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总论试题一(共4篇)
民法总论试题一 篇1
离线考核
《民法总论》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原物与孳息
2、民事权利能力
3、民事法律事实
4、特定物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法人应具备哪些条件?
2、简述监护人的职责。
3、简述民事权利的分类。
三、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述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2、试分析表见代理制度。
四、案例分析题(共20分)
甲、乙二人是同学。甲在读书期间取得了去美国某大学留学的资格,乙拿出3000元,委托甲在国外购买相关的专业书籍,甲满口答应。到了美国后,甲因为学习任务繁重,再加上对当地环境比较生疏,就托其在美国认识的丙代为购买并将钱交给了丙。过了一段时间,甲想丙可能已经把书籍买好,就与丙联系,但没有成功。后来甲又多次与丙联系,都没有找到其人。乙得知这一消息后要求甲赔偿损失,甲却以自己也是受了丙的欺骗为由,拒绝赔偿乙的损失,称乙应向丙要求赔偿。
问:
(1)乙与丙之间是什么法律关系?
(2)乙应当向谁要求赔偿损失?
民法总论的读书笔记doc 篇2
正义之神,一手执衡器以权正义,一手指宝剑以实现正义,宝剑而无衡器不过暴力,衡器而无宝剑则不过是有名无实的正义。„运用宝剑的威力和运用衡器的技巧能够协调,而后法律才能完全付诸实现。
法律也好,财产也好都有两个方面的要素,人们因其环境的不同,或只看到享乐与和平之一面,或只看到劳苦与斗争之一面。
财产与法律犹如双面神的耶努斯的头颅(Janus-head)一样,对甲示其一面,对乙示其另一面,于是各人所得印象完全不同。此双面的形象不但是个人,连整个也是一样。某一时代的生活是战争,另一时代的生活又是和平。...没有战争的和平和没有勤劳的收益,只存在于天堂,其若在人间,只能视之为辛苦奋斗的结果。
德文Recht由主观和客观两种意思,客观上是指法律,及国家所维护的法律原则,也就是社会生活的秩序,主观上是指权利,即将抽象的规则改为具体的权利。
然而我们须知法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有拥护的人,又有反对的人,两相对立,必然引起一场斗争,在斗争中,胜负之数并不是决定于理由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力量的大小。„一种制度老早就应废止,而卒不能废止者,并不是因为历史的惰性,而是由于拥护者的抵抗力。事故在现行法律之下,要采用新的法律,势必要进行斗争。.....法律所经过的路程并不是香花铺路,而是腥血涂地。
法律不是人民从容揖让,坐待苍天降落的。人民去的法律必须努力,必须斗争,必须流血。人民与法律的关系犹若母子,母之生子必须冒生命危险,母子之间就发生了亲爱感情。犯法律不是由人民努力获得者,人民对峙常无爱惜之情。
我们应该为权利而坚决反抗敌人乎?亦或是为了避免斗争,不惜牺牲权利乎?前者是为法律牺牲和平,后者是为和平而牺牲法律。
被害人提起诉讼往往不是因为实际上的利益,而是基于权利感情(feeling of right)....诉讼对你并不单单是利益问题,而是名誉问题,即人格问题。
权利斗争是权利人受到了损害,对自己应尽的义务。.....人类除肉体的生命外还有精神的生命,这精神的生命由法律观之,则是权利。.....无人的生存并不是单由法律之抽象的保护,而是由于具体的坚决主张权利。
盗窃的行为可能发生两个结果:一是侵害别人的利益,二是侵害别人的人格.....故凡提起诉讼而能得到胜诉,应对加害人要求双重赔偿,一是讨还标的物,二是赔偿权利感情受到的损伤。
法律的本质在于实行.....为权利而斗争,是权利人对社会的责任。(权利斗争就是法律斗争).....不法行为遇到权利人的坚决抵抗,往往会因之中止。试着法律之毁灭,责任不在于侵害法律的人,而在于被害人缺乏勇气。我敢大胆主张“无为不法(do no justice)”固然可嘉,勿宽容不法(suffer no justice)尤为可贵.当他(舍洛克)悄然离开法庭之时,威尼斯的法律也悄然毁灭了。
但是驱使科尔哈斯做此行动,并不单单只为复仇,二是基于正义的观念。即余当为自己目前所受侮辱恢复名誉,并对同胞将来所受之侵害,要求保护,这是余的义务。
世上不法之事莫过于执行法律的人自己破坏法律。
人类的权利感情的不到满足,往往采取非常手段。.....然此(即人民放弃法律而进行自助)又不是毫无结果,教徒的殉难可使罗马皇帝承认基督教,欧洲各国的民主宪政无一不是流血得来。科尔哈斯挥动宝剑实乃“法治”发生的基础。
对国民施行政治教育的是私法,绝不是公法。国民在必要时,要能知道如何保护政治权利,如何于各国之间保护国家的独立,必须在私人生活方面能够知道如何主张自己的权利。
沉于安乐,怯于抗斗,不能勇敢的保护自己权利的人,那肯为国家的名誉,民族的利益牺牲自己.....故在国内争取民主政治,于国外方能争取国家声望。
故反抗侵害不是因为侵害属于哪一种类,而是悬于权利感情之有无。
专制国家的门户常开放给敌人进来。盖专制政府无不蔑视私权......人民养成盲从的习惯......要培养对外民气,必须先培养对内民气。
公法VS私法
请求权规范基础anspruchsnormangrundlage,简称请求权基础anspruchsgrundlage,即现行法上是否有足以支持当事人请求权的规定。
其基本问题在于:
1、分类标准;
2、分类实益
分类标准:
1、利益说——以公益为目的或是以私益为目的。民法虽为私法,但需兼顾公益
2、从属规范说——规范上下率属关系的是公法;规范平等者之间关系的是私法。民法中监护人与未成年人之间也为上下隶属关系,行政契约中也有基于平等关系而建立者。
3、主体说——法律关系主体的一方或双方是国家或机关;双方为私人者。国家或机关也可能从事私法活动。
4、特别法规说(新主体说)——国家或机关以公权力主体地位为法律关系主体者;该法对任何人都适用的为私法。
民法无论基于何种分类标准均属于私法,其旨在规范个人之间的利益,以平等为基础,其主体均为私人或非基于公权力地位,对任何人皆可适用。民法的主要特征及规范意义在于私法自治,即个人的自主决定、自我负责的形成彼此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般诉讼法被视为公法,其主要规范政府行为。但由于民事诉讼法中不同主体间的关系既涉及上下隶属又涉及平等关系,因而很难分公私,因此公私法的划分应着眼于规范主体间的生活关系,以定其权利义务的实体法,而不及于规范如何实现权利的民事诉讼法。
分类实益:
1、有助于认识两者的不同特点
2、主要在于诉讼时管辖法院的确定和救济程序——这主要在设有专门行政法院的国家。
关于诉讼管辖法院的确定,公私法德划分应当依个案认定,其争议主要在行政法。私法与公法的关系:
1、私法以个人自由决定为特征;公法则依法律或一定的权限以强制和拘束为内容
2018年春民法总论离线作业 篇3
姓名: 年级:
2018年春
学
号: 学习中心:
—————————————————————————————
第一章 民法概述
一、简答题
1、民法的含义是什么?
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民法”这一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具有不同的含义: 第一、民法可分为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第二、民法可分为广义的民法和狭义的民法。
2、民法所调整的财产关系是什么?
民法上的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有形财产是有形的物质实体,如土地、房屋、机器等。有形是就财产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并不单指可见物;电、天然气等肉眼无法分别的物体,也属于有形财产。无形财产包括债权等各种财产权利。
3、民法为什么是私法?
民法保护私人利益,以平等者意思为依归,规范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是典型的私法。
二、论述题
论述我国民法的发展。
1.中国古代的民事立法:古代没有专门的民事法律,礼所倡导的“三纲五常”原则成为历代王朝的立法和司法原则。民事法律规范往往与刑事法律规范相杂。维护以封建政治等级、宗法等级为特征的身份、财产制度是历代律典的主要任务。
2.清末、民国时期的民事立法:1907年清政府开始编纂,于1911年完成了我国历史上一地步民法典草案《大清民律草案》;南京民国政府颁布的民法典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民法典,分为总则、债、物权、亲属、继承等5篇。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国民政府的六法全书,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单行法、民事政策的形式处理民事关系。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简答题
1、权利滥用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行为人有合法的权利存在。
2.行为人有加害于他人和社会的目的
3.行为人行使权利的行为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者国家、社会公共利益。
2、概括诚实信用原则的内容。
民法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恪守承诺和信用,意思表示真实,不规避法律,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持有善意的基本原则。其包括两方面有机联系的内容:一是诚实,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言行符合实际,表里如一;二是信用,主要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信守诺言,不出尔反尔。
3、简述我国民法公平原则主要体现。
1.民法规范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的公平性。2.民事主体享有的民事权利与承担的民事义务的公平性。3.法院处理民事案件的公平性。
二、论述题
论述诚实信用原则的功能。
1.指导民事主体正确行使权利和义务 2.解释、评价和补充民事法律行为 3.解释和补充法律规范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
一、简答题
1、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有哪些?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2、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民事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享有权利的一方为权利主体,又称为权利人;负有义务的一方为义务主体,又称为义务人。按照我国的民事立法和理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等三类。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即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四类:物、行为(给付)、智力成果和人身现象及生命痕迹,它们分别是物权关系、债权关系、知识产权关系和人身权关系的客体。
3、简述形成权及其特点。
形成权是指权利人根据自己单方面的意思表示,使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权
利。其主要特点是权利人对某一法律关系可以单方面采取行动。
二、论述题
论述民事权利的保护。
民事权利的保护,也称权利救济,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时,用民事保护的方法,防止或减少权利受到侵害,或使受到侵害的权利得到恢复。民事权利是法律所赋予的,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所以任何权利都必须得到法律的保障。根据民事权利的保护措施性质的不同,民事权利的保护有两种:自力救济和公力救济。
第四章
自然人
一、简答题
1、宣告死亡的效力如何?
宣告死亡的效力与生理死亡的效力相同,即被宣告死亡人丧生民事主体资格,民事权利能力终止,原先参加的民事法律关系消灭,婚姻关系消灭,其个人合法财产变为遗产开始继承。
被宣告死亡和自然死亡的时间不一致的,被宣告死亡所引起的法律后果仍然有效,但自然死亡前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与被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相抵触的,则以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准。
2、死亡宣告撤消后的效力如何?
1、被撤销死亡宣告的人有权请求返还财产,但原物已被第三人合法取得的,第三人可不予返还。依照继承法取得他的财产的自然人或组织,应当返还原物;原物不存在的,给予适当补偿。
2、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在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得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3、被宣告死亡的人在被宣告死亡期间,其子女被他人依法收养,被宣告死亡的人在死亡宣告被撤销后,仅以未经本人同意而主张收养关系无效的,一般不应准许,但收养人和被收养人同意的除外。
3、监护人的职责内容是什么?
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
3、保护和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
4、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5、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
6、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
二、论述题
论述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死者生命痕迹保护法律关系
尊重死者生命痕迹,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我们认为,应该设立一种新的、明确的、独立的民事法律关系来保护死者的生命痕迹,这种民事法律关系不依附于死者生前所享有的民事权利,不是对死者生前民事权利的延伸保护。其构成如下:(1)死者生命痕迹保护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参照《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5条的规定,将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规定为这一法
律关系的权利主体;任何民事主体(包括近亲属,也包括自然人以外的民事主体)均为义务主体。死者不能成为该法律关系的主体或所谓的“拟制主体”,由人民检察院直接提起死者生命痕迹保护的民事案件公诉,尚无法律依据;(2)死者生命痕迹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死者生命痕迹保护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法定权利主体保护死者生命痕迹免受侵害和在受到侵害后进行救济的权利,以及义务主体不得侵害死者生命痕迹的义务。这里的权利,不是死者的民事权利,也不是死者的近亲属从死者处继承过来的权利,而是法律直接赋予死者近亲属的一项民事权利。义务主体的义务,也不是对死者的义务,而是法律直接规定社会公众应当承担的一项义务;(3)死者生命痕迹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死者生命痕迹保护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该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即死者生命痕迹。产生死者生命痕迹保护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是自然人的死亡事件。
《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自然人死亡后,其近亲属因下列侵权行为遭受精神痛苦,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一)以侮辱、诽谤、贬损、丑化或者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
(二)非法披露、利用死者隐私,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死者隐私;
(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建议在未来的《民法典》中明确规定,死者的近亲属有保护死者遗体(含器官和其他部分)、姓名、肖像、名誉、隐私、荣誉等生命痕迹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民事主体由于过错侵害死者上述生命痕迹的,应当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向死者近亲属赔礼道歉;同时造成近亲属精神痛苦的,应赔偿精神损失。
第五章
法
人
一、简答题
1、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法人的清算的种类有哪些。
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法人的清算可分为破产清算和非破产清算。破产清算是指依企业破产法规定的清算程序进行清算。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清理债务。非破产清算是指不依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的清算。
2、简述企业法人终止的原因。
1)依法被撤销; 2)自行解散; 3)依法宣告破产 ; 4)其他原因
3、简述我国《公司法》对企业设立的规定。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设立公司,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符合公司规定的设立条件的,设立公司由公司登记机关分别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不符合公司法规定的设立条件的,不得登记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公司必须报经批准的,应当在公司登记前依法办理批准手续。
二、论述题
如何理解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公司人格否认原则是美国法院在审理公司纠纷案件中首创的一个判例法原则,在英美法中称为“揭开公司的面纱(piering the corporate veil),”在大陆法中称为“直索(durchgriff)责任”或“透视”理论。所谓公司面纱,即公司作为法人必须以其全部出资独立地对其法律行为和债务承担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与其股东具有相互独立的人格,当公司资产不足偿付其债务时,法律不能透过公司这层“面纱”要求股东承担责任。而所谓“刺破公司面纱”,是指在某些情形下,为保护公司的债权人,法院可揭开公司的面纱,否定股东与公司分别独立之人格,判令股东直接负责清偿公司的债务。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价值就是遏制出资人或者其他人利用法人承担对外债务的制度来牟取私利和规避责任的行径,使权利义务的分配符合公平正义的要求。法人人格的否认不是对法人人格的永久性剥夺,只是在某种特定法律关系中,否认法人的独立主体地位,因此,法人人格否认不是“法人否认说”。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公司法》规定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该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第六章
非法人组织
一、简答题
1、合伙的特点有哪些。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条件。
2、个体工商户有何特点。
1)从事工商个体经营的主题是单个自然人或家庭; 2)个体工商户必须依法进行核准登记;
3)个体工商户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实工商业经营活动。
二、论述题
合伙的内部关系与外部关系。
合伙的内部关系主要是合伙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合伙人之间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组织。
合伙的外部关系主要是合伙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 1.善意第三人的保护。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合伙企业法》这样的规定表明,与第三人进行交易的合伙人,即使没有代表权,或受
到其他限制,也被视为合伙企业的代表人,其行为后果由合伙企业承受。2.合伙企业债务的清偿。合伙企业债务是指合伙企业存续期间以合伙企业名义进行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合伙企业对其债务,应先以其全部财产进行清偿。合伙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合伙人由于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清偿数额超过规定的其亏损分担比例的,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
第七章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一、简答题
1、区分动产与不动产有何法律意义。
动产与不动产,是法律对物进行的最重要的分类。区分动产和不动产的意义在于: 第一,物权变动的法定要件和公示方法不同。不动产物权的变动,一般示方法,动产物权 的变动,则一般以物的实际交付为要件和公示方法。
第二,所存在的物权类型不同。用益物权主要存在于不动产。《担保法》规定的留置权只能存在于动产
第三,诉讼管辖和准据法不同。因不动产发生的纠纷,由不动产所在地法院或有关机关负责处理,而动产的诉讼管辖则相对比较灵活,并不依动产的所在地确定管辖权。在涉外不动产纠纷中,处理不动产问题的准据法是不动产所在地法。
2、智力成果的主要类型。
1、作品:著作权法上的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加以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
2、发明: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3、实用新型: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及其组合所提出的适用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它是专利权的客体之一。
4、外观设计: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及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且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外观设计也是专利权的客体之一。
5、商标:商标是指以文字、图形或两者的组合以某种方式置于商品或服务上,用以区别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的显著标志。
6、科学发现:科学发现是指阐明自然的现象、特征或规律的科学研究成果。
二、论述题
试论述物的特点。
第一、存在于人身之外。人的身体是生命的载体,不能与一般的物相提并论,故不属于民法上的物。
第二、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物能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也就是说,物必须对人有价值或使用价值,因为人们成立一定的法律关系都是为了能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或满足一定的需要。
第三、能为人所实际控制。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东西,例如日月星辰,尽管可能具有巨大的价值,但可望不可即,因此只能成为物理学意义上的或哲学意义上的物或物质,而不能成为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故能够为民事主体所实际控制或支配的物质客体,才能成为民法上的 物。
第四、物以有体物为限。罗马法将物分为有体物和无体物。有体物是指占有一定空间而有形存在的物体,如固体、气体、液体等;无体物是指没有实体存在,人们凭主观拟制的物,如债权、继承权等。
第八章
民事法律行为
一、简答题
1、民事法律行为有何特点。
1)、民事法律行为是人为的法律事实;
2)、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旨在追求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3)、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基本构成要素的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民事法律行为以追求民事法律后果为其宗旨,而事实行为不以追求民事法律后果为其宗旨,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
第二,民事法律行为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或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而事实
行为的本质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事实。
第三,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人应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而事实行为的行为人并不要求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都能为事实行为。第四,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力,而事实行为则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区分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的意义。
第一,对行为主体行为能力的要求不同。有偿行为的行为主体应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而 无偿行为的行为主体没有行为能力的要求。
第二,对行为效力性能的认定不同。当有偿行为显失公平时,受损害人有权要求变更或撤 销。而无偿行为则不存在显失公平的认定问题。
第三,对行为责任的认定轻重不同。对于行为人责任的轻重,因其行为属于有偿或者无偿,法律作了不同的规定。《合同法》第374条规定:“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4、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
第一,返还财产或恢复原状。民事法律行为被确认为无效,当事人因民事法律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对方。如果一方取得,取得方应返还给对方;如果双方取得,则双方返还。返还财产的,原则上应当全部返还。如原物存在,则返还原物;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对于当事人的人身关系受到影响的,则谈不上返还财产,应该恢复原状,即恢复民事法律行为成立之前的法律地位或法律关系。例如当事人双方的结婚行为被确认无效的,则应该恢复 当事人未婚人的地位。
第二,赔偿损失。民事法律行为被确认无效后,有过错的当事人应当赔偿对方的损失;双方有过错的,则应各自承担与其过错程度相应的责任。赔偿损失的前提必须是当事人有过
错,虽然有损失,但对方没有过错,就不能请求赔偿。
第三,追缴财产。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给第三人。
5、民事行为的一般成立要件有哪些。
(1)民事主体。任何民事法律行为都不能没有当事人,没有当事人就无法作出意思表示,就不可能成立民事法律行为。单方行为的当事人是一方,双方行为的当事人为两方,多方行为的当事人是三方以上;
(2)意思表示。没有意思表示就不构成民事法律行为,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基本要件;
(3)明确的标的。标的是指意思表示内容所指向的对象,可以是某种物(即标的物),也可以是某种需要进行的行为(标的行为)。标的不明确,民事法律行为无法成立。
6、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条件有和特点(1)须为尚未发生的客观事实.(2)须为将来能否发生名不能肯定的事实.(3)须为合法的事实.(4)须为当事人约定的事项.(5)须为与当事人希望发生的法律效果不像矛盾的事实.二、论述题
1、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种类。
(一)欠缺民事法律行为能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限制民事法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未得到法定代理人同意的合同(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除外),是欠缺民事法律行为能力的民事法律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欠缺代理权的民事法律行为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订立的合同,是欠缺代理权的民事法律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三)欠缺处分权的民事法律行为
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四)欠缺债权人同意的民事法律行为。按照《合同法》第84条“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的规定,我们可以认为债务人事先未经债权人同意而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行为,属于效力待定的行为。如果事后经债权人同意,则债务人转移债务的行为有效;如果事后债权人拒绝同意,则债务人转移债务的行为无效。
2、试论无效行为的种类
(一)因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因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对所要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内容的重大事项存在认识上的重大缺陷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
(二)在成立时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在成立时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在成立时双方的权利义务分配明显违反民法的公平原则的民事法律行为。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民事法律行为,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并损
害非国家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为可变更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四)乘人之危的民事法律行为 乘人之危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某种明显不公平的条件而使其作出违背本意的民事法律行为。
3、试述效力待定行为与无效行为的区别
(一)无民事法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要具有效力,民事主体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法律行为能力。无民事法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其自己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原则上无效,但根据《民法通则意见》以及司法实践中的情形,也有例外。无民事法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所进行的某些习惯所允许的,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细小民事法律行为,如购买零食、坐公交车等,一般认为是有效的。
(二)限制民事法律行为能力人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限制民事法律行为能力人依法实施的与其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或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限制民事法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行为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得到法定代理人同意的行为,二是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的单方行为,三是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的合同行为。
(三)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所进行的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1.一方以欺诈手段所进行的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2.一方以胁迫手段所进行的损害国家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四)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双方为牟取不正当利益,互相勾结串通而实施的有损于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
(五)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又称为规避法律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为规避法律达到违法目的而实施的以合法形式出现的民事法律行为。
(六)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结果对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害的民事法律行为。
(七)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这是《合同法》明确规定的无效情形。以合同为例,需要说明以下几点:第一,只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才可能无效,违反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及 其他规范性文件不会导致合同无效。第二,只有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才可能无效,违反任意性规定不会导致合同无效。
第九章
代
理
一、简答题
1、代理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代理行为是行为主体与权利主体不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以行为主体与权利主体是否一致为标准,民事法律行为可分为本人行为和代理行为。本人行为是指以本人名义进行,行为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受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以其行为主体与权利主体一致;代理行为是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其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直接承受的民事法律行为,所以其行为主体与权利主体不一致。代理行为不同于本人行为,也不同于行纪行为。
2)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只能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代理活动,才能为被代理人取得权利、设定义务。代理人
以自己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属于本人行为而非代理行为,不产生代理的法律后果。是否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行为是区别代理行为与非代理行为的重要标志。
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进行代理行为必须具有代理权,代理人在代理权的权限范围内实施代理行为,不能超越代理权的范围实施代理行为。委托代理人是根据被代理人的授权进行代理,法定代理人或指定代理人只能在法律规定的代理权限内进行代理行为。代理不同于无权代理。
4)代理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由被代理人直接承受法律后果。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相当于被代理人本人的行为,产生与被代理人本人行为相同的法律后果。因此被代理人享有因代理行为产生的民事权利,同时也应承担代理行为产生的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
2、再代理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第一,再代理权不是由被代理人直接授予的,而是由原代理人转托的。因此,再代理的代理权应以原代理人的代理权限为限,不能超过原代理人的代理权。超越原代理权的,属于无权代理。
第二,再代理人是由代理人以自己的名义选任的,不是由被代理人直接选任的。第三,再代理人行使代理权时仍应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而不归属原代理人,也不是先归属原代理人,再移转给被代理人。
3、法定代理权、指定代理权的消灭原因有哪些?
1)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民事行为能力。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主要就是为了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利益,弥补他们在民事行为能力上的不足。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民事行为能力的,代理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代理权依法终止。
2)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代理是一种民事法律关系,如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的,则代理法律关系失去了民事主体,代理权也随之消灭。但《民法通则意见》第82条规定的情况除外。
3)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需要代理人行使代理权来实现被代理人的利益。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则代理人不能通过行使代理权来实现和保护被代理人的利益,代理权依法终止。
4)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取消指定。这是指定代理的代理权消灭的原因。指定代理权因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的指定而产生,因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取消指定而消灭。
5)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监护关系消灭。如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人民法院可根据其他有监护资格的人或者单位的申请,变更监护关系,使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监护关系消灭。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监护关系消灭,法定代理权、指定代理权也随之消灭。
二、论述题
1、表见代理的构成条件
表见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代理行为,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依照法律规定为有效的代理。《合同法》第49条规定了表见代理制度。构成相对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理由多种多样,例如,被代理人曾有授权于行为人的表示而实际未授权;被代理人将有关证书(如空白介绍信)交付给行为人,由行为人自行填写内容;代理关系终止后,被代理人未及时收回授权委托书,行为人仍持此授权委托书与相对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进行代理行为,一般属于效力待定行为,其效力主要取决于被代
理人的追认与否,善意相对人只有撤销的权利。如果在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情形下,仍然将行为人的无权代理行为作为效力待定行为对待,对相对人有失公允,也不利于交易安全。因此,规定表见代理行为有效是必要的。
2、狭义无权代理的法律后果
狭义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也不足以使第三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的事实或理由,而以他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1、无权代理人未经相对人主张撤销,也未经本人追认的,合同自始无效,行为人应承担行为的法律后果。
2、第三人知道行为人无权代理的,仍与行为人实施民事行为给他人造成损害的,由第三人与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第十章
时效与期限
一、简答题
诉讼时效有何特点?
第一,时效是一种民事法律事实,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它通常的结果是引起权利取得、权利丧失以及权利不受法律保护。
第二,时效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时效与当事人的意志无关,当事人不得自由设定时效或者规定时效的发生。
第三,时效具有强制性。民法对时效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当事人违反法律规定,约定延长或者缩短诉讼时效期间、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的,人民法院不予认可。
二、论述题
1、试论述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异同
除斥期间,又称为预定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权利的存续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不行使权利,期间届满后,该权利便消灭。如依照《合同法》第55条的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则撤销权消灭。这里撤销权存在的一年期间,就是除斥期间。除斥期间主要适用于撤销权、追认权等形成权。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共性在于:
第一,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都属于民事法律事实,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
第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都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事件。第三,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都是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属于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当事人不能根据自己的意志排除诉讼时效或者除斥期间的适用及其法定时间。第四,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都有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及维护法律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但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又有不同,其主要区别在于: 第一,构成要件不同。诉讼时效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的经过和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除斥期间只须一个构成要件,即法定期间的经过。
第二,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如追认权、同意权和撤销权等。
第三,法律效果不同。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消灭的是胜诉权,实体权利本身并不消灭。而除斥期间届满后,消灭的是实体权利本身。
第四,期间的计算方式不同。诉讼时效期间是可变期间,其起算点是权利人知道或者应
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可以适用中断、中止和延长的规定。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其起算点是权利成立之时,不适用中断、中止和延长的规定。
2、说明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的异同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都是诉讼时效开始后因发生法定事由而使诉讼时效期间不能按时完成的障碍。
诉讼时效中止与中断有如下不同:
第一,发生的事由不同。中止的法定事由出自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所不能决定的事实,这些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中断的法定事由为当事人的主观意志所能左右的事实。
第二,发生的时间不同。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中断可发生于时效期间内的任何时间。
中央电大民法学一试题汇总 篇4
1.请求人民法院确认某种权利是否存在的诉讼是(C)。A.形成之诉 B.给付之诉 C.确认之诉 D.赔偿之诉 2.民事权利根据其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可以分为(A)。
A.既得权和期待权 B.财产权和人身权C.主权利和从权利 D.绝对权和相对权 3.在对外关系上,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全体合伙人对合伙债务承担(C)。A.有限清偿责任 B.无限清偿责任 C.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D.按份责任
4.法人机关成员在执行职务中的行为所造成的违约和侵权损害,应承担责任的主体是(D)A.法人机关成员 B.法人代表 C.上级主管机关 D.法人 5.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是(B)。
A.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C.无效的民事行为 D.完全符合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要件的行为
6.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某公民为失踪人须(B)。
A.该公民下落不明满一年的 B.该公民下落不明满二年的 C.该公民下落不明满三年的 D.该公民下落不明满四年的
7.根据物是否具有相互替代性,可将其区分为(C)。
A.流通物和限制流通物 B.主物和从物 C特定物和种类物 D.可分物和不可分物 8.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是(A)。
A.无效的民事行为 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C.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D.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9.某甲将一台彩电赠给某乙,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C)。
A.实践性法律行为 B.要式法律行为C.单务法律行为 D.单方法律行为 10.我国法律规定,城市土地的所有权属于(A)。A.国家 B.城市 C.集体 D.个人
11.宣告死亡的第一顺序利害关系人是(A)。
A.配偶 B.父母、子女 C.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D.其他有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人
12.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有权依法有偿转让自己名称的社会组织是(A)。
A.企业法人 B.国家机关法人 C.事业单位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 13.北京机车车辆厂的法定代表人是该厂的(B)。
A.党委书记 B.厂长 C.工会主席 D.副厂长
14.某甲生前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给希望工程,该项民事法律行为属于(A)。
A.诺成性法律行为 B.要式法律行为 C.双务法律行为 D.有偿法律行为 15.我国民法规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C)。” A.应当签订代理合同 B.应当承担法律后果 C.视为同意 D.不视为同意 16.张某不慎掉入路旁河道中,急忙呼救。杨某经过,要求张某付5千元人民币方救张某,张无奈同意付钱,杨某遂将张某救上岸,其要求付钱行为是(D)。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B.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D.无效的民事行为 17.民法规定,公民的住所是(A)。
A.他的户籍所在地 B.经常居住地C.工作所在地 D.出生地 18.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B)。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19.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转移的起算(D)。
A.从合同签订时起B.从合同生效时起 C.从财产约定交付时起 D.从财产实际交付时起 20·如果公民在战争期间下落不明,申请宣告其失踪的法定期间应起自(D)A.失踪人最后离开住所之日B失踪人最后离开居所之日C公民音讯消失之次日 D.战争结束之日
21·根据物权法原理,下列行为中属于财产所有权继受取得的根据是(C)A.没收 B.劳动生产C.赠与D.取得孳息
22·在甲乙双方的买卖交易过程中,丁某既作为甲的代理人,又作为乙的代理人,这种代理行为属于(D)。
A.委托代理 B.复代理 C.无权代理 D.代理权的滥用 23.在农村,农民的联营企业属于(B)。
A.国家所有 B.劳动群众集体所有 C.社会团体所有 D.个人所有 24.以下不属于继受取得的是(A)。A.没收 B.买卖C.遗产继承D.互易
25.民法通则,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B),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一年 B.二年C.四年 D.五年 26.不能作为标的物的是(B)。
A.汽车 B.知识产权C.质权 D.抵押权
27.法律规定(D)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宣告其死亡。
A.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一年B.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二年C.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三年 D.公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四年
28.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是(B)。
A.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B.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C.全部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D.经济关系和人身关系
29.法人机关成员执行职务的行为体现着(D)。A.法人机关成员的个人意志B.法人代理人的意志C.上级主管机关的意志D.法人的意志
二、多项
1.民法通则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AC)。
A.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B.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2.在民法上房屋属于(AB)。
A.不动产 B.流通物. C.限制流通物 D.动产 3.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特殊诉讼时效,适用于(ABCD)。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B.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4.对共有财产的分割可以采取的方式有(ABC)。A.实物分割 B.变价分割C.作价分割 D.财产分割 5.国有自然资源的使用经营可以分为(ABCD)。
A.国有土地使用权B.国有林地使用权 C.国有草原使用权D.国有水面、滩涂的养殖使用权
6.根据权利人可以对抗的义务人的范围,民事权利可以分为(CD)。A.财产权 B.人身权 C.绝对权 D.相对权 7.合伙的终止原因主要有(ABCD)。
A.合作的存续期间届满B.合伙人全体一致同意终止合伙协议 C.合伙事业已经完成或已确定无法完成 D.合伙违反法律而被撤销 8.土地、森林属于(BD)。
A.动产 B.不动产 C流通物 D.限制流通物 9.书面形式一般包括(ABCD)。
A.公证形式 B.鉴证形式C.审核登记形式D.公告形式 10.动产物权包括(ABCD)。
A.动产所有权 B.留置权 C.动产的抵押权 D.动产质押 11.根据民法规定,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为(ABD)。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C.部分民事行为能力D.无民事行为能力 12.下列物中,属于有价证券的是(ABCD)。A.股票 B.债券 C.支票 D.提单
13.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处理相邻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有(ABC)。
A.公平合理B.兼顾各方,团结互助 C.有利生产、方便生活D.严格划分界限,互不侵犯 14.根据共同共有的一般理论,共同共有的特点有(ABCD)。
A.共有财产不分份额B.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C.共有人平等地享受权利D.共有人平等地承担义务
15.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包括(ABCD)。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16.下列物中,属于有价证券的是(ABC)。A.股票 B.支票c.本票D.发货票
17.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在处理相邻关系中,应遵循的原则有(ABCD)。
A.公平合理B.团结互助C.有利生产 D.方便生活 18.以下属于国家所有权客体的是(ABCD)。A。矿藏资源B.森林资源c.军事设施D.广播设施 19.动产物权包括(ABCD)。
A.动产所有权B.留置权 C.动产的抵押权 D.以国库券作抵押 20.民法通则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BC)。
A.14周岁以上不满l8周岁的公民 B.16周岁以上不满l8周岁的公民 C.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 D.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全部生活来源的 21.下列情况属于限制流通物的是(ABD)。A.土地 B.金银C.房屋 D.武器、弹药
22.民法通则规定的一年的特殊诉讼时效,适于(AC)。
A.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B.欠债到期要求偿还的 C.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D.合同到期不履的
23.以下民法保护方法中适于财产所有权保护的是(AD)。
A.请求排除妨害 B.请求恢复原状躲 C.请求赔礼道歉 D.请求遗还原物 24.民法通则规定,委托书授权不明的,(BC)。
A.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B.被代理人应当向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C.代理人负连带责任 D.代理人与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25.财产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ABCD)的权利。A.占有 B.使用 C.收益 D.处分
26.根据共同共有的一般理论,共同共有的特点有(ABC)。
A.共有财产不分份额B.以共同关系的存在为前提 C.共有人平等地享受权利、承担义务D.在共有期间共有人可以要求分出或转让自己的份额 27.法人终止的原因有(ABD)。
A.依法被撤销B.解散 C.违约或侵权 D.依法宣告破产
28.某甲不习水性,不慎落水急忙呼救,某乙经过,要求某甲付10万元人民币方救张甲,某甲无奈同意付钱,某乙遂将某甲救上岸,甲乙约定的行为是(BD)。
A.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B.无效的民事行为 C.可撤销的民事行为D.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29.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应为(ABCD)。A.物
B.行为 C.智力成果
D.人身内容
30.公民死亡后即丧失法律上的人格,随之产生一系列相应的法律后果:(ABD)。
A.遗嘱发生效力B.财产开始继承 C.债权债务消灭 D.婚姻关系消灭
31.在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中,作为行为的附屈要件,条件应符合的要求有(AD)。
A.条件必须是将来发生的事实
B.条件是将来必定发生的事实
C.条件是法定而非当事人议定的D.条件不得与行为的主要内容相矛盾
三、填空
1.民法通则规定,年满16周岁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属于具有特殊作用的种类物。3.财产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可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4.收益在法律上又称为孳息,它分为天然孳息与法定孳息两种。5.物权分为所有权和其他物权。
6.根据客观事实是否与人的意志有关,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事件和行为两大类。
7.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联营主要有法人型联营、合伙型联营和合同型联营三种形式。8.根据代理权产生原因的不同,代理相应分为法定代理、委托代理和指定代理三类。9.传统民法将他物权分为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10.在我国共同共有基本形式有夫妻共有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两种。11.民法上的死亡分为生理死亡和宣告死亡。12.《民法通则》规定,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或返还第三人。13.担保物权主要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14.我国法律规定,房屋所有权转移或房屋现状变更时,须到房屋所在地房管机关办理所有权转移或房屋现状变更登记手续。
15.民事主体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叫做国有土地使用权 16.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17.根据权利的作用,民事权力可以分为支配权、请求权、抗辩权和形成权
18.《民法通则》规定:“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按照协议,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合伙经营、共同劳动。”
19.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20.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主体、内容、客体三个要素。
21.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推定形式、沉默形式 22.物权分为所有权和其他物权。
23.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24.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有:(1)不可抗力;(2)其他障碍。25.财产的所有形式可以分为单独所有和共有两种。
26.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包括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和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两种。
27.民法上的期限,依确定根据,可分为法定期限、指定期限、意定期限
28.公民从出生时到 死亡时,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29.思格斯曾经指出;“民法准则只是以法律形式表现了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
30.民法通则规定,合伙人投入的财产,由合伙人统管理和使用 31.企业法人终止,应当向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并公告。
32.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条件时生效。
33.代理人知道被委托代理的事项违法仍然进行代理活动,由被代理人和代理人负连带责任。34.诉讼时效按其适用的范围可分为 普通诉讼时效期间 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
35.民法对物权的保护,可以依据权利人是否通过诉讼程序而分为物权的自我保护和诉讼保护。
36.占有分为所有人占有和非所有人占有两种情形。
37.在发生相邻房屋滴水纠纷后,对有过错的一方造成它方损害的,应当责令其排除妨碍
赔偿损失
38.房屋典权是指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他人的房屋,并对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四、名词解释
1.平等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法律人格,在具体的民事关系中互不隶属,地位平等,各自能够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意志。
2.宣告死亡,是指公民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宣告该公民死亡的民事法律制度。
3.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范围内以被代理人名义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的行为及相应的法律制度。
4.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在不法将动产转让给第三人以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出于善意,就可依法取得对该动产的所有权,受让人在取得动产的所有权以后,原所有人不得要求受让人返还财产,而只能请求转让人(占有人)赔偿损失。5.共同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民或法人,根据某种共同关系而对某项财产不分 份额的共同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
6.房屋典权,是指典权人支付典价,占有他人的房屋,并对其进行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7.民事权利,是指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可能性。8.个人合伙,是指两个以上公民出于共同的经济目的,自愿签订协议,共同出资和经营,共负盈亏和风险,对外负无限连带责任。
9.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设定一定的条件,并将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决定效力发生或消灭的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10.指定代理,是指按照人民法院或者有权机关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
11.时效,是指一定的事实状态持续一定时间之后即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制度。12.担保物权,是指以担保债权为目的,即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的物权。13.按份共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共有人按照各自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一种共有关系。14.监护,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身和财产权利而由特定公民或组织对其予以监督和保护的制度。
15.法人,是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16.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17.承包经营权,是指由公民或集体组织,对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等,依照承包合同的规定而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18.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9.联营,是企业之间、企业与事业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基础上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而达成的联合。
20.等价有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转移财产等民事活动中,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
21.诉讼时效,指的是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丧失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可能性的制度。
22.物权,是指权利人在法定的范围内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23.相邻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毗邻的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不动产所有权或使用权时,因相邻各方应当给与便利和接受限制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4.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指当事人为民事法律行为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消灭的前提。
25.民事法律事实,是指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26.不动产·,是指不能移动或如经移动即会损害和降低其经济价值的物。27.国有土地使用权,指民事主体依法对国家所有的土地享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28.法定代理,是指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它是为无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设立的代理方式。
29.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关系。
30.其他物权,是指所有权以外的物权,它是在所{i权权能与所有权发生分离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他物权人对享有一定程度的直接支配权。
五、问答
1.简述民事法律关系的特点。
答:.民事法律关系是指由民法所确认和保护的社会关系。(3分)其主要特点在于:(1)民事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3分)(2)民事法律关系是体现了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的思想意志关系。(2分)(3)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平等和等价有偿的特点。(2分)
2.简述按份共有人的权利。
答:按份共有人的权利有:(1)按份共有人按照预先确定的份额分别对共有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按份共有人有权要求将自己的份额出售或者转让。(3)按份共有人出售其份额,其他共有人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购买权。3.简述保护所有权的民法方法。
答:保护所有权的民法方法有:(1)请求确认所有权。(2)请求返还原物。(3)请求排除妨害。(4)请求停止侵害。(5)请求恢复原状。(6)赔偿损失。
4.筒述宣告死亡的条件。答:宣告死亡的条件有:(1)受宣告人下落不明达到法定期间;(2)经利害关系人申请;(3)经法院依法定程序宣告。
5.简述滥用代理权的行为种类
答:滥用代理权的行为有以下几种:(1)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2)代理人和被代理人知道代理的事项违法的行为;(3)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4)同一代理人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项民事活动的行为。6.简述财产所有权的权能。
答:财产所有权的权能。(1)占有权,民事主体对财产的实际控制;(2)使用权,民事主体按照财产的性质对其加以利用,以满足生产或生活的某种需要;(3)收益权,民事主体通过合法途径获取基于财产而产生的物质利益;(4)处分权,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财产进行的处置。7.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有:(1)平等原则。《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2)等价有偿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转移财产等民事活动中,要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3)自愿和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该诚实、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5)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
8.物权的法律特点有哪些?
答:物权的法律特点是:(1)权利的主体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2)物权的内容是直接支配一定的物,并排斥他人的干涉;(3)物权的标的是物;(4)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
9.善意取得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从我国情况看,善意取得应具备以下条件:(1)受让人取得财产时出于善意。(2)取得的必须是依法可以流通的动产。(3)受让人必须通过交换而取得财产。10.简述平等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平等原则的具体内容包括:(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2)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的地位。(3)民事主体在产生、变更和消灭民事法律关系时必须平等协商,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4)民事权利平等地受法律保护,任何人因他人的行为使自己的权利遭受侵害时,都有权要求他人依民法的规定承担责任。
11.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哪四项有效条件?
答: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四项有效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民事法律行为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4)符合法定形式。12.财产所有权具有哪些法律特征?
答: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有:(1)财产所有权具有内容上的完整性。(2)财产所有权具有权利主体上的特定性。(3)财产所有权具有相对义务人的不特定性。(4)财产所有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5)财产所有权的客体仅限于财物。13.简述公民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
答: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权利的区别主要在:(1)民事.权利能力是一种资格,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获取实际利益的可能性。民事权利则是民事主体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所实际享有的利益,必须通过实际的行为才能创设获取的。(2)民事权利能力是享受权利的资格和承担义务的资格的统一。民事权利并不必然包含民事义务在内,两者在具体的民事法律中互相对应、各自对立的两个不同概念。(3)民事权利能力与个人意志无关,不能由其自由转让、放弃。民事权利的内容和范围直接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志,可以依法转让和放弃。.
14.代理有哪些法律特征? 答:代理的法律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代理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2)代理人须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为民事法律行为。(3)代理人是在代理权限内独立地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代理人在代理关系中具有独立的地位,代理人在实施代理行为时应独立思考,自主地作出意思表示。(4)代理人所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15.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什么? 答: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四项有效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民事法律行为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4)符合法定形式。16.诚实信用原则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诚实信用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是应该诚实、守信用,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1分)具体内容包括:(1)任何当事人要对他人和消费者诚实不欺、恪守诺言、讲究信用。(2)当事人应依善意方式行使权利,在获得利益的同时应充分尊重他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不得滥用权力,加害于他人。(3)当事人应以诚实信用的方式履行义务,对约定的义务要忠实履行。
17. 取得法人资格的条件是什么? 答:取得法人资格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六、案例分析
1.甲急需用钱,委托乙代其出卖在上海的五间房屋。乙接受委托,将房屋卖给丙。丙与 乙谈的房价低于市场房价,丙向乙表示,事成后愿赠乙1万元作为酬劳。乙电话联系甲,甲过于相信乙并因事情忙碌而没有时间对比价钱,即委托乙代理签订房屋买卖合同。甲事后得知乙与丙相互串通,压低房价,便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
问:(1)乙代理出售房屋的行为是否有效?为什么?有何法律依据?(2)甲的损失应由谁赔偿?为什么?
答:(1)乙享有合法的代理权,其行为将房屋出售给丙是行使代理权。但是,乙在行使其权利时进行损害被代理人利益活动,该行为无效。根据民法通则规定:“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行为是无效民事行为。”因此,乙所为是无效民事行为。(2)乙和丙共同造成甲的损失,甲有权向他们二人或他们中的任何一人主张全部权利。因为民法通则规定,代理人和第三人串通,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由代理人和第三人负连带责任。
2.王强是雷州人,但家住广州,他经常自制药酒,一天让儿子王小军去某市场购买中草 药“首乌”8斤。王小军到市医药公司门市部买药材时,向售货员表示要购买中草药“首乌”8 斤,雷州话“首乌”与广州话“草乌”的声音十分相近,售货员误将8斤“草乌”卖给了王小军,王小军不认识中草药,遂将药材带回家。数日后,王强发现药买错了,找门市部要求退货,该门市部拒绝,王强遂诉至法院。
问:此案如何处理?法律依据是什么?
答:(1)民法通则规定,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 变更或者撤销。(2)售货员把王小军买首乌误解为买草乌,显然双方在买卖的标的物上存在重大误解,违
背行为人的真实意愿。(3)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对民事行为的重要内容误解而进行的民事行
为,该纠纷属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4)法院应变更或撤销双方当事人的民事行为。(4分)3.某电镀厂从2007年起为某汽车油箱厂加工电镀零配件,2009年10月,汽车油箱厂与汽车配件厂合并,更名为汽车制造厂。在合并前,汽车油箱厂已累计欠电镀厂加工费57万元,合并后,电镀厂向汽车制造厂追索欠款,汽车制造厂则以“汽车油箱厂已撤销,厂长已更换,其债务与本厂无关”为由,拒绝偿还。电镀厂遂诉至法院。问:汽车制造厂拒付欠款理由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1)汽车制造厂的理由不合法。因法人合并后,原法人的权利和义务应由变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担。(2)汽车制造厂应承担汽车油箱厂的全部债务,即57万元。
4.蓝天机械厂从2000年起为大地汽车轮胎厂加工零配件,2002年12月,大地汽车轮胎厂与某一摩托车广合并,更名为天宇汽车制造厂。在合并前,大地汽车轮胎厂已累计欠蓝天机械厂加工费60000元,合并后,蓝天机械厂向天宇汽车制造厂追索欠款,天宇汽车制造厂则以“大地汽车轮胎厂已撤销,厂长已更换,其债务与本厂无关’’为由,拒绝偿还。蓝天机械厂遂诉诸法院。
问:天宇汽车制造厂拒付欠款理由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 1.天宇汽车制造厂的理由不合法。《民法通则》规定:“企业法人分立、合并后的权利义务,由它变更后的法人享有或承担。”因此,大地汽车轮胎厂与摩托车厂合并后,原法人的权利和义务应由变更后的法人即天宇汽车制造厂享有和承担。2.汽车制造厂应承担大地汽车轮胎厂欠蓝天机械厂的全部债务。
5.甲是一家大型百货商场,商场内销售各种品牌的电器。2008年3月经人介绍认识乙公司业务员丙,乙公司是海尔电冰箱的代理商。经协商由乙供甲海尔电冰箱40台,丙未经单位同意就口头承诺,甲即交丙空白支票一张,丙填写为57200元。乙收到支票后两次供货共21台电冰箱,尚欠23500元货未供,后甲几次催乙供货或退款。乙以此事是丙所为与其无关为由拒绝。甲诉至法院。
问:丙是什么行为?合同是否有效?乙是否承担责任? 答: 1·丙的行为是无权代理行为,他未经乙委托就与甲订立购销电冰箱合同,并代乙收货款。2·合同有效。因为民法通则规定,没有代理权只有经被代理人的追认才承担民事责任。乙对丙收入自己账户的货款未提异议,并两次供21台电冰箱已履行部分合同是对丙行为的追认。3·乙应承担民事责任。丙的无权代理行为被追认后,该代理行为从开始实施起,就发生有权代理的法律效力。乙应退余款并赔偿甲损失。
6.某商店有标价l350元绞面机和350元切面机。售货员甲误将价值1350元的绞面机当350元的切面机出售给顾客乙。乙当时问:“如有问题,能否退货?”甲答:“商品售出,概不退货。”乙交款提货。不久,甲发现错误,找到乙,说明情况并道歉,要求乙补交余款或者退回绞面机。乙不同意。
问:l.甲乙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2.此纠纷如何解决? 答: 1.甲乙的行为是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甲的行为使因为对标的物发生重大误解。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是可撤销的行为。2.乙的理由不能成立。根据民法通则,行为可以不撤销,需要乙补齐货款;也可以撤销,该行为从成立时就没有法律效力,双方返还财物。
7.刘某因妻子有病急需用钱,委托李某代其出卖在原籍的三间房屋。李某接受委托,将房屋卖给王某。王某与李某谈的房价低于市场房价,李某明知价廉,但也有意让王某占便宜,王某向李某表示,事成后愿赠李500元.李写信将出售房屋之事告诉刘某。刘由于不知当地房价,又过于相信李,即复信同意,并委托李代理签定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签定后,李将房款汇给刘。王某买房后,即申请拆除翻建。房屋拆除后,刘得知王与李相互串通,压低房价,便向法院起诉,要求赔偿损失,表示房屋已经拆除就算了,但要王与李赔偿其损失。王称筹建房屋,目前没钱,李较富裕,刘即要求李某负责赔偿他的全部损失。
【民法总论试题一】推荐阅读:
梁慧星民法总论笔记06-01
教考分离总结——民法总论05-17
春民法总论离线作业05-12
2022年西南政法大学考研最经典——民法总论要点归纳11-08
中药鉴定复习总论05-21
数学思想方法总论07-03
刑法总论多选题10-01
1财务会计总论06-03
刑事科学技术总论09-12
媒介经营与管理总论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