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声像图

2024-09-14

胎儿声像图(共7篇)

胎儿声像图 篇1

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胎儿先天性畸形病, 发生这种病的主要原因是孕妇有妊娠迹象的3个月左右, 由于染色体病变、母婴接受放射性药物等原因造成胎儿的心脏血管发育异常, 从而导致解剖结构异常, 又或者因为胎儿出生之后, 其未能及时闭合本应该关闭的通道, 病情严重的病患可能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为发绀、小儿心功能存在缺陷等, 一般来说, 在病患5岁之前这种病能够治疗, 因此及时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作出诊断, 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 对于病患的治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3,4,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取在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来本院进行常规超声检查的1486例孕妇, 年龄为21~43岁之间, 平均年龄是 (27±1.5) 岁, 孕周23~39周, 平均孕周是 (27±3.5) 周, 其中有20例为高龄产妇, 孕次1~3次, 平均孕次是1.3次, 有85例孕妇怀孕胎数是双胞胎, 5例三胞胎, 有10例曾经生育过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 45例提示可能出现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情况, 8例孕妇患有心脏病。

1.2 诊断方法

全部孕妇仰卧, 首先进行初步筛查, 有异常情况再进行进一步检查, 采用超声断层显像的诊断方法进行诊断, 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 选择相应的频率、程序, 定位胎儿宫内位置, 判断胎儿方位, 观察其心脏, 逐一分析胎儿心脏相关情况, 了解并且判断胎儿腹主动脉以及腔静脉、内脏以及心房关系, 观察胸腔切面, 对心轴进行测量, 检查心切面房室瓣以及心腔, 左右心室、动脉导管弓、上下腔静脉以及心底短轴切面, 采集图像, 观察声像图特征。

1.3 临床观察

主要指标是诊断前后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率、畸形主要症状以及其比率、早期以及晚期检出率、漏误诊率、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心脏异常比率、病患满意度指标。观察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彩色多普勒图像, 分析其左右心室的流出道切面, 并观察四腔心。

2 结果

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35例, 早期以及晚期检出率分别为95.25%以及100%, 早期漏诊率4.55%, 心脏异常共30例, 晚期检出先天性心脏畸形占心脏异常比率为88%。病患满意度为95.13%, 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率为2.49%;在35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 声像图显示, 有17例四腔心不对称, 有15例心胸比增大, 有23例室间隔缺失或缺损。另外, 主要症状主要还包括肺动脉狭窄 (10例) 、大动脉转位 (2例) 以及大动脉平行 (9例) 等。见表1和图1、图2。

3 讨论

在胎儿心脏检查中, 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以及四腔心是基本的检查切面, 在我国, 相关文献表明, 四腔心切面的诊断, 敏感性为50%, 特异性为100%, 而在国外, 其检出概率也达到了80%, 本研究检查表明, 胎儿心脏畸形检出率是 (35/1486) , 而、并对其图像特征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胎儿先天心脏畸形的主要特征包括四腔心不对称、心胸比增大以及室间隔缺失或缺损、肺动脉狭窄、大动脉转位以及大动脉平行等, 其中, 四腔心不对称, 心胸比增大以及室间隔缺失或缺损等特征是最为主要的, 其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8.6%、42.9%以及65.7%, 胎儿正常心脏中, 一般大血管及房室腔具有较高的对称性, 且四腔心的切面以及左右房室之间比在1以上, 左右心室的壁厚相同, 且主动脉主要是来自左心室, 那么胎儿的心脏是正常的, 或者没有畸形情况存在, 本研究发现有的四腔心是不对称的, 主要是因为血流动力学出现异常, 或者心脏解剖结构出现异常, 说明胎儿可能存在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在胎儿心脏中可单独存在, 但一般是构成畸形心脏的部分。目前, 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 可以发现>5mm的室间隔缺损, 因为其缺损比较大, 所以漏诊的概率也比较低。但是如果<3mm, 则比较难以诊断, 有的室间隔缺损很小, 在产前检查效果差, 因为胎儿时期, 左右心室中具有相似的压力, 并且室间隔缺损的部位不会发生分流, 即使分流, 其速度也是很低的。在胎儿时期, 彩色多普勒图像表明, 室间隔缺损为:在心室的水平收缩期, 从右到左穿隔血流, 并且分流的颜色比较暗淡, 分流速度慢, 还应注意, 在对胎儿心室水平分流进行检测时, 应设置彩色尺标在每秒八十厘米左右, 并在米有彩色噪音信号出现之前, 将彩色提高, 以提高检出率。

本文通过对应用超声断层显像技术对1486例孕妇进行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诊断, 并对其声像图特征等情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应用超声断层显像来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畸效果好, 其检出率以及诊断精确度高, 对畸形主要症状的判断极好, 漏误诊率相对较低, 病患也对于这种诊断方法比较满意, 因此, 这种诊断方法具有极大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黄志平, 廖萍, 刘镭, 等.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分析[J].中国医刊, 2010, 45 (8) :31-35.

[2]郑远琴, 姜川, 匡能琼, 等.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中的诊断价值[J].重庆医学, 2012, 41 (8) :802-805.

[3]史建伟, 宋杰东, 王文荣,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筛查价值[J].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 49 (8) :50-54.

[4]Saxena A, Shrivastava S, Kothari SS.Value of antenatal echocar-diography in hight risk patients to diagnose congenital cardiac defects in fetus[J].Indian J Pediatr, 2005, 62 (5) :575-582.

[5]王红玉, 黄红梅, 黎虹, 等.超声心动图对胎儿心脏异常结构的探讨[J].河北医药, 2012, 34 (5) :689-692.

胎儿声像图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2月妊娠11~14周来我院进行NT筛查的220名孕妇, 年龄22~41岁, 产前检查所有孕妇及胎儿各项指标均正常, 除外多胎妊娠。对所有入选胎儿根据孕周分为:11~12周组40例, 12~13周组80例, 13~14周组100例。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1) 仪器:应用GE Volus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RAB2-5L三维容积探头, 频率为4~8 MHz, 应用GE 4D View软件脱机分析。 (2) 检查方法:首先, 获取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观察NT, 然后探头旋转90°稍微向前倾斜留取胎儿鼻后三角区二维图像;同时打开三维容积采样框, 以胎儿头部正中矢状切面为起始面, 扫描角度45°, 获取三维容积资料保存待脱机分析。应用TUI对鼻后三角多平面再现;对不同孕周鼻后三角二维图像及三维图像采用评分的方法进行分析, 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0=未显示, 1=模糊, 2=良好, 3=优秀, 2分以上为合格, 由2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评分, 所有胎儿均经产后证实为正常儿。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数据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鼻后三角是指胎儿鼻子下后方区域, 冠状切面显示三条强回声组成的三角形结构:左右侧强回声线为上颌骨突, 下方强回声线为原发腭, 顶部强回声点为鼻骨横切面 (图1) 。各孕周鼻后三角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合格显示率及图像评分见表1、2。各孕周组间的显示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TUI重建图像与二维超声直接获得的切面比较, 图像合格显示率和质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胚胎发育第6周, 左、右内侧鼻突融合处内侧面的间充质增生, 形成一个突向原始口腔的三角形小突起即原发腭, 将演变为腭前部的一小部分。第6~7周, 左、右上颌突内侧面间充质增生, 向原始口腔内长出一对偏平突起即外侧腭突, 两侧外侧腭突向中间生长最终在中线处融合形成继发腭, 并迅速与原发腭融合形成腭;鼻骨由额鼻突演化而来, 在胚胎4周时形成, 9周时开始骨化[5], 故胎儿鼻、腭在胚胎的12周以前发育形成, 妊娠早期检查鼻后三角具有完整的解剖基础。

Sepulveda等[1,3]提出鼻后三角可以作为妊娠早期诊断腭裂及小下颌的超声标志, 并总结鼻后三角显示率为98%。Martinez-Ten等[2]发现鼻后三角也是诊断鼻骨缺失的重要线索, 并且三维模式比二维超声更容易显示鼻后三角。国内学者[4,6,7,8,9]初步探索了妊娠早期鼻后三角超声解剖特点, 并证明检查简便易行, 可为早孕期诊断腭裂提供理论依据。王丽敏等[4]对2例NT值增厚的胎儿观察鼻后三角发现2例腭裂, 证明了该方法可以检出腭裂。鼻后三角显示原发腭为短而粗的完整线状强回声, 若该处连续性中断或缺失, 即提示腭裂可能。本文亦证明妊娠早期胎儿鼻后三角显示率均在90%以上, 能够清晰显示鼻后三角空间形态结构。妊娠早期因胎儿面部较小, 想获得满意的二维切面, 对操作者要求较高, 而三维超声一次获取容积数据, 降低了操作难度, 减少胎儿接受超声照射时间, 提高效率, 三维容积可以脱机反复分析, 增加医生检查鼻后三角的信心。而三维超声模式进行了优化设置, 使得图像更清晰, 完全与二维超声相媲美。其中TUI技术类似于CT断层成像, 能够把所获得的容积数据切割成多个平行的层面, 分别显示不同的鼻后三角部位, 将平面向后平移, 虽然仍显示硬腭, 但双侧上颌骨额突未显示, 鼻后三角就不存在了, 所以鼻后三角显示部位仅是原发腭, 对于继发腭和软腭则不能有效地判断。本文表明, 早孕期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显示胎儿的鼻后三角更容易获取, 当胎儿位置良好时, 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能够比较容易的获得该切面。

妊娠早期二维超声联合三维超声能更全面显示胎儿鼻后三角的形态结构, 降低了医生操作难度, 为发现胎儿颜面部畸形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Sepulveda W, Wong AE, Martinez-Ten P, et al.Retronasal triangle:a sonographic landmark for the screening of cleft palate in the first trimester〔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10, 35 (1) :7-13.

[2]Martinez-Ten P, Adiego B, Perez-Pedregosa J, et al.First-trimester assessment of the nasal bones using the retronasal triangle view a 3-dimensional sonographic study〔J〕.J Ultrasound Med, 2010, 29 (11) :1555-1561.

[3]Sepulveda W, Wong A, Vinals F, et al.Absent mandibular gap in the retronasal triangle view:a clue to the diagnosis of micrognathia in the first trimester〔J〕.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 2012, 39 (2) :152-156.

[4]王丽敏, 马小燕, 江玮, 等.胎儿鼻后三角在妊娠早期筛查颜面部畸形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 (6) :369-372.

[5]高英茂.组织学与胚胎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340-341.

[6]夏珣, 陈翠华, 郭飞燕, 等.妊娠早期胎儿鼻后三角超声成像解剖基础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12, 30 (5) :529-532.

[7]顾莉莉.早孕期胎儿颜面部结构畸形产前超声诊断新技术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12.

异位妊娠的多途径声像图诊断 篇3

尽管有大量诊断手段可供使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仍然十分困难, 尤其是不典型病例更易误诊。近几年来, 超声显像技术的不断进步, 超声设备的不断更新, 高分辨率的实时超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尤其是近年来经阴道腔内探测的广泛使用[1], 在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作者曾报道过超声诊断宫外孕的价值, 现就近年来的一些新技术、新变化、结合文献, 对其声像图特征, 应用现状及临床介绍于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报道155例病人均系我院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病人, 年龄17~39岁, 其中26~33岁为多, 全部病例均采用超声实时显像确诊或疑诊为异位妊娠而入院。

检查设备采用日立——2000或百胜彩超仪, 频率为2.5~7.5MH2可变频。

对临床怀疑为异位妊娠的患者均做妊娠试验, 检查时先充盈膀胱, 少数急症可采用阴道腔内探测:分别获取纵横切面图像, 依次观察子宫及其附件, 纵向扫查时, 探头应向左、右侧倾斜, 使声束更能垂直指向附件区。横向扫查时, 确定左右侧附件位置。一旦发现附件区有包块, 则应记录其大小, 位置及其性质, 同时注意包块与子宫的关系。还应观察直肠凹有无积液暗区。

2 超声显像特征及其结果

异位妊娠的声像图特征。

2.1 子宫的改变

异位妊娠时, 由于受内分泌的影响, 子宫可轻度增大, 但小于闭经月份, 子宫内一般无妊娠囊声像。如发现宫腔内有较规则的妊娠囊存在, 基本可排除异位妊娠的可能性。宫内宫外同时妊娠的机会极为罕见。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约20%异位妊娠患者的声像图中, 发现子宫内有酷似妊娠囊的假妊娠囊存在[2]:假妊娠囊来自伴有血液的蜕膜反应或蜕膜管型, 可集中于宫腔中央, 此类声像图中表现为子宫内正中的对称的囊或暗环。而植入子宫后壁的早期妊娠囊 (约6周左右) 不在子宫腔的正中央, 声像图表现为子宫腔内非正中的不对称的囊或暗环。

2.2 附件区的改变

绝大多数异位妊娠都有一个附件区的肿块。此类约占91%, 偶尔也可于子宫上方或陷凹中, 约占3%, 其内容物为血凝块及妊娠产物, 因此这类声像图表现为混合性包块, 超声证实有一个子宫外的肿块, 再结合妊娠试验阳性, 可有力地提示异位妊娠诊断。如能在肿块中发现原始心管搏动的妊娠囊可100%确诊。笔者曾发现一例异位妊娠 (腹腔内) 有心搏, 因患者曾患过一次异位妊娠切除术后, 考虑此次又是异位妊娠无再次妊娠的可能。想试图在腹腔保留妊娠[2], 但是追踪至3个月大小终于破裂而急诊手术清除。但此类能见心搏的很少, 约占1.5%, 笔者仅见3例, 这可能因为异位妊娠一般保留不到7周则可能流产出血。

2.3 其他改变

最常见的是异位妊娠破裂出血并将聚于陷凹区, 同时还要注意仔细检查结肠旁沟及膈下有无游离液体。超声最敏感的是能及时发现证实陷凹中的积液暗区。此类笔者曾报道占所有异位妊娠的47%[3]。

2.4 异位妊娠的少见类型

子宫颈妊娠:文献曾有报道:但笔者未曾证实。

腹腔妊娠:笔者曾发现2例:约0.75%, 声像图表现:早期发现难, 到8周往往可见腹腔中有较厚的包膜包裹的包块, 且见心搏, 轮廓欠清晰, 这些改变都较细微, 需仔细观察。

3 讨论

3.1 以往异位妊娠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尿妊娠试验、诊

断性刮宫以及后穹窿穿刺, 典型病例是不难诊断的, 但是近年来, 不少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 尿妊娠试验阳性的假阳假阴性较高, 给诊断造成难度。

近年来高分辨力实时超声, 尤其是腔内超声的广泛应用, 由于能直接显示子宫附件, 而且检查方便, 迅速, 易于重复, 无损伤等特点, 在异位妊娠的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率, 本文报道为92%。

但是由于超声显像法是一项影像学检查, 子宫附件及盆腔的病理改变在声像图中缺乏特异性, 例如与兰尾炎、盆腔炎性包块、卵巢肿瘤, 黄体破裂出血等鉴别中, 有时可能会较困难, 同时易受检查者经验的影响, 亦会有一定数量的假阴性或假阳性。本文曾有一例因急性盆腔炎性包块而诊断宫外孕误诊的教训。

3.2 根据许多报道, 异位妊娠的发生率是呈上升的, 为了更有

利于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需尽早做出诊断, 更重要的是为了预防随时可能发生的输卵管妊娠破裂。笔者认为妊娠试验HCG水平与超声显像无宫内妊娠囊是目前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最佳方法, 也是首选方法。

综上所述, 随着异位妊娠发生率的增加, 现今寻找一个早期诊断的方法更显重要, 只要能提高其准确率, 采取联合诊断方法均可达到预期目的, 对临床中怀疑为异位妊娠者, 早孕伴不明原因阴道流血者及慢性输卵管炎经治疗后或使用节育器而有妊娠现象者应警惕异位妊娠之可能, 应尽早使用超声显像检查, 结合声像图所见与特异性较高的HCG放免测定结果, 可获得高度准确的诊断信息, 乃是目前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更为直接的途径, 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伤性检查。

关键词:声像图诊断,异位妊娠

参考文献

[1]董晓燕.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超声医学杂志, 2006, 3 (5) :272.

[2]张燕凌.宫外孕的超声显像诊断[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998, 4 (4) :245.

肝硬化声像图特点和临床价值 篇4

1.1 肝脏轮廓形态变化

肝硬化早期肝脏肿大, 但形态正常, 表面尚平滑。后期肝脏各径线测值显著小于正常。部分病例随病程进展显示肝右叶明显萎缩, 左叶轻微萎缩或有肿大倾向。门脉性肝硬化肝表面呈锯齿状改变;坏死后性肝硬化表面显示粗大的结节, 当其直径>3mm时肝表面出现明显凸凹不平, 在腹壁和肝之间存在腹水时而更易见到, 所有肝硬化患者的肝缘变钝。

1.2 肝实质回声变化

早期仅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和增粗, 后期肝内回声更为粗大, 且分布不均匀, 某一切面声像图观察深部肝组织回声衰减, 部分病例可观察到直径0.3~1.5cm左右的肝再生结节, 多呈圆形或形态稍不规整的低回声区, 周围存在不规则的结缔组织增强回声。众多的低回声再生结节与其周围结缔组织可构成鹅卵石样声像图;但再生结节也可单独出现, 酷似肿瘤。使用高频探头扫查, 可显著提高再生结行检出率。

1.3 肝内管道结构变化

早期肝硬化肝内管道结构无明显变化, 后期可出现以下情况:

1.3.1 肝静脉

肝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肝小叶重建可挤压管壁较薄的肝静脉, 使其管径变细, 管腔粗细不一, 走向不清。甚至引起部分肝静脉分支闭塞, 许多小分支的回声消失。

1.3.2 门静脉

肝内门静脉1~2级分支管径扩张, 严重时发生血管扭曲和走向失常。随着门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肝实质硬化萎缩, 门静脉管腔变细或不能显示。左支矢状部常因肝右叶萎缩而向右牵扯移位。门静脉分支与肝动脉形成广泛短路吻合。出现所谓门静脉“海绵样”变, 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门静脉周围显示点状、网状血流信号。

1.3.3 肝内动脉

肝硬化后, 由于门静脉循环障碍, 可使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和增生, 并与门静脉吻合、沟通, 结果使动脉血流量增加, 血流信号增多。

声像图表现为与门静脉主干、右支和左支伴行的肝动脉内径增宽, 管径大于并行的胆管, 呈搏动性厚壁管状结构, 与肝内胆管容易鉴别。彩色多曾勒超声检测到动脉血流信号, 则更容易鉴别。由于肝动脉代偿性血流量增多, 肝尾叶可以代偿性肥大。

1.3.4 肝内胆管

各型肝硬化不论患者有否黄疸以及黄疸严重程度如何, 一般都不会出现肝内胆管扩张的征象。需要注意的是, 肝硬化合并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时, 由于肝纤维化改变肝内胆管扩张受到限制, 所以, 声像图上可能不出现肝内胆管扩张的征象, 尤其在病变的早期阶段, 这点在判断黄疽性质时必须高度警惕。

1.4 门脉高压征象

1.4.1 脾肿大

多为巾度或重度肿大, 脾静脉在脾门部和脾实质内有扩张、血管走向迂曲的征象。脾实质回声无明显变化或轻度增强。

1.4.2 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变化

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可出现扩张、迂曲及重新开放。

1.4.3 腹水

平卧位扫查盆腔, 少量腹水可在膀胱自肠凹或子宫直肠凹及膀胱顶部附近发现窄小的尤问声区;平卧位扫查右上腹, 中量腹水于肝肾隐窝处也能砸示无回声区。多量腹水时在两侧膈下及侧腹部、盆腔均可见到大范围无回声区, 内有飘浮肠管及大网膜。若腹水合并感染, 腹水无水声内可出现细小低弱回声或分隔小腔。

1.4.4 其他

闲低蛋白血症、腹水和门静脉高压、淋巴液回流受阻等缘故, 胆囊可肿大, 且囊蹙山现均匀性水肿样增厚。肝尾状叶肥大和静脉韧带肥厚, 肝硬化晚期合并肝肾综合征时, 尾状叶可缩小, 并吐实质回声增强。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示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等, 肝硬化晚期病例肝区动脉血流信号增多, 阻力指数增高 (RI可≥0.70) 。甚至门静脉内出现离肝血流。

1.6 超声造影表现

经周围血管以“团注”法注入超声对比剂后, 检测肝静脉中对比剂的出现时间, 即所谓的对比剂肝脏渡越 (transit) 时间测定法。正常人肝静脉对比剂显影时间出现在40s之后, 由于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供增多、肝内存在动-静脉分流, 因此出现肝静脉对比剂显影时间提前及时间-强度曲线“左移”改变。超声造影术的临床应用拓展了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研究领域, 本法是无创性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新技术。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硬化的声像图诊断要点有: (1) 肝表面粗细不等的凹凸改变, 尤其是肝周围存在液性无回声区时, 肝表面凹凸改变显示得更为清晰; (2) 肝实质光点增强、增粗或见“鹅卵石”样增生结节; (3) 肝内血管增粗、变细、迂曲或模糊不清; (4) 门静脉、脾静脉显示迂曲、扩张、侧支循环开放、脐旁静脉再通; (5) 脾肿大; (6) 肝肾隐窝及腹腔其他部位有透声良好的液性无回声区。根据上述特征, 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 肝硬化诊断并不困难。但此诊断确立时, 多已在晚期。最近, 有学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 认为门静脉流速下降, 波动减弱或餐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流无增加者可作为门静脉高压和肝硬化早期诊断指标。肝硬化还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2.1 肝细胞癌

肝硬化与弥漫型肝癌的鉴别诊断极可能发生混淆。鉴别要点是弥漫型肝癌患者的门静脉分支内多可能观察到癌栓的回声。单发性肝再生性结节 (1cm左右) 与肝细胞癌的声像图鉴别诊断有时也非常困难。

2.2 脂肪肝、慢性肝炎和其他弥漫性肝实质性病变

早期肝硬化与上述疾病声像图变化可相似, 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2.3 先天性肝纤维化

本病有家族倾向, 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单纯性先天性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声像图鉴别诊断非常困难。

3 临床价值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实质破坏、纤维化和结节性再生为特征的慢性肝脏疾病。但是,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 上述组织学结构改变比较轻微, 声像图表现缺乏特征性,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肝脏病变声像图变化相似, 故难以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硬化后期则不然, 超声诊断比较容易和可靠。检查中可发现肝脏回声强度增强, 正常细微组织结构回声消失、散发于全肝的再生结节和深部回声衰减等征象, 特别是肝脏形态学改变对确立肝硬化诊断非常有帮助。小肝 (smallliver) 和肝表面凹凸现象是典型的晚期肝硬化表现。Harbin等报道肝硬化常有肝右叶缩小, 尾状叶相对性增大;当尾状叶和肝右叶的比率≥0.65 (正常比率0.6) , 肝硬化诊断的敏感性为84%, 特异性100%, 准确率达94%。Giorgo等采用同一种标准证实了这种诊断标准有很高的特异性 (100%) , 但是, 敏感性较低, 仅为43%。作者提小不同的敏感性可能与肝硬化病原学有关。对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其敏感性为最高, 而其他各型肝硬化的敏感性均较低。

胎儿声像图 篇5

关键词:动物B超,妊娠诊断,声像图识别,无效饲养,经济效益

常用的妊娠诊断方法是返情检查法, 在配种后第1个情期未发现母猪返情, 即判断为已妊娠, 这种方法准确率仅达80%[1]。超声断层扫描简称B超, 是一种无组织损伤、无放射危害的临床诊断法[2]。B超是将超声回声信号以光点明暗显示出来, 回声的强弱与光点的亮度一致, 构成一幅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扫描部位组织或脏器的二维断层图像, 称为声像图[3]。使用B超, 最早能在妊娠18天时检测出孕囊的声像图[4]。但是目前国内尚未普及这种方法, 且检测过程中声像图识别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笔者以对300头次母猪妊娠诊断的经验总结及11头母猪配种后15~30 d的跟踪妊娠诊断为依据, 探讨B超早期妊娠诊断中的声像图识别,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设备

50S Tringa型便携式B超仪 (探头频率3.5/5.0 MHz, 荷兰产) , 购自北京东方联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超声耦合剂, 美国JSP公司制造;数码相机、电脑。以上设备、仪器均由贵州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

1.2 试验动物

体重115 kg以上的健康230日龄原代母猪 (猪只发情表现明显) 300头, 贵阳市台农种养殖公司提供。

1.3 母猪的发情与配种

经临床观察和每天带公猪进行2次查情, 母猪发情表现明显, 出现静立后均进行2次以上人工授精。

1.4 妊娠诊断

1.4.1 操作步骤

使用体外探测法, 母猪无需保定, 探测部位选择母猪腹部贴近后腿的位置鼠蹊部, 最后1对乳房左右两边 (此部位被毛稀少, 无需剪毛) 多次检测, 随着妊娠日龄的增长, 探查部位逐渐前移, 最后可达肋骨的后端。探测时将B超探头频率调为3.5 MHz, 将耦合剂均匀的涂抹在B超探头上, 也可抹在母猪待探测的部位;将探头与母猪体轴垂直, 再向上45°角用力顶在母猪身体上 (注意避免耦合剂脱落或者碰到母猪身体其他部位) , 手持探头进行扇形扫描或者滑动扫描, 先找到膀胱 (暗区) 、肠管或子宫的强反射区 (亮区) , 然后再在附近寻找胚胎的弱反射区 (暗区) [5]。

1.4.2 结果判定

进行妊娠诊断时, 若发现典型的胚胎声像图, 则可以判定为阳性;显示两侧未孕子宫的断层像判定为阴性;显示充气的肠管, 不能显示子宫或者仅有10 mm直径以下液体为可疑。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声像图识别 (见图1~3)

B超妊检声像图中典型的胚胎声像图是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色斑块, 外包一圈较亮的妊状带。在实际检测时受母猪年龄、体况、胎龄、卧姿和胚胎数量等情况的影响, 检测出来的声像图会有所不同。在进行妊检时一般应该先找到一些易探测、易识别的器官作为参考确定探测的大致位置。由图1可知, 正常未妊娠的子宫声像图为长条状的强反射区, 外表光滑。图2为膀胱大量积尿的声像图, 膀胱积尿时体积膨胀。尿液形成的暗区充满整个画面, 与胚胎内羊水形成的暗区不同, 前者较为通透, 边界明显, 范围很大;而胚胎形成的暗区灰、黑交错, 外围有1条亮带包裹, 范围较小且数量较多。膀胱大量积尿时容易遮蔽胚胎成像, 不宜进行妊娠诊断。图3是子宫内膜炎的声像图, 子宫内膜炎会导致子宫内积脓, 脓液会无规则的分布在子宫各角落, 形成无规律的丝状、条状的暗区, 且暗区颜色较浅。

2.2 妊娠19天B超声像图识别 (见图4~6)

图4~6是3头母猪配种之后19天的声像图, B超妊娠诊断均为阳性。经测定, 妊娠19天的孕囊直径约为0.39 cm。图4是编号为Y5096的大约克原代母猪配种19天的声像图, 声像图左部框内有“沙粒状”黑色小斑点, 这种情况在妊娠诊断中比较少见, 仅出现在19天及更早。笔者认为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子宫炎导致子宫内出现脓液, 脓液分散地分布在子宫的各缝隙, 与子宫组织形成明暗交错的“沙粒状”;另一种可能是由多个直径较小的孕囊组成。图5框内是比较典型的孕囊声像图, 内有羊水形成的暗区, 外包胚胎膜形成的亮区。图6是在母猪膀胱少量积尿的情况下得到的声像图, 2个框内可见孕囊, 而框下方的这条亮带则是子宫膜。

2.3 妊娠20天B超声像图识别 (见图7~9)

妊娠20天, 胚胎发育迅速。图7~9是母猪妊娠20天的声像图, B超妊娠诊断均为阳性。图7框中的孕囊呈环状, 即中间为灰色暗区, 外包1层黑色暗区, 可认为这是由于胚胎被子宫壁挤压所造成的。图8的2个框内是比较普遍的孕囊声像图, 呈外表不光滑的椭圆形, 直径约为0.7 cm, 妊状带不明显。图9中的孕囊声像图位于整个声像图的最边缘, 这是由于在探测时未将孕囊成像移至屏幕正中。

2.4 妊娠21天B超声像图识别 (见图10~12)

妊娠21天, 胚胎继续迅速发育。图10框中是用B超仪附带的测距功能测量的胚胎大小数据, 测得直径为0.90 cm。图11是较理想的孕囊声像图, 有明显的妊状带, 但仅有单个孕囊, 说明探测时角度选择欠妥。图12框中是3个胚胎挤在一起的声像图。

2.5 妊娠25天B超声像图识别 (见图13~15)

妊娠25天时, 胚胎发育更迅速, 在B超声像图中显现面积较大, 亦更为清晰。由图13框中可见:单个胚胎图像已经在屏幕中占据较大区域;图14中2个孕囊竖向相邻排列, 妊状带较为明显, 边缘清晰;图15框中2个胚胎相互挤压, 致使B超声像图中2个胚胎接触部分不很清晰。

2.6 妊娠30天B超声像图识别 (见图16~18)

妊娠30天时, 胚胎已经发育到很大, 此时的妊检准确率可达100%。图16是2个近圆形的孕囊, 2个孕囊相距很近, 但并未发生挤压。图17是5个孕囊挤在一起, 有圆形的, 也有被挤压成不规则椭圆形的, 而且其妊状带很明显。图18是3个孕囊的声像图, 相距较远未发生接触, 其中1个羊水充足、声像图黝黑。

由以上声像图可看出同一母猪的胚胎显现亦会有所不同。实际上胚胎声像图的大小受母猪体况、营养、卧姿、探测位置、角度以及胚胎数量等的影响, 而且胚胎本身的大小亦会有所差异。

2.7 B超妊娠诊断效果分析

试验对11头母猪进行了长达15 d的跟踪妊娠检测, 实际检测的准确率分为阳性准确率和阴性准确率[6], 妊检的结果及其实际生产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看出, 配种19天时, B超妊娠检测精确度较低, 仅有45.45%, 原因是此时的孕囊较小, 直径仅在0.39 cm左右, 极易漏检。妊娠20天, B超妊娠检测精确度为81.82%, 此时胚胎发育迅速, 直径可达0.65 cm。配种21天, 胚胎继续迅速发育, 直径可达0.90 cm, 此时B超妊检准确度可达100%。配种30天, 可检出多个不规则的孕囊, 部分可检测出胚胎的头部及四肢, 此时妊娠检测的准确度为100%。

3 讨论

运用B超进行妊娠诊断, 声像图辨识时要先找到子宫声像图, 子宫声像图是条状的强反射区 (亮区) , 一般会呈现子宫的多种形状, 然后以这个位置为参照寻找附近的孕囊声像图。注意区别子宫炎的声像图, 子宫炎会造成子宫积脓等, 从而形成丝状、条状灰度不均匀的暗区;子宫炎还会造成子宫体不同程度增厚, 内膜回声不同程度增强, 及子宫亮带增大, 这与胡麦顺等[5]研究报道相同。孕囊声像图中黑色亮度反映了孕囊中羊水充盈程度, 声像图越黑表示羊水越充足, 这与陈甫等[4]的报道相似。

妊状带是判断声像图是否为孕囊的最重要依据, 妊娠早期孕囊成像较小, 比较容易误诊, 此时判断为阴性应该谨慎, 应多次在两侧进行长时间探测, 这与刘贤侠等[7]的报道相似。首次妊娠诊断确诊为阳性后, 由于外源性因素、营养不足、胚胎受损或发育不良等的影响, 很有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停滞或中断, 随后胚胎被机体吸收 (国外有过类似的报道[8]) , 这会导致实际妊娠情况跟B超妊娠诊断结果不一致, 故还需进行多次复查确诊。进行B超妊娠诊断应该在母猪膀胱未积尿时进行, 否则膀胱会遮挡孕囊。陈芳等[9]认为, 用医用黑白B超进行妊娠诊断, 在25天之内准确率可达99%。据F.DeRensis等[10]报道, 在19天时对猪只进行妊娠诊断准确率为90%。本试验结果表明, 配种21天开始检测准确结果为100%, 这与胡麦顺等[5]报道的22天开始妊娠准确率可达100%相比提前了1 d。

4 小结

运用B超在猪场进行母猪早期妊娠诊断时, 需要细致区分声像图。妊娠时胚胎由于充盈羊水而呈弱回声图像, 且弱回声图像大小随胚胎胎龄的增长而增大;在配种后21天时可以利用B超对多点扫查多次, 确诊是否妊娠, 准确率可达100%;非妊娠时图像呈不规律显像, 图像辨识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赵忆.猪早期妊娠诊断的几种方法[J].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2 (1) :51-52.

[2]谢富强, 邓干臻, 熊惠军, 等.兽医影像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3]朱士恩.家畜繁殖学[M].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4]陈甫, 郗长平.兽用B超在母猪早期妊娠诊断中的应用[J].畜牧与兽医, 2011, 43 (9) :78-81.

[5]胡麦顺, 史文清, 侯云鹏, 等.HS-101V便携式兽用B超仪在母猪高效繁殖上的应用[J].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1 (6) :6-10.

[6]李福刚, 周西权, 徐刚.B型超声妊娠诊断技术在布尔山羊胚胎移植产业化中的研究应用[J].中国草食动物, 2002, 22 (3) :13-14.

[7]刘贤侠, 徐奇, 武磊, 等.应用B超对母猪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协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4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

[8]EBERT K M, SELGRATH J P, DITULLJO P, et al.Transgenic production of a variant of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goat milk: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goats and analysis of expression[J].Bio Tech, 1991 (9) :834-840.

[9]陈芳, 石放雄.母猪早期妊娠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 2010 (4) :94-95.

胎儿声像图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05年5月—2009年4月18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 门诊10例, 住院8例;男1例, 女17例, 年龄25岁~60岁, 平均年龄42岁。其中, 双侧甲状腺弥散肿大型10例 (合并甲亢2例, 甲减3例, 甲状腺功能正常5例) , 结节肿大型6例 (合并甲亢2例, 甲状腺功能正常4例) , 局限型桥本病2例 (甲状腺功能正常) 。

1.2 方法

18例均接受甲状腺功能及抗体 (TMAb、TGAb) 检查。采用Philips HDI-4000彩色多普勒诊断仪, 探头频率5~12 MHz.应用仪器内设的甲状腺检查条件, 患者平卧, 肩部垫高, 充分暴露颈部, 纵横扫查双侧甲状腺, 观察测量甲状腺大小、体积、病变部位以及病变数量, 局限性或弥散性病变的特点、病变内部及周边彩色血流特点, 详细记录。18例患者均先做超声检查, 后经活检穿刺病理学证实10例, 手术病理学证实8例。

2 结果

2.1 桥本甲状腺炎二维声像图特点

(1) 甲状腺大小形态改变:18例中10例弥散肿大型和6例结节肿大型均表现双侧甲状腺体积增大, 前后径及峡部增厚明显;2例局限型桥本病甲状腺内见局限性低回声区, 甲状腺体积肿大不明显。 (2) 甲状腺内部回声改变:10例弥散肿大型桥本甲状腺炎内部回声明显降低, 甚至低于同侧颈前肌回声, 甲状腺内可见不规则的网络样改变, 具有诊断意义。6例结节肿大型桥本病, 可见双侧甲状腺非对称性肿大, 腺体内见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 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 结节周边无声晕, 后方回声无衰减, 结节以外的甲状腺组织回声亦强弱不均。2例局限型桥本病表现一侧或双侧甲状腺内1~2个不均匀低回声区, 边界清楚, 形态不规则, 局部肿大不明显。

2.2 桥本甲状腺炎彩色超声表现

10例弥散肿大型桥本病内部血流信号明显增多, 血管内径增粗, 彩色血流异常丰富, 类似“火海征” (见图1) 。而且回声越低区域, 彩色血流越丰富。6例结节肿大型桥本病, 结节以外甲状腺组织表现同上, 结节边缘可见环状或半环状血流信号。2例局限型桥本病表现病灶部位低回声区, 血流信号明显增多、杂乱, 其余甲状腺组织血流信号正常。

3 讨论

3.1桥本甲状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免疫、遗传因素, 另外感染及环境污染亦为诱因。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毒、细菌感染及环境中煤的有机物 (包括酚、硫氰酸盐、间苯二酚) 污染等均可促使甲状腺自身抗体形成, 最终导致疾病的发生[1]。

3.2桥本甲状腺炎的病理表现为甲状腺腺泡萎缩, 滤泡上皮嗜酸性变, 间质弥散性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及间质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2]。局限型和结节型桥本甲状腺炎病理呈灶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改变, 是桥本病的早期阶段[3]。弥散型及弥散型并结节是桥本病的进展阶段, 在此基础上甲状腺逐渐萎缩并出现症状性甲减即进入疾病的晚期阶段。有文献[4]指出弥散型并结节中的结节是滤泡间或小叶间程度不同的结缔组织增生, 或发生玻璃样变而取代、分隔或包裹甲状腺组织形成的。

3.3不同声像类型的桥本甲状腺炎血供情况各不相同。本组局限型桥本甲状腺炎病灶局部血供正常或散在星点样增多;结节型桥本甲状腺炎病灶局部血供极为丰富;而弥散型并结节及弥散型桥本甲状腺炎腺体血供以粗点状与分支样增多为主, 少数达“火海征”。本研究还表明, 当弥散型并结节及弥散型桥本甲状腺炎腺体血供达“火海征”时, 既见于甲状腺功能减低也见于甲状腺功能增高, 由此可见, 对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功能的预测还需将血供情况与灰阶图像结合。

总之, 桥本甲状腺炎随着病程进展其声像图逐渐复杂化, 给诊断造成难度[5], 但如能掌握声像图特征, 绝大多数桥本甲状腺炎还是容易诊断的。本组三种声像类型中以弥散型并结节的发病率最高, 且误诊率也是最高, 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当超声发现结节性病灶时, 医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结节本身, 因此绝大多数只对结节本身进行了诊断, 但是却忽略了其他一些重要的图像信息, 包括结节以外的腺体回声强弱以及血供状况等。如结节合并有周围腺体回声减低, 血供增多, 应首先想到桥本病。

摘要: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8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 根据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分为弥散肿大型、结节肿大型及局限型桥本病三型。结果 18例桥本甲状腺炎中弥散肿大型10例, 结节肿大型6例, 这16例双侧甲状腺体积较正常明显增大, 内部回声减低, 部分呈网络样改变, 病变部位血流信号丰富;局限型桥本病2例, 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区内血流信号丰富, 肿大不明显。结论 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对桥本甲状腺炎正确分型。

关键词:桥本甲状腺炎,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型

参考文献

[1]黄红宇, 魏云玉, 李娟, 等.275例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1, 14 (1) :49.

[2]孙永红, 郭文君, 黄文波, 等.桥本氏病与亚急性甲状腺炎60例临床病理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3, 25 (6) :421-422.

[3]胡桂珍, 蒋云山, 李立志,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6, 7 (5) :324-325.

[4]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382-383.

胎儿声像图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术前行超声诊断的102例甲状腺肿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检查。102例患者中女性患者80例,男性患者22例,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50.4±10.3)岁,病程时长为10 d~12个月,平均病程时长为(5.0±1.7)个月,甲状腺肿块类型包括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乳头状腺瘤21例、甲状腺腺瘤32例、甲状腺癌14例。

1.2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术前行超声诊断的102例甲状腺肿块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方法:采用东芝公司生产的240A型超声诊断仪器,探头频率设置为7.5 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体位,将颈部充分暴露,对甲状腺及其邻近组织情况进行常规扫描。将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切片结果进行比对分析。

2结果

甲状腺肿瘤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83例,符合率为81.4%,误诊19例,比例为18.6%。甲状腺乳头状腺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0.8%,误诊的4例患者中1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切片诊断为甲状腺癌、2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腺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1%,误诊的5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切片确诊为甲状腺癌;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为53.8%,误诊的6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切片确诊为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符合率为69.6%%,误诊的7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切片确诊为3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和4例乳头状腺瘤;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的诊断符合率为62.5%,误诊的3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切片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见表1。

3讨论

甲状腺肿瘤组织超声影像图的物理学基础包括细胞间质成分的含量、有无囊腔形成、细胞分化程度、间质中有无出血坏死以及纤维化等。虽然超声检查目前仅能作为一种形态学检查,但是根据甲状腺肿瘤的超声声像图典型特征,少数超声检查病例可提供有价值的定性诊断[3]。

良性甲状腺肿瘤以甲状腺腺瘤为主,其结构特点为腺瘤组织呈现椭圆形或圆形,包膜较完整,厚薄程度不均一,薄壁包膜由1层纤维组织构成,且伴随胶原纤维变性或钙化形成[4]。病理组织学特征包括细胞形态不等的滤泡,且内含有稠厚的胶状物,少数滤泡相互融合成较大囊腔,细胞间质成分含量变小。由于滤泡上皮和胶质之间的声阻差增大,导致多界面反射,因此甲状腺瘤超声影像图特征常以液性暗区和强回声型为主。结节性甲状腺肿结构特征为包膜不完整,形态欠规整,切面可见均一不等的结节,内部组织结构多样,超声声像图显示结节大小不等,结节间纤维组织可见分隔状或散在不规则光条或光点。结节性的甲状腺肿瘤在继发腺瘤时其与结节回声间难以区别,结节内可见钙化发生。本文中发现16例患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大,同时5例患者伴发钙化,主要表现为沿结节内壁分布或散在分布的强回声,伴发或不伴发典型性声影。

乳头状癌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组织结构特征为癌细胞体积大且互相重叠,细胞间质成分较少,超声检查影像图中未见强烈的反射界面,因此以实质性低回声常见。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其细胞核的异形程度就越大,细胞间质成分越少,其透声程度越强,回声表现越低,所以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肿瘤的病理分型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虽然甲状腺癌的超声影像图包膜多不完整,形态欠规则,且与周边组织界限不清晰,影像图显示不均匀的回声团块,且后方存在声衰减,邻近组织浸润呈现出蟹足样变化,但是临床上遇到良性和恶性肿瘤间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交叉现象时,难以鉴别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颈部可探查到肿大淋巴结也是临床区别甲状腺是否为良性或恶性的一种方法,必要情况下可对肿块组织行细胞学穿刺检查作为协助诊断。

总之,超声影像对鉴定甲状腺肿瘤的大小、数目和定位均有其独特之处,其诊断率要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而且在病理分型诊断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准确性,可为患者选取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因此,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肿块的临床鉴别和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块的超市诊断价值以及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术前行超声诊断的甲状腺肿块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超声诊断效果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甲状腺肿瘤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83例,符合率为81.4%,误诊19例,比例为18.6%。结论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肿块的临床鉴别和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甲状腺肿块,超声诊断,病理诊断,声像图特征

参考文献

[1]靳晓清,黄兴兰,张业光.195例甲状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8):1510-1511.

[2]陈瑶,肖玲,高淑萍.甲状腺肿块85例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78-79.

[3]黄震.102例甲状腺肿块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6):25.

上一篇:煤矿充水下一篇:中国社会治理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