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研究(通用9篇)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研究 篇1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研究
发表时间:2007-8-19作者: 刘元芳 肖天明 雷青山来源: 万方数据
关键字: 企业 核心竞争力 模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本文首先探讨核心竞争力内涵,研究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联系及其运动,进而深入探究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为代表的企业文化与不同类型创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技术创新的紧密关联、相互作用,构建核心竞争力模型,从而揭示了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藕合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和机理。
面对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这种全球化经营与竞争的挑战,企业如何获得竟争优势,实现“基业长青”一直是理论界与企业界不断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应用核心竟争力理论,着眼于企业深层次的竞争能力,研究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的祸合,构建核心竞争力模型,进一步揭示了企业持续竟争优势的本质。这对中国企业全面接轨国际市场、迎接新挑战,提高竞争力,都具有现实意义。文献综述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论述,国外学者在近十年以来被收录在SCI, SSCI中的就有533篇文献,中国学者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被评为过去十年间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巨大影响的十大管理实践之一。
1.1 国外研究成果
国外学者对核心竟争力的论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整合型核心竞争力。哈默和普拉哈拉德于1990年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
(2)知识型核心竞争力。著名的技术管理专家D.Teece和Joe.Tidd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包括四个维度:组织成员所掌握的技能和知识集、组织的技术系统、组织的管理系统和组织的价值观系统。
(3)资源型核心竞争力。M.A.Peteraf等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企业的业务操作子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资源系统中核心竞争力的积累蕴藏在企业已有和潜在的资源中,渗透到整个组织中,企业合理开发这些资源为形成自己的独特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4)组合型核心竞争力。J.F.Christensen认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主要创造价值被多个产品或多种业务共享的技能和能力。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
1.2 国内已有研究成果
国内的研究主要是追踪型和改进型研究。柳卸林、左建军分别撰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是企业具有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独特营销的能力;宁建军认为企业体制与制度是最基础的核心竞争力;管益忻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旨在为顾客提供更大(更多、更好)的消费者剩余的企业核心能力的体系;陈清泰、傅家骥等借鉴技术管理学派的观点,提出核心竞争力是指一个企业不断创造新产品和提供新服务以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创新管理的能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的能力;复旦大学首明杰教授提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具的,使企业能在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取得领先地位所必须依赖的关键性能力,这种能力是一组技术和技能的综合体。
从以上分析可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个复杂子系统,它渗透在技术、资源、知识、文化、人力资源、组织和管理等多个子系统融合而成的大系统中。2 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2.1 技术创新的内涵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率先提出了创新概念,在随后的专著中又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创新理论。在他看来,创新是“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人生产体系”。他所指的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或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和半成品新的供应来源,引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其理论被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技术创新的内涵在扩展,价值网络和组织经济对于创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最新涌现出来的关于交互式、布式和开放本质创新,提出公司从内部R&D获取竞争优势的趋势,并争取通过利用外部广泛的资源获得成功的创新。
2.2 技术创新时于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
(1)技术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技术创新的趋势是更多地关注企业持续竞争优势,这不仅从新的理论角度解释了技术创新对持续竞争优势的决定作用,而且也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因此,技术创新过程是核心能力建立的关键,两者具有目的上的一致性。
(2)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演化动力
通过有效的技术创新,其成果在企业内部迅速扩散,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以至由此形成企业的核心业务,并最终为市场所认同,企业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优势,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美国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认为未来企业将向创新推动型转变。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3.1 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作为群体意识的企业价值观及其外化,有三层含义:首先,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基本的价值观念;其次,这种价值观是企业的价值观,不是企业内部成员个人价值观的简单相加,而是个人价值观的同化,是“人格化”了的企业价值;最后,企业文化还包括企业价值观的一种外化,是经营思想、历史传统、伦理规范、制度准则、行为方式以及蕴含在企业形象、企业产品中的企业价值观。
3.2 企业文化与核心竟争力的相互关系
(1)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在谈及核心竞争力和持续竞争优势时,人们往往忽略企业文化的作用,而更多地关注技术创新的作用,但是脱离了企业文化,技术创新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也就谈不上形成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只有以企业文化为平台,并支撑企业文化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此外,相同的技术创新在不同的企业文化中也体现出不同的价值。技术创新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文化,它的作用在于采用适当的方式去具体实现技术创新的效益,形成核心竟争力和建立持续竞争优势,因此,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2)企业文化决定核心竞争力的方向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以企业为主体的群体价值观念,是企业经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体现着现代企业的宗旨、根本追求和精神归宿,决定了企业远期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前提下,企业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状况来决定经营战略,必须以适当的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配合经营战略。由于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不断调整经营战略,不断用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经营战略,周而复始,逐渐形成核心竞争力。可见,企业文化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更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方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藕合模型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的祸合,即核心竞争力是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结果。在核心竞争力建立的过程中,技术创新是最基本的行为,企业文化为技术创新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支持平台;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和组织创新为代表的企业文化环境和以自主创新、合作创新、模仿创新、引进创新为内涵的技术创新过程的祸合来构建的。
4.1 企业文化环境
技术 创 新 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在特定的企业文化环境中并受其影响,良好的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将发挥导向、激励、凝聚、幅射等方面的功能。企业文化主要是通过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和组织创新对技术创新实现起重要的功能作用。
(1)企业家精神。熊彼特指出:“创新就是在经济环境中引人新的生产函数,它的产生主要源自企业家的作用。”彼得·德鲁克认为:“企业家就是赋予资源以生产财富的能力的人”。企业家精神是指企业家在长期生产实践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价值取向、事业追求和文化定势的总和。企业家敏锐地捕捉市场非均衡状态提供的创新机会,果断地作出决策并承担风险,在生产经营中是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主体和权威,并对稀缺资源的利用做出判断性抉择、创新过程的组织和指挥,因此企业家精神是形成和影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2)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技能的承载者,代表了企业所拥有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总和,是企业形成核心能力的基础。技术创新源于人的思想观念上的突破,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作用的对象是企业中作为人力资源的员工,因此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员工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这种积极性、主动性的激励是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来实现的,所以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企业文化为导向,有利于营造技术创新成功发展的良好的企业内部文化氛围环境,形成核心竞争力。
(3)研发管理。研发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技术创新成功的先导,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推动力。企业获得持续竞争力,不仅要拥有核JI.技术,而且还要保证其核心技术的更新换代,为此企业必须加强研发,这是竞争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技术创新的研发管理就是以企业文化的理念、企业精神、企业价值来确定研发价值取向,促进形成新的核心技术,以至成为自身的知识产权。同时,研发管理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整合作用来协调参与者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一个开放、创新、合作的研发文化,从而保证研发持续创新。
(4)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中的个性化、多样化追求和社会环境变化的互动与企业文化中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之间的冲突必然产生组织变革,使创新机制搞活,获得良好的动力,运行协调有序。因此,组织创新为组织变革和创新提供价值动力,进而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4.2 技术创新过程
企业技术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际竞争力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捕捉利用机会),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进人市场实现商业利润的一系列技术经济活动过程。技术 创 新 又有其自身的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不同企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和应用。一是引进技术创新,即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成果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在企业创业初期应用最为广泛。二是模仿技术创新,即将已有技术成果进行消化、吸收、模仿、仿制、改造、创新而产生新的功能、特点,由传统产业走向现代化的技术创新多属于此种模式。三是合作技术创新,即企业与高校、科
研院所和省内外、国内外有关部门合作研究开发,采用各种不同的合作开发方式和组织形式,以此达到技术创新目标,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优势互补,降低风险。四是自主技术创新,指企业依靠自身科技实力和条件,根据市场机会、技术机会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确定项目进行技术创新。此种模式应用是在企业发展到更高阶段,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
在技术创新过程,无论处于什么领域、反映什么层面、在什么阶段、应用什么样的创新模式,都是在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组织创新为代表的一定的企业文化环境影响下进行的。技术创新应在全体员工中形成一种创新的文化,丰富深厚的企业文化价值理念规定和影响着技术创新的价值取向和创新目标,企业精神凝聚着全体员工的人心,鼓舞着创新的斗志,成为强大的创新动力,良好的企业文化推动着技术创新的开展与升级。同时,技术创新的不断持续进行也必须以人为本、以市场为导向,以国家、企业的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提高竞争能力为目标,形成新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理念,培育员工“团结合作,创新贡献,不怕困难,艰苦奋斗,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果敢行为,夺取胜利”的企业精神;并在产品创新设计、生产工艺创新、市场营销服务中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样,技术创新又建设了新的企业文化,更有力地推动技术创新持续发展。这种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的有效互动作用培育和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4.3 核心竟争力模型
基于上述的分析和理解,我们可以建立如图1所示的在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相藕合基础上构建的核心竞争力模型。从该 模 型 可以看出,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和组织创新为代表的企业文化构成技术创新的外在环境;以技术引进创新、模仿创新、合作创新以至自主创新为技术创新内涵,共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创建良好的文化氛围环境,并以技术创新的技术经济活动为实质内容和动力,才能逐步建立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这个四棱锥模型中,四个棱锥面分别代表以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管理、研发管理和组织创新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文化;从下到上、由底面和三个横截面构
成的代表着技术创新实质内容的不同创新模式,所以,不同类型层面的技术创新都受企业文化的包容、影响和制约;棱锥顶点代表企业文化和技术创新发展祸合交汇为核心竞争力。
企业技术创新一般都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这个四棱锥模型中,底面代表最初大量创新活动基本是引进技术创新;然后是模仿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和提高;当企业发展到有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可向外拓展,寻找研发创新的合作伙伴,开展优势互补、共同研发的合作技术创新;当企业发展到具有相当科技实力和基础条件时,即可迈向最高层次的自主技术创新阶段。
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是通过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培养、塑造为技术创新主体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行为支柱,同时也随着技术创新的发展而进步。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技术创新也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文化也必然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企业家精神更加成熟、完善,更具民族风范和时代感,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本更加得到重视,研发由小到大,更加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建立和创新,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的组织变革构建更加宽松、和谐的企业文化环境,推动企业不断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这样,技术创新逐渐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文化不断提升进步,两者紧密关联、相互作用藕合,走向顶点,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藕合而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活动,企业的整体素质、实力水平、文化品位都会提高到新的层次;反之,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对技术创新有深刻的影响,成功的企业都有成熟的优秀企业文化支撑着。因此,面对新的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的挑战,企业应在不断开展技术创新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将两者有机祸合,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发展后劲,从而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研究 篇2
1.1 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美国管理学教授普拉哈拉德和英国战略管理学教授哈默尔提出的。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协调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是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它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一系列要素的综合体,并与企业其它资产进行有效搭配,能使企业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1.2 特征
(1)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本企业独有的、难以被竞争者模仿和替代的、能够支撑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是本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标志。
(2)创新性。是企业的灵魂和希望,是形成竞争优势最重要的动力和源泉。表现在企业的生产技术、战略决策、反应能力、产品、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
(3)长期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则在很长时间内不会失去。
(4)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运营过程中积累的一种特别的能力,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才能保证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得以持续。
(5)难以转移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能像其他生产要素那样进行交易,因而很难从一个企业通过交易转移到另一个企业。
(6)难以替代性。即企业拥有的技术或组织专长具有独特性,很难被其他生产要素或要素的组合或竞争对手所替代。
2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2.1 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评价的质量。
(2)可行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尽可能与现行的会计指标、统计指标、业务核算指标统一,在横向、纵向两个方面都要具有可比性,使评价指标所需要的数据易于采集。
(3)操作性原则。包括:指标设计要有可操作性,数据易于获得,计算简便。
(4)系统性原则。用系统的观点来评价和分析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2.2 指标构成(见表一)
2.3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构建
2.3.1 评价结构体系
用层次分析法来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构体系可分为三层,第一层为目标层(是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第二层为准则层(是构成评价体系的要素);第三层为方案层(也叫指标层,是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层次分析法结构模型如图一所示。
2.3.2 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模型
模糊评价法的数学模型可分为一级模型和多级模型,本文采用一级模型进行综合评价:
第一步确定评价因素集。评价因素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集合,是多层的。如表一所示,准则层与指标层,即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
第二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指标。权重直接影响综合指数值。
第三步确定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语集。
第四步进行各级模糊综合评价,综合评估值的大小反映不同评价指标的优劣,为客观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依据。
3 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潜力
(1)研发方面:任何产品都是由培育到发展到成熟到衰退,因而要建立完善的淘汰机制。最好办法是:继续发挥品牌优势,从产品结构与形象进行改造;尽快研发出高盈利新产品,摆脱同质现象和竞争对手的模仿。
(2)创新能力方面:在产品包装设计方面,应分系列设计,统一格调,商标统一规范,文字设计也要规范化;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必须加强对商标等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减少企业风险;在品牌推广方面,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的层次,品牌的档次感和品质感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3)组织协调能力方面:信息化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线,为此,一要多渠道融资,加大企业信息化投资力度;二要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三要推广电子商务业务,可有效地降低流通成本,加快行业间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水平。
(4)营运能力方面:充分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多年来积累的先进管理成果,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进一步确立产业的主导地位;强力开拓市场,巩固和扩大现有的产品市场份额,确保公司在市场和行业的领先地位。
(5)领导者素质方面:选择目标市场,开展多角化错位经营,培育自己的特色;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营运体系,强化内部管理。
4 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对策
4.1 服务创新
在世界范围内,实施名牌战略和依靠提高服务水平己成为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手段。加强服务亦成为大企业之间新的竞争手段。因此,良好的服务能够让顾客感知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是让顾客感知到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
4.2 管理创新
第一,摆脱传统理念的束缚。要充分了解新管理原则的威力,就必须摆脱过去的惯例对想象力的束缚。第二,培育应对变革的能力,是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保障。第三,致力于解决重大的管理问题。问题越大,创新的机会就越大。
4.3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支柱和持久发展的动力,更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要善于把技术当作一种资产进行经营,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创新,使公司由规模扩张型企业向经济效益型企业转变。
4.4 市场创新
对现代企业来说,市场是企业的命脉,市场的地位仅次于战略而高于技术和产品。市场更是技术、产品创新的方向和归宿。企业要注重市场的整体规划与运作,根据市场变化、消费需求来创新思路,整合资源、渠道,实现区域化开发、生产、销售,适应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用市场引导和拉动工厂扩产上量。
4.5 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有四个方面的作用:(1)导向功能。能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的目标和理想聚焦在企业的目标和理想上,朝着一个共同的方向努力。(2)凝聚功能。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团队精神就是企业文化凝聚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3)激励功能。企业文化可以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自觉维护企业的声誉,努力工作。(4)规范功能。企业文化能约束职工的言谈举止,从而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是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可以借鉴但不能生搬硬套。
4.6 营销创新
目前营销创新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柔性营销,即企业适时灵活地调整营销活动以适应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方法。第二,网络营销,即在互联网络上开展营销活动的一种方法。第三,零库存营销,即采用先接订单后生产、库存为零的一种营销方法。第四,无缺陷营销,即在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不给顾客留下任何遗憾的方法,包括产品、销售、服务无缺陷。第五,事件营销,即通过或借助某一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来强化营销、扩大市场的方法。
4.7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企业能否吸引、留住、培养、使用人才和保持一个适合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已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一个企业的长期发展,最终要靠人力资源的竞争。措施:建立人员数据库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确定企业未来需求的人才数量;做好人员接续计划;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人才有高度的依赖性。
5 结束语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发展,惟有确立自己的竞争优势才行。从长期来看,一个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应立足于企业在追求顾客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向顾客提供优于竞争对手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的、为顾客所看重的消费者剩余价值的能力。因而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就由为重要。本文以简洁的方法从如何设计评价指标及构建模型入手,达到如何分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且据此找到对策,培育出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2]王铁男,马春芳.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J].管理世界,2001,(2).
[3]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4]聂辰席.企业竞争力定量评价的综合指数法[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2,(2).
[5]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3).
[6]袁岩.浅谈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价值工程,2006,(4).
[7]胡恩华,单红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综合模糊评价[J].系统工程,2004,(1).
陇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 篇3
摘要:甘肃省是我国主要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但是甘肃省的中医药产业竞争优势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本文通过对陇药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研究,提出构建陇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为陇药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药材;竞争力;陇药企业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特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在研究企业竞争力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企业竞争力内在要素的研究。该理论最早由哈默尔与普拉哈拉德于1990年提出,二人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共有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整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归纳起来,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观点,主要有: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为代表的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以巴顿为代表的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以拉法和佐罗为代表的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和康特为代表的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这些观点虽然对核心竞争力的演技角度不同,但是归纳起来,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整合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技能、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虽然不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不尽相同,但是这种要素所体现出来的外在作用是综合性的,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能够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而不是某一方面的能力。
(二)异质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内在资源的有机组合,这种相互作用会受到企业组织结构、部门规模、资源规模和组合、人员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形成的核心竞争力不大可能在其他企业重复出现,任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具有一定差异。
(三)软实力性。构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是企业硬实力的软实力化,即由各种独特的资源优势)而形成的独特技术、知识产权以及文化等。因此,核心竞争力不是简单的资源要素的组合,二是对这些资源要素的升级和优化组合。
(四)难以替代性。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会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一定时间内不会被其他竞争力所替代。难以替代性的程度决定了核心竞争力持续的周期。这一特征要求在进行核心竞争力分析时应关注企业产品或技术的周期和更新速度,加强对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升级。
(五)难以模仿性。由于核心竞争力是单个技术和生产技能经过复杂的协同作用的结果,不可能靠简单地模仿他人来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因此,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以企业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内外部环境为依托,来自我形成和发展。
(六)效益性。由于企業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的一种独特资源和能力,往往能够给企业带来持久而丰厚的经济效益,这也是企业追求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二、陇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核心竞争力要素通常由企业外部要素和企业内部要素组成。外部要素主要包括国家政策带来的机遇,地理位置带来的资源便捷优势等,内部要素主要包括企业对现有资源优势进行消化、创新和组合而形成的能力。因此,外在的政策和资源优势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内在资源整合和运用是核心竞争形成的关键。
(一)外部要素分析。陇药企业目前面临的外部资源和政策优势主要表现在国家和甘肃省对中药产业的大力扶植和中药原产地的地域优势两个方面。
政策方面,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以及《甘肃省“十二五”陇药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推进陇药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陇药的发展勾画了明确的蓝图,也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资源优势方面,甘肃省现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是全国中药材优势主产区之一。
(二)内部要素分析。甘肃省现在主要有兰州生物所、兰州兽研所、兰州佛慈、奇正藏药、甘肃扶正等42家制剂(原料药)企业和93家中药饮片加工企业。陇药工业已形初步成了集中药材加工、中成药、生物制药等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些陇药企业的发展参差不齐,但是整体而言,陇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比较弱,与国家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甘肃省重要药材基地的优势资源地位差距较大。
三、陇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
陇药企业目前面临着政策扶植和优势资源的良好外部条件,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普遍缺乏。建立陇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就是要将外部的有利条件转化为企业内部的竞争能力。
通常而言,企业通过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和创新,会形成包括战略决策和应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多种能力构成的核心竞争力。陇药企业应从上述各种能力的构建着手来构建其核心竞争力。
(一)战略决策和反应能力构建。战略决策和反应能力是指企业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能够洞悉行业发展的前景,据此对企业的未来做出清晰而长远的规划,并能根据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和调整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力。研究表明,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达到人均GDP的5%以上,而我国目前这一比例还不到3%。中药作为我国的医药特色,国家寄予了很大希望,作为陇药企业而言,借助于国家发展中药的良好机遇,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是构建陇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步骤。
(二)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研发能力、产品和工艺创新能力。技术是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力量。由于地处偏远的西部地区,受资金等条件限制,陇药企业整体而言技术创新能力较低,这是构建陇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瓶颈和短板所在。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引进技术,更应注重引进人才,开发专有技术,形成技术创新的持久优势。
(三)生产制造能力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产品来展现,因此生产制造能力就显得非常关键。由于陇药企业在人力成本、资源成本方面具有地域优势,因此相对而言,陇药企业的生产成本会较低,大技术投入,必然会使陇药企业的生产制造能力优势发挥出来,为核心竞争力的建设创造重要条件。
(四)市场营销能力构建。市场营销能力是将技术和生产能力转化为外在的效益的必要途径。目前,部分陇药企业已经建立了比较良好的销售体系并确立了品牌优势,为营销能力的构建创造了表较好的条件,在这方面,更应借鉴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成功作法,逐步构建营销能力。
(五)组织管理能力构建。组织管理能力涉及企业组织结构、信息传递、企业文化、激励机制等诸多要素,它是实现技术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的重要保证。这方面,陇药企业需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转换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能力,目前一些上市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果,但还有一些企业则管理比较落后,制约了核心竞争力的建设。
概括而言,由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陇药企业应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分析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应变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从而形成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管益忻.论企业核心竞争力[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钟鸣. 甘肃陇药现状及发展路径对策研究[J].甘肃医药,2014(33)
[3]王海燕.促进陇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构建[J].中国经验研究,2014(4)
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篇4
工商管理 >> 企业文化 >> 论文正文→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作者:丁华伟发布时间:2007-1-
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入WTO取决于有无核心竞争力,而是取决于企业文化,通过阐述核心竞争力起源与特征、从而揭示企业文为构建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做理论基础。
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构建
1.1 核心竞争力的起源
“核心竞争力”又叫“核心能力”,这一术语首次出现在1990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的。他们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他把
一家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核心产品(核心零部件)是树干,业务单位是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则是顾客所需要的最终产品。而支撑着所有这一切的正是企业内部能力的不同组合。具体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营销手段的能力,是企业的宝贵的战略资源。
1.2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也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
(2)是当前的而且包括潜在的需要。
(3),在同行业解决同样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有的,是基于企业独特的历史、文化、技能等产生的,具有稀有性。
(4)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不仅要有价值和稀有,而且必须具有不可模仿性。核心竞争力是其他企业所不具备或者一时具备不了的独特优势和能力,是企业的价值核心,它根植于良好的企业文化。这种不可模仿性的原因既可能是由于企业占有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5)不可替代性。即使企业具备上述四个条件的能力,但如果竞争者能够找到替代能力,还是不能构成核心竞争力。一种能力是否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能够适用于各种市场,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并能对消费者利益做出重大贡献,它很难被竞争对手效仿,即使效仿,也是公司最擅长的。
随着经济迅猛的发展,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消费趋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者不再仅仅重视商品的质量优劣与价格的高低,由此决定了企业界,使之1984年的单一冰箱发展到拥96大门类15 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尔集团发展之迅速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售后服务相当好,消费者信得过,是同行业不可比拟的。它的品牌名言“真诚到永远”,也给消费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本文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
相关文章列表:
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国有企业更需培育新型企业文化
孝感农行试论农发行企业文化架构及建设举措提升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路径分析浅议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
浅谈企业文化与绩效管理的匹配
我国家族企业文化渊源探讨
谈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的融合民营企业文化特征探讨
试论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本篇论文关键词
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篇5
有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以一种学识,它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综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有人认为,凡是能体现为在市场竞争中的一定优势,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还有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竞争优势。而我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与企业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且是持续的利益。带不来利益的竞争力是空谈,带不来持续利益的竞争力是急功近利,企业的任何行为只不过是为了使企业实现持续的利益最大化。一种优势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优势在不同时期也不同。因此,我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为企业创造带来持续利益最大化的优势的能力。它是一种创造优势的能力。那么如何来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个人是一个整体,一个国家是一个整体,一个企业更是一个整体。人生观是人的灵魂,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关键在于有正确的人生观作为指导。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灵魂,一个国家的发展关键在于社会核心价值观。同样,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灵魂,企业的发展关键在于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核心文化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共同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事方式的整合,它直接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使其最大化的利用。只要企业资源能持续最大化利用,那么企业就会产生连续不断的优势推动着企业发展。因此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构建良好企业文化、利用企业文化。
一是要树立雇主品牌。雇主品牌是指在人力资源市场上享有较高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的企业品牌。良好的雇主品牌使员工愿意来企业工作,使现有员工愿意留在企业工作,是人们心目中的满意的工作地。从而激发员工的忠诚奉献、刻苦奋斗的精神,将员工自身资源完全挖掘出来。二是要积极引导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将实现自我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员工追求实现自我理想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利用员工价值观的转变,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到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上来,为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三是大力倡导主流价值观,实现思想多样性与价值观念的统一。一个公司的文化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核心是指该组织员工的整体价值观和精神风尚。由于价值观是指向人们心理层面的活动,具有趋同性和不同步性的双重特征。因此,组织和倡导尤为重要。引导员工在群体和全社会中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一线员工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企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水平。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研究 篇6
作者:李英华 栏目:学术探讨 添加时间:2010-8-6 17:22:0
5摘要:近年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本文则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如何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4(C)-0000-0
1一、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组织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征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行为准则、文化环境、产品品牌和经营战略等的综合。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企业现代管理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企业文化创新是指为了使企业的发展与环境相匹配。根据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形成体现企业共同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并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活动过程。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于企业文化基础之上的创新力,是企业在研究开发、制造、营销、服务等一两个环节上具备明显优势并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满足客户价值需要的独特能力。企业文化创新从理想信念、价值反馈、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知识技能等方面,决定着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奠定观念平台和思想基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其运行机制就是建立”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最终产品”的竞争力使企业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
二、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积极作用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借助于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指明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和根本目的,决定了企业中长期的努力目标。在中长期目标指引下,企业不断地根据经营环境调整经营范围、经营策略、短期目标,不断的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行为方式来实现短期目标。在这个不断的调整短期目标并实现的过程中,企业找到了既符合自己价值观又能实现目标的手段,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形成。
(二)企业文化补充了企业的制度体系,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更多的是要依靠一套合理、完善的制度体系,但完全依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一方面成本太高,另一方面也不可能,因为任何制度都有漏洞。英国有两百年历史的老牌银行巴林银行,谁也没有想到它的制度漏洞足以使它一夕之间破产。但最终就是由于一些并没有引起注意的制度漏洞,使其新加坡分行的一个交易员能够套取大量资金违规从事期货交易,导致巴林银行资不抵债而破产。所以说,制度固然重要,但不是管理的全部。作为一种心理契约,企业文化补充了企业的制度体系。
三、基于企业文化创新的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一)以企业文化创新驱动企业一切创新活动。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动力源于企业文化的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的转化升华过程为:由凝聚力—创新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即由过去增强企业凝聚力转化为增强企业的创新力,以企业经营理念,共同的价值观,共同愿景特有的导向力、创造力和驱动力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创新、形象创新和市场创新。将单一文化转变为多元文化,把内在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外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利于企业创新合作的开展和创新项目的科学决策,使企业在构建,提升核心竞争力方面不断获得新的力量源泉。
(二)以优秀的企业文化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对手难模仿拿不走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最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未来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更多、更新。企业要成为知识型组织,企业管理就必将是文化管理。知识型员工是企业财富最主要的创造者,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只能是通过培养企业共同的经营理念,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企业精神、共同的愿景、视员工为重要的合伙人、战略决策的参与者来实现。通过理念。价值观、愿景、企业精神作用于员工的头脑和精神,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责任感、使命感和敬业精神,使知识员工自愿积极主动地贡献自己的智力资本,去完成符合自己职业生涯和共同愿景的企业长远发展所需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任务。
(三)以文化的整合力将企业各种比较竞争优势—一般竞争力整合提升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无论一个企业大与小,它都有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一般竞争力。比较竞争优势不是持续竞争优势更不是核心竞争力,无法保证企业历久不衰。而比较竞争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或整合的前提或基础。不善于发现,挖掘自己的比较竞争优势并及时地将其整合威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面对具有强大而独特的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对手时,迟早是要被击垮的。著名的沃尔玛就是依靠其优秀的企业文化的整合力及时得将其在全球化,信息技术,知识管理,战略人力资源,服务顾客令其满意等不同层面上的各种比较竞争优势整合威后勤物流配送(存货补充)能力和吸引顾客忠诚的经营能力。所以,企业利用现有的比较竞争优势,及时通过文化整合力将其整合,提升为对手学不走的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尽可能早地发现原有核心竞争力随着科技和市场的变化已降为一般的竞争力,从而及时地整合新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企业持续发展历久不衰。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通信电力工程总公司沈阳威通公司
参考文献: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研究 篇7
1 企业实施整合创新的必然性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 企业的整合创新, 不仅仅是企业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 而且也是企业自身从机会型发展导向模式向战略型发展导向模式转变的必然趋势。具体而言, 促使企业实施整合创新的因素包括: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全球化的趋势, 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的需要。
1.1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企业实施整合创新战略创造了条件
据专家预测, 在2010年以前, 人类的知识将有爆破性的突破;从2011年到2020年, 人类的知识将比现在增加3—4倍。而由于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企业在创造力和产品创新方面面对的竞争压力, 使得企业必须要做出适应环境挑战的变革, 比如机构合并、组织协作、新产品和服务的引入、服务改善等。因此, 许多企业对质量管理、创造力和创新进行整合, 并取得了很好的绩效。于是, 有学者指出, 把技术、战略、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等的创新进行整合起来才是保证企业具有可持续竞争力和生存能力的根本。现在, 许多非质量因素也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1.2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促使企业实施整合创新战略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世纪。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企业乃至个人, 不管其主观愿望如何, 都卷入了全球范围内的剧烈竞争之中。这是创新能力的竞争, 是创新的速度和效率的竞争, 是创新人才的竞争。面对这样的竞争压力, 仅仅从企业的某个方面去创新, 去完善企业是远远不够的, 很容易产生短板效应, 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甚至成为竞争对手攻击的目标, 最终导致企业的失败。因此, 进行全方位的创新, 全面提高企业的能力, 实施整合创新, 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
1.3 整合创新战略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如何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不断获取并保持竞争优势, 不断发展壮大, 是当前所有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毫无疑问, 创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仅仅强调某一维度的创新, 显然无法实现上述目标。这就需要对企业所有的创新要素和创新活动进行整合, 充分发挥其协同作用, 达到创新效果的最大化。从资源环境来看, 21世纪稀缺的资源如土地、原材料、资本等将更加紧张, 企业本身所拥有的资源自然也会越来越少, 如何解决好发展和环保的问题, 使经济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 是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 成本问题也是一直困扰企业的大问题。当前解决此类问题的最好办法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甚至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而企业实施整合创新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方式。
2 基于整合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
整合创新是企业在推进创新的过程中, 将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知识创新、战略创新等各种创新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和创造性的融合, 从而对形成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 起到重要的传导作用和促进作用。基于整合创新的框架, 本文构建起以文化创新为核心、技术创新为支撑、管理创新为保障、知识创新为推动力的整合创新体系, 并通过整合创新体系形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传导路径与促进机制, 最终形成了企业基于整合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模型, 如图1所示。
2.1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见, 技术创新企业创新的核心和企业创新战略中的根本支柱。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一个纯技术的概念范畴, 而是一个包含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发展战略、基础技术创新与应用、产品技术创新与发展、技术的产业化与商业化等诸多要素的系统化的过程。因此, 在实际的技术创新过程中, 一方面, 要强调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另一方面, 也要强调以市场为导向, 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创新要与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经营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结合。只有这样, 技术创新才能真正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提供有效的战略支撑, 并在企业的整合创新模式中占据重要的核心和支配地位。
2.2 企业管理创新体系
企业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 是企业技术创新、文化创新的基础和催化剂。推进企业管理创新, 首先的就是要推进企业发展战略模式的转型, 从机会型成长过渡到战略型发展。企业要树立战略导向的发展观念, 从战略的角度来思考与规划企业的发展模式, 从短期营销策略行为提升到基于持续发展的营销战略管理行为, 建立科学的战略规划机制和决策程序, 从传统管理过渡到现代化管理, 坚持从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管理手段和管理人才等方面对企业管理进行全面的、配套的改革与完善。企业管理创新体系的目标在于通过企业战略规划、管理模式、组织体系、组织制度等管理创新体系的构建和运作, 使得企业能够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2.3 企业文化创新体系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对特定的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不论是企业外部环境因素, 还是企业内在因素, 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特别是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 科学转化为技术, 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 使得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变化也在加快。由于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 原有企业文化中的一部分必然变得与其所面临的新的内外环境因素不相适应, 从而阻碍企业继续向前发展。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变化的绝对性, 决定了企业文化创新的必然性。
2.4 企业知识创新体系
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 知识已经与传统的资本、厂房、土地等资源一起, 构成了企业重要的战略型资源,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 与其他资源不同的是, 知识的传播、获取与变化的速度都非常快。因此, 在这一背景下, 知识创新成为企业创建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就知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而言,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表现为一些知识尤其是企业的隐形知识和技能所构成的系统化的体系, 这些知识和技能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知识创新而得到更新, 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是不可分割的。
以上四大层面共同构成了企业整合创新的四大板块, 但这四大板块的创新体系是相互作用、相互支撑的, 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只有通过各个部分的创新相结合, 才能使创新体系总体功能增强, 因而必须保证各个创新方面的整合与互动, 使企业管理创新体系一直处于动态平衡中, 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培育的不竭源泉。
3 基于整合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与提升途径
基于以上整合创新的四大板块及其与核心竞争力的传导机制, 企业要围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和知识创新, 来系统地推进企业的整合创新战略, 并以此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3.1 加大技术创新投入,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根据技术创新理论, R&D的投入比重决定了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 R&D投入比重大,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就强, 反之则弱。然而, 在我国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往往注重市场费用、广告费用的投入, 而忽略的对企业R&D的投入, 导致我国企业普遍缺乏核心技术, 从而缺乏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为此, 我国企业要对照西方发达国家的标准并结合我国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原有的基础上, 逐步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具体而言, 在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上, 我国企业要将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目前的1.73%提高到发达国家的3%左右;企业对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例要提高到1:3的水平;企业用于基础研究的投入大约要占R&D经费支出的15%;企业从事R&D人员要占到企业全部从业人员的5%左右。
3.2 加强战略管理创新, 提高企业管理创新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竞争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企业面临着瞬息万变的国内、国外市场环境。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需要在整体管理水平进行系统创新, 其关键在于首先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规划, 并以此来指导企业的管理创新。因此, 企业首先必须强化企业的战略管理创新能力, 从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构建起基于提升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的企业管理创新体系。具体而言, 企业要在战略制定和战术匹配两个层面来系统地推进企业战略管理创新:
(1) 在战略创新层面, 企业要改变过去没有战略或者战略过于空洞、宏观而缺乏操作性的问题, 创新性地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企业管理模式战略、企业营销战略和企业竞争战略以及具体的企业职能配套战略等方面, 构建起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和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的企业发展战略模式和管理战略体系, 最终实现企业长远发展的方向性和全局性。
(2) 在战术创新层面, 企业要在整体战略的框架下, 推进企业组织管理创新, 以为企业的战略实施提供有效的保障。为此, 企业要大力推进组织结构的调整重建, 使其向柔性化和多样化发展。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包括企业的规模结构适度化和虚拟化、管理结构的柔性化和扁平化、生产组织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等方面的调整和重新构建, 这些方面的创新都会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依据核心竞争力理论, 推进企业文化流程的变革与创新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优势企业发展的核心基础, 是企业将经营管理理念转变成生产力、体现经济实力的媒介。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文化会影响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取向, 因此企业首先就要确立全体职工认同的共享价值观, 引导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正确方向。但企业文化随着环境的变化处于变革和运动之中, 企业对文化必须整合创新。因此, 企业要形成基于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就必须依据核心竞争力的理论, 来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推进企业文化的变革与创新, 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有效的支持。为此, 企业要从如下流程变革来推进企业的文化创新工作:
(1) 从核心竞争力角度来分析企业文化的构成要件。无论对企业中一般员工的能力还是领导层的能力都要作一个具体的详细的分析, 并对他们的能力从强到弱进行排序。因为他们是构成企业文化的重要要件。具体的分析内容和思路则为:首先是要对企业目前的状态进行系统分析, 明确企业现有的能力基础和文化基础;其次, 要对企业的理想状态即企业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愿景进行科学分析;再次,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 找出理想状态与现实状况的差距, 然后对企业能否满足这种差距的能力进行评估分析。
(2) 在分析企业各个层面员工能力分析的基础上, 为企业制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远景规划和长远发展战略。在从核心竞争力角度对企业的理想文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还要为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远景规划和长远发展战略, 并以此作为谋划企业文化的重要依据。在这一过程中, 企业要尽可能使企业中更多部门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 确保那些理念能够反映出对于企业较为重要的能力, 并要确保这些核心竞争力能够被用来巩固远景规划和价值观。
(3) 对可能支持和抵制变革的文化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在以上两个步骤的基础上, 企业要找出现有文化中支持现状、抵制变革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企业的人为阻力和聘任实践、薪酬、政策和管理程序、习惯、行为规范以及绩效等管理方面的不合理之处;在找出这些因素之后, 企业要考虑应该采用何种方法来消除这些因素对企业文化的负面作用。
(4) 规划出基于核心价值观和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发展体系和文化发展策略。在以上企业对目前文化和理想文化分析、挖掘出企业现有能力和找到企业抵制文化因素的基础上, 企业就可以进行系统地规划出基于核心价值观和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企业文化体系和文化发展策略。这种文化发展体系, 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基础, 以企业的长远战略为支撑和保障, 从而就能够确保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培育。
3.4 建立学习型组织, 提高企业知识创新的速度
为了推进企业知识创新的工作, 构建起有利于企业知识创新的机制, 企业就必须构建起学习型组织,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构建, 为企业的知识创新提供组织保障和知识来源与知识吸收的途径, 并创造一个知识创新的良好氛围。为此, 企业要从多渠道、多层次来构建起基于提高知识吸收能力的学习型组织:第一, 构建系统的培训机制, 以提高企业员工基础知识和接受先进知识技能为目标, 定期开展培训活动, 以增加企业员工知识的基础和存量, 以便能够快速、有效地吸收并内化其企业的新知识;第二, 从学习型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知识型员工等构成组织学习的要件入手, 建立完善的企业员工学习机制, 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学习能力, 保障企业知识转移与知识共享的顺利进行;第三, 在企业内部形成知识转移与知识共享的知识管理机制和文化价值观, 鼓励员工之间通过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进行广泛的知识交流与沟通, 形成组织知识共享的学习氛围, 最终为促进企业知识的顺利转移和共享并提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水平提供坚实的保障, 为企业构建基于知识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条件。
摘要: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与竞争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 环境的动荡、竞争的激烈和顾客需求的变化要求企业对企业的管理、营销、战略、文化等各方面要素进行全面、系统、持续地创新, 并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其协同与整合。本文将整合创新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联系, 构建起基于整合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模型, 并提出了通过整合创新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途径, 以此为企业实施整合创新战略并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企业,整合创新,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培育
参考文献
[1]李海舰.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及其战略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7 (9) .
[2]郭金龙.中国大企业培育国际竞争力的对策[J].中国软科学.2006 (11) .
[3]宁建新.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合与构建[J].经济管理.2001 (12) .
[4]刘冀生, 许宏强.竞争优势的经济学系统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 2001 (5) .
[5]张建才.动态竞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J].华东经济管理, 2002 (4) .
[6]姜璐, 彭新武.公司获取竞争优势的新视角[J].经济管理, 2002 (5) .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研究 篇8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核心竞争力;独特性管理;价值优越性管理
文化软实力对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十分有帮助;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价值优越性、独特性以及延展性,下文主要从这3个方面简要概述企业文化管理的措施。
一、企业文化对于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发挥着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引导作用以及塑造形象作用。企业文化中重视“以人为本”这一管理理念的贯彻落实,能够有效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文化管理中重视群体意识的塑造,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凝聚力;通过企业文化能够展现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目标及方向,对于企业起着引导的作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与企业精神、价值观念等等内容共同约束着企业员工的行为方式以及工作态度;良好的企业文化管理能够帮助企业塑造一个正面的积极向上的形象,这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上十分有利。
二、基于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管理
1.企业文化的价值优越性管理
(1)对文化强度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
企业文化的强度会影响员工的预期收益,一般来说,二者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当企业文化力量比较强大时,员工的行为与企业文化越相近,获得的预期经济收益与非经济收益越多,而企业文化强度的提高需要企业花费一定的文化管理成本才能够实现。也就是说,企业文化资源的获取需求首先投入一定的成本。因此,企业应对文化强度的成本及收益进行综合分析,确保企业文化管理净收益的提升。
(2)降低企业文化管理的成本
企业文化的价值优越性会受到文化管理成本的影响,为了尽可能获得较多的企业文化管理收益,必须尽量降低管理成本。企业文化管理成本又由心理成本及经济成本两个部分组成。而经济成本主要指的是企业文化管理人员时间的机会成本及货币成本。企业文化宣传花费的资金、材料,规章制度制定时花费的成本,相关管理机构运行所需要的成本都属于货币成本,企业付出的情感、精神寄托等心理代价则属于管理人员时间的机会成本。企业在企业文化管理时应建立健全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尽可能地保证企业员工与企业文化的拟合度较强,用于降低企业文化管理成本。
2.企业文化的独特性管理
企业文化独特性管理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首先需要对企业的产业特性进行分析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推行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工作;其次,企业文化属于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企业在确定企业文化的相关内容及管理方法时,必须要认识到社会文化的重要作用,将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体现出来;最后,每一个企业家都有着各自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企业文化的内容及管理方法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企业创建者的影响,因此企业家的管理风格、价值体系必须要与企业文化内容及管理方法保持一致。
3.企业文化的内部延展性管理
企业在实际的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了各种各样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方法,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将文化建设职责也进行了清晰明了的划分,对企业员工参与文化建设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为了促进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的传播与扩散,管理层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文化宣传部门要能够及时将企业的价值理念传达给企业的员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潜移默化的增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从而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企业宣传部门在进行宣传工作时要能够把握住重点,明确新闻宣传的内容、主要的侧重点、不同内容的宣传力度等等内容,企业文化新闻策划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企业的管理经营的核心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对企业各个阶段宣传工作的重点进行详细的划分,提出更具创新性的文化宣传选题,提升文化宣传工作的舆论引导水平及监督水平,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应关注企业年度工作重点,使企业内部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此外,充分利用优秀员工的模范作用,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模范意识,充分发挥绩效考核、职业技能培训等等相关制度的作用,将企业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其中,都是做好企业文化内部宣传延展工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法
三、结束语
企业文化管理工作对于现代化企业发展而言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从企业文化的价值优越性、独特性以及延展性3个方面简单介绍了机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管理方法的构建思路,仅为相关企业的文化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吴照云,王宇露.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一个基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分析视角[J]. 中国工业经济. 2003(12).
[2] 吴照云,王宇露.企业文化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J]. 当代财经. 2003(08).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研究 篇9
[摘 要]愈来愈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旅游企业怎样才能赢得和留住客户?以“客户为中心”的CRM就成为必然之选。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营销理念在旅游企业有着巨大的应用价值,其重要的表现就是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一种全新的、有力的途径。本文就CRM在旅游企业的应用作了评述,并提出对于旅游企业来说,资源的整合和价值链的构建是CRM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 旅游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一、CRM的概念
客户关系管理的定义是:“CRM是代表增进赢利、收入和客户满意度而设计的,企业范围的商业战略”。
简洁的说CRM就是把合适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合适的渠道。在适当的时候,提供给适当的客户。其核心思想是将企业的客户(包括最终客户、分销商和合作伙伴)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通过完善的客户服务和深入的客户分析来满足客户的需求。保证实现客户的终生价值。它的本质就是使每个公司争取客户、留住客户。并使客户赢利最大化的同时使自身赢利也最大化。据国际CRM论坛统计,国际上成功的CRM实施,能给相应的企业每年带来6%的市场份额增长;提高9%~10%的基本服务收费;并超过服务水平低的企业2倍的发展速度。
二、旅游业需要引入客户关系管理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已经进入长期快速增长的上升通道。“到2010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12260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0%左右,相当于GDP的7%。2010年和2020年国际旅游人数将分别增长到10亿人次和15.6亿人次,1995~202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4.1%。
由此可见,我国旅游企业面临的机遇是很多的,可是旅游行业与银行、保险、通信等行业一样是一个需要获得客户广泛支持的行业。诸多旅游企业的竞争更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客户的争取和对客户终身价值的有效实现。然而,如何拥有密切的客户关系却是令业界人士大伤脑筋的事情。
(1)旅游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它提供给客户的产品和服务,无论是旅游路线还是旅游景点、价格,其同质性都非常强,良好的服务必将成为客户进行选择的主要标准。而且旅游产品具有无形性、生产与消费同时进行等特点。因此,谁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优的客户关系管理,最大化地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2)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和不可存储性决定了旅游业是一个以信息作为主要经营手段的行业,要求各类旅游企业、旅游供应商、旅游消费者之间实现清晰的信息互动,并且要求信息传递方式异地、全面、快捷、方便、受众广。而为客户信息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通过流程的重组和客户信息的共享,实现有效管理和低客户成本的双重目标。
三、CRM 提升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机制
1、整合旅游企业自身拥有的资源体系
旅游企业资源体系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其中,外部资源包括旅游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等;内部资源则包括客户知识、雇员、资本、设备、商业智能等。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是指调整企业内部结构,尤其是组织结构和劳动力结构,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和全面成本管理,努力提高内部
员工的满意程度和对工作的忠诚度;整合外部资源主要是信息整合、服务整合和旅游产品的整合,旨在提高客户对旅游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树立企业形象。
(1)CRM整合信息系统和市场营销计划,包括对旅游产品的整合和旅游企业内部跨功能的整合。CRM的建立和实施本身就是对传统流程的一种优化过程,各个职能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的工作方式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响应,因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建立了一种内部组织机构的协调机制,有利于内部管理人员的分工协作。
(2)CRM在旅游企业资源配置中发挥的承前启后的作用。向前它可以朝与客户全面联系的渠道延伸,向后它能渗透到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帮助企业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自己的情况,实现企业运营效率的全面提高、全行业范围的信息共享、业务处理流程的自动化以及员工能力的提升。
2、优化旅游企业的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管理是以战略为依据对各项活动加以区分,将企业的价值活动整合成链状结构,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各战略环节的价值增值能力,同时使其形成有机的整体,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价值链理论的应用是旅游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中的一个复杂系统,它是以客户满意为目标的一系列为客户创造价值活动的集合,通过对价值活动的分析,可以使旅游企业管理和控制具有战略意义的环节,最大限度地赢得客户,获得竞争优势。
四、旅游业CRM的具体措施
1.转变理念。CRM要求企业能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来引导营销和服务过程。以实现游客长期价值的最大化。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基层员工都要有这种意识。同时,实施CRM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也即要把CRM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制定长期的实施规划,才能保证CRM的实施
2.应该有清楚的客户战略。形成清晰的客户战略是真正实施CRM的前提。对旅游业来说,企业首先要确定自己的目标。
3.提前作好培训。旅游业在采用CRM之前,还必须对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只有当旅游业的员工能熟练操作CRM软件系统,使其良好地运行,才能充分发挥CRM的功效。
4.按需选择cRM软件。旅游业应依据自身的需要和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CRM软件。
5.组建相应的部门。为保证CRM能切实发挥作用.旅游企业应尽量建立专门负责该系统建设和管理的部门,同时,也是一个保证该系统正常运转的项目团队。
6.分阶段实施。旅游企业在进行CRM项目规划时,应首先树立一个五年左右的远景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细分出具体的可操作的阶段。视企业规模和业务量的大小来购买CRM软件系统,应用初期不需要购买所有的功能模块,待企业规模逐步扩大了,再逐渐完善信息系统。
我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同时信息化也起步较晚。因此,在旅游业实施CRM是一个不断尝试和摸索的过程。没有完全成熟的模式可以套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在旅游业无法推行CRM。相反,我们相信在日益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CRM在旅游业中必然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必然会成为旅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永贵,客户关系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4[2]野口吉昭.客户关系管理实施流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3]杨永恒.客户关系管理——价值导向及使用技术[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4] 韦鑫,科技信息专题论述。
【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模型研究】推荐阅读:
构建虚拟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论文06-05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07-05
学习型企业构建途径研究08-30
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09-12
企业文化的构建09-09
浅谈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09-10
和谐企业文化的构建05-15
和谐企业的构建途径05-22
企业文化的构建过程08-30
浅析企业文化的构建08-24