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品物流研究

2024-07-11

水产品物流研究(精选12篇)

水产品物流研究 篇1

一、冷链物流基本理论知识

(一) 冷链物流的概念。

随着制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物流行业越来越繁荣, 冷链物流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冷链物流 (Cold Chain Logistics) 是物流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泛指为保证易腐、生鲜食品的质量安全, 减少损耗, 在其生产、储藏、运输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状态。

(二) 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

水产品由于其高营养、高蛋白、低热量的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 水产品在物流运输的过程中极易发生氧化、受细菌污染。冷链物流在水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应用对降低水产品流通过程产生的损耗有着重大的意义。水产品冷链物流是指水产品从生产商到中间商再到零售商最后到消费者的整个流通环节过程, 始终能够保持在一个恒定的低温状态下。

二、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一) 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特性。

当前, 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性:冷链物流作为物流行业的新兴产业, 起步比较晚, 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在近几年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苏州市目前的水产品冷链物流规模比较小, 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设还没有覆盖到苏州大市范围内;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规划,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经营相对比较分散。

(二) 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运用大致情况。

苏州市当前主要的水产品市场大约有11个, 包括昆山、常熟、太仓等县级市水产品市场在内, 这11个水产品市场的主要经营范围都与苏州市水产养殖的情况密不可分。太湖和阳澄湖是苏州市比较典型的两个湖泊, 而这两个湖泊的水产品也在本地水产品市场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绝大多数的水产品在从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流过程中都存在着损耗的风险, 而部分销售渠道长且存活率低的水产品则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作为苏州当地水产品主要的两个产地, 太湖及阳澄湖的水产品流通过程对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有着典型的代表意义。当前, 大部分的太湖和阳澄湖水产品在物流配送过程中, 只有极少数的水产品采用了冷链物流。

(三) 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过程分析——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例。

随着阳澄湖大闸蟹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熟知和喜爱, 阳澄湖当地的大闸蟹专卖店和以大闸蟹销售为主的渔家乐开始涌现, 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也逐渐扩大。

传统的阳澄湖大闸蟹物流配送过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流通阶段:第一阶段是从生产场所到产地水产市场, 这种情况一般是由生产商 (渔民、养殖户、加工商) 送货到市场;第二阶段是从产地市场到销售地市场, 一般是由产地和销售地的批发商委托第三方物流运输;第三阶段是由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 这一阶段主要是由消费者自行提取的方式进行。

随着阳澄湖大闸蟹网络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升温, 再加上阳澄湖度假区当地渔家乐的繁荣发展, 阳澄湖大闸蟹传统的销售模式开始发生改变。不少蟹农开始选择网络销售这一新的销售模式, 通过减少中间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利润。当地以销售大闸蟹为主的农家乐也开始逐步代替传统零售商的存在, 直接将大闸蟹销售到消费者的手中。在当前新型的销售模式下, 由于大闸蟹在物流配送过程的保鲜靠的仅是包装环节的冰水以及保温袋, 因此对于第三方运营主体——快递公司的运送速度有着很高的要求。

三、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冷链流通比例偏低。

苏州市的水产品冷链流通率比较低, 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并没有先进的冷藏设施设备。以苏州市的阳澄湖大闸蟹为例, 一到金秋时分, 我们就可以在网上看到各种大闸蟹的销售信息扑面而来。每年仅仅一个蟹季, 从阳澄湖销往全国各地的大闸蟹的数量就相当的惊人。

然而, 大批量的阳澄湖大闸蟹在整个销售运送过程中的保鲜, 靠的仅仅是蟹农在大闸蟹包装技术上的努力, 以及依托快递公司运送货物的时效性来保证。

(二) 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不足。

由于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起步比较晚、发展落后, 到目前为止苏州市还没有建立一个权威的冷链公共信息平台。苏州市只有极少数的物流企业拥有冷链物流信息系统, 而这小部分的物流企业中不少企业缺乏物流信息处理技术的能力, 并不能够将冷链物流信息化发挥最大效用。

(三) 缺乏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缺乏不仅仅是苏州市面临的一个问题, 也是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尽管苏州市冷链物流有较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相应的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 但是苏州市冷链物流的从业主体仍然存在着“小作坊”现象。无论是从企业设备、规模还是市场占有率这些方面, 苏州市当前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国际领先的冷链物流企业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可以说, 苏州市冷链物流企业中还缺乏优秀的“领头羊”。

(四) 缺乏专业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

随着近年来我国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 国内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尽管如此, 物流人才的教育培养还没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各地都缺乏专业的物流人才。冷链物流作为物流领域的新兴产业, 人才短缺的现象尤为突出。尽管近几年苏州市大力地进行了招财纳贤, 越来越多的人才开始涌入苏州, 但是全国性的冷链物流人才匮乏使得苏州市冷链物流人才也十分稀缺。

四、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建议

(一) 提高水产品冷链流通比例。

对于苏州市来说, 提高水产品冷链流通比例十分重要, 不仅降低了水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耗, 也满足了消费者购买到新鲜水产品的消费需求。提高水产品冷链物流的流通比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如扩大冷藏车的规模, 为冷链流通率的增长奠定基础。苏州市冷链物流的建设可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也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但是苏州市政府应当从长远角度考虑, 加大对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建设的资金投入, 为今后本市水产品流通的发展谋求更好的出路。

(二) 加快推进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

苏州市可以根据当地水产品发展的情况来制定未来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可以率先在苏州市当地的两个主要水产品产地, 太湖及阳澄湖地区建立水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数据共享, 促进水产品在物流各节点信息的有效沟通。苏州市政府应当鼓励水产品市场信息、库存仓储管理、运输管理等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 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 全面提升水产品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三) 培育专业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对苏州市来说, 培育一些规模化的, 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供综合化、专业化服务的冷链物流企业, 在推进本市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首先, 冷链物流企业应该加强对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力度, 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其次, 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要加强对销售商和供应商的整合, 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后, 苏州市政府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完善信用体系, 维护市场秩序, 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实施扶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优惠政策。

(四) 培养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

苏州市想要突破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关口, 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首先, 各大高等院校是社会人才输出的主要源泉和动力, 高校可以通过采用与企业合作的形式, 让学生能够提前在校园接触到企业的实际操作;其次, 苏州市政府应当规范物流行业的作业标准, 努力营造一个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 为物流人才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发展做出努力;最后, 冷链物流人才和冷链物流企业也需要通过不断地努力来加强自身的素质, 为苏州市水产品冷链物流人才的培养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王强.国外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做法与经验[J].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2007.2.

[2]吴稼乐.水产品冷链物流中三项指标的构建——冷链物流流通率、冷藏运输率和损失率[J].中国渔业经济, 2008.5.

水产品物流研究 篇2

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研究

内容提要: 在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比较农产品物流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发展情况,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预测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面对新形势,农产品种植者和相关企业如何组织生产、经营,增强竞争能力,需要由农产品种植者到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来协调解决。农产品经营者要赢得利润就必须进入或建立有效的农产品供应物流,这是将农产品由生产推向市场的有效途径。当前,在国际上农产品物流管理带来的有效性已经得到从研究者到农业管理者的普遍认同,农产品物流管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发展瓶颈策略

一、农产品物流的特点与可产生的效应

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特点:(1)农产品物流的资产专用性高。(2)市场不确定性较大,很难及时地把握全部的市场信息,使经营者难以取得垄断地位,难以获得竞争者、合作者的信息。(3)市场力量不均衡。相对于其他在物流过程中的市场主体,分散农户的市场力量非常薄弱。(4)农产品物流的要求高。

农产品物流可产生如下效应:

(1)空间效应,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空间差异。由于气候与地理条件不同,适宜的农产品种类有限,大部分农产品的生产地和消费地不一致,农产品物流可以起到异地调剂的作用,平衡这一差异。

(2)时间效应,有效地解决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时间差异。由于农作物的特殊自然属性,农产品的生产存在季节性;而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其消费是常年性的,这就形成了时间上的差异。农产品物流可以通过保鲜技术和仓储活动解决平衡差异,达到供求平衡。

(3)所有权转移效应,实现农产品价值,即实现农业生产者劳动价值。农产品是动物性、植物性产品,容易腐败变质,许多农产品必须通过加工处理,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农产品物流将农产品按消费者的要求供应市场,使其所有权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满足了生产者和消费者 1

双方的需要。

在我国,发展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经济价值。(1)能够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2)提升农产品价值。通过发展第三方农业物流可以为农产品提供专业的物流增值服务。(3)发展物流产业和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大大提高农户的收入。(4)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据对2000年的统计,把农产品、水产品、林 产品、畜产品的产量加在一起,达77.741.3万吨。其中粮食46.218万吨,占总产量的59.5 %;棉花441.7万吨,油料2.954.8万吨,糖料7.653万吨,水果6.225.1万吨,各类水产品4.278.4万 吨,各类林产品266.9万吨,肉类6.124.6万吨,禽蛋2.243.3万吨。如此庞大的农产品物 流市场,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

三、农产品物流的重要作用

从农产品物流自身的功能作用分析,已经由单纯的产品计划调运与供求调节转变为价值实现、产业经济和平衡供求三重功能。新时期农产品物流的三重功能,是与经济转轨时期的农产 品物流的重要地位相适应的,关系到稳定与发展的大局。价值实现功能关系到农民收益的实 现、农村社会稳定,是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经济功能关系到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是城乡 统筹发展的保障;平衡供求功能关系到社会与经济全局,是稳定与发展的前提。其作用具体 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区域化,促进出口。

第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第三,有利于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劳务输出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第四,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促进农民增收。

第五,有利于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瓶颈

尽管政府近几年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 流

2通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但由于忽视农产品物流技术创新,我国农产品流通后劲明显 不足。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的落后,大大影响了农民的生产利益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 利润实现。综观我国农产品物流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投资结构不均衡。

第二,物流技术落后。

第三,流通渠道单一。

第四,物流信息体系不健全。五.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产业主要呈现出六大发展趋势:

(1)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技术装备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高新技术在物流运输业的应用与发展尤为突出。(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为迎合消费者个性化的产品需求,生产厂商采取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随之产生。目前,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物流服务已形成规模,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共同配送。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这主要表现在大力建设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

(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发展迅猛。

(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绿色物流既包括了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又包括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

六.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的借鉴

(1)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美、日两国政府纷纷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规范促进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国政府发挥农产品物流宏观调控作用的领域包括:加快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农业企业改革和农产品市场体系的发展,为物流和配送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规范农产品物流市场行为,制定法律法规;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强与国际农业物流领域在

3物流与配送技术、教育、管理咨询等领域的联系和合作。

(2)引进先进的农业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美国发展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农业信息技术、储运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农业物流技术体系。荷兰建立电子虚拟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中国应引进先进农业物流技术,逐步实现农产品物流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

(3)培育和完善农产品物流主体。中国应鼓励农民、农业系统企业、商业系统企业、国内外物流企业介入农产品物流市场,促进物流领域的竞争,完善物流服务。

(4)建立高水平的农产品物流中心。中国农产品集散市场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水平低、综合服务能力差,拥有储藏、加工和信息开发利用能力的市场为数不多,可借鉴荷兰、日本建立综合型、专业型物流中心的经验,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推动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建立。

(5)加强农业物流的教育和培训。美国物流管理者中约92%的被调查者有学士学位,41%的人有硕士学位,22%的人有正式的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资格证书。荷兰的物流操作人员都必须具备经过考核的就业资格证书。因此,中国一是要在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上给予物流教育一定的地位;二是鼓励多层次、多方面的物流教育和培训,实行物流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七.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有待解决的问题

(1)冷链物流发展问题。

当前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远远跟不上需求。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将损耗20%~30%,其中果蔬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就主要来自于缺乏冷链物流运输车辆。我国每年有3.7万吨蔬菜、水果在运送路上腐烂,这些农产品足可以供养2亿人的生活。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从事商品流通环节的企业及人员对冷冻保鲜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技术手段落后。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应做好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公路是农产品物流的主要载体,也是农产品流向全国、流向世界的路径。在冷链物流设备方面,应加大对冷链运输车辆的投入。

(2)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平台的构建问题。

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平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做好物流信息整合,可以利用信息化带动物流的现代化。二是建立农产品供需交流平台。三是大力培养农产品经纪人。

(3)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开发与研究。

技术创新是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动力。农产品流通环节的保鲜、运输、储存等技术研发的效益不亚于生产环节的技术研发。积极采用新型保鲜技术,延长农产品储藏时间,扩大农产

4品销售半径。良好的包装可以保护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并在零售时提高工作效率。

(4)发展农产品物流的一体化工程。

一体化是现代物流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系统的观念进行整个物流体系中各个物流功能整合,即将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等功能环节集成整合,进行一体化运作,可以从整体上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八、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的策略

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我国其他行业的物流发展速度,与农业本身的发展速度也 不相适应,因此,有必要既重视农业的发展也重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在我国农业的作业区 域比较广而且分布比较分散,不容易组织,发挥政府的组织作用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显得尤 为重要。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加大政府推动力度。

第二,大力培育农产品物流运作主体与载体。

第三,加大对流通加工、环节资金的支持力度。

第四,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的标准化建设。

河南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篇3

关键词:借鉴;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 S25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9-0489-04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实现农产品价值、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需要,农产品的物质实体及其信息从生产者到需求者之间的一种空间转移活动,主要有农产品生产、采购、装卸搬运、运输、贮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分销、信息管理等,最终实现组织目标及农产品的升值[1]。发展现代物流,能够提高农产品的标准化,减少损耗、降低成本、促进增值,进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益。河南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发展农产品物流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河南省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必要性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产量连续12年居全国首位,连续6年超过500亿kg,每年有150亿kg的加工制品或原粮调出河南。随着河南省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及农产品加工的快速发展,现有农产品销售与物流规模和结构已经不相适应,需要大力发展河南农产品物流,以促进河南省农业的发展。

1.1现代物流为农产品效益的实现助力

河南省农产品产能巨大,用占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0%以上的粮食。2010年,河南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974.02万hm2,粮食总产量达到5 437.10万t,其中,小麦、玉米、稻谷产量分别为3 082.22、1 634.79、471.19万t;猪、牛、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4 547.05万头、1 010.20万头、1 895.40万只、62 104.00亿只;猪、肉用牛、肉用羊出栏量分别超过5 300万头、550万头、2 100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38.40、388.60、307.90万t;蔬菜、水果产量分别为6 624.26、795.99万t。河南省巨大的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产量如果要转化成经济效益,那么物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现代物流为农产品购销费用的降低助力

河南农产品加工的快速发展,需要借助物流业的发展降低购销费用。目前,河南省有一批知名品牌的农产品,如“双汇”火腿肠、“思念”水饺、“华英”鸭、“三全凌”汤圆、“大用”鸡、“莲花”味精等,并形成双汇、莲花、三全、金苑、思念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与贸易的企业或企业集团。2010年底,河南省粮食及油料加工能力达3 700万t,方便面、食用菌及调味品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以约20%的速度增长,2011年有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6 380家,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3 100亿元,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19%,成为河南全省工业主要的支柱产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购销环节需要物流业,相对于农产品生产者而言,农产品加工企业对物流业的需求更大[2]。

1.3现代物流为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助力

河南省农产品销售已初具规模,农产品销售方式也发生巨变,由过去传统的集贸市场,发展为现在的“订单”购销、专业批发、期货交易等,线下“农产品综合市场”与线上“电子商务交易”共同发展,这就使得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完善至关重要,而借助现代物流业以完善农产品的流通体系显得尤为必要。

2河南省发展农产品物流的优势

2.1区位优势

河南省地理位置优势特别明显,地处中原,东接安徽、山东,北接河北、山西,西接陕西,南临湖北,是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要道,有“三纵三横”电信网和2条架空光缆构成信息高速公路,天然气、石油、煤炭、水等我国众多资源通道交汇于河南。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地形平坦,不仅可以降低交通运输成本,而且可以大面积建设厂房而节省相关成本,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充足的生产要素已成为我国农产品重要的集散中转站。

2.2交通优势

河南省交通发达,运输里程发展迅速,运输方式多样化、涵盖范围广,为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河南省有9条干线与高铁网络、3个民用机场,高速公路位居全国第一,已经成为铁路、公路、航空、通信和能源的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

2.3政策优势

各级政府对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鼓励性税收政策措施,为河南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更是其发展的强大动力[3]。2012年10月1日起,国务院批准对从事农产品批发、零售的纳税人销售的部分鲜活肉蛋产品免征增值税国家财税;国家对2014年12月31日前物流企业自有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按其适用税额减半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对2015年12月31日前专门经营农产品的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使用的土地、房产暂免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等。河南省税务部门也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制定农产品增值税核定扣减办法,确保税收政策的全面顺利贯彻实施。为建立并完善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率且安全畅达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国家财政部、商务部2011、2012年下发了《关于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并对2011年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中央补助资金进行了及时拨付;河南省商务厅、财政厅重点支持农产品检测与仓储、农产品买卖设施及农产品信息建设,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大型连锁超市建立稳定持久的供应渠道。

3河南发展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技术水平低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设备与设施落后,有些地方路况差、等级低,关卡收费多,部分道路交通堵塞,多式联运交通网络还未形成,影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在运输方面,运输设备落后,农产品靠敞篷汽车散装运输为主,箱式冷藏车与集装箱供不应求,目前,仅有20%的水产品、10%的肉类和不多的豆制品、牛奶进入冷链系统,80%以上的农产品仍是自然物流[4];在储藏方面,多为通用仓库、农民一家一户的简易仓库混藏或者露天堆放等[5],专用仓库很少,冷藏仓库、低温仓库、立体仓库等特种仓库非常短缺;在保鲜方面,河南物流企业的保鲜技术较为落后,相当多的农产品很少使用保鲜或防腐包装等,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失较大;在设施、服务方面,农产品基础设施陈旧,冷链设施与信息设备落后,质量检测、交易结算等服务差[6]。

3.2主体发育尚不成熟,组织化程度低

目前,一家一户的农民是农产品物流参与的主要主体,不易形成完整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经纪人、个体运销户等是河南省农产品流通的运作主体,组织化程度相对较低,经营能力不强,信用良莠不齐;农产品需求随意性较大、临时性较强,范围广、规模大的有效需求很难形成,从某种程度上成为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障碍[7]。

3.3农产品物流标准化滞后且缺乏监督

当前,我国缺乏相应的农产品物流技术标准及农产品物流工作标准,还未建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和食品安全体系。河南省传统的农产品生产和农业管理运作模式不能满足当代消费者对货物精确跟踪的要求,农产品等级及分类不规范、包装与运输标准混乱、运输装备标准不一,造成农产品加工、储运困难,严重影响农产品物流效率。近几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文件来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如《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的若干意见》《全国粮食现代物流建设规划》等,但由于没有相关法律或制度的监督与保障,难以充分落实,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8]。

3.4信息化服务薄弱,农业电子商务落后

目前,河南省缺乏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许多农产品市场根本没有信息设备,不能充分发挥物流市场的信息功能。信息质量不高,查找与信息获取也不便捷,信息不畅通、信息不能及时发布和更新,导致即使运用市场信息来指导农产品生产,相关的服务功能也难以实现。另外,部分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接受信息及分析信息能力不够,也相应制约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9]。

3.5农产品供应链管理薄弱,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10%左右,控制损耗率在5%以下[10],而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成本约为总成本的30%~40%,运输、储存、采摘等物流环节损失为25%~30%。农产品具有易烂、不容易保存、难运输等特征。河南省农产品由于在流通过程中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农产品物流往往被分割成农户或农民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生产地批发商、销售地批发商、其他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等若干段,农产品物流时间延长,农产品被多次装运,导致不必要的成本增加和农产品损失、浪费[11]。

3.6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物流人才

目前,河南省不同农产品、不同物流环节、不同物流主体物流法规、政策制度不同,这不利于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人们普遍重视农业生产,轻农产品流通,缺乏对农产品物流重要性的认识,农产品物流理论研究更是匮乏,主要基于经验进行定性分析,缺乏农产品物流的定量分析,农产品物流管理效率大打折扣。目前,河南省在农产品物流方面的研究与教育比较落后,从事农产品物流研究的专业机构与学校不多,物流企业投入研究的更少;农产品物流管理人才非常紧缺,不仅缺高级物流管理人才,也缺农产品物流一般操作工[12]。

4国外农产品物流经验的借鉴

4.1政府支持

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优先建设,制定了物流的相关法律法规以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的物流行为,发展农产品物流与配送技术,培养农产品物流人才,积极制定农产品物流财税优惠政策等。如美国兴建了大型物流中心,圣安东尼奥市给予前10年财产税免征、返回销售税等政策;荷兰政府对建配送中心给予资金支持,等等。

4.2农民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欧美国家农产品物流体系发达,农产品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经纪人及农产品加工商等流通组织十分健全,功能非常完备,农民销售农产品有自己可控制的销售渠道。如美国农民或农场主参加的各种专业销售合作社、民间协会、农业公司等为农民销售农产品,法国农民1/2以上的农产品通过流通合作社销售,丹麦出口农产品的3/4是通过合作社完成,日本农民销售农产品的主体是农协。

4.3农产品有先进的保鲜技术

现代居民对农产品在流通中的保鲜和农产品的新鲜程度要求逐步提高。从田间到消费整个过程,农业发达国家均采用先进的农产品保鲜技术,如美国农产品经过田间采后预冷、包装入冷库、冷藏车运输、批发商冷库、零售商(超市)冷库(或冷柜)、消费者冰箱等环节,以满足农产品的低温生理需要,形成农产品的物流冷链。

4.4应用广泛的物流信息和发达的物流技术

物流最发达的美国是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最广的,信息技术含量也非常高,其物流信息化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日本e-agri 株式会社是通过物流信息化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典范;法国物流信息化年均增长10%;德国建立了同一个信息平台,通过快速、可靠的物流信息网络及遍布全欧洲的连锁经营网络销售农产品。

4.5培养高素质的物流人才

随着农产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美国的物流管理者中有22%的是仓储工程师、配送工程师等,约41%的有硕士学位;德国加强对多种多样的物流人才培养,重视实际操作;荷兰对物流专业人员开展商品学与市场营销、海关与贸易、配送与储运、企业管理与成本控制等知识技能的培训,经过重重严格考核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法国按照“叉车司机-物流师-IT网络工程师”的步骤进行物流人才培养。

5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对策

5.1增加投入,优化物流手段

5.1.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根据国家《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及《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等相关发展规划,对高速公路网、铁路网、沿海港口、民用机场、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进行规划,增强河南省交通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运输网络,提升交通运输能力。《2012年河南省加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指出,强力推进建设郑州高速公路网、快速铁路网、国内大型航空枢纽,创造河南省交通区位新优势。除了公路、铁路、航空外,还应加强农村物流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联结城乡的运输网。加大河南省农产品物流设施投资力度,拓宽农产品物流投资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产品物流体系,在实现公路村村通的基础上,提升乡村道路通达率及等级标准,保证河南省农产品物流畅通无阻、便捷、高效。

5.1.2加快农产品物流设备的更新农产品装卸、运输和包装有与国际接轨的规程,物流设备与物流工具等有标准,农产品物流才能实现规范化。为此,应加大农产品运输工具、流通加工、仓储、装卸搬运等设施、设备的更新力度,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率,以降低农产品流通中的各种损耗,提升农产品物流效率,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经济效益。

5.1.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提升储运、装卸搬运、加工与配送等自动化进程,应用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开发与利用各种信息源,提高物流的效率。《2012年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指导意见》指出,由于中国农产品产地在初加工时技术不先进、采用原始的加工方法、设施也相对简陋,致使农产品在产出后品质下降,损耗严重。因此,应大力推进对农产品包装、加工技术和物流保鲜、冷链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在流通过程中减少损耗,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13]。首先,提升农产品的加工技术,运用新工艺和先进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提档升级;其次,改造现有农产品物流系统,发展农产品低温仓储、冷藏运输的冷链物流系统,提高鲜活农产品的保鲜能力以满足消费者的均衡需求,提高市场供应能力;再次,转换农产品散装或裸露销售模式,依据不同农产品的特点不断提高包装技术,创新农产品包装。

5.2积极引导,完善物流市场

5.2.1培育农产品物流主体充分发挥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农产品批发商与代理商等农产品物流主体的作用,优先支持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物流主体,逐步提高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及规模化水平[14]。一方面鼓励河南各地供销社、粮食、商贸、邮政等系统成立农产品物流公司,另一方面帮助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商、农副产品经纪人、仓储经营人等组建物流公司。同时,扶植民营资本进行农副产品加工,强化农产品物流增值;改造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提升农产品物流效率;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提高农产品物流的组织水平、农产品的经济效益及河南省农产品竞争力。

5.2.2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目前,河南省农产品标准化程度较低,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也不高。针对这一问题,应积极制定农产品物流标准,推进标准化建设。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要与国际接轨,一方面建设的农产品物流装备及设施和国际接轨,另一方面采用农产品物流国际标准,加快建立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农业标准体系与农产品新品种认证体系[15]。同时,针对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采集和发布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提供给包括农户和农业企业的农产品生产者,引导生产;另一方面与农业分散化生产相适应,要建立包括物流公司、农产品生产者、仓储配送中心或超市、农产品集贸市场等的农产品信息系统,既包括农产品生产信息和农业新产品信息,也包括农产品市场信息与农产品物流信息,这不仅可节省农产品物流供需个体的信息成本,而且也为农产品供需双方提供了全面的信息[16-17]。

5.3提高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

5.3.1优化农产品物流环境河南省政府不仅要重视农产品生产,而且要重视农产品流通,更要高度重视农产品物流政策法规的制订,保障农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首先,重视农产品物流方面的立法,制定农民专业合作法等相关法律,使农产品物流在法律环境下运作;其次是制度环境,要制定农产品物流方面的制度,如制定与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农村市场管理制度、制定与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建立与健全农作物灾害补贴及保险制度等,使农产品物流制度化,规范农产品物流主体与农业生产者的行为,保护农产品物流主体及农民的切身利益。政府各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物流进行管理、指导与监督,并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农产品物流金融支持系统。需指出的是,鲜活农产品物流体系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应对其建设进行相应的政策扶持。优先支持加工配送中心及冷链储运建设,提升农产品冷藏保鲜能力,实现“农企对接”及“农超对接”;加强对农产品的预先筛选、分类、等级划分及包装等;加强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信息网络和电子结算;支持改建废物处理中心、市场、仓储等设施。

5.3.2加大农产品物流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河南省政府应当给予2个方面的资金支持,一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对农产品物流开展的基础理论研究,二是现有物流企业对农产品物流的实践创新。相关部门应对河南省农产品物流人才的供需状况进行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分类实施职业技能教育培训。

为培养出高素质的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一方面要开设农产品物流专业或者改造现有专业,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物流从业人员进行强化农产品物流知识与技能教育培训,特别是对农产品物流技术的多层次教育培训,以提高河南省物流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适应农业产品流通与快速发展物流业的需要[18-22]。

5.3.3加大农产品物流的金融支持农产品物流更加需要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不仅为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运输设施和仓储等设施等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而且应为农产品物流设备及时更新提供贷款,同时,要为农企对接及农业电子商务等新型农产品物流业态提供支持。草根银行-村镇银行的设立是中国农村金融创新的结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力举措。村镇银行从资金上支持种植业、畜牧养殖业、农产品购销及物流运输等,提高农民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可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孟凡胜. 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研究[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50.

[2]赵金平. 河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12):55.

[3]陶建传.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J]. 北方经贸,2010(2):41-42.

[4]张京卫,张兆同. 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分析及启示[J]. 农业经济,2007(7):71-73.

[5]九三学社. 中央进一步加大粮食主产区扶持力度[EB/OL]. [2011-03-04]. http://www.ce.cn/xwzx/gnsz/zg/201103/04/t20110304_22266707.shtml.

[6]翟学魂.现代物流存在的三个问题[J]. 电子商务世界,2002(12):27-29.

[7]曹军,陈兴霞,姜君. 浅析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农业经济,2006(4):63.

[8]张景良. 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J]. 中国市场,2009(6):54-55.

[9]喻晓燕,黄立平. 构筑农产品物流运作新模式[J]. 上海商业,2004(5):34-36.

[10]孙西秀.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J]. 致富时代:下半月,2010(1):184.

[11]黄祖辉,刘东英. 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与制度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5(4):49-53.

[12]王多宏,严余松. 我国农业物流现代化建设探讨[J]. 商业时代,2008(23):17-18.

[13]刘联辉,文珊. 我国农产品物流系统模式革新趋势及其构筑策略[J]. 农村经济,2006(5):111-113.

[14]潘建伟. 发展中国农业物流的思考[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8,29(4):82-85.

[15]贺峰. 世界农产品物流的比较分析[J]. 世界农业,2006(5):21-24.

[16]王微. 中国物流产业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对策[J]. 财贸经济,2003(1):76-79.

[17]程国强. 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 红旗文稿,2007(10):7-9.

[18]孙春华.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395-399.

[19]李明生,李廉水. 粮食现代物流:江苏省粮食物流架构与重点[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06.

[20]刘威. 我国农产品物流配送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395-397.

[21]李学工. 我国农产品物流政策框架的建议——基于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背景下[J]. 宏观经济管理,2009(6):19-22.

水产品物流的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篇4

关键词:水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网上渔市,供应链管理

0 引言

水产品物流环节是电子商务中实现商务目的的最终保障,缺少了能与电子商务模式下相适应的现代水产品物流技术和体系,电子商务所带来的一切变革都等于零。鉴于目前我们对电子商务的认识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对水产品物流在电子商务各个环节中所处的位置还不是十分明了,但可以明确的是,水产品物流在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中,可以取得以下两个效果:

1 水产品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

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水产品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这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水产品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

2 供应链管理的变化

现在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绕过传统的经销商与客户直接沟通。虽然目前很多非生产企业的商业网站继续充当了传统经销商的角色,但由于它们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直接互连,只是一个虚拟的信息与组织中介,不需要设置多层实体分销网络(包括人员与店铺设施),也不需要存货,因此仍然降低了流通成本,缩短了流通时间,使水产品物流径路短路化。供应链中货水产品物流动方向由“推动式”变成“拉动式”。

然而,由于水产品的特殊性,水产品物流的电子商务应用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水产品的分级与评估

水产品网上交易的难度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水产品难以有一个统一的品质评价标准,尤其是鲜活水产品更是如此。虽然产地、大小、条重、规格等都有公认的可比的量化指标,但鲜度、活力等品质指标就很难有统一的量化指标。传统的水产交易中,对鲜活水产品品质的评估与把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易师“手摸,眼看,鼻闻”判断。但在网络上,由于不能直接面对货物,就需要用某种量化指标,用文字、数字或图像描述出来,并使交易双方都能明了认同。这就需要有一套业内公认的理化指标和评估标准,作为交易的依据。

在国外,水产品的分级评估一般都是由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市场提供的。在我国,这种标准的建立需要由一个权威的部门,通过专家的努力,并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完善后才有可能产生。

2.2 交易信用保障

和其他行业电子商务一样,确保交易信息的真实、可靠、有效,交易会员的诚实、守信是水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网站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交易的诚信除了有赖于政府立法、电子支付、网络安全技术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完善等外,实行会员确认及交易信用承诺,提供第三方信用保障以及建立交易信用评级制也是值得推介的方法。

交易的信用需要也只能在交易过程中建立,并且让交易的双方彼此了解。这就需要建立动态的交易信用评级制度。根据会员在水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网站中的交易行为,由系统动态进行交易信用评估分等,及时警示交易伙伴,并根据不同的信用等级规定不同的交易方式,尤其是付款提货的方式,以确保交易能诚信公平地进行。

综上所述,在开展水产品物流的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以下几个风险:(1)系统风险。水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网站对因特网和计算机技术依赖性较大,网络及计算机的安全性容易受软硬件和其它人为因素影响,存在着许多未知的不确定因素,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系统的运行与水产电子商务的开展。(2)环境风险。目前,我国通过因特网开展网上交易尚处于初级阶段,还不是交易形式的主流,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开展网上交易的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包括网络的普及与带宽的拓展、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金融卡的普及与信用制度的完善、认证体系与安全措施的完备、社会配送体系的健全以及法律法规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这些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水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网站的顺利实施。但政府对利用因特网等信息技术提升传统行业科技水平的力度越来越大,网络及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拓展带宽、降低网络费用、改善基础设施等措施越来越得力,都对水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网站构成了有力的支持。(3)市场风险。水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网站的运营成功与否和企业的认知程度休戚相关。但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总体信息化水平还是初级,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中的认知率不到5%。我国的水产企业规模较小,生产经营分散,交易工具及手段相对落后,从业人员对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使用就更加生疏,都可能影响水产品物流电子商务网站的顺利运营。

参考文献

[1]任昱衡,赵立响.建立基于环境的电子商务安全体系[J].科技创新导报,2008.

[2]何建佳,肖兰,黄鹤.电子商务下实物配送整合平台的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5(12).

[3]赵勤.浅谈我国水产品物流的发展[J].物流科技,2005(7):7-10.

[4]毕延彤,王心一.浅析现代水产品物流[J].理论研究,2005(5):14-18.

[5]曾园根.论电子商务下的现代物流[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6(3):19-21.

水产品物流研究 篇5

第一章 概述

一、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湖南某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建设地点:湖南省*****

二、项目内容概述

本项目投资总额****万元,其中土地、基础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万元,设备投资****万元,流动资金****万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一)项目建设内容

本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有冷链仓储与冷链配送两大中心。具体又可分为农产品高温冷库区、低温冷库区、配送中心区等功能区。

图表

1、湖南某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建设功能分区一览表

(二)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建设用地面积:32000平方米,建设***等建筑面积***平方米,绿化面积 ***平方米,停车场面积***平方米,道路面积***公里,及其它配套辅助设施建设等。详见下表:

图表

2、募投项目建设内容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募投项目建设期2年,预计将在项目运营期的第3年达产。项目达产之后将实现农产品日储存量达每 吨,日配送量 吨公里,项目的建设将产生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编制依据

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公司提供的与项目相关的基础资料以及对项目的要求;公司提供的2009、2010财务审计报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制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及法规。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第二章、项目相关背景、项目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公司概述

二、项目相关背景

(一)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为国家的立国之本

农业也是出口物资的重要来源。在出口商品构成上,工业品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但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仍占重要地位,2009年中国出口食品及供食用的活动物总金额为326.28亿美元,占中国总出口金额的2.72%。

…………

(二)中国农业产业化趋势显著,产业内专业化分工成为必然

(三)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农产品物流市场容量巨大

(四)农产品物流业步入黄金发展期,冷链物流或将成发展重心

(五)国家及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三、项目目的必要性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一)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二)优化销售结构,提升公司整体竞争力的必然

………………

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公司丰富的从业经验为本项目提供智力保障及品牌支持

(二)公司丰富的客户资源为本项目提供坚实的市场保障

………………

五、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六、项目与现有主营业务的关联度分析

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第三章、未来市场前景分析

一、中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概况

二、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概况

三、项目所处细分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前瞻产业研究院 | http://f.qianzhan.com/

四、本建设项目竞争优势分析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第五章、项目建设节能降耗措施

第六章、环境保护、消防及职业安全卫生

第七章、组织机构、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第八章、项目投资总额及资金来源

第九章、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进度计划

第十章、公司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

第十一章、募投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二章、建设项目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

第十三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水产品物流研究 篇6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100(2007)12-0058-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ilongjiang agriculture logistic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ode and countermeasures which fit for Heilongjiang agriculture logistics development at the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ution for the agriculture logistics.

Key words: agriculture products; logistics;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地说,它包括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运、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农产品价值增值和组织目标。

“三农”问题是目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影响农业发展的瓶颈从生产领域转向了流通领域,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正在成为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矛盾的重要举措。

1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北部,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享有“北大仓”的美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发达的立体交通和对俄贸易口岸等使得黑龙江发展农产品物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交通便利,拥有铁路线较长,哈大、哈绥、哈同、沈哈等高速公路已通车。农业部定点市场工作自1995年开展以来,至2006年已批准12批共615个定点市场,其中黑龙江省已有黑龙江齐齐哈尔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黑龙江牡丹江双合中俄蔬菜果品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大庆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黑龙江哈尔滨哈达果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黑龙江佳木斯市蔬菜批发市场等13家。

2006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资料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再创新高。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 017.6万公顷、粮食产量3 780万吨、甜菜产量205万吨、油料63.1万吨、水果47.1万吨、亚麻23.3万吨,、烤烟5.6万吨、蔬菜1 135.6万吨、肉类总产量319.6万吨、鲜蛋产量107.6万吨、奶类产量464.6万吨、大牲畜年末存栏760.2万头、水产品产量46.5万吨。

2005年黑龙江省还研究草拟了一系列对流通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文件,如《黑龙江省关于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黑龙江省商品市场体系建设规划纲要》、《黑龙江省现代物流十一五发展规划》等4个重要文件。黑龙江省的农产品物流得到迅速发展,具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同时也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2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2.1物流技术落后

黑龙江省于中国版图的最北端,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属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长严寒,夏暖多雨。一月平均气温零下30℃~零下17℃,七月平均气温18℃~23℃。这就要求物流中的冷冻保鲜技术同时发展,而黑龙江省物流业中冷藏保鲜链物流尚未形成,仍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这样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腐烂、变质造成了巨大损失,制约了这些产品的正常流通。

2.2基础设施不健全

农村交通网络不够发达,由于资金和农村条件的限制,“村村通”道路的建设因投入不足,道路建设质量大打折扣,道路使用不久就出现路基变形、路面破损、桥梁塌陷等现象。还有些边远山区尚未做到村村通公路,有些地区交通拥挤堵塞,使农产品物流不能做到物畅其流。从内陆运输到海上运输,从汽车运输到火车运输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尚未形成,加上路况不良,关卡收费等问题都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加大了农产品物流环节的经营风险。

2.3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物流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目前大量农村的物流从业人员仅仅停留在司机、搬运工和仓库保管员的阶段,这不利于农村物流的发展。我国在物流方面的教育还非常落后,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仅有十几所高等院校,仅占中国全部高等院校的1%;研究生层次教育刚刚开始起步,博士生方面的教育远未开始;职业教育更加贫乏。而黑龙江省物流人才的培养更是严重滞后,拥有该专业本科办学资格的单位仅有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佳木斯大学等少数几个高校。

2.4农产品物流信息程度低

物流设施、物流管理和信息是现代物流的支柱。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黑龙江省至今还未形成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这一方面是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由于经济效益差、信息意识落后等原因,大多数市场没有配备信息及专门人员,致使市场对物流的信息情报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更谈不上为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提供全面持续的信息,另一方面是对农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虽然一些农产品物流企业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但是网络在乡村出现了断层,使农民获取信息成本很高。而且大多数农民因自身素质原因缺乏对信息分析、选择能力,造成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所以,应把建设物流信息系统放在优先的地位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电子商务与物流业的融合。

2.5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物流业快速发展,而作为调整物流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法律条文和地区性的物流法规却相对滞后与不完善,从某种角度上说,这已成为当前物流业发展个别领域出现混乱现象的重要原因,直接影响着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特别是综合性的物流服务法律制度,把以前分散的法律制度整合起来,形成专门物流法律体系,以实现物流活动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适应国际物流发展的基本要求。

应尽快制定和出台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业的相关政策,要与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周边省份的物流发展规划做好接口,形成大的物流市场环境,并制定相应的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

3发展黑龙江农产品物流的对策

影响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原因是复杂而多样的,因此加快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单独依靠一项或几项措施,而需要多种措施的综合运用,同时要紧密联系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

3.1加强对农产品物流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在整个物流链条上,技术的创新是物流业发展重要支撑和动力。因此,始终要把技术创新放在突出位置。

一方面提高加工包装技术,包装是物流重要要素之一,它是生产的终点,物流的起点,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具有保护功能、定量功能、标示功能,主要目的在保护其使用价值,以防污染或腐烂变质,也便于在柜台上零售时提高工作效率。未经加工的农产品,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流通效率上都不适应多环节,长距离的流通链条,因此,要改变过去那种散装、裸装销售经营方式。应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不断改进包装,发展农产品包装的标准化、礼品化、系列化。

另一方面要研究农产品物流的防冻、冷冻保鲜技术。加强从事物流环节的企业及人员对冷冻保鲜物流理论认识,提高技术手段。

3.2加大政府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农产品的顺利流通,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一方面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公路是农产品物流的载体,也是农产品流向全国、流向世界的路径。要从乡乡通公路变为村村通公路,特别是边远山区和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我省的新农村建设“百乡千村”试点进展顺利,全年建成农村公路1.4万公里。另一方面要加强农产品储运工具和设备开发生产。为了推动我国农产品冷藏保鲜物流,降低储运环节的损耗率,必须加强冷藏保鲜货运车辆多生产和营运,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保障冷藏保鲜货物的质量。

3.3大力培养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

为解决目前的困境,应采取高校培养和现有人才培训“双管齐下”的方针。一方面,地方财政应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建立多层次的物流专业学历教育,培养大批面向农村的研究生、本科生和职高生,加强物流专业学科建设,增设物流专业教学点。哈尔滨商业大学已拥有物流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佳木斯大学也开始招收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对黑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农垦职业学院等一批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给予规范、鼓励和支持。另一方面,地方财政还应拨付专款,对农村物流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岗位培训,以提高物流业的整体素质。

3.4整合资源,加快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

面对全国逐步开放的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强化规划协调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和发布工作,建立农业生产科技和新产品开发信息的普及、指导、规划、组织一条龙的信息交流和服务体系。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村的不良影响。

以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为重点,加快建设哈尔滨、大庆、牡丹江、佳木斯等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尽快形成全省现代物流框架。

3.5加快完善物流法律法规建设,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尽快制订一部全国性的物流法,并建立与交通、通信、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机制,从而统一全国的物流市场,使物流企业在法律环境下平等竞争、有序经营、规范管理。

同时,我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市场状况、企业素质和融资能力不同,物流发展的规模和水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建立全国性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的同时,应根据黑龙江省自身基础和条件,制定出一些符合本地区的物流法规。这样,既能为逐步建立全国性的宏观物流法律法规提供依据和经验,也有利于各地区的物流企业根据地区特点加快发展。

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规范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市场,推动我国的电子商务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思云,沈思敏. 湖北省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与对策[J]. 物流技术,2006(8):17-18.

[2] 梁波. 关于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对策建议[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6,5:121.

[3] 李正友,龙文军. 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4501-4502.

[4] 刘彩虹,胡吉全. 中国物流现状和发展[J]. 物流科技,2004(3):2.

生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 篇7

生鲜农产品物流目前没有一个官方的定义, 但根据物流的定义以及生鲜产品的特点, 可以把生鲜农产品物流理解为:为了满足用户需求, 使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流动的过程, 从而实现生鲜农产品的增值。其中包括生鲜农产品的采收、运输、仓储、保鲜、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功能。

2 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市场化程度低

首先, 生鲜产品产后处理程度不高。产后加工是产品附加值的重要环节, 但我国的蔬菜水果连最基本的保鲜包装做的都不好, 导致我国的出口农产品新鲜度不好, 卖不出同类发达国家出口农产品的价格。

其次, 生鲜产品品牌意识薄弱。在一个核心品牌企业的带动下, 能够形成一个高效的供应链, 从而使物流能够有序的运行。目前我国农产品在肉类、奶类行业的品牌化建设成绩显著, 但是在其它产品领域, 特别是蔬菜、果品行业的企业品牌化发展不足。

因此, 推动我国农产品的市场化建设, 加强生鲜产品的产后处理, 并注意提高生鲜品牌的品牌意识, 进而提高生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随生鲜产品的物流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组织程度低

由于地理的原因, 我国目前生鲜产品生产现状是, 农产品物流的规模效应很难形成。多数的农产品是通过中间商进入市场中流通的, 而这些中间商他们大多是从农民中分化出来的, 组织化程度低, 缺乏专业的知识做指导, 导致鲜活农产品进入市场要产生较高的物流成本。而且, 由于组织程度的落后, 有可能导致生鲜产品的物流输出不及时, 造成生鲜产品变质、损坏等情况, 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此外, 一些农产品进入批发市场后, 市场也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我国的批发市场建设比较落后, 有些市场甚至没有冷链所需的设备设施, 导致农产品的储存、加工能力薄弱。

2.3 信息化水平差

近些年我国信息化发展比较快, 基本上所有的商品在网上都可以买到, 但是生鲜类的农产品在网上找的概率比较小, 而且地域限制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真正与农业相关的网民所占比例不足1.5%, 经常出现卖家找不到买家, 或买家找不到卖家的现象。所以经常会出现舍近求远的这种不合理的物流现象。因此, 在新时期的信息化时代, 提高生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农业贸易发展的必然要求。

2.4 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生鲜产品的物流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物流, 是农业领域, 物流领域、以及信息化领域相结合的物流。但现今我国生鲜产品的物流目前要么是农民自己做、要么是物流公司做, 农民由于不具备专业的物流知识, 导致物流成本很高。物流公司由于对农业领域了解不高, 导致货损严重, 根本上限制了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 从而制约了我国生鲜产品物流的发展。专业生鲜产品物流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如今影响我国生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加快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3.1 加快农产品市场化建设

首先, 加强农产品产后处理程度, 对于生鲜农产品而言产后加工非常的重要, 对我国而言要做好简单的初级加工, 例如:水果的分级、保鲜包装等, 在这基础上, 再有效的发展一些深加工, 提升产品自身的价值。

其次, 要大力发展农村品牌企业, 形成以一个企业带动整个生鲜农产品区域的发展, 从而形成高效的生鲜物流系统, 全面推进农产品的市场化建设, 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3.2 加快农民组织制度创新

提升我国生鲜产品的生产规模小而且分散的现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建立一些专业化的农民的合作组织, 或者是一些专业的协会, 这些组织或是协会主要是为农民服务的, 为农业生产进行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的提供;还应该设立一部专门针对农民协会的法律法规, 保障这些协会能够正常的运行。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民组织制度, 有利于及时地输出农产品, 提高物流效率。

3.3 加快农产品市场及信息体系建设步伐

生鲜产品需要快速的物流做支撑, 这就需要强大的信息网络做后台, 所以首先我国要加强农村的信息化建设, 加大农村网络的覆盖面, 其次要开发一套高效的适合于生鲜农产品的信息管理软件, 第三, 建立一个生鲜农产品的市场平台, 为农民提供种植技术指导, 以及现今的产销指导。最后, 加强农民获取网上信息, 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

3.4 加快人才培养

生鲜品所需要的物流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 不仅仅要具备物流方面的知识, 还应该对生鲜农产品的特性有所了解, 我国虽然近些年物流方面的人才培养的很多, 但是针对于生鲜农产品的人才培养较少, 所以我国应该首先从学校入手, 在高等院校培养针对于生鲜农产品的物流管理高层次人才, 然后, 针对于现今从事生鲜农产品物流的人员, 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 最后, 从国外引进高级物流人才, 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 生鲜产品的物流逐渐显露出其不足, 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并通过加快农产品市场化建设、加快农民组织制度创新、加快农产品市场及信息体系建设步伐、加快人才培养等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生鲜产品的物流机制, 进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 随着农业的迅速发展, 农产品发展重点已经渐渐的从生产转移到流通领域, 尤其是生鲜产品, 产后的价值体现更为明显。为此本文从生鲜农产品的角度出发, 分析了生鲜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信息化,产品增值

参考文献

[1]李建勋.生鲜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 2008.

[2]占金刚, 刘恩平, 刘海清, 汪佳滨.海南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特点及SWOT分析[J].热带农业科学, 2014 (05) :86-89+94.

水产品物流研究 篇8

关键词:水产品,冷链物流,HACCP,食品安全

一、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影响冷冻水产品安全的因素

(1)生物的危害:生物的危害主要包括有害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三个方面。如沙门氏菌,A型肝炎病毒,和有线虫。

(2)化学的危害:化学品的危害主要来自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如鲭鱼体内的组胺,有意加入的化学物质,如添加剂,无意或偶尔混进来的化学物质,如2006年部分多宝鱼中检测出的孔雀石绿。

(3)物理的危害:物理的危害包括混入食品中的不正常的有潜在危害的外来物。如标明去刺的水产品中含有硬刺。

(二)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是指易腐,生鲜食品在生产,储藏,运输直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

食品冷藏技术的运用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品的安全,但如果在冷藏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到要求的水平,很可能由于温度的升高导致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导致水产品的变质。在整个冷冻水产品的加工和流通环节中,由于周期长,环节多,产品所处的外部环境变化大,从而导致产品受微生物污染,物理污染的危险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二、HACCP食品安全监测体系

1、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流程

不同冷冻水产品的冷链物流不完全相同,考虑到应用的普遍性,确定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流程如下。

基本流程包括捕捞,清洗整理,加工,速冻,贮藏几个方面,还包括各个环节的装卸和搬运。

2、HACCP质量管理体系介绍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英文词的首字母缩写。HACCP体系是一种国际上公认的有效的控制食品安全的体系,HACCP的目标是确保食品的安全性。与其他控制体系不同的是,HACCP体系是以事先预防为主,事先根据风险分析识别出危害,识别关键控制点并进行控制。目前,HACC体系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国内食品企业中。然而,HACCP体系大多应用于食品生产环节,在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但是很少应用于供应链的监测。HACCP体系用于冷链物流过程的监测,一方面可以在危害发生之前识别,识别关键控制点予以控制,以减少危害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即使危害产生,也可以通过HACCP控制体系及时找到危害的根源,将危害减少到最低程度。

HACCP控制体系有7个原理,进行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进行纠偏行动计划,建立验证程序,建立文件和记录保持系统。

3、利用HACCP体系分析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

(1)进行危害分析(HA):危害分析与控制措施是HACCP原理的基础,也是HACCP计划的第一步。危害分析是对危害以及导致其存在条件的信息进行收集和评估的过程。对流程图的每个步骤进行危害分析,确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找到危害来源,并采取预防措施。HACCP是针对产品,工序的特异性,进行危害分析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危害是相对的,针对不同企业,不同消费群体,危害是不同的。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可能产生的危害有原料污染,货物遗失,货物损坏,集装箱破损,冷藏和冷冻温度达不到要求造成产品微生物仍高,引起产品变质。

(2)确定关键控制点(CCP):关键控制点是能够进行控制,并且该控制对防止,消除某一食品安全的危害,或使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的必须的某一个步骤。在某一步骤中,对于存在的确定的显著危害,如果在以后步骤没有控制,而这一步骤对危害是最佳的控制,那么这一步骤就要作为关键控制点。在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关键控制点可以为水产品捕捞,冷藏运输,冷冻贮存,速冻,产品的搬运和装卸。

(3)建立关键限值(CL):关键限值是区分可接受或不可接受的指标。操作过程中,只有所有的关键控制点控制在关键限值内,才能保证产品的安全。每个关键控制点都会有一项或多项控制措施预防,消除已确定的显著危害到可接受水平。在水产品捕捞环节中,要求产品销售前必须要产品的检验合格证等证书,在冷藏运输,冷冻贮存,和速冻环节中要求产品的温度控制在-18℃以下,物流作业的危害控制指标是:标准作业时间的下限是96%;货损率上限是2%;作业准确率下限是78%;货物遗失率上限是0.3%。

(4)建立关键控制点监控系统(MONITOR):监控是对控制参数按照计划进行的一系列观察和监测活动,以便评估关键控制点是否控制之下。对于每个关键控制点,都要采取措施进行监控。对于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需要各环节要严密配合。

(5)建立纠偏行动计划(CA):当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结果发生偏离时所采取的行动。一方面找到纠正或消除偏离关键限值的原因,另一方面要确定在偏离期间产生的产品,如何处理,并且记录采取的的纠偏行动。纠偏行动是要保证不合格产品不流通到下一环节,不将风险带到下一个环节。

(6)建立验证程序(VERIFICATION):验证是通过提供一系列证据,包括审核,测量,检验等活动,对HACCP体系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验证活动包括记录的复查,设备的校准等。

(7)建立文件和记录保持系统(RECORD):需要保存的记录有CCP的验证记录,纠偏措施记录,验证记录,HACCP计划以及支持性的材料。在冷链水产品冷链物流中,各环节保持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产品在某一环节产品发生问题,可以追溯到上道环节,通过供应链的合作,来避免问题的发生。

4、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危害分析工作

5、HACCP计划表

三、总结

目前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物流配送过程中,有的物流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关闭冷冻机,使食品温度不能得到良好的控制,食品腐蚀程度高;冷链物流配送环节过多,导致食品流通时间过长;各环节之间不能得到很好的连接,在搬运和装卸过程中,操作时间过长,尤其在夏季,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大.终端冷冻冷藏设备不能达到食品所要求的温度,同时各类不同类型产品集中销售易于交叉感染。

将HACCP质量管理体系理体系应用于冷冻水产品的冷链物流,能对从水产品捕捞到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降低食品安全潜在风险。

本文给出了建立冷冻水产品冷链物流HACCP体系的分析参考,但HACCP作为一种预防性的安全控制措施,若要得到良好的实施效果,要结合不同水产品,不同时期食品安全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良好的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张月华.HACCP监测下的鲜活品冷链物流的技术创新[J].物流工程,2008,(04):76~77.

[2]张莹.基于HACCP监测的冷链物流[J].物流技术,2006,(01):105~107.

广西林产品物流发展研究 篇9

1 林产品物流的概念与作用

1.1 林产品物流的概念

林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以最小成本而进行的林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包括林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林产品物流不仅是林业物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农产品物流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

我国林产品物流具有的特点:物流结点多;物流线路长;物流作业场所变动频繁。

1.2 林产品物流的作用

林产品物流是指运用现代化的物流手段,以提高林产品物流技术、提高物流组织与管理水平以及资源整合和创新为手段,对林产品加工、储运、分销等从供应源至需求源的产品全寿命周期的组织、控制与管理。其作用表现在:①降低林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增加消费者满意水平,提高林业的整体效益;②使林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③使林产品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④木材是当今世界四大材料(钢材、水泥、木材和塑料)中唯一可再循环利用的绿色材料,木材等林产品废弃物回收物流较容易实现,从而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2 广西发展现代林产品物流的意义

2009年11月,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5部门联合发布了《林业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2年)》,提出三年内重点扶持100家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和10大特色产业集群,林业产业总产值每年保持12%左右的速度增长。然而,我国林产品物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林产品市场建设、物流主体的培育等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现代林业物流的发展,因而建设林产品物流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广西将造纸与木材加工业列为优先重点发展的14个千亿元产业之一,先后出台了《造纸与木材加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关于加快转变林业第二产业发展方式的意见》等文件,提出到2012年,造纸和木材加工产值突破千亿元,把广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国林业产业强区、全国木材战略核心储备基地。

广西应加快发展现代林产品物流,建立和完善林产品物流体系,降低广西林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林产品资源的培置与利用效率,提高林产品流通速度,增强林业产业的发展后劲,对发挥林业在繁荣山区经济,稳定增加林农收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要作用。加快构建广西现代林产品物流体系,培育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广西由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将对广西林业产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产业前景,有利于广西林业产业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跨入全国强省(区)行列的目标。

3 广西发展林产品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

林产品物流只有做到林业产品保值,才能实现林业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进而才可能使林业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在中国的林业发展过程中,“重生产、轻流通”思想意识的影响广泛,而对林业产品流通和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作用认识不足,更没有形成林业产品物流完整的行业体系框架。广西林产品物流的最大问题在于林农分散式生产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化大流通的需要,供需信息的不透明和滞后是林农无法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的主要原因;林产品物流服务体系不完善,广西林产品物流整体处于低水平运行。

3.1 林业企业缺乏现代物流观念,行业物流人才紧缺

由于我国许多林业企业对林产品流通和物流配送等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现代物流观念,对现代林业物流认识不够准确、全面,林产品物流系统尚未形成完成的产业链,严重影响了现代林产品物流的发展。另外,现代物流管理需要专门的物流人才,而林业行业缺乏专业物流人才,对要求熟悉林产品整个工艺流程、以及精通物流管理技术、掌握企业内物流以及向外延伸的整条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知识的林业物流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3.2 林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低

由于小农经营的原因,广西林农对于林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其他诸如来自当地市场发布、政府部门发布、传播媒体及网络的都很少。目前,广西许多林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相关物流信息网络系统还处于空白,林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尚不健全,绝大多数林业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林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程度都还较低。

3.3 侧重经济效益,忽视生态效益

广西林产品加工业仍处于小规模、分散化和无序竞争的状态,企业为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运输车辆超载现象频繁发生,严重破坏公路网络,加大废气排放,造成空气污染,这种片面强调林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忽视林产品采、集、运、贮等物流环节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不能实现广西林业在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3.4 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服务效率低下

广西林产品运输工具、特别是集运材仍以简易运输工具为主,像挖根机械、枝丫收集打捆机、移动式绞盘机、刮板运输机等林业专用工具利用率不高,致使集运材效率受到影响;广西林产品生产与销售企业的信息管理比较落后,使林产品市场信息传递不够准确、及时,物流的速度及准确性受到影响,物流服务的效率不高。

3.5 林产品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

由于林产品有其独特的物理属性,各种林产品的标准化方面有着先天不足,行业内没有统一的要求,导致林产品的质量、规格不能规范化,行业标准不健全,不能适应流通和市场交易的需要,增加了林产品流通成本;从总体来看,广西名副其实的林产品第三方物流企业屈指可数,自营物流还占绝大部分,物流服务意识不强,社会对发展现代林产品物流的作用和意义的认知度与认可度较低,大大降低了林产品的流通效率。

4 加快广西林产品物流发展的措施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绿色林业意识的进一步增强,林业企业间的竞争不是单个企业和企业的竞争,而由供应链和供应链的竞争取代,利用供应链资源整合理论引导林业产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广西林业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大做强是必选之路。广西林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参与,协调运作;针对林产品物流管理效益较低的现状,广西林产企业应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以培育其核心竞争力,对林产品供应链进行整合,以最优化的成本满足客户需要,提高林产品物流的综合水平。

4.1 统一规划林产品物流体系,明确政府管理职能

建立以林业产品物流中心为龙头,林业产品专业市场为骨干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林业产品营销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形成一个组织化程度高、国际国内市场发达的广西现代林业产品物流体系。明确政府管理职能:一方面,制定政策与法规用于引导市场有序发展;另一方面,制定标准,推动物流标准化。

4.2 加强林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服务体系建设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应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南宁)林业产业物流园、广西北部湾现代林业产业加工园区、贺州大桂山八桂木材集散中心等林业产业园建设,在林业产业园内加强林产品加工物流园区建设力度,将其打造成集林产品加工、仓储、展销、物流配送、研发和管理服务为一体的物流园区,最大限度地实现林产品的多样化和系列化,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物流服务。

4.3 进一步加强现代林产品物流信息化体系建设

通过广西林业产业协会,在广西建立中国东盟与北部湾经济区相结合的区域性林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物流信息平台,加快物流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使各地市(县)林业局、大型国有林场计算机林业资源信息管理共享,在林产品生产、销售环节上采用MRP、MRPⅡ、ERP等信息技术网络化物流管理,从而提高广西林产品流通效率和服务水平。

4.4 开展第三方物流,倡导循环经济

广西传统林产品物流的自营物流模式使得供材单位或用材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分散,将林产品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以较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采购、仓储、库存、运输等专业化的综合物流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物流的能耗,增强环保能力,防止二次污染,倡导循环经济,引导广西林产品企业从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转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轨道。

4.5 加快推进林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林产品物流的快速发展,伴随而来的是物流人才的紧缺,政府应鼓励对林产品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加大资助、扶持广西大学等高校和广西林科院等相关科研机构在林业物流领域的研究力度,制定林产品流通人才培养政策;在高校拓展设置林业物流管理专业,建立林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熟悉林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SCM)和掌握林产品物流各个环节运作、同时又精通现代流通技术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总之,广西要打造林业强省,打造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林业产业,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产品物流;有利于广西林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林业产业和木材等林产品物流产业的双重升级,从而使广西早日成为我国林业大省和林业强省。

参考文献

[1]王永富.林产品物流供应链体系建设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5).

[2]王永富.构建林产品现代物流体系对策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22).

[3]王永富.广西林业产品物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08,(11).

[4]王永富.基于供应链的广西木材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物流技术,2012,(09).

[5]王晓松,吴燕.我国林产品物流问题探讨[J].中国林业企业,2005,(7).

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研究 篇10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供应链

一、农产品物流缺乏动力

物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标,以整体思想为指导,通过有效的组织各种社会资源,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有机结合,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发展。物流产生于军事后勤,但在工业品生产、流通领域得到发展,由传统的单项物流功能发展到今天的供应链管理,如汽车、电子产品等工业品其物流贯穿供应、生产、销售和回收,通过系统化管理,物流发挥出了“第三利润源”的重要作用。国内的工业企业也逐渐重视物流,并积极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方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海尔等家电、汽车制造企业,其物流水平已相当先进。反观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则还相对落后。

工业品生产、销售企业积极挖掘“第三利润源”的一个重要动力,在于工业品大规模生产,大规模销售,使大多数工业品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加之商品存在同质性,企业于是转向物流领域的比拼,可以说当今不懂物流的企业很难生存下去,更不用说发展壮大。但是农产品物流则长期不被重视,或更多地重视运输、储存等传统物流单项功能,如城乡道路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开辟运输绿色通道等等,确实都促进了农产品的产销,但是这离现代物流还有一定的差距。分析其原因:

1、农产品需求和供给缺乏弹性

民以食为天,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农产品,从最近蔬菜、水果、肉蛋价格上涨,老百姓的担忧中可以看出,这类商品不像汽车、家电那么容易减少消费,消费者不得不接受其价格的波动。对农民来说又常常面临“增产不增收”的困局,可见农民很难根据市场价格来对供给做出及时调整,有时只能无奈的让菜烂在地里。而这时就需要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流通来发挥作用,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和消费者,规模小而分散,没有能力和意愿去组织农产品流通,只能依赖于中间商,而中间商却利用需求和供给的缺乏弹性,从中赚取高额差价,这也使得他们没有动力去深挖“第三利润源”,没有动力去追求物流的现代化。

2. 农产品对物流费用的承担能力小

高价值的商品愿意选择飞机运输,低价值的货物会选择船舶运输,这主要是看商品运输成本在商品销售价格中所占的比重。农产品的价格水平一般较低,而现代物流的信息化、自动化、高效率等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承担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多为中小企业,推动农产品物流现代化,能力有限。

总之,由于既缺动力,又乏能力,我国农产品现代物流的发展相对缓慢。

二、农产品物流不容忽视了

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对农产品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懂农产品物流的农产品流通企业也将被淘汰。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的增加,使农产品市场也在发生着变化。

首先是农产品价格不断攀升。过去的2010年,农产品价格轮番持续上涨,成为CPI高企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其中有游资投机炒作的成分,如“蒜你狠”、“豆你玩”等小宗农产品疯狂涨价现象,但成本上升方面的原因是主要的。下面我们从“三个利润源”的角度分析农产品成本的上升。物质资源方面,我国耕地逐年减少,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约为18.26亿亩,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1.23亿亩,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逐步显现;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由10多年前的1.58亩减少到1.38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这必然会限制了农产品产量的大量提高。加之我国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致使某些农作物大量减产,同时相同面积的土地较以前需要投入更多的化肥、劳动等其它生产资料才能获得同等的产量。另外,农业生产资料,如农用机油、饲料、化肥、农业生产服务、小农具和其他农资等,价格持续上涨,也增加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在物质资源方面“挖掘利润”的重要手段是利用科技进步来降低成本,近几年来国家一直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对农业科技资金投入逐渐加强,但未能够带来质的突破。农业现代化要求加大对农业的科技投入,而当下,科技要素的价格要高于人力、土地等传统农业生产要素的价格,因此农业现代化必然导致由要素价格推动的农产品成本上升,但从长远发展看,这部分上升的成本是合理的。人力资源方面,农村劳动力逐年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的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农人员减少,农村主干劳动力流失,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不高,显然不利于农产品产量的提高。另一方面,2009年以来全国各省市相继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使得农民务农的机会成本增加,也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递增。流通方面,我国农业生产者规模小而分散,这增加了收购成本及交易费用;流通环节不够规范并且没有实现规模经济,中间商得以层层加价;我国农产品物流环节繁杂,经营粗放,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其市场运作效率低。综上可见,农产品领域“第一、二利润源”的发掘空间目前相对有限,“第三利润源”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其发展空间巨大,例如,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上的损失率为25%~30%,我国每年至少有1.8亿吨果蔬腐烂掉,而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在5%以下;我国粮食损失占总产量的12%~15%,相当于8000万人口的年消费量,若通过实现现代物流将这部分损失降到发达国家水平或更低,农产品的成本将大幅下降。

其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意识的增强,居民对农产品需求量的绝对增加的同时,对农产品的需求结构也向高级转变。过去是种什么吃什么,现在消费者则要求吃得健康、吃得多样化,即使要花多一点儿的钱,例如,贴着条形码的李子,虽然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很多,但是一样卖的出去,还颇受欢迎。另外,居民不再大量的储存几种农产品,而是早已习惯了现吃现卖,翻新花样。这些都导致了农产品特别是果蔬类生鲜产品的物流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特点。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缺乏有效的组织,此种情况必然使得物流成本大幅上涨。

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降低物流成本,农产品领域需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

三、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建议

整合是物流的重要思想之一,工业品物流从单项物流功能、第三方物流发展到现在的供应链、供应网,正是利用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来降低物流成本。我国农产品物流还主要处在第一个阶段,还有很大的资源整合空间。在我国,整合要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考虑。横向方面,我国的农产品生产者主要是以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为主,但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也有一些规模经营的农户联合体;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以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为主,连锁超市、生鲜超市逐渐壮大;农产品的需求方,除了居民之外,还有饭店、食堂等。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三方主体都有数量多、规模小、较分散的特点。纵向方面,生产、流通、消费各方并未实现无缝连接,中间的交易成本巨大,如采购成本、储存成本、衔接不畅造成的损失等。可见,我国农产品物流可以整合的空间还很大。

1、供应链思想

将供应链思想运用于农产品领域,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供应,到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制造,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当今,市场竞争已经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发展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农产品供应链一体化模式运作是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产品物流链条上的供应、生产、销售各方,目前更多的是零和博弈关系,而供应链思想则要求建立“双赢”的合作联盟。合作的基础在于目标一致,即提供的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使各方的利益都增加。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也应当以消费者的观点来确定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以及服务的全部过程。例如,消费者对生鲜产品追求新鲜、放心、方便,则企业应保证生鲜产品从田间都餐桌的无缝冷链物流;给单个产品打上条形码,便于跟踪,确保质量;对农产品进行整理、加工、包装等,然后运送到超市或者直接运到居民家里。这样既满足了消费者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农产品的保值和增值,增加了供应链的整体利润。

2、供应链主体

有效的供应链除了要有参与各方合作的利益基础之外,还需要有一个组织者,即链主,它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能够整合供应链资源,组织参与各方为共同的目标努力。目前来看,农产品批发市场发育不完全,经营粗放,主导能力有限;现阶段主要的零售终端农贸市场无法保证消费者安全,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农产品生产者没能完全介入农产品物流,处于被动地位;成熟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也较为缺乏。可见,缺少有资信、有能力、有品牌优势的供应链组织者是目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可以借鉴同样人多地少的日本,由于农民数量众多,很难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组织化和规模化。为了解决小而分散的生产规模,降低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风险和交易成本,日本非常注重发挥农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建立以中心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有效地保障城市农产品供给,并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3、供应链运作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无序状态,供应链节点之间的衔接不畅,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供应链组织者打通信息的脉络,保证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信息通畅。一方面,可以有效协调各方,缩小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之间较大的缝隙,从而消除参与各方之间业务衔接过程中的时间损耗,减少农产品因时间过长而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产品物流的规模经济,通过信息共享,有效地整合货源,防止空载、重复运输等现象发生,解决我国农产品物流规模不经济的问题。这里也可参考日本等国的经验,如批发市场,只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实行只看样品的信息交易,实物则由产地直接向超市、配送中心、加工中心等运送,做到商物分离,这样可以缩短物流业务流程,实现物流费用最小、物流速度最快。

总之,统一经营思想,培养核心竞争力,通过信息共享,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伙伴关系,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战略,未来我国农产品物流将真正实现既快捷省时、优质低价,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使农民和消费者都受益。

参考文献

[1]周阳阳.浅析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金卡工程,2011年01期:318

[2]战书彬,郭海红.基于精益思想的农产品物流对策探讨.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10X期:54-55

水产品物流研究 篇11

关键词: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策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点的转变,对农产品,尤其是瓜果蔬菜、肉类、水产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同时,人民对农产品的品质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农产品冷链关乎产品品质,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然而由于我国农产品冷链设施设备不够完善,近几年来,我国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1.3亿吨蔬菜被浪费,损失高达1000亿。江苏是农产品出产和消费大的省份,其冷链“断链”现象比较普遍,大量的农产品在流通中被浪费。因此寻找既能满足消费者品质要求,又能降低成本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具有现实意义。

一、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硬件设施陈旧落后且分布不均。在国家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江苏的冷链物流硬件设施的更新还跟不上大步伐,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要。虽然《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和《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4-2020)》的出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冷链物流的发展,新建设了一批农产品物流中心,构建了区域性冷链网络,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冷链物流网络,苏北盐城地区也拥有了一定的冷链物流能力。但是,硬件基础设施主要分布在苏南,而且,冷链物流技术不够先进,冷库还是以传统技术制冷,运输冷藏车数量远远达不到要求,这些都无法为农产品提供高质量的冷链保障。

(二)缺乏行业标准和监测监管。众所周知,农产品物流是一个多环节的过程,整个供应链系统比较复杂,各个节点之间的衔接困难造成了成本的提高,往下小农经济分散,合作较少,难以进入冷链系统,往上组织程度和管理缺乏经验。同时,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由于体系的不完善也难以执行和操作,另一方面,监测监管制度的欠缺也使得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受到冲击,带来的是各个主体分散经营、交易问题的不断显现。

(三)第三方冷链物流处在发展阶段。江苏农产品物流基本上是经营商自行操作,没有较多也缺乏较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这同时也说明当前冷链的意识不够,很多农产品依然采取常温运输的传统运输方法,货损率较高。只有极少的供应商能够保证整个供应系统的温度控制,大多为大型的食品加工企业或者大型购物超市。虽然目前也存在一些冷链物流供应商,但是他们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只能提供最基本的冷藏运输服务,而不能对物流过程的进行管理控制。

二、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有模式分析

(一)农产品批发为主的冷链物流模式。这种物流模式以农产品的产地为集中,将下面的生产商、经销商、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商等紧密起来。这种模式流通环节较多,在每一个环节都有产品消耗,增加物流成本,产品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在这种模式下,冷藏运输较少,果蔬农产品基本上是普通卡车运输;肉类和水产品会有冷藏车运输,但并不能保证全程冷藏或冷链运输。在该模式中由于流通环节较多,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牛鞭效应比较明显,农户无法准确把握市场需求信息,根据市场需求种植生产,可能导致农产品产需不平衡或销路不畅。

(二)冷链下游成员之间配合下的冷链物流模式。该模式是产品采摘或生产后,由运输车辆运往农产品加工商进行冷藏或冷冻加工,再由冷藏车运往大型连锁超市,该物流模式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了农产品流通中的损耗和物流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新鲜度。但是该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不能保证农产品从田间到消费者的全程冷链。目前,在生产基地建设冷藏库的很少,大多农产品采摘、生产出来处在常温状态,直到运至农产品加工商才真正进入到冷链过程。

三、江苏冷链物流的发展模式

(一)利用网络平台发展直销零售模式。冷链物流公共网络信息平台,能够整合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用户各个环节,将冷链物流产品供需数据与冷链物流行业商业数据组织起来,为供需双方及冷链物流等各环节服务,准确地提供信息共享、交互、交易、决策支持、数据挖掘等功能服务,从而建立面向交易的综合服务的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先商流后物流。购买者下订单,农产品从储存的仓库中进行配送,防止农产品先物流后商流,农产品等待销售或者销售不出去,带来农产品的保鲜度下降,以致腐烂。

(二)分产品建立适宜物流模式。产品类型不一样,选择的冷链物流模式也应有所区别。徐州、盐城、南通等地区是果蔬产地,在这些地区应建立产后预冷、粗加工的果蔬冷藏保鲜仓库。连云港、南通等地区是水产品产区,在此应建立适合水产品需要的低温库;大规模的肉蛋禽生产基地在苏北地区,应建立经济适用的冷藏冷冻加工储存设施。

参考文献:

[1]邰英英.电子商务时代下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选择[J].物流科技.2015(5):128-129.

[2]徐刘印,周玉新.江苏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4(3):14-117.

[3]王会云,甘明姜,王宏.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探讨与研究,2011(11):112-114.

[4]赵英霞.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探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10(3):44-48.

水产品物流研究 篇12

鲜活农产品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产品,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居民消费也随着进一步升级, 消费者在鲜活农产品的消费过程中, 对其质量、新鲜度以及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对鲜活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 国务院于2012年1月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 该文件提出探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 推动扩大网上交易规模, 完善信息采集平台, 建设12316信息平台等措施。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推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及智能物流在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应用。

2 鲜活农产品及智能物流概述

2.1鲜活农产品的定义及其物流配送要求

2005年2月, 国家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 界定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 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新鲜水产品、活的禽畜和新鲜的蛋奶”5类农产品。具体包括新鲜蔬菜 (含未加工的蘑菇、生姜、鲜活茉莉花、鲜活菜用玉米, 新鲜的花生、淮山、粉葛、马铃薯、马蹄、莲藕) 、时鲜瓜果 (含果蔗、保鲜瓜果、新鲜板栗) 、鲜活水产品 (含未加工的冰鲜鱼、虾、蟹) 、活的禽畜、鲜活蛋和奶。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 鲜活农产品配送要满足时效性要求, 一般情况下, 鲜活农产品保质期较短, 需要在规定期限内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 所以, 对物流配送效率的要求非常高;其次, 要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保鲜, 由于鲜活农产品一般都是易腐烂变质产品, 而且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要求也随之提高, 多数情况下, 鲜活农产品采取冷链物流配送方式, 对于比较特殊的鲜活农产品还需采取特殊保鲜措施;最后, 鲜活农产品配送要求损耗率低, 大多数鲜活农产品在配送前就已投入了很高的加工、储存成本, 而且部分产品不易分割, 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 将无法出售, 经销商会蒙受很大损失, 因此, 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要考虑仓储设施、运输设备、配送通道等对产品的损坏程度, 尽量选择损耗率较低的配送方式。

2.2 智能物流的定义及特征

智能物流, 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深化应用, 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信息管理、智能分析技术, 智能化地完成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环节, 并能实时反馈流动状态, 强化流动监控, 使货物能够快速高效地从供应者送达需求者, 从而为供应方提供最大化利润, 为需求方提供最快捷服务, 大大降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消耗, 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智能物流的特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 可以实现监控的智能化, 对车辆与货物进行监控, 并主动获取和分析信息, 实现物流过程的全监控;其次, 通过EDI等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内外部数据传递的智能化, 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柔性化;再次, 通过实时的数据监控和分析, 可实现企业物流决策的智能化, 及时对物流过程与调度进行优化, 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最后, 通过大量基础数据和智能分析, 可实现物流战略规划的建模、仿真和预测, 确保未来物流战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 智能物流是优化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有效途径

首先, 智能物流能够集中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所有信息, 发挥信息优势。智能物流是采用了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 并对鲜活农产品的仓储、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配送方案进行修正, 使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更高。

其次, 智能物流强调智能监控, 有利于保障物流配送过程中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在智能物流条件下, 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加工、仓储到运输配送, 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电子标签, 所有产品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准确的被记录在信息系统内, 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对鲜活农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 保证鲜活农产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生产、加工和运输。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轻松地追溯到问题的根源, 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此外, 智能物流侧重于信息的自动化传输, 有利于鲜活农产品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作, 降低交易成本, 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企业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 在智能物流条件下, 企业之间应用EDI技术进行数据共享和传输, 这样既降低了“牛鞭效应”的影响, 又可以促进企业之间进行合作。鲜活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能够更快捷的从供应链末端传递到上游各个企业, 这样将大大降低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由于信息是实时共享的, 企业之间的谈判成本将大幅度降低, 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的时间也将缩短, 最终使供应链各个企业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3 建立鲜活农产品智能化物流配送体系

3.1 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模型

我国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 种养户经常面对复杂的市场状况, 尤其是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 市场需求会大幅波动。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体系。物流相关部门可利用RFID (无线射频识别) 、GNSS (全球定位系统) 等现代信息技术, 收集市场上鲜活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等信息, 探究鲜活农产品需求波动的原因及规律, 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因素关系图。并进一步对关键因素进行研究, 把握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结合鲜活农产品价格等关键信息, 构建需求预测模型, 不断提高短期、中期和长期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 帮助鲜活农产品生产者安排生产。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预测模型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需要不断积累市场信息才能提高预测模型的科技含量, 因此, 对于生产、采购和销售的相关信息, 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的进行收集和整理。

3.2 建立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

企业对物流节点布局的优化可以大大降低仓储和运输费用, 还可以提高运输效率。目前, 由于经济体制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影响, 我国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仍广泛存在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要建立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 促进种养基地、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和批发市场的合理化布局。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要在遵循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 以物流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为基础, 客观分析企业、仓库以及客户的具体情况和周边市场需求, 从提高物流效率和节省整体物流成本的角度出发, 模拟和优化节点布局决策, 实现物流节点和设施系统布局的合理化。此外, 应制定运行效率的考评指标体系, 对物流系统的运行进行量化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科学调整物流节点的网络布局, 提高物流节点运行效率, 为物流运输优化奠定基础。

3.3 建立科学的物流配送通道优化模型

鲜活农产品配送分为两个操作层面:配送通道的设置和物流运输的执行。合理的配送通道是合理物流运输执行的前提。以鲜活农产品二次物流为例, 配送通道设置解决的是从哪个点运到哪个点的问题, 物流执行解决的是该运输通道下, 运多少、何时运的问题。鲜活农产品配送通道的设置受制于运输费用、道路状况以及运输工具等条件。相关部门可根据智能交通系统 (ITS) 采集的相关数据, 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前提下对物流节点进行优化布局, 建立物流运输通道优化模型。此外, 还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 (GIS) 和全球定位系统 (GNSS) 持续跟踪区域道路的变化及资源流向情况, 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更新和优化, 根据模型的智能测算结果, 及时发布优化后的运输通道, 指导和调整运输, 从而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3.4 构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可分为几个层次, 包括数据层、业务层、应用层和计划层。数据层主要对物流信息以数据库形式进行存储;业务层是对物流合同、票据进行处理;应用层主要对仓库作业计划、路径选择、控制评价给予支持;计划层主要是帮助管理人员制订物流配送战略规划。

要完成以上各层次的工作首先需要一个电子数据交换 (EDI) 平台, 它是数据进行标准化传输的基础;其次需要一个运行管理平台, 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入库及出库处理、作业控制、仓储计费等;还需要信息发布平台, 该平台可将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相关信息及时发送给供应链企业;此外, 还需要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数据共享平台可将物流配送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 管理者通过此平台获取所需的信息, 从而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必要情况下, 还可建立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 该平台可为买卖双方提供网上交易的功能, 进一步促进鲜活农产品的销售。

3.5 建立物流配送服务商考评体系

智能化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通常要使用第三方物流, 对于专业化的物流配送商, 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 这有利于促进物流配送商之间的良性竞争, 引导运力配置, 降低运输价格, 保障鲜活农产品的配送效率。

构建物流配送服务商考评体系需要物流主管部门牵头, 区域物流部门组织物流配送商参与。根据《意见》要求, 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信息采集平台, 相关部门可通过信息采集平台准确收集信息, 选取合理的指标对物流配送商进行量化评价, 比如区域物流队伍一二次物流运输到位率、运价水平、配送产品损耗率以及客户的评价等。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替代人工记录考评的方式, 定期考核物流配送商绩效, 发现作业过程的薄弱环节, 强化优势, 弱化劣势, 从而提高配送效率。

4 结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流业的变革, 传统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也因此受到了挑战。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变化,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和相关部门必须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物流将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智能标签、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无线射频识别 (RFID) 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使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真正进入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敏捷化的时代, 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从而推动整个鲜活农产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芳.我国农产品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 2007 (1) :12-19.

[2]司银霞.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1 (7) :69-71.

[3]朱文和.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智能化物流配送服务[J].物流技术, 2010 (7) :172-173.

上一篇: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下一篇:声像图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