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节日礼仪教案

2024-07-23

国际节日礼仪教案(精选9篇)

国际节日礼仪教案 篇1

节日礼仪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中外的节日礼仪。

教学重点:能够恰当地运用中外节日礼仪规范自己。教学难点:养成重视节日礼仪的态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景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教 具:多媒体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智慧之光

习俗也许不如法律来得明智,然而它们向来比法律更爱人欢迎。

——迪斯累利

礼节比法律更重要,它那高雅的特性为自己筑起了一道无法攻克的防护墙。

——爱献生

二、讲授新课

(一)、春节

春节(含除夕)是炎黄子孙历史最悠久、最隆重、最富于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又叫“过年”“年节”,其影响遍及祖国的四面八方、海外华侨和华人。在中国历史上,上自帝王显贵,下至村野山民,家家要过年,人人要过年。在我国多民族的国度中,除藏旅、白族、傣族等有自己的年历,各自过本民族的年节外,其他各民族都同汉族一道过春节。

中国民间过春节的主要风俗有:

(1)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器具,拆洗被褥,洒扫庭院,掸拂尘垢,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2)贴春联。贴春联,是春节的主要传统风俗之一。每年阴历除夕,无论城乡,家家户户门上都要张贴红色春联,为节日增色。

(3)除夕守岁。除夕之夜,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在年三十这天夜里,一家老少围坐吃团圆饭,大家终夜不睡,以待天明,称之为“守岁”。

(4)“除夕”年夜饭。阴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叫做除夕。“除”取去之意,“夕”则为夜晚。除夕就是把本年中最后的一夜去掉,有除旧迎新的意思。这晚,全家人会同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而摆放一大盘苹果是步不了的,叫做“平平安安”。年夜饭电著名的就是饺子。用饺子象征团聚和欢,又有“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年夜饭还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菜,就是“鱼”,取“年年有余”之意。

(5)压岁钱。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和“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可以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以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6)放爆竹: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究其历史源远流长。但近几年,为确保人民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许多大城市都颁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7)拜年。从初开始亲朋好友相互拜年。若去家中拜年,人们见面以相互作揖为礼,并道“恭喜发财”。有些地方招待客人时要请客人吃柿子、苹果,巷为事事平安,吃年糕,则表示年年高升的意思。

春节期间的热闹场面要到初

五、初六才会逐渐消退,但有的人家要一直闹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度过了元宵节,才算真正过完年。

(二)、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之夜要吃元宵、观花灯。元宵源于宋代,它足糯米里裹馅的糕点,放在水中煮熟后连吃,人们也称之为“汤圆”。在元宵节前后还有舞龙灯、猜灯谜、坐花轿、跑旱船等活动。

(三)、清明节

清明,是中国汉族和壮族、朝鲜族、苗族等数十个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每年阳历的4月5日,是24个节气中的一个。节日期间活动主要有踏青、扫墓、放风筝等。现在往往把踏青与扫墓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旅游项目。

(四)、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杀,为了纪念他,把这天当做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南方还有赛龙舟等习俗。

人们迁要洒扫庭院,清腐除垢,采艾蒿悬于户上,叫做“插艾”,以驱除邪气,消除病毒。贴娘们用彩色丝绒或多色花布缠制五彩续纷、小巧玲珑的香包,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还盛行饮雄黄酒。

(五)、七夕节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相传,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牛郎”和“织女”相会之时。

每到七月七日晚上,我国各地方的妇女都要举行别致的活动。少女们往往结伴祭拜牛郎织女星,她们用茶、洒、水果、五子(桂花、红枣、榛子、花生和瓜子)作供品,还有化妆用的花粉。这种仪式叫“贺双星”。焚香礼拜后,把所供花粉分成两半,一半撒到屋顶上献给织女,余下的白已用。妇女们趁着织女和牛郎团聚开心之际,向织女乞求灵巧。这就是七夕节最普遍的游戏——乞巧。

(六)、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节日“中秋节”。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俗,是中秋佳节的特色。人们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企盼丰收、幸福。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友,联络感情。

(七)、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重阳节。我国索有重阳登高的风俗,每逢这一节日,古人都要头插菜萸,手提菊花酒,登山游玩。

重阳节正值深秋,空气清新,天高云淡,登高可以赏花、观景、锻炼身体、增进健康,是一项有益处的体育活动。

重阳节的来历

很失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 着几片地,安分守己地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 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小时候曾听大人 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桓景翻越了千山万水,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地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荚眯眯地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刽,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初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初九那天,他就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地传到现在。

想一想:为什么每逢重阳节,古人都要头插莱萸,手提菊花酒,登山游玩?

(八)、元旦

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元”含有第一和开始之意,“旦”则是一轮红日从地面开始升起。“元”和“旦”合在一起,就是要人们以蓬勃朝气来迎接崭新的一年。

元旦期间人们互送贺卡、登门拜访、电话问候。友好国家领导人之间或友好人士之间也都常以互发贺昔或互送名片,团拜等形式来欢度新年。

(九)、圣诞节

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诞生的日子,公认的日期是l2月25日。圣诞节本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一个具有民族风格的全民性的节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甚至非洲,东南亚一些国家都很盛行。

按照习俗,过圣诞节时人们都互赠圣诞贺卡和圣诞礼品。贺卡可以在商店买到,也可以自制,只要写上一句祝词,写上自己的姓名就行了。蹭贺卡一般耍根据对方的年龄兴趣爱好“及与自己的关系等。不仅同事、同学、朋友之间互赠,家庭成员之间

也有互赠贺乍和礼品的习惯。这是一种最普通的庆祝圣诞节的活动。

圣诞节趣味礼仪测试

在圣诞晚会上,让你扮演圣诞角色,下面四种角色你会选哪个? A、圣诞老人 B、圣诞树 C、圣诞袜子 D、圣诞驯鹿

选择A的人

圣诞老人是大家都喜欢的人,因为他能给所有人带来圣诞礼物,属于最受欢迎的人物。

选择圣诞老人的人,一般都会希望自己能成为众人的焦点,希望自己被大家重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们不会在乎自己付出了多少,得到多少回报,属于群体的领袖人物。因此他对于礼仪是有着天生的敏感,对各种礼仪运用得得心应手。

选择B的人

节日里的圣诞树流光溢彩,虽然亮度并不算很高,但是如果没有它,就会少了很多节日的气氛,所以它是圣诞节必不可少的元素。

选择圣诞树的人,一般不太喜欢独领风骚,但又是一个队伍里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他套}董得遵守公共场所的各项礼仪,但不会是做得最出色的那个。

选择C的人

圣诞袜子。给你的永远是惊喜,就向潘多拉的宝盒,对喜欢探索未知的人来说,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选择圣诞袜子的人,会执着地做一件事,只为最后成功出现时那一刹那的激动,他具备礼仪常识.并会有条不紊地执行,在社交场舍中,套低调地在小范围内展示自己的礼仪修养。

选择D的人

帮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忠实地帮助圣诞老人把欢乐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没有它,圣诞老人的礼物可就要积压了。

选择圣诞驯鹿的人,不会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并且选定一个方向就会坚定地走下去,默默承受所有的喜怒表乐。这样的人有时会固执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不太注重礼仪,套引来他人的非议。

(十)、愚人节

愚人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4月1日。按照西方国家的习俗,在愚人节这一天,人们可以任意说谎骗人,愚弄他人。骗人越多,越能得到推崇。愚人节活动活跃气氛,放松一下大脑,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一些乐趣,本不是件坏事。但是开玩笑或愚弄人应该有个分寸,要适可而止,不要只是一味地追求骗术的高明,而不顾他人的承受性,也就是说不要把自已的一时高兴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十一)、母亲节

母亲节是英美等国家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意而设的一个节日。日期是每年的5月第二个星期日。

每逢母亲节,做儿女的会送给自己的母亲节日贺卡、鲜花以及母亲们喜欢的精美礼物等,同时,在这一天做父亲的会领着子女们包揽家务,以便让做母亲的有个休息的机会。

(十二)、父亲节

父亲节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日期是每年的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按照习惯,父亲节这一天,做孩子的通常一大早就起床给父亲做一顿丰盛的早餐,端到父亲的床头,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另外,父亲节这一天,孩子们还向父亲赠送礼物,所送的一般是父亲喜欢的衣服和爱喝的酒。

(十三)、情人节

情人节是英美等国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日,时间是每年的2月14日。值得注意的是,情人节不仅仅是年轻人的节日,也是一个大众化的节日。情人节这一天,不仅仅情侣们互赠卡片和礼物,人们也给自己的父母、长辈以及其他受自己尊敬和爱戴的人赠礼物和卡片。

三、小结

四、作业: 1.调查与思考

如今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似乎更热衷于过“洋节”,而传统节日的时候,大街上却越来越冷清,那么,你对传统节日是怎样理解的呢?它对于我国文化的传承有怎样的作用呢?并在你的亲戚朋友们中做个调查,看看他们是比较喜欢过传统节日还是洋节日呢? 2.交流园地

请以“我的节日礼仪”为题写一篇作文,和同学们互相传阅交流,加深同学们对节日礼仪的印象。

3.收集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进行交流。

藏族节日风俗礼仪 篇2

藏历新年:这是藏族最隆重的节日,从藏历正月初一开始连续庆祝15天,但最主要的活动在头四天。届时在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等地会遍布藏民,宗教气息浓郁。

“抢水”是年初一第一个节目,从深更半夜开始藏民就要到河边抢着舀水,据说谁舀到第一桶水今年就能获得最好的运气。从年初二开始他们才开始走家串户,相互拜年。

初三要敬奉“屋脊神”,仪式是把崭新的经幡插在屋顶上,然后煨燃柏枝,向空中抛洒糌粑。初四最为热闹,摔跤、举重、骑马、跳舞等活动都在这天表演。

萨嘎达瓦节:在每年藏历4月举行,释迦摩尼在该月出生、得道、圆寂,藏民相信在4月行善可以积亿万功德,整个藏区都会有纪念活动,尤其4月15日那天,会看到很多藏民去拉萨的大昭寺煨桑、磕长头、供灯、供酥油。

在最热闹的4月15日,人们一般会先去大小昭寺向佛祖进献哈达,添灯礼佛,之后到哲蚌寺的后山绕山,全程十几公里,需半天时光,如果跟着藏民绕山,就能看到整个拉萨河谷底和拉萨城区。

布施也是藏民的一种传统习俗,在4月15这一天,德吉南路一带将聚集了来自西藏各地的乞丐,场面浩大。

雪顿节:它又称藏戏节,每年藏历7月1日举行,庆祝活动持续4-5天。该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起初是严肃的宗教活动,后来增加了藏戏、晒佛等内容,成为西藏最著名的大众化节日之一。

雪顿节在全西藏都有庆祝,拉萨游客必去之地是哲蚌寺和罗布林卡,前者会在早上举行声势浩大的晒佛仪式,后者是看藏戏的地方。节日期间当地人还会带着自酿的酸奶、青稞酒去郊外的园林闲逛。

在雪顿节开始前的1-2个礼拜会官方会给出活动安排表,一般各大客栈都会张贴。

沐浴节:去拉萨河边沐浴。藏历7月(公历9月,金星出现周),藏民认为这一周的拉萨河水特别圣洁,最能清除污垢,治愈疾病,促进身体健康,所以都去河边沐浴、洗衣、玩耍。

燃灯节:家家点灯照亮拉萨城。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一年一度的“燃灯节”,据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是在这天圆寂成佛,每年这天,大小寺庙都会在神坛上点起酥油灯,伴随着诵经、灯供等活动昼夜不灭。

据说在燃灯节期间寺庙里的喇嘛每人要做30盏以上的酥油灯,到了燃灯节的晚上,拉萨家家窗台上会放满酥油灯。藏族人认为数字为单数才有吉祥之意,所以酥油灯盏的数量都是单数。

传统节日

1、大佛瞻仰节

是西藏的日喀则僧俗民众每年藏历五月间在扎什伦布寺举行大佛瞻仰节。扎什伦布寺,喇嘛教格鲁派(黄教)第四大寺。在西藏日喀则尼色日山下,为历世**的驻锡地。

2、祈祷节

藏族地区最为隆重的既是大型宗教活动,也是民间性的节日活动,藏语叫“莫郎切波”。每年举行两次,一次是在农历六月十五,一次是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正月的祈祷节比夏季的祈祷节要隆重。

3、跑马山转山会

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康定一带)等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跑马山转山会日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那天甘孜藏区远近群众身着民族服装,汇集到跑马山上和折多河畔。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

4、望果节

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特色节日风俗

沐浴节:去拉萨河边沐浴。藏历7月(公历9月,金星出现周),藏民认为这一周的拉萨河水特别圣洁,最能清除污垢,治愈疾病,促进身体健康,所以都去河边沐浴、洗衣、玩耍。

燃灯节:家家点灯照亮拉萨城。藏历10月25日是藏传佛教一年一度的“燃灯节”,据说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就是在这天圆寂成佛,每年这天,大小寺庙都会在神坛上点起酥油灯,伴随着诵经、灯供等活动昼夜不灭。据说在燃灯节期间寺庙里的喇嘛每人要做30盏以上的酥油灯,到了燃灯节的晚上,拉萨家家窗台上会放满酥油灯。藏族人认为数字为单数才有吉祥之意,所以酥油灯盏的数量都是单数。

礼貌宝宝的节日礼仪 篇3

随父母去亲友家做客,要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有小朋友到访,要做个热情的小主人。宝宝的一言一行,全依赖于父母平日的教育。

培养礼貌的小宝宝之“8项注意”

外出做客没规矩,不仅会破坏当时的喜庆气氛,还会让妈妈爸爸颜面扫地。所以,出门前妈妈一定要给宝宝打好“预防针”,还可以利用路上的时间,适当强调一下“规矩”,教宝宝使用礼貌用语“您好”、“您早”、“谢谢”、“再见”等,做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1、进门先向主人问好

到亲友家做客,见到主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招呼、问好、拜年,并能正确的使用称呼,如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哥哥、姐姐等。未经主人允许,不要到其他房间走动,更不能只顾自己开心,在沙发上、床上一通折腾。大人们谈话聊天的时候,宝宝不要随便插嘴,如果有事情要告诉妈妈,大大方方说出来,不要咬耳朵,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2、不和小主人抢玩具

小主人对自己的玩具自然有支配权,到人家做客,小主人提供什么玩具就玩什么,不要肆意乱翻。看到自己没有的“好玩意儿”,可不要想着据为己有,征得同意后再拿过来玩,之后还要记得放回原处。如果一件玩具两个宝宝都想玩,妈妈应该规劝自己的宝宝不要挣抢,要学会用商量的语言与小主人沟通。

3、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平日,妈妈就要教导宝宝养成讲卫生、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到亲友家做客,吃东西剩下的果壳、果皮要主动扔到垃圾筒里,或者放到指定的地方,不要随手乱扔。饭前饭后要洗手,如果手上沾上了果汁、菜汤,更要及时清理干净,以免弄脏桌布或家具。

4、做热情的小主人

如果有小客人随父母到家里做客,宝宝应该如何接待呢?最好的表现自然是热情大方地接待喽。宝宝的得体举动,自然会引来客人们的好评。

5、主动问好

有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宝宝要跟随父母在门口迎接,热情问好,因为你是小主人呀。如果客人带来了礼物,接受的时候可一定记得道谢。很多客人会问宝宝一些问题,比如“叫什么?多大了?在哪里上幼儿园?”要大大方方回答,不要扭捏。

6、和小朋友分享乐趣

事前和宝宝约定好,如果小朋友来了,应该主动拿出自己的好吃的、玩具和小朋友分享,这才是有风度的表现。不要做对小朋友不友好的事情,更不要说对小朋友不友好的话。

7、才艺展示增强自信

客人来了,正是宝宝展示才能的最佳时刻,也是锻炼宝宝“胆量”的好机会,为客人们背诵儿歌或古诗,表演舞蹈或者唱一首歌,都能为聚会增添欢乐气氛。

8、不乱发脾气

事先告诉宝宝,爸爸妈妈对其他小朋友的夸奖和表扬是出于礼貌,宝宝可不要为此而觉得父母冷落、忽视了自己,甚至大吵大闹,非要争个第一才心满意足。更不能借着家里有人的时候,向父母要这要那,提出物质要求,甚至无理取闹。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闽南节日习俗礼仪 篇4

筅尘日

即年终大扫除。人们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叶、榕树枝叶,或用稻草、甘蔗叶等扎成长长的掸子,用来清扫屋角梁上的灰尘蛛网,同时也用“桌布巾”来清洗各种农具、物品。

蒸碗糕

“筅尘”节之后,在闽南一带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晋江、石狮等沿海一带,为过好春节,还要蒸“碗糕”,这“碗糕”也称为“发糕”。在闽南语里,年糕是越“发”越好,因为“发”就是发财、发达的意思。蒸“碗糕”得先“发酵”,所以“碗糕”寓意着能够发达发财、发家致富。

贴春联

除夕,人们将家里所有门上的旧春联和福字取下,再贴上崭新的春联。而贴春联在有些地区一般是由家里的男子来贴。如此一来,家里变得崭新喜气了起来。

敬天公

敬天公是每一年正月初一最为隆重的仪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丰收平安。

开正

除夕之夜,家里团聚在一起“打边炉”吃团圆饭,家里的长辈会先给家里的小孩发红包,然后是跳火群。大家聊天玩耍,一起守岁至深夜12点钟响,迎来新的一年,在子正之时“敬天公”的同时,家家户户燃放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开正”。

闽南过年风俗

1.拜年:亲友互相往返拜年,互道恭喜,祝福对方来年事事顺利、身体健康。

2.穿新衣:新衣代表万象更新,尤其是小朋友对新年的期待,有一套自己喜欢的衣物,从帽子、衣服到鞋子全是新的,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一件事。

3.行春:新年第一次出门,通常会到庙里祈福,祈求新的一年事事顺利。尤期会注意出门时的方位,先往东走走会大吉大利,就鲜少有人会往南走的。

4.开门、关门看吉时:开门、关门本是件稀松平常的事,但是在初一这天就显得隆重,因为农民历上都有注明几时开门、关门是大吉,所以大家宁可按照时间讨个吉利。

5.禁忌多:新年期间凡是认为不够吉利的事,都被列为禁忌之列,如:不能口出秽言、不能骂人、不能倒垃圾清秽物、不能用刀剪、不能白天睡觉、不能煎粿等。

6.早餐吃素:这是以前农业社会,一般吃荤家庭唯一一定吃素的一餐,是祖先们怜惜万物的仁爱之心,现代的想法认为初一吃素也是一件好事,因为前一晚的年菜太油腻,清肠胃也有益健康。

贺正

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即出门走访邻居亲友,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俗称“贺正”,亦拜年之意,一直到元宵。有客上门,要奉上糖果、蜜饯,或喝甜茶、咖啡,让客人“甜一下”,以示有个甜蜜的开端。

团拜

所谓“团拜”,即使村民一起到村里最大的祠堂敬拜天公,在早上--点的时候开始。团拜的由来与村民的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祠堂敬拜天公时,有一个最为重要的仪式叫做“爻杯”。“爻杯”在闽南以及台湾一带盛行,也叫“博杯”、“掷筊”。

拜年习俗

过年时在闽南流行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得饱,初四安下地,初五隔光,初六舀稀饭,初七摸,初八摸,初九祭天公…………”,这句话要用闽南语念起来才会顺口,大概的意思是:初一和初二要起早床,起早床后食用糯米制作的甜稀饭,寓意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

初三就可以睡得饱。因为自大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间大伙大多都守夜劳累,所以到了初三这天便可以安睡迟起,好好调理调理身体,养足精神,以备新年里精神抖擞。

初四安下地是说腊月二十四那天上天去的神仙们在初四这天返回地面带来新一年的运程。

初五隔光的意思就是可以解除很多过年的禁忌,比如在初一至初四在家中是不能打破碗或其它器皿的,到了初五这些禁忌就不存在了。

初六舀稀饭是说过年时人们常常大鱼大肉,过于油腻,到了初六这一天就要归于平常,吃点稀饭等素食用于调节饮食,以利于身体健康。

初七摸、初八摸这句话如果不是闽南人就没办法理解了,可能还会以为是搓麻将呢,其实不然,初七和初八是为初九祭天公做准备工作,闽南人都要用手工制作很多年糕,这些年糕绝大部份是用糯米为原料做的,分为两种,一种叫“粿”另一种叫“龟”,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粿”是无馅的,一般做成圆形,要多大有多大,主要看蒸笼的大小, “粿”一般是用米浆来作为原料,蒸熟后在最上面一层涂抹一层生油,然后在正中央贴上一张剪成圆形的红纸,以示吉祥。另一种年糕叫“龟”,有馅,一般是用炒花生搅碎后加上白糖加工而成,“龟”一般作成巴掌大小,包好后用专用的木模印在年糕的表面上,花纹就是以龟壳的样式为参照的,所以闽南人把这种年糕称为“龟”,寓意健康长寿。“龟”制作好后,在底部放一张竹叶,材料类似于端午节包粽子时的竹叶,在叶片与年糕之间也要涂抹上一层薄薄的油,以防粘住锅底或蒸笼。

怒族的传统节日礼仪 篇5

山林节

居住在云南省兰坪县菟峨区的怒族(自称“若柔”人)为祭祀树林而过的节日。节期一般在树木枝叶茂盛的六、七月间举行。祭礼时要阖族参加,并排除其他民族的成员。他们集中到山上一片被视为“神林”的树林前,由巫师主持,杀黑羊祭祀,求神保护森林,免除各种虫灾、火灾等危害,使林木长得树高干粗。祭毕,就地烹羊同享。

吉佳姆节

怒族最热闹的节日。吉佳姆。怒语译意,是过年之意。节期在每年秋收之后,一般要过15天。节日里,村村寨寨烤酒杀猪,歌舞通宵达旦。在节日期间,又以杀年猪后的头一天为节日最欢乐的一天。这一天,姑娘们打扮一新,身着绣有花边的衣裙,佩戴站用珊瑚、玛瑙、贝壳、银币串成的胸饰。小伙子们也全身新装,手持琵琶,曲调不断反复,曲意不断增加。人们伴随琴声翩翩起舞。屋里的老人们也趁酒兴大唱《酒歌》,祝福后代幸福成长。

祭谷神

怒语称“汝为”,原碧江县匹河一带怒族人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在这一天要举行祭祀活动,祈祷谷神保佑。

怒族节日仙女节

仙女节是中国南部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在每年中国农历的三月十五日举行。

届时,以各村寨为单位选择有钟乳石的山洞为仙女洞,人们纷纷带上祭祀用品前去祭祀。这时候,也是当地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人们还要为“仙女”献上一束束杜鹃花。

祭祀时,要点起松烟,并由主祭者念祝辞,还要打鼓诵经。随后大家磕头,以祈求仙女保佑。祭祀结束后,各家各户设宴饮酒,青年男女则身穿节日盛装,前往一个空旷的地方进行射箭比赛。同时,举办各种物资交流集会,吸引当地各民族群众前来购买。

相传人们凭吊的这位仙女,是吉木得村一位名叫阿茸的美丽姑娘。她发明了飞跨怒江的竹篾溜索,还在高黎贡山上为人们引出了甘甜的泉水,后来她为了逃避头人的逼婚强娶,藏身洞里,变成了一尊石像。

据传说那天正好是农历三月十五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聪明能干坚强的姑娘,就在每年的这一天

春节习俗

怒族春节,怒语称“吉佳姆”,即过新年的意思,又称作“盍司节”,时间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底至正月,节期十五天。过这个节日的主要是云南省碧江、福贡、贡山、兰坪、维西等县的怒族人。每年春节前,怒族村寨的各家各户都忙着杀猪、糯米粑、酿“咕嘟”酒(用玉米面发酵制成的酒),到了年三十,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清除脏物,以迎接新年。

到了除夕晚上吃年饭前,怒族人会将玉米花、饭菜等食物放置于堂屋火墉的三角铁架中,三角架的三只脚上方要摆上三杯酒和三片肉,家中男女老幼举行“那作莫”的祈福仪式,祈祷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除夕过后的初一至十五,各村寨里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文娱活动,其中打粑粑是男青年们最为喜欢的项目,其内容是参赛者分作两方,一方将粑粑和肉挂在村外的树上,另一方则用弩弓射,粑粑或肉归属于射中者,双方就这样互相比赛,试试谁的弩艺更高。而怒族女青年们则喜欢比赛谁荡的秋千最高,怒族称为“打秋千”,荡得最高的姑娘,就被认为她的勇气也是最大。

哈尼族的节日习俗礼仪 篇6

哈尼族盛大的传统节日有苦扎扎节(即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十月年,还有喝新谷酒的习俗。届时,唱歌跳舞、摔跤、磨秋、射弩,热闹异常。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把宴席摆到街心,饭桌相连成长龙,进行长街宴,同喝街心酒,共庆新春佳节,表现了哈尼族人相亲相爱、团结互助的精神。

1、苦扎扎节:

哈尼族的民族节叫“苦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

六月年也是个欢乐的节日,红河地区称“苦扎扎”,日期一般在六月二十四日前后,节期三至六天。节日里,以村寨为单位杀牛祭“秋房”,牛肉各户分回祭祖,青年们聚集在一起“荡秋千”、摔角、狩猎、唱山歌,尽情欢乐。

2、十月年:

哈尼族的最大节日是过“十月年”,前后历时六天,具体日期各寨可先可后。在农历十月间过,哈尼人称它为“扎乐特”。按照他们古老的历法,每年农历十月第一个辰龙日为新年之始(相当于汉族的大年初一)。节日里每个村寨都要举行街心酒宴,叫作“姿八奇”。

3、喝新谷酒:

红河一带哈尼族,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日,有“吃新谷”的习俗。吃新谷这一天,每户人家按照老规矩,应在东方刚露鱼肚白时,到自家水田拔回一小捆连根带穗的稻子。拔稻时要选择株数逢单的稻穴,背回时无论遇到生、熟人都不打招呼,否则以为不吉。

祭山习俗

祭山是云南红河哈尼族的民间宗教节日,在每年农历三月属蛇日举行。届时,人人在家备办好羊、酒和米饭等祭品,来到固定地点,祭山仪式由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主持人来主持。

祭山时,人们先点上长香,再行叩头之礼,一边口中叨念着“保佑山火不来烧”,祭山的日子里,全寨人都不进行农事生产。据老人们说,祭山的目的在于免除山火以及山火燃烧村寨。

哈尼族是半山半耕的民族,族人基本上世世代代生活在大山里,山是他们生存繁衍的地方。哈尼族人认为,高低不同,形状各异的高山具有某种神性,把自然界的山神秘化、人格化,人的病痛、苦乐、粮食的丰歉常与山联系在一起。

哈尼人认为有些山是被一定的神灵司管着,如果得罪了山上的神灵,轻则可使人们的庄稼颗粒无收,重则能危及人的生命,所以哈尼族崇拜某座高山,就是崇拜司管这座山的神灵,居住在山周围的人们都要定期杀牲祭祀,祈求山神不要施威发怒,而要赐福于人们,祭山的传统就是这样慢慢发展延续至今的。

龙笆节习俗

龙笆节是云南省哈尼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中旬由寨里的“龙笆头”择具体日期举行。过这个节日的目的就是告知人们,从此时起已经进人了农忙时期。

龙笆节期间全寨的人一起动手,在寨子四周插上龙笆。龙笆的起点安放一个由“龙笆头”亲手制作的大龙头和一对木头人,大龙头安放在门头上,木头人安放在门里的土坎上。

卧龙表示风调雨顺的好年景,一对木头人则是警告所有的青年,从此时起不准再走村串寨谈恋爱。节日里,村寨里充满了庄重而愉快的气氛,男女老少都手持一件木制的“工艺品”。壮汉举起火铣对空鸣放,以示吉祥。姑娘们也在暗暗地物色着自己的终身伴侣。主妇们纷纷端出各自备好的白酒,众人边跳边饮。

节日里,外族人是不准进寨的,否则丰收的年景就会被冲掉,并给全寨带来灾难。节日一过,全寨人便在龙笆头的带领下,开始去田间耕作。从此,除有要事外,所有人在大忙期间不能随便外出。

国际重要节日整理 篇7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2000年的主题是: “卫生用水” 2001年的主题是:“21世纪的水” 2002年的主题是:“水与发展”

2003年的主题是:“水——人类的未来” 2004年的主题是:“水与灾害” 2005年的主题是:“生命之水” 2006年的主题是:“水与文化” 2007年的主题是:“应对水短缺” 2008年的主题是:“涉水卫生”

2009年的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 2010年的主题是:“关注水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2011年的主题是:“城市水资源管理” 2012年的主题是:“水与粮食安全”

世界环境日

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并提出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

2000年:环境千年,行动起来 2001年: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水--二十亿人生于它!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2004年: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中国主题:人人参与 创建绿色家园

2006年:莫使旱地变为沙漠

中国主题:生态安全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7年:冰川消融,后果堪忧

中国主题: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8年:促进低碳经济

中国主题: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9年: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主题: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2010年: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中国主题: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2011年: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

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

2012年: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

中国主题: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

世界海洋日

世界海洋日,起初联合国将每年的7月1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就此发表致辞时指出,人类活动正在使海洋世界付出可怕的代价,个人和团体都有义务保护海洋环境,认真管理海洋资源。2008 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63届会议正式通过大会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指定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

2009年主题: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 2010年主题:我们的海洋:机遇与挑战

中国主题为:关爱海洋——我们一起行动

2011年主题:我们的海洋,绿化我们的未来

中国主题:辛亥百年 海洋振兴

2012年主题:海洋与可持续发展

青岛主题:可持续发展、助蓝色跨越

世界人口日

每年的7月11日为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据此,1990年7月11日遂成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

1996年:生殖健康与艾滋病

1997年:为了新一代及其生殖健康和权力

1998年:走向60亿人口日

1999年:60亿人口日开始倒计时

2000年:拯救妇女生命

2001年:人口、发展与环境 2002年:贫困、人口与发展

2003年:青少年的性健康、生殖健康和权利 2004年:“纪念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10周年”。

2005年:世界人口日的口号是“平等 = 授权”,它侧重于性别平等以及赋予女孩和妇女平等机会如何能够改变生活和社会。这一天突出四个主要行动领域:教育、经济机会、生殖卫生和权利以及参与。

2006年:“年轻人”

2007年:男性参与孕产妇保健

2008年:联合国人口基金确定的主题为“这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将它变成现实”。根据这一主题,国家人口计生委确定的宣传活动主题为“生殖健康是一种权利,让我们将它变成现实”。

2009年: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世界人口日的主题确定为“应对经济危机:投资于妇女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人口日的主题,为了引导全社会支持计划生育家庭,帮助妇女创业,促进妇女发展,国家人口计生委将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关注计划生育家庭,促进妇女创业发展”。

2010年7月11日是第21个世界人口日,联合国人口基金将主题确定为:“每个人都很重要”。重点围绕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强调千年发展目标进展情况的每一份报告都包含数据这一重要因素,这些数据的收集、分析和传播能够对决策产生影响,进而改善人们的生活。

中国地区宣传活动主题确定为:“每个人都有贡献”。

2011年7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人口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将今年人口日主题确定为“关注70亿人的世界”。

教师节是国际节日吗 篇8

国际教师节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旨在认可全世界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目前有100多个国家在这天庆祝这一节日。国际教师节的宗旨是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和评价。

教师节最早由国立中央大学在1931年发起建立,日期为6月6日,1932年被国民政府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师节;1939年教育部改定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后来经历数及考纪专家将孔子诞辰换算为国历应为9月28日;故于1952年由国民政府行政院提请总统明令:孔子诞辰及教师节改为9月28日,以纪念至圣先师,并慰劳教师们的辛劳。

因为中国教师节设立在前,国际教师节设立在后,加上1994年9月10日中国刚庆祝过第十个教师节,所以该年及以后,中国均不再另安排国际教师节活动。

国际教师节由来

1966年10月5日,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1994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从是年起,每年10月5日为“国际教师节”,目的是为了向全世界的所有教师表达国际社会的崇敬之情,“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他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为把今天的孩子培养成明天的公民所承担的巨大责任。”就在这年10月5日,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4届会议的代表,欢聚一起庆祝“国际教师节”的诞生。

各国教师节时间时间

俄罗斯:每年10月的第一个周日定为教师节。

朝鲜:为纪念金日成1977年9月5日发表《社会主义教育提纲》,将这天定为教师节。

印度:每年9月5日定为教师节,而每年11月14日的印度儿童节同时定为印度儿童教育工作者的节日。

蒙古:从1967年起,把每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教师日。

葡萄牙:教师节是每年的5月18日。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早确定教师节的国家。

美国:每年9月28日定为教师节。这是中美建交前的1971年由美国两院法定通过的。

波兰:每年10月14日为国家教育日和教师节。

法国:教师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

阿尔巴尼亚:每年的3月7日,正好在妇女节的前一天。在教师节这天,阿尔巴尼亚放假一天。

苏丹:从1971年2月24日起,全国实行教育改革,将这天定为教师节。中、小学一律放假一天,以示庆祝和纪念。

捷克、斯洛伐克:每年3月28日定为教师节。这天前后的一周之内,全国广泛而隆重地举行尊师重教活动。国家向优秀教师颁发勋章或授予荣誉称号等。

韩国:教师节是5月15日,在这天,学生们会送给老师们康乃馨,并和学生一起度过欢愉的一天。

新加坡:教师节是9月1日。这天新加坡所有的学校放假一天。

委内瑞拉:每年1月15日定为教师节。这天除庆祝大会外,还有向教师献花等敬师活动。

泰国:每年1月16日定为教师节。这天全国学校放假,隆重庆祝。各地的庆祝仪式上,向当年退休和刚参加工作的教师颁发奖状并献花。

国际礼仪概论论文 篇9

关键词:礼仪;国际礼仪;差异;习俗

一、国际礼仪的概述

(一)国际礼仪的基本涵义

礼仪礼仪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规范与准则,体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具体形式。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彼此用以规范行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互尊互敬、促进了解的形式,是约定俗成的准则,是一个民族道德修养、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

国际礼仪也称为涉外礼仪,是指由于地区和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对于礼仪的认识各有差异。在长期的国际往来中,在对外国人表示友好、尊重的各种礼仪,以及进行各种活动和庆典的仪式中,逐步形成的对外礼仪规范。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政治、科技、文、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往日益频繁,涉外礼仪日趋重要。一方面,它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它在一定意义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民族文化和文明程度。

(二)国际礼仪的发展及过程

1、在远古时期,人类在狩猎时代就已知道要有礼貌,因为在打猎时.狩猎者相互间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而且即使没有猎获什么,也要讲一番有关野味的趣闻,使同伴们不致扫兴而归。随着人类历史的前进,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趋频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礼”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2、在阶级社会时期,“礼”的发展也达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礼”已不仅是个人之间交往的“私人礼节”,而且成了国家统治的一种手段。由于国家的产生,也就有了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国际交往也需要有一定的规范与准则.在长期国际交往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许多国家间通行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正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继续和发展。

3、随着近代工业的迅速兴起,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交通邮电事业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日趋频繁.人们更需要用“礼节”来调节和增进彼此间的关系。交际礼仪成了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讲究礼节、注意礼貌、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标志。

4、现代的国际关系。礼仪习惯的演变.加上国际关系迅速、广泛、深入的发展.必然使国际间过去通用的礼仪程式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一套现代的国际礼仪。现代的国际礼仪,包含有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际礼节、典礼仪式、外交礼遇、外交特权与豁免等多方面的内容。它们中有的已形成国际公约,例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已具有法律效力,在国际上有约束力。而其余大部分则是相互交往中“约定俗成”,逐步成为国际惯例,为各国所普遍承认和接受.起着一定的规范作用。

(三)国际礼仪的特点

1、必须以相互尊重、主权平等为基础。现代的国际关系,应当是完整的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与过去的封建割据、闭关自守的封建国象之间关系不同;也与宗主国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关系不一样。我们认为现代国家,不论大小强弱,主权应当一律平等。因此,现代的国际礼仪也应当能体现这种主权国家间的相互关系。

2、多边来往大量增加。由于前面讲到的国际环境、条件的变化,国家之间,除了双边关系的发展外,多边来往急剧增加的趋势十分明显。从而在礼仪做法上也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必然出现一些新做法。

3、国际礼仪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国防以及民间往来等各方面、多层次的国际来往,也都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来进行活动。社会团体、民间来往更含有大量的社交活动。特别是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许多公司、企业都设有专职礼仪人员或公关部门。

4、礼仪活动更加讲求实效,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具体安排更加灵活。例如,领导人之间的实质性会谈更加受到重视;日程安排更加紧凑合理;举行宴会讲究礼仪但不事铺张;参加宴会的人数有所压缩;在宴会上发表正式讲话的次数有所减少;相互访问的代表团人数注意控制,生活接待更加注意安全、舒适、方便,而较少铺张等。

总之,礼宾程序和礼仪做法,随着时代的前进.也在不断变化更新,我们应当不断加以注意和研究。

(四)学习国际礼仪的意义

国际礼仪是一种跨国际交往的交际规范。认真学习正确运用,就会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成为我们达到预期目的的得力助手。

1、为进一步强化全民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2、提升自己的内强素质。作为现代人,你跟别人打交道也好,你要做好本职工作也好,恰到好处地展示自己的素质都是非常重要的。

3、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也好,在国内交往中也好,员工的个人形象,就是代表组织形象,就是代表产品和服务形象。

4、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学习礼仪有助于我们的人际交往,如说话时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它有游戏规则。对此,我们要了解,更要遵守。

二、中外国际礼仪的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习惯等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现主要以西方国家来说,具体如下:

一、在称谓和称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的称呼通常是比较笼统的,通常一个称呼可以涵盖中国的很多个称呼。例如西方人称呼男的为先生,称呼女的为女士或者小姐。而“先生”一词在我国各类词典中的第一解释就是“教师”,是对教师最古老、最悠久的称谓,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在建国后熟人称呼经常在其姓名后面加上“同志”一词,比如,开会的时候,某某领导讲话,“向XX同志学习”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就不必细说了。但是,在当今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现在“先生”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尊称口语,二、在见面交往礼节方面的差异。中国人通常是见面喜欢点点头,握握手或行拱手礼,或者微微欠身然后握手,而西方人觉得欠身似乎显得自卑。在西方,特别在欧美国家,拥抱礼却是十分常见的见面礼与道别礼,亲吻礼和吻手礼也是常见的西方见面礼。握手礼来源于西方人类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种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作为见面和告辞的“握手”礼节,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国,握手礼不但在见面和告辞时使用,而且还作为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致意礼节。见面、道别时的礼貌演变到今天就是“你好”、“再见”两个短语,客气的顶多再互相握下手,在各种古怪疾病流行的今天显得简洁而卫生而又体面。然而西方国家,见面就要先送贴面礼、亲吻礼和吻手礼,让我们很不习惯也不能接受。

三、在宴客方面的差异。喝酒,历来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国通常遵循的是酒杯不能空茶水不能太满。在西方人他们通常喜欢啤酒、葡萄酒,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随女主人的动作而进行。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酿酒工艺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寓意,使饮酒成为中国人宴请宾朋、交际应酬等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令老外折服,使他们也对中国的白酒满怀好奇心,但他们对中国酒桌上的强行劝酒有多反感。就如我们正常的中国人对老外的贴面礼排斥一样。

四、在禁忌与习俗方面的差异。中国人不喜欢说4,觉得8非常吉利,而西方人不喜欢13和星期五。

五、待客和做客的差异。我们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为别人着想。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尽责的客人总是尽量不去麻烦主人,不让主人破

费,因而对于主人的招待总是要礼貌地加以谢绝。在餐桌上,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劝酒劝菜。所以,中国人的待客和做客场面往往气氛浓烈。而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无需客套。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还要不要再来点,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再向客人参加革命吃请喝。

六、时间安排上的差异。西方人大多时间观念很强,日程安排很紧凑。如果要拜会或宴请西方人,一定要提前预约,预约时间通常在一周以上。如果你没有预约而突然拜访或临时约请对方,对方一般会拒绝你。而且,对于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有严格的区分。如果是工作交往,应选择在对方的工作时间里进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选择在对方下班里进行。

七、在送礼方面的差异。西方人不是很重视送礼,尽管他们也常常在节日、生日和拜访时向亲朋好友赠送礼物。他们一般不看重礼品的价值,而是赠送一些小礼物,只是为了表达感情而已。而中国人大多比较看重礼品的价值,礼品的价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送礼人的情意。

上述提及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了解这之间的差异,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外国人交流、合作,更好的树立中国人的形象,也能更好地交流与学习,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对西方的精华进行吸取,从而取得社会文明的进步。

三、造成中外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

(一)地域型文化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与气候对文化的生成直接的或间接的作用,它们对人类自身的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对思维方式、社会文化潜在地发挥制约作用。我们可以把中外文化分别归强求为地域性文化差异。相对闭塞的中国在地理上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这样中华文明保持了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古希腊处于整个地中海区域的中间位置,使得希腊人拥有海上交通便利的天然优势。海洋带来激烈的竞争形成其开放的文化品格,造就其灵活、开放、进取的民族精神。

(二)习俗差异

由于社会的背景不同导致在习俗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如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神圣的象征,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而在西方文化中却不然,这足以体现中西文化的差异。龙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图腾,首先是因为龙包含着自然崇拜的因素,即人们把龙当作主宰风雪雨露的神来敬重。实际上,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只不过是观念上的东西,是对现实存在的某种或某几种东西的附会和异化。龙在西方文化中也是常见的。然而,与中华文化大相径庭的是,西方文化中往往把龙描述为一种巨型怪兽,形似鳄鱼,身披鳞甲,长有巨爪和翅膀,能游水能飞行,还能喷火,凶猛异常,破坏力极大的邪恶势力的象征。

(三)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华夏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处在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因此,华夏文化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而在封建社会中,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的统治人民,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灌输一些思想。而纵观西方文化历史,其开始形成如今的资本主义文化是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重视人的力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的文化必然会带有其“人文主义”的特征。

(四)宗教信仰上的差异。

在中国,不论是外来的佛教还是土生土长的道教,讲究的是逆来顺受、讲究的是来生。而西方的教义,虽然也强调来生,讲究受难,但不论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也都很讲究个反抗异族压迫,反抗异教徒等,这种在宗教上的差异的形成也与其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导致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但主要都是因为历史发展的背景所导致的。所以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礼仪必须先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背景,从而进行有效的国际沟通。

四、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往日趋频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导致在具体礼仪上有了很多截然不同的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呢?主要从以下三个基本要求和三个基本原则来说明:

(一)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自尊为本,要强调自尊自爱。一个人在国际交往中,不讲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你自己要把你当回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举止大方。

第二个要求就是尊重自己的职业。工作你分工不同,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真正被人家尊重的人,是有实力的人,是学有所长的人,是专业方面有本事的人。所以要爱岗敬业,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各国皆然。

第三个方面要尊重自己的单位。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公司,那在国际交往中,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维护它的尊严和形象。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往的对象,不仅要自尊,而且要对交往对象表示尊重。我们一般要讲五句话:“尊重上级是一种天职,尊重同事是一种本份,尊重下级是一种美德,尊重客户是一种常识,尊重所有人是一种教养。”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尊重,要全方位的尊重,不能失礼于人,尊重为本。

(二)国际交往礼仪的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指接受对方。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问题,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的,客人没有错,不要寻衅滋事,找别人毛病。

第二个原则是指重视对方。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要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有人也重视对方,但他找人家毛病。

第三个原则是赞美对方。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的学者乔治·枚奥先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他强调这个。所以我们在国际交往中,你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

上一篇:开学感想作文1000字下一篇:中学生白鹿原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