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权利

2024-09-24

胎儿权利(共4篇)

胎儿权利 篇1

一、自然人的出生的认定标准

在学术发展历史上, 关于出生的认定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 阵痛说, 认为孕妇开始阵痛, 即完成出生。 (2) 分娩说。以母体开始分娩为确定, 视为完成出生。美国学者阿特金森主张分娩说, 无论婴儿是否已经分娩, 只要是处于分娩过程中的、可以存活下来的, 就是法律上有关犯罪上的人。 (3) 一部分露出说。只要胎儿的身体一部分露出母体, 就算出生。 (4) 全部露出说。认为胎儿的身体必须全部脱离母体, 才算出生。我国台湾一些学者将全部露出说理解为胎儿身体全部脱离母体, 但不以活着出生为条件。 (5) 断带说。认为胎儿脱离母体后, 脐带剪断时, 才算出生。 (6) 生声说。认为胎儿降生后, 须能发声, 才是完成出生。 (7) 独立呼吸说。认为胎儿出生不但应该与母体完全脱离, 而且该胎儿在当时还必须能独立呼吸, 以其第一次独立呼吸的时间作为出生的时间。 (8) 受孕说。认为以受孕开始为准, 确定生命的开始。美国1923年“福斯特诉威斯康星州案”中, 有人以科学理由的名义主张受孕说。关于出生时间的这些学说中, 影响比较大的有一部分露出说、全部露出说、独立呼吸说。

我国民法对自然人出生时间的认定没有明确规定采用哪一标准。《民诉意见》第1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出生时开始。出生时间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户籍证明的, 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参照其他有关规定。我国法律没有规定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的起点时间, 但法学界却存在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认为我国现行民法已采取独立呼吸说, 还有学者认为我国应采独立呼吸说。从这些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 我国法律上实际存在着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认定标准的, 只是没有明确的规定而已。

二、各国立法对胎儿权利的保护现状

古罗马大法学家保罗曾经说过, “当涉及胎儿利益时, 母体中的胎儿像活人一样被看待。”现代各国民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胎儿予以保护。德国民法上, 虽然并未以一般规定赋予胎儿权利能力, 但胎儿享有广泛的权利。首先, 胎儿具有继承权。在继承开始时, 已经受孕的胎儿, 视为在继承时已经出生。其次, 胎儿可以获得保佐。在胎儿将来的权利需要照料的限度内, 可以为维护该权利而为其设置保佐人。第三, 胎儿可成为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第三人”。即在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 当事人可以将未出生的人约定为第三人, 使其取得一项给付请求权。第四, 胎儿有权请求父亲支付抚养费。第五, 胎儿享有抚养赔偿请求权。第六, 胎儿健康受害时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

日本民法规定胎儿在继承上, 视为已经出生。如果胎儿出生时是死胎的, 就不适用该规定。日本民法还规定胎儿可以受遗赠。日本学者普遍认为, 民法上的规定是对胎儿权利能力的承认, 但理论上还是存在着很多争议的。有观点认为是解除条件说, 即胎儿出生前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权利能力, 但如果没有活着出生的话, 其权利溯及地消灭。也有学者认为是附条件说, 即胎儿在出生前不具有权利能力, 但其活着出生后权利能力追溯到问题发生时。

我国学术界对胎儿权利保护也有很多的呼声, 但气氛不是很强烈。我国立法上, 对胎儿权利的保护, 只有《继承法》上规定, 对胎儿预留份额, 这是我国唯一对胎儿权利的明文规定。与其他国家民法相比, 我国民法对于胎儿的保护明显不充分, 理论对于这个问题也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事实上, 胎儿的保护除遗产继承之外, 还涉及很多其他问题。总之, 在我国胎儿权利保护还未得到重视。但随着人格法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胎儿利益的保护逐渐会成为社会的一种重要诉求。

三、对胎儿权利保护的立法建议

纵观国内外及我国其他地区的立法状况, 各国在法律上都有一定程度上承认胎儿具有一定的拟民事权利能力。虽然学术界存在着各种观点, 但都开始倾向于保护胎儿权益。尽管说法律上有所涉及, 但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权利保护。总体上说, 对胎儿权益保护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胎儿的权利保护在国内外没有得到完善的保护, 但是, 不管是在理论界, 还是司法界都有所涉及。并且外国做的比我国要好, 这是我国应该借鉴的。随着经济的发展, 涉及胎儿的案件不断增加, 这就要求立法和理论都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所以, 不论是学术界, 还是司法界, 都必须得加强胎儿权利保护的研究及实践。尽早给人民维权提供理论和法律依据, 完善我国的法制, 缩短我国与外国的差距, 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便利的环境。因为立法的完善不止是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保证, 同时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杨代雄.民法总论专题[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2]王泽鉴.民法总论[M].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 2009.

[3]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2.

胎儿权利必要保护的法律思考 篇2

纵观我国涉及对胎儿权利保护的相关法律非常之少, 目前我国对胎儿权利的立法保护仅体现在了民法的《继承法》中, 该法律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 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 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由此可见, 我国对胎儿权利的法律保护还仅仅局限在一个非常狭小的范围之内, 根据当前不断出现的一些涉及胎儿利益的案件, 如此局限的法律, 使得胎儿的很多合法利益并未得到合理的保护。例如曾经有一个案例:2006年4月的一个下午, 在理县境内国道317线陈某乘坐的由廖某驾驶的面包车与梁某驾驶的大客车相撞, 致陈某受伤后入住某人民医院治疗。陈某经诊断为“先兆流产、胎膜早破”, 医生建议认为保胎的危险性较大, 遂决定终止妊娠并产下一暂活女婴。事后交警部门认定:梁某负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 廖某负次要责任。后交警部门以当事人间就赔偿金额分歧较大不能达成协议为由而调解终结。陈某诉于法院, 请求判令梁某等三被告给付原告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费用, 并判令被告支付小孩死亡赔偿金、丧葬费, 以及精神抚慰金。然而我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到死亡为止,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依据该条规定, 我国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只能从出生时开始算起, 而胎儿在未出生之前则当然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由此, 最后法庭驳回了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小孩死亡赔偿金等诉讼请求, 认为胎儿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 对胎儿的损害导致其出生后死亡, 并不是对胎儿权利的侵害, 而是对母体权利的侵害, 因此应当赔偿的是母体终止妊娠的损害而非婴儿的死亡赔偿金。从此案例我们可以看出, 由于我国目前法律的不完善, 不仅使法庭审理案件无法可依, 而且使得自然人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中胎儿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力保护。

2 比较其他国家对胎儿权利的法律保护

通过对其他国家涉及胎儿利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的比较研究, 我们发现即使像美国、德国等这些发达国家, 其有关胎儿保护的法律也不是一开始就采取承认胎儿具有权利能力的, 也是在不断地摸索中不断得以完善, 最终确立了保护先期生命法益等相关法律制度。归纳起来, 目前国外关于胎儿权利的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2.1 采取的总括保护主义

即胎儿出生时是活体的, 对其利益进行保护时视为已经出生。比如我国台湾民法第7条就规定:“胎儿以将来非死产者为限, 关于其个人利益之保护, 视为已出生。”胎儿尚未出生时, 其作为母体的一部分, 并不具有任何权利能力, 但法律为了有利的保护胎儿的合法权益, 当涉及胎儿利益问题时, 则视其已经出生, 赋予胎儿必要的权利能力, 从而为胎儿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保护。笔者认为此种模式较为合理, 我国民法等应当予以借鉴。

2.2 采取的个别保护主义

比如《德国民法典》规定胎儿在继承、抚养人被杀时视为已经出生, 可以享有民事权利。《日本民法典》分别就损害赔偿请求、受遗赠能力以及父亲认领胎儿等, 规定胎儿具有权利能力。我国《继承法》中有关胎儿接受遗赠等也是如此规定。这种立法模式其针对性很强, 有利于庭审等操作, 但是由于其采取的是列举式的保护, 所以难免会有所遗漏, 因此对胎儿的保护并不很完善。

2.3 绝对否定主义

即绝对的否认胎儿具有任何权利能力。这种当然太过极端, 并不宜采纳。

3 对完善我国胎儿利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我国目前的相关立法并未承认胎儿的民事主体地位, 对有损胎儿利益的行为也没有相应的禁止和惩罚的法条, 唯一有关胎儿利益保护的就只有上面所提到《继承法》中关于为胎儿保留所分得遗产。但是, 现行的立法已经不能满足司法等实践的需要, 许多案件的审理因为无法可依而导致审判结果不合理, 有违社会道德要求。因而, 笔者对此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与见解:

3.1 从民法方面, 可以通过立法赋予胎儿以下三方面民事权利

(1) 继承权。

如前所述, 我国现行民法中对胎儿的继承权做了规定。同时《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也规定, 应当为胎儿保留的份额, 未保留的, 应从继承的遗产中扣回, 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 若胎儿出生后死亡的, 由其继承人继承, 若胎儿出生时就是死体的, 由继承人继承。这些规定都明确了胎儿享有继承权, 应当继续予以保留。

(2) 纯获利益权。

胎儿在未出生之前, 就有很多机会获得他人给予的没有对等要求的纯利益, 比如遗赠、保险受益人等。笔者认为此种情况可以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有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予、报酬, 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等为由, 主张以上行为无效”来进行规定, 制定出保护胎儿纯获利益权的相应法律。

(3) 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

若胎儿出生后的抚养人遭受侵害死亡后, 胎儿是否具有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 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由于胎儿的抚养人受侵害死亡, 胎儿出生以后的被抚养权就被无情剥夺了, 在法律中若不支持这样的请求赔偿权, 很显然是不利于幼儿以后的成长的。所以笔者认为, 应当对胎儿的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作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当然, 如果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 则应当不予赔偿。

3.2刑事立法中应加强对胎儿权益保护的相关规定

目前我国刑法并未有关于伤害胎儿的具体罪名及惩罚规定, 仅仅只有两个司法解释提及到关于胎儿保护的问题其中之一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试行) 》中规定, 损伤致产妇难免流产的, 仅构成轻伤, 再根据《刑法》的规定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如果损伤孕妇未至“难免流产”便不构成轻伤, 无需承担刑事责任。从而我们可以看出, 我国刑事法律对胎儿的保护非常乏力, 因此建议以后的刑事立法应当将对孕妇及胎儿权益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纳入刑法禁止和惩罚的范围, 从而加强对胎儿权益的保护力度。

3.3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立法

目前我国还未制定出《生育保险法》、《胎儿保险法》等为孕妇、胎儿等提供切实帮助的相应法律, 从而也使得《母婴保健法》等规定的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未能得以落实。对大多数不能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及生育保险的妇女而言, 因难以承受这些保健费用而不得不放弃这类服务, 从而为无数家庭带来了难以言语的痛苦,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总体人口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完善各项母婴社会保障制度, 使得广大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得到切实普遍的保护。

综上所述, 我们应当在自身现存的有关母婴保护的法律法规基础上, 通过借鉴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规定, 吸取其精华, 结合我国实际, 从民法、刑法等各方面制定和完善有关保护孕妇和胎儿的法律规定, 从而填补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 也才真正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

参考文献

[1]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6:91.

[2]李阳春, 李智良.论胎儿利益的总括保护主义[J].当代法学, 2003, (10) .

论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 篇3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 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不同于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并且各个国家由于其历史渊源、文化传统、伦理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对胎儿享有的权利也有不同规定, 以下, 就将对胎儿所享有的所有的民事权利进行探讨。

(一) 继承权。

1. 财产继承权。

我国《继承法》第28条中规定:“遗产分割时, 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 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同年颁布的《最高法院关于贯彻执行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中规定, 应当为胎儿保留的份额, 未保留的应当从继承的遗产中扣回。这些规定明确具体地确认了胎儿出生后具有的财产权益。

2. 受遗赠权。

受遗赠权, 是指接受被遗赠人遗赠财产的权利。我国《继承法》第25条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受遗赠后两个月内做出接受或放弃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 视为放弃受遗赠。”但是此时的胎儿在母亲腹中无法做出意思表示, 只能由其母亲做出, 如果法律不予以规定, 那么母亲的意思表示是无效的。

(二) 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

在胎儿出生之前, 以后将成为其抚养人的人死亡之后, 胎儿是否有抚养损害赔偿请求权?我国《婚姻法》第21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 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同时《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 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 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 《最高人民法院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中认为“依靠受害人实际扶养而又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人”。由此可见, 胎儿不在“死者生前扶养的人”的范围之内, 也就不在扶养损害赔偿请求权人的范围之内。

(三) 生命权。

生命权放在最后, 并非其不重要, 是因为生命权是胎儿最重要的权利, 同样, 也是争议最大的权利。生命权是以自然人的生命安全的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 是人的最高人格利益, 具有至高无上的人格价值, 它是人体维系其生存的基础的物质活动能力。法治社会的基本理念告诉我们“应当把尊重生命权的价值转化为社会基本的共识”, 切实尊重生命权的价值, 不能漠视生命的意义。所以, 给胎儿赋予生命权是法治发展的进步与潮流。

二、我国民法关于胎儿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及其完善

(一) 我国现行民法中对胎儿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

我国的《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依法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我国《继承法》第28条中规定:“遗产分割时, 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 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5条规定:“应当为胎儿保留的遗产份额没有保留的应当从继承人所继承的遗产中扣回。为胎儿保留遗产份额, 如果胎儿出生后死亡的, 由其继承人继承;如胎儿出生时就是死体的, 由被继承人的继承人继承。”依照以上的规定, 说明胎儿遗产继承的权利应当被“保留”, 而不是即时取得。所以, 我国民法是不承认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

(二) 我国法律关于胎儿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与实践的矛盾。

在实践中, 出生的标准往往是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的规定:“出生的时间以户籍证明为准;没有户籍证明的, 以医院出具的出生证明为准;没有医院证明的, 参照其他有关证明认定。”“权利始于出生”的“出生”标准可能造成实际出生时间与出生证明不一致, 如果出生的实际时间早于出生证明, 那么在出生与出生证明之间的时间, 胎儿的权利得不到有效确认, 从而使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我国法律不承认胎儿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法律没有对胎儿的权利进行明确具体的规定, 没有对侵害胎儿权利的行为进行禁止, 更没有对侵害胎儿的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这就势必造成法律的疏漏, 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三、保护胎儿民事权利需要明确的问题

(一) 保护胎儿的利益如何与计划生育政策相协调。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一项基本国策, 是国家为了解决人口问题而不得已所采取的一种措施。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与在特定场合下承认胎儿的利益和保护胎儿的权利不具有必然的否定联系。赋予胎儿民事权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胎儿的利益, 但是计划生育政策是为了国家的公共利益, 这两个利益的层级不同, 计划生育政策处于更高级的层次之上, 而胎儿的利益位于其次, 所以, 只有在国家为了胎儿利益的时候才会采取立法的方法赋予胎儿民事权利能力, 这就需要胎儿民事权利保护方面的立法坚持修正的总括主义保护模式, 即对胎儿的民事权利予以具体规定, 并辅以基本原则予以保障。

(二) 父母能否成为胎儿的侵权行为人。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考虑, 其一, 如果父母带有某些疾病的基因, 这些基因导致胎儿出生后残疾或患某种疾病, 那么胎儿能否要求父母进行侵权损害赔偿?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出于家庭的和睦以及父母对于子女的抚养关系的考虑, 在这种情况下, 子女是不能向父母提起侵权损害赔偿的。“吾人承认就逻辑及原则而言, 生母怀孕期间或怀孕之前, 因其过失之作为或不作为使胎儿受有损害, 对其所生之子女应负损害赔偿责任。然而, 在任何法律体系, 于若干领域、逻辑及原则应对社会之可接受性及自然感情让步。此项特殊责任, 即属于此种领域。”其二, 如果父母是因为自己过失的不作为或者作为而使胎儿有损害, 那么父母亲应当对其所生子女负损害赔偿责任。如, 在胎儿受孕期间父亲的侵权行为 (如父亲殴打胎儿母亲) 或母亲的侵权行为致其出生后残疾或胎死腹中, 则胎儿出生后可以追究父亲或母亲的侵权责任。

四、结语

人是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的客体, 人类制定的法律归根到底是为了保证人类的利益, 胎儿作为人类出生的初始状态, 如果不能很好地保护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 那么势必会对人类的人格权造成危害。随着社会的发展, 胎儿权利的保护将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国民法努力适应这种国际民法理念的变化, 并在我国民法中形成独特胎儿制度。对于胎儿权利的探讨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法律这一层面, 更应当扩展到哲学与人类伦理等方面。所以, 我们期待着对于胎儿权利的保护能在以上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

摘要: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据以充当民事主体, 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资格。《民法通则》第九条规定, 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这就是说, 民事权利是从公民出生时起, 那么胎儿可以成为民事权利的主体吗?

关键词:胎儿,民事权利能力,法律保护

参考文献

[1].王刚义, 陈树文.民法学[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2].韩大元.中国宪法学应当关注生命权问题的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4

[3].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梁慧星.民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5].胡涛.论胎儿的民事权利[J].法制与社会, 2009

[6].马晔.浅谈对胎儿民事权利的保护[J].法制与社会, 2010

[7].刘彬, 赵斌.论胎儿权利保护[J].法制与社会, 2009

[8].孟杰.胎儿的权利保护[J].法制与社会, 2008

[9].杨希.论我国胎儿权利之保护[J].法律经纬, 2009

胎儿民事权利保护之探讨 篇4

胎儿的民事权利能力是指胎儿是否具备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它是确定胎儿法律地位的基础。1目前, 对于胎儿民事权利是否应予以保护的问题, 理论界一直争论不休, 主要形成了以下三种理论学说:

第一、权利能力说。权利能力说认为, 民事权利能力是国家通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胎儿是否具有民事权利, 理论界主要形成三种观点:以瑞士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认为胎儿在母体中时就具有民事权利;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认为胎儿在母体中具有一定的民事权利, 但是要以胎儿出生时为活体和仅享有继承权为条件;我国认为胎儿不具有权利能力。从上述内容可知, 胎儿取得民事权利的时间对于是否保护胎儿权利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二、生命法益保护说。法益指应受法律保护的利益, 生命法益保护说起源于德国, 德国学者Planck认为, 生命法益与所有权等绝对权不同, 它本身并非权利, 而是对生命法益享有权利。生命法益不是随人的出生而产生的, 是每一个生命体在胎儿阶段均具有的, 不受妨碍和非法剥夺。胎儿在母体中, 已经是具有人的本质特征的生命体, 胎儿利益理所当然属于生命法益, 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三、人身权延伸保护说。人身权延伸保护说是我国学者杨立新教授提出的, 一直备受理论界的关注。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法律保护这一期间的民事权利。对于胎儿人身权益的保护属于人身权利向前的追溯, 对于死人人身权益的保护属于人身权的延伸保护。尽管对于胎儿人身权益的保护不属于《民法通则》规定的期间, 但是, 胎儿的人身权益与人身权利密不可分, 理应受到保护。

二、胎儿民事权利的范围

胎儿是否应当具有民事权利, 理论界形成了不同的观点, 下面将逐一探讨胎儿是否应当享有相应的权利。

第一、生命权。

胎儿是否享有生命权, 理论界形成了胎儿具有和民事主体一样的绝对生命权说、享有部分生命权利的相对生命权说和无生命权说。笔者认为胎儿享有相对生命权, 胎儿毕竟不同于法律上的自然人, 其享有的权利是以其出生时为活体为条件的。如果一味坚持胎儿具有绝对的生命权, 那么如今我国允许的堕胎行为, 岂不是违法行为?

第二、健康权。

健康权是指自然人以其机体生理机能正常运作和功能完善发挥等人体生命活动的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现实生活中, 胎儿健康权受到侵害的例子比比皆是, 胎儿的健康权是否应当得到保护, 世界各国立法和司法普遍持肯定态度。如果胎儿的健康权受到侵害, 若胎儿出生时是活体, 其有权主张自己的健康权;若是死体, 则将胎儿视为母体的一部分, 由母体主张权利。

第三、财产继承权。

胎儿的财产继承权是我国《继承法》明确保护的权利, 世界各国也普遍坚持当胎儿出生时是活体时理所当然享有该项权利。

第四、受遗赠权。

尽管我国《继承法》明确规定了胎儿享有继承权, 但是还规定受遗赠人必须在两个月内明示接受遗赠, 否则视为放弃。试想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或者还没有出生的胎儿如何明示接受遗赠, 此条款对于胎儿权益的保护极其不利, 故我国应当逐渐完善, 切实保护胎儿利益。

第五、受抚养权。

受抚养权是由亲属权派生出来的身份权, 是胎儿享有的一项重要的权利。胎儿出生后, 其父母的一方或双方因受到加害人侵害而死亡, 使其丧失受抚养权, 胎儿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抚养权, 不同国家的法律规定不同。德国法律规定胎儿享有受抚养权, 当胎儿出生后为活体时, 其享有向加害人请求赔偿的权利。而我国立法却无相关规定, 笔者认为从维护婴儿权利和减轻国家负担的角度考虑, 我国法律应当维护胎儿的受抚养权。

第六、依契约受益权。

依契约受益权是指依照合同 (契约) 获得利益的权利, 有些契约例如赠与合同、保险合同以胎儿为受益人。3胎儿的依契约受益权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 但是要根据具体的情形分别保护: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活体, 胎儿理所当然获得被赠予权或者保险受益权, 其财产由其监护人代为管理;如果胎儿出生时为死体, 胎儿不享有上述权利, 赠予权消灭, 受益权转移。

三、结语

我国民事法律对于胎儿权利的保护十分欠缺, 在司法实践中造成很多无法解决的难题, 法官依法判案, 却不能切实的保护胎儿的合法权益;法官以维护胎儿权益为出发点判案, 却无法律依据, 造成司法混乱的局面。为了切实维护胎儿的合法权益, 我国应当逐渐完善胎儿权利保护的立法, 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胡涛.论胎儿的民事权利[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2]王利明, 杨立新.人格权与新闻侵权[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2:210.

[3]胡涛.论胎儿的民事权利[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上一篇:电商的世界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走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