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利侵犯

2024-05-08

权利侵犯(精选5篇)

权利侵犯 篇1

一、前言

学校与学生的关系向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关系,其中学生是被管理者,而学校是管理者,教育理念向来都是“以人为本”,这又说明二者之间的平等关系。调查发现,在部分学校,虽然热爱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但有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却可能忽视“平等”二字。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态度竟然是“怕”,一些学生也缺少对学习的兴趣和快乐感。当前还存在着一些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对于学生的学习甚至身心健康明显是不利的,这是值得教育管理者思考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精心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

“以人为本”的民主教育理念,虽然已经积极渗透于各个学校,但有些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无意识地侵犯学生权利的问题。现就其中较为普遍的现象进行以下的探讨。

1.体罚,侵犯学生人身权利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和进步,原以为不会再出现体罚学生这种事情。然而,却在网上看见“男老师打女学生”的视频。这件事情引起了各界关注,多数人不能理解一个教师为何会这样粗暴地对待学生。最后,教育厅对这个打学生的教师进行了处分并调离工作岗位。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教师应该是循循善诱,充分尊重学生的人身权利,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和风细雨,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育,而不应该用“体罚”。我国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均规定,教师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教师体罚学生是直接侵犯学生的人身权,而人身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其中包括公民的生命、自由、健康、人格、名誉等权利。教师若随意侵犯学生的人身权,从法律意义来说是触犯了法律。

2.语言伤害,侵犯学生人格尊严

由“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组委会发布的“你认为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专项调查结果显示,语言伤害成为当前急待解决的校园伤害三大问题(即语言伤害、同伴暴力、运动伤害)之首。语言伤害会对学生精神以及心理带来潜藏性的损害,对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良好的性格习惯的养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语言伤害在课堂上较为典型的就是“你怎么这么蠢,这种问题也回答不出”“你是猪吗”“真是烂泥扶不上墙”,等等。这些语言伤害,对学生的摧残在外表上似乎难以察觉,所以,个别教师用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顾忌。然而,这些语言伤害带给学生的有时甚至比体罚带来的伤害还要持久、痛苦。这些语言伤害,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严重的还会导致学生失去生活勇气,造成厌学、逃学、违法等严重后果,对其今后的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教师的语言伤害,其实是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以及名誉权。

3.差别待遇,侵犯学生平等受教育权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师以考试成绩的好坏来判定一个学生的好与坏,忽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其他方面的长处,甚至有些教师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对学生给予差别性的待遇。比如,安排座位时,学习成绩好的往往可以优先选择座位;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课堂上如果纪律还差,有的教师还会将其赶出课堂,甚至说出“你不要上课,别影响其他人上课”之类的话。这在侵犯学生平等受教育权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对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在有差别的待遇中,部分学生感觉自尊心被伤害,从而变得自暴自弃,既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的原因

每个公民在履行自己义务的同时,也有着享受自身权利的保障。在有的学校,学生的一些权利受到一定程度的侵犯。而一些学生权利受到侵犯的本质原因,是因为部分教育管理者民主意识的缺乏以及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匮乏。

1.部分教育管理者的民主意识匮乏

学生的合法权利被侵犯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管理者的民主意识缺乏,不懂得学生有哪些权利,不懂得如何尊重学生的权利。部分学校教师对民主意识的缺乏,对法律知识的淡忘,使其不能明确地知道学生拥有哪些权利。这样,在不知道的情况下任性而为,从而可能在无意识当中侵犯着学生的权利。

2.部分学生对自我权利的保护意识匮乏

中小学生因其年龄和心理的稚嫩,使其自我保护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较为薄弱,导致学生在被人侵犯自身权利时也几乎毫不察觉。自我权利被侵犯时都感觉不到,也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则被侵犯的几率会加大。因此,学生应当学法守法,在被侵犯权利时能及时进行自身保护,采取适当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四、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避免学生权利被侵犯的对策

要想减少学生权利被侵犯的现象,离不开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学校相关制度的完善;当然,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但这也离不开懂法律的教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现就怎样改变教育管理中学生权利被侵犯这一现象进行以下的探讨。

1.强化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的民主思想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一言一行都会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自身的民主思想,在思想道德、言行举止上起到表率作用。教师也只有个人素质明显增强,知法守法,才不会出现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所以,中小学应当设置法律方面的培训课程,让教师懂得“什么是民主,怎样做到民主”“什么是权利,权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只有让教师知道哪些行为侵犯学生的权利,才能避免今后出现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从而使得学生的权利不被侵犯,促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2.培养中小学生自我权利保护的意识

学生是自我权利的保护者,若学生本身缺乏自我权利保护意识,则会更加容易被人侵犯。所以,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或组织相关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权利保护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班主任可以举办相关主题班会,通过课堂知识的传授和讨论,对学生进行自我权利意识的培养。在国外,有很多课程就学生权利与规则意识进行教导,我国也可以借鉴学习。例如,在各学校开设“自我权利意识培养”课程,让学生明白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该怎样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自身的权利,还能使学生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合法合理地去维护,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3.增强学生和教师的法律意识

法律是自身权利最有效的保障,学生和教师只有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才能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与被管理中才会有着微妙的化学反应,也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侵犯与被侵犯权利的现象。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本质原因是部分教师法律意识淡薄。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怎样做是侵犯学生的权利”,做一个知法守法、有责任感和爱心的好教师,在平等民主的教育理念下对学生进行友好的教育管理。而学生,则可以通过学习这些法律知识,知道自身所拥有的权利,在自身权利受到侵犯时可以适当地拿起法律武器对自身的权利进行保护。

4.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知道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性

中小学生因其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有时难以知道自身权利的重要性,在自身权利被侵犯时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因此,教师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权利进行假意的剥夺,然后告诉其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性,从小培养学生珍惜权利的意识。在剥夺其权利的同时也使其了解到侵犯他人权利的不尊重性,今后其对待他人的权利就会表现出尊重的态度。也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才能使得社会更加文明和谐。当然,在进行假意的权利剥夺时,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其明白这只是假设,不要造成对学生的伤害。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部分中小学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虽然热爱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尽心尽力,但有时存在着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因为教育管理者民主意识的缺乏,以及学生自我权利保护意识的不足。而要想改变中小学生权利被侵犯的现象,则需要提高教师自身对权利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要真正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总之,只有了解到权利的真正意义,才能减少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让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益,精心营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想的人格,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毛晶晶.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的思考和对策[J].亚太教育,2015(14).

[2]骆林东.中小学侵犯学生权利现象剖析[J].基础教育,2010(04).

[3]刘金虎.基于学生权利观的教学管理的更新与教学方法的变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04).

[4]刘冬梅.中小学教师惩戒权的调查与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16(03).

[5]张宜海.基础教育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J].人民教育,2010(09).

权利侵犯 篇2

发布时间: 2002-11-04 10:20:23

原告:齐玉苓(曾用名齐玉玲),女,28岁,山东鲁南铁合金总厂工人,住山东省邹城市城关镇。

被告:陈晓琪(曾用名陈恒燕),女,28岁,中国银行山东滕州支行职员,住山东滕州市龙山路中国银行滕州支行宿舍。

被告:陈克政,男,47岁,系被告陈晓琪之父,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政府工作人员,住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圈里村。

被告: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住所地:山东省济宁市南岱庄路。

法定代表人:孔宪忠,该校校长。

被告: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住所地: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

法定代表人:朱恒富,该校校长。

被告: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委员会。住所地:山东省滕州市杏坛路165号。

法定代表人:孙卓炳,该委主任。

原告齐玉苓因与被告陈晓琪、陈克政、山东省济宁商业学校(以下简称济宁商校)、山东省滕州市第八中学(以下简称滕州八中)、山东省滕州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滕州教委)发生侵犯姓名权、受教育权纠纷,向山东省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原告齐玉苓诉称:原告经统考(统一招生考试)后,按照原告填报的志愿,被告济宁商校录取原告为九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由特定单位委托学校培训的学生)。由于各被告共同弄虚作假,促成被告陈晓琪冒用原告的姓名进入济宁商校学习,致使原告的姓名权、受教育权以及其他相关权益被侵犯。请求判令各被告停止侵害、赔礼道歉,并给原告赔偿经济损失16万元(其中包括:1、陈晓琪冒领的工资5万元;2、陈晓琪单位给予的住房福利9万元;3、原告复读一年的费用1000元;4、原告为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交纳的城市增容费6000元;5、原告改上技校学习交纳的学费5000元;6、陈晓琪在济宁商校就读期间应享有的助学金、奖学金2000元;7、原告支出的律师代理费5000元、调查费1000元),赔偿精神损失40万元。

被告陈晓琪辩称:本人使用原告齐玉苓的姓名上学一事属实。齐玉苓当年的考试成绩虽然过了委培分数线,但她表示过不想上委培,因此她没有联系过委培单位,也没有交纳委培费用,不具备上委培的其它条件。本人顶替齐玉苓上学,不侵犯其受教育权。受教育权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的民事权利,齐玉苓据此主张赔偿,没有法律依据,而且其诉讼请求已明显超过了民法通则规定的二年诉讼时效。

被告济宁商校辩称:本校收到以齐玉苓名义寄来的委培单位证明后,及时对考试成绩超过委培分数线的齐玉苓发出了录取通知书,因此没有侵犯原告齐玉苓的合法权益。

被告滕州八中辩称:在齐玉苓与陈晓琪的纠纷中,本校没有任何侵权行为,不应被列为本案被告。

被告滕州教委辩称:在九0届中专招生考试中,从报名、考试、录取到发放录取通知书的各个环节,本被告都严格执行了招生政策,在此纠纷中无任何过错,不应为他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责任。

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原告齐玉苓与被告陈晓琪均是被告滕州八中的九0届应届初中毕业生,当时同在滕州八中驻地滕州市鲍沟镇圈里村居住,二人相貌有明显差异。齐玉苓在九0届统考中取得成绩441分,虽未达到当年统一招生的录取分数线,但超过了委培生的录取分数线。当年录取工作结束后,被告济宁商校发出了录取齐玉苓为该校九0级财会专业委培生的通知书,该通知书由滕州八中转交。

被告陈晓琪在1990年中专预选考试中,因成绩不合格,失去了继续参加统考的资格。为能继续升学,陈晓琪从被告滕州八中将原告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领走。陈晓琪之父、被告陈克政为此联系了滕州市鲍沟镇政府作陈晓琪的委培单位。陈晓琪持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到被告济宁商校报到时,没有携带准考证;报到后,以齐玉苓的名义在济宁商校就读。陈晓琪在济宁商校就读期间的学生档案,仍然是齐玉苓初中阶段及中考期间形成的考生资料,其中包括贴有齐玉苓照片的体格检查表、学期评语表以及齐玉苓参加统考的试卷等相关材料。陈晓琪读书期间,陈克政将原为陈晓琪联系的委培单位变更为中国银行滕州支行。1993年,陈晓琪从济宁商校毕业,自带档案到委培单位中国银行滕州支行参加工作。

被告陈克政为使被告陈晓琪冒名读书一事不被识破,曾于1991年中专招生考试体检时,办理了贴有陈晓琪照片并盖有“山东省滕州市招生委员会”钢印的体格检查表,还填制了贴有陈晓琪照片,并加盖“滕州市第八中学”印章的学期评语表。1993年,陈克政利用陈晓琪毕业自带档案的机会,将原齐玉苓档案中的材料抽出,换上自己办理的上述两表。目前在中国银行滕州支行的人事档案中,陈晓琪使用的姓名仍为“齐玉苓”,“陈晓琪”一名只在其户籍中使用。

经鉴定,被告陈克政办理的体格检查表上加盖的“山东省滕州市招生委员会”钢印,确属被告滕州教委的印章;学期评语表上加盖的“滕州市第八中学”印章,是由被告滕州八中的“腾州市第八中学财务专章”变造而成。陈克政对何人为其加盖上述两枚印章一节,拒不陈述。

另查明:1990年,被告滕州八中将当年参加中专考试学生的成绩及统招、委培分数线,都通知了考生本人。

1990年的招生办法,要求报考委培志愿的考生必须凭委培招生学校和委培单位的介绍信报名。为满足这一要求,凡报考委培志愿的考生事实上都是自己联系委培单位并自己交纳委培费用。被告陈晓琪当时交纳了5500元的委培费。原告齐玉苓既未联系过委培单位,亦未交纳过委培费用。

上述事实,有证人孟繁运、曹森、张开宇、陈道山的证言,有枣庄市教委招生办公室、滕州市鲍沟镇政府的证明,有当事人齐玉苓、陈克政、济宁商校、滕州教委、滕州八中的陈述和对陈晓琪的调查笔录,有济宁商校九0级委培学生花名册、九三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调配表、“齐玉苓”人事档案和其他学生的体格检查表、鉴定结论两份、陈晓琪的户籍、滕州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的“滕招办字(1990)7号”文件等证据证实。

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民法通则第九十九条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假冒。”被告人陈晓琪在中考落选、升学无望的情况下,由其父、被告陈克政策划并为主实施冒用原告齐玉苓姓名上学的行为,目的在于利用齐玉苓已过委培分数线的考试成绩,为自己升学和今后就业创造条件,其结果构成了对齐玉苓姓名的盗用和假冒,是侵害姓名权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由于侵权行为延续至今,故陈晓琪关于齐玉苓的诉讼请求已超过诉讼时效的答辩理由,显然不能成立。

原告齐玉苓主张的受教育权,属于公民一般人格权范畴。它是公民丰富和发展自身人格的自由权利。本案证据表明,齐玉苓已实际放弃了这一权利,即放弃了上委培的机会。其主张侵犯受教育权的证据不足,不能成立。齐玉苓基于这一主张请求赔偿的各项物质损失,除律师代理费外,均与被告陈晓琪的侵权行为无因果关系,故不予支持。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原告齐玉苓的姓名权被侵犯,除被告陈晓琪、陈克政应承担主要责任外,被告济宁商校明知陈晓琪冒用齐玉苓的姓名上学仍予接受,故意维护侵权行为的存续,应承担重要责任;被告滕州八中在考生报名环节疏于监督、检查,并与被告滕州教委分别在事后为陈晓琪、陈克政掩饰冒名行为提供便利条件,亦有重大过失,均应承担一定责任。

原告齐玉苓支出的律师代理费,因系被告陈晓琪实施侵权行为而导致发生的实用费用,应由陈晓琪承担赔偿责任,其他被告负连带责任。但齐玉苓主张的律师代理费数额无客观依据,不能全部支持,应按《枣庄市律师业务收费标准》确定收费具备数额。诉讼中对体格检查表、学期评语表中的印章进行鉴定支出的费用,应由责任人被告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分别负担。

原告齐玉苓的考试成绩及姓名被盗用,为其带来一定程度的精神痛苦。对此,除有关责任人应承担停止侵害、赔礼道歉的责任外,各被告均应对齐玉苓的精神损害承担给予相应物质赔偿的民事责任。各被告对判决的精神损害赔偿费用各自承担,相互之间不负连带责任。但在赔偿标准方面,齐玉苓主张的数额与我国国情和本案案情均不相符,要求过高,故不予全部采纳。对精神损害应赔偿的数额,参照本地司法机关审理的同类纠纷确定。

综上,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

一、被告陈晓琪停止对原告齐玉苓姓名权的侵害;

二、被告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向原告齐玉苓赔礼道歉;

三、原告齐玉苓支付的律师代理费825元,由被告陈晓琪负担,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给付,被告陈克政、济宁商校、滕州八中、腾州教委对此负连带责任;

四、原告齐玉苓的精神损失费35000元,由被告陈晓琪、陈克政各负担5000元,被告济宁商校负担15000元,被告滕州八中负担6000元,被告滕州教委负担4000元,于判决生效后10日内给付;

五、鉴定费400元,由被告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各负担200元;

六、驳回齐玉苓的其他诉讼请求。

案件受理费按本院核定的实际争议数额19.5万元计收5410元,由原告齐玉苓负担4400元,被告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商校各负担300元,被告滕州八中、滕州教委各负担55元。

宣判后,齐玉苓不服一审判决,向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理由是:

一、陈晓琪实施的侵犯姓名权行为给本人造成的精神损害是严重的,应按照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75条规定的赔偿标准予以赔偿;

二、根据当年国家和山东省对招生工作的规定,报考委培不需要什么介绍信,也不需要和学校签订委培合同。滕州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的“滕招办字(1990)7号”文件中对招委培生工作的规定,违反了国家和山东省的规定,是错误的,不能采信。本人在参加统考前填报的志愿中,已经根据枣庄市商业局在滕州市招收委培学生的计划填报了委培志愿,并表示对委培学校服从分配,因此才能进入统招兼委培生的考场参加统考,也才能够在超过委培分数线的情况下被济宁商校录取。正是由于滕州八中不向本人通知统考成绩,而且将录取通知书交给陈晓琪,才使本人无法知道事实真相,一直以为成绩不合格落榜了,因此也才不去联系委培单位,没有交纳委培费用。各被上诉人的共同侵权,剥夺了本人受中专以上教育的权利,并丧失了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相关利益。原审判决否认本人的受教育权被侵犯,是错误的。请求二审法院判令:1、陈晓琪赔偿因其侵犯本人姓名权而给本人造成的精神损失5万元;2、各被上诉人赔偿因共同侵犯本人受教育的权利(即上中专权益及相关权益),而给本人造成的经济损失16万元和精神损失35万元。

被上诉人陈晓琪答辩称:原判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应当维持。

被上诉人陈克政答辩称:中专预选考试结束后,齐玉苓私下曾对陈晓琪表示过她不准备上委培学校。正是由于齐玉苓有这个意思表示,所以我提供了鲍沟镇镇政府的介绍信和委培合同,齐玉苓才能被安排在统招兼委培考场。当然,以后陈晓琪使用齐玉苓的姓名上学,齐玉苓不知情,但这并不违背齐玉苓本人的意思表示。所以,我们侵犯的只是齐玉苓的姓名权,没有侵犯齐玉苓受中专以上教育的权利,更没有因此给其造成任何精神损害。

被上诉人济宁商校答辩称:侵犯齐玉苓的姓名权,完全是由陈克政精心策划并实施的。如果有其他具体行为人明知是假,还为陈克政编造或更改档案材料,应当追究具体行为人的责任。济宁商校履行了自己应尽的审查义务,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济宁商校在陈晓琪、陈克政实施的侵犯姓名权方面有故意行为,因此济宁商校没有给齐玉苓造成任何精神损害。

被上诉人滕州八中答辩称:滕州八中当年以张榜公布的形式将齐玉苓的统考成绩及委培分数线进行了通知。齐玉苓的合法权益在1990年就已经受到陈晓琪、陈克政的侵犯,而滕州八中的财务章是1992年4月才刻制的,以加盖了变造的财务章让滕州八中承担侵权责任,于理不通。

被上诉人滕州教委答辩称:滕州教委在1990年的中专招生工作中,从考试到录取以及考生录取通知书的发放,都是严格按招生政策规定的程序进行。齐玉苓被他人冒名上学,与我委无关。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

一审认定被上诉人滕州八中已将上诉齐玉苓的统考成绩及委培分数线通知给齐玉苓本人,没有证据证实,不能成立。

被上诉人滕州教委承认是上诉人齐玉苓本人填报了委培志愿,因此被安排在统招兼委培考场参加考试。

上诉人齐玉苓在被上诉人滕州八中毕业以后,其户口是由被上诉人陈克政持齐玉苓的录取通知书迁出。

被上诉人陈晓琪至今仍使用上诉人齐玉苓的姓名在中国银行滕州支行工作,自1993年8月到2001年8月,共领取工资计52043元。

滕州市1997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100元,1998年1月至1999年6月为110元,1999年7月至今为143元。

上诉人齐玉苓于1990年8月至1991年5月在山东省邹城市第二十中学(现为第四中学)复读,其间支出复读费1000元。1993年6月份,齐玉苓向有关部门交纳6000元城市增容费后转为非农业户口。同年8月,刘玉苓又就读于邹城市劳动技校,交纳学费等费用5000元。1996年8月,齐玉苓被分配与山东鲁南铁合金总厂工作。自1998年7月,齐玉苓曾有一年多时间下岗待业。

以上事实,由枣庄市招生委员会的证明、体格检查表、学期评语表、收款凭证、文检鉴定书、常住人口登记表、中国银行滕州支行的证明、滕州市民政部的证明以及当事人陈述等证据证实。

除此以外,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确认了一审查明的其他事实。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上诉人齐玉苓所诉被上诉人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侵犯姓名权、受教育权一案,存在着适用法律方面的疑难问题,因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进行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对本案研究后认为:当事人齐玉苓主张的受教育权,来源于我国宪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根据本案事实,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据此,最高人民法院以法释〔2001〕25号司法解释批复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请示。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据此讨论后认为:

上诉人齐玉苓通过初中中专预选后,填报了委培志愿,并被安排在统招兼委培考场,表明其有接受委培教育的愿望。被上诉人陈克政辩称是由于其提供了鲍沟镇镇政府的介绍信和委培合同,齐玉苓才被安排在统招兼委培考场,没有证据证实。既使此节属实,也因为陈克政实施的这一行为是违法的,不能对抗委培志愿是由齐玉苓亲自填报这一合法事实。陈克政称齐玉苓以自己的行为表示放弃接受委培教育的权利,理由不能成立。齐玉苓统考的分类超过了委培分数线,被上诉人济宁商校已将其录取并发出了录取通知书。由于被上诉人滕州八中未将统考成绩及委培分数线通知到齐玉苓本人,且又将录取通知书交给前来冒领的被上诉人陈晓琪,才使得陈晓琪能够在陈克政的策划下有了冒名上学的条件。又由于济宁商校对报到新生审查不严,在既无准考证又无有效证明的情况下接收陈晓琪,才让陈晓琪冒名上学成为事实,从而使齐玉苓失去了接受委培教育的机会。陈晓琪冒名上学后,被上诉人滕州教委帮助陈克政伪造体格检查表;滕州八中帮助陈克政伪造学期评语表;济宁商校违反档案管理办法让陈晓琪自带档案,给陈克政提供了撤换档案材料的机会,致使陈晓琪不仅冒名上学,而且冒名参加工作,使侵权行为得到延续。该侵权是由陈晓琪、陈克政、腾州八中、腾州教委的故意和济宁商校的过失造成的。这种行为从形式上表现为侵犯齐玉苓的姓名权,其实质是侵犯齐玉苓依照宪法所享有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各被上诉人对该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由于各被上诉人侵犯了上诉人齐玉苓的姓名权和受教育的权利,才使得齐玉苓为接受高等教育另外再进行复读,为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交纳城市增容费,为诉讼支出律师费。这些费用都是其受教育的权利被侵犯而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应由被上诉人陈晓琪、陈克政赔偿,其他各被上诉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齐玉苓后来就读于邹城市劳动技校所支付的学费,是其接受该校教育的正常支出,不得侵权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应由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为了惩戒侵权违法行为,被上诉人陈晓琪在侵权期间的既得利益(即以上诉人齐玉苓的名义领取的工资,扣除陈晓琪的必要生活费)应判归齐玉苓所有,由陈晓琪、陈克政赔偿,其他被上诉人承担连带责任。各被上诉人侵犯齐玉苓的姓名权和受教育的权利,使其精神遭受严重的伤害,应当按照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规定的精神损害赔偿最高标准,给齐玉苓赔偿精神损害费。齐玉苓要求将陈晓琪的住房福利、在济宁商校期间享有的助学金、奖学金作为其损失予以赔偿,该请求于法无据,不予支持。

按照《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的规定,本案诉讼费应根据上诉人齐玉苓诉争的标的额进行计算。原审判决计算有误,应予纠正。

综上,原审判决认定被上诉人陈晓琪等侵权了上诉人齐玉苓的姓名权,判决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是正确的。但原审判决认定齐玉苓放弃接受委培教育,缺乏事实根据。齐玉苓要求各被上诉人承担侵犯其受教育权的责任,理由正当,应当支持。据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依照宪法第四十六条、最高人民法院(2001)法释25号批复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第一款第三项的规定,于2001年8月23日判决:

一、维持一审民事判决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

二、撤销一审民事判决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

三、被上诉人陈晓琪、陈克政于收到本判决书之日起10日内,赔偿上诉人齐玉苓因受教育的权利被侵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7000元,被上诉人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四、被上诉人陈晓琪、陈克政于收到本判决书之日起10日内,赔偿上诉人齐玉苓因受教育的权利被侵犯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按陈晓琪以齐玉苓名义领取的工资扣除最低生活保障费后计算,自1993年8月计算至陈晓琪停止使用齐玉苓姓名时止;其中1993年8月至2001年8月,共计41045元),被上诉人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五、被上诉人陈晓琪、陈克政、济宁商校、滕州八中、滕州教委于收到本判决书之日起10日内,赔偿上诉人齐玉苓精神损害费50000元;

六、驳回上诉人齐玉苓的其他诉讼请求。

侵犯“性权利”首案判定引关注 篇3

2009年12月的一天,柳芸习惯性地点开了自己早前注册的某知名婚恋网站。当她打开自己的ID收看消息时,惊喜地发现了一封“情书”,对方是北京市远洋贸易公司的董事长朴东升。

柳芸是北京姑娘,长相清秀,体态婀娜,曾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国传媒大学,担任过记者、演员和导演,因忙于事业,婚姻问题不知不觉就耽搁了下来。

看完信后,柳芸点开了朴东升的个人信息,资料显示他已经58岁了,比她大25岁。柳芸不禁摇了摇头,回复了拒绝进一步了解的理由。

被柳芸拒绝后,朴东升丝毫没有气馁,再三强调年龄不是双方感情的瓶颈,且态度诚恳、言辞幽默。柳芸被他逗笑了。就这样,两人在网上你来我往地聊了起来。时间一长,柳芸发现自己和朴东升似乎有很多共同话题,很谈得来。

2010年12月17日,两人相约在蓝色港湾咖啡店见面。朴东升一身灰色的休闲装,面色潮红,看起来神采奕奕,并不像年近六旬的老爷子,这让柳芸对朴东升多了几分好感。之后,两人又聊过几次。柳芸心想,朴东升很有经济实力,脾气也很合自己,就是年纪稍大一点儿。思考再三,她答应了朴东升的请求,和他交往一段时间看看。

怀孕遭拒婚真相大白

2011年春节,朴东升邀请柳芸跟他回老家。在黑龙江省黑河市,朴东升的父母热情地接待了柳芸。

在一次聚会上,朴东升的几位好朋友轮着向柳芸敬酒,戏称柳芸为嫂子、弟妹。聚会结束后,柳芸带着酒意向朴东升吐露想结婚。朴东升也信誓旦旦地承诺会和柳芸结婚。

2011年3月,两人回到北京并以夫妻名义同居。一段时间后,在朴东升的劝说下,柳芸放弃了原有的工作,帮朴东升打理远洋贸易公司。

2011年6月的一天,柳芸一个人在家,一位刚20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进来说:“我是朴东升的儿子阳阳,刚大学毕业,我爸让我暂时住这。”柳芸叹了口气,暗暗嘀咕:“真是的,儿子过来也不说一声。”

2011年9月的一天,柳芸感到身体有点儿不对劲儿,去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有了身孕。当天晚上,柳芸把怀孕的事告诉了朴东升,并再次提到了结婚一事。朴东升感到很意外,但对结婚一事依然没有松口。随后,柳芸多次提及婚事,朴东升都以各种理由推托。无奈之下,柳芸只好将肚子里的孩子打掉。柳芸越来越怀疑朴东升与她结婚的诚意,两人的感情也大不如前。

某个周末,趁朴东升出门和朋友打球,柳芸想在家中找出朴东升的离婚证之类的证件,可惜一无所获。这时,正好阳阳回来了,柳芸问阳阳:“阿姨问你个事,你可一定要照实说。你爸爸什么时候跟你妈离婚的?离婚证放哪了?”阳阳吞吞吐吐地说:“阿姨,不瞒您说,我妈其实没跟我爸结婚,静静的妈才跟我爸结过婚。”柳芸心里一惊,好你个朴东升,风流债还真不少,又跳出个“静静的妈”,阳阳这孩子居然是私生子。

2012年春节,在柳芸的不断追问下,朴东升终于向柳芸说了实话。原来,朴东升并没有离婚,只是与妻子“静静的妈”分居长达20年,婚姻“名存实亡”。面对现状,柳芸无奈地对朴东升说:“你赶快把离婚手续办了,不然就分手!”朴东升自知理亏,连忙答应下来,承诺过完年就与妻子办理离婚手续。

没过几天,朴东升的女儿静静来北京,要和爸爸一起在北京过年。

2012年1月14日,柳芸还在睡觉,被楼下传来的争吵声惊醒。“爸,你与我妈这么多年的夫妻,能说离就离吗?”静静的声音格外响亮。“静静,你先别急,我说跟你妈离婚不过是随口说说,我跟那些女人不过是逢场作戏。”

没再往下听,柳芸便怒不可遏地冲下楼。一场口水战在所难免。柳芸终于看清了朴东升的真面目,决定与他分手。临走时,朴东升还轻蔑地对柳芸说:“我就是玩你又怎么样,有本事你去告我。”

主张“性权利”被侵法院立案

柳芸实在没有料到,最终竟然是这般结局。朴东升的欺骗,不但让她失去了工作,更葬送了她一年的情感和青春。她越想越生气,找到注册的那家婚恋网站,想要为自己讨个说法。

可工作人员却告诉她,婚恋网站只能对会员的身份证确认审查,对于婚姻等证件,网站无合法核实渠道。因此,网站不应承担责任。

柳芸对网站给出的回答并不满意。她又在网上查询了其他几家网站,结果几乎都是同样的回答。在查询过程中,柳芸意外发现朴东升还在其他婚恋网站发布过交友信息,自称离异多年,甚至丧偶。

柳芸气愤地说:“不知道还有哪些女人被他欺骗,我一定要为那些被欺骗的女同胞讨回公道。”

柳芸一连跑了好几家律师事务所,不厌其烦地将自己的受害经历告诉律师,可没有一名律师愿意为她起诉。

倔强的柳芸并没有因此放弃,在跑遍了北京朝阳区大大小小的律师事务所后,她总算找到了北京市铭泰律师事务所的刘清岩律师,刘律师愿意为她向法院提起诉讼。听了柳芸的描述,刘律师分析说:“朴东升这种行为属于侵犯‘性权利’,这种‘性权利’侵犯在我国很普遍。然而,我国的法律却没有关于‘性权利’的明确规定。别的律师不愿意为你起诉,是因为法院很难根据你所说的案由立案。”

令人欣喜的是,起诉书递交法院不久,法院就宣布立案了。“法院受理了案件就说明成功了一半。”刘律师高兴地对柳芸说。

一审开庭前,法院像对待其他侵权类案件一样,主张柳芸和朴东升双方私下调解。刘律师要求朴东升向柳芸书面赔礼道歉,并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共计31.8865万元。很快,朴东升的代理律师宋云超给出回应,最多赔偿柳芸15万元,并拒绝书面道歉。15万元已经超出柳芸的心理预期了,她决定答应。可她刚答应下来,朴东升却变了卦,表示只愿意赔偿柳芸6万元。考虑到诉讼有败诉的风险,刘律师与柳芸商议过后,勉强同意了朴东升的第二个方案。

没想到的是,朴东升竟然得寸进尺,要求柳芸向他邮寄撤诉书及银行账户,等拿到撤诉书之后再向指定账户汇款。这怎么可能,刘律师对柳芸说:“很明显,朴东升没有诚意。一旦撤诉,他没有按照约定汇款怎么办?这中间的过程太过繁琐,而且这宗案件能立案本来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朴东升一而再、再而三地戏耍柳芸,让柳芸下定决心,就是败诉,也要将朴东升告上法庭。

侵犯“性权利”法院重判

2012年10月10日,北京市朝阳区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次开庭审理。在法庭上,朴东升没有现身,而是委托代理律师出庭参加诉讼。

法院审理查明,柳芸一方所提供的证据充足,足以证明朴东升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以欺骗手段非法占有了柳芸的“性权利”。因为案件案由较为复杂,法院没有当庭审判,决定商议之后再作判决。

2013年1月30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第二次开庭审理。法院认为,被告朴东升隐瞒真相,通过欺骗手段获得原告的性付出,有悖社会公德;原告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同被告同居并发生性关系,不是真实意愿的表达。被告朴东升侵犯原告“性权利”行为成立。故判决被告朴东升15日内赔偿原告柳芸15万元,并向柳芸作出书面道歉,道歉内容须交由法院审核。如逾期不履行,法院将在有关报刊上刊登判决书主要内容,刊登费由朴东升承担。

主审法官孙琪表示,被告朴东升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如果不支持原告“性权利”的主张,就无法对被告进行惩戒。

权利侵犯 篇4

一、行政执法权概述

1、行政执法权简介

权力是一种控制和影响他人的能力。行政权为诸多权力形式的一种, 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权是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靠特定强制手段, 为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行政权可划分为行政立法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司法权。行政立法制定规则, 行政执法执行规则, 行政司法裁决行政纠纷或民事纠纷。具体而言, 行政执法权指行政主体执行法律规范的权利, 内容涉及行政法律规范执行。与之相对应行政执法行为, 这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而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做出的对外具有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2、现代行政执法权性质及我国行政执法权特点

(1) 现代行政权力性质

①剥削阶级统治国家, 其行政执法权是实现剥削阶级政治统治的最有力工具。在剥削阶级统治国家, 不论其采取三权分立、议行合一, 或其他政体形式, 行政执法权是实现剥削阶级政治统治最有力的工具。②在社会主义国家, 行政执法权是人民民主政权的工具。行政执法权是人民民主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履行国家与社会职能必要工具, 其实质是负责的人民公仆或社会公仆。

(2) 我国行政执法权特点。行政执法权为国家行政权的一种, 既有一般国家行政权共同特征, 又有不同于其它国家行政权力的结构与内容。行政执法权与其它国家行政权相比, 有如下特征:服务性或人民性, 我国国家机关行政执法权来源于人民的委托, 其行使的目的在于服务人民, 因而在我国行政执法权具有服务性和人民性;执行性, 即行政执法权要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的是法律规定的行为;权责统一性或垂直性, 行政执法权是权力与职责的统一, 上下级行政机关权限不同, 下级必须服从上级;权威性或强制性, 行政执法权是一项国家行政权力, 由法律赋予, 具有权威性与强制性。

二、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侵犯公民权利问题

行政执法权为行政权的一部分, 其行使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行政权行使及作用的效果。合理法地行使行政执法权对构建和谐社会乃至法治社会意义重大。当前存在的行政执法问题主要有:

1、执法主体执法趋利对公民权利侵犯问题

行政执法趋利对公民权利的侵犯问题主要是因为行政机关的权力与利益仍没有完全脱钩。按理应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目标, 一些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却把执法权当成机关、个人谋取利益的手段。

2、执法主体服务意识淡薄对公民权利侵犯问题

与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相比, 当前行政管理模式更强调执法为民、服务大众、公平合理等理念, 行政机关与相对人的关系已不仅仅是命令与服从关系, 而少数行政执法主体仍以高高在上的“官老爷”自许而鲜有服务、指导、合作理念。以这种旧式的行政理念去执法当然很难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更是与建设法治国家、政府、社会的目标相去甚远, 自然会出现侵犯公民权利现象, 侵犯“以人为本”法治理念。

3、执法主体法律意识淡薄对公民权利侵犯问题

党十八届四中全会后, 建设法治国家、政府、社会已为党和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客观要求, 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前提。在行政执法过程中, 行政执法人员过分强调管理意识现象在较大程度上仍存在, 这体现在行政执法中片面过分强调管理忽视服务, 进而出现以执法为名任意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现象, 执法不按法定程序, 执法犯法等事件时有发生, 这严重丑化政府在公民心中无私公正的形象, 阻碍建设法治政府、社会进程。法律意识积贫积弱、法治思维积贫积弱是导致公民权益受到侵犯的思想意识根源。

4、行政执法冲突产生的对公民权利侵犯问题

现实中, 因政府及地方人大立法质量不高, 经常出现“照抄式”重复立法问题, 法制没法统一, 法律法规缺乏可操作性, 这就使行政执法主体出现职责不清、一些行政执法权在横向上交叉较为严重的问题, 产生执法冲突, 进而出现侵犯公民权利现象, 在群众中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极大地损害公民权益。

5、公民救济路径欠缺、行政参与不足产生的问题

公民对公职人员行政执法的有效认可和有效参与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快速有效、公平正义、文明执法的不可忽视的条件。但在实际行政执法过程中, 因行政执法主体和相对人在行政执法中信息不对称, 公民常不知道行政执法行为发生的依据、程序、目的及救济渠道, 只被动的、不情愿的接受行政执法活动产生的不利结果, 再加部分执法人员业务素质、道德素养较低, 蛮横地执法时有发生, 这都会对公民权利造成极大地侵犯。

6、行政执法监督不力导致公民权利受到侵犯问题

(1) 行政监督主体多而缺乏有效监督合力

行政权缺少有效监督会导致权力异化及腐败问题。在我国, 行政违法案件之所以不断重演, 就因为对行政权制约和监督不力而致。虽然我国已基本形成由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社会监督等诸多主体形成的相对缜密的监督体系, 但因监督主体在人事和财政上仍受行政机关制约和限制, 各监督主体的监督尚无法形成有效监督合力, 对行政权监督形同虚设, 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2) 追究责任的法制构建不是十分到位

追究行政执法者的违法及失职责任是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督促行政执法者依法行政的约束力的体现, 是目前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中较为薄弱的一个不可缺少环节。现实中普遍存在的“只纠正错案, 不惩责任人;只究单位之责, 不究个人之责”的现象使公民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

7、执法方式滞后致使公民权利受到侵犯

一些地方, 某些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因受过去管理行政方式影响仍就采取简单粗暴的执法方式。有的执法机关或部门仍采用“突发式”临时运动式工作方式及办法, 不重平常常规管理, 出现问题后就采取突击式隔靴抓痒式的方式应付而不去深究产生问题根源, 且在公民为自己的合法利益争辩时, 不听取公民辩解, 粗暴地执法, 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公民权利。

三、如何防范行政执法权对公民权利的侵犯

1、公民自身防范层面

公民为防止自身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首先要做的一条是树立法律观念, 努力学法、知法、守法、护法, 敢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利、敢据理力争而不是一遇问题就想走后门拉关系, 不能在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忍气吞声, 助长他人违法气焰。其次, 要为建设法治政府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在学法、懂法的同时积极宣传普及法律知识,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国家体制完善层面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经及其深刻地指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因此国家要在制度层面上设计出防范行政权力侵犯公民权利的有效制度以解决各类侵犯公民私权利问题。如建立逐步提高行政人员待遇及福利的激励制度以防行政执法人员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 减少权力寻租, 侵犯公民权力的现象, 尽量地减少行政人员因手中有巨大权力而与个人收入不相称而产生心理落差。

针对行政执法主体服务意识及法律意识淡薄及执法简单粗暴落后问题, 国家要建立对这些行政执法主体的定期区分培训制度, 有针对性地对这部分人员开展法制观念教育, 提高其依法行政意识, 自觉接受监督意识, 执法为民意识,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 使其明白权力来源, 使其成为人民权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定期更换执法设备, 以现代科技理念及手段执法, 提高行政执法及服务水平。另外, 要逐步建立合理的用人及考核机制, 提拔那些懂法, 知道运用法治思维去执法的行政执法人员, 切实提高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至于行政执法过程存在的执法冲突问题, 国家建立健全完善的行政执法体制, 理顺行政执法过程中的各种体制和关系, 明确不同行政执法主体的职能, 细化行政执法主体的岗位职责及执法权限, 规范行政执法的程序, 在行政执法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刚柔并济执法, 切实尊重保障人权, 减少行政执法中产生的侵犯公民权利现象, 实现行政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

同时对行政执法中公民救济渠道路径不完善、公民参与不足的问题, 国家要建立完善健全的行政救济制度, 完善《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 使二者更具操作性, 在公民权利受到非法侵犯时, 能够给公民提供好的救济渠道, 运用法律武器更好保护维护公民正当权利。

再是国家构建完善的行政执法主体监督机制, 确立监督机构权威, 逐步实现监督机构在人财物上独立, 整合各监督机构及主体力量以形成监督合力;明确监督机构责任, 实现职权责统一, 加强考核并形成长效机制, 杜绝监督不作为现象。

摘要:行政权为公权力, 源于公民权利让渡和委托, 有为社会和公民提供好社会产品和服务责任。行政权应为公民权利的实现创造条件, 然在实际的行使过程中, 行政权力却时常侵犯公民权利。文章就行政权即行政执法权作概述, 后就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诸如执法趋利、执法主体服务与法律意识不强、行政立法质量不高、缺乏可操作性、执法冲突、救济渠道不完善、公民参与不足、执法监督乏力等造成公民权利受到侵犯等问题进行分析阐述, 最后就如何防范在行政执法权行使过程中, 公权力对公民私权利侵犯, 从个人及国家制度层面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行政执法权,行政执法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罗豪才, 湛中乐, 等, 著.行政法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2]吴鹏.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5, 1.

[3]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组委会办公室, 编.法治百家谈:百名法学家纵论中国法治进程[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11, 10, 1.

[4]吴辉阳.现阶段我国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唯实, 2004, 8-9.

[5]王晓岭.我国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行政论坛, 2004, 9, 65.

权利侵犯 篇5

摘要:教育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实现长久发展的源泉。因此,加强学生教育,培养新型的实用型人才,需要社会广大同胞的共同努力。然而,当前在我国的小学和中学中,老师和学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现象屡见不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讨论。本文将从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各类侵犯学生权利的具体表现出发,通过探讨与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并针对其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从而建立起规范的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尊重和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的合法权利。

关键词:教育管理;合法权利;保护措施

引言

学校是学生的重要学习和生活场所,而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是一种特殊的法律关系,一方面,学生处于学校和老师的管理和领导之中,学生在校期间,对于学生的一部分监护权由学生的法定监护人转移到学校,另一方面,学生与学校、老师之间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1]。而在当前的中小学中,学校和老师往往过分重视其与学生的管理和领导关系,忽视了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造成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出现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现象。

一、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的具体表现

中小学期间的学生均处于青春叛逆期,由于其相较于成年人而言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学校和老师往往对其采取各类粗暴严厉的管理手段进行教育,而这些手段中,大多数均是不合法的,有的甚至严重侵犯到学生的基本合法权利,具体表现如下:

1.1侵犯学生的人格权

中小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可能会有做错事情的时候。例如,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因为不会做而被老师训斥为“傻瓜”“笨蛋”等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更有甚者采用犀利挖苦的言语来羞辱学生,无疑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也会极大地降低学生的社会评价,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这些现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而老师教育学生,并非必须要通过次种严重侵犯学生权利的方式进行教育,相反可以通过积极的正面鼓励和引导使学生更好地改正错误,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

1.2侵犯学生的健康权

正如前项所述,在学生做错事情以后,老师不仅会进行言语的训斥,有些老师会采用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甚至使用暴力手段,对学生进行拳打脚踢等严重侵犯学生身体健康权的行为,不仅给学生造成心理阴影,更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损害[2]。正如前项所述,学生的错误可以通过积极正面的方法积极引导其改正,而不必须要通过这种暴力方式甚至侵犯其权利的违法行为来教育学生。

1.3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宪法》第46条明确规定了公民享有最基本的受教育权,这也证明了这一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然而在中小学中,老师常常以各种借口让学生离开教室,有的老师更因为自己没有能力管理好班级秩序而无顾停课,严重侵犯了学生们的受教育权。

1.4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当前,为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学生安排各种各样的考试,而当前的中小学的考试,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检验自我学习知识是否扎实的标准,而是各位学生相互比较的标尺。对于一些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在学校公布成绩以后,都十分羞愧,同学和老师都会对他的评价有所降低,严重侵犯了学生的个人隐私。

二、学生权利被侵犯现象出现的原因

在中小学中,学生权利被侵犯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一下四个方面。第一,在我国传统的文化教育中,老师对学生的管理以及学生对老师的服从都是理所当然的,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这也为当前学生权利被严重侵犯、学生自己无法保护自己的现象的出现埋下了隐患。第二,当前在中小学的教师队伍中,部分老师的个人素养极其低下,法律意识十分薄弱,认为对学生的管理是自己教学的职责,往往忽视了自己的义务,忽视了对学生个人基本权利的保护[3]。第三,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学校和老师的教育观念普遍落后,学校和老师认为在校期间对学生的管理是一种特权,忽视学生的综合发展,面对学生犯错,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进行管理,造成学生权利被侵犯的现象的发生。第四,我国当前关于教育侵权的法律规定不健全,相关的立法含糊不清,义务教育监管机关监督力度较弱,造成学校和老师滥用管理权利,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

三、保障学生合法权利的对策

当前,中小学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严重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产生该现象的原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在规范学校教育管理秩序的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保护,维护其合法权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3.1提高老师的个人素质

学校老师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常常对学生进行人格羞辱,严重侵犯学生的人格权,而且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体罚或者变相体罚等方式惩罚学生,严重侵犯学生的身体健康权,给其心理和身体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因此,必须提高老师的个人素质,加强对老师的教育,促进老师采用合理的方法管理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权,保护学生的各项合法权利不被侵犯。

3.2增强老师的法律意识

老师是培养民族未来的神圣职业,当前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政策,因此,必须将其引入教育行业,提倡“依法治教”。学校应积极主动地鼓励和引导老师学法知法,增强老师的法律意识,提升老师的法律素养,让老师在法律的指导下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教育,在保障教学管理秩序有效进行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权利。

3.3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对于中小学学生权利被侵犯现象的发生,要想进行有效治理,必须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基本合法权利。在法律的保障下,学校和老师的行为将被法律法规进行严格监督,从而有效地杜绝该类现象的发生。

3.4树立新的教育观

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大力强调老师对学生的绝对引导,学生对老师的绝对服从,造成了一些素质低下的老师滥用管理权利,利用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弱的特点,严重侵犯学生的权利。因此,要想充分保障学生的权利,学校和老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采用鼓励引导的方式教育学生,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结合,更好地保障学生的权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现象的分析和探讨,结合我国的教育现状,深入分析了产生该现象的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保障学生权利的对策,在维护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的前提下,进一步规范学校和老师的行为,给予学生必要的保护,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加强“依法治教”,实现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风.中小学学生权利保护的对策[J].江苏教育.2013,5(12):95-96.

[2]李莉莉.中小学教育管理中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分析[J].华北科技教育.2014,5(6):34-35.

上一篇:高校“青年文明号”下一篇:社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