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声像系统(精选6篇)
会议声像系统 篇1
1 圆桌会议扩声系统设计
圆桌会议系统经常采用吸顶扬声器, 其供声模式一般有三种, 即“N”模式、“N-1”模式、“N+1”模式,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N”模式。无论圆桌会议中哪位代表在讲话, 所有吸顶扬声器声音均一致, 此技术的优点是声场比较均匀, 但由于多个声源同时扩声, 声音没有方向感, 不能辨别讲话人的位置, 语言清晰度不高, 且容易产生啸叫。
(2) “N-1”模式。将圆桌会议分成多个扩声区 (如A/B/C/D区) , 当A区有人发言时, 通过技术处理将距离发言者最近A区顶部扬声器自动关闭 (或音量减弱) , 其他扬声器正常扩声, 听觉上B、C、D位置声音明显比A区大, 此类技术主要注重系统的实用性。实现起来比较简单, 起到防止系统产生啸叫, 但声像定位较差, 声音与发言者的声像不一致 (相反) , 感觉不自然且不舒服, 如图1所示。
(3) “N+1”模式。吸顶扬声器布置方法是在房间中央布置一个, 四面分别布置吸顶扬声器多只, 通过技术处理实现对发言人自动进行声像定向跟踪, 始终保持声像与发言人一致, 从听觉上就能辨别出发言人的方位, 使参会者感觉自然、舒适。
2 声像定位跟踪扩声系统工作原理
扩声系统采取不同的声音, 通过不同的扬声器播放, 如远程信号、播放信号由壁装全频主扬声器重放, 起到图像伴音作用;本地会场由多只吸顶扬声器扩声, 通过技术处理和中控智能管理, 实现声像自动跟踪不同座位的发言者, 获得声像一致的会场效果。
吸顶扬声器箱选用同轴扬声器系统, 且覆盖范围越大越好。对图1中的扬声器分别取名:房间中央扬声器称为“定位扬声器”, 四面布置的1#、2#、3#、4#扬声器称为“定像扬声器”。定位扬声器主要决定扩声的音量, 定像扬声器主要决定扩声的声像。
系统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通过数字音频矩阵来控制各扬声器扩声的音量和延时。
首先, 设定会场代表听到75d B左右的声压级, 分别调节各扬声器在1.2m垂直高度处 (与代表耳朵等高处) 的声压级为75d B。
其次, 将“定位扬声器”延时10ms~30ms (根据定位/定像扬声器之间的距离设定) , 让中间的扬声器滞后出声, 先听到某“定像扬声器”发声, 产生声像移动, 感到声音来自“定像扬声器”方向。
再次, 通过会议发言管理系统, 将传声器分为四个区分别推动对应区“定像扬声器”。例如, 当主席发言时, 由“定位扬声器”+“定像扬声器1#”组成扩声声场, 先听到“定像扬声器1#”发音, 滞后20ms才听到“定位扬声器”发音, 与会代表感到声音来自主席方向, 从而实现了发言和扩声来自同一方向的会场效果。
最后, 将以上调试好的会场效果进行工作模式存储, 如工作模式1, 设为主席发言, “定像扬声器1#”+“定位扬声器”扩声, 以此类推共设有4种工作模式, 通过中控系统进行智能管理调用, 实现声像随着传声器的方位而变化, 达到声像一致的会场效果。
会场总音量通过总控调节, 如果会场较大, 为保证声场均匀度, 可以将其他“定像扬声器”延时20ms且降6d B~9d B参与扩声, 进行声场补偿。
如果会议系统是条型桌布置也可仿效圆桌会议系统进行设计, 如图3所示。
声像定位设计要建立在建声条件比较好的基础上, 混响时间较短的会议室容易实现。对于建声条件不好、混响时间较长的会议室, 为了防止传声啸叫, 建议将工作模式设定为“N-1”模式为宜, 但这两种工作模式的技术水平和听音效果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3 声像定位跟踪系统主要设备
根据工作原理, 自行研究开发了专用数字音频矩阵—数字会议处理器DCP1808, 如图4所示。
数字会议处理器DCP1808技术指标如下:
(1) 96k Hz采样频率, 32bit DSP处理器, 24bit A/D及D/A转换。
(2) 8路XLR母座模拟输入, 每路带48V幻象电源/4组立体声光纤输入 (每组数字口传输两路音频信号) 。
(3) 8路插拔式端子模拟输出/4组立体声同轴/光纤/AES输出。
(4) 提供USB接口、Wi-Fi或有线网络接口可连接电脑, 提供RS485控制。
(5) 通过直接旋转面板的不同旋钮可分别控制输入总音量和输出总音量。
(6) 每个输入通道有单独的4级反馈抑制, 每个输入通道有单独的噪声门调节。
(7) 每个输入和输出均有延时和相位控制及哑音设置, 延时最长可达1000ms。
(8) 支持8路摄像头跟随控制。
(9) 每个输出通道可单独选择不同的输入通道或选择输入通道的任意组合。
(10) 输入8段全参量均衡, 输出9段全参量均衡, 1个高通滤波器, 1个低通滤波器。
(11) 每个输入通道可单独设置压缩、扩展, 每个输出通道可单独设置限幅器, 压缩限幅可单独调节。
(12) 单机提供30组设备数据存储, 通过PC软件可进行设备之间的复制;可以通过RS 485接口连接中控来控制通道的主要参数。
(13) 可通过光纤接口级联, 实现输入通道扩展。
4 声像定位跟踪系统指标测试
随着技术的发展, 指标也在不断更新。在最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标准》GB/T 28049-2011、《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635-2010中, 都增加了“扩声系统语言传输指数STIPA”技术指标。
(1) 会议系统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一级STIPA≥0.50, 二级STIPA≥0.45。
(2) 会议电视系统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一级STIPA≥0.60, 二级STIPA≥0.50。
因此我们在系统调试后对STIPA进行了详细测试, 有关数据如图5及表1所示。
(1) 三种工作模式的语言清晰度测试如表2所示。
注:语言清晰度随着扬声器数量的增加而降低 (此系统扬声器距离为3m, 延时应设10ms) 。
(2) N+1模式不同延时的语言清晰度测试如表3所示。
注:随着定位扬声器延时的增加语言清晰度而下降, 所以延时时间应有正确的选择。
(3) 开启不同扬声器的语言清晰度测试, 如表4所示。
注:圆桌会议室中间的定位扬声器对语言清晰度有重大贡献。
(4) 不同声压级下语言清晰度测试, 如表5所示。
注:声压级超过90d B后语言清晰度急剧下降。
5 结束语
圆桌会议的声像定位跟踪系统的“N+1”工作模式比较实用, 也很新颖, 但是要做好此扩声技术, 需具备如下条件, 做好把关工作, 否则会适得其反, 具体措施如下:
(1) 确保会议室建声装修混响时间控制在0.6s左右, 提倡低频不上升的混响时间频率特性。
(2) 会议室内不得出现回声、颤动回声、声染色、房间驻波和声聚焦等缺陷, 声场扩散应均匀。
(3) 音响系统周边设备需要1台高精度的数字反馈抑制器, 可以对每1路MIC声音进行反馈消除, 但接入后应不影响音质。
(4) 具备一定的调试经验和试听能力, 也是能否实现好此技术的关键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现代会议场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越来越期望能拥有原生态的会场环境。
摘要:对于圆桌会议系统经常采用的吸顶扬声器供声方式, 可归纳为“N”模式、“N-1”模式、“N+1”模式。此文分析各模式的优缺点, 同时介绍声像定位跟踪扩声系统工作原理, 利用自行研制的数字会议处理器DCP1808可方便地实现声像定位跟踪的圆桌会议系统, 通过工程案例实测, 性能指标达到语言清晰度高、声像定位准确的效果。
关键词:圆桌会议,语言清晰度,STIPA定位扬声器,定像扬声器,声像定位跟踪
实时动态声像定位系统 篇2
无边时空系统 (Illimitable Space System, ISS) 是由加拿大m Dreams Pictures公司的宋淼教授及其团队, 着重开发的互动媒体技术及其在舞台及纪录片拍摄方面的应用。
现有的ISS系统的系统功能主要是通过实时声像检测技术, 人体体感技术, 把人机互动的数据进行处理, 达到实时的影像, 同时能对人的手势和姿势进行分析及运算, 包括人体的骨骼及关节信息等。ISS也包括互动投影技术, 达到了混合现实的效果, 即人们在操控虚拟影像的同时也把真实环境融入进了影像, 从而增强了视觉及感官性。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舞台效果和其他娱乐业产业上。
ISS技术在舞台效果的应用上, 表现出超出平日舞台效果的视觉感受, 随着舞台背景的即时变幻, 舞蹈也更加的生动, 给观众带来即时的视觉与听觉的享受。2014年4月, 宋淼担任了互动媒体的设计及制作的任务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首次合作并尝试把数字互动多媒体技术应用到传统戏剧舞台的科研项目, 实现了无限空间互动多媒体装置应用到中戏导演系毕业大戏《如影随形》。
蒙特利尔的计算机数字多媒体工业在全球享有盛名, 计算机数字互动多媒体行业发展也尤其迅速, 可以联合国外专业团队, 在技术上处于领先位置。互动媒体技术在艺术团体演出与舞台特效运用方面, 在中国是一个新兴产业。实时动态声像定位系统研究与示范应用, 是一个有无限潜力的行业, 尤其是专业团体的演出方面。
此项目有着很大的提升与完善空间和市场价值。m Dreams Pictures公司已经在承接不同的创意项目, 为有些舞台创作量身定做, 以使得无限空间系统更完善。
会议声像系统 篇3
为了解决行业用户大量多媒体资料数字化保存、检索和共享发布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声像管理系统。声像管理系统是传统媒资管理系统拓展形成的解决方案, 它提供针对多媒体资源的数字化采集、远程传输、存储管理、在线发布等一系列应用服务, 轻松满足用户对各种多媒体资源的精细管理与即时发布需求, 从而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文结合某单位实施的声像系统建设, 简单介绍声像管理系统的架构, 详细分析播出环节的系统设计、网络架构、业务功能及系统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1,2,3]。
1声像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架构根据用户方技术发展规划, 按照安全稳定性原则、先进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设计, 考虑技术的前瞻性、可扩展性、高兼容性和高性能, 提出了如下设计方案, 其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该系统主要由收录、制作、存储分系统、播出分系统组成。
收录部分由收录服务器、视音频编码器、控制/编单工作站等设备组成, 实现对20路TS流文件的UDP收录, 并将收录的素材存入存储部分。
制作部分由高标清非编工作站、配音工作站等设备组成, 实现对采集的声像信息、文字、图片等数据的非线性编辑。
存储部分由在线盘阵、磁带库、应用服务器、编目检索工作站等设备组成, 实现声像资料的保存, 提供声像资料上下载、资料编目、检索查询、迁移等功能。
播出部分由视频服务器、播出二级存储、应用服务器、工作站 (上载审片、播控、监控) 等组成, 实现2个标清频道的播出。
本文的工作重心是对播出部分的架构及相关技术做介绍, 具体如下。
2播出平台系统架构、业务功能及关键部件的详细设计
2.1播出平台系统架构
按照规划, 本次项目建设要能够承担2个标清频道, 通过新建的存储子系统与其他系统进行互联互通, 并与原先的播出系统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线路信号融合。从系统建设的整体架构上分析, 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子系统:播出备播库 (二级缓存) , 内容的存储管理、调度与传输网络, 播出网络系统, 播出控制系统, 播出网络软件系统, 控制与网络系统监控部分。除这些应用系统之外, 还包含网络互连及相关的硬件支撑系统, 结构如图2所示。
2.2播出平台业务功能
根据要求播出分系统能够实现2个频道的播出, 其中具体的功能如下:
1) 节目上载、审片功能:可通过对总控矩阵的调度, 将播出节目直接上载至播出服务器, 并具备手动审片功能。
2) 节目单编辑功能:通过节目单编辑软件, 针对每个不同频道, 设定播出串联单的模板, 每天 (每周) 导入模板, 做简单调整生成播出节目单。
3) 迁移功能:通过同步迁移软件发布并迁移节目素材。
4) 自动技审功能:对导入二级存储的节目素材进行自动的技术审核, 对素材的视频和音频技术内容以及素材的编码封装格式进行自动审核, 对于没有通过技审的素材进入人工审看环节。
5) 人工审看功能:对未通过自动技审的节目素材进行人工审看, 对技审内容进行补充, 审片包括批量审片和快速审片。
6) 素材管理功能:对硬盘素材进行同步、迁移、回迁、删除等操作, 并且可以对素材进行查询、管理等。
7) 自动播出功能:通过播出软件对不同源的节目进行定时播出、顺序播出、定时插播、顺序插播、手动触发等多种播出方式, 支持帧精度切换。同时具有主备自动倒换、设备控制、日志记录等功能。
8) 播出统计、查询功能:对播出情况、完整的播出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记录日志方便系统工程师进行系统维护。
以下针对主要的子系统设计作详细地介绍。
3关键部件详细设计
播出平台关键部件主要包括:视频服务器设计、二级存储部分设计、播出控制系统设计。
3.1视频服务器部分设计
播出视频服务器全部采用单机架构、本地存储模式设计。在每个频道内部, 视频服务器的备份采用1+1备份方式。
3.1.1播出视频服务器通道设计
本方案中配置了主备2台OMNEON-Mediadeck-7000视频服务器设备。每台服务器插入2块板卡, 1块编解码板卡和1块解码板卡, 编解码板卡可以完成2个编解码通道, 支持MPEG-2格式视频的录制和播放, 解码板卡可以完成2个解码通道, 支持MPEG-2格式视频的播放。
每台视频服务器的通道如图3所示, 1个编解码通道负责节目上载, 1个解码通道负责解码审看, 2个播出通道负责2个频道的节目播出。主备视频服务器物理上完全独立, 采用模块插入, 板卡和电源均采用热插拔, 主备视频服务器的通道设置以及功能完全一致, 保证了播出系统的安全性。其中审片通道输出到监看大屏进行观看。
3.1.2视频服务器业务量计算
标清素材最高码率12 Mbit/s, 音频按照2声道音频计算;相应音频容量:如果音频全按24 bit量化, 48 k Hz采样计算, 则有
3.1.3视频服务器存储容量
2台主备视频服务器, 负责CH1和CH2的主备播出以及上载审片。通过下面计算, 满足需求。
本次配置的服务器每台的有效容量为6 Tbyte, 按照2个频道每天24 h新增节目量考虑, 计算服务器可存储的天数。
两个频道的每天的播出量为
服务器可存储天为
3.1.4视频服务器带宽
每台OMNEON Media Deck 7000 FTP的带宽为100 Mbyte/s, 一般从二级存储到播出视频服务器以5倍速传输。
5倍速×2频道×14 Mbit=17.5 Mbyte (5)
单台OMNEON Media Deck 7000完全满足5倍速二级存储到播出视频服务器的峰值带宽。
3.2二级存储部分设计
存储体架构设计如图4所示。
二级存储是备播的核心设备, 上载采集工作站将素材根据策略迁移到二级存储体。备播缓存区中只有符合迁移策略, 且通过MD5校验、技审及人工复审的节目文件才能够进入备播缓存区, 因此备播缓存区定位为合格的待播节目存储区。二级存储体设计为完全备份方式, 关键环节均为备份。
在硬盘播出系统中设置二级缓存是为了扩展播出服务器的存储容量, 以及实现播出分系统与全系统之间文件交换的中转存储。
1) 存储容量
播出二级缓存的有效存储容量约为20 Tbyte物理容量, 本次系统配置20 Tbyte的有效物理容量。按照每天24 h新增节目量考虑, 二级存储可存储的节目素材天数计算如下
2) 读写峰值带宽
播出网存储体的有效带宽约为150 Mbyte/s, 完全可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3) 存储并发峰值带宽计算
并发峰值带宽:2个标清频道, 同时以5倍速往二级备播写素材。考虑到外网备播和播出内上载并发的情况, 上载系统至备播的峰值带宽等于外系统备播峰值带宽。
2频道×14 Mbit×5倍速≈17.5 Mbyte (8)
4) 标清文件自动技审读带宽
14 Mbit×2频道×10倍速≈35 Mbyte (9)
5) 人工复检
2台人工复检工作站带宽为
6) 视频服务器读共用存储体
带宽=码率×每台服务器播出频道数×服务器数×倍速。
标清文件读并写入主备播出服务器带宽为
14 Mbit×2频道×2台×5=35 Mbyte (11)
根据上面计算, 并发混合峰值读写总带宽为
此次存储体配置有效带宽150 Mbyte, 满足实际系统需求。
3.3播出控制部分设计
播出控制部分设计主要围绕文件播出开始至结束的阶段进行设计。该部分设计以节目单为总线, 围绕节目单的编辑、修改、更新, 播控工作站的控制播出, 应急上载审片及头尾检测的处理, 机动备份播出系统的跟随播出与控制, 以及授时与守时的具体实现方式展开, 具体如图5所示。
主要特点:
1) 控制2个频道的播出, 播出控制工作站互为主备, 播控工作站1为CH1的主控制工作站和CH2的备控制工作站, 播控工作站2为CH1的备控制工作站和CH2的主控制工作站。
2) 当主机出现故障时, 备机通过心跳线检测自动倒换, 接管所有播出的控制权, 且软件界面上有备机接管的提示语。
3) 采用422控制方式对主要播出设备进行控制, 安全稳定。
4) 每个频道配置一台RS-422倒换器, 对控制信号进行选择控制。
5) 每个频道受控设备主要有视频服务器的主备播出通道、主备播出切换器以及键控器。
3.4系统监控部分设计
系统监控是确保播出系统安全播出的重要辅助手段, 是整个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监控系统将对播出系统内各个环节的设备、信号、业务流程、软件运行状况等监控与监测。
播出监控系统的监控对象主要包括:网络设备、播出备播库存储系统的检测和报警, 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的监测报警。
本次播出监控系统具有如下功能:
1) 可实时监测数据库服务状态, 对播出控制系统工作站、服务器和应用服务监测和报警。
2) 对应用服务器、FTP迁移服务器等其他网络服务的监测和报警。
3) 实时监测系统内素材管理工作站、素材迁移进程状态。
4) 可实时对在线播出设备和播出程序监控。
5) 监控系统具有完善的监控状态日志管理, 能够实时记录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设备状态, 监控日志方便查询, 并且在发现问题时能够根据出现故障的情况, 结合日志给出智能性的判断。通过详细的故障日志信息, 可帮助相关人员对复杂故障问题进行事后分析、排查。
6) 播出监控系统可适配播出分系统信号全程监控系统的要求, 提供各种监测结果。
本次播出监控系统具有如下特性:
1) 监控对象广泛, 除了支持传统视音频设备的监控, 还支持播出软件监控、数据库软件监控, 以及业务流程的监控。
2) 监控配置灵活, 支持监控节点和监控内容的设置, 同时支持对AV设备相关参数的配置接口。
3) 信息展现方式直观多样, 支持多种显示方式, 包括设备布局图、机柜图、流程图等。
4) 支持报警策略配置, 支持故障影响范围的确定及进一步逻辑分析能力, 提供智能应急提示。
5) 多种报警通知机制, 支持声光图文即时报警、游动字幕提示等多种方式。
6) 监控信息支持分级权限管理。
监控的目的是监测播出系统各个环节的运行情况, 判断系统整体工作状态正常与否;当出现设备或信号故障时, 可对故障位置、原因快速定位, 并通过与故障内容相关的声光图文即时报警, 从而帮助值班人员快速应急、正确处理, 提高系统应急的效率。
4小结
随着各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 多媒体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工作被越来越多的单位所重视, 为了解决行业用户大量多媒体资料数字化保存、检索和共享发布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声像管理系统。本文结合某单位在声像管理系统方面的应用实践, 详细分析了声像管理系统中播出环节的系统设计、网络架构、业务功能。媒资系统技术构架方法以及架构本身是否合理关系到媒资功能应用是否能满足实际业务需求, 是否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发展需要。该媒资系统的实践给媒资系统构建方法, 甚至业务的拓展以及异构系统间的互通提供了很好的应用经验。
摘要:随着各行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 多媒体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工作被越来越多的单位所重视, 为了解决行业用户大量多媒体资料数字化保存、检索和共享发布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了声像管理系统。结合某单位在声像管理系统方面的应用实践, 详细分析了声像管理系统中播出环节的系统设计、网络架构、业务功能。该媒资系统的实践给媒资系统构建方法, 甚至业务的拓展以及异构系统间的互通提供了很好的应用经验。
关键词:声像媒资管理,播出系统,MRM
参考文献
[1]吴俊华.媒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 2010, 6 (8) :6319-6320.
[2]刘朵.电视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整体介绍[J].河南科技, 2006 (6) :36-37.
声像档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篇4
当今,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声像档案信息保存管理工作也变得与以往大有不同, 为了使声像档案信息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工作, 需要不断加强对声像档案信息的管理, 积极设计与开发声像档案信息系统。系统的设计一般分为保存、管理、查询等多个模块, 各个模块相互联系, 通过互相协调工作从而构成一个完整有机的整体。一方面它可以自动对声像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科学高效的管理, 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声像档案信息进行查询和分类管理等。系统的这些功能都为人们的工作提供了十分便捷的服务, 在无形中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声像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1 声像档案的概述
所谓声像档案, 从字面上看, 指的是含有声音和图像的多媒体档案。更准确的说, 声像档案 (audio-visual archives) 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包括底片、反转片) 、影片 (正负片) 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不同材料为载体, 以声像为主, 并辅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一般情况下, 声像档案主要是图片、录音、视频等, 主要保存的是声音和图像信息, 必要时, 也会有一些文字说明, 使人们获得的信息更准确无误。
声像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历史资料, 其自身有许多十分显著的特征。首先, 独特的直观性。与纸质档案比较, 所保存的信息具有更加直观、清晰明了的特征, 不像纸制档案那样生涩呆板, 因此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就对人们的工作提供的帮助而言, 声像档案自然是更胜一筹, 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其次, 管理难度大也是声像档案的一个重要特征。声像材料在收集时, 人们难以辨别是原始材料还是复制盗版的材料, 这就为工作人员在管理声像档案时带来了巨大挑战。而且由于声像档案自身寄托载体的特殊性, 它的存放时间就自然低于纸质档案。此外, 声像档案还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声像档案在提供信息材料时并不孤立存在, 它虽然与纸质档案有很大的不同和区别, 但二者更多的是联系。
2 目前素材管理存在的问题
声像档案所占馆、室藏比例失调。由于声像档案较文书档案的存储、收集、使用更为严格、特殊, 投入经费比例悬殊过大, 因此在档案库的建设上, 文书类室藏比例往往大于声像的室藏空间, 而在档案馆室的建设总体上多于声像档案室。
声像档案分散保管, 征集困难。在基层档案室中, 约40%以上没有声像档案;90%以上声像档案收集保管不齐全。声像档案大多散存在形成部门和个人手中。比如一些医院的电教中心, 自成立至今20余年下来, 留下了近百盒的录像带及上百张的老胶卷相片, 但是现在却找不到这些声像档案, 为人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原因很简单, 就是没有专门的声像档室, 缺乏正确的管理, 很多的带子和图片要么是杂乱放在纸箱或铁柜里, 要么都留在了各工作人员的手中。再者, 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变换, 素材跟着人走的现象也极其普遍。
声像档案保管不当, 损毁较重。声像素材需要专门的录像带等磁性载体保存, 因此在选档案架时还要注意防磁、防湿、高温等因素, 否则会比普通文书档案损毁得快。
档案人员业务生疏, 声像档案整理不规范。由于声像素材的特殊性, 大部分档案管理者都是影视制作的工作人员, 对档案知识知知甚少, 因此管理并不规范。
专业声像档案信息系统较少, 综合性档案系统在声像管理上欠缺[3]。目前在我国由于文书档案占比重较大, 因此大部份档案管理系统也是根据普通综合的档案管理流程而研制。因此, 建立专业性的声像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带动声像档案管理的工作。
3 声像档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3.1 总体结构和主要功能
声像档案信息系统主要包含了各种声像素材详细信息。主要是为了影视制作人员在制作各种影片媒体时快速的查询, 统计等功能。总体上具有录入, 编辑, 查询, 用户管理, 统计等功能。
该系统的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录入功能, 将声像档案信息输入保存。
灵活的数据记录编辑功能, 可以随时对记录进行增加, 修改, 更新, 删除, 浏览等编辑操作。以便用户获得满意的信息, 为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
查询条件较为丰富, 便于在实际中发挥素材最大化使用, 同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查取想要的声像档案信息,
此外, 系统还具备用户管理的作用, 用户管理可分为权限管理和信息分类管理。权限管理可以确保档案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信息分类管理便于用户短时间高效的查取信息资料。
系统的信息统计功能又可以分为综合统计和分类统计, 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统计结果, 在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利于档案的管理。
3.2 素材档案管理系统模型
3.3 制定管理模式, 提高服务水平
4 结束语
声像档案对现今人们的工作十分重要, 因此, 研究开发声像档案信息系统是人们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求。声像档案虽然在功能上比纸质档案更胜一筹, 但是, 并不能彻底否定纸质档案的作用, 而是应正确将声像档案与纸质档案结合起来, 弥补缺陷, 更好地为人们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也推动了声像档案信息系统自身的发展。此外, 在对声像档案进行开发设计时, 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 并且要敢于创新, 打破以往那些陈旧的观念,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 利用现今的科学技术、科技人才, 进行开发设计。了解该系统的主要功能, 认真操作, 使档案信息得到更好的管理、查询、运行, 也为我国的声像档案保存工作提高了效率。
参考文献
[1]梁守英.声像档案的信息化管理[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 21 (3) .
[2]张新红.浅析声像档案管理的现状[J].档案管理, 2004, 6.
[3]黄春艳.小议声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档案管理, 2005.
[4]赵薇薇.基于SSH框架的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声像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研究[D].吉林大学, 2011.
[5]卓于晋.学生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大学, 2009.
[6]梁晨.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探析[D].北京交通大学, 2010.
会议声像系统 篇5
1 高清背景下的科技声像后期制作特点
当今, 大多数的科技声像单位都靠自己独立的团队进行制作, 从科技情报的跟踪记录、搜集整理到后期的制作加工, 都由声像单位自己独立完成, 因此总结出以下3 个特点。首先, 搜集素材的渠道众多, 既可以在网络下载, 也可以在通过卫星接收, 还可以自行拍摄, 内容众多、形式繁琐, 成为了后期制作时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 面对如此庞大的素材库, 管理、分类及检索、调取成为了工作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如果不能清晰有序的对已有资源进行分类, 将严重影响后期制作效率。最后, 后期制作人员的数量与任务量不成比例, 庞大的任务量往往只有几个人去完成。
新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1 年需要制作的汇报片、专题片以及各单位的文艺汇演等不同题材的声像片多达几十部, 总时长有几十个小时, 但制作人员仅有不足10 人, 制作压力非常大。在高清时代下, 后期制作作为声像情报的核心内容, 其制作水平直接影响了声像情报的质量。因此, 只有完善后期编辑系统, 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在网络不断发展的今天, 视频资源也在不断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 声像资源呈爆炸型的增长态势, 因此后期制作人员在面对如此庞大的工作量时不仅需要提高工作技能, 还需要与单位解决需求的矛盾。同时, 素材共享在声像情报的生产流程中也日趋重要。为了完成从素材的采集、接受、编辑和后期制作这一系列内容可以有效共享, 网络化建设成为整个科技声像行业的一大趋势。此外, 以特效技术和三维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不断涌现, 这更是要求声像单位不断提高自身的制作水准, 迎合市场需求, 为市场提供更符合现代审美的声像情报产品。
2 非编系统设计的思考
非编软件作为非编系统的核心, 其质量与以往相比有着质的飞跃。传统的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应用范围很小, 只能对几种格式的视频或音频文件进行简单的后期制作, 如剪辑和拼接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新一代的非编系统在人们的期盼中出现在市场上。该系统不仅包含了非线性编辑软件的功能, 且在实用性上做出了突破, 增加了多格式兼容和混编, 称为“非线性加强功能”。另外, 随着人们对视音频要求的提高, 该系统在除了剪辑功能以外, 还增加了字幕和特技的制作功能, 基本满足了高清背景下的后期制作要求, 切实解决了不同层次对于节目后期制作的不同要求。
2.1 后期制作的网络化、流程化以及专业化
随着人们对影视审美的不断提高, 节目制作的分工与过程也越来越细致和繁琐, 一部作品的后期制作已经不能靠某一个软件完成, 而是需要一个有不同专业的人员组成的后期制作团队和不同的制作软件才能高质量的完成。为了提高制作效率, 流程化、网络化和专业化的分工模式越来越被业内人士青睐。例如, 一个企业的宣传片, 在前期的拍摄完成后, 需要用专业的平面设计软件进行企业logo的设计, 然后使用包装软件进行片头动画, 用专业的三维制作软件济宁动画制作, 音频方面要用专业的音频软件对声音和音效进行处理, 对色彩方面通过调色软件达到客户要求, 最后用编码软件对所有格式进行统一编码后方可输出。但是, 这样繁琐的制作过程和多软件的同时应用带来的最大的问题是难以做到软件之间的格式兼容。不同的软件要求的格式一般也不同, 因此很难协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找到权威的制作平台, 并且选择大公司的非编套件, 如Apple的Finalcut套件。这些套件实际上是一个软件包, 包含了在后期制作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处理软件, 并且每个软件之间的兼容性非常好, 能够极大的满足流程化的制作需求。
2.2 注重可靠性和稳定性
由于后期制作对于计算机的要求很高, 一般的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往往由于不堪重负导致各种故障的发生, 严重影响的后期制作的质量和进度。因此, 在高清背景的要求下, 需要对非编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总体设计, 即采用磁盘冗余RAID技术和硬件设备冗余技术, 在网络设备和关键服务器的选择上也要注重其可靠性, 通过这种硬件升级改进, 来实现系统不间断的稳定运行的目标, 最大程度的满足使用和管理要求。如果将目前的三大主流平台相比较, Windows的稳定性不尽人意, 而通用性却最好, 因此综合比较厚发现, Apple的Mac平台在通用性和稳定性方面都更胜一筹。
2.3 高性价比原则
声像部门在后期制作的资金预算十分有限, 因此在确保满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 必须选择高性价比的产品。目前, 广泛应用的非编产品有Apple的Final Cut系列, Sony的Vegas系列及Adobe的CS系列, 都是由于超高的性价比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反之, 如Avid平台, 虽然有性能比以产品高出很多, 但是价格过于昂贵, 因此在科技声像部门的应用几乎没有。
3 建设媒资管理系统的必要性
20世纪90年代, 媒体资产的概念已经提出, 就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 且事实证明了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强劲的生命力。但仍然有很多科技声像部门仍然使用以前的非线性编辑设备及传统的磁介质保存方式。就编辑方面来说, 目前, 常用的仍然是单机编辑, 在共享和传递方面都存在不足, 因此工作效率很难提高。就信息保存方面来说, 以往的磁介质保存方式由于磁带物理性质, 导致了磁带的使用寿命有限, 因此一段时间以后磁带中有价值的内容将会有丢失的风险。且不同阶段的不同介质并存, 会因为介质转换的原因导致声像资料的质量下降, 对于声像单位的工作造成困扰。
与以往的保存方式不同, 媒体资产管理可以将所有的现有声像资料进行系统编辑, 通过数字化手段将资料进行整合, 方便以后的收集、保存和查找, 并为资源的使用者提供便捷的存储和查找方法, 从而高效地利用和保存媒体资产。
4 系统选型建议
媒资系统市场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态势。科技声像单位在选择媒资系统之前应当充分了解自身工作的特点、强度、需求及现有的经济能力, 合理地选择对应的媒资系统, 防止因为考虑不全而造成的资源不足或浪费。在选择时, 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要保证型号匹配, 选择与非编系统型号对口的媒资, 防止在接口时出现格式不兼容的问题。第二, 要制定合理的操作界面, 以操作者的立场为主要, 方便操作者日后的工作进行。第三, 要保证在未来能对媒资系统定期升级, 因此在设备的选择时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第四, 在设备中要假如冗余备份设计, 防止计算机因为故障或他人恶意破坏导致数据丢失。
5 结语
要想在未来的科技声像行业利于不败之地, 就必须重视声像后期编辑的选型问题, 只有找到切实符合自身需要和发展方向的编辑系统, 才能在提升自身实力的同时, 对声像技术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要:本文对高清背景下科技声像后期制作的主要特点进行简单分析, 在此基础上, 对科技声像单位的系统建立从媒资系统和非编系统两个不同的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清,科技声像,后期制作,媒体资产管理
参考文献
[1]潘亮, 张连海, 苏远兴.高清背景下科技声像后期编辑系统选型及搭建思考[J].影视制作, 2011 (3) .
会议声像系统 篇6
目前,声像档案的管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认识不清、管理混乱等情况,主要表现在录音、录像带保管条件差, 各类声像资料缺少必要的辅助性文字说明,严重影响着作为原始记录的声像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随着声像档案在各立档单位的不断积累,上述问题若不及早解决, 将造成大量珍贵档案资料的遗失和损坏,从而给声像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声像档案以其直观、快捷、生动再现的特点,使其在维护历史真实面貌、弥补文字档案的不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声像档案信息的原始性、确定性和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声像档案工作本身也暴露出各种问题,突出表现在忽视声像档案收集、管理条件不佳、开发利用滞后等情况,造成声像档案管理滞后于档案工作整体发展水平。
2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架构
本系统采用三层结构的浏览器/ 服务器(即B / S)模式。B / S模式是一种以Web技术为基础的新型的系统平台模式。利用目前不断成熟和普及的浏览器技术实现原来需要复杂专业软件才能实现的强大功能, 把传统C / S模式中的服务器部分分解为一个数据服务器与一个或多个应用服务器(Web服务器),从而构成一个三层结构的客户/ 服务器体系。 在这种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eb浏览器实现,一部分简单的事务逻辑在客户端实现,但是主要的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
基于B / S模式,系统在一般用户的客户端实现零安装,特殊用户(档案管理员)客户端使用OCX控件执行B / S打印等功能。部署方式简单,避免多级应用、多级管理时出现的大量维护性工作,如图1 所示。
基于B / S模式,系统在一般用户的客户端实现零安装,特殊用户(档案管理员)客户端使用OCX控件执行B/S打印等功能。 部署方式简单,避免多级应用、多级管理时出现的大量维护性工作。
2.2 系统框架设计
根据油田公司声像档案管理业务的现状与需求,本系统涉及的业务对象范围主要包括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利用人员。其中档案管理人员在组织架构层次上分为技术档案馆和所属单位档案室;档案利用人员则包括所有使用声像档案的人员。
在选择系统的体系架构时,必须充分考虑所选体系架构的各种特点,在开发系统时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如图2,其功能结构特点如下:
(1)全面基于浏览器操作,多层架构体系,分布式部署, 支持多线程,结构稳定、可靠;支持跨平台移植和任意换肤,提供完整的脚本控制功能,方便整合、扩展与二次开发;强大的后台监视功能,可详细记录前台用户登录和操作信息;随机线程UNID跟踪和Time Out设计,杜绝地址拷贝、跟踪和分析等非法入侵。
(2)全面支持大集中式、区域中心分布式、应用和数据适度集中式部署方案,并具有相当的弹性适应未来的变化。 今后部署方案变更时,只要在软件内部进行配置,能够满足多级档案管理和跨地域档案管理的要求。
(3)提供支持异构数据库的统一访问和数据转接工具。 基于异构数据库底层连接技术、XML国际数据交换标准技术,实现不同数据源之间的转换升迁、自动监控、自动同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定时更新。 从而与产生归档文件的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无缝的集成,实现文档和企业信息知识的一体化管理。
(4)支持用户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支持通过企业信息门户(PORTAL)进行单点登录。 由企业用户认证系统提供认证,用户功能组及附加信息由本系统根据组织结构、行政级别、工作流程等相关因素予以定义。
(5) 集成全文检索、 二维条形码管理、 批量压缩转码、断点续传、工作流处理等众多先进、成熟的技术。
2.3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功能包括8个模块,收集整理包括电子附件上传和编码以及条目著录,通过鉴别、条目数据的审核,提交给档案员进行归档整理、生成档号和目录,这样达到用户的利用和统计,其中支持在线播放、授权和定制统计表。人员管理中用户可查询到人员信息,同时可创建修改用户信息。外部接口中可实现集成认证、单点登陆和数据导入和导出功能,如图3。
本系统的应用将紧紧围绕整个声像档案的生命周期管理,主要解决档案的收集、转码上传、海量存储和在线播放等,主要功能如下。
(1)档案数据收集: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声像类电子文件的整理及其格式转换,声像类电子文件的批量上传,声像类电子文件保存格式转换。
(2)档案数据鉴别:档案数据审核,审核过程中的消息提醒。
(3)档案数据整理:组卷、自动编号和排序、自动生成和打印目录。
(4)档案数据统计:统计报表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定制、统计报表上报、汇总。
(5) 档案数据利用:①档案数据查询,实现快捷检索,高级检索,视图检索;②在线播放、授权下载;③声像类数字流媒体文件的编辑、剪辑等。
3系统应用效果
研制过程中,档案部门总结、概括声像档案工作几年来的成熟经验和创新成果,借鉴、吸收企业管理的先进模式和档案管理的最新理念。
(1)避免各自为政、互不兼容、低水平重复开发,节省大量开发资金,逐步建立起声像档案数据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的平台,实现了声像档案保管、传递、利用工作的有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2)极大地提升声像档案管理水平。 实现由手工管理向计算机管理的转变、物理介质保管向纸质与电子同步保管的转变;实现档案数据资源由分散自主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转变; 实现档案实体借阅向严格保密基础上的远程查询的转变。 声像档案部门为企业员工服务的手段、质量、提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有质的提高。
(3)极大推动企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 声像档案信息系统实现油田公司信息门户统一的安全管理、单点登录,完成多媒体文件的在线点播服务, 为领导决策及机关各项工作提供更加全面、快速、有效的档案服务。
(4) 其他不可量化的管理效益, 例如档案原件的保护, 丰富和优化馆藏,提高档案检索的速度及查全率、查准率,提高利用工作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手工劳动,提升声像档案工作的科技价值等。
4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