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共7篇)
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 篇1
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
摘要:中国烟草产业在国际上一直处于弱势地位,这种国际产业格局不得不让人深思。本文首先从中国卷烟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变化分析了中国烟草行业的现状,我国烟草行业实行专卖体制以来发展迅速, 对财政、就业贡献很大, 但同时很多问题, 并面临多重新挑战,并就此提出了新形势下对烟草行业进行政策调整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企业,烟草行业,竞争力,改革,发展
一、中国烟草行业行情
中国是世界烟草第一大国,烟草和卷烟产量均为世界第一, 占世界总产量的1/ 3 左右;卷 烟消费量达3500 万箱, 市场容量之大, 早已让跨国烟草公司垂涎三尺。就烟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而言, 已连续10 余年是全国第一税利大户, 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0%以上。但中国的烟草行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主要是与英、美等国烟草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首先是缺少具有强大经济与科技实力的巨型跨国烟草公司, 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名牌产品, 出口创汇能力和绩效与产销总量不相称。其次是生产相当分散, 烟叶生产靠小面积种植的上千万烟农, 卷烟生产分布于30 个省、市自治区的180 家烟厂, 既谈不上规模经济效益, 质量也难以控制。产量最多的云南省, 10 个厂的产量只相当于菲律普·莫里斯公司在美国本土的产量, 不及该公司在全球产量的一半。再次是效益差异大, 菲律普·莫里斯公司1996 年烟草总收入达365 亿美元,中国的产销量为该公司的2.5 倍, 但卷烟收入为该公司的40%, 纳税额也远不能与之相比。
烟草行业不仅包括从烟叶种植到加工的所有流程,还包括烟草机械、包装等,只要与其相关的产业都包括在内,通常涉及烟叶种植加工、卷烟生产销售、烟叶国际贸易等经济活动。烟草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税收占全国财政税收总额的比例约为7% - 8%(见图1)。
图1 烟草行业税收对全国税收总额的贡献率
数据来源:根据2010《中国烟草年鉴》,2010《中国统计年鉴》计算;烟草税收贡献率指烟草行业税收占全国财政税收总额的比例。
二、烟草行业现状及其市场定位分析
在供需理论基础下, 定位卷烟价格。根据经济学理论, 市场需求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减少, 而市场供给随着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的一点即是市场均衡点。由于烟草行业是垄断行业, 而且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 因此从表面上看, 每年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比较接近, 似乎与市场供给与需求曲线的理论相脱离。但实际的情形是, 由于受市场供给与需求曲线的影响, 高档卷烟供给充分或有盈余, 低档烟的有效供给则长期不足, 市场竞争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高档卷烟品牌中。
根据2005-2007年三年的数据, 可以画出比较接近的需求曲线变化图 , 即2005 年需求曲线D 和2007年需求曲线D′。其中, 2005年需求曲线取15元以下销售量1274 万箱和20 ~ 30 元的销售量827 万箱2 个点进行联接而求得近似值;2007 年需求曲线是取20 ~ 30 元的销售量1193万箱和40 ~ 50 元的销售量433 万箱2 个点联接而求得近似值。图2中可以看出, 2005 年需求曲线D 向右移动形成了2007 年需求曲线D′, 其斜率比较接近。
为了看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市场需求与供给的变化, 以需求曲线变化为前提, 根据需求与供给曲线理论,以销量最大的价值区间为均衡点,设计出假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给曲线S 和S′。即,2005 年15 元以下的卷烟销量最大, 以此为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相交的均衡点E;2007年20 元至30 元之间的卷烟销量最大, 以此为均衡点E′。如图3。
图2 2005 年、2006 年与2007 年不同价位销量变化情况表 数据来源:国家烟草专卖局财务司
图3 2005 年、2007 年供给与需求曲线变化图
图3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上有趣的变化。需求曲线D向右移动形成了D’, 而供给曲线S则相反,向左移动形成了S′,为此均衡点E向上移动形成了E′。由于,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向内侧移动, 2007年曲线相交之后形成的、均衡点上面的市场盈余空间即市场竞争空间相对比2005 年狭小。这些内容恰恰反映了卷烟市场的2 个趋势。一是竞争空间的上移, 二是价格区间的相对集中。
现实生活中, 我们也不难发现欧美以及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卷烟价格区间相对集中, 价格差异不大。图3 , 正是为此提供了理论基础。与此相比, 中国卷烟价格之战还处在“战国时代” , 高的高, 低的低, 价格分散, 高价位卷烟市场竞争比较激烈。
对此,我国采取了一项重要举措。2005 年1 月,我国对国外烟草制品的配额制被全面取消,2 月27 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正式生效,国内烟草业面临国内市场国际化的严峻挑战。同时,国内烟草行业品牌集中度低,已经成为与外烟抗衡的最大软肋。为了提高我国烟草行业的竞争力,国家烟草专卖局推出了推动重组、走向联合的战略,要让国内烟草业走向大企业、大市场、大品牌之路。到目前全国的烟草工业企业已经从2003年的85 家,整合到了现在的46 家;品牌则从582个整合到了200多个,以后国内烟草业将出现大对大的对垒、强对强的竞争。
重组初期的“蜜月”是美好的,大集团享受国家的优惠政策,品牌集中度提高,省外市场全面开放。国内上百万箱的药草企业集团达到14 家,其中排名第一的红塔集团年产量超过300万箱。但是1 +1 一定大于2吗?会不会出现小企业拖累大企业,大企业不服大企业的情况并最终影响重组的成果?完成重组,中国烟草的巨头们才“刚上路”,而整合之路“漫漫其修远兮”。
表1 2005年国内烟草企业并购动态
三、中国烟草行业羸弱竞争力产生原因
1.结构性矛盾突出, 产业整体素质低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为:①烟草农业发展滞后, 烟叶生产方式落后;②卷烟工业技术水平不高,卷烟焦油含量偏高, 卷烟配方缺乏科学的定量分析, 试验周期长, 制造工艺相对落后;③卷烟配套工业及原辅材料产业仍不发达, 对国外依赖性强;④卷烟企业大量发展非烟产业, 效益低。
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①卷烟牌号仍过多过杂, “三高”(质量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牌号少;②用于满足农村地区消费的低档烟生产不足, 农民需求得不到很好满足。
三是市场结构不合理。卷烟市场基本以国内为主, 国际化程度低, 卷烟外销率(出口量占销售总量的比重)不足0.5%。
2.企业数量过多, 行业集中度低
国内烟厂数量过多, 大企业、大品牌市场占有率过低。我们没有一家烟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超过10%, 2003年, 销量最大的单一品牌白沙的市场集中度仅为2.65%。而美国5家烟草公司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近几年一直在99%以上, 其中奥驰亚一家公司就占美国近一半的市场。
3.流通秩序乱, 地方保护盛行
一是市场封锁严重。工商分离之前, 各地烟草公司往往利用专卖管理的权力, 按照当地政府的要求, 限制外地烟进入, 形成地方专卖;工商分离后, 地方专卖出现升级苗头, 以省为单位的地方保护开始出现。
二是市场秩序混乱。走私、制假、倒买倒卖、无证经营、违法收购烟叶、无证生产、超计划生产、乱渠道供货、乱渠道进货等现象相当普遍。
4.资产浪费和流失现象严重
我国烟草长期实行低税政策, 当行业相对景气时, 烟草企业内部形成大量利润, 但由于出资者不到位, 烟草行业资产监督管理相对弱化。当大量利润留在企业内, 而企业受卷烟生产计划约束又不能随意扩大生产规模时, 挥霍浪费、乱投资、乱上项目便很难遏制。据初步统计, 烟草行业近年来在非烟产业的投资已超过400亿元, 分散在酒店、房地产、金融、证券、保险、机械电子、能源交通、运输仓储、广告及信息等多个领域, 由于普遍缺乏规模效益, 总体投资回报率非常低。
5.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滞后
多数烟草企业尚未真正建立“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尚未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由于长期相对封闭、垄断经营, 烟草行业更容易滋生腐败, 如出现系统内外勾结、监守自盗、搞“账外账”和“小金库”、营私舞弊、贪污腐化等现象。
四、我国烟草行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1.全球性禁烟运动将进一步导致卷烟需求萎缩, 烟草企业生产经营将受到更多限制。
2.国际烟草巨头加大了进军中国的力度, 竞争快速升级 3.烟草专卖受到严峻挑战
五、国外烟草行业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 1.取消烟草专卖的国家越来越多
2.专卖取消后, 国家对烟草行业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3.烟草市场相继开放, 烟草企业股权多元化趋势加强
六、我国烟草行业政策调整的主要思路
1.推进政企分开
烟草行业实行政企分开, 主要内容是将作为政府行为的专卖职能与作为企业行为的专营活动分开。政府部门承担专卖管理职能, 烟草企业独立负责烟草专营。政企分开以后, 烟草专卖管理的职能并不会因此而弱化, 没有资本纽带的专卖管理机构会更中立、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专卖管理, 而不会像现在这样, 资产管理与行业管理混为一体, 烟草专卖局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与市场经济相矛盾。
2.改革烟叶种植管理体制
应明确烟叶种植是农业问题, 应由农业部门负责。世界上有烟叶种植的国家都是这个体制。国家应通过制定《烟叶种植条例》, 并定期颁布以烟叶调控为主的农业政策, 以法律和政策手段来确定有关烟叶的科技政策、限产与价格政策、信贷政策、税收政策、出口政策、市场配额等, 以此调控烟草种植和市场供求。烟草公司或卷烟企业可通过政府, 也可直接与烟农签订种植和收购协议, 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运用市场手段培育大型专业化的烟叶公司, 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实现“买世界(面向世界采购)、卖世界(面向世界销售)”。
3.进一步推进烟草工业企业重组
烟草工业企业重组的首要任务是解决卷烟工业过散的问题, 增强工业企业竞争力。考虑到中国市场非常大、烟草行业经营主体过多、长期单一垄断容易导致经营低效率, 因此, 不宜在全国只设一家烟草集团, 烟草工业重组应以“垄断竞争”为目标模式, 未来应在全国形成3— 5家大型烟草工业集团。
重组中应妥善处理各地财税关系。由于重组涉及烟厂所在地政府的财政收入, 可采用一次性支付的方式, 由重组方一次向被重组烟厂所在地政府支付相应补贴;也可采用按比例分成的办法,重组方与被重组烟厂协商确定相应的比例, 对重组后的公司所创造的利税各方按比例分成, 这种做法有利于保障被重组烟厂所在地政府的利益, 减少重组障碍。
应重视重组后的整合。重组方应在确保稳定的前提下, 积极推进重组后的人员、财务、采购、生产、品牌、市场、文化的整合。在实践中, 一些烟草企业探索的采购统一、品牌统一、资金统一、市场统一的做法很有借鉴意义。4.改革烟草流通体制
流通体制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允许工业企业有分销权, 改变烟草公司在卷烟批发环节的单一买方垄断, 提高卷烟流通效率;通过分解烟草公司的行政与经营职能, 打破地方保护,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形成;组建全国性的卷烟销售公司。①实行政企分开。②进一步推进工商分开。③在工商分开的基础上, 允许工业集团逐步建立自己的面向终端的销售网络。④将卷烟销售与物流分开。
5.适时、适当提高烟草税率
提高税率的根本目的应着眼于压缩烟草企业的利润空间, 实现“利转税”。事实证明, 将大量的利润留在烟草企业内部不但导致税源减少、国有资产流失, 而且助长腐败等问题。在保证烟草企业合理的利润空间前提下, 将更多的利润转为税收, 对国家意义重大, 也不会对卷烟企业产品竞争力造成太大影响。
6.加快烟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
当前, 烟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就是在政企分开的同时, 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
7.鼓励国内烟草企业“走出去”
全球烟草行业正经历大的变革,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新一轮的取消专卖、开放烟草企业产权改革为中国烟草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创造了机会。中国卷烟企业一方面要立足于国内大市场, 另一方面也要敢于“走出去” , 打造我们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烟草集团。国内烟草企业“走出去”主要有三条路径:在国内生产, 在国外销售, 实现产品“走出去”;到国外建厂, 实现生产国际化;收购国外卷烟企业, 成为跨国烟草公司。国内烟草企业“走出去”的前提是通过重组和发展把自身变得很强大, 要集中力量在国际市场与跨国烟草集团竞争。国家应在烟草企业是否需要“走出去”问题上明确指导思路, 并制定相应的扶持措施, 在融资、境外收购等方面给予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国烟草行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印度、美国、巴西和德国的比较分析》,唐亮 2.《中国烟草行业的市场定位及其发展方向的初步探讨》,黄英华 3.《对提升中国烟草行业国际竞争力的几点思考》,李巍 4.《中国烟草行业为何大而不强》,吴健安
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 篇2
随着我国进入WTO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国外企业的挑战, 大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 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相对比较多, 但是在科学性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并且在有些关键性问题上, 学者们存在着不小的分歧, 如内生比较优势理论和外生比较优势理论的适用性问题;不同行业的企业是否可以放在一起进行国际竞争力比较的问题。这些都是现有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参阅相关研究文献, 认为使用内生竞争优势和外生竞争优势理论相结合的方式, 才能较为科学的评价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并且不同的行业具有自身不同的发展状态和特征。基于此, 本文引用“中国企业管理全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课题组所建议的EMGC评价体系对我国钢铁行业进行了分析。
1 理论基础
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并没有达成统一。比较权威的定义有世界经济论坛在1994年提出的“一个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其他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富。”在国内, 王慧, 刘应宗 (2006) 认为企业国际竞争力是以行业进行划分的, 具体来说是指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某一确定行业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比较。同时从侧面支持这个观点的国家经贸委经研中心 (2003) 认为: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在相同行业内才能进行。周俊 (2008) 结合企业战略理论认为企业国际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目前和未来,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能够提供比它们的国内和国外竞争者更具歧异性或更低成本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而更多的国内学者在研究企业国际竞争力时, 直接采用相关方法建立指标体系, 并没有对企业国际竞争力有一个明确的表述。
在研究方法上, 各学者采取的方法不尽相同, 模糊数学法、神经网络法、层次分析法等等都有运用。但是从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 (1) 从外生竞争优势理论出发; (2) 从内生竞争优势理论出发。在国内研究成果中, 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同内生竞争优势理论。
肖红叶, 郑华章 (2006) 从内生和外生竞争优势理论相结合的角度, 对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 (IMD) 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作了简要介绍, 并解读其综合评价方法。同时针对IMD将国家内部经济体 (如中国浙江省) 纳入其参评体系后带来的评价技术和理论问题展开了讨论。最后利用IMD评价技术对中国东部10省市国际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
胡华夏, 喻辉 (2005) 根据统计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原则, 提出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企业规模、产品竞争力、获利能力、社会效益、组织管理水平、研究与开发能力、财务状况、国际化水平八大基本要素。
张立 (2006) 从内生竞争优势理论出发, 运用BP神经网络法, 采取硬指标对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
王慧 (2006) 运用模糊模拟的AHP层次分析法, 结合内外生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进行了国际竞争力评价。
“中国企业管理全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课题组 (2007) 创造性地依据动态藕合理论设计出EMGC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构建了以公司价值为主导的多级指标评价系统, 采用了三维动态藕合式的分析方法, 并推演出多维组合的企业竞争策略空间集。对于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研究以及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实践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以上研究成果可以看出, 目前大多数学者还是倾向于采用内生与外生竞争优势理论相结合的态度去研究企业国际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上述的文献的总结分析, 决定采取“中国企业管理全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课题组所建立的EMGC评价体系, 对我国钢铁行业的若干代表企业进行国际竞争力评价。
2 模型的建立
EMGC的评价体系包括指标的选择和评价体系的建立。本文为了使指标数据的获得性更强, 通过对EMGC模型的借鉴和修正, 建立了针对钢铁行业的EMGC修正模型。具体指标框架如表1, 这样就得到如下矩阵:
在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后, 需要对指标进行处理。处理步骤如下:
2.1 指标数据0-1化处理
φik= (xmaxik-xik) / (xmaxik-xminik)
xik表示第i个指标的第k个指标值, xmaxik表示第i个指标在m家企业中的最大值, xminik表示第i个指标在m家企业中的最小值。这样, 就将庞大的数据变为0-1之间的小数, 便于后面计算。
2.2 为每个指标权重赋值
设计调查问卷, 请专家给每个指标的权重打分。分值设为:0, 0.2, 0.4, 0.6, 0.8五个级别, 对问卷结果进行搜集分析, 采取以下模型确定各指标最后得分, 并得到权重矩阵:ri= (ri1, ri2, ……, rin)
fik是第i个指标被第k个专家赋予的分值。
2.3 对特定层次的指标权重进行加总
如二级层次中的资产指标, 通过对下属三级指标的3个指标进行加总, 得到本指标的直接权重。
公式:ri (n+1) =∑ri+1
2.4 进行矩阵运算得到指标评价值
将特定层次 (假设为第二层次) 的权重加重得到矩阵ri (n+1) , 与0-1化后的单列矩阵相乘, 就得到了第i个指标中所有企业的指标评价值。
Pik=ri (n+1) ×φki
3 实证分析
本文对我国钢铁行业的5家公司进行分析, 对象分别为:鞍钢股份, 重庆钢铁, 大冶特钢、唐钢股份、韶钢松山。指标经过不断收缩和调试, 达到14个。值得说明的是, 由于版面限制, 本文对所涉及的具体调查数据并没有列出, 并且收缩后的指标数据也没有列出。
3.1 0-1变换
如对鞍钢股份进行分析:
φ11= (xmax15-x11) / (xmax15-xmin13) = (828-828) - (828-37.98) =0
依次类推, φ21=0.246, φ31=1, φ41=0.362
3.2 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经过专家打分并经过处理后, 得到确定值。
ri= (r1, r2, ……, r14) = (0.26, 0.33, 0.29, 0.12)
3.3 矩阵运算得到评分
通过矩阵运算, 得到结果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 以钢铁行业为例, 鞍钢股份公司价值指数低于大冶特钢, 创新力指数位居第一, 战略协同力指数全行业最低, 而运营力指数为行业中最高。重庆钢铁公司价值指数虽为行业最高, 但其创新力指数、战略协同力指数和运营力指数比鞍钢股份要低, 由于指标权重的作用, 导致其竞争力有所下降, 但综合排名为行业第一。可见, 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是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 是各竞争力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另外, 各要素对竞争力大小的影响是不同的, 这种影响主要通过比率标度来实现。 (“中国企业管理全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课题组, 2004) 。
4 全文总结
本文引用“中国企业管理全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课题组所建议的EMGC评价体系对我国钢铁行业进行了分析。分析结论表明了五大钢铁公司目前的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状况。由于目前学术界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完善, 存在的分歧比较多, 由于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必要性和评价体系的复杂性, 所以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的路子还很长, 有待于后人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 2005[R].2005
[2].A.W.King, C.P.Zeithame.measuring organizationalknowledge:a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J].Strategic Management-Journal, 2003, (24) :763~772
[3].“中国企业管理全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课题组.基于动态藕合的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 (EMGC) 评价体系[J].管理世界, 2004, (4)
[4].周俊.国内关于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的现状评估[J].经济研究, 2006, (5)
[5].张立.中国石油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J].经济管理, 2006, (7)
[6].王慧, 刘应宗.基于AHP的高技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评价[J].国际经贸探索, 2006, (3)
[7].肖红叶, 郑华章.IMD国际竞争力评价技术及其应用——以中国区域国际竞争力评价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6, (5)
烟草行业未来竞争主题:服务 篇3
中国烟草行业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业,她植根于市场经济之中,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部分。中国自十一界三中全会后,确立了市场经济合法地位后,我们烟草是在八十年代逐步完善专卖制度,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日趋成熟;可正如小平同志讲的好“我们不能够关起门来发展经济”,因此我们先后加入wto与who等一系列国际性经济组织。而加入的真正目标是什么?就是充分利用全球各种资源发展与壮大自己,而做为中国市场经济的一部分烟草不可能长时间处于计划经济时代保护行业之中,不与国外的烟草工商业发生竞争。因此,在笔者看在不久的将来,烟草公司一样会面临着不可避免的市场优胜劣汰的残酷竞争。
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应该知道,中国烟草不久的将来可能失去专卖制度的保护,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之一。因此要想中国烟草在残酷的市场竞争求得生存以及更好的发展,依靠什么?有的学者讲“是不是如中国烟草工业一样走品牌整合,资源重组呢”?现有的烟草专卖似乎可以讲真正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一体服务网络也不是没有可能。然而服务网络的核心是什么?是我们今后与外国烟草公司激烈拼争的零售终端。因此有价值的零售终端的稳固占有是我们战胜对手的有利武器。
对于零售终端的有效建立与长久稳定持有,是我们今后努力工作的方向与目标。事实证明,所有资本运作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使利润的最大化,因此烟草零售终端经营卷烟的目的也是唯一目标就是经营卷烟的利润最大化。在经营卷烟种类质量相对稳定的状况下,我们唯一需要做好的就应该是加强自身的服务。
居安而思危,未雨而绸缪。因此现阶段在专卖制度保护之下,我们就应该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完善提高服务的质量,以增强内功避免在未来的竞争落败。摒弃一切高高在上,一副管理者的姿态,以更加务实与放眼长远发展责任心来对待中国烟草的今天与明天的话,深信中国烟草公司的将来一定也会异常光明。
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 篇4
【企业网址】(点击看正文)
正文目录
第一章2011-2014年全球钻石成品行业运行现状分析1第一节2011-2014年世界钻石成品行业发展概况
1一、全球钻石成品产业特点分析
1二、全球钻石成品市场分析
3三、全球钻石成品技术分析4第二节2011-2014年世界主要国家钻石成品行业发展情况分析7
一、美国7
二、日本8
三、德国10第三节2014-2018年世界钻石成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14 第二章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16第一节2011-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16
一、中国GDP分析16
二、城乡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8
三、恩格尔系数21 第二节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分析2
4一、钻石成品产业政策分析2
4二、相关行业标准分析26
三、进出口政策分析29第三节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32 第三章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运行形势分析34第一节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发展综述3
4一、钻石成品行业特点分析3
4二、钻石成品技术分析37
三、钻石成品重点资讯分析39第二节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41一、世界钻石成品行业总产值分析
41二、中国钻石成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43三、中国钻石成品市场环境分析44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态势预测分析47 第四章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运行动态分析49第一节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市场走势分析49
一、钻石成品市场供需分析49
二、影响供需市场的因素分析
51三、产品需求特点分析52第二节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5
5一、钻石成品行业的主要问题探讨55
二、钻石成品行业面临的挑战分析56
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发展策略分析59
第五章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主要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61
第一节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进出口总体数据61
一、中国钻石成品进口数据分析61
二、中国钻石成品出口数据分析63
三、中国钻石成品进出口单价分析64
第二节我国当前钻石成品产品进出口政策67
一、钻石成品产品进口政策分析67
二、钻石成品产品出口政策分析68
第三节国内企业钻石成品产品进出口量分类统计71
一、2011-2014年钻石成品产品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变化分析7
1二、2011-2014年钻石成品产品进出口产销国分类统计分析72
三、按钻石成品产品进出口海关关区分类分析741、2011-2014年钻石成品产品进出口海关关区分类统计分析2、2011-2014年各海关关区每月进出口数量及金额变化分析3、2011-2014年钻石成品产品贸易方式分类分析804、2011-2014年钻石成品产品进出口价格及趋势分析82
第四节2014-2018年钻石成品产品进出口市场预测86
第六章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88
第一节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产业竞争现状分析88
一、钻石成品行业竞争程度分析88
二、钻石成品技术竞争分析90
三、钻石成品主要产品价格竞争分析93
第二节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区域格局分析96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96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98
三、重点省市竞争力分析101
第三节2011-2014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竞争存在的问题分析104
第七章我国钻石成品行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106
第一节我国钻石成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原则106
第二节我国钻石成品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107
第三节我国钻石成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构建108
第四节我国钻石成品企业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与分析109
第八章钻石成品行业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111
第一节钻石成品行业产业链分析111
第二节钻石成品行业价值链分析112
第三节钻石成品行业集中度分析113
第四节钻石成品行业的关键成功因素及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分析114
第五节钻石成品行业的主管部门及现行政策115
第六节钻石成品行业投资机会的把握116
第七节钻石成品行业的市场战略的制订117
第九章2014-2018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1195-320
三、集体企业效益竞争力分析3611、利润总额分析3632、产品销售收入分析364
四、集体企业增长竞争力分析3661、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3692、总资产增长率分析371 第三节私营企业发展基本状况37
3一、私营企业从业人数分析3731、私营企业总体从业人数分析3752、私营不同规模企业从业人数分析376
二、私营企业规模竞争力分析3781、总资产规模分析3812、固定资产规模分析3833、流动资产规模分析384
三、私营企业效益竞争力分析3861、利润总额分析3892、产品销售收入分析391
四、私营企业增长竞争力分析3921、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率3942、总资产增长率分析397 第十二章2014-2018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401第一节2014-2018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投资环境分析401第二节2014-2018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投资机会分析40
2一、规模的发展及投资需求分析40
2二、总体经济效益判断40
5三、与产业政策调整相关的投资机会分析407第三节2014-2018年中国钻石成品行业投资风险分析409
一、市场竞争风险409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41
1三、技术风险分析41
2四、政策和体制风险41
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 篇5
关键词:互联网,竞争优势,信息多元,丰富
值得关注的是,行业类报纸在不断探索增强可读性、扩大影响力的同时,也纷纷顺应新常态开设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给本已“日渐式微”的纸媒经营提出了一个全新课题:行业报在思考如何在和社会类媒体交手中找到自身发展方向与特色的同时,还要考虑同本报纸的新媒体差异化经营。行业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化危为机,考验着一个媒体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与水平。
本文以《中国石油报》为例,探讨行业报在信息多元丰富和传播形式多样的当下,如何坚守自身定位,把握新闻策划的重点以及媒体发展的方向,打造独特竞争优势,为行业报群体应对新媒体冲击、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一种思路。
1 做好重大事件及行业信息披露工作,突出权威性独家性
《中国石油报》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属的党组机关报,一直秉承“喉舌、阵地、窗口、平台、智囊”的“十字”职能定位。中国石油也明确要求所有重大信息披露以《中国石油报》刊发口径为准,中国石油新闻中心、石油报微信上涉及行业重大信息的内容必须从《中国石油报》转载。
这一定位为《中国石油报》明确了独家信息发布渠道,确立了官方权威的身份,是报纸最重要的优势,也为其在行业树立了威信,奠定了在油气行业媒体的地位。
通过对近年来的报纸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石油报》发布的官方信息主要集中在集团层面的会议、董事长活动、集团领导参与的外事活动以及股份公司重大信息披露等内容。这些内容每一条都备受社会关注,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
做好这些信息的新闻报道是《中国石油报》运营的重中之重。写作、审核、发布每个环节都层层把关,与中国石油集团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沟通,突出权威性、时效性、准确性。
但是,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说,重大事件和行业信息本身比较硬,写作模式单一,很多为会议报道、会见报道、调研类报道,对普通读者吸引力不大。从新媒体传播方式来说,这些内容也恰恰是难以发挥新媒体优势加工处理的。
2015年11月开通的中国石油官方微信也很少介入这一领域,可见其团队对新媒体运营已经有了充分思考。由此可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本身在报道内容上不需要并驾齐驱,旗鼓相当,而需要细分受众。新媒体放弃的蛋糕就是传统媒体需要坚守的阵地。严肃、权威的信息发布是始终是纸媒经营的重点,重要版面的重要位置必须始终留给集团重要新闻,这一点对于中国石油报是必须始终坚守的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说,报纸可以没有新媒体,但没有报纸光有新媒体的行业媒体是不可能存在的。行业类纸媒必须拥有这样的自信,这对于其他行业报来说也具有示范意义。
2 新闻策划突出行业热点与专业性,扩大关注度增强影响力
如果说重大事件及行业信息披露属于行业类纸媒的本职工作,那么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有吸引读者关注的“杀手锏”。除了必须报道的题材,报纸自己关注什么热点,表达什么观点,决定了一个媒体的层次,也决定了其在媒体同行中甚至所处行业的影响力。
2.1 以深度见长,打造高水平的综述报道
从阅读习惯上看,如果把新媒体比作“快餐”,那么纸媒则可以称作“正餐”。“快餐”好比消息,适合见缝插针,瞥一眼就能了解个大概,甚至只需看标题无需读正文。而“正餐”就像综述,往往比较正式,需要细嚼慢咽,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细细思考。
综述需要在深度见长,即有思想、有分析、有判断,能够回答读者的疑问,给决策者以启迪。有深度的综述能够树立报纸在行业的权威性,也是报纸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2.2 以专业见长,策划富含丰富元素的系列报道
新媒体传播虽然快,但是转瞬即逝、不宜保存。特别是难以形成连续性的报道系列,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素材难以驾驭。纸媒通过运用新闻策划,则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2015年年底,中国石油决定开展“十二五”科技宣传,分内部媒体和外部媒体两种渠道。科技本来就比较晦涩,不易理解,石油科技更是专业术语多、理论数据多、图表复杂,没有一定的专业功底科技报道不仅读者看不懂,作者写作也十分吃力。中国石油报对科技成果进行细化,推出“科技之光”系列专版,通过信息制图将含混晦涩的科技原理浅显易懂地展示出来,图文并茂,并配专家点评和团队心得,收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2.3 坚守评论阵地,打造舆论制高点
评论是一个媒体的旗帜,但当前大部分媒体对于评论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很多报纸很长时间也难看到一篇评论,非常不利于扩大报纸的影响力。《中国石油报》在近年策划中特别注重发挥报纸评论文章的舆论导向作用,不仅开设了每周一期的“石油时评”专版,成为集中展示石油行业专家观点的理论阵地,还在一版重要位置定期刊发时评、评论员文章等,做到重大事件及时有解读,重大部署及时有回音。
3 新闻策划注重报网融合,打造立体传播新优势
中国石油报除了正报之外,还设有中国石油新闻中心网站以及微博和微信客户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为补充,为最大限度扩大传播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如何准确定位各媒体的职能,有效区分媒体之间的功能报社仍在不断探索。
一般来说,新媒体以处理软新闻见长,善于反映日常工作生活,而且基层新闻在新媒体上传播容易引发共鸣。此外,一些受公众广泛关注的重大事件,在信息还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在写作消息成稿素材还不是十分丰富的情况下,通过新媒体简单将事件的最新进展表述清楚告知公众,往往能受到意想不到的传播效果。
此外,在《中国石油报》一版上,对重要的微信新闻给予导读,向读者推荐优秀的新媒体新闻,也是值得肯定的做法。
随着“互联网+”理念与大众生活进一步融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并肩发展是新闻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纸媒生存仍面临着巨大考验。作为行业类报纸必须未雨绸缪,相信只要找准定位、加强选题策划、积极融入媒体发展新趋势,行业类报纸在激烈的竞争中必定能够站稳脚跟,掀开发展新篇章,开创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 篇6
烟草物流是指烟草及其制品、烟用原辅料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服务整个过程中,物质实体运动以及流通环节的所有附加增值活动。烟草物流包括卷烟物流、烟叶物流和烟叶物资(化肥、农药、麻绳、麻片、地膜等,以下简称“烟资”)物流,三者缺一不可。
传统的烟草物流重视的是卷烟物流,而忽视了烟叶、烟叶物资的物流管理。一直以来,在地市级烟草公司内部,卷烟物流、烟叶物流、烟资物流分属不同的组织或部门管理,各自为政,导致资源浪费、人员冗余等诸多问题。“两烟”物流一体化建设是顺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满足烟草行业物流建设要求的必然选择,关键是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完成一体化运营组织构建,才能从总体上统筹两烟物流发展,并逐步开展非烟物流。本文以毕节市烟草公司为例,展开两烟物流组织机构整合研究。
毕节两烟物流组织机构现状及问题
毕节是典型的“两烟”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的卷烟、烟叶、烟资的仓储及运输需求,这为推动两烟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了产业基础。
卷烟物流由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负责统一管理,已实现“一库制”配送及委托法人制运营,开展非法人实体运作;烟叶物流由烟叶营销中心储运部归口管理,已基本实现了集约化运营;烟资物流以县和站点为主经营,未实现集约化管理。
毕节系“两烟”地区,涵盖卷烟、烟叶、烟资“三烟”物流的运营管理。“三烟”物流由多个非法人实体分治下的三个物流部门分别运作和管理,造成重复建设、人员冗余、沟通不畅,特别是烟叶非收购期仓储及人员闲置严重,无法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形成“1+1+1<3”的后进局面。
一体化运营组织整合框架
建立专业化的物流运作管理组织,实现卷烟物流与烟叶物流的均衡协调发展;实现卷烟物流管理经验向烟叶、烟资物流管理移植;实现物流专业运作经验和能力的积累,为省内外烟草工业企业及烟农提供专业物流服务。通过组织机构重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有效的实现“两烟”物流的集约运营、高效运作,降低运行成本。
通过“两烟一体化”物流运作,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时综合利用人力资源、仓储资源、运输资源和,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毕节烟草物流两烟物流一体化运营组织架构的建设工作总思路可概括为:“12345工程”,即:设立1个法人实体(或委托法人实体)——“毕节杜鹃情商务物流有限公司”(暂定名,以下简称杜鹃情公司),建成2个平台——杜鹃情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综合管理平台,通过3个阶段——建设阶段、运营阶段、全面整合阶段,实现4化目标——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建设5大功能中心——品牌营销中心、订单管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金融支付中心、综合服务中心,最终形成电商敏捷供应链体系。
准备阶段(2016年)。确立第三方物流公司组织模式(是法人实体还是委托法人实体)、制定组织架构、岗位设置、岗位职责、激励机制及队伍建设等相应管理规章制度,优先开展系统内主要物流业务。完善体制机制,进行非烟业务拓展研究和试点尝试。
运营阶段(2017~2020年)。机构重组,成立两烟物流中心,整合卷烟、烟叶烟资物流资源,在物流业务整合基础上,进行实体化运营,初步实现物流费用单独核算,时机成熟时组建毕节杜鹃情公司,通过精简高效、垂直扁平的物流组织结构,实现独立法人运营。完成4化目标,打造5大功能中心,最终形成电商敏捷供应链体系。
全面整合阶段(2 0 2 0年以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结合行业发展要求及毕烟实际情况,做强卷烟物流、烟叶物流,扩大非烟物流,开展仓储、运输、物流信息、物流咨询、连锁营销、电子商务等多种形式的物流增值服务,形成毕节烟草特色的不可替代的物流架构,成为在黔西乃至云贵川有影响力的区域性第三方物流公司。
一体化运营组织整合内容
毕节烟草组织人员对“三烟”的采购、生产、储配、运输等物流各环节进行专项调研,决定建立集卷烟、烟叶、烟资的储配、拣选、运输、信息等于一体,突出主体决策与管理职能的毕节烟草物流有限公司,实行卷烟、烟叶、烟资物流在一条供应链之下的三流合一,进而达到三烟一体。物流建设的定位也从烟草“企业物流”升级为烟草专业“物流企业”,使“三烟”整合从战略层落实到管理层和操作层,最大限度地实现集约经营,体现整体规模效益。
采用职能式、功能型的组织模式,即在整合成立一个公司之后,不再分设体现原来各自业务的中层职能部门,仅设相应的配套岗位。公司内设五大功能中心:品牌营销中心、订单管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金融支付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下设五个县级中转站,以职能链串联将“三烟”物流各业务相连,通过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型管理方式发挥协同效应,实行扁平化的科学管理。
组织形式:公司名称:毕节杜鹃情商务物流有限公司。员工构成:内部抽调人员组成新班组及社会招聘人员。股权结构:毕节烟草全资子公司。组织架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标准组织结构。注册资金:不小于1000万元。
经营范围:首先考虑卷烟、烟叶、烟资“三烟”物流并轨,按照“两烟物流一体化”整合需要进行组织架构设计。同时,公司开展非烟业务,待时机成熟后,形成卷烟、烟叶烟资、非烟三大板块。
公司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股东大会下设董事会,设董事长1名,总经理1人,副经理4人,组成5人董事会,设监事1名。公司下设品牌营销中心、订单管理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金融支付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五大中心。
岗位设置。品牌营销中心:品牌策划员、市场管理员、采购管理员。订单管理中心:订单管理员、电话访销员、数据分析员。综合服务中心:人事劳资员、行政办公员、安全管理员、信息管理员。物流配送中心:储配部、配送部。储运部:非烟储配组、卷烟储配组、烟叶烟资储配组。非烟储配组:仓管员、分拣员、装卸搬运员。运输部:非烟运输组、卷烟运输组、烟叶烟资运输组。非烟运输组:驾驶员、配送员、调度员。
工作实践中,从创新物流管理机制角度出发,优化卷烟、烟叶、烟资的“三烟一体”物流体系,着力在三个方面对新公司进行业务流程再造:一是以数据、信息系统平台为支撑,坚持组织机构与业务流程相结合,实施仓储与配货合二为一的并联管理;二是运用RFID与EDI电子交换技术、互联网+微送货等技术,实施卷烟仓储数字化、分拣电子化、配送智能化提升现代物流企业运行水平;三是拓展配送业务模式,在税收政策支持下,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实施自运与委托外运相统一的“三烟”一体化多元配送方式。
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明确相应的管控定位和关系定位。即市公司对物流公司的管控定位模式为“战略管理”型。市公司作为母公司在宏观上指导物流公司的运营,制定物流公司的战略决策;物流公司负责落实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财务、业务经营等管理;物流公司与县公司的关系定位为“协作管理”型。物流公司负责物流业务经营;县公司协同属地进行物流业务运营和信息沟通协调及安全、后勤保障工作。
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 篇7
2014年11月25~26日,由亚洲托盘系统联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托盘国际会议暨2014全球托盘企业家年会”在安徽省芜湖县隆重召开。本届会议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托盘生产企业、应用企业、配套设备生产企业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共约400余人到场。参会嘉宾及代表们围绕“托盘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建设”、“托盘行业转型发展”等当前热点与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为推进中国托盘标准化,吴清一教授付出了巨大努力。可喜的是,近年来托盘标准化已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托盘标准化和托盘共用系统建设,将成为今后中国托盘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参会人员爆棚凸显行业机遇
本次会议从规格、层次、规模等各方面来看,都堪称历届之最。来自国内外的各方人士对中国托盘行业深切关注,显示出托盘行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
大会开幕式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指出,我国物流业仍将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新常态”为物流业发展提出了重大挑战,也提供了战略性机遇。面对新的形势,我国物流业要沉着应对,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积极寻找战略突破口,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全面打造中国物流“升级版”,以转型升级应对物流“新常态”。业内人士指出,在单元化物流的环境下,托盘作为主要的单元载体,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达到共用才能体现单元化物流的巨大效益。否则,托盘的逆向回收将大大抵消单元化物流的效益。欧洲、韩国、日本的托盘共用已经取得非常大的进展,但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未来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王选庆在致辞中介绍了我国推进托盘标准化与循环共用的政策导向与措施。吴清一教授强调了实现托盘标准化对企业乃至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此外,韩国托盘与集装箱协会会长徐炳伦、日本托盘协会会长山崎纯大、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洪水坤、芜湖县县长黄维群等先后为大会开幕式致辞。随后,国务院经济发展中心任兴洲所长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做了分析解读,为我国企业应该如何适应“新常态”提供了参考;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忠旺集团、卓达集团等大型企业,以及铁路、烟草、超市连锁、配送中心等托盘用量潜力巨大的企业也纷纷发表对托盘标准化的见解。大会的互动交流环节倍受欢迎,参会代表们踊跃提问,嘉宾的回答也十分详尽。此外,同期举办的托盘新产品、新材料以及自动化生产设备的展览也是一条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参会代表纷纷前去参观、咨询。
会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授予了芜湖县“中国托盘第一县”的荣誉称号。会议还组织参观了金源集团芜湖钟山木器包装有限公司的自动化托盘生产线。
本届会议内容充实,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反映出与会者对中国托盘行业发展的期待与信心。
托盘标准化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我国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托盘标准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多地进行考察,强调要加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汪洋副总理多次明确指示要求加快推进物流标准化工作,提高托盘标准化水平,促进托盘循环共用。在如此利好的形下,各企业代表及行业专家对我国托盘标准化的实施极为关注。
参会嘉宾们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托盘标准化的进展情况做了详细的分析说明。总体上来看,我国托盘标准化工作已经正式迈出了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第一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标准化相关政策更加完善
王选庆从政府层面出发,对商务部在托盘标准化方面的相关工作以及进展情况做出了分析。他指出:商务部与国家标准委建立了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机制,按照“从托盘标准化切入、规范引导和试点推进相结合,带动整个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思路,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商贸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明确完善商贸物流标准体系、制修订重点领域标准、加强标准实施推广、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完善保障措施等任务。另外,今年11月,商务部和国家标准委还编制下发了《标准托盘循环共用发展指引》,指导地方开展相关工作,调动了企业、协会等方面参与推动托盘标准化的积极性。
(二)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开启
据王选庆介绍,商务部、财政部、国家标准委确定北京、上海、广州市作为第一批物流标准化试点城市,并下发《关于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导地方从托盘标准化切入,推动物流标准的推广应用工作,并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我国各地积极响应并创造性开展工作,托盘标准化工作初见成效,典型表现为:上海百联集团物流公司推动集团商超与上游供应商共用标准托盘并实现带板运输,装卸效率提高4倍,托盘使用量节约18%;太原市重点推动标准托盘“智能化标签+信息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模式,可口可乐(太原)公司提高货运量80%,卸货时间减少75%。
(三)企业积极应对托盘标准化时代到来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领下,托盘相关企业意识到托盘标准化时代到来,纷纷从企业自身着手,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新模式。在探索过程当中,国内外企业一致认为,一次性托盘已经成为过去式,高质量、易维护、绿色环保的托盘才是大势所趋,托盘质量是托盘标准化的基础,是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成功建立的首要保证。各企业表示,已经做好自身托盘质量的把控,积极迎接托盘标准化的到来。
认清托盘标准化建设难点
尽管我国托盘标准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目前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标准化水平较低。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我国托盘标准化建设还存在诸多难点。会上,王选庆以及北京伍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军琪对此做出了分析,概况来讲难点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托盘标准化的宣贯和应用力度不够,相关标准都是推荐性标准,权威性欠缺,在宣贯方面缺乏部门协同、典型示范,企业参与和了解标准的渠道偏少。
二是企业贯标的积极性不够,很多企业自成体系,自购自用多,静态托盘多,不愿意为适应外部标准付出成本、做出改变。
三是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够,我国流通领域大企业不多,供应链协同的意识不强,在带动上下游相关企业托盘标准化应用方面,其应有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四是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投资主体问题、地域经济活跃程度差异问题、南北气候差异问题等,均是很难克服的问题。从主观方面讲,政策扶持和引导、市场环境的建立、诚信体制的建立也很难在短期内完成。
五是托盘材料的一致性、品质的认证、交换体系的形成等,均是目前的难题。托盘的标准化需要企业从根本上改变产品包装规格,需要企业付出一定的代价,如何在实施标准化的同时保证企业的利益也是一大难题。
加快循环共用系统建设
“托盘标准化与托盘循环共用系统相辅相成,没有托盘标准化,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就无法建立;没有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托盘标准化的推行也缺乏动力,缺乏意义。”吴清一教授如是说。政府相关部门也深知这一点,在加强我国托盘标准化推广的同时,也紧抓托盘循环共用体系建设。
据悉,商务部、国家标准委联合制定的《商贸物流标准化专项行动计划》已正式印发。建立托盘共用体系和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该《行动计划》确定的两项主要任务。《行动计划》将从托盘标准化入手,统筹协调、有序推进,在快速消费品、农副产品、药品流通领域,率先开展标准托盘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带动上下游关联领域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水平的提高;从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和服务规范入手,增强平台服务功能,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为加快推动《行动计划》实施,30家企业入选第一批重点推进企业,其中包括:4家托盘租赁服务企业、9家大型商贸连锁企业、6家快速消费品生产企业、3家托盘生产企业、8家第三方物流企业。《行动计划》将通过标准托盘应用推广和循环共用,来带动产品规格、包装、车辆、货架、装卸机具、信息编码、运作流程等的标准化及单元化运输、装卸、储存,提高物流效率。同时,以“托盘一体化”带动“供应链一体化”变革,各相关部门及企业将研究探索托盘与供应链、托盘与共同配送,以及托盘与多式联运等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积极参与托盘共用国际化有关工作,真正以“托盘一体化”带动“供应链一体化”变革,提高供应链物流效率。
此外,国内外企业十分关注中国托盘循环共用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如,国资企业开始涉足托盘循环共用系统领域,隶属于中国包装总公司的中国智能物流包装公司成立,在25日晚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公司定位于集循环包装设计、技术研发、器具租赁、信息服务、运营管理、集成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包装企业,将以构建覆盖全国的循环公用服务网络平台为愿景,依托中国包装总公司的包装集成服务优势和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物流服务网络资源,搭建全国范围的托盘共用服务网络平台,并将致力于成为中国智能物流包装领域最具实力的专业性服务商。招商路凯(大中华)包装设备租赁(上海)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高松骥,在其讲演中分析了我国单元化物流器具循环共用服务的现状与未来,强调循环共用是单元化物流载具最合理的应用模式,并表示将不断探索最佳的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模式。
共同推进托盘行业发展
中国是亚洲托盘影响核心应用区域,中国托盘标准化的实施以及托盘循环共用系统的建设,关系到亚洲托盘循环共用系统的建设以及亚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托盘行业的发展受到了来自亚洲乃至全球同行的关注。
本届会议,来自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丹麦、德国、立陶宛、马来西亚、拉脱维亚等10多个国家的代表给中国托盘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极为宝贵的建议。其中,日本托盘协会专务理事福本博二对日本托盘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介绍;韩国托盘与集装箱协会会长徐炳伦毫不避讳地讲述了韩国托盘标准化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友好地提示我国在托盘标准化的推行过程中要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欧洲托盘协会亚洲代表介绍了欧洲托盘认证与管理,希望能给我国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托盘认证与管理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来自澳大利亚的Mr Lewis Fisher学者分享了“如何达到中国包装行业无缝隙的高效率高质量操作”的相关技术。
同时,一些中外企业也就如何推动中国托盘事业的发展发表了意见。如上海力卡塑料托盘制造有限公司、卓达新材集团、联合太平洋(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欧墩包装材料(德国)有限公司等诸多企业在演讲中提出,随着托盘标准化时代到来,托盘企业应对产品质量及材质要求更加严格,强调高质量的托盘是托盘标准化的基础,只有高质量的托盘才能适合托盘循环共用系统的运行;江苏前程工业包装有限公司、全亚供应链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徐颖对我国木托盘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做出了分析,同时指出我国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此外,我国专家学者也在积极为托盘行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南京农业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太平对托盘行业的发展环境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告诫企业必须转型升级来应对当前局势,不转型必将被淘汰;西南大学章雪岩教授分享了成都市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在城市配送中的应用。
本届会议内容丰富,是一次碰撞思想、启迪思路的聚会,而现场亲切的交谈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托盘家庭聚会”。各方代表表示希望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托盘专业委员会的带领下为我国托盘行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共同促进我国托盘标准化以及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早日实现!
【企业国际竞争力——以中国烟草行业为例】推荐阅读:
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论文06-05
银行业国际竞争力07-28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总体框架构建——以中国联通公司为例07-26
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11-26
中国企业文化的国际化08-28
中国企业国际品牌研究论文08-19
中国国际经济竞争力09-06
中国石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分析11-28
以食品企业为例论如何06-30
中国布局国际标准竞争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