让学生了解诸多科学方法却很有难度。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把影响物候的纬度、经度以及高下的差异两相对比地展示出来,让学生理解这些因素影响的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科学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在大屏幕上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方法,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印象,以此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突破这篇文章的难点。通过这种方法,把抽象的文字描述的知识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出来,可以有效加深学生理解,简化教学内容,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手段。
三、设置课堂提问进行针对解疑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成熟,还有着对教师的依赖性,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课堂学习的重难点并加以突破。教师改变传统的提问方法,设置新型、有价值的课堂提问。提问时,要仔细考虑提问的原因、内容、方向等,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教师要巧妙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帮助学生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释疑解惑,让学生的思路有方向、有针对性。例如:教学周敦颐的《爱莲说》时,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感受“莲”美丽高洁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志趣、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等。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已知的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课堂提问,如:“这是周敦颐描写莲的一篇文章,请你找出文中描写莲花形象的语句”、“世人都爱牡丹,作者也喜欢牡丹吗?为什么?”、“作者喜欢莲花的原因是什么,这可以体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周敦颐的写作目的只是赞美莲花吗,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等。学生在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步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从而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设置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在掌握本篇文章重难点的阻碍因素,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渔的重要性我们都知道,单纯依靠教师的指导来学习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随着课业的繁重,教师细心指导的时间越来越少。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自主突破教学重难点逐渐成为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活动、给学生自主思考的动力和在小组中积极发言、发表意见的机会,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以此完成教学任务。如在教学《海燕》时,为更好地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教师可以以“分析这篇文章的标点符号”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活动。活动中,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文章,从而发现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最多的是感叹号。于是,学生根据文学常识了解到,通常使用感叹号表达作者感情激荡,与此同时,学生小组之间在分析标点符号时会初步理解作者对海燕的赞美之情,体会到作者塑造的革命先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形象。这样,学生在小组成员互相分析评论中就能抓住本文的关键点。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引导学生从标点符号的角度把握全文主旨,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又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重要途径。
英语重难点教学的突破方略 篇11
考情分析
Ⅰ 热点、重点知识并重,侧重考查动词的多种用法。单项填空题涉及的面非常广,几乎涉及所有的语法知识,但与动词相关的试题(动词及动词短语、动词时态和语态、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等)则占了整个单项填空题的40%左右。
Ⅱ 题干简洁明了,重视考查基础知识。题目经常涉及冠词、代词、介词、交际用语等常用语法知识。
Ⅲ 语境较强,突出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单项填空题的题目设计很灵活,单纯考查语法的题目很少,绝大多数题目考查考生在正确理解语境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One:利用对称结构
考生在解题过程中要善于利用and,but等并列连词。若前面是一个句子,后面也必定是一个句子,反之亦然;若句子连接的是几个动词,则这几个动词也必定是同一时态或同一形式。
-English has a large vocabulary, hasnt it?
-Yes. ___ more words and expressions and you will find it easier to read and communicate.
A. Know B. Knowing C. To know D. Known
【指点迷津】因为第二个and后面是一个句子,所以前面也必定是一个句子,但前面这个句子没有主语,只能用动词原形,构成一个祈使句,因此,正确答案是A。
Two:分析句子结构
有些试题的考点本来十分简单,但命题者却通过使用定语从句,或者把固定词组拆分,进行重新组合,使考生在句子结构上产生错觉,以此迷惑考生。这时,考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开陷阱,仔细分析句子结构。
All the teachers discussed the plan that they would like to see ___in the next school year.
A. carry out B. carried out C. to carry out D. be carrying out
【指点迷津】本题考查“see sth done”的结构,只不过把sth提到前面充当了先行词,被后面的定语从句修饰,done仍然用carried out,所以选择B项。
Three:删除干扰部分
为了增加句子的难度,命题人常将起干扰作用的定语从句、介词短语或插入语混在句子中,有意给考生造成理解和判断上的困难。如:I think/suppose/ believe, do you think /suppose/believe, you know, of course等。考生在解题时可以采取添加括号的方法删除这些干扰项,使句子变得更加简单,以便更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It is the ability to do the job ____ matters not where you come from or what you are.
A. one B. that C. what D. it
【指点迷津】去掉题干中的not where you come from or what you are,题干就变成了一个简单的句子the ability to do the job matters,把主语the ability放在强调句结构中,即变为题干,显然最佳答案为B项。
Four:补全省略成分
口语中常常会使用一些省略句,考生做题时若将被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答案就会一目了然。
—Where did you get to know her?
—It was on the farm ____we worked.
A. that B. there C. which D. where
【指点迷津】这是一个强调句句型, 强调地点状语on the farm。如果把句子还原成陈述句It was on the farm where we worked that I got to know her,考生就可以看出on the farm后面的where引导一个定语从句,并且省略了that I got to know her这一结构,因此答案是D项。
Five:检查有无谓语
看到两个相似的句子,考生往往会毫不犹豫地就选连词,殊不知,这正掉进了命题人设计的陷阱。事实上,有时貌似是句子的“句子”却没有谓语,其中的动词只是一个非谓语动词(多为分词)。
He wrote five novels, two of ____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A. it B. them C. which D. that
【指点迷津】此题考生很容易误选C项,以为后面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事实上,translated是过去分词,而不是谓语动词,后面不是句子,所以无须连词,正确答案是B项。若在translated前加上were, were translated就是谓语,这时就应选连词which。
Six:适当转换句式
考生有时将题干的句式转换成自己熟悉的句式,比如将疑问句、强调句、感叹句、倒装句改为陈述句,将被动句改为主动句,将无序句调整为正常句,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
-Mr. Wang, whom would you rather ____ the important meeting?
-Tom.
A. have attend B. have attended
C. having attend D. have to attend
【指点迷津】若将疑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I would rather have Tom attend the important meeting,would rather后必须接动词原形,have sb done sth意思是“要某人做某事”,故选A项。
Seven:注意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在在单项填空题中看似微不足道,但考生不可将其忽视,它可以起到表意的作用,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在定语从句或者非谓语动词做状语的句型中,利用标点符号分析法可以帮助考生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There are eight tips in Dr. Rogers lecture on sleep, and one of them is: ____to bed early unless you think it is necessary.
A. doesnt go B. not to go C. not going D. dont go
【指点迷津】此题考生很容易误选B项,认为是用不定式做表语。其实冒号已经表明后面是Dr. Roger讲的原话,原话应当是一个句子,只有D项才构成一个否定形式的祈使句。
Eight:排除思维定式
高考命题人通常利用考生熟悉已久的句型结构、固定搭配或者母语为“诱饵”,给考生造成假象。考生常常会因为受到思维定式负迁移的影响,而忽略题中已经变化的条件或情境,轻而易举选出“正确答案”,结果掉进了命题人的陷阱。考生在做这类试题时,要仔细分析句子结构和句意。
____is known to us all is that the 2016 Olympic Games will take place in Brazil.
A. It B. What C. As D. Which
【指点迷津】该题考查名词性从句。考生易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误选A项或C项,误把it当形式主语,或者将题目判断成as is known to sb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而没有分析清楚is之前的句子是主语从句,what在从句中做主语,所以应选B项。
Nine:正确把握语境
语境即一定的语言环境。近几年的高考题往往巧妙地设置一定的语言情境,或者故意隐蔽一些有效的信息,以考查考生在特定语言环境中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解题方法适用于情景题和交际题,考生解题时必须依据题干的具体情境,或交际对话的场合、内容来确定符合情理、场景的最佳答案。
—Tom, you didnt come to the party last night?
—I ____, but I suddenly remembered I had homework to do.
A. had to B. didnt C. was going to D. wouldnt
【英语重难点教学的突破方略】推荐阅读:
拼音教学难点的突破09-16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07-29
物理教学难点的突破08-23
突破电功率教学的难点05-13
生物教学中难点的突破10-06
轴对称的教学难点突破11-01
语文课堂教学的难点突破07-08
运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教学重难点05-11
充分利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09-21
教学案例:巧用微视频 突破重难点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