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监护仪应用的比较

2024-05-09

胎儿监护仪应用的比较(精选7篇)

胎儿监护仪应用的比较 篇1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医学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胎儿电子监护是判断胎儿发育状况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胎心基线率水平、胎心基线变异、周期性胎心改变来进行综合判断。通过胎儿监护可以及时了解胎儿在整个妊娠期的生长发育, 及时消除影响胎儿的各种不良因素, 保障足月妊娠能够分娩出身体健康、智力发育良好的新生儿[1]。胎心率是胎儿存活的主要表现之一, 胎心率异常和胎粪排出是胎儿窘迫的重要表现。本篇探讨如何使用胎心监护仪, 探查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情况, 为及早发现及早治疗胎儿异常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 在我院分娩的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单胎, 头位, 孕龄>36周, 宫口开大>3cm, 胎膜早破<24h;宫颈刮片及阴拭子结果阴性;除外低置胎盘或不明原因阴道出血;除外其它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需急症手术结束分娩者;产妇无发热及其它感染征象。50例均为初产妇, 年龄在20~40岁, 孕周在36~43周。

1.2 方法

胎心电子监护方法:入选对象步入产房, 取平卧位, 将M-T325型胎儿电子监护仪的应力计量器用腹带固定于产妇腹壁记录子宫收缩, 并以同样方法固定超声探头检测胎心率, 在整个产程中对产妇进行连续监护, 直至产妇分娩。

1.3 标准

异常标准:电子胎心监护以>180次/min为过快、<100次/min为过慢, 判定为异常, 临床处理以胎心电子监护的诊断为准;新生儿窒息标准:以新生儿出生1min内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 每项为0~2分。满分10分, 7~10分属正常新生儿, 4~7分为轻度窒息, 0~3分缺氧严重为重度窒息。

2 结果

2.1 分娩结果

选取的50例分娩孕妇中, 自然分娩26例, 剖宫产11例, 产钳助产3例, 吸引器助产10例。新生儿轻度窒息者 (Apgar4-7) 10例, 无重度窒息。

2.2 两种监护方法预测新生儿窒息的比较

依据Apgar评分将新生儿分为窒息组 (Apgar≤7分, 10例) 与非窒息组 (APgar>7分, 40例) , 评估胎儿胎心监护预测新生儿窒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 结果见表1。

3 讨论

胎儿监护是采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手段, 对胎儿宫内发育和安危状态进行评价的方法, 是一种便捷、有效、无创的监测方法, 可以在孕期和产时对胎儿宫内缺氧情况作出早期提示。胎儿电子监护是判断胎儿储备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胎心基线率水平、胎心基线变异、周期性胎心改变来进行综合判断。其影响因素有:孕妇血糖浓度、孕妇饮酒、用药、胎儿生物钟现象、孕妇的应激状态、外界刺激等。当出现异常时, 需考虑是否有影响因素存在, 同时进行必要的复查。在产程进展中反复宫缩是对胎儿的最大负荷, 加之脐带随时可能受压及发生其它机械性障碍, 胎儿要克服种种风险才能娩出[2]。胎心监护是胎心胎动宫缩图的简称, 是应用胎心率电子监护仪将胎心率曲线和宫缩压力波形记录下来供临床分析的图形, 是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的状况的主要检测手段, 它采用微波技术, 对小孩没有危害。胎儿宫内窘迫是胎儿处于危急状态的一种临床表现, 但临床上常以听取胎心的次数、强弱、规律性来判断是否缺氧, 这是比较粗糙的、片面的, 目前使用胎心监护仪, 有助于胎儿宫内缺氧的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近几年来, 其在国内也被较为广泛地用于临床。

胎心是临床判断胎儿存活较为敏感的指标, 是胎儿存活的主要表现之一。传统的用听诊器听取胎心的方法, 不能掌握胎心的连续变化, 不能识别每次心跳间的微细变动。胎心电子监护仪克服了听诊器的不足, 已在全世界广泛使用, 在国内也早已普及。胎心电子监护仪是利用胎儿每一次心跳和相连的下一次心跳之间的电压变化, 经过仪器的选择、放大、换能, 转换为胎心率, 描记在图纸上或显现在屏幕上成为连续的胎心率图形, 可以长时间监护胎心率变化, 保存图纸资料;还能同时显示宫缩、胎动及其胎心率变化的关系, 但由于瞬时胎心率不能完整反应胎儿宫内情况, 而连续胎心听诊的可操作性难以实现, 不能作为诊断的可靠依据[3]。本研究对50例初产妇进行了产程中胎心电子监护, 结果表明胎心电子监护出现异常预测新生儿敏感性为90.0%, 特异性为70.0%, 准确率为74.0%, 从而可以看出胎心电子监护简单易行, 无副作用, 具有准确性高、误差小的优点。胎心电子监护作为产程中的常规监护手段, 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已证明了其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临床意义, 但又因其是一种间接的检测方法, 对诊断胎儿窘迫或酸中毒特异性低, 假阳性率高, 临床应用效果尚存一些争议, 特别是对胎心监护出现不确定图形时, 临床需要更多更可靠的信息来评估胎儿的安全状态。

参考文献

[1]徐增科.妇产科急症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4.

[2]王侠, 张东红.常用胎儿监护方法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1) :88-89.

[3]夏维珍.艰难产135例临床分析[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 10 (1) :26-27.

胎儿监护仪应用的比较 篇2

关键词:胎儿监护,孕妇,心理护理,价值

胎儿监护是现代医院产科工作的必要手段。大多数孕妇缺乏对胎儿监护的经验,监护仪需要捆绑腹部,使得孕妇产生紧张、恐惧等心理,不利于监护效果[1]。为了更好的实现胎儿监护,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院探讨了心理护理在实施胎儿监护孕妇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74例进行胎心监护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年龄21岁~36岁,平均年龄(26.38±5.11)岁;对照组年龄22岁~36岁,平均年龄(36.91±5.24)岁。2组孕妇的年龄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可配合完成本研究者;无妊娠合并症者。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者;有心理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门诊胎监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具体如下:(1)对患者进行医学相关知识的普及,进行胎儿监护的介绍等,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对胎儿监护的知晓率和必要性的了解度。(2)营造温馨舒适的氛围,给患者以安全舒适的主管感受,放松其紧张情绪,为顺利实施胎儿监护奠定基础。(3)加强护患间交流沟通,指导患者熟悉胎儿监护流程,提高孕妇积极配合的能力。(4)护理人员要服务热情,体现人性化护理理念。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平静、愉悦、紧张发生情况,及对环境设施、护患沟通、技术操作、服务态度的满意度。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孕妇情绪对比试验组患者紧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孕妇护理满意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护患沟通满意度、技术操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医院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2]。孕妇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进行第一次胎心监护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出紧张、恐惧等心理[3]。护理人员要向孕妇介绍相关的操作,让孕妇做好心理准备[4]。

临床在进行胎心监护的时候,要操作准确、规范,获得孕妇的配合,提高监护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紧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患沟通满意度、技术操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进行胎心监护能够提高孕妇的护理满意度,而且可以改善孕妇情绪,利于胎心监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根据孕妇的不同情绪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6],如进行通俗易懂的讲解,为孕妇介绍胎心监护的常见方法,强调胎心监护无创伤等,从而使孕妇能够理解各项操作,并且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通过心理护理,为孕妇营造舒适的环境,多给其理解和安慰,使得孕妇和护理人员彼此信任,得到较好的护理效果。

总之,心理护理能够改善胎儿监护孕妇的紧张情况,提高护患沟通满意度、技术操作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胡霞.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期待疗法的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2):108-109.

[2]MOSLEM B,MOHYDEEN A,BAZZI O.Monitoring the fetal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uring labor[J].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2015,15(8):5846-5850.

[3]邓惠敏,彭楚媛,黎小波.心理护理在实施胎儿监护孕妇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89-90.

[4]JONES A K,GATELY R E,MCFADDEN K K,et al.Transabdominal ultrasound for detection of pregnancy,fetal and placental landmarks,and fetal age before Day 45 of gestation in the sheep[J].Theriogenology,2015,11(15):611.

[5]张秀敏.妊娠期孕妇的监护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9):245-246.

胎儿监护仪应用的比较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产科门诊检查的无胎动孕妇120例, 分为3组, 年龄24~32岁, 平均27岁, 无任何并发症, 孕32~40周, 检查前未使用过任何药物。

1.2 方法

孕妇取半卧位, 用胎儿电子监护仪做NST20 min, 如无胎动用下述方法之一唤醒, 然后再观察20 min。

1.2.1 声刺激组

将搪瓷小盆 (盆地朝上) 置胎儿头部位置, 距腹壁10~15 cm, 用镊子敲打小盆5 s, 声刺强度为80分贝。

1.2.2 进食组

如孕妇空腹, 做TSN20 min无胎动时嘱其下床活动, 进食, 30 min后复查。

1.2.3 体位组

嘱孕妇改变体位, 左侧或右侧卧位或者用产科四步触诊法推动胎儿。

1.3 判断标准

孕妇主诉有胎动, 并在监护图上显示胎动时胎心率加速 (基线上升) ﹥15bpm, 持续时间﹥15 s, 判断为有胎动;主诉无胎动, 并在监护图纸上未显示胎心率加速。

2 结果

2.1

声刺激、进食、体位3组:χ2=32.40, 声刺激、进食2组:χ2=6.63, 进食、体位2组:χ2=10.77, 声刺激、体位2组:χ2=53.15, P<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可见, 3种唤醒方法效果是不同的, 经声刺激后, 40例中有40例出现胎动, 其成功率为100%, 进食组为82.5%, 体位组为47.5%, 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其中声刺组较体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5) , 由此可见, 3组中以声刺激的效果最佳。

3 讨论

唤醒的理论依据, NST是通过观察胎动后胎心率的变化来判断子宫胎盘储备功能的方法。胎动是母体感觉到的最早胎儿活动, 也是胎儿良好的标志之一, 而一部分无反应型记录中有相当数量在临床上找不到依据, 其主要原因是未将睡眠中的胎儿唤醒与其他因素导致的胎儿缺氧难以区分, 因此, 避免错判的方法就是将睡眠中的胎儿唤醒。胎儿与新生儿一样也有醒睡周期, 一般为20~60 min, 若恰在此时做NST, 就没有胎动反应出现, 随着胎儿发育成熟, 对声音的反应能力不断增强, 而80分贝的声强经腹壁和羊水的阻隔后, 胎儿所能接收到得声强约30~40分贝, 所以声刺激不会对胎儿的神经系统有影响, 因此, 声刺激不失为一种快速、便利、安全、有效的唤醒方法。此外, 许多研究表明, 胎心率的变化、胎动及胎儿醒睡周期与胎儿的大脑有密切关系[1], 而脑组织活动消耗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的分解, 孕妇空腹时体内血糖浓度下降, 引起大脑抑制而使胎动减少或无胎动, 所以, 我们让孕妇进食后再监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而第3组与前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可能与操作员推动胎儿的力度有关, 过轻唤不醒胎儿, 过重又恐伤及胎盘、胎儿, 有时右侧卧位还可以加重胎儿缺氧 (本己右旋的子宫负担加重) , 对第3组方法慎重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唤醒方法对胎心监护无刺激试验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无胎动孕妇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 甲组为声刺激组, 乙组为进食组, 丙组为体位组。结果 声刺激组对孕妇及胎儿无不良影响;进食组孕妇进食后, 再监护也取得了一定成功, 但给孕妇带来了麻烦;体位组操作不当有可能伤及胎盘和胎儿。结论 声刺激唤醒胎儿不失为一种快速、便利、安全、有效的唤醒方法。

关键词:唤醒方法,胎心监护,无刺激试验

参考文献

胎儿监护仪应用的比较 篇4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566名单胎头位孕妇均为我院产科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住院的产妇,年龄21~44岁,平均(27.9±4.3)岁,孕周34~43周。

1.2 研究方法

所有孕产妇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采用Philips公司的Series 50A胎心监护仪进行检查。研究对象检查前未应用任何药物,排空膀胱,涂有耦合剂的探头置于胎心最响亮处,持续20~30min。根据检查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A、B和C三组。A组(阳性组):胎心过速或过缓(胎心率变化≥160bpm或≤120bpm)持续10min以上。出现重度变异减速或反复出现轻度变异减速。连续监护至少20min,胎动<3次,胎心率加速<10次/min,胎动时无胎心率加速。B组(阴性组):有3次以上胎动伴胎心率加速>10次/min。无晚期减速,偶见变异减速,胎心率120~160bpm,胎心率基线变异<5bpm。C组(可疑组):NST检查轻度异常,但达不到阳性标准。诊断标准:满足下面的任意一条诊断为胎儿宫内窘迫:(1)新生儿窒息,即1min Apgar评分≤7分。(2)羊水Ⅲ度污染:黄褐色,稠厚、稀少。(3)脐动脉血气分析提示酸中毒(p H<7.20)。

1.3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使用SPSS15.0进行处理,应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的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A、B、C三组分别包含29(5.1%)、73(12.9%)和464(82.0%)例研究对象,他们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3.7±6.4)岁、(31.5±5.1)岁和(27.7±4.2)岁,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羊水、Apgar评分、胎儿窘迫和剖宫产情况

A、B、C三组的剖产率分别为75.9%、61.6%和36.0%,经统计分析,A组和B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862,P=0.172)。A、B和C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01。三组的羊水Ⅱ或Ⅲ度污染,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发生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详见表1。

2.3 电子胎心监护的诊断价值

经计算,灵敏度为52.9%,特异性为97.9%,阳性预测值为62.1%,阴性预测值为97.0%。详见表2。

3 讨论

胎儿宫内窘迫是围生期常见的急危状态,相关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大约2.7%~38.5%,是造成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相关因素很多,脐带绕颈、扭转、打结等脐带异常最常见[2]。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等各种母体疾病、羊水污染和不当的引产也是胎儿宫内窘迫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上用于监测预警胎儿宫内窘迫的方式有彩色超声多普勒、羊水乳酸测定、脐动脉SD值、SP1(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测定等,其中电子胎心监护应用最广泛。胎心监护是借助微波通过发现胎心率曲线以及宫缩压力波形的异常变化判断胎儿宫内状况[3]。异常的胎心宫缩图可表现为持续性心动过速或过缓、变异减速、基线变异减弱或消失等多种形式。胎儿的心脏活动受神经、体液、物理、化学等内外因索的影响,虽然胎心监护安全、简便,但是对于宫内窘迫的诊断准确性一直受到怀疑。不良胎心宫缩图很多,不同医师对于阳性标准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学者对胎儿窘迫胎心宫缩图判定的标准存在争议。另外,母亲的情绪、使用药物、胎儿的行为状态等都是造成假阳性的重要原因[4]。本研究中,可疑组为73例,占研究对象总数的12.9%,远远大于阳性组的人数。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为52.9%,这个结果也可能与本研究的方法有一定的关系,如果降低阳性的诊断标准,会提高灵敏度。

临床实践表明,由于胎心监护的普遍应用,患儿危机状态得以及时发现,病死率大大下降,然而不必要的产科干预也因此大大增加,临床表现剖宫产率的提高。本研究中,A组和B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75.9%和61.6%,显著高于C组孕产妇的36.0%。为了提高宫内窘迫的诊断水平,临床上很多学者采用其他手段和胎心监护联合使用。有文献报道,单独使用胎心宫缩图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66.7%和91.4%,当把胎心宫缩图与脐动脉血流S/D值检测联合应用时,宫缩间歇期和宫缩时的敏感性分别提高到了92.0%和95.8%,相应的特异性均为100%,诊断水平得以大大提升[5]。另有学者使用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羊水乳酸测定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6]。总之就是,多方面收集胎儿和孕产妇信息,综合判定危险程度。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电子胎心监护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检测方法,但是诊断的灵敏度不高,需要和其他手段联合使用降低假阳性。探索胎儿窘迫的最佳监测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海天,王子莲,王广涵,等.宫内窘迫胎儿出生后心肌损伤情况的监测[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28-31.

[2]吕桂君,郭雅秋.胎儿宫内窘迫140例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438.

[3]郑俊娥,张向丽.产时不同胎心监护方式对低危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09,7(10):1055-1056.

[4]王建英.胎心监护在围产保健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3):5278-5279.

[5]周抒,叶红.活跃期联合应用胎心监护及脐动脉血流S/D值检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4):596-597.

胎儿监护仪应用的比较 篇5

关键词:脑-胎盘率,胎心监护,宫内缺氧

胎儿宫内缺氧是产科的常见病, 如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围产儿死亡的严重后果,存活的新生儿也会因为缺氧而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脑瘫、智力低下等不良后果。 为了提高胎儿宫内缺氧的诊断率, 尽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 以提示临床,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及患病率,现将该院2013 年8月—2015 年10 月收治并分娩的185 例34~41 周孕妇的胎儿脐动脉(UA)和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检测,计算脑-胎盘率,同时进行胎心监护检查,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于2013 年8 月—2015 年10 月在该院产科收治并分娩的185 例34~41 周孕妇进行胎儿脐动脉(UA)和大脑中动脉(MCA)血流检测和胎心监护监测,其中113 例初产妇,72 例经产妇;年龄21~43 岁,平均(25.8±2.5)岁。 全部病人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参加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脑-胎盘率及胎心监护的结果分4 组:A组:脑-胎盘率及胎心监护均正常;B组:脑-胎盘率正常,胎心监护异常;C组:脑-胎盘率异常,胎心监护正常;D组:脑-胎盘率及胎心监护均异常。

1.2 研究方法

1.2.1 超声测量及计算脑-胎盘率使用美国飞利浦公司生产HD 15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C5-1 探头,中心频率3.5MHz,孕妇于室温条件下,静卧5min后对脐动脉(UA)近胎盘段和大脑中动脉(MCA)中间段进行样本容积的选取,此时获得胎儿血流频谱[1],测量出血流的搏动指数(PI),计算脑-胎盘率(PIMCA/PIUA)。脑-胎盘率异常的诊断标准: 正常妊娠PIMCA/PIUA >1,当PIMCA/PIUA<1 即为异常[2]。

1.2.2 胎心监护测定方法及诊断标准采用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的F6 Express型胎心监护仪,分娩前进行无激惹试验(NST)。 检查前1 d禁止使用含有镇静、催眠、解痉成分的药物,排空小便取半卧位,仪器探头在腹部均匀涂抹耦合剂,略微倾斜沿腹壁探查胎心搏动,记录时间为30 min,如有异常情况可适当延长监测时间[3]。 胎心监护异常的诊断标准:检测20 min胎心符合以下四项之一者即为无反应型,视为异常:(1)基线<100 次/min或>160 次/min; (2)基线变异≤5 次/min或≥25 次/min>10min或正弦型;(3)变异减速持续时间超过60 s或出现晚期减速;(4)20min<1 次加速超过15 次/min,持续15 s[4]。

1.2.3 新生儿血气分析测定方法取1 m L脐静脉血送化验室进行血气分析。 p H<7.25 为异常。

1.3 胎儿宫内缺氧诊断标准

新生儿出生时,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均认为存在宫内乏氧:羊水Ⅲ度污染;羊水过少;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7 分;脐血血气分析p H<7.25;胎死宫内;宫内窘迫:出生前有临床窘迫症状,出生时伴有羊水Ⅱ度或Ⅱ度以上污染,新生儿Apgar评分≤7 分;小于胎龄儿[5]。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PC 19.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胎儿脑-胎盘率和NST监护结果

该研究中185 例孕妇中,胎儿脑-胎盘率正常的159例,其中NST正常的147 例,占92.5%,NST异常的12例,占7.5%;胎儿脑-胎盘率异常的26 例,其中NST正常的17 例,占65.4%,NST异常的9 例,占34.6%。 胎儿脑-胎盘率正常与异常者比较,其NST异常发生率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 <0.05)。

2.2 各组胎儿缺氧发生情况比较

A组胎儿正常比率明显高于其他3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 、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宫内缺氧具体的异常指标比较:在羊水异常,新生儿窒息, Apgar评分异常,脐血血气分析异常, 小于胎龄儿等方面,D组的比率均高于A、B、C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胎儿宫内缺氧常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安全, 所以产前检查非常重要。 产检能及时发现母亲与胎儿异常情况,判断危险程度,以便制定相应处理预案[6]。 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与胎儿、 母体、 胎盘、 脐带均有密切关联[7],孕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功能不全、脐带绕颈、胎儿贫血等均可引起宫内缺氧[8]。 胎儿宫内缺氧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存活的窒息儿常因缺氧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智力迟钝、发育迟缓等不可逆的后遗症[9]。 孕期胎儿缺氧时间越短,对新生儿的影响就越小。 因此,尽早发现胎儿缺氧,以提示临床,使临床早期干预、积极治疗,对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出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胎儿发生宫内缺氧时,由于胎儿的代偿功能,大脑动脉及心脏血液供应相应增加,血管扩张,阻力降低;而外周血管为保障重要器官的营养供给, 发生血管收缩,阻力升高,表现为胎儿脐动脉阻力增高。 胎儿脑-胎盘率(Pl MCA/PIUA)反映的是在低氧状态下胎儿血流发生再分布后的平衡状态。 有研究结果表明[2],胎儿脑-胎盘率(Pl MCA/PIUA)值的改变,反映的是低氧状态下时血流在躯体与脑器官重新分布的情况,与单一项脐动脉或大脑中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的结果相比, 其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状态更敏感、更准确。 有报道其预测胎儿宫内缺氧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0%、97%[10临床研究表明, 胎心监护是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的状况的主要检测手段[11],是对高危妊娠孕妇胎儿窘迫、代谢性酸中毒、剖宫产率等关系分析的关键因素和必备条件[12]。 彩色多普勒与无应激试验可互为补充,联合应用彩色多普勒和无应激试验,可对胎儿的宫内缺氧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诊断[13]。

该研究结果显示,在脑-胎盘率及胎心监护均正常(A组) 的147 例中, 仅1 例(0.7% ) 羊水 Ⅲ° 污染,1 例(0.7%)出现小于胎龄儿, 其余145 例(98.6% ) 均正常;单一胎心监护异常(B组)的12 例中,1 例(8.4%)羊水过少并新生儿窒息,1 例(8.4%)Apgar评分≤7 并脐血p H<7.25,出现异常比率为16.7%;单一脑-胎盘率异常(C组)的17 例中,1 例(5.9%)羊水Ⅲ°污染,1 例(5.9%)新生儿窒息并Apgar评分≤7,1 例(5.9%)脐血p H<7.25,出现异常比率为17.6%; 脑-胎盘率及胎心监护均异常组(即D组)的9 例中,2 例(22.2%)羊水Ⅲ°污染,1 例(11.1%)羊水过少并新生儿窒息,1 例(11.1%)羊水过少并Apgar评分≤7,1 例(11.1%) 脐血p H<7.25,1 例(11.1%)出现小于胎龄儿,出现异常比率高达66.7%。 可以看出脑-胎盘率及胎心监护均正常胎儿正常比率显著高于单一或全部出现异常的胎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国内学者报道一致[14],表明脑-胎盘率及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缺氧的检测是非常敏感的,提示临床需对结果异常的孕妇及时干预治疗;脑-胎盘率及胎心监护均异常胎儿异常比率显著高于单一出现异常的胎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一异常的胎儿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联合应用脑-胎盘率及胎心监护对胎儿宫内缺氧的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由此表明联合脑-胎盘率和胎心监护对胎儿进行监测, 能极大地提高早期对胎儿宫内缺氧诊断的准确性,对于降低剖宫产率和围产儿预后不良比率起着重要作用。

胎儿监护仪的电路研究 篇6

关键词:胎儿监护仪,超声换能器,发射电路,接收电路,解调电路

0前言

胎儿监护仪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对胎心率提供连续监护、显示和记录的医疗仪器,可及早发现胎儿对低氧的耐受力及宫内窘迫等,从而减少缺氧所致的胎儿损伤,提高胎儿生产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1]。大量临床研究证明,胎心监护能有效发现妊娠过程中的胎儿异常[2]。目前,胎儿监护仪已经在各级医院中广泛应用于产前检查和产程监护。

超声波对胎儿的损伤虽然尚未有医疗界定,但临床上仍需通过提高胎儿监护仪超声波信号的发射效率以及回波信号的接收灵敏度来降低超声波信号强度,以避免未知损伤的发生。影响胎儿监护仪整体灵敏度的因素主要有超声换能器以及超声发射、接收和解调电路[3]。目前市场上的国产胎儿监护仪普遍存在灵敏度不足的缺点,基于此,本研究设计了超声发射、接收和解调电路,用以提升胎儿监护仪的整体灵敏度。

1 系统电路整体结构

系统电路主要由超声换能器、超声发射电路、接收匹配电路、接收前置放大电路、主放大电路以及解调电路等构成(图1)。临床常用的超声频率为1、2、2.5、3 MHz,超声频率越高,超声衰减越严重,其探测深度亦越浅,但是对轻微运动的灵敏度却越高。

超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是:当声波遇到运动物体时反射声波将发生频移,频移量与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关医用超声回波信号的表达公式[4,5]如下:

式中,a、b为振幅,Φ1,Φ2为初相,其中U1=acos(ωt+Φ1),主要是探头发射和接收电路部分之间的声、电漏信号;U2=bcos((ω±Ω)t+Φ2),为携带有多普勒频移的接收信号;Ω为多普勒频移。

2 超声发射电路

2.1 电路设计

超声发射电路图,见图2。发射功率的强弱直接影响接收信号的强弱,为了获得最佳的发射效率,本研究采用变压器耦合,两级推挽放大的电路结构,触发信号由单片机提供,为一对反相推挽振荡信号。电路元件采用对管形式,以获得一致的电性能参数。

作为超声波发射元件,换能器总体表现为容性负载,该负载通过变压器线圈形成并联谐振电路;同时,该电容中累积的电荷在振荡的正负半周转换过程中需要快速充电与泄放。为了减少换能器的振荡转换时间,消除死区时间的效率浪费,本研究采用功率MOSFET元件(T9、T10)作为第一级的推挽功率输出。MOSFET元件的导通电阻只有0.5~3Ω,瞬态电流可以达到10A,因此电路振荡迅速但是,MOSFET元件自身有一个较大的栅极分布电容,该电容的充放电时间会影响其导通和截止速度,进而削弱电路效率和发射能量。因此,本研究又采用了第二级的推挽电路,其中T1、T2用以驱动T9,T3、T4用以驱动T10,以提供快速的电容泄放通道。

2.2 电路性能测试

换能器转换效率低且易受耦合环境影响,测量超声能量的测试方式会受到各种因素干扰,导致测量不准确;而在电路中串入电流表的测试方式又会影响电路工作状态。本研究测试方案为:在超声晶片一端串入一个1Ω电阻,再将其接入发射电路,然后测量晶片两端电压。因此,本测试方案仅测量了到达超声晶片的能量,而未对发射出的超声能量进行测量。

测得超声晶片两端为正弦振荡波形,测试参数结果,电源电压6 V,电源电流0.31/A,晶片两端电压峰峰值20 V,1Ω电阻两端电压峰峰值0.52 V,效率69.8%。本研究电路中,耦合变压器是效率降低的一个主要原因,采用优质环形磁芯,且正副线圈采用紧密绕制方式可以提高能量传输效率

3超声接收电路和解调电路

3.1 接收电路设计

为了获得最佳的接收灵敏度和阻抗特性,需要对换能器进行电路匹配[6,7]。换能器接收等效电路图,见图3。

注:电阻Ra、电感La、电容Ca为电路的动态参数,电容Cb为静态等效电容,电压源U2为接收到的超声等效信号,η为接收转换效率。

超声接收电路图,见图4。通过调配电感LO的参数,用以匹配电容Cb。本研究采用手工磁芯绕制并控制绕制线圈匝数,从而获得合适的电感量以实现LO调配。

根据多普勒效应公式,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频率偏移越大;运动速度越小,频率偏移越小。为了获得足够的灵敏度,发射基频需要足够的选频放大。本研究采用三级谐振选频放大。

谐振电路部分由L1、C1、C2构成串联谐振电路,对反射信号进行选频,电容C1两端可以获得数倍于源信号的电压。

一级放大电路采用低噪声JFET元件,共源极电路,该电路结构相比三极管放大电路可以降低三极管中结电容等分布参数的影响,同时JFET可以获得较高的放大倍数以及较低的噪声。电阻R1为静态直流偏执电阻,结构为自给栅极偏压。L2、C4构成并联谐振电路,构成二次选频放大。

二级放大电路由T2、T3等元件构成。C5、R3构成交流耦合电路;T2、T3构成共射共基放大电路,以获得较宽的频带范围和较高的放大倍数;L3、C7、C8构成并联谐振电路,形成三次选频放大[8]。

3.2 解调电路设计

多普勒信号解调方式有多种,如检波、鉴频、鉴相、乘法等。本研究采用集成模拟开关电路实现多普勒信号的解调[9],该解调方案具有电路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等优势。

开关控制信号与发射信号为同频信号,控制信号的函数表达式为:

为高频载波信号周期,开关信号幅度为1。

将开关信号用傅里叶级数展开为:

接收的回波多普勒信号为:

令初相Φ2]为0,三角函数展开后得到:

多普勒信号经过模拟开关后表现为两者的乘积:

将公式(3)和公式(4)代入公式(5)可得:

关注上式中的部分,通过三角函数变可以得到:,展开后可以得到分:cos(Ωt)量,此分量即为解调出的频率信号。可以在后期电路中采用带通滤波器,滤除直流分量和高频部分,获得该解调信号。

超声解调电路图,见图5。其中4053模拟开关为3通道、单刀双掷模拟开关。A、B、C控制端口分别用来控制X、Y、Z3个通道。4053模拟开关真值表,见表1。解调电路使用了Y和Z通道,X通道为多余通道,为了降低干扰,将X通道的输入和输出端作短路并接地处理。B、C为控制端口,控制信号函数表达式如公式(2)所示,其频率为超声发射频率。该电路采用两级解调处理,超声回波信号简化的函数表达式如公式(4)所示,输入到Y1管脚,由Y管脚输出,并再次输入到Z0管脚,最终由Z管脚输出。

3.3 接收电路及解调电路性能测试

由于无法获知准确的超声晶片发射和接收效率,因此脱离超声晶片的单纯电路性能测试方案为较优选择,但是由于超声晶片电路参数复杂,完全脱离晶片进行测试又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研究采用带晶片的电路测试方案,晶片并不实际接收信号,而是通过函数发生器将调制信号接入超声晶片。

测试条件:电源电压6V,载波频率2 MHz,调制信号频率2 kHz。测试结果,见表2。

由测试结果可以看出,该电路对2 mV的小信号调制已经有足够的电压输出。

4 结语

本研究设计了可用于胎儿监护仪的超声发射、接收以及解调电路,电路均采用分立元件构成,能够降低集成电路形式的电源损耗,可通过阻抗匹配和多级谐振放大提高回波信号的接收灵敏度,且电路结构简单,解调效率高。

参考文献

[1]刘飞飞,魏守水,景天磊.自动监护与无病分娩闭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2,27(11):59-61.

[2]程志厚,宋树良.胎儿电子监护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北京:2001:308-316.

[3]唐浒,彭珏,陈思平.医学超声单晶探头的进展及新技术[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4,(4):16-21.

[4]王威琪,汪源源.医学超声信号及其特征提取[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4,(1):4-11.

[5]汪源源,刘斌,吴晓峰,等.超声多普勒信号的频谱分析[J].声学技术,1998,(2):57-62.

[6]林书玉.匹配电路对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振动性能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1995,(3):27-30.

[7]张伟涛,张永俊,姚震.基于Matlab压电超声换能器匹配电路的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14,(2):47-50.

[8]陆尧胜,邓松茂,崔忠艺,等.超声多普勒胎心检测前置电路的研究[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1,(2):114-118.

胎儿监护仪应用的比较 篇7

1. 胎儿监护由3 个探头组成, 胎心率, 宫缩压力, 胎动, 通过导线与主机相连, 胎心探头的供电由主机提供直流12V电压, 信号线是发射多普勒脉冲, 探头端晶片将采集到的回馈信号传回主机, 宫缩压力探头同样12V供电, 信号相对简单, 通过探头端的压力传感器将信号回传至主机, 需要实现探头去导线化, 首先需要解决供电问题。

2. 通过对探头结构的改进, 将900 m A可充电锂电池镶入探头中, 增加一组直流变压稳流电路, 为探头提供直流12V电源, 电源解决后, 最为关键的就是无线技术的应用。

3. 无线信号传输技术是该项目中的核心问题, 针对无线只能传输数字信号的特点, 在探头端增加数字信号转换电路, 将主机端增加解码电路, 其实现流程:探头 (锂电池供电) 模拟信号- 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 (主机) 。

4. 无线传输的技术目前已经非常成熟, 医用频段中出很多可以选择, 433 m Hz的频率信号质量高, 穿透性强, 传输距离远, 但信号的传输速率较低, 因此果断放弃, 最好选用2.4 G蓝牙技术, 传输距离较短 (10~30 m) , 但其速率高, 技术成熟, 无需申请专用频段, 且满足短距离传输的要求。

5. 无线信号的衰减与干扰问题:无线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被建筑物、地面反射或阻塞从而引起信号衰减, 而且多路信号在同时传输时也会相互产生干扰。可在发射端采用含交织编码的差错控制技术和抗衰落性好的调制解调技术, 在接收端采用分集接收技术以减少信号的衰减与干扰。

以上是改进探头的思路, 具体实施中, 对结构的改进, 电路的设计以及无线传输芯片的选用等将不再论述。此次研制的无线探头体积小、重量轻、发射功率低, 在胎儿监护仪主机30 m内均可有效工作并能连续工作8 h以上。产妇在监护时不再需要卧床, 可在各种体位下实现监护, 使产妇不需要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 提高胎儿监护过程的舒适度。对于临床使用也能解决探头线束消毒、缠绕等问题, 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大大降低维修率。

参考文献

[1]邱恭安.现代数字无线通信传输技术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 2003.

上一篇:电压串联下一篇:线路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