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论文(精选10篇)
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论文 篇1
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种国际性的较量,是以企业的经济实力为核心而展开的。综观当今世界500强企业,它们的触角遍布全球,它们的企业形象为全球消费者所信赖。这一切我国的企业在短期内是无法与之抗衡的。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步伐加快,我国企业将无可回避面对世界级大企业的进入。面对如此强大的冲击.我国企业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组建我国企业的集团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的课题.而虚拟企业则是组建我国企业“航母”的有效途径。
一、虚拟企业的内涵
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出现新的机遇时,企业为了能够及时响应市场机会,满足市场的需求,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时,将具有开发、生产、经营这种项目所需的不同知识和技术的不同组织(或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开辟市场、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应对其他竞争者的一种企业行为。它是寻求资源最佳配置的一种整合方式。是以共有的市场发展机会为基础的。一旦共同发展的市场机会终结,虚拟企业山随之解体,等待下一次商机,再寻求新的组合。因此,虚拟企业是一种动态的联盟。
虚拟企业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全球资源共享和公司资源互补。面对共同的市场机会,开发共同的产品或项目,随着其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所需资源越来越短缺或价格越来越高,各公司都在极力寻求一种以最少成本或最大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未完成产品或项目工作,资源的共享或互补越来越为各公司所接受。资源的互补地位越来越重要,也正是由于资源的互补性的巨大潜力的存在,才奠定了虚拟企业形成的经济基础.它包括:
(1)、资金的互补
共同开发产品或项目。共同出资使有限资金易于凝聚,集中使用在必要的产品或项目上,保证产品或项目所需资金到位。对于资金需求量大的产品或项目,其优势更加显现。
(2)、人才优势互补
组成虚拟企业时各公司之间人才组合,可以发挥人才的整体优势。无论从管理上还是产品或项目开发上,通过人才的整合,取长补短,共同发挥长处,达到原来无法实现的人才优化。
(3)、管理互补
虚拟企业的管理组织一改传统的`垂直式、多层次的管理模式,形成一种扁平式的管理模式。因此,现代管理方法很容易导入。充分体现了管理目标单一、敏捷、高效的特点,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虚拟企业将人、财、物以集中优势的方式紧紧围绕较为单一的经营目标而奋斗的特点。故而,责任明确,工作不易发生推诿、扯皮等现象。
(4)、市场营销互补
虚拟企业经营目标和市场目标都较为单一、明确,各组合营销人员为着共同的市场目标,充分利用各自的市场营销经验和营销网络,对已开拓的市场份额或将外拓的市场份额进行组合、叠加。有利于市场的开拓和渗透,大大提高市场的覆盖面和市场占有率。
(5)、技术上互补
知识经济时时代是以知识型产品为主,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自动化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很多产品或项目单由一个公司是很难完成的,它需要技术上的协作和相互支持
[1] [2] [3] [4]
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论文 篇2
1 中国国际承包工程企业的现状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30 多年,我国参与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从无到有,并逐年扩大,可以说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但是不得不承认,和国外的老牌国际承包商相比,我国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往往只能从事技术水平低、经济效益差的工程项目,对我国国际承包企业长期稳定发展非常的不利。因此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取得有价值的订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摆在我国外包企业面前非常严峻的课题。
据ERN 2013 年的统计,入选全球最大250 家国际承包商中,中国企业55 家,中交集团作为中国最大国际承包企业排名第10 位,年国际承包营业收入112 亿美元,排名第一的是西班牙Grupo ACS公司,年国际营业收入428 亿美元,第二名是德国霍克蒂夫公司,年国际营业收入346 亿美元。虽然我国在国际承包工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必须看到,我们和发达国家企业之间还有相当的差距。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国际承包工程呈现快速蓬勃增长的趋势,产业同时也在经受着升级换代和技术变革,承包的模式和类型不断创新,分工体系进一步深化,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金融创新对项目地支持范围更广、力度更大。产业同时呈现出机会和风险共存的状况,参与其中的企业面临更加复杂和激烈的竞争。我国企业在面临老牌强手的打压,新生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我们该如何定位自身,如何突出重围,笔者认为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条应该而且必须走的道路。
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和对策
1990 年美国学者普拉哈德和哈默尔在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中首先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一系列的特殊资源组合而成的,用来取得技术优势,占领市场,获得长期利润的能力。构成这种能力的因素包括: 强大的人力资源、独特的技术创新能力、精良的装备水平、科学的管理、优良的品牌、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等。
2. 1 强大的人力资源
如今国际承包项目呈现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元的格局,一个企业只有拥有精通国际承包事务的各种专业的专才和管理项目的通才才会有能力去参与国际性的竞争。国际工程承包项目从合同的准备到合同的签订,直至合同的执行,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形形色色的人才,需要富有经验的国际项目管理的经理,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核心管理人员,通晓国际工程法律的人员,项目风险评估人员,国际融资方面的财务人员等。由于项目在国外,尤其有些还是在艰苦的第三世界国家,企业往往没有可以直接使用的周边辅助资源,国际承包项目无论大小都被迫自成一个体系,哪一方面的人员都需要具备,有时候虽然是一些小项目,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今天的中国,国民教育的水平可以说已经接近世界前沿,各种人才基本都是具备的,就要看我们怎么来培养,怎样来使用,怎么来激励人才的工作。企业要擅于识才,擅于用才。通过培养、管理、重用,得到一批熟悉企业,精通业务,热爱工作的专家团队,这是一个项目成功不可或缺的条件。如果一个企业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一个个的流失,企业就该好好来总结自己的问题所在,是薪资问题、是公平问题、还是管理问题? 不可否认,我国的企业在实施管理时,过分考虑上层领导的意见,对专业工程师们的合理建议采纳不多,往往造成领导一言堂,会极大地挫伤部分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团队明里一团和气,但缺乏真正的战斗力。没有一个积极、稳定、精良的队伍,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是不切实际的。
2. 2 独特的技术创新能力
打破技术壁垒,创造自己的优势项目,是我国企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纵观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巨头们,绝大多数都是集设计、研发、融资、管理、建设和运营等于一身。以老牌企业德国霍克蒂夫为例,霍克蒂夫的国际业务集中在房屋建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业务范围涉及建筑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前期的规划、投融资、设计到后期的物流、设备管理、资产管理等。通过对行业的苦心经营,这些企业就会在行业中确立自己独特的标准和理念,使后来企业必须去服从和学习,这样,他们就拥有了先发优势。而我国企业虽然一步达不到这样的高度,但是,我们可以研究相关领域的国际规范,按照现有的国际标准,去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别人的大框架下,做好自己的工程设计,按照工程特点进行技术创新,体现企业理念,逐步拓展自己的优势方向,并且在今后的项目运营中去充分彰显,获得业主的认可,任何华丽的宣传手段都不如一个已经完成的、漂亮的工程更有说服力。
我国企业明显缺乏创新能力,在国际承包工程中受制于他国的专利限制,这广泛存在于我国各类企业中,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我国制度法律环境不完善,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致使抄袭模仿者得利而投入科研创新者受损,这方面只能寄希望于我国政府尽快认识到企业转型难的症结所在,在此就不再赘述。
2. 3 精良的装备水平
装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施工企业的工作效率,各种专业装备是业主衡量承包商的硬性条件,拥有超过其他承包商更加先进的装备是每个施工企业的梦想。近年来,随着我国企业实力的增强,我国企业在装备上的投入也非常可观。这里不作为本文的重点。
2. 4 科学的管理
一个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对企业有效地进行市场竞争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市场的变化才能做出快速的反应,及时做出调整和改变。我国的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大都脱胎于国营企业,还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企业的管理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真正实现产权分离,企业的自主权受到一定的限制。在企业结构层次上出现了机构臃肿、人员冗杂、责任不清、管理重复等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违背的情况,导致企业管理不顺,效率低下,对市场反应迟钝的情况,这些都大大地降低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企业要通过精简机构、政企分开、责权统一等一系列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措施,把科学的决策、实施以及监督管理机制落实到企业的具体工作中,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作为我国管理企业的政府机构要真正赋予企业自主经营的权力,通过股权分置改革等手段,把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完全交给企业,让企业大胆地去创新、去开拓市场,让企业真正在竞争中强大起来! 而政府只需履行宏观调控职能,给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只有培育了健康的企业,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才有基础,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2. 5 优良的品牌
现代企业,产品越来越有同质化的倾向,而品牌成为唯一显性的区别。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力的体现,良好的品牌形象本身就是强有力的竞争力。每个企业都应该把创造品牌、维护品牌、发扬品牌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像对待企业的生命一样去珍惜、去爱护。品牌不仅会带来良好的声誉,还会为企业带来更优质的客户,更有价值的工程项目,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的发展进入良性的轨道。但是应该注意创造良好的品牌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急功近利,尤其是面对众多国际巨头的挤压,我们需要通过严谨,精细的工作来逐步积累。
2. 6 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文化,就像一个人需要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做事准则一样。企业文化来源于这个企业群体的精神层面,是本企业对自己定位的基石。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整个团队的灵魂,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的作用,指导着我们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竞争中坚守原则,善对业主,做出优良的工程。面对国内各个领域的浮躁和功利的思潮,哪个企业真正拥有了自己优秀的文化,哪个企业就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开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当然,企业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贯彻到每个企业员工灵魂中的东西。例如: 质量为本,那么必须在实施中严把质量关,不放过任何可能的疏漏,哪怕是工期再紧,上级单位实施的压力再大,也不可疏忽工程的质量问题; 例如: 以人为本,企业就要非常关注项目的人文层面,考虑到各种将来的使用便利,和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怎样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保护等。
3 结论
通过对影响国际工程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方面的分析和应对措施的探讨,作者希望我国国际承包工程企业能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完善自己,强大自己,拥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避免在国际承包项目中陷入低端无序的竞争,本文着重于企业软件的建设方面,对硬件方面较少分析。作者认为软件方面的欠缺正是我国国际承包企业的软肋,必须尽快加强。在此我们期待我国早日出现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承包巨头。
摘要:力图通过分析参与国际承包工程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来达到避免企业落入低价竞争的陷阱,打造出具有知名品牌的国际承包巨头。
关键词:国际承包,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ENR top 250 INTERNATIONAL CONTRACTORS[Z].2013.
[2]刘丹莉.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153-154.
[3]宋怡群.新时期下我国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探讨[J].学术研究,2009(11):1002-1003.
[4]许文凯.国际工程承包[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4).
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论文 篇3
企业要想战胜竞争者,激发潜在的需求,占领市场,必须重视研究和制定出口产品策略的问题。
企业的产品首先要解决的是出口什么产品,即决定出口产品的经营范围。产品经营范围包含有多种产品类别,每种产品类别又含有许多产品项目,每一产品项目是产品实体和服务所组成,每个出口产品企业都要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和企业的经营目标,确定出口产品经营范围,产品类别和产品项目。搞好产品项目的商标,牌名、包装、服务,大力推销有发展前途的现有产品,适时投放新产品,果断淘汰过时的旧产品,做到产品质地优良,适销对路,价格低廉,交货及时,服务周到,不断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企业制订出口产品策略,重点是要解决好出商品的统一化和多样化的问题。统一化是指以本国现在的产品毫无改变的输出到国际市场,多样化是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与需求改变本国现有产品或开发新产品,出口到不同市场,以适应不同市场的需求。对企业来讲,采用统一化比采用多样化更能节省生产上和销售上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必须购买者的需求与本国现有商品相一致。为扩大出口,提高竞争力与应变力应以“多样化”为主。同时,还要抓好广告宣传配合工作,才能使其产品得以畅销,产品与广告宣传同时考虑。
1.采用改变广告宣传方式
出口与国内相同的产品,每种产品的性能,用途可有不同的描述,考虑到各地市场的文化背景与人的消费习惯和追求的目的产品的用途基本相同,只是生活习惯和追求的目标,适合购买者的需求而进行的广告宣传。
2.采用与本国相同的广告宣传方式
直接出口与本国相同的产品,这是在出口产品企业对国际市场,通过一番调查研究之后,了解到国际市场购买者的需求完全与本国购买者的需求一样,销往到国际市场。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降低成本,节省费用,并能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树立统一的概念,有利于扩大销售。
3.开发新产品以适应国际市场购买者的需要
国内现有产品不能适应国际市场购买者的需求,就要针对性地开发研制新产品出口,创造自己的品牌,同时广告宣传方式也要随之发生改变,为新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服务。
4.采用与本国相同的广告宣传方式,出口有所改变的国内现有产品
有些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购买者追求的目的、用途基本相同,只是生活习惯,使用条件不完全相同,只需稍加改变就能适应国外市场购买者的需求,那就不需要改变广告宣传方式,即可出口稍有改变的国内现有产品。
5.采用改变广告宣传方式和出口具有改变的国内现有产品,即双重改变
这是因为某种产品国内与国外购买者追求的目的及产品和用途有所不同,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就得改变产品同时也得改变广告宣传方式。如对自行车的使用,国内外购买者就有所不同。我国是作为交通工具而西方市场多用于运动,并且车的式样也不一样,所以我国如向西欧市场出口自行车,就要将式样改变加工成如同我国的跑车式样,同时就要从体育运动器具和锻炼身体的角度出发进行广告宣传。
从上述种种出口产品策略来看,关键是要分析掌握国际市场和条件,分析掌握潜在购买者的爱好和购买力,然后结合产品本身所能提供的功能,企业对产品的改制或研制新产品的技术条件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情况综合考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制订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出口产品策略,方可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以中国重型卡车产品为例,欲扩大重型卡车产品的出口,就必须对不同市场需求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在选定目标市场的基础上制订出合理的重型卡车产品出口策略。
试分析一下当今世界几大主要市场的特点:
1、西欧、北美、日本等工业发达市场,这些国家持先进,资本雄厚,又由于能源紧张,劳务费用昂贵,控制污染等原因,在国内着重发展高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工业、出口商附加价值的产品输出资本和技术,而把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一般重型卡车产品转由国外加进口,这些市场购买者较挑剔,要求一分钱一分货,并要满足其要求,因而宜采用改变广告宣传方式、改变产品或发展新产品的策略。
2、东南亚市场。东南亚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一般不高,当地华侨又多,可谓地利人和,适合我国重型卡车产品的出口。
3、中东地区,这是以石油为主的原料输出国、地区,外汇充足,而且为了加速经济建设,进口容量较大。为了发展石油工业对重型卡车、机械设备等有大量需求。
4、非洲地区,不少国家或因生产石油、或因特产丰富有一定支付能力,而且发展经济建设的要求迫切,他们造桥修路扩大住房,建立民族工业等都需要各种各样的在量的重型卡车,而且技术要求也不太高,我国产品比较适合他们的需要。
以上市场情况,均与国内购买者的需求差不多,因而可采用与国内相同的广告宣传,或改变广告宣传,销售国内相同产品。
浅析如何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篇4
浅析如何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在中国已加入WTO的今天,我国农业仍与世界农业存在很大差距.本文从分析影响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提高的`原因入手,提出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若干措施.
作 者:王妍 作者单位:辽宁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辽宁,锦州,121001刊 名: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6(5)分类号:F322关键词:国际竞争力 WTO 出口补贴
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论文 篇5
——记全国优秀工会之友、中国北车股份公司总裁奚国华
在2014年初召开的中国北车工作会议上,中国北车集团公司党委书记、中国北车股份公司总裁奚国华明确提出,面对新形势要抓住三个重点:稳增长、转方式、国际化。
多年来,奚国华正是以这种洞悉大势的思维、崇尚行动的勇气、依靠职工的底气,和他的管理团队带领八万多名北车职工,秉承“接轨世界、牵引未来”的使命,加快实现打造世界级企业的“北车梦”。中国北车于2012、2013连续两年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之冠。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于2013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工会之友”称号。
依靠职工团队:三年再造一个北车
奚国华从企业一线成长起来,对职工具有深厚的“依靠”情怀。在中国北车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专题会议上,他说,“要通过网上采购不断降低成本,节约下来的资金,一部分增加企业效益,一部分提高员工收入,一部分奖励优秀员工。”在中国北车每年的工作会议上,他也多次要求下属20多家企业高管:“发展企业不忘职工群众”。
“面向三大市场,实施四大战略,打造四大产业,实现三步走发展目标”,2008年7月17日,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出任公司总裁的奚国华在致辞中首次提出中国北车三步走战略构想,“第一步,三年再造一个北车;第二步,四年力争再翻一番;第三步,2020年进入世界500强。”战略就是承诺。五年来,奚国华总裁和他的管理团队,落实“依靠”方针,团结带领全体员工,让激情点燃梦想,用创新引领未来,打造持续竞争优势,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谱写着中国北车的华丽篇章。
“作为个人,我们都渴盼成功;作为一个中国北车员工,又何尝不渴望自己是在一个世界级的、受人尊敬的企业内工作。”奚国华反复向他的团队强调有了激情,可以释放出巨大的潜在能量,可以使自己产生一种对事业的强烈追求,还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组建一个强有力的团队。
在观念上,他积极倡导“由我来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强调责任,主动担当,不推诿不扯皮;强调效率,及时高效,不拖拉不延误;强调质量,精益求精,不敷衍不找借口。
在制度上,他强化战略导向,强化责任考核。变“指标博弈”为“主动加压”,坚持由外及内、从上到下设定目标值,通过“四位一体”的考核机制,使20多家企业和八万名职工的整体利益相一致。
在行动上,他践行“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不断提升职工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同时,激发职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在充分尊重职工职业发展的同时,广泛地提高职工对企业的责任感;在鼓励职工充分发挥独创能力的同时,有效地促进团队协作精神增强。
正是在这种激情的感染和推动下,中国北车成功应对外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内部经营形势跌宕起伏的新形势,经营业绩保持持续攀升。营业收入从2008年的375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94亿元,超额完成“三年再造一个北车”——中国北车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发展目标。
2013年,面对依然严峻的市场形势,中国北车继续保持逆势增长,站在了千亿级企业平台,创造一个新的发展里程碑,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企业,再次位居全球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第一名。
中国北车坚持在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同时,实现了职工收入每年都有新的增长,使每一名员工都能通过劳动过上体面的生活,分享事业的成功。
带领职工团队:用创新引领未来
“有了创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才会源源不断,才能把全体员工的思想统一起来,把创新的活动贯穿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奚国华和他的团队,将技术创新作为中国北车战略之首,先后建成4个国家级研发机构、8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7个专项技术研发中心、2个海外研发机构,不断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在高速动车组领域,中国北车研制生产的CRH3型动车组承担了京津、京广、广深等线路运营任务,CRH5型动车组承担了京哈、京石、郑西等线路运营任务,CRH380BL、CL型动车组批量投入京沪高铁运营,CRH380B型高寒型高速动车组独自担当世界第一条高寒高铁——哈大高铁运营。
在大功率机车领域,中国北车研制生产的HXD2、HXD2B、HXD2C、HXD3、HXD3B、HXD3C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和HXN3型大功率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累计交付3000多台,为中国铁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在铁路货车领域,持续保持领跑地位,抢占世界铁路货车技术制高点,设计开发了我国铁路80%以上的货车车辆品种。以70吨、80吨级提速重载货车成功运用和时速120公里货车提速改造完成为标志,主导了我国铁路货车三次升级换代。试制成功时速220公里快捷货车和30T轴重重载货车,迎接即将到来的中国铁路货车第四次升级换代。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创造了适用轮轨式地铁、跨座式单轨、“有接触网”和“无接触网”有轨电车、磁悬浮列车等5种线路模式的铝合金、不锈钢等20余种城轨车辆产品,全面引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发展方向。
在国际市场方面,中国北车的产品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燃机车、客车、货车批量进入发达国家,“中国制造”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首次进入欧洲市场,城轨地铁车辆成功打入香港、沙特等世界城轨高端市场,并逐步向“产品+服务”模式发展。
此外,依托核心技术,大型养路机械产品钢轨打磨列车、路基处理车形成批量制造能力,风力发电机等机电装备领域占据了国内主导地位。
传承百年积淀,锐意改革创新,中国北车现已成为全球成长性最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商之一,三次被国务院国资委授予“科技创新企业奖”。
培育职工团队,打造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队伍
作为有着八万多名职工的企业总裁,奚国华始终坚信,职工团队是推进企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发展的最宝贵财富,是打造持续竞争优势的第一资源、第一推动力。2009年6月1日,李克强同志在中国北车唐山客车公司考察时速350公里动车组生产线,勉励现场员工:“你们是中国的第一代高铁工人,不光要自己学习好,还要给后人留下宝贵经验。”以此为契机,中国北车认真落实中央领导指示,迅速做出持续深入全面打造第一代高铁工人团队的部署。
奚国华和他的团队,创新人才发展机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与人才开发协同机制,积极搭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共享成功的舞台,推进高技能人才职业化、专业化。
通过几年努力,中国北车培养了包括一大批操作人员在内的各类专家人才队伍。123人次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詹天佑奖、茅以升奖等。拥有“金蓝领”122人,建立起14个以职工名字命名的“金蓝领工作室”,其中有3个被批准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目前,中国北车高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比例达到54%以上。
五年来,共有9名一线职工当选全国劳模,2名技术工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3名一线工人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支持群众工作:共建和谐北车
“要在住房改善、职工福利等方面多为困难职工考虑,多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的困难职工。”2014年1月21日,离马年春节还有三天,奚国华赶赴地处塞外的大同电力机车公司,到困难职工家中慰问时对企业高管动情提出要求。这是奚国华加入中国北车十年来,第十次到困难职工家中走访慰问。多年来,他就是这样带着对职工深厚的情感,支持群众组织,建好桥梁纽带,共建和谐北车。
他自觉坚持群众路线,带头落实依靠方针,全面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积极支持探索健全上市公司职代会制度、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深入推进厂务公开、集体合同、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营造了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他一贯支持企业工会工作,主动当好职工之友,重视工会干部配备,两级企业的工会主席均为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工会法》,按时足额划拨工会经费;经常听取工会工作汇报,帮助工会出主意、想办法,协调解决工会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在公司党委和行政的支持下,中国北车各级工会组织认真履行职能,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深入开展专项劳动竞赛、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会保质量保安全“三项活动”;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深入开展打造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团队、弘扬高铁工人精神活动;落实职代会各项职权,推行集体协商工资制度,开展帮困救助活动等,有力地促进了和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这些活动,充分彰显了北车工人有力量,北车工会有作为。中国北车工会于2011年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所属生产企业工会全部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中国北车集团于2010年、2013年两次被授予“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构建 篇6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构建
受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运行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状况不容乐观,因而中国企业必须构建适合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应对未来市场的.竞争.创新机制、企业文化、善于学习,这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其中创新机制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
作 者:贺鹏飞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刊 名:现代企业文化英文刊名:MORDEN ENTERPRISE CULTURE年,卷(期):2008“”(17)分类号: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 创新机制 企业文化
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论文 篇7
上世纪80、90年代, 我国将电信业进行了行业划分, 相继扶植了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电信服务企业, 这三家企业由于业务的重叠, 时至今日, 在客户竞争方面已经进入了白热化的局面。在现今通讯业务同质化以及客户在对通讯服务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多的局面下, 怎样在这场竞争中胜出成了摆在各个企业面前的难题。现今, 通信技术更新速度明显加快, 各个企业都可以做到通信网络的全面覆盖, 在通信技术方面各家差异不大, 因此, 只有在客户服务方面下功夫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出, 因为客户服务是与客户交流的重要渠道, 是客户对企业的直观印象,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联通虽然在重组后时间不长, 在重组中着重对人员的重组、文化的融合、业务的融合、支撑体系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考虑, 使中国联通在服务资源方面却有着非常厚重的积淀, 但在客户服务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 例如在服务能力、服务资源和服务便捷性等客户服务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欠缺, 如何将企业自身的服务潜力挖掘出来, 做好企业在客户服务中的能力、资源和服务的便捷性等方面的建设, 切实做好客户服务工作, 提高客户的认知度, 培养一批对企业忠诚度高的客户。下面将就企业在客户服务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原因节进行分析: (1) 企业对于服务设计方面有所不足, 服务设计是有效的计划和组织一项服务中所涉及的人、基础设施、通信交流以及物料等相关因素, 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的设计活动。服务设计以为客户设计策划一系列易用、满意、信赖、有效地服务为目标广泛的运用于各项服务业。企业现在对企业自身的定位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在企业的特点、目标、之间、战略还存在着定位不足的缺陷, 因此还无法在服务设计方面做好准备, 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客户服务中提供何种服务和如何对服务进行定位, 服务设计本身作为服务运营管理的第一个战略步骤, 它的规划、实施对企业传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服务设计是一种设计思维方式, 为人且与人一起创造与改善服务体验, 这些体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在不同接触点上。它强调合作以使得共同创造成为可能, 让服务变得更加有用, 可用, 高效, 有效和被需要, 是全新的、整体性强、多学科交融的综合领域。服务设计的关键是“用户为先+追踪体验流程+涉及所有接触点+致力于打造完美的用户体验”。服务设计直接影响到服务运营管理的运营水平, 对整个企业在客户服务方面的建设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中国联通的客服服务领域应用设计的技术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品牌和企业的整体形象, 使消费者对服务产生更大的满意度。通过品牌知名度和整体品牌形象的提升, 更多的商业机遇和投资合作也会随即而来。 (2) 企业在客户服务领域的差异化的服务产品建设缓慢, 未能形成规模。中国联通的差异化服务产品策略, 是指对联通公司提供的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提供的相应的服务, 旨在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留住那些需求较为独特的客户, 通过实行差异化服务产品策略, 建立起一套联通公司自身独有的服务项目。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 如何确保企业能够最大限度的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在同行业中取得领导地位, 差异化服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差异化服务并不意味着放松在普通服务方面的建设, 差异化服务和普通服务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无所谓何者更重要, 在这两者的关系中, 需要做好两者的平衡工作, 以方便客户, 做客户需要的服务为出发点, 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
2 主要的应对措施
差异化服务产品策略是服务发展的新亮点, 需要企业在差异化服务方面狠下功夫, 针对客户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差异化服务产品策略。做好企业差异化服务产品策略首先需要从细分客户工作方面入手, 客户细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学者温德尔史密斯提出的, 其理论依据在于顾客需求的异质性和企业需要在有限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市场竞争是指企业在明确的战略业务模式和特定的市场中, 做好客户细分的目的是根据客户的属性、行为、需求、偏好以及价值等因素对客户进行分类, 并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 服务和销售模式。针对不同阶层的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策略, 例如在高端客户应采取“高投入、高品质服务、高价位”的策略, 而对于普通的中低端客户群, 除了需要做好服务工作外更需要在资费方面做好优惠政策, 从而达到吸引客户的目的。电信业务的生产与消费同步进行, 这就要求我们在整个服务过程中需要将工作做到更加细致, 对这一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予以重视, 不能因为某一环节不到位而影响到整体的服务质量。下面就列举一些差异化服务产品策略: (1) 针对集团客户时, 由于客户的需求量较大, 不仅需要高性能的通信服务产品, 更需要求相应的客户服务体系进行支撑, 确保客户服务的普通服务和差异化服务, 提供集团客户实际需求的服务。在提出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时, 需求从降低客户的成本和帮助客户实现更大的利润和市场方面进行考虑, 为客户创造更多的的价值。在理顺企业内部服务资源的基础上, 建立起一套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 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企业服务方面的效率, 在优化传统渠道服务水平的基础上, 加强电子渠道服务内容建设, 提升客户感知价值。 (2) 在应对普通公共客户时, 由于普通公共客户在整体的客户中占据绝大多数, 且对于服务的要求不像高端用户那样要求众多, 着重关注产品的资费方面, 因此需要在资费制定方面做到更加的灵活和优惠, 制定出更加务实的资费和产品组合让用户感知到实在的实惠, 可以发挥以家庭为单位的优势, 建立起家庭亲情号、家庭优惠套餐等优惠项目, 以此为基础向外进行拓展, 发挥全业务的优势, 建立以家庭为主的服务产品整合策略。同时建立起相应的营业厅来为广大的用户提供标准服务, 并建立起相应的电子渠道来分流传统渠道的压力。 (3) 加快推进客户俱乐部的建设, 通过客户俱乐部这一资源优势, 充分利用全国各地的联盟企业来为俱乐部用户提供通信外服务, 和相应的积分兑换服务, 并在客户差异化服务方面做好服务工作, 制定出符合俱乐部需求的活动, 增加活动频次、创新俱乐部活动内容.现今, 俱乐部服务在对俱乐部会员用户的维系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针对俱乐部内各类会员的实际需求不同, 可以推出包含全项业务的产品, 来将会员更紧密的联系到一起, 并积极与更多的产品加盟商进行商谈, 使更多的产品能够进入到积分兑换这一项目中去, 并将这一卖点广泛的对用户进行宣传, 并通过客户服务积极引导用户兑换公司标准化通信类维系产品, 通过这一方式让用户感觉到更多的实惠, 对于企业的认知感加强。同时根据不同的节假日推出不同的优惠活动, 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实施专项俱乐部活动等。
3 结束语
现如今, 各家通信业公司提供的通讯服务日益同质化, 只有更好的做好客户服务才能更好的赢得更多的客户的支持, 在客户服务中要以构建差异化服务产品为重点,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论文 篇8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软件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优先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一直保持了超过30%的增长速度,规模持续扩大,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无论是产业的总体规模还是技术创新能力都与软件产业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软件产业整体水平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一、增强软件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当前,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软件产业自主创新就是要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和产品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掌握一批核心软件技术和创新成果,全面提升软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实力。第3代移动通讯、数字电视即将在中国成为新的发展热点。产品的更新换代产生了新的消费需求,需要有新的技术和产品与它相适应,最易推动各种软件层出不穷地创新和出现。此外,由于电信网、互联网、广告网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各种技术的相互融合又会催生新的消费需求,市场需求和技术的相互发展,为我们的创新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要研究这种发展态势,抓住机遇来实现创新。
二、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软件企业。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也是产业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软件企业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企业的规模依然偏小,核心竞争力还不强。我们要继续实施大公司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战略,有关部门应该提供周到的服务、有效的咨询和指导,支持软件出口基地的建设,鼓励有产业规模、品牌优势和出口前景的软件企业走出去,参与到国际竞争的大环境中,学会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配置资源,在境外设立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及服务机构,不断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实力。
三、加快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出口,打造中国软件的整体品牌。从我国软件发展的历程来看,原来主要是以内需为主,使得我国软件出口的总体规模较小,在世界市场占有度和知名度较低,导致与国际知名公司的合作度也不高,深层次的合作较少。技术的发展使得各个跨国公司在全球配置资源、调配资源,我们也要学会在全球调配资源以实现在产业链过程中适应这种调整和变化。政府要大力实施软件产业的国家品牌战略,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整合资源、联合协作、优势互补,努力打造中国软件的品牌,使其在国际化软件市场上树立良好的产业形象,加快我国软件产业的国际化步伐,增强软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进一步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和软件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以集成电路和软件的鼓励政策为代表的产业政策,对促进国内软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产业的发展新型化,新问题不断涌现,政府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在继续贯彻已有产业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制定对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扶持力度更大的相关政策,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为了适应WTO环境的需要,我们也要积极推动软件产业政策的法制化以确保软件产业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我们要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鼓励创新就要鼓励保护知识产权。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研究 篇9
发表时间:2007-8-19作者: 刘元芳 肖天明 雷青山来源: 万方数据
关键字: 企业 核心竞争力 模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首先探讨核心竞争力内涵,研究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及其运动,进而深入探究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为代表的企业文化与不同类型创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的紧密关联、相互作用,构建核心竞争力模型,从而揭示了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藕合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和机理。
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这种全球化经营与竞争的挑战,企业如何获得竟争优势,实现“基业长青”一直是理论界与企业界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应用核心竟争力理论,着眼于企业深层次的竞争能力,研究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的祸合,构建核心竞争力模型,进一步揭示了企业持续竟争优势的本质。这对中国企业全面接轨国际市场、迎接新挑战,提高竞争力,都具有现实意义。文献综述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论述,国外学者在近十年以来被收录在SCI, SSCI中的就有533篇文献,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被评为过去十年间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的十大管理实践之一。
1.1 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对核心竟争力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整合型核心竞争力。哈默和普拉哈拉德于1990年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2)知识型核心竞争力。著名的技术管理专家D.Teece和Joe.Tidd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包括四个维度:组织成员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集、组织的技术系统、组织的管理系统和组织的价值观系统。
(3)资源型核心竞争力。M.A.Peteraf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的业务操作子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资源系统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在企业已有和潜在的资源中,渗透到整个组织中,企业合理开发这些资源为形成自己的独特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4)组合型核心竞争力。J.F.Christense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主要创造价值被多个产品或多种业务共享的技能和能力。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1.2 国内已有研究成果
国内的研究主要是追踪型和改进型研究。柳卸林、左建军分别撰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企业具有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独特营销的能力;宁建军认为企业体制与制度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管益忻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陈清泰、傅家骥等借鉴技术管理学派的观点,提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复旦大学首明杰教授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使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组技术和技能的综合体。
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个复杂子系统,它渗透在技术、资源、知识、文化、人力资源、组织和管理等多个子系统融合而成的大系统中。2 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2.1 技术创新的内涵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率先提出了创新概念,在随后的专著中又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创新理论。在他看来,创新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他所指的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或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其理论被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技术创新的内涵在扩展,价值网络和组织经济对于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最新涌现出来的关于交互式、布式和开放本质创新,提出公司从内部R&D获取竞争优势的趋势,并争取通过利用外部广泛的资源获得成功的创新。
2.2 技术创新时于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1)技术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技术创新的趋势是更多地关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这不仅从新的理论角度解释了技术创新对持续竞争优势的决定作用,而且也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因此,技术创新过程是核心能力建立的关键,两者具有目的上的一致性。
(2)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演化动力
通过有效的技术创新,其成果在企业内部迅速扩散,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以至由此形成企业的核心业务,并最终为市场所认同,企业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未来企业将向创新推动型转变。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3.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作为群体意识的企业价值观及其外化,有三层含义:首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念;其次,这种价值观是企业的价值观,不是企业内部成员个人价值观的简单相加,而是个人价值观的同化,是“人格化”了的企业价值;最后,企业文化还包括企业价值观的一种外化,是经营思想、历史传统、伦理规范、制度准则、行为方式以及蕴含在企业形象、企业产品中的企业价值观。
3.2 企业文化与核心竟争力的相互关系
(1)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在谈及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时,人们往往忽略企业文化的作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创新的作用,但是脱离了企业文化,技术创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也就谈不上形成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只有以企业文化为平台,并支撑企业文化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此外,相同的技术创新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也体现出不同的价值。技术创新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它的作用在于采用适当的方式去具体实现技术创新的效益,形成核心竟争力和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2)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群体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体现着现代企业的宗旨、根本追求和精神归宿,决定了企业远期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状况来决定经营战略,必须以适当的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配合经营战略。由于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不断调整经营战略,不断用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经营战略,周而复始,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更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方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藕合模型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的祸合,即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结果。在核心竞争力建立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最基本的行为,企业文化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支持平台;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和组织创新为代表的企业文化环境和以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模仿创新、引进创新为内涵的技术创新过程的祸合来构建的。
4.1 企业文化环境
技术 创 新 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在特定的企业文化环境中并受其影响,良好的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将发挥导向、激励、凝聚、幅射等方面的功能。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和组织创新对技术创新实现起重要的功能作用。
(1)企业家精神。熊彼特指出:“创新就是在经济环境中引人新的生产函数,它的产生主要源自企业家的作用。”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就是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的能力的人”。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在长期生产实践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事业追求和文化定势的总和。企业家敏锐地捕捉市场非均衡状态提供的创新机会,果断地作出决策并承担风险,在生产经营中是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主体和权威,并对稀缺资源的利用做出判断性抉择、创新过程的组织和指挥,因此企业家精神是形成和影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技能的承载者,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形成核心能力的基础。技术创新源于人的思想观念上的突破,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作用的对象是企业中作为人力资源的员工,因此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这种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励是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实现的,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文化为导向,有利于营造技术创新成功发展的良好的企业内部文化氛围环境,形成核心竞争力。
(3)研发管理。研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先导,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推动力。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不仅要拥有核JI.技术,而且还要保证其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为此企业必须加强研发,这是竞争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技术创新的研发管理就是以企业文化的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来确定研发价值取向,促进形成新的核心技术,以至成为自身的知识产权。同时,研发管理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整合作用来协调参与者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一个开放、创新、合作的研发文化,从而保证研发持续创新。
(4)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中的个性化、多样化追求和社会环境变化的互动与企业文化中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之间的冲突必然产生组织变革,使创新机制搞活,获得良好的动力,运行协调有序。因此,组织创新为组织变革和创新提供价值动力,进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4.2 技术创新过程
企业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捕捉利用机会),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进人市场实现商业利润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过程。技术 创 新 又有其自身的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和应用。一是引进技术创新,即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企业创业初期应用最为广泛。二是模仿技术创新,即将已有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模仿、仿制、改造、创新而产生新的功能、特点,由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的技术创新多属于此种模式。三是合作技术创新,即企业与高校、科
研院所和省内外、国内外有关部门合作研究开发,采用各种不同的合作开发方式和组织形式,以此达到技术创新目标,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优势互补,降低风险。四是自主技术创新,指企业依靠自身科技实力和条件,根据市场机会、技术机会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确定项目进行技术创新。此种模式应用是在企业发展到更高阶段,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在技术创新过程,无论处于什么领域、反映什么层面、在什么阶段、应用什么样的创新模式,都是在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组织创新为代表的一定的企业文化环境影响下进行的。技术创新应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丰富深厚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规定和影响着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和创新目标,企业精神凝聚着全体员工的人心,鼓舞着创新的斗志,成为强大的创新动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推动着技术创新的开展与升级。同时,技术创新的不断持续进行也必须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企业的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竞争能力为目标,形成新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培育员工“团结合作,创新贡献,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果敢行为,夺取胜利”的企业精神;并在产品创新设计、生产工艺创新、市场营销服务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技术创新又建设了新的企业文化,更有力地推动技术创新持续发展。这种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的有效互动作用培育和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4.3 核心竟争力模型
基于上述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建立如图1所示的在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相藕合基础上构建的核心竞争力模型。从该 模 型 可以看出,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和组织创新为代表的企业文化构成技术创新的外在环境;以技术引进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以至自主创新为技术创新内涵,共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环境,并以技术创新的技术经济活动为实质内容和动力,才能逐步建立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四棱锥模型中,四个棱锥面分别代表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和组织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从下到上、由底面和三个横截面构
成的代表着技术创新实质内容的不同创新模式,所以,不同类型层面的技术创新都受企业文化的包容、影响和制约;棱锥顶点代表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发展祸合交汇为核心竞争力。
企业技术创新一般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这个四棱锥模型中,底面代表最初大量创新活动基本是引进技术创新;然后是模仿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当企业发展到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可向外拓展,寻找研发创新的合作伙伴,开展优势互补、共同研发的合作技术创新;当企业发展到具有相当科技实力和基础条件时,即可迈向最高层次的自主技术创新阶段。
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是通过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培养、塑造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为支柱,同时也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而进步。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技术创新也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文化也必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企业家精神更加成熟、完善,更具民族风范和时代感,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更加得到重视,研发由小到大,更加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立和创新,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的组织变革构建更加宽松、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推动企业不断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这样,技术创新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文化不断提升进步,两者紧密关联、相互作用藕合,走向顶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浅议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篇10
杨明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制度的逐步创新,企业文化日渐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人们研究企业运行机制、探索企业成功奥秘、构建企业发展动力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对打造新型的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要作用。
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术界和企业界就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随着我国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步入了国际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之中。在这种条件下,市场经济的特征必将日臻显现,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也必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日趋激烈的态势。处于知识经济时代,快捷传递的信息、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致使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越来越多。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前提下,现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追求差异化战略,越来越突出地表现在文化的竞争上面。我们不能说,缺少文化力量源泉的企业,一定不能够取得成功,但我们可以断言,没有文化力量源泉的企业会缺少企业持久发展的动力。因而注定不会长期成功,注定不能够成为做大,做强、做久。因此企业竞争的深层内涵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1、企业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1.1企业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一个内涵深邃、外延广阔的概念。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企业文化便是一种微观文化。企业文化跨越经济和文化双重学科,对它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认为,应该把企业文化界定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也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应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加以分析和区别。目前,获得广泛认同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是:企业文化是处于一定经济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日趋稳定的独特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生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信念、企业风俗、习惯、传统等等;另一方面还应包括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企业经营理念、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科技战略和科技管理方法、政策以及企业自身的科学技术知识。简单而言,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1.2企业文化的特征。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应当根据其基本特征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完整地理解。尽管企业文化内涵丰富,所包含的内容涉及到许多方面,但总的来说,它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特色性。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微观文化,必然受到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影响,不同的文化氛围,必然会产生具有不同风格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和民族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魅力,这种与众不同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并能够有效激励企业的员工,团结员工队伍,铸就企业的文化竞争力。
(2)共识性。尽管企业中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需求也有所差异,对企业的文化理念不能达到完全的共识,但仍可以通过努力,针对员工的需求和观念,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追求相对的“共识”,达到多数人的“共识”。企业文化是一种共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不仅是员工对于企业发展方向、前途和目标的共识,也是对企业实现自身价值所采取的方式的共识,共识的达成程度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率。因此,应当尽可能地追求最广大员工的“共识”。
(3)人本性。现代企业文化提倡精神激励,追求管理的灵活性,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对传统理性管理模式的突破和创新。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企业即人”的名言以及
我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人单合一”理论的积极应用,充分揭示了人是企业盛衰的决定性因素,强调重视人的因素,将企业管理的效率更多地诉诸于人的自觉性和自我激励性,这更适应未来企业发展模式。只有重视人的因素,才能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使企业强盛。
(4)变化性。企业在建立之初已经具有了自己的文化,但企业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变化、前进的过程,随着宏观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企业自身的成长,企业会学习和形成适应新形势的企业文化,在新的企业背景下需要不断推陈出新,有选择地发扬和摒弃,这符合企业文化发展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
2、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1核心竞争力的内涵。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由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在1990年提出。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一文中,他们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表述为是“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发明独特营销手段的能力,其实质是谁能比竞争对手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去发展企业自身具有强大竞争力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所独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而且这种竞争力具有持久性,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积极作用。
2.2企业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的原因
不同的企业可以拥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而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其核心竞争力也可能不同,这是由于核心竞争力所包含内容的多样性造成的。它作为一种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结构性的竞争力,可以表现在企业所拥有的组织制度、管理模式、核心技术等多个方面。在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消费者不断追求商品的差别化和多样化,使得同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造成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活动也要适时做出调整,但是,企业文化所内含的核心价值观是无法进行复制与模仿的,正是由于这种特征使得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特定的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发挥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文化是一种力量,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渗透到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2.3企业文化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它从理想信念和行为规范等多个方面影响着企业员工的素质。但是,企业文化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既可以是先进的、积极的、紧跟时代步伐的文化,也可以是落后的、消极的、脱离现实的文化,先进的文化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而落后的文化则会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产生阻碍作用。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优秀的企业文化中所蕴含的科学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能不断推进管理的进步,使其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并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对世界500强企业的调查也表明,这些企业出类拔萃的关键在于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世界500强排名榜首的沃尔玛连锁店体现着这样一种企业文化:诚信、勤恳、节俭、活跃、创新。长期以来,沃尔玛的企业文化使沃尔玛公司的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现今,他们的分公司已经遍布全球各地,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业绩。中国海尔集团极具创新特色的发展之路也值得我们深思。张瑞敏在带领海尔的发展征途上,不断坚持创新理念,不断为海尔文化注入活力。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理念的东西可以学,但创新却无法模仿。依靠“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海尔集团激励着广大员工不断进取。
3、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文化(添加林投公司的企业文化说明)3.1优秀企业文化的标准.任何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满足4个标准:基于个性、基于战略、基于最根本的商业准则、基于人性。
首先,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个性的,个性是企业文化的生命。这里所说的个性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企业家精神个性,即企业领导者的追求、思想和理念;另一个是
企业组织个性,即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制度和行为方式等,这两种个性就构成了企业文化的整体个性。如果一个企业的文化不能充分体现这两种个性,那么,这种文化就很难说是优秀的。
其次,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企业战略的。更准确一点说,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对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充分体现对其战略的全面支持功能,才能确保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功能。
再次,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商业准则的。基本商业准则,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基本游戏规则,例如诚信、公平竞争、双赢或多赢、职业化等。企业一旦违背这些游戏规则,就会受到市场的抛弃。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企业或没有职业化精神的企业,怎么能获得顾客的忠诚、投资者和供应商的信任、社会公众的认同和尊敬,而这样的企业又怎能成功和持续发展?
最后,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基于人性的。换言之,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尊重人性。一个企业的文化只有基于人性本原,才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并获得终极性的认同和尊重,进而才会具有凝聚人心的作用。任何一个企业的文化如果背离了人性,那么,这种文化就是一种扭曲的文化,一种缺乏包容性的文化,一种不可能被员工、被消费者、被社会公众所认同的文化。
3.2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
构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就是要将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观念提炼出来,并且把这种精神观念具体地体现和落实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行为、物质和企业形象建设等各个层面之中。
第一,提炼“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企业特有的理念,体现企业的个性。例如海尔集团的理念是“真诚到永远”;诺基亚公司的理念是“科技以人为本”;飞利浦公司的理念是“让我们做得更好”。这种理念,是根据形势和本单位特色提出来的,简明生动,成为本企业员工共同的精神追求。
第二,创新“制度文化”。每个企业都有一套规章制度,它也是一种文化。例如上海宝钢等企业,针对各种岗位的员工,制订了必要的简明的“员工行为规范”,让大家遵守执行,保证企业有序运作。现在,形势发展较快,一些新的人本管理模式和学习型组织,都需要新的规章制度,这就需要创新。
第三,倡导“行为文化”。企业精神不能“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应当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要落实到企业员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行为上去。要树立企业的模范榜样,使员工行为更加优秀。另外,还可以通过晨会、升旗、唱企业歌曲等等仪式和活动,让企业员工经常感受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第四,完善“物质文化”。企业的物质形态也能反映企业特点和企业形象。因此,要营造绿化的环境、整洁的厂容厂貌,现代化的设施和先进的办公条件等等。不要追求豪华,而要讲究先进。例如敞开式的大空间办公格局,更有利于营造员工努力工作,遵守纪律、互相竞争、互相沟通的氛围,比封闭的办公条件更加先进,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4、如何营造新型的企业文化
透视对全球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案例的了解,我们面临这样的问题——企业应该打造怎样的文化,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首先,企业文化中必须包含诚信的要素。诚信不仅是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它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石,企业发展要把“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作为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奋斗目标。我国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一个国家信用体系的崩溃不仅仅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害,使社会资源受到极大浪费,也会造成运营规则的极度混乱。世界500强企业树立的核心理念都很少与商业利润有关。摩托罗拉公司把“诚信
为本和公正”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而沃尔玛的胜出在于?押真实的财务状况,内外一致的形象,诚信的服务,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的诚信理念。这些世界著名企业都把诚信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其次,保持创新意识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且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必备的素质,是企业的生命之所在。当今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若不能在市场竞争中时刻保持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企业就会逐渐被市场淘汰。福特公司前总裁享利•福特深有体会地说:“不创新,就灭亡。”每一个企业家都应当学会用全球的眼光和长远的眼光审视自己,居安思危,用开放的心态主动接受外部新鲜事物和最新信息,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最后,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以人为本倡导人人平等、互惠互利,在社会多样性中追求协调合作、共赢共进。它具有亲和力,包容性,求同存异。诺基亚将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它的广告上说:“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成立于1812年的美国花旗银行现在已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声誉最响的全能金融集团。它之所以成功,与它卓越的企业文化所产生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密不可分,由于花旗银行不断创造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化企业氛围,让员工在花旗有“成就感”、“家园感”,这不仅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且是一种效果显著的激励机制,对于团结员工力量、增进员工对企业的感情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而不是它的影子,企业文化从本质上说应是一种经济文化。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同样需要贯彻成本领先的管理思想,推行“学习至上”的新成本管理模式,用有形成本换取无形成本,提升企业整体文化氛围和员工整体技术能力和素质水平,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合作控制、运作协调、组织学习和结构适应性等管理能力,使成本的应用更具效率。国际上许多著名企业都非常注重对员工能力的强化培训,它们的经验值得国内企业借鉴。企业管理者应该时刻保持先进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利用最先进的企业文化团结员工队伍,壮大企业力量,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①管益忻,郭廷建。《企业文化概论》.人民出版社,1990版;
②刘光明。《新编企业文化案例》。经济文化出版社,2011版;
③虞群娥。蒙宇.《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财经论丛,2004版;
④王永长。《核心竞争力:企业理论的新发展》.上海经济研究,2005版;
⑥盛小平,孙琳。《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透视》.经济问题探索,2006版;
【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论文】推荐阅读:
构建单片机虚拟实验室05-31
云环境下虚拟多媒体教室的构建研究07-04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研究10-27
虚拟经营竞争力08-29
构建企业薪酬体系论文10-09
(纪检论文)围绕构建和谐企业09-24
构建核心竞争力12-14
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11-27
虚拟软件企业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