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像图识别(通用7篇)
声像图识别 篇1
摘要:为了在养殖过程中更好地利用B超对母猪进行早期妊娠诊断, 试验采用便携式兽用B超仪对300头次母猪进行早期妊娠诊断;同时对11头母猪进行了跟踪检测, 得到各时期的声像图及相应的诊断数据。结果表明:B超早期妊娠诊断准确率在配种后21天即可达到100%。
关键词:动物B超,妊娠诊断,声像图识别,无效饲养,经济效益
常用的妊娠诊断方法是返情检查法, 在配种后第1个情期未发现母猪返情, 即判断为已妊娠, 这种方法准确率仅达80%[1]。超声断层扫描简称B超, 是一种无组织损伤、无放射危害的临床诊断法[2]。B超是将超声回声信号以光点明暗显示出来, 回声的强弱与光点的亮度一致, 构成一幅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扫描部位组织或脏器的二维断层图像, 称为声像图[3]。使用B超, 最早能在妊娠18天时检测出孕囊的声像图[4]。但是目前国内尚未普及这种方法, 且检测过程中声像图识别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笔者以对300头次母猪妊娠诊断的经验总结及11头母猪配种后15~30 d的跟踪妊娠诊断为依据, 探讨B超早期妊娠诊断中的声像图识别, 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与设备
50S Tringa型便携式B超仪 (探头频率3.5/5.0 MHz, 荷兰产) , 购自北京东方联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超声耦合剂, 美国JSP公司制造;数码相机、电脑。以上设备、仪器均由贵州大学高原山地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
1.2 试验动物
体重115 kg以上的健康230日龄原代母猪 (猪只发情表现明显) 300头, 贵阳市台农种养殖公司提供。
1.3 母猪的发情与配种
经临床观察和每天带公猪进行2次查情, 母猪发情表现明显, 出现静立后均进行2次以上人工授精。
1.4 妊娠诊断
1.4.1 操作步骤
使用体外探测法, 母猪无需保定, 探测部位选择母猪腹部贴近后腿的位置鼠蹊部, 最后1对乳房左右两边 (此部位被毛稀少, 无需剪毛) 多次检测, 随着妊娠日龄的增长, 探查部位逐渐前移, 最后可达肋骨的后端。探测时将B超探头频率调为3.5 MHz, 将耦合剂均匀的涂抹在B超探头上, 也可抹在母猪待探测的部位;将探头与母猪体轴垂直, 再向上45°角用力顶在母猪身体上 (注意避免耦合剂脱落或者碰到母猪身体其他部位) , 手持探头进行扇形扫描或者滑动扫描, 先找到膀胱 (暗区) 、肠管或子宫的强反射区 (亮区) , 然后再在附近寻找胚胎的弱反射区 (暗区) [5]。
1.4.2 结果判定
进行妊娠诊断时, 若发现典型的胚胎声像图, 则可以判定为阳性;显示两侧未孕子宫的断层像判定为阴性;显示充气的肠管, 不能显示子宫或者仅有10 mm直径以下液体为可疑。
2 结果与分析
2.1 普通声像图识别 (见图1~3)
B超妊检声像图中典型的胚胎声像图是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色斑块, 外包一圈较亮的妊状带。在实际检测时受母猪年龄、体况、胎龄、卧姿和胚胎数量等情况的影响, 检测出来的声像图会有所不同。在进行妊检时一般应该先找到一些易探测、易识别的器官作为参考确定探测的大致位置。由图1可知, 正常未妊娠的子宫声像图为长条状的强反射区, 外表光滑。图2为膀胱大量积尿的声像图, 膀胱积尿时体积膨胀。尿液形成的暗区充满整个画面, 与胚胎内羊水形成的暗区不同, 前者较为通透, 边界明显, 范围很大;而胚胎形成的暗区灰、黑交错, 外围有1条亮带包裹, 范围较小且数量较多。膀胱大量积尿时容易遮蔽胚胎成像, 不宜进行妊娠诊断。图3是子宫内膜炎的声像图, 子宫内膜炎会导致子宫内积脓, 脓液会无规则的分布在子宫各角落, 形成无规律的丝状、条状的暗区, 且暗区颜色较浅。
2.2 妊娠19天B超声像图识别 (见图4~6)
图4~6是3头母猪配种之后19天的声像图, B超妊娠诊断均为阳性。经测定, 妊娠19天的孕囊直径约为0.39 cm。图4是编号为Y5096的大约克原代母猪配种19天的声像图, 声像图左部框内有“沙粒状”黑色小斑点, 这种情况在妊娠诊断中比较少见, 仅出现在19天及更早。笔者认为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子宫炎导致子宫内出现脓液, 脓液分散地分布在子宫的各缝隙, 与子宫组织形成明暗交错的“沙粒状”;另一种可能是由多个直径较小的孕囊组成。图5框内是比较典型的孕囊声像图, 内有羊水形成的暗区, 外包胚胎膜形成的亮区。图6是在母猪膀胱少量积尿的情况下得到的声像图, 2个框内可见孕囊, 而框下方的这条亮带则是子宫膜。
2.3 妊娠20天B超声像图识别 (见图7~9)
妊娠20天, 胚胎发育迅速。图7~9是母猪妊娠20天的声像图, B超妊娠诊断均为阳性。图7框中的孕囊呈环状, 即中间为灰色暗区, 外包1层黑色暗区, 可认为这是由于胚胎被子宫壁挤压所造成的。图8的2个框内是比较普遍的孕囊声像图, 呈外表不光滑的椭圆形, 直径约为0.7 cm, 妊状带不明显。图9中的孕囊声像图位于整个声像图的最边缘, 这是由于在探测时未将孕囊成像移至屏幕正中。
2.4 妊娠21天B超声像图识别 (见图10~12)
妊娠21天, 胚胎继续迅速发育。图10框中是用B超仪附带的测距功能测量的胚胎大小数据, 测得直径为0.90 cm。图11是较理想的孕囊声像图, 有明显的妊状带, 但仅有单个孕囊, 说明探测时角度选择欠妥。图12框中是3个胚胎挤在一起的声像图。
2.5 妊娠25天B超声像图识别 (见图13~15)
妊娠25天时, 胚胎发育更迅速, 在B超声像图中显现面积较大, 亦更为清晰。由图13框中可见:单个胚胎图像已经在屏幕中占据较大区域;图14中2个孕囊竖向相邻排列, 妊状带较为明显, 边缘清晰;图15框中2个胚胎相互挤压, 致使B超声像图中2个胚胎接触部分不很清晰。
2.6 妊娠30天B超声像图识别 (见图16~18)
妊娠30天时, 胚胎已经发育到很大, 此时的妊检准确率可达100%。图16是2个近圆形的孕囊, 2个孕囊相距很近, 但并未发生挤压。图17是5个孕囊挤在一起, 有圆形的, 也有被挤压成不规则椭圆形的, 而且其妊状带很明显。图18是3个孕囊的声像图, 相距较远未发生接触, 其中1个羊水充足、声像图黝黑。
由以上声像图可看出同一母猪的胚胎显现亦会有所不同。实际上胚胎声像图的大小受母猪体况、营养、卧姿、探测位置、角度以及胚胎数量等的影响, 而且胚胎本身的大小亦会有所差异。
2.7 B超妊娠诊断效果分析
试验对11头母猪进行了长达15 d的跟踪妊娠检测, 实际检测的准确率分为阳性准确率和阴性准确率[6], 妊检的结果及其实际生产情况见表1。
由表1可看出, 配种19天时, B超妊娠检测精确度较低, 仅有45.45%, 原因是此时的孕囊较小, 直径仅在0.39 cm左右, 极易漏检。妊娠20天, B超妊娠检测精确度为81.82%, 此时胚胎发育迅速, 直径可达0.65 cm。配种21天, 胚胎继续迅速发育, 直径可达0.90 cm, 此时B超妊检准确度可达100%。配种30天, 可检出多个不规则的孕囊, 部分可检测出胚胎的头部及四肢, 此时妊娠检测的准确度为100%。
3 讨论
运用B超进行妊娠诊断, 声像图辨识时要先找到子宫声像图, 子宫声像图是条状的强反射区 (亮区) , 一般会呈现子宫的多种形状, 然后以这个位置为参照寻找附近的孕囊声像图。注意区别子宫炎的声像图, 子宫炎会造成子宫积脓等, 从而形成丝状、条状灰度不均匀的暗区;子宫炎还会造成子宫体不同程度增厚, 内膜回声不同程度增强, 及子宫亮带增大, 这与胡麦顺等[5]研究报道相同。孕囊声像图中黑色亮度反映了孕囊中羊水充盈程度, 声像图越黑表示羊水越充足, 这与陈甫等[4]的报道相似。
妊状带是判断声像图是否为孕囊的最重要依据, 妊娠早期孕囊成像较小, 比较容易误诊, 此时判断为阴性应该谨慎, 应多次在两侧进行长时间探测, 这与刘贤侠等[7]的报道相似。首次妊娠诊断确诊为阳性后, 由于外源性因素、营养不足、胚胎受损或发育不良等的影响, 很有可能导致胚胎发育停滞或中断, 随后胚胎被机体吸收 (国外有过类似的报道[8]) , 这会导致实际妊娠情况跟B超妊娠诊断结果不一致, 故还需进行多次复查确诊。进行B超妊娠诊断应该在母猪膀胱未积尿时进行, 否则膀胱会遮挡孕囊。陈芳等[9]认为, 用医用黑白B超进行妊娠诊断, 在25天之内准确率可达99%。据F.DeRensis等[10]报道, 在19天时对猪只进行妊娠诊断准确率为90%。本试验结果表明, 配种21天开始检测准确结果为100%, 这与胡麦顺等[5]报道的22天开始妊娠准确率可达100%相比提前了1 d。
4 小结
运用B超在猪场进行母猪早期妊娠诊断时, 需要细致区分声像图。妊娠时胚胎由于充盈羊水而呈弱回声图像, 且弱回声图像大小随胚胎胎龄的增长而增大;在配种后21天时可以利用B超对多点扫查多次, 确诊是否妊娠, 准确率可达100%;非妊娠时图像呈不规律显像, 图像辨识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参考文献
[1]赵忆.猪早期妊娠诊断的几种方法[J].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2 (1) :51-52.
[2]谢富强, 邓干臻, 熊惠军, 等.兽医影像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
[3]朱士恩.家畜繁殖学[M].5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4]陈甫, 郗长平.兽用B超在母猪早期妊娠诊断中的应用[J].畜牧与兽医, 2011, 43 (9) :78-81.
[5]胡麦顺, 史文清, 侯云鹏, 等.HS-101V便携式兽用B超仪在母猪高效繁殖上的应用[J].黑龙江动物繁殖, 2011 (6) :6-10.
[6]李福刚, 周西权, 徐刚.B型超声妊娠诊断技术在布尔山羊胚胎移植产业化中的研究应用[J].中国草食动物, 2002, 22 (3) :13-14.
[7]刘贤侠, 徐奇, 武磊, 等.应用B超对母猪进行早期妊娠诊断的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协会小动物医学分会第4次学术研讨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外科学分会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9.
[8]EBERT K M, SELGRATH J P, DITULLJO P, et al.Transgenic production of a variant of human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 goat milk:Generation of transgenic goats and analysis of expression[J].Bio Tech, 1991 (9) :834-840.
[9]陈芳, 石放雄.母猪早期妊娠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猪业科学, 2010 (4) :94-95.
[10]DeRENSIS F, BIGLIARDI E, PARMIGIANI E et al.Early diagnosis of pregnancy in sows by ultrasound evaluation of embryo development and uterine echotexture[J].Vet Rec, 2000 (2) :267-270.
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分析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30例乳腺癌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9-85岁,平均(47.2±2.1)岁,均经病理检查证实。肿瘤平均大小23×18mm。患者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沟通障碍、配合障碍及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
1.2 超声检查
应用TOSHIBA-660、HITACHI-AVIUS超声仪,设置探头频率,具体范围为5-7.5MHz。对双侧乳腺仔细检查,观察组织是否存在增生情况,有无导管扩张现象,病变检出呈局限性时,需对其后方回声改变、内部回声、大小、形态、边缘、数量等进行了解。所有病例均检查双侧腋窝淋巴结,以辅助诊断。
2 结果
2.1 病理类型
本组30例患者中,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共16例,占53.3%;其次为浸润性癌,共4例,占13.3%;小叶癌2例,占6.7%;其余导管内癌伴浸润、黏液腺癌、神经内分泌癌、乳头状瘤癌变、淋巴瘤、混合来源肿瘤、髓样癌、鳞形细胞癌各1例,分别占3.3%。
2.2 超声表现
(1)形态:形态欠规则或不规则21例,占70%,包括哑铃状、角状突起、分叶状等。形态尚规则及规则9例,占30%,包括椭圆形及圆形。(2)边界:观察肿瘤边界,呈清晰显示4例,占13.3%;边界较为清晰15例,占50%;模糊或欠清晰11例,占33.3%。(3)回声:肿块呈低回声表现28例,占93.3%,呈不均质、欠均质、均质改变,可有衰减伴发;囊实性肿瘤1例,占3.3%,肿块以囊性为主时,内部有大小不等液性暗区或细小网状管道,肿瘤以实性为主时,中部或边缘有液性暗区;高或中等回声1例,占3.3%。(4)后方回声:无变化18例,占60%;衰减7例,占23.3%;明显增强2例,占6.7%;轻度增强3例,占10%。(5)钙化斑:肿瘤内检出钙化斑10例,占33.3%,呈多发簇状或少量散在分布;(6)病理检查:腋窝淋巴结转移9例,占30%。
2.3 乳腺癌超声诊断
良性肿瘤3例,占10%,恶性26例,占86.7%;未明确定性1例,占3.3%。包块纵横比>1、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衰减、呈毛刺样或蟹足样改变、簇状钙化斑等表现超声诊断价值较高;肿块<10mm、形态规则、囊实性、后方回声增强、边界清晰及中高回声表现的病例,超声诊断价值较低。
3 讨论
近年来,受环境污染情况加重,生存压力增大等多因素影响,乳腺癌发病率显著增加,及时明确诊断,是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参考依据的关键[3]。超声通常为首选方案,多名学者通过深入研究乳腺癌病变中高频灰阶超声的特点,就诊断乳腺癌的标准进行了制定,具体为:(1)呈毛刺状或蟹足样边缘;(2)形态不规则;(3)内部回声不均;(4)无清晰边界;(5)后方回声呈衰减表现;(6)腋下淋巴结检查有肿大显示;(7)纵横比>1:7。但超声检查乳腺癌时,有较为复杂的表现,良性和恶性肿瘤间有较多交叉,故对乳腺癌超声声像图特点进行掌握,可为确诊提供协助[4]。
乳腺癌典型病例诊断中,形态不规则为超声检查最常见表现。肿块呈良性时,形态也有不规则的情况存在,但分析纤维腺瘤特征,其无角状突起,分叶表现为突出感,各肿块在多结节融合时,包膜多完整。本次形态规则病例,采用超声确诊率不足50%,表明针对规则形态的肿瘤,需加大观察力度,掌握超声检查时肿瘤内部情况[5]。
小乳腺癌多无典型表现,无毛刺样改变,边界多清晰。有研究示,针对恶性肿瘤进行检查时,内部多有暗淡回声,相较周围乳腺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反差,是重要的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指标。也有研究示,依据强或弱内部回声,无法协助鉴别,部分腺瘤内部也呈暗淡回声[6]。结合本次研究表明,在肿瘤鉴别中,内部回声可起到一定协助诊断的效果。针对乳腺癌与纤维腺瘤类似的病例,内部可有不均匀回声,相较腺瘤,光点暗淡、细小、稀疏;部分并发乳腺病的患者,有间质纤维增生时,分析内部回声特点,呈欠均匀表现,可见强光斑或强光带,呈网状且散在分布,而低回声乳腺癌,边界模糊,局部光点呈疏松显示,光带稍少;小叶增生的病例,有间质纤维增生伴发时,观察后方回声,可呈衰减显示,但乳腺组织结构隐约可见,而分析乳腺癌病灶特征,多无正常组织结构[7]。
针对囊实性乳腺癌,多由肿瘤分泌、退行性变、出血坏死引起,多有典型的毛刺样改变、形态多不规则,囊实性黏液腺癌中部分病例虽包膜完整、边界清晰,但内部回声稀疏、欠均,相较囊实性纤维瘤,存在一定差异。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病情恶变时,观察肿块形态,呈欠规则显示,局部回声衰减,或导管壁呈连续中断性破坏。另外,腋窝淋巴结肿瘤有多种病因引起,如淋巴瘤、急慢性炎症等,需加强诊断鉴别。
综上,乳腺癌诊断中,若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毛刺样或蟹足样改变,内见簇状钙化斑,后方回声衰减,纵横比>1,多可诊断。鉴别困难者,可用彩色多普勒及弹性成像协助,并结合病理活检,以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 本次共选择30例乳腺癌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采用高频超声诊断,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 组30例患者中,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共16例,占53.3%;其次为浸润性癌,共4例,占13.3%;小叶癌2例,占6.7%;其余导管内癌伴浸润、黏液腺癌、神经内分泌癌、乳头状瘤癌变、淋巴瘤、混合来源肿瘤、髓样癌、鳞形细胞癌各1例,分别占3.3%。良性肿瘤3例,占10%,恶性26例,占86.7%;未明确定性1例,占3.3%。声像图特点:包块纵横比>1、形态不规则、回声衰减、毛刺样改变、簇状钙化斑、高回声晕环等表现有较高超声确诊价值;肿块<10mm、形态规则、囊实性、后方回声增强、边界清晰及中高回声表现的病例,超声诊断价值较低。结论 乳腺癌诊断中,经高频超声检查,若包块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毛刺样或蟹足样改变,内见簇状钙化斑,后方回声衰减,纵横比>1,多可诊断。鉴别困难者,可用彩色多普勒及弹性成像协助,并结合病理活检,以获得理想的诊断效果。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声像图,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文芳,于志刚,张群霞,等.多普勒超声收缩期峰值与阻力指数在鉴别诊断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10(5):309-311.
[2]朱庆莉,姜玉新,孙强,等.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特征与组织病理学对照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10):1516-1518.
[3]American Cancer Society.Breast cancer facts&figures[M].Athanta:AmericanCancerSociety,2011.
[4]项霞青.高频超声二维多参数分析对90枚乳腺肿块良恶性鉴别的准确性研究[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0,17(5):39-51.
[5]Stavros AT.Breast Ultrasound[M].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2004.
[6]冼景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肿块的临床价值[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4):359-360.
肝硬化声像图特点和临床价值 篇3
1.1 肝脏轮廓形态变化
肝硬化早期肝脏肿大, 但形态正常, 表面尚平滑。后期肝脏各径线测值显著小于正常。部分病例随病程进展显示肝右叶明显萎缩, 左叶轻微萎缩或有肿大倾向。门脉性肝硬化肝表面呈锯齿状改变;坏死后性肝硬化表面显示粗大的结节, 当其直径>3mm时肝表面出现明显凸凹不平, 在腹壁和肝之间存在腹水时而更易见到, 所有肝硬化患者的肝缘变钝。
1.2 肝实质回声变化
早期仅表现为肝实质回声增强和增粗, 后期肝内回声更为粗大, 且分布不均匀, 某一切面声像图观察深部肝组织回声衰减, 部分病例可观察到直径0.3~1.5cm左右的肝再生结节, 多呈圆形或形态稍不规整的低回声区, 周围存在不规则的结缔组织增强回声。众多的低回声再生结节与其周围结缔组织可构成鹅卵石样声像图;但再生结节也可单独出现, 酷似肿瘤。使用高频探头扫查, 可显著提高再生结行检出率。
1.3 肝内管道结构变化
早期肝硬化肝内管道结构无明显变化, 后期可出现以下情况:
1.3.1 肝静脉
肝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结节状再生和肝小叶重建可挤压管壁较薄的肝静脉, 使其管径变细, 管腔粗细不一, 走向不清。甚至引起部分肝静脉分支闭塞, 许多小分支的回声消失。
1.3.2 门静脉
肝内门静脉1~2级分支管径扩张, 严重时发生血管扭曲和走向失常。随着门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和肝实质硬化萎缩, 门静脉管腔变细或不能显示。左支矢状部常因肝右叶萎缩而向右牵扯移位。门静脉分支与肝动脉形成广泛短路吻合。出现所谓门静脉“海绵样”变, 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查门静脉周围显示点状、网状血流信号。
1.3.3 肝内动脉
肝硬化后, 由于门静脉循环障碍, 可使肝动脉代偿性扩张和增生, 并与门静脉吻合、沟通, 结果使动脉血流量增加, 血流信号增多。
声像图表现为与门静脉主干、右支和左支伴行的肝动脉内径增宽, 管径大于并行的胆管, 呈搏动性厚壁管状结构, 与肝内胆管容易鉴别。彩色多曾勒超声检测到动脉血流信号, 则更容易鉴别。由于肝动脉代偿性血流量增多, 肝尾叶可以代偿性肥大。
1.3.4 肝内胆管
各型肝硬化不论患者有否黄疸以及黄疸严重程度如何, 一般都不会出现肝内胆管扩张的征象。需要注意的是, 肝硬化合并肝外胆管梗阻性病变时, 由于肝纤维化改变肝内胆管扩张受到限制, 所以, 声像图上可能不出现肝内胆管扩张的征象, 尤其在病变的早期阶段, 这点在判断黄疽性质时必须高度警惕。
1.4 门脉高压征象
1.4.1 脾肿大
多为巾度或重度肿大, 脾静脉在脾门部和脾实质内有扩张、血管走向迂曲的征象。脾实质回声无明显变化或轻度增强。
1.4.2 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变化
门静脉及其侧支循环可出现扩张、迂曲及重新开放。
1.4.3 腹水
平卧位扫查盆腔, 少量腹水可在膀胱自肠凹或子宫直肠凹及膀胱顶部附近发现窄小的尤问声区;平卧位扫查右上腹, 中量腹水于肝肾隐窝处也能砸示无回声区。多量腹水时在两侧膈下及侧腹部、盆腔均可见到大范围无回声区, 内有飘浮肠管及大网膜。若腹水合并感染, 腹水无水声内可出现细小低弱回声或分隔小腔。
1.4.4 其他
闲低蛋白血症、腹水和门静脉高压、淋巴液回流受阻等缘故, 胆囊可肿大, 且囊蹙山现均匀性水肿样增厚。肝尾状叶肥大和静脉韧带肥厚, 肝硬化晚期合并肝肾综合征时, 尾状叶可缩小, 并吐实质回声增强。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示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等, 肝硬化晚期病例肝区动脉血流信号增多, 阻力指数增高 (RI可≥0.70) 。甚至门静脉内出现离肝血流。
1.6 超声造影表现
经周围血管以“团注”法注入超声对比剂后, 检测肝静脉中对比剂的出现时间, 即所谓的对比剂肝脏渡越 (transit) 时间测定法。正常人肝静脉对比剂显影时间出现在40s之后, 由于肝硬化患者肝动脉血供增多、肝内存在动-静脉分流, 因此出现肝静脉对比剂显影时间提前及时间-强度曲线“左移”改变。超声造影术的临床应用拓展了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研究领域, 本法是无创性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新技术。
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肝硬化的声像图诊断要点有: (1) 肝表面粗细不等的凹凸改变, 尤其是肝周围存在液性无回声区时, 肝表面凹凸改变显示得更为清晰; (2) 肝实质光点增强、增粗或见“鹅卵石”样增生结节; (3) 肝内血管增粗、变细、迂曲或模糊不清; (4) 门静脉、脾静脉显示迂曲、扩张、侧支循环开放、脐旁静脉再通; (5) 脾肿大; (6) 肝肾隐窝及腹腔其他部位有透声良好的液性无回声区。根据上述特征, 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 肝硬化诊断并不困难。但此诊断确立时, 多已在晚期。最近, 有学者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血流, 认为门静脉流速下降, 波动减弱或餐后肠系膜上静脉血流无增加者可作为门静脉高压和肝硬化早期诊断指标。肝硬化还需要与以下疾病鉴别:
2.1 肝细胞癌
肝硬化与弥漫型肝癌的鉴别诊断极可能发生混淆。鉴别要点是弥漫型肝癌患者的门静脉分支内多可能观察到癌栓的回声。单发性肝再生性结节 (1cm左右) 与肝细胞癌的声像图鉴别诊断有时也非常困难。
2.2 脂肪肝、慢性肝炎和其他弥漫性肝实质性病变
早期肝硬化与上述疾病声像图变化可相似, 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2.3 先天性肝纤维化
本病有家族倾向, 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单纯性先天性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声像图鉴别诊断非常困难。
3 临床价值
肝硬化是一种以肝实质破坏、纤维化和结节性再生为特征的慢性肝脏疾病。但是, 在疾病的早期阶段, 上述组织学结构改变比较轻微, 声像图表现缺乏特征性, 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肝脏病变声像图变化相似, 故难以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硬化后期则不然, 超声诊断比较容易和可靠。检查中可发现肝脏回声强度增强, 正常细微组织结构回声消失、散发于全肝的再生结节和深部回声衰减等征象, 特别是肝脏形态学改变对确立肝硬化诊断非常有帮助。小肝 (smallliver) 和肝表面凹凸现象是典型的晚期肝硬化表现。Harbin等报道肝硬化常有肝右叶缩小, 尾状叶相对性增大;当尾状叶和肝右叶的比率≥0.65 (正常比率0.6) , 肝硬化诊断的敏感性为84%, 特异性100%, 准确率达94%。Giorgo等采用同一种标准证实了这种诊断标准有很高的特异性 (100%) , 但是, 敏感性较低, 仅为43%。作者提小不同的敏感性可能与肝硬化病原学有关。对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硬化其敏感性为最高, 而其他各型肝硬化的敏感性均较低。
声像图识别 篇4
关键词:鳃裂囊肿,超声,声像图特征
鳃裂囊肿是鳃裂畸形的一种, 患者主要以颌面部及颈部肿块就诊。高频超声目前是颈部包块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较易区分包块的囊、实性[1], 并对肿块的性质作出大致判断, 本文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鳃裂囊肿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对照, 旨在提高此类病例超声诊断正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4年3月因颌面及颈部包块在我院行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患者21例, 男13例, 女8例。年龄15~56岁, 平均年龄 (34.70±11.41) 岁。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西门子Acuson-Sequoia 512、GE Logic 5彩色超声诊断仪, 实时线阵高频探头, 频率10~12MHz。患者仰卧, 肩部垫枕, 头后仰, 充分暴露患侧需要检查的部位, 在仪器预设小器官条件下进行超声扫查, 发现肿块后多切面多方位扫查, 记录肿块大小、内部回声、边界是否清晰、后方回声特点, 内部及边缘血流情况, 包块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 同时观察周围淋巴结有无肿大。
2 结果
2.1 肿块的位置
左侧8例、右侧13例。位于下颌角以上及腮腺区的共7例 (左侧4例、右侧3例) , 发生于肩胛舌骨肌水平以上共12例 (左侧4例、右侧8例) , 2例合并瘘管;发生于下颈根部锁骨上共2例, 合并瘘管1例。
2.2 声像图特征
肿块大小:最小1.0cm×0.9cm×0.8cm, 最大3.6cm×2.5cm×3.0cm;肿块形态:圆形或类圆形或不规则型;边界:所有肿块边界均较清晰;内部回声:表现为四种类型:无回声型3例, 无回声内密集点状回声型7例, 类实性低回声型9例, 混合回声型2例。19例肿块后方回声增强。3例瘘管中1例因管径偏细显示不清, 2例瘘管通向体表, 表面液渗出。3例肿块边缘可见彩色血流。超声诊断为鳃裂囊肿10例, 鳃裂囊肿并瘘管2例, 本组超声误诊9例, 第1鳃裂囊肿误诊为腮腺囊肿2例, 腮腺混合瘤1例, 淋巴结1例;第2鳃裂囊肿误诊为颈部肿大淋巴结1例, 皮脂腺囊肿1例, 炎症2例, 淋巴结核伴瘘管形成1例。
2.3 组织病理学表现大体病理
切开肿块, 见囊壁较厚, 囊内容物呈黄绿色或棕色液体 (11例) ;部分呈豆渣样 (6例) , 部分呈脓性脓液 (4例) ;组织病理学:纤维结缔组织囊壁, 内壁覆盖复层鳞状上皮 (10例) 、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4例) , 单层柱状上皮 (3例) , 单层及柱状上皮同时存在 (4例) , 多数囊壁中可有淋巴组织增生及淋巴滤泡形成, 多数肿块有炎细胞浸润。
3 讨论
鳃裂囊肿是胚胎发育过程中鳃裂和鳃弓未完全融合或完全未融合所致, 常表现为颈侧部无痛性肿块, 发展缓慢, 多于成年后开始逐渐增大、质软, 位于下颌角的后下方, 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有时囊肿可向内突向咽侧壁, 呈圆形或椭圆形隆起, 黏膜完整, 增大时可有吞咽异物感[2]。囊肿如伴发感染则肿块迅速长大、疼痛、伴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等, 可引起咽痛、吞咽困难及神经痛。本组病例除5例有颈部肿块伴疼痛及瘘管流水就诊外其余均以无痛性肿块就诊。
目前组织学上按照鳃弓的胚胎发育及其特定的解剖位置, 将鳃裂囊肿分为第一至第四鳃裂囊肿, 以便于临床诊断及治疗。第一鳃裂囊肿为第一鳃裂残留胚胎痕迹, 发生于下颌角以上及腮腺区者常为第一鳃裂来源, 本组来源于第一鳃裂7例;发生于肩胛舌骨肌水平以上者多为第二鳃裂来源, 其多位于胸锁乳突肌中上1/3交界处的前部, 但通常位于颈内静脉和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外侧, 本组第二鳃裂12例;发生于颈根部者多为第三、四鳃裂来源, 本组2例。研究认为以第二鳃裂囊肿最多见[3], 本组中占57.1%, 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 第三、四腮裂囊肿临床较少见, 本组共2例。
高频超声分辨率高, 不但能区分肿块囊实性, 还可以根据肿块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对肿块的来源做出初步的判断。但是鳃裂囊肿声像图表现复杂多样, 超声诊断具有一定的困难, 研究认为声像图特征主要与组织病理学成分有关[4], 囊肿内侧覆盖的复层鳞状上皮者可以分泌角化物, 使囊液呈黏稠或豆渣样, 因透声差而在声像图上则表现为密集点状回声甚至类似实质性肿物, 内壁覆盖单层柱状上皮者, 囊液呈稀薄水样, 透声较好, 声像图则表现为均一无回声区。病史较长或伴反复感染者, 因囊内液体的浓缩、脱落的上皮, 脓性渗出物等使囊液透声差, 部分甚至形成分隔, 造成超声声像图的不典型而难诊断。因此, 临床上当遇到包块囊实性难以鉴别时, 探头可以适当加压, 如果内容物随探头按压而漂移, 则支持囊性肿物的诊断。
鳃裂囊肿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不高, 主要原因为声像图表现多样, 可发生于从下颌角至颈根的不同部位, 涉及不同的重要结构, 合并瘘管继发感染时常红肿、疼痛, 瘘管有脓性分泌物和黏液流出, 易误诊为脓肿。本组2例误诊为炎症, 1例误诊淋巴结核伴瘘管形成。
颌面颈部囊性病变组织学来源众多[5], 包括先天发育异常、良恶性肿瘤、后天获得性囊肿等, 超声表现类似, 有时难以区分, 本组病例超声诊断准确率57.1%, 误诊的原因主要是超声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因此, 鳃裂囊肿的超声鉴别, 不仅要根据声像图特征, 还要根据解剖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结合临床表现等综合分析判断。
总之, 鳃裂囊肿具有一定的好发部位, 了解其解剖走行及病理组织学特征, 再结合声像图, 临床诊断较易, 可为临床进一步诊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胡永杰, 李亚东, 曲行舟, 等.鳃裂囊肿 (瘘) 284例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 2008, 17 (5) :461-464.
[2]郑中立, 郭敏, 李哲生, 等.耳鼻咽喉科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456-457.
[3]Papadogeorgakis N, Petsinis V, Parara E, et al.Branchial cleft cysts in adults.Diagnostic procedures and treatment in a series of 18cases[J].Oral Maxillofac Surg, 2009, 13 (2) :79-85.
[4]郭军, 孟庆江, 石利强, 等.鳃裂囊肿和鳃裂瘘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2, 18 (7) :553.
声像图识别 篇5
关键词:高频超声,白内障,晶体
随着超声诊断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超声对诊断白内障、明确手术指征及选择手术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探头直接扫查法, 观察晶体形态及内部回声, 玻璃体、球壁及球后组织情况, 探讨白内障的声像图特征, 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注:分期标准借鉴临床病理分型
研究组白内障患者78例均经临床手术证实, 年龄6~81岁, 男41例, 女37例,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36例, 外伤性白内障6例, 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14例, 葡萄膜炎并白内障10例, 先天性白内障4例, 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8例, 双眼者50例, 单眼者28例, 共128只眼。健康人20例为体检人员, 年龄21~60岁, 男10例, 女10例, 双眼视力均正常, 无其他眼疾, 共40只眼。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PhilipsHD11XE型宽频探头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中心频率为7.5MHz, 高频超声探头直接扫查法, 受检者仰卧轻闭双眼, 嘱咐受检者眼视前方, 眼球固定不动, 眼睑皮肤涂耦合剂, 以连续滑行法横切、纵切。嘱咐受检者眼球转动, 注意眼球内有无异常改变, 双眼对比扫查, 从不同方向和不同角度扫右, 确定异常改变的部位、性质,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球壁及球后组织情况, 测量眼轴长度、前房深度、玻璃体、球壁及球后组织。
2结果
2.1正常晶体声像图特征
晶体形似前壁中孔型梭形, 位于前房与玻璃体之间, 后囊中心部呈弧形回声带, 厚度 (4±0.32) mm, 晶体前缘两侧紧贴于虹膜上, 虹膜之间无回声断端为瞳孔暗区, 囊内为无回声区。
2.2白内障声像图特征
晶体增厚, 囊膜不规则增厚, 浅深层皮质均见强回声光点分布, 核中心区变小, 直到消失。病变早期大多数前囊中心瞳孔暗区消失, 出现搭桥样连续强回声带反射。
2.3白内障晶体声像图分型
见表1。
2.4白内障晶体声像图分期
见表2。
3讨论
白内障是常见病、多发病, 有的患者在白内障发展成熟或接近成熟时才就诊, 此时已失去了直接观察眼底状况的机会, 外伤性白内障因外伤的情况多种多样, 晶体所受损的情况也各有不同, 有些玻璃体病变、视网膜脱离等致盲疾病可能被白内障掩盖, 致使手术医师不能全面详细了解病情、做出正确的选择, 因此术前检查很有必要。高频探头应用于白内障的诊断, 可透过混浊的晶体直接观察到玻璃体内有无异常回声、异常回声的多少、性质, 视网膜有无脱离、有无增殖性病变, 操作简便、直观, 可重复进行, 无痛苦, 诊断明确, 是医师了解白内障患者玻璃体、视网膜及眼血流情况最直接、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尤其对无法做眼底检查、视功能检查可疑者更具有价值[1,2]。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探头直接扫查法, 观察晶体形态及内部回声, 玻璃体、球壁及球后组织情况, 结果健康人晶体形似前壁中孔型梭形, 位于前房与玻璃体之间, 后囊中心部呈弧形回声带, 正常成人晶体厚度为 (4±0.32) mm, 晶体前缘两侧紧贴于虹膜上, 虹膜之间无回声断端为瞳孔暗区, 囊内为无回声区, 晶体形似前壁中孔型梭形。白内障发生后, 由于晶体混浊程度不同及起始部位不等, 声像图特点各异。主要特点为:晶体增厚, 囊膜不规则增厚, 浅深层皮质均见强回声光点分布, 核中心区变小, 直到消失。病变早期大多数前囊中心瞳孔暗区消失, 出现搭桥样连续强回声带反射。本研究采用高频超声探头选用7.5MHz扫查结果, 正常情况下晶体前壁中心区回声不显示, 利用7.5NHz探头在分辨力上的技术差数差异, 使正常晶体外形呈前壁中孔型梭形结果, 更适用于超声对晶体结构的识别和描述, 而一但此征消失, 被搭桥样光带取代, 晶体形成完整的梭形, 白内障的诊断即可成立。
高频超声对白内障及并发症有明确的显像, 对指导临床治疗、降低手术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作为诊断白内障及其合并症的常规及术前检查的一种重要手段。恢复白内障患者视力的主要方法是将混浊的晶体摘除, 术前准备尤为重要。超声检查对白内障可得出直观性定性诊断、同时检查过程中还可判断晶体外形有无异常, 有无晶体脱位、囊膜是否完整、晶体周围炎性反应有无以及眼内合并病变等, 这对术中是否植入人工晶体及疗效判定起决定性作用[3,4]。临床上观察, 早期晶体混浊大多数是从晶体前、后囊下开始, 呈车轮状、辐射状、羽毛状等形态的皮质性浑浊, 多在赤道部发生。不散瞳的情况下有时易漏诊, 而错过早期治疗的时机。高频超声有分辨力高的优点, 可以全面地了解晶体混浊的情况, 对有青光眼和可疑青光眼的患者可免去散瞳检查所带来的危险。一旦发现后囊膜破损、粘连、严重混浊, 临床在选择囊外摘除术及针吸术时就应慎重, 这对术中是否植入工人晶体及疗效判定起决定性作用[5,6]。本研究把超声结果和病理基础相结合分析, 总结健康人40只眼和白内障128只眼晶体混浊的声像图分型及分期声像图特征, 制定的声像图分型分期诊断标准, 把晶体混浊的声像图分为5种类型, 更接近于临床, 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彭新玉, 徐厚梅, 庞娟娟.白内障眼超声的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5, 15 (11) :1018-1019.
[2]黄斗世.高频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2) :117-118.
[3]郑忠宝, 刘瑛, 马建红, 等.老年性白内障的超声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8, 10 (1) :68-69.
[4]许庆松, 温志辉, 陈瑞德.白内障的高频超声诊断探讨[J].实用预防医学, 2005, 12 (2) :419-420.
[5]郭敏, 刘武岩, 宋晓东, 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性白内障及其合并症的诊断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8, 24 (9) :793-795.
声像图识别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术前行超声诊断的102例甲状腺肿块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检查。102例患者中女性患者80例,男性患者22例,最小年龄为15岁,最大年龄为70岁,平均年龄为(50.4±10.3)岁,病程时长为10 d~12个月,平均病程时长为(5.0±1.7)个月,甲状腺肿块类型包括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0例、乳头状腺瘤21例、甲状腺腺瘤32例、甲状腺癌14例。
1.2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术前行超声诊断的102例甲状腺肿块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方法:采用东芝公司生产的240A型超声诊断仪器,探头频率设置为7.5 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体位,将颈部充分暴露,对甲状腺及其邻近组织情况进行常规扫描。将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组织切片结果进行比对分析。
2结果
甲状腺肿瘤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83例,符合率为81.4%,误诊19例,比例为18.6%。甲状腺乳头状腺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0.8%,误诊的4例患者中1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切片诊断为甲状腺癌、2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腺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8.1%,误诊的5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切片确诊为甲状腺癌;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为53.8%,误诊的6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切片确诊为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符合率为69.6%%,误诊的7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切片确诊为3例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和4例乳头状腺瘤;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的诊断符合率为62.5%,误诊的3例患者经病理组织切片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见表1。
3讨论
甲状腺肿瘤组织超声影像图的物理学基础包括细胞间质成分的含量、有无囊腔形成、细胞分化程度、间质中有无出血坏死以及纤维化等。虽然超声检查目前仅能作为一种形态学检查,但是根据甲状腺肿瘤的超声声像图典型特征,少数超声检查病例可提供有价值的定性诊断[3]。
良性甲状腺肿瘤以甲状腺腺瘤为主,其结构特点为腺瘤组织呈现椭圆形或圆形,包膜较完整,厚薄程度不均一,薄壁包膜由1层纤维组织构成,且伴随胶原纤维变性或钙化形成[4]。病理组织学特征包括细胞形态不等的滤泡,且内含有稠厚的胶状物,少数滤泡相互融合成较大囊腔,细胞间质成分含量变小。由于滤泡上皮和胶质之间的声阻差增大,导致多界面反射,因此甲状腺瘤超声影像图特征常以液性暗区和强回声型为主。结节性甲状腺肿结构特征为包膜不完整,形态欠规整,切面可见均一不等的结节,内部组织结构多样,超声声像图显示结节大小不等,结节间纤维组织可见分隔状或散在不规则光条或光点。结节性的甲状腺肿瘤在继发腺瘤时其与结节回声间难以区别,结节内可见钙化发生。本文中发现16例患者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大,同时5例患者伴发钙化,主要表现为沿结节内壁分布或散在分布的强回声,伴发或不伴发典型性声影。
乳头状癌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其组织结构特征为癌细胞体积大且互相重叠,细胞间质成分较少,超声检查影像图中未见强烈的反射界面,因此以实质性低回声常见。癌细胞分化程度越低,其细胞核的异形程度就越大,细胞间质成分越少,其透声程度越强,回声表现越低,所以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肿瘤的病理分型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虽然甲状腺癌的超声影像图包膜多不完整,形态欠规则,且与周边组织界限不清晰,影像图显示不均匀的回声团块,且后方存在声衰减,邻近组织浸润呈现出蟹足样变化,但是临床上遇到良性和恶性肿瘤间的超声影像学特征交叉现象时,难以鉴别甲状腺肿块的良恶性。颈部可探查到肿大淋巴结也是临床区别甲状腺是否为良性或恶性的一种方法,必要情况下可对肿块组织行细胞学穿刺检查作为协助诊断。
总之,超声影像对鉴定甲状腺肿瘤的大小、数目和定位均有其独特之处,其诊断率要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而且在病理分型诊断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准确性,可为患者选取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依据,因此,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肿块的临床鉴别和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块的超市诊断价值以及总结其声像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术前行超声诊断的甲状腺肿块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分析其超声诊断效果及声像图特征。结果 甲状腺肿瘤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相符83例,符合率为81.4%,误诊19例,比例为18.6%。结论 超声检查对甲状腺肿块的临床鉴别和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关键词:甲状腺肿块,超声诊断,病理诊断,声像图特征
参考文献
[1]靳晓清,黄兴兰,张业光.195例甲状腺肿块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J].西部医学,2010,22(8):1510-1511.
[2]陈瑶,肖玲,高淑萍.甲状腺肿块85例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9):78-79.
[3]黄震.102例甲状腺肿块超声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6):25.
声像图识别 篇7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07年2月我院收治105例腹股沟肿块患者, 女35例, 男70例;年龄1个月~85岁。腹股沟疝55例 (52.4%, 其中疝修补术2例) , 隐睾 (腹股沟型) 1 1例 (1 0.5%) , 横过睾丸1例 (0.9%) , 睾丸鞘膜积液26例 (2 4.8%) , 精索鞘膜积液5例 (4.8%) , 恶性淋巴瘤4例 (3.8%) , 淋巴结核2例 (1.9%) , 脂肪肉瘤 (黏液样) 1例 (0.9%) 。
1.2 方法
应用德国SIEMENS G6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5~10MHz和荷兰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9~12MHz。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 大腿外展, 充分暴露腹股沟, 依次检查腹股沟、盆腔、会阴部或阴囊, 必要时患者站立或增加腹压再行检查, 详细观察病变的声像图表现, 并拍片或存储。
1.3 结果
1.3.1 诊断结果及声像图表现
1.3.1.1 腹股沟疝5 5例中, 疝内容物为肠管4 2例 (7 6.4%) , 大网膜10例 (18.2%) , 膀胱1例 (1.8%) , 无内容物疝囊2例 (3.6%) ;
嵌顿疝16例 (2 9.1%) 。声像图表现: (1) 疝内容物通过腹股沟管与腹腔相通; (2) 疝内容物为肠管时, 声像图显示为肠道杂乱回声, 可见肠蠕动22例 (52.4%) , 嵌顿肠管的局部扩张积液; (3) 疝内容物为大网膜时, 见团块状高回声或网眼状回声; (4) 疝内容物为膀胱时, 在睾丸上方有一弧型厚壁的无回声区, 随尿液解出而缩小; (5) 疝内容物因嵌顿缺血1 6例 (2 9.1%) 、感染9例 (16.4%) 、坏死8例 (14.5%) , 阴囊内可见液性暗区, 暗区内见点状或带状强回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表现为内部及周围无血流信号或散在点状血流信号; (6) 无内容物疝囊为疝修补术后疝囊未切除所致, 疝囊内表现为囊状无回声区。
1.3.1. 2 隐睾 (腹股沟型) 1 1例。
单侧隐睾1 0例 (1 0/11) , 双侧隐睾1例 (1/11) 。声像图表现:多为卵圆形结构, 形态及内部回声与正常侧睾丸相似, 但体积较小, 边界清晰, 阴囊内无睾丸存在。
1.3.1. 3 横过睾丸1例。
声像图表现:左侧阴囊内探及两个睾丸回声, 两个睾丸紧密相连, 其间未见分隔带回声, 其中一个睾丸活动度大, 可移到左侧的腹沟沟管内。右侧阴囊未见睾丸。
1.3.1. 4 睾丸鞘膜积液26例。
声像图表现:阴囊增大, 睾丸的前方及左右两侧可见大小不等的液性暗区, 睾丸位于积液暗区的后方。
1.3.1. 5 精索鞘膜积液5例。
声像图表现:在精索部显示类圆型液性暗区, 暗区与腹腔和睾丸都不相通。
1.3.1. 6 恶性淋巴瘤4例。
声像图表现:淋巴结肿大, 形态趋向圆形或不规则型, 边界欠清晰,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内部及周围条状血流信号。
1.3.1. 7 淋巴结核2例。
声像图表现:淋巴结肿大, 可见众多的淋巴结呈串珠样或融合成巨大的分叶状肿块, 内部回声不均匀, 可见液性暗区及伴声影的强回声或点状回声, 彩色多普勒表现为淋巴结的皮质内有丰富的血流信号, 呈中心型。
1.3.1. 8 脂肪肉瘤1例。
声像图表现:腹股沟见一边界欠规则的低回声块。内部回声不均匀, 彩色多普勒见少量血流信号。
1.3.2 高频超声对腹股沟肿块诊断的符合率
105例腹股沟肿块中, 超声诊断与手术 (或病理) 诊断符合者99例, 符合率9 4.3%。腹股沟疝5 5例中有3例分别误诊为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腹股沟脓肿, 符合率94.5%。恶性淋巴瘤、淋巴结核、脂肪肉瘤中各有1例误诊为淋巴结炎, 符合率分别为3/4、1/2、0。
2 讨论
2.1 本文3例腹股沟斜疝的误诊原因:
(1) 1例疝内容物为膀胱, 被误诊为鞘膜积液, 因其声像图表现为睾丸上方无回声区, 两者较难区别。疝内容物为膀胱时, 其囊壁相对较厚, 并随尿液解出而缩小。此例误诊的关键是忽略了疝内容物是膀胱的可能。 (2) 1例误诊为精索鞘膜积液者为疝修补术后, 有部分疝囊未完全切除。 (3) 1例坏死嵌顿疝误诊为腹股沟脓肿。疝内容物周围见有液性暗区, 暗区内有密集的细小光点、光斑, 类实质性回声, CDFI显示无血流信号。仔细检查, 可探及肠腔管壁结构, 通过腹股沟管与腹腔相通。
2.2 淋巴结核和恶性淋巴瘤误诊原因
前者因患者无结核病史和结核的典型临床表现而被误诊;后者因患者经化疗后肿块缩小, 误诊为淋巴结炎。
2.3 脂肪肉瘤误诊原因
脂肪肉瘤无特征性临床表现, 好发于中老年人, 肿物多表现为生长缓慢、界线不清。本例误诊患者年纪较轻, 发病时间短, 超声提示急性淋巴结炎, 经抗炎治疗, 肿块无明显改变, 术后病理确诊为脂肪肉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