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软件工程

2024-09-14

虚拟企业软件工程(共12篇)

虚拟企业软件工程 篇1

随着全球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软件系统所基于的计算机硬件平台正经历从集中封闭向开放的国际互联网平台转变, 软件系统的规模、复杂程度、开发成本也在不断增长, 单个软件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知识已无法满足现代软件系统开发的全部需要。虚拟软件企业的及时出现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

虚拟企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它是指依托于网络信息技术, 为赢得市场机遇, 在市场竞争中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 只保留各自的核心能力, 将其它的功能通过整合企业外部资源的多个法人主体, 组成无明确边界的暂时性的企业联合。

虚拟软件企业是虚拟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软件行业的应用, 它是由多个软件企业根据能力互补的原则, 彼此贡献核心竞争力, 集合优势资源和专门知识, 为了共同的软件开发或服务目标而组建的一个分布式协作联盟。

虚拟软件企业的特征

1.市场渗透能力强。虚拟软件企业是一个全球性网络, 每一个成员都为其它合作伙伴提供进入某一市场的桥梁, 因此它的市场渗透能力很强。

2.虚拟化程度高。在虚拟软件企业合作伙伴之间传递的主要是信息流, 几乎没有物流, 合作伙伴之间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技术进行沟通, 动态性和虚拟性程度高。

3.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虚拟软件企业各个合作伙伴都专注于自己的特长, 充分利用合作伙伴关于客户的知识, 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品质。

4.管理过程灵活。虚拟软件企业合作成员的组织结构和类型存在很大的差异, 软件的开发、管理过程也呈多样化, 因此为了驱动合作, 虚拟软件企业的管理过程是高度灵活的。

5.对等沟通的嵌入式合作。虚拟软件企业中成员之间的合作是嵌入式的, 每个合作成员都贡献出自己的核心能力或资源。同时, 每个成员都依赖于其他没有受到严格控制的独立的合作者, 成员之间的沟通是对等的。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

国际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虽然为全球范围软件企业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 但是由于国际互联网中的企业资源信息量庞大, 要在浩如烟海的互联网上找到从未接触过的合作伙伴是很困难的。再者, 互联网的普及虽然使得虚拟软件企业的盟主企业选择的范围不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 能获得的信息量也大大增加, 但是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带来了许多问题。地理位置分散的软件企业之间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也是不安全的。如何甄别企业信息的真伪, 迅速搜索到有效信息并将其有机地组合, 组建高效率的虚拟软件企业是对盟主企业的严峻考验。在这种背景下,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就出现了。

中介, 是一种向客户提供中间代理服务的机构, 它本身虽然并不能直接提供相应的服务和物品, 但是它能够替你寻找并安排这些服务和物品, 供客户选择并决定。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本身同样不提供软件开发和维护等服务, 只是利用自身优势获得的资源, 帮助软件项目需求双方 (多方) 组成并维系联盟。为了使有需求的企业能够快速找到联盟企业的资源信息,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要存储大量软件企业的信息, 并且对这些信息的真伪加以甄别。软件企业信息量的多少、是否真实和覆盖范围大小将影响虚拟软件企业中介的服务质量。通过智能搜索引擎,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向查询企业提供其它软件企业的较全面的信息, 并能辅助企业进行合作伙伴的选择。为了保证管理的有序和服务的质量,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的管理方式可考虑采取会员制, 吸纳企业以会员资格加入。虚拟软件企业中介在对虚拟软件企业的建立、运行和解散的事务处理过程中, 要进行监督, 要采取一定的保障措施, 以使在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支持平台上的虚拟企业联盟稳定运行。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的作用

1.有利于虚拟软件企业的软件企业充分发挥优势, 获取新知识, 增强自身能力。我国大多数软件企业虽自身力量弱小, 但仍有某些方面的优势, 可以与“人”合作, 通过“优-优”或“强-强”联合实现共同发展。通过虚拟软件企业的组织模式, 软件企业参与到软件项目的合作中来, 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同时也能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 使自身的实力得到增强。

2.有利于虚拟软件企业进一步发展。软件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要素。我国软件产业在全球软件市场上的份额偏低, 仅占1.1%左右, 这与目前我国在全球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并不相称。因此我国的软件企业应紧跟国际市场的趋势, 努力加入到国际化的软件开发中去, 不但要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软件技术方面的差距, 还要在软件产业的发展模式上有所突破。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提供的服务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提供怎样的服务才能有助于虚拟软件企业的组建和运作, 才能真正起到促进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的作用?

1.信息中介——基础服务。中介的桥梁作用是虚拟软件企业中介基本的功能和业务领域。作为中介组织的立足之本, 提供信息中介服务是其基础性服务。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掌握了大量的软件企业信息, 通过智能搜索引擎, 可及时有效地向查询企业提供其它软件企业的较全面和可靠的信息。

2.辅助决策———拓展服务。虚拟软件企业中介不仅是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桥梁, 而且它还可进一步拓展业务的深度和广度, 积极服务于虚拟软件企业的组建和运作, 这样无论是对虚拟软件企业还是对虚拟软件企业中介自身而言都有好处。

3.调节稳定合作关系———保障服务。在虚拟软件企业运作过程中, 各个企业出现分歧和矛盾可以通过虚拟软件企业中介进行调解。虚拟软件企业中介作为双方或多方都信任的“第三方”, 应能起到良好的协调作用, 提高虚拟软件企业组建运作的成功率。

4.监督和评价———后续服务。在虚拟软件企业的组建和运作过程中,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对联盟内各个企业的行为进行监督, 并且企业的表现将被虚拟软件企业中介通过一定方式反映在对企业的评价中。虚拟软件企业中介对每个企业的评价, 被所有的企业或客户看做对该企业信誉的度量参考之一, 它对虚拟软件企业的监督和评价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的支持系统

1.支持系统的特点。虚拟软件企业中介作用的发挥必须依托一个开放的信息平台, 否则即使掌握了大量软件企业的信息也会由于开放程度不够和效率欠缺而难以发挥作用, 因此构建支持系统有助于有效推进它的实际应用进程。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支持平台的特点:一是开放性。注意保持信息的准确性和服务的快捷性, 必须保持与外界信息之间的交换, 这是一种开放式的信息系统。二是及时性。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所掌握的软件企业信息必须经常更新并有效保存, 并且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三是数据的广泛性。为收到更好的服务效果,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要广泛收集并整理大量的软件企业信息, 以达到更好地为软件企业服务的目的。

2.支持系统功能。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支持平台的功能, 集中反映在中介、协作和监督评价三个方面, 在进行支持系统设计时, 可通过中介平台、协作平台和监督评价平台对其信息、拓展、保障、监督服务这几大功能予以体现。一是中介平台。虚拟软件企业中介的管理方式可采取会员制, 吸纳企业以会员资格加入, 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相关资料, 对其进行评估和认证, 并将核查合格的企业信息存入数据仓库, 并向合法用户发放代表用户身份的数字证书, 至此用户注册成功。注册成功的会员企业可发布项目信息, 虚拟软件企业中介经过核实后, 将项目需求信息等存入数据仓库。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支持系统将所有需要招标的项目汇总分类, 并提供智能搜索方式进行搜索。会员企业可通过虚拟软件企业中介提供的智能搜索引擎对它的数据仓库进行挖掘, 找到最优的联盟伙伴进行合作。二是协作平台。虚拟软件企业中介的作用远远不止牵线搭桥, 它的服务完全可延伸到虚拟软件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 即酝酿期、组建期、运作期和解体期。虚拟软件企业中介还可以帮助企业整合、研究市场需求, 识别核心能力, 发现市场机遇等, 为虚拟软件企业利益分配机制的制定提供建议和参考, 辅助解体期各项事务处理和综合绩效评价等。三是监督评价平台。在虚拟软件企业的任务完成后, 由虚拟软件企业中介牵头, 组织虚拟软件企业内的企业双方互相评价, 并请它们给出评价的具体说明, 并综合各方意见或请业内专家就任务完成情况、各方合作情况等对虚拟软件企业进行评价。这两者对于该企业以后的合作参与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虚拟企业软件工程 篇2

1.体验“阿邦魔镜”

网站方面称:用户通过使用阿邦魔镜,不仅仅可以在线用彩妆产品为自己打造全新的造型,同时,也可以获得来自阿邦网专家帮手们的专业建议和信息。网站页面如图1所示。

图1 阿邦魔镜页面

小编实际体验了下,整个步骤还是比较清晰和简洁的,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STEP1:按规格上传自己的相片(也可选网站提供的模特照片)。

STEP2:分别定位好眼睛、面部、唇部轮廓,这直接关系到虚拟化妆的实际效果。

STET3:接下来就是充分发挥各自的审美能力,利用网站的各类化妆模板来上妆,如图2所示。

图2 虚拟化妆效果页面

体验小结:虚拟化妆后的效果图可以保存到电脑上,也可以直接打印出来,还是挺方便的。实际使用下来,感觉此在线虚拟化妆平台所提供的功能还是比较完备的,女生们可对自己的照片作发型、配饰、面妆三方面的虚拟体验;不过感觉在效果素材上还是不够丰富,而且现在提供的这些化妆素材都存在广告嫌疑..呵呵。

2.体验美图化妆秀软件

据小编了解,美图化妆秀是美图网旗下新推出的一款能模拟真实化妆的简易试妆软件。据称,此款软件自带有三十多个上妆效果,一键即可预览上妆效果;而且因为采用了人脸识别技术,所以用户也可省去面部定位的步骤,看来功能及效果都不可小视哦。软件特色说明如图3所示。

图3 软件特色说明

软件宣称“最接近真实化妆效果”,而且是“一键呈现”,那么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小编当然也好奇的试用了一番,这款软件的大致操作流程和上述“阿邦魔镜”一样,大致有如下步骤:

STEP1:导入图片并对脸部进行取点,这是一个微调的过程,当然软件也可以帮你完成,

STEP2:一键应用软件自带的妆容“套餐”,或是微调局部效果,都可即时预览。如图4所示。

图4 自动上妆效果

STEP3:“美图化妆秀”不但可以试妆,还可以进行面部微整形。通过界面下方“面部整形”按钮进入即可,可以适当的调整人物的脸部五官。

体验小结:不难发现,美图化妆秀的“自动上妆”功能可以模拟不同的场合应该搭配的得体妆容;而在“化妆”之前的“取点校色”步骤,又可以帮助大家对试妆照片作简单的颜色修正,而且这个步骤也会方便软件更准确的根据脸部位置来自动快速上妆。至于实际上妆效果麻,小编觉得确实很接近真实效果了,当然,这也需要女生亲自去试试!

3.虚拟化妆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

走马观花地体验了两个不同的虚拟化妆平台后,虽然也会收获到一些操作上的快乐,不过小编还是心存疑虑:类似美图化妆秀这样的虚拟化妆平台,在女性用户心中到底有多大的吸引力?对此,网友们也持有不同的观点:

有人认为,网络模拟化妆体会不到产品的真实手感,不能获得实际经验,尤其是某些化妆品会引起皮肤过敏等情况在网上无法得到验证。也有人认为,象美图化妆秀这样的软件,倒是可以让自己大胆尝试现实生活中不敢尝试的各类造型,想变成什么样就化成什么样。

★ 文明礼仪在校园广播稿

★ 时间在走人在变作文

★ 经典语录: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 在校园中运用弟子规

★ 安全伴我在校园征文

★ 春在校园作文800字

★ 一句话经典语录: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 我的家在校园作文

★ 收获在校园小学生四年级作文

虚拟心电监护系统软件设计 篇3

摘要:在LabVIEW图形化的编程环境下,利用MIT-BIH生理信号数据库和LabVIEW的各种控件,实现对心电信号的采集读取、滤波、保存和回放。通过改进普通阈值法,利用“双阈值+校正阈值”的方法实现自动实时计算心率,对异常心电给予报警提示。同时,本系统设置了众多交互按钮,使得此心电监护系统功能多样、人机界面简洁友好、操作方便。

关键词:心电信号;虚拟仪器;虚拟心电监护仪;LabVIEW

前言

当今心脏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连续记录或者智能记录并分析心脏活动的心电监护系统,对患者进行实时监护。至今心电监护技术经过40年的临床实践和技术发展,其监护内容和仪器技术有了相当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心电监护的发展呈现出模块化设计、长时数据保存、低功耗小型化、网络信息化趋势。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心电监护的进一步研究创造了条件。

LabVIEW是一种基于图形编程语言-G语言的可视化开发平台,多被应用于仪器控制、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领域。鉴于实际心电监护仪难以普及和虚拟仪器的强大优势,我们采用LabVIEW的开发环境、设计了虚拟心电监护仪系统,实现了对心电信号进行采集读取、滤波、保存和回放,自动计算心率并对异常心电给予报警。此心电监护仪可以实现长时间的数据保存,而且操作界面简洁友好,便于掌握。

心电监护系统

此心电监护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读取模块、滤波模块、保存和回放模块、心率计算和异常报警模块,各模块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我们采用的数据取自心电数据库、不需滤波,因此略去滤波模块;其中“双阈值+校正阈值”的设计方法包含在心率计算与异常报警模块中,引入校正阈值的目的是为了“放大”心电的某些波段,针对性的检测某些心脏疾病。

系统子模块的实现

读取模块

获取心电信号有三种主要方式:数据采集卡现场采集:软件仿真心电信号;从数据库中读取。鉴于开发成本和真实性,我们采用最后一种方法。

我们采用著名的MIT-BIH数据库,其心电数据由.atr.dat.hea三种文件描述。我们采用LabVIEW脚本接口控件MATLAB Script Node,利用读取心电数据的MatLab程序rddata.m,读取心电信号,输出心电波形。

滤波模块

心电信号总是存在各种干扰,如工频干扰、基线飘移、肌电干扰等,噪声严重时可完全淹没ECG(心电)信

号,因此必须消除噪声,对心电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由于本设计采用的心电数据基本不需滤波处理,故这里的滤波是为校正阈值而设计的特殊处理模块。我们选用的是平滑滤波器,它能很好地滤除心电信号中混杂的高频噪声信号。

保存和回放模块

本模块是以“写入测量文件”和“读取测量文件”控件为核心,辅以“数据转换”控件,可以实现心电异常时自动保存以及有选择地回放,可以在8道(可增删)心电通道间任意切换,也可以选择保存的文件类型。

这里,“数据转换”控件的运用体现了LabVIEw数据流编程的思想。即每个控件都是对数据流进行操作,但作用的数据类型不同,其间通信必须先转换数据类型。

心率计算和心电异常报警模块

此模块是虚拟心电监护仪的核心,也是用户最关心的功能模块。目前ECG自动检测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QRS波,P波和T波检测,ST段检测等方面,QRS波检测是ECG检测中的首要问题。

QRs波群检测方法有阈值法、面积法、幅值法、神经网络法、模式匹配法等。面积法和幅值法易受到噪声干扰。后几种方法较为复杂,运算量大且计算速度较慢,不适用于实时处理系统的要求。本系统采用的是改进的阈值法,可以概括为“双阈值+校正阈值”。心电异常报警就是根据双阈值和校正阈值的检测数据,利用布尔运算判断分析,结果送前面板显示。

此方法的设计原理和思想与普通阈值法相似,即以检测QRs波波峰的个数作为计算心率的依据,不同的是,此法采用双阈值,利用“波峰峰值检测”控件,设置两个不同的波峰检测阈值,一个阈值较大,用于检测R波:一个阈值较小,用于检测过强的T波和R波(本系统的检测阈值可以在前面板中设置),得到两个检测心率,然后利用比较、布尔运算,分析心电信号的异常情况并适时报警。针对心电的某些特征信号、这里设计了校正阈值算法,用于特定心电异常的检测(如高频噪声干扰,可以选用平滑滤波器,设置合适阈值,校正检测心率)。

此算法优点是计算量小,实时性好,便于在线分析;开放性强,可以扩展检测阈值数量,提高分析的可信度;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校正阈值。此法缺点是手动设定阈值,可以添加自学习模块加以改进,利用自学习算法可实现。

“双阈值”法可以解决普通阈值法中存在的幅度大的T波误检或低压的QRS波被漏检情况,而“校正阈值”能够解决噪声干扰造成的心率误检等(取决于校正算法)。总之,与普通阈值法相比,该算法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抗噪能力,并减低了误判率。当然,可以根据需要,增加阈值检测数目、以及采用其它校正算法,使其不仅仅局限于校正噪声干扰造成的心率误检。

该心电监护系统的前面板和程序框图分别见图2和图3。

结语

虚拟企业软件工程 篇4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进展, 各种应用系统的运行, 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而这些数据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运转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样, 由于数据量的增大和新业务的涌现, 如何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如何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 建立一个强大的、高性能的、可靠的数据备份平台也是现代企业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缺乏有效的备份机制, 企业各应用系统在发生软件或硬件等故障时, 都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使用甚至少量数据丢失的后果。

本文以铁路轨道维护企业机房容灾项目为例, 给出一种基于IBM Storwize V7000、备份软件及虚拟磁带库设备功能实现的中小企业信息系统容灾方案。

二、信息系统容灾项目实施必要性

随着公司各类信息系统处理的工作越来越多, 系统所面临的运行环境也越来越复杂, 一套信息系统会经常受到外接因素的干扰, 难免会因为上述威胁数据安全的因素造成数据的丢失, 数据的丢失很可能会为公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数据本身的高价值丢失;可能将公司辛苦积累的长时间业务成果数据丢失, 众多心血赴之东流;甚至因重要数据丢失所带来的各种不良的工作影响、集团影响, 甚至是社会影响。

数据遭到破坏, 有可能是人为的因素, 也有可能是由于各种不可预测的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硬件故障。计算机是一个机器, 其硬件是整个系统的基础。由于使用不当或者计算机产品质量不佳、配件老化等原因, 计算机的硬件可能被损坏而不能使用。例如, 2012年12月中旬发生的因机房停电导致财务服务器硬盘磁道损坏的情况。

2.2软件故障。由于用户使用不当或者系统的可靠性不稳定等原因, 计算机软件系统有可能瘫痪, 造成数据错乱或者丢失, 无法使用。如2013年4月中旬发生的因启停服务导致OA系统服务器无法启动故障, 导致长达6小时OA系统宕机, 索性在停掉OA系统服务同时进行了数据备份, 否则数据丢失后果不堪设想。

2.3人为误操作。这是人为事故, 不可能完全避免。例如, 在使用DELETE句的时候, 不小心删除了有用的数据, 此类情况暂未发生。

2.4破坏性木马与病毒。病毒是系统可能遭到破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各种病毒也随之泛滥。现在, 病毒不仅仅能破坏软件系统, 还可能破坏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在这方面, 科技信息中心为各类服务器都部署了杀毒软件, 并定期更新, 但蠕虫的更新速度永远是快于杀毒软件的, 因此, 木马病毒的防护也是公司数据安全一项重要隐患。

2.5自然灾害。例如大火、洪水、地震等不可抗因素造成的灾难。公司目前租用公用办公场所, 机房建设并未严格按照国家机房配置要求建立, 若发生大火、地震等不可控灾害必将导致信息数据丢失。

三、企业业务系统数据存储现状

该轨道维护企业目前共有四大主要业务系统, 分别是:OA/MOA办公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公司内网网站、档案管理系统, 四大业务系统数据目前均处于定时人工备份状态。此外, 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绩效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也均处于“裸跑”状态, 以备份工作以手工为主。其中OA/MOA办公系统使用domino平台运行在单台IBM P550服务器上, 操作系统为IBM AIX, 下联一台IBM DS5020作为数据存储;网站和档案管理系统各自运行在一台IBM X3850 X5上, 操作系统为Windows 2008 server;生产管理系统运行在两台IBM X3850 X5上, 操作系统为Linux, 下联一台IBM DS3512组成双机热备架构;财务系统运行在一台IBM X3650上, 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server;人力资源系统、绩效管理系统及物资管理系统共同部署在一台IBM X3650上, 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0server。此外尚有一台IBM X3850 X5可用。

结合环境, 现将公司数据存储存在问题总结如下: (1) 总体架构部署过于单一, 未实现各数据节点间的多路径冗余。 (2) 承载网站、档案管理系统的硬件平台部署方式没有实现高可用性。 (3) 部分应用数据的存储采用PC Server本地硬盘, 没有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 数据的读写性能差, 安全性低。 (4) 没有统一的集中备份机制, 数据的备份没能实现域的在线热备份, 容易出现硬件平台故障造成关键性业务数据丢失, 数据的不完整性、无法恢复的灾难。 (5) 任何软、硬件故障都将导致应用系统中断, 导致公司业务无法正常进行。 (6) Domino平台下的OA/MOA办公系统部署运行一定时间后必须停服务手工备份, 手工备份方式与小型机系统运行稳定但不宜重启的特点具有矛盾性, 数据安全性令人担忧。

四、基于IBM Storwize V7000及虚拟磁带设备实现的企业信息系统容灾方案

4.1方案设计原则。可以看出, 本项目的核心在于完成数据整合和备份保护, 在于完成应用系统的虚拟化高可靠性架构, 建立坚实的信息基础设施, 在统一的信息基础平台上高效的完成业务处理。系统的可靠性, 可用性和可扩展性将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进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做。并且, 还要在此架构的基础上, 做好数据容灾的规划。按照前述的需求分析, 我们可以总结出未来的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 (1) 数据的安全性和系统的高可靠性。本系统负责完成对各业务系统的支持, 对系统的高可靠性有着很高的要求。作为该系统核心的运行平台的高可靠性则更是重中之重。由于采用了虚拟化及集中备份存储的方案, 所有的应用业务系统运行, 信息存储, 信息管理及信息共享均集中运行于统一的基础硬件平台之上, 这个平台的任何故障会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存储平台的数据安全性和系统高可靠性尤为重要。 (2) 系统的高性能。虚拟化运行平台要运行所有的应用业务虚拟机, 存储系统要存储大量的在线数据信息, 支持更多服务器的在线业务并发写要求。整个系统的性能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求。而且考虑到将来业务的增长, 数据量还会持续增加, 客户机的数量也会继续增加, 系统的性能还应能很好地适应未来的扩充和扩展的需要。 (3) 系统的可扩展性/可扩充性。系统的拓扑结构应具有可扩展性即系统联结必须在系统结构、系统容量与处理能力、物理联接、产品支持等方面具有扩充与升级换代的可能, 采用的产品要遵循通用的工业标准, 以便不同类型的设备能方便灵活地联接入网并满足系统规模扩充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以及环境的变化, 业务系统及数据量会飞速增长, 许多新业务系统会不断产生, 因此对虚拟化硬件资源池及存储系统的可扩展性有很高要求。尽管我们在本方案中已经充分考虑了虚拟化硬件资源池资源及系统存储容量空间的预留, 但随着业务的发展, 对系统的可扩展性要求仍将非常迫切。这主要表现在对虚拟化硬件平台及存储系统容量的平滑扩充以及对新的主机 (HOST) 系统的平滑连接, 以尽量减少对已有正常业务的影响。 (4) 灵活性和系统管理的简单性。整个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互连设备, 应是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学, 并便于维护和管理。对复杂和庞大的应用系统, 要求有强有力的存储管理手段, 以便合理地管理资源, 监视系统状态及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员通过网管工作站就能方便地进行存储、SAN管理、维护甚至修复。在设计和实现计算机应用系统时, 必须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便于维护性, 以使系统在万一发生故障时能提供有效手段及时进行恢复, 尽量减少损失。

方案除了要满足当前应用系统的需要外, 还要为未来的业务处理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4.2方案设计架构。 (1) 在四台IBM X3850 X5服务器上部署VMware虚拟化架构, 使之组成一个整体的业务系统应用服务虚拟化集群池, 在业务系统虚拟化集群池中充分的利用Vmware的高可用性, HA、DRS等功能有效的保证业务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实现高可用性, 扩展性, 硬件可扩展性, 以及业务的连续性。 (2) 在具体实现中, 为了实现数据的集中存储、集中备份以及充分利用VMware虚拟架构中虚拟机可动态在线从一台物理服务器迁移到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的特性等, 再配置一台IBM B24光纤交换机构成冗余链路, 组成标准的SAN集中存储架构, 实现服务器池与存储池安全对接, 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保障数据安全性。 (3) 新增一台IBM Storwize V7000存储设备, 对原有的DS 5020及DS 3512存储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使数据在两台设备间进行同步, 实现数据备份, 保障数据安全, 确保业务连续性。 (4) 由于虚拟平台无法实现AIX系统的虚拟化, 因此针对小型机应用, 虚拟出一台windows平台下的domino服务器, 同时增加一部小型机内置磁带机, 确保小型机应用备份安全的同时, 将小型机文件数据实时备份, 一旦小型机系统出现问题, 可将文件数据手动恢复到windows平台的虚拟机中。 (5) 部署一套TSM备份系统, 剔除管理人员的手动备份。针对应用业务系统部署TDP方式的调度自动备份, 保证系统数据的高度安全性。即使在用户误操作删除特定的一份公文, 在部署了TSM平台之后均可以实现特定公文的恢复。 (6) 将IBM TSM备份软件备份出的存储在本地磁盘的数据增量存储到异地虚拟带库中, 由于中、小型公司业务量不大, 增量备份的方式亦不会因网络状况受到过多限制。

方案实施前后拓扑图对比如下:

4.3方案特点。 (1) IBM V7000设备扩展性能强, 其功能在IBM产品中更针对虚拟化项目, 同时具备存储功能, 可在管理多台磁盘阵列数据的同时实现数据存储, 为今后公司系统、存储设备扩充打下基础。 (2) 本结构原有设备均为IBM相关产品, 选取IBM硬件设备将便于后续统一进行维护服务采购。 (3) 采用实时的数据备份的方式。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通信线路, 实时地将主中心更新数据拷贝至灾备中心存储系统中, 保证主、备中心数据的实时一致性。当主中心无法工作时, 灾备中心可以立即接管业务, 并且确保数据的最大完整性。

五、项目方案实现价值

按照此方案实施后, 可以带来以下几点价值: (1) 将服务器池化, 实现整合, 实现各数据节点间的多路冗余, 保证业务连续性及安全性。 (2) 通过虚拟化管理平台, 简化应用部署, 按需分配, 提高硬件资源利用率, 实现高可用性。 (3) 通过部署冗余SAN平台, 避免单电故障带来的数据丢失风险。 (4) 经过V7000的存储整合功能, 实现存储池化管理, 统一数据管理, 保证数据安全。 (5) 通过DS5020和DS3512实现数据实时在线同步传输, 达到在线备份效果, 避免硬件平台故障造成关键性业务数据丢失, 数据的不完整性、无法恢复的灾难。 (6) 异地数据备份的实现确保“两地一中心”的小型数据中心结构, 完全满足未来3-5年的业务发展需求, 无需新购设备, 只需对内存、硬盘的配件按需升级即可。即节约了成本、又节省了机房空间, 降低了电力消耗, 保护投资。

结束语

随着信息化脚步的不断加快, 数据安全、系统容灾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了企业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给出了一种利用IBM相关软、硬件产品, 实现本地应用容灾、异地数据备份的“两地一中心”的信息系统容灾方案, 适合于以IBM设备作为主要机房设备的中、小型企业使用。而事实上, 容灾、备份产品的种类非常多, 各类企业均可以根据自身预算、系统结构、机房网络环境及产品型号等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及产品。

参考文献

[1]李涛.信息系统容灾抗毁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2]范红, 胡志昂, 金丽娜.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实现与使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康春荣, 苏武荣.数据安全项目案例:存储与备份SAN与NAS容错与容灾[M].科学出版社, 2004.

虚拟企业软件工程 篇5

一、虚拟企业的涵义

21世纪是以高速发达的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经济时代,企业外部市场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机遇稍纵即逝,企业越来越感到单靠自身的力量难于适应这种环境的变化。因此,以“双赢”为目的的企业合作已成为现代企业适应现代竞争环境的最好模式。虚拟企业就是企业的多种合作模式之一。“虚拟”一词产生于计算机产业。在电子计算机上,虚拟指本身不是一个真正的物理存在,而是借用软件实现的存在.它通过借用外部共同的信息网络与通道,提高数据存贮数量、质量与效率,制造出栩栩如生的图象、声音、文字等三维场景。1991年“虚拟”被移植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上,虚拟技术移植到企业经营上,是指处于不同地域的人和物,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连接起来,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合作。通过虚拟,企业不必再雇佣许多员工,组建固定的组织机构,也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造工厂、购置设备,只需少量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就可以完成新产品的决策、研发、生产、销售及会计核算等。虚拟操作,就是选择合适的虚拟方式如委托、外包、兼并、购买、联合、结盟、合资等,借用外部力量对企业掌握或控制的资源(人力、资本、信息、自然资源)重新进行整治组合,以达到能量的聚合裂变形成新的功能或增强、完善原有的功能,产生新的竞争优势,而不必增加太多的成本和组建相应的组织机构、雇佣员工。超越了物理空间和组织制度限制而形成的低投入、高产出、技术互补、资源共享、风险分担的动态有机整体――虚拟体,虚拟体中的每个成员企业称为虚拟企业。1991年,美国艾科卡(Iacocca)研究所学者普瑞斯、戈德曼和内格尔为国会提交了一份题为《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的研究报告,在报告中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虚拟企业”的概念,即在企业之间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动态联盟,以便能够充分利用整个社会的制造资源,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1992年,WilliamDavidow和MichaelS.Malone给出了虚拟企业的定义:“虚拟企业是由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的竞争对手,通过信息技术联成临时的网络组织,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虚拟企业没有中央办公室,也没有正式的组织图,更不像传统组织那样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由此可见,虚拟企业是由几个有共同目标和合作协议的企业组成,成员之间可以是合作伙伴,也可以是竞争对手。这就改变了过去企业之间完全你死我活的输赢(Win-Los)关系,而形成一种共赢(Win-Win)的关系。虚拟企业通过集成各成员的核心能力和资源,在管理、技术、资源等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通过分享市场机会和顾客,实现共赢的目标,以便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有更大的获胜机会。国内学者则认为,虚拟企业是指2个或多个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或项目组,依托信息网络资源,以业务包干形式独立完成策略联盟的某一子任务块,通过共享彼此的核心能力,使共同利益目标得以实现的统一体。在企业运作中,通过策略联盟和业务外包2种形式达到彼此核心能力的共享。这里的核心能力,是一种竞争能力,是知识经济下企业具有的与众不同和难以模仿的能力,是企业在生产、技术、管理、销售、服务、商标和专利等技能或资产的有机融合。对于虚拟企业的实质,曾有台湾学者精辟地指出,“虚拟企业的基本精神在于突破企业的界限,延伸企业的企图,借用外部资源进行整合,倡导经理尽可能将所有的事分包给其他成员,企业将变得小型化、分散化。公司内部投资尽可能小,以适应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从而获得全球竞争优势”。我们认为,所谓虚拟企业,是当市场出现新机遇时,具有不同资源与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开拓市场,共同对付其他的竞争者而组织的、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共享技术与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体。

二、虚拟企业的主要特点

1.企业组织界限模糊。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学派认为,企业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出现的。企业在“内化”市场交易的同时产生了额外的管理费用,当管理费用的增加与市场交易费用节省的数量相等时,企业的边界就定格于此。所以,传统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界限是清晰的、泾渭分明的。虚拟企业跨越了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使单个企业能够将属于其他企业的大量外部资源纳入自我发展的轨道,企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对于虚拟企业而言,外部协调和外部治理要比内部协调重要得多,这直接影响到了企业治理结构的安排,向以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为核心的传统治理结构安排提出了挑战。虚拟企业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整的经济实体,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一些具有不同资源及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走到一起联盟,组成虚拟企业,这些企业可能是供应商,可能是顾客,也可能是同业中的竞争对手。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组织 界限,使企业界限变得模糊。

2、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组织构建中一种可靠的结构原是具有最少的层次,即拥有一个尽可能“平面”的组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社会各层面的活动量显著增加,知识流大大加速。时间的压力要求组织作出快速反应和决策以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传统的等级制严重地阻碍了这种反应和决策。传统企业大多采用工业经济时代等级森严的金字塔式的纵向管理模式,这使得企业的管理链条过长,缺乏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柔性与灵捷性,导致企业面对市场的反应“如恐龙般迟钝”。虚拟企业则不同,虚拟企业通过社会化协作和契约关系,使得企业的管理组织扁平化、信息化,削减了中间层次,使决策层贴近执行层。正是企业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企业内外的信息传递更为方便、直接,原有组织内大量中间层面得以删除,管理层次的减少有助于增强组织的反应能力。企业的所有部门及人员更直接地面对市场,减少了决策与行动之间的延迟,加快对市场和竞争动态变化的反应,从而使组织能力变得柔性化,反应更加灵敏。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橄榄型”或“哑铃型”,组织的构成单位就从职能部门转化成以任务为导向、充分发挥个人能动性和多方面才能的过程小组,使企业的所有目标都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队来完成。组织的边界不断被扩大,组织更多的不是表现为一种有形的障碍,其界限越来越趋向于无形。企业再也不会用许多界限将人员、任务、工艺及地点分开,而是将精力集中于如何影响这些界限,以尽快地将信息、人才、奖励及行动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无边界化”并不是说企业就不需要边界了,而是不需要僵硬的边界,是使企业具有可渗透性和灵活性的边界,以柔性组织结构模式替代刚性模式,以可持续变化的结构代替原先那种相对固定的组织结构。在建立起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互动关系的基础上,向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企业能随时把握企业战略调整和产品方向转移、组织内部和外部团队的重新构成,以战略为中心建立网络组织,通盘考虑顾客满意和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不断进行动态演化,以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3.学习型组织。虚拟企业竞争的核心是学习型组织。 组织的行为和组织的结构是组织的统一体,学习型组织的不

同于以往的横向或纵向的组织结构。典型的学习型组织表现为网状结构,学习型组织对组织结构的突破就是雇员为公司战略做出以往不能达到的贡献,组织的网状结构中,其不同部分在独立地调整和变革的同时也在为组织的整体使命做出贡献。学习型组织提倡“无为而治”的有机管理,突破了传统的层次组织。虚拟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往往处在十分复杂的动态变化中,企业经营者必须不断地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做适应性的调整。虚拟企业的学习过程不仅仅局限在避免组织犯错误或者是避免组织脱离既定的目标和规范,而是鼓励打破常规的探索性的试验,是一种允许出现错误的复杂的组织学习过程。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反馈机制,是一个循环的学习过程。

4.动态联盟。实体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具有很大的刚性。当企业中某部门已没有存在的必要时,就面临着艰巨的组织结构变革,如人员变动、职位调整等。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是个动态的联合体,可能是临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其范围和规模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个成员单位可以同时或先后加入数家虚拟企业,成员加盟或退出手续简单,一般通过协商即可解决。不像传统企业机构调整时常有的任命或罢免程序,减少了来自“人”方面的障碍。因此,组织具有动态的规模可调能力,可以以最低的柔性成本对外部需求作出敏捷的组织变化,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

5.“合作竞争”的观念。传统的竞争观念是击败对手才算赢, 有道是“同行是冤家”。虚拟企业的出现使人们逐渐意识到,没有竞争对手、没有上下游供应链的配合,就没有企业生存的条件。在国际互联网等新的动态环境下,以合作求竞争是企业市场营销的根本出路。一种新的市场营销全局战略,要包括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的关系,一个企业必须同其他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才能为企业在当今相互影响、急剧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成功。必须摒弃“肥水不流外人田、相互掐脖子”的竞争观念,昔日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面对共同的生存需要和长远利益,今天必须在战略联盟中握手言欢。“合作竞争”已成为企业战略中使用最频繁的名词,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当结为合作竞争伙伴关系的企业能够持续地追求产品和服务的更多的新价值时,作为供应商或顾客的企业都能在各自市场中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而局限在顾客与供应商之间传统的交易关系中的竞争者则难以与之匹敌而逐渐退却。这种以合作竞争的方式通过伙伴关系建立合作、共享资源。合作竞争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好就好在,它不仅是整合传统资源,有效利用或开发新资源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规避风险,减少交易成本,不断聚合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战略手段,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优势互补、实现1+1〉2双赢目标的有效手段。

三、 虚拟企业运作的几种类型

纵观各国虚拟企业的运作模式,形式很多,但真正运作成功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虚拟生产。虚拟生产是虚拟经营的最初形式,它以外包加工为特点,是指企业将其产品的直接生产功能弱化,把生产功能用外包的办法转移到别的企业去完成,而自己只留下最具优势并且附加值最高的开发和营销功能,并强化这些部门的组织管理。菲尔・耐克可以说是虚拟生产的最成功管理者。耐克公司的管理者们不必为固定资产的折旧与更换而发愁,也不必为生产库存方式绞尽脑汁。耐克公司的经理们只是集中本部的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设计和行销,他们来往往于世界各地,把设计好的样品与图纸交给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新兴国家,最后验收产品,贴上耐克的商标在世界范围内销售。由于公司在生产上的虚拟化,避免了很多生产环节的管理,使本部人员相当精简又充满活力。这样,公司就有更多的精力关注产品设计和市场销售方面的问题。他们能够及时收集市场信息,反映在产品设计和市场规划上,然后快速由世界各地的签约厂商生产出产品。耐克公司以虚拟生产的方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商之一。国外著名的电器制造商近年来也采用了虚拟生产的模式,如日本的`索尼、松下等电器公司,其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基本上都是由马来西亚、新力口坡、泰国等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生产的,而公司总部则集中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战略的实施。

2、人员虚拟。人员虚拟,是一种借脑、集智活动,是企业将外部的智力资源与自身的智力资源相结合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不足的一种管理模式。如一些咨询、调查、策划公司,还有一些媒体等。这些机构一般拥有雄厚的人才、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优势。借助其“智囊团”功能,可以帮助自身解决营销管理方面的一系列问题,参与企业广告策划、市场预测、法律咨询、信息系统设计和战略计划制定等工作。这比企业自己建立一个决策部门,养一批专家要划算得多。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以及技术开发的复杂性显著增加,即使是大型企业,若要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来赢得竞争优势也非易事。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外部的人才资源以弥补自身的智力资源不足。 如乐凯公司聘请麦肯锡、罗兰贝格咨询公司的管理专家为其作战略规划、管理咨询。再如,著名的惠普公司就常年聘请许多来自不同领域的技术、管理专家组成公司的高级智力团,参加企业的发展筹划,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从而发挥了企业内外人才优势互补和集成的作用。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夫勒在《竞争论》中把知识列为第三次浪潮的核心资源,并将科技知识作为决定未来经济竞争成败的关键要求。而惠普正是以人员特别是智力资源虚拟的方式来集中知识优势,使企业处于不败之地。人员虚拟最大特点:在人事上,打破传统的组织界限,人力资源多是企业外部的管理专家或其它方面的专家,企业有时可以不设人力资源部门,对员工的培训可以委托专门的培训机构完成。

3、功能虚拟。这是一种局部虚拟化的运作模式。一般而言,任何企业的资源相对于整个外部市场来说都是极其有限的。因而在企业内部总有一些部门的功能由于受到资源限制而显得弱一些,有时甚至会形成功能“真空”。例如,有的企业技术开发力量强大,却缺乏规模化生产的条件;有的企业生产条件优越,却没有完善的营销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实施功能虚拟化策略,即借用外部力量来改善劣势部门的功能,使之能与其它企业优势部门相配合。 在这种模式中,可以对企业的任何一个部门的功能进行虚拟化,如技术开发部门、生产制造部门、产品营销部门等等。功能虚拟化形式包括虚拟营销、虚拟储运、虚拟广告设计、虚拟结算和虚拟制造等。如微软、康柏、松下、爱立信等著名厂商进入中国市场都是采用虚拟营销的方式来实现的;全球最大的互联网设备提供商思科系统公司则成功地采用了虚拟结算和虚拟制造系统,使其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4、品牌虚拟经营。品牌策略对每一个虚拟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此时需要

虚拟企业将自己的核心功能当作名牌商品一样去培育、去维护,提高其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赢得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品牌虚拟经营实现了品牌与生产的分离,它使生产者更专注于生产,从而使品牌持有者从繁琐的生产事务中解脱出来,得以专注于技术、服务与品牌推广。耐克是品牌虚拟经营战略最为成功的企业之一。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耐克决定把精力主要放在设计与营销上,具体生产则承包给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和地区的厂家,以此降低生产成本。因此,现在美国市场上出售的耐克运动鞋,基本上都是在海外工厂生产的。正是这种虚拟经营,使耐克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强大的成本竞争优势。再如深圳意丹奴服饰有限公司既不是制造商,也不是批发商,更不是零售商,它只是品牌商,它的工作就是塑造品牌、维护品牌。它通过表象策划、物流系统、训练中心和信息工作4项品牌管理支柱很快地整合了制造商、加盟商,仅用了2年多时间便使200万元的公司资产发展到2亿元。

(5)战略联盟。指几家公司拥有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彼此的市场有某种程度的区隔,为了彼此的利益进行战略联盟,交换彼此的资源,以创造竞争优势。如微软初出茅庐时就将“视窗”与IBM公司联盟。“视窗”是优秀的面向对象的用户友好界面,IBM则是久负盛名的PC制造商,双方在联盟中共赢。世界著名的康柏电脑公司为了迅速攻进不熟悉的个人电脑市场,获得竞争优势,一开始就与十多家知名的软硬件公司结成战略联盟,再加上康柏的大部分零件均采用外包加工方式生产,本身仅掌握快速的研究与开发能力及行销网络。如此轻巧的高弹性组合,配合低价策略,使它迅速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成为全球个人电脑的第一品牌。日本的JVC公司与法国的辛普森公司两者之间实质是互换技能,辛普森公司需要产品技术和制造技术,而JVC公司需要知道如何在分散的欧洲市场上销售录像机产品,由于两者的优势互补,联盟取得了成功。美国微波通信公司、数字设备公司和微软公司之间结成的销售联盟,也是虚拟企业中战略联盟策略的实际运用。

四、启示

虚拟企业的成败关键 篇6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一大批本土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制造”这个名词已经深入人心,同时,“做大做强”的口号响彻宇内。怎样做大,怎样做强?这是摆在中国企业家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是参考一下国际上已经“很好很强大”的企业的成功经验应该是有裨益的。仅举两例。

其一是我们熟悉的“耐克”公司。“耐克”成立于1978年,是目前全球最知名的运动品牌之一,享有“近20年世界新创建的最成功的消费品公司”称号。根据年报显示,在2007年,该公司的营业额高达163亿美元。有人要问,这样一个知名的企业,到底要有多少厂房、多少车间?答案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耐克公司根本没有一间自己的厂房,甚至连一台制造机器也没有,因为它根本不从事生产。自己不生产,而在全球建立起如此庞大的一个运动产品帝国,这才是真正的奇迹。

其二是著名的“戴尔”电脑。戴尔公司创立于1984年,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的PC机供应商。根据财务报表显示,2007财年,戴尔公司在全球的营业额为140.94亿美元,营业利润达到了6.05亿美元。在2008年刚刚公布的财富500强榜单中,戴尔公司位列108位。与其他知名品牌的电脑相比,戴尔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能够根据顾客需要定制电脑,调整配置。令人惊奇的是,戴尔作为一家知名的电脑供应商,自己却不生产任何电脑零部件。每当戴尔公司接到用户订单后,其所有相关信息立刻被分解成具体零部件生产信息,并随即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递到各地合作企业的信息库,在那里零部件通过批量生产被迅速制造出来。生产一旦完成,产品立刻被运送到离用户最近的戴尔公司分部所在地,经重新组合一齐送往戴尔公司装配流水线,这样完全由用户自己定制的计算机便问世了,整个过程一般只要不到五天时间。

耐克和戴尔这两个例子向我们展示的是当今世界上兴起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所谓虚拟企业,就是在具体的商业目标的趋动下,由生产商与供应商组成的网络企业或者说是他们之间较为松散的联合体。在虚拟企业中,接受业务的企业本身不具备完成任务(或者是出色完成任务)的全部技术和资源,但却可以高效且出色地完成任务。这是由于虚拟企业的运作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为基础,通过把与某项服务、产品相关的企业相连,利用虚拟,各个企业从事自己最善于从事的工作,整个虚拟企业中的各个合作企业都能高效地运作,从而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或产品。

虚拟企业这种组织形式是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化分工程度的日益提高而产生的。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迫使人们对企业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1989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和国家科学院联合举行了对当前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的研讨会,并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成立了以美国13家大型制造企业为核心的领导组,带领百多家企业对如何建立“灵活型制造企业”进行了研究,要求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具有既灵活又密切的大联合管理机制,以适应目前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问题。由此开创了虚拟企业与虚拟经营的新模式。迄今为止,虚拟企业已经被业界广为接受,成为了一种流行的企业组织形式。

“虚拟企业”概念的出现,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企业无疑有着很重要的启示作用,它为正在寻求“做大做强”的中国企业家们的备选方案中增加了一项。但是,在企业选择是否从事虚拟化经营之前,必须要了解虚拟企业究竟有什么特点、选择虚拟经营有什么利弊。

虚vs.实:虚拟企业的特点和优缺

从前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于传统的实体企业,虚拟企业具有很多显著的特征。

企业的界限变得模糊:从法律意义上讲,虚拟企业不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而是由一些具有不同资源及优势的企业为了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走到一起的联盟。这些企业可能是供应商,可能是顾客,甚至可能是过去的竞争对手。这种新型的企业组织模式打破了传统的企业组织界限,使企业界限变得模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很难说清楚耐克有多少间工厂——可以说有很多,也可以说没有,两种说法都是有道理的。

虚拟企业具有相当的灵活性:组成虚拟企业的各企业出于共同的需要、共同的目标而结成了联盟。一旦合作目的达到,这种联盟便可能宣告结束,虚拟企业便可能消失。因此,虚拟企业的结构是动态的,它可能是临时性的,也可能是长期性的,虚拟企业的参与者也是具有流动性的。今天的合作伙伴明天可能变成竞争对手的同盟者,反之亦然。

在运作过程中,虚拟企业往往运用“并行工程”来分解和安排工作:在完成某一任务时,任务会被分解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工作模块而被分配到各参与企业。各个合作模块可以并行作业,项目或任务的主持者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通讯手段在其间不断地沟通与协调,从而保证各个工作模块最终的互相衔接。这样的安排可以有效地配置各参与企业的资源、整合它们各自的优势,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

信息共享在虚拟企业的运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虚拟企业事实上是一个由相对独立的企业形成的联盟,为了让这个联盟顺利运行,就必须保证各成员企业间沟通的顺畅。只有让所有的参与企业都能共享设计、生产和营销的有关信息,才能真正协调这些企业的工作,才能使它们有较好的合作。

基于以上的特征,虚拟企业有很多传统的实体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首先,虚拟企业的各成员间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品的开发时间短,单位成本低。其次,虚拟企业组织方式灵活,可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在短时间内即可研制出适应市场的产品,有效地满足了顾客的需求,并且企业还允许顾客亲自参与产品设计,对所需的产品功能可单独提出要求。最后,虚拟企业各成员的核心竞争能力为互补关系,成员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创造出高品质产品或提供最佳服务。但是,也正是由于虚拟企业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运作中可能会遇到不少困难。

第一个困难是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利益可能难以协调。虚拟企业是由不同的企业组成的联盟,而各企业都拥有不同的利益,因此在虚拟企业和其各成员之间事实上存在着复杂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在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各成员企业可能会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做出损害整个虚拟企业的行为。

第二个困难是各成员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可能会比较困难。一方面,这种困难可能是来自于技术方面的原因,例如成员企业间通讯设施建设落后就可能导致信息交流的不畅。另一方面,这种困难也可能来源于成员企业之间保密的要求。正如前面所指出的,虚拟企业的构成可能是短暂的。考虑到现在的合作伙伴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和自己的竞争对手合作,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都可能会对自己的信息有所保留。无论是由于以上的哪种

原因,成员企业之间交流的困难将会大大损害虚拟企业的运作效率。

第三个困难是各成员企业之间可能难以形成一致的企业文化。组成虚拟企业的各个成员企业原本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可能迥异,甚至有相互冲突。如果不能对成员企业间的企业文化进行协调,就可能造成它们之间的合作不能顺利进行,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虚拟企业的解体。

由于有以上问题的存在,企业在决定何时选择虚拟经营、选择怎样的业务进行虚拟经营时,都必须经过慎重的考虑。

何时该“虛”、哪些该“虚”?

让企业经营“虚拟化”不是为了赶时髦,更不是为“虚拟”而“虚拟”。怎样选择虚拟经营的时机、选择怎样的业务虚拟,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突出课题。

先看何时“虚”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出现以下两种情况时,企业应该考虑虚拟经营。

第一种情况是企业已经失去了在某一业务上的竞争优势。这种情况一般会伴随着业绩下滑、利润和市场份额减少等情况出现,在这个时候,企业应该考虑“壮士断腕”,将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业务予以虚拟化。一个例子是爱立信手机生产的虚拟化。2000年,世界知名的手机品牌爱立信由于在手机生产商经营不善,不能有效压缩运营成本,导致了164亿瑞典克朗(约合17亿美元)的亏损。面对这一状况,爱立信果断决定放弃自己生产手机,而把手机的生产外包给了新加坡的Flextronics公司。这一决策帮助爱立信度过了财务危机,也对该公司的战略调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二种情况是企业面临着经营的重大调整。当企业面,临重大的战略调整,而某些业务已经不再是企业的战略重心的时候,企业应该考虑将这些业务予以虚拟化。还是以爱立信公司为例。事实上,在2001年爱立信决定退出手机的生产之前,该公司正在谋求战略调整,希望将更多的人力物力从生产环节中解脱出来,并在研发和服务方面加大投入。显然,将手机的生产予以外包正是这一战略的体现。

而企业在考虑将哪些业务虚拟化时,应该把握住以下三个原则。

标准化原则,即“虚拟”的环节或外包的部分是标准化了的,在世界上已经有了统一的技术、性能要求,从事这些环节的生产经营并没有特别的技术诀窍。只有当企业经营的某个环节或产品的某个部件能够符合上述要求,才可以考虑外包或“虚拟”经营。

强化竞争优势原则。也就是说,企业“虚拟化”经营的目标是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价值链上含金量最高的部分,将精力集中到最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领域。只有业务的虚拟化能够符合这一目标,才可以考虑将其虚拟化。

规模经济和灵活性原则,即虚拟经营要能给企业带来规模经济的好处和增加企业的灵活性。如果“虚拟化”可能造成了不经济或在产品质量、技术要求等方面受制于人,降低了企业的灵活性,就不能轻易“虚拟”。

运作中的几个注意点

最后说虚拟企业运作中的几个注意点。构建虚拟企业的出发点应该是为了满足顾客的某种需求。现代商业社会和以往的一条重要区别就是,顾客的需求取向变得多元化,只有能准确把握顾客需求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准确地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变得极为重要。因此,虚拟企业在运作过程中应时刻注意顾客需求的变化,摒弃传统的以产品为导向的“推”式生产方式,代之以订单为导向的“拉”式生产。以戴尔电脑为例,它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PC市场中杀出重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利用虚拟生产的灵活性,极大地满足了顾客对PC机配置的多样化需求。

而组建虚拟企业时必须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在选择合作伙伴时,并不是以所处的地理位置、所拥有的资产为标准,而是依据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否适合虚拟企业为准则,只有核心竞争能力才能为企业争得竞争优势,获得发展潜力。很大程度上,寻找合作伙伴建立虚拟企业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并且这个过程要随着客观状况的改变而及时调整。例如,在过去,中国大陆的企业一直承担着很多国际知名企业的产品组装和配件生产工作。而近年来,随着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开放,大量的国际企业开始撤出中国,转而委托越南等国的一些企业从事生产和组装,因为相对于中国企业,越南等国的企业有拥有更低的劳动力成本。

“虚拟”的成功还要求必须妥善处理好各个成员企业之间的关系。这有三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应该协调好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虚拟企业成员地位平等,不应存在相互欺诈、以大欺小现象,创造的利润应按协议进行分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成员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抑制成员企业为自身利益而损害虚拟企业整体的“道德风险”行为。其次,应妥善处理好虚拟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问题。虚拟企业是一种松散的联盟,成员间共享数据、技术、市场,若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重要信息很容易泄露出去,遭到竞争对手的复制,对虚拟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但是,对信息采取保护并不等于限制成员共享信息,这样做与虚拟企业的组织原则相违背。因此,如何处理成员企业间的信息共享问题是决定虚拟企业成败的重要问题,也是很考验企业家能力的问题。最后,应当注意虚拟企业间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虚拟企业由一系列相互独立的企业组成,如果它们各自的价值观和行为取向冲突很大,将会不利于虚拟企业整体的运作。因此,在虚拟企业内部推行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将会有利于成员企业之间协调行为,也会有利于虚拟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决策者应该设计和虚拟企业经营相适合的组织形式。为能迅速响应顾客的需求,虚拟企业向敏捷化、组织扁平化发展,传统企业里起信息传递作用的中层管理人员在虚拟企业里由信息技术代替,这有利于决策者快速、全面掌握市场变化和企业运作信息。虚拟企业的界限比较模糊,一个企业可参加几个虚拟企业组织,在虚拟企业间形成交叉。虚拟企业的企业文化也由传统的“市场战略”向“价值战略”转变,这种转变要求管理者和员工的工作态度、企业的监督机制、奖励机制也随着改变,若虚拟企业不能适应这些转变,同样会导致失败。

企业的成功不但需要有先进的信息技术、独特的核心竞争能力,还需要优秀的员工。虚拟企业成员的分散性使员工分布在世界各地,对他们的监督和指导减少,员工的决策权相应增加,这就要求员工高度自律,高知识水平和高技术水平。虚拟企业应当十分重视员工的选拔和培训。虚拟企业间的合作是通过组成多个工作小组进行联合研究开发,员工都是在工作小组中进行协作,如果协作能力差,不论有多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企业也不应雇佣。

“虛”“实”结合

企业在虚拟化过程中应该把握住几个“不虚”。首先是品牌不能“虚”,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在企业将业务虚拟化的时候,千万不能将品牌也虚拟了。我们前面看到的成功企业,无论是耐克、戴尔,还是爱立信,在将自己的业务大规模虚拟化的同时,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品牌,并花大力气在品牌的建设上,这一点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其次是核心竞争力不能“虚”。一个反面教材是IBM的PC业务。上世纪80年代初,IBM公司为了战胜对手苹果公司,在PC机的零配件生产方面采用了虚拟化经营策略。这一策略使IBM公司成功地击败了苹果公司,成为了PC市场中的执牛耳者。但业务的高度虚拟化使得IBM的PC变得毫无核心竞争力可言,因为所有IBM的零件、技术,其他电脑厂商都可以模仿。最终,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IBM公司不得不选择退出PC业务,将其出售给了联想。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企业可以虚,但核心竞争力是“根”,无论如何都要“把根留住”。最后要做到服务不能“虚”。服务质量已经成为21世纪企业生存和制胜的关键,尽管虚拟企业可以由很多成员组成,但是这些企业在面对客户时必须表现出统一的、良好的服务质量。只有这样,虚拟企业的整体才能获得客户的认同,才能占领市场。

虚拟经营还应该“虚”“实”结合。企业在选择进行虚拟经营时,最好有“实”体互为补充,互相依托,发挥“虚”与“实”的综合优势。前面提到,爱立信的手机业务在2000年曾经经历了巨额亏损,那是什么让它在巨大的亏损面前不但不倒,而且还能继续前进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爱立信公司经营的电话交换系统业务给公司带来了高达287亿瑞典克朗(约合33.6亿美元)的丰厚的利润。正是这一笔资金,帮助爱立信公司挺过了最困难的财务严冬。

虚拟企业探微 篇7

1. 虚拟企业的概念

对虚拟企业 (virtual enterprise) 最早的研究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1年, 美国学者Lehigh大学的Iacocca研究所的Kenneth Preiss和Steven L.Goldman, Roger N.Nagel合作完成了《21世纪制造企业研究:一个工业主导的观点》这份研究报告。该报告首次提出了虚拟企业的概念, 从组织的生命周期和组织内分工的角度将虚拟企业定义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公司组成的一种有时限的、暂时的、非固定化的相互依赖、信任、合作的组织, 以便以最少的投资、最快的反应速度 (或最快的反应时间) 对市场机遇作出快速反应。为了共同的利益, 每个成员只做自己擅长的工作, 成员之间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实行知识产权、技能和信息投入共享及资源有偿共享, 一旦产品或项目寿命周期结束, 则成员自动解散或重新开始新的一轮动态组合过程。”

1992年, William H.Davidow和Michael S.Malone共同出版了第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虚拟企业:21世纪企业的构建和新生》, 书中从组织成员和内外特征角度, 将虚拟企业定义为:“是由一些独立的厂商、顾客、甚至同行的竞争对手, 通过信息技术形成的临时的网络组织, 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虚拟企业没有中央办公室, 也没有正式的组织图, 更不像传统组织那样有多层次的组织结构, 这种企业从外部看几乎是无边界的, 在企业、供应商和顾客之间具有可渗透的、可连续变化的界面或接口。”

从以上定义可以归纳出, 虚拟企业是由多个企业群体基于市场机遇而结成的一种动态联盟。虚拟企业完全是依靠对相关企业的核心能力的整合来聚集资源和发掘市场机会的。对每个成员而言, 虚拟企业组织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借势的策略, 企业以各种方式借助外力, 对外部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 从而快速创造出最强的竞争优势。

2. 虚拟企业的特征

(1) 高效率

虚拟企业利用网络进行统一指挥经营, 实现实时研究、实时开发、实时销售和实时售后服务, 因而可以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同时由于优质资源的整合, 虚拟企业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在功能和效果上远超过原来单个企业。

(2) 低成本

由于企业规模精简, 各企业通过信息网络交流信息, 因此虚拟企业运营成本低廉。成本的降低为虚拟企业创造了价格优势。

(3) 契约性

虚拟企业中, 各成员企业的伙伴关系具有一般的契约性质。它们凭借自己具有的独特优势, 为了特定的目的自由组合而成, 是一个临时性的且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关系的组织。

(4) 边界流动性

虚拟企业是为获得范围经济而存在的, 范围随市场机遇、生产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因此对应的企业边界也是流动的。

(5) 企业制造资源与最终产品关系的动态化、模糊化

动态化是指企业不以自身生产能力而以社会需求的产品为导向, 随市场机遇而决定最终产品。模糊化是就虚拟企业和成员企业的交叉关系而言的。虚拟企业不一定要利用成员企业的全部资源, 而成员企业甚至可以用一台设备同时参与不同的虚拟企业。

二、虚拟企业和实体企业的比较

1. 实体企业的特点及局限性

实体企业的特点主要在于完整化、内部化、集中化。完整化是指实体企业具有完成业务活动的完整功能, 如设计、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功能。内部化是指实体企业将每项业务所需的功能、资源全都内化到企业之中, 依靠自身的功能、资源完成企业的活动。集中化是指实体企业所需的各种功能, 都集中在一起使用, 在地理范围或空间上具有连续性。集中化能导致企业有形化。

实体企业的局限性在于完整化、内部化、集中化导致企业受资源限制, 难以完成新任务, 且资源、功能的过剩会造成浪费、过时。因为每个企业都各有专长, 完整化还会使企业的大部分功能与别的企业相比不是最经济有效的。

2. 虚拟企业的特点及优越性

虚拟企业的特点在于专业化、合作化和离散化。专业化是指在加入虚拟企业时, 各成员企业只保留自己的核心优势。合作化指的是实体企业利用内部化的资源支撑企业的全部活动, 而虚拟企业不再具有完整的功能和资源, 因此为了完成任务, 各成员企业必须在利用外部资源和功能上形成资源的互补合作关系。离散化是指虚拟企业本身在空间上的存在是不连续的, 其资源、功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 凭借高效的信息网络联系起来。

虚拟企业的优越性在于, 专业化使企业将自己不擅长的能力及相应功能去掉, 结果使企业规模小型化, 更具灵活性, 能抓住市场机会, 充分发挥企业优势, 迅速进入市场。合作化使企业的功能与资源能力能超过各成员企业功能与资源能力之和, 达到1+1>2的效果。离散化使企业能超越实体企业的“集中化”带来的空间限制, 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整合资源, 同时也达到了资源的有效使用。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 虚拟企业突破了企业形态的有界性, 实现了从经营理念到经营方式的根本性变革, 使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资源进行运作。下表列举了从虚拟企业到传统实体企业的5个主要变革:

三、虚拟企业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分析

1. 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虚拟企业组合与竞争的基础, 虚拟企业依靠对各成员企业的核心能力的整合来聚集资源、发掘市场机会。成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类型很多, 按经营结构可以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分为4个部分: (1) 研发、设计部分; (2) 实时生产部分; (3) 实时销售部分; (4) 发展顾客群体部分。因此, 品牌、专利、营销体系、资本、管理、制造、研发、人力资源、信息等都可成为虚拟企业成员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 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应当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体现市场价值性的指标有:该竞争力相关最终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利润贡献率、知名度、用户对它的满意度等。 (2) 延展性:即核心竞争力要有强大的辐射作用, 使企业可在相关领域衍生出许多产品。 (3) 独特性:是就核心竞争力的难以复制而言的。其衡量指标有:该项竞争能力融合各项技术的程度、技术保密程度、领先平均水平的程度, 以及该企业对该能力所含技术进行创新的速度。4) 兼容性:即该项能力在短期内适应整个虚拟企业的要求, 与其他合作伙伴契合的程度。

2. 信任关系

由于合作伙伴来自不同组织, 具有不同的背景, 因此建立信任关系, 是虚拟企业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否则, 虚拟企业的优势会被企业间的相互怀疑、扯皮而抵消。在合作之初, 应该确保公共协议标准化, 即建立合作利益的保护机制, 尤其是违约责任追究和利益惩罚机制, 同时还要解决知识产权的保密性问题。在运行中, 通过充分沟通与尊重, 消除习惯性防卫, 建立相互信任的“虚拟企业文化”。

3. 有效的信息沟通

虚拟企业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 面对着不确定的、不断变化的合作伙伴, 如何进行跨文化、跨背景、跨地域的有效沟通, 是决定虚拟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首先要建立基于现代技术的高效的信息沟通网络。其次要尊重和领悟虚拟企业内部的多元文化, 使各成员企业之间、企业内部员工之间能相互理解彼此的行为。基于国际互联网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柔性沟通将成为未来沟通的主流。

摘要: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虚拟企业已成为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与企业追求创新的一种结合体。据《科技日报》报道, 发达国家正以每年35%的速度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虚拟企业。这些虚拟企业已形成2500亿美元的生产规模。本文拟从虚拟企业的特征入手, 并通过对虚拟企业和实体企业的比较, 得出虚拟企业这一新型组织形式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

虚拟化服务激发软件变革 篇8

助运营商模拟未来情景

尽管听上去, 虚拟化服务还很新鲜, 但实际上, 在很多行业, 包括医疗、航空、气象等领域, 都在使用模拟的技术来开发和测试产品。“在这些领域采用的都是以软件为基础的管理技术, 但是在整个软件行业反而未加采用。”在CA Technologies企业管理客户解决方案部总经理Mike Sargent看来, 虚拟化服务不仅开创了软件行业的先锋, 并且作为一个创新性业务, 其甚至具有历史意义。

企业采用虚拟化服务后, 将可以缩短25%~50%的产品开发周期, 同时也无需耗费上千万的资金采购测试设备。同时, 企业可以从生产系统中获取数据, 并根据数据对一些未来情景模拟测试。以电信运营商为例, 虚拟化服务可以帮助运营商在新版iPhone正式推出之前, 模拟用户的需求、网络系统运营情况等。

目前虚拟化服务已经成为C A Technologies企业管理业务的三大部分之一, 另外两部分包括自动化、服务保障业务, 并形成这样一个循环:从服务保障处以及技术、业务层面获取更多数据, 通过数据分析反馈于应用开发软件模型之中, 加快开发速度, 同时自动化的流程让生产更加快速。

近年来, 除了CA Technologies之外, 包括IBM (通过收购Greenhat) 、惠普在内的主流企业软件供应商纷纷提出各自的服务虚拟化解决方案, 服务虚拟化正蓄势待发。

携手三大合作伙伴

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 C A Technologies在2007年因业务模式调整等原因“暂别”了中国市场, 又“回归”后, 其业务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过去三年中, CA已陆续花费20亿美元收购了ITKO、Hyperfomix等公司, 以帮助企业加快应用上市速度、提供更好的云管理和虚拟化环境下的管理模式。

Mike Sargent表示:“我们一直希望能够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我们的业务, 并且非常致力于在中国的长期投资。”在CA Expo 2012大会上, CA Technologies便宣布与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三大IT服务提供商, 即东软集团、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台湾的聚硕科技携手, 在通信和金融服务行业 (FSI) 等领域基于CA Technologies的IT管理解决方案进行不同类别的项目合作, 从而为更多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用户提供本地化的业务支持。

虚拟企业的会计问题 篇9

虚拟企业是建立在信息网络基础上的共享技术和信息、分担费用、联合开发的互利的企业联盟。这种联盟源于拥有不同资源和优势的各行各业的实体企业, 它们为了抓住市场机遇, 突破自身的组织界限, 采取合作方式, 以应对市场竞争、提高收益。从信息网络角度看, 虚拟企业是以信息网络为技术基础, 并通过这种网络联结起来的无形化的企业组织。网上商店、网上银行, 以及电子商务公司, 都是虚拟企业的典型形态。

虚拟企业适用传统会计理论存在的问题

虚拟企业是现代经济的产物, 是随着网络信息化程度日益加深而逐渐演变来的, 而国际会计理论的发展则经历了几个世纪, 早已形成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但这一体系当前肯定难以适应虚拟企业的会计理论要求, 甚至会阻碍虚拟企业的迅速扩张。不仅如此, 虚拟企业的蓬勃发展还对传统会计理论产生了明显的挑战和冲击, 暴露了不少问题。

1. 虚拟企业与传统会计假设的冲突

会计假设, 是指会计人员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 所作出的一些合理推断, 使用者根据这些假设所收集和加工的会计信息, 作出经济决策。会计假设是企业开展会计活动的基础, 与虚拟企业的经济实质相冲突, 具体表现在:

(1) 与会计主体假设相冲突。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稳定的特定单位。这一假设把特定单位限制在具有经济业务、且存在价值运动的特定单独实体, 明确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及主体的稳定属性。然而, 虚拟企业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完整经济实体, 其存在的无形化, 使会计主体不仅局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体空间, 而且还对应于网络经济的虚拟空间。虚拟企业空间范围的灵活多变, 不利于企业主体的持续稳定。可见, 虚拟企业与传统会计主体明显存在矛盾, 这就导致了虚拟企业会计主体责任不明确, 并加大了政府部门对其监管的难度。

(2) 与持续经营假设相冲突。持续经营, 是指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继续下去, 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未来, 企业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但虚拟企业的参与者可自主决定与其他参与者聚或散, 不受有关部门和法律的制约, 具有充分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这就决定了持续经营假设在虚拟企业不适用。此外, 虚拟企业经营的临时性, 还决定了它以持续经营假设为基础的历史成本原则失效, 也就是在发生经济业务时, 无法以实际取得的成本进行计量计价, 结果导致会计计量标准不统一, 影响了会计工作正常进行。

(3) 与会计期间假设相冲突。会计期间假设, 是指企业在持续经营中发生的经济业务可归属于人为划分的各个相等的期间, 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补充。在网络经济条件下, 一方面虚拟企业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交易, 缺乏持续经营的基础, 也就缺少了会计期间划分的依据;另一方面, 在信息时代, 企业随时可获得会计信息, 未必一定要等到具体会计期间的期末。这样, 会计期间划分和应用在虚拟企业中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4) 与货币计量假设相冲突。货币计量, 是指会计所表明的内容, 只限于那些用货币计量的企业经济活动, 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单位, 以货币币值稳定不变为前提。但是, 网络经济下跨国性的虚拟企业跨越了地域的限制, 通过聚合全球资源以推动资本之间的流动, 在此过程中难免会加剧货币的币值稳定风险。另外, 网络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纸质货币正逐渐发展成电子货币, 随着网上银行、网上商店迅速普及, 电子货币在虚拟企业货币计量假设中产生了能否与纸质货币共同计量的问题。

2. 虚拟企业难以适应传统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 是要明确一项经济业务涉及哪个会计要素的问题。现行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虚拟企业作为特殊的会计主体, 同样会发生资产购置、负债扩大经营、付出成本获取收入, 以及确认时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等问题, 主要表现在会计确认的界定模糊造成的确认难度。在六大会计要素中, 成本和收入的确认涉及企业的知识资源、商誉、专利和固定客源等无形资源。由于没有统一标准去衡量和测度, 虚拟企业中的这项成本、收入确认, 往往不利于企业联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虚拟企业成本、收入确认过程中的原始信息资料, 难以达到真实性会计原则的要求, 这一直是存在于虚拟企业会计确认方法中的隐患。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扩张, 越来越多的虚拟企业如电子商务企业, 大胆尝试引用无纸化的电子办公数据, 其中包括企业之间的电子会计数据, 这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企业会计的审核, 免去了复查原始凭证资料等各种票据的繁琐程序。但是电子会计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却难以保证, 因而这种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会计确认带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3.虚拟企业对会计报表的价值失信

会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部分, 是把会计信息传递给报表使用者的主要手段。虚拟企业作为会计主体的特殊承担者, 需要编制和公布会计报表, 但是作为由诸多企业组成的企业联盟, 企业参与者更多关注的是合作者之间资源投入和利用效率等相关事宜, 对所组建的虚拟企业的相关财务报告不太关心。每个企业只考虑自身所处价值链的会计信息, 而这些又很难在反映企业联盟的财务报告中获得, 这就造成虚拟企业的会计报表对于各参与者的价值流失。另外, 从会计报表编制的属性看, 虚拟企业最看重的是以知识资源为主的无形资产, 这不同于以有形资产为核心的传统会计报表, 虚拟企业编制会计报表也会产生能否有效适应与结合的问题。

虚拟企业如何适应传统会计理论

虚拟企业在适应传统会计理论方面, 虽然面临着许多难题, 但是并非难以解决。一方面, 随着传统会计理论的发展和革新, 会源源不断地有新理论去阐释、完善它;另一方面, 随着网络经济的扩展和创新, 虚拟企业也会进行会计改革, 向更加有利于企业监控的趋势发展。当前, 对虚拟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宜要求过高, 应让其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逐步完善。具体做法是:

1.明确认识会计假设是会计理论发展的基础

会计假设是建立在会计业务上的合理假设, 其理论属性决定了与实践相结合时的不完全统一。尽管虚拟企业在适用会计假设上具有某种程度的颠覆色彩, 但是在看待虚拟企业时进行适度的改变, 就可符合传统会计假设的要求。

对于会计主体, 虚拟企业是以许多实体企业为基础的, 整体无形下的实体化使其具备了会计主体假设的全部条件, 可把虚拟企业看做相对会计主体。对于货币计量, 虚拟企业电子货币的最终结算还是归根于经营活动中的实在货币, 只是拓展了会计假设的应用范围。在持续经营和会计期间假设方面, 起初在网络经济下, 企业短暂、高效的运营虽然对其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虚拟企业的协作参与者都不会贸然地迅速加入或退出, 这种虚拟企业存在时期越长, 说明对上述假设的适应性越强。比如, 虚拟企业美特斯邦威成立于1995年, 在网络经济环境下, 该企业一直经营良好, 并于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这种虚拟企业在经营期延长中, 逐渐向实体企业靠拢。可见, 传统会计的这两大假设对理论基础始终起到了应有的支持作用。

2. 考虑虚拟企业的会计确认因素

传统会计确认要求, 企业应根据当期的实际情况计算收入结转成本。虚拟企业对收入成本的实现过程与之大体相似, 只是实体企业有更多的营业收入和固定资产摊销等成本, 而虚拟企业则拥有大量的无形资产, 这就决定了其营业收入外有大部分的资产置存收入、无形资产的摊销成本。考虑这些因素, 虚拟企业的会计确认就不那么困难了。

3. 体现会计报表在虚拟企业中的作用

虚拟企业协调机制分析 篇10

(一) 虚拟企业协调的定义

虚拟企业的基本特点是各企业来自不同的行业, 合作伙伴目标的多重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机会主义的存在等因素使得虚拟企业运作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冲突和摩擦, 这时就要求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发挥作用。陈建等指出虚拟企业协调是指组成虚拟企业的各伙伴之间的协调, 从而使得虚拟企业中的每个伙伴能够采用最有效的目标优化的方法, 与其他伙伴一起为达成虚拟企业的共同目标而努力。本文认为, 虚拟企业协调是指组成虚拟企业的各伙伴之间的协调, 基于虚拟企业各伙伴之间的资源要素设计的协调机制, 合理利用伙伴企业的各种优势资源, 使虚拟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从无序走向有序, 实现产品的联合开发与生产。

(二) 虚拟企业协调机制的核心地位

1、虚拟企业的管理实际上是协调式管理。

管理作为一种主动的事前控制, 可以实现影响合作伙伴的决策, 由于各成员企业在联盟中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即使存在盟主, 其与其他伙伴之间从根本上说还是一种平等关系) , 这就导致管理的责权关系变得模糊, 传统企业中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不复存在, 代之以协调管理, 这无疑增加了企业联盟的协调控制成本和经营风险。

2、虚拟企业的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协调关系。

虚拟企业合作伙伴之间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是以产品为纽带的连接。这一关系的确立更强调了合作在整个虚拟企业运行的重要作用, 一件新产品从研发到生产, 离不开各成员企业的合作, 企业间的有效沟通也就显得相当重要。如果企业间协调工作没做好, 整个产品的生产理念便不能在企业间有效传达, 将最终影响产品的生产。

3、虚拟企业运作是一个沟通协商过程。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中企业内部是一种“层级式”的管理体制, 在虚拟企业的运行过程中, 成员企业作为独立的实体企业, 有独立的决策权。因为生产需要跨越多个企业的边界, 就涉及到如何提高组织效率和降低成本, 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成本, 即多个企业在信息、物流、资金等方面实现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流等问题。面对平等的企业关系, 行政命令已不再适用, 只有通过协调方式来管理整个虚拟企业。无论是盟主企业对成员企业的协调管理, 还是单独存在的一个实体对整个虚拟企业进行协调, 实际上都是一个沟通协商的过程。

(三) 协调机制的潜在成本

在了解了协调机制在虚拟企业的核心地位之后, 我们需要了解协调机制的建立有可能为虚拟企业带来哪些潜在的协调成本。

1、机密信息的外泄。

由于知识共享平台的建立, 如果保密工作做得不到位, 成员企业的共享知识或技术很有可能被泄漏给其他相关企业, 那么无论对被泄密的企业还是虚拟企业整体来说, 损失都将是巨大的。

2、文化冲突。

成员企业大都具有不同的、成型的文化背景, 这就难免造成了在合作过程中, 会产生因企业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冲突, 造成合作的不连贯性, 最终影响虚拟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

3、影响联盟整体的协调关系。

无论虚拟企业采用哪种模式的企业联盟, 信任始终是虚拟企业成功的保障, 少数组织、人员的不公正行为更是可能会破坏企业的协同关系。

4、单个企业市场占有率降低。

企业联盟使得伙伴企业获得了快速进入市场的机会增大, 而自身的市场占有率有可能因为伙伴企业的进入而下降, 待虚拟企业解体后, 这对单个企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二、虚拟企业协调模式及效果分析

(一) 虚拟企业协调模式结构模型分析

虚拟企业内各成员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核心业务和能力、企业文化、运作模式等, 所以虚拟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绩效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同企业之间的协调, 而我们所说的虚拟企业的管理实际上也是对虚拟企业成员的一种协调管理, 协调工作做得好, 产品的研发、生产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在此, 提出虚拟企业协调模式结构模型, 如图2.1所示:

(二) 虚拟企业协调模式结构模型

本文将虚拟企业协调机制分为决策层协调机制和运作层协调机制, 而将二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仍然是协调机制, 是以虚拟企业成员共同的利益目标和成员之间的信任为保障, 保证了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的顺利进行。

(三) 虚拟企业协调效果分析

虚拟企业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 虚拟企业系统的各组成要素 (包括人员、资金、技术、信息等) 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 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虚拟企业利润的最终能否实现取决于这些因素的非线性叠加。协调机制的成功建立实际上是将各企业充分调动起来, 压缩和减少各环节的一些不必要的环节, 使虚拟企业的成员在整体上实现最优, 成功协调机制的建立能起到1+1〉2的效果, 能调动各成员企业的积极性, 实现虚拟企业的最优。

设虚拟企业系统共有n个相关要素, 分别为x1, x2……xn, 系统利润为y, 则有下式:y=kf (x1, x2……xn) , k为协调系数。

2.2协调效果分析图

从图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0到k1区间内随着k值的增加, y的边际收益递增 (随着协调系数的增加, 单位投入所带来的产出是递增的) , 当达k1时, y的边际收益实现最大, 此时利润y并未实现最大;k1到k2区间内, y继续随着k值得增加而增大, 此时y的边际收益递减 (随着协调系数的增加, 单位投入所带来的产出的增加是下降的) , 此时利润y仍表现为递增, 当达到k2时, 虚拟企业的利润y实现了最大值, 此时的交易成本为零;当k<0时, 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建立的非常不理想, 虚拟企业实际上是亏损的, 这种情况下, 也就没有组建虚拟企业的必要了。

三、构建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

前文阐述了虚拟企业协调效果k的不同, 虚拟企业绩效的不同, 那么如何提高k的值, 使虚拟企业绩效实现最优,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论述:

(一) 沟通机制的建立

虚拟企业的联盟目标和协作意愿在虚拟企业的创立阶段已初步形成, 但在工作中许多具体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沟通。虚拟企业沟通是指为实现联盟目标而进行的伙伴企业之间的知识、信息传递和交往活动。沟通可以将成员企业的协作意愿与虚拟企业的共同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成员企业的独立性很高, 因此对协调的要求也很高, 这无疑增加了沟通的难度。虚拟企业成员之间的沟通具有跨时间、跨地域、跨组织、跨文化等特点, 沟通起来难度很大, 成员企业之间往往缺乏面对面的沟通。而只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 才能保证虚拟企业协调机制的正常运行。

(二) 信任机制的建立

协调机制的顺利进行, 涉及到了企业之间的信任机制的建立, “信任”原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后来被引入经济学、管理学领域, 用于人与人之间、经济实体之间的关系概念。本文认为, 信任机制是指虚拟企业系统中构成、影响相互信任关系的各部分机器之间的作用方式, 是保证虚拟企业顺利进行的非正式制度。虚拟企业的信任是伙伴间平等的相互信任, 信任是虚拟企业此次合作成功的有力保障, 是下次合作并取得成功的基石。但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在虚拟企业的运作过程中, 单靠信任机制来保障协调机制的正常运行显然是不够的, 还要对机会主义行为加以惩罚, 同时规范监督和激励机制, 既有约束又有鼓励, 以消除团队成员的投机心理。

(三) 和谐虚拟企业文化的构建

由于虚拟企业联盟内的企业不止一家, 各成员企业有成型的企业文化, 要想构建一个统一的企业文化将是不可能的。本文认为, 构建统一的企业文化既是不可能的, 也是没有必要的。那么, 为了虚拟企业的发展不妨构建一个“和谐虚拟企业文化”。所谓“和谐虚拟企业文化”是指各企业在保证原有企业文化不同其他企业文化相冲突前提下, 构建一个能与其他企业文化相互包容, 和平共处的文化氛围。具体来讲, 将虚拟企业看作一个整体, 不同企业看作不同的部门, 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一个“部门”领导或员工到另一个“部门”参观、学习, 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取长补短。不必太在意哪些是你的, 哪些是我的, 只要对本“部门”有益, 我“部门”就学习。当遇到冲突时, 多与其他企业沟通, 在不影响大局的情况下, 不妨以一种“求同存异”的态度处理分歧。

四、结论:

虚拟企业因其扁平化、网络化、时效性强等特点, 越来越受到广大实体企业的欢迎, 本文从协调机制的不同方面说明了成功的协调机制是虚拟企业最终利益的保证, 当前全球正在经受着金融危机为我们带来的种种不便, 各行各业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如何走出困境已成为全球企业的当务之急, 成功的虚拟企业或许能为今天陷入困境的实体企业带来某些启示, 帮助其走出困境, 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剑, 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廖成林.虚拟企业管理[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4.

虚拟企业软件工程 篇11

关键词:虚拟物流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引言

所谓的虚拟物流企业,其实就是若干个物流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供应链信息集成的服务平台的构建,以便通过联盟来进行物流运作和管理,继而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和合理配置。而这样的企业实际上并没有独立企业的名份,但是却可以像大规模的企业一样进行物流的运作。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虚拟物流企业不仅需要面对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困难,还要面对虚拟企业文化建设的困难,从而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一、虚拟物流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

就目前来看,虚拟物流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作为虚拟企业的一种,企业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动态特性,从而为其文化建设增加了难度。通常的情况下,想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虚拟物流企业的动态联盟关系则为企业文化建设设置了较大的障碍。同时,虚拟物流企业的办公地点和时间存在着离散化的现象,而这使得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难以发挥,继而造成了员工间难以形成共识。此外,由于虚拟物流企业的组织人员需要独立进行工作决策的制定,所以其本身将具有一定独立性,继而给企业文化的形成带来的困难。另一方面,作为物流企业的一种,虚拟物流企业同样有着想要承包所有物流工作的思想,却忽略了企业资源的有限性,继而造成了企业文化定位不准。同时,虚拟物流企业仍然有着不需要引进先进科技的典型物流企业思维,继而造成了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了偏差。此外,受到物流企业整体凝聚力差的特点的影响,虚拟物流企业难以进行群体优势的发挥,继而难以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1]。

二、虚拟物流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一)平等的企业文化的建设

在进行虚拟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时,首先需要进行平等的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由多个物流企业组成的企业,虚拟物流企业的管理与各方的利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企业形成了由多方共同治理的特性。而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使企业各方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就要使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平等性和开放性,以便企业各方进行更好的沟通与合作。而虚拟物流企业普遍会进行计算机的应用,所以想要进行企业平等文化的建立,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中层管理协调和监督功能的替代,以便公平公正的实现对组织人员的管理[2]。

(二)企业宗旨的明确树立

想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就要在虚拟物流企业成立之初进行企业宗旨的明确树立。首先,企业需要通过网络、电话等多种传输手段将企业宗旨传送至员工处,并进行员工反馈信息的获取。其次,企业要做好与员工的沟通,以便使员工了解企业宗旨的实现与员工自身发展的关系,继而更好的使员工以达成企业宗旨为目标展开工作。而这样一来,企业员工将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继而更好的完成合作。再者,在进行企业宗旨的树立时,企业要通过定期与员工沟通使员工了解企业目前的运营情况。而在此基础之上,企业则可以要求员工进行自我反思,以便进行员工工作目标和宗旨的纠正,继而使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有效结合起来。

(三)企业团队文化的建设

在进行虚拟物流企业文化建设时,需要进行企业团队文化的建设。首先,由于虚拟物流企业的运作是多个个体的分工合作所共同完成的。所以,需要在个体之间进行信任关系的建立,以便使企业的运转更为顺利。而想要达成这一目的,就需要企业对每个个体的技能、态度和文化背景进行认可和尊重[3]。其次,企业要进行成员的个体责任感的培养,以便使企业的每个成员都能够较好的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协调,以便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再者,企业要进行“共享”精神的培养。具体来讲,就是使企业成员进行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而员工和员工间的共享精神的形成,则能促进企业之间的协作观念的形成,继而使企业的团队文化得以建立。

(四)多种企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在虚拟物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需要进行多种企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一方面,虚拟物流企业可以进行物流企业和虚拟企业的文化建设优势的利用,以便进行传统企业文化的继承,继而满足行业的发展需要。另一方面,虚拟物流企业应该进行其他行业文化精华的吸取,并对传统行业企业文化进行创新和调整,以便更好的促进物流行业的文化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虚拟物流企业应该进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并进行服务意识的树立,以便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结论

总而言之,掌握虚拟物流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并对其企业文化建设策略进行研究,才能更好帮助虚拟物流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继而促进虚拟物流企业的发展。而从本文的研究来看,虚拟物流企业想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就需要进行平等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并进行企业宗旨的明确树立。此外,企业还要做好团队文化的建设,并进行多种企业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便发挥虚拟物流企业的文化建设优势,继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跃,柴勇.我国大型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3,01(32):26-27.

[2]孙国海.基于企业竞争力视角的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以ZWY物流公司为例[D].苏州大学,2013.

虚拟企业的信任控制 篇12

1 虚拟企业信任控制的必要性分析

1.1 虚拟企业组织的松散性

组成虚拟企业的众多合作伙伴企业, 往往是通过契约的形式而形成一个松散的网络组织, 而虚拟企业的各个合作伙伴仍然保持相对独立, 这些成员企业在设计、制造、渠道等方面分别为虚拟企业提供自身的核心能力。虚拟企业由于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 因而并非是法律意义完整的经济实体。虚拟企业打破了传统企业组织结构的界限和层次, 在各个合作伙伴之间, 由于追求利益的差异性, 亦很难采用传统企业的管理模式。因此, 与传统企业相比, 虚拟企业的管理难度明显增加。要想保证虚拟企业的正常运行, 并保持敏捷响应市场需求、降低成本、资源共享、风险共担, 保持其高度流动性和灵活性, 降低虚拟企业管理和协作的风险, 就必须提升虚拟企业的管理水平, 加强对虚拟企业的控制。

1.2 合作伙伴间的文化冲突

虚拟企业中的合作伙伴企业, 都有各自成型的企业文化, 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文化差异的客观存在必将会影响虚拟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虚拟企业组建后, 在合作伙伴间的交流过程中, 文化交流不可避免。这时, 形成虚拟企业联盟的各成员企业之间不注重文化整合, 或文化层次上的深入合作, 相互间还缺乏对彼此的信任, 各自为营, 相互间摩擦不断, 那么虚拟经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自然难以达到合作的预期效果。这样虚拟企业的组织结构就将难以为继, 从而导致解体。

1.3 投机行为、败德行为的存在

合作伙伴道德风险, 是指合作伙伴违反市场机制的一般要求或道德规范, 利用便利条件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让其他合作伙伴承担损失的可能性。虚拟企业中的多利益团体, 互相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 所以各利益团体在合作过程中, 会极力维护自身利益, 追求自身利润的最大化。这就加大了虚拟企业的风险控制问题的复杂性, 远比一般独立企业的运营风险管理问题要多元化。合作伙伴可能发生的道德风险, 主要有:偷懒、“搭便车”、违约、违规等。

1.4 传统控制手段的弱化

虚拟企业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组织, 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传统企业的控制手段对于虚拟企业的控制能力弱化。由于虚拟企业无法运用传统企业的一些常规的控制手段, 或者是传统控制手段在虚拟企业的实施难度和实施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导致这些传统控制手段的功能弱化, 严重制约了虚拟企业中各成员企业以及虚拟企业自身的常规市场运营活动。

2 对虚拟企业进行信任控制的可行性分析

信任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期望对方不会利用自己脆弱性的信心。这种观点来源于梅耶、戴维斯和斯库尔曼, 他们认为信任是指一方在有能力监控或控制另一方的情况下, 宁愿放弃这种能力而使自己处于弱点暴露、利益有可能受到对方损害的状态。莎贝尔则认为, 相互信任就是合作各方坚信, 没有一方会利用另一方的脆弱点去获取利益。关注之前专家学者对“信任”所下的定义可以看出信任是种有信心的行为。虚拟企业自身的动态性与不确定性, 使得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方式更为脆弱。一方面要保持虚拟企业的高度灵活, 另一方面又要有效控制虚拟企业, 难度可想而知。要把信任作为虚拟企业控制的方法, 必须是合作伙伴各方的相互信任, 即通常所说的高度信任, 保证合作伙伴各方都不会利用对方的弱点来谋求私利而损害对方的利益。这种高度信任可以通过“囚徒困境”的博弈模型来说明。

从图1中可知, 在甲乙双方理性选择的行为假设下, 博弈的Nash均衡结局是 (-8, -8) , 即 (no trust, no trust) 。图1中的这个结果在当今社会现实中, 却并非如此。研究人员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发现, 1、2、3、4各个方格中的情形都有可能发生, 其结果主要取决于甲乙双方的信任类型和信任结构。比如, (-1, -1) 对应的信任结构是甲乙双方都采取信任行为, 即 (trust, trust) 。很显然, 在该方格中双方具有相同的信任类型, 结果达到帕累托最优 (-1, -1) , 这就是高度信任的结果。显然, 在高度信任下双方通过信任所得的利益是高于其他类型的。

3 虚拟企业信任控制的关键措施

3.1 加强虚拟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软实力, 也是提升虚拟企业素质的有效举措。虚拟企业的成员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机构, 在各成员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都形成了自身的企业文化。因此, 虚拟企业文化建设要比单一实体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复杂、困难得多。在虚拟企业成员中建立共同的企业文化, 有助于化解文化冲突, 树立联盟组织的共同目标。应按照“求同存异”的指导思想, 在尊重各成员企业的文化差异的前提下, 相互沟通、理解、协调, 打造共同认可的、目标一致的联盟文化。这种整合企业文化的方式可以降低关系风险, 也可以降低经营风险。

3.2 构建虚拟企业信任机制

3.2.1 信任评审机制

构建虚拟企业信任评审机制, 通过对合作伙伴的合作信用等级评审, 可以发挥两方面的作用:第一, 在虚拟企业组建时可以为核心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提供依据;第二, 在虚拟企业运作期间可以及时剔除低信企业。合作伙伴选择是否恰当对虚拟企业组建后信任关系的建立非常关键, 核心企业在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 要重视候选企业的信用等级。核心企业应该建立一整套的信任记录, 可以建立信任档案与行业公共信任信息的查询机制。每个合作企业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失信行为的产生。对于虚拟企业信任评审的方法, 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从信任评审采用的模型看, 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多目标规划法、信任度法等;从信任评审考虑的因素看, 不仅是合作经历、声誉和承诺等定量因素, 还有诸如信任、文化融合等非定量因素。

3.2.2 信任激励机制

巴纳德、西蒙等学者都指出, 个体企业之所以愿意加入到虚拟企业组织中, 是因为组织能提供个体所需要的各种奖酬, 这些奖酬就成为产生某种行为的刺激因素, 而组织可以将这些刺激因素作为引发符合成员企业期望行为的诱导因素, 来增加吸引个体企业加入虚拟企业组织的动力。利益分配, 就是虚拟企业对合作企业最核心的刺激因素。虚拟企业要通过制度安排或者契约约定, 对于高信任等级的合作企业要在利益分配时予以体现, 以经济激励为主并辅以其他激励形式, 通过此举来对所有合作企业发挥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3.2.3 信任保障机制

核心企业与合作企业之间要建立有效的信任信息沟通渠道, 确保信息的有效沟通。一方面只有沟通渠道的通畅, 才能保证虚拟企业及时、有效、准确地把握其合作企业的各种行为动机, 对合作企业可能的失信行为进行预判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 通过沟通与信息共享, 合作企业也可以及时、有效、准确地了解虚拟企业所期望的行为方向和发展目标, 这样才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分配资源, 实现自身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因此, 有效沟通、信息共享, 是联结个体需要动机和诱导因素的途径, 是虚拟企业信任控制的前提。

3.3 增加合作企业的失信成本

对于虚拟企业的成员来说, 应提早对可能发生或难以避免的失信行为的机会成本和代偿进行测算, 若经过测量的结果表明企业的失信行为产生的机会成本高于其预期回报时, 企业就会趋向于相互信任。企业基于信任与否而形成的良好声誉在虚拟企业的经济活动中, 使具有正面声誉的信息接受者信任更多;而负面的声誉将成为一种制裁, 惩罚企业的不诚信行为。要让虚拟企业中的成员企业意识到失信的代价是昂贵的, 失信者将面临行业公众信任的丧失, 从而可能失去在行业中实现协同发展的机遇。

4 结语

信任控制作为虚拟企业可以借鉴和采用的控制方法, 必然会在虚拟企业的运作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 信任控制尽管非常重要, 但其功能也不能无限扩大。信任控制作为虚拟企业控制的方法之一, 要将合同控制、信息控制等有形、无形的控制方法综合运用, 才能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 实现虚拟企业内成员企业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施锡铨.博弈论[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2]赵春明.虚拟企业[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3]陈剑, 冯蔚东.虚拟企业构建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4]蒋丽丽.虚拟企业伙伴间相互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D].江苏大学, 2010.

上一篇:超声复合成像下一篇:预防医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