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行业讲话

2024-10-09

烟草行业讲话(精选8篇)

烟草行业讲话 篇1

稳定规模 优化结构

全面推进山东烟叶原料保障上水平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局(公司)党组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通过总结今年烟叶工作,回顾近年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情况,明确今后三年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任务,安排部署明年烟叶工作,全面推进原料保障上水平。省局(公司)党组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专题研究烟叶工作,孙局长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今年烟叶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烟叶工作认真贯彻国家局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坚持“立足实、争取强、注重精、要特色”方针,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以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为载体,加强计划落实、三化建设、科技创新和基础管理,奋力拼搏,攻坚克难,重灾之年圆满完成目标任务,烟叶生产保持稳定发展。全省种植烤烟58.16万亩,同比增加11.23万亩;收购151.45万担,超出收购计划17.45万担,同比增加39.34万担。其中,上等烟占58.24%,提高2.83个百分点;下低等烟占6.14%,下降11.90个百分点;收购均价21.55元/公斤,提高5.18元/公斤;投放收购资金16.32亿元,增加7.15亿元;烟农总收入19.8亿元,增加8.6亿元;实现烟叶税3.59亿元,增加1.57亿元。

(一)狠抓计划落实,烟叶生产保持良好发展。面对复杂形势,将提升规模作为首要任务。省局(公司)合理安排烟叶种植收购计划,调整优化生产投入补贴政策,调动了烟农种烟积极性。各产区公司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深入宣传发动,推进土地流转,发展家庭农场和种植专业户,深挖生产潜力,持续加大面积落实力度。潍坊发展2.2万亩联合农场,临沂创建苍山放马岭烟叶基地,积极探索烟叶规模化发展新模式。全省烟叶种植规模明显增长,面积落实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促进“十二五”烟叶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推进科技进步,烟叶质量水平进一步提升。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作为转方式的核心内容。研究院农业中心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协助产区加强新品种培育和推广,鲁烟1号等四个新品种通过省级审定,推广NC55、NC102 13.1万亩,鲁烟1号9.3万亩,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强科技创新,潍坊、临沂启动烟叶技术中心建设;全省在1813座烤房开展烟夹和散叶烘烤试点,安排烟叶GAP试点7.2万亩,示范推广生物质炉300台(套),直播育苗、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膜下移栽等适用技术进一步推广。深化“山东浓香低害烟叶研究与开发”,加强技术集成和辐射带动,2个特色烟开发基地单元收购量11.57万担;日照以龙潭沟水库建设为契机,打造“金龙潭”浓香生态烤烟生产示范区。全面优化烟叶结构,加强政策引导、过程管理与检查考核,全省处理不适用鲜烟叶8.9万吨,折合干烟22万担,促进了等级结构和质量提升,莱芜下低等烟比例降至2.8%。加强收购组织管理,狠抓等级纯度,落实质量负责制,搞好初分预检、目光平衡、农场烟叶收购、内部交接等关键环节管理,严肃收购纪律,烟叶收购质量总体较好,国家局检查我省收购等级合格率84%,收购 1 秩序平稳。今年全省等级结构、收购均价、原料保障能力、烟农植烟效益增长显著。

(三)实施富民工程,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展现新水平。今年省局(公司)将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作为“三大工程”之一大力推进,对规模较大的生态村进行重点建设,生态村主导作用得到加强,现代烟草农业实现新提升。一是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投资4.8亿元,建设常规项目1.65万项。水源工程进展顺利,五莲龙潭沟水库进入大坝主体建设阶段,费县“三和”水库项目通过了国家局评审。抓好土地整理工作,实施土地整理项目7处、1.27万亩,为今后积累了经验。二是规模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百亩以上连片烟田1248片、43.6万亩,占75%;50亩以上烟叶农场2766个、34.9万亩,占60%;烟农户均33.2亩,同比提高5.1亩,比全国高17亩。三是机械化作业不断拓展。以农机示范推广项目为依托,联合开展重点环节机械研发,优化机械配置结构,加强农机配套,在主烟区安排全程机械化试点1.4万亩。机械整地、起垄、移栽比例分别达到91%、86%、22%,促进了减工降本。四是合作社建设进一步推进。省局(公司)召开两次合作社建设座谈会,明确了合作社的发展方向目标、职能定位和建设模式。各产区加强引导扶持和典型带动,出台机耕、专业化分级等补贴政策,积极创新探索,对合作社优化提升,涌现了一批如高密方市、费县利国、五莲庆华、淄川永杰、平度振忠、莱城玉叶等典型烟农合作社,促进了专业化生产发展,全省专业化机耕、植保、烘烤分别达到60%、73%、55%。五是信息化建设逐步深入。在基地单元全面应用烟站(单元)信息管理系统;临沂、潍坊等产区开展了用工信息平台建设、育苗工场、烘烤工场自动化控制和收购视频监控等探索。

(四)深化工商合作,烟叶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认真贯彻基地单元建设要求,新建2个国家局基地单元,总数达到10个,产能占今年收购计划的41%。结合基地单元建设,探索推广专业化分级散烟收购,在9个基地单元试点7.1万亩,收购散叶20.47万担,上等烟比例63.23%,高于面上4个百分点,减工、提质效果较为明显。积极开展烟叶订单生产试点工作,与上海烟草集团、浙江中烟合作,在2个单元开展试点,面积4.26万亩,订单需求8.5万担,清除不适用烟叶(干烟)2.68万担,实际收购13.84万担,其中订单等级9.38万担,占总收购量的67.8%,对口工业企业和烟农比较满意。做好烟叶经营工作,加强与工业企业衔接,提高烟叶工商交接质量,搞好“中华”原料备货,重点客户需求进一步增长,国家局检查我省烟叶工商交接等级合格率62.3%。

(五)加强基层建设,烟叶工作呈现新风貌。结合优秀基层单位创建,切实加强烟站建设,今年投资3962万元,新建烟站1个、改建27个,13个烟站通过创优验收;全省123个烟站平均承担收购量1.1万担,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诸城孟疃烟站被评为“全国烟草行业烟叶工作站标兵单位”。职业烟农队伍建设取得突破,各产区建立了相关制度,在社会保障、帮扶解困、捐资助学等方面加强扶持,全省培育职业烟农7441户、种烟规模35万亩,促进了烟农队伍稳定。做好抗灾救灾工作。今年我省经历了持续干旱、旱涝急转、风雹和台风等较重自然灾害,产区公司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奋力组织抗灾救灾、恢复生产。全省烟区先后组织烟农和社会力量、系统干部职工上几万人次投入救灾,全系统投入救灾物资、资金共计1.1亿元,维护了烟农利益,保证了生产任务的完成。

复烤公司稳步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做好中鲁、惠丰、瑞博斯3家企业人员、股权划转、清算等工作,整合工作顺利完成。加强领导班子调整和思想建设,加快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为公司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有序开展生产经营,加快技改和创新步伐,实现了稳定发展。本年度达成复烤加工意向225.5万担;1-10月份,加工烟叶126.1 2 万担,实现税利8655万元,同比增长23%,实现利润4286万元,同比增长50%。

今年我省烟叶工作经历了不平凡的历程,烟叶战线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基层员工,发扬吃苦拼搏、创新实干的优良作风,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讲大局、讲责任、讲奉献,体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扎实的工作作风和持续创新的工作精神,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省局(公司)党组对今年烟叶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同志们为山东烟叶发展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感谢。

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回顾与今后三年目标任务

(一)近年我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回顾

“十一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家局及省委省政府各项要求,做结合文章,走创新之路,以“一基四化”为核心,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大力开展家庭农场建设,启动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开展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试点,现代烟草农业建设逐步由试点探索向扩面推广、由重点突破向整体提升转变,促进了山东烟叶生产恢复性发展,提高了优质原料保障能力。

1、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搭建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烟农增收的综合平台,为山东烟叶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2005年省局(公司)新一届党组成立后,面对烟叶发展严峻局面,坚定发展主题,提出烟叶工作“十二字”方针;立足行情、省情,将中央“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方针与山东烟叶生产相结合,创造性地组织实施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为政府分忧、为百姓尽责。下发了《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实施意见(试行)》及五个子方案,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推进富民工程深入实施。到2010年,全省基本形成1000个烟叶生产生态村的格局;之后继续加大投入,对生态村完善提升。以基本烟田规划与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保障体系、公益事业帮扶为重点,全省累计投入22.3亿元,建设常规烟基项目7.4万个,受益基本烟田121万亩;投入1.58亿元,帮扶公益项目1144个,惠及农民110万人。通过实施富民工程,形成了烟叶区域化布局,改善了生产条件,构建了协同推进机制,实现了多方共赢,夯实了烟叶发展基础,支持了新农村建设,树立了负责任行业形象,意义远远超出烟叶生产发展本身。实践证明,省局(公司)党组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山东实际、有旺盛生命力的。

2、生产组织形式创新促进了烟叶规模化、集约化,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针对我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快、劳动力转移程度高的实际,产区公司积极探索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发展烟叶家庭农场和种植专业户,打造种植主体新格局,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烟农户均面积由2006年5.9亩提高到今年33.2亩;今年农场和专业户面积占到95.7%。大力发展烟农合作社,推进专业化服务,形成了“家庭农场(专业户)+合作社”的有效组织模式。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发展,促进了土地、劳力、设施、资金等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凸显了规模效益,稳定了基本烟田和烟农队伍,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3、大力发展机械化提高了烟叶生产力水平,实现了烟农减工降本,成为我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坚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烟草农业。实施了“烟草农业工程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研究”重大专项、《山东烟草农机重大专项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应用》项目,3 制定了《整县推进现代烟草农业试点工作中农用机械配置意见》,开展了全程机械化试点。充分利用行业和政府补贴政策,加强农机配套,全省累计补贴配置农机1.8万台(套),平原烟区、规模连片烟田机械化作业率显著提高,解决了劳动强度大、用工多的问题,保障了规模化生产发展。

4、科技进步促进了烟叶质量特色提升,增强了山东烟叶竞争力。通过深入调研,科学分析,广泛听取专家及工业企业意见,山东浓香型烟叶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以诸城、莒县、沂水、费县主要产区为代表的烟叶特色定位更加准确,“中式浓香”品牌逐渐彰显。近年来,实施了“山东浓香低害烟叶研究与开发”重大专项,下大力气调整品种结构,推广烟草专用肥和有机肥,延长大田生育期,推行密集烘烤设备和烤香工艺。作为全国首批省份全面推行不适用烟叶处理,开展烟叶订单生产试点。2006-2012年,全省上等烟比例由20.6%提高到58.2%;收购均价由每公斤8.56元提高到21.55元,工业企业对山东烟叶的认可度和需求量稳步提高。

5、基地单元建设深化了工商合作,促进了“三化”同步,提高了山东烟叶有效供给能力。2010年以来,按照国家局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烟叶基地单元建设。以基地单元为依托,工商研深度合作,明确质量目标定位,按需求组织生产,建立品牌、基地、技术、管理相统一的合作模式,构建了较为稳定的市场格局。烟叶订单生产和特色烟开发基地单元建设,将品牌导向型生产更向前推进一步。

(二)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经验与体会

我省现代烟草农业在实践中探索,在推进中提升,形成了一些宝贵经验,给我们以深刻启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必须紧紧依靠党委政府的支持,必须与大农业的现代化发展相结合,必须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必须在尊重烟农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与持续不断的提高烟农素质相结合,必须在坚持正确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与持续创新相结合。与“卷烟上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比,我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需要进一步深入。重产轻质观念仍然存在,部分区域种植布局、烟站布局较为分散;流程化、标准化意识不够强。二是现代化生产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与快速推进的规模化生产相比,机械化、专业化发展相对滞后,散叶烘烤、散叶收购等集约高效生产方式需要加快推进;烟田轮作与持续发展问题需要引起重视;整县推进、单元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三)今后三年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目标任务

未来三年是山东烟叶发展的重要时期。针对下一步如何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省局(公司)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读书会上,孙局长在中心发言中提出了明确要求。孙局长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促进山东省局(公司)系统持续协调发展,实现烟草产业转型升级;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贵在结合、重在实践,要紧密联系实际、找准结合点、找准突破口、走结合创新之路促进发展,实现山东烟草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烟叶工作要继续开展生态村富民工程,重视科技工作,发挥科技引领作用,推动山东烟叶做实、做精、做强、做出特色。规划未来三年的发展,我认为还是要依据全省“十二五”规划目标,按照孙局长的要求,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领会国家局各项工作部署的精髓,科学确定三年发展的重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实现烟草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烟叶生产规模,以基地单元为抓手,全面推进现 代烟草农业建设模式,促进“三化”深度融合,打造“设施农业、精准农业、高效农业”。坚持用先进科技武装引领烟叶生产发展,健全技术推广体系,依托专业合作组织保证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到2015年,全省建成30个左右高标准基地单元,基本实现烟草农业现代化,在国内烟叶生产领域处于先进水平,走在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和全省现代农业领域的前列。

2、继续推进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实现企农共赢。加大生态村发展力度,到2015年生态村平均种烟规模500亩以上,1000个生态村种烟面积占到80%以上,打造出特色鲜明的区域经济产业带。用三年左右时间,进一步完善137万亩烟叶基础设施,全面配套25个基地单元,建设1000个基础设施全面覆盖、公益事业完善的烟叶生产生态村;抓好水源工程,完成12万亩烟田土地整理。进一步完善风险保障体系,健全组织领导和政策保障机制,形成规模稳定、优质高效、环境友好、持续发展的格局。

3、全面实现机械化和信息化。紧紧围绕“减工降本增效”,加快农业机械化作业进程,到2015年争取实现所有基地单元全程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集约经营,大幅提高烟叶生产效率。加大烟叶信息化推广力度,实现全覆盖、全支撑。大力加强基地单元建设,突出品牌需求导向,走订单生产之路。

4、深入推进烟农合作社建设,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按照“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要求,大力发展综合服务型烟农合作社;到2015年,全面建成100个左右民主管理、制度健全、运行规范、服务高效的综合社。完善专业化服务体系,实现全程全面专业化服务。积极引导支持合作社承包技术服务、物资配送、设施管护等工作,提升合作社运行质量和自我发展能力。

5、大力加强科技创新,推进烟叶质量特色化。坚持浓香型导向,品种布局调整基本完成,按照“特色、优质、生态、安全”要求,精心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打造“中式浓香”烟叶品牌。

6、全面加强基层工作,提高烟叶工作整体水平。到2015年全省建成30个左右综合配套的烟叶工作站,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创新工作方法,在生产组织、技术推广、烟叶收购等方面实现创新,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新形势。加强烟叶技术队伍、管理队伍、专业服务队伍、职业烟农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队伍素质,为烟叶发展提供保障。

三、明年烟叶工作安排

明年我省烟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烟叶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立足实、争取强、注重精、要特色”工作思路,以生态村与基地单元建设为载体,以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为统领,以维护烟农利益为出发点,以推进合作社建设为抓手,稳定生产规模,着力优化烟叶结构,提高烟叶质量,持续提升原料保障能力,促进山东烟叶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13年是山东烟叶承前启后、求发展、上水平的关键一年。做好明年工作、保持烟叶持续稳定发展,需要正确分析形势,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要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当前现代烟草农业深入推进,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新型合作社建设、散叶烘烤、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机械性能提升、生产科技创新、烟站管理模式调整等;各省市发展争先恐后,先进技术、先进经验不断涌现,我们慢进则退、不学则殆。各单位要大力解放思想,破除妨 5 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用发展的思路、宽广的视野、创新的方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要加强考察学习交流,及时把握新趋势、新理念、新情况;对方向明确、看准了的事情要坚定不移、大力推进;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以改革创新精神求突破、求发展。二要强化自律,规范发展。规范是“生命线”,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和家庭幸福。近年来我省烟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严格规范的好环境。国家局、省局(公司)对规范问题三令五申。我们要认真审视品种管理、肥料管理、烤房“三改四”、不适用烟叶处理、专业化分级补贴、合同收购等工作落实情况。要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把严格规范作为一切发展的基石,始终高度重视,始终抓实抓好。三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目前全国烟叶库存较充足,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进一步优化结构是迫切任务。同时,宏观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农民农村变化大,烟叶生产形势复杂多变,自然灾害呈常态化趋势。山东烟叶目前发展形势来之不易,需要倍加珍惜,切实保护好现有产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产区公司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处理好稳与控、规模与质量、当前与长远的关系,科学把握发展定位,从全局角度统筹烟叶工作。在坚决贯彻国家局部署要求、严格落实收购计划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好政府和烟农的积极性,确保烟叶生产平稳发展,防止大起大落。要转变重产轻质、依靠粗放增长驱动生产发展的观念,坚持市场导向、优质发展,下大力气优化结构,打造特色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烟叶,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实现稳定规模与优化结构的有机统一。要高度重视烟田轮作问题,确保持续利用、永续发展,做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要解决好部分区域种植布局、烟站布局分散的问题,充分适应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的需要。各单位要全面把握形势,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国家局和省局(公司)党组的部署要求上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山东现代烟草农业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定种植规模,实现烟叶生产平稳发展

要把稳定规模摆在明年烟叶工作的首要位置。综合考虑优化结构、自然灾害、品种调整等因素,明年全省按65万亩(包括轮作的土地)进行预安排。一要抓好计划落实。各单位要本着保护产能、充分留有余地的原则合理安排面积,确保种足、种实、种好,为优化结构留出空间,为抗灾保丰收留有余地。国家局要求2013年严格控制总量,减少计划安排,我省将按国家下达计划分解落实。根据我省的情况,各市要合理安排生产,确保处理不适用烟叶、订单生产需要,确保在灾害年份完成任务。要认识到天气对产量影响是很大的,今年如果不是后期天气非常好,完成任务很紧张。完成任务才谈得上发展。安排生产的时候,要努力保持种烟村、户生产规模的稳定,山东烟叶发展到现在可以说所有的烟田都在适宜区,实在不行的进行土地整理。要把推进成方连片种植,提高种植集中度和规模化水平作为长期任务抓好。二要抓好政策落实。在收购价格上调的基础上,明年我省烟叶生产投入补贴政策总体保持稳定,每公斤上中等烟补贴2.8元的标准保持不变;对NC系列特色品种补贴到期不再补贴,绿肥种植补贴省局(公司)不再作统一规定。各产烟市局(公司)要按照总额控制、实用高效的原则,切实研究制定补充配套的投入政策,突出专业化服务,突出质量导向,充分发挥政策效应。三要抓好轮作落实。随着户均规模扩大,受土地资源制约,烟田多年连作现象较为普遍,部分地块病害增加、产能下降,推行轮作势在必行。各单位要将轮作作为保障烟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程来抓,充分利用2013年有利形势,稳步推进烟田有序轮作。除2012年底新流转出的烟田外,老烟田必须实行轮作;原则上20亩以下的户根据情况自行调整,20~100亩户按4%、100~200亩户按5%,200亩以上与农户协商确定。各产区公司 6 要制定推进轮作的政策措施,深入调查摸底,加强宣传引导,与烟农签订轮作协议,确定轮作地块、面积和轮作模式,完善以烟为主的种植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烟田轮作稳步有序、真正落实。今年已经落实的面积,这是山东烟叶生产的宝贵资源,要倍加珍惜、妥善保护。65万亩烟田不能因为计划有所调整就发生大起大落的变化。65万亩怎么用,我们就要很好的动动脑子,千方百计调剂好。在推进轮作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烟叶产能,确保烟农不流失、户数不减少、面积能恢复。这是对我们管理水平的一个重大考验,要经得起考验。

(二)全面优化结构,提高优质原料保障能力

为增加优质烟叶供给,减小面积调控压力,要把优化结构作为明年烟叶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大推进力度。全省下低等烟比例控制在8%以内。一要加强不适用烟叶处理。按照国家局“五个坚持”的要求,继续全面推行不适用烟叶田间处理措施,将优化叶片数由“下2上1”调整为“下2上2”,全省预计处理不适用烟叶(折合干烟)40万担左右。要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各产区公司要制定工作方案,完善考核体系,加强宣传指导,规范过程管理,层层抓好监督考核,确保不适用烟叶处理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杜绝流于形式、前紧后松、弄虚作假现象。明年省局(公司)将对各产区优化结构工作落实情况和实际成效进行重点考核。要优化生产技术措施,抓好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鲜烟分类、烤房调配、科学烘烤等关键环节,提高生产整体水平,努力减少下低等烟产出。二要推广烟叶订单生产。对订单生产试点工作要增强机遇意识,积极响应,努力推进。明年我省安排在6个基地单元开展烟叶订单生产试点,其中潍坊3个、临沂2个、日照1个,订单产量28万担左右。相关产区公司要积极与工业企业搞好衔接,落实试点基地单元,按照工业需求制定生产方案,尽快上报省局(公司)。

(三)突出工作重点,持续提升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水平

按照国家局整县推进的要求,以基地单元建设为依托,以设施化、机械化、专业化、基地化为重点,推进全省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上新水平。一要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明年全省计划投入6.1亿元,要加大育苗大棚、全程机械化试点和专业化分级设施投入。各单位要明确重点,认真搞好项目论证,提高规划建设水平,充分发挥项目效益。密集烤房建设要严格管理,要作为一个重点难点问题专题研究,怎样才能把已有的烤能保持住,怎样才能充分发挥设施的作用,废弃了没有人负责任是不行的。全省烤房平均承担烤能已经下降到10亩左右了,这个问题必须高度重视,每个单位都要有个说法。对管网、水井、提灌站都要进行调研摸底,贾省长在全省会议上讲全省平均废弃10%,我们建的有多少废弃的?烤房建设要按山区10座、平原20座以上烤房群和50座以上烤房工场的要求规范建设。要搞好烤房综合利用,通过合理调配资源、加强设施维修、推进“三改四”、出台异地烘烤补贴等措施,提高密集烤房利用效率,提升整体烤能。要突出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启动实施费县“三和”水库项目。申报新的水源工程,地方政府是主体,地方没有积极性的我们不去启动。因为工作一启动就涉及到许多部门,涉及人力财力,搞得半途而废不如不搞。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管护,要学习地方先进省、先进县的管护经验,认真探索建立管护制度,确保把各种设施管好用好,市局(公司)要作为一项大事列入工作评价,力争工作有突破。明年全国烟叶现场会的准备要有基础设施管护的内容。二要加快推进全程机械化。积极争取国家局政策支持,加大全程机械化推广力度,明年争取在3-5个基地单元全面推行全程机械化试点。研究院要加强与有关单位合作,扎实开展“烟叶生产全程机械化装备与标准体系研究”项目。各单位要按照基地单元内全程机械化的要求,认真编制配置方案和工作推进方案,结合烟田连片规划、7 规模种植、合作社建设、专业化服务等内容,搞好顶层设计,科学配置农机具,提高农机配置效率和作业效率。要完善维修体系,加强农机管护。三要加强合作社建设。推进合作社建设是我省现实需要,必须高度重视、全力抓好。全省规划组建100个左右综合服务型烟农合作社,2013年全面进入实体运行,其中达到省级示范社标准的要占到30%以上。各市局(公司)要把合作社建设作为明年重点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引导推动,加快建设步伐。要认真制定建设规划,与基地单元建设、烟站整合相结合,科学确定合作社的规模与布局,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可设置分社。要完善组织管理模式,规范建设标准,深入开展示范社创建活动,明年潍坊、临沂、日照培育省级示范社数量不低于30%,其它产区全部达到示范社标准。要按照“5+4”环节,拓展专业化服务范围,积极开展合作社承包技术服务、物资配送的探索,实现“全面覆盖、全程服务、全体受益”。要落实推动合作社发展的扶持政策,在启动资金、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加强扶持,确保明年合作社组建全部到位、运行质量提高。国家局、省局(公司)下发了合作社有关文件,各产区要认真抓好落实。四要加强基地单元建设。基地单元是今后工商合作、原料供给的重要平台,明年国家局新增建设110个基地单元。我们要抓住机遇,结合整县推进,加快基地单元建设,明年争取建设4个基地单元。相关产区公司要积极主动地与工业企业衔接,落实好基地单元建设计划,搞好单元规划。要全面推进烟叶信息化建设,抓好烟叶信息化整体改造提升,在合作社管理、工场智能控制、地理信息平台、移动应用平台等方面重点突破,促进信息化与烟叶业务深入融合。五要做好全国现场会筹备工作。2013年全国烟叶收购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是对我省烟叶工作的全面检验,也是提升山东烟叶形象的重要契机,抓好会议筹备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国家局和省局(公司)党组的部署要求,坚持高点定位、引领方向、争创一流,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协调配合,高标准、严要求,全力抓好会议筹备方案和各项工作计划的落实,确保会议取得预期效果。要以筹备全国会为契机,抓点带面,促进全省烟叶工作整体水平提升。

(四)加大组织力度,加快推进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

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是减工降本、提高烟叶收购质量的重要措施。贵州、云南等省份推行力度大;明年全国安排400个左右基地单元,预计收购散叶1800-2000万担。各市局(公司)要解放思想,加大组织力度,加快推广步伐,明年全省专业分级散叶收购要达到总收购量的50%左右。要结合基地单元、合作社、烟站建设和散叶烘烤,切实搞好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推广实施规划;潍坊、临沂、日照要以基地单元(整县)推进为主,其它产区力争一步到位。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合理确定组织运行模式,以“站点分收一体化”为主,以“工场分收一体化”为辅。要加强与工业企业衔接,争取对口企业深度介入,共同制定实施方案,确定人员安排、质量标准、验收方式、调拨程序等问题,提高整体管理水平。要抓好设施配套,统筹利用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对现有烟站、烘烤工场、闲置烟站进行升级改造,综合配套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所需的场地和设施;新建烟站、烘烤工场要全部配套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设施。要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工位管理,合理配置人员,规范运作程序,强化质量控制。要加强分级队伍建设,指导合作社配足、配强服务队,制定业务技术标准,规范服务行为,搞好技术培训,依托专业队全面做好专业化分级工作。各产区公司要完善相应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实行精细管理,注重实践创新,加强考核监督,及时规范落实补贴政策,直接兑现到合作社,确保专业化分级散叶收购工作取得实效。省局(公司)制定了《2013年烟叶专业分级散叶收购工作实施意见(讨论稿)》,讨论修改后下发执行。

(五)强化科技支撑,进一步提升烟叶质量特色

坚持高端高质高效战略,以浓香型为导向,持续推进山东烟叶质量特色上水平。一要继续大力优化品种结构。要树立忧患意识、长远意识,抓住明年有利形势,克服一切困难,坚定不移地推进品种结构优化,推广优质适产品种,提高山东烟叶市场竞争力。2013年,各产区要加大NC55、NC102、鲁烟1号等品种的推广力度,稳定NC89、K326的种植面积,进一步压缩中烟100品种。各产区公司要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品种优化目标,严格落实责任,切实加强种子购进与发放、育苗、移栽等环节管理,坚决杜绝烟农自留自育品种现象;承担良种试验单位要严格规范试验示范品种的流通管理。各产区要加强对品种工作的检查考核,种植劣杂品种的,省局(公司)坚决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研究院要认真做好新品种的引进和试验示范工作,加快选育适应山东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后备品种。这里再次重申,任何品种试验、包括安排的种子田,一律报研究院农业中心批准,并统一安排。二要集成推广关键技术。进一步加大直播育苗、增温育苗、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力度,明年全省直播育苗面积要达到30%以上,百亩以上连片烟田全面实行测土施肥。要加强烟株营养管理,加大豆饼、大豆等优质有机肥的施用,提升烟叶品质。合理提早移栽期,推广膜下烟、井窖移栽技术,保障烟株生育期。要积极推广散叶烘烤,各产烟市要按照“示范带动、集中实施、稳步推进”的思路,扩大散叶烘烤试点数量,加强设施改造和技术配套,建立市-县-烟站三级专职烘烤技术队伍,完善配套保障和考核机制,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带动,为推广散叶收购创造条件。三要深入实施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完善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发挥研究院的科技创新核心作用,加快推进潍坊、临沂烟叶技术中心建设。深入实施“山东浓香低害烟叶研究与开发”重大专项,扩大核心示范区面积,加快成果转化和技术集成,加强特色烟基地单元建设,抓好烟叶质量评价工作,彰显“中式浓香”特色。临沂要实施好特色烟叶提升工程,打造“沂蒙山”烟叶品牌。四要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要贯彻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搞好烟田生态区划,加强土壤保育,提高持续生产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推行烟草GAP,坚持标准化生产,实施安全生产与清洁作业,做好非烟物质控制,实现全程跟踪和质量追溯,示范有机烟叶开发,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明年特色烟开发基地单元要全面推行GAP管理。要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示范推广节水灌溉、生物质炉、稻草板烤房、风力发电等技术,探索农业循环模式,促进生产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建设美丽烟区、生态烟区。

(六)加强基层建设,提升烟叶基础管理水平

贯彻“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方针,着力抓基层、打基础、树形象、强素质、增活力。一要加强烟站建设。明年要把烟站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按照一个单元一个基层站的要求,大力推进烟站整合。全省规划建设30个左右烟叶工作站,形成“烟叶工作站+技术指导站(收购点)”的格局。按照组织扁平化、岗位专业化、一专多能的要求,整合基层站人力资源,形成单元组织、片区管理、网格实施的运行模式,不断深化烟站职工队伍的专业化分工。要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加大烟叶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切实解决部分基层单位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努力提高队伍结构素质。要完善激励机制,探索实施“强站”政策,要提高“中心”烟叶工作站站长待遇,整合到位的烟站可暂由县公司分管经理兼任“中心”烟站站长。要深入开展优秀烟站创建活动,做到创优常态化,努力实现创优工作目标。省局(公司)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烟叶工作站建设的意见(讨论稿)》,各单位要切实提出修改意见。对规划中的“中心”烟站要有改造计划,要提高设施建设和改造标准,改善烟站工作生活条件。二要抓好规范建设。对规范烟叶生产经营工作,各单位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认真贯彻“两项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严格监管,形成规范管理长效机制。要切实抓好品种计划落实、烟叶基础设施建设、烟用物资招标采购、各类生产补贴 9 资金、烟叶收购规范自律等重点环节管理,始终把烟叶发展建立在严格规范的基础之上。三要加强职业烟农队伍建设。各产区公司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化烟农培育制度,加强政策扶持,保持政策连续性,与合作社建设相结合,努力培育规模稳定、素质较高、诚实守信的职业烟农队伍,2013年全省累计要达到1万户以上。复烤公司要积极稳妥地做好重组整合各项后续工作,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快技改进度,增强整体实力,打造管理顺畅、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现代化综合型服务企业。

同志们,明年烟叶工作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大家肩负着山东烟叶发展的光荣使命。希望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作风,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全面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提高优质原料保障能力,为“卷烟上水平”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烟草行业讲话 篇2

关键词:烟草行业,烟草技术,烟草市场

我国是世界第一烟草大国, 目前吸烟人口约占世界总吸烟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 卷烟消费量达3894.5万箱, 市场容量之大, 早已让跨国烟草公司垂涎三尺。近些年来, 中国的烟叶生产量平均约占世界总量的35%, 卷烟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2%, 中国吸烟人口的数量、烟叶及卷烟生产量都稳居世界第一位, 毫无疑问中国是一个烟草大国。虽然中国是烟草大国, 但却不是烟草强国, 因为与英、美等国烟草行业相比, 中国离烟草强国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没有全球巨型跨国公司;二没有市场占有率很高的名牌产品, 而且出口创汇能力与产销能力极不相称;三是生产集中度比较差。在“大而不强”的状况下, 烟草企业本身已经潜伏着一定的危机, 加上走私烟、假烟、非配额烟、超计划烟泛滥, 逃税漏税, 约占全国卷烟产量的10.8%, 使国家蒙受巨大损失。入世以后, 更有外烟、跨国公司的阻击。因此, 国有烟草企业陷入了“前有封堵、后有追兵、中有流寇、四面受敌、危机四伏”的窘境。

1 烟草市场发展现状

实证资料表明, 烟草行业存在规模经济的, 烟草制品是适合以大集团、大公司形式组织生产与经营的, 集中度是决定产业整体结构优化程度和经济效率高低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从世界范围看, 烟草业是个高度集中的产业, 奥驰亚公司、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株式会社、帝国烟草公司等4家全球最大的烟草企业占到了中国以外市场份额的60%以上。万宝路、万事发、骆驼和L&M4个品牌占中国以外市场份额在19%以上。在此, 本文选用各企业的产量数据作为集中度的测算指标, 算出2000-2005年烟草行业的指数分别为:16.3、15.4、16.4、19.6、21.2、22.4。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烟草业的集中度也在稳步提高, 到2001年为止, 全国共有113家卷烟工业企业, 平均每个企业的规模只有31万箱, 最大一家企业的市场份额不到7%。到2005年底, 全国共有44家工业企业, 平均每个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达到8813万箱, 最大一家企业达到26315万箱。说明到2001年左右, 制约烟草业发展的行政垄断等体制性障碍达到空前的程度, 中国烟草业缺乏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2001年后, 烟草业的决策者通过工商分离、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等一系列改革措施, 弱化了体制性障碍和非市场因素的影响, 使得烟草业的产业重组和结构优化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2 烟草企业发展现状

从企业结构来看, 虽然小烟厂数量在不断减少, 但部分优势大企业正“由强趋弱”;行业集中度略有提升, 但仍处在较低水平上。近些年来, 中国烟草企业的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红塔集团虽仍占据老大的位置, 但整体形象和地位都下降不少, 由于企业投资过分分散使得企业利润迅速下滑。2002年红塔集团的利润为36.1亿元, 到2003年却降到只有31.7亿元。尽管“中华”烟在高档卷烟市场的地位不可撼动, 但“牡丹”、“大重九”这样曾经响遍大江南北的老牌子很难再见其身影。昆明卷烟厂的“云烟”、黄果树烟草集团的“黄果树”这些历史知名品牌也经历着相同的命运—逐渐弱化。传统企业、传统品牌的弱化, 一方面与其经营决策失误不可分割, 另一方面也是地区封锁, 假冒伪劣产品危害以及地方卷烟企业兴起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 地方烟草企业加大了设备改良的力度, 积极引进人才, 改善经营管理;同时, 由于烟草企业为地方税收做出了巨大贡献, 地方政府也给予企业大力支持, 因而地方烟草企业迅速崛起, 如长沙卷烟厂、常德卷烟厂、宁波卷烟厂、杭州卷烟厂、山东将军集团等, 它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3 烟草产品发展现状

从品牌角度分析, 卷烟产品由多牌号竞争开始向牌号集中转变。2001年, 全国共生产1049个卷烟牌号, 平均每个牌号的生产规模不到3万箱, 最大一个品牌的市场份额为3%, 最大4个品牌的市场份额不到9%。只有一个品牌产量超过50万箱, 没有一个品牌产量超过100万箱。2004年8月, 编制卷烟产品百牌号目录, 促进卷烟牌号整合, 推动重点企业规模扩张。截至2005年, 全国共生产325个卷烟牌号, 平均每个品牌生产规模近12万箱, 最大一个品牌的市场份额为3.41%, 最大4个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11.64%。前10个牌号卷烟生产集中度为26.4%, 名优卷烟生产比重为39.5%, 扩大了名优品牌市场占有率, 年产量超过50万箱的卷烟品牌有16个, 其中超过100万箱的品牌有4个。但产品结构相对单一, 无论是烟叶, 还是卷烟、烤烟型产品都占据着国内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中国卷烟消费市场上烤烟型卷烟依然是主流。1995年到2005年烤烟型烟叶收购量几乎占烟叶收购重量的95%以上, 2005年烤烟型卷烟占卷烟总产量的80%以上, 吸食混合型卷烟的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2%左右, 但消费混合卷烟的人数正在逐步上升。在国际市场, 混合型卷烟市场己占有20%以上的份额, 在许多国家其份额超过80%, 因而这种单一的产品结构不利于开发多样性市场需求。从世界卷烟市场发展状况来看, 高香味低焦油混合型卷烟是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外烟的不断进入, 这一消费方式必然对长期吸食烤烟型卷烟的中国消费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

4 烟草产业技术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卷烟工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的发展和提高, 卷烟企业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也获得了巨大发展和提高, 同时通过加强科研积极采用新技术和实施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已使我国卷烟工业企业的物质消耗大幅度下降。

卷烟工业企业一方面积极创造产品差异化竟争, 另一方面努力实施卷烟降焦减害工程。许多企业围绕“一高两低” (高香气、低焦油、低危害) , 在卷烟“低害”领域展开新一轮的科技竞争。有的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 建立起卷烟减害研究新模式, 利用物理降焦技术和传统医学添加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 在卷烟低焦油、低危害技术领域不断创出新成果。烟草行业已初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科研体系, 全行业建立了50多个科研机构。其中, 农业方面相继成立了中国烟草遗传育种 (南、北方) 研究中心, 建立了东北、东南、中南、西南和白肋烟、香料烟农业试验站、国家烟草生理化基地以及全国烟草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络。工业方面加强了郑州烟草研究院建设, 成立了云南烟草科学研究院, 同时建立了上海、玉溪、长沙、将军和颐中集团等40多个企业技术中心。科技服务方面建立了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信息中心、烟草经济研究所、中国烟草科技信息中心、全国烟草科技情报网络和中国烟草科教计算机网络。在产品质量监督和标准化方面成立了包括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二级、三级检测站在内的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成立了中国烟草标准化研究中心。基本形成了农业科研和卷烟工业研究、开发创新体系。

然而, 卷烟单耗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但差距不大, 劳动生产率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我国最好水平与国际水平相差1倍以上。卷烟单箱税利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与美国相比两者相差在4倍以上。

参考文献

[1]2007年经济运行通报[R].国家烟草专卖局经济运行司.

[2]龙怒.中外烟草业发展比较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 2004, (3) .

[3]郑新章.烟草的综合利用及其研究进展[J].上海烟业, 2001, (3) .

烟草行业企业文化的构建 篇3

关键词:企业;企业文化;烟草行业

一、概述

1.关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这个名词的出现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了90年代,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关于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进行了研究,把企业文化理论引入了新的阶段,并回答了人们对企业文化作用的怀疑。

通过研究他们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长期经营业绩有着重大的作用”,“企业文化在下一个10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到20世纪末期,许多学者开始对企业文化的测量、诊断和评估,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与企业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出现了知识管理、再造工程、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的交叉研究现象。

以上是对于企业文化的演变做了一个简短的回顾,总之,企业文化是指现阶段企业员工所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它通常表现为企业的使命、愿景、企业故事、英雄人物、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沿袭的传统与习惯等。

2.企业文化研究的科学维度。

美国学者Daniel Denison的“Denison企业文化模型”有其独到之处。它是在对一千多家企业、4万多名员工长达15年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用60个项目集中考察企业文化的4个维度:应变能力、愿景及目标、一致性、员工参与。这4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应变能力与愿景及目标两个维度是组织关注外部的程度,反映了企业是否顺应外部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适时地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一致性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反映了组织关注内部的程度,它要求企业具备对内部系统、结构和流程进行动态的整合,以满足组织目标的实现。应变能力与员工参与两个维度又反映了组织的灵活性,即以市场、客户为导向的创新能力。愿景及目标与一致性两个维度要求组织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使得企业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且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归属感。应变能力、愿景及目标、一致性、员工参与4个维度与企业经营业绩密切相关,包括利润率、产品质量、销售增长率、创新能力、员工满意度等。

二、黑龙江烟草行业关于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烟草行业是我国的特殊行业,自从我国1982年开始实施烟草专卖制度,就决定了烟草行业的独特性与差异性。

烟草行业股权单一,国家专卖,烟草行业各级公司的投资收益分配要按照国家规定执行,不是按照投资比例。总公司的资产收益由财政部审批,下边企业的资产收益由总公司审批。所以在公司章程中要写明资产投资收益分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但正是在“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营专卖”的专卖制度下,作为国有独资的烟草行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相对较多地受到了国家政策的影响,生产经营目标的制訂除了要完成利润指标之外,还要受制于行业政策,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独立的市场竞争行为的开展。

结合以上关于我国烟草行业的政策与现状,综上所述,黑龙江烟草行业在企业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下:

1.企业文化建设表面化。

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域环境,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大型企业较多没有较为完整的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所以对于企业文化的概念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接受较为缓慢,根本谈不上实实在在的企业文化体系,黑龙江的企业文化依旧是停留在企业制度文化的肤浅表层上,热衷于工作服装、企业标志性建筑物、CI设计、企业规章制度的建设上,盲目地模仿甚至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企业文化标识,而这些在缺乏企业明确的经营目标、经营理念以及价值观念的时候,并不能很好地渗透到员工的内心,并指导其日常的工作。结果是力气没少花,但是也只能是“强弩之靺”或者“雷声大、雨点小”。

2.企业文化具有盲目性色彩。

黑龙江的许多烟草企业,其企业文化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色彩,虽然许多烟草企业在发展过程也不断引进BPR(业务流程重组)、CRM(客户关系管理)、ABC(作业成本管理)、E即(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等先进的西方管理工具,但效果如何呢?我们依然按照原有的工作流程办事、各类信息依旧在各个部门徘徊、管理的集成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资源仍没有得到有高效的管理。难道是西方管理模式不适合东方企业,出现“水土不服”?

三、对于黑龙江烟草行业企业文化的构建

1.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哲学,是把精神文明建设同企业特点和市场对企业发展的要求结合起来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借助文化力量的管理方式,良好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保持数十年的竞争优势。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纵观国内外现代化企业管理已经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而越来越突出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力量。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而知识是人的资源,所以重视人就是重视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此外要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让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应该出台一系列重要的规章制度,如职代会的商议表决,反映了职工的心声,从而将职工的荣誉得失与整个研究院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

2.加强职工培训,促进人才成长。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职工适应工作需要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基础教育靠学校,职工的专业培训要靠企业自身的努力。黑龙江烟草行业应该从总收入中提出3%用于员工培训,利用各种机会,安排科技人才参加国内外技术培训,让员工走进高等院校学习,引进高级管理人才,促进人才成长。另外,有经验的员工应该抽出业余时间授课,按时到场,使职工的工作方式、方法、态度都有了深刻的了解,对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帮助很大,使新员工能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大集体中。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促进职工的身心健康,使他们精力充沛地投身到紧张的工作中去。定期举办职工运动会,它既可以增强职工身体素质,又可达到加强集体荣誉感、加深友谊、增加团结的目的。

3.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以个人与个人或组织与个人之间的感情联系作为手段的一种激励方式,情感激励主要是通过调节人的情绪系统,实现激励的目的。这样使员工感到温暖,认真工作,为企业贡献力量,和谐气氛激起了职工巨大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聚力。

4.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感教育。

随着中国加入WTO并签署《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想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中国烟草企业必须重视企业社会责任,英美烟草集团公共事务副总裁曾说过,英美烟草集团在落实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尝试:一是建立了一个旨在消除误会的网站,二是建立了由第三方协调的对话机制。

作为黑龙江省的烟草企业,同时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组织,也应该借鉴英美烟草公司的这些做法,尽量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此同时,作为经济效益较好的烟草行业当然也可以积极进行慈善性质的捐助,比如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2]约翰·科特.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M].纽约:弗利出版社,1998.

[3]刘光明.企业文化论(第五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4-147.

[4]戴钢书.现代企业文化新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32-297.

[5]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6.

[6]贾春峰.文化力启动经济力.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7]漆浩.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经营智慧.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烟草行业讲话 篇4

重基础

不断提升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李克明副局长在2012年烟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 议上的讲话

(2012年1月17日)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总结2011年烟草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全面分析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安排部署行业2012年安全生产工作。下面,我代表国家局安全生产委员会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11年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基本情况

2011年,全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在国家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安全生产工作部署及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卷烟上水平”的战略任务,以“提高一个认识、落实两项责任、深入推进三化建设、切实抓好四项工作”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实现了安全生产形势的平稳。去年,全行业发生责任交通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事故起数比2010年下降66.7%,死亡人数同比下降75%;因工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2010 1 年持平;烟叶复烤企业发生一般火灾事故1起;未发生重大锅炉压力容器事故。

回顾2011年,全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在以下六个方面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取得了成效。

1.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安全责任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各单位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局关于全面加强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不断完善安全监督考核机制,促进企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制度。如:北京、河南、山东、海南等省局(公司)以及中烟实业、山东、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双维投资公司等单位,把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作为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前提,抓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不断完善安全管理机制,科学界定职责,严格考核落实,将安全生产责任和各项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细化分解,层层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一线操作员工,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到实处。2.制订标准,深入宣贯,努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的提升。

行业组织制订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并组织编写了《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解读》,对企业层面、各专业层面和各岗位的安全管理进行了标准的规范,并从标准执行方面和考评方面进行了说明。各单位全面贯彻落实《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草企业安全生产 2 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认真开展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工作,制订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指导、推进方案,组织企业对标自查,进一步细化、完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浙江、陕西、辽宁省局(公司)和云南、福建、湖北中烟工业公司等单位按照国家局的要求,在组织所属企业对照标准全面梳理安全管理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企业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等文件的编写和转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川渝中烟公司四川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单位被确定为全国工贸行业22家安全生产标准化典型示范企业。

3.切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有效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

各单位坚持把安全检查和排查治理事故隐患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结合生产经营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开展日常及专项安全检查,开展针对性的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江苏、深圳、吉林省局(公司)和山东、贵州、浙江中烟公司等单位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加强用火、用电、危化品使用安全管理,重点开展了火灾预防、机动车辆管理、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等隐患排查治理,切实加大对重点危险源的监控力度和事故隐患的整改力度,有效提升了基层企业的安全风险控制能力。

2011年,国家局组织了21个安全检查组,按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方法,抽取《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中的部分项目,对50多个省级公司及所属215家企业进行了深入检查,查出各 类安全隐患或问题192大项,向受检企业提出安全管理意见或建议330余条。对醋纤、煤矿等生产企业重点加强督导检查,督促有关企业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保证生产经营以及新建、扩建、技改、在建工程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4.不断推进体系有效运行,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各单位切实加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与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机融合,在各个工作环节中,结合《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实施,进一步明确安全责任、明确安全管理工作和岗位操作的标准,落实工作的闭环控制,持续改进管理工作。大多数生产经营单位认真组织开展体系内审、外审和管理评审工作,按照《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要求,对作业现场、生产设施设备、生产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要害部位,深入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突出加强重点危险源的管控力度,切实防范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各单位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工作,开展应对不同类型事故的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事故应急救援能力。

上海集团公司和广东、江苏、江西中烟公司、醋纤企业等单位积极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如:运用“6S”现场管理、“STOP”全员安全行为观察、安全确认制、“TnPM”设备管理系统等现代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全员、全过程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5.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全行业认真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全面加强烟草行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在近年加强消防报警、灭火系统、视频监控等专项安全设施建设的同时,将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延伸到电气、机械、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等生产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及各类仓库的安全达标,切实提高了行业整体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各单位对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工作力度,及时健全和完善安全基础设施,强化设施设备维护和保养,提高安全技术防范水平。安徽、内蒙古、山西、广西省局(公司)和陕西、湖南中烟公司等单位重视安全投入,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生产投入制度,将安全生产费用列入到预算中,确保合理的投入规模,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6.切实加强安全队伍、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是加大安全专业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国家局组织省级公司安全部门负责人、行业“安技委”成员以及企业安全管理骨干370余人进行了安全管理理论知识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专业培训。

各省级公司切实加强企业领导干部和基层安全管理人员、一线员工的培训,组织开展了不同层次和内容的专业培训,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管理队伍建设。辽宁、四川、广东、甘肃省局(公司)和河南、川渝、广西中烟公司等单位,加大注册安全工程师专项培训力度,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安全工程师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的 5 实施意见》要求,积极贯彻落实注册安全工程师队伍建设和人员配备相关工作,制订了本单位安全工程师岗位设置和人员评聘的实施办法和培养规划,组织符合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考试条件的人员进行培训并参加考试,促使企业安全队伍建设得到有效加强。福建、广西、湖北等省局(公司)结合商业企业实际情况,加大安全工程专业人员招聘力度,充实基层安全队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行业已有800余人取得了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为行业安全工程师岗位设置和评聘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目前,多数工业企业的安全工程师评聘工作已经得到有效落实,一些省级局(公司)按规定已经制订了工作计划,为2012年评聘工作的全面开展落实了准备工作。

二是不断深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广东、河南中烟公司和河北、浙江、宁夏、云南省局(公司)等单位,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办公室关于印发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指南的通知》要求,加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推进力度,组织全员参与,通过安全知识竞赛、事故案例教育、安全论坛等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认真开展安全承诺,采用安全行为激励、安全事务参与、安全信息沟通、自主学习与改进等方式,不断提高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在企业中营造了安全第一的环境氛围。

三是积极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各醋纤生产企业、江西、四川、浙江、贵州省局(公司),安徽、河北、山东、云南中烟公司等单位积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具体要求,设计开发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 统,将重点危险源监控、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设施运行等纳入信息系统,加强了日常安全生产工作的动态管理,为提高安全生产工作决策水平和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二、行业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的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如:机动车辆“三交一封”没有记录、消防疏散通道堵塞;安全会议、培训、外来相关方安全管理记录不齐全;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不规范,车间、仓库等生产经营现场管理与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存在差距。

2.少数单位安全设施、设备配置不到位,如:视频监控系统的夜视功能差,硬盘容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生产设施的安全装置缺损、电气元件或线路老化等。有的单位安全设施存在“重投入、轻维护”问题,对安全设施、器材的有效性、灵敏性、可靠性缺乏规范、系统的维护,如:应急照明设施存在故障、消火栓老化;消防自动报警系统、灭火系统、计算机防雷系统等没有定期检测等。

3.部分烟叶复烤企业、宾馆饭店等多元化经营企业在安全资金投入和专业管理力量方面不足,存在生产设施和电气设备陈旧老化、安全设施配置水平不高、安全管理人员力量配备或专业技术能力不强等问题。

4.有的单位在体系运行中,对适用安全法律法规清单没有动态更新,国家及行业一些最新法规没有全面贯彻落实;少数单位体系管理评审的深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因企业内部或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给 安全管理带来的突出问题;个别单位多个标准体系合并运行,存在淡化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现象,没有全面落实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相关管理内容、工作要求、实施办法。

5.在落实行业安全工程师岗位设置方面,少数工业企业没有按照国家局有关文件要求,在2011年内全面落实到位;有的省级局(公司)在培养和评聘工程类技术人员方面比较薄弱,没有制订出具体工作规划和方案,安全工程师岗位设置和人员聘任工作不落实。

三、2012年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安排

今年1月13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切实抓好隐患排查治理,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安全专项整治”的安全管理工作要求。国家局党组高度重视行业安全生产工作,近期,姜成康局长听取了国家局安委会的工作汇报,并要求全行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理念,明确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解决职责不到位的问题;坚持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坚决消除安全生产隐患;继续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坚决做到安全生产“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2012年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和基础建设工作。树意识、重基础、严管理、促 8 规范、强素质、上水平。以防止火灾、人身伤害、重大交通事故为重点,持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实现行业安全发展。1.树意识,促进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法》,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始终把安全作为生产经营中的头等大事常抓不懈。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各单位主要领导是安全生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把领导、组织、管理责任落实到位。

各省级公司要全面理顺和加强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健全检查监督和考核奖惩机制,对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多元化投资企业、战略性投资项目以及建设施工项目中业务相关方的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确保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和相关方单位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明确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职能部门、车间班组、直至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在管理中严格考核。要通过各部门、各岗位切实落实自身的安全生产责任,来确保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

2.重基础,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进一步落实《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全面加强烟草行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安全基础设施常态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各类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各类安全基础设施配置齐全,管理到位,运行有效。

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中,各级安全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关,确保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落实到位;要加强各类安全设施以及生产设施设备的使用管理,严格落实特种设备、电气设施、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设备的管理制度,防止出现设备、线路故障或缺损问题,保证生产设施设备安全性能达标。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定期进行防雷防静电设施、锅炉、压力容器、仪器仪表的安全检测检验,始终保证各类生产设施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切实提升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2012年,国家局将印发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指导意见,对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规章制度、组织机构、队伍素质、标准实施、安全设施、现代管理等方面的建设提出具体要求。各单位要更加重视基础工作,切实打牢安全生产的工作基础。3.严管理,持续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

各省级公司要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以防火安全、机动车辆、特种设备、电气设施、建筑施工、宾馆饭店、仓储设施等为重点,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深入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容易引发重大事故的各类隐患和问题。要明确目标、步骤和措施,督促、指导基层企业认真落实危险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制度,进一步完善重点危险源动态监控和隐患整改机制,集中力量消除影响安全生 10 产的事故隐患和突出问题,切实降低事故风险。在安全检查和考核中,将基层管理和基础工作作为重点,严格执行《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基础管理评价标准,促进企业不断夯实安全生产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要认真履行出资人的安全管理职责,醋纤生产企业、战略性投资企业要加大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力度,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动态,特别要加强企业在扩建、技改、开工投产等过程的安全监管。相关企业领导层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强化安全管理,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和技术标准,切实做到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薄弱环节隐患整治工作。在烟叶复烤企业重组过程中,各有关省级公司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加强烟叶复烤企业的安全队伍建设、完善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设施和生产设施建设,认真对照《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做到安全管理达标。

各单位要严格管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安全生产考核机制,对安全责任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处理;对安全管理不到位或存在明显缺陷的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据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进行严格考核,以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4.促规范,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

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通过认真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加强班组安全建设,落实各岗位安全生 11 产责任,实现岗位达标;完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格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的落实,提高企业各专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专业达标;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推进企业达标。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的要求,扎实推进烟草企业达标创建工作。2012年,各卷烟工厂(或集团公司)、省会城市和烟叶产区商业企业要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水平;各省级公司可根据有关创建工作要求,选择条件适合单位争创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到2013年底以前,全行业工、商企业要全部达到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水平。同时,要不断巩固达标成果,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相互弥补、相互支撑,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水平。

各醋纤生产企业要切实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按照《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的要求,结合所在省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实现二级达标验收。安全达标创建要以基础管理达标和岗位达标为重点,以实现管理工作的规范到位和各岗位员工的安全操作为目的,对照标准认真落实。在此基础上,鼓励企业制订高于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进而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国家局将在认真总结试点单位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现场交流研讨,相互借鉴、互相促进,推动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5.强素质,加强基层安全管理队伍建设。

高度重视对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提升,认真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要督促基层企业认真落实“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专业培训等制度,建立和完善安全培训档案,使从业人员满足本岗位对安全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做到依法上岗。二是要进一步加强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基层班组领导的安全培训,确保企业负责人具备相应的岗位安全资格,增强基层班组负责人的安全管理能力。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安全专业培训,特别是各商业企业,要加大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培训力度和聘任力度。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烟草行业安全工程师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少数没有完成安全工程师岗位设置和评聘工作的工业企业,2012年必须全面落实到位;各省级局(公司)要加大培训、聘任工作力度,从省会中心城市和烟叶产区企业开始,将安全工程师岗位设置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评聘工作全面落实到位。部分缺少工程技术人员的商业企业,对首期聘任人员,可以先期从考取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的人员中择优选拔,同时加大对本单位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招聘力度。

2012年,国家局将组织省级公司分管领导和安全部门负责人进行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管理培训;结合安全工程师评聘工作,组织进行专项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调整、充实新一届行业“安全生产专业技术委员会”。

6.上水平,稳步推进管理体系、安全文化、信息化建设。

结合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体系管理的理念,坚持规范执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依据相关法规和标准,切实做到安全生产工作闭环管理。在体系运行中重点要做实、做好安全生产法规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危险源管控等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加强体系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有效性,使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做到有效运行。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及《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指南》,结合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正向激励为主,教育引导职工遵章守纪,强化安全行为塑造,促进良好安全习惯的形成,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和氛围,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跨上新水平。国家局将在总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试点单位经验的基础上,组织行业相关单位进行安全文化建设现场交流、研讨,促进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工作。

要进一步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以基层企业为核心,根据生产经营和安全管理工作的特点,紧密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素和《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的要求,加强安全信息化基础数据的建立和系统的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为依托,完善安全管理各项要素、工作流程和绩效评审,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管理上水平。

同志们,2012年春节将至,全行业各单位、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度重视做好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对人员密集场所、文化娱乐场所、大型集 会活动以及烟花爆竹燃放等安全管理。要全面落实国家局《关于切实做好元旦、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各项要求,针对春节期间安全生产的特点,切实加强防火工作,严格落实机动车使用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好节日值班和巡查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全体职工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春节。最后,祝同志们新春愉快!

烟草行业文化理念 篇5

行业共同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 行业愿景:责任烟草诚信烟草和谐烟草 行业使命: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成就员工

行业精神:宽容开放改革创新 敬业奉献 自律自强 行业行为信条:潜心做事 低调做人

行业行为准则:讲责任 讲诚信 讲效率 讲奉献

四川烟草核心价值观:人为本 法为准 德为先

四川烟草企业使命:携手客户 构建和谐并进的利益共同体

四川烟草企业精神:以责任奉献社会 以真情回报客户 以创新超越自我四川烟草企业道德:感恩 尽责 诚信 自律 四川烟草发展理念:不断超越 领先一步

四川烟草企业形象:阳光事业 阳光人生

烟草行业精益管理 篇6

但是,与世界上管理水平先进的企业相比,烟草商业企业在一些领域上还是存在差距,企业管理的目标、职责、流程、资源、绩效等诸多管理要素还需要不断完善。

精益管理“难在何处”?一是压力不足,二是动力不足。

1、从经营体制层面看,烟草制品是一种特殊消费品,烟草行业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链,商业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企业管理对经营业绩的影响不太明显,管理水平的高低较难直接通过定量的经济指标反映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容易出现经济效益掩盖管理短板,对利润的追求优先于对管理的追求等“重经营、轻管理”现象。

2、从具体业务层面看,烟草商业企业是服务型企业,与制造业不同,其面对的是卷烟工业企业、零售客户、消费者,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高效整合卷烟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实现从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型。

精益管理乃至企业管理,对于企业服务产品改进的影响并非立竿见影,投入产出效果不如工业生产那样明显,管理因素产生的经济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导致精益管理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不足。

3、从理念和思想层面看,精益管理理念的导入和根植,是一个持续深入的过程,需要较长一个时期,只有当精益管理的实际效果逐步被管理者和员工所认同,不断形成正向反馈,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员工对精益管理的一些认识偏差,从而不断增进精益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彰显企业管理的价值。

笔者认为,为有效破解精益管理“难在何处”的问题,烟草企业干部职工需要克服“三种思想”:

一是克服“管理无用”的.思想。

引导充分认识企业精益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全面推进精益管理是推进管理创新,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方法、向管理要进步的重要举措,是谋划行业“三大课题”的有效抓手。

二是克服“被动等待”的思想。

精益管理的重点是流程优化、效率提升、减少浪费,尤其是营销和物流工作,涉及较专业的业务知识,只有熟悉业务的管理者才能清楚哪个环节多余,哪个环节需要改进,才能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推行精益管理关键在于落地执行,专业人做专业的事情,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三是克服“表面文章”的思想。

杜绝把推进精益管理简单理解为国家局的任务要求,把通过检查、获得表彰作为工作的终点,把精益管理作为一项突击性、运动式的工作来应付的思想。

要带着“问题意识”,把切切实实解决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作为推行精益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烟草行业如何消除地区贸易壁垒 篇7

1 烟草行业贸易壁垒的产生原因

入世的前后若干年中,中国烟草一直以来就是基于封闭性的国内市场生存和发展的,烟草业的发展相对比较平稳,但对于业内存在贸易壁垒问题的议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客观的说,烟草行业所选择的发展模式与其所经历的行业情形是有关系的,我国在建国后烟草业出现过蓬勃发展的局面,但云南烟与上海烟凭借自身优良的烟草种植条件或高人一筹的科技水平,一段时期内在国内各地的大行其势,严重挤压了其它地区烟草企业的生存空间,引起了各省市自治区烟草企业的强烈不满,造成了烟草业内所谓的“内部矛盾时期”。各省份为保护自身在财政上的一亩三分地,因此虽然中国烟草业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但现实状况却是地方政府在近几十年内所采取的“地方专卖、市场分割、各成一体”的政策。

具体来说,这一局面形成原因远非如上所说的那般简单,首先,我国的烟草税收管理中有一对很尖锐的矛盾,就是“国家烟草专卖管理”与“烟草财税地方所得”。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希望通过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来实现烟草利益的最大化和行政管理的一体化;但这种管理模式的实际受益者却是各地方政府:在现行的分税体制下,高额烟草税收不但是维持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基数的重要保证,而且也直接影响中央对其返还数量的多少;再加之烟草税收主要在生产环节缴纳,本来应该上缴中央财政的烟草主体税种(消费税和75%的增值税)很难真正到位。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对烟草课征的高额税反倒成了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尽管卷烟消费税是中央税(其实是名义上的中央税),但它关系到中央与地方收入返还基数的确定,对地方政府而言,烟草消费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是否能完成“两税”基数,以保证税收返还,而且消费税也直接影响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的增量的多少(因为超过基数部分按1:0.3返还)。因此,卷烟消费税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十分重大,它们成为了烟草财税收入的既得利益者,因此各自从本地利益出发,各自为政。这使得烟草业的地方垄断专营事实取代了国家垄断经营,这种地方保护主义对国内的卷烟市场进行了分割。有的规定必须先卖地产烟,对外地烟设置市场障碍,搞关系销售,在市场上大搞影响公平性的“寻租”行为,人为的设置贸易壁垒。

其次,烟草行业早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后就初步形成了生产、供应、销售集中统一管理体制,对卷烟的生产与流通进行了统一组织协调,甚至对部分国有卷烟企业的生产规模进行了控制,对于烟草的税后利润分配也采取了集中同意调配使用的方式,但总体而言,行业上下依然是一种行政依附的关系,远没有达到政企分开的目的,同时也未能形成资产管理关系。国家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对下属企业的管理主要还是行政管理关系,一旦国家烟草专卖局所制定通过的法令规章对地方上的企业存在着约束,则“本地利益”就会成为最好的挡箭牌。

此外,目前,全国大约有近一半的行政区域实施了烟草专卖地方立法。这些法令在贯彻落实《烟草专卖法》及其《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的同时,又保护地方、封锁市场、设置壁垒,为烟草地方专卖设置合法性依据[1]。

烟草地方贸易壁垒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而言,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地方财政上的一种“本位主义”思维的影响。

2 烟草贸易壁垒存在的两面性

贸易壁垒的产生源于我国的烟草财税体制,烟草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其产品的利润价值是相当可观的,这块蛋糕是任何一个经济实体或政府机构所不愿意拱手让人的,而且我国现行的烟草财税体制,应该说在“内部矛盾时期”,还是有它积极的一面:

一是现行的烟草财税体制充分地调动了地方对发展烟草产业的积极性;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国家局在烟草市场的管理上不可能渗透到基层,现今的政策可以使得地方政府舍得投入,舍得花大钱支持烟草行业发展,本地的财政收入也会因本地烟草企业的兴旺而受益颇多。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为了在分税制下能够从中央财政得到更多的税收返还,一方面确保税收返还基数的完成,另一方面使烟草利税的增长扩大,从而得到更多的增长分成。所以,各地对烟草行业的发展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促进了烟草行业的迅速发展。

二是各地通过支持和保护本地烟草业发展,培育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卷烟企业和卷烟品牌。这为我国烟草行业进行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构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烟草集团(公司)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是通过国家垄断来维护国家自身的利益。国家对烟草课以重税来达到寓禁于征的目的。烟草税是国家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无论对国家财政还是地方财政,烟草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004年,烟草工商利税达到2100亿元。连续多年来,烟草税收几乎都占到国家税收的10%,烟草行业已连续15年创税排名为全国之首,并且税利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换言之,在我国财政实力尚不强大的今天,烟草税收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倘若放弃垄断,这根经济支柱将受到重创,带来的不良后果也是连锁性的。

但是,我们对区域保护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应该看到自身的问题,尽管国内卷烟市场规模庞大,但其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当低下,长期的自我保护导致了中国烟草企业参与全球性竞争的能力和水平也十分欠缺。入世之后我们面临的局面是国际企业正逐步的在蚕食我们的市场,而我们却无力加以回击。这也说明由于现行财税体制所形成的区域间贸易壁垒已经对烟草行业的发展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成了制约烟草行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体现在:

首先,导致了企业潜亏严重,债权、债务负担沉重,以完税为目的,眼光短浅,不顾企业长远发展、寅吃卯粮,借贷完税,烟草工商企业难以形成合力,各自追求利益目标。

其次,导致行业长远发展目标难以实现,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往往成为空谈,而难以真正形成,企业组织结构难以调整,烟草财税收入潜力难以挖掘,国家烟草专卖制度难以完善,专卖本意难以实现。

再次,导致了一系列不规范的地方行政行为,即保既得利益,利益主体干预烟草事务;设置市场障碍,利益主体实施地区封锁;指使行政执法主体偏离轨道,为地方利益保驾护航。

此外,区域保护还会引发整体性的问题,使得中国烟草大而不强,且缺乏一致对外的凝聚力;绩优企业不但难以成长,而且强者趋弱,绩优名牌趋弱,优势企业趋弱,优势产区趋弱,进而导致一方面国家烟草专卖被冲击,而另一方面地方烟草专卖在逐渐固化。

总而言之,至少在现阶段,“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宏观管理政策难以与“分税包干,基数返还,增收分成”的地方对策相抗衡,导致了贸易壁垒的客观存在,这的确是中国烟草业一个莫大的无奈。

3 积极面对问题,努力调整烟草财税体制,适应国际市场规则

从整体上看,中国烟草业缺乏整体竞争力,我国烟草行业在响应WTO规则全面放开后的强冲击之下,将难以为续,这必将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重大的损失。今年是我国入世的第四个年头,也是世贸组织的规则普遍实施,严格贯彻落实的重要时期,烟草行业管理也面临转型。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方面管理体制创新势在必行。近年来,国家对垄断行业的市场化改革步伐在不断加快。尽管在今后一段时期烟草行业仍将会继续实行专卖专营制度,但随着市场化改革程序和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烟草行业将不可避免被要求必须严格的遵守WT0规则,这将加速我国完善市场经济、法治经济以及信用经济等软件设施。在此背景下,烟草行业必须按照WT0的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非歧视、透明度等基本原则及我国政府有关烟草问题对世贸组织做出过的承诺,以期改变过去多年来业内所形成的带有浓烈的计划经济色彩的管理方式。烟草行业面临着降低关税门槛、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以开放国内市场、重新制定游戏规则等义务。同时,入世后也将对国内的烟草产品市场造成极大的冲击,烟草业应学习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大刀阔斧的进行配套体制改革,逐步引入竞争机制把核心企业做大做强,以研究开发低焦油混合型卷烟为重点,努力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战略。虽然设置区域贸易壁垒、搞地方保护,在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发展烟草的积极性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行业所面对的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区域贸易壁垒对烟草行业健康发展的制约作用已开始显现出来,它的作用应更多的将精力转移到抵御国际烟草大鳄进攻的问题上去,不能总是停留在“内部矛盾时期”的作用上。

对于如何打破区域贸易壁垒,行业内有许多意见和建议,烟草业内有识之士曾经提出过将地方税务部门征收烟草税的权力统统改为由中央政府征收,地方上不会因为设置壁垒而得到好处,这样就可以比较轻松的消除壁垒。建议听起来并不复杂,但关键是我们如何努力去创造外部环境,改造内部环境。从外部来讲,要清除区域壁垒,必须进行税制改革,只有现行税制改革了,才能彻底破解这座壁垒。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现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以消费税为主体的高额烟草税收就与地方财政收益息息相关了。为了丰厚的烟草税收利益,不可避免地导致地方政府对烟草企业进行各种行政干预,设置许多不符合市场规律的行政障碍,烟草企业也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因此,烟草税制改革已是势在必行。而从内部而言,专卖隶属于计划经济,是用垄断计划来控制经营,没有计划控制,就没有专卖经营,但这个计划是全局性的,而并非是局部的,是一种统筹优势和积极作用的复合体,是一种全盘的资源配置方式,破坏了这种方式,就意味着战略失败。从这点讲,地方专卖必须先从内部来攻破。但以上想法操作起来的难度可想而知,来自地方的阻力会严重的束缚中央进行操作的决心,因为这个问题涉及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有目的性的徐徐图之,可以通过一系列带有过渡性质的政策去逐步改变原有的财税体制,现大胆提出以下建议:

(1)将卷烟消费税由生产环节纳税改为在消费环节纳税,或改卷烟消费税为生产、销售环节各纳税50%;地方不再完全以本地企业的烟草产量来作为课税的标准,而更多以本地市场上单位时间内流通及消费的烟草数量作为依据进行征税,这样地方政府可以将精力从抵御外地烟草的进入转移到繁荣本地烟草市场的任务上来。

(2)将卷烟消费税由完全在产地缴税改为逐年递减的方式转移到销地缴纳;通过这种做法,地方上也可以通过吸收外地烟草产品进入本地而增加自身的财政收入,这样地方政府对外地烟的态度就从会排斥转向逐渐接受,甚至到完全鼓励。

(3)将烟草的各项税收合并为“烟草专卖税”,由中国烟草总公司统一向中央财政解缴,对地方财政收入基数中的烟草税收数额,通过转移支付方式返还;这样做国家局可以在将征税权收回后,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安抚作用。

(4)将卷烟消费税和增值税从地方财政基数中和征收返还中扣除,以上一年的平均数为返还基数,确保地方财政利益;这一方案是上一个方案更为具体的实施,其实质是将卷烟消费税和增值税从地方财政基数中和增收返还中扣除,以其以上一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卷烟消费税和增值税的数额来确定一个返还基数,以此来确保地方既得利益。从此以后,当地卷烟消费税和增值税无论增加或者减少,都不改变返还基数数额。因此,地方上将不会因为设置贸易壁垒而获得更多的收益。这将有利于行业内企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行业实施统一的长远发展计划,有利于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整合好行业的资源,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的几个方案,是笔者个人综合各方思想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其中的一些方案也可以共同使用。最后一个方案,个人认为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震动性不大,税率的变动与调整虽会有方方面面的问题,但这种调整只会涉及到中央与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计算确定,显得比较温和。

但是,需要我们清醒认识到的是,关于打破贸易的壁垒,专家们可以有很多的方案被提出,但之所以迟迟未能付诸于行动,这是因为在我国现行的宏观制度背景下,烟草产业的整合并不单单是行业主管部门能完成的事,它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如国家计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及各省级政府等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因此,这就需要各个方面需要统一思想,多多进行沟通,共同协作。同时,对于行业主管部门而言,在具体的政策制定和实施上,应适应入世需要,以产业整合为核心目标,进行积极的政策调整,为我国的烟草业长远发展,创造烟草行业的大企业、大品牌而努力[2]。

参考文献

[1]高程德.现代公司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烟草行业体制改革研究 篇8

摘 要 烟草行业作为国家发展中较为特殊的行业,它面临着有害健康的性质定位的无烟时代的挑战,以及中国长期特有的烟文化对于行业自身存在的固有支撑,国家为了推动烟草行业在恰当的范围内实现有效发展,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一直对其进行着必要的行业体制变革。本文主要是以中国烟草行业当前的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分析了其体制改革面临的内部与外部挑战,并着重探讨了实施顺利改革的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促进此项改革事业的妥善达成。

关键词 中国;烟草行业;现行体制;改革挑战;相关策略

【Abstract】The tobacco industry as a national development of special industry, it faces the harmful nature of the positioning of smoke-free era challenges, as well as Chinese unique culture for long-term tobacco industry itself inherent support, a coun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tobacco industry in an appropriate range to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in the economical operation of our country has been on the essential industry system reform. This article is mainly to Chinese tobacco industry current system reform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alyzes the system reform is faced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hallenges, and focuse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mooth reform strategy, hoping to promote the cause of reform to achieve.

【Key words】Tobacco industry; China; the current system; reform; policy

中国的烟草行业是短期内无法被取缔的一种存在,它的发展牵涉到社会多方面的利益,在市场经济覆盖中国经济发展的时代状况中,国家对其进行必要的体制调整,以保证此行业在平衡各方面利益的基础上达到市场经济需求的顺应,是我国当前必须落实的一项任务。长期以来,我国对烟草行业实施了工商分离、小烟厂关停、烟厂联合重组、结构升级等各种变革,为其生存赢取了极大的空间。但是,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烟草行业体制的整体状况依然无法满足时代需求,推动其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便是着重从当前改革面对的挑战以及改革策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1 中国烟草行业当前改革体制面临的挑战分析

新时期,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烟草行业的现行体制影响依旧非常显著与深刻,难以被彻底的消除,而目前国家在各行业中实施市场经济变革的工作态势又无法阻挡,这就使得烟草行业从行业计划、企业结构、流通及财税政策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了对于市场经济运行需求的滞后性。因此,国家对烟草行业实施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下面主要分析一下国家当前改革其行业体制面临的挑战:

1.1 来自外部的挑战。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改革开放程度日益提升,国家为应对全球化经济形势下其与国外进行经济交流沟通的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如降低关税等的策略,这就为外国烟草行业进入我国市场提供了极大的准入机会,我国的烟草行业改革必须面对来自其他国家高质低价烟草的冲击(我国烟草行业的买方市场状态,导致其生产中的高价低质问题的存在)。另一方面,在国外烟草企业不断进军我国市场的环境中,烟草行业的品牌效应逐渐体现出来,国家对于烟草行业的较低的集中程度,以及我国烟草品牌的单一性,都成为了其在国外知名品牌影响下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

1.2 来自内部的挑战。一方面,我国的政策调控对于烟草行业的影响较深,烟草行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政企不分的问题,政府的市场主体定位以及其在行业中的过度干预,使得行业呈现出较强的行业垄断性,行业的经营管理无法实现彻底的自主决策以及自负盈亏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其在发展中难以感受到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的激励以及约束效用。而且,某些地区的政府为了推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还会对烟草行业实施地方保护的管理政策,使得烟草行业难以实现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业秩序。另一方面,我国烟草行业的经营始终处于卖方市场的地位,烟草价格的提升受到供求关系影响不大,且消费者一般只能选择其所在地区提供的烟草,这就导致了烟草行业在市场竞争中危机意识以及服务意识的缺失。

2 我国当前改革烟草行业的体制的相关策略

2.1 烟草行业应对外部挑战的体制改革

2.1.1 烟草行业面对国外的知名品牌的挑战,要积极地树立构筑品牌烟草的经营管理理念,加强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印象以及消费忠诚度。而烟草品牌的确立,有赖于烟草行业与国家政策相结合,一起努力突破行业经营管理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问题,致力于与企业之间的结合,争取在全国的统一市场中构筑起具有较高工艺水平、优质消费服务、较低产品危害以及良好口感的几个品牌。并且,烟草行业还要着力采取措施以这几个品牌作为基础,来开展企业联合的品牌宣传、质量升级、产品延伸等工作,积极地推动这些品牌产品在全国各个地区的销售,从而使品牌烟草赢得国内市场,并逐渐地走向国际市场。

2.1.2 烟草行业自身要勇于应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挑战,突破卖方市场理念对自身经营管理的影响,致力于打造高质低价的烟草,并着力提升烟草生产的服务意识。烟草行业具有显著的特殊性,要达到这一生产管理目标,行业还要以国家的政策辅助为支撑,在行业内构筑产品科研机构、成本计量机构,开展对于低危害程度、优质产品服务、高成本收益的烟草产品的研发,推动烟草生产在烟草质量标准提升、有害物质检测、产品结构调整等各方面的突破。

2.2 烟草行业应对内部挑战的体制改革

2.2.1 国家应当大力推动烟草行业生产管理的政企分离。首先,政府要设立社会主义性质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由国家政府管制的企业特许经营的方式,来展开不同企业在国家宏观管制下的自由管理体制,使各个烟草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在最大限度上被激活,而且始终维持其自身的国有性质定位。其次,就政府在新经营体制下对于烟草行业实施的新的管制而言,政府可以通过社会管制与经济管制双管齐下的方式,来取代政府在烟草行业经营中进行直接经营的市场主体地位。社会管制方面需要国家针对烟草袋焦油含量、广告宣传、销售对象等制定相关标准,要求企业以标准为基础开展经营管理。经济管制方面主要侧重于要求烟草企业按照国家经营许可规则、行业准入法则等进入市场,严肃取缔不具有相关资格的生产经营者。

2.2.2 国家要通过打破烟草行业经营管理的区域限制,来推动企业的跨地区重组,并且积极地针对新的企业的构建,来组织企业针对全新品牌的生产与销售来制定广告宣传、产品促销的战略,国家在其中扮演必要的赞助与支撑角色。同时,政府还要针对企业的重组,来加强对于资源的整合,缩短烟草生产经营的中间环节,推动烟草在全国范围内的畅通流动,从而深化企业改革的实施。

3 结语

烟草行业在国家的发展中较为特殊,其经营管理问题面临着各个方面的挑战,国家当前要推动其体制的妥善改革,以使行业实现优化发展,就必须与行业相结合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来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践行。

参考文献

[1] 王健男.中国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研究[D]. 吉林大学,2011

[2]王咏梅,阳雄波.烟草行业体制改革与正确对待利益调整[J]. 企业技术开发, 2008(07)

[3]年志远,徐迟.中国烟草行业体制改革研究[J]. 中国行政管理,2011(08)

上一篇:铁路心理健康下一篇:2024年度河店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精细化管理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