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权利归属证明

2024-06-10

作品权利归属证明(共5篇)

试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归属 篇1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归属

一、问题的提出

有法律学者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西方社会,一首歌的创作者通常是一个人,他自然成了这首歌的拥有者,他不仅有出售这首歌的录音带,而且也有防止其他人这样做的权利。然而,在一个传统社会,“作者”可能把“原作者”归于精神世界的某一成员。在任何情况下,老人和世系可能对该首歌有某种权利。在该例中,作为一件作品,对这首歌的权利在不同意识下归属于不同的人。西方社会从他们建立和发展的知识产权制度理解和对待作品,但并非所有作品都能归置到知识产权制度中。正如以上提到的那样,源于传统社会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显然非知识产权制度可以调整和保护,现行法律保护模式也受到许多人的质疑。日笔者认为,应探讨在非知识产权框架下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指由某地区或民族身份不明的成员创作,反映该地区或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代代相传而保存、发展的文学艺术作品。我国现行《著作权法》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一词是舶来品,其前身应是1982年《WIPO·UNESCO示范法条》中使用的“民间文学艺术表达”。本文所称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此词义相当。另外,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指的是原始原态作品,不包括其派生作品。本文讨论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指的是狭义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征与性质

大多数学者均同意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著作权所指称的一般的作品有区别。与一般的作品相比,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有以下的特征:(一)创作者有总体明确,个体不明的特点。一般作品的作者及创作作品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能大致地认定由某地区或民族的成员创造,但具体是哪个成员在什么时间创造一般不能确定。有些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史料中被记载为某个人所创,但因史料本身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难以证实,固一般不能被认同。如传说广西刘三姐创造的一些民歌作品,只能认定为广西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作品。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体现的是某地区或民族成员总体历史上的精神,而非成员现在的意识。(二)保护时间没有限制。一般作品的著作权都有一定保护期限,目的在于协调作者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即保证作者在一定期间能够通过作品的经济价值保护自身的著作财产权,又能实现作品弘扬文化惠及全社会的目标。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保护期限一般没有限制。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存在对于推动文化多元性具有重要作用,它本身就契合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因此不需要设定一个保护时间来限制私利益,因为保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更多的在于公益。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文化遗产“是各国人民集体记忆的保管者,只有它能够确保文化特性永存”。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而该作品本身对民间文化的全面准确的诠释不是一般作品实现的,能对它的永久保护目的在于确保文化的永存。(三)绝对的独特性。一般作品是作者精神和意志的表达方式,具体通过什么表达方式没有严格限制。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总是绝对的独特的,是不可替换的,改变了就不可能是名副其实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如蒙古族的长调艺术作品一般以马头琴这—传统民族乐器演奏,如果换了其他乐器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四)多样性。一般作品易受主流文化的影响,表达相同情感惟形式不同的作品很多。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基于其创作者的历史上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要表达的情感本身就有很大的不同,于是多元化的思想就造就了多样性的作品。《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我国某些民族至今还遗存的“走婚”习俗,这种习俗绝不是平常所说的普通的婚嫁风俗文化,更不能简单地归入其中,而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们强调: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应该从法律上体现作品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一般是对事物感性的描述,而事物的性质就是对事物理性的提炼。基于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特征的感性认识,可以上升为对其性质的理性认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的性质是对于这种权利的理性认识,要解决的是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到底是一种什么权利的问题。

前文提及学界普遍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与与著作权所指称的一般的作品不同,故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必然不能定性为著作权,此即何以有人质疑现行法律将民间文学艺术置于著作权制度保护的原因。国外有学者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应当是人权之一,即某社区居民或某民族的发展自己文化的权利;有学者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是一种民族自决权,即创作民间文许艺术作品的民族决定自己的民族文化怎样独立地发展、是否能为外界利用的权利。还有许多学者提出了传统知识权、非物质文化遗产权或干脆直接称之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大意都是指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者传承、传播、弘扬、发展、保护其独特性、多样性文化的权利。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均体现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征,都有其可取之处。笔者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应当是创作者自主权与经济权的统一。自主权是指创作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社区居民全体或民族自己按照本民族的精神和意志主张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如何传承和发展的权利。经济权是指创作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社区居民全体或民族因其创作的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而获得经济利益的权利。我们强调: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应该从法律上体现其性质。

三、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归属的探讨

国内外学者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归属的类型有国家、个人、群体(社区、社群或民族)等。

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是由某地区或民族身份不明的成员创作的,在创作过程中国家起的作用往往很小。另外,民间文学艺术作品通常是历史的产物,在很多情况下,它并非产生于现在的国家,就算引入国际法中国家继承的理论也无法界定它的渊源。如蒙古族的长调就难以界定归属于我国或蒙古国,故而2005年只能由中国与蒙古国共同申报其“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由此可见,将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归属于国家既不能反映作品本身的特征和性质,也常常受历史变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创作作品的人是作者”“作者享有著作权”。依现代著作权理论,个人(自然人)是著作权人的最佳形式,在谈一般作品归属时,若有创作作品的自然人,非法定的其他情形一般将权利归属于他,她。然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

的特征就是创作者总体明确、个体不明,因此不可能将其权利归属于个人。我国正在征求意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引入了传承人的概念。对于传承人,应当尊重他们在传播、收集和整理过程中所付出的创造性劳动。但是需要明确传承人的权利只是作为收集者、整理者、传播者的权利或者相关派生作品的著作权,而绝对不是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本身的著作权。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草案)只规定了国家相关部门对于传承人的职责和传承人的义务,没有具体规定传承人的权利,因此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也不可能归属于传承人。另外,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归属于传承人也不契合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征。

为了符合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征和性质,应将其权利归属于创作者。对于创作者,可以扩大范围:立法上既然不可能确定某个个体,那么总认定某个总体范围。笔者认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是创作者即创作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社区居民全体或民族自主权与经济权的统一,故而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应归属于创作该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社区居民全体或民族。

但是,社区居民全体或民族作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权利人在具体地维护其自主权和经济权时往往很难操作,权利主体需要将权利授予或委托某个法人或组织管理才具有现实性和操作性,这样也符合民法权利主体范围的理论。

我国《著作权法》第八条规定:“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可以授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被授权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主张权利。并可以作为当事人进行涉及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诉讼、仲裁活动”。笔者认为,对于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主体行使权利的方式可以参照著作权集体管理的规定。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人应该授权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集体管理组织行使其自主权和经济权。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集体管理组织被授权后,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为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人主张其权利,并可以作为当事人进行涉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权利的诉讼、仲裁活动。

车辆归属证明 篇2

车辆归属证明1

我公司出资购买的京ABC123号一汽本田轿车一辆,登记在琪猪名下,实际所有权归属于我公司,与XXX无关;凡涉及该车辆的一切事务,均由我公司承担,亦与XXX无关。

特此声明

xxxxx公司

〔盖章〕

法定代表人:xxx

XXX年5月3日

车辆归属证明2

浙G___丰田塞纳牌3___汽车

发动机号为:2GR7509953

车架号为:5TDKK3DC4ES513040

现该车所有人为王涛,实际该车归属浙江安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针对质保期内更换所有人导致质保协议自动失效的条款,在质保期内以车架号与发动机号做为质保延续的依据。

特此证明

___有限公司

20____年__月__日

车辆归属证明3

交巡警大队:

我公司所属车辆____________,车号 ____________,车辆类 型 ,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____________,为我公司驾驶员(车辆管理员) 驾驶____________,驾驶证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档案编号 ____________,准驾类型 ____________,服务 证号 ____________,现委派该驾驶员到贵队接受违法处罚。

特此证明!

xxx

20xx年x月x日

车辆归属证明4

保险公司名称:中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兹有我公司公务用车粤AN8888 (保单号: PDAA20____440106CD000001 )于20____年3月29日发生事故,现需到贵公司办理相关索赔手续,该车行驶证车主 张三 是广东省 顺丰 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人员,该车为我公司日常工作用车,为方便统一管理,故投保时被保险人为: ____有限公司,特此证明,请予办理。

公司名称:

20____年__月__日

车辆归属证明5

我公司出资购买的京ABC123号一汽本田轿车一辆,登记在琪猪名下,实际所有权归属于我公司,与XXX无关;凡涉及该车辆的一切事务,均由我公司承担,亦与XXX无关。

特此声明

×××××公司

〔盖章〕

法定代表人:×××

xxxx年5月3日

车辆归属证明6

交巡警大队:

我公司所属车辆____________,车号____________,车辆类型,于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____________,为我公司驾驶员(车辆管理员)驾驶____________,驾驶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档案编号____________,准驾类型____________,服务证号____________,现委派该驾驶员到贵队接受违法处罚。

特此证明!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x年x月x日

车辆归属证明7

x年x月x日x点x分,乙方向车主甲方借车(车牌照:辽,发动机号,车辆识别代码)出门,x年x月x日x点x分归还(归还日期在车辆归还时填写)。车主无偿提供车辆,双方经检验车身,车况,车内。

车辆借出期间,(燃料费,过桥费,高速费)由乙方自行承担,如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一切人员间接或直接(伤亡或伤残)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均由乙方一方全额承担。车辆借出期间,车辆损坏,由乙方必须在四S店修理后经车主甲方检验同意后归还,车辆无修复价值或丢失,乙方按本车购买发票为准,全额赔偿。车辆借出期间,所发生的交通违章经查证后由乙方受理。

经双方审核无疑议后,双方签字合同即时生效。

甲方:

乙方:

房屋产权归属证明 篇3

像房产这样的不动产是一登记为准的,也就是说,房产证上写的是谁的名字就是谁的房子,如果你要进行公证就必须由单位出面来公证,单位法定代表人持公商执照,本人身份证,法人代表代码证或任命书、房产证、土地证、如果有董事会的还必须有董事会的决议,法人代表本人无法到场的必须由单位出据授权委托书,受托人持本人身份证和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到场,你则带上身份证和户口就行了,如果只公证不过户也是不行的,应为公证毕竟不能代替房产登记~~!只有房产过户为你的名字后房产才真正属于你了~·

一个朋友在别人村子里买了某人土地使用权盖了一间平房,目前没有产权证,只是在村里那登记的还是那个人的名字,现在想拟一份合同,证明该房屋的所有权归朋友自己,以后拆迁或转让权益都归己方。

无法起草这样的合同。

因为你们现在的交易属于违反土地法规的交易,这种交易写成合同,由于本身就是违反法律,自然不能成立。

例如,打擂台,写生死文书,打死无论。由于打生死擂台本身就是违反法律的,自然生死文书也是违法的,打死了人仍然会被追究责任的。

一个朋友在别人村子里买了某人土地使用权盖了一间平房,目前没有产权证,只是在村里那登记的还是那个人的名字,现在想拟一份合同,证明该房屋的所有权归朋友自己,以后拆迁或转让权益都归己方。

··这种合同是违法的,无效的。只能私下交易,凭良心罢了。

情况是这样的:

我家现有2套房子分别是一个三室一厅(以下简称A套),和一个一室一厅(以下简称B套)。这两套房子的产权证上均是我父亲一个人的名字!我家户口登记是在B套房上,户口本上有4人,分别是我父亲(户主),我母亲,我,和我爷爷。我爷爷一共有5个子女分别是:大伯、父亲、叔叔、姑妈、和姨妈。现在我爷爷病危,叔叔、大伯家提出要瓜分B套房产!

问题:一旦爷爷过世,B套房子归属权属于谁?因为爷爷也在户口中,B套房产是否爷爷也有1/4的房产?

希望有律师朋友予以帮助,谢谢.盼回!

著作权法中职务作品归属如何认定 篇4

发表日期:2009-9-18

著作权法中职务作品归属如何认定

著作权法第十六条规定 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除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以外,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计算机软件等职务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

根据上述规定,职务作品主要由两个要件构成:第一,作品的作者同单位之间必须是一种职务性的上下级关系,即劳动法或者类似劳动法(例如国家公务员同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第二,作品必须是履行单位工作任务的结果。所谓单位工作任务,可分为两部分:第一,创作的作品必须与单位的业务范围有关;第二,单位应当有明确的工作指示,至少有口头指示。

作品权利归属证明 篇5

原告:陈启元。

被告:范文堂、张学松、付华春、刘建平、刘海群、杨淑贞、赵书群、商武恒、梁国印等9人。

1991年暑假期间,原告陈启元经人介绍,携带其写的《八卦探源与周易研究》书稿,到被告范文堂家与范就此书稿的创意和修改进行探讨和研究之后,陈启元将该书稿留给范文堂进行修改。1992年初,陈启元曾向范文堂取走书稿,不久又送回给范文堂。1993年春节假日期间,范文堂到陈启元处住了约一个星期,双方共同研究书稿。此后不久,范文堂又介绍被告张学松参加此书稿的再创作。同年暑假期间,陈启元又到范文堂处住了十多天,和范文堂、张学松一起探讨研究,在原稿基础上完成了定稿,字数从3万多字扩充到近40万字,书名定为《易数原微》,陈启元并试设计了书的封面,在该设计封面上标明“陈启元、范文堂、张学松著”。此后,张学松经联系,在中州古籍出版社落实了出版事宜,取得了出版书号。同年12月29日,陈启元、范文堂、张学松三人签订了一份《关于〈易数原微〉出版发行等有关问题的协议》。协议约定:主编第一名陈启元,第二名范文堂,第三名张学松;如能联系到副主编和编委,可署副主编和编委若干名,名次按姓氏笔划序排;主编名字印在封面上,版权归三名主编所有。该协议还对出版经费、发行、利润分配、风险责任等事项作了约定。三人均在协议上签了名。经范文堂、张学松联系,确定了被告付华春、刘建平、刘海群、杨淑贞、赵书群、商武恒、梁国印等7人作为该书的副主编署名。此后,此书印刷了4000册,并按协议的约定,由原、被告分担了销书数量。

在书的销售过程中,原告陈启元向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称:其于1991年7月自行完成了《易数原微》的创作。认识被告范文堂和张学松后,在他们二人的胁迫下,三人签订了一份出书协议。后范文堂、张学松二人又以集资出书为名,又增加了被告付华春、刘建平、刘海群、杨淑贞、赵书群、商武恒、梁国印七位副主编,擅自转让其著作权中的人身权,侵害了其合法权益。请求确认其独自享有《易数原微》一书的著作权,并判令被告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和赔偿经济损失3000元。

被告范文堂答辩称:该书先系我与陈启元合作所著,并由我申报了《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申请评审书》,后张学松也参与了写作,并进行了统稿和终校。1993年12月份,3人又签订了一份出书协议,明确该书的著作权归3人享有。所以,不存在侵犯原告权利的问题。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被告张学松答辩称:我不仅参与了《易数原微》一书的创作,而且负责对全书的编审、修改、定稿和终校工作,同时还联系了该书的出版。三方还达成有出书协议。因此,本人依法享有该书的著作权。

被告付华春答辩称:其被署名为副主编,是根据陈启元、范文堂、张学松三人出书协议所为。本人对该书提出有自己的见解,且已出资1500元,请求依法公断。

被告刘建平、刘海群、杨淑贞、赵书群、商武恒、梁国印未答辩,亦未出庭。

「审判」

驻马店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八卦探源与周易研究》初稿虽为陈启元所写,但其将初稿交给范文堂后,陈、范、张三人共同对该书稿进行了修改创作,直至最后完成《易数原微》书稿,三人均付出了劳动和心血。陈启元称范、张二人不是该书作者,没有事实依据,不予认定。陈启元所称出书协议是在胁迫下所签的,亦无证据加以证实。据此,应认定出书协议有效,《易数原微》系合作作品,陈启元、范文堂、张学松是该书的合作作者。付华春等另7名被告,虽被署名为该书的副主编,但该7名被告未参与《易数原微》的创作,不是该书的作者,他们是基于陈、范、张三人的协议被署名的,主观上并无过错,不构成侵权。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三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该院于1995年12月19日判决如下:

一、《易数原微》一书的著作权归陈启元、范文堂、张学松三人共同享有。

二、驳回原告陈启元的其他诉讼请求。

陈启元不服此判决,以起诉所持理由及一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出书协议应无效为理由,上诉至驻马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要求撤销一审判决。

被上诉人范文堂、张学松以一审答辩理由进行了答辩。

被上诉人刘建平答辩称:我参与了本书的写作讨论,负责全书插图和审定表格及部分内容的校对,应依法确认我享有此书的著作权。

驻马店地区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陈启元将《八卦探源与周易研究》交范文堂后,双方具有了出书的意图。张学松参加后三人具有了互补性。陈启元对易学研究较多,范文堂、张学松对著书有理论上的基础。三人曾多次对该书稿的篇章结构、内容及修改等进行研讨,体现了共同创作的合意。三人的观点从不同角度表现在书中。所以,该书应是三人的合作作品,共同享有著作权。此书出版发行前,三人签订了书面协议,是每个人当时的真实意思表示,除联系副主编和编委署名集资出书的内容外,协议的其他部分有效。陈启元要求独自享有著作权、出书协议无效的理由不能成立。付华春等七名副主编没有参加本书的创作,基于陈、范、张的出书协议而署名,不享有该书的著作权,原判对此未作判决不当。但该七名副主编主观上无过错,不发生侵权的问题。至于在集资出书、销书过程中各人出资数额和分销书的数量上的争议,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也可另行主张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二)项之规定,该院于1996年4月29日判决如下:

一、维持一审判决。

二、增判付华春、刘建平、刘海群、杨淑贞、赵书群、商武恒、梁国印等七名副主编不享有《易数原微》一书的著作权。

「评析」

本案的审理主要集中在3个问题上:

一、关于《易数原微》一书的著作权是否应归陈启元独享的问题。陈启元写成《八卦探源与周易研究》初稿后,与范文堂进行了探讨,双方产生了出书的意图,后张学松也参加了创作,三人具有互补性。从1991年暑假到1993年12月29日三人签订出书协议的两年半时间里,三人反复共同研讨、修改原稿,使3万多字的《八卦探源与周易研究》扩充到近40万字,并重新定名为《易数原微》,体现了三人共同创作的合意,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三人的观点。所以,《易数原微》应是三人共同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本书定稿后,陈启元试设计了封面,并亲自在上写明“陈启元、范文堂、张学松著”,应该说是初步明确了该书的权属。此后,三人在平等协商条件下又签订了出书协议,应是三人共同的真实意思表示。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的规定,创作性劳动对于一部合作作品的完成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易数原微》一书的创作反映了这些条件,因此,该书应属合作作品,著作权应归陈、范、张三人共同享有。

二、关于付华春等另七名被告被署名为《易数原微》的副主编,是否可享有该合作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其中付华春在一审、刘建平在二审分别主张自己曾出资,对该书付出有一定的智力劳动,也应享有该书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十三条第一款还规定:“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活动,均不视为创作。”该七名副主编是基于三人出书协议,因其出资而被署名的,并未参与该书的创作活动,该书中也没有他们的智力劳动成果。付华春、刘建平所说的提出见解、参与讨论、表格审定、校对部分内容,也只是一些辅助性活动。所以,根据上述规定,该七名副主编不是本书的合作作者,不享有著作权。

三、关于出书的集资如何处理的问题。为出书而集资,是为了解决无钱出书及自费出书而采取的办法,这种集资并不属著作权中的财产权问题,而属出版中的出版经费问题,产生的是集资法律关系。同时,不能因为出资就有著作权意义上的署名权,从而就可以享有著作权。署名权属于著作权中的人身权范畴,而人身权是不可让与和转移的,也是不能花钱能买到的,故在审理著作权案件时不宜将集资问题合并审理。

责任编辑按:本案反映的问题,恰恰是关于认定合作作品、认定合作作者身份的构成条件问题。

根据著作权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及创作产生作品的根本原则,认定争议作品是否属合作作品、认定当事人是否具有合作作者身份(这是从不同角度来提问题),应当以三个条件来认定:

第一、当事人之间应有合作创作的合意(意思表示)。合作要有合作的意思表示。这种意思表示,在实践中其形式和时间上没有固定模式。在形式上,可以是书面协议的,也可以是口头约定的,还可以是其他形式形成的。在时间上,可以是在创作活动开始之前,也可以是创作进行之中,还可以是创作完成之后。如本案情况下,陈、范二人,陈、范、张三人之间开始并无明确的合作创作的意思表示,只是到了定稿完成,陈设计封面时才有了这种合作创作的确定意思表示,即至少陈认为该作品是属三人合作创作的作品。到了三人签订出书协议时,在协议中最终明确了三人共同署名、共享著作权的这种具有权利意识的合作创作的意思表示。所以,在本案中,应认定陈、范、张三人之间有合作创作的合意。而另七名副主编是陈、范、张在协议中明确作品的著作权应归该三人享有的情况下,可以让联系到的其他人署副主编或编委的名而被署名的,不具有著作权中署名权的意义,也不具有合作创作合意的意义。故三人协议对该七名副主编不产生合作创作合意的效果。

第二、当事人之间应当各自实施有对作品的创作行为。作品是创作行为的结果,因此,要主张对作品的著作权,必须证明其产生作品的创作行为。在合作创作作品中,合作者所实施的创作行为与独著作品中的创作行为有所不同。在合作创作作品过程中,创作行为应表现的是一种创作分工和配合的行为,即可以是大家共同构思,共同动手;也可以是其中一人创作初稿,其他人完成定稿;还可以是一人提出创作主题、大纲和要求,另一人执笔,再一人统稿。这种创作分工和配合没有固定模式,因事而异。如本案这种情况,陈启元自行创作完成了3万多字的《八卦探源和周易研究》初稿,在先后找到范文堂、张学松后,经过三人的共同研究、共同创作劳动(包括写作、统稿、修改、终校等),形成了近40万字的定名为《易数原微》的定稿,这表现的就是一种创作分工和配合(并不需要事先明确,实际上是各尽所能)。所以,陈、范、张各自实施有对作品的创作行为,参加了合作作品的创作,就具有了成为合作作者的客观基础。而另七名被署名的副主编,无论是出资也好,还是提出过意见也好,这些行为均只能视为“为他人创作进行组织工作,提供咨询意见、物质条件,或者进行其他辅助活动”的行为,不能视为“创作行为”,他们是“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这一点,从《易数原微》完成的时间及三人协议的时间上也可以看得出来。《易数原微》完成后,陈启元设计作品封面时只署有陈、范、张三人的名,还未发生其他人可署名的问题。只是在三人协议中才出现了其他人可在著作权署名权意义外署副主编或编委的问题。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对作品提出过修改意见的人,仅是表达了对作品已有思想、观点的一种看法,属一种思想、观点的表达,而不属作品创作中的创作行为。作者是否接受这些意见,取决于作者的个人意志,即使予以接受,也只是对该种思想、观点的认同,是行使修改权的结果。而思想、观点并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第三、创作完成的作品应当是各个合作作者的共同智力劳动成果,即各个合作作者的创作成份、成果有机地融合在一部最终的作品之中。本案争议作品,从最初的陈启元个人的3万多字的初稿,到经过三个人共同努力完成的近40万字的定稿,应当说是有机地融合了三个人的创作成份、成果,以至很难分出哪一部分是谁创作的。所以,陈启元在定稿完成后,在其设计的作品封面上亲自写上三个人的名字,应当说是对三人共同劳动成果的承认。

上一篇:新台阶作文下一篇:事业单位财务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